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和遇旧和一相配做名字的字的游戏名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180|回复: 10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1445精华0UID帖子金钱5475 威望0
Lv.5, 积分 14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55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0 草
RT。。。。。&&LZ准备砸一个刺客出来。& &元素不想玩了。。& &&&有没有颜控大神给搭配一套的。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00积分72010精华0UID帖子金钱148615 威望1
Lv.11, 积分 720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990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169 草
ID就叫,GM麻花疼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40积分307精华0UID帖子金钱1427 威望0
Lv.4, 积分 3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3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刺你麻痹& & 还可以吧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80积分19074精华0UID6292114帖子金钱47976 威望1
Lv.8, 积分 190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6 积分
UID6292114帖子威望1 多玩草1764 草
就叫 颜控女神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1826精华0UID帖子金钱3924 威望0
Lv.5, 积分 18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74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66 草
快刀。。。。。。。。。。。。。。。。。。。。。。。。。。。。。
春来冬去又一年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60积分3736精华0UID帖子金钱44071 威望3
Lv.6, 积分 37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64 积分
UID帖子威望3 多玩草1234 草
刺猬,& && && && && && && &&&
何去何从又一天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90积分26094精华0UID帖子金钱60359 威望9
不!是愉♂悦!
Lv.9, 积分 260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06 积分
UID帖子威望9 多玩草598 草
月光疾风。。。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70积分5108精华0UID帖子金钱10376 威望-1
Lv.7, 积分 5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92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30 草
拿大便砍翻你
別れの季節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99积分52146精华0UID帖子金钱9499 威望1
別れの季節
Lv.10, 积分 52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54 积分
UID帖子威望1 多玩草455 草
我用盒子做的补丁,感觉还不错
(11.6 KB, 下载次数: 2)
20:47:17 上传
下载次数: 2
哥特丶式|契约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80积分15657精华0UID6615425帖子金钱17510 威望1
被遗忘の契约
Lv.8, 积分 156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43 积分
UID6615425帖子威望1 多玩草170 草
柠檬灬吥萌 发表于
月光疾风。。。+ t&&M& q0 T3 p8 a& _/ Z2 {
不如叫势如闪电
血之洗礼& &&&10-6完结 完美毕业 锤锤锤 大锤80小锤40
赤心之启示&&10-9恩 还是用不惯直接炸的球
寂静之誓& &&&10-9已经到头 完美毕业 正在混团
可惜小号被洗一次 泰拉石和魂链均无 又要从头开始
—————————————分界线————————————
我回来了 重新上路起航 今年目标先水TM个10级再说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60积分2732精华0UID帖子金钱19197 威望0
Lv.6, 积分 27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68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76 草
ID:女神&&透明天空加夏日套
DNF手机盒子勋章
APP签到每日有好礼,每日登陆送勋章。
365天!天天有你
连续签到1年即可获得
手机论坛勋章
APP发帖双倍积分,登陆即送勋章!
猴年新春勋章
猴年大吉,猴年行大运!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问:大师帮我看看字配对,谢谢了!男:年月日下午点分女:年月日凌晨点三十分答:男得纳音为[大林木][海中金][城头土][路旁土]女的为[大林木][涧下水][大林木][桑柘木]从五行上说你们两得较好,你们之间缺少得是火。不过总的来说不错。
问:男女生辰字配对,字配对测试,姓名字配对老历哪位有缘的朋友帮我算算合不合婚,小弟在此先谢过了~男..(农历)早上...答:合婚是较复杂的,须有诚意才对
问:麻烦有请帮我字配对下的嘛?男:公历:年月日(星期)点左右农历:丙寅年月初日辰时春节:...答:您的乾造:丙寅戊戌戊子丙辰您的元神:戊土乾造:丙寅辛丑辛酉己丑元神:辛金你会彻底的想帮助,而被帮助的为此也十分感谢你,所以...
问:姓名配对缘分测试答:最好的姓名测试要去:腰准网这里姓名测试是最出名了。
问:我想知道字配对…求大家我要与男结婚了,请看看下吧…我,-点他,时辰不清楚(他...答:他,时辰不清楚(他自己忘记了)
问:情侣姓名配对指数名字缘分测试答:按照属相确定贵人,虽然不全面和不一定准确,但是比较简单实用,普遍意义上也符合人们判断xí惯。如果你字中的喜用神是木,有可能生活中的贵人是属虎或者属兔...
问:请大师帮我测生辰字配对男..,:女..,:答: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不要让迷信破坏了自己的幸福~你的生辰和你的婚姻没任何~
问:名字测缘分指数名字配对打分字测算答:遇,完全是你所决定不了的,得老天爷决定,就算是遇到了,是个比你喜欢等待的人,那还得需要你去求;等,有%你自己可以决定,就是等待;%得别人决定,...
问:生辰字配对两个人合吗?公历:男年月日点女年月日点农历:男年月...答:乾造己巳壬申戊申戊午坤造己巳庚午戊午壬子婚姻配对分析:☆双方喜用神互相生助,有共同点,容易相处。双方字交会后,五行平衡为%。双方字交...
问:爱情姓名字配对测试,生辰字配对测试了,所以我们准备结婚,想算一下字是否合婚。我们的都比较信这个。请...答:我在易海星空网算过命,超厉害,我算的是感情方面。让我报数,我只是思考了一会随意给出了个数字,就推算出我之前有过个男友,一个离谈婚论嫁只差一步...
问:能不能帮我看一下生辰字配对男:乙丑年庚辰月已未日甲申时(:)女:乙丑年戊子月庚子日丙子时...答:男:乙丑庚辰乙未甲申女:乙丑戊子庚子丙子.虽说生于“乙”日,一比一劫,男士字自身仍然比较旺相,土行亦旺。预示身强力壮,能挣能花,存不住,要...
问:姓名配对测缘分姓名缘分配对游戏答:姓名配对可以到:利这个很多种算法,而且很准确,我家里一直在那里算,超准,我们家都是考。
问:能不能帮我看一下生辰字配对男:癸亥壬戌甲戌己巳。女:乙丑丁亥丙寅癸巳。谢谢!答:字论命是在找五行阴阳的平衡。同类和异类得分基本相同时,五行阴阳较平衡,一生较顺利。当同类和异类得分相差过大时,人生字就过硬或过弱,一生起伏较大。...
问:姓名与生辰字配对,字配对,字配对测试打分男命戊辰年字:戊辰己未甲戌辛未女命己巳年字:己巳癸酉甲戌...答:你可以上“易海星空网”找个预测师请教一下,一下。我去年单位要裁员,我也很担心,晚上一直睡不着,早上总是出错。不知道怎么办?因为这份的...
