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舞舞团名字及职位时代舞团转错人怎么办

热门搜索:
腾讯游戏 任务是突飞焦挺和宋万但是我把战功用完啦任务过不去无法操作其他动作啦该怎么办?
热门搜索:
腾讯游戏 在按照提示进行七雄争霸武将选择突飞过程中因战功不足无法完成,可怕的是卡在该页无法返回了,不能玩了.
中国历史上最勇猛的150名武将大排名(五)
131、曹文诏:(?-1635),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末著名将领,号称第一良将。
1)、1629年冬,随入关保卫京师,在抵抗侵略中有功。1630年7月,李自成义军在势大,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进行征讨。1631年4月,曹文诏击灭据守的义军首领,以功升任总兵官,又连续击灭点灯子、柴、一条龙、扫地王等义军首领。
2)、1632年三月,曹文诏与义军大战于西濠,斩首千级,生擒杜三、杨老柴。接着又击斩红军友。义军首领可天飞、刘道江等包围城,曹文诏前往救援。义军将精锐埋伏起来,以千骑挑战,将明军诱到南原,伏兵大起。城上人说曹将军已经战死。曹文诏持矛左右突击,匹马出入万众之中。守军看见后,出兵夹击,义军大败。曹文诏在陕西大小数十战,功劳最多,但不帮他叙功。
3)、1634年7月,清兵西侵,攻围县及井坪堡、应州。曹文诏驻扎在怀仁固守。八月,围解,曹文诏移驻镇城,出战失利。不久清兵撤走。十一月,曹文诏被论罪充军边卫,山西巡抚知道曹文诏知兵善战,推荐他为援剿总兵官,立功自赎。当时,河南义军势大,朝廷命令曹文诏前往征讨。
4)、1635年3月,曹文诏于与总督洪承畴相会。洪承畴大喜,令他出战,他于破敌,斩首380余级。四月,洪承畴因为义军尽数退入,于是命令曹文诏入关,然后由阌乡取山路至雒南、,直捣变民军根据地,再从、镇安、洵阳入。5月5日,曹文诏抵达商州。义军离城30里安营,营火满山。曹文诏率其侄参将等夜袭,获胜,直追至金岭川。义军据险以千骑迎战,曹变蛟大呼陷阵,义军败走。曹变蛟勇冠三军,义军听到大小曹将军的名字,无不惊惧。
5)、率众20万进攻。曹文诏向洪承畴请求出战,获准后率3000人自进军。途中遇敌,曹变蛟先登陷阵,斩首500,追击30里,曹文诏率步兵紧随。李自成军的伏兵数万骑合围,箭如雨下。本来义军并不知道围困的是曹文诏,但他部下小卒被擒,大呼:“将军救我!”义军中有人认出了他,说:“这是曹总兵。”于是围困更紧。曹文诏左右冲突,手杀数十人,转斗数里。最后力尽,拔刀自刎。洪承畴听到消息后大哭,崇祯帝也很悲伤,下令建祠祭祀。曹文诏忠勇冠于当时,他死后,变民军都互相庆贺。
其弟文耀,从兄征讨,数有功。,斩获多。后击贼,战死城下。诏予赠恤。从子变蛟,自有传。
曹文诏其勇猛不但在明朝末年可算是第一,就是放在前期也是少见的,犹如三国后期的文鸯。
武力得分:62分或622分
复:(9一55),享年47岁,字君文,之一,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西北)人,出身儒生。新莽末年,聚众加入,后归,任都护将军。刘秀即位,任,封胶东侯。临阵身先士卒,屡受重创。晚年退居私第,仍参议。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
1)、贾复年轻时好学,通晓《尚书》师从舞阴李生,以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受到师友器重。李生对其门人说:“贾君容貌、志向不凡,又勤于学问,实为将相之才”。王莽末年为县吏,奉命与同僚十余人到河东地区运盐,途中遇盗,同僚十余人皆弃盐而逃,“唯独他运盐而归”,受到人们称赞。
绿林军起义后,贾复聚众数百人响应,自称将军(一位文人,也敢自称将军,没有一点勇力是不可能的)。政权建立后,他率众归附刘玄族兄汉中王,被任命为校尉。后来,贾复以更始政权日趋腐败,形势岌岌可危,乃劝说刘嘉脱离刘玄,另树一帜。刘嘉不愿背叛刘玄,但写书向刘秀推荐贾复。贾复持刘嘉推荐他的书信前往河北,先拜见了,然后通过邓禹谒见了刘秀,被委任为破虏将军督(“督盗贼”)。刘秀见贾复所乘马羸弱,即解自己所乘良马以赐之。大司马督段孝等人排挤他,禀告刘秀调他为鄗县尉。刘秀对这些人说:“贾督有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不许他们把贾复排挤出幕府。不久,刘秀到了信都(今河北冀县),擢贾复为偏将军。
贾复感刘秀知遇之恩,在攻取河北的历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在扈从刘秀攻克邯郸消灭王郎的战役中,以战功升任都护将军。不久,又扈从刘秀在河内郡射犬(今河南武陟县西北,地区镇压这支河北起义军。他手执旌旗,一马当先,率领所部冲锋陷阵,“被羽先登,,诸将咸服其勇”。后来,他率师北上与五校农民军大战于,也是身先士卒,奋不顾身,以致身负重伤。刘秀闻讯大惊,深表关怀,说:“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伤愈后,刘秀待之更加亲近。他又率军南下攻破邺城,打击更始政权在河北地区的军事力量。
光武即位后,任贾复为统管禁军的执金吾,封。先令其渡河围攻洛阳,击败更始大将陈侨部。不久洛阳守将朱鲔投降。但当时更始郾王尹尊及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以尹尊所部最强。贾复再次自愿充当先锋,遂使其攻郾,连战皆捷,尹尊投降。又乘胜挥戈东向,进攻更始淮阳太守暴氾,暴氾亦降。接着陆续攻克洛阳东南的郾城、召凌、淮阳、新息等地。建武三年(公元27年),晋升为左将军,率军屯驻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间,狙击赤眉军。后南下与光武会师宜阳(今河南宜阳西),最后迫降赤眉军。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光武统一全国。更封贾复为胶东侯,食邑六县,在封侯诸将中为最多。他得知光武在统一后,“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遂解除军职,以列侯加特进奉朝请。与高密侯邓禹率先倡导儒学,“阖门养威重,受《易经》,知大义”。当时,功臣等推荐贾复宜为,光武虽严格执行“功臣并不用”的政策未加许可,但仍允贾复、邓禹和李通三人得预国家大政,在功臣中恩宠最深。
贾复虽是一介文人,却很能打仗。“被羽先登,,诸将咸服其勇”。东汉时期的人们虽不及西汉时凶猛,却也不示弱,确实难得,也可算是一员猛将。
武力得分:62分或621分
133、黄得功:(?~1645),号虎山,明末卫人。军中号黄闯子。行伍出身,积功至副总兵,为京营名将。
父亲早死,他少年时就胆略过人,貌伟胡髯,两颐倒竖,膂力绝伦。后战事起,黄得功持刀杂在军中出战,斩首二级,获赏五十两。由此开始担任经略的亲军,积功升至游击。
1)、1638年,以禁军随总督进攻义军,立下战功,受封,署总兵衔。1640年,随太监卢九德于畈击败义军。
2)、1641年,黄得功驻守。攻桐城,黄得功与合兵,于鲍家岭击败张献忠,擒斩张献忠部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其中王兴国最为骁勇,是张献忠养子。黄得功面部中箭,却越战越勇,转战十余日,杀伤极多。1642年移镇庐州。
3)、朱由崧在江南自立,封为侯,他与刘良佐、刘泽清、为四镇。认为高杰跋扈,命令黄得功驻扎在仪真,暗地里牵制他。黄得功率骑兵300由扬州往迎接。高杰素来忌惮黄得功,又怀疑他想图谋袭击自己,于是在路上埋伏下精兵。黄得功走到土桥,正做饭时,伏兵四起,他上马举迎战。周围箭如雨下,他的马跌到,他跳上别的马继续作战。一名敌军骁骑舞槊冲过来,黄得功大呼转身,挟住槊将他拖下,敌骑人马皆烂。又连杀数十人,跳入倒塌的房屋中,吼声如雷,追兵不敢靠进,于是他疾驰回到自己部队的地方。黄得功战斗时,高杰乘机偷袭仪真,黄得功所部损失颇重,随行300骑全部战死。
4)、清兵大举,知道福王朱由崧逃走后分兵袭取太平。黄得功刚刚才收兵屯于,朱由崧就潜入其营中。黄得功大惊说,“愿意效死。”率军在荻港和清兵大战,手臂受伤,几乎脱落,他以布裹手臂,佩刀坐小船,指挥麾下八总兵迎敌。原明将刘良佐已先降清,在岸上大呼招降。黄得功怒叱他,忽然被箭射中其咽喉左边。黄得功掷刀,拔出箭后死去。其妻听说后也自杀。他部下总兵投江而死,中军挟持福王朱由崧投降。(看来也没有与清兵怎么交手)
