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真经 华山论剑前面3招华山论剑,后面6招,则是奇遇,可是怎么奇遇呢,我现在毫无头绪,知道的告诉我。

这个问题乍一看简直毫无头绪……不过仔细一想,我觉得还是可以比较正经的回答一下的。&br&原因比较复杂,嘛,咱们一点一点来。&br&&br&第一个原因,就是传说中的“五德终始说”。&br&按照老朱家的官方口径,他们这一朝对应的应该是五德中的火德,有诗为证:&br&&blockquote&&b&炎精开运,篤生圣皇。&/b&&br&大明御极,远绍虞唐。&br&河清海晏,物阜民康。&br&威加夷獠,德被戎羌。&br&八珍有荐,九鼎馨香。&/blockquote&——出自《大明会典·大宴乐章·一奏炎精开运之曲》&br&诗中这个“炎精”,指的就是火了。&br&&br&&blockquote&上生,&b&红光满室&/b&,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自后数夜有光,邻里遥见,&b&惊以为火&/b&,皆奔散,至则无有,人或异之。&/blockquote&——出自《明太祖实录》&br&&br&&blockquote&太祖本姓朱,本祝融。祝融,帝颛顼之子,为帝喾火正,有大勋于天下,故别为祝融。&br&太祖定鼎金陵,则祝融之故墟也。故建国号大明。&br&汉德若水,我皇明如日月之代明。汉得地道,我皇明得天道。三统之义,我皇明统于天矣。&/blockquote&——出自袁义新《凤阳新书》&br&&br&可以看出,从始至终老朱家一直都在宣传自己继承天命,上应火德,那么为了跟“火德”这个元素相适应,肯定要选一个相应的国号,《孟子》有云:“日月有明&i&,&/i&容光必照焉”,所以说“大明”二字,正好符合宣传火德的要求。&br&&br&其二,从理论上来说,朱元璋还是属于红巾军系统的,他和其他红巾军一样,都奉小明王韩林儿为尊,和老朱打江山的一大批人里面,很多也和红巾军有联系。那么,在建国伊始,为了表明自己才是正统的、小明王韩林儿的合法继任者,自然也要继续用他的“明”字。而且白莲教这种迷信活动本来就有“明王出世”的教义,并以此鼓动老百姓反抗,很有煽动性。朱元璋是造反起家,但是当上皇帝之后也担心下面造反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老子自己把这个“明”字占住,看你们还怎么宣传“明王出世”?而且,小明王的封号是“小明”,为了压他一头,塑造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然要把“小”改成“大”咯,这是最方便也最靠谱的方法。&br&【毛佩琦先生甚至有一种猜想,说“小明王”的“小”字,本来就是朱元璋后来给他加上的,其实可能本来韩林儿的称号里没有“小”的,但朱元璋为了确保自己的至高地位,才在后来篡改了韩林儿的称号。】&br&&br&其三,就是楼上提到的,易经里出现的句子:“&b&大哉乾元&/b&,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b&大明终始&/b&,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br&这段话同时也是“大元”国号的出处,“大哉乾元”后面紧跟着就是“大明终始”,所以说老朱这个“大明”的国号,确实起的很顺理成章啊。&br&&br&再说说为什么不用“吴”当国号。老朱出生在濠州,濠州在今天的安徽;他祖籍呢在泗州盱眙,也就是今天的苏北。无论是出生地还是祖籍,都和“吴”这个地方八杆子打不着啊,所以说他对“吴”这个字的认同感并不高。就连之前用过“吴”当国号的孙权,都被老朱打发去给自己看坟了,他当然不屑于再用孙权用过的东西。&br&而且老朱这个“吴王”其实是他自封的,总有那么点儿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拿来用几年玩玩还凑合,但要把它当做一个要用几百年的国号,那可就太草率了。&br&哦对了还有一个原因,老朱的死对头张士诚也叫吴王啊!这种情况下老朱怎么可能还用“吴”当国号?向张士诚致敬吗?!
这个问题乍一看简直毫无头绪……不过仔细一想,我觉得还是可以比较正经的回答一下的。 原因比较复杂,嘛,咱们一点一点来。 第一个原因,就是传说中的“五德终始说”。 按照老朱家的官方口径,他们这一朝对应的应该是五德中的火德,有诗为证: 炎精开运,篤…
这个回答已经说得挺好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有些中国女性不刮腋毛? - 匿名用户的回答&/a&。女性不能有腋毛的审美观并没有客观合理性,而是一个由商业营销创造的社会建构,体现了男性凝视和对女性(有时也包括男性)的束缚。我再补充一个有意思的视角吧。&br&&br&想知道“腋毛厌恶”这种文化有多根深蒂固而又可笑,只要看看影视作品就行了:&b&&u&在末世剧中,几乎所有的女性角色都仍然会剃腋毛。&/u&&/b&&br&&br&&br&当人类面临灭顶之灾,99%人类死亡,僵尸、野兽横行,幸存者们像原始人一般艰难求生,但女性角色们依然能够保持没有半根腋毛。这是什么鬼?如果女性被囚禁或被困一段时间,就算饿得半死严重脱水,她们仍能想办法让腋下保持光滑。这简直科幻啊,难道这些女性角色都不是人类吗?&br&&br&像《行尸走肉》这样的僵尸剧,整天有血肉横飞、脑浆迸裂的场景,想尽办法制造恶心和恐怖的效果,不过显然,女性的腋毛才是最恶心最恐怖的东西,大概僵尸们看到都会忍不住说 &eww, that's just too much&吧?很多影视作品在各个维度突破传统界限,但女性腋毛?不不不,这显然越界了,想都别想。&br&&br&&img src=&/569e49ea97d90ac57dfaf0a9e999c1d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69e49ea97d90ac57dfaf0a9e999c1de_r.jpg&&&br&&br&当然了,影视作品确实是会默认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设定的,但问题是在同样的剧里,男性却都有着茂盛的腋毛,而且往往越勇猛越有男性气概的角色腋毛越多,也越倾向于展示出来(穿无袖、赤膊等)。&br&&br&这种无处不在的性别形象建构是很强大的,在潜移默化中就强化和复制了这种文化,施加了对女性身体的凝视和规范(虽然一般并非有意识这么做的)。“腋毛厌恶”只是一个例子罢了。但即使“末世环境下女性没腋毛”这一设定非常明显而常见,我们一般也不会发现,而是全盘接受。&br&&br&当然,如果是从健康或体味角度出发提倡男性女性都剃腋毛,那倒是可以。不过剃腋毛对减轻体味的效果也是有限的,且非常因人而异,而过度或不正确的除毛反而会带来健康隐患甚至加重体味。西方国家一些人对腋毛的洁癖和对剃腋毛作用的高估可能也是与营销文化有关。&br&&br&----------------------------------------------------------------------------------------------&br&&br&再补充一个关于性别的社会建构的例子吧:&br&&br&现在我们觉得蓝色是男生的颜色,粉色是女生的颜色,这简直再自然不过了,天经地义。但这两种颜色的性别化其实也就100年左右的历史,而且最初仅限于西方文化中。其实在这之前,粉色会被认为是男孩的颜色,而蓝色是女孩的颜色。因为红色是男人的象征(血液、激情、力量、勇气、好胜...),而男孩是男人的弱化版,所以他们的对应颜色就应该是弱一点的红色,也就是粉色。所以男孩穿粉色其实是在强调他们潜在的男性气概。而蓝色被认为是纯洁、贞洁、天真的象征,因此也就就很自然地成了女孩的专属(西方婚礼习俗中的something blue就是这一传统的体现)。而裙子也有着类似的经历,“裙子=女性”的设定其实出现得很晚。比如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br&&br&&img src=&/bd47feaad8e8a1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4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br&&br&关于颜色的性别化历史,可以看看这些链接:&br&&a href=&///?target=http%3A///index.php/2014/10/pink-used-common-color-boys-blue-girl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Surprisingly Recent Time Period When Boys Wore Pink, Girls Wore Blue, and Both Wore Dress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arts-culture/when-did-girls-start-wearing-pink-Fno-is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en Did Girls Start Wearing Pink?&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所以不同颜色、服装、外貌特征被赋予的性别含义都是很武断而随机的,往往没什么客观合理性,虽然人们总会以为这些设定是“天然”的,“亘古不变”的,甚至是“必要”的。&br&&br&许多人在评价甚至干预他人的外表、行为、习惯时总以为自己的标准或社会主流标准是“不言自明地正确”,是“向来如此的”,是“客观必然的”,但往往这些标准或传统其实只有很短的历史,仅限于某些社会中的某些亚文化中。&br&&br&最后,希望我们的社会更尊重个人对自己身体的主权,尊重审美的多样性。&br&&br&这两个回答也讨论了性别的社会建构:&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女生真的路痴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社会更欢迎什么样的女性?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部分内容参考了 &a href=&///?target=http%3A///post//realism-v-gender-ideology-women-in-apocalyp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ciological Images&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回答已经说得挺好了:。女性不能有腋毛的审美观并没有客观合理性,而是一个由商业营销创造的社会建构,体现了男性凝视和对女性(有时也包括男性)的束缚。我再补充一个有意思的视角吧。 想知道“腋毛厌恶…
谢邀。&br&&br&简单粗暴,直接有效。&br&以下图片中的背景来自高德地图,彩色半透明区域和楷体字是我填充,不绝对准确,只是大概位置和范围。&br&&br&从商周时代开始,匈奴和东胡就存在了,他们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br&&img src=&/010ffb88bcb252f7bf8da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010ffb88bcb252f7bf8da_r.png&&然后匈奴把东胡干了。&br&情况是这样的:&br&&img src=&/760e3cafb66b22d8f941f2e61d332128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760e3cafb66b22d8f941f2e61d332128_r.png&&东胡好可怜!&br&由于遭受得意忘形的匈奴的打击,变得分裂,分裂成了两部分,鲜卑和乌桓:&br&&img src=&/36ec77ceedf10ad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36ec77ceedf10ad_r.png&&终于,强大的汉王朝来了,揍匈奴这个王八操的!&br&结果就成了这样:&br&&img src=&/5c4fed7f2b41256acd1845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5c4fed7f2b41256acd1845_r.png&&汉朝时,匈奴分裂成为南匈奴和北匈奴,这就好比南朝鲜和北朝鲜,你把汉朝当美国就行了,南匈奴是汉朝离间来打北匈奴的,俗称匈奴奸:&br&&img src=&/779f4ac3cfab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779f4ac3cfab_r.png&&北匈奴宣传资料:&br&你每花一文钱买南人的粮食,都会变成敌人射向我们的弓箭!难道你们还想让我们在汉货上花的钱继续制成弓箭射进我们同胞的头颅里面吗?南匈奴那些拿汉人钱的傻逼,你们就是汉朝人养的一条狗!!!!&br&&br&鲜卑说:&br&别哔哔了。&br&&br&&img src=&/bf3efb1fdbd8e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bf3efb1fdbd8e_r.png&&&br&鲜卑势力变得异常强大,正是在东汉末年分三国时干的,毕竟中原内乱顾及不了他们,匈奴已经被弄得半死了,乌桓被曹操灭了,鲜卑反倒强大起来。