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3全攻略之第3关爱丽丝学园的日记怎么过

嘉兴市盐官精神病院(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欢迎您 ,今天是
联系地址:
海宁市盐官镇人民路113号(乘车路线: 海宁火车站109路、海宁汽车站106路直达或杭浦高速盐官出口下)
联系电话:
医院急救:0
精神科门诊:1
精神科男病区: 2
精神科女病区:9
心身障碍病区:9 老年精神病区:5
内外科病区:6
硖石门诊部:5
?现在位置:首页-医院动态
《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和护理》
来源:嘉兴盐官精神病院 发布时间:
《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简历 陈彦方,男,59岁,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96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1981年作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修生化精神药理学。1989年至199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精神病学研究所与英国临床医学中心进修临床精神药理学与分子遗传学。主要研究有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CSF单胺递质代谢产物变化、脑电图和心电图监护下有抽搐与无抽搐EC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与心理教育对照研究、疾病诊断量表等。主编著作有《抗精神病电疗》、《新编临床精神药物手册》、《精神科护理学》、《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等。
主编& 陈彦方
编者& (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 陈彦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陈& 忠(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笪志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 郭俊花(北京安定医院)
&&&&& 郭沈昌(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 郭扬波(广州市精神病医院)
&&&&& 顾牛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 李& 鸣(苏州广济医院)
&&&&& 李月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 刘协和(华西医科大学)
&&&&& 马& 崔(广州市精神病医院)
&&&&& 裘珊珊(深圳市康宁医院)
&&&&& 唐济生(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吴文源(同济大学医学院)
&&&&& 王秀娟(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 翁永振(北京安定医院)
&&&&& 王志英(北京安定医院)
&&&&& 肖春玲(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徐兰清(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杨& 权(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 赵靖平(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 庄英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 周茹英(华西医科大学)
&&&&& 周胜红(山东省针灸研究所)
下列制药公司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资助,中华精神科学会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美国礼来公司
Eli Lilly Asia, Inc.
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
Nanjing Organ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SmithKline Beecham Pharmaceuticals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Pfizer Pharmaceuticals Ltd.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Xian-Janssen Pharmaceutical Ltd.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工作组于年期间,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由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由20余家精神卫生机构负责对14种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完成了前瞻性随访测试,并编写了《CCMD-3》和《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和护理》。
《CCMD-3》的正文,经中华精神科学会常委会讨论通过,作为学会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发表,其主要参考书《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和护理》介绍给广大医务工作者,仅供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为了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治疗护理,提高精神科的治疗护理质量,本书将治疗护理内容按系统化整体治疗程序和护理程序要求进行编写。全书共20章,第一章为绪论,其余部分分别为:
第二章& 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治疗护理
&&& 第三章& 精神药物治疗
&&& 第四章& 电痉挛治疗和护理
&&& 第五章& 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的防范、治疗和护理
