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无价霄汉强法多少能强多少仙法

努力加载中,请稍候...
,欢迎您!
您已经连续签到1天,获得1个叶子钱,今天共有1次抽奖机会
您的位置:>>>
传世寒鸦克残暴人物伤害99万大仙出炉 碾压各种火力
传世寒鸦克残暴人物伤害99万大仙出炉 碾压各种火力
  身披传世寒鸦,六阶+高克装备星卡是否达到颠峰?
  暴不暴力,百万伤害!震撼你的眼球!
主人公:老伯伯
  芒果:你好,先来个自我介绍吧。
  老伯伯:大家好,我是来自一叶知秋的:骑驴の老伯伯,很高兴与大家见面!
  芒果:出于什么想法向大家展示下自己的号呢
  老伯伯:因为我很喜欢玩仙族,也盲目的崇拜过好多大火力的伤害,当我选择开始玩6介仙器的时候洗出的尽然是克木,后边我们开发组出了水魔附身克火容止,我当时克木已经玩了很久了,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我就想看看克木最大伤害能比克火差多少 虽然号玩到现在,还不算最极品但是也算小有成就。所以爆几张照片给追求火力的玩家看看,希望你们不要放弃。
  芒果:能说下你大概克,忽视多少,强法是多少呢
  老伯伯:我可能是个完美数据追求者,还未成达到我想要的目标,抱歉不能爆照属性图。
  芒果:你平时做任务首选用寒鸦还是霄汉呢?
  老伯伯:我一般都是用寒鸦,因为寒鸦火力强大玩起来观赏性强,如果有需要霄汉的队那么还是会换上霄汉的,因为不杀BOSS基本1回合全死掉了。
  芒果:看到你用的装备是传世的都成洗克,你大概刷了多久呢
  老伯伯:提起来这个的问题,我感觉我可能是个点背的玩家,我以前是女仙,我想刷出残梦传世,刷了小半年就是不给我出残梦 一直给我出寒鸦,结果寒鸦传世了,最后没有办法我决定转成这样的老伯伯形象了。然后我开始用口袋版刷仙玉全身套装属性克木5以上,现在基本用了有不到3个月吧快要成型了,差2件吧就全身套装属性克木5以上了,几率这东西大家都懂得,传世不能拆开合,只能拿30点灵修值去洗,有室友为了洗一个克木5以上的洗2000点都不出来,那么时间和金钱就算浪费了,还需要重新来过。
  芒果:几率不就是大话中的一大亮点么,你现在的装备在实战中伤害效果是否满意呢
  老伯伯:说起实战的话还算不错。因为我组的是敏队,基本三法秒不盘的血宝宝能秒死了!秒人物的话,我们克木军团的主要针对是男人,变猴子卡的男人。男人我实战秒出过70W的血量,当然PK首选我感觉还是风法炮,因为天赋有忽视,几回合下来,那种忽视是非常变态的!
  芒果:有什么心德和大家一起分享么
  老伯伯:如果大家需要咨询仙法伤害的问题我,可以留下我的联系方式QQ,我们可以仔细聊聊因为每种法术和变身卡还有星符护身符的结合会体现不同的效果,这也许就是大话仙族的魅力,而然我最想告诉大家努力和坚持吧,因为大话西游这款游戏需要这样的精神!
  芒果:你还挺幽默的。非常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祝你在游戏里天天开心
  老伯伯:好的。
  (翻页展示老伯伯的部分配置)
[编辑:米奈]
12345678910
扫描二维码 关注叶子猪微信
收听我们的微博
加入我们的QQ群:
叶子猪游戏网版权所有 广州畅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无良乐评人
&img src=&/b486fdda6da4_b.pn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b486fdda6da4_r.png&&Die Kunst ist die Nabelschnur, die uns mit dem G?ttlichen verbindet&br&“艺术是将我们与神性相连接的脐带”——尼古劳斯·哈农库特&br&&br&日,就在哈农库特86岁生日的前一天,他出人意料地宣布了退休的决定。晚年的指挥家虽然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减少了登台的频率,但是却依然坚持活跃在舞台上,而他的每一次登台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体验。在亲笔写下的致辞中,哈农库特表达了对告别舞台的遗憾。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其实已经意识到,大师也许已经时日无多了。果然,仅仅三个月之后,哈农库特在家人的陪伴下与世长辞,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位伟大的指挥家。&br&&img src=&/bf44eb8b12f0ee03adfe9a738e5567ee_b.png& data-rawwidth=&1193& data-rawheight=&10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3& data-original=&/bf44eb8b12f0ee03adfe9a738e5567ee_r.png&&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我一直没有写下任何与哈农库特有关的文字,相比在过去几个月里陆续辞世的音乐大师,哈农库特是最让我感到亲近的,我也为此生没有机会现场看到他的演出而遗憾不已。对于国内许多音乐爱好者来说,也许2001年和2003年的两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他们对哈农库特仅有的了解,事实上,如果把这两场演出放在新年音乐会的历史中来看,不难发现哈农库特作为唯一的古乐指挥家在演奏风格上的标新立异,但是哈农库特的伟大之处远不止于此。&br&&br&本真演奏(authentic performance),或者叫复古风格演奏(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是20世纪后半叶的舞台上出现的最轰轰烈烈的运动。工业革命以来,全新的材料与制造技术彻底改变了乐器的音质,专业的音乐学院体系培养出大量演奏员使得交响乐团的编制翻了数番,而浪漫主义晚期开始涌现的专业指挥家们也逐渐将经典作品的诠释方式固定下来。富特文格勒与托斯卡尼尼将浪漫主义大乐团的演奏艺术推向了巅峰,在人们的心目中,这就是古典音乐演奏的唯一答案。&br&&br&然而本真演奏运动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固有印象。曾经在巴洛克时期广泛使用的乐器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废弃,巴黎音乐学院甚至以钢琴替代了羽管键琴为由,将院藏的羽管键琴焚烧取暖,堪称音乐史上最愚蠢的行径之一。而在本真演奏运动兴起之后,羽管键琴重新成为了主角,曾经被广泛使用的维奥尔琴、自然号、使用羊肠弦与巴洛克弓的提琴、竖笛家族等被废弃的乐器也重见天日,古乐器的清新气息吸引了一大批厌倦了浪漫主义大乐团的音乐爱好者,本真演奏也从小范围的流行逐渐成为了今日音乐会舞台上的主流风格之一。&br&&br&1954年,来自荷兰的本真演奏先驱、羽管键琴与管风琴家古斯塔夫·莱翁哈特(Gustav Leonhardt)率领他的莱翁哈特巴洛克合奏团录制了两部巴赫的康塔塔,成为了最早的本真演奏录音之一。在莱翁哈特的合奏团里,哈农库特正是其中的大提琴手,而哈农库特的妻子爱丽丝则演奏小提琴。在此之前一年,哈农库特在维也纳创建了维也纳古乐合奏团(Concentus Musicus Wien),但是这支团体却在成立之后花费了长达4年时间进行学术研究,直到1957年才第一次举行音乐会。在哈农库特的率领下,维也纳古乐合奏团一鸣惊人,很快就成为了本真演奏运动的中坚力量。直到哈农库特去世之前不久,他仍在率领维也纳古乐合奏团演出;大师去世之后,这支乐团的存留与否令人倍感揪心。&br&&br&除了与自己的乐团合作之外,哈农库特与遍布欧洲的几乎所有顶级交响乐团合作,他将古乐演奏的技法推广开来,改变了人们对很多作品的固有印象;与此同时,哈农库特还十分热衷于灌录唱片,他录制的CD与DVD的种类数以百计。应该说,正是在包括哈农库特在内的一大批本真演奏推动者长达半个世纪的努力之下,人们对许多音乐作品的看法彻底改变了。&br&&br&愿大师在天国安息。
Die Kunst ist die Nabelschnur, die uns mit dem G?ttlichen verbindet“艺术是将我们与神性相连接的脐带”——尼古劳斯·哈农库特日,就在哈农库特86岁生日的前一天,他出人意料地宣布了退休的决定。晚年的指挥家虽然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减…
过去我大概每个月都在英国的唱片网站&a href=&///?target=http%3A//prestoclassical.co.uk&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restoclassical.co.uk&/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上购买一批唱片,通常以新出版的唱片为主。相比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我对听老录音的兴趣并不是特别大,而新唱片出现在国内渠道通常都比欧洲晚一些,所以定期浏览欧洲的唱片网站已经成为习惯。现在购买唱片的频率已经降低到两个月甚至三个月一次。每次拿到新唱片之后我会直接把它塞进电脑转换成数字格式,同时把里面的小册子通读一遍,之后就放进柜子收藏起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再拿出来了。&br&&br&容量128GB的iPhone是最近几年来最伟大的发明,同时携带手机与iPod出门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虽然我很喜欢CD的质感,但频繁换碟毕竟是件麻烦的事情,并且包里放着一大堆数码装备真的很蠢。Spotify和Apple Music是最近几年来第二伟大的发明,新唱片几乎是同步出现在这些工具上。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我可以以很低的成本预先听到新发行的唱片,如果很喜欢的话再考虑收入实体唱片,这样大大降低了购买实体唱片的风险。&br&&br&另外,我现在买蓝光歌剧影碟的数量已经远比唱片多了,因为确实没有好的替代品。
