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西游粉驴红色小驴几点可以预定

热门搜索:
梦幻西游神行小驴太宝是谁?
神行太保戴宗脚上甲马到底是个什么?_国战军事网_
新闻国内国际
历史武器图片
社会娱乐专题
您的位置: &
& 神行太保戴宗脚上甲马到底是个什么?
神行太保戴宗脚上甲马到底是个什么?
时间: 来源:
戴宗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为人仗义疏财,能日行八百里,江湖人称神行太保。与梁山泊军师吴用乃是至交,宋江被发配江州,多得戴宗的照顾。后宋江因酒醉误题反诗,戴宗上梁山与众好汉商议用假书信骗蔡得章
戴宗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为人仗义疏财,能日行八百里,江湖人称&神行太保&。与梁山泊军师吴用乃是至交,宋江被发配江州,多得戴宗的照顾。后宋江因酒醉误题反诗,戴宗上梁山与众好汉商议用假书信骗蔡得章,却被识破,也被下到大狱。晁盖率人到江州劫法场,戴宗也上了梁山,专门负责打探消息,为山寨立下功劳无数。
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健足欲追千里马,罗衫常惹尘埃,神行太保术奇哉。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
头巾侧一根雉尾,束腰下四颗铜铃。黄罗衫子晃金明,飘带绣裙相称。兜小袜麻鞋嫩白,压腿护膝深青。旗标令字号神行,百里登时取应。
《水浒传》有个戴院长,戴院长就是神行太保戴宗,该同学有特异功能,会神行大法。要急着赶路,要飞报军情,把两个甲马拴在两腿上,日行500里,把4个甲马拴在两腿上,日行800里。
其实老戴的速度,比不上封神榜里的土行孙,比不上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土行孙是土遁,一秒钟前在河南郑州,往泥土里一钻,几秒钟后小脑袋就从广东那地儿冒出来。孙悟空翻筋斗,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能绕赤道跑个来回还多。老戴只能算超级马拉松选手,他需要道具,没甲马他和我们跑步水平差不多。甲马是他的王道。
甲马不是传奇动物,不是火箭助推器,因为老戴每次用后都要烧掉。烧甲马时,老戴都要用几陌纸钱(金纸)一起烧。甲马那么容易被烧,这说明,它不是龟甲、蚌壳之类的骨制品。也不是塑料品,塑料到19世纪才发明,宋代没有。甲马要么是纸制品,要么是木制品。
查一查清代虞兆隆《天香楼偶得》:&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著名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则说:&昔时画神像于纸,皆有以乘骑之用,故曰纸马也&&后世刻版画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焚之神位前,名曰纸马。&这说明&甲马&就是&纸马&。也就是说,甲马多用于古代丧葬祭奠,或者供奉神灵升天当坐骑用。它是纸剪的马或在纸上画的马。
宋朝甲马生意兴隆。《清明上河图》里店铺很多,其中有家临街的纸马铺,门前竖一块&王家纸马&的招牌。孟元老说,开封的纸马铺,每逢清明节,都当街用纸叠成楼阁。吴自牧说,南宋杭州春节,纸马铺喜欢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给老主顾。财马和回头马,都是纸马。
但戴宗的确算个霸道牛人。别人的纸马是用来烧的,他的纸马在法术的作用下,具备神马功力,这也使武功泛泛的老戴,能在凭拳头吃饭的&土匪窝&里,立于不败之地。
骑甲马有两个特点。第一,骑行者不是飞,脚也跟着甲马走,只是移动速度超快。李逵是个好奇娃,他分享戴宗&神行术&时,&几遍待要住,两条腿那里收拾得住,似有人在下面推的相似,不点地只管走去了&。这不像庄子的御风而行,顶多类似段誉的凌波微步。第二,神行术要生效,得烧纸钱,因为甲马不能白用,不给钱神灵生气。水浒里有一首《西江月》为证:&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金钱甲马果通神,万里如同眼近。&原来,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能使马神通。
上一篇: 下一篇:CBSi科技群
& && &正文
&&& 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中国网络购物市场2012年开始逐渐进入成熟期,传统商业向电子商务转型和融合也成为共识。如今各大电商激战正酣,从最直接价格大战也逐渐过渡到物流、服务大战,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哪些电商网站的送货服务更加迅速、周到呢?万维网就来带您实际探秘!&&& 首先,万维家电网选取了京东、天猫、易购、在线、易迅、1号店、亚马逊比较知名的电商网站,选取了“小熊 ZDQ-201煮蛋器”作为购买对象,不过该款在国美(库巴)显示无货状态,所以国美并未参与本次送货对比。&&& 这款“小熊 ZDQ-201煮蛋器”在六个电商网站的价格均为49元,物品所在地为北京,除了天猫以外均采用自己的物流运送,既然价格统一,地点统一,那我们就从送货速度、支付方式、快递服务、运费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对比,来评价六大电商服务水平。购买商品:小熊 ZDQ-201煮蛋器 售价49元六个人在同一时间(周二上午9:35分)同时下单&&& 为了保证对比的公平性,我们准备了六台电脑,由六个人在同一时间(周二上午9:35分)同时下单(误差在5分钟内),对比哪一家电商最先将订购的产品送至工作人员手中。周二上午9:35分同时下单&&&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六大电商网站下单的同时,所有电商网站都要求开具发票,并且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送货。
提示:试试“← →”实现快速翻页
点击查看下一页(1/5)
[第1页] 六大电商送货谁最快?