&&& 第六章& 临床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
&&& 第七章& 工娱和康复治疗与护理
&&& 第八章& 社会精神病学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 第九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 第十章& 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第十一章&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 第十二章&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 第十三章& 癔症
&&& 第十四章& 应激相关障碍
&&& 第十五章 &神经症
&&& 第十六章&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 第十七章&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 第十八章& 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 第十九章& 童年和少年期多动症、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 第二十章&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 附录A& 健康问题与疾病定量测试法(RTHD)
&&& 附录B& 名词汇编(以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本书作者参考了大量与精神科治疗、护理相关的国内外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编写,希望对于推动我国精神科治疗、护理工作会有帮助。由于编者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改进。
&&&&&&&&&&&&&&&&&&&&&&&&&&&&&&&&&&&&&&&&&&&&&&&&&&&&&&&&&&& 陈彦方
英文略语表
5-HT&&&&&&&&& 5-羟色胺
5-HT1受体&&&& 5-羟色胺1型受体
5-HT2受体&&&& 5-羟色胺2型受体
AC&&&&&&&&&&& 腺苷酸环化酶
Ach&&&&&&&&&& 乙酰胆碱
AchE&&&&&&&&& 乙酰胆碱酯酶
APA&&&&&&&&&& 美国精神病学会
BBB&&&&&&&&&& 血脑屏障
bid&&&&&&&&&& 每日2次
BZ&&&&&&&&&&& 苯二氮卓
cAMP&&&&&&&&& 环磷酸腺苷
CCMD&&&&&&&&&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hEI&&&&&&&&& 胆碱酯酶抑制剂
CNS&&&&&&&&&& 中枢神经系统
Cmax&&&&&&&&&& 峰值浓度
D1&&&&&&&&&&& 受体多巴胺1型受体
D2&&&&&&&&&&& 受体多巴胺2型受体
DA &&&&&&&&&&&多巴胺
DSM&&&&&&&&&& 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D&&&&&&&&& 精神障碍诊断量表
ECT&&&&&&&&&& 电痉挛治疗
ED50&&&&&&&&& 半数有效量
GABA&&&&&&&&& γ -氨基丁酸
ICD&&&&&&&&&& 国际疾病分类
IST&&&&&&&&&& 胰岛素昏迷治疗
Kd&&&&&&&&&&& 解离常数
Ki&&&&&&&&&&& 抑制常数
LD50&&&&&&&&& 半数致死量
LVS&&&&&&&&&& 逻辑判别系统
mg/d&&&&&&&&& 毫克/日
min&&&&&&&&&& 分钟
MR&&&&&&&&&&& 精神发育迟滞
M能&&&&&&&&&& 毒蕈碱样胆碱能
NE&&&&&&&&&&& 去甲肾上腺素
NMDA&&&&&&&&&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S&&&&&&&&&& 药源性恶性症状群
N能&&&&&&&&&& 尼古丁样胆碱能
qd&&&&&&&&&&& 每日1次
qid&&&&&&&&&& 每日4次
qn&&&&&&&&&&& 每晚1次
q6h&&&&&&&&&& 每6小时1次
RTHD&&&&&&&&& 健康问题与疾病定量测试法
SSRI&&&&&&&&&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
TCA&&&&&&&&&& 三环抗抑郁药
TD&&&&&&&&&&& 迟发性运动障碍
Tid&&&&&&&&&& 每日3次
T1/2&&&&&&&&& 半衰期
Tmax&&&&&&&&& 达峰时间
Vd&&&&&&&&&&& 表观分布容积
WHO&&&&&&&&&& 世界卫生组织
α1受体&&&&&& 肾上腺素α1受体
α2受体&&&&&& 肾上腺素能α2受体
β受体&&&&&&& 肾上腺素能β受体
第一章绪论
发表日期:& 出处:网络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健康-心理学-QQ咨询-五行学& 本页面已被访问:1960次
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和护理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精神科治疗和护理概述
&& 本书涉及的内容属于精神科治疗学和护理学,都是应用精神病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治疗、护理和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健康,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保持健康(尤其是保持心理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精神病学分支。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躯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良好地承受应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状态,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精神科治疗和护理对于保持和恢复人们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我国的精神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服务机构
二、治疗与研究工作
三、教学及人才培养
四、学术团体与学术交流