从晋朝到后来的五胡乱华时期,鲜卑分成了东、北、西三大部落。&br&&img src=&/ee45db55f6bada271bc0a7a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ee45db55f6bada271bc0a7a_r.png&&拓跋鲜卑其实就是北鲜卑。&br&鲜卑贵族慕容氏在西鲜卑和东鲜卑都很有地位,西鲜卑后来在慕容氏的带领下跑到青海东部安营扎寨,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吐谷浑。&br&&br&鲜卑参与了晋朝之后的五胡乱华:&br&&img src=&/ffdbf4a05aa5b6_b.pn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ffdbf4a05aa5b6_r.png&&(此图来自维基百科词条“五胡乱华”)&br&在上图中,吐谷浑就是西鲜卑的后裔。&br&那一坨土鳖黄,其实就是乌桓的残余。&br&拓跋、慕容、宇文鲜卑在图中也有标志。&br&&br&鲜卑拓跋部创立了北魏,这就是南北朝中长江以北的王朝,北魏一直跟他们称为杂碎的柔然死磕。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柔然原本隶属于鲜卑拓跋部,是拓跋的奴隶,成天干苦力,后来拓跋南迁,小柔然也就闯荡成了大柔然,并跟原来的主人掐起了架。&br&&img src=&/ae446bd0bd83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ae446bd0bd83_r.png&&从一坨小的,变成了一坨大的。&br&&img src=&/afa131dfba8d4b53ff0d6937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afa131dfba8d4b53ff0d6937_r.png&&&br&在南北朝时期,柔然也有了自己的奴隶,翻身的农奴当了主人以后更他妈不是人,常常对奴隶拳打脚踢。&br&负责给柔然炼铁的部落,是突厥部落,被唤作“煅奴”,意思就是打铁的奴隶,十分卑微。&br&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br&&img src=&/8f66c8db6b86dd250d6a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8f66c8db6b86dd250d6a_r.png&&&br&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突厥把柔然灭了:&br&&img src=&/f3611329ffd304fa6fcdb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f3611329ffd304fa6fcdb_r.png&&&br&注意,这个室韦不是突然出现的,有人认为室韦的发音其实就是鲜卑,鲜卑-森被-室韦。如果的确如此,那么室韦显然就是鲜卑后裔了。因此多数观点认为,室韦主体就是鲜卑,本源一定是东胡。&br&再说靺鞨,靺鞨其实一直也都存在,一直在中国东北生存。周代、秦朝、西汉时,被唤作肃慎,东汉到魏晋谓之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时叫靺鞨。&br&&br&好了,先不扯它们了。&br&因为大突厥汗国分裂了,这得益于隋朝文臣的离间计,总之,分裂了,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就是东突厥和西突厥。&br&情况是这样的:&br&&img src=&/e5bf4d2b130dd82e1aa7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e5bf4d2b130dd82e1aa7_r.png&&原本突厥可以很牛的。&br&可惜南面的隋朝灭亡了以后,迎来的是唐朝。再想南下捞一把,是不可能了。反而被唐朝一窝端,被一窝端的,还有高句丽等等。&br&于是情况变成了这样:&br&&img src=&/2a3fad4ef3b99ea82acc67d683bffa02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2a3fad4ef3b99ea82acc67d683bffa02_r.png&&&br&然而突厥后来复国了,不过这次复国,突厥内部的部落已经有很多势力。&br&&img src=&/616de5ca11ddfb6f473f30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616de5ca11ddfb6f473f30_r.png&&为了遏制后突的嚣张气焰,在唐帝国主义伟大领袖玄宗李隆基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回纥(后来叫回鹘)发誓要跟李老板混,并在李老板的大力支持下把后突给干死了,建立了回鹘汗国。&br&&img src=&/bdd781e654ad9ceeaa8a9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bdd781e654ad9ceeaa8a9_r.png&&&br&到了唐末,事情就坏了。&br&想想吧,想想李存勖他爹临死前跟他说过的话。在五代十国之前,契丹已经崛起了。而回鹘,则被撵到了西边。&br&&img src=&/baaff5774f5b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baaff5774f5b_r.png&&被撵到西边避难的回鹘,意志力坚强的回鹘,怎么可能在这种地方就放弃呢?&br&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回鹘分成了三大部:&br&&img src=&/000fab68ad34c39b108d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000fab68ad34c39b108d_r.png&&注意,高昌回鹘就是西州回鹘,西州回鹘就是畏兀儿,畏兀儿就是维吾尔。&br&为什么?&br&&blockquote&&b&回鹘——畏护——畏兀儿——维吾尔&/b&&/blockquote&发音都一样,只是写法不一样。&br&&br&好了,我们知道,契丹继续壮大,建立了辽朝。&br&与此同时,南面是宋朝。&br&请回顾上一幅图,注意中国东北角那一坨粉红色的可爱印记,是的,那是女真,人家原来是黑水靺鞨,靺鞨的祖先是肃慎,是挹娄,是勿吉。&br&他们没死。&br&他们还活着。&br&好顽强!&br&还特别能生。&br&最终,他们和契丹、宋朝撕逼,建立了金朝。&br&&br&&img src=&/0c57ef92d1f436fd9aae3bca88f0416d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0c57ef92d1f436fd9aae3bca88f0416d_r.png&&&br&然而……&br&曾经,突厥征伐烧杀的时候,作为柔然底下的两个小部落被灭族了,他们分别是乞颜部落和捏古思部落。他们只剩下两男两女,跑到了远方定居。但就是这几个人,在外兴安岭以南休养生息,逐渐壮大,被称为蒙兀室韦。&br&回想一下吧!&br&回想一下回鹘崛起时的画面:&br&&img src=&/6e06ddc89c990a3adfc873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6e06ddc89c990a3adfc873_r.png&&&br&上图中的红点,代表蒙兀室韦,是室韦的一支,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往上推是鲜卑,再往上推是东胡。&br&接下来,蒙兀室韦干了啥事儿,大家都知道了。&br&蒙兀,就是蒙古。&br&&br&&img src=&/36f4b3a4b15e86cd5ba3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36f4b3a4b15e86cd5ba3_r.png&&&br&室韦在突厥语中发音就叫鞑靼。&br&蒙兀室韦,又称黑鞑靼。&br&这不是乱讲,因为是宋朝到辽朝期间用来黑他们的。&br&的确很野蛮。&br&所以汉化程度高的,就被唤作白鞑靼或熟鞑靼,汉化程度低的,就叫黑鞑靼或生鞑靼。&br&&br&蒙兀室韦的领袖,也就是铁木真他爷爷,建立了蒙兀国,蒙兀国就是蒙古帝国的雏形。&br&蒙元时期,南方百姓是没地位的。&br&可以这么看:&br&&img src=&/0ea5e339efff12d81b0c4f40fed14e26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0ea5e339efff12d81b0c4f40fed14e26_r.png&&所以没法活了的百姓闹了革命。&br&注意上图中那个存在于濠州的绿点。&br&他建立了明朝,明朝把蒙古撵了回去。&br&情况是这样的:&br&&img src=&/2c8ab5ecaa923e016eea3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2c8ab5ecaa923e016eea3_r.png&&后期的北蒙,分裂为鞑靼和瓦剌。&br&&img src=&/5e080fa1c734ed7df1c4a77b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5e080fa1c734ed7df1c4a77b_r.png&&&br&明初揍鞑靼,导致瓦剌有发展机会。&br&瓦剌发达后,一度南下跟明朝干仗,发生了驰名历史的土木之变。&br&瓦剌后来分裂成了四大部:&br&&blockquote&杜尔伯特(绰罗斯氏)&br&准噶尔(绰罗斯氏)&br&和硕特(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儿之后)&br&土尔扈特&/blockquote&准噶尔强暴了其他部落,霸占了天山南北。&br&&br&与此同时,女真再度崛起,建立后金。&br&入主中原,名为大清。&br&&img src=&/b9c0f4d6b7fe0d25abbef6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b9c0f4d6b7fe0d25abbef6_r.jpg&&(本图源自网络)&br&&br&至于说哈萨克,那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尔汗国)中的金帐汗国分离出来的。哈萨克汗国后来分裂成了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一直受准噶尔的欺负。准噶尔后来被清朝灭了,但此前由于太委屈,小玉茲和中玉茲都加入了俄国阵营,只有大玉茲加入了清朝。&br&清和俄也撕逼,这个大家都知道。&br&&br&俄罗斯,原本是东欧地盘上的种族,一开始中原王国只有元朝跟它接触过,被叫做“斡罗思”,其实就是俄罗斯。&br&它扩张的情况是这样的:&br&&img src=&/fdfa782f83c291f69444bf8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fdfa782f83c291f69444bf8_r.png&&&img src=&/3bc73ca36d2f7a15c75e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3bc73ca36d2f7a15c75e_r.png&&&img src=&/549cf7daeb0037fbb827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549cf7daeb0037fbb827_r.png&&&img src=&/0fde3d38d444d122a6395e81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0fde3d38d444d122a6395e81_r.png&&&br&完。
谢邀。 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以下图片中的背景来自高德地图,彩色半透明区域和楷体字是我填充,不绝对准确,只是大概位置和范围。 从商周时代开始,匈奴和东胡就存在了,他们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 然后匈奴把东胡干了。 情况是这样的: 东胡好可怜! 由于…
