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条后区牵伸波怎样word消除红色波浪线

声明:本站内容部分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或有意见、反馈或投诉等情况, 请联系本站,
Copyright (C)2017
| 欢迎来到杭州厨师培训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纺织新品丽赛麻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纺织新品丽赛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17:12:2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纺织新品丽赛麻
关注微信公众号关于机械波大讨论,特邀专家--------火山先生,中国纱线网纺织论谈:
==选择会员类型==
纱线供应商
纱线采购商
人才企业会员
人才个人会员
个人中心会员
欢迎 Guest
标题: 关于机械波大讨论,特邀专家--------火山先生
& &&&&  发表于
19:26&&&&&&
A272F型并条机制造精度低,易出机械波,消除也较困难,尤其是早期产品
& &&&&  发表于
07:37&&&&&&
A272F制造精度低是问题关键,小欧说得对!
& &&&&  发表于
07:46&&&&&&
A272A由于机械加工精度缺陷\设计缺陷
最好不好用作未并使用
& &&&&  发表于
08:43&&&&&&
请问老师:粗纱A456D在42,64.84cm的机械波在那个方面不行.谢谢
& &&&&  发表于
08:46&&&&&&
&&&&& 并条工序前胶辊及前罗拉偏心、中凹、弯曲、前罗拉断裂、前胶辊套筒与芯子不配套、且胶辊中凹、后罗拉悬空,都会造成各罗拉钳口不稳定。尤其是前罗拉,由于牵伸倍数大,前罗拉对纤维变速点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实践表明,钳口的不稳定性越严重,对成纱不匀的影响越大。
&&&&&并条平车、擦车调整齿轮后,齿轮啮合偏紧、偏松,引起罗拉振动、罗拉弯曲,会造成下罗拉表面速度不匀。意味着牵伸倍数经常变化,使纱条不匀率增大。
&&&&钳口对纤维运动控制不稳定,主要是罗拉加压不足,使钳口不能稳定而且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
提高牵伸件精密度,加强对部件的维护,确保机械状态正常良好,可减少机械波。
& &&&&  发表于
08:51&&&&&&
请问老师:末并机械波较头并多除去设备的因素外与条子中纤维的排列是否有相关?
& &&&&  发表于
12:01&&&&&&
请教各位专家FA302并条机25CM峰一般为哪些部件有缺陷?
& &&&&  发表于
16:50&&&&&&
A272并条机做末并使用应考虑尽量降低牵伸倍数!
& &&&&匿名 发表于
17:26&&&&&&
一般在传动中罗拉处的传动及欠伸部件。
& &&&&  发表于
20:49&&&&&&
回54楼,你的42、84CM机械波,
其中84CM是主机械波,而42CM是谐波
84CM的机械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发生在后区
64CM机械波有可能是牵伸过桥摇臂装配不当,造成齿轮啮合不良,则出现40cm~60em的机械波
&上销弹簧压力不足可造成上销胶圈与下销胶圈握持力不足,胶圈回转时的跳动打顿也会产生出现50cm~80cm的机械波;
& &&&&  发表于
20:58&&&&&&
请火山师傅和方工指教:
在47楼和48楼中:根据FA311并条机传动对67牙、A牙计算波长怎么会是19.6cm?
应该是27.5CM
不知道我错在那里?
& &&&&  发表于
20:59&&&&&&
FA302型并条25CM机机械波应该是产生在一罗拉及相关的传动部件上
包括皮辊、牙箱、齿轮、键、键槽等等
& &&&&  发表于
21:07&&&&&&
末并机械波较头并多除去设备的因素外与条子中纤维的排列是否有相关?
这个问题,你指的是条子的内不匀或外不匀问题对于机械波的影响-----
我认为,如果出现了烟囱波,那应该是牵伸波,这是由于在条子上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机械上出问题
所以是牵伸波!
