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修理韩国人是自大狂狂

  很久以前就看过这个词,那时不懂。认为空和有是矛盾的,如果空了又哪来的有?现在认识的深了一点才明白。真空不是我们用文字推理想像的什么都没有的空。而是于一切境界不生爱憎取舍之心。这个才是真空。一念不生那是顽空,是执了一个空字的无名魔障非佛正法。而真空于一切境界不生爱憎取舍之心,所以才能不被各种情绪和外境影响了自己的理性判断。这个理性所生的分别是不带情绪的,用在三种不同的地方就是佛的三种智慧。也被称为妙有。故学佛人要明白。有真空才有妙有。真空是不生爱憎的心性,妙有是以不生爱憎的心所做的分别(智慧)。合起来就是佛性。我们每天都在用而都不查觉。因为我们的每一念都被爱憎取舍带动着,被各种名相文字推理想像所障碍着。当把这些放下的时候,当想无可想的时候(禅宗的参话头,棒喝之意在此),才能熄言绝虑。见到这个不生分别的真空(不生爱憎之分别心)妙有(以无分别心用于六识而能作分别意)
楼主发言:34次 发图:0张 | 更多
  婆娑帝师兄好!很久不见了。  
  真空是念念见真。  妙有是无住之有。
  赞楼主实话实说。
  不住色 眼常见 真实相  不住声 耳常闻 妙法音  不住香 鼻常嗅 戒定香  不住味 舌常知 真法味  不住触 身常觉 徧十方  不住法 意常识 三世佛
  哈哈,虽仍是七识,分别心,行蕴的境界。。。  但已比那东拉西扯的佛狗,和那胡说八道的屎者强的太多了。。。
  于一切境界不生爱憎取舍之心。这个才是真空。  一念不生那是顽空,是执了一个空字的无名魔障非佛正法。  而真空于一切境界不生爱憎取舍之心,  ================================================  善哉,与楼主切磋一下,  真空若不爱憎取舍,却不知爱憎取舍是个什么?
  谈谈参话头和以疑入道  禅宗最初没有话头,古人根利,一句转语,一记棒喝即得开悟。后人根钝,不得已以参话头渐悟。而今人参话头以种种话头做种种解,以失参话头之法脉。  有禅宗大德言;话头话头,话之前头。这一句道尽参话头之密。可现在又有几人重视呢?聪明人总是一天参上半小时,于话身话尾做种种解,以为有了胜解就能开悟。但胜解与话头有何干系?与自性有何干系?史上又有那位一天参半小时就能开悟者?  君不见参话头开悟者无不长年累月,从早至幕参的夜不能眠。于偶然间或闻鸟鸣,或闻钟声等等声等等物为机。功到渠成见自本性。故一天参半小时不是参话头,而是玩逗禅机。  而话头是什么?为何能开悟?其实我们想想平时说话之前有什么?想明白了没用,得把握住才有用。参话头本身就是个把握的工夫。这里又要谈谈以疑入道。最开始参话头的时候如佛是庭前柏树子。谁会认为柏树子是佛呢?而为什么大德要这么说?这时就开始生疑。但这个疑不是让你解的。而是让你疑的。  你做的解再好只要张嘴即挨棒喝,打得你脑袋分别尽消空空一片直入话头。这样的师父是明师。(参话头最怕聪明人,自做魔解还洋洋自得)你若工夫到直接把握住,工夫不到接着参。参着参着这个疑情就会变重。最开始的疑是你故意而为,是假疑。但参久了路路不通就变成了真疑。佛为什么不是柏树子?柏树子为什么是佛?就这样疑来疑去凝念一心的时候。(注意了。古人有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能成就的人无论是正道外道都要一心。连我们学习世间技术要成就都离不开一心。一心是平时的积累和一切成就的前提。)疑到极处就会物极必反,你就会产生厌离心,说白话就是烦了。但烦了你还要一心一意的参。这时你的分别心就会不断的减弱。当弱化到某种程度的时候,一记鸟鸣或是某声响让你一分神,当即分别(名相)尽断直入话头见到本来自性。以一心所得之定力当下把握。您开悟了。而这个疑心的过程就叫以疑入道。  现在很多学佛的聪明人都口口声声要以疑入道(此疑非彼疑)。以疑心读佛经。明知经言以信入道而不取,要另类的自行一道。仿佛如佛陀般伟大。其实这都是走了邪道(如台湾印顺一般,自毁而毁人,遗毒千秋万世)。而为什么要以信入道?学佛的人经读多了都该知道。  读经不生信,日日增邪见。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啊。
  不知道佛在发愿后所行的真空妙有,和凡夫没有愿行的真空妙有有什么区别啊?您的这个解释是不是还在无常里啊?那无常为母涅盘为生对吗?这些点是基础还是不可触及啊?
  胡说 害人 应知耻 忏悔去吧
  心海之涯:
17:45:12.297
评论  @thirstybear 修亦非修。真空亦不空。我问你的问题没告诉我答案。你说楼主表达的是在第七识,我想看看你所了解的第八识或九识的境界。  ------------------------------------------  就在明白点儿告诉你:  意识向外妄执这根身为我,便成分别我法执。。。  意识向内,执第八识见分为我,这就是俱生我法执。。。  所以说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说第七识都是好的。。。不过是意识上打转儿而已。。。
  6.7.8识和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类似。我看楼主是直接从8识,或着无意识(自动意识)处下手解说。  
  识心要断掉,才能见本心。《坛经》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  
  24  因为无有一真,所以,我与非我,常与无常,妄想与觉知,空与有,过去与未来,色与无色,善与恶,欲与净………百法千门哪一个不是法?所以都可妙用,都能妙用,都在妙用。知幻即离,觉生无生,哪一个不是真空?还有哪个法是假空吗?空不了吗?故,若真见空见法,不做方便,当下即是,没有修的问题,我是修来的空吗?一切众生无论如何刚强,本质还是空的,不修不压不转也空,不是修者要它空。之所以凡夫不空,是认不出它是假是幻。而一切都是幻,转我压我修我也是幻,何必以幻制幻,舍此取彼,脱裤子放屁呢?当下见我是幻,用幻即是了。哪里还去求真?!  