09-0609-1509-1009-11
03-2204-0102-0604-10
◇本站云标签如何取一个与中文名相配的英文名 - 简书
如何取一个与中文名相配的英文名
问题1、所起英文名太常见第一种问题是起的英文名太常见,如:Henry, Jane, John, Mary. 这就像外国人起名叫赵志伟、王小刚、陈小平一样,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虽然起名字并无一定之规,但给人的感觉很重要。问题2、不懂文化差异而犯忌此外,由于文化差异,有些名字引申义不雅,如:Cat, Kitty, 在英语俚语中很不雅。Cat宜改为Cathy, Kitty宜改为Kate。问题3、改名又改姓一般来说,非英语国家的人到了美国,都可能改名,但没有改姓的。这关系到家族荣誉,将来还会关系到遗传基因。因此,无论自己的姓多么难读,都要坚持。常见有人起英文名时连姓也改了,如司徒健Ken Stone,肖 燕Yan Shaw。下列英文姓尚可接受,但也最好不用,如:Young杨,Lee李。问题4、英文名与姓谐音有些人因为姓被人叫得多,便起个与姓谐音的英文名。但这样的英文名单独叫尚可,全称时就不太自然了,如:肖 珊Shawn Xiao,钟奇Jone Zhong,周 迅Joe Zhou,安 芯Anne An。问题5、不懂语法用错词性名字一般用名词,不用形容词。有些人不懂这一规律,用形容词起名,如Lucky,其实这不是英文名。问题6、用错性别偶尔还有人弄错了性别,如女士起名Andy, Daniel。那么怎样起英文名呢?这里给你几条建议:方法1、英文名最好与中文名发音一致,如:郑丽丽Lily Zheng杨 俊June Yang孔令娜Lena Kong张艾丽Ally Zhang吕 萌 Moon Lu张 波Bob Zhang许开云Caron Xu江丽霞Lisa Jiang王 姬Jill Wang蒋大为David Jiang张爱玲Irene Zhang李 斌Ben Li方法2、如第一条做不到,则争取英文名与中文名局部发音一致,如:李连杰 Jet Li谢霆锋Tim Xie侯德健James Hou许环山Sam Xu朱晓琳Lynn Zhu王冬梅May Wang吴家珍Jane Wu吴 珊Sandy Wu关 荷Helen Guan方法3、如上述两条均做不到,还可使英文名与中文名发音尽量接近或相关,如:陈方宁Fanny Chen李秀云Sharon Li王素琴Susan Wang周建设 Jason Zhou罗凯琳Catherine Luo董 岱Diane Dong崔文生Vincent Cui李 翠Tracy Li黄宏涛Hunter Huang沈茂萍Maple Shen刘丽芳Fountain Liu方法4、意译此外意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王 星Stellar Wang李 冰Ice Li元 彪Tiger Yuan齐 天Sky Qi白 云Cloud Bai刘长河River Liu陈 苹Apple Chen总之,起英文名时要尽量与自己的中文名有联系,让人感觉这就是你。当然,实在找不到对应的英文名时也只好将就了。毕竟,起名没有一定之规。百家姓英文写法大全A:艾--Ai安--Ann/An敖--AoB:巴--Pa白--Pai包/鲍--Paul/Pao班--Pan贝--Pei毕--Pih卞--Bein卜/薄--Po/Pu步--Poo百里--Pai-liC:蔡/柴--Tsia/Choi/Tsai曹/晁/巢--Chao/Chiao/Tsao岑--Cheng崔--Tsui查--Cha常--Chiong车--Che陈--Chen/Chan/Tan成/程--Cheng池--Chi褚/楚--Chu淳于--Chwen-yuD:戴/代--Day/Tai邓--Teng/Tang/Tung狄--Ti刁--Tiao丁--Ting/T董/东--Tung/TongE:(无)F:范/樊--Fan/Van房/方--Fang费--Fei冯/凤/封--Fung/Fong符/傅--Fu/FooG:盖--Kai甘--Kan高/郜--Gao/Kao葛--Keh耿--Keng弓/宫/龚/恭--Kung勾--Kou古/谷/顾--Ku/Koo桂--Kwei管/关--Kuan/Kwan郭/国--Kwok/Kuo公孙--Kung-sun公羊--Kung-yang公冶--Kung-yeh谷梁--Ku-liang端木--Duan-mu东郭--Tung-kuo东方--Tung-fangH:海--Hay韩--Hon/Han杭--Hang郝--Hoa/Howe何/贺--Ho桓--Won侯--Hou洪--Hung胡/扈--Hu/Hoo花/华--Hua宦--Huan黄--Wong/Hwang霍--Huo皇甫--Hwang-fu呼延--Hu-yenI:(无)J: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居--Chu贾--Chia翦/简--Jen/Jane/Chieh蒋/姜/江/--Chiang/Kwong焦--Chiao金/靳--Jin/King景/荆--King/Ching讦--GanK:阚--Kan康--Kang柯--Kor/Ko孔--Kong/Kung寇--Ker蒯--Kuai匡--KuangL:赖--Lai蓝--Lan郎--Long劳--Lao乐--Loh雷--Rae/Ray/Lei冷--Leng黎/郦/利/李--Lee/Li/Lai/Li连--Lien廖--Liu/Liao梁--Leung/Liang林/蔺--Lim/Lin凌--Lin柳/刘--Liu/Lau龙--Long楼/娄--Lou卢/路/陆鲁--Lu/Loo伦--Lun罗/骆--Loh/Lo/Law/Lam/Rowe吕--Lui/Lu令狐--Lin-hooM:马/麻--Ma麦--Mai/Mak满--Man/Mai毛--Mao梅--Mei孟/蒙--Mong/Meng米/宓--Mi苗/缪--Miau/Miao闵--Min穆/慕--Moo/Mo莫--Mok/Mo万俟--Moh-chi慕容--Mo-yungN:倪--Nee甯--Ning聂--Nieh牛--New/Niu农--Long南宫--Nan-kungO:欧/区--Au/Ou欧阳--Ou-yangP:潘--Pang/Pan庞--Pang裴--Pei/Bae彭--Phang/Pong皮--Pee平--Ping浦/蒲/卜--Poo/Pu濮阳--Poo-yangQ:祁/戚/齐--Chi/Chyi/Chi/Chih钱--Chien乔--Chiao/Joe秦--Ching裘/仇/邱--Chiu屈/曲/瞿--Chiu/ChuR:冉--Yien饶--Yau任--Jen/Yum容/荣--Yung阮--Yuen芮--NeiS:司--Sze桑--Sang沙--Sa邵--Shao单/山--San尚/商--Sang/Shang沈/申--Shen盛--Shen史/施/师/石--Shih/Shi苏/宿/舒--Sue/Se/Soo/Hsu孙--Sun/Suen宋--Song/Soung司空--Sze-kung司马--Sze-ma司徒--Sze-to单于--San-yu上官--Sang-kuan申屠--Shen-tuT:谈--Tan汤/唐--Town/Towne/Tang邰--Tai谭--Tan/Tam陶--Tao藤--Teng田--Tien童--Tung屠--Tu澹台--Tan-tai拓拔--Toh-bahU:(无)V:(无)W:万--Wan王/汪--Wong魏/卫/韦--Wei温/文/闻--Wen/Chin/Vane/Man翁--Ong吴/伍/巫/武/邬/乌--Wu/NG/WooX:奚/席--Hsi/Chi夏--Har/Hsia/(Summer)肖/萧--Shaw/Siu/Hsiao项/向--Hsiang解/谢--Tse/Shieh辛--Hsing刑--Hsing熊--Hsiung/Hsiun许/徐/荀--Shun/Hui/Hsu宣--Hsuan薛--Hsueh西门--See-men夏侯--Hsia-hou轩辕--Hsuan-yuenY:燕/晏/阎/严/颜--Yim/Yen杨/羊/养--Young/Yang姚--Yao/Yau叶--Yip/Yeh/Yih伊/易/羿--Yih/E殷/阴/尹--Yi/Yin/Ying应--Ying尤/游--Yu/You俞/庾/于/余/虞/郁/余/禹--Yue/Yu袁/元--Yuan/Yuen岳--Yue云--Wing尉迟--Yu-chi宇文--Yu-wenZ:藏--Chang曾/郑--Tsang/Cheng/Tseng訾--Zi宗--Chung左/卓--Cho/Tso翟--Chia詹--Chan甄--Chen湛--Tsan张/章--Cheung/Chang赵/肇/招--Chao/Chiu/Chiao/Chioa周/邹--Chau/Chou/Chow钟--Chung祖/竺/朱/诸/祝--Chu/Chuh庄--Chong钟离--Chung-li诸葛--Chu-keh
中文姓氏一般都有专门的英文翻译,比如“刘德华”的英文名是Andy,刘姓对应的英文翻译是Lau,所以全称便是“Andy Lau”。当然,一般直接用汉语拼音作为姓氏的英文翻译也可以,但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最好还是用相应的英文翻译。 A: 艾--Ai 安--Ann/An 敖--A...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大部分为东周时期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后期,以民歌为主。&雅&包括大雅和小...
cs.AI - 人工智能cs.CL - 计算与语言cs.CR - 加密与安全cs.CV - 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cs.CY - 计算与社会cs.DC - 分布式、并行与集群计算cs.DS - 数据结构与算法cs.HC - 人机接口cs.IR - 信息检索cs.IT - 信息论...
cond-mat.mtrl-sci - 材料科学cs.AI - 人工智能cs.CL - 计算与语言cs.CR - 加密与安全cs.CV - 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cs.CY - 计算与社会cs.DB - 数据库cs.DC - 分布式、并行与集群计算cs.DS - 数据结构与算法...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他前切。 地:元气初分,轻清扬为天,重濁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徒四切。 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胡涓切。 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
笑靥如花小天使, 脚踏单车平安骑。 欢快歌声悦入耳, 纯真童心趣味喜。
一个人,一个世界。一首歌,一个故事。 当听到有你回忆的歌时,你是否会想起属于你们之间曾经的故事?你是否听着听着泪水就模糊了视线呢? 《遇见》孙燕姿 高中时,看地方台播出歌唱选秀节目,有一个小伙子唱起了这首歌,当时听的很有感觉,一下子就被打动。后来,跑到网上下载了这首歌,一直...
前言 不久前,偶然看到一个消息:一位大学老师,在担任辅导员期间,采访了一百个学生,写了一百个故事。当时就受到启发,心想我也试试写一百个故事?写谁的故事呢?我不是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很感兴趣么?那就写他们的故事吧! 这个念头,我记下来了,时间是两个多月前。在这两个月里,虽然“...
