为什么大富豪奔驰宝马奔驰对撞只能注册3次就注册不了了?

37德国03年富豪榜_阿尔布莱希特-牛bb文章网
37德国03年富豪榜_阿尔布莱希特
德国“经理”杂志最近布了德国最富的250名人物名单和简介。德国著名的穷人商店“阿尔迪”(ALDI)的老板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仍然高居榜。具体地说,弟弟台奥.阿尔布莱希特是状元,哥哥卡尔.布莱希特是探花。中间插了1个异姓伯林格家族。这个最新巨富榜另1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前十名中就有两名(第四和第九)是匿名的。第一名:台奥.阿尔布莱希特台奥.阿尔布莱希特(TheoAlbrecht)虽是弟弟,却也已是八十高龄了。人们对台奥其人始终知之甚少。许多人说,台奥是德国商界的1个谜。人们的得到的他的最新的新闻照片也是十五年前拍摄的。众所周知的只有,德国北面的阿尔迪连锁超市归弟弟台奥,南面的归哥哥卡尔。兄弟俩2002年的销售总额共达230亿欧元。2002年,台奥.阿尔布莱希特的财产总值是146亿欧元,2003年达到150亿。德国和西方经济不景气,但阿尔迪这个穷人店日反而好过,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经济越不好,人们当然越想买便宜货。阿尔布莱希特的母亲早就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人们日越难,我们的日就越好。”在德国生活的朋友都知道,除了Aldi之外,还有Lidl。学生们每到一地,就打听这2个地方。利德的惊人展是悄悄生的。人们对利德老板施瓦茨知之甚少。美国财富杂志99年把他列为德国富,然后他又从富豪榜上消失了。施瓦茨的道路充满了神秘感与趣味。利德集团老板迪特.施瓦茨出生于巴伐利亚北部的海尔布隆,今年63岁,有3个女儿。人们对他的所知大概就那么多了。他是个绝对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电视台的谈天说地节目、名人聚会,这些他一概拒绝。媒体的采访他“原则上不接受。”人们从来没有听说他的什么轶闻,连他的近照都没地方去找。专门收集名人资料的门亲格档案馆甚至没有他的档案。这个施瓦茨只有一次被大曝光:1999年,美国权威的财富杂志把他列为德国富。他的财产额当时说是70亿美元,高于麦德龙的创始人拜斯海姆和邮购大王奥托。然而,在此之后,他却从富豪榜上消失了。难道他的财产一下就丢光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是他作了什么“手脚”,抹去了自己的名字?这是1个解不开的谜。如果说,99年时这个施瓦茨就有70亿美元的财产,时隔三年,他应该有多少呢?当然,没有人会告诉你,他自己更不会说。但你只要看看利德集团的展速度,就应该明白了。1992年时,利德一共有1304家分店,其中1153家在德国。2001年,利德的分店达到了4878家,几乎增长了四倍,其中2566家在德国。利德目前已在十六个国家设有分店。没有一家超市、商场拥有利德那么多的分店,而且利德分店正以每星期一至两家的速度继续惊人地增长。1989年,利德的营业额为23亿欧元。2001年,营业额达到了230亿,整整翻了10倍。仅从国内营业额(137亿)上看,利德也已从榜上无名迅速上升到德国食品销售第六的地位(排在前面的是麦德龙、REWE、EDEKA、ALDI和KarstadtQuelle),如果把国外营业额也算上,它恐怕已经不是老六了。近年来,德国商业普遍不景气,但利德却每年都能获得二位数的增长。在世界和德国经济特别疲软的今年,全德国的超市和自选商场营业额下降了6%,而利德在上半年仍然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说来话长:1930年,迪特.施瓦茨的父亲约瑟夫.施瓦茨入股于利德与伙伴水果批公司。这家公司当时还用马车在海尔布隆供货。后来的展也始终非常缓慢。1972年,32岁的迪特.施瓦茨违背爸爸的意志(他的爸爸希望在批业的路上走下去),在路德维希哈芬开了一家廉价商场。当时,阿尔布莱希特兄弟的阿尔迪超市正迅猛地吞噬着德国。迪特便是立志走阿尔迪的道路,与它一较高下。新的商场叫什么名字呢?按理应该叫施瓦茨市场,然后这在德文里(Schwarz.Markt)就是“黑市”的意思。显然不行。施瓦茨看来很喜欢利德这个名字,也许是因为爸爸入股的批公司就叫利德,也许因为这个名字有点象英文“小”(Little)的德语化,同时后半部分又象是德文的“德国”(Deutschland)的缩写。这不成了“小德国”吗?这是笔者的猜测。反正迪特喜欢这个名字是真的。但如果叫利德,不是跟爸爸占有一部分股份的批公司重名,而留有法律上的隐患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施瓦茨不惜出奇招。他花钱从1个职业学校的退休教师那里买下了这个名字。这回可是合法化了。然而,时至今日,他这个老师或其后人一定悔得肠青:他们如果想得到Lidl这个姓今天如此值钱,当初就不会以1000马克的价格成交。一开始,迪特.施瓦茨尝试了各种廉价商品组合战略。到1977年他的爸爸去世时,利德连锁超市的商品战略已经最终形成:商品品种要大大超过阿尔迪(阿尔迪为600种商品,而利德有1300种),而且要有一部分名牌商品以市场上的低价在此出售。利德永远是进攻性的。阿尔迪怎么反抗,他就给予相应的回击。武器当然主要是价格。现在,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利德已经战胜了阿尔迪。施瓦茨跟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把一切希望都放在廉价超市上。很早他就开出了综合商场“Kaufland”进行尝试。施瓦茨的“大跃进”是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到来的。