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游戏活动

姚蓉,1989开始从事幼教工作,现本科学历,小中高职称。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幼儿教育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20余年, 09年9月起担任…
贺苗儿(研究员):北蝉中心幼儿园
俞 瑜(学员):菜园中心幼儿园
叶华女(学员):普陀中心幼儿园
虞玲维(学员):南海桂花城幼儿园
俞飞伊(学员):定海区白泉玉苑幼儿园
王舟聪(学员):定海区机关幼儿园名筑城…
戎桦(学员):岱山县中心幼儿园
陆淑芬(学员):南海实验幼儿园
李珊红(学员)舟山幼儿园
李美玲(学员):新城第二幼儿园
林静(研究员):舟山警备区八一幼儿园
许萍(研究员):南海桂花城幼儿园
您现在的位置:
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方式和策略——俞飞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 白泉玉苑幼儿园&& 俞飞伊
(2012学年市幼教论文二等奖)
摘要:乡土材料是幼儿比较熟悉的,经常可以接触到的,接受起来就相对轻松。特别是对于县、乡一级的幼儿园来说,得天独厚的本土材料又是一本天然的教科书,既直观、具体、形象,又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因地制宜地把乡土材料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本文探讨如何把乡土材料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乡土材料;幼儿;美术教育;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当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因此,充分运用乡土材料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来,既能将美术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又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给幼儿以直观的感性认识,尊重了幼儿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在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热情的同时,能降低学习成本,减轻幼儿园和家庭的负担,使得美术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大大提高。
而现在在一些农村幼儿园不能合理利用乡土材料,对其的开发力度不够,在美术活动中只有单纯的绘画活动和手工活动,从而使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低于同年龄段城里孩子的绘画水平。因此,我们开展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方式和策略的探究,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一、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方式
在农村,是不需要担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在其广阔的天地里,有着极其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
(一)原生资源的有效采集,激活幼儿美术潜在细胞
原生资源是指原本存在但要经过开发才能生成的资源,主要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相关的传承性的乡土文化资源所构成,如人、物、风、俗、史等。我们根据农村特色,把乡土材料分成:植物类、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在材料的收集上,我们可以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去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向幼儿介绍这个材料的作用和它的美处,来激活幼儿美术潜在细胞。我们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效分类。(见表1)
表1:乡土材料的分类
树枝、野草、各种叶子、各种花、稻草、竹子、芦苇、麦秆、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萝卜等
泥巴、石头、沙子等
昆虫动物类
贝壳、蟹壳、海螺、鸡蛋壳等
民间劳动工具类
蒸笼、竹篮、渔网、竹垫、草帽、螺丝等
其他废旧日用品类
木屑、豆荚壳、棉花壳、丝瓜瓤、麻袋、麻绳、清洁球等
再生资源的制作运用,展现幼儿美术创意才智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是&废品&的东西,经过人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达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我们为幼儿提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对半成品材料的加工改造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表2:不同年龄段用同种乡土材料的不同方式
稻草粘贴画
滚画,印画
剪成长短不一的稻草杆段,粘贴成各种图案。