【林徽因离开美国是1928年,从此再也没去过美国。中美电报业务开始是1930年。】&br&&br&&br&前几天刚好写了一篇文,发上来吧,有人想看就看&br&&br&写这篇的起因是我在某天发过一个朋友圈,问大家文学作品中的绿茶婊都有谁,于是得到了形形色色的回答。其中有几个回答,我不知道是没有看到“文学作品中”这几个字,还是对她的不满无以复加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林徽因”三个字赫然其上。&br&&p&我尊重所有对故人的不同评价,只要你有自己的立场。&/p&&p&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自己的立场,还是说,你只是茫茫然地站在了别人的身后?&/p&&p&林徽因是绿茶婊,大概已经是被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并且经常可以听到她被叫做“绿茶婊鼻祖”这样大神级的称号。&/p&&br&&p&我想此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讨论。绿茶和婊。&/p&&br&&p&林徽因的绿茶属性,来源的代表作之一是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它不是有关林徽因的唯一一部传记,却可以说是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从题目以及白落梅一贯的风格就可以看出,此书面向的消费群体是尚在初高中的具有敏锐感受力和诗情画意的少女。畅销书的内容不由作者决定,而由市场决定。放到人物传记来说,就是这个人的人生,不由历史决定,由读者决定。&/p&&p&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林徽因:她周身沾染了江南的温润和诗意,她从徐志摩的爱情里看到了从未认识的自己,她的生命开始充满生机。她嫁给了一个温和有礼的丈夫,与他开始了伉俪情深的共同生命。她有一个为她终身不娶的蓝颜知己,他丰润了她的生命,让她在最后的日子里不再苍白。她生在莲花的六月,死在她最爱的人间四月天,她的一生,都如一首诗一样素洁美好。&/p&&p&然而,这是白落梅的林徽因,更确切地说,这是市场需求的林徽因——一个才貌俱佳的大家闺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个温和沉静的丈夫,一个一生守护的蓝颜知己。&/p&&p&为什么市场需要这样一个林徽因?因为这样的人生,是几乎所有女性的YY,它满足了一个女人对自己人生的完满的想像。于是,一本本应该花费数年去整理资料写就的人物传记,这这里不过匆匆数月,就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被想象出的林徽因,她的才华不过是写诗作画,她所有的缺憾,似乎都只是风花雪月的往事。&/p&&br&&p&可是你是否听到过这样的林徽因?&/p&&p&她在宾大美术系修完了当时建筑学系的所有课程,并且拿到了优秀的成绩(当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因为太辛苦了)。&/p&&p&她的结婚蜜月是欧洲古典建筑考察,是考察,不是旅行。&/p&&p&她与梁思成回国后放弃了清华大学的优待,选择去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也因此加重了自己的肺病。&/p&&p&她有严重的肺病,有时说不出话,有时不停呕吐,有时卧床不能起。&/p&&p&她在抗战期间颠沛流离,高烧时因为没有房间躺在旅馆的地板上。&/p&&p&她在抗战期间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在四川李庄,饥寒交迫,写信给美国的费慰梅,问她是否有不要的衣物。&/p&&p&同样在抗战期间,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带着孩子逃走,她回答,身后就是扬子江。&/p&&p&她在北京城墙被拆后,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公然指责当时某些政治领袖。&/p&&p&她去世前身体已经完全透支,却依然将最后的热情投入到了建筑学领域。&/p&&p&这些都是很多人没有听过的,却真实存在过的林徽因的生活。&/p&&br&&p&林徽因的婊属性,来源于两类作品,由于性质的不同,我们对此做出区分。&/p&&p&第一类,即由梁思成第二位夫人林洙所写的诸如《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这样的作品。此类作品销量之大,影响力之广,比白落梅之流更甚。&/p&&p&林洙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位林徽因。&/p&&p&她答应徐志摩如果离婚了就嫁给他。&/p&&p&她向梁思成哭诉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不知该怎么办。&/p&&p&她在美国的时候将一封诉说自己很寂寞的电报同时拍给了几个男人。&/p&&p&她在金岳霖打算结婚的时候故意让金看到她的美,所以金又打消了这个念头。&/p&&p&看到这里,都会觉得,这个女人很婊,对不对。&/p&&p&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p&&br&&p&但是,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我们一定都会疑惑这些事情的真实性。&/p&&p&问题就在于,这样一些私密的事,谁会知道?&/p&&p&林洙,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她说她知道。她不仅知道,还把它们形形色色地写出来了,仿佛自己当年在场。她是怎么知道的?她说是梁思成说的。&/p&&p&说到这里,就没有办法再刨根揪底了,我们总不能把梁思成从坟墓里面拽出来,问他是不是真的告诉了林洙。&/p&&p&那么,为什么有那样多的人愿意相信林洙的话?&/p&&p&一来,满足了人们对恶的诉求;二来,林洙在书中,并不是对林徽因大加声讨,反而是以一种尊敬、欣赏的语气来叙述这些事的。&/p&&p&人们往往不相信暴虐粗糙的口诛笔伐,而相信和颜悦色的别有用心。&/p&&p&如果事情真假没有办法得到证实,那么我们就把问题转向另一个方向:林洙是怎样一个人?&/p&&p&林洙从福建来到清华,作为当时建筑学家程应铨的未婚妻,与同为福建人的林徽因有了交集。由于林洙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林徽因几乎每天为她补习英文,在林洙结婚的时候,林徽因在经济上大力资助了她。&/p&&p&这是背景。&/p&&p&中间发生过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教授并资助了林洙的林徽因从病重到去世和葬礼,林洙都没有出现过。&/p&&p&林洙在自己的丈夫程应铨被打成右派之后果断离婚,一来二去和梁思成结了婚。&/p&&p&结婚之后,她摘掉了挂在客厅里的林徽因的画像。&/p&&p&梁思成在某年林徽因忌日的时候出去祭奠她,回家后小心翼翼地问林洙有没有生气。&/p&&p&有一个视频,记者问林洙如何看待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感情,她的回答是:跟一个死人吃醋?我犯不着。&/p&&p&这样的一个人,以欣赏、尊崇的口吻讲述了林徽因或真或假的婊气十足的事情,我认为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p&&p&更何况,早就有人指出,林洙所讲述的林徽因爱上两个男人的那段时间,金岳霖正在美国,与他的女友丽琳同居着。&/p&&br&&p&林徽因的婊属性,来源于两类作品,由于性质的不同,我们对此做出区分。&/p&&p&第二类,即钱钟书、冰心等在文坛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对林徽因的评价。这是很多人讨厌林徽因的原因,并且证据确凿。&/p&&p&诸位放心,我并没有黑二位的意思,相反,我认为他们二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p&&p&我要指出的是,一个在中国文化中滋养长大的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怎么会把非此即彼的极端二元论思想作为人生的信条?&/p&&p&A是好人,A说B不好,所以B一定是坏人。&/p&&p&这个逻辑的可信度在哪里?&/p&&p&钱钟书、冰心是人品没问题的人,所以他们讽刺的林徽因,就一定是人品有问题的人?&/p&&p&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人品没什么问题,也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比如性格张扬,或者脾气暴躁,甚至毫无缘由,就是惹得你格外不喜欢?&/p&&p&鲁迅讽刺的人多了,鲁迅人品人格也没什么问题,那是不是被他讽刺过的沈从文、林语堂,都成了人品不好之人?&/p&&p&更何况,中国一向都有文人相轻的传统。&/p&&p&文人相轻,大多不过文化志趣、价值取向不同,彼此又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错在哪里呢?&/p&&p&所以,喜欢钱杨、冰心的人,不必恨屋及乌,喜欢林徽因的人,也不必唇枪舌战。&/p&&br&&p&所以,别太为难这个叫林徽因的民国女子。&/p&&p&她不只是一个诗人,一个在风月中如鱼得水的人。&/p&&p&她还是一个学识深广的建筑学家,一个在战争年代受尽磨难的病人,一个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妻子和母亲,一个脾气急躁、却热情活泼的人。&/p&&p&她的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浪漫,不是爱情,而是建筑学。&/p&&br&&p&我并不是想为大家心中的林徽因翻牌,或者像有些人说的,洗白。我想说的是,在你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并不是十分了解的时候,不要着急站队。因为过早站队,会让你蒙失理智,道听途说地相信也许是不着边际的话,并且对近在眼前的真相置之不理,一味地认为那是无谓的强词夺理。&/p&&br&&p&我们在体制之下昏天黑地地过完了自己兵荒马乱的青春,我们在很多领域没有话语权,或者我们的学识还无法支撑起我们的言论,但是爱情方面我们还可以肆无忌惮地谈笑风生。&/p&&p&于是,我们不相信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性可以理智从容地处理感情问题,我们不相信一个容貌姣好的女性可以将爱情和虚荣放置在事业之后,我们不相信一个出身贵族的女性可以在学贯中西之后回国报效,我们不相信这样一个女性,可以为了国家和文化,奉献出自己的一生。&/p&&p&我们以小人之心,猜度那个时代中学贯中西的大师们扑朔迷离的感情生活,而刻意忽略他们对文化的贡献和牺牲。&/p&&br&&p&如同我们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君子理想当成一则冰冷的笑话,同样地,我们也把民国精英们的救国情怀简化成一段暧昧不明的风月往事。&/p&&p&我们对于林徽因的亵渎,其实不过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亵渎。&/p&&p&被亵渎者,何止一个林徽因。&/p&&p&这不是林徽因的不幸,而是我们的悲哀。&/p&&br&&p&【原作发表于微信公众账号zou-zi】&/p&&p&P.S..如果有人问我想要了解林徽因,该看什么。我想说,我看的也不多,但是推荐两个:央视的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费慰梅的《梁思成和林徽因》。&/p&
【林徽因离开美国是1928年,从此再也没去过美国。中美电报业务开始是1930年。】 前几天刚好写了一篇文,发上来吧,有人想看就看 写这篇的起因是我在某天发过一个朋友圈,问大家文学作品中的绿茶婊都有谁,于是得到了形形色色的回答。其中有几个回答,我不知…