他的自选商场在德国东部一家接一家地开出,他在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地开出的商场有的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他租给其它专业商店。在自选商场方面,施瓦茨的地位在德国目前仅次于Real,居第二位。施瓦茨在许多方面都是阿尔布莱希特兄弟的优秀&弟”。为了避免工会带来的麻烦,每二十一个利德商店就构成1个独立的公司。这种做法使工会不可能起全德国的行动来骚扰利德。现在,利德更胜于蓝了。三年前,施瓦茨让他的公司归属于1个基金会,所有的麻烦都交给了基金会,而基金会本来就是最少惹麻烦的。这大概也是施瓦德的名字从德国富豪榜上消失的直接原因吧。可是,难道这样一来,Lidl、Kaufland、Handelshof这些企业就不属于施瓦茨了吗?当然没那么回事。这个庞大帝国的大部分房地产仍然是他和他的3个女儿的。第二名:伯林格尔与冯.鲍姆巴赫家族伯林格尔(Boehringer)家和联姻而成一家的冯.鲍姆巴赫(vonBaumbach)2002年的财产值是123亿欧元,一年内展迅速,2003年达到了145亿。伯林格尔是1个出色的上市的药业企业,去年营业额达75亿欧元,利润也有很大增长,在美国市场上的售药业务非常好。伯林格尔公司和家族所在地是莱法州的英格尔海姆,那曾是卡尔大帝统治欧洲时的都。卡尔大帝的胜利柱顺理成章地成了伯林格尔公司的司标。今年七月,伯林格尔公司将推出1种强力产品,这是1种有助于呼吸的新药。药界的人们都在欢呼这种新药。人们估计,这个新产品将使伯林格尔公司的年销售额暴增10亿欧元。第三名:卡尔.阿尔布莱希特探花卡尔.阿尔布莱希特(KarlAlbrecht)是状元公台奥的哥哥,现年83。人们对他的了解跟对他弟弟的了解一样的少。只知道他主管德国南部阿尔迪帝国。阿尔布莱希特兄弟虽然分了家,但南北2个集团的总部却都在北威州的鲁尔区,相隔不远。弟弟台奥的北部总部在艾森市。哥哥卡尔的总部在艾森隔壁的穆尔海姆。2002年,卡尔的财产额为126亿欧元,2003年增长到130亿欧元。第四名:匿名人们只知其财产额,却不知其名。而且,人们只知他(她)今年的财产额是102亿欧元,却不知其去年的财产额。够神秘的。象这样的巨富德国想必还有。第五名:维尔纳.奥托维尔纳.奥托(WernerOtto)1909年出生于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塞罗,他是奥托邮购公司之父,但早在1966年(时年57岁)就惮了位。他的儿米夏埃尔现年也已经59岁,但跟爸爸相反,他正在考虑是否一直干到“丝方尽”。维尔纳不理本公司的事,并不等于一味赋闲在家。他还积极参加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经营公司ECE的业务。但对他来说似乎更重要的任务却是做一名“慈善家”。维尔纳.奥托2002年的财产额为66亿欧元,2003年却下降到了62亿。并不是因为他不善理财。2002年内,他就捐了450万欧元给柏林宪兵广场的话剧院;拿出20万欧元赞助汉堡市中心商业街“处女坡”的改造设计竞赛;今年一月,他又拿出500万欧元给“处女坡”工程,让工程得以启动。几十年来,维尔纳就一直慷慨解囊赞助医学研究。他赞助了波茨坦古迹百乐宫的重修,以大量资金支持了他的出生地塞罗重建教会的工作。第六名:苏珊娜.克拉腾苏珊娜.克拉腾(SusanneKlatten)这个名字听来似乎有点陌生。其实,这位四十岁的德国女姓富所属的家族即科万特家族。在这个排名榜里,科万特家族并没有放在一起算。前25名中就有三人出自这个家族。名列第五的苏珊娜.克拉腾2002年财产额为75亿欧元,2003年为60亿。施台凡.科万特排名第十六,2003年财产额为36亿(去年为45亿)。排名第21的约翰娜.科万特财产额为32亿(去年为44亿)。苏珊娜拥有最近荣登德国达克斯指数的药业新秀阿尔塔纳公司50.1%的股份,宝马汽车集团12.5%的股份。这个年轻的女性富过的日却不太符合1个亿万富婆的身份。她既不举办大型派对,也不养名马,不穿特制的时装。只在半业务半娱乐的场合,她才露一下面,比如宝马新车的试车仪式,或者阿尔塔纳药业集团办的艺术展开幕式。2002年,她给新成立的1个基金会捐款280万欧元,这家名为企业建立有限公司的基金会是为支持新建企业而建的。很少有人知道,宝马集团的大股东是谁。科万特家族是德国最成功、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在它的领地里,属于德国最大最佳公司之列的还远远不止宝马一家。然而人们几乎没有听到过这个家族的名字。那一串名字在世界市场上都是震耳欲聋的:BMW(宝马),Varta,Milupa,Mauser。拥有这么多品牌企业,涉及这么多领域,科万特家族也许才真正是德国最富有的家族。初步估计,他们的财产至少在200亿欧元以上。但是,在法兰克福附近富人云集的休养小城巴德洪堡,他们并不是怎么起眼的公民。汉堡的记者、作家雍布鲁特打算写这个家族的传记。为此,他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这位记者对科万特家族可谓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这个家族的历史贯穿着一条线:历代的科万特们从来都不固守于某个企业或某个行业。一旦现某个经济枝岔在走上坡路,或另1个经济枝岔在走下坡路,他们就会重组他们财产。”用不那么专家的话说,就是,在需要时抛售旧企业,购入新企业。这个家族的工业家史始于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小城普利茨崴,始于一家布巾厂。厂主艾米尔.科万特为皇家海军生产制服披巾。到19世纪末,他的家庭已经不是一般的小康之家了。艾米尔的儿特尔很快就显示了远远超出他爸爸的企业家天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尔买下了Afa。