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军的三国志霸王的大陆与三国文化怎么样

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吴金华先生学术年谱简编
我的图书馆
吴金华先生学术年谱简编
[说明]& 本编主要载录吴金华先生学术论著的发表情况,附及吴先生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此外,编者在编辑年谱的过程中,又发现不少跟教研活动有关的诗文,在此亦酌情收录,以补《集外集选编》之阙。至于与《选编》篇目相关的一些资料,包括吕叔湘、蒋礼鸿、郭在贻等诸位先生与吴先生的往来书信,散存于吴先生的旧札中,容编者日后整理续补。吴先生为《三国志》研究名家,门下弟子的研究亦多与《三国志》有关。在先生的指导下,吴门弟子修成了不少《三国志》研究正果,如储泰松《&三国志&裴松之音注浅论》、季忠平所译《吐鲁番、敦煌发现的&三国志&写本残卷》(片山章雄撰)、陈健梅《裴松之年谱》、苏杰《&三国志&异文研究》、邓军《&三国志&代词研究》、王文晖《&三国志&成语研究》、崔泳准《中韩&三国志&今译与古汉语专题研究》、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阎玉文《&三国志&复音词研究》、倪永明《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肖瑜《敦煌吐鲁番出土〈三国志〉古写本用字研究》、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研究》、何凌霞《&三国志&专名研究》。吴先生学术视野开阔,治学不主一家,由古及今,自东徂西,兼收并蓄,善采众长。先生的治学理念亦贯串于弟子的学术成果中,如崔泳准对《三国志》韩译本的研究,倪永明对《三国志》日译本的研究,季忠平关于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译文,何凌霞关于《三国志》英译本的评介,肖瑜关于海内外《三国志》出土残卷研究成果的述评,在在见出先生的良苦用心。因本编收录的仅是先生个人的学术论著活动,上述成果在此附带提一下,不再编入年谱;又因编中所列论著发表的刊名、出版社、时间等,皆有《论著目录》可查,故一般从略。&1943年(癸未)& 1岁11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马巷50号吴家。&1950年(庚寅)& 8岁就读于南京砂珠巷小学。&1956年(丙申)& 14岁就读于南京第二十八中学初中部。&1959年(己亥)& 17岁就读于南京第三中学高中部。&1962年(壬寅)& 20岁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66年(丙午)& 24岁6月& 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67年(丁未)& 25岁文革期间,在南京师范学院等待毕业分配。&1968年(戊申)& 26岁被分配至徐州地区赣榆县,历任赣马中学、海头中学语文教员。&1978年(戊午)& 36岁考取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首届研究生。10月& 离开赣榆县海头中学,到南京师范学院,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古文献学专家徐复(号鸣谦)先生,攻读汉语史专业研究生。&1979年(己未)& 37岁攻读汉语史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协助导师查证《汉语大词典》编纂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卡片,在“斋舰”、“顾反”等语词研究方面受到称赞,导师在《读〈义府续貂〉识语》中曾提及一例。&1980年(庚申) &38岁读完汉语史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8月& 发表《说“猖獗”》。9月& 担任钱玄(小云)先生的助教,为中文系本科生辅导《古代汉语》课程。发表《“略无阙处”的“略”字该怎么理解》、《“好会”小议》、《文言文标点斟酌三例》。10月& 发表《古文中的合叙》、《几个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1981年(辛酉)& 39岁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2月& 发表《中学古文疑难词语试释》、《中学课本〈桃花源记〉几条注释的商榷》、《文言文训释杂例》。4月& 发表《〈石壕吏〉注释异议二则》、《略谈“变文避复”》。5月& 发表《大学课本文言辨疑》。6月& 发表《&三国志&解诂》。从南京师范学院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7月& 留校工作,担任徐复先生的助教。