在竹筒上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在玉米上直接做各种造型。
用稻草搓绳,幼儿用草绳卷画,如毛毛虫、苹果、娃娃、花藤等。
利用竹筒、竹条、竹枝、竹叶本身的特点进行造型。
玉米粒拼画,并在其上涂上颜色。
用各种不同的贝壳,塑造成各种作品。
木屑画(类似纸浆画)
二、乡土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运用的策略
(一)建构多彩乡土环境,营造开放的体验场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便已经有了&对形式审美要素的敏感性和注意力的选择性,这种感知是表面的、直觉的。他们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的协调活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幼儿园的乡土环境创设是艺术氛围营造的一条重要途径。
1.创设乡土环境,激发幼儿创意灵感
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感知素材,为幼儿营造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氛围,则是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第一步。为此,我们精心布置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气氛,充分发挥三维空间(墙面、地面、空间)的作用,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走廊、每一个墙面都会&说话&。如在大班幼儿可在麻袋上画上渔民画,挂在教室的墙面上或者是走廊上;中班幼儿在丝瓜瓤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堆放在走廊上或者悬挂在教室的横梁上;小班幼儿可以用各种贝壳染色并串在一起做成美丽的项链,挂在头像上。这种近距离的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2.参与布置主题墙,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视觉是审美感知最主要的官能。幼儿沉浸在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中,从不同角度把握事物的色彩、线条、形态,从不同方面感悟事物形象的审美特征,久而久之,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主题墙的设置中,我们提倡幼儿利用多种农村独具的自然材料来进行创设,提供幼儿不同的材料,让孩子来创造,让墙面散发出浓浓的乡土特色。如在中班主题活动《跳舞的树叶》中我们让幼儿用各形状的树叶有规律的串联在一起,围绕在整个墙面的周围,使整个主题墙充满着跳动的感觉。
创设区域活动,角落弥漫乡土气息
1.开设特色区域,感受乡土氛围
我们开展的区域活动,不是单一的让幼儿去&做做、玩玩&,而由教师从中去协调各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将乡土艺术创作与区域活动有机相连。
策略一:整体布局
在创设特色区域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教室的某处划分出一块角落,将其创设为&乡土创意坊&,将材料和辅助工具分类投放在创意坊里。
策略二:分区特色
对于分区特色的环境要求比较高,它需要分多个区块,可以根据乡土材料用法分为&印染区&、&雕刻区&、&塑造区&、&造型区&等;也可以根据材料的种类分为&泥的工坊&、&蔬菜工坊&、&五金工坊&等等。
2.利用各种材料,提高创意思维
丰富的乡土材料给幼儿的区域活动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能打开幼儿艺术创造想象的空间。
策略一:材料的多用性
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提供原生态的,还要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或工具让乡土材料一物多用。如沙子,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沙画创作;也可以让幼儿将沙子用白胶涂在瓶子上,再用水粉颜料进行绘画创作,变成彩绘瓶子;可以用沙子做沙雕。
策略二:材料的趣味性
有些乡土材料(如蔬菜类)幼儿可能平时接触的比较多,可能会他们失去兴趣,如何让这些材料重新引起他们的兴趣呢?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创作思维。如小班幼儿幼儿用青菜梗印玫瑰花;用竹子不同的形状印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用藕印蝴蝶;用青椒印出月季花;中大班幼儿可在番薯、土豆上刻出花纹然后再印;又如用丝瓜筋进行艺术构造活动,突出一个&变&字,让幼儿根据丝瓜筋的形状、材质等特征进行想象构造,孩子们通过卷一卷、捏一捏、压一压、剪一剪、贴一贴使丝瓜筋变形,创造出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其乐无穷。
(三)开展多种生态活动,享受艺术情趣
1.生成主题教学活动,融入乡土艺术
把具有乡土地方色彩的材料运用到主题活动中,使幼儿园美术活动更接近生活,更能够引起幼儿艺术创作的情感共鸣。我们将自然界中显现出来的多种资源运用到主题教学之中,把自然物运用到主题活动中
融入原有的主题教学活动
策略一:代替原有的材料
在主题活动中,有的主题已经融入了乡土材料的教学活动,但是这些材料很难取得或者不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用其他的乡土材料进行替代。如在大班活动《多彩的珊瑚》中要准备电线软管,陶泥等造型材料,但是陶泥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取得,相应的我们可以用泥土来替代,珊瑚造型好,干后再让幼儿涂上水粉颜料。