—— “提高感情成本,减少分手的概率!” 为什么人家情侣闹矛盾,吵吵架,打情骂俏就过去了?又为什么你和ta一闹矛盾,ta就毫不犹豫的说出分手? 因为ta的分手成本很低。 小军和女朋友是经过朋友介绍偶然认识的。 小军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心跳就漏了一拍。小军觉得,单身了24年,...老公难舍旧情,和我亲热嘴里喊着闺蜜的名字,我咬牙做了人流!老公难舍旧情,和我亲热嘴里喊着闺蜜的名字,我咬牙做了人流!美女波报百家号我叫阿娇,今年29岁,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孩,在大学期间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老公学习成绩很好,家里也很有钱,追求她的女孩当然少不了,其中就有我的一个闺蜜,后来闺蜜移情别恋,老公才选择了我,毕竟我长得还算可以,身材也很好,身边朋友都很羡慕我们,说我们是郎才女貌。毕业没多久我们就结婚了,可婚后我发现老公脾气越来越不好,整天嫌我没情趣,不知道怎么伺候他,我自己本身就很传统,心想作为一个女人只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就是好妻子,我一直在为老公而改变,想尽法给他做好吃的,还给她买新衣,就是想让老公重新接受自己,可老公每次晚上回家,不是玩游戏就是喝闷酒,喝多了就想和我亲热,可令我气愤的是,老公居然把我当成别人,嘴里喊着闺蜜的名字,我伤心透了,只要有一点不配合,老公就会打骂我,为了少收点罪,我只能默默忍受。第二天我反问老公,老公就说自己是个重情义难舍旧情的人,我当下气的连夜跑回娘家。可回去没几天,我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了,我一下不知所措了,自从回来后,老公就没给我打过一个电话,就好像人间消失了,我很害怕老公不要我,就想去找老公,可刚回到家就看见老公在家打电话,仔细一听还是闺蜜的声音,我一下彻底爆发了,想和他摊牌,谁知老公竟然把我推到在地上,狠狠踹了我几脚,骂我是乡巴佬野女人,最后把我赶出了家。于是我咬牙去医院做了人流,期间还和一名医生好上了,其实就是为了报复老公,老公知道后一下傻眼了,可能是闺蜜再次甩了他,居然跑到我家求我原谅,让我回去跟他好好过日子,可想想老公的种种行为,我害怕他骗我,自己再次掉入陷阱,大家说我该怎么办?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美女波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美女随时看,只为传播最美女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推荐序——取一个好名字有多重要
有人说,名字只不过是一个符号,并不能说明什么。其实不然,名字不仅寄托了父母的期盼,其实还展现了父母的学识。在古代,取名可是一门学问。不仅要算生辰八字,讲究命相和时辰都要对上,而且五行缺什么,名字里也需相应地补上。
当然,我们现代人倒不至于如此迷信,取个名字还要请算命先生,只不过,如今中国人太多,给娃娃取个名,一不小心就容易烂大街。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姓氏有一万多个,张、王、李、刘等都是我国的大姓,但是同时也涌出了无数个重名的小张与小王,每次爱人呼唤你的名字,街上就“一呼百应”,想想也挺尴尬。名字取的好,读起来很有韵味,取的中规中矩,倒也无所谓,怕就怕,起个很难听的名字,给孩子造成一生的心理阴影。
所以,取名要谨慎,得讲究方式方法。有些父母为了给孩子取个好名,就去查字典,专门找一些生僻字,吃力不讨好,不如向古诗词取取经。中国的诗文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这一期,我们就来学学怎么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360doc个人图书馆】编辑部
作者:秦筱 王璞
从孔子到体操冠军,中国人取名字从来都不是件容易事。
中国女子体操一姐姚金男终于不再嚷嚷着改名字了。不久前结束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她以一枚女子高低杠金牌首次加冕世界冠军,打破了“名字魔咒”:实力不俗的她在夺金路上总是磕磕绊绊,教练和家人把原因归结为“姚金男”三个字,“要金难”嘛。
不过,历史上一些“起错名字”的家伙们就没这么走运了。清末民初风行的《清稗类钞》一书记载,晚清进士王国钧,在殿试中名列前十,按理说应该前途无量,却被扔到了陕西一个小县城当“教育局局长”,一当就是 20 年。原来是他的名字与“亡国军”谐音,触痛了慈禧太后的心事。
另一名举子王寿朋却因名得福。他进京赶考的那一年正值慈禧太后 70 大寿——是的,又是她。老佛爷在科考名单中看到这名字,“我王长寿无朋”啊,吉兆!于是,这位本来排在榜单后面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当上了状元。
事虽荒谬,个中逻辑却不无道理。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在名字上寄予了太多期望和祝愿,“姚金男”和“王国钧”亦然。这些期望和祝愿不仅来自赐予你生命的父母,也包含着家族延续的密码,甚至深深打上了国家和时代的烙印。
起名一直是个时尚问题
名字至少可以用来回答两个哲学问题:你是谁?你希望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好吧,确切地说“给你起名字的人希望你是个怎样的人”。关于美好生活的各种想象——“福禄寿喜”、“金银珠宝”、“平安健康”、“美丽英俊”,还有渗透着传统道德的男性“仁义礼智信”、女性“贤惠淑仪贞”,长久以来都是人名中的常用字。
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理想的美好生活并不完全相同。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在你的叔伯辈中,总能找到几个名叫“解放”、“建国”或“援朝”的人。他们大都出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这种社会巨变不可避免地体现在一代人的名字中。
你甚至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名字判断出他 / 她的年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建国”最为多见;“援朝”、“卫国”联系着不久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跃进”、“超英”记述了“大跃进”时期的全民期许;“卫兵”、“卫红”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特有的标签;“振兴”、“文明”则是文革后的常见名。在 1984 年全国首次人名统计里,“英”、“明”、“国”都是榜上有名的常见字。
比他们再年长数十岁的是“振国”、“振华”、“兴中”、“兴汉”们,他们身处近代中国最内忧外患的时间点之一。
但真正让“福荣”、“忠信”、“淑贞”这类名字失去市场的,与其说是国家命运,不如说是个人思想的颠覆。当时,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潮刚刚涌入中国,旧体制和旧道德观日益受到挑战,有识之士的起名风向也由东渐西。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之后,“天择”、“竞生”等名字层出不穷,包括胡适的“适”字,都取自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意。
知识分子们更纷纷改名或起笔名以明志。比如著名作家周立波,原名叫周绍仪,后借用英语 liberation(解放)的音译而改叫“立波”;梁启超则曾化名“宪民”、“新民子”来发表宣传宪政的文章;诗人柳亚子则称自己为“亚卢”,意思是“亚洲的卢梭”。
“伯”字辈、“之”字辈、“僧”字辈之间的姓名争夺战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名就开始成为时代风尚的记录者了。
春秋时代人们的名字看上去相当随意。就拿孔圣人来说吧,他出生的时候,其父一看儿子头顶凹下去一块,就给他取名叫“丘”;等到他自己的儿子出世时,恰好鲁昭公赐来一条鲤鱼,于是儿子就得名“鲤”。
不过这可不是瞎胡闹,据《左传》记载,当时的“取名大师”鲁国大夫申曾提出取名选字的“五原则”: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孔子名“丘”就是按“以类命为象”的原则所取,儿子名“鲤”则是“取于物为假”。
比“五原则”更重要的是“六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其中“不以国,不以官”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延续了上千年的姓名避讳制度。
到了汉代,人们终于开始重视名字的内涵。这一时期尊老风气十分盛行,一家几兄弟的名字中,常用“伯、仲、叔、季”来区分长幼,还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元、长、次、幼、少、公、翁等代表次序的字。
于是,在这个阶段,“伯”、“叔”字辈吃香。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字辈突然走红。
一个原本没什么意义的虚字“之”异军突起,成为起名热门选项。最极端的就是书圣王羲之了,他祖孙四代六个男人都叫“王×之”,整个家族中带“之”字的人名达 30 多个。
原来,这是一种宗教暗语。魏晋南北朝“五斗米教”盛行,如何辨别出入教者,知道对方与自己同道?秘密就在一个“之”字。父子、祖孙、兄弟同入米教,都叫“之”就不足为奇了。后来“五斗米道”首领之一孙恩作乱,许多名中“之”字辈都受到了牵连。
同时走红的还有“僧”字辈。
在民间传播开来的还有佛教,“僧”字仅次于“之”成为人名中最常见的字之一,就是最佳证据。而且随着佛教的发展,直到半个世纪后的唐宋年间,“僧”仍在人名中占有一席之地,“佛、尼、寺、慧、颖、悟、觉、善”等佛教字眼也越来越受欢迎。