黄得功粗猛没有学问。作战勇猛,擅用铁鞭,军中称他为黄闯子。他军纪严明,百姓都为他的品德感动。庐州、桐城、定远等地都为他立生祠。他的墓在仪真母墓旁边。
武力得分:62分或620分
134、杜伏威:(公元595-625年),享年30岁,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相公庄镇河滩村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曾率起义军长驱千里,建立农民革命政权。隋末各路中,势力最大的有三家,第一是瓦岗翟让、李密,第二是河北窦建德,第三就是江淮杜伏威了。杜伏威自幼与辅公佑交好,二人为刎颈之交,江淮军就是他俩一同创立的。两人最初参加了一只小起义军,刚加入时只是小卒,但杜伏威十分勇猛,很快就取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被推为首领。但到最后为了权力,两人反目为仇。后来杜伏威降唐,被毒杀。
1)、隋大业七年(611)伏威16岁时,与至交同聚众起义。他勇敢善战﹐被推为主。九年,起义遍及各地,他率众投奔长白山左君行部,因不被礼遇,随即离去,转向淮南。他设计击败江都派来镇压的隋军,先后合并了邳,海陵的反隋武装,兵威渐盛。
2)、十二年(616),遣陈棱统宿卫精兵8000人进攻。次年,伏威奋勇突阵,大败隋军。起义军乘胜破高邮(今江苏北),占领历阳(今安徽和县)。伏威选敢死之士5000人为上募,待遇优厚,战时作为前锋;又以壮士30余人为假子,分领部众,与共衣食。
3)、武德二年(619),降唐,任和州总管,淮南安抚大使;三年,进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扬州刺史,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吴王。这时另一支起义军李子通部据有江都,丹阳长江两岸地区。伏威遣击败子通,占领淮南及丹阳以至毗陵的江南地区。李子通兵败东走后,重又组织武装,消灭了占有吴郡和今浙江地区的吴兴豪族沉法兴,徙都余杭(今浙江杭州),兵势复振。四年,杜伏威最后破灭了李子通,又进军攻占江东和皖南。
4)、大业十一年十月,东海李子通率所部万余人来淮南投靠杜伏威。这个李子通也是隋末一家反王,他也是个胸有大志不肯屈居人下的人,竟然突然兵变,多亏杜的养子兼大将王雄涎背负他藏匿到芦苇丛中,侥幸躲过了追杀。
祸不单行,趁杜伏威兵败,隋军也前来进攻,杜此时正在养伤,无法指挥,结果全军大败,隋军在进攻杜伏威的同时也进攻了李子通,李部也大败,领着残部逃往海陵去了。李子通损人不利己,平白结下了杜伏威这个可怕的大仇家,为以后杜伏威大举进攻李子通埋下了伏笔。
经过半年的恢复,杜伏威又有了数万人的实力,并控制了江都附近的六合县作为根据地。与此同时,左才相往来淮北,李子通占据海陵,都有数万兵力,江淮一带拥有这三支起义军。大业十二年十二月,隋炀帝车驾到达,护驾骁果十余万人。杜伏威乘机吸收了大批手下,趁势扩大战果,占据了高邮、历阳等重镇,并在历阳自称总管,封辅公佑为长史。
杜伏威吸取以前的教训,从部队中挑选最精锐的成员组成自己的卫队,称为“上募”,兵力为5000人。杜把上募作为自己的,平时非常宠爱,但要求也非常严酷,每作战必以上募为先锋。随着势力和地盘的增长,杜伏威开始努力建设自己的地盘。大业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煽动骁果兵变,弑逆炀帝。这时在江都周围的杜伏威、李子通和沈法兴三大势力都对江都虎视眈眈。
5)、武德二年九月,李子通率主力围攻江都。杜、沈二人均不愿李子通占领江都,于是都派出援军,可是谁也不动手,互相观望。李子通抓住杜、沈双方互不信任的弱点,派出小部队化装成沈部夜袭杜伏威,杜果然上当,怒火中烧下立刻突袭沈部,两路援军先打成一团。李子通乘机占领江都。杜对此深恶痛绝,但大局已定,也只好愤愤收兵。李子通随即自称皇帝,国号吴。这时李渊已经建立唐朝,消灭了关西的割据势力,开始谋求关东。李渊派出使者向杜伏威招降,杜宣布归降唐朝,而李唐此时势力还远未达到一统天下之势,比杜自己也强不了多少。不过由此可见,杜伏威并无天下大志,其起义只是形式所迫,所图的和翟让一样,在乱世中保全一方而已。
6)、武德三年,乱世达到高潮,李渊、、三足鼎立之势已基本形成,三巨头之间时刻准备决战。李子通则全力进攻沈法兴。杜伏威乘机以辅公佑为主将,阚陵、王雄涎为副将(这二人是杜的养子,军中号称大将军、小将军),领数千精锐进攻李刚夺取的丹阳,反而被李子通部击败。王雄涎力劝辅公佑夜袭,在李营中大肆纵火,李部大败溃散,几万人一夜间散个干净。杜先胜后败最后全胜,戏剧性地击破十倍于己的李子通主力,着实狠狠出了当年被李子通袭的恶气。
7)、四年十一月,李子通势力有所恢复。为永绝后患,杜于派王雄涎进攻李子通。王追击到杭州城下,李子通穷蹙投降,被杜伏威献俘给李渊,被软禁在。消灭李子通后,杜伏威又派王雄涎进攻江淮间其他独立势力。这时杜已是江淮霸主,其老板李渊更已经消灭大敌王世充、窦建德,天下大势已定,因此各势力如汪华、闻人遂安等纷纷投降,杜伏威完成了江淮的统一,尽有淮南江东之地。
8)、武德五年夏,隋末蜂起的各路反王大多已经烟消云散,唯一还能对李唐构成威胁的就是杜伏威了。自古异姓封王大多都为人所忌。杜自然明白,心中十分不安。为免嫌疑,杜索性上书李渊,请求入朝,等于以身为质。李渊自然高兴,加封杜为太子太保,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不过江淮是不让杜伏威回了。
杜伏威离开后,江淮军出了大乱子。辅公佑和左游仙密谋发动兵变。辅于是使出反间计,王雄涎以为主公猜忌他,托病在家不再沾手军务,想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心。辅就势接管了江淮军,又伪造了杜伏威密令,兵变非常顺利,江淮军于武德六年八月宣布脱离李唐重新独立,辅公佑自称皇帝,国号宋。
武德七年二月,杜伏威在长安,死因不明。武德七年春,唐军以赵郡王李孝恭为帅,、、阚陵为将对辅公佑发起总攻。唐军兵强将勇,辅公佑连吃败仗,终于在武德七年三月投降,随后被处以死刑。
李孝恭随即禀报李渊,说发现杜伏威才是谋反的幕后主谋,人证物证俱全,于是李渊动手剥夺了杜伏威的官职爵位,抄了杜伏威的家(不知道有没有满门抄斩)。直到李世民即位,才“发现”杜伏威和阚陵惨遭诬陷,为二人平反恢复名誉。
杜伏威作为农民起义军也算勇猛,但其生平多是用谋规划他的地盘,个人冲锋陷阵不多,勇猛事迹不见,只有几个字的表述“十分勇猛”,放在猛将如云的唐军中就不那么突出。
武力得分:62分或619分
135、白孝德:(714一779),国的王子,其弟名叫白孝节。
1)、公元755年,唐朝发生“”,唐肃宗向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及西域各国征兵“勤王”,白孝德响应的号召,率龟兹国精兵3000,随安西、北庭名将、兵马入关,先后隶属于、的麾下,收复西京和东京,为裨将,骁悍有胆力,勇冠三军。
2)、759年,唐军九节度使20万众围攻于,率军13万救援,唐军指挥不统一,失败。郭子仪退守河阳,后李光弼接任。史思明以大军来攻,派骁将到城下挑战。刘龙仙依仗勇力过人,举起右脚搁在马鬃上,辱骂李光弼。李光弼转过头看着各位将领说:“谁能杀了那个人?”……
左右的人说:“裨将白孝德可以前去。”光弼把白孝德召来询问。白孝德请求出战。光弼说:“你需要多少兵马?”白孝德回答说:“让我一个人去战胜他。”光弼很称赞他的勇气,但坚持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孝德回答:“希望挑选50名骑兵出营门作我的后援,并请大军在我后面擂鼓呐喊来鼓舞士气。”李光弼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出战。白孝德挟着两根长矛,赶着马横渡河流。渡到一半的时候,道贺说:“白孝德能胜了。”李光弼说:“还没交锋,怎么能知道呢?”仆固怀恩说:“看白孝德手挽缰绳,沉着镇静的样子,就知道他万无一失。”刘龙仙看见白孝德一人前来,很不把他当回事;白孝德逐渐靠近点了,刘龙仙准备动手,白孝德摆摆手示意,作出象不是交战的样子。
刘龙仙不知是怎么回事,便停了下来。两人相距十步的时候,白孝德才与刘龙仙说话,刘龙仙仍像先前一样辱骂不止。白孝德把马停下来好一会儿,接着愤孝德睁大眼睛愤怒地对刘龙仙说:“叛贼认识我吗?”刘龙仙说:“你是谁?”孝德说:“我是白孝德。”刘龙仙:“你是什么猪狗东西!”
