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light教程 的 fusion 怎么用不了

2009年1月 Web 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8年12月 Web 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8年10月 Web 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8年9月 Web 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2008年8月 Web 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一
2009年3月 Web 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9年2月 Web 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08年11月 Web 开发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本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Apple Store 福利】Afterlight 摄影 - 爱应用
合作帐号登录:
你确定要退出吗?
Afterlight 摄影
, , , , , &
类型:摄影与录像
由 fcj558 匿名网友 率先发现并分享!
Afterlight 是一款优秀的全能图片编辑 App,长期居美区摄影付费排名第一,孤傲的从未变过价格。iPhone 用户一定对摄影和图片美化有很大的兴趣,因为 App Store 中充斥的大量的相关软件,而 Afterlight 凭借多样化的滤镜,富有特色的漏光特效,丰富有趣的相框,及多种功能于一身,绝对适合文艺小青年用来手机摄影与后期。软件拥有几乎全面的功能设置和高水平的滤镜、纹理效果,它可以代替、综合很多单功能的图片编辑软件,功能全面效果好,而且经常升级添加新功能、新滤镜和新素材,开发者实在厚道,不过本次被苹果看上了,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在 App Store 中免费获取。站内评测>>>获取步骤打开 Apple Store;Apple Store By Applecn
73.8 MB点击零售店,下拉即可看到免费下载的应用程序,点击图标;进入页面点击底端「立即免费下载」按钮;自动跳转到 AppStore,输入Apple ID 密码,点击右上角兑换;回到主界面,看到 APP 正在下载,大功告成。
PS 优惠截止日期:2016 年 1 月 10 日。
此 App 已针对 iPhone 5 进行优化 此 App 已针对 iPhone 5 进行优化 此 App 已针对 iPhone 5 进行优化 此 App 已针对 iPhone 5 进行优化 此 App 已针对 iPhone 5 进行优化
分享拿水滴
共0张,还能上传5张(按住ctrl可选择多张)
热度:17787
热度:13001
热度:18653
下载爱应用助手官方客户端
爱应用助手
最有爱的果粉社区
热度:71850
热度:57934
热度:26630
热度:72229
热度:78978
热度:54806
热度:27110
热度:61830
热度:40509这是我的“点图成绣”,快一起来参加活动,赢取免费户外旅行大奖吧!
&&&&写一篇如何轻松愉快地使用VSCOcam这个APP的日志,其实麻团已决意很久了。
&&& VSCOcam,所谓的具有胶片味儿的拍照+后期处理的手机APP,所谓的文艺青年们的最爱。
&&&&去年7月,我写了一篇冗长无比而且毫不考虑读者阅读感受估计没有几个人读得完的《iPhone摄影类APP推荐 FROM麻团张》,()列举了我使用过的各种摄影类APP,只是每一种都是简单地介绍,并没有细说。
&&&&不过日志开头的几个我最常用的应用(比如Snapseed,VSCOcam,Mextures)我还是重点地说了一些自己的使用心得。虽然我试用过的摄影类APP有一两百种,但其实最终留在手机的也只有十几个,而其中用到最多的,便是VSCOcam了。也有千千万万的朋友同我一样,最爱使用这个应用来处理手机照片,有些朋友甚至会把相机拍的照片导入手机或iPad用VSCOcam来处理。这么受人喜欢不是没有理由的,VSCOcam确实好用,操作流畅到舒爽,滤镜效果很出色。(真的不是打广告嘤嘤)
&&&&不过,还是会有许多人跟我说:VSCOcam不怎么好用啊,这个怎么用啊,哎呀这个怎么导入照片啊,这个怎么处理啊,这个是干嘛的啊……我也慢慢发现其实很多同学虽然用着VSCOcam,但是其实用的很囫囵,一知半解,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真正作用。至于那些抱怨VSCOcam不好用的同学,这个我也没有办法,客观设计之外,主观的使用感受确实是因人而异。不过如果连VSCOcam都觉得不好用的话,遇到其他更加复杂的摄影类APP,那就真的是无从下手了。。。其实我也并没有VSCOcam的使用说明书(似乎也没有那个东西对吧,不过演示视频倒是应该有),几乎都是靠自己反复地使用,练习,钻研,发现,才逐渐将其了解得全面一些。
&&&&所以写这篇日志,与其说主要目的是介绍如何使用VSCOcam,不如说,是来告诉大家一些常常被使用者忽略的细节,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做个建议,如何更科学、更有目的性地使用VSCOcam,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强大之处。
&&& 1、VSCO Cam,VSCOcam,vscocam……各种各样的,就是个书写方式,不要纠结于这个东西。我个人对VSCOcam最习惯,所以就这么写。
&&& 2、麻团使用的是iOS系统(iPhone 5s),VSCOcam的版本是4.0.4。4.0版本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当然使用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图标变黑白了&-&-&),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在iPad上使用VSCOcam了。iPad上的排版、使用方式与iPhone相比有些许差异,不过大致上类比没有问题。安卓版的VSCOcam我没怎么用过,不过也是大同小异。这篇日志以iPhone版本的VSCOcam 4.0.4为基础。
&&& 3、既然是使用方法的介绍,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懂,有所收获,所以我会尽量讲的详细一点,也就是说啰嗦一些,可能这次的日志呢……还是会冗长吧。麻团希望这篇日志能够让即使不怎么了解摄影、没怎么用过VSCOcam的人,也能够学会如何轻松愉快地使用VSCOcam。所以这篇日志尽管只介绍一个应用,但是还是有些长,如果你有耐心读完,我将十分感激。说一句很任性的话:如果读完一篇日志的耐心都没有,又怎么会有耐性积累沉淀,做好其他事情呢。
&&& 4、这只是个人的使用心得与感受的分享,并非是官方正式的啥啥啥。我尽最大努力来做到面面俱到,如果真的有遗漏或者谬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会及时更新在日志里。
&&& 5.日志文字皆为原创,配图都是我自己的手机的VSCOcam截屏所得。(处理图片的示例都是麻团自己的手机摄影作品。)未与麻团事先沟通,请不要修改、转载这篇日志,谢谢~。^_^(当然,是可以【分享转发】的啊乌拉)
一、下载与安装
&&&&在开头,还是要简单说一下VSCOcam的来源。VSCOcam来自【Visual Supply Co.】,本身就是从事数码照片后期效果实现、提供预设与滤镜插件的。使用Lightroom的摄影爱好者们一定对【VSCO Film预设系列】不会陌生,也就是一系列模仿Kodak、Fuji等各类胶片效果的LR预设以及ACR预设(目前已更新至VSCO_Film_06)。十分火爆的vsco_film预设,与十分火爆的VSCOcam手机应用,都来自于Visual Supply Co.——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VSCO的官网进行深入了解:
&&&&下载与安装,这个部分倒没有过多想说的,VSCOcam在App Store上是免费下载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用付费。刚下载好后的VSCOcam提供的滤镜数量是很有限的,如果你想获取更多的滤镜效果,可以在VSCOcam的STORE里再来下载,而其中大多数的滤镜是要收费的。这种“内购”的方式在摄影类APP中很常见(当然,在其他APP中也挺常见的,比如许许多多的游戏APP)。
&&&&很久很久以前——当VSCOcam的图标还没有变成灰度图的时候——下载安装好应用之后并不需要注册用户,直接就可以用来处理照片。当然,如果你想要将你的照片分享到VSCOcam的图片分享社区上,还是要注册用户的。到了4.0版本,有人说是安装好打开后便要注册新用户。(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就算不注册用户应该还是可以来处理图片的。这个我自己确实没有试过,因为我手机上的VSCOcam自我安装后便没有卸载过,一直更新版本到现在)注册用户的方法也很简单,一般用邮箱注册,注册后VSCOcam会给这个邮箱地址发一个激活邮件,收到邮件进行激活就好了。很多朋友说激活邮件收不到,这个并不是个别问题,还真是常常遇到。由于大陆网络的特殊情况,再加上VSCOcam本身服务器貌似时不时会不怎么稳定,有时候得使用佛(V)跳(P)墙(N),可是有时候又不需要。不仅仅是注册时,包括同步(同步是4.0版本的新功能),或者将照片上传到VSCO Grid(也就是VSCOcam的图片分享社区),有时候就会卡住。VSCOcam刚刚升级4.0那段时间确实挺不稳定的,不过现在好很多了。我在WiFi状态下,上传VSCO Grid,或者浏览Grid上的优秀摄影作品,很快很流畅,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还是会有很多朋友跟我说,Grid还是经常上传不上去&&_&&)。
&&&&好了,我们下载安装了VSCOcam,注册了用户。打开VSCOcam。
&&&&请忽略我的大大的个人头像。。。(扶额)
&&&&首先来简略介绍一下主页面这几大板块的内容。在下面的介绍中会提到很多东西,在这里简要地提一下,之后会分别详细说明:
&&& 1、那个写有我名字的版块就是VSCO Grid的个人主页。点击进入你个人的VSCO Grid,以及个人JOURNAL。
&&&&2、EXPLORE:相当于旧版本中的DISCOVER,VSCOcam自己的摄影分享社区,在这里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其他人的摄影作品。分为GRID,JOURNAL,以及FEED。
&&&&3、LIBRARY:个人的相册,这是使用到的最多的部分(也许大多数人会只用这一部分)。在这里导入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然后导出等等。
&&&&4、SHOP:也就是旧版本中的STORE,在这里可以下载购买各种滤镜。
&&& SHOP下面还有两个按钮。左边那个便是拍照功能,右下角的是SETTINGS设置。
&&&&注:在老版本中,界面是这样排列的:HOME(个人主页),GRID,JOURNAL,STORE,LIBRARY,区别其实不大。(老版本的主页面如下图所示,这是我的VSCOcam在去年7月份时的样子~。)
&&&&点击不同的版块,就会进入不同的区域内容。比如点击LIBRARY,便会进入个人相册的页面。在左下角会有一个三道杠的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就会返回主页面。这时候,你可以在屏幕上向左拖动(或者还是点击LIBRARY),便又可以回到个人相册了。
&&&&这时应当从何下手呢?或许你会想立刻试一试怎么来处理照片,或许你想看一看它的拍照功能……但是我最先说的都不是这些,而是……