这种牵伸波也是有害波,这使得成纱均匀度下降,长片段的不匀度上升解决办法是从改善条子的内不匀和外不匀方面着手
比如:生条质量、并条后区牵伸倍数、罗拉隔距、加压状态、、、、
& &&&&  发表于
21:35&&&&&&
细纱前胶辊机械波解决措施
郑兵 陈林祥(安徽省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细纱前胶辊在纺纱运转中会产生8 cm~10 cm的机械波,介绍了胶辊机械波的波谱图特征,分析了胶辊机械波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在生产管理、胶辊制作、运转操作方面采取的预防措施。&&& 中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而,对成纱质量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近几年来,国内纺纱厂都加大了资金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同时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使成纱质量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影响布面实物质量的纱线机械波问题却逐渐突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机械波成因&&& 产生机械波的主要因素:一是由罗拉在牵伸过程中引起的;二是由胶辊在牵伸过程中引起的。我公司各纺部分厂,近期更换使用了大量的进口罗拉和国产同禾罗拉,使7 cm~8 cm的罗拉机械波基本消除。但是,由胶辊引起的机械波却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所以,这一突出的技术问题是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虽然产生胶辊机械波的原因比较复杂并属多因素,但只要认真加以分析与研究,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精心管理,完全可以将胶辊机械波降到最低限度。2胶辊机械波的形态特征&&& 机械波是由于机械的周期运转,机械缺陷因素在牵伸过程中表现为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化,造成纱条不匀呈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但作为弹性体的胶辊,它所包含的技术因素除有直接传递的径跳因素、圆周形变的应力差异因素、胶辊轴承的不良传导因素等,同时包含着圆周表面的摩擦因素。所以,它所涉及的技术因素比较广泛。&&& 在乌斯特条干仪的波谱图上,机械波的基本波形为许多凸起长条形的平滑曲线,当某波长是处于偶发性高耸(波幅)时为有害机械波。&&& 对照波谱图的波长、波形及不匀率曲线形态基本可判断出产生故障的机械零部件。细纱前胶辊引起的纱条周期不匀的间隔长度为波长,一般为8 cm~10 cm机械波。
& &&&&  发表于
21:35&&&&&&
3产生胶辊机械波的主要原因3.1套制与压圆&&& 胶辊的套制和压圆整形工作特别重要,对降低成纱条干CV值、条干管间CV值,尤其是对胶辊机械波的产生影响较大。如单层胶辊套差过大,造成压圆不到位,圆周应力差异大,既影响条干水平,又造成管间CV值高,同时也容易产生胶辊机械波。双层胶辊虽然圆周应力集中在内层上,但由于压圆不佳,在运转过程中还是释放在外层纺纱胶管上。另外,套制双层和铝衬胶管稍有不慎,造成胶管内壁某一局部损伤或破损物残留在胶管与铁壳之间,在运转中也会造成有规律的应力不匀而产生胶辊机械波。3.2铁壳及胶管的验收&&& 铁壳间隙过大或缺油、晃动等极易造成机械波或牵伸波,但波幅在0.5 cm以下。而因铁壳间隙过小,上车运转发热打顿,或因间隙过小套上铝衬胶管造成运转不灵活也易产生机械波。双层胶管内外层部分脱胶,铝衬胶管不圆整,胶管表层分布有气孔及硬度不均匀都容易产生机械波。3.3磨砺夹具&&& 磨砺时夹具轧辊偏心或顶针不同心,而精磨后的胶辊偏心超过标准,就会有明显的胶辊机械波产生。3.4& 表面涂料处理与紫外线光照&&& 胶辊的表面处理是制作中最关键的工序,也是最容易导致胶辊机械波产生的工序。板涂如此,笔涂也如此,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胶管表面密度不均匀,对涂料和紫外线吸收不均匀;二是手法不正确。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胶辊表面摩擦因数不均匀,胶辊手感不光洁,生产中产生胶辊机械波。紫外线光照机光照胶辊时,如不注意将胶辊挂在出口处使得胶辊静止地接受光照,则会使胶辊表面摩擦因数不均匀,产生胶辊机械波,严重的波幅达3 cm以上。这些情况在涂料配比较大或光照时间较短时反映更为突出,更为明显。另外,人们容易忽视的一个情况就是备用胶辊长时间放置,上层表面胶辊朝阳光和日光灯灯光的一面与另一面的颜色不一致,实际上是受灯光和阳光照射后,胶辊表面摩擦因数不均匀,就会产生胶辊机械波。