不过在宋代,引领社会风潮的还是理学。它直接推动了起名法的发展:“生辰八字”与“阴阳五行”成了起名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朱熹一家就是用五行学说来命名的。他的父亲朱松,五行属木;朱熹的“熹”本意为“烤”,下面四点是火而非水;他的儿子名“在”,是土字旁。一家三代,木生火、火生土,次序井然,生生不息。
总之,都有说法。简单理解,这就是“伯”字辈、“之”字辈、“僧”字辈之间的姓名争夺战,最终在宋代,被八字起名统一了中国。
宋代之后名字才靠“谱”
然而,宋代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字辈取名制”的开始流行。中国谱系最完整的孔氏族谱,就是从北宋元丰年间开始编修的。
一个家族会为自己未来的开枝散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子孙后代每一辈的名字,其文字体现就是“族谱”。一般的族谱会经历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确定谱名和顺序,谱名可以是一首诗,也可以是家族老人认为压韵的话。
到了明代,字辈取名制已经广为使用,朱元璋就给自己的儿子各 20 字的辈份,太子一支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明惠帝朱允炆名中的“允”字就出于此。
这种按照血缘关系串起所有祖先后辈的起名制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之所以说“进一步”,是因为它其实早就蕴含在中国人的命名哲学里:相比西方人名在前、姓在后的顺序,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代表家族或集体的姓置于代表自己的名之前,这与传统文化中崇尚共性、注重群体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上溯至更早的上古时代,过着牧猎佃渔的集体生活的人们甚至根本没有姓名,直到氏族公有制解体,进入人人拥有私产的农业时代,“我”才从“我们”中脱离出来,用以区分个人的姓名才有了产生的必要。
而在古代社会早期,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只有名的,只有贵族才有姓,所以最早的“百姓”一词其实是指“百官”。相反,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只有姓而没有名,一般情况下只按出生排行领一个数字,再在后面加上“娘”、“姐”、“妹”等称呼,杜十娘、尤二姐,甚至在战场上骁勇不亚于男人的杨八妹都是典型。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姓名是一种社会权力的象征。
为什么会有
1.8 万个“刘翔”
事实上,权力——尤其是政治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国人的名字。
历史上关于姓名的立法可以追溯到秦朝,当时规定所有山川河流、百姓的姓名都不能与皇帝的姓名重合。
值得一提的是,族谱也诞生于秦朝,为的是用双字名消除同名同姓的现象,只是应用并不普遍。到了东汉,王莽篡权后为强调自己的革新性,要求百姓全部使用单字名——君不见《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姓后面都只跟了一个字。
这条政令的影响一直延续至唐朝,在唐代的 21 位帝王中,除了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另外 19 人均为单字名。到了宋朝,在族谱被人们重视之后,双字名的数量才渐渐增多。一个有趣的对比是,明清两朝的 28 位皇帝中,只有明成祖朱棣是单字名。
名字字数的摇摆在当代也给管理者造成了困扰。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人们对带有政治意义的名字没了兴趣,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传统的大家庭瓦解成了一个个小家庭,人们的宗族观念逐渐淡薄,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族谱几无用武之地,于是,简单好记的单字名重又成为了社会主流。
于是,秦朝统治者遇到的重名问题再次上演。虽说历史上见于记载的姓氏有 2 万多个,但今天仍在使用的只有三四千个,而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常见姓氏就占了人口的 40%,重名在所难免,比如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的数据库里,就有 1.8 万个“刘翔”。
户籍管理、上学就业的麻烦还算小事,如果一个好人一不留神和犯罪嫌疑人重名,还得被“通缉”。42 岁的黄元金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他从 2003 年开始就被“通缉”,曾经两天内在莆田和福州被派出所连续抓了两次。
为了避免不重名,一些人转向了用冷僻字、废弃字起名。这下麻烦又来了,除了公安部有一套专门的冷僻字数据库可以登录户政信息,到了非公安户政部门的系统中就没辙了,有时连银行卡、社保卡甚至学生证都办不了。
为此,2007 年公安部起草了我国首部姓名登记单行法规——《姓名登记条例(初稿)》,规定姓名中已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自造字、外国文字、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符号、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统统不能出现。
不过,条例自下发到各地公安机关征求意见起就再无下文。而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多的生僻字正出现在姓名中。
在南京的三所名牌小学中,每个班都至少有四五名学生的名字中有生僻字。杲、焮、祾、曌、翀、翾让老师们很头疼。他们纷纷表示,开学前的第一项任务不是备课,而是查字典,以免在学生们面前露怯。
——来自馆友的馆藏
星级:★★★★★
当前馆藏:4535篇
建馆时间:2014年06月16日
图书馆访问量:202万次
作者:张佳玮
给古代背景小说人物起名字,有两种风格。
一种比较写实主义,比如金庸先生的胡斐、令狐冲、段誉、萧峰、袁承志——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人确实会给孩子起的名字”。
一种相对写意,简直不真实,比如古龙先生的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西门吹雪——好听,有意境,但真会有人给孩子这么起名字吗?
当然也不是说,金先生都写实,古先生都写意。古龙先生也有叶开、赵无忌、金九龄这类靠谱现成古名字,金庸先生也有任我行、东方不败这类写意名字——想象一下,东方家长辈怎么叫他?“不败,过来!今天作业写完了没?”
古代人事实上,是怎么起名的呢?
大略言之,男性起名字,大概是述志或是消灾解难。述志,则薛仁贵、方孝孺、单雄信、钱谦益、贺知章等,都是端正堂皇,希望孩子仁义孝顺、知书识礼的字眼。
祈福消灾,则辛弃疾、毛延寿、李延年等,是希望孩子好好长大。当然,也有郭德纲老师最爱念叨的王富贵,乡下百姓真有类似名字:张乃发、李洪顺、王富贵,图个顺利。
大家族排行另有字,读过《红楼梦》者都有印象。现实生活中,比如袁世凯父到孙辈,排的是保、世、克、家——结果袁世凯父亲袁保中,叔叔袁保恒,袁世凯自己的儿子袁克文、袁克定,都是排行来的。
女性起名,则分时候。比如汉代,有许多以君起名的:卓文君、王昭君,皆是。之后女子,多用女字偏旁字或王字旁代表玉字,比如婷、玲、琬、瑛、娘、姐。到唐宋后,也有如月、玉、雪、清、英、各色花名或佛教用语的。
但大体上,正常人家,都不太会给孩子起一些过于冶艳、过于香艳、过于闺阁气、过于飘忽的名字。
就像现在,也不太会有人,“哦,我女儿随我姓杨,那就叫杨璃殇、杨伤梦,要不然叫杨影琉璃舞雅玥瑷雅!”哪怕这做妈的是个超级玛丽苏小说爱好者。
您一定不满意了:不是诗词界都有些艳名么?男人不也有吴梦窗、史梅溪、周美成?
答:这几个都是号或字,好比人家起的网名,在网上叫什么梦窗、梅溪,现实生活正经叫吴文英、史达祖、周邦彦,一点儿都不艳。
您会问了:女性不是也有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这种名字?
答:这几位名字艳丽,然而都是教坊乐伎者流,算出台时的艺名。
松岛枫名字挺好听,但您不会真以为松岛枫真名就叫松岛枫吧?
正经古小说,该怎么起名呢?
中国几个名著里,《红楼梦》里女性名字算最华丽的了。但细查之,不难发现:诸位大小姐们,四春的名字都很端正,其他黛玉宝钗、湘云熙凤,都是蕴藉端正的名字。贾宝玉想给黛玉起个颦颦的字,已经显香艳了。
至于名字好听的其他姑娘,袭人晴雯、司棋侍书、翠缕碧痕、紫鹃鸳鸯、秋纹绣橘,大多是花花鸟鸟植物上找的,论起来很花巧纤雅,但这是丫鬟名字,说难听点,是上头给起的,把下头当丫鬟使唤的。当时贾政听说宝玉给丫鬟起名叫袭人,从“花气袭人知昼暖”取典,当场生气,说宝玉只在浪词艳曲上下工夫。可见一斑。
当然啦,《红楼梦》里诸位小姐起诗社,也给自己起了潇湘妃子、稻香老农这些号,但到底只是拿着来玩的,是艺名,而非真的。
至如民国时,小说家起名字,再华丽,也有分寸。张爱玲才华泼天,但给笔下女性起名字,曼桢曼璐、流苏敦凤、七巧玉清,并没有太脂粉气;钱钟书先生《围城》里,算是人人名字有典故了,但从孙柔嘉到苏文纨,从唐晓芙到范懿,也都不会浓艳得有梳妆台脂粉气。
名字里避免香艳闺阁词句,以免显得自家是教坊乐伎者流,是读过点书的人的常识,到民国,改了旧制,依然如此:倒未必是歧视艺人,但过于浓艳的名字,自己都看不下去。甚至连艺人们,也未必就一辈子担着个艳名。比如,程砚秋先生原名叫承麟,是个很大气的男儿名字,一度艺名叫程菊侬,很纤细,后来改叫过艳秋,更迷人了,32岁上,他改叫砚秋,就少了浓艳,多了书卷气——他也不甘心一辈子闺阁的啊。
所以今时今日,许多古代背景小说里,给女角色起名字,一味往浓词艳赋、闺阁辞藻上面找,好听是好听了,却很想当然耳,结果便是,男角色的名字纤细得像女性,女角色的名字浓艳得像歌姬。
当然了,您可以说,小说嘛,别较真,古背景小说里的女主角,有个好听香艳的名字,找个名字更加飘忽、可以放在网上当昵称的帅哥男朋友就好了,何必计较他们爹妈是不是想让女儿投身教坊去当歌姬呢?但如果有些小说或电视剧,还背负着历史剧的范儿,就得稍微思考一下了:您好歹不能把名字起得太让人出戏不是?