五、出版物
随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应激对心身健康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精神科治疗的服务范围,已从轻性和重性精神障碍扩大到各种心理卫生和行为问题。
一、服务机构
至1994年末,我国有精神科床位140,000余张。全国著名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有4所,即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华西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为了解决精神障碍医疗机构的短缺,除了医院之外,许多省市建立了社区精神障碍三级防治网,城市的防治网以上海为先被誉为上海模式,农村的以山东省烟台地区为先被誉为烟台模式。1991年中残联和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协作,提出在每个省有一个市和县,开展城市和农村的社区精神障碍防治和康复,现已在全国切实推行。1980年以来各地开展了心理咨询门诊和电话咨询服务。
二、治疗与研究工作
近十多年来精神病学领域的科研发展主要在于:设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注意科研方法学;临床科研广泛使用量表;有了CCMD分类诊断系统,并注意向国际靠拢;科研较多地应用高新技术;重视了儿童与老人精神障碍研究;硕士、博士成为科研主力。1980年以来,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与国际疾病分类(ICD)等关于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我国也编制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至今已出版到第3版。在研究工作中广泛采用各种评定量表,提高了研究工作水平、不同研究单位和人员之间研究资料的可比性。有效的精神药物大多能在我国得到充分应用。血药浓度测定和精神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已逐步开展,对探讨有效血药浓度和临床效果、副作用的关系、指导临床用药、减少药物不良作用有重要意义。电痉挛治疗(ECT)已在我国较多地方改进为无抽搐ECT。各种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逐步在全国推广。对精神疾病、心理障碍、心身疾病、行为问题等研究,在群体、临床、细胞、分子水平和综合性多层面的研究正逐步开展或进一步深入进行。
(一)精神科治疗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进展
目前精神科治疗着重研究应用理化、生物、心理、社会学有关的技术手段,治疗和预防精神障碍。
1.精神障碍的神经生化基础
中枢神经元之间由不同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如果合成、储存、释放、降解等某个环节受到干扰,或受体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均可导致功能异常。目前与精神障碍关系较密切、研究较深入的中枢递质有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γ-氨基丁酸(GABA)、内啡肽等。神经内分泌研究证实,下丘脑分泌某些神经因子,如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TRF)、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HRF)、生长激素抑制因子(GHIF)等。它们作用于垂体前叶细胞,促进或抑制垂体激素释放,从而调节内分泌功能,而在某些精神障碍时,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例如,抑郁症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
2.精神药理学
自50年代初第1个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问世以来,新药不断涌现,使精神病人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为改变精神病院面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精神药物不但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是有用的研究工具。近年来不同受体亚型的药物研制,正在进一步取得更好疗效和推动精神障碍研究工作。例如,非经典性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研制和精神分裂症生化病理研究均带来新线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SSRI)的研制和临床使用,为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与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3.精神障碍遗传学
在个体形成过程中,因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可使遗传信息发生混乱,造成遗传性疾病。例如,先天愚型系第21对染色体三体所致。长度多态限制性片段(RFLP)的研究方法通过应用内切酶识别DNA的特定顺序,并将DNA切成长短不一的片段,追踪不同片段与疾病分布的连锁关系,从而确定致病基因的定位。例如,发现阿尔茨海默病脑内淀粉样变的病理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
(二)精神科治疗在心理、社会方面的进展
精神障碍治疗在心理、社会方面的工作主要在于精神病房管理和治疗模式的变革,以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家庭治疗的相关研究和实践。60年代发展起来的社区精神病学是以自然地区为单位建立精神卫生中心或综合性医院中的精神卫生机构(心理科或精神科),来解决本地区精神障碍的防治、康复和社会就业。当前精神病医院的管理既重视塑造良好的院内环境,又注意在社区建立新型的精神障碍保健机构。我国以家庭病房为主体的精神障碍防治网,进一步改善了病人与社会的接触,促进病人的社会康复。
三、教学及人才培养
上海医科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精神医学教研室人员常驻在当地精神病医院,医教研工作均与该院结合,取得较好效果。目前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已被列为二级学科。有的医学院校已开设精神卫生系,但其知识结构全面性如何,有待历史检验。