3.5油污和棉蜡&&& 胶辊表面有油污或者有棉蜡而且分布不均匀,也会使纱条产生胶辊机械波。实际工作中,我们经过活鉴定仪检查后的合格胶辊上车后出现了胶辊机械波,经仔细观察,发现表面有油,洗干净后再做试验,机械波消失。原来该锭因罗拉机械波换用了新罗拉,而罗拉残留油污未清除干净,污染了胶辊表面。造成胶辊表面摩擦因数不匀。胶辊表面有棉蜡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3.6& 品种结构&&& 所纺品种对出现胶辊机械波有很大关联。从各分厂统计看,精梳纱胶辊机械波是普梳纱的2倍,涤棉混纺纱比普梳纱出现的几率高出50%,细特化纤出现的概率更高。这主要是与牵伸力有关,同时与纤维的排序有关。3.7运转操作&&& 细纱运转挡车工目前看台达12台左右,如果巡回不及时,就会造成缠罗拉或绕胶辊而使胶辊损坏。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就会产生胶辊机械波。一是胶辊被绞变形未更换,重新生头纺纱,该锭出现机械波;二是胶辊一端断头缠绕,另一端仍在继续纺纱,则所纺的纱也会出现胶辊机械波,这在纺氨纶包芯纱时更为突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氨纶丝缠绕罗拉(不在纺纱动程范围中),但挡车工没有处理干净,仍接头纺纱,经抽样检测也有胶辊机械波。4胶辊机械波的预防措施
& &&&&  发表于
21:36&&&&&&
4.1& 强化管理&&& 胶辊机械波对布面实物质量危害大,给胶辊管理人员造成了很大压力。要预防胶辊机械波的产生,既有胶管厂和轴承厂如何解决好胶管和铁壳的质量问题,又要求运转班加强巡回检查,提高质量意识,发现胶辊和罗拉缠绕及时更换胶辊,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皮辊间所有成员要树立为质量服务、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意识,严格把关,精工细作,强化管理,跟踪服务,对预防和减少胶辊机械波是非常有效的。4.2严格质量把关&&& 单层胶管及其他结构形式的胶管进厂后一定要严格按照丁腈胶管验收技术标准,检验胶管型号是否正确,几何尺寸是否达标,表面色泽是否一致,硬度是否均匀,弹性是否良好,有无裂伤与脱层,胶管壁厚(含内层壁厚)是否均匀,胶管口是否平整,铝管的圆整度是否良好,包装要求及生产日期是否符合要求。套制胶辊前,无论新旧铁壳都应按上罗拉轴承验收技术标准,认真检查,剔除不合格品。新铁壳不能一味要求无间隙,适当的问隙可以防止套铝衬胶管时不被卡死,同时运转发热后也不会打顿。铁壳密封帽不要随意打开,以免杂质进入卡住而不能运转。尤其是套制双层和铝衬胶管时,密封帽一定要盖好后才能套制,防止胶屑和铝屑掉到轴承里。4.3精工细作&&& 严格按照操作法制作胶辊。无论套制、压圆、粗磨、精磨及表面处理等都要严格按全国胶辊胶圈专业组制定的《皮辊间工作法》进行制作、管理。同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套制单层或双层胶管时套差不宜过大,建议套差在1 mm为好,单层胶管均匀涂敷717树脂胶,压圆后固化24 h以上。要求两次压圆,尤其是双层胶管更应在粗磨之后进行第二次压圆。粗、精磨胶辊尽可能用无芯磨夹具,避免使用顶针或轧辊式夹紧工具磨砺。上涂料采用笔涂,做到勤沾少沾;手法要均匀一致。光照胶辊时要禁止胶辊悬挂在光照机出口处被二次定面光照。所有磨砺、表面处理过的胶辊上车前要进行活鉴定,对胶辊表面手感摩擦不均匀的胶辊一律剔下,防止上车。所有经检查待上车的胶辊均要用布盖好或存放在暗室里,避免阳光和灯光的直接照射。4.4紧密配合&&& 细纱机在平车、更换罗拉及罗拉颈轴加油时,一定要将罗拉轴承油污清除干净,平时检修工要经常检查前胶辊与集棉器是否吸附,前胶辊与上胶圈开档是否过小而使集棉器顶住胶辊。细纱机设备完好,可以减少胶辊机械波出现的机会。&&& 不同品种的工艺要配套。“三项”基础管理中,工艺是关键,在纺涤棉品种和细特化纤及精梳细号纱时如何防止胶辊机械波,工艺上有很大的潜力。为了改善纤维的排序,减少纤维之间的牵伸力,粗纱、细纱的前、中罗拉隔距适当加大,另外摇架的压力适当加重。4.5加强岗位责任.&&& 齐抓共管,防微杜渐。在目前各纺织企业减少用工,增加挡车工看台数的情况下必然给专件尤其是胶辊的管理增加难度。一方面常日班修机工、皮辊间人员要加强车上的检查力度,同时空调工要勤跑巡回,对于纺纱困难的区域要及时调节好温湿度;更重要的是运转班的挡车工、落纱工、检查工、修机工在跑巡回时注意留心,发现绕胶辊、绕罗拉要立即将胶辊换掉,特别是氨纶丝绕罗拉后一定要将氨纶丝清除干净,再将胶辊换掉才能生头。对于胶辊一头缠绕另一头仍在纺纱的管纱,要及时拔出作为疵点纱处理。
& &&&&  发表于
21:36&&&&&&
5& 结束语&&& 胶辊机械波对成纱质量危害大,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轴承厂及橡胶厂要不断探索,研究新工艺,提高轴承和胶管的质量,皮辊间人员更应提高制作水平,加强机下和机上胶辊质量把关,运转挡车工跑巡回时及时正确处理缠绕罗拉、胶辊问题。通过群防群治,共同把关,减少和消除胶辊机械波是可以做到的。
& &&&&  发表于
21:39&&&&&&
罗拉质量是如何影响纺纱质量的?
