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覆花蕊,冷月葬花吟歌词魂

(ひまわり)
(周周周梦)
(叫我老罗)
第三方登录:如烟皇后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如烟皇后》名为《《》,是描述一个从奴婢到王妃到皇后的,二段悲苦而缠绵的皇家爱情,三个的女人之间的争夺,爱情与权利,与的故事。
如烟皇后基本信息
书名:《如烟皇后》
首发网站:
作者:五月梅儿
如烟皇后作者介绍
原名:季红梅
职业:教师。
笔名由来:“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五月梅儿,由此得名。
个人经历:梅儿毕业于武汉大学英语系,现在正攻读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生。十六岁开始发表作品,文字散见于各大报刊等,被评为08年超人气天后。
文风简介:梅儿的文笔哀婉,笔尖带着淡淡的忧伤,也是着有一丝畅快。从她的笔下,无一不可感觉到少女的妖娆与娟秀,那种并存于人性的美丽、善良、邪恶、纯情、坚强、卑微、自尊、挣扎、迷惘、绝望,也在她哀婉的文笔下,一一道来,笔下的故事离奇曲折,哀婉缠绵,在如水般流畅的叙述中,娓娓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写尽人间的沧桑,让无数女性读者流下同情的。
小说作品:《》
《(已完结)》
《(已完结)》
《宣妃传奇(已完结)》
《如烟皇后(已)》
如烟皇后作品简介
一个从奴婢到王妃到皇后的,
二段悲苦而缠绵的皇家爱情,
三个的女人之间的皇权争夺,
爱情与权利,孰轻孰重,与,如何选择?
绝世公主为了与养子之间的爱恋竟然放弃生命,
西楚国皇宫女人的演绎人间不老的爱情神话。
每一步,她都走得艰难,都踩着,这不是她愿意的。最初,她只是为了活下去……红袖十大超人气小说,令百万读者,一部从床奴到王妃到皇后的血泪史,用生命证实,忍辱,是一种生存策略。
如烟皇后目录
1.第一章 (1)
2.第二章 白绫(2)
3.第三章 白绫(3)
4.第四章 白绫(4)
5.第五章 送行
6.第六章 换李
7.第七章 梨花雪(1)
8.第八章 梨花雪(2)
9.第九章 (1)
10.第十章 囚奴(2)
11.第十一章 忍耐
12.第十二章 入京
13.第十三章 结拜
14.第十四章 选奴(1)
15.第十五章 选奴(2)
16.第十六章 撩人
17.第十七章 入宫(1)
18.第十八章 入宫(2)
19.第十九章 沐浴
20.第二十章 验处
21.第二十一章 入宫(1)
22.第二十二章 入宫(2)
23.第二十三章 入宫(3)
24.第二十四章 (1)
25.第二十五章 跪求(2)
26.第二十六章 跪求(3)
27.第二十七章 堕胎
28.第二十八章 同孕
29.第二十九章 侍妾
30.第三十章 屈辱(1)
31.第三十一章 屈辱(2)
32.第三十二章 屈辱(3)
33.第三十三章 献媚(1)
34.第三十四章 献媚(2)
35.第三十五章 蝶幸
36.第三十六章 (1)
37.第三十七章 香妃(2)
38.第三十八章 (1)
39.第三十九章 临幸(2)
40.第四十章 临幸(3)
41.第四十一章 临幸(4)
42.第四十二章 八子(1)
43.第四十三章 八子(2)
44.第四十四章 喜极(1)
45.第四十五章 喜极(2)
46.第四十六章 如水
47.第四十七章 (1)
48.第四十八章 浔阳(2)
49.第四十九章 浔阳(3)
50.第五十章
51.第五十一章 (1)
52.第五十二章 凤雏(2)
53.第五十三章 行幸(1)
54.第五十四章 行幸(2)
55.第五十五章 行幸(3)
56.第五十六章 如烟(1)
57.第五十七章 如烟(2)
58.第五十八章 如烟(3)
59.第五十九章 如烟(4)
60.第六十章 如烟(5)
61.第六十一章 恭喜
62.第六十二章 满月
63.第六十三章 探新娘
64.第六十四章 比美
65.第六十五章 孕喜
66.第六十六章
67.第六十七章 公主套
68.第六十八章 云冉
69.第六十九章 罚吻
70.第七十章 锦衣
71.第七十一章 抢新娘
72.第七十二章 论婚嫁
73.第七十三章
74.第七十四章 男女同学
75.第七十五章 (1)
76.第七十六章 初吻(2)
77.第七十七章 窥情(1)
78.第七十八章 窥情(2)
79.第七十九章 (1)
80.第八十章 美人(2)
81.第八十一章 仕女图
82.第八十二章
83.第八十三章 妒杀(1)
84.第八十四章 妒杀(2)
85.第八十五章 宠雏(1)
86.第八十六章 宠雏(2)
87.第八十七章
88.第八十八章 (1)
89.第八十九章 寡妇门(2)
90.第九十章 突变(1)
91.第九十一章 突变(2)
92.第九十二章 突变(3)
93.第九十三章 突变(4)
94.第九十四章 赏奴
95.第九十五章 妒吻(1)
96.第九十六章 妒吻(2)
97.第九十七章 妒吻(3)
98.第九十八章 试婚奴
99.第九十九章 活着
100.第一零零章 人髭(1)
101.第一零一章 人髭(2)
102.第一零二章 人髭(3)
103.第一零三章 醉吻(1)
104.第一零四章 醉吻(2)
105.第一零五章 (1)
106.第一零六章 招驸马(2)
107.第一零七章 选妃(1)
108.第一零八章 选妃(2
109.第一零九章 爱情滋味(1)
110.第一一零章 爱情滋味(2)
111.第一一一章 人间风月(1)
112.第一一二章 人间风月(2)
113.第一一三章 嫁给我
114.第一一四章 枫林落红(1)
115.第一一五章 枫林落红(2)
116.第一一六章 望眼欲穿(1)
117.第一一七章 望眼欲穿(2)
118.第一一八章 月圆人去(1)
119.第一一九章 月圆人去(2)
120.第一二零章 (1)
121.第一二一章 托孤(2)
122.第一二二章 融合(1)
123.第一二三章 融合(2)
124.第一二四章 眼儿媚(1)
125.第一二五章 眼儿媚(2)
126.第一二六章 爱人
127.第一二七章 (1)
128.第一二八章 真爱无敌(2)
129.第一二九章 女儿心思(1)
130.第一三零章 女儿心思(2)
131.第一三一章 爱的火焰
132.第一三二章 联姻
133.第一三三章 春桃
134.第一三四章 私通(1)
135.第一三五章 私通(2)
136.第一三六章 公主易婚
137.第一三七章 煎熬
138.第一三八章
139.第一三九章 接受婚姻
140.第一四零章 女人
141.第一四一章 各人心思(1)
142.第一四二章 各人心思(2)
143.第一四三章 三角爱恋
144.第一四四章 甜蜜疼痛
145.第一四五章 月光送行
146.第一四六章 堕落(1)
147.第一四七章 堕落(2)
148.第一四八章 鸳梦重温(1)
149.第一四九章 鸳梦重温(2)
150.第一五零章 鸳梦重温(3)
151.第一五一章 王子求婚(1)
152.第一五二章 王子求婚(2)
153.第一五三章 带发修行(1)
154.第一五四章 带发修行(2)
155.第一五五章 仙女下凡
156.第一五六章 爱情独白(1)
157.第一五七章 爱情独白(2)
158.第一五八章 旧情人(1)
159.第一五九章 旧情人(2)
160.第一六零章 奸杀(1)
161.第一六一章 奸杀(2)
162.第一六二章 奸杀(3)
163.第一六三章 奸杀(4)
164.第一六四章 勾引(1)
165.第一六五章 勾引(2)
166.第一六六章 勾引(3)
167.第一六七章 意外(1)
168.第一六八章 意外(2)
169.第一六九章
170.第一七零章 试探
171.第一七一章 ****祸(1)
172.第一七二章 ****祸(2)
173.第一七三章 ****祸(3)
174.第一七四章 庐陵王妃(1)
175.第一七五章 庐陵王妃(2)
176.第一七六章 庐陵王妃(3)
177.第一七七章 情牵梅海(1)
178.第一七八章 情牵梅海(2)
179.第一七九章 情牵梅海(3)
180.第一八零章 爱就一个字(1)
181.第一八一章 爱就一个字(2)
182.第一八二章 索吻(1)
183.第一八三章 香雪海索吻(2)
184.第一八四章 (1)
185.第一八五章 柔妃(2)
186.第一八六章 柔妃(3)
187.第一八七章 杏花飞雨(1)
188.第一八八章 杏花飞雨(2)
189.第一八九章 早有预谋(1)
190.第一九零章 早有预谋(2)
191.第一九一章 深情(1)
192.第一九二章 雨中深情(2)
193.第一九三章 雨中深情(3)
194.第一九四章 (1)
195.第一九五章 桃花酿(2)
196.第一九六章 桃花娘(3)
197.第一九七章 桃花娘(4)
198.第一九八章 桃花娘(5)
199.第一九九章 (1)
200.第二零零章 移花接木(2)
201.第二零一章 (1)
202.第二零二章 白日见鬼(2)
203.第二零三章 魂飞(1)
204.第二零四章 魂飞(2)
205.第二零五章 太子失踪(1)
206.第二零六章 太子失踪(2)
207.第二零七章 太子失踪(3)
208.第二零八章 云天长剑(1)
209.第二零九章 云天长剑(2)
210.第二一零章 云天长剑(3)
211.第二一一章 宫葬红颜(1)
212.第二一二章 宫葬红颜(2)
213.第二一三章 宫葬红颜(3)
214.第二一四章 殉情(1)
215.第二一五章 柔妃殉情(2)
216.第二一六章 柔妃殉情(3)
217.第二一七章 东宫易主(1)
218.第二一八章 东宫易主(2)
219.第二一九章 东宫易主(3)
220.第二二零章 春日新寡(1)
221.第二二一章 春日新寡(2)
222.第二二二章 终成眷属(1)
223.第二二三章 终成眷属(2)
224.第二二四章 月下桃花(1)
225.第二二五章 月下桃花(2)
226.第二二六章 鱼水鸳鸯(1)
227.第二二七章 鱼水鸳鸯(2)
228.第二二八章 鱼水鸳鸯(3)
229.第二二九章 太监偷情(1)
230.第二三零章 太监偷情(2)
231.第二三一章 云雨缠绵(1)
232.第二三二章 云雨缠绵(2)
233.第二三三章 云雨缠绵(3)
234.第二三四章
235.第二三五章 真心爱人(1)
236.第二三六章 真心爱人(2)
237.第二三七章 公主大婚(1)
238.第二三八章 公主大婚(2)
239.第二三九章 公主大婚(3)
240.第二四零章 鸳鸯戏水(1)
241.第二四一章 鸳鸯戏水(2)
242.第二四二章 鸳鸯戏水(3)
243.第二四三章 奢华婚嫁(1)
244.第二四四章 奢华婚嫁(2)
245.第二四五章 转让爱情(1)
246.第二四六章 转让爱情(2)
247.第二四七章 (1)
248.第二四八章 横刀夺爱(2)
249.第二四九章 横刀夺爱(3)
250.第二五零章 爱无理由(1)
251.第二五一章 爱无理由(2)
252.第二五二章 婚姻如水(1)
253.第二五三章 婚姻如水(2)