二、SETTINGS 设置
&&&&摄影类APP的设置总会被人所忽略,首先要承认,设置确实是不怎么显眼,其次呢,就算保留默认设置不改动,一般也不会对使用造成影响,所以设置往往会被忽略。
&&&&但是,使用之前先过一遍设置的各个选项,绝对是没有坏处的啊。这也应该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严肃地)
&&&&点击主页面右下角的按钮,便可以进入SETTINGS设置的界面。(不得不吐槽一下,老版本的VSCOcam设置的图标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螺母,现在4.0版本变成了十分写意的点点圈。。。)
&&& SETTINGS设置有以下内容:
&&&&1、ABOUT VSCO:VSCO的一些信息。比如可以跳转到App Store,访问VSCO的官网,工作人员啊,使用协议条款啊,隐私条款,还有可以直接跳转到Instagram,Twitter,Facebook,Google+这些(当然,由于大陆特殊的网络环境,“直接跳转”有点不恰当,请使用佛跳墙)。这个部分倒没有什么改动的。
&&&&2、PREFERENCES:&个人喜好的设置,重点来了。在这里可以进行三方面的设置:
&&&&第一部分是Sync,这个是【同步】方面的设置。【同步】是4.0版本最新推出的功能,顾名思义,也就是可以在同一账号的不同设备间同步你在VSCOcam上处理的照片。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同步这个功能的存在,不过在4.0版本之后,当你在LIBRARY里处理完一个照片,点击确定进行保存之后,图片的右上角就会有一个小图标一直在转圈,直至变成一个双环——使用4.0版本的你是否会注意到这个小细节~?这便是同步功能在进行工作。
&&&&同步有什么用呢?如果你同时有多个设备,比如一个iPhone一个iPad,利用同步功能可以将照片同步到多个设备上。这个是4.0新功能主打之一。不过由于我并没有iPad(欢迎赞助我嘤嘤),所以我并没有用到这个功能。据网上的评测,其实同步这个功能总容易挂,同步有时不成功。如果能同步的很顺畅很迅速的话,对于拥有多设备的人来说还是很方便的。
&&&&在设置里,可以选择在什么样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同步。系统默认是在WiFi情况下进行同步,此外也可以选择在WiFi和流量的情况下都同步。当然,如果你用不到同步这个功能,便可以在这里把它关掉就好。
&&&&第二部分是关于VSCOcam相机的设置:一个是,是否将使用VSCOcam自带相机拍摄的照片保存在手机的系统相册里;另一个是,是否在启动VSCOcam时默认启动照相功能。系统设置默认都是关闭的。后者如果选择打开,那么当你下次打开VSCOcam,出现的就不是主页面了,而直接是照相机界面。这个看你的个人喜好了。
&&&&第三部分是Editing,主要就两方面:工具箱工具的顺序排列,以及滤镜的顺序排列。在这里,你可以自定义对工具箱(即曝光值、对比度等)的基本参数进行排序,以及对滤镜的顺序进行排列。按住每一项参数右侧的十字,进行拖动就好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自己来排列它们的顺序。
&&&&3、SOCIAL:在这里可以设置你的VSCOcam与其他的社交网络的账号进行绑定,以便将你的VSCOcam照片分享到这些社交网络上。其他的唉不要提了,不过最后新增的WEIBO按钮大家都不会陌生,你可以分享到你的新浪微博上去。其他的,还是那句,请使用佛跳墙。在这部分,你还可以选择登出你的VSCO账号。
&&& 4、PRIVACY:隐私设置,你可以选择在VSCOcam的一些操作中是否保留你的位置信息。
&&&&5、LICENSING:这个是我认为在设置这里面最值得被提到的。在这里,是设置你的照片的授权方式,或者说,就涉及到你的照片的版权问题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对“版权”二字比较敏感,在摄影社区上传照片也要选择版权协议,可是在使用VSCOcam时,却忽略了版权协议的设置。
&&&&好在VSCOcam默认的版权协议是“All rights reserved”,保留所有权利。具体什么是“保留所有权利”,不太了解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了解一下。如果真的要很直白的说的话,All rights reserved意思就是什么权利都是拍摄者自己的,什么也不让别人干。(当然这么说其实很不科学,还是要以官方的说明为准,我这里就是这么一说)All rights reserved比较保险,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会一定程度上阻碍你的摄影作品的传播。你也可以选择更为开放的授权协议:不选择All rights reserved,而是Creative Commons,也就是许多摄影爱好者耳熟能详的【CC协议(知识共享)】。具体什么是CC协议,也请大家自行查询学习,因为确实比较复杂,可是又不可忽视。
&&&&在VSCOcam的授权设置里,如果你选择了Creative Commons,便可以选择是否允许对你的作品进行修改,是否允许将你的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如果你使用VSCOcam,尤其是要用到Grid等这些分享到网上的功能,授权协议还是要好好考虑清楚的,到底要怎么设置。
&&&&我自己的授权协议是这样设置的:
&&&&说句题外话,就算不使用VSCOcam,授权协议也要时刻注意啊。
&&& 6、SUPPORT:这里的设置比较杂乱,比如容量使用情况等等。这里便不多说了。
&&&&设置这部分尽管不起眼,还是要认真对待的。其实无论使用什么APP都要先注意自己的设置,要不然,往往会出现“啊?原来还可以这样啊我以前都没注意过”的状况啊。&
三、CAMERA 照相功能
&&&&在主界面的左下角,点击方框里带有小圆的按钮(照相机的一种比较写意的象形呵呵),便可以进入VSCOcam自己的照相机界面。
&&&&之前在设置里也提到了,可以设置成打开VSCOcam立刻进入照相机功能。不过我一般不这么做,因为我用手机来拍照,其实用的都是iPhone系统自带的照相机功能。尽管许多摄影类APP拥有功能强大的照相机功能(长曝光,延迟拍摄早就不是梦了),不过我还是很少用,因为我对那些复杂功能没有需求,而iPhone自带的照相机功能可以瞬间打开:锁屏状态下,将右下角的照相机图标向上一划,立刻进入照相机模式,这能够让我看到有趣的画面的一瞬间就能拿出手机来拍,方便至极。
&&&&因为VSCOcam的后期处理实在是很出色,于是很多人往往都忽略了VSCOcam的照相机功能。虽然VSCOcam相机功能相对简略一些,不过还是很好用的。
&&&&点击照相机按钮,进入拍照界面。默认的界面十分简洁,屏幕下方是白色的快门,以及LIBRARY里你的第一张照片的预览图。按下白色的快门可以拍照。
&&&&其实,只要按下屏幕下方快门的灰色背景,就可以拍照。十分遗憾,与iOS系统自带相机不同的是,VSCOcam的相机功能并不支持手机左侧的【音量加号键可以充当快门】的这一功能。(利用音量加号键按快门还是很方便的,如果你接上苹果耳机,那么耳机上的音量加号键也可以档快门,类似于快门线了。可惜VSCOcam并不支持。)
&&&&屏幕上方,右上角的按钮是前置摄像头切换标志;左上角是相机设置按钮,这个里面的门道还是很多的。点击之,便会出现一系列的拍照辅助功能。
&&&&1、闪光灯:VSCOcam的闪光灯功能有四种模式:闪光灯关闭、闪光灯开启、闪光灯自动开启(视光环境而定)、以及补光模式(即手机上的灯光一直开启,不随快门而改变)。
&&&&2、取景器辅助线:有四种模式:无辅助线(废话)、九宫格辅助线(比较主流的辅助线模式)、正方形取景模式(屏幕上会有正方形的白线,以便于拍摄方形画幅的照片。不过拍出的照片依旧是4:3模式的原始比例)、以及校正模式。
&&&&这个校正辅助线的模式,值得好好说一说。此模式提供白色的水平校正线以及红色的垂直校正线。如果手机达到水平或者垂直,白色/红色的辅助线就会变成黄绿色。为何是这三种颜色呢?因为它们是VSCOcam的logo上的那三种颜色啊。(当然是从前的logo,不是现在的灰度logo)
&&&&运用不同的辅助线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接近完美地进行取景、构图。
&&&&3、一个圆的图标。(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它……)点击之后,取景的屏幕边界会有一个红色的框。这时,只要触摸取景区域的屏幕的任意位置就可以拍照,不需要特地去按快门啦。(感谢Lofter上朋友的友情告知~)不过在这种模式下,就用不了对焦点和测光点了。
&&&&4、白平衡锁定模式:顾名思义,锁住白平衡的值,不让拍照时画面的色温一直在变(一些特殊的光环境下,白平衡时刻变化是很恼人的)。
&&&&5、曝光补偿模式:点击ADV这个按钮,屏幕下方会出现一个调整曝光值的滑钮,默认是数值0.0(这是零点零,不是卖萌的表情啦)。向左滑可以降低曝光值,即变暗;向右滑就可以提高曝光值,即变亮。如果点击滑钮左侧的ADV,那么曝光会恢复到自动模式。这个其实就是调曝光值的功能啦,与相机的“曝光补偿”有一定差距,之所以这么叫,是觉得挺有逼格的咳咳。
&&&&补充:在这个ADV选项里,不只有曝光调整,还有其他详细的拍摄参数调整。在ADV模式下,点击左下角的太阳图标,可以切换调整模式:除了曝光补偿,还有白平衡、对焦距离以及ISO感光度。
&&&&(说句题外话:其实iPhone自己自带的照相机也有调整曝光的功能。使用iPhone自带相机,戳一下屏幕,负责对焦和测光的方框旁边会出现一个小太阳图标。将小太阳上下移动,就可以调节曝光值了。其实iPhone自带的相机没有那么弱,还是有很多隐藏功能大家不知道啦~。)
&&&&6、背景颜色切换:最后一个按钮,可以切换拍照时背景的颜色。白色——灰色。
&&&&拍照的辅助功能就是这些了……当然不是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焦点与测光点功能了。
&&&&对焦与测光,是拍照时必不可少的操作。而手机的拍照功能,将对焦与测光完全地自动化了。我们也许无法自己手动在手机上进行测光与对焦(当然利用一些专业的APP其实也可以实现),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对焦点与测光点的位置。方法很简单,手指一戳屏幕就好了。
&&&&不怎么懂得拍照的人,用手机拍照时,也许直接按下快门就好了,不会去戳屏幕进行对焦与测光的位置选择,这样其实经常会拍虚。大多数人会戳一下屏幕,进行对焦,其实这还不是最完整的操作。
&&&&当我们用手机拍照时,戳一下屏幕,会出现一个点。大多数人以为那是对焦点,其实不然,这个点其实是【对焦+测光】点。这个点既负责对焦,也负责对此区域进行测光。而一些摄影类APP的照相机允许进行【对焦+测光】点【分离】的操作,即:将一个点分离为两个点,一个负责对焦,一个负责测光。而VSCOcam就可以实现这样的操作。
&&&&使用VSCOcam的照相功能,点击屏幕,会出现一个红色的点,这就是【对焦+测光】点,只能在同一位置对焦+测光。如果你用两个手指对其做分离动作,这个红色点就会分离成两个点,一个点标注EXPOSURE(测光),一个点标注FOCUS(对焦)。可以分别移动这些点,分别工作。
&&&&此外,我们可以对测光点或者对焦点进行【锁定】操作。如果你双击其中的一个点,旁边会出现一个“小锁”,那么你所制定的对焦距离或者测光值将会被锁定,不会随着你手机的移动而改变了。解除锁定很简单,只要你移动一下已被锁定的点,就会自动解除锁定。如果你将其中一个点覆盖到另一个点上,那么两个点还会恢复成一个点。
&&&对焦点与测光点的分离、锁定操作,有时候还是很有用处的。许多手机APP的照相机都有这样的功能,而VSCOcam做的也是十分出色。依靠以上提到的相机辅助功能,我们在使用VSCOcam拍照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四、LIBRARY 照片后期处理
&&&&这部分也许是同学们最关心的一部分。所谓的LIBRARY就是VSCOcam的个人相册,你可以将照片导入到这里,进行处理,同步,导出。
&&&&相册的顶部有一个加号,点击加号,就可以从外部导入照片到LIBRARY里了。如果你看不到这个加号,请把页面往下拉,那么加号的框框就会出现。(好多同学还问过我怎么导入图片,也许便是这个加号隐藏起来没有被发现吧。)