扩展阅读: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标签:
821人正在浏览
799人正在浏览
552人正在浏览
491人正在浏览
227人正在浏览
频道合作QQ:|||||||||||革命军中的“神行太保”:威震敌胆的传奇抗战名将罗炳辉
顶&热&荐&&★★★
革命军中的“神行太保”:威震敌胆的传奇抗战名将罗炳辉
作者:少华 文章来源:《中共无衔军事家》,湖北人民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字宿星,云南省彝良县人。1915年入滇军当兵,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领导江西省吉安县靖卫大队起义,先后担任红六军第二旅旅长、第十二军军长、福建军区总指挥兼第二十二军军长、第九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五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时期,担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1946年6月,在指挥收复枣庄战斗后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九岁。他是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中惟一牺牲在解放时期的一位。
罗炳辉一生充满传奇。
他早年加入滇军,先后参加护国讨袁、北伐诸役、红军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从未打过败仗,陈毅称之为&常胜将军&。
他身材魁梧,虎背熊腰,无论是当士兵还是当将军,都喜欢亲临一线,每当战事危急或胶着的时候,总是披坚执锐,冲杀往来于敌阵之中。但是,他身经百战,负过伤,挂过彩,都有惊无险,军中战友视为&福将&。
他与彭德怀、林彪齐名,但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的军事才能和指挥风格。他特别擅长游击战术,善于不露破绽地牵着敌军主力兜圈、游刃有余地穿插于敌人密集军团的缝隙之间。毛泽东经常把诱敌、牵敌和佯动的重担交给他,他的兵团也被称为&战略支队&。
他为报家仇,千里投军,但在旧军队虽然官至团长,也不能避免家破人亡,他从自身的遭遇中悟出穷人想翻身要找共产党的道理,于是在革命的最低潮率军起义,投入朱毛麾下,从此成为威震遐迩的战将。他的故事被改编为著名电影《从奴隶到将军》。
他为新中国拼杀了一生,却在新中国诞生前的隆隆炮声中因病去世。他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牺牲的最高职务的将领。
从彝良到昆明,罗炳辉步行一千二百余里,走了十五天。他抛妻别子、远离故土只有一个心愿:投军当官,誓报家仇。但是,他官至团长仍然家破人亡,他的母亲被迫害至死,父亲受屈下狱,妻子被迫改嫁
罗家不是彝良原籍人。罗炳辉祖籍湖南邵阳,后来转徙四川隆昌,最后移居云南彝良。这里是汉、苗、彝等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矛盾、土客籍矛盾十分尖锐。由于迭遭变乱,特别是受到当地邪恶势力的勒索、盘剥,本来资产殷实的罗家逐代没落,到罗炳辉父亲罗守清这一代时,已经一贫如洗,只有靠当佃户、打短工,维持一家的生计。
面对邪恶势力的敲诈和凌辱,罗炳辉父子有着不同的态度。
罗守清生有三儿一女,上有老下有小,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衣食无虞,老少平安,因此把谨小慎微、逆来顺受作为处事之道。逢年过节,他提前给地主送礼;东家有事,他主动去帮工;春荒借种,小斗小秤,缺斤少两,他不吱一声;秋后交租,大斗大秤,他把泪水吞进肚子里。
罗炳辉是罗守清的长子,生来一副火暴性格,遇事争强斗狠,宁可流血断头也不愿含屈受辱,他最反感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对于具有反叛性格的儿子,罗守清非常不放心,认为他不安分的个性迟早会给家庭带来灾祸。他的预感很快演变为现实。
十一岁那年,罗炳辉站在家门口往外泼水,差点淋到了一个过路的恶霸身上。
恶霸破口大骂:&贱种,你瞎眼啦!&
罗炳辉道歉的话到了口边又咽了回去,犟嘴道:&谁叫你走路不长眼睛!&
&你个干娃,现在就敢太岁头上动土,长大了还得了!&恶霸伸手抓罗炳辉。
罗炳辉机灵,窜出几丈远,边跑边回头还嘴:&是老子泼的水,看你能怎么样!&
恶霸追不上罗炳辉,当然不能把他怎么样,伤了面子的恶霸,恼羞成怒,转身揪住罗守清,&啪&&啪&&啪&,连抽三个大耳光。罗守清忍气吞声地赔小心,乡邻们也出来劝解,好容易才把恶霸打发走。
罗炳辉知道自己闯了祸,在外面躲了一天,天黑了才蹑手蹑脚地溜回家,谁知一进门,就被守候已久的罗守清揪住头皮,挨了一顿暴打。罗炳辉望着父亲肿了半边的脸和在一旁哭泣的母亲,答应以后再不惹事。
人不惹事事惹人
人不惹事事惹人。在罗炳辉十二岁那年,偏坡寨一个劣绅见罗守清软弱可欺,捏造罪名进行敲诈。罗守清四处托人说情,好容易把劣绅请到家里,准备花上一笔钱息事宁人。明眼人谁都知道劣绅以强凌弱,可劣绅仍然态度强横,不依不饶。罗守清钱没少花,仍然落下理屈的名声。
罗炳辉实在忍不住了,对父亲说:&拿钱塞狗洞,不如去打官司。&
&你骂谁是狗?&劣绅跳起来,提起板凳打人。
罗炳辉一个箭步,跑出屋子。