这就好比老笑话讲,西北老农想象皇帝过日子,“那一定是顿顿油泼面,大红的辣子”。其实古代正经有人读书的家庭,也如富人,起名字并不每天大红的辣子那么浓艳华美,也许反而清淡得多。
——来自馆友的馆藏
星级:★★★★★
当前馆藏:1646篇
建馆时间:2014年06月17日
图书馆访问量:302400次
作者:郑子宁
2014年高居重名排行榜第一的,没错,是张伟。全国共有约29.9万个张伟,而冰岛整个国家人口也才32.56万人。每个人的生命中恐怕都有几个张伟经过。除了张伟,王伟、李娜、张敏、李静都不负众望地位居前列,扫一眼重名排行榜,满是熟人。
台湾把这些“一呼百应”的俗名统称为“菜市场名”,意指你到菜市场去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回头。但菜市场名的热度通常不会持续很久,比如张伟们中约39.8%是80后,而00后就不到3.4%了。
同名同姓的网络搜索平台
新的流行风潮正在酝酿之中。
给男孩起三字名时第二个字放“子”是近年非常流行的套路。据统计,2010年以来出生的起了三字名的男童中竟然有5.93%第二个字是“子”。而第三字的选择也照样相当集中——“轩”字竟然占去了6.04%。结果追求雅致,给儿子取名“子轩”的父母大概会发现他们费尽心机起的名字已经登上菜市场名排行榜。
但是,给儿子起了“子轩”这种大俗名也实在不能全怪父母。并非他们太不聪明而不幸选中了俗名,而是流行风潮变化之快,简直让人无所适从。
名字的变化有多快呢?
2010年以后出生的男童十个最常见的名字为“子轩”、“浩宇”、“浩然”、“博文”、“宇轩”、“子涵”、“雨泽”、“皓轩”、“浩轩”、“梓轩”。而在21世纪00年代,十大俗名则为“涛”、“浩”、“鑫”、“杰”、“俊杰”、“磊”、“宇”、“鹏”、“帅”、“超”。竟然无一进入10后十大俗名,表现最好的“俊杰”也不过能排行十一而已。
2010后最常见的20大名字
也就是说,父母给小孩起“子轩”的时候大概并未意识到这个看似清新脱俗的名字实际上已经在烂大街的道路上极速奔驰了,他们只会察觉到身边有很多叫“涛”、“浩”、“鑫”的小男孩。而当他们发现“子轩”们批量出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名字作为身份识别的重要符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想的名字要既具备很强的识别度又不至于怪异,为了起名家长们往往费尽千辛万苦。但是就如很多人追求时尚却往往掉进“淘宝爆款”大军一样,姓名的变化有时实在无法捉摸。那么,如何才能起个卓尔不凡的名字呢?
单名还是双名
对比00年代和10年代十大俗名,即可发现一大变化就是00年代十大俗名中单名为主,而10年代十大俗名全是双名。由于双名重名概率大大低于单名,这一现象说明近期男孩姓名中双名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以至于双名也有大量的重名现象。
事实上,现今中国单名确实越来越式微了。中国单名的高峰期出现在上世纪60-90年代。60后男性单名率达到55%,90后仍有52%。同样,女性单名率在这期间也基本稳定在40%上下。
但到了00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男性单名率暴跌到了19%,女性更是掉到了17%。这个趋势至今仍在发展——13年出生的男性单名率只剩10%,女性已经不足一成,为8%。
中国单名趋势
单名是如何迅速失宠的呢?
其实,与其说单名在21世纪迅速失宠是件怪事,不如说20世纪的单名流行是个偶然。
中国的姓名在先秦时期以单名为主,虽然有“不降(夏)”、“公刘(先周)”、“繄扈(西周)”、“黑臀(春秋)”等表面上的双名,但这些名字无法拆解,实际上和单名无异。
汉朝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双名才开始出现,但单名依旧占据主流。以帝王名为例,两汉帝王几乎都是单名。(昭帝“弗陵”尚有先秦遗风,平帝“箕子”因双名“不合古制”自行改名为“衎”)。到了南北朝时期57个皇帝已经有18个采用了双名。就此之后,双名流行的趋势愈加不可阻挡,两宋18帝9个双名,明朝的16个皇帝只有成祖用了单名“棣”。
而在民间,人口增长给单名的使用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特别由于中国姓氏数量相对稀少而分布集中,使用单名往往会导致姓名全同,对区分识别个体非常不利——18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出生的男性22%叫John,女性24%叫Mary,这种命名方式如果在中国势必会引发巨大的混乱。而随着宋后宗族社会的日趋成型和愈发炽热的修谱风潮,中国开始流行名中一字表示字辈的起名法。字谱辈命名法大大推动了双名的盛行,到了明清时期,双名已经成了新的规范和制度,人们已经完全忽略古人对双名“不合古制”的批评了。
变化出现在民国时期——宗族社会的影响渐渐减弱,加之久不流行的单名在文人看来颇有古雅之风,纷纷取单名为笔名,单名这才再次开始兴盛起来。
民国时期知名的几位单名作家
既然如此,起单名可否免俗?
虽然单名在清末民初时一度是文化人士显示自身卓越品位的方式,但实际上,起单名有个极大的风险——单名重名率远高于双名,一不当心就会更俗。
如13年男孩单名中“睿”竟然占到了2.59%,第二名“浩”也有2.56%。若是单名有90年代的市场占有率的话,在俗名排行榜上超过“子轩”之流必定是分分钟的事。而且由于之前几十年的巨大存量单名,目前全国重名最多的十个名字竟然都是单名,其中叫“英”的竟有4100多万人。总体看来,要避免俗名,双名乃至新近流行的三名才是不错的选择。
名字趋势的预测
对不幸给孩子起了菜市场名的父母来说,发现名字烂大街的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有什么办法能够预知什么名字会成为菜市场名呢?