罗拉是细纱机的重要牵伸元件,随着纺纱速度的不断提高,牵伸系统加压力的增加以及市场对纺纱质量需求日益提高,对牵伸罗拉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前罗拉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成纱条干等纺纱质量。&&&&齿形沟槽罗拉对成纱质量具有正反两方的作用。一方面罗拉表面的齿形沟槽减小了胶辊与罗拉表面速度差异、提高了罗拉对胶辊的传动效率、加强了对须条的握持,因此罗拉表面齿形沟槽对成纱质量有利;但是。亦存在不利于成纱质量的一面。第一,齿形沟槽减小了罗拉与须条的实际接触面积,第二,导致钳口位置动态发生周期性变化。使成纱的短片段不匀增大。在实生产中发现罗拉表面齿形沟槽极易导致成纱产生8cm机械波。原因在于,第一,罗拉表面一周齿形沟槽密而小,制造时很难保证完全一致;第二,生产过程中易出现个别齿形沟槽表层脱损现象;第三,齿形沟槽表面容易嵌细小污垢。许多罗拉制造厂在积极研制无机械波罗拉,原因就在于此。&&&&20世纪后半期,国外许多先进的公司对牵伸罗拉做了罗拉径向跳动要特别小的规定,并要求一对罗拉镶接后的同心度要很精密,使细纱牵伸前罗拉基本上消除机械波,对罗拉表面硬度、加工光洁度及抗弯强度等项指标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罗拉表面由平形沟槽改为斜形或箭形沟槽,沟槽断面齿形向园弧形发展,中罗拉为菱形网状齿形,以增加对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握持力及对皮圈传动的精确性,像瑞士立达,德国绪森等公司生产的环锭细纱机采用的牵伸罗拉都是高精度的。&&&&国外对高精度牵伸罗拉的技术要求,大致有:(参考数)&&&&(1)表面硬度:Hra 80度(国内标准为78度)&&&&(2)罗拉表面处理:热处理后镀铬,无刺,光滑不挂花。&&&&(3)径向跳动: 0.03毫米以内&&&&(4)罗拉同心度: 0.05毫米以内(两根罗拉镶接后的同心度)。&&&&国内许多生产牵伸的企业,由于材质的选择及加工工艺等方面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使罗拉质量一直徘徊不前,不仅径向跳动大(超过0.05毫米),面且硬度,耐磨差,尤其两节罗拉锒接后,跳动超过0.05毫米,罗拉杆与罗母配合精度差,同心度低。低质量的罗拉会产生明显的机械波,严重制约了纺纱质量进一步提高,国产罗拉抗弯度低,在日常搬运、安装及生产运转中罗拉会弯曲,也会恶化纺纱质量。
(转发资料)
& &&&&  发表于
08:01&&&&&&
1,梳棉机1.6~1.9m机械波结论:梳棉机棉网有周期性破洞,原因系锡林~道夫三角区罩壳轧煞所致
2,生条2.6~3.5m机械波产生原因:道夫偏心
& &&&&  发表于
16:30&&&&&&
生条2.6~3.5m机械波产生原因:道貌岸然夫偏心
呵呵。。。,道夫偏心?
& &&&&  发表于
17:35&&&&&&
3,梳棉13cm~18cm,机械波产生的原因:圈条器小压辊尼龙套和销子松动所致
4,致辞生条58cm~72cm2.8m~5m机械波,产生 原因:小漏底糊塞所致
& &&&&  发表于
17:40&&&&&&
说明:所有转摘处:《电容式条干仪波谱分析实用手册》. 肖国兰著.2002年5月重印
下一步有时间我将逐步发上来
也欢迎网友们帮摘录发上来
& &&&&  发表于
19:46&&&&&&
老师,A456D型粗纱机老是在80--90公分有机械波,请问老师怎么解决?
& &&&&  发表于
19:48&&&&&&
圈条效应产生的机械波在多少公分?如何计算?
& &&&&匿名 发表于
20:10&&&&&&
圈条效应的机械波对后工序没有影响。
粗纱80~90公分机械波应先排除是否是并条的原因,然后再查粗纱的问题。
& &&&&  发表于
20:13&&&&&&
并条没问题。好几台粗纱都有这情况。
& &&&&  发表于
21:02&&&&&&
如果整台车有,应该是粗纱后罗轴头的齿轮或者罗拉轴承损坏,更换一下两个轴承试试。
& &&&&  发表于
21:06&&&&&&
请教细纱FA502机型50-60CM机械波,牵伸倍数18.37倍,可能是哪的问题造成的
& &&&&  发表于
07:37&&&&&&
502细纱机50~60C的机械波产生 的可能有
1,细纱中后区机械缺陷;
2,粗纱机械缺陷
如果你的细纱机没有查找到问题,建议在粗纱机机械查一下
但你的如果是单波,(没有其它波).细纱上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
& &&&&  发表于
07:44&&&&&&
5,精梳机(A201B)7.5cm~8.5cm,14~18cm,30~33cm机械波的产生原因:精梳机纤维纵接合不良引起的机械波
6,15~20cm,2~2.8m精梳多柱机械波产生的原因:精梳机分离罗拉定时不当,和棉网接头质量不良产生的机械波
& &&&&  发表于
09:42&&&&&&
2,粗纱机械缺陷
假捻器?压掌?能说详细一点吗?
& &&&&匿名 发表于
16:16&&&&&&
&& 福建地区的纺纱厂有需要白班实验工的厂吗?