这是一家生产电池的康采恩,向全世界军火工业供货。后来他又买下了一系列德**备、军火工厂。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形势多么艰难,从来也难不倒科万特家的人。他们总是能够找到时代的脉搏,使自己从中得利。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期间,科万特家的工厂属于纳粹军队最重要的军火供应商之列。那时,许多集中营囚徒和劳改犯在他们的工厂里干苦力。政治上不光彩,然而不影响经济上的辉煌。在战后那所谓的德国经济奇迹年代,特尔.科万特和他的2个儿赫尔伯特和哈拉尔特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向汽车工业。那时,随着购买力的迅速复元上升,汽车工业正处于直线腾空之际。尽管科万特们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往往改变了德国的企业结构图,但他们总是悄悄地出手,避免任何轰动。记者兼作家雍布鲁特说:“假如他们要参股戴姆勒奔驰,或者要参股于宝马,为了在此之后进行彻底的整顿,那么他们总是不说什么话,做就是了。这个家族的经验显然也在于:在不受舆论关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处理经济问题。”这个家族最大的手笔是第三代的赫尔伯特.科万特购买宝马多数股的行动。第二代的特尔.科万特逝世后,赫尔伯特不顾家里人和经理们的反对,于50年代末买下了当时病殃殃的“巴伐利亚汽车厂”(简称BMW,香港人译成“宝马”,大陆人延用之)。1个濒危的汽车工厂,在赫尔伯特进行整顿后,很快就重新走上了成功之路。企业家赫尔伯特那时就处于几乎失明的状态,他的业务函件需要录在录音带上,然后整理出来。然而他心里明镜似的。他对经理班的选择和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显示出1个企业家的真正天赋。雍布鲁特说:“科万特们的成功秘诀在于,对他们选定的经理人员,那多半都是些非常出色的人,给予非常大的自由。那么优秀的人,比如长期担任宝马总裁的冯.库恩海姆,如果每天对他们说,应该这样那样来领导企业,那是留不住他们的。”37德国03年富豪榜_阿尔布莱希特今天,科万特企业帝国大部分属于赫尔伯特的遗孀约翰娜、女儿苏珊娜和儿施台凡。除了在今日繁荣昌盛的宝马集团占有的多数股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拥有的庞大房地产,以及Altana药业化工康采恩。座落在巴德洪堡的这家药业化工企业业务成绩特别出色,今年次被德国股票指数-容纳30家德国最大最佳企业的达克斯指数收容。Altana和宝马共同建立的赫尔伯特.科万特基金会,支持科研和新建企业,还促进世界各民族交流。这表明,科万特家族更多地致力于社会事务。然而,与他们的前辈不同的是,除极个别情况外,他们几乎不再插手企业的管理。雍布鲁特说:“特尔.科万特还是1个非常喜欢管企业细节的企业家,他喜欢自己来规划和建造工厂,监督建筑设计师的工作。但他的儿赫尔伯特和哈拉尔特就已经现代得多了,他们留给经理人员更多的空间。这已经定下了新的音调。而今天这一代走得更远。他们离企业业务更远了,仅限于监事会里的席位。当然,在那里,他们参与着重大问题的决定。”科万特家族的领导风格改变了。但他们的企业成就一如既往。第七名:弗利德里希.卡尔.弗里克现年76岁的弗利德里希.卡尔.弗里克(Friedrich.Karl.Flick)是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弗里克控股公司脑。2002年财产额为54亿欧元,2003年为53亿。与苏珊娜.克拉腾相反,这位高龄巨富真正地过着1种亿万富翁的生活,享受人生,看来是他的哲学。他在奥地利的斯台尔马克拥有一片林地,在美国拥有1个农庄,在慕尼黑拥有一座宫殿别墅。在奥地利风景极美的沃尔特湖畔有1个具40个房间的豪华城堡,价值4000万欧元,同样是他的财产。周六下午,他习惯于把自己封闭在这个寂寞的城堡里,许是回忆往事?这位老人的爸爸在二战期间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他本人却不愿为此承担责任,他拒绝为补偿二战时的强劳者付出一些金钱。自己的享受对他来说是第一位的。他的侄弗利德里希.克里斯蒂安为了给家族名字增辉,无偿借了2000件艺术品给柏林展出。老弗利德里希对此颇不以为然,他宁可跟他的老伴英格里德一起独家“鉴赏”。据说老弗利德里希的艺术品收藏占世界第五或第六位,规模庞大,价值极高。第八名:莱茵霍尔德.伍尔特莱茵霍尔德.伍尔特(Reinhold.Wuerth)是以名而名的伍尔特集团脑,1个卓有成果的企业家,被人们称为“螺丝伍尔特”,自民党党员。2002年财产额为45亿欧元,2003年略增至46亿。这位企业家出生在巴符州所谓“施瓦本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小城昆策尔绍,现年67岁。施瓦本地区的人以吝啬闻名于德国,但莱茵霍尔德的生活方式可不是那么“施瓦本”的。较远的距离,他乘坐私人飞机。较近的路面,他驾驶着豪华的Harley.Davidson。他的藏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毕加索、诺尔德、霍尔德里卡、克里斯托等的画都有落在他手中的。第九名:匿名又是1个不知姓名的。人们知道,此人2002年财产额为35亿欧元,而2003年达到了45.5亿,增长极速。但是人们仍然不知道此系何人。第十名:库尔特.G.恩格尔霍伦最富的十名德国人里有四名是“药王”。库尔特.G.恩格尔霍伦(Kurt.G.Engelhorn)是四分之一。但他却也是其中唯一金盆里洗了手的。1997年,他和他的亲戚们以110亿美元的价格把曼海姆伯林格这家药业公司卖给了罗赫集团。