策略二:材料的有效组合
如小班《打扮水果宝宝》教案中建议我们用各种颜色的蜡光纸、条状皱纹纸等来打扮水果宝宝。我们还可以结合各种草、树叶,花等材料来打扮水果娃娃,使它们别具风格,更具有乡土气息。
生成新的主题教学活动
策略一:挖掘、发现材料中的&主题&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对于身处城乡相结合的地域,对于这些材料随手有得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挖掘能引发幼儿探究动机和兴趣的本土化材料,丰富主题活动内容,并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如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用蟹壳制作的娃娃,非常精致。我们就利用蟹壳制定了大班《好玩的蟹壳》主题活动。(见表3)
表3:《好玩的蟹壳》主题内容
好玩的蟹壳
蟹壳上的花纹
尝试运用线条和图形,设计蟹壳上的花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能用蟹壳进行合理想象,用添加、裁剪、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成风铃。
利用辅助材料将蟹壳进行创意造型。
蟹壳拼贴画
尝试用蟹壳的碎片拼贴成图形
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在蟹壳上表现脸谱特征。
策略二:围绕节日和重大活动构建&主题&
&主题活动&的生成我们不仅要把教材中所给的知识与幼儿生活结合起来,还可以从节日和重大活动中寻找教学主题。如&三八妇女节&我们要求孩子送妈妈一件礼物,就可以用花为素材进行各种美术活动,设计了中班《花的世界》的主题活动。(见表4)
表4:《花的世界》的主题内容
甜蜜的祝福
了解插花的几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容器学习插花组合。
用花瓣的汁液印染宣纸,体验操作的乐趣。
引导幼儿学习用彩色的线进行有规律的串花瓣。
学习制作花浆,并用花浆来粘贴作画。
发挥想象尝试用各种鲜花制作拼盘,体验手工创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策略三: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各种各样的事情和材料都可以成为生成主题的内容,只要教师随时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生成主题是能把握的。如在小班《小小狗尾巴草》教学活动中,幼儿对狗尾巴草独特的形态和特征很感兴趣。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关于《狗尾巴草》的主题活动。(见表5)
表5:《狗尾巴草》的主题内容
《狗尾巴草项链》
能用狗尾巴草编制项链,体验造型的乐趣。
《玩玩画画》
欣赏波洛克的作品,尝试用摔,刷、拖的手法绘画,感受绘画手法的多样性。
尝试把狗尾草黏贴在蛋糕盘上。
《给狗尾巴草穿衣服》
对狗尾巴草进行染色,体验染色活动的乐趣。
学习用狗尾草装点花瓶。
2.开展生态美术节活动,体验创美乐趣
本土资源中所蕴涵的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随手可得,它们具有其它材料所没有启发性、暗示性和可塑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联想。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这些材料通过想象、绘画、塑造、制作等美术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举行&泥塑展览节&、&蔬菜印章节&、&草帽节&等等。以生态美术节的活动形式来开展美术活动是幼儿学习美术的一个有利时机。
(四)引领幼儿开展乡土美术游戏探究活动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研究游戏&。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引领幼儿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探究活动,让幼儿体验美、鉴赏美。
开展想象游戏,了解材料的用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乡土文化或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开展一些幼儿喜欢的美术游戏,进行乡土材料的探究。如五金特色,开展&小小螺丝钉&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观察、抚摸各种各样的螺丝钉,了解其形状、颜色;展开想象,说一说它们美不美,为什么美,它们像什么,有哪些用途;展开想象,将螺丝钉摆放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通过活动,既让幼儿体会到,螺丝钉虽小,却能给生活带来便利,又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欲望,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创设游戏情景,探索材料的奥秘
情境游戏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如用泥学包粽子活动,用多媒体营造端午节的气氛,然后出示粽子(范例),引出要用泥土来做粽子的话题,接着让幼儿用泥自由的搓、捏、压、团,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尝试用彩带捆绑粽子,最后让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泥粽子作品,在分享、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五)有效指导幼儿开展乡土美术创作活动