名字的流行虽然瞬息万变,但是也有一些大体的规律,可供家长参考。
流行文化对姓名的影响不可小觑,在《为什么红后代喜欢起名叫ABB》(查看历史文章,回复关键词ABB)一文中已经提到,中国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流行的姓名有明显的不同。
如在英国,女演员Keira Knightley的走红就让Keira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女名在2004年蹿升到女名排行榜第99位。而英美文化,尤其是好莱坞的影响则让不少本来来自英语的名字在法国迅速流行(如Dylan、Jason、Kelly)。而随着追着琼瑶阿姨,郭敬明和《仙剑奇侠传》长大的一代纷纷为人父母,“子豪”“峻熙”“子萱”等偶像剧味十足的名字也开始大面积盛行。
此外,名字的流行往往有相当强的地域性,一个名字的流行往往从经济文化较为优势的地区开始,迅速向其他地区扩张。
如巴黎作为法国当仁不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引领着法国全国名字的潮流。以女名为例,五十年代的Martine,六十年代的Nathalie,七十年代的Stéphanie,八十年代的Aurélie,巴黎一次次走在法国姓名流行的前沿。而美国女名Lisa、Jennifer、Jessica、Emily、Isabella、Sophia的流行起于加州和东北部,随后向中西部和南部扩散。甚至出现过东西两岸已经有了新的潮名而过了气的老名仍然在中西部各州攻城掠地的情况。相反,由较落后地区反推成功概率就较低,美国南部虽然小范围流行过几个女名,但成功输出到全国的只有Ashley一个。
但是一些地理和文化上相对隔绝的地区,起名往往较为独立,并不一定受流行趋势的影响。
如法国科西嘉岛和本土有海洋相隔,文化也不尽相同,因此科西嘉人起名受巴黎的影响比法国其他地区低得多。如Jean和Marie在全法早已过气多时的70年代,这两个名字仍然分别是科西嘉岛上最常用的男女名。德国分裂时期,两德的流行名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东德人取名更加保守,传统名居多。70年代东德十分偏爱如Kerstin等北欧名。而诡异的是,美式的英文简写名如Mandy,Cindy在东德烂大街,但一些俄语名如Maika等反而在西德较常见。
近年来台湾新生儿常用姓名排行
同样,台湾虽然属于中华文化圈,但是地理和政治都和大陆有区隔,所以台湾的“菜市场”名和大陆也相当不同——据统计,2013年台湾出生男孩十大名为“宥翔”、“宥廷”、“宇恩”、“承恩”、“宇翔”、“宥辰”、“品睿”、“睿恩”、“宸睿”、“柏宇”。与大陆同期出生的男孩流行的名字截然不同。而1994年入学的台湾大学生(70年代后期出生,不分男女)十大名为“雅惠”、“怡君”、“雅雯”、“欣怡”、“心怡”、“静怡”、“雅萍”、“淑芬”、“淑娟”、“志伟”,也绝无大陆时代特色的“建军”、“红梅”、“军”、“红”等名字。据“健保署”称,台湾近年来越来越偏向于梦幻的名字。
事实上,菜市场名当中很大部分是起名软件生成的。自1995年开始,中国的起名理念逐渐被一种称为“五格剖象”的祈福法则控制。所谓“五格剖象”,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建立起来的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来推算人生运势的方法。
比如最典型的“张馨月”,按照“五格剖象”理论,“张馨月”一名的“人格数”、“地格数”、“外格数”以及“总格数”都是难得的大吉大利。因此, “张”姓孩子的父母,尽管知道这个名字的重名率甚高,但仍执着地加入“张馨月”大军。
俗名需要担心吗
随着交流手段的日渐发达和大众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俗名的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了,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可能父母并不用为给孩子起了俗名而担心——近年虽然“子轩”、“子宁”、“子健”、“子剑”之类的恶性俗名颇多,但是总体而言,名字的集中度正在下降。
比起当年一个Mary就占去24%人口的盛况,当今英国最流行的女名也不过能占到出生人口的4%。而流行名字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美国和法国的姓名流行期都越来越短,人们喜新厌旧的习气越来越重。
就中国而言,“英”这种一个名字四千多万人的盛况已难再现。“伟”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长期位列男子常用名三甲的状况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在“子轩”、“睿”等名字上复制。就连长期被视为台湾烂大街名代表的“怡君”也在近期终于摔出了前十。
法国50年代至今最常见女名频率,可见不但流行时间越来越短,流行程度也逐渐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国家近年女名相对比男名更加多样化,但汉语文化圈则显然对给儿子起个有辨识度的名字更加上心——台湾十大俗名中明显是女性名字的始终占据三分之二左右的名额,而中国大陆全部人口的十大俗名“英”、“华”、“玉”、“秀”、“义”、“明”、“兰”、“金”、“国”、“春”中也差不多有六七个基本是女性专用名。&
最近,可能是因为王思聪的关系,一股“思字辈”的起名新风正在袭来,“子字辈”大有成为明日黄花的兆头,十多年后,当“子轩”们长大时,他们大概会发现除了同龄人外,鲜少有人和他们同名。
——来自馆友的馆藏
王不留行9527
星级:★★★★★
当前馆藏:1870篇
建馆时间:2014年05月19日
图书馆访问量:252万次
作者:徐博闻
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是四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直到近代,才归类为姓氏和名字两个单元。
从最早的母系氏族说起,每个部族都有着共同的女祖先。这时成年女子要留在本氏族,与其他氏族的同辈男子实行群婚。而男子则要前往外氏族,和别的女性生育后代。在这种社会关系之中,子女往往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也就只能随母取姓。在古姓之中,不少都有女字旁,比如:姜、姬、嬴等等。这些都是族姓,姓是旧有的族号。
随着人口的扩大,一个部族自然分成不同的支系,并且逐渐独立。此时为了加以区分,每个支系会为自己设立另外的称号,这就是氏的来源。例如,商族人祖先姓子,后来才分出殷、来、宋等氏。氏的来源多样,可以来源自祖先的称号,例如轩辕。可以来源于祖先的职业,例如巫、陶。此外还有很多来源,不再一一列举。
姓的历史比氏悠久,并在社会变迁中逐渐被氏取代,并呈现出一定的阶级特征。《通志·氏族略序》中提到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例如司马、司徒就是脱胎于官位的氏,文、景、武是多发源于祖先谥号的氏,鲁、楚、秦是来自生活地点的氏,往往氏不是贫贱之人可以有的。
在周朝之前,姓和氏分治不同的功能。男女之间,姓同氏不同,不能通婚。而姓不同氏同,则可以通婚。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姓氏,比如庖丁就是名叫丁的厨子,公输班叫鲁班却不姓鲁,只是鲁国的班。到了秦汉时期,姓与氏才逐渐统一成一个东西,发挥同样的社会作用,也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女性而言,姓氏比名字更重要。出嫁以前,在姓之前加上孟、伯、季等排行作称呼。出嫁以后,在姓前加以所出身的国名,比如齐、秦、鲁。称呼妇女的时候,也往往在其姓的后面加上一个氏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张氏、王氏、徐氏。这类体制,后世多有演变,但在先秦时期业已形成。
名和字的区别在很多文献上写得明白,如《礼记·檀弓上》所言幼名,冠字,人在出生的时候无名无字,出生三个月之后,会起名字,这就是幼名。而在成年之后,行冠礼,则冠而字之,可以走入社会了。《礼记·士冠礼》中有言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成年之后,长辈们起的名就不适宜在社交场合直接称呼了,得取一个供平辈、晚辈人称呼的新叫法,就有了字。
字是男女皆有的,不是男性独占。《红楼梦》第三回中,贾宝玉问黛玉妹妹尊名,黛玉说了名字。但宝玉问表字如何的时候,林黛玉说无字。这是因为黛玉年龄未到十五岁,又没有婚配,就没有自己的字。《礼记·内则》中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这是说女子的成人礼在十五岁,之后就可以嫁人了。在这个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字。所谓的待字闺中,就是来源于此。
字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但以双字者居多,更长的少见。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就是单字。岳飞,名飞字鹏举,就是双字。取字的方法有很多,但一定要与名有所关联,《颜氏家训·风操》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正是此意。可以取近义,也可以进行一些比喻延伸,甚至可以反义相对,方法多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别号又称别字,简称号。字数不限,王安石号半山,范蠡号陶朱公,苏轼号东坡居士,都可以。有些时候以故乡、官职称呼别人,也是别号的一种,比如王维为王右丞,柳宗元为柳河东等等。
帝王、士大夫有的谥号、庙号,也都是别号的一种。例如,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齐桓公、楚庄公等等。
一般来说,一个人可以有无数个别号,只要自己乐意,起多少都可以,自己随意掌握。
四、传统用法
拿我自己为例,我姓徐,名博闻,字俊葵,号紫阁。(只是举例,现在社会不必拘泥如此)
名是长辈来叫的,一切血缘长辈,都可以之呼博闻。自称、卑称时,也可以用名字。平辈之间,如果关系非常亲近,在私下也可以直接称名。特别注意的是,在尊长之前,一切的自称都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号。《出师表》的第一句,就是臣亮言,所以如果给谦卑写信,只能用晚辈博闻如何如何开头,别的都是失礼。
在与一般的同辈、晚辈的交往之中,对方必须称呼我的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么褒义词,就是从这里来的。比如同学之间,都应该称呼俊葵,而不得直呼博闻,这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而上司、领导与我对话的时候,虽然道义上讲是可以直接呼名,但一般也是以字相呼,表示客气与尊敬。刘备称呼诸葛亮,也都是叫军师,如果直呼其名,必然是有情绪在里面,也是一种不尊重。
至于号,就多在文人雅士之间相互使用,用来自称也非常方便。现在还有不少朋友,习惯叫我紫阁,而不叫博闻。这种情况,即便放在古代,也是十分恰当的。
但是对于历史人物而言,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可能是名,也可能是字,也可能是号。估计是哪个顺口好记,就容易流传。比如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道人。板桥好记好认,说郑燮、郑克柔是谁,认知率就低了。齐白石名纯芝,号白石山人,就以白石传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也多叫苏东坡,还有东坡肘子流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总而言之,字是古代知识分子之间最常用的称呼,而名、号的使用范围都比较狭窄。这体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柳南随笔》有言古人敬其名,则未有不称字者,此言得之。
(有些朋友问我的字俊葵和名博闻有什么关系,正如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所说,都是描述人格品行的词语。博闻取博闻强记,俊葵则取葵花的比喻义,诗句很多,举三例倾阳一点丹心在,承得中天雨露多、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绛脸有情争向日,锦苞无语细含风。名说见识,字讲品格,先人的期许,大致如此。)
现今社会习惯已经有了诸多改变,但对一个人的称呼,依旧是人们需要好好斟酌的事情。对人名的称呼是否得体,往往决定了第一印象如何。尤其在中国,有多少人会对长辈、上司直呼其名呢?
