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塔防新手礼包5 4怎么过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姜维和曹仁3波40科技?4波也能卡5级英雄【梦塔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姜维和曹仁3波40科技?4波也能卡5级英雄收藏
作为一个新手我真的很想知道怎么才能做到求指教求大神
有没有方法,没有的话我不解锁曹仁了姜维也不会玩了,妈蛋一拿出姜维就心慌。
摸金起手可以 或者拿一血
有风灵或者小火雷就可以但是姜维没必要科技后面跟上就行
反正这两个武将本人都不怎么看好!曹仁没改之前还好,现在是对面发多少波必定漏多少的情况,本宝宝表示伤不起!姜维兄只能是单练,自保,以前倒是满厉害的!现在在我看来只是一个骗香香睡觉的英雄!
姜维那么强的英雄 任是被说成酱油
姜维前十叠到50加,无脑下一切远程拨
拿首破再吃点对面的兵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操作系统:Windows2000以上系统
CPU :双核 2.2GHz以上
显卡:GeForce6800或以上性能显卡(128MB显存)
声卡:标准兼容声卡
硬盘容量:4G以上空间
操作系统:Windows2000以上系统
CPU :P4 3.0GHz以上
显卡:GeForce6600或以上性能显卡(64MB显存)
声卡:标准兼容声卡
硬盘容量:4G以上空间
游戏名称:梦塔防
游戏类型:角色扮演
游戏特征:Q版塔防
开发公司:杭州电魂
运营公司:杭州电魂
官方网站:
目前状况:自燃公测()
友情链接:DNF职业专栏
剑魂>剑圣>剑神
武器精通:光剑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擅长近距离快速连斩,可以使用鬼剑士的所有武器类型
DNF剑魂刷图加点攻略:
狂战士>狱血魔神>帝血弑天
武器精通:巨剑
防具精通:重甲
操作难度:普通(二颗星)
职业特点:掌握暴走模式和血气攻击技能,以牺牲自身为前提,追求极限的攻击力
DNF狂战刷图加点攻略:
狂战士加点
阿修罗>大暗黑天>天帝
武器精通:短剑
防具精通:板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释放波动之力进行强力攻击,擅长中远距离打击,瞬间伤害极高
DNF阿修罗刷图加点攻略:
阿修罗加点
鬼泣>弑魂>黑暗君主
武器精通:太刀
防具精通:布甲
操作难度:困难(四颗星)
职业特点:可以指定领域内召唤出鬼神进行战斗,可以借助鬼神的力量施展魔法攻击
DNF鬼泣刷图加点攻略:
驭剑士>剑宗>剑皇
武器精通:太刀 巨剑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简单(一颗星)
职业特点:以驭剑术为基础,可以任意转换四种属性,将魔法和剑术相结合,讲究快速连制敌
dnf女鬼剑刷图加点攻略:
契魔者>剑魔>弑神者
武器精通:巨剑
防具精通:重甲
操作难度:简单(一颗星)
职业特点:借用魔人之力附加于武器,手中剑可以化为长鞭,擅长大范围长距离攻击
dnf剑宗刷图加点攻略:
流浪武士>剑豪>剑帝
武器精通:光剑 巨剑
防具精通:皮甲
操作难度:简单(一颗星)
职业特点:内劲掌法雄浑有力,可给与敌人致命一击,双持剑法天下无双,此剑一处谁与争锋
dnf剑豪刷图加点攻略:
暗殿骑士>暗帝>裁决女神
武器精通:短剑
防具精通:板甲
操作难度:简单(一颗星)
职业特点:鬼魅的身影可以在战场中自由穿梭,吸取敌人的灵魂进行并给予他们致命攻击
dnf暗帝刷图加点攻略:
漫游>枪神>掠天之翼
武器精通:左轮
防具精通:皮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以快速移动攻击而著称的快枪手,其优秀的体术能力足以和一些近身职业抗衡
dnf漫游刷图加点攻略:
男漫游加点
弹药>大将军>战场统治者
武器精通:自动手枪 手弩
防具精通:皮甲
操作难度:困难(四颗星)
职业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各类属性弹进行攻击,可以采取手榴弹,地雷,狙击等战术攻击敌人
dnf弹药刷图加点攻略:
男弹药加点
枪炮师>狂暴者>毁灭者
武器精通:手炮
防具精通:重甲
操作难度:普通(二颗星)
职业特点:善用各类重火器进行远距离攻击,虽然身手不够敏捷,但是防御力和破坏力较强
DNF狂暴者刷图加点攻略:
男大枪加点
机械师>机械战神>机械元首
武器精通:自动手枪
防具精通:布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枪手中唯一能够操纵战斗机器人的职业,可以利用自爆机器人对敌人造成大量伤害
DNF机械刷图加点攻略:
男机械加点
漫游>沾血蔷薇>绯红玫瑰
武器精通:左轮手枪
防具精通:皮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以快速移动攻击而著称的快枪手,其优秀的体术能力足以和一些近身职业抗衡
dnf女漫游刷图加点攻略:
女漫游加点
弹药>战争女神>芙蕾雅
武器精通:步枪
防具精通:皮甲
操作难度:困难(四颗星)
职业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各类属性弹进行攻击,可以采取手榴弹,地雷,狙击等战术攻击敌人
dnf女弹药刷图加点攻略:
女弹药加点
枪炮师>重炮掌控者>风暴骑兵
武器精通:手炮
防具精通:重甲
操作难度:普通(二颗星)
职业特点:善用各类重火器进行远距离攻击,虽然身手不够敏捷,但是防御力和破坏力较强
dnf女大枪刷图加点攻略:
女大枪加点
机械师>机械之心>机械之灵
武器精通:自动手枪
防具精通:布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枪手中唯一能够操纵战斗机器人的职业,可以利用自爆机器人对敌人造成大量伤害
dnf女机械刷图加点攻略:
女机械加点
气功师>狂虎帝>念皇
武器精通:手套
防具精通:布甲
操作难度:困难(四颗星)
职业特点:将光属性的念气转换成多种形态用于近距离攻击,可以将念气的攻击力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
dnf男气功刷图加点攻略:
男气功加点
柔道家>风林火山>宗师
武器精通:东方棍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普通(二颗星)
职业特点:常常施展连续攻击,使敌人无力招架,可以再空中施放抓取技,也可以同时抓取范围内的敌人
dnf男柔道刷图加点攻略:
男柔道加点
散打>武极>极武皇
武器精通:拳套 臂铠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擅长腿部攻击,可以施展多种连续技,虽然攻击范围小,但是破坏力超强
dnf武极刷图加点攻略:
街霸>千手罗汉>暗街之王
武器精通:爪
防具精通:重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擅长投掷各种道具攻击敌人,毒抗性高,投掷范围较大,可以使敌人进入异常状态
dnf男街霸刷图加点攻略:
男街霸加点
气功师>百花缭乱>念帝
武器精通:手套
防具精通:布甲 轻甲
操作难度:困难(四颗星)
职业特点:将光属性的念气转换成多种形态进行防御或攻击,可以保护队友或在后方进行支援攻击
DNF气功师刷图加点攻略:
女气功加点
柔道>暴风眼>风暴女皇
武器精通:手套 东方棍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精通多种抓取技能,瞬间对敌人造成致命伤害,可以抓住敌人使其无法动弹,更易于队友攻击
DNF柔道刷图加点攻略:
女柔道加点
散打>武神>极武圣
武器精通:手套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困难(四颗星)
职业特点:专注于搏击,可施展快速连续技或强力一击,攻击时,不会轻易被敌人打断
DNF武神刷图加点攻略:
街霸>毒王>毒神绝
武器精通:爪
防具精通:重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街头中的霸王,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能将敌人拉过来,并附加各种异常状态
DNF街霸刷图加点攻略:
女街霸加点
元素爆破师>魔皇>湮灭之瞳
武器精通:法杖
防具精通:布甲
操作难度:简单(一颗星)
职业特点:可以向敌人快速释放各种属性攻击,极限施展四系元素力量,进行大范围的远程攻击
dnf魔皇刷图加点攻略:
冰结师>冰冻之心>刹那永恒
武器精通:魔杖
防具精通:布甲
操作难度:普通(二颗星)
职业特点:可用寒冰幻化出各种形态的武器进行攻击,只专注与冰系魔法,可使周围敌人进入冰冻状态
dnf冰结师刷图加点攻略:
冰结师加点
元素师>大魔导师>元素圣灵
武器精通:魔杖 法杖
防具精通:布甲
操作难度:困难(四颗星)
职业特点:自然界四大元素的魔法主宰者,收集的元素力量越多,攻击力越强
dnf元素刷图加点攻略:
元素师加点
召唤师>月之女皇>月蚀
武器精通:法师全部武器
防具精通:布甲 重甲
操作难度:普通(二颗星)
职业特点:提升召唤兽的战斗能力,同时指挥他们进行战斗,可以牺牲召唤兽换取强力的攻击
dnf召唤刷图加点攻略:
召唤师加点
魔道学者>魔术师>古灵精怪
武器精通:扫把
防具精通:皮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魔法师中唯一可以使用扫把进行攻击或移动的,可以释放附带各种效果的范围型技能
dnf魔道刷图加点攻略:
魔道学者加点
战斗法师>贝亚娜斗神>伊斯塔战灵
武器精通:矛 棍棒
防具精通:皮甲
操作难度:困难(五颗星)
职业特点:可以将自身魔法力量转变成属性炫纹进行战斗,利用体术和炫纹进行不间断的攻击
dnf战法刷图加点攻略:
战斗法师加点
圣骑士>天启者>神思者
武器精通:念珠
防具精通:板甲
操作难度:困难(四颗星)
职业特点:利用各种Buff技能和恢复技能辅助队友,凭借神圣之力对敌人释放光属性攻击
dnf圣骑士刷图加点攻略:
圣骑士加点
蓝拳圣使>神之手>正义仲裁者
武器精通:图腾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困难(五颗星)
职业特点:攻击迅速,移动敏捷,擅长近距离攻击,俯冲时,仍可对敌人施展不间断的连续攻击
dnf蓝拳刷图加点攻略:
驱魔师>龙斗士>真龙星君
武器精通:图腾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困难(四颗星)
职业特点:利用式神和符咒技能对敌人进行魔法攻击,精通虚祖特有的自我强化技能:脉轮
dnf驱魔刷图加点攻略:
驱魔师加点
复仇者>末日审判者>永生者
武器精通:镰刀
防具精通:重甲
操作难度:普通(二颗星)
职业特点:利用攻击时积累的恶魔之力召唤恶魔力量进行战斗,借助恶魔的力量或直接变身为恶魔攻击敌人
dnf复仇者刷图加点攻略:
复仇者加点
刺客>银月>月影星劫
武器精通:匕首 双剑
防具精通:皮甲
操作难度:困难(五颗星)
职业特点:利用攻击速递快的特点,向敌人施展不间断的连续技,在空中和地面都可以对敌人造成伤害