&&&&相册的最顶端还有两个按钮。一个是照片分类方式,一个是视图排版方式。
&&&&照片分类方式:可以将照片按照不同类别可见。分为未编辑、已编辑、已同步、全体照片。系统默认为全体照片都可见。(在老版本中,没有已同步的分类方式,而是有“旗标”这一功能,意思是给某一照片做一个红旗小标记。可惜在新版本里旗标功能被取消了。)
&&&&视图排版方式:可将相册的照片排版方式分为每行一张、每行两张、每行三张。这个看个人的喜好,我自己是喜欢每行三张,习惯而已。
&&&&(iPhone上的排版都是整齐的正方形预览。在iPad上,图片排版更为灵活,这也是大屏幕的优势。)
&&&&导入照片后,其实还是不能做任何操作的。还需要选中照片。点击某一张照片,出现熟悉的黄绿色的方框选中提示,这时候屏幕下方才会出现一排功能操作按钮(四个)。
&&&&1、同步:将照片进行同步操作。
&&&&2、编辑:这里就是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操作了。
&&&&3、导出:将照片导出到手机系统相册里,或者Grid,以及其他社交网络。
&&&&4、删除:将照片移出VSCOcam。
&&&&“选中”的操作可以多选,但是当你选中多张图片后,编辑的选项将不可选,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同时编辑多张照片。不过其他的功能是可以在多选情况下实现的。(比如同时删除多张照片)
&&&&下面,便是要提到最重要的部分:图片编辑。
&&&&选中一张图片,点击编辑,便进入图片处理界面。
&&&&系统会默认进入【滤镜】的选择界面。所谓的滤镜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使用不同的滤镜,照片会有不同的色彩效果。当然,光说色彩是我们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不科学的。滤镜算是一种傻瓜式的,简便的后期处理,花样繁多种类不同的滤镜可以供使用者选择,用来实现不同的滤镜效果。
&&&&一开始,VSCOcam显示的是未加滤镜的原图效果。画面下方会有一排不同滤镜的名称以及预览图,之后你便可以选择一种滤镜,实现不同的效果。
&&&&当然,滤镜效果也并非是简单的一步而成。选择一种滤镜效果之后,再次点击该滤镜的预览图(此时预览图已经不见了,而是变成一个滑块标志),这时便可进入对该滤镜的使用程度的调整(类似于调节此滤镜的不透明度)。
&&& VSCOcam的一大特色就是参数的调节并非是连续的,而是经典的【十二级调节】。在滤镜这里,可以选择从0到12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实现不同的不透明度。选择右下角的对号,你的这步操作就保存下来了;选择左下角的错号,这步操作便无效。在之后的每一项参数的调节都是这样的形式。
&&&&关于十二级调节,说些题外话:在之后要提到的基本参数的调解中,几乎都是采用这样的十二级调节方式,比如0到12,比如-6到+6(除了水平校正)。这是VSCOcam的特色,也是我认为VSCOcam十分牛-哔-的地方。很多人说这样只能调十二级不同的效果,而其他应用的滑块可以随机调整,十分自由,更加精确。我倒觉得,将参数调节变为十二级使得操作更加简单便捷,而且会让使用者的操作更加坚决,不会有过多的犹豫。拿我来说,当我使用其他应用,比如Mextures,它的基本参数调节是100级(0到100,或者-50到+50),我常常会犹豫,总会觉得自己的操作似乎有偏差,可能调完那个之后,还会不放心,再重新回到这步,再来“精确”一下下。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可是人的心理总是很奇妙的,我又爱纠结,参数复杂了,想的也多了。而使用VSCOcam时,基本没有在某一参数的数值上纠结过,因为可调的只有十二级嘛。这大大加快了后期调整的进程,使得我的后期果断,迅速。
&&& VSCOcam的滤镜名称采取“字母+数字”的命名方式,比如C1,F2。不同字母代表不同的风格系列,相同字母不同数字的滤镜之间又有不同的差异。(LEGACY系列滤镜是个例外,以01~10命名。)
&&& VSCOcam自身会提供几个滤镜效果,但是这些只是VSCOcam滤镜的一小部分。如果想获取更多的滤镜,可以在SHOP里获取。有一些可以免费下载,有一些需要购买。这些滤镜往往是分系列售出的,有些还会打包打折售出。
&&&&关于滤镜的购买:个人建议,不要寻求破解,请花钱购买。其实许多人对购买还是很有心结的,总觉得花钱不值,于是想着怎么破解。在网上一搜索,VSCOcam的破解方法到处都是。其实我以前的日志里也提供了破解方法,我以前也是使用破解的方法免费获取的全套滤镜。可是觉得这些滤镜是VSCO人员辛苦劳动的知识成果,而且卖的也不贵(有些其他的软件卖的死贵,我这学生党也像其他人一样使用破解版),既然买得起iPhone,为何不支持一下VSCOcam,感谢他们提供这样好的APP呢。当时升级了4.0以后,我破解的滤镜都消失了,我也没有再次寻找破解方法,而是重新购买了滤镜。如果你想获取新滤镜,我也建议你这样做。如果你真的只想免费获取,网上的破解方法与破解文件很容易找到,淘宝上也很多,大家可以自行寻找。(不过还是那句话,真心建议购买啊~。)
&&&&如果你获取了VSCOcam全部的滤镜,这是好事,也是坏事——选择变多了,你要开始选择困难了。数量这么多的滤镜,究竟要选哪一个?我个人不建议一个一个试,那就太费时费力了。前面也说过,不同字母开头的滤镜代表了不同的风格。在SHOP里面的滤镜介绍中,也提到了不同滤镜的风格,以及适用场合。(所以每一种滤镜的色彩风格,在这里也不多啰嗦,诸位自己使用,自己慢慢感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感觉与体会,印象才是最深刻的。)
&&&&在日常使用中多多体验,多多感悟,熟练之后,有一个对不同滤镜的大致印象。处理一张照片时,心中大致有一个规划,这张照片适合用那些风格的滤镜,缩小范围,再进行细细挑选,这样更为科学。如果真的是不知作何选择,逐个尝试也未尝不可,只要你有耐心。
&&&&(其实就算你把VSCOcam所有的滤镜都买下来,总数也不算多。有一款和VSCOcam类似的应用Analog Film,也是模拟胶片色调的后期APP,效果也很好,还能做漏光、蒙尘等VSCOcam做不到的功能。我手机里也有,之所以不怎么用,是因为它的滤镜实在太-哔哔-多了,根本选不过来……不过Analog Film滤镜的分类还是很清晰的,尤其是如果你对胶片有一定的了解,玩起来会更得心应手。Analog Film在我文章开头链接的日志里也有提及,我个人也十分推荐。)
&&&&好了,选择完滤镜之后,后期处理就完成了吗?当然没有。滤镜只是一个风格的选择,我们还要做的就是基本参数的调节。滤镜选择界面下方有一个白色长条,有一个黑色三角,这是【向上拉】的提示。点击之,会出现后期处理的三大功能板块:
&&& 1、“画笔”按钮,这个就是滤镜的选择功能;
&&& 2、“扳手”按钮,基本参数的调节,在这里进行曝光、对比度、锐化等更为细致的操作。
&&& 3、历史记录/撤销操作,这个在后面会详细说。
&&&&基本参数调节:点击扳手样的按钮,进入基本参数调节页面。这是很多人都会忽视的操作,但是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在这里可以进行更为精细的调整。按照系统默认顺序,分别为:
&&& 1、EXPOSURE 曝光值:调节曝光,-6至+6。
&&& 2、TEMPERATURE 色温:进行白平衡的调整,-6至+6。左移变冷,右移变暖。
&&&&3、CONTRAST&对比度:进行对比度的调整,-6至+6。
&&& 4、STRAIGHTEN 水平校正:只有这里不是十二级调整,因为水平校正还是需要很精细的调节的。此外,点击水平校正右侧的按钮,可以对相片进行逆时针旋转90&的操作。(你问我顺时针旋转90&或者旋转180&那该怎么办,那就连续点击这个按键呗。)
&&&&5、CROP&裁剪:裁剪操作,并非自由裁剪。VSCOcam提供了1:1、3:2、5:4,分为水平画幅与垂直画幅共七种裁剪方式。
&&&&6、FADE:直译过来是褪色淡去的意思,我个人认为更精确的说法是增加灰度的操作,0至12。使用这个效果,暗部变灰,整体影调趋于柔和、平淡。在所谓的模拟胶片、日系等风格上(hehe),这步操作还是十分管用的。
&&& 7、TINT 色调校正:-6至+6。左移偏绿,右移偏紫。这步操作在Lightroom以及ACR里是与色温一起出现的,熟悉后期处理的同学应该不陌生,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色调后面加上“校正”二字的原因。
&&&&8、SATURATION&饱和度:对照片进行色彩饱和度的调整,-6至+6。左移减淡,右移变鲜艳。
&&&&9、SHADOWS&还有——
&&&&10、HIGHLIGHTS:阴影、高光的调整,即挽回图像中阴影、高光的细节。个人感觉,4.0版本以后阴影高光的恢复的算法似乎得到了优化,效果比以前好得多了。
&&&&11、HIGHLIGHTS TINT&还有——
&&& 12、SHADOWS TINT:高光色调,与阴影色调。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分离色调】的调整。(分离色调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也不陌生)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在高光以及阴影部分分别加上不同的颜色,形成一种色调。比如,点击其中的HIGHLIGHTS TINT按钮,会出现六种颜色的色盘。点击其中一种,照片的高光部分就会加上该颜色的色调。不过这个颜色是比较鲜艳的(不透明度较高的),再次点击该颜色,就可以对这个色调的不透明度进行调整了。(方法和滤镜的不透明度有点异曲同工)
&&&&13、VIGNETTE:这个我个人觉得最好的叫法成为晕影:照片边缘加晕影,或者说,加暗角,增强氛围感。这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操作。不过并不是说所有情况都应该加晕影的。
&&&&14、SHARPEN 锐化:锐化操作,0至12。对图像进行锐化操作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不宜加的太过,不够锐的图片显得有些糊,过锐的图片又会让人很不舒服。我的个人经验,我用手机拍的照片,一般锐化加到4就已经足够锐了,没有必要再加锐,大多时候我用+3。当然这不是一个死的数值,要根据不同的图片使用不同程度的锐化。
&&&&15、GRAIN&噪点:对照片进行加噪点的操作,0至12。这也是增加颗粒感的一种操作。
&&&&16、SKIN TONE 肤色调整:对类似肤色的颜色进行色调的校正,-6至+6。左移偏红,右移偏黄。
&&&&基本参数调整需要注意的:
&&&&(1)并不是说,每一项都需要调。如果你觉得哪些没有必要调节,那就不必调节。
&&&&(2)调节不宜太过。比如之前提到的锐化,调过了就会过锐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要在十二级调节中,有目的地进行“微调”。
&&&&(3)如果你处理的是手机拍的照片,那么需要注意: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在画质、宽容度等等方面和专业相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处理的时候也要兼顾图片的画质。比如进行阴影与高光的细节恢复工作,如果拉的过狠,还是会严重影响到照片的画质的。
&&&&如果觉得基本参数调节已经完成,那么同滤镜调节时一样,点击屏幕下方的白色条上的黑色小三角,(哎呀我也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形容这个操作啦呜呜)将三大功能选项拉起,即可返回。&
&&&&注意:在三大按钮的下方,有错号&(取消)与对号√(确认)的选项。选择对号确认,那么你对滤镜的调整,你对基本参数的调整将会全部保存下来。如果在设置中你选择了自动同步,那么这个时候VSCOcam就开始储存、同步你这的些后期处理操作了。如果你点了错号,那么你之前所有的后期处理操作都不会被保存下来。&
&&&&那么第三部分的历史记录/撤销操作有什么用呢?