白孝德大声高喊,猛然挥矛跃马冲上搏杀。城上唐军也擂鼓呐喊,五十名骑兵跟着杀过来。刘龙仙来不及拉弓发箭,绕着跑上长堤。白孝德追上他,砍下他的头颅,拎着回到军中。这是中国古代战史上最精彩的单挑之一,千年之后,还是使后辈悠然向往不已。
后来,北庭行营的士兵因粮草供应不足,杀了节度使荔非元礼,公推白孝德继任。仆固怀恩因朝廷赏罚不公,被激反叛。白孝德又跟着郭子仪平叛,堵住了仆固怀恩的退路,但被冲破防线。仆固怀恩病死后,移往抗击吐蕃的最前线,又徙邠宁节度使。永泰初年,吐蕃、回纥围泾阳,孝德大战赤沙,斩获甚众。累封昌化郡王。再未返回西域,因此,其父死后,其弟白孝节继位为龟兹王。建中元年(780),白孝德死于长安城。
大历十四年九月,转太子少傅,寻卒,时年66岁,赠太子太保。
白孝德勇猛,最精彩的就是斩杀史思明的骁将刘龙仙。那刘龙仙也是猛将,白孝德斩他竟似白马坡上关羽斩颜良,一句话的功夫就砍下刘龙仙的头颅。武力应在程咬金之上。
武力得分:62分或618分
136、程咬金:(589—665)享年76岁。汉族,中国济州东阿斑鸠店人(现山东省东平县斑鸠店),唐朝开国名将,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程咬金还是小说、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影视作品中描述的是,程咬金为了生活,被迫劫道,后与十八条好汉聚义瓦岗寨,反抗暴隋的故事。程咬金是一员福将,其三板斧相当厉害。实际上是一员猛将,善于骑马用击刺。
程知节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是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是北齐晋州,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唐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刺史。
据史书记载,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隋朝末年,隋炀帝统治残暴,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后,义军相继发展到百余支之多,每支义军少则数百人多至10余万,程咬金这种自保势力无法维持下去,投奔了瓦岗军李密部。
1)、李密以程咬金、秦叔宝二人为“内军”骠骑。“内军”是李密从军中挑选的8000个“勇士尤异者”,李密常说:“此八千人可当百万。”此后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
瓦岗军失败后,程知节和许多将领(其中包括秦琼)因走投无路,而降于王世充。
2)、元年(618年),王世充军攻击部,李密派遣程知节及增援。战斗中,裴行俨中流矢坠马,程知节连斩数人,抱起裴行俨向后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体,程知节将槊折断,杀了追兵,这才逃脱。
3)、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部进犯唐朝谷州(治新安,今属河南),任命程知节为将军,任命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程知节、秦叔宝、吴黑闼、牛进达等都带兵上阵,率几十个亲信骑马向西跑了一百来步,随即投奔投奔唐军。王世充慑于二人的威名,不敢追逼。
二人归唐后,唐高祖让他们跟随。李世民久闻二人之名,十分尊重他们,任命程知节为秦王府左三统军,秦叔宝则为马军总管。程知节在李世民手下作战,随李世民破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又任左一马军总管,每次作战都奋勇争先。因功封为宿国公。
4)、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率程知节等伏兵玄武门内(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八月初八,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程知节食实封七百户。
5)、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4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500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20里,杀获1500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急妒的大功,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
其子程怀默,袭卢国公爵;程怀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程怀弼,官至右金吾将军
程咬金勇猛,善于骑马用击刺。但比秦琼、苏定方等还相差很远。
武力得分:62分或617分
137、单雄信:(579-621),姓单名童字雄信,家住潞州()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赤发灵官,祖籍单父()人,少勇健。末入起义军,手使金顶槊,胯下骑闪电乌龙驹。人称:赤发灵官,一柄,勇冠三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一个让人“服气”的。
617年,任左武侯。618年,率军投降,被称作,“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单雄信与交战,被刺坠马(与尉迟恭相差甚远)。次年,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旧唐书记载,公元620年,李世民进攻王世充,在外出侦察时被发现,单雄信挺枪直取李世民,在枪快刺到李世民时,被赶来的刺落马下,李世民才得以幸免。这大概是单雄信最辉煌的战绩。(如此战绩的确不怎么样。但在隋唐好汉里却排在程咬金之前。李世民也非常勇猛,怎么会出现此种险情?)