发表《古诗文释词举例》。9月& 为中文系本科生讲授《古代汉语》课程。发表《所见==所》。12月& 发表《〈屈原列传〉疑义释例》。&1982年(壬戌)& 40岁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教师。4月& 发表《古诗文标点述议》。6月& 发表《&三国志&标点献疑》。8月 &发表《王羲之〈杂帖〉释文疑义辨析》。9月& 发表《古诗文中的同义词连用》。12月& 发表《“太阳”变为“日”的别名的时代》。常国武等编《中学语文教材析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陈涉起义:守令皆不在》等九则短文。&1983年(癸亥)& 41岁中文系讲师。协助徐复先生筹备古文献专业。2月& 发表《“适耳目之观”浅说》、《古文中的“连类而及”》。3月& 发表《&三国志·吴书&“定”疑义释例》、《&三国志&考释》、《略谈汉魏六朝的词语》。5月& 发表《试论“R为A所见V”式》。9月& 古文献专业成立后,任专业秘书,负责专业的日常工作。12月& 与钱玄先生合撰的《古汉语概要》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甲子)& 42岁“南京师范学院”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任古文献专业副主任。主持专业的具体工作。1月 &发表《&试论“R为A所见V”式&补正》。7月& 着手撰写《三国志校诂》,收集附录《三国志研究集锦》。11月& 应江苏电视台之邀,开设《汉字源流》系列讲座。发表《三国志校点拾疑》。&1985年(乙丑)& 43岁主持古文献专业的教学与研究。3月& 《三国志解诂》一文,获江苏省社科院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发表《新版&三国志&校记》。4月& 发表《南北朝以前的“为……之所”式》。7月& 发表《&三国志&臆断》。8月& 发表《&三国志&拾诂》。9月 &教师节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状、奖章。&1986年(丙寅)& 44岁2月& 任古文献专业主任,兼任古籍所副所长。3月& 发表《“卒暴”、“部”义辨》、《&三国志&词语札记》。5月& 发表《古书勘误(十则)》。7月& 发表《“脚”有“足”义始于汉末》 、《司马懿的脖子》。9月& 发表《老南京话的“胎咳”(taihai)》。11月13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来函,内容为“本年度评奖工作已经完毕。您的著作‘有关三国志词语考释论文五篇’获得二等奖,谨此奉闻,并致祝贺。奖章和奖金800元另邮寄上。请给收据。原拟择定日期邀请获奖各位同志来北京会见并参加便宴,因据了解,各地来京以及由京返回,订购车票、机票都难保证日期,因而会见日期难于选择,只可暂不举行,并此奉告。此致敬礼。”11月15日& 《新华日报》报道获奖消息。《三国志解诂》、《三国志考释》、《三国志词语札记》、《三国志拾诂》、《三国志校点释疑8则》等系列论文,获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中央台同时广播。11月22日& 《新华日报》刊登《在语言的长河里遨游》,记者蒋廷玉报道。11月& 编成《古文献研究文集》第1辑,以《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的名义作《编者的话》。内有新撰《〈三国志〉杂笺》。12月& 发表《“护前”不是“护短”》。1987年(丁卯)& 45岁职称晋升为副教授。1月18日& 《新华日报》刊登《吴金华和他的老师》,俞润生撰写。2月26日& 接到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审查批准的“副教授任职资格通知书”。发表《&三国志&拾诂(续)》。5月 &发表《&三国志&述闻》。9月& 《三国志校诂》完稿,作《前言》,并请徐老作序。10月& 获省教委、团省委、省科委、省科办联合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奖章。11月& 发表《〈吊魏武帝文〉浅析》。12月& 编成《古文献研究文集》第2辑,以《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的名义作《编者的话》,内有新撰《晋写本〈魏志·臧洪传〉残卷初探》。此前数年,应上海辞书出版社之邀,参加《辞海》修订工作,故列名于1987年版《辞海》(语词分册)“修订人”栏目。&1988年(戊辰)& 46岁硕士生导师。招收古文献专业硕士生。被推举为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1月& 发表《“R 为 A 见 V”式述例》、《佛经译文中的汉魏六朝语词零拾》。&1989年(己巳)& 47岁招收汉语史专业硕士生。1月& 发表《“为……见”式两例商兑》。3月 &发表《“错”有错误义不晚于汉末》。