儿童美术欣赏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才能,&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
1.组织美术创作活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并不在于他是真正发明创造了什么新事物,提出了何种新观点,而是指幼儿在自己生活中自主地,或是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完成了一种他以前从未经历、体验过的事。比如可以组织幼儿&做番薯片&活动,让幼儿先把煮熟的番薯捣烂,加上糖,再在纱布上压扁,制作出各种造型的番薯片;&做米筛爬&活动,用泥搓成一指宽的条条,然后摘下一小团,用拇指在米筛上&爬&,即一摁,一卷,再轻轻一拔;用红泥学做次坞打面,先给幼儿播放一段打面师傅做次坞打面的录像,然后让幼儿用泥团成一团,用小木棍不停地敲打&面团&,最后做成面条。
&&& 2.发挥幼儿主体性,应适当给予示范
教师在组织引导开展美术创作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同时应注意给予适当的范例引导。毕竟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若任凭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会导致美术教学仅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不利于幼儿成功感的产生和美术表现力的发展。范例能给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线索,也能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物体的清晰意象。但提供范例并不是让幼儿照搬照抄照画,而只是一种参考、一个启示。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就蕴涵于自然、社会、生活中。在幼儿美术教学工作中,能够开发和利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对于园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琛.用乡土美术资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J]. 少年儿童研究. 2011(16)
[2]陆影.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J]. 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9(11)
[3]邹兢.挖掘乡土资源 开发美术课程[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年02期
[4]林青娟.将&变废为宝&进行到底&&幼儿园废旧物品巧利用[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 2009
[5]周云.研发乡土资源 传承民间文化&&幼儿美术生态课堂中乡土资源运用的案例研究[A]. 第四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暨智慧学校创建与创新人才培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02-28 ]冯鑫名教师工作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展示 >> 成果展示
挖掘乡土资源 构建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
来源:冯鑫名教师工作站
时间:日15:24
&&&&&&& 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潘& 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近年来,与地区乡土教育资源整合性的主题活动研究受到了各幼儿园越来越多地关注。针对于现在城市中孩子们来说,“清新的自然风”似乎离他们很遥远,走入乡间亲近自然、亲近泥土的机会非常少。帮助孩子了解家乡的一山一水,从小树立爱家乡的情感,将乡土教育资源有机地融入主题教育活动之中,以多种方式丰富、完善、优化当前主题活动课程内容,已是势在必行。我园围绕《乡土教育在主题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有效开发和挖掘乡土教育资源,调整、补充、整合现有的主题活动课程内容,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以“乡土特色教育”为抓手,以“活化”园本课程为渠道,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日常教学为依托,逐步形成了一套即符合新课程要求又具有自主性、园本化、乡土性的幼儿园园本主题活动方案体系。
一、挖掘中筛选乡土化的教育资源
&“教育需要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的学科教学发展到90年代的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地区乡土教育资源整合性的主题活动研究受到了大家地关注。
列说“家乡美”