&img src=&/0811cdbe806_b.jpg& data-rawwidth=&1478& data-rawheight=&2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8& data-original=&/0811cdbe806_r.jpg&&&br&&br&&img src=&/21a3eed53f713c4a135a1_b.jpg& data-rawwidth=&749& data-rawheight=&12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9& data-original=&/21a3eed53f713c4a135a1_r.jpg&&&br&&br&&br&&br&&br&日本人剛到台灣時,對於台語中擁有大量的髒話感到十分震撼,&br&&br&派出大量的學者研究、訪查,最後著書立作,將當時的髒話記錄下來,&br&&br&以免被調到台灣出差的日本人,走在路上還傻傻以為是打招呼。&br&&br&&br&以下為節錄:&br&&br&姦爾老母 kan ni lau bu&br&姦爾娘咧 kan ni niu le&br&姦爾祖媽 kan ni tsoo ma&br&姦爾太媽 kan ni thai ma&br&姦爾小妹 kan ni sio be&br&姦爾大姉 kan ni tua tsi&br&姦爾大聖王 kan ni tai sing ong&br&姦爾、開基祖 kan ni khai ki tsoo&br&姦爾牽手 kan ni khan tshiu&br&姦爾開家貨 kan ni khai ke hue(?kui ke hue)&br&姦爾三代 kan ni sam tai&br&姦爾娘咧彼狗姦 kan ni niu le hoo kau sai&br&肛尻被我姦 kha tshng hoo gua kan&br&食屎 tsiah sai&br&竪姦討萬轉 khia kan tho ban tsuan &br&姦爾娘為除蟳 kan ni niu ui ti tsim (?不解其意)&br&姦著腱中不倦 kan tioh kian tiong bue sian&br&姦著鳥猪仔 kan tioh oo ti a (「鳥」標音 oo 應是「烏」之誤)&br&汝老母後嫖唱 li lau bu au piau tshiong&br&汝老母汚滲嫖 li lau bu am tsam piau&br&汝老母做嫖 li lau bu tsue piau&br&汝阿姉倒吊姦 li a tsi to tiau kan&br&昨暗共爾娘去困 tsa am kah ni niu khi khun&br&買二皿湯仔共你不可洗你再洗 &br&bue nng te thng na (thun na?) kah li m thang sue li koh sue&br&汝老母做嫖嫖生的 li lau bu tsue piau piau sinn e&br&汝老母討客兄 li lau bu tho khe hiann&br&半看查短命 puann khuann tsa te mia&br&王爺捕去沈海死無身屍 ong ia liah khi tim hai si bo sin si&br&浸鹽灌水銀 tsim iam kuan tsui gun&br&前世踏破棺柴掛 tsing si tah phua kuann tsha kua&br&食糜被狗南風 tsiah mue hoo kau lam hong&br&怣 khong&br&戇 gong&br&惷 gong&br&糊塗 hoo too&br&含玍 kam lan&br&半候熟 puann hau sik&br&大玍巴 tua lan pha&br&大腱的 tua kian e&br&汝老母討我生一箇長尾星 li lau bu tho gua sinn tsit le tng be tshinn&br&汝老父死汝老母食少年家 li lau pe si li lau bu tsiah siau lian ke&br&破少年 phua siau lian&br&破鹿仔 phua lok ga&br&做猫仔 tsue niau a &br&汝愛食天公嬌 li ai tsiah thinn kong kiau&br&汝娘鹿托附 li niu lok thok hu&br&姦汝公保合狗屎 kan li kong po kap kau sai&br&姦爾開家貨死了了 kan ni khai ke hue (kui ke hue?) si liau liau&br&汝老父老母死仔當一箇剩下尾 li lau pe lau bu si a tong tsit le sin ha be&br&破之醜 phua tsi bai&br&臭之醜 tshau tsi bai&br&愛人姦 ai lang sai&br&嫖之醜 piau tsi bai&br&斬頭短命 tsam thau te mia&br&刣頭短命 thai thau te mia&br&痕短命 hun te mia&br&破天秀才 phua thian siu tsai&br&愛人姦 ai lang kan&br&汝愛萬人輪 li ai ban lang lun&br&破之醜狗無愛共你濺尿 phua tsi bai kau bo ai ka li tsuann jio&br&歹心肝惡腸肚 phai sim kuann ok tng too&br&要死初一十五 beh si tshue it tsap goo&br&要埋風合雨 beh tai hong kap hoo&br&拾骨頭尋無墓 khioh kut thau tshe bo bong&br&猫仔猫比巴放屎糊蚊帳蚊帳洗無清氣捕猫仔去破戯破無天光捕猫仔使肛尻&br&niau a niau pi pa pang sai koo bang ta bang ta sue bo tshing khi liah niau a khi phua hi phua bo thinn kng liah niau a sai kha tshng (聲音檔:&a href=&///?target=https%3A///file/d/0B4zCTEYKelRnZDV6LXlaZGtiNmM/edi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file/d/&/span&&span class=&invisible&&0B4zCTEYKelRnZDV6LXlaZGtiNmM/edi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半路死 puann loo si&br&妖壽仔 iau siu a&br&死囝仔 si gin na&br&路傍死短命 loo pong si te mia&br&汝着死的十字路頭被狗哺 li tioh si e tsap ji loo thau hoo kau poo&br&汝着死無人哭 li tioh si bo lang khau&br&死至無半個點香點燭 si kau bo puann e tiam hiunn tiam tsik&br&頭斑王爺共汝裁去 thau pan ong ia ka li tshai khi&br&頭次王爺尋不知位 thau pai ong ia tshe m tsai ui&br&尋知位共汝捕去 tshe tsai ui ka li liah khi&br&要共汝捕打鑼打鼓 beh ka li liah phah lo phah koo&br&不曉洗 bue hiau sue&br&不曉歹心氣 bue hiau phai sim khi&br&不曉見笑 bue hiau kian siau&br&不曉死 bue hiau si&br&腸腌短命 tng iam te mia&br&&br&&br&====&br&&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DE0NDI2Mjky.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台湾男生,你想怎样?—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data-poster=&/FDC6E078BFEEF5E-9C48-B8E2-D8FCC61E&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FDC6E078BFEEF5E-9C48-B8E2-D8FCC61E&&&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台湾男生,你想怎样?—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DE0NDI2Mjky.html&/span&
&/a&&br&&br&看過麥克隋搞笑影片的人或許會誤以為台灣人講話很不髒,&br&&br&就算吵架,也只會說&你想怎樣&。&br&&br&其實,那是因為台灣的法律有&污辱罪&&br&&br&看看下面幾個例子:&br&&b&例子一: 罵警6字髒話「一字罰8千」 ... 不過法官最後認定,男子觸犯「侮辱公務員」,判拘役50天,易科罰金五萬元,換算下來,平均一個髒字,被罰了8300元。&/b&&br&&br&&b&例子二: &/b&&b&其他人見狀,也氣急敗壞附和:「沒關係,全街×妳一個就好… ... 的警員作證後,認定洪顏玉雲等四人罵髒話,觸犯公然侮辱罪,判處八萬一千元罰金。&/b&&br&&br&&b&例子三: &/b&&b&多人會覺得罵人只要不用到髒話,或是帶到髒字就沒問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 又有人因為以「峱」(ㄋㄠ)來罵人,而被判處8千元罰金,一個字就需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出口前真是得三思啊!&/b&&br&&br&也因為這樣,除了&你想怎樣&以外,你到底還想怎樣???!!!!!
日本人剛到台灣時,對於台語中擁有大量的髒話感到十分震撼, 派出大量的學者研究、訪查,最後著書立作,將當時的髒話記錄下來, 以免被調到台灣出差的日本人,走在路上還傻傻以為是打招呼。 以下為節錄: 姦爾老母 kan ni lau bu 姦爾娘咧 kan ni niu le 姦…
以明代来说,士人阶层最盛行的日常正式装束之一就是巾和道袍,中后期尤为普遍。巾戴于头部,式样较多,有方巾、飘飘巾、纯阳巾等等;道袍为交领大襟右衽,宽袖(一般除出手处留开口外馀缝合),左右开衩,大小襟外侧接“摆”缀于后片,镶白色护领;足穿履,红色方头履、云头履等盛行一时。&br&&img src=&/13da86d5ca155a644b114_b.jpg& data-rawwidth=&2246&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46& data-original=&/13da86d5ca155a644b114_r.jpg&&曲阜孔府旧藏的晚明道袍实物&br&&img src=&/ff0bd9bf621e3e11a79d5_b.jpg&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ff0bd9bf621e3e11a79d5_r.jpg&&这种装束现在在道观里还能见到孑遗;佛教僧侣和居士最重大的礼仪服饰大袖“海青”也是沿袭此发展而来,重要特征大多至今仍然有所保留;一些戏曲如昆剧戏台上的巾生形象同样来源于此,但道袍(清代宫廷戏曲档案里仍沿用此称谓,晚近则一律称“男褶子”)形制则变化较多。
以明代来说,士人阶层最盛行的日常正式装束之一就是巾和道袍,中后期尤为普遍。巾戴于头部,式样较多,有方巾、飘飘巾、纯阳巾等等;道袍为交领大襟右衽,宽袖(一般除出手处留开口外馀缝合),左右开衩,大小襟外侧接“摆”缀于后片,镶白色护领;足穿履,…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释清楚,估计会成为一代人的不解之谜。我小时候也看过很多这类画面上的人物被压成像面条一样细长的香港电影,当时完全想不通,到后来习惯了,反倒觉得这是一种独特的风味,仿佛就应该如此,若不如此反倒不正宗了。&br&&br&后来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电影知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br&&br&这里简单介绍下电影拍摄中「变形宽银幕」这个概念。&br&&br&变形宽银幕从五十年代开始在好莱坞得到推广和普及,因为它的画面更为辽阔,被当作应付电视的武器。亚洲电影界,像日本、港台,也都于六十年代跟进,拍摄起各自版本的变形宽银幕来。我们熟悉的邵氏电影片头经常带有这么一个画面(图1):&br&&br&&img data-rawheight=&269& data-rawwidth=&640& src=&/1ba0f083e8ff4ca9749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ba0f083e8ff4ca97499_r.jpg&&(图1)&br&&br&为什么每部电影都要专门强调自己是「综艺体弧形阔银幕」?因为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招徕观众。&br&&br&所谓「变形宽银幕」是指在拍摄时使用横向的压缩镜头,把正常的景物压扁,再在底片上成像。图2就是经过压缩后的成像画面。&br&&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900& src=&/56f111ddb6e51f98ae74b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56f111ddb6e51f98ae74be_r.jpg&&(图2)&br&&img data-rawheight=&246& data-rawwidth=&572& src=&/c39ab273bbef7f771b62c09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2& data-original=&/c39ab273bbef7f771b62c098_r.jpg&&(图3)&br&&br&然后在放映时,使用相反的压缩镜头,再把压扁的画面还原,投射到银幕上,如图3。&br&&br&但假如放映时使用正常的镜头,那投射出来就仍是被压扁的图像,如图4。&br&&br&&img data-rawheight=&488& data-rawwidth=&571& src=&/64b25ae2da32ff675f95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64b25ae2da32ff675f95f_r.jpg&&(图4)&br&&br&所以,变形宽银幕的要旨,就在于拍摄时横向压缩,放映时拉伸还原。&br&&br&这理解起来不难。&br&&br&然而,八九十年代的盗版商并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术,也可能是偷懒,他们通过某种渠道取得了一个发行拷贝,不懂得如何拉伸还原得到正常的画面,于是直接把经过压缩的拷贝画面灌制为录像带,就是我们最终看到的未经还原的压扁画面。