9月 &讲义《古代汉语·训诂篇》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90年(庚午)& 48岁南京师范大学教研骨干。3月& 发表《岳麓本&三国志&校点记》。5月& 发表《&世说新语&词语考释》。7月& 岳麓书社出版以百衲本为底本进行点校的《三国志》(上、下册)。10月& 《三国志校诂》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12月& 发表《&三国志&词语简释》。&1991年(辛未)& 49岁职称晋升为教授。1月& 参与编写的《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一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2月& 发表《〈世说新语〉词语考释(续)》。4月& 根据古委会要求撰写《南京师大古文献专业》一文。5月& 指导的硕士生张琪敏完成论文《&建康实录&校点札记》。(后来全文收入《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续集》)6月& 作为江苏人大《义务教育法》检查团成员,视察连云港市、赣榆县等地,作《贺新郎》,发表于28日《连云港日报》。8月& 应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之邀,在台湾刊物发表《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9月 &教师节作《采桑子·呈钱先生》,序曰:“钱小云(玄)先生年长徐鸣谦(复)先生二岁,钱师曰:‘徐先生有三高:德高,才高,寿高。’时钱师八十又二矣,隐居著述,传三礼之学,奖掖后进,授治学之方,名闻遐迩,益谦以待人。然则三高者,亦夫子自道也。”词曰:“浮云过眼任高下,风也飘飘,雨也飘飘,挺拔东南不自豪。&& 门墙桃李延荒外,德自高高,寿自高高,朴学文章继史骚。”&1992年(壬申)& 50岁被推举为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教育工作有突出贡献,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9月& 因学术研究有突出贡献,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1月 &发表《古汉语被动句“为……见”式补说》。&1993年(癸酉)& 51岁南京师大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兼古文献专业主任。4月1日至8月30日& 应邀到香港大学访问讲学。4月5日& 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讲演,题目是《汉魏六朝音韵学与古籍疑义辨析》。4月& 作《〈吕氏春秋注译〉后记》。发表《谈谈〈古汉语〉自习和应考的几个问题》。6月& 作《七绝·夜登扯旗山》:“百里彩屏谁与同,晶光粲粲耀晴空。嫦娥失色群星暗,天际浮云脸也红。”后抄赠香港中文大学黄坤尧博士,被收入黄著《沙田集》。7月& 作《许韵谢别》:“跨过罗浮桥,世界大如许。海天何舒阔,腹中仅尔许。主人不我弃,勤勤谬推许。岂敢效井蛙,沾沾空自许。”7月10日& 应香港语言学会会长之邀,作题为《古汉语研究》的讲演。9月& 任中文系常务副主任,分管教学。9月10日& 教师节主持青年教师座谈会有感,作《乐道铭》:“言不求美,有道则灵。文不求多,有见则名。堂堂学府,师德惟馨。著述苦中苦,教学精益精。陋室随身小,新钱入手轻。可以比蜡烛,比园丁。无腐败之忧虑,无资产之牵萦。校徽能防盗,讲台足忘情。子贡云:‘所乐非穷。’”&&&&10月& 整理《世说新语》笔记。11月& 主编的《古代汉语自学指导》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1994年(甲戌)& 52岁因学术研究有突出贡献,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的证书。申请国家教委资助的科研项目《汉魏六朝佛典中的语词研究》获得通过。岳麓书社初版(90年版)《三国志》(点校本)修订重印。1月& 《世说新语考释》完稿,作《后记》。发表《〈东观汉记校注〉拾遗》。3月& 发表《〈世说新语〉笺疑》。7月& 发表《〈世说新语〉杂说》。8月& 书稿《世说新语考释》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的《古代汉语自学指导》由江苏古籍出版社第2次印刷。11月& 发表《〈世说新语〉词语考释(三)》。&1995年(乙亥)& 53岁调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编的《古代汉语自学指导》(增补本)由江苏古籍出版社第3次印刷。申请教育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的科研项目《三国志详注》获得通过。2月& 作《〈后汉书〉校点志疑》,收入《古文献研究丛稿》。