过去我大概每个月都在英国的唱片网站上购买一批唱片,通常以新出版的唱片为主。相比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我对听老录音的兴趣并不是特别大,而新唱片出现在国内渠道通常都比欧洲晚一些,所以定期浏览欧洲的唱片网站已经成为习惯。现在购…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电影《料理鼠王》里那位尖酸刻薄的美食评论家发表的那段文字。&br&他说,从事评论工作是非常轻松的,我们承担着极小的风险,地位却置于那些奉献他们作品甚至他们自身以供品评的人们之上。我们热衷于写下差评,因为这样的评论不论写作还是阅读都十分有趣。然而评论家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在大的背景之下,即使是一块水准中庸的垃圾,也通常比我们为其撰写的评论本身更有价值。&br&普通听众有没有评价音乐家的资格?当然是有的。音乐是能带给人主观感受的东西,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出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进一步,将这种感受形成文字甚至是结构完整的文章,这就成了音乐评论;倘若文字精炼,叙述得当,再加上对音乐理论、演奏技巧以及产业和大环境的理解与判断,能够最终形成一篇有价值的乐评文章,那就可以拿去发表了。如果你的能力只够谈感受,那就谈感受;如果你有能力谈论深层次的东西,那么对音乐家的好坏品头论足也未尝不可。这里并不存在资格的问题,只有评论者的水平问题。&br&但是,我觉得评论家们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没有了被评论的主体,那么评论本身是一钱不值的。这也正像上面美食评论家那段话所说的:许多我们瞧不上甚至嗤之以鼻的东西,都比我们的评论要更有价值。所以,在发表负面性质的评价失时我会慎之又慎。这当然并不意味着人们只应该对舞台上的所有东西歌功颂德,评论者不应该对自己的犀利观点有所保留。但我只是认为,普通观众也好,评论人也好,都应该怀有对音乐以及音乐家的尊重,以及对自己所未知或一知半解的领域的敬畏。&br&在尊重与敬畏的前提下,任何评论都应该是“有资格”的。根据听众水平的不同,有的人仅能判断“好听”或者“不好听”,有的人能够谈一些自己的感受或者想象,有的人则能够形成自己的完整见解。如果再懂一些演奏方面的常识,自然也能谈谈小提琴家的音准不准,钢琴家是否错音连连,乐队的演奏是否有明显瑕疵,指挥家的诠释能否自圆其说。但在作出这些评论之前,我们应该知道舞台上的音乐家已经为了这场一两个小时的音乐会付出了数十倍上百倍的时间,简简单单的一句恶语就能够轻易抹杀掉这所有的努力。这并不是说不可以发表差评,只是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至少应该负责任一点。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电影《料理鼠王》里那位尖酸刻薄的美食评论家发表的那段文字。他说,从事评论工作是非常轻松的,我们承担着极小的风险,地位却置于那些奉献他们作品甚至他们自身以供品评的人们之上。我们热衷于写下差评,因为这样的评论不论写作还是阅读都…
&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e33b5c63a24c2b31b465e13a69760d4d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e33b5c63a24c2b31b465e13a69760d4d_r.jpeg&&&br&其实还好,对于器材党来说也就是个起步价
其实还好,对于器材党来说也就是个起步价
关于欧阳娜娜的大提琴演奏水平的这个问题下面,绝大多数人谈论的却并不(单纯)是大提琴演奏水平。至于如何评价,我觉得现有的信息还不足以让人对她的演奏水平作出公正评价,不知道为什么人们都这么急于下结论。&br&之所以说信息不足,是因为她至今没有在国内举办太多音乐会,在北京的唯一一场独奏音乐会是2015年7月,我还因为当时在国外而错过了,不知道已经在这个问题下面作答的50多位答主有哪位去听了。此外,她也没有和任何一支国内外知名的乐团合作过常规曲目范围(standard repertoire)内的大提琴协奏曲。她迄今为止出版的唯一一张唱片里的曲目以改编的抒情小品为主,没有纯粹的技巧性曲目,也没有常规曲目范围内的大曲目(如完整的奏鸣曲、巴赫无伴奏组曲等)。我觉得在没有现场听过独奏音乐会、没有听过她演奏大型协奏曲以及没有录制过常规曲目范围内大曲目的唱片之前,人们根本没办法以大提琴家的标准对她的演奏水平进行衡量。&br&如果仅仅评价她的唯一一张唱片《15》的话,我觉得蛮好听的,虽然拉得近似于口水歌,但句子都很清晰,没有特别不合理的地方。虽然几乎没有什么自己的音乐表达,但是要求十几岁的孩子表达音乐,那除非是哈希德和拉宾这种百年一遇的天才才有可能。虽然我几乎肯定她如果演奏常规的大曲目的话一定会严重露怯,但是在听到之前不应该这样下结论。&br&当然,可能欧阳娜娜也并不希望人们真的用职业大提琴家的标准来衡量她,我觉得这可能是包装她的人的滑头之处,一方面让她以大提琴家的身份登台亮相赚足眼球,另一方面却以年龄为理由规避掉了大提琴家们通常面对的几乎所有困难,同时也让人根本没有办法对她的演奏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过话说回来,大提琴家本来就不好当,以欧阳娜娜的自身条件没必要非得吃这碗饭,拉大提琴的哪个不是长得苦大仇深……
关于欧阳娜娜的大提琴演奏水平的这个问题下面,绝大多数人谈论的却并不(单纯)是大提琴演奏水平。至于如何评价,我觉得现有的信息还不足以让人对她的演奏水平作出公正评价,不知道为什么人们都这么急于下结论。之所以说信息不足,是因为她至今没有在国内举…
&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d241ceebce6dce5bd9edd6c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d241ceebce6dce5bd9edd6c_r.jpeg&&&br&“为什么陈寿所著《三国志》的著作权在一家日本公司手里,而不是中国公司手里”&br&&br&&br&这个真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玩的笑话了。根据《伯尔尼公约》对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最低年限50年),《三国志》早在晋代就已经结束保护期进入共有领域(public domain)。盗版者堂而皇之拿民族大义出来说事,真是比当年红极一时的“慈禧付过盗版费”的说法还要低劣。
“为什么陈寿所著《三国志》的著作权在一家日本公司手里,而不是中国公司手里”这个真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玩的笑话了。根据《伯尔尼公约》对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期的规定(最低年限50年),《三国志》早在晋代就已经结束保护期进入共有领域(public domain)…
&img src=&/b91db8c23_b.jpg& data-rawwidth=&3533& data-rawheight=&20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533& data-original=&/b91db8c23_r.jpg&&&i&(C)The Metropolitan Opera&/i&&br&&br&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非常符合题目的定义。在这部反应了普契尼以及同时代意大利人的“东方想象”的歌剧里,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如此扭曲。晚年的普契尼音乐写得极为精彩,但实在掩饰不了这部戏骨子里的阴暗。虽然普契尼是我最喜欢的歌剧作曲家,但《图兰朵》也不幸是我最不喜欢的歌剧。&br&&br&另外,虽然歌剧里引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作者想象中故事的发生地也在北京,但是这部戏跟中国其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主人公图兰朵公主的名字在波斯语里意思是“图兰的女儿”,图兰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地名;男主角卡拉夫和他的父亲帖木儿都是鞑靼人。&br&&br&图兰朵公主可能是歌剧史上最残暴的人物之一,根据剧本的描述,她在一千多年前祖先Lo-u-Ling公主在她统治的土地上抵抗着残暴的男性势力,最后被一个入侵的外国王子杀害了。图兰朵说Lo-u-Ling公主的灵魂如今寄居在她的身体里,她发誓不会让任何男人拥有她。因此,自负美貌的图兰朵公主面对无数的追求者,想出了一个奇葩得空前绝后的办法:追求者必须正确答出她提出的三个谜语,回答正确就可以迎娶她,回答错误就要被砍头。&br&&br&歌剧开场时,没能回答出问题的波斯王子即将被砍头,流亡在北京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人群一起请求图兰朵公主饶恕波斯王子,这时卡拉夫第一次看到图兰朵,立即就莫名其妙地爱上她了= =不论谁来劝阻都没用,他执意要去回答图兰朵的三道谜语(“什么东西每天晚上出现,第二天早上消失?”“什么东西是摇曳的红色,炙热如焰,但不是火?”“是什么寒冷如冰,却能够使你燃烧?”)。带着主角光环的卡拉夫当然是正确地给出了三道题的正确答案(“希望”、“热血”与“图兰朵”),但面对不愿意嫁人的图兰朵,脑子抽风的卡拉夫却反向图兰朵提问:如果你在天亮之前猜到我的姓和名,我甘愿一死,否则你就要嫁给我。&br&&br&图兰朵说,谢邀。她命令全北京的老百姓晚上不准睡觉,如果天亮之前没有人告诉我此人的姓名,那么全城人一起死——这就是著名的“今夜无人入睡”。她还命令手下的大臣严刑审讯卡拉夫的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害得父亲被打得半死,柳儿被迫自杀。之后,卡拉夫使出了强吻的手段,图兰朵一下子就爱上他了= =最后的场景是大团圆,欢天喜地办喜事,两个人获得了生命的大和谐。&br&&br&在这部歌剧里,女主角残暴不仁,男主角精虫上脑,两个人玩知乎害得全城百姓不睡觉,男主角父亲被群殴,还导致戏里唯一一个可爱点的人物柳儿被迫自杀,三个大臣平庞彭除了不理政事给公主当狗腿,就是怀念河南老家周围的竹子。整个国家简直没有一个正常人。我不知道为什么19世纪的意大利人想象中的东方竟然是这种样子,这样三观扭曲的歌剧在音乐史上虽不是绝无仅有,但也极为罕见。
(C)The Metropolitan Opera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非常符合题目的定义。在这部反应了普契尼以及同时代意大利人的“东方想象”的歌剧里,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如此扭曲。晚年的普契尼音乐写得极为精彩,但实在掩饰不了这部戏骨子里的阴暗。虽然普契尼是我最喜…