这个企业出售行为是通过一家座落在税务天百慕达群岛托拉斯办理的。现年76的退役药王如今跟他的第四任妻海迪生活在格施塔特。他们享受着生活的乐趣,同时以令人起敬的方式清洗“剥削者”之名:他建立的安格尔基金会以各种项目的名义赞助着文化事业的展。第十一名:莱茵哈尔德.莫恩莱茵哈尔德.莫恩(Reinhard.Mohn)是德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媒体集团贝塔斯曼的一面旗帜,而且在战后很长时间里,他也是德国企业界的楷模。基于新教虔信主义原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他的经验教训,他提出了一系列一度对德国企业界具有导航意义的口号,如“伙伴关系”,“企业家的社会义务”等。这位居住在德国中部汉诺威附近古特尔斯罗的这位企业家不提倡命令与服从,而执着于“对话”。然而在他1981年隐退后,他的后继人虽然仍然遵循他的原则,但却没有1个人能够在这个总裁位置上待得长的。莫恩现在已是81岁的老人。出于健康原因,他已不理公司事务。现在操纵着这个庞大的媒体集团的是他现年61岁的妻莉茨。莫恩2002年初的财产额为57亿欧元,2003年初下降到43亿,原因不明。第十二名:奥托.拜斯海姆奥托.拜斯海姆(Otto.Beisheim)是德国最大商业集团麦德隆(Metro)的大老板。2002年的资产额为37亿欧元,2003年初增加至42亿。现年79岁的这位孤寡老人原来是“与世隔绝”的。除了麦德隆集团的骨干分外,人们根本就见不着他。也许出于年龄的原因,他想开了。冬天,他还是隐身于美国弗罗里达和瑞士卢加诺,但在夏天,人们却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巴伐利亚南部的台格伦湖旁的洛塔赫艾格伦,他经常毫不在乎地跟前网球明星贝克尔和他新的头号女友莉瑟.埃沃尔斯出没于人群中,或在巴德维斯湖高尔夫俱乐部打高尔夫,在“Braeustueberl”饭店或“Hirschbergler”饭店吃肝奶酪(1种德国菜单上常见的菜)。台格伦湖附近的任何民间节庆活动他都去参加。在柏林,拜斯海姆要建立他人生的一座纪念碑:在市中心波茨坦广场4号,一座70米高的拜斯海姆大楼正在拔地而起,这里将有1个五星级宾馆和柏林最昂贵的住宅。当这座大楼于日落成时,拜斯海姆已进入80高龄了。第十三名:米歇尔与莱纳尔.施密特-鲁腾贝克米歇尔.施密特-鲁腾贝克(MichaelSchmidt-Ruthenbeck)和莱纳尔.施密特-鲁腾贝克(ReinerSchmidt.Ruthenbeck)兄弟俩也是麦德隆的大老板。他们俩的财产额2002年为46亿欧元,还高于拜斯海姆,但2003年初跌下来,以42亿与拜斯海姆扯平。居住在杜伊斯堡的施密特-鲁腾贝克兄弟的成功仅仅基于1个点。他们给拜斯海姆出了个点,即建立俱乐部制的麦德隆现货批商场。四十年后,这个总部设在杜塞尔多夫的公司已经展成了德国最大的商业集团,不仅德国的大、中城市都有了麦德隆,而且在遥远的中国和其它地方都在开花,仅上海就已有了四家麦德隆。此外,这个麦德隆今日还拥有大型联锁商场Kaufhof,超大型联锁超市Real等一批王牌,成了个巨大的集团。第十四名:哈索.普拉特纳尔作为瓦尔多夫的SAP公司创始人,哈索.普拉特纳尔(Hasso.Plattner)可以说是德国新技术领域的头牌。这个情况可是跟美国差得很远。他的美国同行比尔.盖茨高居美国及至世界之,而德国的新技术富豪要排到第14位以后。2002年,他的财产额为47亿欧元,2003年初跌到了37亿。可能是由于SAP股值的原因。据他自己对记者说,他每年“不得不”抛售价值约5000万欧元的股票。他的女儿爱马,而他爱的是快艇。这位新技术老板的兴趣爱好不仅符合新技术的特点,而且流于“偏食”了。他不仅是个成功的老板,而且是个成功的快艇运动员。世界上哪里有快艇大赛,哪里就有他。1996年,他还得了悉尼的古典式快艇大赛冠军。在软件和数据传输领域,他是个大人物。无论在快艇领域还是软件领域,他都有同1个不共戴天的敌人,那就是软件集团Oracle的总裁拉里.艾利松。有一次,他们俩都参加了夏威夷的快艇赛。当他生故障,向艾利松求救时,艾利松不予理睬。于是,他作出了1个在这个层次上可谓惊天动地的动作:他褪下裤,把屁股对准艾利松。可谓新潮。但他其实并不年轻了:现年59。第十五名:布劳恩家庭此布劳恩(Braun)非彼布劳恩,这家人们不太知道的公司是个医疗器械企业,座落在距离卡塞尔约30公里的小城麦尔松根。这个公司和这个家庭似乎不那么出名,但里面的人物在德国却是大名鼎鼎。这家人里名气最大的是59岁的家长路德维希.格奥尔格.布劳恩(Ludwig.Georg.Braun)。此人在政治上活跃得很,既作为自民党学员在麦尔松根这个小城里担当议员,更在德国工商会大会里担任主席。尽管布劳恩公司的总裁是个政治上的大忙人,多半不在公司,但该公司的经营情况持续稳定。布劳恩公司年销售额为27.5亿欧元,不过主要销售地点不是德国,而是美国。布劳恩一家的财产额2002年和2003年都是36亿欧元,保持了稳定。第十六名:斯台凡.科万特通过德国之声的多次介绍,读者们对科万特家族应该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斯台凡.科万特(Stefan.Quandt)是排名第六的德国女性富苏珊娜.克拉腾的弟弟,现年36岁,居住在巴德洪堡。他比姐姐占有的宝马股份更多,达17.4%。但也正因为此,随着宝马股份2002年的下跌,他所持有的股票价值下跌了10亿欧元以上。他的财产额也从2002年初的45亿欧元下跌到2003年初的36亿。尽管如此,他丝毫也没有抛售宝马股份的意思。斯台凡自己拥有1个德尔通参股控股公司。这家公司没有上市,涉及的领域包括家用薄膜,电力供应等。2002年8月,这家公司加入了运输公司梯尔,据称从此将有更大的展。第十七名:奥古斯特.冯.芬克家庭奥古斯特.冯.芬克(August.von.Finck)原先是巴伐利亚的1个银行家。原麦尔克,芬克与伙伴公司老板之一。