3月& 发表《〈世说新语考释〉续稿》。5月 &发表《〈搜神记〉校补》。7月& 据旧稿改定《“两绝”应作“雨绝”》,收入《古文献研究丛稿》。改定《〈三国志校诂〉外编》,收入《古文献研究丛稿》。协助夫人张敏文完成《〈三国志〉整理研究资料简编》(载《文教资料》1996年第3期)。8月& 编成《古文献研究丛稿》,作《题记》。发表《〈汉语大辞典〉书证商榷》。9月 &发表《〈襄阳耆旧记〉发疑》。《吕氏春秋》注译(第一作者),被收入《文白对照诸子集成》中册,由广西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11月& 发表《徐复先生学术纪年初稿》。书稿《古文献研究丛稿》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世说新语考释》(重印本)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丙子)& 54岁领衔招收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汉语史专业博士生。任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继续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常务理事、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申请上海市社科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三国志语言研究》获得通过。2月 &发表《〈汉书〉“正月赐羊酒”校议》。3月& 发表《〈三国志校诂〉订补》。11月 &发表《〈三国志校诂外编〉补正》。&1997年(丁丑)& 55岁1月& 发表《〈后汉书〉标点献疑》。2月& 发表《〈汉语大辞典〉商补》。7月28日& 与南京师范大学签署聘书,被南师大聘为兼职教授。9月& 发表《〈后汉书〉标点献疑(续)》。11月& 发表《&宋书&校点本偶记》。12月& 发表《&宋书&校点献疑》。应《文教资料》编辑部之约,作《遥寄三祝》,刊于1998年第1期。&1998年(戊寅)& 56岁3月& 发表《&三国志&待质录(一)》。5月& 发表《&三国志&待质录(二)》、《&晋书&点校献疑》、《&宋书&点校本志疑》。5月11日至13日& 出席“海峡两岸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略论易氏〈三国志补注〉》,此文后发表于台北《孔孟学报》第76期。7月& 发表《&三国志&待质录(三)》。8月& 发表《&后汉纪&校读琐记》、《&汉语大词典&中有关文献考察的若干问题》。&1999年(己卯)& 57岁1月& 发表《&后汉纪&校笺》、《&三国志&待质录(四)》。3月& 发表《&三国志&待质录(五)》。4月16日& 发表《开展钱学研究,推动学术发展》。5月& 发表《&汉语大词典&商订五题》(王宝刚协助整理)。8月 &修订旧稿《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修订刍议》,收入《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9月& 作《岳麓本〈三国志〉修订后记》。12月& 修订旧稿《&三国志辞典&商兑》,收入《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12月8日& 获复旦大学1999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岳麓书社出版的《三国志》(点校半)第一版(年)印刷8次。至此全面修订,出第二版。&2000年(庚辰)& 58岁2月& 发表《&三国志&斠议(上)》。3月& 《徐复先生学术纪年初稿 》(修订稿)被收入《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此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月30日& 发表《地方文献整理的硕果》。4月17日至20日& 出席“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年会”,作两场报告,分别为《训诂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谈徐复先生的治学思想与学术成就》。5月& 作《〈三国志校诂〉及〈外编〉订补》,收入《三国志丛考》。发表《&建康实录&校议》(与季忠平合作)、《&三国志&斠议(下)》。6月& 从《长编》中整理出《〈三国志集解〉笺记》,收入《三国志丛考》。7月& 修订旧稿《易氏〈三国志补注〉今证》,收入《三国志丛考》。发表《&晋书&辨疑》(与吴新江合作)。8月& 编成《三国志丛考》,作《弁言》。发表《&三国志&管窥》。