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什么好玩的单机游戏游戏都玩不了

lol登录错误登录服务器未响应+其他的游戏都能玩+为什么就LOL不能玩?
补充说明: lol登录错误登录服务器未响应+其他的游戏都能玩+为什么就LOL不能玩
(太子少师)
你确定网络么有问题的前提下 在看看 官网是不是有什么公告
对您的评价:
谢谢回答!
(内阁侍读士)
卡了,或者网络,还有可能安装包问题
(太子少师)
登录错误,重新安装一边(不是重新下载,是安装包重新安装一边)
(太子少师)
打开任务管理器,找到TS开头的进程大概占用25左右资源那个,结束他就可以了
(太子少师)
可能需要重新下载一下。
(太子少师)
网速不行,有可能是卡,重启下。。。。
(太子少师)
有可能是人已满,或者直接用电脑的任务管理,结束进程!
(太子少师)
应该是卡了,或者是网络带宽不够!
(太子少师)
win+R 输入services.msc2、找到WINDOWS FIREWALL 双击启动类型设置成手动,然后下面的服务状态停止掉点确认,就OK了。
(太子少师)
因为怕你累倒 撸多伤身啊
同类未解决问题
同类已解决问题为什么很多游戏看了就想买 买了又不玩?
  经常把STEAM当淘宝的玩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某款游戏看起来很亮,很炫,宣传片像打了特技一样Duang,但买来以后放在游戏库里就是不想玩,哪怕连点一下预载的动力都没有。欧美自由记者凯尔&欧兰德对STEAM的分析显示,在STEAM使用者下载下来的游戏里,有大约26.1%完全没有打开来实际玩过,如果再加上启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下的游戏,比例甚至达到了4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下载游戏处于&常年吃灰&的状态,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就像爱美女性的衣柜和化妆盒一样,玩家购置游戏的速率往往高于使用的频率,大量闲置游戏的出现引发了我们的疑问:为什么这些游戏看了很想买,买来又不想玩?
  为杜绝装X,我先在开头剧透一下答案&&手贱。不过这个词覆盖面很广,需要细化讨论。
  1、冲动消费
  STEAM打折可能是目前所有数字游戏销售平台里最夸张的,动不动就是&-75%&&-90%&,再加上各种分销商慈善包,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冲动消费的后果就是手上多了一大堆连听都没听过的游戏,这些游戏该怎么处理呢?玩,了解与适应需要时间成本,再说有多少人会去尝试一款闻所未闻的游戏?不玩,钱都花了,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办法,挂跳蚤市场吧。&喜+1&的心理就是,不放过一切以最低成本让游戏库+1的机会,然后吐槽自己游戏多得玩不过来顺便秀游戏库,原来成就一个伪&壕&不需要几千几万刀,买点慈善包就够了。
&XXX打折了!&&Shut up and take my mony!&
  根据本人多年的诊疗经验,冲动消费型患者面对打折时免疫力明显降低,由这点对症下药,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少逛STEAM,别上Humblebundle、Indiegala这些邪道网站,一个月以后症状就会有明显缓解。此外,季度打折、节日促销期间也是病症高发期,建议病患少开电脑、外出交友、关闭网银,搭配断网则效果更佳。最后祝您身体健康,早日摆脱病魔。
  2、缺乏了解
  即使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是有一些消费者对媒体和玩家的评分置若罔闻,仅凭第一印象购买游戏。比如我喜欢球,所以我买了DOA5 PC版,然后KT社接过我的钱,一个大耳刮子甩在我脸上&&2015年3月底发售的《死或生5:最后一战》真可谓业界奇葩,不仅分辨率、键位无法修改,游戏还是移植自上世代的街机版,画质&感人&不说,连最重要的&柔软引擎&也缩水了,作为一个绅士果断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而KT社却在预售3个月后,临游戏正式发售前一周才公布了这些消息,后果也显而易见:超过40%的玩家对《死或生5:最后一战》PC版给出了差评,更有玩家以极快速度推出裸体MOD以示回击。猝不及防的KT社只能在删除MOD后推出了一个PC限定的泳装DLC作为&补偿&&&不过你需要花费65刀才能拥有它们。
《死或生5:最后一战》PC版限定DLC,售价65刀
  鉴于读者们多半非壕,我也就提醒两句,STEAM上对某款游戏的展示非常有限,拉下去看看评论也没什么损失,而且了解一款游戏的方法多了去了,直播平台、实况解说、攻略评测等等;如果你的朋友多,直接问他们或者要个授权,实在不行去下个试玩版体验一下。考察周全后再买,钱的利用率会高得多。神作雷作,一般在游戏发售后一周就有结论,到时再买也不迟,何苦为一段宣传片的眼缘而杀伤自己的钱包呢?
  3、跟风剁手
  这两天正值《GTA5》发售,再加上国区30刀特价,于是玩家开始组团疯狂购买《GTA5》,据统计,发售首日《GTA5》销量达到了110万套,中国区占到了11.47%,仅次于的21.88%,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从未使用过STEAM的玩家,由于他们的社区帐号尚未开通,所以实际比例应该还要再高一些。
  然而昨天大软STEAM喜+1群里却有这么一位读者,花180多购买了《GTA5》以后才发现自己晕3D,玩了3分钟就没法玩了。在几乎人手一份《GTA5》的今天,这种玩家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但仔细想想,从众心理本身具有效仿性和盲目性,购买之前不确认自己的喜好和状态,甚至连游戏本身的素质也不问,造成这种结果, 多少有些&自作孽不可活&的成分在里边。
  2月份的话题作品《进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游戏上市前已经拿下了60余项业界大奖,再加上《求生之路》开发商龟岛工作室坐镇,玩家自然对其寄予厚望,然而A测B测之后,正式版并没有对游戏模式做出多少改进,核心玩法依然是1V4捉迷藏,导致游戏上市后在线玩家数很快从上万跌到数千,再到现在的数百,国区售价也很快从60刀降到了30刀。STEAM上过万的评测证实该作销量不低,但超过90%的玩家闲置了该游戏,除了本身可玩性不强外,受2K营销或其他宣传影响跟风购买的玩家也不在少数。
  类似《进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噱头,比如&要跟《GTA5》刚正面&的《看门狗》,以及"E3 2014 MMORPG新星"&2015年最值得期待的生存游戏&《H1Z1》,它的试玩版刚上线就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由于SOE锁大陆IP还导致了一大批国内玩家无法登陆(现已解锁)。然而反常的是,《H1Z1》作为一款好评率常年低于70%的游戏依然在STEAM销量榜上盘踞数周之久,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游戏主播的推广宣传以及SOE不断的更新改进,可以说在许多类似的案例中,《H1Z1》的开发者算是比较负责任的。
《进化》和《H1Z1》&&一个不断卖DLC,一个不断更新
  2015年还有许多重量级大作面世,在讨论要不要买的时候肯定有人会说:&WTF,这可是XXX!&笔者的建议是,小小的预购奖励肯定比不上买了游戏不想玩的经济和精神损失,所以除非是系列死忠或者100%确定必玩,否则尽量不要跟风买买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机游戏什么最好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