dnf刺客PK加点:
死灵术士>灵魂收割者>亡魂主宰
武器精通:权杖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战斗凡是为先弱化敌人后再进行攻击,可以召唤强大的死灵附身,改变自身的攻击方式
dnf死灵刷图加点攻略:
死灵术士加点
忍者>毕方之炎>不知火
武器精通:苦无
防具精通:布甲
操作难度:困难(五颗星)
职业特点:擅长使用华丽的火焰忍术,毙敌于瞬间的强力法系职业
dnf忍者刷图加点攻略:
影舞者>梦魇>幽冥
武器精通:匕首
防具精通:皮甲
操作难度:困难(五颗星)
职业特点:擅于背后暗杀的暗夜使者,强化了背击技巧的近战职业,拥有多数灵活影分身的技能。
dnf影舞者刷图加点攻略:
影舞者加点
精灵骑士>星辰之光>大地女神
武器精通:巨剑
防具精通:板甲
操作难度:困难(五颗星)
职业特点:灵活使用剑和盾牌,擅长连续攻击,HP值降至0时,会出现独角兽保护自身。
dnf精灵骑士刷图加点攻略:
精灵骑士加点
混沌魔灵>黑魔后>黑曜神
武器精通:短剑
防具精通:重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可以令魔灵按照指定的阵型进行战斗,可以与魔灵并肩战斗,也可以牺牲魔灵给予敌人伤寒
dnf混沌骑士刷图加点攻略:
混沌骑士加点
武器精通:战戟
防具精通:重甲
操作难度:普通(三颗星)
职业特点:浴血奋战,从不畏惧死亡,只有战斗才能让他明白生存的意义!拥有超大的技能攻击力。
DNF征战者加点攻略:
征战者加点
武器精通:长枪
防具精通:轻甲
操作难度:简单(一颗星)
职业特点:一生都在追寻极限的力量,只有战斗才能拥有真正的力量!将无双枪术发挥到极致。
dnf决战者刷图加点攻略:
决战者加点
武器精通:巨剑
防具精通:板甲
操作难度:普通(二颗星)
职业特点:掌握鬼剑士各职业的技能,并能将其组合成连续技,技能连击次数越多,攻击力越强
DNF黑暗武士加点攻略:
黑暗武士加点
武器精通:法杖
防具精通:板甲
操作难度:简单(一颗星)
职业特点:鼠标全操作,刷图更轻松,召唤一切带有属性的物质或魔法进行攻击
dnf缔造者刷图加点攻略:
缔造者加点
DNF图片专栏
DNF游戏资料
DNF综合文章
游戏名称:地下城与勇士(DNF) 游戏类型:2D横版格斗 开发公司:NEOPLE 运营公司:腾讯 专区名称:DNF中文网--官方合作站点 官网地址:DNF官网 | 韩服官网 | 日服官网 | 美服官网
责任编辑:流歌 当前版本:创新世纪 第四章 DNF玩家交流群:
友情链接:《三国会要》27.卷二十五
建安二十二年春,权遣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公先以弟女配策弟匡,又为子彰取贲女。(杨)【第483页→】
延康元年秋,孙权遗使奉献。〔杨〕
黄初二年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使太常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文纪》。帝欲封权子登,权辞,重遣沈珩陈谢,并献方物。《吴主传》。〔杨〕
魏使邢贞入门,不下车。昭谓曰:“礼无不敬。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下车。《张昭传》。〔杨〕
权出都亭,候贞与盟。《徐盛传》。文帝遣使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瑇瑁、孔雀、翡翠、鬬鸭、长鸣鸡,群臣奏宜勿与,权皆与之。《江表传》。黄初三年,魏来求豆蔻。《御览》引《吴纪》。权使具上破蜀所得印绶土地,并表将吏功勤。文帝报使致鼲子裘、明光铠、骈马,又以素书典论、诗、赋与权。《吴历》。〔杨〕
吴书:权以沈珩有智谋,能专对,乃使至魏。文帝问曰:“吴嫌魏东向乎?”珩曰:“不嫌也。”曰:“何以?”曰:“恃旧盟,归于好,是以不嫌渝盟,自有预备矣。”册府。〔杨〕
黄武元年,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盟誓,并徵任子,权辞让不受。乃命曹休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时杨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权卑辞上书,求自改悔,若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文帝报曰:“若君必效诚节,以解疑议,登身朝到,夕召兵还。”权遂改年,临江拒守。《吴生传》又云:犹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乃绝〔杨〕【第484页→】
嘉禾四年,魏使以马求通易球玑、翡翠、瑇瑁。〔杨〕
咸熙二年,吴遣使纪陟、弘璆请和。干宝《晋纪》。寿春将王布请马射,间吴君子能乎?陟曰:“此骑士肄业所及,士大夫未有为之者。”布大慙。〔杨〕
按《孙传》:“晋文帝为魏相国,遗昔吴降将徐绍、孙彧衔命赍书,陈事势利害,以申喻;晧遣使报书,绍行到濡须,召还杀之,徙其家属,始有白绍称美中国者故也。”裴注引《江表传》曰:“晧书两头言白,称名言而不著姓。”〔杨〕
冯熙使魏不屈,上嘉之,赐盐米。《吴书》:冯熙,字于柔,颍川人。权方为车骑,熙历东曹掾,使蜀还,为中大大。后使于魏,魏使炼群诱之,啗以重利,熙不为回,送至摩陂,欲困苦之。熙惧见迫不从,必危身辱命。乃引刀自刺,御者觉之,得不死。孙权垂泣日:“此与苏武何异!竟死於魏也。”〔杨〕
建安二十五年,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杨〕
魏文帝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帝曰:“吴可征否?”咨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吴书》〔杨〕
宝鼎元年,遗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吊祭晋文帝。〔杨〕【第485页→】
忠说皓曰:“北方守战之具不设,弋阳可袭而取,皓访群臣,刘纂曰:“宜遗闲谍以观其势。’皓阴纳纂言,且以蜀新平,故不行,然遂自绝。以上魏、吴通使。〔杨〕
建安十三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江表传曰:权遗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与备相结,遇于当阳,致殷勤之意。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亮随肃诣权,结同盟誓。权遗周瑜等水军数万,舆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先主南征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皆降,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时先主表权领徐州牧,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舆。先是备诣京见槽,求都督荆州,鲁肃劝权借之,共拒曹操。钱大昕曰:资蜀以兵,推刘为牧,自为屏蔽;后三分巳定,吴人追思赤壁之役,实籍吴力,遂消应为吴有,而蜀据之,因有借荆州之说耳。权忿,乃遗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下公安,令阀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先主闻之,舆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鲁肃传:遂割湘水为界。〔杨〕
先主章武元年七月伐吴,孙权遗书请和,先主不许。二年,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遗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宋玮报命。吴主传:权使郑泉聘于白帝,始复通也。及殂,遣冯熙聘蜀吊丧。见吴书。
后主建兴元年,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吴历》曰:“蜀致马及方物,吴亦致方【第486页→】土所出以答,后以为常。”陆逊传言:“权刻印置逊所,每于禅、亮书,常过示逊,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杨〕
七年,孙权称帝,舆蜀约盟,共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归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陈震到武昌,权舆震升坛歃盟。〔杨〕
孙亮太平元年,使刁玄告乱于蜀。〔杨〕
孙休永安六年,蜀以魏见伐来告。〔杨〕
《张温传》:使蜀,权谓温曰:“恐孔明不知吾所以舆曹氏通意,故屈卿行。温到蜀,诣阙上章。建康实录:殷礼舆张温使蜀,诸葛亮叹曰:“江东菰芦中生此奇才!”
《秦宓传》:吴遣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杨〕
《马良传》:遗使吴,良谓亮曰:“今街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于孙将军!亮曰:‘君试自为文。良即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奇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权敬待之。
《陈震传》:权称尊号,以震为衞尉,贺权践阼,入吴界,移关候曰:“东之舆西,驿使往来,冠盖相望,申盟初好,日新其事。震以不才,得充下使。献子适鲁,犯其山讳,春秋讥之,望必启告,使行人睦焉。即日张旌诰众,各自约誓,顺流漂疾,国典异制,惧或有违,幸必斟诲,示其所宜。 〔杨〕【第487页→】
《诸葛瑾传》:权遣使蜀通好,舆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后刘备伐吴,吴王求和,瑾舆备牋。或言瑾别遗亲人舆备相闻,权曰:“弧舆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江表传曰:“孤语子瑜:何以不留孔明?答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杨〕
汉晋春秋:孙休时,薛珝为五官中郎将,遣至蜀求马。〔杨〕
费祎别传:孙权每别酌好酒以饮祎,视其已醉,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辞难累至。祎辄辞醉,退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权以手所执宝刀赠之,祎答曰:‘臣不才,何以堪明命!然刀所以讨不庭,禁暴乱者也。顾大王勉建功业,同奖汉室,臣虽暗昧,不负东顾。〔杨〕