&&&&当你处理完一张照片之后,点击第三个按钮,这里会显示你对这张照片做的所有的处理的历史记录。这个历史记录并不是按时间排序的,而是按照系统默认的工具顺序来排序的,上面详细记录了你选择了什么滤镜,参数多少;每项基本参数调节的参数又是多少。在这里,你可以对任一参数进行修改。如果你想将这些操作全部撤销,那么最底部还有【Undo All】按键。点击之,那么你对这张照片的所有操作也将会全部撤销。
&&&&所以注意:处理完一张照片之后要记得点击保存;点击错号以及全部撤销时要慎重啊。
&&&&(VSCOcam旧版本所提供的撤销操作很容易弄混,使用体验并不好。新版本的历史记录还是十分清晰明了的。)
&&&&点击保存之后,界面会返回LIBRARY的主界面,这时候,处理的这张照片还是保持选中状态的。如何将这张照片保存到手机相册里呢?这时候就需要【导出】这个操作了。
&&&&选择导出按钮,其中的SAVE TO CAMERA ROLL便是将照片导出到手机系统相册里的选项。其他的选项则是导出到不同社交网络上的导出选项。这样,一张照片的后期处理,便完成了。
&&&&值得一说的是,4.0版本以后,VSCOcam支持“全分辨率支持高分辨率导入和导出图片,丝毫不影响图片质量。”旧版本中导出的图片画质会受到影响,而4.0版本之后,这些弊病得以消除,这也让使用VSCOcam处理更高清的图片不再是难题。
&&& LIBRARY也是管理照片、查看照片的一种方式。你在LIBRARY里【双击】某一幅图片,便会出现大图。向下翻动,页面会显示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拍摄参数、以及拍摄所在的地理位置。
五、个人主页,以及EXPLORE:关于VSCO自己的分享社区
&&&&如果你只是想利用VSCOcam来拍照修图,那么你已经看完了最主要的部分。不过VSCOcam在EXPLORE部分也提供了它自己的分享社区:VSCO Grid。
&&&&当你在VSCOcam注册了自己的账号之后,你就可以使用自己的Grid的了。点击主页面上的你的姓名,便可以进入Grid页面。页面有你在Grid的照片以及你的头像。点击头像,出现你的个人信息,你也可以点击EDIT PROFILE编辑自己的个人信息。
&&&&在Grid这里,你可以将你用VSCOcam照片传到这里,让大家欣赏。
&&&&如何将照片传到Grid上呢?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在LIBRARY里,选择到处操作时,你可以直接导出到Grid;此外,在Grid的个人主页右上角有一个加号,在这里你也可以选择图片到你的Grid和你的Journal里。(什么是Journal会在后面说明)
&&&&如果你选择导出到Grid,选中一张照片,这是你便可以添加照片的文字注释。你可以选择是否保存照片的位置信息(左下角),以及是否同步到Facebook、Twitter上(hehe)。点击确定,就可以上传了。(许多同学都抱怨在这里通常都上传不上去。有时候还要使用佛跳墙。不过我的上传很少遇到问题。)上传成果后,这张照片便出现在你的Grid的个人主页里。
&&&&其实,Grid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分享社区。按照App Store上的官方说明,“此平台注重的是美丽的照片本身,而非设计互动,因为不提供粉丝、评论、赞等功能。”所以,你唯一能做的只有关注别人的Grid,此外便无法做什么了。这种极度简化的分享社区,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不过当你用久了之后,便会觉得这是难得的清静,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看照片,仅此而已。(当然,Grid的个人主页上允许你留下你的别的主页的链接。这样别人也可以通过Instagram等方式来关注你了。)
&&&&在个人主页,除了Grid,我们还可以建立自己的Journal。所谓的Journal,是一种类似于轻博客的形式,可以制作“一本游记”,有封面,有名称,有配图,有文字。你的操作很简单,导入图片,配文即可,VSCOcam会帮助你生成一个很好的Journal分享到网络上,以便他人能看到。上传图片到Journal的方法与Grid类似,不过这个就不能在LIBRARY里做了,只能在个人主页里制作一个Journal。
&&&&在个人主页里,你可以管理自己的Grid与Journal。那么在EXPLORE里,你便可以看到其他人的Grid与Journal。
&&& EXPLORE分为三部分:Grid、Journal、以及Feed。Grid与Journal显示的是VSCO官方精选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的VSCOcam作品。
&&&而在Feed里所显示的内容,则是你所关注的人的Grid。
&&& EXPLORE的界面的操作方式我一直很想吐槽,就是操作方式太隐晦,指向性不明显。尽管这样的优点就是界面简洁高大上,缺点就是:如果不习惯这样操作习惯的人,就会一直出现错误,不知道怎么操作,这个需要慢慢熟悉。比如在Grid、Journal、以及Feed之间的切换(点击图标进入切换界面,点击名字才能转换过来),我直到现在还会不小心出错。。。=_=&这个养成了习惯就好了。
&&&&在EXPLORE界面的右上角,是搜索选项。你可以在这里搜索你感兴趣的Grid,Journal,还有个人账号。点击搜索选项的同时,界面还会出现Journal的官方精选,以及你个人的同步情况。
&&&&在EXPLORE界面的Feed界面里,左上角还有一个人物选项,在这里你便可以看到你所关注的人的列表了。
&&& EXPLORE的界面高大上,但是我依旧觉得乱,操作起来还是稍显困难&=_=
&&& EXPLORE里的Grid是VSCO官方从全世界的账号中精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如果你上传到Grid的照片足够优秀,被VSCO官方所赏识,那么你的照片也会有机会登上Grid精选。你会收到一个邮件,VSCO会提示你,你的照片进入Grid精选了。Journal也是同理。
&&&&这个入选VSCO Grid精选的邮件,我使用Grid以来只收到过四次,不过每一次都是对我极大的激励。一想到自己的照片会在精选中被全世界的Grid用户看到,自己便十分开心。可是我又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关注了我,因为在Grid里没有粉丝数这个概念,哈哈~。
&&& VSCOcam漫游指南,到此接近尾声。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日志呢?不光是因为VSCOcam很赞,也是因为它深受大家喜爱,而又有很多同学对它不够了解,我便写下自己的经验与心得,与大家分享。麻团愿你读完这篇日志能够有所收获,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使用VSCOcam。
&&&&其实,我还有更大的希冀:那便是让更多使用VSCOcam的同学不光用VSCOcam来处理照片,更能够使用Grid,使用Journal。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打开VSCOcam的Grid的精选,可以看到更多中国人的姓名,更多中国VSCOcam用户的精彩的手机摄影作品。但愿那时,我们看VSCOcam,不需要佛跳墙。
&&&&虽说【摄影圈不该有咪咪(没错我是故意的)】,看别人的经验分享,确实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个人自己的钻研,比什么都重要。当我们抱怨着APP不好用,自己不明白不会用的时候,也请不要丢弃眼前的困难——丢弃它,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一部分自己。
&&&&话不多说(尼玛你说了够多了吧),拿起手机,打开VSCOcam,开始漫游吧~。
&&&&人人:张洪源.byr &&&
&&&&微博:@StillAlive麻团&&&&
&&& Instagram: JasonZhang_BYR &&&
&&&&图虫:麻团张&&&&&&
&&&&网易LOFTER:麻团张&&
&&& 500px:
&&&&&&&&&&&&&&&&&&&&&&&&&&&&&&&&&&&&&&&&&&&&&&&&&&&&&&&&&&&&&&&&&&&
&&&&&&麻团很久之前就想写一篇日志,来介绍一些手机(iPhone)上比较好用的摄影类APP的日志。
&&&&&&也许之前,人们用手机拍照大多只是记录的性质。但是随着各种优质摄影APP的出现,手机拍出来的片子经过处理之后也可以实现很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手机摄影”这一概念也越来越热,从职业摄影师到业余爱好者甚至未对摄影有过多涉猎的同学,都可以用手机拍出优秀的片子。手机平台中越来越多的摄影类APP(包括实时拍照类,滤镜后期类,特殊效果类等)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iPhone Photography&是麻团最近一直在尝试的一个题材,之前也接触过十几种摄影类的APP。本想找个机会分享一下心得体会啥的,不料前段时间微博上从网上却已经有了整理得很全面的手机摄影类APP集锦,数量之多连麻团也没有想到,也才发觉原来关于摄影的优质应用竟有如此之多。(事实证明不仅仅是几十种,优质的应用便已经成百上千了)于是这个写日志介绍摄影应用的计划本来也想搁浅来着。后来觉得不如进行下去,按照网上的一些介绍,再尝试一下更多的摄影类APP,而这篇日志的目的就不只是简单介绍一些手机应用了,而是更多地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心得吧。
&&&&&&手机摄影类的APP虽然数量巨大,但是自己的iPhone能装的应用也是有限的(毕竟内存摆在那里,况且除了摄影类应用,手机还要装其他的应用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需要太多的相同种类应用。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喜好,选取其中几种,就足够自己使用了。
&&&&&&于是麻团这几天所做的就是不停的重复“下载(购买)——试用——截屏——再截屏”,用了很多APP,截屏到手抖,几乎把32G的iPhone装满了。。。然后再写下这些网上所介绍的、自己之前一直在用的摄影类应用的简单介绍以及使用感受吧。虽然可能已经没有了新意,但还是觉得坚持写出来也算是对自己有一个交代,了了一个心愿~。&
&&&&& 1、麻团自己用的是iPhone,所以日志还是介绍苹果的App Store上的应用。部分应用也有安卓版(尤其是VSCOcam有安卓版喜大普奔)。WP版本啥的就不要说了摸摸头(不过也有几……个……吧)。所以在后面各个应用有没有安卓版等就不详细说明了。很多应用在苹果市场获得成功之后都会开发安卓版的,可以搜索一下看看有没有~。不过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同样的应用由于安卓版开发较晚,功能方面可能会比ios版差一些。
&&&&& 2、有的应用是免费的,有的则是收费的。一般来说,优质的应用都会收费的。有的应用则是本身免费,如果需要更多的滤镜、效果、文字、贴纸等等,需要在应用里的商店再行付费购买。这种“内购”的形式,在摄影类APP中算是一种主流。
&&&&& 3、有许多优质的应用会提供两种版本:免费版(精简版)以及收费版(或者说Pro版)。可先行下载免费版,觉得值得购买,可以再升级。收费版本尽量花钱购买嘛,毕竟是人家的劳动成果。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越狱,也可以选择第三方软件安装(比如使用【快用苹果助手】进行下载安装)。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稳定性不能保证,而且在软件升级方面会有更新不及时的缺陷。除了这些,也可以选择破解应用,使得免去收费的步骤(比如后面要提到的VSCOcam里面的滤镜破解)。
