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冰火人2无敌版之刃里的游侠军团指挥官,异行者海军上将怎样摆阵型才能提高自身战斗力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2011届高三历史下册第五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_试题
&&&&来源:河北博才网&&阅读:551次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月考试卷(五)(考试范围: 中国古代、近代史及中国现代政治、经济部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种现象,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2.战国时期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C.韩非子& D.墨子3.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乡亭市里。这种现象说明(& )A.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B.汉代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C.皇帝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4.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5.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6.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7.据明朝《林居漫录》记载,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的影响8.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9.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说:“为了挽救王朝,慈禧利用了仇外情绪……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而起来反抗了。”佩雷菲特表述的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10.清朝道光年间,湖州(在今浙江)城乡出现了一股买丝贩丝热。据《南浔丝市行》记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以下对诗文反映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江浙地区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②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③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④中国社会第一次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1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④西餐文化进入上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孙中山认为:“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13.“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段话的主旨是(&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4.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一文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由此可见,创办该报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商业信息& 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 D.娱乐大众15.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指出:“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下面哪一史实可以佐证这一声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共联合赢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C.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 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英勇抗战16.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天翻地覆”的含义是(& )A.开始战略反攻& B.推翻国民党政权C.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 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1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所谓“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1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中国质量报》刊登的就安徽阜阳劣质奶粉造成婴幼儿死亡问题,死亡婴幼儿的父母将当地质量监督局、工商部门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判决,这些家长胜诉。这些父母打赢官司的法律依据是(B)①《刑事诉讼法》 ②《民事诉讼法》 ③《行政诉讼法》 ④《行政复议法》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20.下面对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政协得以召开的重要历史背景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政协就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政协为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D.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政协仍发挥重要作用21.1958年总路线的主要错误在于它(& )A.突出阶级斗争& B.忽视了客观规律C.思想过于保守& D.丧失了群众基础22.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23.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从这个声明中,你能得到的关于中苏关系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A.中国的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方向调整B.对抗了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C.中国的外交重点由意识形态的争论转向国家利益考虑D.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坚决拒绝苏联对中国的攻击24.下列关于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B.曾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C.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D.建立了生产合作社25.请找出下面四首歌谣中,所表现的时代与其他三者不同的一个(& )A.一阵锄声卷入云,惊动天上太白星;拨开云头往下看,梯田修上南天门B.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C.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D.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26.通过下列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时间(年)&&&&&78~1986工业(%)&36&19.2&3.8&7.9&-5&0.3&134.3农业(%)&14&4.5&-4.3&11.1&-2.5&&67.2A.新中国一直“重工轻农”& B.“一五”期间经济形势不如建国初C.“左”倾错误政策对经济冲击较大& D.改革开放初期数据严重失真27.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28.汉朝时期政府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 )A.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B.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C.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9.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国举办博鳌论坛C.思想解放的历程& D.2010年上海世博会30.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31.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动摇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32.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放权让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承包经营& D.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33题24分,第34题28分 ,共52分。)33.(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10分)
34.(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说明:上图为新中国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材料二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可知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8分)A.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B.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分析促成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历 史 教师用卷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述了官场的一种现象,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C)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解析】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2.战国时期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B)A.孟子& B.荀子C.韩非子& D.墨子【解析】本题立足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全面、准确的解读能力。就引文内容言,既崇尚礼制,又注重法治,即“隆礼重法”,这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特征。如果只是关注材料中法治的内容,就容易选错。3.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乡亭市里。这种现象说明(D)A.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B.汉代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C.皇帝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解析】从材料可知汉朝基层官员职责之一是把君主诏书以张贴形式向人民传达,以保证政令的贯彻和执行,他们主要对上一级官吏负责,而不直接对皇帝负责,故选D项。4.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C)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解析】唐代科举制度对考生的身份有限制,明确禁止商人、工匠及其后人参加科举考试。白居易在判词中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见解,认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应该获准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改变了隋唐对商人采取歧视政策的弊端。5.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C)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解析】审题:“非漫然而设”,体现出作者的赞赏态度。6.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B)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解析】据题意可知,太原的刀质量好,苏州的盐质量好。两者均反映了宋代手工业技艺的高超,同时,也体现了太原和苏州的专业性。答案为B。7.据明朝《林居漫录》记载,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的影响【解析】审题:“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8.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C)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解析】黄宗羲反对法为一家而立,主张立天下法,蕴含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9.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说:“为了挽救王朝,慈禧利用了仇外情绪……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鼓励而起来反抗了。”佩雷菲特表述的这一事件是(C)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10.清朝道光年间,湖州(在今浙江)城乡出现了一股买丝贩丝热。