劣绅边追边骂:&老子在这个地方比任何人都要高跳三尺!&
罗炳辉连跑连叫:&老子长大以后,要削平你三尺之躯!&
再次闯祸的罗炳辉没有回家,他不是怕挨打,而是不服这口气。他赶到县城,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把劣绅告上法庭。县官一看状纸就明白这是一桩明目张胆的敲诈案,但原告是个衣不遮体的穷娃子,被告却是有钱有势的乡绅。在审理时,县官不敢秉公断案,胡乱应付了两句,就宣布退堂。
一个十二岁的干娃敢跟豪绅斗法,对簿公堂,虽然只是打了个平手,但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新闻,人们议论纷纷。
有钱人说:&这个娃娃吃了雷公胆,非弄死他不可!&
乡邻们赞许地说:&这个娃娃不好惹,是个做大事的样!&
罗炳辉的母亲含着泪水鼓励他:&孩子,你快快长大,替爹娘出一口气,我们就是死了也能合上眼睛。&
罗守清则是既惊异又恐惧:&这个败家子倔强的脾气恐怕一生都改不了,不能留在家里,得把他分出去。&他这次没有打骂回家的罗炳辉,而是热心地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
那年,罗炳辉才十三岁,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像个成年的小伙子,但毕竟是情窦未开的少年,根本不知道拜天地、进洞房意味着什么。长辈的打趣、大人的调侃、伙伴的玩笑,弄得他不好意思,干脆逃出洞房,在外面躲了起来。罗守清和家人整整找了一夜,第二天拂晓才在柴房里找到酣睡未醒的罗炳辉,好说歹说,把他哄进家,可是他死活不进洞房。又用了两天时间,在母亲和新娘眼泪的感化下,他勉强答应不再睡柴房。
不久,罗守清不顾妻子的反对,请来亲友做证,正式分手,让儿子自立门户。
光阴荏苒,春秋代序,一晃过了五年。分家别过的罗守清父子无论怎样勤巴苦做和忍气吞声,仍然生活在困窘和凌辱之中。没有土地,没有靠山,他们匍匐于社会的最底层,是经济上和政治上双重的奴隶。
奴隶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听从命运的摆布,当一个顺奴,在困窘和沉默中死亡;要么走上叛逆的道路,在爆发和抗争中争取生存。
罗炳辉不甘心一辈子做奴隶,也没有认识到反抗才能生存的道理,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当兵,希望通过征战沙场换取功名,然后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社会地位,把压在罗家头上的恶霸劣绅统统掀翻在地。
1915年初冬的一个早晨,罗炳辉吻了吻两岁的儿子,与妻子挥手告别,踏上了投军的路程。
彝良位于云南东北部的偏远山区,距省城有千里之遥,沿途均是崇山峻岭。从未出过远门的罗炳辉凭着一股韧劲,徒步向山外走去。第一天,他走了一百二十里路,到达昭通城。在昭通,遇到一个熟人。异乡遇故人,他格外兴奋,全无防范之心,结果所有盘缠均被拐走。罗炳辉没有气馁,他靠典当衣服换饭吃,回返六十里,找到一个亲戚,借了十五块银元,再次上路。
上路不久,罗炳辉被岳父追上。
&姑爷,回去照顾孩子吧!你走了,她们孤儿寡母怎么生活呀?&他岳父已经年近七旬,满头银发在寒风中飘动,脸上流着辛酸的眼泪,拉着他的手不肯松开。
&我当兵就是为了让她们过上舒心的日子,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我总是要回来的!&罗炳辉硬着心肠离开岳父,日夜兼程朝昆明赶去。
一路上山重水复,风雨交加,沿途多次遭遇强盗、山贼,身上的盘缠又被抢得精光,罗炳辉咬紧牙关,决不回头,他又花了十二天的时间,徒步赶了一千一百多里,到达昆明。到达昆明时,他已衣衫褴褛,满面尘土,形同乞丐。
当时,滇军招兵非常严格,除了身体好、肯吃苦和没有不良嗜好外,还要至少有两家殷实铺面作担保。罗炳辉在昆明举目无亲,哪里去找担保人,一下子陷入困境。他只好先打工度日。
罗炳辉身材魁梧,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一个人能抵两个人用。东家都争相雇他,有的还开出增加工钱、升他为领班等优厚条件。
罗炳辉说:&我给你们干活,可以不要工钱,只要你们能给我当担保就行。&
谁敢给一个陌生人做担保?东家都不敢答应他的条件。久而久之,周围的人都知道罗炳辉是&兵痴&。
有好心人出主意,要他到滇军去给伙夫当下手,说是先混个面熟,也许知根知底后,滇军可以免去铺面担保这一条。罗炳辉觉得有理,去找伙夫,承诺不要工钱,免费为他打工,只求他方便的时候给长官递过话。伙夫答应了。罗炳辉满怀希望地在厨房在干了一个多月,活没少干,人面也混熟了,但接触的都是士兵,最大的官也就是个班长,根本没有传话的权力。
又有人对他说,去给马夫打工,马夫与伙夫不一样,接触的都是当官的。罗炳辉一听在理,又去给马夫当下手。他精心饲养马匹,把马厩、马鞍打扫得干干净净,没事就到马场转悠,希望能碰到长官。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几天以后,他还真的遇见的前来查马的警卫炮兵大队长龙云。
你是几时当的兵
&你是几时当的兵?&大队长很满意马厩的工作,随口问到。
&报告长官,我还没有当兵,我想当兵。&罗炳辉满怀希望地说。
&当兵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摸爬滚打,刀口上舔血,苦得很,也险得狠哪!&龙云想吓退他。
&当兵的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苦得我也苦得,他们险得我也险得!&