邓芝传:先主殂,亮遗芝修好,权狐疑不时见,芝乃表请见,曰:“臣来亦为吴,非伹蜀也。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大王若委质于魏,魏必土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不从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绝魏,舆蜀连和,遗张温报聘。〔杨〕
宗预将命至吴,孙权问:“增守何也?预曰: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第488页→】然,不足相问。”权大笑,嘉其亢值。以上蜀、吴通使〔杨〕。
奉车都尉鬷弘,武皇帝时,始奉使命开通道路。文皇帝即位,欲通使命,遣弘将妻子还乡里。弘以受恩,归死国朝,无有还意,乞留妻子,身奉使命,公孙康遂称臣妾。以弘奉使称意,赐爵关内侯。公孙度传注引魏名臣奏。〔杨〕
黄龙元年五月,使校尉张纲、管笃之辽东。〔杨〕
嘉禾元年三月,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海之辽东。九月,魏将田豫要击,斩贺于成山〔杨〕
十月,魏辽东太守公孙渊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称藩于权,并献貂马。权大悦,加渊爵位。二年三月,遗舒、综还,使太常张弥等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鍚备物,乘海授渊,举朝皆谏,不听。渊果斩弥等,送其首于魏,没其兵资。权大怒,欲自征渊,尚书仆射薛综等切谏,乃止。〔杨〕
魏景初元年,渊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置百官,诱鲜卑扰北方;二年,遣使称臣求救于吴。〔杨〕
赤乌二年三月,遣使者羊衙、郑胄,将军孙怡之辽东,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虏得男女。以上吴通使辽东事。〔杨〕【第489页→】
奉邑(赐民户附)
吴孙皎迁都护、征虏将军,督夏口。赐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为奉邑,自置长史。
孙韶拜承烈校尉,缮治京城。食曲阿、丹徒二县,自置长吏。
周瑜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
鲁肃代周瑜领兵。瑜奉邑四县,皆属焉。
吕蒙拜庐江太守,赐寻阳屯田六百户,以寻阳、新为蒙奉邑。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洽沙羡,食四县。蒋钦徒讨越中郎将,以经拘、昭阳为奉邑。陈表赐復人二百家,在会稽新安县。徐盛领庐江太守,赐临城县为奉邑。朱治领吴郡,割娄、由拳、无锡、呲陵为奉邑,置长吏。吕范领彭泽太守,以彭泽、柴桑、历阳为奉邑;领丹阳太守,以溧阳、怀安、宁国为奉邑。蒋钦卒,以芜湖民二百户、田二百顷,给钦妻子。(并《本传》。)【第490页→】
蜀建兴三年春,丞相亮率众南征。诏赐亮金鈇鉞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传注)
魏太祖遣徐晃屯汾阴以抚河东,赐牛酒,令上先人墓。(《徐晃传》。)
文帝下诏曰:“司徒,国之俊老,所兴和阴阳、理庶事也。今太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无谓也。”特赐御衣,及为其妻子男女,皆作衣服。又赐奴婢五十人。(《华歆传》。)
文帝遣张辽还屯合肥,给辽母舆车及兵马,送辽家詣屯。敕辽母至,导从出迎。所督诸军将吏,皆罗拜道侧。观者荣之。黄初二年,辽朝洛阳宫。文帝为起第舍,又特为辽母作殿。以辽所从破吴军应募步卒,皆为虎贲。辽得疾,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虎贲问洧息,道路相属。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张辽传》。)
孙资固称疾。正始九年二月,乃赐诏曰:“君掌机密三十余年,总营庶事,勋著前朝。暨朕统位,动賴良谋。属以年耆疾笃,上还印绶。前后郑重,辞旨恳切。今听所执,赐钱百万。使兼光禄勋少府,亲策诏君养疾于第。君其勉进医药。颐神和气,以永无疆之祚。置舍人官骑,加以日秩肴酒之膳焉。(《刘放传》注引《孙荔传》。)【第491页→】
嘉平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敦,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余财。朕甚嘉之。其赐邈等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徐邈传》。)
孙权赐鲁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鲁肃传》。)
蒋钦拜右护军。权尝入其堂内,母疎帐缥被,妻妾布裙。权叹其在贵守约,即勅御府为母作锦被,改易帏帐。妻妾衣服,悉皆锦绣。(《蒋钦传》。)
吕岱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权闻之叹息,以让群臣曰:“吕岱出身万里,为国勤事。家门内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责安在?”于是加赐钱、米、布、绢,岁有常限。(《吕岱传》)
黄武七年,陆逊振旅过武昌。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陆逊》。)
权案行至濡须坞,因会诸将。权自行酒到周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欢宴极夜。其明日,遗使者授以御盖。(《周泰传》
贺齐被命诣所在,及当还郡,权出祖道,作乐舞象。赐齐耕车骏马。罢坐住驾,使齐就【第492页→】车。齐辞不敢,权使左右扶齐上车,去百余步乃旋。(《贺齐传》)
权拜诸葛恪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拜毕,命恪备威仪,作鼓吹,导引归家。(《恪传》)
是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是仪传》)
权赐薛综紫绶囊,综陈让紫色非所宜服,权曰:“太子年少,涉道日浅,君当博之以文,约之以礼,茅土之封,非君而谁?”(《薛综传》注引《吴书》)
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刘基。余人不得也。(《刘基传》)
朱然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权辄召见,口自问讯。入赐酒食,出送布帛。(《朱然传》)
权于公安大会,吕蒙以疾辞,权乃增给步骑鼓吹,敕选虎威将军官属,并南郡、庐江二郡威仪。拜毕还营,兵马导从,前后鼓吹,光耀于路。(《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权为吴王,朱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思敬特隆。(《朱治传》)
曹公出濡须。权率众应之,密勅甘宁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余人,径诣曹公营【第493页→】下,使拔鹿角,踰(通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宁已还,因夜见权。即赐绢千匹,刀百口。(《甘宁传》注引《江表传》)
诸葛恪振旅而归,赐金l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恪传》)
《隋书•经籍志》有魏尚书八卷,孔衍撰;魏官仪一卷,苟攸撰;魏晋百官名五卷。(《御览兵部》引《魏百官名》)《南齐书百官志》有魏氏官仪、(见卫覬(通觊)本传)鱼豢中外官。《唐书•艺文志》有《魏官品令》一卷。(《晋志》。通典。)《钟会传》注引咸熙元年百官名。(是年裴秀仪官制封爵,太保郑冲总裁,建五等爵。《六典注》亦引此书。)今以洪表为本而参考各书以订正之。〔杨〕
相国:建安二十一年,魏王以钟鲧为相国,文帝初,以华歆为之;如汉诸侯王之有相耳。〔杨〕【第494页→】
黄初元年,改相国为司徒,复置中书监令,并掌机密,自是中书多为枢机之任。后定制,置大丞相,品第一,(官晶详通典。)司马懿辞不就。甘露五年,复置相国。〔杨〕
蜀丞相:章武元年,以谐葛亮为之,建兴元年开府,六年自贬三等,以右将军行丞相事,旋复官。及薨,遂不复置。〔杨〕
吴丞相:黄武中置。宝鼎元年,分置左右丞相,未几,复旧。〔杨〕
魏相国官属:有相国诸曹掾属三十,御属一。又有军师祭酒,“或称军谋祭酒,或称军祭酒,或称军谘,史避晋讳也。凡祭酒皆以功高或久次者为之。左、右、前、后、中军师,(或单称军师,疑史略之。通典分列,并第五品。)司隶,(黄初后未见。)左右长史,左右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参军。〔杨〕
按魏武为丞相时,置徵事二人,(邴原、王烈。)有校事,(后改抚军都尉,嘉平中罢。见程晓传。吴孙权、孙皓亦有校事。)右刺奸掾,(陈思王传。刺奸令史见高柔传。刺奸主簿见孙礼传。)军谋掾,(田豫等传。)军议掾,(高堂隆传 。)文学掾,(王观传。)理曹掾属,(武纪。或曰法曹。) 士曹属,(韩暨传。)仓曹属。(高柔传。)〔杨〕
毛玠为东曹掾,崔琰为西曹,玠典选举,请谒不行,及议并省,皆曰:“旧西曹为上,东曹次之,宜省东曹。”魏武知其情,令省西曹。按通鉴注,诸曹并有议令史。(梁习传:为西曹令史,迁为属。〔杨〕【第495页→】
又魏武时,有留府长史,主留事;行军长史,主行营。〔杨〕
初学记引魏武令曰:“自今诸掾属、侍中、别驾,常以月朔各进得失,纸书函封,主者朝,常给纸函各一。”(侍中,武帝纪注作治中。)〔杨〕
按晋书宣纪云:“帝为丞相,置左右长史,增掾属舍人满十人,岁举掾属,任御史秀才
各一人,增官骑百人,鼓吹十四人。”是丞相掾属无三十,殆司马昭擅增之。〔杨〕
晋书嵇绍传:昔魏武每有军事,增置掾属。青龙二年,尚书令陈矫以有军务,亦奏增郎。又赵王伦传:为相国,依宣文辅魏故事,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参军十人,掾属二十人。〔杨〕。
蜀丞相官属有军师祭酒、前后军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参军、行参军、掾属、(东曹掾蒋琬,仓曹掾姜维;杨颙为东曹属,典选举,李邵为西曹掾。)令史、(董厥由令史为主簿,赖广为西曹令史。)记室、门下督。(马忠传:丞相亮开府,为门下督。)〔杨〕。
周广业云:“长史、参军,皆命自朝廷,于府主无敬,府主出征,留统府事。”〔杨〕
通鉴注云:“除拜为参军事,府板。”则行参军盖始于亮。〔杨〕
华阳国志云:“军师监军,典军政。”桓温传:诏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乃殊礼,非常制。〔杨〕【第496页→】
吴丞相官属有军师、(孙皓等传。)长史、(《钟离牧传》。)掾。(《韦曜传》。)余无考。〔杨〕