  为什么说佛性大到无外,小到无内,遍满虚空?这说的是真空。而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佛性生的的法,而这个有也就是空,万物如何幻化,佛性都是如如不动,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它不需修,幻化的生与灭,生与死都是涅槃。  对于单体来讲,沦落在轮回中,不出离,报身就在受苦。  
  我若有实,何来六道?无我而同道合,便无六道。  
  珍惜人身,时不我待,失去人身,除非轮回成神仙,否则,再没机会可以主动翻开经典。  
  只有觉不到位,没有做不到位的。如,贪起处觉到了吗?真明白所贪对象是苦是幻?  
  见无惑,觉无迟,万事无碍,那有做不到的……只有见不到正,觉不到位,事才被缠。  
  正见如法合道,遇事觉到位后,正见必然启用运作而不即不离。  
  无惑也是惑,觉也是未觉。正见未必正,邪见未必邪。  
  谈谈念佛  念佛一法,在阿含经上即有提到。某日佛于某王者手上写十种法密传。舍利子于窗外心领神会。念佛即十种法之一。后又于西方三经等经典直宣念佛法门不可思议之法,又于佛藏经讲真念佛之法。后汉地六祖坛经则讲念自心佛。故念佛之法众多。众生随根性而取无不得利。然现世之人愚痴,不识古德之方便,以经破经以法破法。受害者甚多故娑婆帝于此篇略梳念佛法统。愿读者再不受邪识所欺。  世间大体念佛道统有二,首推持名念佛;信愿聚足即可往生成就。那怕下品下生则能见佛,见佛则早晚成佛。故持名最易。  其次念自心佛,此六祖所传见性之法。念念归心见自本性。见性则成佛,成佛则无住。  些二种念佛法虽异,念至极处则无异。如人登山,南山北山风光不同。至顶则同。持名念佛者念至极处,则能见自本性立地成佛。念自心佛者见性之时,则能往生十方佛国随愿自在。最怕愚人以一法破一法,以空宗有宗不同宗趣互击,谤法而不能成就。  念自心佛者常谤持名念佛者。以坛经,金刚经之义趣攻击持名念佛者心外求法,如以金刚经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持名念佛者是外道。  不解佛法者常作此断章取义之事以谤法。不识空宗真实义趣。  金刚经义;若以色见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大德言;色者相也,见者识也。我者,是一切众生身中自性清净,无为无相真常之体,不可高声念佛,而得成就,念须正念分明,方得悟解,若以色声求之,不可见也。是知于相中观佛,声中求法,心有生灭,不悟如来矣。   娑婆帝解言;持名念佛信愿在前,有信方能念,有愿方能勤。有勤自得一心,一心者自然忘却色声唯有六字不生杂念。以一心不断不惜身命于极处念断心识故能得悟解。如占察经言;持名念佛至心者有三,下者念佛一心不乱,中者日夜精进不惜身命,上者心与道合。故当知持名念佛者与念自心佛者终处无二无别。  又有人谤念佛种种功德利益不承见过,故是伪法。此类人与佛做交易,心欲极盛而不能一心。古德云;散心念佛喊破喉咙也往然。《占察善恶业报经》说:“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故当知散心念佛不能于当世转消恶业。不是法不好,是工夫不到。
  心海之涯:
13:40:47.973
评论  @thirstybear 这是我舍不得俗世的关键,明知是空是幻,心中总有一丝不舍,我是知幻不离幻的人。  -------------------------------------------  @心海之涯   哈哈,你知?。。。  你知道装!。。。  知妄便是真,总之就是这一元。。。你能舍到哪儿去?。。。  不见古德曰:成就了一样是吃饭烧水劈柴!。。。  还知幻,还不舍。。。?哈哈,装露馅了吧?。。。  知妄,便知这客尘妄相皆真如所化,法法皆真。。。你要舍个啥?
  一切无所住,无所求,一切都本空,有非要做得到不可的问题吗?
  心海之涯:
14:04:51.12
评论  不舍俗世的人和事,觉得好玩,有趣,你不会懂。  ------------------------------  @心海之涯   哈哈,说的就是你这不懂装懂的劲儿。。。  好玩儿你就好好玩儿你的呗。。。  别动不动就提【真】啊,【觉】啊,【懂】啊,【指导别人修心啊】,啥的。。。  真觉用舍吗?。。。  你又能觉个啥?。。。你又懂个啥?。。。你又有啥好舍的?。。。  不作圣解,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句肯定是没听过的咯?
  有色眼镜01:  
  有色眼镜02:  
  有色眼镜03:  
  楼上的辛苦了。  
  心海之涯:
15:12:11.517
评论  @thirstybear 打倒我这个和你意见不合者是吧!你给我的感觉就像当年的红小兵。  ---------------------------------  @心海之涯   红小兵就红小兵呗。。。  和我意见不合的多了。。。  道先生,如夫人,红sir都和我意见不尽相合。。。。。。  但我一般是习惯挑着装B的打^^。。。  挑着那些说别人【没见性不许切磋】  挑着那些整天吵吵着【知道别人修心】  挑着那些自己凡人都没做好,却想指导别人【神仙佛道都很无聊】  打倒!。。。
    既然【有真知灼见,多些变通,就不会这么固执了】  那么神仙之所以为神仙,真知灼见肯定比你多吧?。。。  变通肯定比你多吧?。。  你为何单相思滴胡猜神仙佛道都【无聊】呢?。。。  你看到你的矛盾了吗?  哈哈!