254.第二五四章 婚姻如水(3)
255.第二五五章 (1)
256.第二五六章 替身王妃(2)
257.第二五七章 替身王妃(3)
258.第二五八章 春日童话(1)
259.第二五九章 春日童话(2)
260.第二六零章 春日童话(3)
261.第二六一章 春日童话(4)
262.第二六二章 江山(1)
263.第二六三章 江山美人(2)
264.第二六四章 江山美人(3)
265.第二六五章 如烟王妃(1)
266.第二六六章 如烟王妃(2)
267.第二六七章 如烟王妃(3)
268.第二六八章 旧人哭(1)
269.第二六九章 旧人哭(2)
270.第二七零章 旧人哭(3)
271.第二七一章 皇后笑(1)
272.第二七二章 皇后笑(2)
273.第二七三章 秘密婚典(1)
274.第二七四章 秘密婚典(2)
275.第二七五章 婆婆大人(1)
276.第二七六章 婆婆大人(2)
277.第二七七章 纵情过度(1)
278.第二七八章 纵情过度(2)
279.第二七九章 数次流产(1)
280.第二八零章 数次流产(2)
281.第二八一章 数次流产(3)
282.第二八二章 艳羡桃花(1)
283.第二八三章 艳羡桃花(2)
284.第二八四章 艳羡桃花(3)
285.第二八五章 艳羡桃花(4)
286.第二八六章 太监夫妇(1)
287.第二八七章 太监夫妇(2)
288.第二八八章 太监夫妇(3)
289.第二八九章 (1)
290.第二九零章 人面桃花(2)
291.第二九一章 如水娇妻(1)
292.第二九二章 如水娇妻(2)
293.第二九三章 如水娇妻(3)
294.第二九四章 云博大婚(1)
295.第二九五章 云博大婚(2)
296.第二九六章 云博大婚(3)
297.第二九七章 风雨欲来(1)
298.第二九八章 风雨欲来(2)
299.第二九九章 养子之谜(1)
300.第三零零章 养子之谜(2)
301.第三零一章 养子之谜(3)
302.第三零二章 养子之谜(4)
303.第三零三章 养子之谜(5)
304.第三零四章 (1)
305.第三零五章 瞒天过海(2)
306.第三零六章 爱情不是单行道
307.第三零七章 离宫生子(1)
308.第三零八章 离宫生子(2)
309.第三零九章 不速之客(1)
310.第三一零章 不速之客(2)
311.第三一一章 不速之客(3)
312.第三一二章 天降侄子(1)
313.第三一三章 天降侄子(2)
314.第三一四章 爱在呼唤(1)
315.第三一五章 爱在呼唤(2)
316.第三一六章 爱在呼唤(3)
317.第三一七章 爱恨情仇(1)
318.第三一八章 爱恨情仇(2)
319.第三一九章 (1)
320.第三二零章 欲壑难填(2)
321.第三二一章 欲壑难填(3)
322.第三二二章 兄弟反目(1)
323.第三二三章 兄弟反目(2)
324.第三二四章 月光落红(1)
325.第三二五章 月光落红(2)
326.第三二六章 月光落红(3)
327.第三二七章 月光落红(4) [VIP]
328.第三二八章 月光落红(5)
329.第三二八章 小别胜新婚(1)
330.第三二九章 小别胜新婚(2)
331.第三三零章 宫中疑云(1)
332.第三三一章 宫中疑云(2)
333.第三三二章
334.第三三三章 亲爱姐姐(1)
335.第三三四章 亲爱姐姐(2)
336.第三三五章 烈火红唇(1) [VIP]
337.第三三六章 烈火红唇(2)
338.第三三七章 (1)
339.第三三八章 情意绵绵(2)
340.第三三九章 情谊绵绵(3)
341.第三四零章 绵绵思念
342.第三四一章 弹劾皇后(1)
343.第三四二章 弹劾皇后(2)
344.第三四三章 秘密劫杀(1)
345.第三四四章 秘密劫杀(2)
346.第三四五章 秘密劫杀(3)
347.第三四六章 (1)
348.第三四七章 哀鸿遍野(2)
349.第三四八章 哀鸿遍野(3)
350.第三四九章 啷铛入狱(1)
351.第三五零章 啷铛入狱(2)
352.第三五一章 啷铛入狱(3)
353.第三五二章 公主自尽(1)
354.第三五三章 公主自尽(2)
355.第三五四章 公主自尽(3)
356.第三五五章 贬为庶人(1)
357.第三五六章 贬为庶人(2)
358.第三五七章 黄绫子(1)
359.第三五八章 黄绫子(2)
360.第三五九章 黄绫子(3)
361.第三六零章 从此天涯(1)
362.第三六一章 从此天涯(2)
363.第三六二章 从此天涯(3)
364.第三六三章 无限温情(1)
365.第三六四章 无限温情(2)
366.第三六五章 无限温情(3)
367.第三六六章 春日惜别(1)
368.第三六七章 春日惜别(2)
369.第三六八章 一片冰心(1)
370.第三六九章 一片冰心(2)
371.第三七零章 一片冰心(3)
372.第三七一章 谋害太子(1)
373.第三七二章 谋害太子(2)
374.第三七三章 谋害太子(3)
375.第三七四章 剖心示忠(1)
376.第三七五章 剖心示忠(2)
377.第三七六章 剖心示忠(3)
378.第三七七章 剖心示忠(4)
379.第三七八章 剖心示忠(5)
380.第三七九章 剖心示忠(6)
381.第三八零章 真情动天(1)
382.第三八一章 真情动天(2)
383.第三八二章 真情动天(3)
384.第三八三章 真情动天(4)
385.第三八四章 远攻近交(1)
386.第三八五章 远攻近交(2)
387.第三八六章 如烟而去(1)
388.第三八七章 如烟而去(2)
389.第三八八章 九转还魂(1)
390.第三八九章 九转还魂(2)
391.第三九零章 冷月葬花魂(1)
392.第三九一章 冷月葬花魂(2)
393.第三九二章 冷月葬花魂(3)
394.第三九三章 盼星星盼月亮
395.第三九四章 爱之深恨之切(1)
396.第三九五章 爱之深恨之切(2)
397.第三九六章 梨花祭(1)
398.第三九七章 梨花祭(2)
399.第三九八章 (1)
400.第三九九章 女主天下(2)
401.第四零零章 鸳鸯出使(1)
402.第四零一章 鸳鸯出使(2)
403.第四零二章 鸳鸯出使(3)
404.第四零三章 稀世珍宝(1)
405.第四零四章 稀世珍宝(2)
406.第四零五章 霓裳羽衣(1)
407.第四零六章 霓裳羽衣(2)
408.第四零七章 爱的神话(1)
409.第四零八章 爱的神话(2)
410.第四零九章 爱的神话(3)
411.第四一零章 狸猫换太子(1)
412.第四一一章 狸猫换太子(2)
413.第四一二章 狸猫换太子(3)
414.第四一三章 危险就是安全(1)
415.第四一四章 危险就是安全(2)
416.第四一五章 命悬一刻(1)
417.第四一六章 命悬一刻(2)
418.第四一七章 命悬一刻(3)
419.第四一八章 巧妙入宫(1)
420.第章 巧妙入宫(2)
421.第四二零章 巧妙入宫(3)
422.第四二一章 打入冷宫(1)
423.第四二二章 打入冷宫(2)
424.第四二三章 打入冷宫(3)
425.第四二四章 冷宫岁月(1)
426.第四二五章 冷宫岁月(2)
427.第四二六章 冷宫岁月(3)
428.第四二七章 天上仙女(1)
429.第四二八章 天上仙女(2)
430.第四二九章 天上仙女(3)
431.第四三零章 婉儿王妃(1)
432.第四三一章 婉儿王妃(2)
433.第四三二章 婉儿王妃(3)
434.第四三三章 守候一生(1)
435.第四三四章 守候一生(2)
436.第四三五章 守候一生(3)
437.第四三六章 人间美味(1)
438.第四三七章 人间美味(2)
439.第四三八章 一袭白衣(1)
440.第四三九章 一袭白衣(2)
441.第四四零章 一袭白衣(3)
442.第四四一章 假太监(1)
443.第四四二章 假太监(2)
444.第四四三章 册立新太子(1)
445.第四四四章 册立新太子(2)
446.第四四五章 媚妃之死(1)
447.第四四六章 媚妃之死(2)
448.第四四七章 (1)
449.第四四八章 替罪羊(2)
450.第四四九章 替罪羊(3)
451.第四五零章 女人与烈马(1)
452.第四五一章 女人与烈马(2)
453.第四五二章 女人与烈马(3)
454.第四五三章 温润身体
455.第四五四章 夫妻分娩(1)
456.第四五五章 夫妻分娩(2)
457.第四五六章 夫妻分娩(3)
458.第四五七章 夫妻分娩(4)
459.第四五八章 母亲,我娶你
460.第四五九章 皇上驾崩(1)
461.第四六零章 皇上驾崩(2)
462.第四六一章 新皇登基(1)
463.第四六二章 新皇登基(2)
464.第四六三章 (1)
465.第四六四章 晴天霹雳(2)
466.第四六五章 忍字心头一把刀(1)
467.第四六六章 忍字心头一把刀(2)
468.第四六七章 一山难容二虎
469.第四六八章
470.第四六九章 亲密爱人(1)
471.第四七零章 亲密爱人(2)
472.第四七一章 亲密爱人(3)
473.第四七二章 废黜皇上(1)
474.第四七三章 废黜皇上(2)
475.第四七四章 废黜皇上(3)
476.第四七五章 宫闱密谋(1)
477.第四七六章 宫闱密谋(2)
478.第四七七章 宫闱密谋(3)
479.第四七八章 高墙内外(1)
480.第四七九章 高墙内外(2)
481.第四八零章 反(1)
482.第四八一章 反(2)
483.第四八二章 宫闱政变(1)
484.第四八三章 宫闱政变(2)
485.第四八四章 宫闱政变(3)
486.第四八五章 为爱放弃(1)
487.第四八六章 为爱放弃江山(2)
488.第四八七章 如烟皇后(1)
489.第四八八章 如烟皇后(2)
490.第四九零章 如烟皇后(3)
491.第四九一章 爱上姑姑(1)
492.第四九二章 爱上姑姑(2)
493.第四九三章 爱上姑姑(3)
494.第四九四章 情敌(1)
495.第四九五章 情敌(2)
496.第四九六章 情敌(3)
497.第四九七章 欲火(1)
498.第四九八章 欲火(2)
499.第四九九章 欲火(3)
500.第五零零章 (1)
501.第五零一章 太子妃(2)
502.第五零二章 相思泪(1)
503.第五零三章 相思泪(2)
504.第五零四章 月下深吻(1)
505.第五零五章 月下深吻(2)
506.第五零七章 献身(1) [VIP]
507.第五零八章 献出童男身(3)
508.第五零九章 初夜喜帕(1)
509.第五一零章 初夜喜帕(2)
510.第五一一章 初夜喜帕(3)
511.第五一二章 初夜喜帕(4)
512.第五一三章 同房?(1)
513.第五一四章 同房?(2)
514.第五一五章 同房(3)
515.第五一六章 真假落红(1)
516.第五一七章 真假落红(2)
517.第五一八章 真假落红(3)
518.第五一九章 真假落红(4)
519.第五二零章 真假落红(5)
520.第五二一和五二二章 (1) [VIP]
521.第五二四章 母仪天下(2) [VIP]
522.第五二四章 母仪天下(3) [VIP]
523.第五二五章 婉(1)