按丞相军师张悌,副军师诸葛靓,见注引《晋纪》。若张昭为军师时,孙权尚为车骑将军;丁奉、全琮为左军师,朱然为右军师,皆官左右大司马;则非丞相属官。洪表并未载。〔杨〕
太傅太保:魏无太师,初年惟置太傅,以钟繇为之,(后有司马懿、司马孚。(后置太保,以郑冲为之,位在三司上。〔杨〕
蜀太傅:先主为汉中王,以许靖为太傅。后无考。〔杨〕
吴太傅:孙亮建兴元年,以诸葛恪为太傅。〔杨〕
《通典》:魏置太傅太保而不见官属。〔杨〕
《宋书》曰:“晋宣帝为魏太傅,诛曹爽后,置左右长史、掾属、舍人各十人,事既非常,加又领兵,非准例也。”〔杨〕
太尉:延康元年置。(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皆无事,希舆朝政。(官属有军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正行参军、(并《通典》。曹真碑有口尉参战事郎中,盖军中暂置。掾属、东西曹。余无考。)舍人,又有营军刺奸、帐下都督、令史。(《晋志》及《宣帝纪》。)〔杨〕
蜀太尉:章武三年,丞相亮上言:请太尉告宗庙。(《妃子传》。又《唐书•世系表》。上官胜仕蜀太尉。)〔杨〕【第497页→】
吴太尉:建衡三年置。〔杨〕
司徒:黄初元年,改相国为司徒。官属同太尉。通典。〔杨〕
蜀司徒:章武二年,以许靖为司徒。〔杨〕。
吴司徒:宝鼎三年,丁固为司徒。〔杨〕;
司空:魏武建国,置御史大夫,黄初元年,改为司空。官属同司徒,通典。有司直、杜畿传》。令史。梁习传: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直日白事。〔杨〕
蜀:《华阳国志》曰:「蜀初,阴三司之位以待天下贤人。」〔杨〕
吴司空:宝鼎三年,盂仁为司空。孙休时,有左右御史大夫。〔杨〕。
通考:魏司空冠绶及郊庙之服,与太尉同。按晋太尉进贤三梁冠,黑介帻,绛朝服,金章紫绶,佩山玄玉;若郊庙,冕服七旒,玄衣纁裳,七章。魏当同之。〔杨〕
《钟繇传》:迁太傅,有膝疾,拜起不便。时华歆亦高年疾病,朝见使载舆车,虎贲升上殿就坐。后三公有疾,遂为故事。(《晋书•何曾传》云:“剑履乘舆,置长史、掾属、祭酒及员吏。”)〔杨〕
《晋书•王祥传》:拜太尉。武帝为晋王,祥与荀顗往谒,顗曰:“相王尊贵,今便当拜。”祥曰:“相国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班列大同,安有天子三司而辄拜人者! ”入独长揖。〔杨〕【第498页→】
又《何曾传》:文帝为晋王,曾与高柔、郑冲俱为三公,入见,曾独致拜,二人揖而已。〔杨〕
《魏名臣奏》:黄门杜恕奏曰:“汉故事,人民病疾,责之司徒。”〔杨〕
魏武《制度奏》曰:“三公列侯门施内外塾方三十亩。”(《御览》。)〔杨〕。
《魏略》: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余人;虽复分布,见在京师者尚万人,而应书与议者无几人。又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相从饱食而退。〔杨〕
《崔林传》:为司空,封安阳亭侯,三公封列侯,自林始。景初时。〔杨〕
《高柔传》:魏初,三公无事,希与朝政,柔曰:“今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庶有裨益。”〔杨〕;
黄初二年,分三公户封子弟各一人为列侯。〔杨〕
《魏略》:桓范当转冀州牧,时冀州统属镇北,而镇北将军吕昭仕进在后,范谓其妻曰:“我宁作诸卿,向三公长跪耳,不能为吕子展屈也。”〔杨〕;
汉三公病,遣中黄门问病。魏、晋则黄门郎,尤重者或侍中也。(《宋志》。)〔杨〕
《诸葛诞传》:徽为司空。世语曰:“诞曰:‘我作公当在王文舒后,今便为司空,不遣使【第499页→】者,健步斋书使以兵付乐琳,此必琳所为。’”〔杨〕
《晋书•石鉴传》: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魏以后废。(徐广《车服仪制》曰:“太康七年,诏依旧。”华歆拜太尉,称疾,临当大会,遣繆袭喻旨,须到然后御坐。)〔杨〕
《通典》:后汉以太傅为上公,无师保,而三公分部九卿:太尉部太常、卫尉、光禄勋;司徒部太仆、鸿胪、廷尉;司空部宗正、少府、司农;盖多以九卿为之。若天地灾变,则皆策免。黄初二年,始罢此制。〔杨〕
《华歆传》: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杨〕
黄初五年五月,有司以公卿朝朔望日因奏疑事,听断大政,论辨得失。〔杨〕
三公朝,赐青绫文绮纶袴褶一方。(《御览》引《魏百官名》。)〔杨〕。
大司马,汉制以冠大将军、骠骑、车骑之上,以代太尉之职,故恒与太尉迭置,不并立。黄初二年,以曹仁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晋志》:时太尉。大司马,大将军各自为官,位在二司上。御览引晋公卿礼秩同。)〔杨〕
蜀先主为大司马置前后部司马及营司马,有掾属。延熙二年,蒋琬由大将军进大司马,其属官有主簿、东曹掾。余无考。〔杨〕
吴黄武七年,置大司马。赤乌九年,分置左右大司马。其属官无考。〔杨〕【第500页→】大将军,东汉位在三司上。魏青龙三年,司马懿自大将军为太尉,则在三司下矣,其后又在三司上。司马师为大将军,以叔父孚为太尉,奏改大将军在太尉下。(《宋志》云:“后还复旧。”《晋志》则云:“晋受命,犹依其创,次三司下,后复在上。”洪云:“曹爽表曰:‘今臣虚[外门内昔],位冠朝首,太尉懿高明中正,臣抱空名而处其右。’时爽为大将军,在太尉上,盖非常制。”又云:“魏制:大司马或屯合肥,攻屯皖,以备吴。大将军每屯长安,以备蜀。”)〔杨〕
蜀建兴十三年,蒋琬为大将军,延熙元年出屯汉中,开府。其属官有司马、参军、东曹掾及主簿。(李密。见《华阳国志》。余无考。)〔杨〕
景曜元年,以右大将军阎宇督永安。〔杨〕
吴黄龙元年,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诸葛瑾为大将军,后遂并设。其属官无考。〔杨〕
魏大司马官属有正行参军。(《通典》)。司马师为大将军,置掾十人,西曹、东曹、户曹、仓曹、贼曹、金曹、水曹、兵曹、骑兵各一人。(洪表据《通典》,大将军属宵有[左金右上山右下豆]曹,以足十曹之敷。按曹植表有[左金右上山右下豆]曹)。及昭为相国,相府置中卫将军、骁骑将军,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主簿四人,舍人十九人,参军二十二人,参战十一人,掾属三十三人——东曹掾属各一人,西曹属一人,户曹掾一人、属二人,贼曹椽一人、属二人,金曹掾属各一人,兵曹掾属各一人,骑兵掾二人、属一人,车曹掾属各一人,[左金右上山右下豆]曹掾属各一人,水曹掾属各一人,集曹掾属各一人,法曹掾属各一人,奏曹掾属各一人,仓曹属二人,戎曹属一人,马曹属一人,媒曹属一人——散属九人。(凡四十二人。【第501页→】《宋志》。)〔杨〕
开府仪同三司:(第一品)。汉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起于此也。洪云:“魏加是官,智以本官开府,蜀、吴无。”(按汉、魏之制:大司马将军骑吏服朱,司徒骑吏服阜。故将军开府依大司马,光禄大大阳府依司徒。)〔杨〕
骠骑、车骑、卫将军、抚军、领军、镇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晋志》不数领军,四安。四平,而有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左右光禄、光禄三大夫开府者,皆为位从公。〔杨〕
特进,汉置。魏以为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第二品,位卒二公。《宋志》云:“诸 宫加侍进者,从本宫供给,但为班位而已,不别有吏卒车服。”)〔杨〕
《蜀志》:向朗以左将军封亭侯,位特进。《华阳国志》:镡承以太常加特进。洪云:“吴无。”〔杨〕
左右光禄大夫,(第三品。晋制。加金章紫绶者,品秩第二,舆特进同。银章青绶者第三,在金紫将军下,诸卿上。)汉置,无定员,多以为拜假赗赠之使及监护丧事。魏氏转复优重,不以为使命之官,其诸公告老,皆家拜此位,及在朝显职,复用加之。〔杨〕
洪云:“汉属光禄勋,魏时位次三公,不当复属”,是也。刘放、孙资皆金印紫绶。(按《放传》:先加侍中光禄大夫,后加左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逊位,以列侯位特进。)裴秀,咸熙中拜尚书令、【第502页→】右光禄大夫,开府。(见《晋书》)。〔杨〕
魏制:三公及位,从公门施行马。(《通鉴》注:《御览》引《汉宫仪》,秩比二千石,不言属光禄勋,门外特施行马。)〔杨〕
《蜀志》:谯周迁光禄大夫,位亚九卿,不与政事,时访大义。〔杨〕
《通考》:魏、晋以左右光禄、光禄三大夫皆银章青绶,其重者加金章紫绶,谓之金紫光禄大夫。〔杨〕
建安十八年,魏国初置六卿。文帝郎位,置九卿。吴初亦六卿,孙休永安二年始备九卿。〔杨〕。
太常卿一人。(第二品。《续汉志》:中二千石,掌礼仪祭祀。)魏国初置奉常,黄初元年改太常,银章青绶,进贤两粱冠,绛朝服,佩水苍玉。(《通典》。)丞一人,(第七品,此千石。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主簿一人。(第八品。)〔杨〕。
蜀先主为汉中王,置太常。〔杨〕
吴孙权初置奉常,黄武四年,改为太常。(《顾雍传》。)〔杨〕
博士,第六品(《通典》:员四人。)魏文帝初置,掌引导乘舆,王公以下应追谧者,则议定之。(《通典》云:“端委佩玉,朝之大典,必于询度。”)〔杨〕【第503页→】
五经博士,魏十九人。(第五品。晋武帝改国子博士。洪云:“魏以五经博士为太学博士,别置太常博士,按《晋志》、《通典》可见。表仍列太常,从《宋志》也。”按《宋志》有博土、祭酒。《通典》:第五品。洪又云:“蜀、吴惟日博士。”按后汉本有十四博士,黄初五年始置《谷梁》,其王郎《易》,王肃《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并列学官。又洪表所列诸人,本书多但称博士,亲能定为太学;惟甘露元年纪称《易》博士淳于俊,则是太学仍分经,其马照当是《书》博士也。)〔杨〕
协律都尉。(第六品。武帝置,以杜夔为之)〔杨〕
太乐令。(第七品。)《六典注》:黄初中,以杜夔为之,有丞。(第九品。按夔定雅乐时,有歌师尹胡、舞师冯肃,服养,盖乐工之长。又有司律中郎将陈颀,见《杜夔传》,洪列武秩中。) 〔杨〕
蜀(周广业云:“后帝增广声乐,谯周疏省减乐官,当时所置,不止令丞矣。)〔杨〕
太史令,(第六品。)丞,(第八品。)中郎,(《周宣传》。)待诏,(《魏略》:太史待诏骆禄。)灵台丞。(第八品。《六典》。魏灵台二丞,主候望颁历,望候郎二十人,候部吏十五人。又云:算数小学,职在太史,羲和掌之。魏、晋以来,多在史官,不列国学。)〔杨〕
蜀景曜元年,史官言景星见,是蜀有太史之官。〔杨〕
吴韦曜为太史舍,有丞,(公孙滕,见《赵达传》。)郎,(陈苗,见《陆凯传》;赵达,见本传,)太庙令,(第七品。)按属官有斋郎,(第八品。)行夜督郎。第九品。蜀置高庙命。(见《华阳国志》。其昭烈庙亦应有之。)吴有太庙及清庙官,属无考。〔杨〕【第504页→】
陵令,(第七品。)丞,(第九品)。蜀无考;吴有明陵,令丞奉守。〔杨〕
园邑合丞。(汉《献帝纪》,.葬于禅陵,置园邑舍丞。)〔杨〕
太祝令,(第七品。)丞,(第九品。)掌郊社明堂祠祀。(《通典》)〔杨〕