龙云满意地点点头,看中了罗炳辉的朴直和倔强,答应征兵的时候帮忙。
日,云南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大事。爱国将领蔡锷与云南都督唐继尧联名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为了准备讨袁战争,滇军大举扩兵,成立护国军。在龙云的帮忙下,罗炳辉终于实现了从军愿望,心中升起了复仇雪耻的希望。
滇军一向以严格著称,军级等级森严。滇军军官讲究出身,大部分军官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或保安军官学校,还有部分军官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等海外名校。非出身名校不能晋升军官,这几乎成为滇军的戒律,真正由士兵晋级军官的不过寥寥数人,罗炳辉就是其中一个。
罗炳辉的晋升之路是用血汗换来的。进入军营后,罗炳辉把全部心思放在军事技能上。滇军条例规定士兵三个月一考,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和薪饷等次。罗炳辉最喜欢考试,几乎回回考试都能得第一名,考试一次晋升一次。在一年之中,他连升四级,由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进至上等兵(相当于副班长),被誉为&模范士兵&。其后又经过一年努力,他晋级尉官,开始学习带兵。
不到三年的功夫,罗炳辉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其中最绝的是枪法、刀法和脚功。他不仅打死靶弹无虚发,而且能够驾驭烈马,奔驰在崎岖的山路上打空中的飞鸟,一枪一个,绝不失手。他身大力沉,刀法不求花哨,而求实用,看起来都是普通的招式,但快如闪电、重逾千钧,连武术教头在他手下也走不上几个回合。他魁梧而不笨重,脚步矫健,耐力持久,可以不吃不喝,疾步行走三天三夜,军中同事都称他为&神行太保&。
罗炳辉当上士官的消息,传到家乡,引起豪绅的恐慌,他们认为,与其让罗家干娃日后回来复仇,还不如趁他羽翼未全,先下手为强。罗家与大地主王海云结怨最深。1918年,罗炳辉母亲被逼死,妻子被迫改嫁,姐夫和二弟相继逃离家乡。罗炳辉接到家信后,哭昏在操场上。军中同事激于义愤,主动提出拖枪回去报仇。连长劝他不要私逃,既违反军纪断送前途,又连累同事,不如由军队发文勒令官府查办。罗炳辉同意由陆军向官府施压。
彝良县衙接到陆军公牒后,向王海云透风。王海云老奸巨滑,先是提出讲和,摆酒向罗守清赔罪,还请了一些乡绅作陪。罗守清以为他服软了,高兴得开怀畅饮。喝到中途,王海云突然掏出匕首,朝自己小腿上连戳三刀,拉扯着罗守清倒在地上,两人滚作一团。
&杀人哪,罗守清杀人哪!&王海云大声呼救。众人向前扶起他,只见他腿上露出三个血洞,鲜血染红了衣裤,都责怪罗守清不该持刀行凶。到这时,罗守清才明白自己中了&苦肉计&。王海云与众乡绅状告罗守清挟隙杀人,县长派人将罗家洗劫一空,把罗守清毒打一顿后,下狱治罪,并回文陆军。
家庭惨变,像一盆凉水,彻底浇灭了罗炳辉靠当兵复仇的念头。血海无边,雪耻无望,哪条才是奴隶的解放之路?何处才是自己的归途?他陷入绝望、困惑和苦闷之中。
不好色,不爱钱,不惜命,军中袍泽都称罗炳辉为&傻子&。在军阀部队,罗炳辉是个&霉将&,他几次勇救滇军,职务不升反降;他先后追随唐继尧、朱培德,立下汗马功劳,却饱受牢狱之灾,被编遣撤职。他在井冈山下看到燎原的星火,率领民团起义,揭开军旅生涯的新篇章。
罗炳辉是滇军中有名的&怪物&,做尽&傻事&。
他不近女色。一次,出差贵阳,刚在旅馆住下,同伴就要玩女人。店主找来一个女子,十八九岁,肤色白,举止雅致,既漂亮又有风度,同伴争着往房里拖。罗炳辉觉得奇怪,看这女子的谈吐,分明是大家闺秀,怎么会沦落风尘?他一膀撞开同伴,请女子坐下。
同伴挤眉弄眼,以为他动了凡心,起哄道:&苦行僧想开荤了?&
罗炳辉与女子攀谈起来。原来这女子是川军一个营长的夫人,与丈夫到贵州来谋职,行至半途遭到土匪打劫,夫妻失散,她孤身一人到贵阳投靠熟人,谁知熟人早已调往别处。她身无分文,欠下旅馆大笔房费,店主见她有几分姿色,人又年轻,便想歪心思,将她送进妓院,赚钱抵债。罗炳辉听了,拍案大怒,骂店主趁人之危,逼良为娼,骂同伴色迷心窍,丧尽天良。
同伴均为云南土司和豪绅的子弟,一向把吃花酒、逛妓院、玩女人视为风流韵事,何曾受过这等责骂,当即反唇相讥:&你有天良,你就娶她吧!&
罗炳辉不理他们,掏钱替她还清房费,从妓院赎身,又拿出五十块银元给女子做盘缠,送她上路回家与家人团聚。
同伴回到军中,逢人就讲罗炳辉甘当冤大头的傻事,还说:&有妓女就往罗善人那里送,他替别人赎身赎上了瘾!&
罗炳辉不爱钱财也是军中皆知。在护法战争中,他担任交通组上尉副组长,负责指挥数百名民夫搬运粮草、弹药,从桂林出发,由梧州进入广东,然后经三水、广州、韶关、南雄进抵江西大余、赣州。顺利到达目的地后,上级拨下一笔为数不菲的运费。
编排了一出&空城计&
果然,敌人熬不住了。五天后,敌军大军拔营,敌二十八师和四十七师脱离阵地,向东固冒进。红军决定从敌人重兵集团缝隙之间逸出,合围进攻东固之敌。日,朱德、毛泽东下达《攻击富田消灭王金钰公秉藩两师的命令》,决定由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和红十二军三十五师为左路军,由林彪指挥红一军团为中路军,由罗炳辉指挥红十二军为右路军,同时抵达战场。在上述三路军中,红十二军兵力本来就最为薄弱,又被抽调一个师配置给左路军,执行任务的难度更大。更为重要的是,三路红军都必须从敌四十三师和十九路军之间三四十里的狭窄空隙穿过,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敌人两军夹击之中。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毛泽东又把虚张声势的任务交给了罗炳辉。