谢邀。&br&严格说这一规定并不是完全合理,国际通行的标准是6岁以下儿童禁止观看成人音乐会,不过在音乐厅检票时审查年龄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根据中国儿童身高标准表,6岁男童正常身高117.7厘米,女童116.6厘米,于是1.2米成为了国内大多数音乐厅采用的近似标准。&br&&br&不论作为音乐会听众还是艺术管理者,我都强烈支持这一政策的严格执行,甚至提高标准。任何在国内看过音乐会的人大概都深有体会,由于没办法控制孩子家长的素质,因此孩子的家教水平也几乎是随机分布的,每一个音乐厅里的孩子都可能是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干扰到旁边的人正常观看音乐会。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有可能乱动,但即便长到一米四,有些孩子也还是管不住自己。&br&&br&更重要的是,很多成人音乐会真的并不适合孩子观看。也许演演贝多芬和莫扎特还好,但是孩子听得懂马勒和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吗?能理解歌剧里的情节吗?让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在音乐厅里如坐针毡好几个小时,作为家长这简直就是在虐待孩子。所以,不论是出于维护音乐厅内秩序还是保护孩子的目的,都应该自觉执行音乐厅的规定。&br&&br&如果在欧洲看音乐会,这种情况基本就可以避免了。即便是家长带着很小的孩子来看演出,孩子也一定是穿着整洁,规规矩矩坐着一动不动,并且基本上已经提前对音乐会的内容有所了解。我总是想,如果我以后要带孩子看音乐会的话,除非训练到这种程度,否则在家老老实实听唱片好了。&br&&br&但也必须指出的是,西方国家的很多剧院、音乐厅和乐团都在培养年轻观众上面下了很大力气,虽然常规的音乐会不对小孩子开放,但是却经常会有专为孩子提供的音乐会。举例来说,纽约爱乐乐团著名的“Young People's Concert”和“Very Young People's Concert”分别对6岁以上和3-6岁的孩子开放,音乐会的形式由乐团和幼教专家共同设计,帮助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img src=&/ef37eb492ff5d4aa33bc5caf481d60c4_b.png& data-rawwidth=&726&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6& data-original=&/ef37eb492ff5d4aa33bc5caf481d60c4_r.png&&&br&“kidzone”是纽约爱乐乐团开设的一个很有趣的网站(&a href=&///?target=http%3A//www.nyphilkids.org/games/main.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ew York Philharmonic&i class=&icon-external&&&/i&&/a&)。在这里,孩子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了解到古典音乐演出的一些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在走进音乐厅之前做好准备。&br&&img src=&/ba3cb1cc3fa174cd44b88_b.png& data-rawwidth=&767&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7& data-original=&/ba3cb1cc3fa174cd44b88_r.png&&&br&再展示一个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Wigmore Hall)的例子吧。这是伦敦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除了举行最高水准的独奏音乐会与室内乐演出之外,还特别安排了众多的儿童与家庭项目,并且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有针对的设计。&img src=&/cff02c0057d99_b.pn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cff02c0057d99_r.png&&&br&&br&最后总结一下,我支持现在国内主流音乐厅通行的1.2米以下儿童禁止入内的规定,但是我也希望看到国内的场馆与乐团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儿童项目。有点遗憾的是,因为国内初等教育所带来的压力,基本上儿童音乐会都只能安排在暑期扎堆举办,如果能更加平均地分布到全年里效果会不会更好?这个话题需要另外讨论了。
谢邀。严格说这一规定并不是完全合理,国际通行的标准是6岁以下儿童禁止观看成人音乐会,不过在音乐厅检票时审查年龄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根据中国儿童身高标准表,6岁男童正常身高117.7厘米,女童116.6厘米,于是1.2米成为了国内大多数音乐厅采用的近…
这问题实在太萌了……&img src=&/cf2bfa4b2_b.png& data-rawwidth=&1217& data-rawheight=&1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7& data-original=&/cf2bfa4b2_r.png&&&br&&br&&img src=&/399d9aad821fd27dbc0b48afa4d99863_b.png& data-rawwidth=&1234& data-rawheight=&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34& data-original=&/399d9aad821fd27dbc0b48afa4d99863_r.png&&&br&马勒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小号声部。看到小号声部前面那个记号“in sehr weiter Entfernung aufgestellt”了吗?它的意思是“放置在很遥远的地方”。马勒在他的交响曲里经常希望营造出声音从远方传来的效果,于是乐手需要在后台演奏,之后再回到舞台上。所以,那三个人并没有“迟到”,他们只是刚刚在后台演奏了这样一个乐句。&br&&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zQ0NDg4MjY0.html%3Ffrom%3Ds1.8-1-1.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hler 1—在线播放&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从大概两分钟左右开始看。&br&&br&题主提到的定音鼓的问题,音乐家此时是在调整鼓的音准。
这问题实在太萌了……马勒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小号声部。看到小号声部前面那个记号“in sehr weiter Entfernung aufgestellt”了吗?它的意思是“放置在很遥远的地方”。马勒在他的交响曲里经常希望营造出声音从远方传来的效果,于是乐手需要在后台演奏,…
共产党员当然可以听瓦格纳,任何人都可以。时至今日,依然有意或无意地给瓦格纳的音乐添加上许多音乐以外的属性,可能说明并没有听懂瓦格纳,且对他的生平缺少了解。至于村上春树,他在作家群体里是属于非常了解古典音乐的一类人,还曾经出版过一本与小泽征尔的谈话录(当然,他在谈话中也时常表现得十分外行),说他听不懂瓦格纳的音乐我是不相信的。&br&&br&《袭击面包店》是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小说自然是虚构的,小说里的句子更不能被看作是作者的观点。我没有读过这篇小说,无从猜测这样一个论点的语境是什么样的,但看题主的意思,似乎是对瓦格纳的反犹主义倾向,而不是他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感兴趣。&br&&br&瓦格纳是反犹主义者吗?1850年,37岁的瓦格纳在莱比锡的NZM杂志发表过一篇叫“Das Judenthum in der Musik”的文章,译为“音乐里的犹太性”或“音乐里的犹太主义”,瓦格纳在撰写此文时特别使用了一个叫“Freigedank”的假名,意思是“自由思想”。在这篇文章里,瓦格纳对犹太人的艺术创造,特别是梅耶贝尔与门德尔松等犹太音乐家进行了抨击,其种族主义倾向在其中是显露无遗的。&br&&br&关于这篇文章,有几个关键的信息需要了解:&br&&br&其一,在瓦格纳写作此文前一年,他因为参与德累斯顿1849年的五月革命,被萨克森政府驱逐出境,不得不开始了流亡生涯。德累斯顿的革命运动是巴库宁等人发起的,可以被看作是1848年烽烟遍布欧洲的1848年革命的一部分,大体上的诉求是反对君主与贵族统治的。不过,瓦格纳参与这次革命运动并不是纯粹因为他的政治理念,而是与他的艺术追求有关的。1845年他的《唐豪瑟》在德累斯顿上演后反响平平,这导致他的新作品《漂泊的荷兰人》被德累斯顿拒绝上演。瓦格纳由此认为德国的音乐体制已经严重腐朽了,他希望借助政治运动的力量来改变音乐界。五月革命是以失败告终的,瓦格纳先是逃到了魏玛,又辗转逃到巴黎,最后跑到了苏黎世。&br&&img src=&/bed8ad9eaf3ba1afe49bb12e9ae41bf6_b.jpg& data-rawwidth=&894& data-rawheight=&10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4& data-original=&/bed8ad9eaf3ba1afe49bb12e9ae41bf6_r.jpg&&&i&萨克森政府颁发的通缉令如是说,“瓦格纳,37到38岁左右年纪,中等身材,棕色头发,戴眼镜。”&/i&&br&&br&第二,瓦格纳对德国音乐界的不满早已有之,而他一直以来最为不满的就是音乐史上声明最显赫的犹太作曲家门德尔松。但瓦格纳对门德尔松的不满最初并不是因为后者是犹太人,而是因为他的音乐太传统,名气又太大,因此阻碍了德国音乐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1847年,年仅38岁的门德尔松英年早逝,这帮助瓦格纳鼓起了向音乐界传统势力开炮的勇气。在《音乐中的犹太主义》里,瓦格纳尖酸刻薄地说犹太人跟德国的音乐传统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只能写得出肤浅和矫揉造作的音乐。然而这一论点能证明瓦格纳是反犹的吗?我认为并不见得。一种合理的解释是,瓦格纳因为门德尔松阻断了德国音乐创新的道路而反感他,而门德尔松是犹太人,因此他选择了以开地图炮的形式,通过攻击犹太人来反对门德尔松。&br&&br&第三,瓦格纳发表《音乐中的犹太主义》一文的杂志NZM,全名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新音乐期刊),是由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本人发起的著名音乐刊物,正是音乐界所谓“保守势力”的主要阵地之一。不过,虽然这份刊物地位显赫,但读者仅有不到一千多人,因此瓦格纳本来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发轩然大波的企图并没有得逞,仅有门德尔松的前同事莫舍雷斯(Ignaz Moscheles)以及其它几个音乐学院的教授写信给编辑部表示了反对。除了这篇用假名写作的文章之外,瓦格纳几乎再也没有公开表达过明确的反犹思想——直到1869年。