524.第五二六章 婉美人(2)
525.第五二七章 婉美人(3)
526.第五二八章 婉美人(4)
527.第五二九章 渐远箫声
528.第五三零章 公主下嫁(1)
529.第五三一章 公主下嫁(2)
530.第五三二章 公主下嫁(3)
531.第五三三章 暗度陈仓(1)
532.第五三四章 暗度陈仓(2)
533.第五三五章 契约夫妻(1)
534.第五三六章 契约夫妻(2)
535.第五三七章 (1)
536.第五三八章 春药(2)
537.第五三九章 春药(3)
538.第五四零章 水榭缠绵(1) [VIP]
539.第五四一章 水榭缠绵(2) [VIP]
540.第五四二章 人鬼情未了(1)
541.第五四三章 人鬼情未了(2)
542.第五四四章 人鬼情未了(3)
543.第五四五章 尼姑娘娘(1)
544.第五四六章 尼姑娘娘(2)
545.第五四七章 缱绻缠绵
546.第五四八章 小别胜新婚(1)
547.第五四九章 小别胜新婚(2)
548.第五五零章 深深迷恋(1)
549.第五五一章 深深迷恋(2)
550.第五五二章 浔阳的计谋(1)
551.第五五三章 浔阳的计谋(2)
552.第五五四章 浔阳的计谋(3)
553.第五五五章 (1)
554.第五五六章 放虎归山(2)
555.第五五七章 孽情(1)
556.第五五八章 孕喜(1)
557.第五五九章 孕喜(2)
558.第五六零章 情感笼络(1)
559.第五六一章 情感笼络(2)
560.第五六二章 婚期
561.第五六三章 湖边幽会(1)
562.第五六四章 湖边幽会(2)
563.第五六五章 月下深吻(1)
564.第五六七章 月下深吻(2)
565.第五六八章 爱情旋律(1)
566.第五六九章 爱情旋律(2)
567.第五八零章 公主再婚(1)
568.第五八一章 公主再婚(2)
569.第五七二章 三人处一室
570.第五七三章 探秘
571.第五七四章 偷窥睡觉
572.第五七五章 偷窥睡觉(2)
573.第五七六章 偷窥睡觉(3)
574.第五七七章 神经兮兮
575.第五七八章 银蛇出动(1)
576.银蛇出动(2) [VIP]
577.第五八零章 (1)
578.第五八一章 小情人(2)
579.第五八二章 地下尽欢(1)
580.第五八三章 地下尽欢(2)
581.第五八四章 地下尽欢(3)
582.第五八五章 以假乱真(1)
583.第五八六章 以假乱真(2)
584.第五八七章 禅房幽会情人(1)
585.第五八八章 禅房幽会情人(2)
586.第五八九章 禅房幽会情人(3)
587.第五九零章 禅房云雨(1)
588.第五九一章 禅房云雨(2)
589.第五九二章 禅房云雨(3)
590.第五九三章 禅房云雨(4)
591.第五九三章 床上演戏(1)
592.第五九五章 床上演戏(2)
593.第五九六章 床上演戏(3)
594.第五九七章 床上演戏(4)
595.第五九八章 最后愿望
596.第五九九章 描述亲昵(1)
597.第六零零章 描述亲昵(2)
598.第六零一章 描述亲昵(3)
599.第六零二章 梅花鸳鸯(1)
600.第六零三章 梅花鸳鸯(2)
601.第六零四章 梅花鸳鸯(3)
602.第六零五章 春桃小妾(1)
603.第六零六章 春桃小妾(2)
604.第六零七章 春桃小妾(3)
605.第六零八章 自我抚慰(1)
606.第六零九章 自我抚慰(2)
607.第六一零章 (1)
608.第六一一章 乱点鸳鸯(2)
609.第六一二章 乱点鸳鸯(3)
610.第六一三章 乱点鸳鸯(4)
611.第六一四章 暗示下嫁(1)
612.第六二零章 深情几许(3)
.红袖添香[引用日期]
.五月梅儿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论湘云(下)
五、“素厚者唯颦、云”与“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
经过前面四部分的讨论,我们现在已经基本上澄清了历史上关于史湘云的种种刻意误读,重新明确了史湘云这一人物在《红楼梦》中,为钗、黛这两个女主角充当点缀和陪衬的“间色”地位。那么,具体到曹雪芹的原著中,湘云又是如何来为钗、黛“间色”的呢?史湘云与贾宝玉的关系,跟书中的二玉之情、二宝之情又有着怎样的异同呢?要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却不能不首先从宝玉与钗、黛的情感远近说起。自1954年红学大批判以来,所谓的“宝黛叛逆爱情”说就一直是官方红学会的主流观点。持这种观点的论者最喜欢抓住小说第32回中贾宝玉说的“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以及第36回所谓“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一句大做文章,认定林黛玉跟贾宝玉一样“反对经济仕途”,以至于具有所谓的“与封建主义为敌”的精神,并以此为出发点,竭力宣扬宝黛爱情是如何如何地“叛逆”、“反封建”,如何如何地具有所谓的“共同的思想基础”。但正如笔者在《红楼梦:钗黛形象的B面》、《论宝钗》等红学论著中所一再指出的那样,这种所谓的“宝黛叛逆爱情”说实际上不过是对曹雪芹原著的一种断章取义式的刻意误读。林黛玉真的“反对经济仕途”,真的从不对贾宝玉讲所谓的“混帐话”么?原著给出的答案却是恰好相反的。我们看到,小说真实的叙事当中,林黛玉不仅说过所谓的“混帐话”,拿“混帐话”劝谏过宝玉,而且在全书中,恐怕还就属她劝谏的次数最多,态度也最积极!譬如,第9回,宝玉前往私塾上学,到黛玉这里辞行。黛玉一张口,便是鼓励宝玉认真读书、求取功名的“混帐话”:“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第34回,宝玉挨打以后,黛玉又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个“都改了”三字,自然包含了劝宝玉改掉其“不求上进”的老毛病的意思。更明显的是第79回,林黛玉要贾宝玉遵循官场礼规,去拜会已成贾府亲家的孙绍祖这些人:“快去干正经事罢。才刚太太打发人叫你明儿一早快过大舅母那边去。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想是明儿那家人来拜允,所以叫你们过去呢。”对此,宝玉自然是极端厌恶的,想找借口推脱不去。可黛玉是怎么告诫他的呢?“又来了,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看见宝玉如此不落教,她一面说话,一面还急得咳嗽了起来。其急欲引导宝玉走“正路”,去做“正经事”的心态,已经表露无疑。不仅如此,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还是一个极其重名重利的女子。小说中有许多歌颂皇权、表露渴慕功名之思想的诗句,都是出自黛玉之手或者黛玉之口:“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双瞻御座引朝仪”、“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跟贾宝玉不求飞黄腾达的想法正好相反!甚至在对待以贾雨村为代表的赃官酷吏问题上,宝、黛二人的立场也是截然对立的。众所周知,贾宝玉最厌恶同贾雨村之流相接触,而贾雨村却是林黛玉的启蒙老师。黛玉对她的恩师从未有过任何形式的异议或不满。因此,在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不仅不存在任何“共同的思想基础”,宝、黛二人还恰是价值观和思想立场完全相反的两种人!正如脂砚斋所言,宝玉与宝钗是似远而实近的关系,宝玉与黛玉是似近而实远的关系:“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庚辰本第21回双行夹批)所谓的“宝黛叛逆爱情”说恰好颠倒了曹、脂扬钗抑黛的本意!然而,在笔者创立“钗学”之前,除了曹雪芹的“钦定”代言人脂砚斋,以及曹、脂身边的“诸公”以外,几乎没有人敢于正视书中宝、黛二人思想本质相反的事实。由于黛玉被人为地塑造成“反封建”的“叛逆者”,宝钗被刻意诋毁为所谓的“封建卫道士”,在“反封建”红学大行于世的近六十年间,捧林诬钗不仅是一种时尚,甚至成了论者借以标榜自身“思想进步”、规避政治风险的一种常用手段。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并不真心喜欢黛玉的拥湘派论者,也随着大流加入到了这种吹捧黛玉、贬损宝钗的“政治正确”的大合唱之中。所不同者,这些拥湘派论者为了抬高湘云在书中的地位,在神化黛玉的同时,又夹入自己的“私货”。这就是所谓的“黛湘合一”论。
所谓“黛湘合一”论,就是强调《红楼梦》中林黛玉与史湘云是贾宝玉仅有的两个红颜知己,犹如舜帝之有娥皇、女英那样。包括宝钗在内的其他女子均排不上号。套用周汝昌生前的一句常用口头禅就是“这里竟没有宝钗的位置”。在红学史上,这种“黛湘合一”论明显是针对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论而提出来的。因为论者十分清楚后者是“反封建”红学所重点攻击的对象,在舆论上长期处于被批斗、被打压的地位。正如一位拥湘派论者所坦承的那样:“如果说《终生误》是作者书中的‘黛钗合一’,那么我认为《枉凝眉》有‘黛湘合一’的内容。……这里恐怕是作者告诉我们的‘史湘云是第二个潇湘妃子’。近代红学中有黛钗合一的说法,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这里是‘黛湘合一’了。”(见铁笔书生《试表愚衷——枉凝眉之我见》)其刻意迎合拥林派主流观点,以抬高书中史湘云地位的用心,已是昭然若揭。那么,所谓的“黛湘合一”论除了政治上的投机取巧以外,在学术上有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呢?我们看到,除了周汝昌的“二湘”说、“黛湘并植”说等纯粹的文字游戏以外,“黛湘合一”论所能拿出来的依据,实在是寥寥无几。而唯一可算作“论据”的,就是曾经被周汝昌等拥湘派论者所反复引用过的以下这条脂批:
大奇大神之文。此“相干”之语仍是近文与颦儿之语之“相干”也。上文未说,终存于心,却于宝钗身上发泄。素厚者唯颦、云,今为彼等尚存此心,况于素不契者有不直言者乎?情理笔墨,无不尽矣。(庚辰本第22回双行夹批)
因为该批中有“素厚者唯颦、云”字样,同时该批还将宝钗称为宝玉的“素不契者”。乍一看,似乎很能支持“黛湘合一”论的那些抬高黛玉、湘云,而贬损宝钗的观点言论。于是,周汝昌等拥湘派论者据此兴冲冲地告诉世人:“脂批曾明白点破:玉兄‘素厚者唯颦云’。意即平生最亲厚的只有颦儿和湘云两个,别人是数不着的。这一句话是全书眼目。湘云是黛玉的接续者,或是叫做‘替身’,她二人各号上各占一个‘湘’字,本就是暗用‘娥皇女英’的典故来比喻的。”(见凤凰网《周汝昌:贾宝玉情归何处?宝钗乃假金