罗炳辉自编自演地编排了一出&空城计&。对此,黄火青有一段回忆:
还在第二次反&围剿&期间。一次,我军主力被敌人重兵包围,情况万分危急。这时,炳辉同志镇定自若。他带了一支小部队,机智神速地在敌人几个纵队之间四处穿插,吹号鸣枪,虚张声势,迷惑敌人。随即将部队带至山头上。敌人被搞得懵头懵脑,以为我军主力在山上,便集中兵力向山顶猛扑。这个调虎离山计,使我主力安然脱险,罗部则被层层围困,情况危急,可炳辉同志不慌不忙,叫大家休息好。到夜里,他率部从敌人的空隙中从容地走出了包围圈。天亮后,敌人逐渐缩小包围圈,妄图将我军一口吞下,结果没有发现一个人影,上了当。
5月15日至16日,红军三路部队与王金钰的部队激战观音岩、九寸岭等地,消灭敌二十八师全部和四十八师一个旅,随后,红军在十五天内向东横扫,长驱七百余里,又连续取得四次重大战斗的胜利,淋漓尽致地打破了敌人的&围剿&。罗炳辉的部队在行军和追逐战中大出风头,不仅速度快,持续的能力也特别强。
第三次反&围剿&中,罗炳辉的作用更是独特,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率部牵制国民党主力,红一方面军处境将不可想象。
1931年7月,刚刚书写&横扫千军如卷席&壮丽诗篇的毛泽东很快发现红军陷入被动。红一方面军于1931年6月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按照过去的惯例,国民党重新组织新的围攻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也就是说,红军有三至六个月左右的休整、扩充和准备的时间。可是,蒋介石看破了这一点,没有给红军喘息之机,在一个月之后,亲自指挥三路大军涌进苏区,一下子将精疲力尽的红军逼到悬崖边缘。8月9日,蒋介石督令各路进剿部队将红军主力压缩于君埠以东狭小地带。
红军危急!苏区危急!在这个紧急时刻,红一方面军召集各军军长、政委在总部开会,共商解围之策。
毛泽东开门见山:&这次,敌人统统开到了黄陂一带,我们应该到兴国去。兴国这个地方好哇,群众觉悟高,不易走漏消息,还是一个兵员和物资供应都充足的后方……&
&兴国好是好,问题是我们到不到得了?目前敌人几十万人马把我们堵在这君岭脑大山之中,如何出得去?&朱德、彭德怀都提出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你们不要问我,而应该去问罗炳辉。看他牵牛鼻子的本事有多高?&毛泽东显然早就有腹稿了。
一听这话,罗炳辉知道自己又要&粉墨登场&了。
会上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决定由罗炳辉、谭震林(政委)率十二军(欠三十五师)伪装红军主力向乐安方向佯动,力争把敌军主力调走;红军主力则利用敌军留守部队间隙加大的机会,秘密逸出重围,转移到兴国休整。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又与罗炳辉谈了很久,从战略方向一直谈到细节问题,末了,紧紧地握着罗炳辉的手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们的任务能否达成,关系全局胜负。罗胖子,你的担子重如千斤,又是单独行动,送你八个字:小心谨慎,灵活机动。&
&请主席放心,我保证将敌军主力引走。&罗炳辉激动地说。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罗炳辉会者不难,别出心裁地作出了三个规定:
第一,红十二军将士一律&官升三级&,按照红一方面军的编制虚拟化,军部伪装成总部,师部伪装为军部,团部伪装为师部,以此类推,行军打仗全部使用伪装部队的番号、代号、首长姓名和旗帜;
第二,全军广泛收集和抢制军旗,务必做到每个班有一面,每面军旗上写上伪装部队的称号;
第三,全体将士尽可能多地收集行军锅和行军铲,每个战士都必须自己挖灶做饭,不许共灶吃饭。
这些规定的含义,有的战士们猜得到,有的完全摸不着头脑。
8月12日晨,红十二军吹起嘹亮的军号,开始从大山突围,向乐安方向挺进。蒋介石疑窦丛生,派飞机空中侦察,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跟踪追击。罗炳辉命令拉长队形,将班拉成排、排拉成连、连拉成营的架势。指战员高举红旗,拖着树枝行军。时值盛夏,天气干燥,树枝拖起阵阵烟尘。同时,大量军旗在茂密的树丛中时隐时没。
飞机从空中俯瞰,只见红旗招展、尘土飞扬,判断足足有几万部队在行军。与此同时,尾随追击的部队看到了密如蛛网的行军灶,都经烟熏火烤,显然都用过了。根据常识,一个灶通常供一个班使用,这样统计,就餐的人数在三万以上。
空中和地面的情报汇集到蒋介石的案头,使他产生错觉:红军主力已经突围了。红军一路逶迤北上,直指乐安、崇仁,这正是国民党的军事后方和南昌的外围屏障。朱毛善于用兵,很有可能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直攻南昌。蒋介石不愿让红军端掉自己的老窝,立即命令猬集君埠的部队向北穷追,务必救援南昌。