光禄勋卿一人。(第三品。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三署郎。)魏国初置郎中令,黄初元年改名,无三署郎,不复居禁中,(汉三署各置中耶将,郡举孝廉以补三署耶,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
外官朝会则以名到焉。二台奏劾,则符光禄加禁止,解禁止亦如之。
丞一人,铜印黄绶。(第七品。)〔杨〕
蜀有光禄勋。吴初亦曰郎中令,后改为光禄勋。(见《刘繇传》。)属官无考。〔杨〕
五宫中郎将。(建安中,魏文帝为之,置官属,以副丞相,位在魏国诸臣上。官属有长史、文学、司马、贼曹,功曹。践阼后不置。蜀有五宫中郎将。吴同。谷朗碑:拜五宫郎中。)〔杨〕
左右中郎将。(汉五官左右中郎将领三署郎。魏无三署郎,犹置左右中郎将,不领营也。通典:领中郎、侍郎,郎中。蜀同。吴有三署郎,见《张温传》,则亦有之也。)〔杨〕
洪云:“《初学记》、《通典》皆云,魏无三署郎,而本书有中郎、郎中,未知何署,官品复载之,则不应无三署郎,或自晋以来始无之耳。”又云:“左或作东,同。右或作西,同。”又云:“南北中郎将下疑无所属,中郎等无考”按《续汉志注》云:“汉末又有四中郎将,曹帅师【第505页→】征伐,当非宿卫之官,疑左右中郎将外别置此四官,不属光禄。”考魏志及注,既有左右,又有东西南北,蜀亦有南中郎将,惟官品不载左右,而晋志有之。官品多不可据,如期门郎岂魏有乎?考曹爽传注:桓范为东中郎将,都督青徐诸军事,是外职。牵招传:拜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曰出为守,则右中郎将为内官可知。鲍勋传:出为右中郎将,盖由侍中迁,故亦言出。至诸葛亮传注:徐福仕魏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亦内官也。
华阳国志:常勋为光禄郎中主事,又有何随、王化;此蜀制也。〔杨〕
虎贲中郎将。(汉平帝更名期门为虎贲,置中郎将领之。通典:第五品。又有期门郎,第口品。按汉制:领虎贲中郧、侍郎、郎中。蜀亦有之。吴无考。〔杨〕
羽林中郎将。(魏官品无。按毛后传:弟曾为羽林虎贡中耶将,是有此宫。仓慈传注引魏略有羽林郎令狐邵。又按汉宣帝令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是为羽林中郎将。东汉又置羽林左右监,分主左右骑。魏六百石,第五品,见唐六典。蜀有羽林右部督,见李恢传,则必有左部。又有虎步监孟琰,见水经注。虎骑监糜照,见麋竺传。吴有羽林督,见孙皎传。又有绕帐督,又陆逊为帐下右部督,皆典卫兵。〔杨〕
守宫令。(有丞。)黄门令。(丞、从丞各一人。唐六典云:“魏有此官而非宦者。”按文帝著令:限中人不得过诸署令,则似亦用宦者。蜀黄皓为黄门令,盖依汉制用宦者矣。吴无考。)
掖庭令。(洪表有左右丞。隋书经籍志有掖庭右丞周氏。唐六典云:“魏非宦者。”清商令。(魏置。令狐景为【第506页→】令,庞熙为丞,见嘉平六年注。)暴室令。(汉掖庭令下有暴室丞,魏始置令。)华林园令。(诸令,洪皆据晋志及册府元龟。)〔杨〕
按光禄卿,续汉志: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奉车、驸马、骑都尉,光禄、太中、中散、谏议等大夫,议郎、谒者、仆射,(常侍谒者,给事谒者、灌谒者)
皆属焉。(自奉车至谒者以文属,自五官将至羽林监以职属。)晋志:统武贲、五官、左右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暴室等令。〔杨〕
卫尉卿一人,(第三品。掌徼循事。)魏武建国时置。蜀、吴同。丞一人。(第七品。)〔杨〕
公车司马令。(通典:掌天下上章,四方贡献,及征召公车者。第六品。或但曰公车令,省文。按管宁传云:被公车司马令所下州郡诏书,则叙官言。晋江左以来,直曰公车令是也。有丞。)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第七品。貌有承明门、司马门、东止车门、西止车门、东掖门、西掖门:见纪及注。洪表又列闾阖门、神虎门、云龙门,其闾阖门下列满长武。按世语云:长武以大将军掾守闾阖门掖门,下亦云满掾;盖是屯守,非守司马官也。又按此事见晋书荀勖传,作掾孙佑等,无守司马之说。)卫士令。(洪云:“官品不见。汉,晋志皆有,魏不应无,特无南北宫耳。)左右都侯各一人。(第七品。有丞。)〔杨〕
晋志:卫尉属官有冶令。按宋志云:“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置冶令,或置丞,皆吴所置。”未知隶卫尉否也。〔杨〕【第507页→】
太仆卿一人,(第三品。掌车马。)魏建国时置。蜀同。(蒋显。见《后主传》注 ) 吴同。(洪云:“吴初有六卿,永安二年备九卿官,则置太仆、大鸿胪、大司农也。”)丞一人。(第七品。)〔杨〕
车府令。(主乘舆诸车。有丞。按《通典》:诸令皆第七品,丞皆第九品。)考工令。(主作兵器及织绶杂工。有左右丞。)乘黄厩令。(汉有未央厩令,长乐厩丞。魏国置乘黄令。后因之,主乘舆厩马。有丞。按《魏都赋》注云:“邺城西下有乘黄厩。”)骅骝厩令。(《六典》、《通典》并云魏置。有丞。)典牧令。(《通典》:汉边郡置六牧师令,魏因之。有丞。)牧官都尉。(《通典》:汉以郎为苑监,魏置牧官都尉。第六品。《晋志》有左、右、中典牧都尉。按《六典注》云:“魏置牧宫都尉,晋因之。)典虞都尉。(第六品。《晋志》有丞。按《曹真碑》有典虞令。)〔杨〕
廷尉卿一人。(第三品,主刑法狱讼。)魏建国,置大理,以锺繇为之。黄初元年改廷尉。蜀有大理。(《华阳国志》:置之于理。)吴初置大理,后改廷尉。〔杨〕。
廷尉正。(秩千石。)廷尉监。(秩千石。)廷尉平。(秩六百石。《通典》:魏谓正,监,平为廷尉三宫。第六品。吴有廷尉监。蜀无考。《通鉴注》:汉廷尉平,魏、晋“平”旁加“言”。)律博士。(一人。《卫觊传》:明帝即位,觊请置律博士,事遂施行。)主簿。(第八品。)诸狱丞。(第七品。)〔杨〕
大鸿胪卿一人,(第三品。掌诸侯及四方蛮夷朝贡,郡国上计行礼赞导,拜授诸侯,吊谥护丧。按《陈思王传》:景初中,诏黄初时诸奏植罪状在大鸿胪者,皆削除之。又《吴主传》注云:“请免权宫鸿胪,削爵士”。)魏建国时置。蜀、吴同。丞一人。(第七品。)〔杨〕【第508页→】客馆令。(《六典》:大行令,魏改为客馆令。第七品。)〔杨〕;
宗正卿一人。(第三品。掌叙亲属及宗室犯法。)汉以皇族为之。魏国始置宗正,或以他族。(洪表有曹恪、曹楷。又有郑袤,正元中,以光禄勋领宗正,见《晋书》。盖暂领是官耳。)吴亦以宗室。(孙楷、孙奕。)蜀无文。(洪云:“蜀承汉制,不容阙。”)丞一人。
公主家令。(第八品。)家仆,家丞,行夜督郎。(并第九品。)〔杨〕
大司农卿一人。(第三品。掌钱榖金帛,郡国计簿,边郡调度。)
魏国初置大农,黄初元年改大司农。蜀、吴同。丞一人,铜印黄绶,进贤一梁冠,介帻皂衣。部丞一人,主帑藏。(《通典》:魏因汉置,并第七品。)〔杨〕
太仓令。(主受漕榖。有丞。)导官令。(主舂御米及作糒。有丞)〔杨〕
典农中郎将,(第六品。按典农与郡国分部吏民。)典农校尉,(第六品。)典农都尉,(第七品。)魏武置,(《通典》。)主郡县屯田。《通鉴》云:建安元年,郡国列置田官,是也。(《续汉志注》引《魏志》云:曹公置典农中郎将,秩二千石。典农都尉,秩六百石或四百石。典农校尉,秩此二千石。所主如中郎将,部分别而少,为校尉丞。其秩盖以郡县大小而异。)咸熙元年,罢屯田官,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按枣袛称屯田都尉,仓慈为绥集都尉,盖别名。)其属有司马、功曹、纲纪、土计吏、稻田守、丛草吏。(见《邓艾传》。《晋书》:段灼称艾为屯田,掌犊人。俞理初《类稿》据《邓艾传》,典农下有学士斡佐。又《母邱俭传》注:俭为征南将军,表云:【第509页→】移三征及州郡国典农各安慰所部吏民。”是四征将军及郡国守相及典农各有所部吏民也。《裴潜传》:为穎川典农中郎将,奏典贡举,比之郡国;犹明之卫学也。)〔杨〕
司马孚为野王典农中郎将,请立沁水石门,表言:愿勅大司农府结人工,勿使稽延。是计工由大司农所定。〔杨〕
蜀吕艾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又《蒋琬传》有督农杨敏。〔杨〕
吴于诸郡有屯田者,亦置典农校尉,统诸县,如太守。(洪表引《咸淳毗陵志》、《宋书州郡志》。)又陆逊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华覈为典农都尉,别有节度,掌军粮,盖不隶司农也。(《诸葛恪传》。按《顾谭传》:为左节度,当更有右。注引《江表传》:权为吴王,初置节度。)〔杨〕
度支中郎将,(石。第六品。)支校尉,(二千石,品同。)支都尉,(百石,第七品。)魏黄初中置,掌诸军屯田。(北堂书钞》、《御览》引《魏略》。)〔杨〕
少府卿一人,(第三品。。掌服御珍膳之属。)魏国初置,后因之。蜀同。吴同。丞一人。(第七品。)〔杨〕
材官校尉。(魏黄初中置,主天下材木。第六品。有司马。)太医令。(掌诸医。《六典》有药丞。吴有太医令,见《御览》《玉匮针经序》。)太官令。(掌御饮食。《六典》:有丞。)上林苑令。(主苑中禽兽。有丞。)御府令。(《宋志》典官婢作亵衣服补浣之事。《武帝纪》注:魏国已有之。有丞。吴有,《蒋钦传》:御府为其母作锦被。)钩盾令。(典池苑囿。有丞。《六典》有永安丞、苑丞,鸿池丞;《通典》有灵芝园监、总章戏马监,在第九品。洪分三监,疑“戏马’为台观名,按【第510页→】《晋志》:大鸿胪属宫有邺玄武苑丞。)中藏府令。(掌中货物。有丞。吴有,见《孙亮传》注。)中、左、右街方令。(掌工作器物。有丞。吴有,见《何姬传》注。《王观传》:徙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宫斫家屋材及诸私用之物,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 平准令。(《通典》:掌知物价及染。有丞。吴有,见《六典》。诸令并第七品,丞并第九品。)〔杨〕
执金吾卿一人。(第三品。掌宫外戒司非常及主兵器。)魏建国,置中尉,黄初元年,改执金吾。蜀、吴同。丞一人。(第七品。《六典》。崔豹《古今注》云:“汉京兆河南尹及执金吾、司隶校尉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持角弓,违者射之,乘高窥阚者亦射之。魏、晋设角弩而不用。”〔杨〕
武库令。(主兵器。有丞。吴有,见《孙休孙綝传》。)〔杨〕
将作大匠一人,(第三品。掌土木之工。)丞一人。(第七品。)吴同。(薛珝,见《孙和传》。)蜀无考。〔杨〕
右校令。(后汉有左、右校令,掌左,右工徒。《宋志》:魏右校又置材官,江左又罢左校。洪表据《宋志》、《六典》,但列右校。然《隋书》《经籍志》有魏左校令李登,《晋志》有左校令无右校。《通典》云:“魏并左、右校于材官。”诸说互异。)〔杨〕
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见《王修传》〔杨〕
《魏略》:少府寺与鸿胪对门。〔杨〕
侍中,(秩比二千石。第三品。)魏置四员,功高者一人为祭酒,(《宋志》云:久次者。)别加官者则非数。掌傧赞威仪,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余皆骑从,御殿与散骑常【第511页→】侍对扶,(扶或作挟。)侍中居左,常侍居右,备问对。(武冠金珰附蝉,左貂,绛朝服,佩水苍玉。按吴孙恩为御史大天,加侍中;濮阳典为丞相,加侍郎;是以近侍为荣贵也。《楼玄传》言:旧禁中主者自令亲近人作之。)旧迁列曹尚书,美迁中领护吏部尚书。《通典》。蜀、吴皆有,员数无考。环济《要略》云:“侍中入侍帷幄,受顾问,拾遗左右。”〔杨〕