四、学术团体与学术交流
1994年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改组为神经科和精神科两个学会。1985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主要精神科杂志及书籍在我国均有订购,我国专家也常参加国外的学术活动。WHO与我国有关部门协作,在国内先后20次举办了多种内容的精神卫生学术会议和讲习班。
五、出版物
我国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方面的主要杂志有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临床精神病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杂志、上海精神医学和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等近10种。重要的精神病学书籍,进入90年代以来已出版了20余种。《医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均已列为卫生部统编教材。
第三节& 我国的精神科护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护理与研究工作
近年来精神医学发展迅速,对许多精神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日臻完善,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因此精神科护理学必须适应精神病学发展的需要。精神科护理在原来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并发展了与精神科治疗相应的各种心理护理、工娱护理、康复护理、精神卫生保健护理及相关管理等。
如某些遗传性较强的精神障碍(如分裂症),护理人员可对这类病人进行指导,使病人理解婚前、婚后应去遗传咨询门诊检查的必要性。病情监测和检查技术方面,如脑和心脏监护仪不断更新,可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呼吸等功能,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如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磁共振体层显像(MRI)已广泛用于颅脑和全身脏器的检查。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它们的简单原理及用途,熟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检查前后需要做的护理工作。此外,还要求掌握各种监测仪使用的方法及其简单原理、常见故障及其处理等。
改良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已在临床应用多年,并已有人研究和使用脑电图和心电图监护下无抽搐电痉挛治疗,证明其是对重性精神障碍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这都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协助医生共同完成,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学习新疗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过程,了解如何与医生配合,然后制定出一套治疗前、中、后的全面护理计划。
二、学术团体与学术交流
1985年10月在济南召开了第1次全国精神科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1990年成立了全国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并召开了第2次全国精神科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9月在南京召开第3次全国精神科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为我国精神科护理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国除了主要与精神科相关的杂志刊登精神科护理论文外,还出版了多种精神科护理书籍,如《精神病护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精神病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护理精神病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等。
三、人才培养
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拓宽了精神科治疗护理学的领域和内容,对护理人员知识层次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有必要大力培养大专、本科甚至硕士、博士水平的精神科护理人才,以适应精神科学发展的需要。
第四节& 在精神科治疗护理中常用的相关理论简介
一、人的需要层次论
二、应激与适应理论
三、Kreapalin 的分类系统及其影响
四、Mayer 精神生物学说
五、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
六、Orem的自理模式
八、健康与疾病问题的国内观点
一、人的需要层次论
Maslow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应激与适应理论等,在精神科治疗护理学中应用较多。心理学家Maslow将人的需要分为6个层次,即生理、刺激、安全、爱与归属、尊敬与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的大部分需要得到满足,就能保持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若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内外环境失衡导致疾病。根据Maslow理论,生理需要是人得以生存的基础,包括一定的氧气、水、营养、体温、排泄、休息与睡眠、避免疼痛等。各种疾病的病人常会出现这些基本需要未被满足的情况,如消化系统病人多与营养不足、排便异常有关,护士需要保证病人的营养与正常排便,还有许多疾病引起的如发热、脱水、水肿、疼痛等都需要护士制定护理措施,以帮助病人满足生理需要。Maslow理论的其他层次需要依次为:刺激需要,如活动、锻炼、娱乐等,尤其慢性患者需要活动,护士可为病人安排娱乐活动,使病人感到满意;入院时向病人介绍病房环境、作息制度、护士和医生的姓名,使病人有心理安全感;如允许家属探视、陪伴病人,重视护患关系,帮助病人解决困难,使病人爱与归属的需求得到满足;尊重与自尊的需要,如礼貌称呼病人,认真听取病人意见,各种检查或治疗时尊重病人的隐私权等;让恢复期病人参加康复治疗,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二、应激与适应理论