9月10日& 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0月14日至15日& 出席“首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三国志&四字格成语散记》,后收入《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11月 &编成《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作《弁言》。专著《三国志丛考》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表《易氏&三国志补注&述评》(与苏杰合作)、《“所到之处”句式源流考》(与王文晖合作)。6月& 发表《&三国志&语词琐记》。12月& 编印《三国志整理研究长编》。完成1997年上海社科基金项目《&三国志&语言研究》。12月26日& 获复旦大学颁发的《香港人赞助优异奖教金证书》。&2001年(辛巳)& 59岁3月& 发表《&后汉纪&校议》。5月 &发表《&后汉纪&校读琐记(续)》。6月28日& 发表《略谈论文写作》。8月& 发表《略论汪维懋&汉语重言词词典&》(与韩国崔泳准合作)、《&三国志&斠议续例》。9月25日至26日& 出席“第二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三国志〉词语辨疑》,后发表于《汉语史学报》第2辑。10月& 专著《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10月16日至23日& 出席“第二届汉语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三国志语言研究&简论》。10月26日至27日& 出席“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略说&三国志&的奇字》。11月& 发表《对&三国志&校勘问题的新思考》、《&三国志整理研究长编&摘录》。&2002年(壬午)& 60岁3月& 与张敏文获“2001年复旦大学比翼双飞模范佳侣”光荣称号。发表《〈三国志辞典〉商正》。5月& 发表《&三国志&语词辨疑》。5月24日至28日& 出席“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先生纪念会暨汉语史、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读蒋礼鸿先生遗著〈三国志语词辑录〉》。6月22日至23日 &出席“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略谈日本古写本〈群书治要〉的文献学价值》,后收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等编《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8月& 《三国志》校点本(修订本)由岳麓书社出版。9月17日& 在复旦大学作题为《进入网络时代的“中古汉语研究”》的讲座。12月& 参与点校的《全唐文》(共七册)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癸未)& 61岁1月& 发表《&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简介》。7月& 发表《略谈日本古写本&群书治要&的文献学价值》。原先指导的硕士生陈健梅的学位论文《裴松之年谱》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位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获奖证书》。10月18日& 在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作题为《全球化视野中的古文献学》的讲演。会后,作《呈徐先生——母校古文献专业二十华诞志喜》,诗曰:“转眼栽植二十年,欣看桃李欲满园。吾师今年九十二,畅论今昔数千言。胜似《梅花》奏《三弄》,高山流水风雅颂。台上台下齐鼓掌,经久不息春雷动。花甲之年笑我忙,此心如旧鬓已苍。追随吾师不知倦,忘却儿孙来身旁。身旁诸生亦卓卓,置酒祝嘏难推却。君不见长江后浪追前浪,万里奔腾前程阔。”12月 &发表《&三国志&难字献疑》。获2003年度复旦大学“微阁中国语言科学奖教金”著作奖二等奖证书。12月13日至14日& 出席“中国历史汉字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三国志&通假字研究》。&2004年(甲申)& 62岁1月& 《跨世纪的徐先生》被收入《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此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月6日& 应邀在韩国全北大学作学术报告,讲演的题目是:《本世纪三部大型汉语辞书的成就和局限》,副标题为《日本&大汉和辞典&、台湾&中文大辞典&、大陆&汉语大词典&评议》。6月& 发表《&三国志&标点琐议》(张巍协助搜集资料)。