不过《》倒是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密既亡,雄信降,绩来归国。雄信壮勇过人。绩后与海陵王元吉围洛阳,元吉恃其膂力,每亲行围。王充召雄信告之,酌以金碗,雄信尽饮,驰马而出,枪不及海陵者尺。绩惶遽,连呼曰:“阿兄阿兄,此是绩主”。雄信揽辔而止,顾笑曰:“胡儿不缘你,且了竟。”自恃勇力,喜欢亲自外出打猎,差点被单雄信干掉,幸亏及时赶到,出言相求,才救了李元吉一命。不过在《旧唐书》里,这段故事被安在李世民身上(“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绩呵止之,曰:“此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显然,前者更具有可信度。
此后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在兵败被俘,“世充惧,率其官属2000余人诣军门请降”,单雄信自然也在其中。李世民不愿饶恕单雄信,“斩于洛阳”。
单雄信在战场上分明是个勇将,之勇大概还不及程咬金。单雄信就是一个小号的,勇武,但性格反复、不善择主,而绝非一类人物。
武力得分:62分或616分
138、阚棱:(?-623年)。军将领部将。为杜伏威假子,其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陌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当者。伏威据江淮,以战功显,署左将军。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棱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从伏威入朝,拜左领军将军、越州都督。公祏反,棱与南讨,青山之战,与陈正通遇,阵方接,棱脱兜鍪谓众曰:“不识我邪?何敢战!”其徒多棱旧部,气遂索,至有拜者。公祏破,棱功多,然颇自伐。公祏被禽,乃诬与己谋;又伏威、及棱赀产在丹阳者当原,而赵郡王孝恭悉籍入之,棱自诉,忤孝恭。遂以谋反诛。
阚棱勇猛似典韦,是杜伏威最得力的部将。但史料上对他作战的战绩纪录不详,从上述只能看到他“其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陌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当者”的记载,再无其他。其勇应该不亚于单雄信、程咬金。
武力得分:62分或615分
139、王雄诞:(?-623) 隋末曹州济阳(今山东省曹县西北)人。军将领部将。《新唐书·列传第十七·杜阚王李苑罗王》记载:
王雄诞,少强果,膂力绝人。伏威之起,用其计,战多克,署骠骑将军。
1)、初,伏威度淮与李子通合,后子通惮其才,袭之,伏威被创堕马,雄诞负逃葭泽中,裒啸散亡,又为隋将来整所窘,众复溃。别将西门君仪妻王勇决而力,负伏威走,雄诞总麾下壮士十余人从之。追兵至,雄诞还拒,数被创,气弥厉,伏威遂脱。年长于雄诞,故军中号棱“大将军”,雄诞“小将军”。
2)、后伏威令辅公祏击子通,以雄诞、棱为副,战溧水,子通败,公祏乘胜追之,反为所挤,士皆走壁。雄诞曰:“子通狃于胜,无营垒,今急击之,必克。”公祏不从。雄诞独提私卒数百,衔枚夜往,乘风火之,子通大败走,度太湖。
3)、武德四年,与子通战苏州,却之。子通以精兵保独松岭,雄诞遣将陈当率千兵出不意,乘高蔽崦,张疑帜,夜缚炬于树,遍山泽。子通惧,烧营遁,保余杭,雄诞追禽之。
4)、歙守汪华在郡称王且十年,雄诞还师攻之,华以劲甲出新安洞拒战,雄诞伏兵山谷,以弱卒数千斗,辄走壁,华来攻,壁中奋殊死,不可下。会暮还,雄诞伏兵已据洞口,不得归,遽面缚降。苏贼闻人遂安据昆山,无所属,伏威使讨之,雄诞以邑险而完,攻之引日,遂单骑造垒门,陈国威灵,因开晓祸福,遂安即降。以前后功授歙州总管,封宜春郡公。
伏威入朝,以兵属雄诞。辅公祏将反,患其异己,纵反间,阳言得伏威教,责雄诞贰。雄诞素质直,信之,乃归卧疾。公祏夺其兵,遣西门君仪谕计,雄诞始悔寤,曰:“天下方靖,王在京师,当谨守籓,奈何为族夷事?雄诞虽死,谊不从!”公祏遂缢之。
雄诞爱人,善抚士,能致下死力,每破城邑,整众山立,无丝毫犯。死之日,江南士庶为流涕。高祖嘉其节,以子世果袭宜春郡封。太宗立,优诏赠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曰忠。世果,垂拱初至广州都督、安西大都护。
王雄诞勇猛,可独提私卒数百,衔枚夜往迎敌,是杜伏威的主要战将,在军中被称之为小将军。其勇力与阚棱相当。
武力得分:61分或614分
140、高怀德:(926~982)北宋初年大将。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晋开运初,辽人侵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而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及行周移镇郓州,改信州刺史,仍领牙校。又迁信州刺史,从行周再镇宋州。
晋末,契丹南侵,以行周为邢赵路都部署御之,留怀德宁睢阳。会杜重威降契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行周率兵归镇,敌遂解去。汉初,行周移镇魏博,及再领天平,以怀德为忠州刺史领职如故。周祖征慕容彦超,还过汶上,宏赐行周甚厚,并赐怀德衣带、彩缯、鞍勒马。
后周初,行周逝世,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今江西吉安市)刺史,后改铁骑都指挥使。太原刘崇进犯,周世宗计伐,以高怀德为先锋,克捷,怀德以功绩迁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今四川北)。又随周世宗征淮南,战庐州城下,斩首级700余。
从征淮南,知庐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700余级。寻迁能捷左厢都指挥使、领兵州防御使,赐骏马七匹。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砦为援,以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迟明,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世宗大喜,赐袭衣、金带、器币、银鞍勒马。世宗一日因按辔准?需以观贼势,见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德也。召至行在慰劳,许以节铖。
世宗北征,命与韩通率兵先抵沧州。初得,又命副陈思让为雄州兵马都部署,克瓦桥关,降姚内斌以。恭帝嗣位,擢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江宁军节度,又为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
宋太祖即位,为义成军节度使,拜殿前副都点检、武信军节度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镇守,娶之妹燕国长公主,加封驸马都慰。又受命与石守信平息上党叛乱,因功升忠武军节度使领二年(公元961年)改任归德军节度使。
开宝六年秋,加同平章事;冬,长公主薨,去附马都尉号。
太宗即位,加兼侍中,又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志就第疗之。四年,从平太原,改镇曹州,封冀国公。七年,改武胜军节度。是年七月,卒,年57,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怀德将门家之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获狐兔累数百,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高怀德乃将门之后,有勇武,少年时就能在重重敌军围困中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而出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而出,可见其勇。
武力得分:61分或613分
141、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汉族,本为今鄱阳人,后徙寻阳(今江西西)。东晋时期名将,。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他出身贫寒,竟冲破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
1)、太安二年(303),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义阳蛮聚众在江夏起义,朝廷即派、荆州刺史率领军队前去镇压。刘弘即命陶侃为先锋开赴讨伐张昌。
陶侃率军进攻张昌,连战皆捷,终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这时西晋朝廷名存实亡。相陈敏见机遂起兵占据,以图割据江南。刘弘命陶侃率军抵御陈恢。陶侃遂与陈恢力战,所向必破。陶侃这两次战绩,奠定了他在军事上的地位。
2)、永嘉五年(311),荆、湘两州的大部分地区为率领的流民起义军所占据。即督陶侃、周访等进击杜弢。陶侃率伏兵出,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重。没想到他的部将王贡背叛了他,联合流民军偷袭,侃兵大败。但王敦感到,要消灭流民的起义,还是非得陶侃不可。于是,他让陶侃“白衣领职”。
陶侃率周访等入湘,与杜弢交成,所战连捷。三年(315)终于被陶侃镇压下去。
杜弢余部与温劭等占据广州,闻陶侃将至,杜弘企图利用诈降偷袭。陶侃识破其诈,布兵设阵,一举将杜弘击溃,陶侃遂进据广州。
陶侃“性好问”,勤于调查访问,人比之(西汉人,曾任)。他精于吏职,善察访,发奸擿伏如神。
陶侃的才干颇为当时人所称道。人们将陶侃比之曹操、,这确有些溢美。但以陶侃的才略,特别是当时士族居官不屑理事的风气下,他能勤于吏职,在东晋官吏中是极少见的。
3)、咸和三年(329),历阳太守起兵反叛朗廷。在平定苏峻之乱中,陶侃以位重兵强被推为“盟主”。由于南北民族矛盾的制约和东晋政治格局的变化,江南保持了七十余年的安定局面,没有出现大的动乱,对江南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应该说,陶侃对于促进这一局面的出现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苏峻之乱后,陶侃因功而升为太尉、封长沙郡公。咸和五年(330)江州刺史为后将军所杀。执政的王导以郭默骁勇难制,以默为江州刺史。陶侃闻知此事,指责王导这种纵容作法,随即起兵抵江州,将郭默等斩首。此时他已为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其权力之煊赫,在东晋一朝也是屈指可数的。
4)、咸和九年(334)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遣人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他在离开荆州任所前,“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亲交专人保管,然后才登船赴长沙。“朝野以为美谈”。第二天,竟死在途中的樊溪。时年76岁。
陶侃被视为是位如同曹操、诸葛孔明一类的人物,军事家、政治家,但也应该是位勇猛的将领,因为既要统领军队常打胜仗,没有一定的勇力是不行的,估计其勇力与高怀德可比。
武力得分:61分或612分&
142、额亦都:(),世居英锷峪,姓,隶满洲。为清开国五大功臣之一(五大功臣即、额亦都、、和)。重臣父亲,祖父。