生理学家Selye提出应激源可引起应激反应,即经由下丘脑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途径引起各种生理反应,同时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唤起相应的心理反应。这两种反应又引起防卫功能活动,使机体对应激源能够适应。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一般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技术这四个层次。个体选择应对行为进行适应,若适应成功,则身心平衡可得以维持;若适应失败,就会导致患病或病情加重。在护理领域中,首先是护理人员运用该理论评估病人患病时的生理、心理反应及心身防卫和应对能力,找出相关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帮助病人增加防卫能力,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学到新的应对技能,以提高应对能力,促进康复。例如,急性心肌梗塞易使病人出现严重的生理、心理反应,前者如心前区剧痛、心律不齐,后者如焦虑、恐惧、濒死感等,这些心理反应又可加重生理反应。
医护人员针对生理改变,要求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等;针对心理方面可帮助病人发挥心理防卫机制,如否认、移情等,同时应向病人保证治疗、护理的安全和有效,使病人放心和有安全感。另外,积极止痛和适当应用抗焦虑药。病人常有悲观失望情绪,应找出可以减轻这种情绪的方法,如与病友交谈等。必要时,可遵医嘱适当应用抗抑郁药,并观察所用各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应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如动员家属、邻居、单位等给病人心身支持,特别是同病患者间的交流及精神鼓励。这可使病人心理、精神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应激的生理诱因,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起居、锻炼、娱乐等日常活动,建立适应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心身康复。
应激与适应理论还提示护理工作者,要防止病人反复发生应激反应而加重病情,应找出医院中易对病人造成威胁的应激源,如陌生的环境、复杂的诊断性检查、与家人分离、护士缺乏熟练操作技能等。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介绍,协助安排病人的住院生活,帮助病人适应目前身体状况,给予心理支持,检查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顾虑,以减轻孤独感。
三、Kreapalin的分类系统及其影响
Kreapalin认为精神障碍的诊断需有解剖病理改变为依据,但在临床实践中,有的病人可以没有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在疾病诊断方面,除了注意临床表现外,还注意收集病人生活史与家庭史,重视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病程与疾病最终转归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意义。在这基础上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为精神障碍的现代分类构筑了良好的基础。Kreapalin严谨的科学作风,认真细致的临床描述,深入病人家庭长期追踪观察,以及对疾病分类系统的贡献,都值得称颂和学习。
四、Mayer精神生物学说
1.人的精神生物学反应形式
Mayer认为人是精神和躯体的完整统一体,人的行为代表着对于生活中种种问题的精神生物学反应形式,而反应形式取决于他们的遗传素质、机能状态、经验知识和所处境遇。人们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使适应性变化具有广泛性,加上人所具有的高度自发性和反应性,使适应功能变得更为复杂。
2.人可以科学地研究自己
Mayer认为人可以科学地研究自己,但困难在于个体千差万别,因此处理病人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问题,不仅要了解病人生活史,而且要强调准确细致的观察方法。Mayer认为针对病人的科学研究,必须按一定步骤行事,例如,要确定研究的具体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存在背景,研究与样本的有关因素,通过有控制的实验或实地观察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情况及程度。主张医生、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教师共同合作进行研究。
3.环境因素与精神障碍
Mayer认为许多精神障碍都是一定的人格对某种处境的反应,因此强调环境因素对精神障碍的影响,并主张不但要研究病人整个生理和心理方面,而且要研究与之有关的社会(环境)因素。
4.推动精神卫生运动和社区服务
Mayer认为健康就是机体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平衡状态,因此提倡精神卫生运动和社区服务。Mayer批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处理精神障碍的偏向,强调生活方式、习惯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精神障碍以至其他疾病的影响。