在蒋介石吞下诱饵后,罗炳辉继续下套子,大摆迷魂阵。各连队行军时在岔道、交叉路口和拐角处分别写下:&三军团由此向北&,&四军向东前进&;宿营时,大书标语,落款为各主力部队的番号,一直具体到师团,同时要求所有会写字的战士留口信,如&某某同志,速到前面找我&,&某某医生,速到方面军总部报到&;联络时,无线电往来发报,各主力部队的代号时有出现,有情况汇报和作战安排,有部队减员的统计和建议……国民党部队截获的情报越多,他们就越发相信,逮住了红军主力。
你断了兄弟们的财路
交通组的军官找罗炳辉商量,提出瓜分这笔钱。
罗炳辉摇头:&这是民夫的血汗钱,我已经答应明天发钱给他们,私分会导致民变,谁负这个责任?&
当天夜里,那些军官装出一副好心的样子,对民夫说:&你们别做春秋大梦了,罗组长补发运费是个幌子,他是想把你们都骗到南昌当兵。&
民夫们大惊失色,一夜之间,跑个精光。
第二天,罗炳辉拿着名单来发工钱时,找不到一个民夫的人影。
军官们又劝:&你看,现在没有责任了,不是我们不给民夫钱,而是民夫不要钱。这样吧,罗组长,你劳苦功高,三分之二的运费归你,剩下的三分之一算是犒赏兄弟们。&
罗炳辉不干,要把运费交还军需处。军官们恨得直咬牙,有的公然恐吓:&你断了兄弟们的财路,还想不想活命?&罗炳辉见场面紧张,要起内讧,违心地答应由军官均分,他自己分文不取。
有人过意不去,想去劝他,被交通组众多军官阻止:&别去惹那个犟骡子!&
罗炳辉成为滇军名人是因为&唐奸&案。1920年,由于龙云等人的推荐,罗炳辉被挑选为云南都督唐继尧的随行军士(贴身警卫),后来升迁为随从副官。唐继尧当时号称西南王,兼任川、滇、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成为南方与孙中山、陆荣庭比肩而立的三大巨头之一。为了统一西南,他连年向四川、贵州用兵,1921年在川滇之战中败北,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发动兵变,将他驱逐出云南。罗炳辉陪同唐继尧绕道越南,来到香港。为了笼络人心,唐继尧重金赏赐身边的参谋、副官和幕僚,出入有车,下榻豪宅,锦衣玉食,生活侈华,跟随唐继尧的随从们戏称自己为&唐僧&。许多滇军旧部纷纷潜往香港,投奔唐继尧门下,他们判断唐继尧根深叶茂,虽然暂时受挫,必定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准备烧冷灶,求得一官半职。唐继尧信任罗炳辉,让他掌管财务,负责采购唐公馆的一切用品,经手的钱款常常几十万、几百万,香港各大公司都视他为&财神&。就在这时,罗炳辉却滋生去意。他跟随唐继尧两年,耳闻目睹唐继尧的所作所为,发现唐继尧虽然把救国救民、护法护国高唱入云,但满脑子都是裂土为王的封建思想,唐继尧有四千余万存款被中法银行封存,但他在香港、日本等地的存款却高达上亿元,这些都是刮民脂、喝兵血所得。罗炳辉觉得自己与唐继尧不是一路人,在几次请辞不准后,他效仿&关公封金挂印&,理清、封存账目,分文不取,留信作别,自己买船票回到云南。唐继尧看到信后,大呼:&奇人,奇人。罗副官果然不爱钱。他拐带几十万本来易如反掌。&
罗炳辉一进云南,即被顾品珍以&唐奸&的罪名逮捕,关入总司令部军法处,组织军事法庭,彻查他回滇&阴谋&。
司法处长亲自主审:&为什么要保护唐公出去?&
&我是军人,必须执行上司交给我的护送任务。&
&为什么回来?&
&我是中国人,香港是外国租地,住不惯。&
&回来是否负有唐公的使命?&
&他不知道我回来。几次请辞不准,我是不辞而别。&
军法处长不相信罗炳辉的口供,开导道:&唐公与顾公政见不同,并不是对唐公有恶意,只要有话好好说,完全可以共谋国事……&
罗炳辉听得不耐烦了:&什么共谋国事?我对争权夺利不感兴趣,只知道军阀打仗,小兵遭殃!&
军法处长一拍惊堂木:&你这愣子竟敢如此大胆,连唐公、顾公都敢骂,不想活了?&
&我只知道说实话,如果说实活也有罪,你砍我的头好了!&罗炳辉脖子一挺,豁出去了。
他的话说得军法处长摸头不知脑,耐着性子问道:&你是唐公的人,对他究竟是什么看法?&
&唐继尧弄钱几千万,兵血被喝干,民脂被榨尽,真是令人心痛,这是云南的不幸和耻辱。&罗炳辉预定自己难逃一死,索性把心里话全掏出来。
听到这里,军法处长才明白过来,原来罗炳辉根本不是什么&唐奸&,而是一个不满唐继尧的热血青年。他将案情向顾品珍作了汇报,请求释放罗炳辉,轰动一时的&唐奸&案就此终结。
罗炳辉做&憨事&出了名。由于讲操守,认死理,特立独行,罗炳辉在滇军的地位时阴时晴。正直的上司赏识、重用他,不正派的长官打击、排挤他,即使他立下勇冠三军的盖世奇功,也得不到应有奖励。
1922年,罗炳辉投奔滇军将领朱培德,被编入军官将校队。这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逼迫孙中山下野。滇军朱培德部和粤军许崇智部、李福林部组成讨逆军讨伐陈炯明,双方在粤北展开激战。前敌总指挥朱培德派遣罗炳辉等五人为参战官,前往许、李部队联络,暗中监视两部作战。朱培德这样做主要是担心同为粤军的许、李及其部下与陈炯明勾结,临阵反戈。
战事持续了二十多天,前线情况日渐不利。6月29日,奉命前来增援的湘军赶到前线,与粤军换防。两军移接之际,叛军趁机发起冲锋,将湘军、粤军冲得不成建制,全线溃退。而远在韶关的滇军并不知前线已败,仍在向南开进,步步走入叛军张开的罗网。
滇军的生死系于一线。罗炳辉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先是从乱军之中冲出重围,然后拼命向韶关狂奔。一昼夜间,他以惊人的脚程,奔走一百九十多里,闯进滇军司令部时,刚说&前线&两字便昏厥过去。经军医两小时抢救,他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前线大败,叛军正向我军迂回。&朱培德军听了,面如土色,急令全军拔营,火速向北撤退。部队一开拔,即与包抄的小股叛军相遇,将其击退,抢在叛军合围之前逸出重围,安全撤往湖南。如果没有罗炳辉报警,或者再耽误一个小时,滇军将全部陷入重围。