他小的时候,父母被仇人所杀。十三岁那一年,他亲手杀死杀害父母的仇人,报了深仇大恨。公元1580年(明八年)遇上,此后,额亦都就成为努尔哈赤最为得力的部将。
1)、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前往进攻仇人的图伦,额亦都,登上图伦城墙。
2)、1587年额亦都领兵攻巴尔达城,利用夜色掩护,率先登城,守城兵士惊起,箭如雨下,额亦都身中五十余创,坚持拼杀,不肯退却,最终攻下坚城。努尔哈赤亲自出郊迎接凯旋的英雄额亦都,设宴慰劳,将俘虏全部赐予他,赐号“”(意为英雄)
3)、公元1593年,叶赫贝勒布寨率九部合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令额亦都以百人出城挑战,连续击杀9人,来犯者畏而退却(杀了9人就见成效?),额亦都乘机冲杀,最后擒杀叶赫布寨。
4)、1599年额亦都从努尔哈赤攻,哈达灭亡。1607年(万历三十)额亦都、费英东、等从努尔哈赤攻东海窝集部,九月灭辉发。
5)、1611年,又与何和礼、费英东等出征窝集部虎尔哈,1613年灭乌拉。至此海西四部都归人努尔哈赤麾下。
在统一女真各部和对明作战过程中,几乎每一次大的战役,额亦都均未漏下并屡立军功,努尔哈赤视之为,先将将族妹和嫁给他,成为努尔哈赤的女婿。公元1616年建国号,将额亦都与费英东、何和理、费扬古、扈尔汉等共为顾命五大臣,由额亦都、费扬古两巴图鲁主军事,五大臣都是文武兼备的强有力人才。
公元1621年(后金六年),额亦都病死,终年60岁。他佐助努尔哈赤创业四十余年,战功卓著。当他病重时,努尔哈赤“车驾临视,垂泣与诀”,死后又三次“亲临痛哭”。1636年(后金元年)追封宏毅公,被誉为“忠勇忘身,有始有卒,开拓疆土,厥积懋焉”。
额亦都乃清朝开国的功臣,在统一女真族各部落和对明朝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文武兼备,忠勇无敌。但勇猛程度似乎远不及唐代以前。
武力得分:61分或611分
143、呼延赞:(?~
1000年),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北宋军事将领。呼延赞出生于将门之家,初为一名骁骑卒,因在战场上勇于作战,被宋太祖提拔为骁雄军使。乾德二年(964年),北宋西讨后蜀,呼延赞身为前锋,冲锋陷阵,身负数创,班师后因军功被提升为副指挥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朝再次向割据的北汉政权发动进攻,但遭到北汉的顽强抵抗,城屡攻不下。呼延赞在北汉军队的猛烈还击之中率先奋力登城,因站立不住,从城堞上摔下来四次,极大地鼓舞了土气,增强了宋军攻取北汉的信心和决心,北汉终因无力抵抗宋军的进攻,被迫举城投降。
呼延赞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具有一定的远见卓识。灭北汉后,宋朝大臣纷纷进言,主张乘势北上攻打契丹,收回。只有呼延赞审时度势,提出不同意见。但宋太宗主意已定,没有听从他的忠告,结果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打得大败,损兵折将,悻悻而归。
呼延赞勇猛,他不怕死,几次攻城摔下城爬起来又攻,真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武力得分:61分或610分
144、牛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他远比1103年出生的岳飞年长,所以《说岳全传》中说他拜岳飞为义兄就明显是虚构了。
牛皋出身射士。北宋末年,金军入侵中原。牛皋组织义军抵抗,屡胜金军。杜充接任东京留守后,牛皋受他指挥,奉命进攻鲁山的盗首杨进,三战三胜,击溃盗贼。金军攻京西,牛皋出战,十余战皆胜,受封果州团练使。金军进犯江西,从荆门回军,牛皋率军伏击,获胜。又和金将孛堇战于鲁山邓家桥,获胜。伪齐军向金军借兵后来犯,牛皋又以伏击破敌,擒获敌酋郑务儿。
1)、1133年,岳飞统制江西、湖北军务时,牛皋奉命加入岳家军。岳飞见到牛皋后非常高兴,即命牛皋为唐、邓、襄、郢四州的安抚使,后又任牛皋为中部统领。1134年,伪齐大将李成勾结金兵入侵,攻破襄阳六郡,伪齐将王嵩占据随州,岳飞派牛皋出战,牛皋只带三天的口粮,誓死拿下随州。结果口粮未用完就已攻下随州,生擒王嵩,俘敌5000人。
2)、李成退据襄阳,又被牛皋率骑兵击败,岳家军顺势收复襄阳。金兵攻打淮西,岳飞令牛皋先渡江迎敌。伪齐派骑兵5000人进攻庐州,牛皋出阵,远望着金将大叫:“牛皋在此,尔辈胡为?”敌军愕然,不战而溃。牛皋乘胜追击30余里,杀死大半的敌军,斩其副都统及千户5人,百户数10人,声威远扬。
3)、1135年,牛皋随岳飞征讨杨么。杨么兵败,投水自杀,被牛皋擒获。
4)、1140年,岳飞进军中原,牛皋奉命进攻京西一带,所向披靡,直抵黄河沿岸,屡立战功。
秦桧杀害岳飞后,十分惧怕牛皋。1147年三月初三,密令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将牛皋害死。牛皋临死前悲愤地说:“牛皋年61岁,官至侍从,已经足够了,所恨的就是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马革裹尸而死,而死在屋檐下而已!”
看来牛皋比小说中的要勇猛多了。他生擒王嵩,一声大喊竟是敌军愕然,不战而溃。
武力得分:61分或609分
145、皇甫嵩:(?—195年),字义真,今镇原东南人,末期名将。是名将的侄儿。皇甫嵩少年时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被察举为、茂才。公车召他为,升任太守。
1)、汉灵帝元年(184年),黄巾军起义,朝廷采纳皇甫嵩的建议,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起用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义军。
他两调发五校、三河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4万多人,镇压了义军。接着一起乘胜镇压汝南、地区的黄巾军,连连取胜,了三郡之地。
2)、八月,皇甫嵩在苍亭击败黄巾卜已部,擒获卜已,屠杀7000多人。张角病死,皇甫嵩攻城,未能得逞,便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皇甫嵩乘夜调兵,鸡鸣时分冲入其阵,黄巾军仓促应战,张梁战死,阵亡3万多人,投河而死的有5万多人。
3)、十一月,皇甫嵩与太守冯翊,攻克下曲阳,杀死张宝,斩杀俘虏10余万人。汉廷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共八千户。
皇甫嵩镇压黄巾,威震天下,但当时朝政日非,海内空虚。汉阳人阎中劝他把握机会,南面称制。皇甫嵩不用其计。
4)、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人王国包围,从冬到春,围了八十多天,最后也未能攻下,部众疲劳不堪。只好于中平六年(189年)二月解围撤退。皇甫嵩立即起兵追击,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的部众,斩杀1万多人。董卓被杀之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不久改任,这年秋天,升任。
皇甫嵩的勇猛要远过于其叔父,但主要表现在与黄巾军的作战中,作为针对农民军的战将,但其武功远在章邯之下。
武力得分:61分或608分
146、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节度副使,参与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曾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1)、至德二年(757),史思明﹑等率众10万进攻北都(今太原西南)。北都留守李光弼所部不满万人,先在城外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数十万,加固城垒。当敌攻城时,用大炮发巨石猛击(已有火炮),还暗掘地道陷敌,不断袭击叛军,使之不敢接近。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击,大败蔡希德,歼其部众7万,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证了左翼的安全。
2)、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史思明军突然渡河,陷汴州(今),逼洛阳。李光弼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守河阳,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随后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2万。
3)、上元二年(761),朝廷强令收复洛阳,他不得已而出兵,当时叛军,加之大将违反节度,因而兵败,退保闻喜。后复任河南诸道副元帅,出镇临淮,统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配合仆固怀恩等收复洛阳。他曾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二年(764),因受朝廷猜疑,抑郁而死。
李光弼打得最漂亮的一仗就是太原之战。
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遣兵攻陷潼关后,史思明再度攻占常山(今河北正定),夺回河北全境。正月,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高秀岩自、牛廷玠自范阳率兵共10万,会攻太原,企图夺取河东。
当时,太原所剩只有河北兵5000人,加上团练也不满万人。面对叛军的强大攻势,李光弼刚毅果断,用兵灵活,尤以防御作战见长,治军严整,警戒巡逻无丝毫懈怠,使史思明围城数月而不下。正当紧张进行时,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夺取帝位后,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困太原。二月,李光弼率军出击,大破蔡希德军。九节度使兵溃邺城(今河南安阳)时,唯李光弼与两节度使整军而还。他曾不顾敕令斩了不服军令的御史崔众﹑左厢兵马使张用济等。
李光弼算是一位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乱时与郭子仪齐名,任兵马副元帅。但他不是猛将,故此没有多少单挑的战绩。
武力得分:61分或607分
&147、俞大猷:()祖籍安徽凤阳府霍邱,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始祖俞敏跟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开国功臣袭泉州卫百户官,至其父俞元赞已历五代。
俞大猷自幼家贫,十岁随家迁居泉州城内北隅,与邓城、汤克宽等读书于清源山清源洞。十五岁进文秀才,并习武于清源洞。
&&俞大猷先后拜王宣及林福、军事家等人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皆得三家所长。后又从师精通的同安南少林高手学剑(棍)术和骑射,达到了“剑术天下第一”,跨马而骑,引弓飞矢,的境界。
王、林、赵三人均为当时泉中名师,俞大猷对三师之意均能默契神会,,尤能阐其所未论。正是由于年轻时奠定扎实的儒学理论基础,使俞大猷日后成为明代的名将,不仅有杰出的思考领域,而且有杰出的思想,故上司曾称赞他有大将才。