五、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用大量客观资料证实,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又在一定条件下消失。巴甫洛夫生理学的基本点是高级神经活动以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为基本活动,按集中、扩散、正负诱导和意志释放等规律进行活动,以完成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分析综合工作,从而达到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分析活动在于把整体分解为部分,由此判明个别刺激物的作用。综合是大脑皮质的接通机能,也就是将个别刺激物组成复合体而起作用。人类除了与动物一样,都有反映周围环境具体现象的第一信号系统外,还有能反映“词”,进行抽象概括的高级思维活动的第二信号系统。巴甫洛夫还根据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和均衡性,以及两个信号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认为这些类型中的弱型和强而不均衡型常是发生精神障碍的重要条件。例如,弱型结合气质分类(分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的艺术型多见于癔症。近年来盛行的行为疗法中所用的脱敏疗法、交互抑制疗法和反条件化疗法的部分理论根据均来自巴甫洛夫学说。
六、Orem的自理模式
该自理模式对慢性病患者较适用。Orem认为病人是有能力学习及发展自我护理能力的,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完成自理活动,自理需要有智慧、经验及他人的指导和帮助,自理连续地贯穿于日常生活中。Orem提出护理系统结构的内容应依据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而定,由此设计了三种护理系统:全补偿系统,是针对没有能力自理的病人,要求护士进行全面帮助,以满足自理需要;部分补偿系统,是针对病人不能完成全部自理,要求护士和病人都参与才能满足自理需要;辅助教育系统,是针对能自理的病人进行指导,使病人学会自理活动。因此,护理不但要满足病人自理活动,而且要教会病人自理。护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例如,全补偿系统应针对危重病人,如昏迷、脑卒中、癫痫频繁发作、消化道大出血等病人。护理人员要完成病人的治疗性护理需求,及时正确执行医嘱,随时调整诊断、治疗等,同时完成病人自理的不足。例如,对昏迷病人要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导尿、鼻饲、口腔,以及皮肤护理等),观察生命体征,作好重病记录。待病人病情好转且稳定后,可以从全补偿系统转为部分补偿系统,护士要完成部分治疗性自理需求,如完成静脉或肌肉给药,病人自己完成口服用药。护士应帮助完成病人自理的不足部分,如帮助病人入厕等。当病人处于恢复期时,护理进入辅助教育系统,如对恢复期分裂症病人,应提供休息与活动、保持心理平衡、避免诱因、按时用药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并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对该病有全面了解,进而指导病人改变以往生活方式以适应治疗慢性病的需求,这样可以减少病情复发,并提高生活质量。
如Johnson的行为系统模式,认为人有两个主要系统:生物系统是医生角色所着重的,而行为系统为护理角色的重点。当其中一个有功能障碍时,两个系统间可有相互作用。个体要求高效地保持全部行为系统平衡,并在功能失调、平衡遭到破坏时,有足够的能力恢复原有的平衡。治疗护理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个体内部的平衡,这就意味着在健康―疾病连续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可采取医疗护理措施,目的在于当个体有病时维持行为系统的平衡。又如Neuman的保健系统模式,主要考虑应激的作用和应激对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反应模式,认为人是为了寻求平衡与和谐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健康是一种满足的状态,而疾病是一种不满足状态,治疗护理是为了减少应激因素并扭转个体所受的不良影响,重新恢复满意状态。
八、健康与疾病问题的国内观点
我国学者在健康和疾病问题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
1.心身统一观点
该观点是指完整个体包括心身两方面,以身为基础,以心为主导,两者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内外环境刺激,心身作为统一整体作出反应。在考虑个体健康和疾病时,要同时注意心身两方面的反应,不能以偏概全。
2.人和社会和谐观点
该观点是指人具有生物和社会两重性。人生活在特定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内,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心身的作用,每个个体必须和他所交往的人保持和谐关系,才能促进心身健康。
3.认知和评估外界刺激(信息)的观点
该观点是指社会因素影响健康导致疾病,不但取决于社会因素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而且取决于个体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和评价,有时后者可占主导地位。许多社会因素必须通过心理的中介作用才引起心身方面的不同程度反应,这些社会因素也必须成为心理刺激后才能对健康和疾病发生影响。心理社会因素既能致病也能治病。
4.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调节观点
该观点是指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人格)特点和对外界相处的特定反应或行为模式。这些特点和模式使个体在与周围人和事的交往中保持动态平衡。其中心理的主动适应(应对)和调节是使个体行为与外界保持相对和谐的主要因素,是个体保持健康和抵御疾病的重要力量。
第五节&&&&& 精神科治疗护理的基本任务
(1)研究和实施对精神病人良好服务和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制度。确保病人在安全、舒适、愉快的环境中生活。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尊严,保证病人的正常生活待遇和权利。防止不良因素给病人造成的身心痛苦。
(2)研究和实施接触观察精神病人的有效途径,通过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和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与病人保持良好关系。探索和理解每个精神病人的正常和异常内心体验,作出正确的治疗护理评估。找出正确的治疗护理目标,实施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开展针对性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