称呼一个人的方式,往往带着褒贬色彩。对于曹操,我们可以叫曹操、曹公、孟德、魏公、阿瞒、阿瞒小儿等等,每一种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十分有趣。也正是因此,在对人称呼的时候,才需要格外注意。
一个小小的名字,可以决定的事情很多。给下一代起名字,怎么称呼别人的名字,对古人的名字怎么解读,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事情。姓氏和名字的演变,是与中国文化千年来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这里面值得挖掘的内容还很多,但知乎答案篇幅有限,在这里权当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袁庭栋.古人称谓.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来自馆友的馆藏
星级:★★★★★
当前馆藏:123879篇
建馆时间:2014年05月03日
图书馆访问量:3201万次
作者:佚名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
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
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
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
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氏”,下面就来介绍“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春秋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即(1)不以国(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隐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单从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
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字,不算。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汉人取名:
(1)尚英武,雄浑劲健。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这很常用。
(2)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就体现这一特色。
(3)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见。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名;东汉13帝全单名。
西汉至东晋,54帝,4个复名,单名94%,东汉以后,尤其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时,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87人以“彦”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为时尚。
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
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字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
1744年,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④动物法: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小骏(马)、小凤、凤儿。
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
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两)、根山(三);张益(一)张耳(二)张山散(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⑨综合的,如润土(节令加五行)。
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
文革间尚红、建、卫、忠、青等字。
现在的趋向:朦胧、洋名、多字名。
古代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丰(奕)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
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元郑元右,自号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朱尊,自号夕阳芳草村落,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树丕,自号活埋庵道人。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类似例子再如:
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阵子》词中有“露花倒影”句。
张孤雁——张炎《解连环·孤雁》
红杏尚书——宋祁(工部尚书)《木兰花》“绿杨烟外晓春寒,红杏枝头春意闹”。
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可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是赠号。
郭沫若(笔名)原名开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笔名(自号),而非原名。
艺号(赠号):
张英杰——盖叫天,牛俊国——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黄——毛三瘦。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司农常熟世间芜”说的是翁同和为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
3、以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14类38个名号,鲁迅先生一生()57岁,共用过140多个名号(主要是笔名)。
鲁迅原名周樟树,字豫才,改名树人。1898年,第一次用笔名,戛剑生、树人。1818年,《狂人日记》发表时,始用鲁迅笔名。三十年代后更多,最多的为1933年26个和1934年41个。这两年也是他的创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时期。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别号太多,反成搅乱”(郑板桥集题画。靳秋四索画),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鲁迅曾自号书斋,绿林书室,且介亭;王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无止境斋;叶圣陶未厌居,俞平柏古槐书屋,此可谓遗风。
——来自馆友的馆藏
星级:★★★★★
当前馆藏:3147篇
建馆时间:2013年09月24日
图书馆访问量:3425337次
作者:邓阳
中国古人的称谓非常繁杂,难记程度堪比俄罗斯小说,他们不仅有姓、氏、名、字,还有雅号、谥号、赐号、诨名、室名等等。对此,语文试卷上专门有一道令人难忘的文学常识填空,比如:&&&&
李白,字____,号____,又号“____”,世称“____”,与____并称为“____”。&&&&
苏轼,字____,又字____,号____,自号____,世称____。
(每空0.5分)&&&&&&
蒋介石在台湾的国民身份证
现在,表字基本退出了中国人的称谓系统,只有极少数人出于爱好仍取字号,如作家李敖,字敖之;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书法家范曾,字十翼,号抱冲斋主;旅行家钟文芳,字夔,号一行居士,却并不常用,也没有实际用途.
这是华人世界的普遍现象。为什么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字突然就消失了?
为什么要有字
中国传统中对名的忌讳,是字产生的基础。
&没有哪个文明像中国这样,围绕着“名”出现如此繁多的避讳,见面时,直呼其名是非常严重的侮辱,正式的书写中,还要避尊者讳,避长者讳,避孔子讳等等。最著名的例子是《史记》,司马迁为了避父名讳(司马谈),将《史记》所有同名的人都改了名,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这为历史研究者造成了无数的困难,以至于专门有人总结了避讳学,作为研究者必须掌握的知识。
字是名的延伸,源于西周。《礼记 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
简单来说,古人出生三个月时,父母要取名,长辈、老师都会直接唤你的名;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也就是成人礼,此后进入社会,出于礼节尊卑,以幼名相呼非常不合适,就需要取一个“字”。
&所以,“名”是出生后确定的称呼;“字”则相当于进入成人社会的新ID。有了这个新ID,就可以纳入成人世界的“礼”中——在长者和尊者面前,必须自称其名,以表谦逊。比如《论语》中,孔子都自称为“丘”;臣子无论的多么高的位子,在国君面前,还必须以名自称,万不可以用字号。
&——对尊者,要称呼其“字”表敬重,而尊者可以叫你的名。比如孔子的弟子就称他为“仲尼”,孔子对他们就直呼其名,管颜回叫“回”。不过,如果是在与他人谈话中提到尊者,就可以叫他的名,《论语》中长沮问子路,驾车的人是谁,子路就答说:“为孔丘。”
&秦汉以后,礼仪发展愈加复杂,避讳也愈加严格,卑者既不能称尊者的名,也不能称字了。《三国志》中马超恃宠而骄,和刘备谈话时称呼刘备的字,这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关羽怒,请杀之”。
中国知网上有关避讳学的文献
然而,字并非人人都可以有,弱冠的“成人礼”可不是成为一个老百姓,而是成为一个“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的贵族。字这种新ID,就是进入上层社会交往的第一步。&
具体的加冠礼中,取字之后,接下里就要用这个新的身份先见兄弟,再与来宾施礼,再入见家中女眷。此后,换玄端服出门觐见国君,献上士之礼,尽君臣之义,接着还要挚见于卿大夫和乡中长者,引介自己成为贵族社会的一员。
现代人还原的男子加冠礼无疑连形式都尚有欠缺
可见,冠礼基于贵族间的社会交游,字也是士以上阶层的特权,围绕此的社交功能,是字最实际的用途。&
汉以后,士人阶层一直是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属于精英的阶层,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后,保证了这一阶层的声望和地位。作为读书人称谓系统的重要一环,字也一直被延续下去。