上门求见朱培德
朱培德流着眼泪说:&是炳辉救了滇军!&下令越级提拔罗炳辉为上尉连长。命令下达到团里,团长却说:&滇军讲究资历,从来都是逐级提升。我不能为一个人坏了规矩。&罗炳辉仍任中尉排长。
像这样立功受罚的例子还有很多。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两湖后,移兵华东,将战争重心推进到江西战场。为争夺南昌,北伐军与孙传芳所率五省联军展开激战,在南昌一江之隔的牛行车站打成一片火海。关键时刻,担任协攻任务的第三军二十团团长万人敌躲在后方抽鸦片,二十一团团长彭武扬称病后撤,在奉新方向担任牵制任务的何应钦第一军首先溃败,致使牛行车站得而复失。当时担任第二十五团二营营长的罗炳辉一声怒吼,带领所部逆向冲锋,杀入敌阵。一时间,刀光闪亮,血肉横飞,二营在敌阵左右冲荡,砍倒无数敌人,自身也伤亡惨重,四百余条大汉最后只剩下八十多人,个个挂彩,浑身浴血,成了&血人&,仍然冲杀不止。罗炳辉舍身成仁的精神鼓舞了全军士气,后撤或犹豫之中的部队陆续投入战斗,反败为胜,最终占领车站。不久,罗炳辉又率领敢死队,率先登上南昌城头。
光复南昌后,朱培德第三军论功行赏,见官升一级,惟有罗炳辉原地不动。
没有人否认罗炳辉是一位虎将,但是,每次部队扩编时升官都没有他的份。1927年中共在南昌举行暴动时,同为滇军战友的朱德劝罗炳辉参加起义军,罗炳辉拒绝了他的好意,认为朱培德是&中山先生的信徒&,不愿意半途离弃老长官。但是,老长官在踏着将士的鲜血坐上江西省政府主席的宝座后,却丝毫不讲情谊,将他列入首批遣散的军官名单里,还编织了&罗炳辉十大通共罪状&。
罗炳辉上门求见朱培德。
&你有很大战功,为人也忠诚坦白,就是火气太盛,难与同事相处。&朱培德说得直率:&此次裁撤,六个师裁掉了四个,撤了总指挥部、两个军部、八个团部,遣散官兵一万多人。被裁军官达两千多位,都不肯走,我不能为你一个人而得罪大家。&
罗炳辉知道求他无济于事,因为遣散军官名单就是他亲手定的。罗炳辉就是想出一口气:&我这次来见主席,一不是要做官,二不是要钱花,是想趁解甲归田之前,来向你告个别。炳辉只有拼命的本领,没有做官的本领,也不愿做这样害人的官。只要人格在,挑葱卖菜也是一生,何必军刀大马?&
脱下军装之后,罗炳辉非常郁闷,无数往事涌上心头。他曾经给三个人算过命,下过咒语,没有一个应验。
朱培德有个亲戚,曾与罗炳辉同为副营长。此人不学无术,却飞扬跋扈。罗炳辉看不过眼,奚落道:&你靠拍马屁当官,有什么前途?当个副营长混日子还可以,但要想当主官那是难上加难。&他没有想到,这个副营长比他早几年当上团长。
罗炳辉当团长时有个团副心胸狭窄,争功诿过,讨好上司,欺压部下。罗炳辉对他说:&你是做奸臣的胚子,但是不能当军人。你要是当了旅长,我回云南做苦力。&不多时,靠投机钻营,那个团副荣升旅长,成了罗炳辉的上司。
有个同乡总是批评罗炳辉不会当官,推心置腹地托出做官的心得:&当官之道不外七个字:公婆、阎王和媳妇。对豪绅地主,要做公婆,得罪不起;对农夫工人,要做阎王,客气不得;对上司要像媳妇,傲气不得。&罗炳辉听了,无好气地刺了他一句:&你做官必定是贪官,早晚会被砍头。&这个老乡确实做了贪官,当县长每年可搜括刮五六万大洋,但是,他的官运越来越好,脑袋好好地长在颈子上。
罗炳辉痛苦地反思,认为连触霉头,不是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对,而是这个世道、官场太黑暗。这个社会好比一个大染缸,五颜六色混杂在一起,一匹白布、一卷素绢只要掉进这个缸里,就会污浊不堪。自己以前讲人格,洁身自好,最多就是往缸里浇了一瓢清水,改变不了什么,只有砸碎旧社会的染缸,才能看到心目一直企盼的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他决心寻找新路。
假作真来真也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罗炳辉有一套撒豆成兵、诱敌制胜的惊世绝技,毛泽东称他为&牵牛鼻子的能手&。在三次反&围剿&斗争中,罗炳辉和他的红十二军以身为饵,诱使敌军一步步走向陷阱。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他颈上人头。
1929年10月,罗炳辉率领吉安靖卫大队起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团,在两个月内连战连捷,部队由四百余人猛增五倍,跃至两千余人。次年春,又晋升为红三军第二旅旅长、第十二军副军长和军长,成为与彭德怀、林彪齐名的红军将领。
朱德、毛泽东麾下的战将,各具特色,都有拿手绝活。彭德怀善于攻坚,习惯于正面与敌交锋,用勇气和斗志压垮敌人;林彪善于包抄和迂回,会使用疑兵与计谋,他指挥运动战的本领十分突出;罗炳辉最擅长的绝技是指挥战略支队,迷惑或牵引对手,佯攻或调动敌人。
朱德、毛泽东第一次见识他的神奇本领是在1930年7月。受立三路线影响,中共中央命令红一军团主力攻打南昌。当时,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已经攻陷长沙。在此影响下,一军团中少壮派(青年将领)擦拳摩掌,跃跃欲试。
毛泽东说:&我还是那个意见,部队不能脱离根据地作战,不能孤军远出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
难道我们不能打下南昌