(3)研究和实施对各种精神病人的治疗护理。训练和恢复病人正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使其在疾病好转时及时回归社会。
(4)应密切观察病人,详细记录,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并为治疗、护理、科研、教学、预防积累资料,以及作为法律和劳动鉴定的参考。
(5)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社会精神卫生服务,对精神障碍做到防治结合、医院临床工作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结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六节& 精神科医护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目前医学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发展,要求医护人员以现代治疗护理理论为指导,以治疗护理程序为框架,针对病人的不同躯体、心理、社会特点提供最佳治疗护理。为此必须做到:
(1)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成为精神科专业合格的躯体治疗护理者和心理治疗护理者,以及病人生活、工娱、康复治疗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2)精神病人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
(3)确保病人在安全、舒适、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权利和尊严,保证病人的正常生活待遇。防止一切不良因素给病人带来的躯体和精神痛苦。具体应做到:
①要以端庄的仪态、温和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对待病人,关心和体贴病人,通过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和具体言行与病人保持良好关系。
②要正确地探索精神病人的正常和异常内心体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据此作出医疗诊断和护理诊断,制定治疗护理目标,实施治疗护理措施。要针对具体病人开展综合性(躯体、心理、康复)治疗和包括疾病早期、发展期、恢复期和康复期的全程治疗。
③注意病人清洁卫生,入院时要作好日常生活护理和年老、体弱、卧床病人的重点护理,细心照料病人饮食,并要注意病人睡眠。
④对可能发生意外的病人,要严密观察,掌握病情和活动规律,经常进行劝慰,并按时巡视。例如,对攻击性强的病人不能放任不管或畏惧躲避,而应机智及时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其伤人或自伤。
⑤为病人治疗和护理时,一定要讲清理由和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的合作。操作时要态度稳重、技术熟练、动作轻巧。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对恢复期病人应开展工娱、康复治疗与护理、针对性健康教育。
(4)在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处理好与周围各方面工作人员的人际关系,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第五章& 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的防范、治疗和护理
精神科意外事件是指病人突然发生人身危险及损伤、破坏行为。常因精神症状、药物反应或精神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各种危及病人安全乃至生命的事件,如冲动伤人、毁物、走失及噎食、自杀等。病人常见的自杀方式有自缢、溺水、触电、吞食异物、外伤等。外伤可参照有关外科急救处理,现简述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急救的防范、治疗和护理。
第一节& 精神科急诊简介
一、精神科急诊的基本对象和任务
(1)精神障碍病人突然发病或病情急剧变化,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时,需要采取迅速、有效的紧急措施,防止病情恶化,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2)心理危机,精神医学范畴内(常简称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广泛的不安定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二、精神科急诊的医护人员职责
精神科急诊医生应具备较丰富的精神科临床经验,以及内科和神经科的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急诊时,首诊医生主要责任是尽快完成病史收集、查体和精神检查,并迅速作出诊断和处理(首诊负责制)。如需住院,应与病房的医生和护士联系妥善,并将病人送到病房,向值班医生和护士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如需转诊,应请对应科室医生会诊后,作进一步诊治。如需要病人回家治疗,应安排好有关诊疗和随访工作。
精神科急诊护士应训练有素、责任心强、具有良好应变能力。急诊护士负责接待病人,作好登记。尽快通知医生检查,作好急救准备。如需转诊,应尽快将病人转到相应科室。护士应严格执行急诊医生的诊疗计划,协助抢救病人。护士也应接听急诊电话,并详细记录要求急诊者的地址、姓名和简要的急诊原因,必要时及时安排出诊。
三、精神科急诊评估、诊断和处理原则
精神科首诊医生至少应确定下列基本情况:
(1)是躯体疾病还是精神障碍?
(2)精神障碍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
(3)轻性还是重性精神障碍?有无精神病性症状,意识和自知力是否受到损害?
(4)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5)主要症状和综合征,一时难以作出疾病诊断者,可先行处理、继续观察,待以后诊断。
(6)确定急诊病人是否需要精神科的处理,如急诊入院、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7)优先处理躯体疾病。
总访问量:
版权所有 嘉兴市盐官精神病院(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设计制作:海纳科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爱丽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