我园地处苏北地区,我们的家乡――宿迁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赞为“第一江山春好处”,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两湖四河”环绕,风光秀美,生态优越:洪泽湖、骆马湖以及古黄河风光带、大运河风光带风景宜人;西楚霸王项羽出生地项王故里,建筑古朴,宏伟庄重;乾隆行宫重檐斗拱,金碧辉煌,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建筑群……名胜古迹众多。近年宿迁市市委市政府以“生态为归宿,发展求变迁”的口号,号召全市人民全力打造生态型的绿色城市,我们的家乡城市面貌到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开展主题活动宝贵的教育资源。如何挖掘利用身边的这些“活教材”、“活资源”,不断调整、丰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将“本土化”教育资源利用起来,形成适合本园、本地区实际的更加优化的园本课程,便显得尤为重要。
整合“资源包”
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将“本地区什么样的乡土资源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资源、又有哪些资源”作为开展研究的切入点。经过讨论,课题组将乡土资源分为:人文资源(历史名人、手工艺、民间歌谣、民间游戏等)、设施资源(周围可利用、劳动工具、养殖场、大棚种植等)、风景名胜资源(河流、桥、旅游胜地等)、人情风俗资源(节日、特产等)四类,并成立了资源搜集整理小组,采用“总――分――总”的搜集整理模式,围绕不同的内容,各组教师相互协调分工,采用不同的方式(网络搜集、实地考察)搜集相关的资料,而后再集中到一起进行汇总、整理成“乡土资源包”。有的组研究教师搜集了大量的电子图片;有的组从地区旅游局拷贝了许多风景名胜、家乡名人的录像资料;有的组分类整理了家乡的特产,特别是对于一些出口的酒、水果(沭阳方形西瓜等),对其分布的区域以图表的方式加以直观地呈现、汇总;甚至于到地区有名的蔬菜大棚去现场拍摄,整理出孩子们可以去实地观察、动手劳动的场所,绘制成一个融风景名胜、养殖场、革命胜地等为一体的实地浏览区域分布地图……同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更好地挖掘出适合孩子们的乡土教育资源,我们还进行了《乡土教育资源》问卷调查活动,通过家长、孩子共同参与问答记录的方式进行,如问孩子:你去过哪些家乡的景点(地方)玩?你会唱家乡的童谣吗?会唱的童谣有几首、是哪些呢?问家长:您所了解的家乡特色文化有哪些?您知道哪些民俗节日呢?是怎么过这些节日的?……从家长和孩子那儿我们也整理出了很多有关乡土资源的内容,我们也对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家乡到底了解什么、了解多少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让家长也了解此课题研究的价值、对孩子终身发展的价值,从而对今后的研究活动给予支持。
通过多种方式,大量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便被整理到了我们的“资源包”中,为后期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为幼儿能够系统地接受优秀健康的乡土文化资源做好了前期准备,同时它也还需要在逐步的研究中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和综合素质地提升。
二、过程中创设乡土化的主题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创设乡土化的主题墙饰,制作乡土化的游戏材料,以“多元互动”为切入点,探索班级环境本身、环境与幼儿、环境与材料、环境与活动以及家长之间的最大限度的多元互动,让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创意合作,力求体现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化、平衡化、动态化的主题环境,让用于装饰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绿色环保,并在统一中体现变化,充分刺激幼儿的审美知觉,使材料的特性发挥得恰到好处,使班级主题环境形象富有变化和审美价值;让用于玩耍的游戏材料更为丰富多样、灵活多用,使得我们的各种游戏材料变得孩子们爱玩、乐玩、玩出学问。同时,在与材料的多维互动中,幼儿对家乡的认识、节俭美德、环保意识、创造能力等也得到了增强。
1.关注环保,突显材料使用的原生态
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优势,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体现乡土特色的材料,有来自于大自然的,如竹子、树枝、芦苇、稻草、贝壳、野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物产的丰富,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有来自于农家的,稻穗、小麦、花生、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有来自各种家庭的物品,一段渔网、一床废旧床单、蒸笼等材料丰富多彩,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乡各种富饶的物产和生活中的惊奇;二是各种废旧材料,特产食品包装、鞋盒、衬衫盒、牙膏盒、光盘、废旧纸杯、车圈、胶带卷……“不怕你没用到,就怕你没想到!”一样样不起眼的材料,变成了区域活动的标志,变成了墙饰材料,让幼儿在有限的空间内领略了无限空间的美好,感受到了“我的家乡什么都是宝!”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亲近感、自豪感,自然地萌发了爱家乡、赞家乡的美好情感,从而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得以发扬光大。
2.创造运用,突显材料表现的多样化