1)、嘉靖十四年(1535),俞大猷参加全国会试,获第五名,由承袭百户世职,升署正千户,守御金门所,任职五年,加强练兵与海防,使得金门守备森严,沿海盗匪。
2)、嘉靖二十六年(1547),俞大猷在击溃海贼康老等,俘获300人。因功擢广东佥事。
时新兴、、一带侗民屡叛,总督以平定侗民事付俞大猷。俞大猷亲带数人遍诣诸侗民,晓以利害祸福,侗民畏服。侗民中有者,力能格斗猛虎,为叛乱首恶,俞大猷格杀了他(能格杀斗虎壮士,也算猛士),招降,数邑得以安宁。
3)、嘉靖二十八年(1549),安南都统使卒,其子宏瀷、正中互相仇杀;其大臣范子仪趁机剽掠钦、廉诸州,岭海骚动。俞大猷奉命讨贼,“追战数日,生擒子仪弟子流,斩首千二百级”。
4)、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大肆侵扰浙东沿海。俞大猷提出明军主要的最好是清理河道上的敌舰,令敌回救,然后以重兵逐之下海,边逐边击,并事先在沿海布下舟师,形成之势。
5)、嘉靖三十三年(1554)三月,浙闽提督王抒遣俞大猷从沥港正面进攻,参将从西堠门堵住倭寇退路,采用两面夹攻的战术,配合戚继光、等将领,焚舟数十艘,斩俘敌千余人。窜入陆上抢掠的倭寇,不得不回军营救战舰,并拼死突围与海上战舰会合。明军按照俞大猷的布置,陆地的军队举帆出海追击,与在海中的俞大猷舟师,在一带形成前后夹击的合围圈,聚歼逃窜之倭寇,取得了抗倭史第一次大规模的胜利,俞大猷才予俸如故。
6)、嘉靖三十三年(1554),寇犯,俞大猷所率将卒不及300人,征集诸路兵未至,战失利。倭寇2万屯松江柘林,闽浙总督张经促战,俞大猷坚持不可。待、兵至,乃从张经大破贼于王江径,取得抗倭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功为严嵩义子、尚书、浙江巡抚胡宗宪攘为己有,俞大猷反受降职处分,“以金山失律加罪之,谪充为事官”。
7)、嘉靖三十四年(1555),俞大猷在旧职被革除的情况下,以国事为重,以戴罪之身,大败贼于陆泾坝,焚贼舟三十余艘,又拦击其自三丈浦出海者,沉其舟七艘。继又破贼于吴江莺脰湖,贼走嘉兴三板沙,掠民舟将遁,俞大猷追击于马迹山,生擒倭寇首领金泾和许浦,白茆港之贼俱逃出海,俞大猷再追击于,焚5舟,击坏及覆没者无数;俞大猷及佥事分路追击,再获9舟。一月之间,将浙东陆上倭寇打得东逃西窜,令倭寇闻知俞大猷的名字就。
初以倭患急,朝廷特命都督为浙江总兵官,兼辖苏、松诸郡,数月间无所作为。廷臣争言俞大猷军事干才,遂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月罢刘远,以俞大猷代浙江总兵官。俞大猷在西庵、、清水洼、等战役连获大胜,诏还世荫,加都督佥事。继败盘据舟山之贼。
浙东平倭之战,应该说是俞大猷战斗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他“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充分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抓住其致命要害的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攻其必救”、
“围而歼之”,展示了其出色的指挥才干和杰出的谋略。
8)、嘉靖三十九年(1560),俞大猷至大同。重其才,经保举授其方略。俞大猷尝以车百辆、步骑3000,大挫敌万骑于安银堡。文进上其制于朝,遂置兵车营,诏还世荫。
  倭寇在苏、浙惨败后,便南窜闽、粤,倭患重心移到福建。
9)、嘉靖四十年(1561),俞大猷奉命南征,因平定王直的战功,被任湖南辰州镇军参将(今),接连削平云溪等3郡6县叛乱。同年七月,诏移南赣,合闽、广兵,镇压广东饶平张琏暴动,计擒张琏和萧雪峰,斩首1200余级,散其余党2万。擢副总兵,协守南赣、汀、漳、惠、潮诸郡。
10)、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月,倭寇侦知戚继光在福建平倭胜利后回师浙江,又凑集兵力1万多人,卷土重犯福建,纠合自广东北犯的倭寇,连破、、、、、、、、等地后,乘胜直捣(今)府城,将府城团团围住,敌势猖狂前所罕有。
兴化城的陷落惊动了朝廷,因为这是自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起用谭纶任闽浙总督,从调回俞大猷提升为福建总兵官,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急速回闽,配合福建都督刘显,三人均受谭纶指挥,会同剿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二月一日,俞大猷迅速驰至兴化的,驻军,刘显驻扎,而戚继光招募的军尚在浙东。时敌我兵力相当,倭寇,屡来挑战,诸将愤愤难平,纷纷要求应战。俞大猷根据敌我双方实情,采用“敌以战为守,我以守为攻”的正确的作战策略,“画地凿沟,东西通海,列栅其上”,围困倭寇。并发动长期受倭寇,有血海深仇,勇于效命沙场的闽中南人民为民兵。
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二十一日深夜四鼓,根据战斗部署,分三路全面出击:戚继光担任中军主攻,俞大猷为右军、刘显为侧攻,悄悄向敌营迫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战局的发展,完全按照俞大猷的战略意图进行,经过5个小时战斗,倭寇抵挡不住般的攻击,,纷纷落进俞大猷预设的壕坑之中。这一仗,歼敌2200多人,取得兴化平倭大捷,收复平海卫和兴化府城,解救3000名被虏的百姓。
兴化平倭是福建抗倭斗争的最大胜利,俞大猷在战前,做了周密的部署与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并不下戚继光。
晚年期间,俞大猷改镇广东。对来犯闽广的倭寇和叛贼逐一平复。
万历八年(1580)卒于家中,享年77,直至死前还在领兵训练。俞大猷的兵法思想是逐步发展的。他在会试时就上论策《安国全军之道》,立功时又有《兵略对》、《大同镇兵车操法》、《广西选锋兵操法》等。在他的《正气堂集》十六卷中,无卷不言兵,无篇不与兵事有关。
俞大猷曾提出的建议,但面对个人力量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即与古老的松散的社会组织不能相容,其计划毫无实现的希望。
俞大猷抗倭的海防战略是御海洋、御海岸、御内河、御城镇的多层次、有的防御战略,加强海防,坚固江防,以长制短。纵使俞大猷的声望和战绩都十分卓著,但这些有益的建议始终没有被采纳。因为俞大猷的海防战略思想,所牵涉的问题和可能引起的后果,已经超出军备问题而及于。
嘉靖四十年(1561),俞大猷自北方云中奉命南征,途经河南。因素闻“河南嵩山有神传击剑之技”,故特别少林寺。所谓“击剑之技”,即。寺僧自负其技,有1000多人参加棍术表演。俞大猷观摩后,发现少林寺僧的棍术因久传,“已失古人真诀”,并明告众僧。众僧表示愿意接受指教。俞大猷告知众僧,学习棍术必须掌握总诀,即刚柔、阴阳、攻守、动静、审势、功力、手足等动作的运用。而这些真诀,非经数年之苦练,是不能领会的。于是,住持小山上人即“择其僧之年少有勇者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从”,随俞大猷南征学习棍术。
俞大猷和戚继光在发展史中,丰富了遗留在福建的,现称,突显与少林拳之差异。(莆田,在之中。)他传下荆楚长剑、混合而成之俞家棍法,编写了《》,详言棍法要义,授于各兵将,在中,。
俞认为“棍为艺中”。强调随时以“”的变化,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突击,“打他第二下”,“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戚继光称赞《剑经》:“千古奇秘尽在于此,近用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与戚继光一样,俞大猷不但是位军事家,也是一位武术家。在抗倭寇中,虽然战绩稍逊于戚继光,但也很辉煌。从这些情节也可看出,到了明代末期,战争已不像以前那样面对面的厮杀了,同时火器的出现也使得战将们显现不出他们的勇猛了。
武力得分:61分或606分
148、戚继光:(1528年-1588年)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登州人。著名抗倭将领、,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有多部著作及诗作传世。
戚继光祖籍赣州,后迁(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游戏。
1)、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景通因病去世,十七岁的戚继光袭任父职,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
2)、嘉靖三十四年(1555),浙江倭患严重,戚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镇守宁波、、台州三府。此后,戚继光多次与倭寇作战,先后取得、岑港、桃渚之战的胜利。
3)、三十八年(1559),戚继光无意目睹到矿工与永康矿工打架的场面(几万人打架),戚继光惊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军。”戚继光对招募了近4000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
4)、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十三战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5)、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倭寇800多人打到龙山所,戚继光这时新任参将不久,听到消息立刻率军前往。倭寇分成三路猛冲过来,明军纷纷溃退,戚继光见形势危急,连忙跳到一块上,一连三箭将三个倭酋射倒,倭寇这才退去。十月,倭寇又在龙山所登陆,戚继光与俞大猷等率军抗击,三战三捷,倭寇乘夜撤退。两次龙山所之战,戚继光初露锋芒,同时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临阵畏缩,有必要寻求解决办法。
组建戚家军
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戚继光到义乌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最后选定3000多人,编立队伍,分发武器,进行严格的训练,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
嘉靖四十年(1561)四、五月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船只达数百艘,人数达一两万,其中大股倭寇窜犯、桃渚、等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先后十三战十三捷,共擒斩倭寇1400多人,焚、溺死4000多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浙江倭患基本平息。戚继光被提升为都指挥使,“戚家军”也闻名天下。
6)、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随后回浙江补充兵员。戚继光刚离开后,倭寇就相互庆贺说:“戚老虎去,我们还怕什么!”活动又猖獗起来,攻占府城,随后又据平海卫为巢。