&br&&br&&img src=&/575e13f280cea56ec5c4_b.jpg& data-rawwidth=&692&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2& data-original=&/575e13f280cea56ec5c4_r.jpg&&&i&1869年,《音乐中的犹太主义》再版,这次瓦格纳使用了真名&/i&&br&&br&第四,1869年,瓦格纳突然决定再次出版《音乐中的犹太主义》,并且这次使用了真名。在修订原文时,他明显将攻击他人时的语气减弱了许多;而在新增的一篇几乎与原文一样长的后记里,他将自己的反犹主义同这一时期的民众思潮以及政治发展结合起来,试图为这种思想的产生给出合理的缘由。以今天的视角来看,瓦格纳的解释是有合理性的:19世纪后半叶,反犹主义倾向几乎在德国社会各界开始出现,而这是与德意志终于实现统一且国家强盛是密不可分的,这股思潮一直发展到了20世纪初,强大的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数以千万计的人们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瓦格纳虽然是伟大的音乐家,却也仅仅是一个个体,在那个时代有反犹主义倾向的德国人并不在少数。事实上,《音乐中的犹太主义》再次出版后虽然舆论哗然,但公开发表文章支持瓦格纳观点的著名人士相当之多。&br&&br&从瓦格纳的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出作曲家的反犹倾向吗?也许有,但这仅仅是人们的猜测与臆想,无法得到真凭实据的证实。比如说《尼伯龙根的指环》里的阿尔贝里希和米梅,《纽伦堡的名歌手》里的贝克梅瑟,《帕西法尔》里的克林索尔。但是把这些人物想象成犹太人并不是这些角色最准确的解读,至少不会是唯一的解读。举例来说,萧伯纳的《完美的瓦格纳党人:尼伯龙根的指环评论》(The Perfect Wagnerite: A Commentary on the Niblung's Ring)里,作者认为“指环”是一个共产主义寓言,它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必将因其内部矛盾而走向崩塌。萧伯纳还写到了阿尔贝里希带领尼伯龙族人打造指环的场景,说这正是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场景,就像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一书里所写的那样——这似乎是共产党员应该听瓦格纳的理论依据?&br&&br&&img src=&/9e200450edbae93f5a2ae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e200450edbae93f5a2aea_r.jpg&&&i&阿尔贝里希铸造指环。图片摄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C) Beatriz Schiller 2013&/i&&br&&br&我们当然不会因为萧伯纳近乎强词夺理的解读就认为瓦格纳是共产主义者,正如我们应该更加辩证地看待瓦格纳的反犹主义思想,特别是在《音乐中的犹太主义》发表一个半世纪之后的今天。他的反犹倾向以及他的音乐作品诚然曾被希特勒以及纳粹政权所利用,但贝多芬、布鲁克纳与理查·施特劳斯也同样是被利用的。反犹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可怕的思想,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曾与之发生关联的所有事物都屏蔽起来,因为瓦格纳的音乐中有太多美好的东西,甚至是人类音乐文明最伟大的精华所在。如果仅仅因为他的某种思想就摒弃他的作品,那我们与反犹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共产党员当然可以听瓦格纳,任何人都可以。时至今日,依然有意或无意地给瓦格纳的音乐添加上许多音乐以外的属性,可能说明并没有听懂瓦格纳,且对他的生平缺少了解。至于村上春树,他在作家群体里是属于非常了解古典音乐的一类人,还曾经出版过一本与小泽征…
有一套非常适合业余小提琴演奏者演奏的小提琴二重奏曲:巴托克的44首小提琴二重奏。&br&&br&巴托克的这套作品是完全为初学者所写的,最早是受一位德国的小提琴教育家Erich Doflein的委约创作的。巴托克自己就是布达佩斯音乐学院的教授,他一直对音乐教育有很强烈的爱好,他的44首二重奏也就因此诞生。&br&&br&这套曲目最适合的演奏方式其实是老师带着学生演奏,老师演奏伴奏性质略强的第二声部,学生则演奏旋律性强但是技术简单的第一声部,这样可以从学琴的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室内乐思维以及对和声的感受力。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把巴托克的这套作品选用为小提琴教材了。&br&&br&而对于题主这种情况,两个具有一定水平的业余小提琴手也一样可以在街上演奏这套作品,因为不仅难度始终,而且由于音乐旋律基本是从东欧国家的民歌里来的,所以写得都很好听。&br&&br&&img src=&/7e6cc18ef99ff27bd4dfa0b8c58f85c0_b.png& data-rawwidth=&764& data-rawheight=&5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4& data-original=&/7e6cc18ef99ff27bd4dfa0b8c58f85c0_r.png&&这是44首二重奏里的第一首。非常非常简单吧?第二声部带几个双音,第一声部只要把旋律拉准确就可以了。&br&&br&&img src=&/534930abcb_b.png& data-rawwidth=&759& data-rawheight=&6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9& data-original=&/534930abcb_r.png&&&br&最后一首确实还是有点难的。但是受过良好训练的业余演奏者应该能搞定这44首二重奏里的大部分。&br&&br&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这套作品的乐谱因为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是可以免费找到的。下载地址:&br&&br&&a href=&///?target=http%3A//imslp.org/wiki/44_Duos_for_2_Violins%2C_Sz.98_%28Bart%25C3%25B3k%2C_B%25C3%25A9la%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44 Duos for 2 Violins, Sz.98 (Bart贸k, B茅la)&i class=&icon-external&&&/i&&/a&
有一套非常适合业余小提琴演奏者演奏的小提琴二重奏曲:巴托克的44首小提琴二重奏。巴托克的这套作品是完全为初学者所写的,最早是受一位德国的小提琴教育家Erich Doflein的委约创作的。巴托克自己就是布达佩斯音乐学院的教授,他一直对音乐教育有很强烈的…
金承志老师是合唱作曲领域里公认的“鬼才”,他的音乐这次能一下火起来,甚至终于超越了音乐界的小圈子,应该说是很不让人觉得意外的。&br&&br&上海在中国是一片格外独特的音乐土壤,如果与北京做比较的话,北京的音乐事业是从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官方背景几乎成了一切与音乐有关的事业发展的前提。而上海则不然,上海的音乐事业是早在清末工部局乐队的时候就奠定下基础的,一百多年来早已成为了草根文化的一部分。在上海,好的音乐会几乎是不愁卖票的,优秀的民间乐团与合唱团是不必担心招不到人的,从一般普通市民、学生到公司白领、大学教授乃至政府官员,我认识的上海乐迷几乎散步在各个阶层,这种繁荣昌盛的景象很让人羡慕。&br&&br&在古典音乐演出的所有形式里,合唱是最容易普及的一种,任何一群此前没有学过音乐的普通人都可以在接受训练后玩合唱,学习新曲目,开音乐会,参加比赛。上海的民间合唱团与大学合唱团简直遍地都是,此次走红的彩虹室内合唱团与复旦大学的echo合唱团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前我去上海的时候专门去听过echo在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会,用”专业水平“这种早已被用烂了的套话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了,应该说,这是一支训练有素且有自己艺术风格的合唱团。&br&&br&遗憾的是,上海民间合唱团们如此繁荣的局面可能只是一个特例。马革顺先生以下一代代合唱人的不懈努力, 普遍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环境,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帮助,剧院和音乐厅的协助,还有来自许多大学官方的支持,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今天的繁荣,别的城市是没办法复制的。&br&&br&彩虹合唱团之前我只是久仰其名,并没有在现场听过他们的演出,金承志老师的作品我倒是很早以前就听过。这次他走红的这首《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出自他与另外一位合唱作曲家崔薇共同的作品专场音乐会录音专辑,里面不乏非常优秀的原创作品,我也希望因为这首歌的缘故开始关注中国民间合唱团的人们也能完整听一下这张专辑(&a href=&///?target=http%3A///%23/album%3Fid%3D344267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云音乐 听见好时光&i class=&icon-external&&&/i&&/a&),以后也买票支持一下这些团体的音乐会。某一首歌的走红只能是特例,唯有音乐事业能够长期得到社会关注时,这项事业才能有发展的希望。我更希望其它城市里也能诞生出越来越多像彩虹合唱团一样优秀的团体,像金承志老师一样优秀的作曲家。
金承志老师是合唱作曲领域里公认的“鬼才”,他的音乐这次能一下火起来,甚至终于超越了音乐界的小圈子,应该说是很不让人觉得意外的。上海在中国是一片格外独特的音乐土壤,如果与北京做比较的话,北京的音乐事业是从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官方背景几乎成了…