&br&&br&如下图5和图6:&br&&img data-rawheight=&376& data-rawwidth=&514& src=&/da16f6ac91f229de0bc4772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da16f6ac91f229de0bc4772a_r.jpg&&(图5)&img data-rawheight=&394& data-rawwidth=&514& src=&/03b3b5d67fd2b4fedaf3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03b3b5d67fd2b4fedaf30_r.jpg&&(图6)&br&&br&但原本正确的画面其实应该是这样的,如下图7和图8:&br&&br&&img data-rawheight=&219& data-rawwidth=&514& src=&/8ffb1fd7a2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8ffb1fd7a26_r.jpg&&(图7)&br&&img data-rawheight=&219& data-rawwidth=&514& src=&/e8cfb43aa0e36e64ee2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4& data-original=&/e8cfb43aa0e36e64ee2b_r.jpg&&(图8)&br&&br&这种情况在我们的记忆里多见于香港电影,可能这和香港电影的盗版制作和流通渠道有关,西片也有,但较少。&br&&br&这种画幅错误虽然低级,但在我国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上,也不是没有先例。比如在前不久结束的一个国际电影节上,某武侠大师的某部经典作品的一场放映,全场就是这种被压扁的画面,观众还都安稳地看完了全片。现在的放映都是用数字载体了,后来才知道,是提供数字拷贝的版权方制作出了错,于是紧急调换……&br&&br&(注:上面的图7和图8,只是一种模拟还原,并非准确真实的画面。)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释清楚,估计会成为一代人的不解之谜。我小时候也看过很多这类画面上的人物被压成像面条一样细长的香港电影,当时完全想不通,到后来习惯了,反倒觉得这是一种独特的风味,仿佛就应该如此,若不如此反倒不正宗了。 后来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电…
&p&&b&长文,顺便整理一下玄奘西行求法,荡气回肠的一生。&/b&&/p&&p&&b&———————————————————————————————————————————— &/b&&/p&&p&参考资料来自:&/p&&p&《&b&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b&》&/p&&p&&b&《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b&&/p&&p&《&b&大唐西域记&/b&》&/p&&p&&b&《续高僧传》&/b&&/p&&p&&b&《中国佛教史》&/b&&/p&&p&《&b&古今译经图纪》&/b&&/p&&p&&b&纪录片&/b&《&b&玄奘之路&/b&》,金铁木导演,非常棒的纪录片。&/p&&p&附上纪录片视频地址:&a href=&///?target=http%3A///video/av24053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更换高清源】玄奘之路(全6集)_科技人文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i class=&icon-external&&&/i&&/a&&/p&&p&&b&———————————————————————————————————————————— &/b&&/p&&img src=&/db15d1ffa95af_b.jpg& data-rawwidth=&737&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7& data-original=&/db15d1ffa95af_r.jpg&&&p&&br&&/p&&p&&br&&/p&&p&&b&玄奘年龄考据取自印顺法师的《玄奘大师年代之论定》:&/b&&/p&&ol&&li&&b&奘公生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b&&/li&&li&&b&奘公出家于隋大业八年,时年十一。(公元612年)&/b&&/li&&li&&b&唐武德五年,奘公受具足戒,时年二十一。(公元622年)&/b&&/li&&li&&b&贞观元年八月西行,时年二十六。(公元627年)&/b&&/li&&li&&b&贞观二年,表谢高昌王。时年二十七岁,出家已十七年。(公元628年)&/b&&/li&&li&&b&贞观十八年,还抵于阗,表奏。时年四十三,西游一十七年。(公元644年)&/b&&/li&&li&&b&贞观十九年春,还至长安,时年四十四。(公元645年)&/b&&/li&&li&&b&显庆二年,至洛阳,改葬父母,时年五十六。(公元657年)&/b&&/li&&li&&b&显庆二年秋,表请入少林寺译经。(公元657年)&/b&&/li&&li&&b&显庆五年,初译《般若经》于玉华宫,时年五十九。(公元660年)&/b&&/li&&li&&b&麟德元年二月,卒,时年六十三。(公元664年)&/b&&/li&&/ol&&p&&br&&/p&&p&&b&背景:&/b&&/p&&ul&&li&家庭情况:玄奘俗家姓名为陈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陈氏家族曾经显赫一时,玄奘的高祖和曾祖作过北魏的太守,是名副其实封疆大吏,祖父因为品学兼优而出任国子博士,同样是朝廷的高级官员。父亲陈慧,尽管只是隋帝国的一个普通县令,但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在这样的名门世家,幼年的玄奘,接受了良好的的儒学熏陶。然而,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玄奘五岁的时候,母亲去逝,十岁的时候,辞官隐居的父亲又撒手人寰,显贵一时的陈家遭遇巨大的变故。(&b&此段来自《玄奘之路》,直接复制的台词&/b&)&/li&&/ul&&p&&br&&/p&&ul&&li&家道中落后,玄奘的二哥长捷先已出家,住在洛阳净土寺。后来,领着年幼的玄奘,带他到道场,教授他诵习佛经。(当时还并未剃度)
&/li&&li&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帝国选拔僧人,这是一次由皇帝亲自发动的宗教活动,考试很严格,只有那些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这次选拔要剃度十四名僧侣,当时学业优秀的有数百人,玄奘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入选,站在公门边上。&b&但是,十一岁的玄奘以非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b&。
&/li&&li&当时的主考官,时任大理寺卿的&b&郑善果&/b&见到玄奘立于门侧,就问玄奘:“&b&出家意何所为?&/b&”
玄奘对答:“&b&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b&。”果深嘉其志,又贤其器貌,故特而取之。
&/li&&li&郑善果对旁边的官员说:“诵业易成,风骨难得。今天剃度此子,必定会成为佛门的大器,不过恐怕我和诸公是看不到他振翅翱翔,开坛说法的那一天了。”&/li&&/ul&&p&玄奘由此破格剃度出家。&b&“远绍如来,近光遗法”,&/b&这是玄奘的志向,而这八个字也贯穿了他的一生。&/p&&ol&&li&出家之后,玄奘和二哥同在一寺。当时寺里有景法师讲授《涅槃经》,他俯案捧读,废寝忘食。又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爱好愈甚。听过一遍便掌握要旨,再看一遍就完全理解。众人惊异,让他升座复述,玄奘语调抑扬,剖析流畅,与老师毫无出入。嘉名美誉,从此播扬,玄奘当时仅十三岁。&/li&&li&此后隋失其鹿,天下大乱。玄奘对他二哥说:“这里虽是父母之乡,但是丧乱至此,怎能坐以待毙?我听说唐主已率领晋阳之众,据有长安,天下归依。愿和兄长一起去投靠。”&/li&&li&公元618年,玄奘和兄长来到了长安。这一年李渊逼杨侑禅位,称帝建立唐朝,改年号为武德,定都长安。 隋朝灭亡,大唐初建,战争还没有结束,长安的寺院破败不堪。由于战乱,当时的高僧大德大都集聚川蜀一带。玄奘不想在长安浪费光阴,打算和兄长南下往蜀中求学。二人过子午谷,来到汉川,遇到了空、景两位法师,都是道场高僧,相见后悲喜交加。两兄弟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每天都向二位法师问学求教,然后前往成都。&/li&&li&成都集中了许多高僧,大开讲席。玄奘又听道基、宝暹法师讲授《摄论》、《毗昙》,震法师讲授的《迦延》。敬惜光阴,苦学不倦,二三年里,精通了各部经典。当时天下饥荒大乱,唯蜀中丰收宁静,四方僧侣多聚集于此,讲座下面的听众常有数百人。玄奘当时的才学智慧已远远超出他人,吴、蜀、荆楚都知道他的名声。&/li&&li&高祖武德五年,二十一岁的玄奘在成都受&b&具足戒&/b&,坐夏学习戒律,五篇七聚的宗旨,一遍之后全部领悟。蜀中所传经论研究探讨已毕,又想入京寻求更高深的学问。因受朝廷条令约束,又为二哥所劝,没能如愿。于是私下里和商人结伴,乘船穿三峡,沿江而下,来到荆州天皇寺。&/li&&li&当地的僧侣士庶早闻玄奘的名声,就请他开坛讲法。当时汉阳王李瓌(gui)是李唐宗室,德高望重,坐镇荆州,得知玄奘到来,十分欣喜,亲自拜谒。开讲之日,率领部下官员以及懂得佛理的僧俗前来观看。时人提出种种疑问,玄奘无不应答如流。汉阳王极为称赏,施舍大量财宝,不过玄奘没有领受。&/li&&li&讲论结束,再次向北游学,访求先辈高僧。至相州,拜见休法师,质难问疑。又到赵州,谒见深法师,从学《成实论》。又入长安,住大觉寺,跟岳法师学《俱舍论》。一遍之后就能穷其要旨,过目之后便牢记于心,僧侣中即使是饱学年高者都比不过他。&/li&&li&当时长安有法常、僧辩两位高僧,深解大小二乘,精通佛教三学(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京师法门巨匠,为僧俗所归依,道振中国,名播四海,求学者云集门下。这二位博通众经,专讲《摄大乘论》。玄奘在吴、蜀已下过功夫,到长安后又追随二位询问采择,对这二位的独到之处全然领悟吸收。二位大德极为赞赏:“&b&你可称得上是佛门的千里驹,重振佛法就得靠你了,只恨吾辈老朽,恐怕见不到那一天了。&/b&”自此求学者对玄奘刮目相看,&b&誉满京师&/b&。&/li&&li&玄奘既已遍谒各位大师,广泛吸收各家学说,经过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求,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他尤其困扰于唐初流行的&b&摄论师&/b&和&b&地论师&/b&两家关于&b&阿赖耶识&/b&之说不能统一,亟想求得解决:&/li&&li&摄论师是研究弘扬&b&真谛&/b&译《摄大乘论》(&b&无著&/b&撰)的佛教学者,摄论派认为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之识,一方为&b&真如识&/b&;一方可为&b&妄识&/b&。&/li&&li&地论师是研究弘扬《十地经论》(&b&世亲&/b&撰)的佛教学者,北魏时的&b&勒那摩提&/b&和&b&菩提流支&/b&译出此论,但两人所习并不相同,从他们传承的门下发生了异解,形成南北两道。&b&北道&/b&主张因为与&b&摄论师&/b&的说法相近,但不如摄论学说盛行,所以被统一于&b&摄论师&/b&。&/li&&li&这样南北两道的对峙又演变成&b&地论师&/b&和&b&摄论师&/b&之争。地论派以&b&阿赖耶识&/b&与&b&真如&/b&同一意义,谓为&b&清净识。这两家从南北朝始,至唐初,佛教界还为之争论不休。&/b&&/li&&/ol&&p&&b&经文消息来源&/b&:当时有位叫波颇的印度僧人在长安讲经说法,玄奘从他身上得知,印度有一个叫&b&那烂陀&/b&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里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他所授的&b&《瑜伽师地论》&/b&(当时还叫&b&《十七地论》&/b&)是总赅三乘学说的最高体系。&/p&&p&&br&&/p&&p&当时去印度有两种选择,一是海路,二是陆路;海路当时不发达,一般人只能走陆路,经西域和中亚,才能抵达印度。&/p&&p&&br&&/p&&p&&b&西行&/b&:(内容基本来自&b&《三藏法师传》&/b&,取主要部分;一些细节则来自《&b&大唐西域记&/b&》)&/p&&p&&b&第一阶段:&/b&&/p&&ol&&li&玄奘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向朝廷请求西行求法,但没有得到批准。其他人退缩了,只有玄奘一个人准备独自行动。他设想了各种艰苦环境,还训练了一些野外生存的技能。在这段时间里,玄奘也开始学习梵语。&/li&&li&贞观元年八月份(公元627年),这一年玄奘二十六岁。玄奘从长安出发,跟一位在长安学习佛经、准备回乡的秦州僧人孝达结伴而行。到了秦州后,遇到了兰州人,又同行到达兰州。又停一宿,碰到凉州送关马返回的人,于是到达凉州。玄奘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僧俗请玄奘开坛讲《涅槃经》、《摄大乘论》及《般若经》。