除了中国,朝鲜和越南也有取字的风气。
七世纪后半期,朝鲜人开始效仿中国取字和号。最早有字的朝鲜人是新罗太宗武烈王之子金仁问,其字为“仁寿”。创制朝鲜吏读文字的大学者薛聪,则字聪智。朝鲜实学派学者朴趾源曾隐居朝鲜黄海北道的燕岩山谷中,所以以“燕岩”为号。而有字和号的人也多为朝鲜的王公贵族和文人。
&《燕岩集》作者朴趾源
曾经的越南,很多人也有字名、号名、别号、笔名和俗名等。如阮朝诗人吴仁静,字汝山,取“仁者乐山”之意。而字名和别号也多是中上层人士,尤其是文人的专属。如十九世纪的文豪阮文超,移居河内省寿昌县,号寿昌居士。很多帝王也取雅号,比如黎圣宗就自号“天南洞主”。旧时的越南人在科举中中过榜的,其他人在称呼他时还有在名前冠上功名,如老爷举人邓台谐,状元呈等。当今还有不少越南人取字号,比如素友,号“苓”。
和中国一样,这些字的传统至今也已经消失,变为小众嗜好,而且华人世界里,无论是台湾、新加坡、海外华人社区,现实中字都不再使用。
民国时期,字开始消失在大众视野。首先消失的是古人所看重的“冠礼”,据民国《上杭县志
礼俗》记载,清康乾年间许多客家地区早就“冠笄之礼不行”了。
之后,新文化运动中,古人复杂的姓名字号称谓系统被看作封建落后的代表。邹韬奋的弟弟邹恩泳就曾专门写过一篇批驳中国人名字号过于繁冗,徒添纷扰的文章。而民国的议员选举法中明确规定,如果写字号就算作是废票。所以民国时期名字逐渐合一,人们开始相互称名道姓,学者王泉根认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就很少取字了。
比如胡适,原名嗣穈,字适之,他的儿子胡祖望和胡思杜却没有字了。鲁迅,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其子周海婴也没有字。
鲁迅与周海婴
但字逐渐消失,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用字的人没有了。
士,是封建社会中的传统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和儒教,士这一阶层主持和领导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和历史。但随着辛亥革命后满清帝制的崩溃,科举废止,学而优则仕的路途中断,读书人变为近代新知识分子,失去了传统的政治贵族地位。
这一巨大变革下,传统的表字制度也失去了实际的应用基础,变为文化符号。同样的原因,台湾、新加坡等地区的表字制度也消失了。&
不过,表字制度在中国大陆经历了更彻底的打击。1949年以后,知识分子阶层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毛泽东认为:在经济地位上,知识分子是劳动群众;但在世界观上,知识分子是资产阶级,右派翘尾巴也在这里。
此后相当长时期,没有人敢提自己是“士”或“知识分子”,都拼命想钻进无产阶级的工农队伍中去。当时敢给自己取一个字或号简直就是在家门口拔红旗、插白旗了。
怎样取一个高档次的字
现在字号又开始重新成为时尚。文化界掀起一股“恢复表字制度”的热潮。取字取号贴吧,论坛遍地开花。伯某甫又变多了,很多人拥有表字,比如李浩然字子檀,周启星字承启,张策字竹朿。
“百度知道”关于求助效仿古人取字的问题
名人中,不少人喜欢给自己取字。如作家李敖,字敖之;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书画巨匠范曾,字十翼,号抱冲斋主;旅行家钟文芳,字夔,号一行居士。
不过,这时字的功能与古人已完全不同,它是高档次的文化符号来源,用来提升调性,或者彰显独特的身份认同。
今天,取字的原则也不同于古人,与名的表里关系并不重要,神秘、复杂的字反而备受重视。随便逛逛字号贴吧,就会发现“彧”、“珩”、“爻”这样的字比比皆是。
想要摆脱论坛口音,取一份高档次的字?或许应该先了解一些取字的原则:
——最复古的“字”要学先秦。最经典的是“伯某甫”,女子则对应“伯某母”,比如李雷可字“伯磊甫”,韩梅梅可字“伯玫母”。这样的格式就是一言加衬字,以排行“伯、仲、叔、季”和美词“甫、父、母”为主。
——如果来点贵族气质就用“子”,“子”最初来源于爵号,春秋成为美称,如周王子克,字子仪。唐宋时期流行古风,很多人用“子”作字,比如杜甫,字子美,苏轼,字子瞻。
——两汉时期常将衬字与“公、君、卿、翁”配合,并增加了其他排行字。两汉之后,人们大多用二言字,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出现过一些三言字。
——而且,要注意男女取字的差别。贵族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表示可许嫁婚配。女子虽也取表字,但很多女子常常直接以乳名为表字。魏文帝曹丕的郭皇后的父亲称她:“此乃吾女中王也。”所以她的乳名和表字都是“女王”。
虽然字号又重新开始成为时尚,但想追这股复古潮流仍需谨慎。毕竟,当听到“在下姓李,名雷,字伯磊甫,号尚古居士”这样的自我介绍时,普通人的反应都是:我们就静静地看着你装。
——来自馆友的馆藏
星级:★★★★★
当前馆藏:4285篇
建馆时间:2013年10月05日
图书馆访问量:956万次
作者:佚名
(一)阿朱、阿紫
二姐妹是《天龙八部》段正淳与阮星竹之女,自小分离,后一为慕容氏的婢女,一为星宿派的顽徒。朱紫是一个母亲所生,而性格、品质迥异。其名取自《论语》。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以乱正色。”后因以“朱紫”比喻以邪乱正或真伪混淆。《后汉书·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又比喻人品的高下。刘峻《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胆。”由是观之,查氏以“朱紫”为二姝命名,爱憎之情不言自明矣。
[附:乔峰]乔峰本名萧峰(萧姓为辽国大姓),其姓得自养父农户乔三槐。“乔”字已暗含其并非本姓(“乔”在字义上有“装假”、“改扮”意,如乔装,乔模乔样等,《水浒》有“李逵寿张乔坐衙”)而“峰”字又遥接其父之名“远山”。
(二)丁典和凌霜华
《连城诀》中一对命运悲惨的爱侣。丁,有遭逢的意思。《后汉书·岑彭传》:“我喜我生,独丁斯时。”有词语“丁忧”、“丁艰”;典,有抵押、典当的意思。杜甫《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所以“丁典”可释为“遭逢出卖”,正好像丁典与其把弟狄云身世的写照。
凌,“凌寒独自开”之凌,冒着;“霜华(花)”,雪也。能凌霜华(花)之物,菊也。合“人淡如菊”之评,亦符其爱菊之性。故其女仆名曰“菊友”。
(三)杨过、小龙女
“神雕大侠”杨过,字改之,其名及字都是郭靖取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又南宋辛派词人刘过,字改之。不知金庸是否从这位词人身上得到某种灵感。
龙女,神话中的龙王女儿。《法华经》中有龙女成佛的故事,唐李朝威《柳毅传》有“龙女牧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冷斋诗话》有“吴城小龙女”。而小龙女的原型应该出自《庄子·逍遥游》中那位“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四)令狐冲、任盈盈
令狐冲是厌恶权利斗争的“隐士”,一位“道家之侠”。冲,貌似冲淡空虚;盈,水满的样子。这似乎暗示着令狐冲和任盈盈性格的差异与冲突。但事物是辨证的,《老子》四十五章曰:“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再说下--金庸在其另一部小说里借周伯通之口引用过这句话,可旁证这种解释并非牵强。“周伯通道:‘我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跟着将这四句话的意思解释了一遍。郭靖听了默默思索。”)冲与盈又达到了统一。而事实上他二人最终是“笑傲江湖”,“曲谐”一生的。
[补记]任盈盈也可能名取自《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清孔尚任、顾彩合作传奇剧本《小忽雷》中女主角名郑盈盈。又《老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
(五)“奔雷手”文泰来
文泰来乃《书剑恩仇录》红花会四当家,是堪与乔峰媲美的好汉。“奔雷手”形容其工功夫气势不凡,辛弃疾《沁园春》(杯汝前来)有“于今喜睡,气似奔雷”句。泰是卦名(卦象为上坤下乾)。坤地乾天,地重下沉,天轻上浮,天地交而万物通,征兆顺利。
这样就很好解释文泰来由被清兵拿获到逃脱囚笼,虽屡经周折,然“否去泰来终可待”(唐韦庄《湘中作》),正印证“泰来”二字是否极泰来的意思。
(六)乾坤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射雕英雄传》中五位高人被誉为“乾坤五绝”。金庸对他们的命名参考了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
东方尚青,属木,故“东邪”为黄药师(平时都穿着青袍);南方尚赤,属火,故“南帝”号一灯;西方尚白,属金,故“西毒”为欧阳"锋";北方尚黑,属水,故“北丐”为"洪"七公;中央尚黄,属土,故“中神通”为王重阳。金木水火土五行巧妙地镶嵌在五人的姓名中。
1、南帝一灯
“一灯”之名出自《法华经》: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南为火”:一灯大师之“灯”待“火”点燃。其秘技为“一阳指”,而太阳就是一个大火球。 “南,色赤”:“灯”与“阳“皆作赤红色。
2、中神通王重阳
‘中央为土”:此人确为历史人物,是全真教开山祖师,原名“王喆”,这姓/名两个字皆具“土”形。五大高手中他辞世最早,由其师弟递补为中顽童,就是周伯通。而“周”中亦有“土”。“中央,色黄”:王重阳既为道教大师,而道士用黄冠束发,因此又被称作“黄冠”。《推背图》作者李淳风就自号“黄冠子”。
3、西毒欧阳锋
“西为金”:“锋”赖“金”利。作为音乐家的欧阳锋,常备乐器不是吉他,而是铁筝。仍是金属所制。“西,色白”:西毒长居白驼山,他本人/侄儿/部属皆作白衣装。此意王家卫在《东邪西毒》中也有所发挥,电影尾声是欧阳的一段独白:没多久,我就离开了这个地方。那天,黄历上写着“驿马动,火迫金行,大利西方”。
4、东邪黄药师
在《卅十三剑客图·虬髯客传》一文中,金庸对唐代名将李靖极表钦敬之忱。其实李靖之军事才能未必高于韩信、林彪,金庸佩服他的恐怕还是其功成不居,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与人格修养。虽达不到三毛“最爱黄药师什么都爱”的程度,我猜金庸对自己创造的黄药师这一人物形象还是钟爱有加,他把自己推崇备至的李卫公的名字赠给了黄:李靖字药师。“东,色青”:书中写黄药师初次出场:“身穿青色布袍”。“东为木”:黄药师三字表面看来似乎有“草”无“木”,其实不然。金庸等台港文人使用的是正规的繁体字,“药”字的正确写法是“藥”,一根巨木,赫然在下。
5、北丐洪七公
旧武侠小说《儿女英雄传》中有“邓九公”者,名讳与洪七公相仿.。书名与《射雕英雄传》也有几分(五分之三?)相似。“北为水”:七公姓“洪” ,果见洪水汤汤,竟没涯涘。“北,色黑”:书中不曾描写七公衣服颜色。但他作为丐帮老头子,估计不管衣服原色为何,上身之后,必将改造成唯一色调:总是黑。
小说中一灯大师的“一阳指”为欧阳锋“蛤蟆功”的克星,暗合五行相克的原理(火克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字相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