湘云最为亲厚》)然而,周汝昌等拥湘派论者在洋洋自得的同时,却显然忽略了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中,还有另外一条篇幅更大、分量更重的脂批,足以将他们依据上述批语得出的关于“黛湘合一”的种种高论击个粉碎!这就是笔者曾经在《红楼梦:钗黛形象的B面》、《论宝钗》等红学论著中反复提醒读者注意的那一大段关于“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的脂砚斋评语:
奇文!写得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何也?宝玉之心,凡女子前不论贵贱,皆亲密之至,岂于宝钗前反生远心哉?盖宝钗之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宝玉欲近之,而恐一时有渎,故不敢狎犯也。宝钗待下愚,尚且和平亲密,何反于兄弟前有远心哉?盖宝玉之形景已泥于闺阁,近之则恐不逊,反成远离之端也。故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似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不然,后文如何反较胜角口诸事皆出于颦哉?以及宝玉砸玉,颦儿之泪枯,种种孽障,种种忧忿,皆情之所陷,更何辩哉?此一回将宝玉、袭人、钗、颦、云等行止大概一描,已启后大观园中文字也。今详批于此,后久不忽矣。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庚辰本第21回双行夹批)
显然,在脂砚斋看来,宝玉和宝钗原本就具有“较诸人皆近”的本质。只是因为一些表层的隔膜,如宝钗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宝玉狎昵于闺阁,“近之则恐不逊”,才导致了二人表面的和暂时的疏远。但这种表面的疏远,又毕竟改变不了钗、玉在本性上的共通,“故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而黛玉与宝玉虽相爱之至,却反而缺乏这种共通的本性,以至于爱得越深,误解与冲突也就越大,“以及宝玉砸玉,颦儿之泪枯,种种孽障,种种忧忿,皆情之所陷,更何辩哉?”而读懂这一点,正是理解《红楼梦》的关键,故曰:“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这条脂批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湘云,但既然说“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这湘云自然也是包含在除了宝玉、宝钗以外的“诸人”之中的。换言之,按脂砚斋的观点,宝钗与宝玉的关系之近,照样远远胜过湘云与宝玉之间的亲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周汝昌等拥湘派论者自说自话地把前批中的那一句“素厚者唯颦、云”,说成是“全书眼目”。可脂砚斋对这句话却并无任何强调之意,甚至前述那条脂批根本就不是专为宝玉与黛、湘关系而写的,不过是不经意中顺便带出了这一句话而已。但此处脂砚斋却是在特意强调:“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不仅不惜笔墨,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篇话,还特别于末尾再强调一句“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究竟何者才是真正的“全书眼目”呢?事实上,假如那一句“素厚者唯颦、云”真是在支持所谓的“黛湘合一”论的话,那么,关于“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的这一大段批语,可以说直接就把“黛湘合一”的那些观点、论据给“秒杀”并彻底地否定掉了!
那么,脂砚斋既然强调“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她又为何会偶尔言及所谓“素厚者唯颦、云”等语呢?这岂非自相矛盾?然而,仔细来看,这两者实际上却并不构成冲突。因为它们说的其实是不同层面上的两件事——所谓的“素厚”指的仅仅是旧日交情一类的东西,而所谓“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才真正触及到了两个人物之间思想本质的相通。或者,更直白地讲,黛玉、湘云不过是宝玉情绪、情趣上的知己,惟有宝钗才是宝玉思想意志上的知己!何以见得?我们只要看看元·脱脱等人修撰的《宋史·王安石传》中是怎样使用这个“素厚”二字的,便不难知晓这个词在古文中的确切用法: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帝用光副枢密,光辞未拜而安石出,命遂寝。(见《宋史·王安石传》)
所谓“安石与光素厚”,点出王安石与司马光曾经也是有过相当深厚的交情的。但这显然无法掩盖二人在思想、立场上的尖锐对立。众所周知,王安石是主张政府全面介入和操控经济,全力扩充财政收入,司马光则坚决反对政府搜刮敛财,与民争利。因此不管二人有过多么深的旧交,也照样会因为政见相反而分道扬镳。同样的道理,贾宝玉从小与林黛玉“一桌吃,一床睡”,一起长大。史湘云也就早就寄居贾府,袭人还伺候过她。黛、湘二人比别人更熟悉宝玉的一些脾气、秉性,跟后者有许多共同的情趣、爱好,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另外,黛玉尖酸刻薄的小姐脾气,湘云心直口快的莽撞性格,也正好可以跟宝玉惯于在女孩子面前“做小伏低”的癖好相藕合。然而,这却并不意味着黛、湘二人在思想立场,特别是人生价值的取舍问题上也是一致的。事实上,史湘云亦劝过贾宝玉去结交贾雨村,而林黛玉甚至干脆就是贾雨村的好学生,跟贾宝玉对待这些“禄蠹”的态度截然相反!因此,我们说,黛、湘二人与宝玉的“素厚”亦仅仅停留在情绪、情趣这类表层问题之上。就深层次的本质而言,她们依然是跟宝玉相隔膜,甚至相疏远的!
而反过来,脂砚斋所强调的“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却是直指两个人物之间思想本质上的相通!事实上,脂砚斋当年在批写关于“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那一大段的评语时,是深有顾虑的。正如曹、脂在甲戌本《凡例》中所声明的那样:“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脂砚斋虽然点出钗、玉二人似远而实近的本质,并且具体说明了他、她二人何以会“反成远离之端”的原因,却不敢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他们“较诸人皆近”的本质究竟为何物。可尽管如此,庚辰本第37回中的一条脂批,还是在不经意之间,向读者透露了其中的秘密:
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庚辰本第37回双行夹批)
在脂砚斋看来,宝钗的诗词之作,要么就是在以崇高的品格“清洁自历”,要么就是在用犀利的言辞讽刺现实的黑暗。而这种勇于批判官场黑暗的愤世精神,显然就是钗、玉之间最能激起巨大精神共鸣的地方。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再看看第38回中关于“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的一段文字,便不难知道,脂砚斋的确所言不虚:
宝钗接着笑道:“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说着也写了出来。大家看时,写道是: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又看底下道: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第38回)
按,在中国古代那些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中间,素来有所谓“借蟹讥权贵”的传统。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之“借蟹讥权贵”条有云:“宋朱勔横于吴中,时有士人咏蟹讥之,中联云:‘水清讵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盖勔少曾犯法,鞭背黥面,故以此嘲。至嘉靖朝,张、桂用事恣肆,有人于御前放蟹横行,背有朱字,世宗取阅,乃漆书璁、萼姓名,此大珰辈所为也。其后分宜擅权,枉杀贵溪,京师人恶之,为语曰:‘可恨严介溪,作事忒心欺。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一蟹之微,古今皆借以喻权贵,然亦一蟹不如一蟹矣。”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亦载:“宋人咏蟹诗曰:水清讵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借寓朱勔之贪婪必败也。”而宝钗的《螃蟹咏》显然就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所以,大观园群芳读罢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如果说贾宝玉的愤世精神,主要表现为他将以贾雨村为代表的赃官比作“禄蠹”、“禄鬼国贼”来加以贬斥的话,那么,这里宝钗的愤世嫉俗还更胜一筹:宝钗不仅把这些赃官酷吏比作横行“螃蟹”大加鞭挞,甚至还急切地盼望着他们如螃蟹一般“落釜”,受到法律和正义的严惩!因而,宝玉看了宝钗的这首《螃蟹咏》,也忍不住要高呼:“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表现出了对宝钗愤世精神的一种高度的认同感!很明显,尽管宝钗行止庄严肃穆,宝玉不敢狎犯,而宝玉又沉溺于闺阁,宝钗欲洁身自好,就只能越发地严守当时男女交往的限度,从而导致二人在成婚以前始终没有足够的机会来敞开心扉,以至于产生种种误会,形成了二人在交情上“素不契”的局面,“反成远离之端也”,但这种表面的疏远,又毕竟改变不了钗、玉在本性上的共通,所以,一旦误会被澄清,他们仍会显现出较他人更为接近的思想本色。二人之间的情缘也会由此转入一种拨云见日、断环重合的新天地、新境界。故,脂砚斋方不惜花费大量篇幅,高声疾呼:“数不着的”。换言之,黛、湘根本就不可能像宝钗那样独享作者所给予的“艳冠群芳”和“群芳之冠”的盛誉!