  不以行菩萨行去行菩萨行,这样才是真菩萨行。  
  @thirstybear
呵呵,你躲躲吧,那个说你是文殊菩萨的,又惊现天涯,哎~我要是有天眼和宿世通就好了,我很喜欢治病。  
  @心海之涯  饭之。。。闪了。。。  还是那句话:  不作圣解,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就冲你这句:【法法皆真】真搞笑!  即知你去时路还没走上多远呢。。。  就别学人开侃神马【真空】【神仙】【佛道菩萨】这些回头看的东西了。。。  安生练你这份测字的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哈哈  记住【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没准儿你入门能快些。。。^^
  学佛观己莫观人,观人即生是非见;  是非即生我执增,我执即增嗔慢起;  嗔慢数起道不见,自障智慧不见心;  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  指责不可动意气,劝人不可用讥言;  意气动来牵因果,业障牵动大如山;  菩萨尚且畏此因,初学何言不畏因?  若能照己善观心,诽谤贬低是佛法。  交流:这话对吗?不可说。错吗?不可说。因为没有表达清楚。问题是要看什么事、什么人、什么层次。--法无定法,否则就不用八万四千法门了。但有一点肯定,这话对初学佛法者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一个护法(佛法)者说这些话肯定是不合适的。如果佛弟子听到有谤佛谤法的言论而不护法,这还是佛弟子吗?还修什么法?当然,护法要护自己明白的法,要护自己护得了的法才好。以上个人观点,请指教。
  作者:cbb11 时间: 08:41:00  学佛观己莫观人,观人即生是非见;  是非即生我执增,我执即增嗔慢起;  嗔慢数起道不见,自障智慧不见心;  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  指责不可动意气,劝人不可用讥言;  意气动来牵因果,业障牵动大如山;  菩萨尚且畏此因,初学何言不畏因?  若能照己善观心,诽谤贬低是佛法。  交流:这话对吗?不可说。错吗?不可说。因为没有表达清楚。问题是要看什么事、什么人、什么层次。--法无定法,否则就不用八万四千法门了。但有一点肯定,这话对初学佛法者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对一个护法(佛法)者说这些话肯定是不合适的。如果佛弟子听到有谤佛谤法的言论而不护法,这还是佛弟子吗?还修什么法?当然,护法要护自己明白的法,要护自己护得了的法才好。以上个人观点,请指教。  --------------------------------------  在另一个贴子答您了这里就多说几句。在赌石界有句话,叫扁你是看得起你,那些看得明白却不说你的人才是看不起你的人。这句话套用在佛法上也一样。护法不是用自己凡夫的知见去教训别人,而是用义理去说服别人。如果在说服的过程中起了嗔心就要观察自心。这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做的修行。若能做到则菩萨于一切烦恼中成就菩提,则名于贪嗔痴中得般若智慧。娑婆帝看艮背兄于护法中起嗔念所以当时提了个醒。  当年娑婆帝也是心高故卖弄才华,应该用平实语言表达的却学菩萨做偈语。结果自己搬起的石头砸自己的脚。痛啊
  顶礼楼主善知识!  
  cbb11: 15:43:03? 评论  说说看什么是心力?  矢志大道2015: 黑名单 举报?
15:56:02? 评论  清净心,所谓清净心是没有执着的心,就是那种雁过长空,雁去而不留影,善知识。恳请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  看了上面两位的留言。本人也有事要做,现在才有时间答复。  首先清净心是心性的体现。是证道之人的境界。是学法人于烦恼放下时的感受。与心力是有区别的。  初学菩萨道者,以忍、舍为学道之入手。以戒、精进为近道之助行。以定、慧为成就之方便。故心力分说有六,其根在忍。自古成道者,无不坚忍。  何为忍?忍非刚强,能忍者心地柔善常做软语。以忍辱成宝相,以忍辱成功德,以忍辱成不动。入无生法忍时即可自知佛诚不欺人也。  行忍力者不为嗔动,不为利动,不为色动,不为辱动,不为谤法动,不为一切世法动。何以故?忍是佛性之用而佛性无动。佛性不可动故忍不可动。不能忍者是无名动。无名动则佛性遮。
  末法中的大邪师-辽宁大悲寺的妙祥  印建法师 文  古德云:但贵见地,不贵行履。六度之中,以慧度为眼。八正道中,以正见为首。若坏戒不坏见,戒依於正见,犹能还净,圣道依然可趋!若坏见不坏戒,戒依於邪见,终成杂染,解脱必然无份!  辽宁海城的妙祥,外诈持戒苦行之相,内怀邪妄不正之见。以不分别之邪见坏众生之慧命!以日中一食之妄执损有情之色身!外假不捉银钱以邀名,更增二时头陀以取信!众生无智,惑於妙祥僧团持戒苦行之外相,竞相赞叹!有情慧浅,不见妙祥邪见惑人之本质,争相随学!坏戒而不坏见者,堪为行人依止!坏见不坏戒者,众生岂能随学?!妙祥僧团凭借网络炒作之力,依仗持戒苦行之相,误导无量众生,正法之危,莫过於今时也!!!  众生皆知持戒苦行为是,破戒享乐为非,魔王波旬何尝不是深谙此道?!魔王欲坏佛法,若不护戒律,不重苦行,享乐放逸,岂能轻易取信於佛子?!是以魔王必先凭借持戒苦行之相,取信於著相众生,再夹杂以邪见谬论之毒,误导於劣慧有情。