&&&&& 4、日志中涉及到的大部分应用是既有iPhone版,也有iPad版(比如Snapseed)。但是,也有一些APP只有iPhone版。
&&&&& 5、由于涉及到的应用实在是太多,主要还是写一些稍微专业一点点的应用。几天的搜索与了解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应用似乎是专门面向萌属性妹子的,比如什么美颜啊卡哇伊贴纸啊或者是九宫格啊(比如 9cut),想了想还是没有包括进来,力争呈现一些应用面比较广的APP。况且那种应用麻团自己也消受不了0_0
&&&&&&第一个摄影类应用,自然是最为熟知的Instagram(啥?你说应该是美图秀秀?额表这样…=&=&)
&&&&&& Instagram已经不需过多介绍,许多同学最初使用的手机拍照的滤镜应用便是它。百分百免费滤镜的应用,iOS与Android版都有,WindowsPhone版本也有,吧。(嗯应该有)
&&&&&&【实时拍照+后期滤镜+分享社区】的经典模式,造就了经典的Instagram。现在看来,Instagram上的滤镜效果或许有些单薄(比如麻团现在则几乎很少用到Instagram里的滤镜了),但是在当时只知道这个应用的时候,还是觉得Instagram是十分高大上的,效果其实也相当不错。
&&&&&&&几款经典的滤镜效果(AMARO、MAYFAIR、RISE、HUDSON等)依旧没变,现在的Instagram与之前相比,新增了一些新功能,比如可以对每个滤镜效果做程度性的调整(透明度),除此以外也增加了基本参数的调整,如水平微调、亮度、对比度、锐度等等。
&&&&&&操作依旧便捷流畅,使得即使没有专业摄影基础的同学也能够处理出效果满意的生活照。
&&&&& Instagram只允许上传方形的图片,现在也可以上传视频(不过也是方形的咳咳)。
&&&&&&&当然Instagram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分享社区】,你经过处理的照片可以立即分享到Instagram社区上。添加描述,添加标签,添加地点,也可以同步到Facebook、witter、新浪微博等其他社区(当然对一般人来说也就新浪微博了吧&=_=)。全球使用Instagram社区的人非常之多,国内外的明星也有很多在使用。可以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人,(比如麻团会关注一些国外的摄影师),浏览图片开阔眼界还是比较有趣的。(也有人笑称,没有Facebook和twitter,Instgram是刷社区是可以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摄影师或者比较入迷的摄影爱好者来说,Instagram的后期已经很难满足他们。不过Instagram的社区分享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
&&&&&&但是,有些运营商的手机用户必须在Wifi状态下才可以使用Instagram的社区(比如我这个移动2G网)。此外由于前段时间LINE的悲剧(中国大陆被封貌似最近又传说连VPN都上不去了?),也有传言说Instagram也会被封,当然只是一个传言。只是最近又有Instagram从几个国内安卓主流商城(比如豌豆荚)下架的消息。不过苹果的目前没有收到什么影响。还是衷心希望Instagram不要悲剧吧。最后打个广告。
&&&&&&&因为Instagram的成功,手机上的商城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围绕它而生的手机应用,可以弥补Instagram本身的一些不足,使得用户能够实现更多的想法。比如:
&&&&& Squaready可以将非正方形的图片快速导出为正方形图片,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分享到Instagram中。
&&&&&&说白了,也就是在片子上加背景充填,从而变成正方形。由于许多照片是三比二的长方形图,我们通过这个应用可以将非正方形图完整上传到Instagram上的同时,又不会有令人心疼的裁剪。当然,这样或许违背了Instagram强迫症一样的初衷,不过对于一些同学来说还是很方便的。它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填充白色背景。图片位置可调,背景颜色可调,也有添加白框等诸多样式。调整完毕后,可以导出到手机相册,也可以直接导入到Instagram、Facebook、Twitter中。选择你希望的图片大小(640*640;;),就可以直接导入到Instagram中,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此外,Squaready也不单单只为Instagram服务的,它也可以进行一些后期处理,比如可以直接从Squaready直接导入到 Camera+&等一些应用中进行处理(如果你的手机里有这些应用的话)。
&&&&&&当然,能够实现长方形变方形的应用不止是有Squaready。比如&InstaSize,也是功能相近的一款很不错的应用。
&&&&&&& InstaSize的功能相对来说更多更复杂,除了可以变成正方形图以外,也有拼图,滤镜,添加文字等等一系列功能。但是也是因为功能太多,与其他软件重复,所以会显得有些累赘。相比之下,Squaready更简单。
&&&&&&如果你有向Instagram上传视频的需求,Squaready还有&Squaready for Video 版本,是另一个应用,可以对视频进行类似Squaready的处理,从而能够以更好的效果上传到Instagram上~。
&&&&&&&&模仿Instagram的应用有不少,围绕Instagram而生的应用也还有很多,功能各式各样,不过未免有些杂乱,质量不一。伙伴们也可以根绝自己的需求围绕Instagram发现更多的应用。
&&&&& Snapseed,另一个神器,它也许不是效果最惊艳的,但是它不可替代。
&&&&& Snapseed是由Nik Software 制作的一个后期应用。大名鼎鼎的NikSoftware,有许多摄影人在Photoshop上使用后期滤镜插件都会遇到NikSoftware提供的滤镜神器(比如Nik Software Color Efex Pro;Nik Software Silver Efex Pro;Nik Software Sharpener Pro等)。现在NikSoftware已经被谷歌收购,后期滤镜插件也变成了Google的Nik Software Complete Collection。
&&&&&&……啊当然这是电脑方面的事情,还是说回手机上来……
&&&&&&由Niksoftware制作的Snapseed同样优质。有人说Snapseed是手机上的PS,个人觉得这种说法不准确,麻团的体会是Snaposeed是能把简便与专业兼顾的很好的一个后期应用,而且其中很多功能是独特的,使得它很难被淘汰掉。
&&&&&&将图片导入到Snapseed中之后,我们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 AUTOMATIC:自动调整,针对图片进行对比度调整或者色彩调整;
&&&&& SELECTIVE ADJUST:选择性调整,或者说是点区域调整。之所以将它排在很靠前的顺位,因为点区域调整本身就是NikSoftware在电脑上的后期滤镜插件的一大特色。(相当于一种更为傻瓜式的蒙版)在Snapseed上也有了如此体现,虽然与电脑相比,Snapseed的点控制功能会简单很多,但也是十分强大的一项工具。类似于蒙版操作,选择一个点,两个手指控制红色区域(即调节范围)之后便可以进行一些基础调节。
&&&&& Snapseed的操作十分别致,没有程度调节按钮。手指在画面上左右滑动便可以进行滤镜程度的调节,上下滑动则可以改变不同的基本参数(左右滑动多数人一开始便可以知晓,而上下滑动操作却极容易被忽略)。
&&&&& TUNE IMAGE:基本参数的调节,比如亮度、环境、对比度等。
&&&&& STRAIGHEN:水平调节。
&&&&& CROP:裁剪。
&&&&& DETAILS:锐化操作。
&&&&& BLACK&WHITE:转化为黑白。Snapseed提供了不同的黑白模式(比如Dark、Film)同时也可以调节黑白模式下不同颜色的敏感程度。
&&&&&&除此以外,Snapseed还可以实现VINTAGE(复古效果)、DRAMA(戏剧效果)、HDR SCAPE、GRUNGE(邋遢风格)、CENTER FOCUS(模糊)、TILT-SHIFT(移轴)、RETRO LUX(复古)、FRAMES(边框)等等功能,只要实际体验操作,就可以快速掌握。如果遇到困难,点击问号可以快速说明操作,使得使用者很快掌握操作方式。
&&&&& Snapseed在iPhone上也可以进行横屏操作。这是在iPad版本上比较流行的排版方式,在iPhone上也能实现。
&&&&&& Snapseed提供的滤镜效果与参数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摄影及后期有一定了解的童鞋会更容易理解,也会更容易爱上这款软件。它的操作也不难,十分容易上手。总之,是一款不容错过的后期滤镜处理应用。
&&&&&&&号称最佳胶片模拟摄影应用的VSCOcam越来越火,将来可能会更火。很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设计师、所谓网红的推荐会使得它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赏心悦目的设计,赏心悦目的操作,赏心悦目的滤镜效果……哎呀怎能不喜欢。这也是麻团最常用的一个应用。
&&&&&&为什么VSCOcam能模拟出如此好看的滤镜效果呢?VSCOcam来自Visual Supply Co.,本身就是从事数码照片后期效果实现、提供预设与滤镜插件的。使用Lightroom的摄影爱好者们一定对【VSCO Film预设系列】不会陌生,也就是一系列模仿Kodak、Fuji等各类胶片效果的LR预设,目前都出到VSCO_Film_05了。十分火爆的vsco_film预设,与十分火爆的VSCOcam手机应用,都来自于Visual Supply Co.。
&&&&&&那么,VSCO能在手机应用领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 VSCOcam在iPhone上能够提供数量众多且效果出色的胶片模拟效果,同时也能够进行后期处理的一系列基础操作。
&&&&& VSCOcam可以直接将图片导入到LIBRARY中进行处理,也可以启动拍照工具获得相片。VSCOcam拍照功能的一大亮点是,点击屏幕会出现一个红色的【对焦+测光点】。如果用两个手指将红点做分离动作,一个红点就会变成两个,一个单独负责测光(EXPOURE),一个单独负责对焦(FOCUS)。双击其中一个红色的店,都可以对测光/对焦点进行锁定。解锁也很简单,移动一下其中锁定的点就会自动解锁了。此外,VSCOcam的照相版块还有裁剪、辅助线、白平衡锁定、水平仪等功能,功能不俗(虽然很少用VSCOcam进行拍照)。
&&&&&&许多摄影应用都可以在应用里使用照相机功能。有许多应用只是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访问照相机,没有什么过多的功能,基本上只能调个闪光灯转换摄像头按个快门。不过也有很多的应用的照相机功能更为复杂更为专业,比iPhone本身的照相机更好用。不过因为我们使用iPhone拍照大都是一时兴起或者马上拿出来拍照,不用解锁屏幕直接在屏幕右下角向上滑动一下便可以直接访问照相机,所以很少会用到每个摄影类应用里面的照相机。
&&&&&&&在LIBRARY中,我们可以从手机相册中导入照片,从而进行处理。VSCOcam后期处理的思路也十分清晰,一个是滤镜效果,一个是基本参数调节。
