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适合孩子玩的手机游戏手机游戏应该怎样教育

寒假又来了!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玩游戏问题
寒假又来了!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玩游戏问题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李晗)近日,全国中小学生开始放寒假。在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北京市景山中学初一年级的作文题目是“有什么最好”。男生小强(化名)在答卷里写下了自己的想法:电子游戏最好。
  玩游戏在小强学习苦闷、紧张时候,让他特别放松、有成就感。阅卷老师看了忧心忡忡,找到男生的班主任北京市景山中学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周群,告诉她这种题材是绝对禁止进作文的。
  “从本意上说,我挺喜欢孩子说真话”,周群在1月23日下午举办的腾云下午茶游戏沙龙“有效沟通:青少年与游戏”上说。与传统教育对玩游戏一刀切禁止态度不同,她提出家长、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面对,公开就游戏这个问题一起做更多探讨。
  游戏上瘾的核心:正面鼓励与成就感
  为帮助家长以更科学的方式,更好地沟通孩子的游戏行为,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第九区》杂志推出了《玩得开心 玩得安心
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步举办游戏沙龙,教育学、心理学、游戏专家与家长们相聚在一起,探讨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游戏话题,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
  儿童为什么会沉浸在游戏中,而且出不来了?游戏设计师李涛提出,按照斯金纳箱原则和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游戏通过有趣的操作可以不断给玩家正面鼓励,让玩家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游戏上瘾这个事情,最核心的是这一点,如果我们了解这一点,大人知道这个套路以后,就不太会被套进去。”李涛向家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诸多案例显示,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考入重点学校之后无法面对考试名次下降的失落感,选择到游戏中寻找成就感。
  深圳中学高级心理教师王新红指出这是典型的青少年在新环境中的自我定位问题,她建议家长先判断孩子是否有情绪障碍,然后跟孩子沟通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危机时期,重点是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在沟通中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玩游戏,为什么小朋友会一直觉得大人的陪伴不够?周群提出,小朋友的成长不是要大人的陪伴,更多是同伴、伙伴,家长要注意把自己的身份转换成伙伴。
  游戏的另一面:提升认知学习成效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研究显示家长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游戏,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王腊梅副教授说,“SRI国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玩电子游戏可以让学生的认知学习成效提高多达12%,并且让手眼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记忆力得到改善。牛津大学研究发现,与那些从来不玩游戏以及每天玩3个小时以上的同龄人相比,每天玩1小时以内电子游戏的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适应能力较同龄人更佳,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最高,所遇到的友谊及情绪问题以及多动的情况较少。”
  心理专家们认为,孩子在通关游戏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挑战,获得一种艰难的乐趣,会知道经过艰难的练习能得到一定成果。而在游戏中,玩家需要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难度逐步增大的谜题,这一过程提高了玩家做出决策的能力与速度,这是当今的雇主很看重的能力。
  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博士高璇是《玩得开心 玩得安心
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编纂者之一,这本小册子力求用最直白的语言,向玩游戏的孩子的家长们全方位介绍电子游戏发展、打游戏的益处与隐患,以及如何应对孩子在玩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和应对电子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亲密关系中尽早建立“玩游戏”的规则
  来到深圳沙龙现场的多位家长听众提出无法与孩子就游戏问题进行沟通,往往因为沟通不畅而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恶化。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教授吴岩提醒家长,“玩游戏”与“家庭关系不和”是两个问题,应该区别对待。
  深圳中学高级心理教师王新红说,“当孩子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游戏成为他们处理问题的手段,往往问题根源可能在家庭关系、学业负担过重或者生理等问题。”
  来自深圳石岩公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田春利主任通过一个生动的“杯子倒水”小演示,告诉家长们,“不能向装满水的杯子或者杯底朝上的杯子再倒水,这就像孩子们关闭的心。”田春利说,“家长承认自己有问题,是我们跟孩子沟通的第一步,从游戏里走到现实中的第一步。”
  高璇强调了“规则”在家庭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她建议规则一定要越早设置越好,否则到了青春期再去管束孩子也许不再有效。高璇也指出:“到了青春期,即使是从小被父母陪伴得非常好的孩子,随着他们独立意识的增强,也会和父母产生冲突。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探讨,制定出更适合他/她这个年龄段的规则。”
  王新红处理了很多家庭的个案,她建议家长要学会和青春期孩子沟通,学会尊重孩子的同时,通过“谈判”设定自己的底线,并且守住自己的底线,否则与孩子的“谈判”便失去了意义。
  从小玩游戏的北京师范大学科幻文学博士姜振宇分享了自己与父亲谈判游戏时间的经历,建议家长与孩子在讨论游戏与学习的问题时,可以先讨论孩子“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可以放弃的”,他们对一些耗时而无多少益处的事情达成共识之后,便可形成一种对游戏时间的默契。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20 14:59
查看: 2243
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沉迷游戏的现状也是经过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或许当不少家长还没有发现之时,自家的孩子已然有了爱玩游戏的毛病。那么面对老是爱玩游戏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或许下面的这几招是不错的解决办法!
14:58 上传
1、言传身教,注重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不要过多接触网络游戏
教育并不是老师的专利,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有教育孩子的责任,或许很多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孩子为什么爱玩游戏,是不是因为你老是在孩子面前玩游戏造成的?长时间的耳聋目染会造成孩子也贪恋游戏的乐趣,当然,对于自律性比较差的孩子来说,一旦沉迷游戏,想要自拔,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2、教该教的东西,绝对不向孩子传授游戏技巧
对于初次接触游戏的孩子来说,对于游戏好奇,但是同时,对于游戏也不是那么在行,很多操作技巧,他们并不知晓,而最好的方法便是询问自己的父母。而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注意了,关于游戏技巧,是绝对不能向孩子传授的,没有游戏技巧的帮助,孩子或许会在短时间内就失去兴趣,但是一旦有了技巧的帮助,他们就更有可能会沉迷于游戏!