如是则众生善根可坏,如来正法可破!佛世有提婆达多初用此法,小试牛刀,然受挫於如来双贤!末法有妙祥比丘沿用此技,更兼炒作,只恐佛法就此没落!!!  如来先以欲(世间五欲)勾牵(众生),后令(众生)入佛智。体现了在佛法中,以大悲心为根,菩提心为本,善巧方便为究竟的精神!善巧方便,即是般若智慧,能令学佛者远离苦乐两种极端,随顺不同因缘於一切法上生起道用!  妙祥所作正与佛法相反,是先以法(持戒苦行)勾牵,后令(众生)入魔道。此则暴露了邪法中,以远离中道为根,邪知邪见为本,相似佛法为究竟的邪性!相似佛法,如同杂毒之食,能令食者暂得饱腹之益,日久难免会有丧命之忧!  妙祥虽现持戒苦行之相,以起邪见故,所行之道亦成邪道。如有美食,若杂毒药,此食即成毒食!正见亦耳,随所行道,皆是正道。见若不正,随有所作持戒苦行等,皆成邪道!  不正见有五: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戒禁取,五见取见。  智者大师的《法界次第初门》云:“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故曰见取。”此句意谓於非真实殊胜的的法中,妄见涅磐解脱,起非理分别而执取,称之为见取见。  妙祥曲解《楞严经》中“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的含义,认为在学佛的道路上一定要远离知见,认为远离知见,就能远离我执及无明,就能证无分别智及大涅槃。认为以教奉行,就是要舍弃知见。主张看经不加分别,才可开智慧。妙祥的这种观点就是见取见!涅磐名为不生不灭,此不生不灭,须由闻思修慧分别简择诸法而来,须由如实知见诸法缘生无性而证。妙祥於不分别及弃舍知见法中谬见涅磐,执此为涅磐的因,解脱的道,这就是五不正见中的见取见。《俱舍论》十九曰:“于劣为胜,名为见取。有漏为劣,圣所断故。执劣为胜,总名见取。理实应立见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见取。”慧以简择为体,涅磐解脱的因是闻思修慧。敏公恩师於讲经时说:“那么持戒之后,还得要“勤修闻思修慧”,那就是说再三地要大家学法了,也是这个意思。你即使住戒,修苦行,眼睛闭起来,腿收起来,你想入定、开智慧、见道,没有那个可能,你要闻思修,闻思都没有,你再怎么修定,再怎么持戒,还是枉然。所以说要“勤修闻思修慧”。这个慧,最低层次是闻慧,慢慢那么进入思慧,最后是修慧,修慧之后,无漏慧。这个我们前面讲过的,刹那性就是说,修慧之后,无漏的智慧,苦法忍出现了,这时候见道开始,十五刹那见道完成,那么这是无漏的慧来了。你如果没有闻思修的慧为前加行,无漏的慧从何而来?没有没有因缘的事情,佛教重缘起,成佛是从缘起的,无漏慧也是缘起,你没有前面的缘,无漏慧天上掉下来是不会的。所以说,尽管你眼睛闭起来,不倒单什么东西,你如果没有闻思修慧的前加行的话,开悟的无漏的慧是来不了的”,不分别是愚痴的因,是抉择胜义解脱道前所应断除。无所知见是无明的因,此是於见道前所应断除。妙祥以此邪见劣因引导众生,能令众生无明痴暗倍复坚固,能令有情法身慧命日渐衰损!(关于妙祥此一邪见的破除在日志《破戒犹能度,破见不可救》中有广述。)
  妙祥又说:“日中一食,是成佛的正因”“要成佛,你得往日中一食使劲”“日中一食啊,这个是佛的戒律,是佛的根本戒律”,众所周知,菩提心与中观见是成佛的正因。日中一食不过是无记身表业,云何可成为胜妙佛果之正因?!因者生义。正因者,指正能引生果法生起的主要条件。正能引生菩提妙果的主要条件是悲智二法,而不是日中一食。日中一食仅仅是可以助生胜妙佛果的增上缘,以有助生果法之义,故也可名为能作因。以非成佛之主要条件故,非是正因。譬如麦种望麦芽是不共因,是正因,而非水土阳光等。水土阳光等是一切芽之共因故,非不共因。又因有二种,一引因,二满因。引因有牵引果法生起之力,而非满因。而满因但有令果法圆满之用。如五戒十善望於人天是引因。布施,忍辱等望於人天但为满因,而非是生人天之引因,亦非是生人天之正因。日中一食非是正因,其理亦尔!《成唯识论》卷六云︰“戒禁取,谓于随顺诸见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无利勤苦所依为业。”妙祥执非正因为正因。执此为殊胜,能得佛果。住苦乐道,坏四圣种,即是五邪见之戒禁取!妙祥以此邪见误导众生,修非理苦行,执为成佛正因。令末法有情色身道器受损,於修善法渐无堪能之性,终成障道因缘!  日中一食是十二头陀支中的一支,而不是戒律,而妙祥妄执此为戒律,并以此取代别解脱戒中之非时食戒。法言非法,非法言法,毗尼言非毗尼,非毗尼言毗尼,真所谓无独有偶!古有提婆达多,今有妙祥邪师!!!如来弟子中,提婆达多恶心出佛身血,破羯磨转法轮僧,杀阿罗汉,因三逆罪,生堕无间地狱。细观律藏,我们不难发现,妙祥邪师与提婆达多有众多相似之处!除杀阿罗汉外,妙祥也有相似出佛身血,相似破羯磨转法轮僧之过。虽不能成逆罪根本,但有逆罪加行罪!  《四分律藏》:“提婆达言。如来常称说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妙祥也常为弟子如是赞叹)。我今有五法,亦是头陀胜法,少欲知足,乐出离者。尽形寿乞食。尽形寿著粪扫衣。尽形寿露坐。尽形寿不食酥盐。尽形寿不食鱼及肉(妙祥亦言有二法,是成佛正因,是少欲知足清净行。一尽形寿日中一食,二尽形寿不捉蓄银钱),我今持此五法教诸比丘,足令信乐。当语诸比丘言。世尊无数方便叹誉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我等今有五法。