&&&&&&& VSCOcam提供很多出色的胶片模拟滤镜效果,并且有一定的分类,不同的种类来自于不同的胶片或者其他相片风格的灵感,不同的分类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合。这些介绍都会在VSCOcam应用内的&STORE&商店里有相应的说明。比如A1-A3的预设,解释原文为:
&&&&&&&A1 - A3 &
&&&&&&&—ANALOG&/ ARCHETYPE &&&&&&&&
&&&&& With hints of pastels, lifted mid-tones and slight overexposure, this A Series is inspired by analog film. Analog / Archetype is the perfect choice for portraits, interiors and food.&
&&&&&&并且也给出了tag(标签):PORTRAIT(肖像)。
&&&&&&在熟悉了这些滤镜没一个类别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之后,就可以更好的运用它们了。
&&&&&&&选取了适合的滤镜效果,可以调节此滤镜的效果强度。VSCOcam一大特点就是参数调节并非滑动式,而是以数字量化的调节。从0到+12(或者从-6到+6),滤镜效果依次增强,操作起来也有一种强迫症得到极大满足的奇怪的暗爽感(咳咳)。
&&&&&&&在基本参数调节模块中,VSCOcam同样遵循量化的设计,提供曝光值、温度、对比度、旋转、裁剪、阴影与高光等几项主要的参数调节。通过滤镜与基础参数的共同作用,往往能够使得使用者将后期达到最适宜的程度,既有满意效果,又不会过火,而整个操作流程是简便而快速的。处理完之后,按确认会保留成果时的状态储存在LIBRARY中,随时可以导出到手机相册里,或者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上。
&&&&& VSCOcam的应用是可以免费下载的,同时也会提供几项后期滤镜。而若想获取更多滤镜,可以在STORE商店再购买。虽然需要再花钱,都是物有所值。
&&&&&&&&当然,如果其他方式也可以免费获取滤镜(虽然这样不太好)。越狱是一种方式,此外也可以进行内购的破解。在搜索网站搜索一下“VSCOcam 破解”也可以立即得知如何破解。
&&&&&&现在淘宝上也有只花几块钱就可以破解许多内购滤镜的方法,不仅仅有VSCOcam还有很多其他应用~。
&&&&&&【注】有的伙伴反映利用下面这个破解方法破解之后,并没有获得新的滤镜,而且本来软件自带的滤镜也变成了一片黑不能用了。也有建议说是再按照步骤重新破解一遍就会好了。麻团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试用下面的破解方法有风险,需谨慎&=_=
&&&&&&【破解方法】下载一份破解文件(下面给出了下载地址)。之后使用itools或其他手机管理软件连接iPhone,&打开应用程序并找到VSCOcam。点击“浏览”之后,把下载好的解压缩出来的co.visualsupply.cam.plist文件,复制黏贴到Library/Preferences,覆盖原有同名文件;把解压出来的Application Support复制黏贴至Library,覆盖原有的Application Support文件夹,破解即可完成。&
&&&&&&破解所需文件下载:
&&&&&&注:有一些需要内购再花钱的应用,网上也许会有破解教程,不过没有几个,不想破费想破解的可以自己尝试着搜索一下。许多应用不如VSCOcam这样有知名度,所以还没有人破解。查找时要弄清楚是iPhone版还是Android的破解版,不要弄混咯。
&&&&&&当然还是鼓励购买滤镜,现在商店里还有成套打折包,几十块钱即可。
&&&&&&此外,VSCOcam也有自己的分享社区,在DISCOVER里面也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作品。
&&&&&&总之还是那句,赏心悦目的设计,赏心悦目的操作,赏心悦目的滤镜效果……其实与VSCOcam类似的应用不在少数(后面就会介绍一些),但是类比之下还是觉得VSCOcam用的最顺心吧。
&&&&&&下面涉及到的一些应用与VSCOcam在一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每个应用都有各自的亮点。
&&&&&&如果固定模式的滤镜效果不能满足你,那么在Mextures中,你会惊叹于丰富滤镜的各种组合会发生如何的化学反应。
&&&&& Mextures并不是一个很好上手的应用。别的应用致力于简便而适用面广,而Mextures可以说是不走寻常路,故意将滤镜效果“复杂化”,从而使得所能达到的效果也是完全未知的。这大大增加了应用的“可玩性”,但是对用户的要求也更高了。如果你有一定的摄影或者美术基础,并且有一定的耐心,有很好的想法,有适当的创造力,那么Mextures就会在你手里发挥出惊人的效果。
&&&&&&&同Instagram一样,Mextures默认为正方形图片。现在,Mextures也允许DON’T CROP,即不裁剪成正方形,直接进行编辑,这样长方形图也可以直接用Mextures进行处理了。
&&&&&&在Mextures导入照片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选择滤镜。首先需要选择几种大致类别的滤镜效果(比如发光、颗粒、漏光等),即选择一种“风格”。在点击想要的一个风格之后,进入更细致的调节页面。
&&&&&&&在精细调节页面中,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大风格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效果。右边的透明度滑块可以调节滤镜效果透明度;点击左下角旋转按钮还可以叠加的滤镜效果旋转(而正方形的图片正好有利于正要的滤镜效果旋转)。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Mextures一大特色——就是堪比Photoshop的【图层】叠加处理方式。
&&&&&&与其他应用的单图层处理方式不同,Mextures可以建立多个图层进行叠加。完成了一个滤镜效果之后,可以再叠加一个新图层,重新再选择另一种自己想要的滤镜效果。而图层之间的叠加方式也可以进行选择,从而使滤镜的组合立刻多了起来,这增加了复杂性,同时也会激发使用者的“创作空间”。图层可以一次又一次叠加,每一个图层也设有可见/不可见按钮,使用者可以随各个图层随时进行删改。媲美PS的图层方式,也是Mextures的一大魅力所在。
&&&&&&专业的图层叠加理念是Mextures引以为傲的,同时也是其他应用难以做到的。
&&&&&&使用者可以利用Mextures组合出独有的滤镜效果,同时也可以向自己觉得十分满意的滤镜组合自定义储存起来,形成自己的“配方”,方便以后使用。
&&&&&&如果你缺乏想法,不知道如何组合才好,Mextures也会提供FORMULAS(公式)。公式里会提供一些摄影师推荐的滤镜公式,也会更新一些季节性的公式。运用这些公式并非一步而成,它依旧会呈现完成的图层,每个图层里如何调节都会展现出来,你可以在公式的基础上再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当然,除此以外Mextures也会有基础参数的调节。
&&&&& Mextures有时会让你觉得烦躁——因为你经常会顾此失彼,或者犹豫不前,甚至一片混乱,不知该怎么进行下去从而放弃。它不好驾驭,并不是因为它不优秀,而是因为它过于优秀,才需要使用者要有一定的基础,并且思路清晰,耐心细心,同时附有创造力。
&&&&&&如果能够掌握这款应用并且乐在其中,Mextures一定会不断带给你惊喜。
Afterlight
&&&&& Afterlight也是一款评价很高的综合性滤镜应用,各方面素质都十分优秀。
&&&&& Afterlight可以进行拍照,也可以直接导入图片。Afterlight的拍照功能并非评测者们所说的很弱,其实效果也不错,同VSCOcam一样,具有测光点和对焦点可以分离各自对焦的性能,以及白平衡锁定等。此外,拍照界面的右下角还有演唱3秒/7秒/10秒的【延迟拍摄功能】。
&&&&&&导入图片后,Afterlight的后期分为以下几个板块:基础参数调节;色彩滤镜;胶片做旧效果(灰尘、漏光、拍立得效果);裁剪翻转叠加等;边框功能。界面设有重置按键。
&&&&&&基础参数调节中,比较有特点的是针对【阴影、中间调、高光的色彩平衡(Highlight/Mid/Shadow TONE)】功能,每个色彩平衡中提供红、蓝、绿三个颜色的选项。与VSCOcam不同的是,Afterlight的采用的是主流的滑块式调节。
&&&&&& Afterlight的色彩滤镜种类同样很多,有五十多种,不过分类只分三大类,使用的时候未免会感觉有些杂乱,不过滤镜的效果也可圈可点。其中有几款滤镜要在Facebook上表达对软件的喜欢才可以再用。。=_=
&&&&& Afterlight的做旧效果也十分出色,不过其中的【Instant film】效果需要在商店另行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Afterlight将图片裁剪/翻转独立出来,其中提供左右翻转,上下翻转(即镜面翻转),这个是十分难得的。此外还有边框功能,可以在图片上加上各种形状的边框,而且边框不会局限于白色,而是可以添加各种文艺的墙纸——不过墙纸也是需要在商店上另行购买。不过价格也不是很贵,人民币六块。
&&&&&&处理完毕后,Afterlight的导出方式提供三种不同大小的导出方式,最大可提供的图片格式(即原图大小)。
&&&&& Afterlight同样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综合类后期应用,虽然惊艳的地方不多,但是综合、全面,也是十分受欢迎。
filtergram
&&&&& filtergram同样是一款收费应用。它与VSCOcam以及Afterlight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基础参数调节页面与Afterlight几乎是一样的版式,而在色彩滤镜效果上则更多能看懂VSCOcam的影子,提供诸多效果出色的滤镜,而更多的滤镜同样需要收费。在商店滤镜介绍页面,你会不得不承认这与VSCOcam的STORE一样嘛。
&&&&&&不过,filtergram的照相机功能很弱,只提供对焦、前后摄影头、闪光灯功能。
&&&&&&总的来说,filtergram既有VSCOcam滤镜的出色,也有Afterlight的全面(同样提供做旧、边框、翻转等VSCOcam没有的功能)。单独作为一个应用来讲,很全面。不过这也许恰恰是它竞争力不足的表现:麻团尽管用过之后觉得很不错,但是有VSCOcam和Afterlight等在手机里,我可能很难再去用filtergram。
&&&&&& Rookie是与上述应用类似的一款综合性应用,可以使用拍照,后期,还可以添加文字、边框和贴图,功能全面,而且每一样都不弱,最重要的是【操作简单】,十分适合惧怕繁琐操作的同学使用,因为Rookie 十分容易上手。(虽然后面还会提到更容易上手的应用)(Rookie也有安卓的版本。)
&&&&& Rookie本身的拍照功能也很强大,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可以使用水平仪,定时器,白平衡锁定,对焦/测光点分离,防手震,闪光灯功能中可以保持手电筒开启(在一些应用中有这种应用,在黑暗环境下会有很大作用),并且能够实时显示拍摄参数(ISO以及快门时间)。此外也可以实时运用一些滤镜。
&&&&&& Rookie同样提供数量众多的后期色彩滤镜,有十分清晰的分类,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觉得众多的滤镜令你眼花缭乱无法选择,你可以点击幻灯片按钮,那么一个系列所有滤镜的每一个效果都会有实时预览,让使用者能够对各个效果一路了然。(选择恐惧的同学的福音~)