8月 &读《嘉庆海州直隶皱志》,撰《唐咨歌》,后收入《赣榆诗词集萃》。&2005年(乙酉)& 63岁2月1日& 与挪威科学院院士、奥斯陆大学教授何莫邪合作,签定国际合作项目协议书。6月& 《春草》、《贺新郎》、《忆赣马文峰塔》、《忆海头》、《唐咨歌》、《&汉语重言词词典&跋》等六首诗词被收入《赣榆诗词集萃》。《&汉语重言词词典&跋》序曰:“赣榆老友汪维懋兄集二十馀年之心血所撰《汉语重言词词典》近三百万言,初稿完成于1988年。1993年,年过八旬之著名语言学家徐复先生以为此书非同凡响,欣然为之作序,并赋重言诗云:‘恂恂维懋,《重言》是纂。穷日勤勤,批隙导款。新义频频,踌躇志满。余绎其书,乐也衎衎。’此书于1999年出版后,荣获国家级图书奖。鉴于此书不仅在汉语词典领域有填补空白之功,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亦多所发明,余曾与韩国学者崔泳准教授撰写《略论汪维懋〈汉语重言词词典〉》等文,发表于《中国人文科学》等海内外杂志。然汪兄之治学精神,《词典》之学术贡献,实非一、二小文所能表述;余虽愧不能诗,亦欲步徐先生后尘而跋之以韵语矣。”诗曰:“浩瀚东海浪无边,夹谷遥望山摩天。赣榆自古多奇士,风物今朝更鲜妍。喜看万里展鹏翼,中有汪公旧相识。相识当年皆青年,镜中转眼成老革。惠而爱我老相赠,《重言》一部天地亘。煌煌巨制凝心血,莽莽辞林辟蹊径。上穷古典下撷新,书山墨海二十春。春雨秋风穿梭苦,灯前织就百万文。借问开卷何所见?满目缤纷花如霰。鸟瞰如登东岳顶。深入如论金华殿。借问读罢何所思?长吟徐老四言诗。中外学者咸称异,汉语富有重言词。重言词兮源流长,我中华兮日月光。弘扬学术不知倦,汪公建树不寻常。忆昔欢聚一杯酒,间来重逢为公寿。天道酬勤不我欺,乐莫乐兮书不朽。”8月& 发表《&三国志&称谓略说》(与马丽合作)。9月& 被评为2005年度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作《〈章太炎新方言研究〉序》,后收入《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续集》,略有修改。9月21日至22日& 出席“首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中古文献音义研究杂议》。10月& 发表《&三国志&古写本残卷中值得注意的异文》(与肖瑜合作)。11月 &作《〈三国志异文研究〉序》。11月11日至13日& 出席“古文字工具书编纂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略论古写本&文馆词林&文字的校理》(与季忠平合作)。11月26日 &作为《辞海》语词分册分科主编,出席“2009年版《辞海》编纂工作动员大会”。12月& 《新世纪之初&三国志&校勘问题的思考》被收入《卿云集续编:复旦大学中文八十周年纪念文集》。获2005年度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证书。12月3日& 出席“《古汉语研究》杂志第二届编委会”。&2006年(丙戌)& 64岁3月& 修订1991年旧稿《〈建康实录校点札记〉平议》,后收入《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续集》。5月& 发表《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整理研究刍议》、《〈建康实录〉十二题(上)》。6月& 写定《〈建康实录研究〉序》,后收入《续集》。7月& 作《&宋书复音词研究&序》。7月24日& 徐老逝世。撰挽联、祭文,应约撰《徐复》、《徐先生传略》。8月 &发表《祭导师徐复先生》。作《训诂学家的乐趣》。9月& 发表《古写本〈文馆词林〉文字问题三议》(与季忠平合作)、《〈建康实录〉十二题(下)》。10月 &作《关于&我们的父亲母亲&诗词方面的校理问题》。&& 2007年(丁亥)& 65岁5月& 受聘主持由国家教育部、新闻出版署暨中华书局联合立项的“点校本《三国志》”的修订工程。发表《&三国志&双音节雅言词散论》。5月25日&发表《&三国志&的叙事、评议与抒情》。7月& 作《&三国志成语研究&跋》。增订旧稿《〈文馆词林校证〉八议》。8月12日& 发表《曹操只有“狗论”,没有“猫论”》。9月& 发表《简评&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序》。9月14日至17日& 出席“扬雄《方言》与古代语言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 作《&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举要》。增订旧稿《〈嘉定钱大昕全集〉出版的现代意义》。 编成《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续集》,作《前言》。作《&中古史书词汇论稿&序》。10月19日& 发表《问题不止于“鹊之疆疆”》。