散骑常诗,(比二千石。第三品。《御览》引环济《要略》云:“入侍左右,出则待事于廊庑之下。”
又引《桓氏家传》云:“延康元年初置散骑之官,皆选亲旧文武之才以为宾宴之臣。”)东汉省散骑而中常侍用宦者。黄初初置散骑,合于中常侍,谓之散骑常侍,凡四员,久次者为祭酒,后以为加官;掌规谏,不典事,貂珰插右,散而骑从。(《魏略》、《北堂书钞》。)又有员外散骑常侍,魏末置,无员。《书钞》引《晋诸公赞》云:“于时公族务在闲任,故置外位。”)吴曰散骑中常侍。〔杨〕
蜀亦有之。又有中常侍。(《通典》,第三品。洪云:“居是官者无考。”按蜀用宦者中常侍黄皓,吴用士人中常侍王蕃。)〔杨〕
给事黄门侍郎,(第五品。)汉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无员。魏四人,秩六百石,(《晋志》云:“及晋,置员四人。”《华阳国志》:常忌,蜀谒者黄门侍郎。吴孙丞为黄门侍郎,归命世常使记事,丞答顾问;见《孙桓传》注引《女士传》》。又《初学记引》王隐《晋书》:顾荣举贤良,仕吴为黄门侍郎。)为侍卫之官,(《通典》,)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书事。(《六典》。《晋书王沈传》:魏时为门下侍郎,即此官。)蜀同。吴有黄门侍郎。(《孙綝传》注。)
散骑侍郎四人,(第五品。)魏初与散骑常侍同置。吴同。(《孙峻传》。)〔杨〕【第512页→】
魏散骑常侍、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江左乃罢。(《晋志》、《宋志》)〔杨〕
华峤谱序曰:“歆子表为散骑侍郎,时同僚诸郎共平尚书事,年少并厉锋气,要名誉,尚书事至或有不便,故遗漏不视,及传书者去,即入深文论驳。惟表不然,事来有不便,辄与尚书共论,尽其意,主者固执,不得已然后共奏议。”(《华歆传》注。)〔杨〕
青龙三年注:张茂言:“散骑奏臣书以《听谏篇》为善”,帝以事付散骑。是凡进书及奏事皆掌之。〔杨〕
刘劭为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杨〕
《崔林传》注:文帝诏曰:“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杨〕
给事中无员。(第五品。)汉置,掌顾问应对,(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位次中常侍。东汉省,魏复置,或为加官,或为正员。〔杨〕
司马望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高贵乡公性急,裴秀等居内职,急召便至,以望外
官,特给追锋车一乘,武贲五人。(《晋书》本传。)〔杨〕
司马孚为魏太子中庶子,文帝即位,选侍中、中常侍等官,左右旧人颇讽主者,便欲
就用,不调余人。孚曰:“嗣君新立,当用海内英贤,犹患不得,如何欲因际会,自相荐举邪?官失其任,得者亦不足贵。”遂更他选。(《晋书》本传。)〔杨〕【第513页→】
《魏略》曰:“旧仪,侍中亲省起居,故俗谓之执虎子。”魏文时,苏则为侍中,吉茂调之日:“仕进不止执虎子。”〔杨〕
奉车都尉。《汉志》:奉车都尉掌御乘与车。《通典》:第六品。驸马都尉。掌副马。品同上。骑都尉。掌羽林从骑。品同上。按三都尉魏多以为加官。蜀、吴同。〔杨〕
太中大夫。通典:第七品。中散大夫。同上。谏议大夫。同上。《续汉志》: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命所使。蜀、吴皆有之。〔杨〕
议郎。通典:第七品。吴亦有之。洪表列光禄下。〔杨〕
袁枢曰:“驸马都尉置由汉武,或以假诸功臣,或以加于戚属。”齐职仪曰:“凡尚公主
必拜尉马都尉,魏、晋以来,因为瞻准。”《陈书》。〔杨〕。
曹植表言:“若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驸马奉车,趣得一号,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彀,承答圣问,拾遗左右。”其职略可知已。〔杨〕
黄门宂从仆射。通典:第六品。《汉志》:宦者主中黄门,宂从居则宿衞,直守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属少府。洪表:光禄勋下有宂从仆射,而诸黄门上又出此官。据《夏侯尚传》:李丰曰:“卿诸人居内多有不法”,则非光禄所属。按《尚传》但称宂从仆射刘贤,《晋书》《宣帝纪》同,无“黄门”二字。〔杨〕
小黄门。无员。黄门诸署长。文帝限中人不得过诸署令,著为令,或命长通称耳。黄门署丞。洪曰:“此【第514页→】官与黄门令皆七品,非黄门令之丞。”中黄门。以上皆第七品。黄门从官。第八品。焦伯,见甘露五年《纪》注。黄门都监。官品无。张当,见《曹爽传》注。黄门监。官品无,苏铄,见《夏侯尚传》。〔杨〕
洪云:“按诸葛亮《出师表》及《董允传》,当时宦官黄门属侍中之证。魏、晋侍中之职转复优重,二国疑皆与蜀同。
延康元年,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蜀有黄门丞。余无考。
《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皆良实,志虑忠纯,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董允传》: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后主欲采择充后宫,不听。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位不过黄门丞。陈袛代允为侍中,与皓互相表裹,皓始预政,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吴有黄门。见太平二年《传》注。洪云:“《孙和传》:和为南阳王,妃使黄门陈迁之建业上疏中宫;则吴诸王亦有黄【第515页→】(门也。”)按洪《表》“小黄门”下注云:“吴日中使。”伹诸黄门奉使均称中使,非宫名。
《陆凯传》:高通、詹廉、羊度黄门小人,而赏以重爵,权以战兵,又曰:“在所监司,已为烦猥,兼有中使,扰乱其中。”《贺邵传》:中官内竖分布州郡,横兴事役,竞造奸利。《陆抗传》:时有何定弄权,阉官预政。又曰:“黄门竖官,开立占募。”
谒者仆射,(第五品。《宋志》云,“魏氏皆者官属,史阙不知。”)掌大拜授及百官班次,为谒者台率(《晋志》。)或监盐官;(《卫觊传》。)谒者十人,(第八品)掌小拜授、百官报章,(《通典》。)或监冶。蜀有谒者吕雅(景曜中。见《吕乂传》。)霍弋。
宂从仆射:(第五品。)汉有中黄门宂从仆射,非其职也,魏因其名,置是官,(《宋志》。)掌散从师射事。(《北堂书钞。》洪表列光禄下,盖依《晋志》。)
御史中丞,(第四品。)本居殿中,察举非法,(兼掌秘书。)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汉哀帝时。)而中丞出外为御史台率。魏文帝初,改中丞为宫正,(《鲍勋传》。)后复为中丞。(《通典》。)蜀、吴并有中丞。(按司马懿黄初元年由尚书迁督军御史中丞,二年罢,盖暂置。见《晋书》。又《傅咸传》:“按令:御史中丞督司百僚,皇太子以下,其在行马内有违法宪者,皆弹纠之;虽在行马外而监司不纠,亦得奏之。自有中丞司隶以来,更互奏内外众官。”今按晋初制令如此,魏亦宜然。)
治书侍御史,(第六品。治或作持。宜帝斋居决事,令侍御史二人治书,后因别置。《通典》云:国讳改持。)掌律【第516页→】令,又分掌侍御史所掌诸曹若尚书二丞。(按《杜袭传》:为督军粮御史,文帝时更为督军粮执法。此官亦暂置。《上尊号碑》有督军御史。吴有监农御史,见《楼玄传》;督军御史见《朱治传》,典文书。《通鉴注》曰:“督军使者,汉官也。魏黄初二年罢督军官,而吴犹仍汉制。”孙权置节度官,典掌军粮。见《武侯集》。《通鉴》:“黄初七年,吴攻江夏。先是遣抬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禹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高山举火,吴主遁走。”)〔杨〕
治书执法,()第六品。魏置,掌奏劾。(《晋志》。)吴有中执法、(是仪。)左右执法各一人。(崔豹《古今注》:奏劾日,以青布囊盛印于前。非奏劾日,以青绘囊盛印于后。自晋,奏劾之官以印居前,非奏劾之官以印居后。)〔杨〕
侍御史,第七品。魏置八人,有治书曹掌度支运,课第曹掌考课,余不知也。(《宋志》。)吴亦有之。〔杨〕
殿中侍御史。(第七品。)魏兰台遗二御史居殿中,察非法,大会簪白笔侧阶而坐,以奏不法。〔杨〕
禁防御史。(第七品。《晋志》载《魏晋宫品令》。《册府元龟》云:“亦兰台之职。” )〔杨〕
三台五都侍御史。(第七品。洪曰:“《魏延传》注引《魏略》曰:‘夏侯楙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楙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直从褒中出,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及京兆太守耳。” ’此五都有御史分驻之证。魏以长安、谯、许都、邺、洛阳为五都。三台并指尚书、符节诸台。”按《通典》:第七品有符节御史,盖监符节台者。《晋志》、《宋志》云:晋武帝置。谢灵运《晋书》:汉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曰三台。魏或承汉旧也。)〔杨〕【第517页→】
都水使者。(第四品。洪曰:“《晋、宋志》云:晋武帝置,而《水经注》谷水下引《洛阳记》,有太和五年都水使者陈协勒石,则非晋武始置。《册府元龟》亦云:魏有都水使者一人。”
水衡都尉,(第六品。)有前、后、左、右、中五人,(《册府》。按《唐六典》:魏有水衡都尉,晋又有左、右、前、后、中五水衡。)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宋志》、《通典》。)〔杨〕
河堤谒者。(第七品。按《六典》:后汉河堤谒者五人,魏因之。《晋书傅玄传》:“魏初,未留意于水事,先帝总百揆,分河堤为四部,并本凡五谒者,以水功至大,与农事并兴,非一人所周故也,” ) 〔杨〕
都水参军二人。(第七品。《通考》云:盖亦丞之职任。)〔杨〕
符节令,(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魏建国置,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杨〕
符玺郎,(第七品。)主玺及符,(《汉志》。按《御览》:魏诸官印以官为名,印……断二干石者章。)遣将出征,则授斧钺于西堂。(《晋书礼志云》:故事。)蜀、吴亦有之。〔杨〕
殿中将军一人,典兵,(《通典》:第六品。)督守殿内,朝会,戎服侍左右,夜开城门,执白虎幡监之。〔杨〕
中郎将,校尉。(并第七品。)都尉,司马,羽林郎。(并第八品。)〔杨〕。
