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水厂的升级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生态文明开启城市未来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无疑需要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中国论文网 /1/view-4836471.htm  “绿杨城郭是扬州”,不仅记载着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昔日风韵,也诠释着秀美生态的今日画卷;苏北工业重镇徐州,从过去“半城煤灰一城土”到今日“一城青山半城湖”,实现华丽转身。更令生活其中的百姓欢欣鼓舞。扬州和徐州这两座自然禀赋、历史印迹、文化特征大相径庭的城市。缘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多赢,吸引了人们艳羡的目光和由衷的赞叹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扬州、徐州,细致观察并认真总结这两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以人为本,彰显城市的特色与个性   桃柳夹岸、园林错落、韵味十足,是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给世人的鲜明印象;“水、绿、古、文、秀”,让水韵扬州、绿杨城郭充满了诗意。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扬州因水而兴、缘水而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曾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扬州梦”,让多少游人纷至沓来、观光揽胜。然而,曾几何时,“填河造地”、重建轻管,出现不少断头河、死水河。“烟花三月下扬州,看见一条臭水沟”,百姓和游人对当年的瘦西湖极尽揶揄之辞。痛定思痛,扬州十多年来抓住“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四个关键,从疏通城市水系入手,采取严格的河道保护措施,打通城市水循环;从做响运河品牌入手,开展航道改造、河道美化,建成古运河风光带;从提升水环境入手。兴建涉水公园和水岸服务设施,维持良好的水生态和水景观。为解决瘦西湖水质恶化的问题,扬州投入2.4亿元实施从邵伯湖、大运河引水的“活水工程”使“死水变活、活水变清”。   “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就要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基本的需要入手。这几年,为了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我们不仅大力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计划和‘绿杨城郭新扬州’行动计划,全力打造‘清水活水’城市、‘不淹不涝’城市,而且加大了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区域供水,实施‘1161’菜篮子工程和‘115’鲜奶工程,把生态保护、民生建设和经济发展一同规划布局、一同推进实施。”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   有一组粗略的统计数据,可以反映扬州市委、市政府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决心和力度:2009年以来,市区共投入29.7亿元用于绿化造林,新增绿化面积920万平方米;投入38.4亿元,关闭530个小水厂,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投入7.8亿元,实施“清水活水”城市建设;投入1.6亿元,实施城市下水道改造的“良心”工程,“不淹不涝”城市建设工程经受住了暴雨的考验。   落笔文章有如此,犹有花枝俏江南。今日扬州,决策者们正以世界级的眼光和标准,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瘦西湖世界级公园、三湾城市公园和“七河八岛”生态中心。其中,“七河八岛”尤为引人瞩目。这一区域由七条河流以及由其分割而成的八个岛屿组成,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从外形上看,就像“一把撑开的伞”——伞面西侧是京杭大运河、东侧是高水河,伞柄则是廖家沟。他们希望“这把伞,为扬州撑出绿水蓝天,撑起百姓福祉。”   扬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告诉我们,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老百姓对空气,水、食物等最基本的生存性需求抓起,从彰显水文化、绿文化、园林文化等最基本的城市特质做起,建设美丽城市,彰显个性魅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让绿于民,不被经济利益牵着鼻子走   “珠山美,珠山美,珠山的风光惹人醉,五斗瀑布美啊,鸟儿绕花飞。老人多开心,儿童多天真。小船儿见波水中跃,歌儿绕着山林飞……”这是在一次新闻访谈节目现场,徐州普通市民张新红即兴演唱的自己创作的歌曲,来表达她生活在这座美丽城市的幸福感、自豪感。   歌曲中的“珠山”,指的是位于徐州云龙湖西南岸的珠山风景区。该景区是徐州现代都市景观地标,是集休闲、生态、自然为一体的开放式主题性景区。作为徐州城市的新会客厅,该景区每天都迎来大批休闲娱乐的市民。市民置身其中,呼吸着处处散发的芳香气息、欣赏着蓬勃向上的绿色生机,欢笑挂在脸上,幸福映在心底。   市民欢笑和幸福背后,彰显着市委市政府“把最美的风景留给百姓”的民生理念。徐州市区有“3河7湖72山”,让这些山山水水显露出来。让普通市民更好地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是市委市政府的民生追求。近年来,徐州耗巨资、花大力气将这些山山水水改造出新,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市民尽享生态之美。以云龙湖景区为例,从珠山景区开园到徐州乐园开业,从汉王小镇建设到月亮湾生态园的崛起,云龙湖景区一路向南拓展,将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来,已成为一条耀眼的风光带。