而我们在弄明白了所谓“素厚者唯颦、云”与所谓“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这两句的份量究竟孰轻孰重以后,对于史湘云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间色”地位,也就可以有一种更为清晰、准确的认知了。很显然,从思想意志的层面上说,史湘云是夹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第三种年轻女性。她与宝玉的关系,既不像钗、玉之间那样本质相通而思想接近,也不像宝、黛之间那样价值观念几乎完全相反,而是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处于“居中”的位置。而关于这一点,就最集中地体现在了湘云劝说宝玉读书仕进的问题上。如前所言,自1954年红学大批判以来,那些“反封建”论者(特别是拥林派论者),都非常喜欢断章取义地强调黛玉是宝玉的“从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但书中的事实却并非如此。黛玉不仅也对宝玉讲过“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等“混帐话”,而且总体来看,原著中还就属这位林姑娘劝言的次数最多,态度也最积极!因此,我们说,在《红楼梦》中,宝钗、黛玉、湘云三人实际上都曾经劝说过宝玉读书上进,走经济仕途。然而,同样是期盼宝玉踏上仕途,三人的出发点又各自不尽相同。林黛玉非常热衷“何幸邀恩宠”、“鳌背三山独立名”一类的世俗荣耀。她劝宝玉“上进”,主要是期望宝玉将来飞黄腾达,携带着她也夫荣妻贵,出人头地,“将众人压倒”。因此,黛玉始终是报着图利自己的私心来劝说宝玉的。在她那个“宝二奶奶”的位置尚未到手之前,她从不会像别人一样对宝玉固执死劝,甚至会刻意装作宝玉的同道来博取后者的信任,以至于一度让宝玉产生所谓“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的错觉。直到贾母暗暗放出了风声,称她已经将黛玉内定为未来的孙媳妇,黛玉才渐渐按捺不住心中的欲火,急着驱迫宝玉,要他“把脾气改改罢”。所以,作者早在第19回中就借贾宝玉之口,将黛玉比作了一个善于使用“滚香芋”之术的小耗子精:“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套用脂砚斋的话说,这就叫做“不直偷,可畏可怕”。反过来,宝钗之所以会劝说宝玉读书仕进,却是纯粹是基于她渴望澄清吏治的一片政治理想。她希望像宝玉这样的干净人通过掌握权力,去消灭以贾雨村为代表的那些如同“螃蟹”一般横行霸道的赃官。正所谓“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是也!至于黛玉所念兹在兹的那个“宝二奶奶”之位,宝钗原本是不屑一顾的。第28回,元春端午节赐礼,独有宝钗所得与宝玉相同。宝钗尚没有任何欣喜的表现,反倒“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甚至反过来以宝玉被黛玉缠绵住为“幸”!因此,宝钗在劝说宝玉的时候,亦从来都是犯颜直谏,一点也不在乎宝玉会因此而误会她、排斥她。而事实上,宝玉也的确一度误解了宝钗,认为她“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直到“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一事以后,宝玉才豁然醒悟:宝钗不仅没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正好相反,她那种勇于批判现实黑暗的愤世理念还恰是这些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之流”的精神死敌!以至于二人婚后,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的幸福、甜蜜,亦由此播下了种子。所谓“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从这个意义上看,亦无非是提醒读者:看待万事万物,均不能流于表面,而要注意到表象背后的实质!正所谓“是书勿读正面为幸”!
我们先来看,湘云……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烂漫。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罢了。”——说湘云劝言宝玉走经济仕途,是跟在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后面,这是对的。但将此归因于宝钗的影响,就明显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在《红楼梦》中,湘云劝说宝玉一事(第32回)分明在前,而湘云与宝钗同住一事(首次同住蘅芜苑是在第37回)分明在后!后者又怎么可能是前者之因呢?而更重要的,在对待贾雨村等投机钻营者的问题上,湘云与宝钗的立场亦大相径庭。众所周知,湘云那一次惹恼宝玉,正是由于她积极劝说宝玉结交贾雨村而引发的: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第32回)
看得出来,湘云并不认为跟贾雨村这类赃官往来是多么有辱身份的事情。她反而觉得,有这些官场上的朋友迎来送往,那是所谓的“主雅客来勤”,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
然而,宝钗又是如何看待贾雨村其人的呢?同回中,曹雪芹却给出了跟湘云的立场完全相反的描写:
宝钗道:“宝兄弟这会子穿了衣服,忙忙的那去了?我才看见走过去,倒要叫住问他呢。他如今说话越发没了经纬,我故此没叫他了,由他过去罢。”袭人道:“老爷叫他出去。”宝钗听了,忙道:“嗳哟!这么黄天暑热的,叫他做什么!别是想起什么来生了气,叫出去教训一场。”袭人笑道:“不是这个,想是有客要会。”宝钗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袭人笑道:“倒是你说说罢。”(第32回)
宝钗刚一听说宝玉被贾政叫去会客,便立即对着围绕在贾政身边的这些官场投机客们冷嘲热讽起来,讥讽他们“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其中的反感之情、鄙夷之态,已经溢于言表。所以,很明显,宝钗尽管也会劝说宝玉“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却决不会要宝玉跟以贾雨村为代表的这些热衷于投机钻营的赃官们眉来眼去,甚至同流合污!当然了,我们不是说湘云有意让宝玉也成为贾雨村那样的人。毕竟,史湘云作为一个年幼无知的少女,她是不大可能去了解到官场中的黑暗、险恶的。但最起码,史湘云根本不具备薛宝钗那种反对世俗赃官的坚定意志,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假如湘云的思想来自于宝钗的影响,她又怎么可能丝毫没有表现出宝钗式的愤世嫉俗呢?因此,在是否具备愤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理想这一点上,湘云是同于黛玉而有异于宝钗的。
然而,湘云对宝玉的劝谏,却又有着明显不同于黛玉的地方。因为湘云对宝玉的劝告全都是出于一片“公心”,跟黛玉的私心自利正好相反!湘云是真心相信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认为士人阶层出身的男子,就应该出去显亲扬名,方是正途。她认为这样是真的对宝玉“好”,所以才直言冒犯宝玉,并无意之间碰触到了后者的心病。我们不要忘了《红楼梦组曲·乐中悲》对于湘云性格的一句评价: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既然是“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那湘云显然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盘算:觉得自己必须首先取得宝玉夫人的身份,再来劝他读书上进才比较划算,否则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只能是心直口快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那么,黛玉在这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看到,黛玉在这一点上恰恰堪称“机谋深远”!在她自认为那个“宝二奶奶”之位稳稳到手之前,她是很在乎宝玉对她的观感,而从不像宝钗、湘云那样直言相劝的:
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庚辰双行夹批:想见其情之脉脉,意之绵绵。】口内说道:“你又干这些事了。【庚辰双行夹批:又是劝戒语。】干也罢了,【庚辰双行夹批:一转,细极!这方是颦卿,不比别人一味固执死劝。】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庚辰双行夹批:补前文之未到,伏后文之线脉。】吹到舅舅耳朵里,又该大家不干净惹气。”(第19回)
黛玉劝诫宝玉不要吃别人嘴上的胭脂,尚且“一转,细极”、“不比别人一味固执死劝”,懂得在宝玉生气之前,立即改变口吻,用绵绵的情意,打消宝玉内心可能升腾起的敌意。在她劝说宝玉读书仕进的时候,其小心翼翼,就更是可想而知了。而湘云在宝玉面前就显然不可能有黛玉这种“一转,细极”的心机。在这一点上,湘云则是完全有异于黛玉而更近乎宝钗!说一句实在话,跟黛玉相比,
综上所言,史湘云的这种缺乏自己的深度思想,只会跟在主流观念后面、人云亦云的表现,正好可以说是处于人性的一个原始分蘖点上。事实上,当一个人尚且年幼无知的时候,他(她)就最容易停留在这种原初的“居中”状态上。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此种不稳平衡就极易被打破,而发生向左或向右的分化。譬如,向左一步,就有可能演化为黛玉式的“邀恩宠”、“独立名”。向右一步,就有可能演化为宝钗的“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当然了,截至前八十回结束,我们尚看不出湘云明显有向左或向右分化的迹象。可小说却一再描写宝钗对于湘云的热忱关爱,湘云亦乐得同宝钗亲厚。以至于在大观园中长住时,湘云主动要求跟宝钗同住于蘅芜苑。因此,湘云最终向右演化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向左。不难想见,湘云日后也不能不跟宝钗一样,面临着同丈夫相分离而孀居独处的艰难困苦。而宝钗那种“虽离别亦能自安”的超脱境界,也正可以为此时的湘云提供一个精神的榜样,激励并帮助她战胜一切苦难而勇敢地活下去。事实上,这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于读者,特别是有如湘云一般天真烂漫者的一种引导和点化。而既然如此,那么,曹雪芹在专门为宝钗、宝玉安排了一场“金玉良姻”之后,又特意为湘云设计了一出“金麒麟姻缘”,来为之“间色”,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匠心独具的创造了!
六、史湘云的《白海棠咏》为何“压倒群芳”?