殿中监,(第七品。)掌张设监护之事。(《卫臻传》: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第518页→】矣。”)蜀有殿中督。(一名中部督。)吴孙皓时有宫下镇、禁中侯,主殿中事。见《楼玄传》,言“玄从九卿持刀侍卫”。〔杨〕。
《杜恕传》:“陛下患台阁禁令之不密,人事请属之不绝,听伊尹作迎客出入之制,选司
徒、更恶吏以守寺门,威禁由之,未得为禁之本也。”(俞正燮曰:“伊尹当是人名。”)〔杨〕
城门校尉,(第四品。此官洪表在五校后。)属有司马,(第七品。)每门候一人,候副一人。(第七品。)吴亦有城门校尉。蜀无考。〔杨〕
录尚书事。汉制:每少帝立,则置太傅录尚书事,犹古冢宰总己之义,薨辄罢之。魏以公卿权重者为之,职无不总,凡重号将军刺史皆得命曹授用,惟不得施除及加节。(《宋志》。)蜀同,或曰平尚书事。(马忠、诸葛瞻、董厥。)吴同,或曰领尚书事,(滕胤。)或曰平尚书事,(顾雍、顾谭。)或曰分平尚书事,(刘基。)或曰省尚书事。(是仪。)〔杨〕
尚书令,(第三品。)魏建国置,冠进贤两梁,纳言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铜印墨绶,受拜则策命之,以在端右故也。掌知选举,总典纲纪,所居曰尚书台,出征则以行台从。汉犹隶少府,魏时政归台阁,则不复隶矣。(《通典》、《初学记》。)蜀、吴有之。〔杨〕
尚书仆射,(第三品。按《六典》:秩皆六百石。)服秩印绶与令同。汉置一人,献帝建安四年,始分置左右。魏迄江左,省置无恒,置二则为左右仆射,或不两置,但曰尚书仆射,令阙则左为省主,【第519页→】若左右并阙,则置尚书仆射以主左事,(《晋书》。)或时领选曹事。(《毛玠传》。)蜀、吴但曰尚书仆射,无左右。〔杨〕
《齐职仪》曰:“魏氏重内职,入座尚书任同六卿。”(《御览》。)魏以许昌为留都,有留台尚书等官。吴主东巡建业,亦留尚书九官于武昌。(《通鉴注》。《魏略》:“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杨〕
尚书。(第三品。《晋书鲁芝传》:“高贵乡公郎位,拜荆州刺史,迁大尚书,掌刑理。”玉海:“后汉尚书称台,魏、晋以来为省。)魏有吏部、(主选。)左民、(前汉主吏民上书,后汉主修缮功作。)客曹、(主外国朝贺。)五兵、(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故曰五兵。)度支,(主计算。)《御览职官部》引朱凤《晋书》云:文帝立度支尚书,以司马孚为之。)凡五曹,与二仆射一令为入座,及置中书监令,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初学记》引《齐职仪》云:吏部曹职右于诸曹尚书,授此职者或云吏部尚书,著授诸曹直云尚书。《通典》又引《华谭集》:吴亦重吏部。《陈矫传》:车驾尝卒至尚害门,矫跪问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返。尚书陈群奏:“妇人无分土命爵之制。”帝曰:“议是。”仍著定制,藏之台阁。)〔杨〕
蜀尚书分曹无考。(洪曰:“蜀承汉削,疑亦置选部民曹、三公曹、二千石曹、客曹,故有选部郎也。”)吴尚书有选曹、(《顾谭》《薛综》《张温传》。)户曹、(《孙休传》。)左曹、(《濮阳兴传》。)贼曹,(《薛综传》。)凡四曹。(洪曰:“《国山碑》云尚书昏、直、晃、昌,是吴尚书员四人也。”
尚书左右丞,》。(凡第六品。)得弹奏入座。(《初学记》。按《唐六典》云:“魏、晋以来,左丞主台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礼【第520页→】制,选用置吏,糺诸不法,无所回避。右丞掌库藏庐含凡诸器用之物,刑狱兵器。”又云:“左右丞钢印黄绶,绛朝服,进贤一梁冠。”晋杨济曰:“左丞总司天矗,维正八座。”(杨)
尚书郎:(第六品) 魏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工、定科,(《晋志》作定课,《晋书》曰:贾充改律令,以裴楷为定科郎。)凡二十三郎。青龙二年,有军事,尚书令奏置都官、主军事刑狱,骑兵,合二十五曹。(《宋志》。)每一郎缺,白试诸孝廉能结文案者,初学记引魏宫仪作试诸郎故孝廉能结文案着。五人,尽封奏其姓名以补之。(《晋志 御览》引魏武选举令云“取年未五十者,使文笔真草有材能谨慎,典曹治事,起草立义,以草呈示令仆讫,乃付令史书之,书讫,共省读。内本来台,郎统之,令史不能知;书之不好,令史坐之。”《魏氏春秋》:许尤为吏部耶,选郡守,明帝疑其所用非次,怒诘之,对曰:“某郡太守虽限满,文书先至,年限在后,日限在前。”帝取前事视之,乃释。册府,袁侃历选部郎中,号为清平)〔杨〕
蜀郎中有吏部、(罗宪。)选曹、(陈祗。)左选、(邓良。)右选、(杨戏。)度支、(柳伸。)诸曹。余无考。〔杨〕
吴郎中有选曹、户曹。见《虞翻张温传》。余无考。〔杨〕
诸曹典事。(第七品。)主书令史。(第八品。又有主图,主谱令史。)御览引齐职仪曰:“自魏、晋、宋、齐,正令史、书令史皆有品秩,朱衣执版,进贤一梁冠。”〔杨〕
《通典》云:“魏以来,凡吏部官属悉高于诸曹,其选举,尚书主之。(按六典云:“魏、晋用人,妙【第521页→】于时选,其有诸曹郎功高者,选为吏部郎。)
又云:“尚书属或有郎中,或有侍郎,或曰尚书郎,或曰某曹郎,或两置,或互名,称号不同,其职一也。”(《通典》:“汉凡诸郎皆执戟宿卫殿门,以侍御之故,通谓之侍郎。所言郎宫上应列宿,盖谓三署郎,非尚书郎。按自汉以来,曹郎并有杖罚。《魏略》言:韩宣为尚书郎,当受罚,巳缚束竟,杖未行,文帝原之。晋太康起居注言:王冲虽在清途,未免楚挞。三国典略言:齐皇甫亮三日不上,杖胫三十。是六朝犹然。)〔杨〕
中书监、中书令:(第三品:按六典。秩并千石。)魏武始置秘书令丞,典尚书奏事,文帝改秘书今为中书舍,又置监,并掌机密,谓之中书省。通典。若密诏下州郡及边将,不由尚书。(六典、环济要略。《初学记》云:“自魏诏诰,皆中书令、中书、侍郎掌之。”)又置通事郎,掌诏草,次黄门郎,黄门郎已署事过,通事乃署名,已署,奉以入,为帝省读书可。后改为中书侍郎。(通典:第五品。亦称中书郎。《北堂书钞》引《张华别传》:西征锺会,兼中书侍耶,掌书疏表檄。又引晋诸公赞,作中书郎。)蜀有中书郎。(向充。见《诸葛亮传》注。汤云:准汉置中书令可知。)吴有中书令仆射,(《韦昭传》:为中书仆射,职省,为侍中。是后废此官。《顾雍传》:吕壹为中书,典校宫府及州郡文书。诸传并称典校,盖官中书郎而任校事耳。《诸葛恪传》:归府,召中书令孙嘿,厉声曰:“卿等何敢妄数作诏!”《吴历》日:“亮数出中书,视孙权旧事,问左右侍臣:‘先帝数有特制,今大将军问事,伹舍我书可邪!’时綝专政。” 《吴录》曰:“纪陟父亮为尚书令而陟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座。”)丞侍郎及宣诏郎。(《孙登传》注引《吴书》。《御览引要》略云:中书令仆射、丞郎令史。)〔杨〕【第522页→】
中书通事舍人。(第七品。通典云:“魏置。或曰舍人通事各为一职,晋江左乃合之。”晋志、宋志皆云晋置。洪表据初学记作中书通事一人,掌呈奏。魏明时,有通事刘泰,高贵乡公改作通事都尉,寻又改通事侍耶。晋书卫瓘传:魏法严苛,自请为通事郎,转中书耶。又荀勖传:守中书监,门下启通事令史为舍人,对掌文法。又据南史思幸传序:江左以后,舍人亦称通事。刘放传:年老逊位,以列侯朝朔望,位特进。注引孙资别传:诏君养疾于第,置舍人官骑,加以日秩肴酒之膳。初学记引要略云:“舍人掌宫中之政,出廪分财。”或吴制如此。)著作郎,(一人,第六品。玉海曰:“魏、晋超居注,著作掌之。’佐郎,第七品。唐六典注引咸熙百宫名,有著作佐郎三人。)
掌修国史,明帝太和中始置,隶中书省,或为兼官。(卫觊以尚书,王沈、应璩以侍中,并典著作)〔杨〕
吴置左右国史,(韦曜以侍中领左国史,华核以东观领右国史,莹等参同。盖以他官兼之。国山碑有国史莹核。薛综传:右国史华核上疏曰:“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始撰吴书。少帝时,更差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臣五人,访求往事,所共撰立。”史通则云:“后曜独终其书,定为五十五卷。”东观令及左右丞,周处为左丞,见晋书。据国山碑云:“中书东观令史立信中郎将苏建书。”知吴东观属中书。今按碑言:合立东观,口纪实言,建设坟典;似此官孙皓时始立。又天发神谶碑称兰台东观令。孙皓传言东观案图,则掌秘书,疑通职也。
主书令史。魏第八品。又有主图、主谱令史。)〔杨〕
秘书监:(第三品,)武帝初置秘书,典尚书奏事,兼掌图书秘记。文帝改为监,掌艺文图籍,初属少府,及王肃为监,乃不复属。(六典。《通典》:兰台亦藏书籍,御史掌之,王象受诏撰皇览,领秘审监。)有左【第523页→】右丞。(第六品。)文帝欲以何桢为秘书丞,而秘书本有丞,乃以为右丞,遂有二丞。(虞预晋书。)秘书郎,(第六品。六典。丞郎秩四百石。书钞引太康起居注云:四人。)掌中外三阁经书,亦武帝置。(《唐六典》注引《魏甲辰仪》云:秘书令史品第八。)校书郎。(第八品。又有主书、主图、主谱合史。)〔杨〕
蜀有秘书令,六百石。或以他官领之。(《季汉辅臣赞注》:步兵校尉习隆掌校秘书。)有郎及令史。(郤正以吏转为令史,迁郎至今。)吴有秘府郎。〔杨〕
崇文观,魏青龙四年置,以王肃为祭酒,(由秘书监兼。)徵善属文者以充之。(员无考。洪表在殿中监后,今以类附此。)〔杨〕
魏略:薛夏为秘书丞,太和中,尝以公事移兰台,兰台自以台也而秘书署耳,谓夏为不得移。夏报曰:“蔺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台阁一也,何不相移之有!兰台屈无以折。自是遂以为常。〔杨〕
鱼豢典略云:“芸台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杨〕
王肃表曰:“秘书丞郎俱四百石,迁宜此倘书郎,出亦宜为郡。”又曰:“秘书丞郎舆博士议郎同职,近日月,宜在三台上。”又曰:“秘书丞郎宜比尚书郎侍御史,今尚书郎侍御史乘犊车,奏事用尺一。秘书丞郎乘鹿车,犹用尺奏,不得朝服,恐非陛下转侍郎为秘书丞郎之本意也。”(《御览》。据此则奏章制度不同。)〔杨〕【第524页→】
《任嘏别传》曰:“文帝时为黄门侍郎,每纳忠言,手书怀本自在禁省,归书不封,帝嘉其淑慎。著害三十入篇,凡四万余言。嘏卒后,故吏录其事行及所著书奏之,诏下秘书,以贯群言。”〔杨〕
魏武帝使中军司荀攸典刑狱,明帝犹以付内常侍,明帝时,唯有通事刘泰等,官不过舆殿中同号耳。(《晋书•荀勖传》)〔杨〕
荀氏家传曰:“荀顗为司空,文帝议复五等,表魏朝使定礼仪,书成,藏于秘府。〔杨〕
郑默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著魏中经,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白帖》引王隐《晋书》。)〔杨〕
韦曜传:为博士祭酒,命依刘向故事,校定众书。又作洞纪、官职训及辨释名各一,表列状乞上言秘府,于外料取,呈内以闻。〔杨〕
晋书傅玄传:舆东海缪施俱以时誉选入著作,撰集魏书。〔杨〕
又按陈寿传:仕蜀为观阁舍史。是蜀亦置东观及秘阁。〔杨〕。
华阳国志有东观秘书郎王崇,蜀时东观郎。〔杨〕
魏史史通外篇曰:“黄初太和中,始命卫觊、缪袭草创纪传,又命韦诞、应璩、王沈、阮籍、孙该、傅玄等复共撰定,其后王沈独就其业,勒成四十卷。”〔杨〕”【第525页→】