亦是头陀胜法。尽形寿乞食。乃至不食鱼及肉可共行之。年少比丘必多受教(闻思不广初学佛者,缺乏辨别正邪之慧故,不正了知相似佛法故,也会信受随学妙祥之教)。上座比丘恐不信受(闻多思广,久学佛者,知妙祥所说是非法非律,故不信受)。由此方便故,得破其僧轮。(以此因缘故,妙祥令汉传佛教僧众戒不和合,障汉传佛教正法之轮如理而转,得破僧加行罪)。时三闻达多语提婆达言。若作如是足得破彼僧轮。时提婆达即以五法教诸比丘言。世尊无数方便叹誉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我等今有五法。亦是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胜法。亦是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胜法。我等尽形寿乞食。尽形寿著粪扫衣。尽形寿露坐。尽形寿不食酥盐鱼及肉。尔时众多比丘闻提婆达以五法如是教诸比丘令其信乐。广说如上。诸比丘闻已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佛告诸比丘。提婆达今日欲断四圣种。何等四。我常以无数方便说衣服趣得知足。我亦叹说衣服趣得知足。我亦以无数方便说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趣得知足。亦叹说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趣得知足。比丘当知。提婆达今日欲断四圣种(妙祥所作亦是断四圣种)”  四圣种义如《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三中云:“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圣种。是最胜。是种姓。是可乐。现无杂秽。曾无杂秽。当无杂秽。一切沙门。或婆罗门。或天魔梵。或余世间。无能以法而讥毁者。何等为四。谓我多闻贤圣弟子。随得衣服。便生喜足。赞叹喜足。不为求觅衣服因缘。令诸世间而生讥论。若求不得。终不懊叹。引颈悕望。拊胸迷闷。若求得已。如法受用。不生染著。耽嗜迷闷。藏护贮积。于受用时。能见过患。正知出离。彼由随得衣服喜足。终不自举陵蔑于他。而能策勤。正知系念。是名安住古昔圣种。如是弟子。随得饮食。便生喜足。广说如前。如是弟子。随得卧具。便生喜足。广说如前。如是弟子。爱断乐断。精勤随学。于断爱乐。爱修乐修。精勤随学。于修爱乐。彼由如是断修爱乐终不自举陵蔑于他。而能策勤。正知系念。是名安住古昔圣种。谓我多闻贤圣弟子。成就如是四圣种者。若依东西南北方住。不乐居彼。而彼乐居。于乐不乐。俱能含忍。”《俱舍论颂疏》卷二十二云:“四圣种者,能生圣众,名为圣种。以无贪为体。问何须立此四圣种耶。答颂言三生具后业。前三圣种。助道生具(资身之具)。最后圣种。助道事业。以诸弟子舍俗生具及俗事业(此是不住於世间享乐)。世尊哀愍。立此助圣道生具事业(世尊慈悲哀愍,为助道业故,亦不令弟子住非理的苦行)。令修行者。解脱非久也(中道的佛法,不住於苦乐两端,因此能令修行者容易趋向解脱)”。  释迦如来之所以呵斥提婆达多断四圣种,是因为提婆达多的五法过于追求苦行,背离了佛法中道,一切众生,或追求乐行,或追求苦行,若能离此苦乐二行,即是圣者之道,即是圣果之因,故而名为圣种。如此安住中道圣种之行者,不为追求乐行者所讥毁,已舍苦行故。亦不为追求苦行者所讥毁,已舍乐行故。如此则一切世间无能依法而作讥毁。安住圣种之行者,於诸受用物未得之时,能够随缘,不去强求。於诸受用物已得之后,若好若坏,心里都能平等地欢喜接受,不於好者生贪爱心,於坏者起乖离意。不於坏者生贪爱心,於好者起乖离意。随於所得生活资具,不论好坏,正受用时,能见过患,正知出离。如是安住圣种之行者,自己少欲知足,也常赞叹少欲知足,但终不起骄慢之心,认为自己是能少欲知足者,自己烦恼因此损减,善法因此增长。也不会对不能少欲知足者,心生轻慢,认为不如自己,不能少欲知足。如此则为如法安住如来四圣种。  如《法蕴足论》中言:“谓四圣种。不为未来恶不善法。亲近涂染。性不杂彼。能远离故,诸沙门等。无能以法而讥毁者。谓四圣种,非一切佛及诸弟子。或诸贤贵。或诸善士。而能讥毁。谓此圣种。是不善法。是下贱者。信解受持。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能灭智慧。能碍彼类。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证涅槃。圣种非彼讥毁法故。”四圣种以无贪为性故。即不贪於享乐,又不贪於苦行。因此一切众生无能依法而作讥毁!妙祥虽舍乐行,贪著苦行!何以知之?因妙祥强令七众弟子受日中一食头陀苦行故。能为他害,能碍彼类,能障涅磐故,即是断坏如来四圣种!即能为诸贤善依(无贪)法而作讥毁!  如《法蕴足论》中言:“随得衣服。便生喜足者。谓随所得粪扫衣服。或随所得施主衣服。若好若恶。便生喜足。”若得恶衣服,心生喜足。得好衣服,也心生喜足。若得恶衣服,心生厌舍,更求好衣,即非喜足!若得好衣服,心生厌舍,更求恶衣,即非喜足!得少求多,得多求少,亦复如是,非喜足法。如此即是断坏如来四圣种。妙祥贪著百纳弊衣,若受好衣,心不喜乐,如此即是断坏如来四圣种。如来为摄取於僧,乃至正法久住故,制诸弟子受用正食与小食,遮止非时食,妙祥若得正食,则心喜足。若兼得小食,则视小食为天因,心中不喜,而作厌舍,贪著日中一食,喜恶厌好故,如此则是断坏如来四圣种!妙祥更因此诋毁汉传佛教中安住非时食戒者,谓不想成佛,想先升天,想晚成佛等。如此则是断坏如来四圣种!