他和他的妻等现为莫文匹克餐旅集团(Moevenpick)等公司的大老板。2002年,他家的财产值为37亿欧元,2003年初降至35亿。奥古斯特和他的妻弗朗西娜本来已经拥有莫文匹克集团70%的股份,他于去年干脆买下了全部股份的一半(包括从他妻手里)。但莫文匹克的这笔生意是失败的,这家公司正在走下坡。然而72岁的奥古斯特去年的其它两笔大买卖却是好手气。他参股于全世界最大的商检公司Societe.Generale.de.Surveillance,结果仅他的股份就增值50%以上,达5.26亿欧元。他小小地参股于采金公司巴里克,结果,现在他的那部分股份就具有了1.8亿欧元的价值。这个喜欢被人称为“男爵先生”的奥古斯特在跟税务部门打交道方面也是个高手。1998年,当红绿政府接管了他家乡的政府时,他就“离家出走”,移民瑞士。现在他作为德侨,住在瑞士的一座宫殿里,开窗面对一片葡萄园。第十八名:沃特克家庭如果生活在德国,你多半在超市里和电视广告中见过“沃特克博士”(Dr.Oetker)这个牌,尤其是那些盒装中国式熟食菜肴。然而,这个沃特克的范围远远不止这些。家长鲁道夫.奥古斯特.沃特克(Rudolf.August.Oetker)去年9月进入86高龄。他的3次婚姻造就了八个孩。据称,他那沉重的遗产将来将完全均分。在沃特克的产业中,最大的是名字就叫沃特克的混合性康采恩。这个集团的涉及面极广,包括汽酒,造船,葡萄酒,啤酒,皮萨饼,高级宾馆,保险业,蜂蜜,等等等等。当前领导这个集团业务的是58岁的儿奥古斯特,公司总部座落在比勒费尔德。沃特克家庭2002年的财产额为33亿欧元,2003年初升至35亿。第十九名:莱曼家庭莱曼(Reimann)家族似乎不那么出名,但它其实已是1个历史悠久的企业家家族了。今天属于这个家族的企业包括雷基特.本其瑟尔集团,科梯公司等。这家人2002年的财产额为46亿欧元,2003年初跌至35亿。说起雷基特.本其瑟尔集团(Reckitt.Benckiser),历史就更悠久了,这家公司从三、四百年前就开始生产磨坊锯,后来生产邮政口袋。但直到约翰.亚当.本其瑟尔1851年碰到化学专业毕业的路德维希.莱曼,并共同在路德维希哈芬建立了家化工厂,才真正开始财。生产洗衣剂和化妆品的巨头本其瑟尔现在总部设在荷兰。它于1999年吃掉了雷基特与科尔曼公司,改为现名。这家公司的营业额去年达55亿欧元。这家公司不那么出名,但它生产的洗衣粉等有不少是生活在欧洲的人熟悉的名牌,如“Calgonit”,“Kukident”,“Sagrotan”等。本其瑟家族已经几乎湮没,而莱曼家族则方兴未艾。自从1984年老家长阿尔贝特.莱曼死后,人们几乎听不到这个家族的名字。但现在属于它的除了本其瑟尔集团外,还有化37德国03年富豪榜_阿尔布莱希特妆品公司科梯。科梯集团(Coty)的总裁贝茨对莱曼家的人的看法是:“莱曼们是非常具有中小企业特性的人,他们坚定,直接。给人以清新感。”第二十名:豪布家庭豪布家族(Haub)是腾格尔曼集团(Tengelmann)的大老板。该集团总部设在穆尔海姆。这个家族的财产额2003年初为32亿欧元,2002年没有可靠资料。腾格尔曼集团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这个集团下属的一些企业一定可以说是如雷震耳。比如,建筑材料联锁商场欧倍德(OBI),现在许多中国人都已经知道;在德国生活的人一定知道遍布德国的超市凯瑟尔斯(Kaisers),普鲁斯(Plus),腾格尔曼(Tengelmann,主要在德国南部),或者日用化学品联锁超市KD,在奥地利生活的人多半会知道Zeitpunkt(属于Plus)。腾格尔曼集团2002年营业额达284.8亿欧元,员工有18万3千多人,其中10万在国外。欧倍德在中国上海刚起步,去年营业额达6.9亿人民币。如果按欧倍德的规划,几年内在中国开出40家,当然就大不一样了。2002年,腾格尔曼集团进行了大整顿。同年,70岁的家长艾里凡(Erivan)把公司业务传给了2个儿:42岁的卡尔-艾里凡和38岁的克里斯蒂安。第二十一名:约翰娜.科万特她是科万特家族的长老,在全世界大名鼎鼎的“灰姑娘”。约翰娜.科万特(Johanna.Quandt)曾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尊为欧洲第一富婆,最近在中国表的关于世界3大富婆的报导中,还这么称呼她(在中国的报导中,“科万特”译为“昆特”)。但她实际上已经早已不是了。把家庭拥有的宝马股票均分给女儿苏珊娜(第六名)和儿斯台凡(第十六名)后,她还拥有16.7%的宝马股份,但这已经足够让她留在了德国亿万富豪的前列。在德国女性中,她只让了1个位置,只不过屈居她的女儿之后,现为德国第二富婆。2002年,她的财产值为44亿欧元,2003年初为32亿。她原来是赫尔伯特.科万特的秘书,后来近水楼台,就成了科万特夫人。现年76岁的老夫人,她保守,寡言。她的丈夫已经去世21年,然而她仍然是那样,坚守着不抛头露面的原则。第二十二名:海因茨.鲍尔德国大富豪里有不少来自媒体业,继位居第十一的贝塔斯曼集团莫恩家族之后,海因茨.鲍尔(HeinzBauer)又是1个媒体巨头,总部设在慕尼黑的鲍尔出版社老板。2002年,他的财产为40亿欧元。由于广告危机,2003年初降至30亿欧元。好几个月来,现年63的这位出版家一直在争取成为德国电视台Pro.Sieben和Sat1两家合一的股份公司的大股东。他跟这两家电视台的更上层,即已破产的基尔希媒体集团的破产管理人软磨硬泡的同时,也必须战胜自己。收购这2大电视台毕竟需要拿出17至18亿欧元的巨款。不过,尽管去年鲍尔的财产锐减,这笔钱他还是拿得出的。同时,在他的出版领域中,他仍在锲而不舍,探索新空白,推出了“NeueRevue”,“Praline”,“DasNeueBlatt”等报刊,在互联网上推出了一些“不可明言”的网站。鲍尔是个狡猾的商人。尽管他竭力追求那几家电视台,但却采取时松时紧的策略,人们说他的策略是“闪烁不定”。他搞的是媒体,但自己在媒体面前却极端的“害羞”。有一次,电视台要采访他,他就跑进了1个乘坐大巴的旅游团里去。