要解析史湘云这一人物形象,第37回中她的两首《白海棠咏》也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因为这是湘云在书中仅有的一次诗会“夺魁”。当然了,这里的“夺魁”二字是要加上引号的。事实上,曹雪芹给出的小说正文并没有说湘云的这两首诗是夺冠之作。相反,按照当时李纨和探春的评判,在几首《白海棠咏》中位居第一的乃是宝钗的诗作:
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第37回)
由于湘云来得晚,压根儿就没参加比赛。所以,尽管众人也为湘云的诗作惊叹不已,“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却无人说这两首大作应该包揽第一、二名。只是因为脂砚斋的评语告诉我们,湘云的这两首《白海棠咏》乃是“压卷”之作:“二首真可压卷。诗是好诗,文是奇奇怪怪之文,总令人想不到忽有二首来压卷。”(庚辰本第37回双行夹批)特别是其中的一举句“阴捧出何方雪”,更是让脂砚斋赞不绝口,说是:“拍案叫绝!压倒群芳在此一句。”(庚辰本第37回双行夹批)我们这才知道,作者的确有让湘云的两首诗作奋起直追,乃至跟宝钗的“高情巨眼”并列第一,分享冠军头衔的意图。那么,湘云的两首《白海棠咏》究竟好在哪里呢?我们先将其全文辑录于下,在逐句疏通了其文意之后,再作进一步的分析:
史湘云的两首《白海棠咏》原文如下: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都门”,即京都的城门,指代京城首都。《》:“东望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用法与此相同。所谓“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就是将吟咏的对象——白海棠比作了神仙降临京城时,所种下的一盆可以自行生长的蓝田玉。“蓝田”,县名,古时以产美玉著名,在今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陕西蓝田玉跟辽宁岫烟玉、河南独山玉、新疆和田玉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霜娥”,即青霄玉女,在道教神话体系中是主管霜雪的女神,亦称青女。唐·李商隐《霜月》有云:“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所谓“自是霜娥偏爱冷”,就是说白海棠好似主管霜雪的霜娥女神一般,最喜爱象征高洁、清冷的白雪之色。“倩女”,即张倩娘。“离魂”,即灵魂出窍,跟肉体相分离。典出唐·陈玄祐《离魂记》。大意是说,张镒的幼女倩娘与王宙相爱,张镒将她另许他家,王宙愤恨而诀别远行,途中倩娘忽然追至,两人就一起遁去。他们在外地共居五年,回家看父母,家人都惊讶不已。这时,从房中跑出倩娘,与回家的倩娘相抱,合成一体。原来当时倩娘怨忿成病,卧床数年不起,跟王宙外逃的只不过是她的魂魄。所谓“非关倩女亦离魂”,这句是说作诗人酷爱这白海棠,哪怕她没有张倩娘的儿女私情,也会因喜爱白海棠而爱得灵魂出窍。“秋阴”,秋天的阴云,特指含雨之云。南朝·颜延之《陶征士诔》:“晨烟暮霭,春煦秋阴。”宋·王安石《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秋季多阴云、阴雨,却并无瑞雪。因此,所谓“秋阴捧出何方雪”便是一句带有惊喜意味的感叹:在这阴云密布的秋季,从哪里捧出了这一抹白雪呢?实际上是以雪来隐指白海棠。“雨渍添来隔宿痕”,这是说昨夜刚下了一场雨,白海棠上还残留有雨打的泪痕。其实就是前面贾宝玉《白海棠咏》中所谓“宿雨还添泪一痕”的另一种形式的说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幸喜的是白海棠遇到了我这个酷爱她的人,要将她的美丽、洁白长吟不倦,不让她孤独寂寞地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清晨和黄昏。“蘅芷”,即蘅芜、清芷,都是香花芳草。“萝薜”,藤萝、薜荔,都是蔓生植物。这里是特指宝钗的蘅芜苑及其附近的萝港石洞。“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从字面上讲,就是说蘅芜苑和萝港石门一带最适宜于白海棠的生长,既可以栽种于墙角边,也可以栽种于花盆里。“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白海棠因为喜爱高洁,难以为她找到合适的伴侣,观者却因为金秋的肃杀而容易悲伤断肠。“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分别以“玉烛”和“月”比喻白海棠。晶帘即水精帘,从帘内可见帘外景物,唯白色的东西不明显。唐·韦庄《白樱桃》:“王母阶前种几株,水精帘外看如无。”整个一联的意思是:白海棠好比一柄在风中滴干了眼泪的白玉烛台,隔着水晶的帘子只能望见她破碎的影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此句承袭前面林黛玉《白海棠咏》的结尾:“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只是欲想诉说的对象,由“西风”(秋风)改成了“嫦娥”。直译过来就是:满腹的隐情欲向嫦娥诉说,怎奈空空的游廊上,夜色的昏暗已经遮蔽了月光。
在逐句疏通了其文意之后,我们来看看湘云的两首《白海棠咏》究竟是不是好诗呢?说老实话,如果就诗论诗的话,这两首《白海棠咏》实在算不得上佳之作。不仅无法跟前面宝钗、黛玉的《白海棠咏》相比肩,甚至还弱于探春、宝玉的作品!乍读之下,笔者竟有曹雪芹至此已才力用尽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一下何为“好诗”。如果抛开《红楼梦》不论,就整个中国诗歌史来说,上佳之作的标准其实就是一个:言千古诗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某种瑰丽奇景、深情感慨,千人万人欲言而不能言,觉得无从下笔。而你却能一语到破,用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将它书写出来。这就是难得的绝唱。比如,崔颢的《题黄鹤楼》有云:“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据说,李白在登上黄鹤楼以后,读罢崔诗,亦为之搁笔,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就是言人所不能言的力量。比较起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诗作大多承袭前人的意境。尤其是林黛玉的三首古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均为仿写之作。其中,《秋窗风雨夕》书中注明,仿的是乐府诗中的《秋闺怨》、《别离怨》,特别是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葬花吟》、《桃花行》则多因袭唐寅的诗作。就单句来说,惟有宝钗《白海棠咏》中的“淡极始知花更艳”、《螃蟹咏》中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可以说是言前人所未言的“绝唱”和“高情巨眼”。就整首作品而言,大概也只有宝钗的《临江仙·柳絮词》真正是“善翻古人之意”,能够稍与唐、宋名家的作品相比。总体而言,曹雪芹的诗、词在清人当中还算是一等一的水平,但放到真正的唐诗、宋词面前,就只能屈居于二、三等之间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连作者本人的整体水平尚无法在唐、宋名家面前拔得头筹,那么,他笔下史湘云的诗作,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自然也就不可能名列前茅了。
不过,我们评判《红楼梦》中的诗词,却还有另外一套标准。这就是按头制帽,看小说中的诗词能否跟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颇有艺术感染力的一个整体意象。而在这个方面,作为小说家的曹雪芹就足以傲视群雄了。他不仅胜过明、清时期其他所有小说家,甚至还压倒了那些同时也是唐诗名家的唐传奇作者(如《游仙窟》的作者张鷟、《会真记》的作者元稹等等),简直堪称是空前绝后的千古第一人!事实上,早有人指出,《红楼梦》中诗词的美学价值是跟小说本身密不可分的:
不久前,读到近年名声鹊起、曾旅居美国的已故画家兼作家木心先生的一番话:《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一是阅读小说时,读者最关注的是故事和人物。故事和人物是否有趣,是读者最感兴趣,也最挑剔的。即使是古诗方面有高深造诣的读者,也不会带着挑剔的眼光去批评其中起辅助作用的诗歌;二是相比于古体诗歌,小说是一种大众化通俗读物,它的多数读者对于诗歌没有高深的鉴赏能力,很容易满足,很容易觉得好。三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助于读者读懂诗歌。《红楼梦》中的诗歌,因为是配合故事、人物创作的,因而比较容易为读者所理解。不像一般的诗集(包括总集和别集),光溜溜的千百首作品印在那里,一般读者对它们的背景知识、典故出处并无所知。要想完全弄懂,需要注释家详加注释。而这些注释,通常足以令人望而却步。四是小说可以通过陪衬烘托、人物议论等,对某些作品进行凸显,赞美,加深加强读者对这些作品的好感。例如,第三十八回,写《螃蟹咏》。先是贾宝玉写出一首,自鸣得意,问谁还敢作。遭到黛玉的嘲笑,说:“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随手就写了一首,虽然她随手就撕掉了,但小说把它写出来了,果然比宝玉的好。但是,就像常言所说的,好戏在后头。最后写出的,薛宝钗的《螃蟹咏》才是最好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等等,以其辛辣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类人物而得到大家一致的称赞。在这里,宝玉、黛玉的诗,都是作者用来烘托陪衬宝钗的《螃蟹咏》的。(见丁启阵《曹雪芹是个“模仿秀”诗人》)
史湘云的两首《白海棠咏》又是否胜过了钗、黛、宝玉、探春的同题材作品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因为即使按头制帽的标准,湘云的《白海棠咏》也是明显存在着三大缺陷的。哪三大缺陷呢?一曰抄袭重复,二曰自相矛盾,三曰逻辑混乱。
其一,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史湘云的两首《白海棠咏》至少有两个地方都是在抄袭、重复前面林黛玉、贾宝玉的落卷。在第一首《白海棠咏》中,所谓“雨渍添来隔宿痕”,径直就是从宝玉的一句“宿雨还添泪一痕”脱化而来。其中,“隔宿”、“夜雨”、“滴痕”三大元素完全是原封不动地照抄。所变者仅仅是语序而已。而在第二首《白海棠咏》中,干脆整个尾联——“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都是承袭自黛玉之诗的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均是心中的娇羞、隐情无人诉说,均是以夜色已渐昏沉的无奈,来收结全篇。虽然有俗语说“千古文章一大抄”,但像湘云这样几乎所有的意境和元素都一成不变地大搞“拿来主义”。如果纯粹就诗论诗,谓之“压卷”,恐怕还应该是“多有惭色”的吧!
其二,小说中特定人物所写的诗词曲赋之类的东西,恐怕还是以文贵有个性,方可谓之上佳。具体到这六首《白海棠咏》,我们看到,钗、黛的诗作就是个性极为突出的。宝钗的《白海棠咏》,正如脂砚斋所言,此为“自写身份”之作。其遣词造句明显走的是品格方正、端庄大气的路线。亦如脂砚斋所说:“高情巨眼能几人哉!”“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因而李纨推许说“宝钗这诗有身分”。所谓“有身分”,按照周定一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红楼梦语言词典》的释义就是“高品格”(见该书第752页“身分”词条)。黛玉的《白海棠咏》虽然没有宝钗之诗的这种“高品格”,但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那就是构思上的别出心裁和用词上的“《白海棠咏》又是如何铺陈开去的呢?在第一首中,作诗人刚说了一句“自是霜娥偏爱冷”,接着就来一句“岂令寂寞度朝昏”。既然白海棠如霜娥青女一般偏爱冷清,又何必担心其忍受不了寂寞呢?还有,在第二首中,上面刚说“也宜墙角也宜盆”,下面又是“人为悲秋易断魂”。如果当真是“也宜墙角也宜盆”,那就是对环境有着坚韧的适应力。还“悲秋”什么?“断魂”什么?忽而孤高傲世,忽而乞人怜悯。忽而爽朗大度,忽而多愁善感。这湘云笔下的白海棠,到底应该归属于何种风貌呢?
其三,如果纯粹就诗论诗,让脂砚斋高呼“拍案叫绝”的那一句“秋阴捧出何方雪”,也是大有问题的。关于这句话,蔡义江曾经有过如下的评判:
我不知道在座的人,喜不喜欢写诗词,我看了这句,我也觉得写得真好。清初李玉写过一个戏剧叫《一捧雪》,但这个是形容一个玉杯,白玉的杯子像一捧雪一样,她这里拿来形容白海棠,既然讲雪那就是冬天,但白海棠开在秋天,秋阴之下是没有雪的,所以要用“何方”,哪里来的雪呀?“何方”就是一个疑问,这个就比得很好,“秋阴捧出何方雪”,所以脂砚斋说“压倒群芳,在此一句”,脂砚斋也懂得诗的,把所有的人压倒的话,这个是根本,不是光弄巧,直接描写白海棠用一捧雪,一捧雪把它分开,就“捧出”,什么地方捧出雪来?这个表示惊讶。那么史湘云第一了,她得金牌了。(见蔡义江《谈诗人曹雪芹》)
其实,那些真正懂诗而又不那么迷信《红楼梦》诗词的人,几乎可以一眼看出,所谓“秋阴捧出何方雪”,差一点儿就被湘云用成了败笔!为什么呢?这倒不是说这句诗本身的创意不好,而是说它的语序不对,被放错了位置。如前所述,这是一句带有惊喜意味的感叹。或者,用蔡义江的话说,“什么地方捧出雪来?这个表示惊讶”。惊喜也好,惊讶也好,必然是初见白海棠之时的感受。可前面湘云已经用一句“自是霜娥偏爱冷”,将白海棠比作了主管霜雪的女神。既然“霜娥”原本就是管霜雪的,即便是秋季出现了一捧雪,又有什么可惊喜或惊讶的?正如网友“蝶衣舞红尘”所质疑的那样:“为什么‘秋阴捧出何方雪’仿佛刚刚看到像雪的白海棠似的,所以问是何方来的雪?”所以,纯粹从书中人物比赛作诗的角度看,史湘云的两首《白海棠咏》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压倒钗、黛而成为压轴之作的!