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今天,把最美的风景留给全体市民,不仅需要理念上的重大创新,更呼唤实践中的明智抉择。   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坦言:“‘让绿于民’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土地商业利益的诱惑。”以云龙湖为例。如果政府拍卖环湖的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直接收益将超过百亿元。面对这样一笔巨额的财富,决策者在城市发展中往往难以拒绝经济利益的诱惑,被经济利益牵着鼻子走,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   但是,曹新平算过另外一笔账:“普通市民可能一辈子只去一次五星级酒店,如果做成开放式的公共景区和绿地,市民却可以天天来公园,这样就改变了新一代徐州人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正是把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度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徐州在民生幸福与数字政绩之间,才做出极有气魄的选择——让绿于民。   同样的,为了做好“百年煤城”留给徐州的34.5万亩塌陷地块的治理工作,偿还发展过程中欠下的生态债务,徐州的决策者们也采取了生态涵育、让绿于民的思路。他们投入巨资。把各类塌陷区建设成为湖荡优美、涵养生态的修复区。徐州也因此“诞生”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湖泊、湿地、新景区。昔日荒凉破败的“伤疤”,如今已成为赏心悦目的城市明珠。
  徐州“让绿于民”的理念与实践告诉我们,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建设,首先要在理念上寻突破,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福祉,让老百姓安享宜居环境是最大的政绩,进而在造福于民和ODP崇拜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   生态转型。以产业形态塑造城市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产业形态决定城市生态。一座城市有什么样的产业形态,就有什么样的城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生态宜居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离开产业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本身是不可持续的。与此同时,良好的、宜居的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来创业创新。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徐州,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转型正在进行中。徐州是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产业结构,成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客观上要求徐州以产业转型带动生态转型,最终实现“绿色振兴”。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徐州用增量来改善和改造结构,用存量的做强来优化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产业转型和生态转型已产生明显的成效——产业结构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走出了一条发展质量高、生态效益好的发展新路。徐州还将以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为手段,开发利用煤灰、煤泥等工业废料,建设煤-电-热-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圈,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拓展发展空间中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在扬州,生态产业成为新宠,已呈蔚为壮观之势。在生态产业建设中,扬州瓯应绿色发展的趋势,选定“第一方向”、“第一阵地”、“第一关口”。其中,“第一方向”是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主导产业高端发展、新兴产业优先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聚焦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创成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扬州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和扬州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第一阵地”是工业园区建设,国家级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创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其他省级开发区今年将全部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第一关口”是环境保护,对园区严格设定产业、空间、技术物理、监管和生态等“五条底线”,坚持项目审批SO、COD总量控制不能逾越,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能逾越,项目环保“三同时”的要求不能逾越,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的要求不能逾越等“四个不能逾越”。由此,扬州正在形成具有扬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三赢”。   