第二十三名:博施家庭博施(Bosch)是威震世界的大企业,在汽车零配件业、工具业、电器业,它都名列前茅,在中国也有不少合资企业。2002年,这个集团的营业额达350亿欧元,在全世界拥有22.5万名员工。博施公司的创建者是罗伯特.博施。在他去世后,他的后人已经失去了公司的很多地盘,目前总共还拥有这家全世界第二大的汽车零配件公司8%的股份。但这已经足以使这一家人跻身于德国富豪的前列了。2002年,这家人拥有的财产值为31亿欧元,2003年初降至29亿。现在代表这个家庭经营企业的是公司创始人罗伯特的孙克里斯朵夫.博施(Christof.Bosch),现年44岁。他们是通过1个工业托管两合公司来操纵大公司的。在这个小公司里,一群强有力的先生一起泡制着重要的战略决策。德国经济和汽车零配件业的不景气同样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打击,导致家庭的财产有所减少。第二十四名:冯.霍尔茨布林克家庭这又是1个媒体业巨头。冯.霍尔茨布林克家族(von.Holtzbrinck)是格尔尔格.冯.霍尔茨布林克集团的老板。这个媒体集团虽是德国第3大媒体集团,但德国以外的人对它应该说是知之不多,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然而,说起这个集团所拥有的报刊媒体,凡熟悉德国的人必然“恍然大悟”。这个集团主要拥有的报刊有:“时代报”,“每日镜报”,“商报”,“经济周刊”,此外还拥有威名显赫的出版社“费舍尔”,“洛沃尔特”,纽约的“HenryHolt”,伦敦的“Macmillan”。两年前,现年39的斯台凡从他的同父异母哥哥、现年61的迪特尔手中接过了集团的经营权。迪特尔经营这家公司已有20年之久,他的作风是静悄悄的,不出声地经营,不出声地扩张。如今,这家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24亿欧元。斯台凡虽然年轻气盛,但却生不逢时。他接管公司后,正值德国广告业陷入战后最大的危机。集团收入剧跌,也导致家族财产值的剧跌:2002年,这个家庭的财产值还以56亿欧元高居德国富豪最前列,而一年中却整整跌掉了一半。2003年初这个家族的财产值“只”剩下了28.5亿欧元。现在,冯.霍尔茨布林克家族决定把一切力量集中在报刊和出版社方面。这个战略是好是坏,现在还很难作定论。但专家们认为,这个集团的至今所作的整顿是成功的。第二十五名:阿尔弗雷德.冯.奥彭海姆阿尔弗雷德.冯.奥彭海姆(Alfred.von.Oppenheim)今年68岁。他是1个老资格的银行家,而他家经营这个同名)银行的历史更是老资格,这家名为Sal.Oppenheim的银行已经存在了2十四个春秋。这个家族几百年来奉守着一句名言:假如没有私立银行,那就去建立它。这虽然在德国始终是一家不大的银行,但它的私立性质和几百年的历史却让富人们充分地信任它。目前,该银行保管的金额仍然有600亿欧元。阿尔弗雷德.冯.奥彭海姆的财产值2002年为27亿欧元,2003年初略降至26亿。第二十六名:卡琳.冯.乌尔曼卡琳.冯.乌尔曼(Karin.von.Ullmann)也是冯.奥彭海姆家族的人,也是Sal.Oppenheim银行的大股东。尽管这位拥有爵位称号的贵族夫人腰缠亿贯,这家银行约四分之一的股份归她所有,但她的俭省却是出了名的。尤其在吃的方面。人们说,如果你到卡琳.冯.乌尔曼爵士夫人家去作客,你可得吃饱了才去。这位夫人的冰箱里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看来俭省有俭省的好处:卡琳2003年初的财产额达26亿欧元,比上年增加了2亿。不过有一点这位夫人可是一点都不省的:她酷爱骑马。她养的马自然也是贵族。第二十七名:卡尔-海因茨.基普79岁的卡尔.海因茨.基普(Karl.Heinz.Kipp)原来是马萨联锁市场的老板,2003年初他的财产值为25亿欧元,去年没有详细资料。从经营一线退下来后,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是购买漂亮的宾馆,最喜欢瑞士秀丽自然中的那些豪宅,他花了2.5亿瑞朗买下了3个瑞士宾馆:“Tschuggen”,“Carlton”和“Eden”。人们对他说:靠这些旅馆您是赚不了钱的。他说,他才不在乎呢。大有那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气概。反正他的钱也用不完。至于他究竟有多少钱,他自然是不肯说的。但他说了一句豪迈的话:哪一天可以来个人,数它几个礼拜。第二十八名:哈拉尔特.科万特的5个女儿在前三十名里,科万特家族可谓风光无限,这已经是第四次上榜了。在“谁是宝马的大老板?-德国巨富科万特家族揭秘”一文里,我们介绍过,特尔.科万特有2个儿,大儿是赫尔伯特,二儿是哈拉尔特。赫尔伯特在五十年代不顾家人反对买下了宝马大股份,以至他的女儿、儿和遗孀今天分别排名德国富豪榜前列。特尔的二儿哈拉尔特于1967年不幸死于事故,留下五朵金花:Gabrielle,Colleen-Bettina,Anette,Katarina和Patrica。大女儿加布莉艾勒今年五十岁。她的丈夫叫弗洛里安.朗根赛特,是德国1个著名的出版家。学过德语的人,恐怕很少有不知道Langenscheidt系列辞典的。但这个大名人却远远不及他的老婆富有。五姐妹投资于房地产、金融服务业和工业。加布莉艾勒经常从她所居住的慕尼黑飞往巴德洪堡,监督哈拉尔特.科万特参股公司的经营。五姐妹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每一次股东大会都是热闹的家庭聚会。五姐妹的财产值2003年为25亿欧元,与上年持平。第二十九名:威尔茨家庭威尔茨(Wirtz)家庭2003年的财产值为25亿欧元,2002年没有详细资料。这家人在斯托尔贝格和亚琛经营着内容广泛的行业,从洗衣剂,烟草,香水到药品。他们的分工是:阿尔布莱希特管理达利集团;赫尔曼管理生产香水的莫勒尔+威尔茨公司;弟弟米歇尔经营的是最值钱的1个企业:制药企业格绿能塔尔。