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莹之道讲述的兔子洞里到底是什么么?

李中莹:NLP的未来
李中莹:NLP的未来
这个月我在思考NLP的未来在哪里。
1、NLP是Bandler&及Grinder&两位前辈研究萨提亚、完型及催眠治疗,加上受到Gregory&Bateson&的影响而诞生的。但几乎从开始传播起便不断地有学员发展新的概念及技巧:早期的Connirae,&David&Gordon,Robert&McDonald,Tim&Halbom等,&到如今还积极参与的Judith&DeLozier,Suzi&Smith,&Michael&Hall&等,尤其是最近20年孑孑不倦,已成为NLP世界核心人物的Robert&Dilts。但是,无可否认的,近年来(似乎踏入21世纪后),NLP的研发活动大减,除了Robert&Dilts&外,研发成果也大幅减少了。让我们深入看看「研发」二字:
2、Bandler&及GrInder&既研究三位治疗界宗师而诞生了NLP,理应鼓励后谜者延续研发的精神。不一定,从我接触到的资料看,这两位开宗大师只愿讲自己发展出来的东西,而不接纳他们学生的研发成果,有一点"只有我的才是真的"。Bandler&曾控告所有其他NLP导师,说NLP是他的。Robert&Dilts&研究耶稣及爱因斯坦而发展出关于「天才」的技巧,Grinder说那不是NLP,&因为"NLP不研究死人"。
3、如今上述大师的年龄都是70岁以上了,近20年没看到欧美有份量的年青接班人。在华人界,活跃在讲台上多为人知的,陈威伸、张国维及我都过65岁,戴志强还在50's,台湾的赖明正是唯一在40's&的。国内其他能定期开课讲NLP执行课的导师大约不出十位,多数曾受教于我。而在华人界有积极做研发工作及培养导师的好像只有我一个。
4、研发什么呢?NLP的研究对象并不是「结果」,最早期那三位宗师级的治疗大师就是因为做出了好的结果,所以被Bandler&和&Grinder&研究。NLP研究的是「如何做到结果」的技巧。而如何做到结果当然是为结果服务的,所以,NLP被誉为实用性强的技术,我认为它属于「思方学」(思想方法)及「行方学」(行为方法)。这是说,当一个人说应该多赚点钱,另一个人说应该多为人类社会做贡献,NLP不参加这个争议,NLP研究:他们两人如何产生这两个判断,并且如何能做到他们想要的。因此,NLP不被认为是「学问」而只是「工具箱」。
5、研发的方向。Robert&Dilts&在Gregary&Bateson&学问的基础上研发出「理解层次」(Logical&Levels,&NLPU&译本用不同名称),梳理出思维的层次。人的思想成熟过程是从低的环境、行为到高的信念系统、身份。身份修正了,人生事务可以由繁转简,思想也可以从乱到稳。这就是原来的NLP执行师课程的效果……内心平静了,更能接受不同事物了。要注意的是,量少了但质提升了,而不是质与量俱减。(若是,则是"出世"了……离开了每天的生活。)因为这点,很多人会误以为NLP有独立完整的学问,或者赋予它实不存在的"灵魂"。NLP的身份定位本来就只是"研究如何做到结果"的过程。这有点像把喜欢的玩具人性化一样。以上是NLP本来的定位。
6、Robert&Dilts&的理解层次顶层是Spirituality,&我去上课时没什么解说,只有"Who&else?"&二字。我在2003年开始改之为"系统",并且认为系统排列是完美的补充板块。我今年才知道NLPU也开始接受场域概念、系统排列等,称之为"第三代的NLP",&可谓不谋而合,大道同归。(奇妙的是,系统排列也是把焦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无法决定未来,系统力量不由个人所操控……等)。因此,郑立峰老师的湛深家排背景让他的NLP有在系统层面的效应。我则在2003年开始便把与父母连接放入NLP执行师课里,而且放在课程第一天。
7、总结以上三点,我认为:NLP未有,也无须有,独立完整的"灵魂"。它作为工具箱,支持所学的人在人生里任何事务上都有更高质量更低资源投放,已经有足够的价值可以传世。而人的生活随着思想和科技进步,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因为需求在变化,所以满足需求的工具也需要变化,NLP因此需要不断的研发工作。我也认为,NLP是落地操作的工具箱,无须发展形而上的"高层次"蓋括性的"从繁至简"的抽象式理论。
8、做培训工作,其实有三种:讲课、组织、研发。100个想加入培训事业的人里,有超过90个想当讲师,10个想开课,不足一个想做研发。而100个想做研发工作的,99个对NLP未有足够的了解及修为、只是擅长于文字工作、和对研发及课程设计方面欠缺能力。有人说过,你若想精通一门学问,须投放至少一万个小时去学习及练习。每天花3小时,一万小万也需时十年。今天社会节奏快压力大,急功近利心态到处可见。特别是当想出几句花巧话语,包装玄一点狂放一点便已能吸引大量人来报读课程的,又怎愿花上这一万小时?&所以,NLP华人界出来的有真正实力的研发人才很少。
9、我的本质,原来是挺愚鲁轻浮的,33年在企管界里打滾,成败秩替。是NLP让我清醒了,从忙碌无成不快乐的状态里走出了。于是,像我说的,我的使命找到了我,至今20年了。33年的企管经验还是有点用的,能够做点策略性思维。从开始我就知道:要传播就必须开发:1、培训技术去训练讲师导师,2、研发技术去发展出适应我们社会需求的技巧。这20年里这两点没有停过,现在算是懂得一些、能做一点了。这两方面的技术,在中国有很大的需求。今天,我讲导师班的课比公开课多很多。过去18个月里,我研发出三个独立的培训项目:企业家心智模式、轻松教与学(针对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学生及学校),3、跳好双人舞。(这样说有点做广告了,对不起。动机是:表示研发是有技术的,和这技术不难掌握,可以传播)。