那么,脂砚斋又为何会将湘云的两首《白海棠咏》推举到如此之高的位置上呢?这是不是因为脂砚斋根本不懂诗呢?事实当然并非如此。一个能将钗、黛诗作的妙处讲得头头是道的人,她又怎么会真不懂得该如何鉴赏诗词呢?于是,现在也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功夫在诗外”——湘云的这两首《白海棠咏》,其妙处并不在于诗作本身,而是在于它们以隐秘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关于小说全局的某种重大构思!那又应该是何种神秘的构想呢?其实,我们再回过头来品味曾经让脂砚斋赞不绝口的那句“秋阴捧出何方雪”,不难看出,这里的一个“雪”实际上就是隐指宝钗。整个一句话,就是在劝告世人,应该像书中的湘云捧爱宝钗那样,崇敬并追随宝钗所代表的“雪”的精神!
凭什么认定“秋阴捧出何方雪”中的一个“雪”字就是在指代宝钗呢?其实,湘云第二首《白海棠咏》的首联,便已经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蘅芷”,即蘅芜、清芷。众所周知,宝钗在大观园中的居所就是蘅芜苑,她的雅号就叫做蘅芜君。另外,蘅芜苑还有一个正名,就叫做“蘅芷清芬”,直接照应“蘅芷”二字!“萝薜门”又是什么呢?这是指蘅芜苑附近的萝港石洞。对此,我们来看看小说第17回中的一段景观描写:
贾政……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茶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第17回)
既然上有“萝薜倒垂”,这个能够行船的水港石洞当然可被称作“萝薜门”。“阶通”二字又具体是指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第17回)
再看看小说第40回中的描写:
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第40回)
很明显,清厦旷朗的蘅芜苑与曲水幽深的萝港石洞正好是一组相互照应的景观组合。只不过,前者是在高处岸上,后者是在山下水中。而两者之间,书中写明又有“山上盘道”和“云步石梯”相连。“阶通”二字,亦可指实。这样的话,“蘅芷”、“阶通”、“萝薜门”均可以照应蘅芜苑极其附近实实在在的景观布置。那么,这句话确实是指代宝钗蘅芜苑,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了。
当然了,论者亦可以辩称,史湘云长期随宝钗同住蘅芜苑,她的诗中出现“蘅芷清芬”的景观并不奇怪,未必就与宝钗本人有关。但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湘云入住蘅芜苑的时间先后,可以发现这种说法并不能成立。按,书中写湘云来贾府寄居,一共写了四次。第一次是在第21回,作者明说湘云当时是跟着黛玉同住的:“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此处,脂砚斋亦评曰:“前文黛玉未来时,湘云、宝玉则随贾母。今湘云已去,黛玉既来,年岁渐成,宝玉各自有房,黛玉亦各有房,故湘云自应同黛玉一处也。”(庚辰本第21回双行夹批)第二次是在第31回,作者没明说湘云跟谁居住。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她没有跟宝钗住在一起。因为在第32回,宝钗还在问袭人:“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如果湘云随着宝钗居住,她平时做什么,宝钗应该最清楚,还用得着问袭人么?所以,湘云这一次来,也没有跟宝钗住进蘅芜苑。第三次就在第37回。这一次,湘云倒是跟着宝钗住进了蘅芜苑。但书中写明,宝钗是在这一天的当晚邀请湘云跟自己同住的:“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换言之,湘云受邀住进蘅芜苑,时间上是在她写出两首《白海棠咏》之后!而且也没住太久。第四次是在第49回。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以后,湘云倒是可以跟着宝钗长期住在蘅芜苑了:“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他了,接到家中,原要命凤姐儿另设一处与他住。史湘云执意不肯,只要与宝钗一处住,因此就罢了。
”但时间上就更比湘云作《白海棠咏》要晚的多了!因此,湘云诗中所谓“蘅芷阶通萝薜门”,不可能是指寄居在蘅芜苑的她自己,而只能是隐指宝钗。而既然宝钗形象已经明确地出现在了湘云的《白海棠咏》中,又考虑到“雪”、“薛”谐音,作者亦多次用一个“雪”字来指代宝钗,如第5回的“山中高士晶莹雪”,又如第40回中,宝钗蘅芜苑的室内布置犹如“雪洞”一般,还有第66回兴儿说的“《白海棠咏》中的这句“秋阴捧出何方雪”,实是以“雪”来隐喻宝钗,亦当是无可争辩的结论!
其实,不仅是湘云诗中的这一句“秋阴捧出何方雪”隐含了宝钗的形象,就连“白海棠咏”这一诗社的主题亦是在隐指湘云对于宝钗的捧爱!众所周知,曹雪芹是将史湘云比作海棠花的。而海棠多为红色或粉红色。大观园群芳第一次起诗社,为什么放着其它颜色的海棠不去题赏,而偏偏要围绕着“白海棠”来作文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白”即“雪”之色也!我们看到,曹雪芹的原著中亦多次将白色的意象跟“雪”宝钗联系在一起。比如,癞头和尚送予宝钗的那个“冷香丸”配方,起首便是: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第7回)
很明显,作者是要集四季白花之蕊于一身,作为宝钗高洁品格的象征。另外,宝钗初入贾府时住的是梨香院。上述冷香丸制成以后,亦“埋在梨花树底下呢”。而梨花的颜色正是白色。比如,林黛玉的《白海棠咏》中便以梨蕊之白来比拟白海棠的洁白: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既然说白海棠的白,是从梨蕊那里“偷来”的。那么,白海棠之蕊也可以跟白色的梨蕊一样,归并到冷香丸四季白花之蕊的行列之中,跟白牡丹花蕊、白荷花蕊、白芙蓉蕊、白梅花蕊一道,成为宝钗愤世、出世之精神的象征。正如脂砚斋所言: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戚序本第7回双行夹批)
一个人只有像宝钗那样历尽世态炎凉,尝遍人间甘苦之后,经过苦修苦炼,获得一种“虽离别亦能自安”的豁达和坚毅,并上升至“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大彻悟境界,才足以藐视并战胜红尘中的一切艰难困苦,勇敢而又洒脱地生活于世间。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史湘云乃是薛宝钗的最早崇拜者。她凭着本能,比别人更早地感受到了宝钗远较其他女子更为优秀的精神本质。早在湘云刚刚出场的第20回中,她就告诫过黛玉:“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第32回,湘云又表示:“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第49回,湘云干脆执意不肯让贾府给自己单独安排一个住处,而“只要与宝钗一处住”。前两处,湘云的行为既早于黛玉对宝钗的“心下暗伏”(第42回、第45回),也早于宝玉“情悟梨香院”以后所表现出的对宝钗的敬爱和思想认同(第36回、第38回)。第三处,湘云与宝钗的亲厚,也只有等到钗、玉“成其夫妇”以后的“谈旧之情”(见庚辰本第20回脂批的提示),才彻底被其打破。因此,我们又可以说,湘云乃是书中的“第一钗粉”!而既然如此,湘云对宝钗的追随与敬爱,也正好可以被作者视为一个榜样,用来劝说世人去亲近和接受宝钗那样的愤世嫉俗且淡泊出世的精神风骨!如果说“白海棠咏”这一诗社的主题,在这一点表现得还稍显隐蔽、晦涩的话。那么,湘云的这一句“秋阴捧出何方雪”,其尊钗捧雪之意,就简直表露得太直观、太形象了。“秋阴”者,秋云是也。如前所述,“秋阴”二字在古诗文中,均指夏、秋季节常见的那种含带雨水的云。如南朝·颜延之《陶征士诔》:“晨烟暮霭,春煦秋阴”,宋·王安石《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等等。而“湘云”二字含义不也是湘江上的含雨带水之云么?如此“云捧雪”的意境,跟曹雪芹本人将宝钗尊为“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的笔法,不也正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么?这样的话,关于湘云的两首《白海棠咏》何以会“后来居上”的奥秘,也就可以揭晓了:为什么脂批偏要将湘云的这两首文采并不十分出色的诗作,视为整个诗社的“压卷”之作呢?因为湘云本身亦是一朵“海棠”。而“海棠”对于象征“雪”之精神的纯净之“白”的追求与眷恋,正好紧紧地切合了作者发起这一次“白海棠”的题旨!又为什么脂砚斋偏偏要对着一句“秋阴捧出何方雪”,高呼“拍案叫绝”,并指明湘云之诗“压倒群芳在此一句”呢?因为跟湘云同属于首批拥钗派的脂砚斋,早就瞧出了这种“云捧雪”的一语双关之妙,领悟到了其中尊崇、捧爱“雪”宝钗的创作意图!