&/li&&li&在讲经散会后,信徒们施舍大量金钱,玄奘接受了一半,用作西行之用;其他都捐给了当地寺庙。不过,玄奘在这里遭到了第一个磨难。当时玄奘在讲经期间流露出了西行的意图,被奸细告发。&b&初唐时期,大唐实行禁边政策,严禁出国&/b&。&b&凉州&/b&都督李大亮得知此事,逼令玄奘返回长安。
&/li&&li&当地的佛教领袖慧威法师敬重玄奘的为人与西行的意志,便叫两个弟子带着玄奘逃出凉州,从此昼伏夜行,就这样来到了&b&瓜州&/b&。当时的瓜州刺史独孤达听说玄奘到来,非常欢喜,供奉殷勤。玄奘在此打听到了西去的路程。瓜州是大唐的门户,向北行五十多里有条葫芦河,上窄下宽,河边坐落的便是声名显赫的玉门关;关外有&b&五烽&/b&,且有军队驻守,各烽相距百里之远,其间绝无水草;五烽之外是&b&莫贺延碛&/b&,就是俗称的流沙河,这里可谓是一个死亡绝地。过了莫贺延碛,便到了西域的第一个国家&b&伊吾&/b&。玄奘得知路途如此,又无人带他出关,无计可施,在这里待了一个多月。
&/li&&li&玄奘还没有动身,凉州追访的公文紧跟其后,上面写道要缉拿玄奘。当时一个叫李昌的官吏,私下里拿着公文找到了玄奘,并追问他是否是此人。不过,运气再一次拯救了玄奘,李昌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撕毁了公文,并告诉玄奘务必要及早动身出关。&/li&&li&先前跟在他身边的两个小僧,一个已去了敦煌,另一个身体太弱,玄奘也让他回去了。玄奘买了一匹马,只是苦于无人引路,便到当地的一处寺庙,在弥勒像前祷告,祈求帮助。玄奘发现一个胡人跟在他身后。这个胡人叫&b&石槃陀&/b&,他请求玄奘为他摩顶受戒,玄奘答应了他。&b&这是玄奘收的第一个弟子&/b&。玄奘告诉石槃陀自己的西行之意,胡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准备第二天&b&偷渡出境&/b&。&/li&&li&第二天,玄奘卖掉一些衣服杂物,买好了马匹,在落日时分郊外的一处草丛等待胡人的到来。一会儿,那个胡人和着一位乘着老&b&瘦枣红马&/b&的老胡人来到这里。老年胡人对玄奘讲述了西途的险恶,说有流沙阻隔,还有鬼魅、热风,还有可能会迷失道路,丧失性命,并劝他不要西行。玄奘说:“&b&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过悔也&/b&。”(当时佛教僧人也是自称贫道,之后,贫道逐渐成为道士称呼的专利)&/li&&li&老年胡人让玄奘和他换马而乘,说这匹瘦削的老马往返伊吾国已有十五次,熟悉路程,玄奘和他换了马。玄奘和胡人连夜出发,三更时抵达葫芦河边,远远望着玉门关。从瓜州到伊吾,可靠的&b&水源&/b&只有两处,葫芦河和烽火台(&b&烽火台是取水必经之地&/b&)。石槃陀带着玄奘绕开了玉门关,来到了葫芦河上游,赶马过河,来到了戈壁滩。&/li&&li&夜晚,二人准备休息,相距五十来步,各自铺开褥垫,准备睡觉。可不一会儿,石槃陀拔刀而起,逐渐逼近玄奘,待离玄奘十来步时,又转身回去了。玄奘弄不清他这是什么意思,怕他有异心,就起来诵经,念观音菩萨。石槃陀见此,默默躺下了。偷渡开始,这个胡人就动摇了。这一路险恶遥远,又无水草,只有五烽下有水,若要取水,必须夜晚到烽下偷水。石槃陀想杀掉玄奘,石槃陀担心玄奘一旦被抓获会牵连他。待玄奘赌咒发誓绝不出卖后,石槃陀才离开。&/li&&li&至此,玄奘孑然一身孤独地行走在沙漠之中,只能望着&b&一堆堆白骨和马粪&/b&逐步前行。在这五烽之间是一望无垠的荒漠,着急赶路的玄奘很快便陷入幻境,他看到大队的士兵若隐若现,旌旗蔽空,瞬息万变。&/li&&li&走过八十多里,才见到第一烽。玄奘隐藏在一个隐蔽的沙沟,等待夜晚降临。三更时,玄奘偷偷走到烽火台的西边,拿出皮囊准备盛水。突然,一箭飞来,几乎射中膝盖。玄奘被守军发现,被抓了起来,带到了烽火台。这里的指挥官名叫王祥,他也是一个信佛的人。王祥劝玄奘去往敦煌,玄奘一意西行,拒绝了。于是,守军们为玄奘准备了麨饼和饮水,&/li&&li&王祥告知玄奘直接前往第四座烽火台,那里也是信佛之人,又是他的本家,姓王名伯隴。第二天,玄奘与烽火台的将士洒泪而别。到达第四座烽火台,守官告诉玄奘离此地西去百里有一野马泉,并劝他不要前往第五峰,那里的人粗鲁,怕有恶念。在第四座烽火台补充饮水后,玄奘绕过第五烽,从此走进了八百里大漠。&/li&&li&莫贺延碛,古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玄奘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心中默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独自前行。玄奘在蜀地时,曾见一病人,满身烂疮,衣衫褴褛,污秽难闻。玄奘怜悯他,将他带到寺里,施与饮食和衣服。病者惭愧,便传授玄奘《般若心经》,玄奘因而时常诵习。&/li&&li&在走出百里后,玄奘迷失了道路,也没有找到野马泉。玄奘取水准备喝的时候,由于皮囊沉重,失手掉在地上,那准备跋涉千里的救命水,一下子流光了。&b&玄奘陷入了绝境&/b&。&/li&&li&前方迷途未知,加上没有了饮水,如此前进是绝无生还的希望,玄奘打算向东返回第四烽。走了十多里后,玄奘忽然想起自己立过的誓言——“&b&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b&”。至此,停下了东归的脚步,旋转缰绳,心中专念观音菩萨,继续朝西挺近。&/li&&li&这时四顾茫然,看不见人迹鸟兽。夜晚,妖魔鬼怪举灯点火,绕人前后;白天,惊风拥着狂沙,散如雨落,对于这些玄奘并不畏惧,只是没有水喝,干渴地走不动,经过四天五夜,滴水不曾沾唇几乎晕死在地。第五天夜半,忽有凉风吹来,如冷水沐浴,眼睛也睁得开了,马儿也能前行,就这样跌跌撞撞走了十里。&/li&&li&行走十里多路后,那匹老马突然走上了岔路,拉都拉不回,就这样又走了几里路,忽然看到几亩青草,玄奘下马让马自行吃饱。玄奘走了十来步准备回转,眼前忽然现出一面池水,池水甘美清澈,玄奘扑了过去……这匹识途的老马拯救了玄奘。玄奘在此停留了一日,恢复体力后,盛水取草继续前行,经过两天,终于走出了这八百里流沙,来到西域的第一个国家伊吾。&/li&&li&玄奘停留在一座寺庙,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在这西域他乡的小国,见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个汉人。这座寺庙有三个汉僧,一位老僧披着衣服,连带子都来不及系好,赤着脚跑了出来迎接玄奘,并抱住玄奘痛哭,哀号哽咽不止,过了一会才说:“没想到今天还能够见到家乡的人。”玄奘也对之饮泣。&/li&&/ol&&p&&b&第二阶段:&/b&&/p&&ol&&li&一连几天休息后,玄奘策划继续西行。从伊吾开始,丝绸之路开始分道,北道主要是草原,而中道和南道都要经过大沙漠,刚从沙漠中生还的玄奘准备沿北道西行。
&/li&&li&当时的高昌国使者这几天准备回国,正好遇到了玄奘,当时玄奘在凉州讲经一月,声名已传到西域各国。使者回国后,将此事报告给了高昌国王麴文泰(麴念qu,第一声),国王当天派出使者,&b&命令&/b&伊吾国王将玄奘法师送来。玄奘本想取北道西行,奈何高昌王威震西域,不得不随使者前往高昌国。(高昌国在中道)&/li&&li&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汉帝国就在这里设置郡县,高昌逐渐成为中原王朝管辖西域的门户。从汉朝灭亡后,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乱,中原的大批汉人由河西走廊迁往西域,高昌成了汉人最集中的地方。(高昌国位置就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公元六世纪,一个来自中原的麴姓家族建立的高昌国。&/li&&li&在走了六天后,到达了高昌境内的白力城,玄奘准备停宿,但官吏们都说王城就在前面,于是换马继续前行。当天夜里,高昌国整个王室都在守候,等待玄奘的到来。高昌王和王后甚至亲自出宫迎接玄奘,待玄奘坐进一座宝阁内,并用礼拜的方式表达了对玄奘的热情。&b&麴文泰&/b&对玄奘这么说道:“弟子自从听到法师的大名,废寝忘食,计算路程,知道法师今夜必到,和妻子都没有睡觉,诵经敬待法师的到来。”&/li&&li&高昌王流露出了想让玄奘留着高昌的想法。高昌王对玄奘的说辞也非常感人:“得知法师大名,身心欢喜,手舞足蹈,就请法师留在此地,受弟子供养法师的一生,并令举国之人都做法师的弟子,望法师传授,国内僧徒虽少,也有上千人。就请法师理解我的心意,不要以西行为念。”&/li&&li&这是一个对于汉文化非常向往的西域国王。十多年前,年轻的麴文泰曾与他的父亲游历中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位之后,麴文泰开始在高昌大力推行汉化改革,这个国家弥漫着极为浓厚的汉文化气氛,尤其是都城的营建,处处模仿长安。麴文泰知道玄奘正是那个所需之人。不过玄奘并没有答应。&/li&&li&而在一番劝阻后,麴文泰的挽留成了威胁,《大唐三藏法师传》记载了一段火药味极浓的对话。“葱岭可以移动,弟子的心意绝不改变,如果法师若要西去,定将法师送回大唐,请认真考虑,怕是顺从的好。”——“玄奘前来只为求得大法,如今遇到障碍,大王只能留下我的骸骨,却留不住我的神识。”高昌王不听从,只是增加供养,每天亲自捧食盘呈进。玄奘发现脱离无法,选择了绝食抵抗。&/li&&li&在此期间,惊慌失措的高昌王室相继探望,玄奘一直闭目不语。麴文泰仍然不肯放弃,希望能够感化这位大唐高僧。三天来,玄奘食水未进,第四天,高昌王发现玄奘的气息渐绝,深感惭愧恐惧,就向玄奘稽首致歉:“任凭法师西行,但请早进斋食。”&/li&&li&玄奘的修养和舍身求法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高昌王。&b&一个国王,一个僧人,两人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b&麴文泰表示尽最大的努力支持玄奘西行,&b&玄奘也答应,从印度求法归来,在高昌讲经三年。&/b&&/li&&li&玄奘在此又停留一个多月,麴文泰也为他准备行装,在此期间玄奘开坛讲经说法。高昌王为玄奘开设大帐,太妃以下以及国内著名僧人和大臣们按班次入座听讲。每次开讲时,麴文泰亲自手持香炉去迎接法师,让玄奘踏上法座,每天都是如此。&b&之后,又为玄奘剃度了四个可靠的弟子作为侍从;还制作了三十套衣服,为抵御风沙和寒冷,还专门制作了特殊的手套和面罩;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枚,以及绫绢五百匹,麴文泰为玄奘提供了可往返二十年的路费。再拨马三十匹,力役二十五名,并派遣特使护送玄奘前去西突厥叶护可汗驻地&/b&(当时的西域是突厥人的天下,要想去往印度,必须经过可汗的批准)。 &/li&&li&并写了二十四封国书,沿途给西域各国,并奉上大绫一匹,以求方便玄奘西行。而且又用&b&极其谦卑&/b&的口吻,修书给叶护可汗:“&b&玄奘法师是奴仆我的兄弟,希望可汗像关照我一样关照法师,请您下令西边的国家,赐给我兄弟马匹,并且护送出境。”麴文泰用举国之力,帮助玄奘西行。&/b&&/li&&li&玄奘出发的这一天,国王和诸位僧人、大臣、百姓等倾城出动送至城西。高昌王抱住玄奘恸哭,告别的哭声响彻郊外。高昌王令妃子和百姓回城自己继续送了几十里后,二人洒泪而别,方才返回。&/li&&/ol&&p&&b&第三阶段:&/b&&/p&&ol&&li&至此,玄奘拥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三十匹马,二十五个随从,四个徒弟以及一位名叫欢信的高昌官员。因为有麴文泰的保护,玄奘很快走出高昌国,再往西,经过两个国家焉耆和龟兹,就是巍峨的葱岭。过了葱岭就走出了西域。(焉耆就是现在新疆库尔勒市)&/li&&li&第二天出发,途经银山,进了焉耆(yan qi)的国境。此处山势险峻,都是银矿,西域各国的银钱都是出自这里。这个国家没有纲常法纪,时常有强盗出没。到了山的西边遇上一群盗贼,交出财物后,强盗们一哄而散。玄奘一行人来到王城的河边过夜。当时有同行的胡人商旅数十人,赶时间去做买卖,半夜里偷偷动身。第二天,玄奘到达的时候,发现沿途尽是这些商人的尸体,财物被劫掠一空。&/li&&li&遥见都城,焉耆王和诸大臣前来相迎,请入城中供养。不过焉耆跟高昌有仇,不肯给马匹,玄奘只停留了一宿,第二天就走了。渡过一条大河后,继续朝西挺进,此去百里,一马平川,到达了龟兹国。临近都城,国王与群臣前来迎接。龟兹国王设宴款待玄奘。玄奘在这里待了好几天。此时,玄奘离开长安已有半年。&/li&&li&《大唐西域记·卷第一·屈支国》里记载了龟兹一个很奇特的习俗——龟兹人以扁平为美,孩子生下来,都要用木板夹裹脑袋,皇室也不例外。&/li&&li&宴后,来到城西北的阿奢理儿寺,这里是木叉毱多所住之处。&b&毱多&/b&佛理娴熟,见解高明,深受当地人的崇信,曾在印度游学二十余年,博涉众经,以《声明》学最出众,国王以及僧俗对他极为尊重,号称独步。毱多见玄奘到来,只是以对待宾客之礼接待,并不以为玄奘通晓佛法。对玄奘说:“我这里《杂心》、《俱舍》、《毗婆沙》等各种经典应有尽有,学好就够了,何必西去跋涉受苦。”
“这里有《瑜伽师地论》么?”玄奘问道。
“何必问那种邪书,真佛弟子是不学这种书的。”
“《毗婆沙》、《俱舍》我国已有,我恨它理疏言浅,并不究竟,因此要去学大乘《瑜伽师地论》。而且《瑜伽》是后身菩萨弥勒所说,你说此书是邪书,不怕堕入无间地狱么?”