& &&&&  发表于
16:35&&&&&&
机械波波长的典型算法及应用实例
波谱分析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计算故障部件的波长值。如果把一台设备所有可能发生故障的回转件的波长值都计算出来,并分品种列成表。这样,在波谱图分析中,把波谱图上机械波实测波长值和表中波长计算值相比较,波长计算值与实测值两者只需“基本相符”(允许差异可在±l 5%以内掌握),对应查找,就可初步推断故障部位。波长计算要结合具体机型、具体纺纱品种,具体分析。下面针对不同故障部位和类型介绍5种典型算法。
故障部位属于罗拉、胶辊、胶圈
&&& 故障原因属于:罗拉偏心、弯曲、罗拉轴承磨损、罗拉轴端齿轮缺损;胶辊回转不良(包括胶辊偏心、弯曲、胶辊铁壳与芯子的间隙过大、轴承缺油等);胶圈回转不良等。
&& λ=πDE
式中:λ-机械波波长(cm);
&&& D-缺陷部件的直径(cm);
&&& E-缺陷部件至最终输出部件的牵伸倍数;
&&& 注意:若罗拉、胶辊磨成椭圆,则波长计算为:λ=πDE/2
故障部位属于各中间传动轴、齿轮部分
&&& 故障原因属于:轴及其轴承磨损、键槽松动、轴和齿轮配合不良、齿轮磨损或缺一齿。
&&& λ=πDi
式中:λ一机械波波长(cm);
&&& D一最后一道输出部件(前罗拉)的直径(cm);
&&& i一输出前罗拉~故障轴或齿轮间的传动比;(i=N前罗拉/N故障轴)
故障原因属于罗拉抖动、扭振、齿轮全磨损、齿轮安装不良等――易产生隐波
大多数隐波是由于牵伸齿轮啮合过紧或啮合齿轮轴线不平行、齿轮磨灭等,使齿轮回转中逐齿打顿,致使罗拉有规律抖动。隐波的特点是本工序波长很短,甚至无法检测出来,只有经过下道工序牵伸后将波长放大才能在波谱图上显现。由于隐波而导致的突发性纱疵危害性极大,易造成大面积坯布降等,且隐波波长和后道工序产生的波长相近,因此往往被误以为是后道工序存在问题而引起的机械波。
容易产生隐波的工序是粗纱工序,尤其是粗纱机中罗拉扭振发生频率较高,多数是由于齿轮安装不良,齿轮磨损间隙过大,胶圈张力过紧等原因造成。
①本工序隐波波长计算公式:λ0=πDi/z
式中:λ0一机械波波长(cm);
&&& D一输出部件(前罗拉)的直径(cm);
&&& i一输出前罗拉至振动罗拉传动比;
&&& z一振动罗拉轴头齿轮齿数。
②“隐波”经下道工序放大后的波长λ=λ0 E
式中:λ0一(粗纱)隐波波长(cm);
&&& λ一反映在下道(细纱)工序的波长(cm):
&&& E一(细纱)总牵伸倍数。
根据输出速度和有缺陷部件的回转速度计算波长(测速法)
此算法常用于梳棉机、梳毛机、并条机的故障诊断,因为对这几种机器来说,主要部件回转速度和最终产品输出线速度要比牵伸倍数容易得到。
&&& λ=Vp/n
式中:λ一机械波波长(m);
&&& Vp一最终产品输出速度(m/min);
&&& n一缺陷部件转速(r/min)、(n= Vp/λ)。
& &&&&  发表于
16:41&&&&&&
2.5& 假波
在生产实践中,用电容式条干仪测试条子或粗纱条干时,经常会发现波谱图上出现一些机械波,这些波,并不是由于机械缺陷造成的,而是由于某些设备所固有的,经过后道工序牵伸即可消除,并不影响纱线条干,对产品质量也没有危害,所以称之为假波。
常见的假波主要有三种:圈条波、粗纱捻度波、粗纱卷绕波。
2.5.1& 圈条波
圈条波是由于棉条在棉条筒内圈与圈之间的折叠和挤压而产生的。在梳棉、并条、精梳上都经常见到圈条波,并且常伴有λ/2、λ/3、λ/4谐波。圈条波波长为圈条盘一转时圈条轨迹长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也可以实测机上条筒内的圈条长度得到。
①&&&& 圈条波的波长计算&
圈条盘一转时圈条轨迹长度:λ=πd(1±1/i) (cm)【1】
式中:圈条盘与底盘反向回转时:取“+",同向回转时取“一”。
d一圈条直径(cm);i一圈条盘与底盘问转速比,又称为圈条速比。
并条机:λ=πd(1―1/i);梳棉机:λ=πd(1+l/i)由于圈条速比i较大,若近似计算,可忽略(1±l/i):取λ=πd
②判别圈条波的方法:
一般梳棉机条筒直径为600 mm时,圈条波波长在60 cm左右;并条机条简直径为400 mm时,圈条波波长在80 cm左右;并条机条简直径为500 mm时,圈条波波长在100 cm左右。如果在棉条波谱图上相应波长位置,出现的烟囱怀疑是圈条波,但又不能确定,则可以进一步做对应粗纱的波谱图。例如并条波谱图在80cm左右处出现“烟囱”,粗纱牵伸倍数为6.5,在粗纱波谱图λ=80cm×6.5=520cm处无机械波,即可判断为圈条波。反之,则可能是有缺陷的机械部件产生的有害机械波。&
③圈条波实例分析:
如并条机圈条盘与底盘问转速比i为19.93,圈条直径为286mm,则圈条盘一转时圈条轨迹长度即为圈条波长λ。
λ=πd(1―1/i):3.14×28.6 x(1―1/19.93)=85.3cm=0.853 m
在图6波谱图上表现的0.84m的波长,并伴有λ/2、λ/3、λ/4谐波的机械波为并条圈条波。
图6& 并条机圈条波(带有λ/2、λ/3、λ/4谐波)的波谱图
2.5.2粗纱捻度波
粗纱捻度波产生于粗纱加捻时纱条之间的折叠,没有谐波。
波长:λ=10/Tt
式中:λ一粗纱捻度波波长(cm);
Tt一粗纱特数制捻度(桫1 0cm)。
粗纱加捻效应形成的假波波长一般为2.5~3.5cm 。参见图7所示。
图7粗纱捻度波谱图
(粗纱为750 tex,捻系数为110,捻度Tt =4.02捻回/10cm
2.5.3粗纱卷绕波
卷绕波也是粗纱一种常见的规律波,产生原因是来自于相邻两层粗纱间相互挤压,可能伴随有谐波。
波长:λ=πd
式中:λ一粗纱卷绕波波长(cm);
d粗纱卷绕直径(cm)。
由于粗纱卷绕直径是不断增大的,因而粗纱卷绕波是变化的。属于变周期波。
& &&&&  发表于
17:30&&&&&&
FA303型并条机械波的消除措施
(河北天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我公司有FA303型并条机20来台,占我公司所有并条机的1/3,主要用于涤棉混纺和纤维素纤维与棉的混纺品种。在长期的使用中频繁出现10cm~12cm的机械波。通过周期性试验进行统计,至少有25%左右的产品存在或轻或重的该类机械波,尤其末道并条存在的几率更大,造成质量下降,频繁的停车整改也造成了效率的降低。通过对波谱图分析及日常质量跟踪,造成该类机械波的主要原因为前列胶辊径向跳动、横向蹿动,胶辊与胶辊轴承配合差,罗拉座轻微振动。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分析及总结制定了如下的措施,减少了并条机械波的产生。
(1)新型胶辊的使用。针对长期以来胶辊跳动频繁,与胶辊轴承的配合差,采用南通五洲的新型并条胶辊,由于胶辊与胶辊轴承为一体,减少了胶辊在运行过程中胶辊与胶辊轴承的配合不良,造成的胶辊横向蹿动。
(2)降低并条车速。前罗拉速度由原来的2300r/min左右降低至2000r/min,减少由于并条的高速运行所造成的罗拉胶辊振动。
(3)工艺方面。对并条工艺优化,降低并条工序的牵伸力。我公司并条工序的设计思路一直遵循顺牵伸的原则。预并及混一的牵伸倍数控制在6根并合时采用6倍以下的牵伸倍数,混二末并大多为8根并合,牵伸倍数控制在8倍以上,末并通常在8.3倍~8.6倍。牵伸倍数大,牵伸力大,造成胶辊的跳动几率加大。由于长期以来末并定量一直偏轻控制,此次对并条定量进行了适当上调,通过长期的工艺试验,降低了并条工序的牵伸倍数,将末并牵伸倍数控制在8.1倍以内,减少了并条工序产生机械波的几率。
(4)设备整机。针对FA303型机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各牵伸部件磨损严重,对并条罗拉、牵伸区齿轮进行更换,同时对摇架的压力进行逐个调整。
(5)加强运转班管理。要求挡车工每班检查胶辊不少于4次,出现问题及时找保全工对皮辊更换。
& &&&&  发表于
17:48&&&&&&
方工发的资料很实用啊!
& &&&&  发表于
17:59&&&&&&
圈条波直接用尺量法量其“一个圈条”长度,就是该机型的圈条波长。
目前用大圈条的机型比较多。在波谱图中可以反映出:
圈条波长有1/2、1/3、1/4、1/5谐波。
& &&&&  发表于
18:47&&&&&&
火山真是历害,佩服!