谢题主邀请,这个问题我简单回答一下,因为买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门票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情。&br&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季演出每年大约是10套曲目,每套曲目演出两三场,所以全年下来音乐会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这也就导致了即使是维也纳人自己也是需要抢票的,特别是指挥家是极受欢迎的大腕时,票几乎是被一抢而空的。&br&所以,维也纳爱乐乐团将自己音乐季的演出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叫做“Abonnementkonzert”,也就是音乐季音乐会,这类演出是只对自己的音乐季套票订户开放的,通常情况下会有一部分剩余的票以及站票对普通公众发放,可以在演出开始前一周到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售票处(注意,不是金色大厅的售票处!维也纳爱乐乐团独立的售票处位于环城路帝国酒店的西侧,里面可以买到乐团的纪念品,不买票也要进去逛逛)碰碰运气,如果人不在维也纳的话可以打电话给售票处。按我的经验,这场演出即便非常火爆,弄到站票至少还是不难的。&br&另一类演出叫“Konzert der 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in Wien”,也就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音乐会”,顾名思义就是音乐之友协会(也就是金色大厅)主办的演出了,这场音乐会的票全部是通过金色大厅自己的售票处(位于金色大厅内部)和官网(musikverein.at)出售的,只要提早安排,买到这场音乐会的票应该不会很难,另外这场音乐会也可以考虑买站票。&br&具体分析题主的情况:5月5日这场音乐会属于第二类,即公开面对公众售票的,可以放心购买。5月8日这场则比较特殊,是维也纳音乐节的开幕式演出,也是通过金厅售票的。我刚才扫了一眼官网,第一场是3月12号开售,第二场1月11号开售,从110欧到6欧不等。至于到时候看哪场,题主就请自行斟酌吧,提前这么久,不会买不到票的。
谢题主邀请,这个问题我简单回答一下,因为买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门票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季演出每年大约是10套曲目,每套曲目演出两三场,所以全年下来音乐会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这也就导致了即使是维也纳人自己也是需要抢票的,…
&img src=&/4f97b1bf671d165adcfa88dc708321ba_b.pn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5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4f97b1bf671d165adcfa88dc708321ba_r.png&&即使是全民偶像练琴也需要用练习曲——只不过他错用了钢琴练习曲的谱子。&br&&br&事实上,包括肖邦在内的许多作曲家,在写作“练习曲”时的本意都不仅仅是让后世的乐器学徒们训练手指使用,这些作品往往都将当时最艰深的演奏技巧与作曲家的音乐思维结合起来,因此可以说,这一类“练习曲”是音乐史上地位十分特殊的一类音乐作品,不仅所有学习乐器的人都无法绕过去,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也非常具有欣赏价值。当然,也有很多仅仅为了练习演奏技巧而创作的练习曲,这些作品的存在是由于市场需求而应运而生的。&br&&br&&b&早期的“练习曲”&/b&&br&如果我们不纠结于肖邦练习曲的原文写法“?tudes”(法语,对应到英语是“Studies&),那么”练习曲“这一形式的起源时间比以肖邦为代表的19世纪法国练习曲要早得多。曾经一口气写出555首键盘奏鸣曲的意大利作曲家多米尼克·斯卡拉蒂,有一套名为《30首羽管键琴练习曲》(30 Essercizi per gravicembalo)的作品,不少钢琴家都录制过,只要听一下就知道,这货跟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听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斯卡拉蒂使用了意大利语“Essercizi“这个词作为标题,也就是英语&excercise”,作曲家以此明示了写作这套作品的意图。&br&巴赫则是一个更加著名的例子,他有许多在后世非常有名的音乐作品最初都是以“练习曲”的名义出版的,这就是他的四卷《键盘练习曲集》:第一卷里是他的六部组曲(Partitas),第二卷里包括了《意大利协奏曲》与《法国组曲》,第三卷是给管风琴写作的五首作品,而第四卷则是赫赫有名的《哥德堡变奏曲》。单凭音乐本身的话,谁又能想到这些写得如此精巧的作品,最初竟然是以“练习曲”的身份面世的?&br&这一时期的“练习曲”,应该说“练习”的意味并不明显,部分原因是当时的器乐演奏技巧发展不完善,还没有太多需要专门训练的技巧。而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在音乐性上都非常强,特别是巴赫的这几部练习曲集,基本代表了作曲家在键盘音乐写作上的最高水平。&br&&br&&b&19世纪的练习曲风潮&/b&&br&19世纪初,“练习曲”这一体裁突然流行起来,古典主义时期的许多作曲家都曾经专门为训练演奏技巧为目的创作练习曲。出现这一风潮的原因,在于这一时期钢琴的制造工艺有了很大提升,生产成本则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成果急速下降,这使得不仅是王公贵族的家中必备钢琴,就连中产阶级也纷纷购买钢琴放在家中,学习钢琴的人数急剧增多,因而训练手指的基础性练习曲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许多作曲家开始创作一系列单纯训练演奏技巧的练习曲。在这些作品中,每一首练习曲基本是同一技巧、同一音型的机械重复,几乎不存在内在的音乐联系,因此也很难说有什么艺术价值。&br&对于许多琴童如梦魇一般的奥地利作曲家卡尔·车尔尼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作为贝多芬最有才华的弟子之一,车尔尼有数量众多的交响乐、室内乐与钢琴音乐传世,作品编号编到了近900号。他还比肖邦更早写作出了“夜曲”这一钢琴音乐体裁,后者18岁时曾在维也纳见过车尔尼,并从他身上学到了“夜曲”的写法。但为什么车尔尼在后世似乎仅仅是以教育家的身份闻名?恐怕因为他是家谱上最初的原点,正是车尔尼的学生李斯特与莱谢茨基等发展出了完整的钢琴演奏艺术,甚至今天的任何一位学习钢琴的人都能够顺着家谱回溯到车尔尼。&br&&img src=&/eee7b7718047dfae619fd_b.png& data-rawwidth=&2865& data-rawheight=&2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65& data-original=&/eee7b7718047dfae619fd_r.png&&&i&1927年的《The Etude》杂志上印有这样一份”钢琴家谱“,车尔尼位居正中央,他的两个大弟子李斯特与莱谢茨基分居左右,贝多芬与克莱门蒂在左右上角俯视。&/i&&br&&br&另一位琴童们格外熟悉的作曲家则是法国人夏尔-路易·哈农(Charles-Louis Hanon),他的《钢琴技巧大师》(Le Pianiste virtuose)包含了60首练习曲,从入门一直到高难度的练习曲被一网打尽。哈农练习曲尤为受到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重视,不论是钢琴大师拉赫玛尼诺夫还是教育家列文涅,都认为哈农的练习曲是俄罗斯钢琴家们脱颖而出的秘诀,而直接继承了俄罗斯学派的中国钢琴教育家们也大多对哈农练习曲推崇备至。不过,由于哈农练习曲过于纯粹地强调技巧训练,对提升学习者的音乐修养并没有什么帮助,许多教育家近年来也开始反思这样的训练方式。&br&&br&&b&肖邦的练习曲&/b&&br&不论是巴赫时代的练习曲还是车尔尼时代的练习曲,都没能实现极高的技巧性与丰富的音乐学相结合,而肖邦则是做到这一点的第一个人,他的练习曲之所以伟大也正是因为此。每一首奏鸣曲除了训练高难度的技巧之外更具有丰富的音乐性,这使得练习者在弹奏这些作品时必须要始终思考一点:如何在处理高难度的音符之余,将这些音符无缝地连接成一条连贯的旋律,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练习曲在谱面上都有legato(连贯的)甚至legatissimo(极为连贯的)的标记。&br&&img src=&/9ecc07bb9100f2edacc0_b.png& data-rawwidth=&561& data-rawheight=&1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1& data-original=&/9ecc07bb9100f2edacc0_r.png&&&br&&br&肖邦的练习曲一经问世就大获成功,立刻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套跻身音乐会常规曲目的练习曲。第一位在音乐会上完整演奏Op.10的12首练习曲的钢琴家正是同时代的另一位钢琴巨匠李斯特,而李斯特为了向肖邦致敬,此后也创作了许多以“练习曲”为标题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与肖邦的练习曲一样,也都是将技巧性与音乐性融会贯通的典范,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超技练习曲》(?tudes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帕格尼尼大练习曲》(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等,后者是将帕格尼尼的几首小提琴随想曲和协奏曲中的旋律改编成了钢琴练习曲,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钟》(La Campanella)。&br&&br&&br&&b&帕格尼尼与小提琴练习曲&/b&&br&提到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集,我想再多说几句题外话,关于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练习曲。&br&肖邦的练习曲是第一套广泛出现在音乐会上的钢琴练习曲,而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则是最早在音乐会上被广泛演奏的小提琴练习曲。虽然这套作品并未以“练习曲”命名,但从乐曲的形式(即每首乐曲针对某种或某几种特定的演奏技巧)上看是练习曲无疑。帕格尼尼作为小提琴演奏史上分水岭式的人物,几乎用一己之力提升了小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地位;他的这套随想曲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直到今天仍然是每一位小提琴学习者的必修课,在音乐会上也很常见。