徐州、扬州生态转型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城市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应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产业形态塑造城市生态。   制度发力,生态城市建设须久久为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题论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特别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让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力,是扬州、徐州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探索。   扬州、徐州都注重树立考核绿色GDP,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体制。除此之外,还分别有其他实质性的制度创新。   “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是扬州在国内首创的最为重要、最为著名的生态文明制度。2007年,扬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全票通过《关于建立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的决议》,确定蜀冈西峰生态公园、古运河风光带等10个绿化地块为第一批永久性绿地保护对象。决议要求明确每个地块的保护范围、面积和内容,做到定位、定址、定量。永久性绿化地块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动或改作他用,更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2009年7月、2012年1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又分别作出第二批、第三批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决议。在极大扩展保护面积的同时也使这一制度逐步成熟和固化。城市以这种方式保护绿地形成了刚性约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另外,扬州还把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形式用在瘦西湖保护中。瘦西湖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城市公园中唯一一个没有“视觉污染”的景区,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历届扬州市委、市政府在瘦西湖周边开发建设上实行了严控“宽度、高度、密度、强度”的政策,并通过人大常委会决议形式,实行法治化管理。今后,这项制度还将在城市生态中心建设上适用。   徐州通过管理体制改革,为这座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新活力。为促进云龙湖景区的科学发展、永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于2012年5月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云龙湖景区管委会。这项改革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变职责不清为权责一致,建立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保护、统一管理的新体制。通过改革,云龙山敞冈改造、玉带河风光带等景区建设得到加速推进,云龙湖环湖景区正在形成完整的景观链条。另外,云龙湖水质监测力度得到加强,违法违章建设已杜绝,水质稳定在三类水平。目前,改革成效得到广泛认可。   扬州、徐州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不能是一阵风、一时热,也不可急于求成,而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发展固化为一项项制度,靠制度来激励,靠制度来约束,不因决策者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责任编辑:刘忠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东南商报
第A18版:民营经济
第A1版 今日要闻
第A2版 八方声音
第A3版 焦点新闻
10年前,宁海西店镇120多位农民企业家包机前往广州参加广交会,惊人之举引轰动 10年后,当年参与包机的部分企业家再次共同来到广交会,寻觅转型升级中的新商机 一个小镇10年间的飞跃,折射出了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轨迹——
直面危机 敢打敢拼闯出新天地
  长荣电器在本届广交会上推出的全部是LED灯等高新技术产品。记者 殷浩 摄
  2000年10月17日,宁海西店镇50家企业的120多位农民企业家,在当地镇政府的组织下,包机前往广州“参加”第88届广交会。当时新华社以《广交会上新鲜事:中国农民包机参加广交会》为题进行了报道,引起轰动。  10年后,当年参与包机的部分企业家再次共同来到广交会,寻觅转型升级中的新商机。  昨日,广交会宁波交易团在广交会场馆举行新闻座谈会,讲述宁海及宁波市企业借助广交会这一平台实现快速发展的生动点滴。  “广交会能够为一个中国小镇专门召开一次新闻座谈会,这是很罕见的。实际上,在西店农民包机参加广交会的同时,在宁波中小外贸企业中也发生着众多类似的故事。可以说,广交会开创了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家创业发展的一种模式,而西店农民企业家包机参展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市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表示。  记者&殷浩&通讯员&姚波&吴学军  120多位厂长经理包机赴会  说是参加广交会,其实当时这批农民企业家中仅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有参展资格,其他都没有资格参展。  