由此,我们再回过头来审视湘云《白海棠咏》的遣词用句,其中所存在的那些自相矛盾、逻辑混乱和抄袭重复的问题,也就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两首《白海棠咏》都嵌入了宝钗的形象,跟湘云的自比自喻,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冲突。具体来说,湘云的这两首《白海棠咏》,为了嵌入宝钗的形象,均采用了“一联半”的固定篇幅和固定程式,即前一联单纯吟咏宝钗或者钗、湘合咏,后一联则上联说钗,下联言湘。第一首《白海棠咏》,首联总说事情的缘起:“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颔联则钗、湘合咏,以赞叹宝钗为主,兼顾湘云。由于湘云后来也遭遇了跟丈夫相分离的命运,而不能不孀居独处。故脂砚斋指着“霜娥”二字评曰:“又不脱自己将来形景。”(庚辰本第37回双行夹批)但对湘云而言,却是被动地接受了这一切,不像宝钗那样主动引导丈夫出家为僧,“虽离别亦能自安”,所以“偏爱冷”三字只能落实在宝钗身上,而不能落实在湘云身上。因而,脂批中的那一个“又”字,实际上已经等于告诉这句话言及湘云日后的命运,是兼带着出来,属于次要目的。其主要还是在赞叹宝钗。而我们来看整个一句“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虽然看似冷峻而不可亵玩,却照样能让人爱得灵魂出窍。这不就是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另一种表述么?颈联上半句盛赞宝钗:“秋阴捧出何方雪。”在这样一个多云多雨的秋季,从哪里捧出这么一捧圣洁的白雪呢?那宝钗究竟是“何方雪”呢?此诗的首联其实已经预设了答案:“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宝钗从癞头和尚那里接受了金锁和冷香丸配方,所以她是癞僧、跛道二位仙师的女弟子。这就是神仙所种下的一朵白若蓝田玉的渡世之花。从颈联的下半句“雨渍添来隔宿痕”起开始,是吟咏湘云。一直到尾联都是湘云本人思想情感的外露。第二首《白海棠咏》,首联即盛赞宝钗的蘅芜苑,乃是最适宜于白海棠生长的圣地:“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颔联上半句“花因喜洁难寻偶”,说的是宝钗如此高洁的女子,很难找得到真正能够与之相配的伴侣。由于前面已经言明,白海棠乃是神仙所种之花,那么,“寻偶”也自然当是神仙为之代寻。而在《红楼梦》中癞僧、跛道二位仙师所唯一操心过的人间婚事,就是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姻”。因此,这句话实指宝钗,当没有疑问。颔联下半句则转入湘云自己:“人为悲秋易断魂。”以后颈联、尾联都是湘云的“悲秋”之叹。为什么湘云也会“悲秋”呢?因为日后等待着湘云的命运乃是“乐中悲”。在残酷的遭遇面前,湘云也一样会哭得泣不成声的。这样的话,我们来看前面提到过“自是霜娥偏爱冷”、“也宜墙角也宜盆”等语,都主要是在吟咏宝钗,赞扬其“虽离别亦能自安”的坚强与洒脱。而与之对立的“岂令寂寞度朝昏”、“人为悲秋易断魂”等语,却是湘云的自怜自叹。两者放到一起,乍一看当然会产生自相矛盾的感觉。但实际上它们却本来就是各有所指。再看“秋阴捧出何方雪”一句所涉及的逻辑混乱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由于作者对诗中嵌入宝钗,采取的是“一联半”的固定写法。前一联所谓“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已经构成了“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完整意象。这句“秋阴捧出何方雪”也只能被放入后一联的上半句中。最后,关于抄袭重复的问题,由于作者的心思主要用于借湘云之口来捧爱宝钗的“雪”之精神,并没有花同等的精力来打造专属于湘云的诗风,因而对剩下的那些单咏湘云的诗句则多有抄袭、凑数的倾向。反正,湘云后来是“乐中悲”,也要经历痛苦与哀伤的。所以,直接抓来宝玉的“宿雨还添泪一痕”和黛玉的“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分别改造为湘云的“雨渍添来隔宿痕”和“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当然了,由于曹雪芹的功底扎实,纯粹属于的湘云的诗句中,也有十分出彩的句子。譬如,第一首《白海棠咏》的尾联“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便十分贴合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性格特点。但作者的主要精力毕竟不在于此。故,脂砚斋对于这一副尾联的评价仅是“真好”。而对于紧接着其后的第二首《白海棠咏》的首联“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却给出了一个“更好”的评价!
而既然湘云的《白海棠咏》包含着“云捧雪”的隐喻,那么,湘云对宝钗的敬爱与追随,又会给她后来的人生之路带来怎样的帮助和影响呢?很显然,在脂评本的后三十回佚稿中,一定会有这样的情节:湘云在宝钗精神的启发、鼓舞下,最终超越了被迫与丈夫相分离的悲伤,并战胜了重重困难,跟宝钗一样勇敢地活了下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湘云未来所遭遇的苦难和救赎,就分别隐藏在了第40回的《牙牌令·樱桃九熟》和第76回凹晶馆联诗之时湘云所吟出的一句“寒塘渡鹤影”当中。
第40回,《牙牌令·樱桃九熟》,经整理后全文如下:
鸳鸯:左边长幺两点明。
湘云:双悬日月照乾坤。
鸳鸯:右边长幺两点明。
湘云:闲花落地听无声。
鸳鸯:中间还得幺四来。
湘云:日边红杏倚云栽。
鸳鸯:凑成樱桃九熟。
湘云:御园却被鸟衔出。
关于牙牌令的基本常识和玩法,笔者在《论宝钗》第八章中已作过详细的介绍,不再赘述。我们只需要记住鸳鸯说的“长幺”、“幺四”均是单牌图案名,而“樱桃九熟”(共九点)是两张“长幺”(两点)和“幺四”(五点)所组成的复合图案名,就可以了。这里关键的是湘云所对诗句在小说中的寓意。
对红学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句“双悬日月照乾坤”,曾被周汝昌、刘心武等人解释为隐喻了所谓“日派”(雍正、乾隆)与“月派”(胤礽、弘皙)的政治斗争。对此,刘心武还具体解释说:
曹雪芹写下了
射圃的情节,就是“月”派为正式的军事行动进行演习,后来估计会写到“月”派对“日”派的殊死冲击——如果不正面描写,也会通过概括叙述或人物对话作出交代。但是,“月”派失败了,卫若兰在战斗中阵亡。从“月”派的角度看,他是一位烈士,史湘云就成了烈士遗孀。卫若兰射圃时,佩带着贾宝玉在他迎娶史湘云时送给他的会麒麟,我们可以想见,他甚至在正式投入战斗的时候,也佩带着它,在战斗中受到重创,咽气之前,则委托尚有希望生还的战友,比如冯紫英、陈也俊、柳湘莲或其他人——最大的可能是冯紫英——把那只金麒麟再转交给贾宝玉,意思是把史湘云托付给贾宝玉,让他照顾这个不幸的表妹。(见刘心武《史湘云结局大揭秘》)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历史上根本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曹寅、曹颙、曹頫一家参与了乾隆四年的弘皙逆案,而且即便按刘心武的逻辑推衍下去,也势必会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既然史湘云是“月派”的“烈士遗孀”,她又怎么可能“日边红杏倚云栽”?难道她“叛变”了,改嫁给了“日派”的当权者么?如果刘心武将卫若兰划入“日派”一伙,至少在逻辑上还是自洽的。硬要将卫若兰说成是所谓的“月派烈士”,显然只能让史湘云变成“叛徒”!
不过,“双悬日月照乾坤”等语在书中确实是有寓意的。那又该是怎样的寓意呢?我们说,它们正好隐喻了湘云当下的处境和她未来所必将遭遇的苦难。按,“双悬日月照乾坤”这句话语出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十:“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对应的历史史实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逃至四川成都来避难。而皇太子李亨却跑宁夏灵武自己当了皇帝,是为唐肃宗,并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等于在老皇帝咽气之前就夺了他的权:“天宝十五载六月已亥,禄山陷京师。七月庚辰,(明皇)次蜀郡。八月癸巳,皇太子即皇帝位于灵武。十二月丁未,上皇天帝至自蜀郡;大赦,以蜀郡为南京”。这里所说的“双悬日月照乾坤”听上去好像辉煌灿烂,实际却等于是说新的势力升起,旧的势力已经不得势了。尽管他们是一家人,但对于失了势的亲骨肉却没有多少怜惜。因而史湘云虽是侯门千金,听上去气派无比,实际沦落到连贾府的体面丫头也不如的地步,而不能不自己苦做针线活。这就是所谓的“闲花落地听无声”。语出唐·刘长卿在《别严士元》:“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表达的是不为人知的寂寞。而所谓“日边红杏倚云栽”和“御园却被鸟衔出”,则预示了将来史湘云“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苦命运。“日边红杏倚云栽”语出唐·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天上碧桃”、“日边红杏”在原诗中都是用来比喻进士及第的春风得意者。这里既指卫若兰的蟾宫折桂,亦指湘云喜得贵婿,有了倚靠。“御园却被鸟衔出”,反用唐·《敕赐百官樱桃(时为文部郎)》的“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樱桃,相传为莺鸟所含食,故一名含桃。获得皇帝所赐樱桃,自觉得意,故曰“非关御苑鸟衔残”,言下之意,御赐的樱桃不曾为鸟所含食,而是归了他。这里却说“樱桃九熟”,却被御园之鸟给衔走了,自然是比喻夫妻恩爱的落空。因而,史湘云那个未来的丈夫卫若兰尽管英俊潇洒又才高八斗,将来还可能会成为一个“赴过琼林宴”、“打马御街前”的状元郎。但在夫妻感情方面,他恐怕却是个靠不住的男人——易受别人的挑唆,而终与湘云反成白首不得相见的参、商二星。很显然,对于湘云来说,那个“樱桃九熟”的婚姻红运才刚刚开始,就“御园却被鸟衔出”,被人为的冲突给提前结束了。
那么,湘云面对如此的命运遭遇,她又会作何反应呢?从第5回“乐中悲”、“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等语的提示来看,湘云被迫孀居以后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悲伤断肠。正好对应了其《白海棠咏》中的“雨渍添来隔宿痕”、“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幽情欲向嫦娥诉”等语。然而,悲伤过后呢?这时候,所谓“秋阴捧出何方雪”的真正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湘云既然早就是宝钗崇拜者、追随者,那么,宝钗那种“虽离别亦能自安”的豁达和坚毅,也迟早会影响到劫后余生的湘云,帮助她跨越患得患失的精神门槛,而重获生活的勇气!何以见得呢?因为第76回,湘云与黛玉凹晶馆联诗,联到最后一句,湘云的结句就是:
寒塘渡鹤影。
一个“渡”字便显示了湘云最终获得精神救赎的幸运。同时,“鹤”谐音为“贺”,也带有值得庆贺之意。相比之下,黛玉的结句却是:
冷月葬花魂。
一个“葬”字体现的乃是黛玉无可奈何的凋零、逝去。为什么湘云可以得“渡”,而黛玉却只能被埋葬于冷月之下呢?因为黛玉对世俗名位的欲求实在太过于强烈。当初,连癞头和尚不是要化她出家,还说“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么?所以,即便有宝钗的“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也只能治好黛玉疑神疑鬼的心痛病,却治不了黛玉对“邀恩宠”、“独立名”等世俗荣耀的非理性渴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走向“莫怨东风当自嗟”的悲剧结局。而湘云就不同了。她很早就将“云捧雪”的隐喻嵌入了自己的诗中,同时,还是书中的“第一钗粉”。又不像黛玉那样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葬花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