  如《法蕴足论》中言:“谓佛弟子。非如一类。为求衣服往施主家。诈现威仪。矫设言论。现相研磨。以利求利。令诸世间多生讥论。诸佛弟子。与彼相违故。不令他生诸讥论。”“谓佛弟子。求得衣服。如法受用。于受用时。能见过患。正知出离,心无染著,不自憍举。不陵蔑他”“非如一类由此喜足而自憍举。作是念言。我有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务少所作少顾恋满易养。损减诸恶。增长诸善。能速圆满。杜多功德。于诸资具。能善知量。能善为他赞叹喜足。非如一类由此喜足陵蔑于他。作是念言。余苾刍等。皆无如是少欲喜足少事少务”。谓佛弟子,不能少欲,於衣服等资身之具,邪命求取,如汉传佛教中有出家人无有慈悲利他之心,以诵经拜忏等邪命求财者,即是断坏如来四圣种。若汉传佛教菩萨比丘,依於菩萨三聚净戒中之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为建寺摄僧故(如虚云老和尚等诸大菩萨),为印经书,放生等故(如印光大师等具悲沙门),以无贪心接受信众檀越供养,捉持银钱,如理受用,行饶益有情事。此即如来四圣种性。妙祥但护声闻律仪,於菩萨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弃之不顾。自己诋毁亦放任弟子诋毁汉传佛教中无数能於银钱正知过患,正知出离,如法受用,随顺四圣种之出家人,谓若出家之人捉钱者,即是不清净,即是犯戒。如此即是断坏如来四圣种!自我骄举---妙祥及其弟子执妙祥僧团是汉传佛教中最清净的僧团,执妙祥僧团的出家人才是真正持戒修行的出家人。陵蔑于他---认为一切受用小食,捉银钱者,都不是清净比丘,都是犯戒者。一切寺院未受持日中一食头陀行,有接受银钱供养者,皆是不清净的僧团。如此自我骄举,凌蔑於他,则是断坏如来四圣种!  关于银钱戒等可以开许,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早有明示。妙祥孤陋寡闻,乃至其妙祥僧团七众弟子,满世界叫嚷着,只有妙祥僧团是最清净的僧团,只有妙祥僧团的出家人是最清净的。如果依《菩提道次第广论》《瑜伽师地论》《四分律藏》来抉择的话,妙祥及其弟子不但不是最清净的,而且还是最染污的!妙祥僧团住邪见故,妙祥僧团住非毗尼故,妙祥僧团违越菩萨学处故!汉地高僧辈出,证量难测者也不少,发心住持正法者也很多,功德发心超过妙祥者更是成千上万,然以善巧通达二种律仪故,为摄善法故,为饶益有情故,因而不尽护声闻戒。妙祥狂人,不通达教理,不善巧戒律,却诈现异相,目空一切,自谓自己持戒清净,并放任弟子肆意炒作,真是可怜愍者!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中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诸性罪,少分现行,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颂曰:“悲愍无不善”......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一切不应行非梵行。”(此是说菩萨比丘为利他故,於性罪中除非梵行戒为护他心故,不能开,余如杀,盗,妄语都可开许,性罪尚可为利他故开许,况银钱遮罪乎?!)。如是等出家菩萨,学别解脱极大教授,谓别解脱性罪遮罪二类。单(是)遮(罪)又分二类:一为护他心制者,如《新疏》云:“菩萨尤应学护他心,诸出家者,决定当护自受学处。”此说护心过于声闻,谓薄伽梵,于根本别解脱经,及广释毗奈耶中,除性罪外,为护他心,建立遮罪制诸学处。菩萨应与声闻共学,应无差别。如诸声闻所断除者,如是菩萨亦应断除。护他心者,谓为令在家等,先未信者,发生净信,已净信者,令倍增长,制不饮酒,断非时食,及掘地、触火等,应如声闻于此修学(此中是说别解脱戒遮罪中,关于会引起世人讥嫌的护他心之类的遮罪,菩萨比丘应与声闻共学,受持不犯,不可轻开。)。二为少事等制者,若为利他,则应违越,不与声闻共学(此中是说别解脱戒律中关于不蓄长衣,捉银钱等,佛陀为声闻少事少恼少希望住而制的一类遮罪,菩萨比丘不应与声闻共学。)如是遮罪,菩萨不与声闻共学。”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枷梵于别解脱毗奈耶中,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于中菩萨与诸声闻,不应等学。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不顾利他,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可名为妙。非诸菩萨利他为胜,不顾自利,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得名为妙。如是菩萨为利他故,从非亲里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恣施家,应求百千种种衣服,观彼有情有力无力,随其所施如应而受。如说求衣,求钵亦尔。如求衣钵,如是自求种种丝缕,令非亲里为织作衣。为利他故,应畜种种骄世耶衣,诸坐卧具,事各至百,生色可染,百千俱胝,复过是数,亦应取积。