“《毗婆沙》等经你还未通解,怎能说它讲得不深?”
“您如今通解么?”
“那是自然。”
玄奘以《俱舍论》开头部分质问,毱多一开口就讲错了,又进一步追问,毱多脸色大变,又举一段;毱多依旧讲不通,争辩说《俱舍论》里面没有这段话。&b&王叔智月&/b&也在一旁,他出家为僧,也能讲解经论,马上证明说《俱舍论》中确有此话。毱多极为羞愧:“我年老忘记了。”又问其他部分,毱多也作不出高明的解说。
&/li&&li&当时凌山雪路未开,不能前进,在这里停留了六十多天,除了眺望景色外,常常找毱多谈论,毱多见了玄奘不再傲然踞坐,或是起立或是逃避,私下里对人说:“这个僧人不易应对,到了印度,那里的少年中未必能有这样的人物。”&/li&&li&出发之时,龟兹王供给了力役和驼、马,并与僧侣倾城相送。走了两天,遇到突厥强盗二千多骑,后来因分赃不均,相互打斗,最后居然一哄而散。&/li&&li&从龟兹往西,就是葱岭,昆仑山和天山在那里会合。玄奘一行前进了六百里,翻过一片沙碛,到达跋禄迦国(旧译姑墨),停留一宿。再往西北行进三百里,又穿过一片沙碛,到达凌山,也就是葱岭的北端。凌山险峻陡峭,直插云霄,自天地以来,冰雪聚集,春夏不消。抬头仰望,与白云相接,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散落两边的冰块,或高百尺,或广数丈,且雪崩会随时降临。(玄奘当时登山的时期是冬天,那里海拔有五六千米)&/li&&li&山路崎岖,加上冰雪滑阻,狂风凛冽,即使套上层层鞋袜和厚厚的皮衣也不免冷得发抖;休息进食,又无一处干燥之地可供落足,只能将锅子吊起来烧水煮饭,在冰上铺开被褥就寝。有人不慎跌落深谷,有的直接冻死在路上。&b&七天之后,方才出山。一行人因为冻饿而死的十有三四,牛马则更多。三十多人的队伍,将近一半葬身凌山,其中包括玄奘的两个弟子,永远地留在了那里&/b&……&/li&&li&公元628年的春天,玄奘翻过雪山,走出了西域,从此进入中亚。&/li&&li&出山后,至一清池(或名热海、咸海)。大清池方圆一千多里,东西宽广,南北狭窄;四面环山,池水颜色带有青黑,味道又苦又咸,水中龙鱼混杂,产物虽多,却无人敢捕捞。这个大清池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玄奘在这个世外桃源休整了一段时间。&/li&&li&在春夏之交的时候,玄奘走上了中亚的大草原。沿着清池向西北方向走了五百多里,到达素叶城(也就是碎叶城)。玄奘遇到了突厥叶护可汗。可汗当时正在游猎,见到玄奘时,十分欢喜。可汗让玄奘在王庭等他。三天后可汗才回来。&/li&&li&叶护可汗的大帐十分华丽,用金花装饰,十分灿烂,各达官在可汗面前铺的长席分两列对坐。统叶护可汗在西疆建立了西突厥帝国,为了牵制共同的对手东突厥人,西突厥与大唐的的关系一直很友好。在这里玄奘碰到了来自大唐的使者。高昌王早前已做好准备,高昌国的使者&b&欢信&/b&上贡了大量的丝绸和干果,在叶护可汗看完高昌王写的国书后,对玄奘更是另眼相看。在可汗眼里,印度酷热难耐,那里的人赤身裸体,没有什么好看的,并劝玄奘不要去了。玄奘婉转地拒绝了可汗,最后得到了可汗的支持。可汗传令军中,找到一个通晓汉语和西域各国语言的年轻人,又写了致各国君主的国书,令他护送玄奘到迦毕试国(古阿富汗境内,离印度很近)。又施予玄奘绯红绫法衣一件,绢五十匹,与君臣送玄奘十多里。&/li&&li&玄奘走后的半个世纪后,大唐的边境扩至此处(素叶城),并开始在这里修筑城池,设置官署。&/li&&li&从素叶走后,过了千泉,往西到达&b&小孤城(怛逻斯)&/b&,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小城市。这里的三百多户人家原来都是汉人,被突厥人劫掠至此;他们占据了一座城池,团结在一起,一直生活在这里。衣着虽与突厥人相同,但语言和行为依然遵行汉地传统。
&/li&&li&离开小孤城后,又西南二百里,到达&b&白水城&/b&。又西南二百里,至&b&恭御城&/b&。向南五十里,到&b&笯赤建国&/b&。向西二百里,来到&b&赭时国&/b&(石国)(位置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附近)。西千余里,到&b&窣堵利瑟那国&/b&。从西北进入大沙漠,看不清道路,只能望着地面上的白骨前行。走了五百多里后,抵达了飒秣建国(汉译康国)。(也就是撒马尔罕) &/li&&li&这里的人不信佛法,崇信拜火教。这里以前有两座寺庙,不过从来不住僧人,外来僧人投住,寺里的胡人就用火来驱逐,不许居住。所有胡人国家都以飒秣建国为中心,效仿它的行为举止和制度规范,邻国都听该国国王的命令。&/li&&li&国王接待玄奘时怠慢无礼,玄奘在这里遭到了冷遇。&b&对于一个高僧而言,弘扬佛法是他的使命;玄奘仅用了一夜时间,就改变了国王的信仰。&/b&玄奘的两个徒弟去寺庙礼拜,差点被胡人烧死。国王听说后大发雷霆,下令拘捕这些人,并驱逐出境。之后,国王开始接受斋戒,从此这个国家开始信奉佛教,不再攻击僧人。&/li&&li&离开撒马尔罕后,西三百余里,到&b&屈霜你迦国&/b&。又西二百余里,到&b&喝捍国&/b&(唐言东安国)。西五百里,到&b&捕喝国&/b&(中安国&b&)。&/b&又西百余里,至伐地国(西安国)。西五百里,至&b&货利习弥伽国&/b&。&/li&&li&又西南三百余里,玄奘来到一个叫&b&羯霜那&/b&的小国(史国,汉人中许多史姓人的祖先来自这里)。再行走三百多里,来到铁门关,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有专职人的护送,玄奘轻松地通过了这里,来到了怛密国(现今铁尔梅兹)。在补充完饮水和干粮后,就迅速上路了。玄奘到达了活国,印度就在前方。&/li&&li&这里的统治者是叶护可汗的长子呾度(da),而呾度的夫人就是高昌王的妹妹。只是玄奘还是晚到了一步,高昌王的妹妹不久前刚刚去世,只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儿子。国王体弱多病,本想等身体好些后亲自送玄奘到印度,就留玄奘在这里住了些日子。呾度身体好转后,娶了一位年轻的妻子。呾度的另一个成年儿子和她私通,唆使她用药毒死了呾度,并篡夺了王位。成年儿子杀死了父亲,仍然娶后母为妻。国王死去,国家动荡不安,玄奘在此滞留了一个多月才离开。&/li&&li&在这期间,与一位曾游学印度,在葱岭以西被推崇为法匠的沙门达摩僧伽交往。这位高僧起初对玄奘很傲慢,其门徒对他亦轻视。后来玄奘仅就小乘教义婆沙等问题,与他辩论,便使他折服。从此便与玄奘相见欢喜,门徒亦多生惭愧,处处誉赞玄奘不已。 &/li&&li&丧期满后,玄奘向新设官辞行。新设官告诉玄奘说:“弟子所管辖的地区中,有一&b&缚喝国&/b&,北临缚茤河,人多称其为小王舍城,圣迹极多,师不妨前往观礼一番,然后再南去印度。”就在玄奘准备启程前往时,恰巧缚喝罗国有僧侣数十人,因听到咀度去世,特前来致意。彼此相见都很高兴,玄奘便趁机请教前往印度的路,他们立刻邀请玄奘同行,并建议他从缚喝罗国南行更便捷。玄奘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立刻向新设官辞行,随着僧侣到&b&缚喝国&/b&。&/li&&li&&b&缚喝国&/b&城西南有一寺庙,里面有一位小乘高僧叫般若羯罗(&b&慧性&/b&),其人聪慧好学,玄奘与他一见如故,便相约而行。自&b&缚喝国&/b&南行,到揭职国,向东南走,进入大雪山,行六百余里,出睹货逻国境内,进入&b&梵衍那国&/b&。&/li&&li&经十五日离开,走了两天遇到大雪,迷失了道路,幸好在一座沙岭碰上了猎人,在猎人的指引下翻过黑山,来到了&b&迦毕试国&/b&。(今天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附近)来到都城时,国王和诸僧都来迎接。这里的佛寺百余所,僧人们互相争执,都想邀请玄奘去居住。&/li&&li&这个国家境内有一座很大的寺庙,名为&b&沙落迦&/b&,相传是汉天子的儿子在这里做人质时所建造的。寺里的僧人说:“我寺本是汉天子儿所建,今法师从那里来,应该先到我寺。”玄奘见其言辞恳切,且同行的慧性法师也愿意,便在这里停宿。&/li&&li&玄奘就在寺中坐夏。迦毕试国王崇信大乘,喜爱观看讲诵佛经,就请玄奘和慧性法师在一大乘寺中举行法会。