&br&&img src=&/a043eb362bf48e_b.pn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4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a043eb362bf48e_r.png&&&br&&br&而在帕格尼尼之前的小提琴家里,法国人鲁道夫·克鲁采(Rodolphe Kreutzer,贝多芬著名的”克鲁采“奏鸣曲就是题献给他)的42首练习曲直到今天仍有着极高的地位,几乎是小提琴家们的日常必备。另一位法国人皮埃尔·罗德(Pierre Rode)也创作有24首随想曲,形式与帕格尼尼类似,直到现代依然有小提琴家录制这套曲目的唱片。奥地利小提琴家雅各布·顿特(Jakob Dont)有数量巨大的小提琴练习曲存世,对于小提琴学生来说也是如噩梦般的名字。&br&&br&&img src=&/59f4629085defd88ec90_b.png& data-rawwidth=&511& data-rawheight=&6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1& data-original=&/59f4629085defd88ec90_r.png&&&br&&br&除此之外,许多小提琴家出身的作曲家也都有练习曲传世。维尼亚夫斯基的《现代学派》(L’?cole moderne)被很多小提琴家认为是难度最高的小提琴练习曲。而我个人也很钟爱恩斯特的一组《六首复调练习曲》(6 ?tudes à Plusieurs Parties),那首著名的《夏日最后一朵玫瑰》就出自其中。&br&&br&&b&结语&/b&&br&我一直对练习曲有独特的偏爱,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听技巧华丽的音乐作品,希望听到演奏家们在演奏这些作品时追求极限;而另外一方面,技巧是呈现一切音乐性的基础,两者在这些作品里的合二为一很让人着迷。肖邦的练习曲当然是这类作品里当之无愧的最佳,但我也诚恳地把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其它练习曲推荐给读者们。
即使是全民偶像练琴也需要用练习曲——只不过他错用了钢琴练习曲的谱子。事实上,包括肖邦在内的许多作曲家,在写作“练习曲”时的本意都不仅仅是让后世的乐器学徒们训练手指使用,这些作品往往都将当时最艰深的演奏技巧与作曲家的音乐思维结合起来,因此可…
&b&2015年,我们送别这些伟大的音乐家:&/b&&blockquote&库特·马祖尔(Kurt Masur,),指挥家&br&叶列娜·奥布拉佐娃(Elena Obraztsova,),次女高音歌唱家&br&马革顺(),合唱指挥家&br&金湘(),作曲家&/blockquote&&br&&br&&b&2015年,乐坛变革洗牌之年&/b&&br&&blockquote&2月7日,阿兰·吉尔伯特(Alan Gilbert)宣布将于2017年8月辞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br&3月3日,西蒙·拉特爵士(Simon Rattle)被任命为伦敦爱乐乐团的下一任音乐总监,他将在2017年9月接替瓦莱里·捷杰耶夫担任这一职务&br&5月11日,柏林爱乐乐团全员投票选举乐团下一任首席指挥,但此次选举以流产告终&br&6月22日,柏林爱乐乐团宣布基里尔·佩特连科(Kirill Petrenko)将于2020年开始担任乐团首席指挥&br&9月,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院长多米尼克·迈耶(Dominique Meyer)宣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至少在未来五年之内不再设置音乐总监一职,他认为剧院几乎每场演出的合作对象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指挥家,所以设置音乐总监一职没有意义。&br&9月9日,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宣布拉脱维亚指挥家安德里斯·尼尔森斯(Andris Nelsons)成为乐团下一任音乐总监。乐团现任音乐总监里卡尔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后者将在2016年接掌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与瑞士琉森音乐节。&br&10月13日,基里尔·佩特连科与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续约到2021年8月,一举打破了柏林爱乐乐团沿袭上百年的“首席指挥不得兼任其他职务”的传统&br&12月2日,中国指挥家张弦女士成为BBC威尔士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她由此成为了第一位染指英国主流交响乐团的中国指挥家,也是BBC旗下五大交响乐团历史上首度任命女性指挥家担任固定职务。张弦还在今年成为了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blockquote&&br&&br&&b&2015年是国际音乐赛事云集之年&/b&&br&&br&&b&2015年6月,BBC卡迪夫国际声乐大赛&/b&&br&&blockquote&娜迪·库彻尔(Nadine Koutcher,白俄罗斯)获得冠军&/blockquote&&br&&b&2015年7月,第15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b&&br&&br&&blockquote&十万美元大奖:阿伦巴特尔·甘巴特尔(Ariunbaatar Ganbaatar),蒙古&br&声乐:&br&阿伦巴特尔·甘巴特尔(Ariunbaatar Ganbaatar,蒙古)与尤里雅·玛托什金娜(Yulia Matochkina,俄罗斯)分获男女组别金奖&br&大提琴:&br&安德烈·尤尼察(Andrei Ioni??,罗马尼亚)获得金奖&br&小提琴:&br&金奖空缺。曾宇谦(台湾)获得银奖&br&钢琴:&br&德米特里·马斯里耶夫(Dmitry Maasleev,俄罗斯)获得金奖&/blockquote&&br&&b&2015年9月,第54届法国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比赛&/b&&br&&blockquote&乔纳森·海伍德(Jonathon Heyward,美国)获得冠军。&br&&/blockquote&&br&&br&&b&2015年10月,波兰第17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b&&br&&blockquote&赵成珍(Seong-Jin Cho,韩国)获得冠军&/blockquote&&br&&b&2015年12月,第11届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b&&br&&blockquote&克里斯戴尔·李(Christel Lee,美国)获得冠军&/blockquote&&br&&b&其它重要事件&/b&&br&伦敦新音乐厅争议不断&br&在旷日持久的讨论之后,慕尼黑终于将要兴建新的音乐厅&br&在维也纳爱乐乐团任职45年的功勋首席莱纳·库舍尔即将退休&br&&br&&br&&b&发生在国内的重要事件&/b&&br&6月18日,作曲家叶小钢当选新一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br&12月1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被免职&br&哈尔滨大剧院、珠海大剧院、长沙音乐厅等全新的剧院或音乐厅在今年落成&br&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开局之年”成绩斐然
2015年,我们送别这些伟大的音乐家:库特·马祖尔(Kurt Masur,),指挥家叶列娜·奥布拉佐娃(Elena Obraztsova,),次女高音歌唱家马革顺(),合唱指挥家金湘(),作曲家2015年,乐坛变革洗牌之年2月7日,阿…
音乐和舞蹈从来就是不分家的。歌剧从最早出现开始,舞蹈(特别是芭蕾舞)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舞曲开始出现在正统的古典音乐创作中。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吉格舞曲、布列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小步舞曲等被大量用在了巴赫的音乐里,马勒从奥地利民间音乐里发现了连德勒舞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和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都很有名,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波尔卡舞曲、加洛普舞曲人们也都不陌生。在专门的舞剧音乐里,柴可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自然不用多说,斯特拉文斯基不朽的杰作《火鸟》、《春之祭》与《彼得鲁什卡》不论舞剧还是音乐本身都十分伟大。这些都是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例子。&br&&br&&img src=&/046cfcd9e80_b.pn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7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046cfcd9e80_r.png&&&br&&i&“巴黎人用嘘声对待新芭蕾舞剧,俄罗斯舞蹈家最新的作品《春之祭》遭受惨败,剧院不得不亮起场灯……”《纽约时报》如是报道《春之祭》在巴黎的首演&/i&&br&&br&题主更关心的,应该是那些看起来跟舞曲没什么关系的音乐作品,是否有通过舞蹈来诠释的呢?答案当然是有,并且还很不少。当代芭蕾舞大师约翰·诺伊梅尔(John Neumeier)就是一个在这方面走得最远的编舞大师,他在1975年把马勒第三交响曲配成了芭蕾舞剧,当时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也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后他又接连把马勒第一、第四、第五、第六、第九、第十(Cooke版)交响曲,加上吕克特歌曲、少年魔号和大地之歌给配成了芭蕾舞剧,其中大地之歌是2015年的新作品。如果不是因为他岁数太大了,我觉得他把马勒全集都给配成芭蕾舞也不是什么难事。&br&&br&&img src=&/05df7cc36b3b07caaad5172fbc23bea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5df7cc36b3b07caaad5172fbc23bea8_r.jpg&&&i&《马勒第三交响曲》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的剧照。