当年参与包机活动的宁海县精益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津法回忆说,他是做手电筒生意的,以前一直向义乌小商品市场供货,但由于竞争激烈,生意渐渐淡了下去,于是就想寻找新出路。当年包机去广州的时候,他一没摊位、二没业务员,也不懂外语,就带着一些样品(手电筒、拉管灯)和样本,到一些大的外贸公司展位上借一个小角落摆放样品,或者在展馆门口摆地摊。幸运的是,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冯津法还是接到了一个美国客户的订单,价值5万多美元,从此走上了外贸发展之路。  宁海西店镇工业副镇长黄晓海告诉记者,当年西店的农民企业家包机去广交会,主要是当时西店的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中遭遇到了危机,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当时西店的产品以手电筒为主,都通过义乌销往国内市场,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西店的企业都希望找到一条新出路。镇政府看到这个形势,又了解到广交会是个做出口生意的窗口,就组织50家企业的120多位厂长经理包机来到广交会。  小镇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0年前的包机行动,让西店这个宁波小镇的工业经济走上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一次漂亮的转型升级。  潘富荣是宁波长荣电器公司的总经理,也参加了当年的包机行动。早在1997年,感受到手电筒市场的竞争压力,他就来到广交会寻找新出路。当时他是为义乌市场的经销商做手电筒代加工的,利润微薄。第一次去广交会的他,甚至连一个产品样本都没准备,结果空手而归。但那次经历让他开了眼界,打开了思路,了解了做外贸的程序和窍门。回到宁波后,潘富荣作了充足的准备,开模具设计、生产新产品,还借钱做了样本,再次出征广交会,并认识了一些外贸公司。后来,宁波有家外贸公司找上门来,要求潘富荣代加工一批手电筒,数量多达12万只,累计金额达20万元。这笔订单让潘富荣很激动,几天都没睡着觉,从此走上了外贸之路。  手电筒生意做到2001年,根据广交会上收集到的产品信息,潘富荣又拓展了电子灯等小礼品的外贸生意。2005年,潘富荣开始转型做出口单值更高的应急灯,实现了转型升级。至本届广交会,他销售的产品多达160多种,全部是太阳能应急灯、LED灯等高新技术产品。2009年,潘富荣领导的公司年产值达到1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20多倍。  和长荣电器一样,借助广交会这个平台,宁海西店的众多企业走上了外贸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品竞争力也大大提高。据西店镇工办提供的资料,2000年,西店的工业产值是22亿元,2009年已经达到83亿元;在出口方面,2000年西店企业的出口交货值是4.48亿元,2009年达到26亿元。而当年参加包机行动的这50家企业,产值由2000年的6.8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0.3亿元,增长了4.4倍。  小镇发展之路是宁波外贸缩影  10年前包机组团赴广交会参展,使西店工业走上了外贸发展之路。实际上,西店工业经济的外向型之路,也是宁波外贸发展的缩影和典型。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与西店农民企业家一样敢闯敢拼的宁波企业家,才使宁波外贸克服了众多困难,实现了快速发展。  市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表示,2000年的时候,宁波外贸企业规模普遍不大,获得的广交会摊位数量也很少。众多中小外贸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依靠敢打敢拼的精神,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已是出口大户的贝发集团、广博集团等,都是借助广交会这一平台,获得了最初的发展机会和大量的外贸订单。  资料显示,2000年宁波出口企业总数为2000余家,全市的进出口总额为75.4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51.68亿美元。而今年1至9月,宁波进出口总额累计610.7亿美元,其中实现出口383.5亿美元。9月份单月的进出口为74.8亿美元,已逼近2000年全年的外贸总额。今年前8月,拥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历史性地突破了1万家,达到10170家。  “和当年的西店工业一样,当前宁波外贸的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宁波外贸要实现从数量型扩张转型到质量型增长,要变传统的价格竞争优势为产品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创新优势,这也要发挥当年西店农民企业家敢闯敢拼的精神,所以在这个时刻回顾西店农民企业家包机参加广交会,有着现实的意义。”广交会宁波交易团团长丁海滨表示。  ■相关新闻  应对人民币升值  宁波企业灵活接单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成为正在举行的第108届广交会上最热门的议题之一。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给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不少外贸企业在广交会上加强了议价谈判,想出各种办法巧妙接单,避免了订单的流失,实现了“既拉住客户,又保持适当的利润”的双赢效果。  众多企业“报价难”  广交会开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创出新高,这让出口企业在报价时感到很为难。  据市外经贸局财务处对我市外贸企业的调查,目前多数外贸企业可以接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仅5%,而9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幅达1.6%,自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近3%。