10、研发的方向。我认为,NLP更多是开启了一道门:不是通往更高的门,而是通往更低的门:更落地、更容易使用,让更多人每天生活里有更多轻松快乐的工具。让学者专家去研究NLP能否昇华至「道」的境界,NLP的实践者及传播者坚守在「生活」的层面。今天已经有太多虚大空的"学问",国学道家佛学等处理家庭或企业问题好像有点落不了地,让NLP成为工具箱,不是很好吗?其实NLP里有很多"线头",每一个线头拉出来都是一片大平原:内感官(次感元),沟通,语理逻辑(检定语言模式),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及引伸的思维模式等,简直太多太多了。
11、我看不出为什么NLP的未来不可,甚至不是在中国。没有统计数据或足够资料,只个人感觉:以人均计算,中国巿场的NLP讲师我相信比美国多。而研发及培育导师的能力也至少不比美国差。
12、研发是为了谁?可以有三个答案:研发者、学问、学习者。(社会等是在这三者的后面。)我一直认为学问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失去这点意义的学问,不是伪学问就是死学问。所以,为学问就是为学习者。(当然,不是很多人同意这点,特别是在大陆,例如念临床心理学的人都专注在理论、调研、统计等而无人发展临床技术。但,我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若研发是为了研发者,则他会越爬越高,追求更高意义、更能以少胜多,如一招降百魔般的境界,结果可能脱离群众……没一点功力的学员不能明白不能吸收。若是为学习者,则所有研发工作都会考虑到如何让更多的学习者接受、明白、吸收、使用、生效。NLP既是工具箱,便应该具备这些特质。
13、研发工作针对哪些应用领域?Gregary&Bateson&是多方面的学者,而Satir,&Pearls&及&Erickson&都是心理治疗方面的,但&Bandler&及&Grinder&研究出的,可以用在心理治疗,但也可以用在人生众多方面而产生效果,这就是保持思方学行方学身份定位的好处。我觉得NLP就像是一部"机器母机"(Mother&Machine),能够按不同应用需要做出适合的机器。因为我们社会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需求,这也是NLP的一个发展方向,例如亲子,父妻关系,引导下属,销售,顾客服务,教学,培训,教练,辅导等都有不同的沟通需求,需要更到点更高效的行为和思想技巧。以此类推,NLP的发展空间实在庞大。
上述分享只是我个人看法,我没资格代表NLP说话,亦非常尊重每个人有不同看法的权利。我无动机说服任何人,分享交流,供大家参考而矣。谢谢。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教练的状态
教练的状态
教练工作要从培养教练的精神状态开始。进行教练工作的时候,&教练要关注自己的内在状态。细心的去察觉任何想要马上解决问题或者立即给出建议的冲动,好像锻炼身体一样的去锻炼自己“无知”和“好奇”的肌肉,设置极度好奇的经验掣(心锚),使你在进行教练的时候可以很快的进入到这个状态,要做到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具备判断力,其实并不是不可能或很难做到的事情。
教练过程中,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判断,或感到不耐烦,或在自我保护。学习你在静心冥想的时候所做的事情:“一旦发现,就放下,然后让自己重新回到极度好奇的状态中。”
教练状态的另一个要素是活出你所说的。在整个教练过程中我们都会和当事人讨论有关“内在的变化”、“你的生活与生命”等需要身心合一的话题,在教练关系中,你怎样做人生的选择,怎样利用你的能力和资源,怎样应用灵活的应变能力等等,都会成为当事人模仿的榜样。
这不意味着你非得是尽善尽美的,或者是你必须“什么都懂”,而是意味着你已经注册成为“生命大学的一名学生”。你在做教练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梦想,改善自己的行为,你也利用周遭的反馈继续改进任何对你而言是重要的事情,这可以是对某个项目的管理、领导某个团体、写作、两性关系、或改善与家人的关系等。
你将向当事人表现各种对待自己的技能、模式甚至做事的方法。通过对你的模仿,他们将学会对自己不带任何批判的习惯来生活,他们将学会用极度好奇去衡量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他们将慢慢形成适合他们自己的生活策略,并以他们愿意的方式来采取行动,他们将带着一种探索的态度去生活。
当你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品质和技能,你会发现引导别人不做任何判断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当你不断引导你的当事人退一步,带着开放并好奇的心态来观察生活到底“是什么”,然后计划下一步的行动,你会发现这对你来说更容易做到。
教练技术就是你如何与当事人相处的方法。我们会进一步探讨教练的技巧,但是,无论你的技巧如何高超,如果你的教练状态缺乏“好奇”,缺乏“无知”,缺乏对当事人的信任,你的教练将只是技艺的堆砌,而难免流于平庸。高超的教练是一种巧妙的艺术,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教练状态,你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技能或工具。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坂本真绫 手纸_1234uuu_nagomi moeなごみもえ_东北野生黑木耳能治痔疮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莹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