3、控制时长,不让孩子花费太长时间在游戏上
一定的娱乐时间是应该给与孩子的,毕竟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若是连基本的娱乐时间都没有,确实不太人性化。不过游戏时间有归有,却不能太长,作为家长来说,应该严格对游戏时间进行控制,确保孩子不沉迷于游戏,不贪恋游戏。
其实,实现管控的方式有很多,除了贴身管控,时时提醒之外,咱们还可以使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例如现如今网络流行的绿色上网软件爱熊宝,这类型的网络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时时管控,即便不在家,管控也是十分到位的,孩子定位、一键管控、应用白名单,这些功能都可以对孩子的手机实现时时控制,对于家长来说,这种管控相对也是比较便捷的。
4、设置上网规则,配合奖惩手段
上网没错,但是沉迷就是不对了,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应该与孩子约定上网规则,例如学习任务不是那么重的时候,可以在哪个时间段上网,学习任务比较重或者是涉及到要考试复习的时候,就要减少上网的时间或者暂时停止上网游戏等,当然,在设置规则的同时,咱们还需要配合奖惩手段,若是违背了规则,就需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只有奖惩有度,才能真正实现监控,达到教育的目的。
用户等级:高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9 小时
元宝:4600
金币:11346
<em id="authorposton17-1-20 23:28
谢谢分享!
用户等级:大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536 小时
元宝:3557
金币:18057
<em id="authorposton17-1-22 00:18
多谢分享。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77 小时
元宝:6568
金币:15407
<em id="authorposton17-1-22 00:24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22 06:17
谢谢分享了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 小时
元宝:7789
金币:10836
<em id="authorposton17-1-22 06:32
家长不玩孩子怎么也玩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22 08:25
有用处啊,谢谢分享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9 小时
金币:1363
<em id="authorposton17-1-22 08:27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22 09:27
谢谢分享,学习了!
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22 17: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版主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417 小时
元宝:10483
金币:56078
济南拉呱版主
<em id="authorposton17-1-22 18:42
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22 22: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23 00: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23 05: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1-23 09: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济南特色勋章
描述:济南地区用户专用勋章
Powered by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甚至半夜偷手机玩,家长怎么办?_网易新闻
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甚至半夜偷手机玩,家长怎么办?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甚至半夜偷手机玩,家长怎么办?)
家有烦心事解答专家:何维,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南方发展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小学四年级的彬彬是一个碰不得手机的男生,一拿到手机就“专心致志”地玩游戏。彬彬妈说,“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玩手机,担心孩子近视眼,家里控制他玩电子设备,但是好像越控制越适得其反。”让彬彬妈意外的是,她发现,孩子甚至会趁着父母睡觉了,半夜三更起床拿大人的手机玩游戏。彬彬妈很生气,虽然孩子在被教育批评后也认错了,但孩子的自控力并不好,这样的事情还会重复地发生。如今,不少孩子对智能手机完全没有抵抗力,甚至有强烈的依赖和沉迷。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心理专家何维就称,生活中孩子依赖手机的现象很严重,纠正孩子这方面的行为习惯宜疏不宜堵。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时间“感觉孩子对游戏有了依恋心理”,心理专家何维说,现实生活中像彬彬这样依赖甚至沉迷游戏的小学生并不少,尤其是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了,孩子们在一起都人手一个手机。但针对该现象,何维称,对于手机的使用,父母也不要一味堵住孩子,“父母高度管控,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堵不如疏。”她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协商使用手机或者可以玩游戏的时间长短,在限定的时间里使用,而且游戏也有一些益智游戏,也能起到开发大脑的作用,父母也不必谈游戏就“色变”,适当玩游戏也无伤大雅。在疏导的同时,应该帮助孩子转移兴趣点,多挖掘出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例如,体育锻炼,户外玩耍等。尽量不要购买智能手机
何维特别提醒,如今不少家长手机依赖症更严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在家长期如此,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她建议,要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先把自己的“手机依赖症”戒了,给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和孩子的联系因为手机而更为便利,也可以提高沟通的效果。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配置手机已经很普遍了。对此,何维表示,给孩子买手机,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尽量购买功能少的手机,有电话和信息功能的即可,尽量不要购买智能手机,“因为孩子本身的自控力就比较低,简单功能的手机在硬件上可避免孩子过分沉迷”。信息时报记者 黄艳
(原标题: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甚至半夜偷手机玩,家长怎么办?)
本文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你的孩子玩手机游戏吗?教家长几招有效的教育方法你的孩子玩手机游戏吗?教家长几招有效的教育方法微教养百家号现在的手机越来越先进,手机游戏也越来越丰富。相信很多家长都或多或少的,因为孩子沉迷于游戏而犯愁过。学生们,尤其是小孩子,他们的各方面都还在发育的阶段,比如骨骼、视力等等,这时候的孩子如果沉迷手机游戏,如果没有家长提醒,基本上姿势都会走样,对成长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沉迷于游戏,对一个孩子来说,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有多么大,我想小毅也不需要多说了,加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家长教育孩子,让孩子脱离游戏的一些方法。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微教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于孕产保健,婴幼儿健康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师应该怎样对待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