陶行知先生倡导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他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搜集的材料可保持其原样,但更多的需要教师、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开动脑筋,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材料,让材料的表现更加多样化,使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使我们的班级环境变得更加立体、更加贴近幼儿生活,使我们的各种游戏材料变得孩子们爱玩、乐玩、玩出学问来。
如班级的环境创设所有的材料都是废物利用:利用废旧的地方特产“水晶楂糕”盒,制作成了“爱心送我家”栏目,作用有:①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写在便条上供家长自由领取。②家长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放在其中,教师每天查收。③把个别幼儿的特殊表现放在孩子的小“家”中,希望家园配合共同教育。④如有幼儿生病了,可以夹个夹子或者写个便条在里面,提醒老师关注他们,既美观又深受孩子的喜欢,操作起来非常便利;利用废旧的生日蛋糕盒盖、牙膏盒(中间塞上泡沫),进行简单的装饰制作成的主题墙变成为一片“花的海洋”,孩子们利用图钉可自主张贴作品、资料,非常实用;生活中废旧的纸杯经过老师、孩子的手,上色、剪开,变成了多多开放的“笑脸”,布置成了“好宝宝展示栏”,色彩鲜艳,孩子喜爱;“快乐美食城”角色区中,整个环境装饰都是充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月饼盒装饰墙面、饮料瓶杯子装饰桌面、衬衫盒经过裁减做成标志粘贴、纸箱做屋顶、蛋糕盒挂在废旧纸盒中装食品、纸箱摆放成柜台),布置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角色区,非常美观,“食品”更是废旧材料大集中,有用废旧糖纸包上泡沫做的“糖果”,有用海绵做成的“糕点类”,有用苹果包装袋制成的“水晶粉丝”,有用纸箱纸做的“豆干”……各种“食品”栩栩如生、品种齐全。总之,在环境创设中充分利用了各种乡土材料的形状、色彩及肌理、软硬、凹凸、粗糙与粗细等特征的对比处理,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材料,使材料的特征更鲜明,变化成了“艺术精品”。
另外,我们还创造性地使用乡土材料,制作了大量乡土化的特色教玩具,并把利用各种乡土资源自制教玩具的整个过程视为提高自身素质、走进孩子心灵世界、节约经费勤俭办园、发挥家、园、社区整体功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过程。
如我园的“快乐瓶子鞋”户外游戏玩具,巧妙地利用了大饮料瓶、油筒的结构特点,加上宽松紧带、毛线装饰、钮扣、鞋带等废旧材料整合做成各种型号“瓶子鞋”,可变成背筐、袋鼠袋自由连接多人走等进行体育锻炼,可在休息时练习扣纽扣、排序和数数、系鞋带等技能,可变化成投准器、抛接器、溜冰鞋、拖拉小火车等玩具,玩法丰富多变,教育功能明显,可以进行走、跑、抛接、投掷、屈膝行进走爬等多种运动能力练习和穿系鞋带、扣纽扣、喂娃娃等生活自理能力练习以及排序、数数等数学能力的练习……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在多变多玩中让孩子体会快乐、发展综合能力。我们的户外晨间体育材料都是利用各种家乡的资源制作而成的:尾巴(废旧稻草、毛线编制)、流星球(各种废旧包装纸装饰)、投掷框(家乡特产“金龙鱼”油箱上端开口既成)、大力士小推车(废旧管线、纸盒拼装而成)、铃儿响叮当(两个果冻盒相对封死,里面放上一个叮当)、“多变风火轮”……废旧物品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变成了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别具一格的有趣玩具,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对各式各样的玩具爱不释手,并针对于材料的不同特性变换出多种玩法,笑声、加油声、欢笑声连成一片,较好地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投等基本动作技能,使幼儿玩中学,学中求发展,真正玩出了水平。而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其娱乐性强,开展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人数等限制,易于继承和发展。平时我们积极开展各种民间体育游戏,组织幼儿在晨间、课间、午间等进行活动,“打陀螺”、“抛铁环”、“跳皮筋”、“踢毽子”、瓦片“跳房子”、“老鹰抓小鸡”…… 让孩子们与传统游戏材料的互动中、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孩子们生活、交往、竞争、合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具有健身、健心、健智的功能。
三、实践中生成乡土化的教育内容
我园目前使用的教材是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著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这套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轴线,融合了多领域的内容和要求,它虽然对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具有积极、全面的指导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会存在有些主题活动内容脱离本地区实际、教学内容远离当地孩子的生活经验、部分主题教学活动开展无法满足当地孩子的实际兴趣和需要、活动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将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与乡土教育资源有机地融入主题活动中,以多种方式丰富、完善、优化当前主题活动课程内容,已是势在必行。