& &&&&  发表于
19:28&&&&&&
呵呵,王工的实际经验那才是真东西呢,还请发表你的高见。
& &&&&  发表于
19:31&&&&&&
3& 波谱分析方法的经验总结
3.1规律性取样
&&& 为保证有效地进行纺纱质量控制,及时监控纺纱设备的状态,并配合设备保全保养以及日常维护,日常测试宜对设备进行规律性取样,即对纺纱设备的每一加工部位(每锭、每眼)在规定时间内至少巡回检测一次。一般细纱要做到每锭每半年取样一次,粗纱每锭每月取样一次,末并每眼每天取样一次。只有做到规律性取样,才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问题,保证机台的正常运转,对于稳定和提高纱线质量有重要意义。
3.2& 试样的测试长度要考虑波谱图的可信度
&&& 为了保证波谱图的可信度,要求被测波长必须达到25个以上,否则要延长测试时间以增加试样长度。例如,当测试速度为400 m/min、测试时间为1 min时,试样长度为400 m,则波谱图上在λrnax=400/25=1 6 m以内出现的“烟囱"或“小山”统计上是可信的。随着试样长度增加,波谱图上出现的可供分析的频道数目也自动增多,可分析的波长范围增大。
3.3& 通过波谱图反映出的波形特征作出初步推断
&&& 通过波谱图反映出的波形特征区分机械波和牵伸波。对于机械波要找出同台车所有测试试样反映出的波长是共性波长还是个性波长,共性波长说明是整台车共性问题,要从整机传动系统分析,可能是传动轴、齿轮部分有缺陷,其中轴的磨损对产生纱条不匀的敏感度高,因此,对轴及轴承的检查更应认真仔细。个性波长说明是同一台车的个别锭(眼)出问题了,要从锭 (眼)差因素分析,如罗拉、皮辊、皮圈缺陷都可能产生锭(眼)差。由此可初步区分故障发生的不同部位,寻找与其相关的部件。
3.4& 对波谱图上同时出现的多个机械波,要注意基波、谐波的判断
&&& 对于非正弦的周期性波动,波谱仪在进行傅立叶变换后,能把每一个非正弦的周期性疵点分解为一系列的正弦曲线,这样在波谱图上除基波外,尚有谐波,如基波波长为λ,则谐波的波长分别为λ/2、λ/3、λ/4等,或者只有奇次谐波或偶次谐波,谐波的波长一定小于基波的波长,但波幅不一定就比基波小。在波谱图中,谐波一定在基波的左侧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谐波是计算原因产生的突起,而非纱条上真有其波。对波谱图进行分析,要从波长最大的机械波开始,先确定基波,再根据谐波与基波的整数关系,剔除谐波,最后由基波的波长确定故障部位o
3.5掌握牵伸波和机械波波长计算方法以及科学的验证和推断方法
用波谱图上实测波长与可能的故障部位的计算波长对照,找出和实测波长最接近的计算波长。波长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两者只需“基本相符”,允许差异可在±l5%以内,初步推断故障部位和范围,同时测试分析必须与科学验证实验和推断相结合,合理应用排除法,避免误判,少走弯路。
3.6& 注意掌握综合分析,特别是跨工序分析“隐波”和“假波”
&&& 当多台车出现同样的故障现象,则问题不一定发生在本工序,很可能源自前道工序。如粗纱“隐波”问题,此时可换用其它正常粗纱在此细纱机上做实验,若此机械波消失,则排除了细纱机产生故障的可能性,可能是粗纱机罗拉扭振产生的“隐波”。
&&& 分析时也应注意有些前道出现的问题不一定对后道有影响,这些波也称之为“假波”如梳棉、并条、精梳工序的“圈条波”;粗纱工序的“捻度波”、“卷绕波”。对“隐波”和“假波”的分析,应经常进行前后工序跟踪对比测试,以防止误判。
3.7对“专家系统”的认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波谱分析的计算和分析工作可以应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计算机对于有算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计算速度快准确性高的优势,但对于没有算法解决的问题、对于在不完全、不确定、不精确的信息基础上进行的推断以及人类利用经验直观判断等许多类似问题要作出的准确判断是很难的,所给出的诊断结果范围可能太大,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对“专家系统”不论国内或国外版本只宜做为辅助工具而不要完全依靠。关键还是要掌握波谱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结合积累的工作经验判断,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 &&&&  发表于
21:03&&&&&&
上面的文章含金量高!值得仔细阅读
& &&&&  发表于
07:31&&&&&&
这篇文章也不错:
分析纱条波谱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专家)
&&1. 波谱图统计上的可信性&&&&&& 为保证测试结果统计上可信,被测波长必须达到25个,否则要延长测试时间以增加试样长度。&&&&& 例如,当取测试速度400米/分、测试时间一分钟,试样长度为400米,则波谱图上在 以内冒出的“烟囱”或“小山”统计上是可信的。当将测试时间延长到五分钟,试样长度达2000m,则在 以内是可信的。波谱图中的可信区用黑白相间的竖条状线表示,而部分未加黑条的区域则可信度降低,不可信的频道在波谱图上不予显示。随着试样长度增加,波谱图上出现的可供分析的频道(台阶)数目也自动增多。&&&& 再须注意的是,不宜以一张波谱图上出现异常现象即急于分析,而应重复试验3~4次当波谱图上出现同样现象才认为是可信的。&
&2. “姆指准则”&&&&& 纱线中出现周期或近周期性不匀,反映在波谱图上“烟囱”或“小山”凸出的高度将不同程度地对织物外观造成不良影响。可根据“姆指准则”进行判断,即当P>&&则可预料其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将会是严重的,见“姆指准则”示意图。