12月& 专著《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续集》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2008年(戊子)& 66岁2月& 发表《略说古汉语复音词中的典故词》。4月19日至21日& 出席“第十八届《三国演义》与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曹操只有“狗论”,没有“猫论”》、《&三国演义&基于误读正史的虚构》。7月2日& 受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于此年始设特聘、校聘、系所聘教授。7月13日& 发表《赤壁之战一千八百年》。8月7日& 修订旧稿《中华本&三国志&修订意见》。11月22日& 在复旦大学作题为《&春秋&三传与现代阐释学》的讲座。&12月& 作《&古文献问学丛稿&序》&&&&&&&&&&&&&&&&&&&& &2009年(己丑)& 67岁3月20日至22日& 出席前四史工作会议(在北京中苑宾馆博苑厅召开)。4月4日& 作《&敦煌吐鲁番出土三国志古写本用字研究&序》。5月& 发表《&宋书&校点续议》。作《&宋书&校点续议(下)》,寄《文史》。6月12日 &应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之邀,在中心会议室作题为《再谈中古汉语复音词中的典故词》的学术报告。7月24日 &撰《〈纪念导师徐先生逝世三周年文集〉前言》。8月20日至23日& 出席“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学术报告,题为《是语言学问题,还是文献学问题?——以中古汉语与&宋书&的整理研究为中心》。10月& 发表《历史学界误读的“五人三人”》。&&&&&11月& 到母校南京师范大学南山宾馆参加中华书局审稿会,作《夜寻西山旧居》“重到随园万绪纷,几多师友隔音尘。南山花草西山树,月色朦胧认旧痕”。&& &2010年(庚寅)& 68岁1月11日& 发表《“曹操七十二疑冢”到底是怎么回事?》。1月18日& 接受《中国电视报》记者采访,文见1月21日《中国电视报》第3期《关于“曹操墓”答记者问:解读疑冢之惑》。1月24日& 发表《关于“曹操墓”热议的述评》。2月1日至3日& 出席前四史工作会议(在中华书局召开)。3月& 作《&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序》。5月10日& 应《文献》编辑部之约,作《关于&康熙字典引扬子方言考&的审读意见》。5月17日& 发表《貂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6月19日& 发表《高陵1号墓墓主的第四种推测:曹冲》。8月& 发表《中古语词的异化与还原——以〈徐陵集校笺〉为例》。12月12日&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之约,作《关于&从群书治要看三国志校勘及其版本问题&的审读意见》。&2011年(辛卯)& 69岁1月5日&& 作《&三国志&今译》前言。5月10日& 撰定《&〈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丛书&序》。7月9日& 参加章培恒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新版发布会。9月& 获复旦大学2011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12年(壬辰)& 70岁3月10日& 到母校南京师范大学南山宾馆参加徐复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纪念会,发表讲话。发言稿后载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古文献研究集刊》2013年第七辑。5月25日& 参加复旦大学校庆学术报告会,作学术报告,题为《&徐陵集校笺&小议——兼谈古籍校释学中的“实证研究”》。6月 &发表《&徐陵集校笺&献疑》。作《略谈汉译佛典的研究与中古文献的笺注》。8月 &修订旧稿《吕岱不可能归葬海陵》,该文后载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9月-12月 &作《&魏志·倭传&助读》、《&三国志&发微》系列论文。&2013年(癸巳)& 71岁1月-5月& 作《&三国志&发微》系列论文。1月23日& 修订旧稿《陈寿详略之笔与&三国志&的繁简之处》。2月 &发表《&宋书&校点续议(续一)》。5月& 发表《&宋书&校点续议(续二)》。&&(本文原刊《凤鸣高冈——吴金华先生纪念文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11月。)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3江夏4000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