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网络游戏是稷山县稷峰镇镇

稷峰镇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地处汾河北岸,为山西省稷山县县城所在地,辖52个行政村,10.8万人,13.8万亩耕地。该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利,特色农业较多,名产名胜名企名店星罗棋布。城镇经济发展较快,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7亿元。
稷峰镇稷峰镇简介
稷峰镇概况
稷峰镇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5.2公里,总面积151平方公里,拥有52个行政村,10.8万口人,现有耕地面积13.8万亩,是运城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2003年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文明乡镇,连续三届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和谐乡镇,2008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乡镇先进村镇”。[1]
稷峰镇地理规划
稷峰镇辖、、、、贾峪村、桐上村、上柏村、杨赵村、管村、王村、小杜村、太杜村、管村堡村、下费村、崔村、下庄村、武城村、下迪村、吴城村、富乐村、上迪村、和合村、姚家庄村、马家巷村、关家窑村、西店头村、西薛村、史册村、阳史村、东北街村、东街村、西街村、南街村、西北街村、甘泉村、寺后窑村、羊牧头村、荆平村、苑曲村、加庄村、吉家庄村、新庄村、、马村、永宁村、南阳村、东渠村、原家庄村、涧东村、桐下村、上廉村、下廉村等52个行政村,10.8万人,13.8万亩耕地。
稷峰镇人文经济
2001年由城关镇、下迪乡、杨赵镇、管村乡合并为稷峰镇。境内主产小麦、棉花、玉米、蔬菜等,汾河
、108国道、台运省道、侯西铁路、侯禹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名产名胜名企名店星罗棋布。驰名全国的陶梁、姚村万亩优质板枣基地位于稷峰镇境内,享誉三晋的华北葡萄第一村——荆平村5000亩优质葡萄基地在稷峰镇境内,彪炳华夏文明的稷王庙、大佛寺、青龙寺、宋金墓群也在稷峰镇境内。既是稷山强镇,又是河东大镇、三晋名镇,2004年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2005年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级文明乡镇”,2006年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2007年被市委组织部授予“五个好乡镇党委”称号,并顺利通过省文明委“省级文明和谐乡镇”验收。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7亿元,增长10.2%;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9亿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2元,增长8.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完成了预期指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大力弘扬讲操守,肯吃苦,能干事的稷峰精神,突出农民收入增加、为民工程实施、社会事务管理、重点工程协调、绿色生态建设五大重点,着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条件、改善农科网络、整治村容村貌、调处矛盾纠纷五项工作,实现农业增产增效有举措,农民持续增收有支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进展,县级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有作为,农村党群干关系有改善五个确保,努力建设和谐文明、诚信实力、充满活力的新稷峰!
稷峰镇发展规划
稷峰镇目标
2013年稷峰镇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1.2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9%,超过35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下。
稷峰镇政府2013年要集中力量完成以下四方面工作:
稷峰镇具体规划
一、突出一个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2、着力改善农业条件
3、加快完善农科网络
4、深入整治村容村貌
5、全面提升绿色生态建设
二、完善两项机制,深化“为民工程”
三、强化三种意识,做好工程协调
四、立足五个方面,建设和谐稷峰
1、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加强社会管理功能
4、突出抓好招商引资
5、深入开展农廉工作
稷峰镇社会状况
稷峰镇交通
侯西铁路和108国道、209省道、运稷一级路以及侯禹高速公路都纵横贯穿稷峰镇全境。
稷峰镇人文历史
3000多年前,就已设村建镇,由此,自隋皇十八年在此设置稷山县治,至今1400多年县名未改。晋文公狩猎于“清源”,战国名将廉颇屯兵于廉城,吴起驻守于吴城,史实都发生在稷峰镇。稷峰镇历史名人多若繁星,各呈风采。如唐代名相裴耀卿(东街村)、宋代金名将解元(下柏村)、金代词坛“二妙”段克己、段成己(平陇村)、元代铁面御史姚天福(南阳村)、清代断案如神的知府王炳坛(东街村)、万里寻弟的义民吴绍先(吴城村)、抗战时期书法家苏光华(管村)、当代国学大师姚奠中(南阳村)、蒲剧名丑吴永胜(吴城村)等等。
稷峰镇集镇功能
全镇早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巷道硬化率达97%。以惠农便民为目的的“七个全覆盖”工程进展顺利,县城城郊“五街三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全镇52个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而开展的小广场建设、小巷道路硬化和小环境改造等“三小”配套工程全部完成。有新农村试点村2个:南阳和桐下;新农村推进村13个:马村、马家巷、小杜村、贾峪村、东北街村、东渠村、下柏村、原家庄村、杨赵村、上柏村、加庄村、上廉村、姚村。通讯、移动增容联网上档升级。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8%。天然气、供排水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乡街道全部实现绿化、亮化和美化。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日臻规范,市场、医院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合理。
稷峰镇经济状况
稷峰镇优势产业
盛产闻名中外的稷山板枣和优质葡萄,全镇已栽植板枣8万亩,葡萄1万亩,并已形成“十村万亩”城郊型万亩优质红枣观光区,成为全省最大的板枣生产基地、全县最大的禽蛋生产基地、全市最大的灯笼销售中心、华北地区最大的葡萄生产销售基地。有华北第一葡萄生产专业村——荆平村,全县最早的板枣生产示范村姚村和陶粱村,全市最大的灯笼制作村杨赵村,全县最大的蔬菜生产专业村下费村。
稷峰镇民营企业
炼焦、造纸、纺织、化工、铝制品、金钢石、蜜枣加工、葡萄贮藏、交通运输等十大支柱产业。2010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2.6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3.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53元。[2]
稷峰镇旅游资源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全镇52个行政村,仅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4处,占到全县文保名录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国家文保单位、以木刻、石雕和琉璃而称“古建三绝”的稷王庙,国家文保单位、以唐代壁画而著称于世的青龙寺,国家文保单位、以13座砖质仿木构建筑的地下墓群—宋金墓,省级文保单位、天下第一土雕大佛所在地大佛寺,以及南阳村法王庙,小杜村杜陵书院遗址等。
.稷山县政府官网[引用日期]
.运城市阳光农廉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稷山县稷峰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