1.结合预设主题,充实乡土化教学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将原定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全部抛弃而自主设计教材,对于我园来说还有非常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所采用的是在原先教材的基础上,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教参上的主题活动方案结合我园、我地区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从而通过有效开发和挖掘乡土教育资源,调整、补充、整合现有的主题活动课程内容,以满足本地区幼儿当前的实际需要,为我园的主题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逐步形成一套即符合新课程又具有自主性、园本化、区域性的幼儿园园本主题活动方案体系。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孩子们对于家乡的认识更为深刻,我们便围绕预设的《国庆真快乐》主题方案增加了“爱家乡”这一内容。开展活动前,为了增强孩子们对于家乡的认识,班上以分发小通知的方式让孩子们搜集各种家乡名胜古迹图片、家乡特产等,在集体活动时给予孩子们充分交流分享的机会,而后再请小朋友们观看课件、录像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面貌及名胜古迹,借助现代化的教育媒介,将项王故里、幛山森林公园、乾隆行宫、骆马湖、整齐的街道、高大的建筑、宿迁新小区等景物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就这样孩子们感受到了我们宿迁的风景优美、街道宽敞整洁、楼房越来越多、住地越来越美、生活的地方是个好地方,激发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在活动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所有的景点都带孩子去过,有着丰富的游玩、观赏经验,在活动中有话可讲、争着讲,对自己生活的家乡有一定了解。活动仍在继续,内容进一步延伸,组织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家乡不但有许多的名胜古迹,还有我们自己的土特产:煎饼、山楂糕、八集小花生、腊豆、甜油、宿迁大糕、金针菜等,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分享大家带来的不同土特产水晶山楂糕、皂河烧饼等,孩子们快乐地一一品尝着,特别是当孩子们观看了家乡特产在全国许多城市分布图、被许多的人所喜爱时,班级里一片欢腾,对家乡的热爱、自发的自豪感达到了高潮。又如增加的健康活动“不挑食”,通过举办亲子品尝会,请家长每人带一样和孩子一起精心烧制的具有地方特色菜肴来:黄狗猪头肉、骆马湖银鱼、凉拌金针菜、支口龙虾等,每个家庭各自先介绍一下菜肴的特色及营养价值,然后再分组进行品尝,这样既融洽了亲情、友情,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家乡的饮食文化……这些内容都是在原主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乡土教育资源,进一步调整、充实、更新和创造的园本化过程。
2.结合日常节日(季节),开展乡土化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基本的教学中,要解放孩子们的头脑、双手、双脚和时间、空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教育。”我们在乡土教育资源利用中,就充分地给幼儿自己实践、亲近生活的机会,让幼儿有进一步地认识和体会。
如美丽的春天来临的时候,大班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了综合活动“好吃的荠菜”,首先以分发小便条的方式,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大自然中去挖荠菜,回家后将荠菜洗干净。在集体讲述自己的感受时,许多的孩子都说:“可好玩了!”“老师,我是用小铲子去挖的。”“我能自己找到荠菜了!”“我是在骆马湖挖的,老师那儿现在可漂亮了,有……”“我妈妈带我到农村田地里去挖的,那儿的小麦都青绿青绿的。”……孩子们讲得多好呀,有知识的学习,有视觉的冲击,有满腔的感受,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间接去观察了家乡的美、家乡的变化。活动中我们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请家长参加班级用荠菜做馅儿包饺子活动,许多的家长非常有心,从家中带来了各种包饺子用的工具,制作了许多可以和荠菜搭配的馅儿,家长们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在孩子们面前“露一手”,忙得不亦乐乎。最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他们自己动手包饺子,干得不亦乐乎,俨然都是一个个能干的面点师,包的饺子有模有样,家长们都惊奇地说:“呦,看不出来宝宝还真棒!”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孩子们可开心了!这样的活动,怎能不开心?怎能没有收获呢?