“姆指准则”示意图&&&&& 从图中看出,不是关注“烟囱”或“小山”凸出的绝对高度,而是与相应的正常波谱图幅度
做相对比较。也就是说,将周期性不匀和与之相应的随机不匀分量进行比较。&须注意的是,如“烟囱”占据2~3个频道则应累加后取总高度P值比较。&&&
&3. 波长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两者只需“基本相符”,允许差异可在±15%以内。
这是因为纺纱设备在实际牵伸过程中存在滑移使牵伸倍数较设定值为小,也即实测波长偏小;而纺纱过程中的意外牵伸又会使实测波长偏大。&&& 特别强调的是,分析计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测试分析必须与实际结合,最终结论只能是在分析的基础上经现场排故证实后才予确认。&&&
4. 为保证有效地进行纺纱质量控制,防止坏锭“漏网”,日常测试宜进行规律性取样,即对纺纱设备的每一加工部位(每锭、每眼)在规定时间内至少巡回检测一次。
要科学地设计取样计划,确定每台设备整体检测一遍的周期,起码要保重点,如重点品种、重点设备、重点工序。&
5. 分析故障时要理清思路
注意区分个性、共性;静态、动态;负荷轻、负荷重;稳定出现还是时有时无;以及谐波分布等因素赋予故障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勿被表面现象所困惑,既然事出有因就一定能查得实据。&&&& &例如,是一台车的个别锭(眼),还是整台车共性问题?同一台车的前排锭子还是后排锭子问题?由此可区分故障发生的不同部位,寻找与其相关的部件。又因故障都是在动态运转情况下出现,而检查故障多是在静态停机状态下进行,由于采购机配件的材质不良运转时出现弹性变形引发的故障就要慎加对待。牵伸负荷的轻重变化涉及原料、所纺支数、环境湿度、并合根数、牵伸分配等因素,由此引发的故障多与设备老化、牵伸部件磨损、机件配合精度有关。&&&&& 再是波谱图中尽管不匀波长相同但谐波分布不同也即不匀的波形不同,则故障性质以及相应的故障源也会有区别。&&
6. 故障部件转一周或摆动一次可以产生一次粗细不匀也可以引发多次周期性不匀。
在许多情况下,如齿轮迸裂、齿面磨损、皮辊括伤、机件变形抖动等我们无法事先掌握其引发故障的规律,使得问题大为复杂化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7. 注意掌握综合分析,特别是跨系统、跨工序分析。&&&&& 例如,当多台车出现同样的故障现象则问题不一定发生在本系统,很可能源自前道工序。又如当前道工序的故障机件运转一周产生多次不匀而不匀波长又甚短时(如罗拉扭振、齿面磨损、罗拉沟槽填塞污物),则故障现象往往出现在后道工序上。&&&&& 分析时也应注意有些前道出现的问题不一定对后道有影响,如梳棉、并条、精梳工序的“圈条效应”;粗纱工序的“假捻效应”。但应经常进行前后工序跟踪对比测试以防止误判。
8. 关注细纱波谱图不可简单地认为其没出现“烟囱”或“小山”状波就一切正常。&&&
日常生产测试皆取400米/分、1分钟,由于试样长度偏短观察不到较长波长的周期性不匀,分析时应将相应的条子、粗纱波谱图以及细纱不匀曲线图结合进行。必要时应延长细纱测试时间。&&& 又须注意的是,周期性不匀的纱条经并合后将呈现不定状态,可能减弱甚至消失也可能更为严重,不可简单地以后道纺纱工序没出现异常现象而判为正常。例如精梳工序出现严重的“钳次波”(或称“接合波”),许多厂家认为对后面没影响而任其存在就是一种误解。
&9. “专家系统”软件不论国内或国外版本只宜做为辅助工具而不要完全依靠。
关键要掌握波谱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最后是靠使用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判断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10. 分析过程中必要时应进行模拟试验(如模拟故障试验、互换试验)来扩大思路或对比验证,切勿盲目地大拆大卸,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同时在解决过程中从现象、分析、计算到排故应全面做好记录,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 &&&&  发表于
07:52&&&&&&
有机会的话再听听老李的课,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生动!
& &&&&  发表于
07:57&&&&&&
那一定是件好事!!
& &&&&  发表于
08:07&&&&&&
火山大哥为什么不到论文传递区上传文章,你的资料不错的.
& &&&&  发表于
09:12&&&&&&
小姐,您好!
& &&&&  发表于
09:38&&&&&&
感谢火山带来如此好的资料!读后受益匪浅!
& &&&&  发表于
12:37&&&&&&
我想把上面老师说的一些资料放到我的文档里,然后打印让厂里的其他人看看,为什么不能复制粘贴?
& &&&&  发表于
15:32&&&&&&
火山大哥,我可以代替你发。等我与你联系。
& &&&&  发表于
19:34&&&&&&
请教,A272F并条机,在纺JT/C65/35 45支时,总牵伸倍数7.6,后区1.32倍。净隔距12*16机械波位置在13--15公分,集束罗拉和第二罗拉进行校直,轴承更换,可机械波仍然存在
论坛共有 74200&&位会员, 28&&位, 包括 28&&位访客和 0&&位会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屏幕水波纹怎么消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