格绿能塔尔公司目前销售额约8亿欧元。今天,这家公司已经成了闻名全球的止痛药大王。自从1961年生一起丑闻后,这家人就一直避免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第三十名:特劳德儿.恩格尔霍伦-维恰托特劳德儿.恩格尔霍伦-维恰托(Traudl.Engelhorn.Vechiatto)是德国女性又1个杰出代表。她是原宝灵曼公司(Boehringer.Mannheim)公司老板之一彼得.恩格尔霍伦的遗孀,现在已经再婚。中文译成宝灵曼的这家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制药企业,现已与罗氏公司合并。与赞助的青年生物技术研究奖颁奖,奖金为1万欧元。象这样的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对特劳德儿来说是很少的事。但她之乐于赞助与捐款则是远近驰名的。但她最讨厌的却也是哪些可怜巴巴的“讨钱信”。也许正因为此,她现在住在了罕见乞丐的瑞士。特劳德儿今年75岁,有七个孙儿女。她最大的兴趣爱好是高尔夫。第31名:波尔什(保时捷)家庭这个大名鼎鼎的德国汽车被香港人译成了“保时捷”,但是因之而名的这家人可不能也翻译成“保时捷”了。作为人名,这不仅奇怪,而且音也不同。Porsche还是得译成波尔什。就象奔驰汽车一样,其实Benz本是这个大牌汽车的创始人,但这位创始人如果译成“奔驰先生”,就太滑稽了,只能按音译成“本茨”。这真是翻译的悲剧。保时捷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汽车制造商。当然,它也不得不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浪潮的冲击。波尔什家族的财产2002年为30亿欧元,2003年初降至24亿。保时捷公司大部分股份今天仍然属于这个车牌的创始人的后代,主要是四兄弟:67岁的费尔迪南德.亚历山大,64岁的盖尔哈尔德,62岁的彼得和59岁的沃尔夫冈。再就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奥地利的皮埃希家族。老大费尔迪南德.亚历山大.波尔什是今日这个家族的招牌人物。是他设计了当初广受青睐的保时捷911系列。自那以后,他被视为最有天份的设计师之一。可以归入他的“兴趣爱好”的,包括一家瑞士手表厂。小弟弟沃尔夫冈是家族言人,但人们也很少见得到他。他经常出没在大森林里,他自己说:“我是猎人”,“我爱野猪!”据他自己说,他拥有许多辆保时捷车。有时也让司机开车。他的妻苏珊娜是一各电影制片人。在小圈里,他最爱系戴的是印着刺猬和蜗牛的领带。显然也跟他的打猎爱好有关。37德国03年富豪榜_阿尔布莱希特第三十二名:迪特玛.霍普今年62岁的迪特玛.霍普(Dietmar.Hopp)也是世界第3大软件公司SAP的创始人之一。这位硕士工程师曾长年担任SAP总裁。2002年,霍普的财产值为24亿欧元,2003年初降至23亿。这是个喜欢投资的主,他把辛苦挣来的钱投资到啤酒厂,赞助给冰球俱乐部,全打了水漂了。但他对家乡小村霍芬海姆足球俱乐部的投入,却总算有了回报:这个小不丁点的地方居然也打入了德国丙级队。此外,他还买下了宫殿式宾馆“布勒尔霍厄”,公司所在地瓦尔多夫旁的圣雷昂罗特高尔夫球场。他在每股18欧元时买下了一批化工集团拜耳的股票,在每股32欧元时买了一批西门公司的股票。目前他正投身于1个新的壮举:他在法国南部建造一片由90幢别墅构成的别墅区。他把他所拥有的大部分SAP股票于90年代中封存到了1个基金会里。因为在那里,许多东西是能够增值的。霍普对法兰克福星期日汇报回答了1个经典问题:“至于您是拥有1亿还是40亿欧元,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要你日好过,你和你的家庭足够过日的,再多多少又有什么意义呢?”话说得不错。其实,到了一定的程度继续往上积累财产,已经不是为了生活过得好,而已经成了1种游戏了。但话又说回来了,又有多少人拥有1亿欧元呢?第三十三名:海迪.霍尔腾海迪.霍尔腾(Heidi.Horten)这位富婆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霍尔腾,在德国待过几年的人都应该知道,而这几年新到德国的人就难说了。因为:霍尔腾原来是1个散布于德国各大城市的1个大型商场,但几年前已经归属于考夫霍夫集团。现在,所有当初的霍尔腾都已经变成了GaleriaKaufhof,考夫霍夫商场的1个变种。这位霍尔腾大老板的寡妇据说今年60。其实女人的年纪往往很难搞得清,尤其是富女人。她原来是茜茜公主的同乡-奥地利人。虽然长年生活在德国,但她对家乡可谓一往情深。最近,海迪买了1个新“玩具”,一条长100米的游艇-“Carinthia.VII”。这艘小船价值1亿欧元,每天保养费用就要花1000万欧元。船,奥地利国旗在风中飘扬。可惜奥地利没有大海,当年通海的南梯罗尔二战后已经归属于意大利。除了坐她的船,她现在已经搬回到维也纳去住了。海迪.霍尔腾的财产今年初为23亿欧元。去年不祥。第三十四名:斯台凡.朔尔格胡伯尔斯台凡.朔尔格胡伯尔(Stefan.Schoerghuber)今年41岁,算是德国亿万富豪中的年轻人。1995年,他的爸爸去世,给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毕竟年轻,他没有守财,而是“散”了出去。几年后,他的财产大大地增值了。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他2003年初的财产至少也保持在了与2002年同样的水平:21亿欧元。他主要经营的领域是宾馆业,房地产,建筑业和饮料业。他不忌合作,把这些领域都分别建成了与人合作的股份公司。在宾馆领域,属于他名下的是阿拉贝拉宾馆(Arabella)集团,现在该集团与喜来顿集团合作;在啤酒领域,属于他名下的是保兰纳(Paulaner),该公司现与荷兰喜力集团合作。