太后三卿:卫尉、少府、太仆。汉随太后宫为号,在正卿上。魏改在九卿下。文帝尊母卞后为皇太后,称永寿宫;永寿少府毛宗,见《文帝纪注》。明帝尊母郭后为皇太后,称永安宫;永安卫尉苏林,见颜师古《汉书叙例》。永安太仆严干,见《魏略》。齐王芳尊母郭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永宁卫尉孟观,见《管宁传》。又嘉平六年纪注有永宁卫尉臣祯,永宁太仆臣闳。《世说注》有永宁少府周斐。《夏侯尚传》有永宁太仆李丰,永宁署令乐敦。〔杨〕
《晋书杨后传》:有司奏依汉故事,皇后、太子各食汤沐邑四十县,帝以非古典,不许。据此,知魏时无食邑也。〔杨〕
蜀后主尊母穆皇后为太后,称长乐宫。《孟光传》:为长乐少府。〔杨〕
吴孙皓尊母为皇太后,称升平宫。《严峻传注》:手凯,升平少府。〔杨〕
大长秋一人。第三品。掌中官。丞一人。第七品。蜀。同。吴同。《滕夫人传》:“长秋官僚备员而已。’韦昭《辨释名》云:“皇后阴官,秋者阴之始,取其名,长者欲其久也。”
太子太傅、少傅。第三品。太子于二傅执弟子礼,皆为书,不曰令。少傅称臣,太傅不称臣。《通典》云:汉魏故事。《北堂书钞》引汉魏故事。太傅于太子不称臣,朔望不朝。
二傅与尚书东曹并选太子诸侯官属。见《何夔传》。
明帝后久旷东宫,官司不具。《通典》。按洪表所列皆文帝为太子时官,明帝时仅见舍人一人。又高贵乡公为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宋志》魏世无东官。〔杨〕【第526页→】
詹事。《通典》:魏置,领东宫众务,第七品。有丞。《御览》引应劭《汉宫仪》日:“詹,省也,给也。秩比二千石。”按比二千石,不当在第七品。《齐职仪》《六典》皆品第三。家令,职如司农少府。《通典》:自汉至晋,家令在率更下,宋则居上。率更令,主庶子舍人更直,职如光禄。按《六典》:“有丞二入”。 《御览》引晋《起居注》日:“太康八年,诏太子率更仆进品第五秩。与中庶子左右卫率同职。”据此,则晋武始进五品也。《六典》同。仆。职如太仆,是为太子三卿,皆第五品,并有丞。中庶子,五人。职如侍中。庶子,无员。职如三署郎。卫率。《六典》。主门卫士。以上皆第五品,侍讲,《册府元龟》:太祖织。门大夫,职比耶将,二人。常从,虎贲督,司马督。《册府》云:皆太祖置。以上第六品。员数无考。食官令,洗马,十六人。如谒者、厩长,舍人。无员。更直宿卫。以上第七品。东宫摘句郎,《册府》。太祖置。第八品。员无考。掌固,按汉称掌故。主事,候郎。皆第九品。员无考。文学。太祖置。员品无考。〔杨〕
蜀先主以诸葛亮品为太子太傅。《后主传》注引《魂略》。裴松之日:“按诸书记及《葛亮集》,亮不为太子太傅。”有中庶子,霍弋。庶子,罗宪。洗马舍人。董允。〔杨〕
《华阳国志》:延熙元年立太子,慎选名宿,以为官僚。后主为太子,从仆射尹默受《左氏传》。〔杨〕
吴有太子太傅、少傅。黄龙元年,置左辅、诸葛恪。右弼、张休。辅正、顾谭。翼正等都尉,为太子四友。《孙登传》。《晋书》《谢沈传》:父秀,吴翼正都尉。又有太子宾客及率更合,《程秉传》。徽祟。中庶子、庶【第527页→】子、辅义都尉、赤鸟五年纪。右部督。《吕据传》。又黄龙元年,诏立都讲祭酒以教学诸子。
《孙登传》曰:“中庶子宫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隽德。后又以庶子礼拘,复合整巾侍坐。”〔杨〕
晋明帝诏云:“汉、魏以来,尊崇储贰,使官属称臣,朝臣咸拜,甚无谓也。”〔杨〕
每月朔,太傅入见太子,太子正法服而礼焉,他日无会仪。夔迁太仆,太子欲与辞,。宿戒供,夔无往意,乃与书请之,夔以国有常制,辽不往。《何夔传》。〔杨〕
唐永淳元年,立皇太孙,王方庆曰:“汉、魏以来,皇太子在,不立太孙。”〔杨〕
《六典》注:魏置太子文学,命司马懿为文学掾,甚为世子所信,与陈群、吴质、朱铄号为四友。〔杨〕;
文帝在东宫,太祖曰:“荀公达人之师表,当尽礼敬。”太子独拜床下。〔杨〕
中领军,第三品。掌禁兵,主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魏武为丞相,自置领军,后称中领军,《书钞》引《魏略》云:“延康中置。”《晋志》云:“建安十二年改。”资重者为领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颔军。出征则置行领军。〔杨〕【第528页→】
中护军,第四品。主武官选举,隶领军。始置护军,建安十一年改。又有左护军徐宣。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夏侯渊由征西护军行护军将军,进都护将军,盖出征督护诸将,其制略可考见。〔杨〕
领、护各领营兵,有长史司马。第七品。〔杨〕
领、护皆金章紫绶,《通考》。中书、领军、游击皆玉佩。《御览》。〔杨〕
蜀有中领军、领军、前领军、行领军,中护军、前后左右护军、免李平文。护军、行护军。又有中监军、关兴为侍中中监军。前监军、王平。右监军,姜维。中典军、上官雝、胡济。后典军,王平。《通监注》日:“中监军即中护军之任,蜀置前、后、中监军,位三军师之下。”按当有中、前、后、左、右五营。《王平传》:“由参军而典军,而护军,而监军,其秩序也。〔杨〕
吴有领军将军,左右领军;亦置中、左、右护军,护军,又有中、左、右三典军。左典军万彧劝立孙皓。余止称典军。张休以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
武卫将军,第四品,魏武初,置武卫中郎将,文帝改。吴有中垒将军,第四品。并掌宿卫兵。《晋宣帝纪》云:“正始六年,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羲。是魏初有中垒也。
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第四品。谓之五营,有司马、功曹、主簿。按文钦太和中为五营校督。
蜀同。《华阳国志》:“常忌为长水参军。”
骠骑、车骑、卫将军。第二品。鱼豢曰:“魏世,骠骑、车骑将军为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第529页→】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舆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还,自从文官之例,则位次三司。(《宋志》。)有长史、司马等官。开府则置东西阁祭酒掾属。(《通监注》云:“魏制:大将军不开府者,品秩第二,禄舆特进同。”晋书孙楚传:初,参军不敬府主,楚参石苞骠骑军事,初至长揖,遂制施敬。)蜀同。景曜初,复有右骠骑将军,(胡济。)〔杨〕
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吴同。(《胡综传》:权为讨虏将军,以为金曹从事,及为车骑将军,召为书部。是军府有诸曹。吾粲传:孙河为将军,得自选长史。孙韶传:天玺元年,徵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楼玄传:为宫下镇、禁中侯,主殿中事;持刀宿卫。盖一时之制。)〔杨〕
抚军大将军,(第二品。)黄初五年置。(《晋纪》引文帝诏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蜀有抚军将军。(蒋琬以丞相留府长史加。)
中军,(黄初三年置。曹真由上军转后为大将军。)上军,(同年置。)镇军,(六年置。)辅国,(咸熙元年。)南中(吕兴以吴将来降,授此。)诸大将军,(第二品。)皆不常设。有官属。(《唐六典》引《魏甲辰令》。辅国将军第三品。)〔杨〕
蜀有镇军大将军。(宗预。)辅国大将军。(董厥。)吴亦有之。〔杨〕
征东、(统青、兖、徐。扬四州,屯扬州。)征南、(统荆、豫二州,或但督荆州,屯新野。见王昶传。)征西、(统雍、凉二州,屯长安。)征北、(统幽、冀、并三州,或督河北,屯蓟州。见杜恕传。)四将军,(《魏略》:秩二千石,并第二品。)皆魏武置。黄初中,位次三公,资深者为大将军。(《通典》:加大者始日方面。又引:诏带金紫。洪日:“传或云三征北不常【第530页→】置故也。”)〔杨〕
(《魏略》:旧四征皆有官厨财籍,迁转之际,无不因缘。田豫赐绢五百匹,以其半藏小府。满宠为征东,有留府长史。)〔杨〕
蜀、吴皆有征南、征西、征北而不见征东。〔杨〕
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领兵。鱼豢曰:“黄初、太和中置。”(《曹爽传》注:时冀州统属镇北。)征、镇每不并置,资深者为大将军。蜀同。(或称大。)吴亦有之。
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将军。第三品。鱼豢曰:“黄初、太和中置。”蜀有安南。(马忠镇南中。)吴有安东、安南、(吕岱、陆胤由交州刺史加。)安北。(谭正,见《王基传》)〔杨〕
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第三品。宋志:魏世置。蜀有平西、平北。(《马超传》。)吴有平南、平西、(施洪,见《晋书》。)平北。
前、后、左、右将军,(官品失记。)
后汉省,魏复置。(《宋志》、《通典》。)蜀同。(免李平公文,以前、左、右、后为次。)吴亦有之。〔杨〕
诸征、镇、安、平将军。(第三品。《通典》。)〔杨〕
魏有征蜀、征虏、镇军、镇护、安聚、安夷、(此二见《上尊号碑》。)安远、平寇、平虏、平狄、(见《横海将军吕君碑》。)平难等号,又有辅国、虎牙、轻车、冠军、渡辽、(并见《上尊号碑》。)横海(吕由平狄迁。洪列第五品,非。)等号,皆置官属。蜀有征虏、镇军、(赵云自镇东贬镇军。)
镇远、安远、辅国。吴有【第531页→】征虏、镇军、平虏、虎牙、冠军。〔杨〕
中坚将军,(第四品。)官属有长史、司马、正行参军。(並第八品。)〔杨〕)
骁骑游击将军,(第四品。)
魏置为中军。(《宋志》云:“有营兵,功高者主之。”)吴有游击将军。(见《晋书•王濬传》。)〔杨〕
魏官品有北军中侯及丞,又有南北军监。考晋书:泰始三年罢中军将军,置北军中候。宋志亦云:“晋武帝置。”然张郃传:明帝遣南北军士三万及武卫虎贲卫郃,则亦有南北军。(《通考》云:“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
左军将军,(第四品。)明帝置。(魏官品有前军、右军、后军三将军。 《晋志》云:“武帝初置前军、右军,泰始八年又置后军,是为四军。”) 〔杨〕
又有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宋志》。)扬武、广威、广武、宁朔、(见晋《琅琊王伷传》。《李熹传》:为宁北军司。)左右积射、强弩等号四品将军。各有长史、司马、正行参军。(並第八品。)蜀有振威、奋威、扬威、扬武。吴有建威、建武、振威、奋威、奋武、扬威、扬武。〔杨〕
诸杂号五品将军有鹰扬、折冲、虎烈、宣威、威远、宁远、伏波、虎威、凌江、荡寇、昭武、昭烈、昭德、讨逆、破虏、讨寇,宣德、威虏,捕虏、殄吴、殄夷、扬烈、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第532页→】复土,(《明帝纪》注。盖作陵置。)忠义、建节、翼卫、讨夷、怀远、绥边(此六官见《上尊号碑》。)等号。有长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塔防黄月英技能组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