谓如大师,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制诸遮罪,十日持衣,月蓄衣等,若为利他,应畜百千骄世耶衣,诸坐卧具,应畜金银百平俱胝,复过是数。此不应与声闻共学。若共学者,犯恶作罪。以此三种(一性罪,二护他心遮罪,三少事少希望遮罪)能摄一切别解脱故。”(菩萨比丘不轻开别解脱戒性罪中的非梵行罪及遮罪中的护他心类的遮罪,是成就菩萨的摄律仪戒。菩萨比丘允许别解脱戒中非梵行戒之外的性罪为利他故,可以少分现行,及遮罪中为声闻少事而制的学处可以为利他而开许,如此则善能成就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  “安住净戒律仪菩萨,于利他中,怀谦恨心,怀恚恼心,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由此应知汉传佛教受持菩萨律仪之比丘,於如来为声闻所制遮罪中,为求自利少事少恼而制之戒,为利他故,应开不开,心怀厌舍,也是犯戒,违犯菩萨学处故)。当知此诸学处,住二种律仪(菩萨律仪,声闻律仪)者,开为利他,遮为自利。”  言妙祥有相似破僧加行罪者,《俱舍论颂疏》中具明破僧根本逆罪所具之缘:比丘见净行,破异处愚夫,忍异师道时,名破不经宿。释曰。比丘者。要大比丘。方能破僧(妙祥与提婆达多都是大比丘,故具此缘)。必非在家,比丘尼等。见净行者。见谓见行人,非爱行者(妙祥与提婆达多都是见行人,执不正见故。非法谓法,法谓非法。非毗尼谓毗尼,毗尼谓非毗尼)。净谓持戒者。非犯戒人,以犯戒者言无威故(妙祥与提婆达多都是持戒(声闻戒)者,故而能迷惑无量少闻浅慧者随学)。破异处者要异处破。非对世尊。以诸如来言词威肃对必无能(异处者。谓象头山中。调达在彼。破僧去鹫峰山。北可三四里。佛在鹫峰山也)(提婆达多不敢在佛前唱五非法,妙祥所执之非法非律亦不敢面对汉地通达教理,精通戒律之大德!妙祥既不通教,又不懂律,在此等大德前,不堪问难故。末法之中,虽无能正转法轮之世尊,然於如来正法能随顺而转之大德犹存,是故此缘但为相似)。愚夫者。唯破异生。非破圣者。以诸圣者。证法性故。有说得忍。亦不可破。前说未得圣者。名愚夫。后说未得忍者。名愚夫。颂言愚夫含此二义(未证见道圣位或加行道忍位以下之有情是为所破,信受妙祥邪法者,必非见道或证忍位,以通达教理,精通戒律者,尚不为妙祥所惑,况忍位贤者及见道圣人能为妙祥所破者,无有是处!提婆达多所破者也是初学年少比丘)。忍异师道时名破者。忍言谓信。信师异佛。信异佛说(提婆达多的伴党三闻达多等及诸初学年少比丘忍可信受提婆达多五法时,即成破僧。妙祥僧团七众弟子忍可妙祥所执异佛所说之非法非律,非法者,妙祥执不分别,远离知见为解脱的因,妙祥执日中一食为成佛的正因。非律者,妙祥执头陀支中的日中一食就是不非时食,并执此为别解脱戒,妙祥执一切时中捉持银钱为不清净。於此非法非律,妙祥弟子若心生忍可,执为出离道,信受奉行,此时妙祥相似破僧加行罪则成。)。于此时中。名破法轮。谓提婆达多。作如是言。我是大师。非沙门乔答摩。我所说五法是道。非乔答摩所说。八支是道。愚痴比丘信提婆达多是我大师。信彼五法是出离道。正起此信。即法轮破。言五法者。婆沙云。一尽形著粪扫衣。二尽形常乞食。三尽形一坐食。四尽寿常居迥露。五尽寿不食一切肉味盐苏乳等。不经宿者。此夜必和。不经宿住。谓日暮时破。至夜三更和(如来双贤弟子已入寂灭故,末法之中,僧破难和,故而妙祥及其伴党比丘罪过无边!)如是名曰破法轮僧。能障圣道轮。名破法轮也。坏僧和合。名为破僧也。”  汉传佛教七众弟子共禀昙无德部四分律故,妙祥违背佛律,曲解别解脱戒!妄执非时食戒就是头陀支中的日中一食。妄执受持非时食戒者,不应受晨中非正食。妄执银钱戒於一切因缘下都不能开许,并建立僧团普令遵守如此非法毗尼,令妙祥僧团受持之戒异于汉传佛教所有僧团。以此为因,在整个汉传佛教范围内(此为相似之同一界内),妙祥僧团与其他所有僧团形成对立,引起共诤,互相诋毁,成不和合!妙祥恶人即成相似破和合僧加行罪!  三藏教典为如来法身,妙祥痴人不加简择,妄执一切分别知见为解脱之障碍,劝诸行人远离分别,舍弃知见。如此邪见能令众生不重闻思,能成三藏教典隐没之因缘。如是坏佛法身,即是相似出佛身血之加行罪。  若人自己犯戒,自己不懂佛法,盲修瞎练,所危害者有限,或仅自获其殃!若如妙祥邪师这样,不通教理,却抑制不住说法的热情,拿众生的法身慧命当儿戏!不懂戒律,却胆大包天的妄解佛律,以非法毗尼残害有情的色身道器!一切念佛恩者,护正法者,人人都应该随份随力的将其妙祥僧团之非法非律,为身边有缘的众生,如理宣说,并依法摧破,勿令非法非律贻误祸害更多如母有情!若不如是,则於妙菩提心有损,於菩萨学处不净!
  如《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云:“菩萨能正除遣所化有情随所生起一切疑惑,护持如来妙正法眼,令得久住。于能隐没如来圣教像似正法,能知、能显、能正除灭,当知是名善入如来密意言义胜利之业。”  能知能显(宣说),能正除灭相似正法,佛所赞叹,功德如是!反之,忍可赞叹相似正法,圣贤所呵,罪过无边!   文章来源:http://www.mxzjnet.org/bbs/viewthread.php?tid=7168&highlight=
  cbb11: 15:43:03? 评论  说说看什么是心力?  矢志大道2015: 黑名单 举报?