&&&&&& Rookie的基础参数调节并没有特殊的亮点,与VSCOcam相比,只是多了清晰度与双重曝光的选项(可以在处所处理照片的基础上再叠加照片)。此外Rookie也可以添加文字,边框,还有各种萌萌的贴纸&=_=。综合来看,是一个很全面的综合性应用。Rookie还有更多的滤镜、纹理、漏光效果、贴纸等,可以在软件内再进行购买。
&&&&&&与很多应用一样,Rookie强调操作简便流畅与综合性的更好的而结合,容易上手,基本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与Rookie这样类似的综合性应用会有很多,优点是全面简单,缺点就是缺少亮点,可能无法满足更专业性的要求。比如Aviary。
&&&&&&&&如果你仍然觉得Rookie比较难上手,你可以尝试一下Aviary。Aviary的结构与Rookie大致相同,总体上来说设计更为简单更加容易掌握。
&&&&&&&拍照功能更为简单纯粹,没有自定义参数的调节。基础参数调节更为基础。比如调节的第一项就是【增强】选项,简单说就是增加了场景模式,比如景色、食物、肖像等功能,可以一步向你自己想要的场景风格靠拢。
&&&&& Aviary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去红眼、增白、模糊、去瑕疵、装饰文字的功能,一看就知道,这个应用似乎更适合妹子来用。
&&&&& Aviary也有很棒的滤镜效果,缺点是……解锁更多的滤镜需要花钱购买,而且滤镜价格偏贵。总之个人觉得这个应用很适合妹子来用。
&&&&&&如果你仍然觉得Rookie很难用,Aviary也很难用(扶额),也有比Aviary更简单的后期应用:Landcam。当然功能也会少很多,效果也会不会像之前提到的应用那样,但是也足够棒。
&&&&&&& Landcam比Aviary简洁得多,拍照功能只有对焦和快门。不过Landcam的亮点是在设置中可以开启【两次曝光】,直接就可以拍摄两次结合为一张照片。
&&&&&&后期方面,Landcam只有三个模块,色彩滤镜(分为黑白和彩色两大类,数量也不少),基础参数,和其他(文字、边框、草图、漏光、纹理、形状、晕影旋转这些杂乱的小功能)。之后就可以导出了。
&&&&& Landcam更为简单,基本上第一次使用就可以掌握,适合没有多少摄影基础的同学~。
&&&&&&当然,有更加简单的Landcam,也会有更复杂更专业一些的应用,比如PicsPlay。
&&&&&& Picsplay有免费版,也有更专业的Pro收费版,虽然价格不低,但是这款软件功能也很强大,综合性强。经常被称作“神器”的Picsplay正是体现在它的专业性上。
&&&&&&免费版有很多功能或者工具使用不了,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有广告。。如果觉得这款应用很适合你最好购买Pro版本~。
&&&&&&拍照功能方面,Picsplay同Rookie一样专业,有很多可调参数。而Picplay真正的强大之处更在于它的后期处理部分。
&&&&&& Fx特效工作室中,Picsplay提供了一系列后期滤镜,除了色彩方面的差异,也有不同拍摄模式的分别。十个主要主题下一共有一百多种滤镜,选中一个主题所有风格可以实时预览;觉得欣赏的风格可以收藏到个人收藏夹里,可以留着以后直接使用。若需要更多的效果,是要升级到Pro版本的。
&&&&&&不过,Picsplay的滤镜风格与VSCOcam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两者有各自的风格。Picsplay更强调全面,各个场景模式都会囊括;而VSCOcam着重在胶片色调的模拟。
&&&&&&&除了Fx特效工作室以外,Picsplay还有其他独特的工具,比如色彩特效工具,部分亮度校正,时间矩阵。其中【部分亮度校正】类似于Snapseed的点控制工具;时间矩阵则是Fx特效工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按照年份排列滤镜,从1950年~Now,每一个年代都有相应的滤镜,使用者可以上下拖动选择年代从而选择滤镜,十分有新意。
&&&&&& Picsplay真正的亮点在于,它可以进行【曲线】及【直方图操作】,这在手机应用上已经是很伟大的实现。能实现调节曲线的手机应用不多,有的只能调节RGB曲线(总曲线),而Picsplay还可供调节曲线,R、G、B单个通道的曲线,以及黑白曲线。而在直方图中,使用者可以进行【色阶】的操作。对于专业的摄影人来说这是一大福音,自然也成为麻团对Picsplay最深刻的印象。此外,Picsplay也有蒙版擦除等十分专业的功能。
&&&&& Picsplay也提供添加文字、着色、贴图、底纹、光晕、边框等特殊功能,使得Picplay同以上提到的那些应用一样成为综合性的应用,同时也更专业的设计受到摄影爱好者的极大喜爱。如果你觉得Aviary等应用有点小儿科,那么可以试一试Picsplay的Pro版。
&&&&&&那么Picsplay是否就是最专业的呢?当然不是。也有应用更在乎专业性而不是综合性,它们也许不会有漂亮的文字添加或者贴纸神马的,但是在后期专业性质方面却可以直逼手机版PS。
Laminar Pro
&&&&&& Laminar Pro是一个专业的手机后期应用,有iPhone版也有iPad版,需要收费,不过有时会限免,麻团就是赶上限免的时候安装的这个应用。
&&&&&&如果说能有一个应用称得上手机上的PS,那么也就应该是Laminar Pro了。Laminar Pro全英文界面,功能诸多,专业性强,需要有一定的PS功底的人才能够迅速发现Laminar Pro的强大所在。
&&&&&& Laminar Pro的拍照功能倒是一个摆设,一般都是导入图片到Laminar Pro中进行处理。Laminar Pro可以处理【RAW文件】,并且可以处理分辨率很高的图片。导出时除了导出为.jpg,还可以导出为【PNG、PSD、Project】,其中PSD格式便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的PS里打开,继续编辑。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Laminar Pro的专业性。
&&&&&&&后期界面,Laminar Pro提供了媲美PS的处理界面,提供调整、图层、涂抹、编辑、滤镜效果,其中调整就包括了直方图,亮度,白平衡,曲线,阴影等操作,满足了基本参数的调整需要,而增进了图层的概念则使得后期的空间更大了。结合图层以及其他工具,便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进行蒙版、抠图、擦除等操作。这也是为什么Laminar Pro被称作手机版PS的原因。尽管是全英文界面,但是对于会使用PS的同学来说,Laminar Pro的一切都是十分熟悉,使用几次就可以熟练掌握了。
&&&&&&&除了基本功能以外Laminar Pro也提供了强大的小工具,有些工具也是其他应用难以达到的。比如【Clone】工具即类似PS上的仿制图章工具。除此以外Laminar Pro也提供丰富的色彩滤镜效果。
&&&&& Laminar Pro是专业而强大的面向Photoshop的工具,适合有PS功底的用户使用。
Filterstorm
&&&&&& Filterstorm同样是一款媲美手机PS的应用,也是很多摄影大师推荐的专业后期应用。如果说Laminar Pro把专业性做到极致,那么filterstorm则更好地考虑到“掌上后期处理”的用户感受。界面简洁独有引导性,操作流畅便捷,可以很好地引导使用者进行一系列专业的后期处理。
&&&&&& Filterstorm同样只是图层操作,很多功能与Laminar Pro类似,比如也有图层、蒙版等操作。尽管与Laminar Pro相比功能会缺少很多,但是Filterstorm保留的功能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手机竖版中,涉及到操作的按钮全部在左侧,用户可以按照步骤进行,而且操作起来比Laminar Pro更为舒服。Filterstorm更加适应手机界面的操作,也比Laminar Pro更容易上手。
&&&&& Filterstorm同Laminar Pro一样,有详细的设置,比如在导出图片的设置,需要使用者细心调节。
&&&&&&【注】Filterstorm也有另一款全新升级版:Filterstorm Neue,界面设计风格与Filterstorm有许多不同,更像是完全适配了iOS7的扁平化。Neue版本支持全汉化,价格¥25.00。
&&&&&&其实类似Laminar Pro与Filterstorm的应用也有一些,但是往往功能不够强大,而且操作起来不是很令人满意。既然总说一个应用是“手机上的Photoshop”,那么PS是否有手机版呢?其实PS也有手机移动版:Photoshop Express。
Photoshop Express
&&&&&& Photoshop Express在商店很难找到,麻团也是通过第三方的快用苹果助手下载的。目前版本更新到3.3,仅供美国区的App Store,如果想试用可以像麻团一样,在第三方下载(比如快用苹果助手)。
&&&&&其实Photoshop Express并没有Laminar Pro那样的专业,功能不是很复杂,也有一些滤镜以及边框等新奇功能,算是和Laminar Pro之辈不同风格的App。如果想畅快地使用图层、蒙版等高级功能,还是需要Laminator Pro。
&&&&&&另外,Lightroom也有手机上的应用,也叫Lightroom,不过同Photoshop Express一样,在不断努力的开发当中,现行的功能设置可能无法满足专业性质的需求。需要Adobe账户,免费下载之后提供30天的试用期,之后就要花钱了~。
&&&&& Lightroom的iPhone版与iPad版可以处理RAW文件,对照片进行基础参数的处理,此外也可以运用LR自带的一些预设。此外Lightroom的移动版的云管理做得很好,可以在电脑、手机、iPad等多个设备上云同步,不过对于一般用户来说……用处不大。个人感觉是iPad版Lightroom会有更好的体验,在手机上操作未免有些太过拘束。
&&&&&&无论是PS还是LR,它们的移动版都在不断地开发当中,我们也期待它们能有更强大的功能。
&&&&&&接下来还会出现一些后期滤镜类的应用,它们也许并不是综合类的,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
&&&&& DarkLight以“改变光线的应用”而被人所知,但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实很准确,而应该说是一款“校正光环境”的后期应用。
&&&&&& DarkLight提供了诸多的环境模式以及【场景模式】,使用者在导入图片之后,可以一键对图片进行光线的校正,从而达到更逼真的效果。这个基本就是DarkLight的特点了。除此以外就是其他应用也能见到的基本参数调节,滤镜特效,翻转与裁剪,边框,贴图,文字,移轴效果等。其中DarkLight有【曲线】操作,不过只能调节总曲线,不能分为R、G、B曲线。但是有R、G、B三个通道的色彩平衡选项(如上图所示)。
Magic Hour
&&&&&& Magic Hour是一个以色彩滤镜为主的后期应用,滤镜风格浓郁,有场景模仿,也有胶片模仿,都各有特点。
&&&&&&&使用者导入图片后第一个步骤便是选择滤镜。可以选择这些滤镜预设,也可以自己创造自定义预设(Make Your Own Filter)。为了使得使用者自由创造自己的滤镜效果,Magic Hour也提供了很专业的参数调节,其中有十分重要的【曲线】操作,并且可以调RGB曲线,以及单个颜色通道的曲线。除此以外,这个应用便没有过多的亮点了。
&&&&&&说到Magic Hour,还有另一个应用Magic Hour,不过不是滤镜应用,而是辅助摄影师把握拍照黄金时间的一个应用,在这篇日志的最后部分中会提到。