“可以想像此类企业感受到的压力,如人民币升值3%,很多低利润率的纺织服装企业经营将很艰难。”市外经贸局财务处有关人士表示,如果人民币再升值,预计会有不少纯出口型企业要倒闭或退出外贸业务。  多元化报价巧接单  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难题,我市部分参加广交会的企业“见招拆招”,创新各种手段实现巧妙接单。  宁波乐士实业公司就想出了很巧妙的一招:用人民币报价。据乐士实业公司外销部部长邱富忠介绍,乐士已经与一位奥地利客户达成协议,采用人民币报价,美元付款的办法来结算货款,客户在付款时以当天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将产品的人民币价格折算成美元支付给乐士。“这样不管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都能确保我们的利润不再因为美元的贬值而减少。”邱富忠表示,“该结算方式以后将逐步推广。”  推广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跨境结算货币也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好办法。热衷于以自主品牌出口的宁波方太公司,其厨房电器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市场。面对人民币升值,该公司与越南客户达成协议,用人民币作为产品报价和跨境结算的货币。“东南亚市场比较认可人民币,我们因此可以将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的货币。今后我们将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客户中推广使用人民币来结算。”方太公司海外事业部区域销售经理尤瑜告诉记者。  结算货币多元化也是不少企业采取的一个应对策略。近期美元贬值,包括日元、澳元、欧元在内的主要货币都出现了升值行情,面对这种情况,慈溪进出口公司采取了结算货币多元化的办法,以便留住更多客户。  太平鸟进出口公司则采用了按交货期实行差别化报价的办法来拓展市场。据该公司总经理王定英介绍,此次太平鸟对半年内的订单实行四档报价,分别是45天、90天、120天和180天,交货期越长,出口报价就越高。  在本届广交会上,宁波交易团还专门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宁波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18招》,指导企业采取多种办法规避汇率风险。  主动适应当前经营环境  对于汇率风险给企业接单带来的影响和利润的损失,广交会宁波交易团团长丁海滨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汇率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外贸的一个常态化因素,企业应将这一因素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众多因素一起考虑,主动适应汇率不断变动的经营环境。  在这方面,中基宁波集团的做法可以说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据中基宁波集团副总经理应秀珍介绍,中基集团对其出口的各种产品,按照不同汇率环境进行了利润率测算,并制订了不同的货源组织策略。“比如我们出口的铜制品,一旦人民币升值到某个点,出口利润率下降到2%以下,我们就要把订单下到江西、安徽、河南等相对来说出厂价比较低的工厂。而现在我们还是在宁波及周边组织货源。这样我们就有了应对预案,以确保利润。”  永发集团采取的长期策略是“与客户共进退”。据永发进出口公司总裁徐普南介绍,永发在经营出口市场时,不仅向客户提供产品,还提供境外仓储服务、融资支持服务、市场渠道建设辅助等多种附加服务,使永发与客户结成利益同盟。在这种情况下,永发结合原材料因素、汇率因素等多个因素,实行一个季度调整一次价格,客户也能欣然接受。  记者&殷浩&通讯员&姚波&丁锡军
合作伙伴:转型升级,升上一个新台阶
浙江省建工建筑设计院科学发展大力创新实现再跨越
日 星期一
ZHEJIANG DAILY
转型升级,升上一个新台阶
浙江省建工建筑设计院科学发展大力创新实现再跨越
如何使设计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更好地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社会、经济三大责任?如何打造一个一流的建筑设计院?浙江省建工建筑设计院院长庄月金的回答是:要把建工设计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建筑设计院,必须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道路。就在浙江省两会召开前夕,该院的一份2010年工作总结,用事实、用取得的成就,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注释:自“十一五”规划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建工设计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大步跨越;而过去的一年,发展的速度、取得的业绩,是历年最快、最好的。可以佐证的是,2010年,建工设计院顺利地完成了商务部交给的中国援苏丹总统府项目、中国援乍得议会大厦等项目和省政府交给的援疆指挥部办公楼、新疆阿克苏地区地直统建房等项目的援建设计任务;生产经营业绩显著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均超过50%;形成了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不断进取、善于拼搏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党建工作取得新成绩,设计院领导班子被评为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
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使建工设计院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逐渐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走出去”和转型升级的样本、全省勘察设计服务业的排头兵。
发展观念之新