15:56:02? 评论  清净心,所谓清净心是没有执着的心,就是那种雁过长空,雁去而不留影,善知识。恳请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  @娑婆帝
18:35:00  看了上面两位的留言。本人也有事要做,现在才有时间答复。  首先清净心是心性的体现。是证道之人的境界。是学法人于烦恼放下时的感受。与心力是有区别的。  初学菩萨道者,以忍、舍为学道之入手。以戒、精进为近道之助行。以定、慧为成就之方便。故心力分说有六,其根在忍。自古成道者,无不坚忍。  何为忍?忍非刚强,能忍者心地柔善常做软语。以忍辱成宝相,以忍辱成功德,以忍辱成不动。入无生法忍时即可自知佛......  -----------------------------  我个人觉得还是以佛说“看空、放下”为标准。否则一般的人是忍不了的。
  真空说的是性,性空;妙有说的是相,即相上是有,但本性空,所以又说“空有不二”。在佛法中,谈因果是从相上谈,这个叫世俗谛;谈空性是从性上谈,这个叫胜义谛,是终极真理。佛陀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说,从世俗谛上谈的因果和相,归根到底是空的。那些因果和相就是所谓的妙有。说白了,妙有的意思就是假有,凡夫从相上看是有,而佛陀能看到它的空性。而真空,是凡夫从相上是有而不空,但其实空,所以叫真空。“空”就是字面意思,就是没有,只不过凡夫太难以理解,因而会变着法地解释这个“空”字。
  打个比方,你夜里做梦,你梦见的情景是有还是没有呢?对于梦中的你当然是有,否则你的梦境哪儿来的?早晨醒来,你知道原来是梦,是假的,是没有,是空。而六道轮回就是一个大梦,你证悟后相当于从梦中醒来,你知道原来那是一个梦,既然是梦,当然是假的啦,是没有,是空。因果其实可以说是众生做梦的规律,这个梦怎么做,是遵循因果律的。
  学习学习。  
  万法不真所以空,此空无一法可以相待,故曰真空;虽曰真空,然万法诸行无常,随生随灭,如梦幻泡影,故曰妙有。此妙为无常变化意。个人拙见,如有歧义以经书为准。
  @如如佛光照寂中天
20:25:00  不住色 眼常见 真实相  不住声 耳常闻 妙法音  不住香 鼻常嗅 戒定香  不住味 舌常知 真法味  不住触 身常觉 徧十方  不住法 意常识 三世佛  -----------------------------  住色 眼仍见 真实相  住声 耳也绕 妙法音  住香 鼻还嗅 戒定香  住味 舌可知 真法味  住触 身亦觉 徧十方  住法 意不离 三世佛  不住亦住 住亦不住 阿弥陀佛
  学佛的人总说要度众生,但是如果没有众生劳心费力建的那个世界,便度不过佛子的衣食住行之所需。真悟到了真空妙有,这个世界就是净土,众生都是佛祖。度人实是度自己。
  @露地白牛
10:20:00  学佛的人总说要度众生,但是如果没有众生劳心费力建的那个世界,便度不过佛子的衣食住行之所需。真悟到了真空妙有,这个世界就是净土,众生都是佛祖。度人实是度自己。  -----------------------------  ^^" 善知识 所以说文字浩繁精深 故也最为误人 无所住 不住或住?不立文字 开口即错
  真空?呵呵,就是真的是空。  
  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毗婆尸佛
  谈谈即心即佛;  以前在谈论佛法的时候说过即心是当下之心,即佛是当下之佛。但有同修认为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三心),即然现在心念念流转不可得,那么把当下之心(现在心)解成即心即佛就是错解。  其时同修的说法没错。如果把当下理解成现在心的话那么即心是当下之心,即佛是当下之佛确实是错误的。但娑婆帝讲的这个当下啊,不是同修理解的现在心啊。  同修理解的现在心就是分别心,以分别心现妄境界。于识、受、想、行、忆念、缘虑、觉知等等境界所转。由此生种种烦恼爱憎记之为我。不能了知种种心数(妄心)毕竟无体,而实(真心)无有觉知之相。  娑婆帝所言的当下是未生分别的当下。知幻即离直入真心。是不假方便之法,锐根之人所应修习。欲学此法的人则当先明了般若之智,解无分别,不可得之意。而般若之智则不可以以文字推理,意想境界为得。如当年元音老人,穷推法理以两念之间为明心见性。妄言听我一节课大部分学员即可明心见性(若真如此禅宗诸祖则无颜见佛陀,我中华则应菩萨罗汉满地跑了)。此即是被文字转做魔言而不自知。  故般若之智应以实修观想入得三昧为得。不可以以名字为得。娑婆帝如今则未得般若三昧,只能如法实修而已。观种种色随心起,随心灭(受想行识则如此)。知心起灭如客尘。客尘无常是苦、不可得;故佛言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又思此寂灭是常,是空(小乘人请想虚空不可坏是不是常?涅槃能坏否不坏是不是常?),是真心,是当下,是无分别,一切境不可转。以此思维苦作舟但待到岸时。
  @娑婆帝
10:52:00  谈谈即心即佛;  以前在谈论佛法的时候说过即心是当下之心,即佛是当下之佛。但有同修认为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三心),即然现在心念念流转不可得,那么把当下之心(现在心)解成即心即佛就是错解。  其时同修的说法没错。如果把当下理解成现在心的话那么即心是当下之心,即佛是当下之佛确实是错误的。但娑婆帝讲的这个当下啊,不是同修理解的现在心啊。  同修理解的现在心就是分别心,以分别心现妄境界。......  -----------------------------  修自己的法,不要去诋毁大德元音前辈,你没有到他这个境界,你当然不会懂,如果你真懂了,你就更不会去诋毁了。什么是“三昧”?答:一心不乱,什么是一心不乱?答:无心。有心怎么会不乱呢?元音老人讲的佛性“前念已过,后念未起”那是什么?答:是“空”啊。有念还能是空吗?什么是“佛”?方便说是空。佛是能说的吗?佛是能见的吗?佛是能听到的吗?人世间,凡有言说,具是戏论,方便说为佛,方便说为空。--记住三个字:“不可得”。不知你能否听的明白。但前辈大德元音可不是你能诋毁的。有空要忏悔没有坏处。  --以上个人观点,只是交流。
  @娑婆帝
10:52:00  谈谈即心即佛;  以前在谈论佛法的时候说过即心是当下之心,即佛是当下之佛。但有同修认为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三心),即然现在心念念流转不可得,那么把当下之心(现在心)解成即心即佛就是错解。  其时同修的说法没错。如果把当下理解成现在心的话那么即心是当下之心,即佛是当下之佛确实是错误的。但娑婆帝讲的这个当下啊,不是同修理解的现在心啊。  同修理解的现在心就是分别心,以分别心现妄境界。......  -----------------------------  学习佛法,交流佛法是善行,布施佛法更是功德无量,赞叹!但是不要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而去诋毁元音祖师大德,你能修成正果是你的福分,但并不一定要把元音老人批臭才显现你的佛学本事,元音老人碍着你了吗?妨碍你学佛了吗?如果你一旦批错的话,你知道你要背多大的因果?佛法向内修,向内求,才是正道。有空多忏悔。
  真空还有什么?有无  
  顶一个!
  @娑婆帝 真空妙有是解释真我的。我所迷妄的,我所觉悟的,都是真空妙有。一切法都是真空妙有。真空妙有就是明白,真正的空,真正的有。说空说有都是我自己。我就是真空妙有。真我不是用空有,真妄所能明白的。说了这么多,都是葛藤。我无说,你无听。
  顶一个!
  @娑婆帝 不要乱解。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混与自大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