7)、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抵达福建,于平海卫大败倭寇。随后率军解仙游之围,灭山贼于南澳,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8)、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一月,倭寇约2万人围攻仙游,城内居民昼夜死守,双方伤亡都很严重。谭纶和戚继光统兵来救,驻扎于仙游城外20里处,这时戚继光的部下只有6000人。次年一月,换防的军队到达,戚继光进行周密布署后,分道向仙游进军,中路军直冲倭寇南巢,其它各路配合作战,倭寇丢盔弃甲,全线崩溃,仙游之围得以解除。戚继光这次以寡敌众,大获全胜,体现了卓越的军事(皆为智取)。
9)、嘉靖四十四年(1565)春,吴平与倭寇勾结,招纳海盗、1万多人,盘踞在梅岭一带。戚继光攻占梅岭,吴平率部南逃,占据闽广交界的,戚继光跟踪追击,将南澳岛封锁起来。十月,戚继光率军在龙眼沙登陆,乘势进攻,大获全胜。月底,戚继光与俞大猷合力进讨,吴平惨遭失败,仅率800余人乘船逃脱。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和俞大猷进剿吴平残部,吴平投海自杀,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台州: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自己牺牲等3人。
战斗:我敌之比为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自己牺牲陈四等3人。
:消灭倭寇3000名,斩首不多,此战主要为解救。
福建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等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颗,自己无一人牺牲。
,烧死和淹死倭3000寇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此战阵亡最多,达到90人。
福清葛塘之战,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牺牲金渔等16人。
,击溃1万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自己牺牲童子明等24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自己无一人阵亡。
蔡丕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自己牺牲31人。
戚继光从东南抗倭到蓟州,上司胡宗宪、谭纶、、梁梦龙,以及执政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对他的工作都比较支持。尤其是张居正,常把那些作对的官员调开,甚至免除职务,所以戚继光能久镇北边,发挥所长。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死,反对派群起攻击,戚继光也受到牵连。十一年(1583),戚继光被调往广东。十三年(1585),戚继光被朝廷罢免官职,回到家乡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日),戚继光突然发病,与世长辞。
在繁忙的军务中,戚继光抽空撰写了两部重要兵书,即《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部书是他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军队的教本,在上有很高的地位,皆收录《四库全书》,占军事著作的十分之一。
★戚家军创造了以平均每22人伤亡,换取斩杀1000人的冷兵器时代敌我伤亡比的奇迹。
戚家军的胜利还建立在严格甚至是严酷的军法上: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首;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首,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首;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首;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首,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斩级的赏赐也颇丰,每一级赏银40两!(明中期40两约现在12000元。)
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就连少数民族都愿意为之誓死效命,这样的军队在封建是独一无二的。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3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帅30000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8000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全歼朵颜30000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帅铁骑50000入寇,戚继光又率8000铳骑出塞包抄,全歼50000蒙古军,活捉长秃。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共斩级15万余级,如果完全,戚继光的爵位可以升到级。这在日久承平的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浙兵首登,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台的老将。的最初也是由2万浙兵构成。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
时人誉为“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
★戚继光不仅能够领兵打仗,也是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兵器制造家,不管是冷兵器,还是火炮鸟铳。说起三十二势长拳可能未必熟悉。但是实际上最早的发源就来自长拳,太极拳早期也被称作长拳。如此戚继光才是中国近代真正的武圣,冷兵器火器的制作操作,拳法刀法的创建使用,练法的改革创新,无与伦比的战绩是一个家族的荣耀也是中国传统武将的与风范的集大成者。其带兵之才,变革之法,武器之精,为将风范,更是无出其右。戚继光于1561年秋在台州编著的武术名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记有“
宋太祖三十二长拳、、、温家七十二行拳”等十多家名著于时的拳种,而无。只载有“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
到了明朝中期,火炮逐渐进入战争,凭武将个人格斗厮杀能力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戚继光不光是位帅才,也是员勇将,尽管他没有和敌手厮杀的战绩,只他武术家的头衔也足以说明格斗能力不差,否则他的戚家军不可能斩杀那么多敌手。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武力得分:60分或605分
149、鳌拜:(约)中国清初。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三代元勋,早年之一。以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其实是小说《鹿鼎记》里说的),后半生则操握、结党营私,结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为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鳌拜的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鳌拜本人亦随征讨各地,赫赫,不但是一员骁勇战将,而且也是皇太极的心腹。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大西军,在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因此以首功被顺治皇帝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擢,累加少傅兼,教习武。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
1)、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命贝子硕讬与孔有德、、尚可喜诸将往攻皮岛。由于硕讬久攻不下,皇太极又命郡王阿济格接手,鳌拜从征军中。阿济格与众将反复商议后,制定了兵分两路、声东击西的进攻方案。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鳌拜见状,奋起大呼,第一个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终于被攻克,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
2)、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明守军部遥相呼应,大放火器,猛攻清军,清军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其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d&o),路遇明军骑兵,于是迎头而上,击败对方。鳌拜这时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西援锦州之师。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总兵吴三桂、、唐通等人率军沿海边撤退。清军从锦州大路至塔沿途截杀。鳌拜与阿济格、等率部排列至海截击之,明军大败而溃。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自杏山沿海至的海面漂满了明军的尸首。入关前后的鳌拜,已是战功赫赫,升迁频频。
3)、顺治元年(1644)十月,鳌拜随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取道,进攻已经退守的李自成农民军,率军由内蒙入陕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随即挥师南下。后来率军攻进,直逼西安。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退往湖广。阿济格奉旨率军剿除“流寇余孽”,鳌拜等遂分翼出师,水陆并进,于河南邓州和承天、德安、等地前后十三战,重创军。顺治二年(1645)六月,李自成于湖北遇害,大顺军瓦解。
4)、顺治三年(1646),鳌拜随肃亲王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领先头部队前往狙击。两军相遇,鳌拜等人又是身先士卒,往前猛冲。狭路相逢勇者胜,昔日威风一时的大西军抵挡不住而溃败,张献忠也于此役中被杀。清军击破大西军营垒130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骡牲畜12200余匹。打败大西军主力之后,鳌拜等又继续深入,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大西军余部在、李定国率领下退往云贵地区,豪格在四川发布的安民告示,继续抗清。击破大西军,鳌拜实居首功。