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创战略,对建工设计院两创战略的落实、转型升级的实施,建工设计院的上级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红是这样要求的:建工设计院,作为集团的一家重要子公司,作为集团推进产业链联动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须将企业发展放在首位,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升、创新技术水平为方向,以浙建集团“突出主业、适度多元;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增强实力”的发展总方针为指导,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高兴夫也不断要求集团上下实施蓝海战略、“走出去”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建工设计院的领头人庄月金始终认为,作为国有企业,建工设计院要在承担责任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履行责任,最终目标是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和员工价值三者效益最大化。“浙建集团24字发展方针,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是建工设计院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飞跃的必由之路、最佳途径。而要走好这条路,首先要创新发展观念,要让全体员工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树立起转型升级的责任感、紧迫感。这是2010年我院的一件大事。”他说。
经营理念之新
经营理念的创新,一直是集团和设计院两级领导班子所高度重视的。首先,经营观念必须从“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变,做好谋篇布局的文章。在设计院竞争战略的基础上开展经营工作,改变依靠外部资源和机会导向,克服被动承揽业务的缺点。比如,设计院在新疆、江苏、安徽市场的拓展,先有谋划,进行布局设点、配置力量,再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发展势头十分良好。二是做好“一业为主,两头延伸”的文章,逐步实现由较为单一的房屋建筑设计市场,向包含前期咨询、景观园林、市政道桥、弱电、城市规划等全方位设计市场的转变。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改善经营结构,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发挥设计院在汽车站、宾馆、学校、商贸城等方面的设计优势,设计项目逐步由“小、低、差”向“高、大、精”的转变。
市场开拓之新
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际化发展方针,是建工建筑设计院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也是设计院的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耀眼亮点之一。设计院只有坚定不移地跟随集团公司外向经营工作的总体思路,按照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才能抓住中央扩内需促增长、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国际建筑市场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两外三化”战略。
2010年,建工设计院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际化发展方针的步子走得相当坚定,相当成功。在国际市场上,凭着“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大局意识,凭着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善打硬仗”的高素质国际项目设计队伍,凭着灵活而规范的运作机制,凭着浙建集团的大力支持,承担了商务部委托的中国政府援建的苏丹总统府、乍得议会大厦、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斯坦国立医院泌尿中心、也门第四十八模范医院等项目的设计;承担了外交部委托的中国政府驻匈牙利大使馆、柬埔寨大使馆、越南胡志明市总领馆、尼日利亚拉各斯领馆等项目的设计;目前,设计院正在积极地参与阿曼、苏丹等国际市场的竞争,承揽建筑设计任务,探索商务部对外优贷项目的组织实施。
在省外市场上,建工设计院重点从“零打碎敲”向“区域化、规模化”转变,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设计院在江苏淮安、山东菏泽、安徽亳州等地区的设计市场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山东、江苏等省市有基础的二、三线城市,也陆续设立起办事处,强力渗透当地的市场;而去年对新疆阿克苏市场的加快开发,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建工设计院在“走出去”方面的成功。
建工设计院的“走出去”, 2010年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统计结果表明,建工设计院的经营外向度达到了创纪录的59%。其中,总营业收入中,国际市场的份额超过1/4。
机制激活之新
回头看看建工设计院成立二十余年走过的路,是规模、质量、知名度等方面都快速行进的足迹。但多年快速发展到现在,瓶颈正在逐步显现;不完善的机制,正制约着设计院规模化发展。建工设计院据此提出了衡量设计院机制优劣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扩大设计院有质量有效益的规模,是否有利于提高设计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否有利于提高设计院职工收入水平和队伍稳定。