据《南浔丝市行》记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以下对诗文反映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A)①鸦片战争后江浙地区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②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③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④中国社会第一次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解析】通过题干的“申江鬼国”等信息,判断是鸦片战争后外商对生丝的大宗购买,引发了中国农村手工业与商业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是长期存在的,谓为“第一次”不准确。1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B)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④西餐文化进入上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从材料看,电话、发动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2.孙中山认为:“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B)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解析】孙中山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是以减少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为主要目的的民生主义。13.“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段话的主旨是(C)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科学理性、自由、人权、法治、个人尊严”,这些思想通过五四运动在中国传播,表明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14.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一文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由此可见,创办该报的主要目的是(A)A.传播商业信息& 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 D.娱乐大众【解析】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可判断是传播商业信息。15.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指出:“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下面哪一史实可以佐证这一声明(D)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共联合赢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C.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 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英勇抗战【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淞沪会战。16.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天翻地覆”的含义是(B)A.开始战略反攻& B.推翻国民党政权C.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 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1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所谓“里程碑”表现在(D)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中国质量报》刊登的就安徽阜阳劣质奶粉造成婴幼儿死亡问题,死亡婴幼儿的父母将当地质量监督局、工商部门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判决,这些家长胜诉。这些父母打赢官司的法律依据是(B)①《刑事诉讼法》 ②《民事诉讼法》 ③《行政诉讼法》 ④《行政复议法》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解析】《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为“民告官”提供了法律依据。材料中的父母们正是状告政府行政部门的不作为。20.下面对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政协得以召开的重要历史背景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政协就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政协为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D.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政协仍发挥重要作用21.1958年总路线的主要错误在于它(B)A.突出阶级斗争& B.忽视了客观规律C.思想过于保守& D.丧失了群众基础22.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A)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解析】本题关键是理解马英九所讲的“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内涵。这八个字表明马英九既反对台湾独立,也没有谋求国家统一的意思,其核心是两岸共同发展。23.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从这个声明中,你能得到的关于中苏关系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是(B)A.中国的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方向调整B.对抗了多年的中苏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C.中国的外交重点由意识形态的争论转向国家利益考虑D.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坚决拒绝苏联对中国的攻击【解析】注意审题:“中苏关系未来发展”。24.下列关于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B.曾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C.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D.建立了生产合作社25.请找出下面四首歌谣中,所表现的时代与其他三者不同的一个(D)A.一阵锄声卷入云,惊动天上太白星;拨开云头往下看,梯田修上南天门B.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C.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D.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26.通过下列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C)时间(年)&&&&&78~1986工业(%)&36&19.2&3.8&7.9&-5&0.3&134.3农业(%)&14&4.5&-4.3&11.1&-2.5&&67.2A.新中国一直“重工轻农”& B.“一五”期间经济形势不如建国初C.“左”倾错误政策对经济冲击较大& D.改革开放初期数据严重失真【解析】注意理解的准确性。农业发展的特殊性使其不可能大幅增长,改革即从农业开始,A错;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所以最初经济增长率更高,但经济形势不如“一五”期间,B错;改革开放的数据是统计八年之和,不是年增长率,D错。27.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B)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解析】我国的改革主要是从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汉朝时期政府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A)A.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B.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C.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工官”制度下的手工业属于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高;新中国的国营企业占据国民经济主体,代表了当时中国制造业的最高水平。答案为A。29.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C)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国举办博鳌论坛C.思想解放的历程& D.2010年上海世博会【解析】题干中并列的关系是指平行的逻辑关系,各栏目都属改革开放相关的内容或成就,只有C符合。A是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成就,B、D应包括在“开放格局”栏目中。30.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B)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解析】经济特区和民族自治区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三者相同点是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都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31.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C)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动摇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解析】材料中的数据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增长力量呈现多元化。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B选项错误。32.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B)A.放权让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承包经营& D.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解析】中共“十四大”确定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Ⅰ卷答题卡
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 案&C&B&D&C&C&B&A&C&C&A&B&B&C&A&D&B题 号&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答 案&D&A&B&C&B&A&B&D&D&C&B&A&C&B&C&B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33题24分,第34题28分 ,共52分。)33.(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10分)答:(1)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4分) 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学东渐,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4分)答: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当前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以后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10分)答:平反冤假错案;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10分)34.(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说明:上图为新中国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材料二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可知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8分)A.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B.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答:时期Ⅰ(年)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4分) 原因: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苏联的经济援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为发展奠定基础;国家实现独立自主,为发展提供保障。(4分)时期Ⅱ(年)状况:国民经济发展先经历困难,出现下滑;后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后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答:变化: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4分)原因: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等,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6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分析促成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答: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或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或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4分)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挑战。(6分)
猜您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网传闺蜜大尺度写真照曝光 床上姿态撩人
钢管舞国家队美女备战世锦赛 舞姿妖娆(组图)
四川村姑扮“武媚娘”亮相农家乐(组图)
高清:韩国艺体美女拍摄写真 造型多变身姿柔美
沈阳温泉丽人大赛开赛 美女模特争芳斗艳
百度"新度娘"走红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森林冰火人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