3.结合兴趣需求,生成乡土化主题活动。
“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连,把附近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出产物品以及儿童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游戏、儿童语言等搜集起来,加以编制,作为教育幼儿的课程、教材。”在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围绕此原则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求,生成了乡土化主题活动,扩展和丰富家乡文化的内涵,逐步形成我园自主性课程体系,从而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教育活动中来,在研究中形成了多个园本主题活动课程:
①黄沙系列活动
我们的家乡骆马湖周边遍布沙矿,黄沙资源丰富。围绕此当地资源,我们生成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美术活动(有趣的彩沙画、好玩的沙雕等)、科学活动(有趣的采沙、黄沙探秘等)、音乐活动(沙球敲击乐等)、体育活动(好玩的沙滩踢球、沙袋变变变等),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在动手、动口、观察、讲述、游戏中快乐的成长。
②杨树系列活动
宿迁是“杨树之乡”,素有“绿色之都”的美誉,高大的杨树也充满了探索的空间,如美术活动系列:有趣的杨树叶拼贴,杨树叶拓画,树皮装饰画、板皮彩饰、趣味刨花造型等,孩子们可粘贴、可创作画、可手工操作;体育活动系列:好玩的树桩、板材接力等;科学活动系列:各种各样的杨树等。在活动中既发展了孩子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又增强了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感受到家乡独特的杨树之美。
③水产资源系列
家乡的洪泽湖、骆马湖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搜集了大量的水产品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组织开展了科学活动:清清的骆马湖、洪泽湖湿地、洪泽湖大闸蟹、有营养的水产品等;用蟹蚌壳、芦苇花等开展的美术活动装饰作品;带领孩子们去社会实践:拣螺蛳壳、玩沙、观赏美丽的洪泽湖荷花等,让孩子们了解了家乡两湖的丰富资源。
④八集花生系列
八集小花生是我们宿迁的特产,孩子们常见爱吃,围绕八集小花生我们开展了以“花生小知识”(种类、营养、储存、销售等)、“花生采摘乐”(挖花生、数花生、生长过程等)、“花生真好吃”(制品、品尝会、花生销售等)以及“花生变身秀”(造型、粘贴、色彩练习等)为内容的教育网络图,从社会实践、综合、语言、美术、数学等多个领域设置了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主动去搜集、去发现、去讲述、去操作,特别是对于八集小花生销售的网络分布图(一张中国地图上以箭头的方式,从家乡宿迁出发成辐射状分散到全国哪些地方),每到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都三五成群地围在主题墙边看着说着发现着,孩子们都由衷地发出赞叹:“呀!原来八集小花生连北京也有卖呀!”从心中萌发了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之情。
就这样,我们借助多种教育内容有效地将乡土教育资源整合到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去,让充满吸引力的乡土教育资源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融入了幼儿的生活,极大丰富了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使得我园的课程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区幼儿的发展,孩子们在其中快乐着、创造着、感受着、学习着,在活动中对家乡的理解和认识更为鲜明;我们的教师也成长为思考者、调整者、实施者、整合者、生成者,更多地去观察生活、了解孩子,灵活地运用教材,结合季节和地域特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不断审视、分析、整合、完善主题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提升了研究教师教育行为的适宜性,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提升。
“数不尽的家乡美,道不尽的家乡好。”一年多的乡土教育整合性研究,有效地实现了原有主题活动课程与本土教育资源利用的有效整合,充分挖掘了乡土教育资源的多种价值,在各种独具乡土特色的活动之中真正地实现了让幼儿回归乡土、感受乡土、体验乡土的教育目标,让家乡的本土文化悄然地融入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将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植入孩子纯真的心田。悠悠岁月,悠悠情怀,新时代的幼儿园定当沿着《新纲要》指引的正确方向,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格局,创设富有乡土特色的高质量幼儿园,让幼儿沐浴在“家乡灿烂阳光的乐园”里。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获2011年江苏省“师陶杯”幼儿园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编辑:fengxin)
【 相 关 文 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土资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