&&&&& PicsArt被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比较流行的“利用PicsArt设置iPhne锁屏键九宫格照片”,就是把锁屏的输入数字界面的圆形按键变成一个个头像,曾经火爆过一阵。而制作这样的效果的工具,就是PicsArt。
&&&&& PicsArt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滤镜应用,而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拼贴画画板应用,利用这个软件,你可以在一个“画板”上做拼接图片,或者在一个图片上粘贴其他图片。PicsArt提供强大的工具使得使用者能够提取出自己想要的素材的最满意的状态。例如上文提到的制作锁屏图,就是把九个小素材使用圆形裁剪,然后“粘贴”在每一个按键上。
&&&&&&你可以从自己的图片上提取出想要的素材,此外,PicsArt上也会给你提供丰富的图片素材。
&&&&&&&即使不做拼贴,PicsArt也是一个做后期的好应用。后期处理版块的各个功能,其实也已经不输给Laminar Pro这样的应用了。比如也提供了曲线功能,仿制图章工具,多边形裁剪,镜头光晕等。
&&&&&&利用PicsArt,我们不仅可以进行图片处理,更重要的是,利用它进行“拼接的创作”。
Oggl(Hipstamatic Oggl)
&&&&&& Hipstamatic是一个开发应用的团队,它比较著名的应用是后面会提到的同名应用Hipstamatic模拟相机,一款很有创意的模拟拍照工具。据说Hipstamatic 曾经很是风光,不过后来被Instagram超越了。Oggl是Hipstamatic开发没有多久的一个应用,集拍照+滤镜处理+分享社区于一身,与Instagram也有一些神似的地方。
&&&&& Oggl的拍照功能很有意思,同样是强制正方形取景,但是它可以选择在拍照时就选择实时的滤镜,多种场景模式供使用者选择。另外按下快门之后不会切换到滤镜界面,使用者可以一直拍照,直至想切换到后期的界面。
&&&&& Oggl的后期滤镜十分有意思,基础风格有几大场景模式;而细致的色彩风格则是【镜头+胶卷】的格式(Lens+Film),选择不同的“镜头”和不同的“胶卷”,可以组合出不同的色彩风格;再加上不同的场景模式,后期风格便一下多了起来。而【镜头+胶卷】的模式也是照相应用Hipstamatic的特色。
&&&&&&不过想获得更多的【镜头+胶卷】组合,需要成为Oggl的会员,而且是收费的(还不是一劳永逸的收费,会员费居然是按月或者包年的收费啊摔)。
&&&&& Oggl也有自己的分享社区,上面也有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
&&&&& Oggl起步较晚,国内使用的人还不是很多。Oggl有醒目的优点:优秀的设计(也已经达到了赏心悦目的程度),前卫的理念,使用起来充满乐趣;而同时由于没有专业性的基础性的后期操作,它也只是是一个玩一玩的体验应用而已。分享社区固然好,但是在我们周围使用的人几乎没几个,而且获取更多滤镜等等行为都需要注册会员,会员费按时间收费,这样的方式在中国大陆感觉很难收到欢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Oggl值得尝试,我们也可以感受到Hipstamatic的野心满满。
&&&&&&& TinnedCam是一款着重于滤镜组合的应用,并且独具风格,更多的具有LOMO或者欧美式的风格。TinnedCam提供了八种场景模式,每种模式下又提供数量众多的滤镜。滤镜效果大多十分奇特,与其他应用有很大不同;此外也可以添加文字与边框等效果。虽然没有什么亮度对比度这些参数调节显得有些单薄,但是滤镜风格相当与众不同。
&&&&&&可惜,TinnedCam导出的图片分辨率并不是一般情况下的,而是提供640*640、960*960、三种分辨率的输出,因为如果要分享在网络上的话,有时并不是需要太大的分辨率。
&&&&&&很多应用都有导出图片分辨率不足的情况,比如后面会提到的Fonta。
&&&&& TinnedCam是一款口味独特的应用,值得一试。
Analog Film
&&&&& AnalogFilm,是一款滤镜效果堪比VSCOcam的应用。它经常被称作模仿“电影感”的应用,其实也就是模仿胶片感的一款滤镜应用。据说这个应用刚发布的时候并不被看好,想要滤镜比需要花钱,不过现在已经不用了,而且滤镜的组合非常之多,在APP介绍里说到有400种之多(实在太多!)。
&&&&&& Analog从著名的胶卷种类中获取灵感,之后将这些不同的滤镜分成几大门类,从而使得使用者更好的选择。使用者不仅可以在后期中用到这些滤镜,还可以在AnalogFilm的拍照功能中实时运用这些滤镜。不过我们很少有人会在拍照时实时运用滤镜,因为用手机拍照经常是灵光一现或者拿出来就拍,而不是在那里选择半天滤镜之后在进行拍摄。
&&&&&&&除了色彩滤镜以外,AnalogFilmi的基本参数调节也做得十分简洁,比VSCOcam多了漏光,灰尘等效果,从而更加印证了它“胶片模拟”的理念。
&&&&& AnalogFilm的胶片模拟做的也十分出色,并且数量如此之多,成为AnalogFilm的最大亮点。如果对胶片感十分着迷,除了VSCOcam之外,AnalogFilm也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应用。
&&&&& XnRetro,从带有retro一词便可看出这是一款带有复古风格的应用。实际上,XnRetro是有电脑桌面版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搜索电脑版安装,体验XnRetro的复古效果。
&&&&&& XnRetro是制作复古风格的滤镜应用,提供色彩滤镜,虚化效果,晕影暗角,纹理,颗粒等功能,目的即使得用户能够创造出复古风格。如果懒得自己调可以点击右上方的一个“小骰子”的图标,应用而已随机出一种复古风格。不过这个功能对于麻团来说就像是手机的音乐播放器可以随机播放曲目一样,会不停地按下一首。。
&&&&&&由于整体基调摆在那里,所以滤镜风格并不全面,这个应用适合喜爱复古风格的同学尝试一下。
&&&&&&专心于制造复古效果的滤镜应用还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还有Pixlr-o-matic系列(有Pixlr-o-matic Plus付费版),也可以制作很有特色的复古效果。Pixlr-o-matic设计简洁比较傻瓜式,操作起来并不难。尽管使用者不能做过多的改动,但是滤镜风格十分明显有特点,数量也不少。
&&&&&&如果想体验Pixlr-o-matic的效果的话,不妨也可以再尝试一下Pixlr-o-matic的升级衍生品:Pixlr Express(也有Pixlr Express Plus升级版)。
&&&&& Pixlr Express在Pixlr-o-matic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综合性基本功能,基本参数调节、滤镜、复古效果、特殊效果、边框、文字等功能应有尽有。Pixlr Express自大的特点就是界面设计十分“朴素”,没有任何花哨的添加,使用起来十分流畅。而且十分可喜的是,目前在App Store里,Pixlr Express Plus是免费的。这款综合性应用经常被称为“可以媲美Snapseed的应用”,不过个人认为二者实在是没有可比性。
&&&&& Litely是一款富有文艺气息的后期应用,有iPhone版与iPad版。提供免费下载,当然里面更多的滤镜也是需要收费的。
&&&&& Litely是一位名叫Cole Rise的大神研发出来的。他本身也是一个资深的摄影爱好者。其实,Cole Rise之前其实是Instagram的滤镜技术专员,后来选择独立创业,研发出Litely。而我们自然也就会知道Litely的效果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 Litely的风格清新典雅,滤镜的风格也是如此,所以也有很多评价称之为文艺青年必备。不过功能在之前提到的类似的应用中算是比较简单的,没有过多复杂的操作,很容易上手。同时设计的也颇费心思。比如:默认处理界面图片比例是为正方形图片的。如果导入非正方形图片,那么的后期预览的时候会显示不全。不过没有关系,图片会随着iPhone的陀螺仪而做适当的移动,使得使用者能够查看这个图片。此外,两个手指放在图片上“一捏”,就会出现处理前与处理后的对比图。从种种细节也能够看出则个应用的用心。
&&&&& Litely也是在追求更简便更快捷的用户体验,总之Litely给人的感觉便是简单而清新,富有文艺气息。
Stackables
&&&&&& Stackables是一款强调【图层(Layers)】概念的后期应用。所谓的“叠加修图”也就是添加多个图层,将不同的滤镜效果叠加,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在这个基础上,Stackables将后期功能做的也足够专业。滤镜的风格更偏向于欧美式,与VSCOcam等并非一个风格。
&&&&&& Stackables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提供了数量众多的【预设公式】,同Mextures里面的公式类似,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公式,也开始在公式中进行修改。使用者也可以将自己的编辑保存为公式,以便以后使用。
&&&&&&&作为一款后期滤镜应用,FFIN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边框】功能。使用者可以给图片加上各种各样有意思的边框。遗憾的是,只有几款边框可以直接使用,更多的边框也是需要在应用里再购买的。除此以外,图像处理、添加文字等等功能FFIN也不弱,并且操作比较流畅。
&&&&由于类似的应用实在是太多太多,FFIN会显得竞争力不足。
&&&&&& Filtry是一款很特别的滤镜应用。它被称为“手势滤镜”,整个软件的操作只需要——【左右滑动】。正如商店镜子中所说:“Filtry - Just slide!”
&&&&& Filtry界面十分简单,打开软件,向左滑使用照相机,向右滑导入图片。Filtry的照相功能更为简单,连对焦/测光点都不会显示(扶额)。
&&&&&&进入后期操作,只需要左右滑动,图片就会自动变成一种滤镜效果。不知道滤镜的名字,也不能调滤镜的程度更别说其他参数了,只需要不断滑动即可。如果遇到心仪的效果,双击屏幕即可导出。这种看上去似乎是在碰运气的滤镜应用反而显得几分新意来。实际上左右滑动并不是碰运气,只是简单到极致的设计反而让人觉得有乐趣。
&&&&&&&不过若想获得更多更好的效果,也是需要在应用里再行付费购买。使用Filtry我们做不了太多主,能做的就是滑动查看效果,所以很难把它作为后期处理的主力军,过于不想过多花费时间在后期上又想得到好效果的同学来说,这是一款十分有趣的应用。
&&&&&&几个比较主要的后期滤镜类应用大致就说完了,在开始介绍其他类别的摄影APP之前,最后拿一个神器收尾:Camera+
&&&&&& Camera+算是这些应用中比较著名的应用之一,常常被称作“终极神器”,因为综合性你能需要的拍照摄影的所有功能,如果要求不算是特别高的话,有这一个应用便足够了。
&&&&&&在现在这个摄影应用一大堆的竞争之中,Camera+&的后期处理版块已经显得不是那么给力了,不过Camera+的照相机功能依旧是麻团见识过的最强的之一(后面要提到的ProCam系列也同样给力)。对焦点/测光点可分离,水平仪,闪光灯又保持手电开启功能,实时显示拍摄参数,曝光补偿可调,对焦/曝光锁定,白平衡锁定,实时使用滤镜,稳定器,定时器,连拍……如果用手机拍照的话,使用Camera+的拍照功能便是最好的选择。
&&&&&&与Camera+比较类似的另一款应用是Camera Plus Pro,不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fterlight电脑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