设计院决心激活机制,“量体裁衣”,实行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模式。根据生产经营模式,资源使用条件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在院本部,分配制度侧重按劳分配,注重团队合作和设计质量。在院分部,实行更能调动设计人员积极性且遵守设计院的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规定的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模式,使设计院的规模化发展有了机制保障。各分部在院本部良好的平台上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也解决了制约院本部规模化发展的两个问题:一是优秀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凝聚力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新的竞争合力;二是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消除“企业机关化”的不良风气,真正融入市场大环境。
繁荣创作之新
建筑设计出精品、上水平,是设计院的立足之本,设计创新是形成设计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建筑设计是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但要求建筑理念与时俱进,而且需要建筑设计人员拥有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创新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建工设计院的创作创新水平,产生更多的设计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实现品牌战略,建工设计院成立了以院长为领导、总建筑师为总负责的创作小组,建立方案创作评审研习会制度,完成了一批规模大、影响大、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的方案创作设计;每年多批次地派遣设计人员到国外考察参观,“走出去”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加强与各大高校,特别是与著名建筑院校的紧密联系,吸收优秀毕业生充实队伍,繁荣创作;引进优秀人才,重点引进教育基础良好、工作经验丰富、组织能力较强的建筑学专业带头人。
用人育人之新
人才培育和引入机制,在2010年也有了重大创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这是设计院管理的核心。”庄月金说。设计院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设计院只有采取有力措施,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才能形成人才数量众多及质量全面保证的良好局面,才能成为人才济济的一个名院。
按庄月金的说法,去年,该院在人才机制上起码取得了多个成功:制定了一个具有相当吸引力的、厚待人才的政策;培养并引进了不少技术拔尖人才,特别是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和集团优秀科技人才;扩大了工程设计所的数量,引来多个“领军”级人才落户,提高了设计院的档次和知名度;项目负责人培养制度得到大力完善,一批项目负责人正迅速成长。
建工设计院的最新目标是,在“十二五”时期,设计院要全面实施浙建集团“一大三转变”总战略,紧紧依靠广大员工,以奋发昂扬的斗志、进取拼搏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抓机遇、促调整、讲团结、谋发展、抓质量、保安全,继续大力推进设计院的转型升级,将设计院打造成为国内的一流名院,跻身于国际工程设计咨询行业之列。
营销“外脑”
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卓勇良
人才为支撑,名院为形象,是办好设计院的两大基本要素。浙江建工院深谙此道,锐意改革创新,积极开拓进取,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写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破解建工院的体制机制创新举措,最主要的有三招。
第一招是打造金饭碗,积极培养高端人才团队。金饭碗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职业概念,包括岗位吸引力、工作挑战性和创造性、团队的相互合作、待遇的合理及丰厚等。捧金饭碗才能创造钻石价值,金饭碗下必出高才,建工院对此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努力。诸如完善项目负责人培养制度,增加高级别岗位数量,实施差别化分配机制,院本部分配细化到人等,强化了对设计人员的多层面培养和激励。
第二招是打造产业链,加快拓展发展空间。制造业企业具有向上下游延伸拓展的要求,现代服务业机构也具有产业链拓展的要求。这几年,浙江建工院实施了“一业为主,两头延伸”的经营理念,逐步实现由较为单一的房屋建筑设计,向包含前期咨询、景观园林、市政道桥、弱电、城市规划等全方位设计市场的转变,业务空间大为扩张,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第三招是打造业务架构,大力强化营销。在现代市场经济格局下,一件品质商品的生产环节固然重要,然而营销环节更为关键,“外脑”只有为顾客所购买,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浙江建工院坚决消除“企业机关化”,力求真正融入市场大环境,设立住宅研究所,扩大工程所、分院数量,组建市场经营部,在山东、江苏等省市有基础的二、三线城市,陆续设立办事处,强力渗透当地市场。
设计院是典型的“外脑”,是高素质人力资本高度密集的现代服务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一直以生产中低档次产品见长,然而,这或许只是浙江的一个阶段性优势,浙江最强的一个优势应该是人力资本。积极营销“外脑”将是浙江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3383条
评论14252条
评论9357条
评论9354条
评论9003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转型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