摄影:王小京&/i&&br&&br&诺伊梅尔其它用古典音乐创作的舞剧还包括用肖邦的音乐创作的《茶花女》,以及用巴赫作品创作的《马太受难曲》等等。&br&&br&&img src=&/2d61fcc1e93fcbe83a71f3f1c1c7fe0f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2d61fcc1e93fcbe83a71f3f1c1c7fe0f_r.jpg&&&i&《茶花女》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时的海报,剧中配乐全部是肖邦的作品&/i&&br&&br&已故的罗兰·佩蒂大师用古典音乐创作的芭蕾舞剧也非常多,《卡门》与《阿莱城的姑娘》曾经多次由中央芭蕾舞团在国内上演,很多人也都知道。其它作品还有《幻想交响曲》、《四季》(维瓦尔第)等等。佩蒂大师还曾经用平克·弗洛伊德和艾灵顿公爵的音乐创作芭蕾舞剧。&br&&br&&img src=&/cd2cd449eba7cb8d07ecc1c8d2b5818b_b.jpg& data-rawwidth=&2668& data-rawheight=&17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68& data-original=&/cd2cd449eba7cb8d07ecc1c8d2b5818b_r.jpg&&&i&日,中央芭蕾舞团与中国爱乐乐团携手演出了罗兰·佩蒂编舞的《卡门》与《阿莱城的姑娘》。&/i&&br&&br&&img src=&/19ef48c218e81ee03c2aa2ca29cc36b0_b.jpg& data-rawwidth=&29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i&罗兰·佩蒂《平克·弗洛伊德的芭蕾》&/i&&br&&br&总之,题主的问题“能否将古典乐用舞蹈充分表达”,答案不仅是“能”,而且案例众多,古典音乐和舞蹈艺术从来就是应该放在一起讨论的。
音乐和舞蹈从来就是不分家的。歌剧从最早出现开始,舞蹈(特别是芭蕾舞)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舞曲开始出现在正统的古典音乐创作中。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吉格舞曲、布列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小步舞曲等被大量用在了巴赫的音…
这篇文章的作者用非常自以为是且居高临下的口吻,来试图证明为什么马友友才是真正的音乐家,而郎朗则正好相反。&br&首先我想说的是,在评论一个音乐家的艺术水准的时候,任何抛开音乐本身的评价方式都是耍流氓。然而很不幸的是,由于音乐家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很难完全把这个人身上的属性全部抛开,做到真正客观公正地对他的艺术水准进行评价。&br&我举个几例子:&br&前不久欧阳娜娜的唱片《15》推出,很多人听过这张唱片之后就开始说她专业水平如何如何,然而我听过之后虽然不觉得有什么好,但至少也没多坏。如果连录音室里录出来的东西都能做坏,那DG的录音师们也都别混了。我几乎可以肯定她在拉音乐会的时候会露怯,但仅凭这张唱片,我们能作出“欧阳娜娜的专业水平不行”这个判断吗?&br&为什么我们对古典音乐界的男神女神们格外有好感?或者说,为什么这个行业里长相俊俏的人比例远远高过了别的行业?诚然人们都希望在舞台上看到光鲜亮丽的音乐家,但这是不是能说明我们对外表的关注有时候会超越了音乐本身?&br&马友友是一位让人非常尊敬的艺术家,而且其深厚的人文修养在演奏家里也是出类拔萃的。可是他的人文修养跟演奏水平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如果找出五段大提琴录音来盲听,原文的作者能按照演奏者的人文修养水平将这些录音作降序排列吗?&br&郎朗也是一样。如果原文作者在12306上买火车票时的验证码是“给你五段钢琴录音,从中挑出所有的暴发户“,他春节还回得了家吗?&br&马友友出自学养深厚的音乐世家,郎朗他爸就是个拉二胡的糙老爷们,所以前者是音乐家,后者就只是个“键盘熟练工”。再给作者十段不同种类的录音,从中选出哪些是音乐家,哪些是熟练工,他能否办到?&br&&br&中国人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好传统,就是拿各种专业水平以外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人,因此几乎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不论在海外多受褒奖,在中国总是会挨各种莫名其妙的骂,就连拿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也没能幸免,我觉得郎朗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了。毕竟作为一个来自东北的金链汉子,老老实实当暴发户就好了,去当音乐家本身就是有原罪的。&br&以前读王小波的文集时,碰到一篇《跳出手掌心》,里面有一个段落就专门写中国艺术家们被人以道德标准而不是艺术标准去衡量所造成的无奈,这里摘抄一下。&br&&br&&blockquote&“在文学艺术及其他人文的领域之内,国人的确是在使用一种双重标准,那就是对外国人的作品,用艺术或科学的标准来审评;而对中国人的作品,则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评。这种想法的背后,是把外国人当成另外一个物种,这样对他们的成就就能客观地评价;对本国人则当作同种,只有主观的评价,因此我们的文化事业最主要的内容不是它的成就,而是它的界限;此种界限为大家所认同,谁敢越界就要被群起而攻之。当年孟子如此来评价杨朱和墨子:‘无君无父,是禽兽也。’现在我们则如此地评价《废都》和一些在国外获奖的电影。这些作品好不好可以另论,总不能说人家的工作是‘禽兽行’,或者是‘崇洋媚外’。身为一个中国人,最大的痛苦是忍受别人’推己及人‘的次数,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我要说的不是自己不喜欢做中国人(这是我最喜欢的事),我要说的是,这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很是不利。”&/blockquote&
这篇文章的作者用非常自以为是且居高临下的口吻,来试图证明为什么马友友才是真正的音乐家,而郎朗则正好相反。首先我想说的是,在评论一个音乐家的艺术水准的时候,任何抛开音乐本身的评价方式都是耍流氓。然而很不幸的是,由于音乐家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我…
来说说2015年出版的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古典音乐唱片吧。请注意,评选这些唱片的标准完全凭我主观的喜好来确定。&br&&br&&br&&b&年度最佳唱片&/b&&br&&img src=&/aec9a14e1a44fc3ce9ff7_b.jp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1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aec9a14e1a44fc3ce9ff7_r.jpg&&&br&&br&&blockquote&&b&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br&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莫扎特管弦乐团&/b&&br&&br&2014年,我们失去了阿巴多,属于每个乐迷的“亲爱的克劳迪奥”,至今想起来都让人觉得心里隐隐作痛。也许能让人感到些许慰藉的是,阿巴多的时代恰好也是唱片工业的时代,他留存下来的大量录音很多已经面世,很多则依然保存在唱片公司的库房里,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成为乐迷们的珍藏。DG今年将2011年阿巴多与莫扎特管弦乐团录制的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出版发行,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与80年代他与欧洲室内乐团录制的同一部作品比起来,这版“伟大”明显更接近晚年阿巴多的音乐审美,线条清晰,音乐灵动,织体呈现出室内乐一般的效果。“伟大”并不在笔者喜爱的交响曲之列,恰恰因为它容易演得过于厚重并导致拖泥带水,而听阿巴多的这版录音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在笔者看来这版录音已经是聆听这部交响曲的不二之选。&/blockquote&&br&&br&&b&年度最佳管弦乐&/b&&br&&img src=&/43aa263c55eb5b3d4d4cbc036d25f81c_b.jpg& data-rawwidth=&1417& data-rawheight=&1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7& data-original=&/43aa263c55eb5b3d4d4cbc036d25f81c_r.jpg&&&br&&br&&blockquote&&b&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b&&br&&b&奥科·卡姆与拉蒂交响乐团&/b&&br&&br&&br&2015年,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好几套全新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唱片都在这一年里问世,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西蒙·拉特与柏林爱乐乐团的录音,与奥科·卡姆率领拉蒂交响乐团的录音。卡姆大师在2015年年中率领拉蒂交响乐团访华,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演出了西贝柳斯的交响曲,这支乐团在现场演出中表现出的鲜活与灵动让人印象很深刻,演奏中的小毛病也让人莞尔。这三张高品质的SACD是乐团年间录制的,展现了西贝柳斯的音乐最本质的一面,明显要好过他们在现场演奏时的表现。&/blockquote&&br&&br&&br&&b&年度歌剧(并列)&/b&&br&&img src=&/ea38441ffc944de3eafeaf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ea38441ffc944de3eafeaf_r.jpg&&&br&&br&&blockquote&&b&威尔第《阿依达》&/b&&br&&b&安东尼奥·帕帕诺指挥圣切契里亚乐团&/b&&br&&br&就在笔者以为今年的歌剧唱片品类将要风平浪静的时候,帕帕诺率领他的圣切契里亚乐团带来了真正的年终巨献,这版精雕细琢的《阿依达》录音不仅是今年最令人难忘的歌剧录音,更将在录音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在过去几乎20年里,在录音室里录制歌剧都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随着现场录音技术的日益发达,似乎在录音室里对照着乐谱字斟句酌已经不再重要。