在上海著名的“新天地”,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保兰纳了。也许哪天你到那里喝啤酒,坐在你对面的就是这位亿万富豪。当然你不会知道。在场的德国人同样不会认得他。第三十五名:海因茨.鲍斯在德国,没有人不知道建筑材料联锁商场“包豪斯”(Bauhaus,可以意译为建材屋),但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单个规模均远远大于OBI的建材城链的老板是谁。即使有人知道是海因茨.鲍斯创建并始终拥有包豪斯,也几乎不知道此人的其它什么。又是1个神秘人物。海因茨.鲍斯(Heinz.Baus)让人了解的方方面面加起来就几句话:他今年69岁,木匠出身(这里面应该有精彩的故事),他的公司总部在曼海姆,他的财产由2002年的16亿增加到了2003年初的20亿。鲍斯先生的足迹多半在这几个地方:苏黎世的别墅,蒙特卡罗,美国某处,经常在游艇上。但他究竟在哪里,却也无人知道。第三十六名:威廉.冯.芬克家庭威廉.冯.芬克(Wilhelm.von.Finck)是排名17的奥古斯特.冯.芬克的哥哥,比他大三岁,现年75。这家芬克的财产比做弟弟的一家要少不少,但也够意思的了:2003年初为20亿欧元。不过比起2002年的26亿,减少了不少。芬克兄弟在13年前各分得了一份厚重的遗产,威廉获得的主要是巴伐利亚的房地产,在慕尼黑附近有1大片。威廉的儿也叫威廉,今年43岁。小威廉现在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人们在观察,老威廉是否更多地放手让小威廉来掌事。威廉一家给人的印象是:恋乡,农民。第三十七名:雅尔家庭雅尔家庭(Jahr)是个拥有24名成员的大家庭。这家人拥有格鲁纳+雅尔出版社25.1%的股份,汉高化工公司5.23%的股份,还有大量的房地产,还有一份不那么正统的产业:他们还参股于汉堡赌场。2002年,这个家庭的财产值为23亿欧元,2003年初为20亿。26年前,约翰.雅尔跟牌友温弗利德.阿赫特菲尔德一起参股于赌业。那时,这位牌友并不是无业游民,而是“明星”周刊的娱乐栏主任。现在,这位牌友已去世,而约翰也已69岁。约翰的妹妹安格里卡.雅尔.施提尔肯今年也已61岁,仍担任着格鲁纳+雅尔出版社的董事兼总编。尽管家里那么有钱,她却生活得象个典型的德国知识分,穿着简单,不搞特别的化妆,不用司机。她说:“我这辈里还从来没有想过要不工作。我父亲直到80岁还每天到办公室去。他们的父亲是在1965年跟印刷业的伙伴理查德.格鲁纳一起建立了这家出版社的。第三十八名:克瑙夫家庭克瑙夫(Knauf)家庭是克瑙夫兄弟石膏厂公司的老板。这家公司已存在了70年了。去年是公司历史上灾难性的一年,德国建筑业的萧条令石膏销售一落千丈。好在克瑙夫们乡土观念不是那么重,他们的100多家石膏厂散布在全世界三十个国家。这个国际化的作用在经济困难的年度便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去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仍然达到25亿欧元。只要世界上有建筑业,就需要石膏。克瑙夫们的经营思想获得成功,但也遭到惩罚。他们与3个竞争者一起被欧盟大罚了一把,原因是这几个公司长期地把石膏板价格压得太低。光克瑙夫们要支付的罚款额就高达8580万欧元。不过这对他们来说大概跟一般人接到开车的罚单差不多。他们的财产值在2003年初时只比2002年减少了1亿欧元,仍有二十个亿。第三十九名:筛弗勒尔母出生于维也纳的玛丽亚.伊丽莎白.筛弗勒尔(Maria.Elisabeth.Schaeffler)是德国亿吨级富婆中罕见的女强人,企业家。她跟她的儿格奥尔格的财产总值去年和今年都是20亿欧元。在她的丈夫(也叫格奥尔格)1996年去世后,由她接管了企业。他们的企业是INA集团。这个生产滚珠轴承的集团几乎丝毫不为德国公众所知,但65亿欧元的销售额,实际上规模相当可观了。筛弗勒尔夫人之经营企业可谓用上了一腔热血,满腹激情,就象观察者说们的:带着1种被解放了的生命热情。她热爱莫札特。两年前她动的一场企业收购战就被她称为“莫札特行动”,以小吃大,她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家庭企业买下了竞争对手、上市公司FAG。这个行动引起了轰动,被报刊称为“最佳收购案”。她的儿格奥尔格虽然持有INA的大部股份,但并不参加公司业务,甚至不搞任何企业业务。他远在美国做律师。当母亲的是这样说的:“他应该做这件事,他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天份。我给了他这个自由。”第四十名:克劳斯.池拉62岁的克劳斯.池拉(Klaus.Tschira)也是SAP的创建人之一。跟他的两名排名在前的伙伴不同,他对船艇或啤酒厂没有兴趣,他要的是工作。不过,他的财产也不少,虽然比2002年下跌了9亿,但还有20亿欧元。他建立了1个克劳斯.池拉基金会。该基金会的宗旨是“增加自然科学在民众心目中的声誉”,它通过1个叫欧洲媒体实验室的机构(干事长也是他自己)给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项目以经济上的支持。以上2个机构都设在海德堡涅卡河畔一座别墅里。这座别墅或曰宫殿当年曾是卡尔.博施的住处。他的妻盖尔达则担任着卡尔.博施馆馆长职务。关于他的人生哲学,他在去年夏天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以反问的形式作出了表达:“我不去打猎,不玩高尔夫-为什么我不能工作呢?” 分享: >
“阿尔布莱希特”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奔驰宝马游戏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