康熙原定的凌迟处死鳌拜,已经不能实现了。后来经各大臣的建议,改为了终身监禁。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当鳌拜在监狱中度过的第一个月,就是他一生经历的两起两落的最低谷。他天天在想为什么,越想越生气,越生气越想,最后于1669年被自己活活气死在监狱之中。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皇帝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世宗立,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宣谕群臣,追覈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子孙。
鳌拜早年无论是在关外与明军的反复交锋中,还是在入关定鼎中原后巩固统治的大小战斗中,出生入死,转战南北,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清初开国功臣、猛将。
武力得分:60分或604分
150、李愬:(773-821)唐代大将。字元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李晟子。有韬略,善骑射。
1)、元和十一年(816年),任唐、随,邓节度使,率兵讨伐的叛乱。他善于观察形势,选择战机。次年冬,乘敌松懈,雪夜攻克,生擒吴元济,进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
2)、十三年(818年),任武宁节度使,和宣武、魏博等军共讨淄青节度副大使。后历任昭义、魏博等节度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疾甚,不能军,以太子少保还东都卒。
李愬雪夜袭蔡州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在中外军事史上被人广为津津乐道。 “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十月,唐宪宗以严缓为蔡、申、光招抚使,讨伐吴元济。
元和十年(815年),吴元济在唐军的四面围攻下负隅顽抗,并派人向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师道求援。王、李一面上表请求赦免吴元济,一面出兵策应淮西,派人烧毁朝廷储藏的钱帛粮草,刺杀力主讨伐的宰相武元衡。宪宗不为其所动,擢升主张用兵的裴度为宰相,令其主持征讨,并以韩弘取代严绶。同时下令对成德用兵。
元和十一年(816年),唐军因缺乏最高统帅,被王承宗逐一击破。中外为之震惊。宪宗决意继续用兵,以太子詹事李愬为西路唐军统帅。元和十二年(817年),五月,宪宗下令停止对成德用兵,决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北路李光颜击败淮西3万。郾城令董昌龄、守将邓怀金举城降唐。吴元济得知郾城不守,将亲兵及蔡州守军全部调往北线,为西路唐军奇袭蔡州创造了条件。
七月,唐宪宗因对淮西用兵4年,民力困乏,遂任命主战最得力的裴度兼领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使,赴前线督战。
并悉去诸道监阵中使,战多有功。李愬因此也就得以不受阻拦地发挥其才能。
李愬抵达唐州(今河南泌阳)后,下车伊始即亲自行视慰问将士,以稳定军心。同时,又有意示弱以麻痹敌军。淮西军因屡败西路唐军,见李愬名位卑微,行事又如此不堪,遂掉以轻心,对西路唐军不再严加防范。
为增强西线的军事力量,实施奇袭计划,李愬又上表奏请朝廷,调来士卒步骑2000人。李愬还利用淮西民多无食,纷纷逃往唐军控制区的机会,设县安置淮西百姓5000余户,并派兵予以保护。为动摇瓦解敌军的士气,李愬大胆重用降将。他在俘获淮西骁将丁士良后,不仅未加杀戮,反而署以官职。
丁士良感激之余,献计擒获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吴秀琳部谋主陈光洽,招降吴秀琳部3000人。西路唐军因之士气高涨,连下多城,淮西将士降者络绎于道。李愬谋取蔡州,问计于吴秀琳。吴秀琳以为欲攻取蔡州,非李祐不可。李愬设计生擒李祐,免其一死,并委任他为六院兵马使。李祐被感动,尽心设法为袭取蔡州出谋划策。同时,他还废除了藏匿淮西间谍者满门抄斩的旧命令,优待被捕的间谍,很快摸透了敌方的险易、远近和虚实,为奇袭蔡州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李愬先后出兵攻取蔡州以西和西北的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和西平等据点,与北线郾城一带的唐军兵势相接,连成一气。他还遣将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诸城栅,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九月,李祐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愬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李愬深以为然,派人将奇袭计划密呈裴度。裴度十分赞赏,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风雪交加,敌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命李祐等率敢死队3000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3000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
3000人殿后。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李愬只下令说向东。东行30公里后,唐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愬留500人守城
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500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李愬才宣布说,入蔡州直取吴元济。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但军令如山,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急进。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唐军无人认识,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李愬,无人敢于违令。夜半,雪愈下愈大,唐军强行军35公里,终于抵达蔡州。
近城处有鸡鸭池,李愬令士卒击鸡鸭以掩盖行军声。四更时,李愬军到达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发觉。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
李祐等既已得手,便打开城门,迎纳大唐军。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说官军来了。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起床后,吴元济听到唐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才有惧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一面厚抚董重质的家属,遣其子前往招降。董重质单骑至李愬军前投降,吴元济丧失了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十二日,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黄昏时分,城门坏,吴元济投降。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
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就主观而言,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待将士丰厚,能得士心;又明于知人,敢于重用降将,能得敌情;他见可能断,敢于抓住蔡州空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
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利。从客观来说,唐宪宗和裴度始终未改其平定淮西的决心,又能集中力量对吴元济用兵,甚至撤去监阵中使,而北线唐军则牵制、吸引了淮西的主力,这都为奇袭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从以上战绩看,李愬应该是一员治军有方、长于谋略的名将而不是猛将,但观其才气,能生擒敌将,确有勇猛之风,但勇猛远不及其父李晟。
武力得分:60分或603分
:(?—公元551年)魏安定人。虽然勇猛,却喜出尔反尔。孝昌元年(525),随柔玄镇人杜洛周起兵造反,不久离杜投奔北魏博陵郡公尔朱荣。三年后,随尔朱荣打败葛荣,又随齐王高欢打败反叛太守羊侃。嗣后,彭乐突然跑到正率军反抗朝廷的原葛荣部将韩楼那里,被封为北平王。在尔朱荣派大都督侯深讨韩时,彭乐归顺侯深。在高欢出兵进攻西魏时,他又投效高欢。在韩陵战役中,彭乐身先士卒,大败敌军。
1、东魏天平四年(537),彭乐随高欢进攻西魏。高欢想打持久战,彭乐主张速决战。高欢听了他的话,很快发起总攻。彭乐乘酒兴攻入敌阵,腹部被刺伤,继续战斗。
2、武定元年(543),北豫州刺史高慎叛变,西魏宇文泰派兵支援,高欢迎战于芒山(今洛阳西北)。当宇文泰军逼近东魏军时,彭乐率几千骑兵从右翼冲出,所到之处,敌兵连连退避,于是东魏军乘势攻入敌营。有人报告高欢说:“彭乐又反水了”。高欢叹道:“彭乐背弃韩楼投奔尔朱荣,背叛尔朱荣投奔我,今又叛逃西魏。这小子太反复无常。”过了一会,彭乐派人前来报捷,已俘虏西魏临洮王东、蜀郡王荣宗、江夏王升、谯郡王亮、詹事赵善等以下军官48人。东魏其他各军也乘胜追击。共杀死敌兵3万余人。
3、西魏全面后撤时,高欢令彭乐追击。宇文泰狼狈而逃,在马上对彭乐说:“傻小子,今天没有了我,明天还能有你吗?为啥不回我营中拣金银财宝去!”彭乐照宇文泰的话做了,果然拾得一捆金带。高欢问他为啥没追杀宇文泰,彭乐报告了实情,还说:“我并不是听了宇文泰的话放走他的。”当时,高欢对彭乐放走宇文泰十分震怒,又几次举刀,想杀他,终于没杀。
武定七年(549),彭乐从并州刺史升任司徒。高洋即位后,改任太尉,封陈留王。北齐天保二年(551)因谋反被杀。
彭乐也能打仗,但作为武将武力并不突出。其人出尔反尔,先是在北魏,后又在北齐,转而又向着周,道德也不怎么样。但得分与其个人道德无关。
武力得分:60分或601分
(未完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说的太好了,我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33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2453 second(s), 4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炫舞怎么退出舞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