当时有大乘高僧叫&b&秣奴若瞿沙(汉译:如意声)、&/b&说一切有部僧&b&阿梨耶伐摩(圣胄)、&/b&化地部僧&b&求那跋陀(德贤),&/b&都是领袖级人物。但是他们不能兼通诸部经典,大小乘各有侧重,虽有所专精,毕竟只是偏长一门。只有玄奘对各派都十分熟悉,任由他们发问,依照各部之说作答,使他们心悦诚服。这是持续了五日才散会。国王很高兴,以纯棉五匹专门施予玄奘,其他人也多少得到赏赐。在沙落迦寺度过安居期后,慧性法师受到睹货逻国王邀请无法推辞,只好返回,玄奘和他作别。&/li&&li&东行六百余里,越过黑岭,到达北印度境内,来动滥波国。玄奘边走边停,花费了半年时间,他一边讲经说法,一边礼拜圣迹。在&b&那揭罗曷国&/b&(喀布尔河南岸的贾拉拉巴德)的佛顶骨城,玄奘看见了佛陀的顶骨。&/li&&li&在贾拉拉巴德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石窟,是&b&瞿波罗龙王&/b&住过的洞窟,当初如来降伏了这条龙,因而在窟中留下了佛影。由于道路偏僻,加上盗贼横行,很少有人敢去那里。不过玄奘仍然带着两个徒弟来了。立誓不见如来影像,绝不离开。一百多次礼拜,不见佛影;又一百多次,佛影一闪即灭;再二百多次,洞窟大明,拨云见日,佛陀影像清晰显现在壁上。&/li&&li&公元628年的秋天,在离开长安整整一年之后,玄奘来到了心目中的圣地。玄奘也由此进入古印度地界。此时他的身边唯有两个徒弟相伴,这里已经不是突厥人的势力范围,护卫们也返回了大草原。&/li&&/ol&&p&&br&&/p&&p&&b&第四阶段:&/b&&/p&&ol&&li&渡过印度河不久,玄奘来到了犍陀罗。犍陀罗一度是古印度的佛教中心。不过玄奘到达时,佛教在那里已然凋零;这里寺院很多,但多已荒芜,佛塔倒塌,庙宇破烂不堪。这里的人普遍信奉印度教。&/li&&li&大唐西域记里详细地描述了这里的诸多圣迹。都城东南八九里外有一棵菩提树,过去四佛曾坐于树下。菩提树南边有座佛塔,是迦腻色迦王所造,佛塔西南有一尊白石佛像,高一丈八尺,向北二立,经常见到有人在夜里饶塔而行。&/li&&li&离开犍陀罗后,玄奘向东南而行,来到了&b&迦湿弥罗&/b&。当时的印度分为七十多个国家。玄奘在此停留了两年多时间,沿途参拜寺庙,并学习各种经书。在此,也曾遭受诸多高僧的诘问,玄奘都一一作答,毫无凝滞,无人不服。&/li&&li&&b&迦湿弥罗&/b&都城西临大河,有寺院百所,僧侣五千多人。有四座佛塔,巍峨壮丽,是无忧王所造,每座塔里都有如来舍利一升多。玄奘初入国境,到达石门,就是这个国家的西门,国王派遣国舅带了车马来迎接,住在一个叫护瑟迦罗的寺院。&/li&&li&过了几天,逐渐走近王城,到达&b&摩舍罗。国王率领群臣和都城僧侣前来迎接,随从仪仗有一千多人,接见后,礼赞殷勤,亲手供献散发无数鲜花,请玄奘乘大象随同前行,到都城后,宿于阇耶因陀罗寺。&/b&&/li&&li&第二天,请入宫中供养,并命大德高僧&b&僧称&/b&等数十人作陪。饭后,国王请玄奘开讲,与众僧辩论,观看后国王很高兴。又因为玄奘远来求法,无书本可读,就派&b&书手&/b&二十人,为法师抄写经论,另外派五人供玄奘使唤,所需财物,都有朝廷供给。&/li&&li&&b&僧称&/b&法师德高望重,生性爱贤重士,玄奘与他相见甚欢,每日倾心交谈请教,昼夜不倦。僧称年近七十,气力已衰,但庆幸遇到玄奘这样的天才,就尽力讲解,中午以前讲授《俱舍论》,午后讲授《顺正理论》,晚上讲授《因明》、《声明论》,境内学者也都来听讲。玄奘随僧称所讲,完全领悟,深入专研,穷尽奥秘,僧称非常高兴,赞叹不已,对众人说:“这位大唐僧人智力宏博,这里的僧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凭他的才智足以继承&b&无著&/b&、&b&世亲&/b&菩萨的事业。可惜生长在遥远的大唐,不能从小亲近圣贤的遗泽啊!”&/li&&li&此时大众中有大乘学僧&b&毗戍陀僧诃(净师子)&/b&、&b&辰那饭荼(最胜亲)&/b&,说一切有部求学僧&b&苏伽密多罗(如来友)&/b&、&b&婆苏密多罗(世友)&/b&,大众部求学僧&b&苏利耶提婆(日天)&/b&、&b&辰那呾逻多(最胜救)&/b&等多人,都是来这里留学已久,道业坚贞,多才善解的优秀僧徒,听到僧称长老对玄奘的这般称扬,心中不服,纷纷向玄奘诘难。玄奘气定神闲,舌战群僧,酬对应答无一不恰到好处,使得诸僧全部心悦诚服。
&/li&&li&迦湿弥罗国据传说原是龙池,佛涅盘后五十年,有阿难弟子&b&末田底迦&/b&阿罗汉,教化龙王舍池,才改建为五百所寺院,召请各方贤圣来住,受龙王的供养。其后至&b&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b&时(约在如来灭后第四百年),&b&胁尊者&/b&召集诸圣贤众四百九十九人,都是内通三藏,外达五明的人,连同胁尊者在内共五百名贤圣,在此结集三藏。玄奘在此停留二年,学诸经论,朝礼圣迹完毕时,才再向西南行去。(&b&《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三·迦腻色迦王第四集结》&/b&)&/li&&li&当时印度的佛教中心并不在迦湿弥罗,而是在一个叫&b&那烂陀&/b&的地方,那是玄奘最终的目的地。&/li&&li&公元629年的秋天,玄奘离开了&b&迦湿弥罗&/b&继续南下。玄奘在波罗奢大森林中碰到了五十多个强盗。玄奘和同伴所带的衣服和财物被劫掠一空,强盗将他们赶到了一座枯池,准备将他们杀死。这个池中长满了荆棘藤萝,枝枝蔓蔓遍布四周。玄奘的徒弟躲在刺林中,发现池南岸有个出水洞口,偷偷告诉了玄奘。从洞口逃出后,遇到农民在耕地,他们集合了八十多人,带着器械,急冲冲赶到枯池。那些强盗见此,一哄而散,众人得以脱险。&/li&&li&玄奘停留在了一个叫至那仆底的地方。“至那仆底”汉语就是中国之地的意思。(至那是古代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古称,一开始并不贬义)《大唐西域记》记载,一个中国的王子曾居住在此,这里的人非常敬重东方的中国,不断有人指着玄奘说:“这是我们先代君王的同国之人。”玄奘在这里非常受欢迎,在此停留了半年,住在突舍萨那寺。从&b&毗腻多钵腊婆&/b&大德(汉译&b&调伏光&/b&,是北印度王子),他著有《五蕴论释》、《唯识三十论》等,玄奘在此住了十四个月,向他学习《对法论》、《显宗论》、《理门论》等。 &/li&&li&出至那仆底王城,往东南五百多里至答抹苏伐那寺,佛灭度后三百年,有迦多衍那论师,在这里完成《发智论》。再向东北到&b&阇烂达罗&/b&国境的那伽罗驮那寺,停留了四个月,亲近大德旃达罗伐摩法师,学习《众事分毗婆沙论》。
&/li&&li&公元631年的春天,离开长安将近四年,玄奘看到了恒河。水色清苍,波浪翻滚,河水清澈甘美,细沙随水漂流。玄奘在此停留了几个月,听三藏大德耶鞠多法师讲完《毗婆沙论》后才离开,继续渡河东行,至秣底补罗国。从大德&b&蜜多斯那,学《怛埵三弟铄论》、《随发智论》等。&/b&&/li&&li&北行三百余里,到&b&婆罗吸摩补罗国&/b&(北印度)&b&。&/b&之后来到&b&劫比他国。&/b&(中印度)&/li&&li&又经羯若鞠阇国(即中印度之曲女城),至阿逾陀国,这里有寺百余所,僧徒数千人,大小乘兼学。在城内有旧伽蓝(伽蓝即寺院),是世亲菩萨撰写大小乘论并为众讲法处。玄奘礼圣迹后,顺恒河与八十余人,同船东下,欲向&b&阿耶穆佉国&/b&去。&/li&&li&玄奘在这里遭遇了西行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劫难。玄奘刚从阿瑜陀国朝拜了圣迹,沿着恒河与八十多人同船东下。船行了一百多里,两岸都是阿输迦树,枝繁叶茂。靠岸处各有十来船盗贼,摇槳杀了过来。玄奘一行人被迫靠岸。盗贼搜查财物。这一伙盗贼一向信奉一位叫突伽女神,每年秋天都要寻找一个俊美端庄的人,杀死后用血肉祭拜天神。玄奘仪表堂堂,身躯伟岸,无疑是符合他们的要求的。&/li&&li&&b&玄奘无可奈何,只是正念坐在祭坛上,念弥勒菩萨,不久入定,神升兜率陀天。&/b&就在这时候,天象忽然大变,霎时间黑风四起,折树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阴真经无根门奇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