然而帕帕诺率领着当代最优秀的歌唱家们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印象,这版录音几乎在任何一个方面——不论是指挥、乐队、歌唱家还是合唱团——都臻于完美,更不用提高水准的录音技术了。希望帕帕诺大师在未来能够制作出同样水准的更多歌剧录音。&/blockquote&&br&&b&年度歌剧(并列)&/b&&br&&img src=&/a61b368bbd00f_b.jpg& data-rawwidth=&1429& data-rawheight=&1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9& data-original=&/a61b368bbd00f_r.jpg&&&br&&br&&blockquote&&b&瓦格纳《莱茵的黄金》&/b&&br&&b&梵志登指挥香港管弦乐团&/b&&br&&br&荷兰指挥家梵志登就任香港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时宣布了将分四年时间将瓦格纳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以音乐会歌剧的形式搬上舞台,但当时没有人会想到他们的歌剧能够演到这种水平。香港人汇集了一批令人难以想象的歌剧大腕,特别是演唱艺术歌曲闻名的马蒂亚斯·戈纳饰演沃坦这样的惊人之举,在这张唱片中被证明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而对于大陆的管弦乐团来说,上演如此水平的“指环”,不论是财力上还是决心上似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这更令人对香港管弦乐团的壮举刮目相看。&/blockquote&&br&&br&&br&&b&年度室内乐&/b&&br&&img src=&/1a6e34ff5c135dbd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1a6e34ff5c135dbd_r.jpg&&&br&&br&&blockquote&&b&斯梅塔纳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第二弦乐四重奏&/b&&br&&b&帕维尔·哈斯四重奏&/b&&br&&br&过去几年里,帕维尔·哈斯四重奏连续录制了德沃夏克、普罗科菲耶夫、亚纳切克等作曲家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年他们继续着东欧室内乐作品的巡礼。斯梅塔纳的“我的生活”是笔者一直非常喜爱的四重奏作品之一,哈斯组的表现也正如他们一贯的那样,干净,凌厉,无可挑剔。在老牌四重奏组纷纷解散或换人,年轻四重奏组青黄不接的时代,哈斯四重奏组的存在真是让人觉得庆幸。&/blockquote&&br&&br&&b&年度钢琴独奏&/b&&br&&img src=&/794bd5ec033a0a846cdd60f31eaaf47d_b.jp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1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794bd5ec033a0a846cdd60f31eaaf47d_r.jpg&&&br&&br&&blockquote&&b&格里戈里·索科洛夫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独奏音乐会&/b&&br&&br&索神出品,必属精品。索科洛夫签约DG唱片公司的消息是今年古典音乐界最大的新闻之一,而他在DG的第一张唱片就先声夺人——2008年,他在萨尔茨堡的传奇的独奏音乐会。在这场曲目慷慨的音乐会上,索科洛夫演奏了莫扎特的两首钢琴奏鸣曲以及肖邦的24首前奏曲,此外还在音乐会临近尾声时加演了六首乐曲。这套2CD的套装完整收录了这场音乐会,带领听众重回索神的现场。&/blockquote&&br&&br&&br&&b&年度非钢琴器乐独奏&/b&&br&&img src=&/aebd21346dcf6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aebd21346dcf6_r.jpg&&&br&&br&&blockquote&&b&勃拉姆斯——匈牙利情结&/b&&br&&b&安德拉斯·奥滕萨莫与朋友们&/b&&br&&br&在萨宾·梅耶之后,音乐界终于拥有了下一个单簧管超级巨星。安德拉斯·奥滕萨莫年仅26岁,他的父亲与兄弟都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单簧管首席,而他则在2011年成为了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他之前已经为DG的子厂牌Mercury录制过一张广受好评的唱片,其第二张唱片在曲目的选择上更具新意。勃拉姆斯的单簧管五重奏里有着丰富的匈牙利音乐元素,将它与几首匈牙利风格的舞曲编排在同一张专辑里实在巧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奥滕萨莫一同演奏室内乐的,是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等一群乐坛大腕,其号召力可见一斑。&/blockquote&&br&&br&&br&&br&&b&年度早期音乐&/b&&br&&img src=&/a3c7c213aba85bd6c6130f2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a3c7c213aba85bd6c6130f2_r.jpg&&&blockquote&&b&巴赫《哥德堡变奏曲》&br&托马斯·古尔德指挥布里顿小交响乐团&br&&/b&&br&1985年,巴赫诞辰300周年之际,德米特里·西特考维斯基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改编成了弦乐三重奏的版本,随后又将其扩展成为弦乐队演奏的版本。三十年后,布里顿小交响乐团将西特考维斯基的改编录制成了这张精彩的唱片。&br&在这张唱片里,巴赫隐藏在《哥德堡变奏曲》这部独奏作品里的交响性被展露无遗,音色的丰富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原始版本,如果巴赫本人能够听到,恐怕也将要为之欣慰。这也充分证明了这部作品中蕴含的无数可能性。&/blockquote&
来说说2015年出版的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古典音乐唱片吧。请注意,评选这些唱片的标准完全凭我主观的喜好来确定。年度最佳唱片舒伯特第九交响曲“伟大”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莫扎特管弦乐团2014年,我们失去了阿巴多,属于每个乐迷的“亲爱的克劳迪奥”,至今…
这个问题是什么情况,连于翔都需要在知乎上做营销了?&br&&br&我大概三四年前就听过他拉琴,还是挺有才能的。他的问题是岁数已经比较大了,还没拿过有含金量的顶级比赛的奖项,这个总有些人觉得不重要,但问题是音乐界如今就是这么现实。于翔在2010年拿到过梅纽因比赛的冠军,可那个是青少年比赛。职业比赛里他的最好成绩是麦克·希尔比赛的第三名,这个真的远远不够。&br&其实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关注过于翔的情况了,作为8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中国小提琴家里天分最高的,我觉得他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查了一下他音乐季的演出安排(&a href=&///?target=http%3A///%23%21about/c1p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about/c1p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最有含金量的乐团是多伦多和温哥华(其实含金量也一般),剩下都是北美小城市的乐团。一个音乐季里演奏四部不同的协奏曲,还有一套难度很高的独奏音乐会曲目,可见硬实力还是很强的,不过远没有达到“跻身世界舞台”的标准。&br&我觉得当音乐家到这个程度已经很好了,可以很轻松地谋到教职或是乐队首席的工作,保持一定的演出频度,真要“跻身世界舞台”了,活得肯定比现在累。
这个问题是什么情况,连于翔都需要在知乎上做营销了?我大概三四年前就听过他拉琴,还是挺有才能的。他的问题是岁数已经比较大了,还没拿过有含金量的顶级比赛的奖项,这个总有些人觉得不重要,但问题是音乐界如今就是这么现实。于翔在2010年拿到过梅纽因比…
我就干过啊,给很多姑娘都拉过,然而一次都没成。曲目可就多了,查尔达什、巴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各种二胡经典作品、长城随想曲什么的。说出来都是泪。&br&&br&发一个我跟 &a data-hash=&e5bc2ef8a696b90f4cd10& href=&///people/e5bc2ef8a696b90f4cd1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大帅& data-tip=&p$b$e5bc2ef8a696b90f4cd10&&@张大帅&/a& 合作演奏的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版)好了。&br&&br&&a href=&///?target=http%3A///programs/view/-5slo6a5gX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chelbel's Canon in D (arranged for Erhu & Cello)_土豆&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就干过啊,给很多姑娘都拉过,然而一次都没成。曲目可就多了,查尔达什、巴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各种二胡经典作品、长城随想曲什么的。说出来都是泪。发一个我跟
合作演奏的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版)好了。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价霄汉强法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