他的主张引起多数年轻干部的质疑:
&红三军团能攻克长沙,难道我们不能打下南昌?&
&中央的命令,我们究竟执不执行?&
在一片反对声中,只有两个滇军老将站在毛泽东一边。一个是朱德,另一个是罗炳辉。罗炳辉说:&北伐时我参加过攻打南昌的战役,三进三出,血流成河。我所在的第三军攻城前有一万多人,进城时只剩下三千来人。我的那个营原来是朱培德的警卫营,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在攻打牛行车站时损失了五分之四。所以攻打南昌要慎重,可不容易!&
双方争执不下,毛泽东要罗炳辉先去侦察敌情。罗炳辉侦察回来说,南昌城已经戒严,敌人大军云集,防守力量很强。他用事实说服了少壮派,不再坚持强攻南昌的意见。但是,中央的指示在形式上也要执行,于是朱、毛派罗炳辉带领小股部队到牛行车站去&佯攻&。
本来,这次佯攻是一种武装&示威&,主要是吓唬敌人,应付&立三路线&。但是,从来不甘心做平庸工作的罗炳辉却假戏真做,利用他对地形的熟悉,命令部队分成几路,潜至牛行车站,然后分梯次发起突然攻击。突然间,牛行车站及其周围地区枪声密集,手榴弹炸成一片,牛行车站侧后纵深方向也有军号的联络声,似乎红军后续部队正在接应。车站驻军急忙向南昌驻军司令鲁l平求援,说是遇到红军主力攻击,形势危急,请求立即派兵增援。鲁l平信以为真,除派兵驰援外,还下令城门四闭。
毛泽东见到撤出战斗的罗炳辉,惊喜地朝他胸口擂了一拳:&好你个罗胖子,看不出还是一个会演戏的角。&从此,知人善任的毛泽东有意识地赋予罗炳辉战略牵制任务。罗炳辉也不负所望,三次反&围剿&,三次当诱饵,三次都立下奇勋。
1930年12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进入关键时期。一方面军在宁都小布召开动员大会,毛泽东亲自书写一副对联,悬挂于主席台两旁:
敌进我驻,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会后不久,毛泽东来到红十二军军部:&罗胖子,你带着三十五师,到藤田方向诱敌,将张辉瓒引向龙岗地区。记往,此行只准打败仗,不许打胜仗。要在败退上做文章。&
敌军分作三路侵入苏区,张辉瓒指挥的右纵队为攻击重点,进展最为迅猛。右纵队由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和公秉藩新编第五师组成。在行进途中,两师由于联络不够和天降大雾发生误战,打了四个多小时,彼此伤亡惨重。公秉藩认为张辉瓒有意为难他,率部离开东固,张辉瓒赌气不再与公部联络,留下五十三旅守东固,自己亲率五十二旅和五十三旅搜索前进。
张部落单,在缺少友军掩护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12月16日,罗炳辉带领第三十五旅与张部接触,发生激战。按照罗炳辉的心得,越是诱敌,首战一定要打得逼真,要真枪实剑,打出敌人的&威风&,否则会露出破绽。红军以一敌二,以步枪、手榴弹对抗机关枪、迫击炮,自然落于下风。苦战多时,不支而退。张部乘胜追击。
张辉瓒久历战阵,大胜之下保持着警惕,追击速度始终不提起来。罗炳辉也不着急,命令部队先丢一些背包、水壶、草鞋,退了一段时间后,又下令部队丢弃一些枪械,等到最后连一些文件和辎重也开始遗弃。见到这种情势,张辉瓒放心了,限令五十二、五十三旅穷追不舍,务必全歼红军。
就这样,罗炳辉用十多天的时间,把敌第十八师一步步引到了龙冈预设阵地。29日,罗炳辉见到等候已久的一方面军首长。
&你们辛苦了!路上有没有吃亏?&毛泽东关切地问。
&这回可吃了大亏。&罗炳辉故弄玄虚,苦着脸,又是摇头,又是叹息。
朱德急了,连忙问:&部队伤亡严重吗?&
罗炳辉吊足了胃口,才说:&士兵们身上丢得只剩下裤衩和步枪了,你们说亏吃得大不大?&
他的话引来一阵开心大笑。
当天夜里,红军分两路完成对张部的包抄,第二天发起总攻,歼敌第十八师部和两个旅,毙俘张辉瓒以下官兵九千余人。
败讯传到后方,剿匪前敌总指挥鲁l平亲自起草电文:&龙冈一役,十八师片甲不还。&
战后总结时,毛泽东把红十二军成功诱敌视为克敌致胜的关键因素,称赞罗炳辉为&牵牛鼻子的能手&。
半年后,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总司令,纠集二十万部队,发起第二次&围剿&。敌人吸取张部孤军深入的教训,采取龟壳战术,每到一地,就抢修工事、碉堡,然后依托堡垒向前整体推进,行动十分迟缓。红军集中主力潜伏在东固地区,耐心等待战机。二十天过去了,敌军仍旧慢腾腾地每天挪动十多里,各路纵队呈纵深配备,相互之间间隙很小。
处于包围圈内的红军处境非常困难,几万部队集中到一个小地方,粮食很快就吃完了,蔬菜、食油完全告罄,战士们没有办法,只得上山拔竹笋,下水捉鱼、捡田螺,鱼螺无盐,竹笋无油,吃得肚子更难受。
许多基层干部和战士找罗炳辉:&这样下去,再用不了几天,身体就垮了,还怎么打仗?请军长向上级反映,是否撤出战场?&
罗炳辉说:&我是全军有名的大肚罗汉,一个人要吃三个人的饭。你们难受,我更难受,怎么办?熬。看敌人熬得过我们,还是我们熬得过敌人。&
爬高山如履平地
罗炳辉不仅在伪装术上出神入化,而且还在行军路线上下&刀子&。红十二军轻装上阵,战士们爬高山如履平地,而尾追的敌军均是重装备,士兵负重如牛。针对敌笨我灵特点,罗炳辉命令作战参谋:哪坐山高就翻那坐山,哪条路险就走那条路。
江西到处是高山峻岭、要隘险道,加上天气炎热,苏区沿途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不给敌军提供任何帮助,追击红十二军的十几万国民党军队疲惫不堪,&肥的拖瘦,瘦的拖垮&。蒋光鼐骂自己手下是&聋子、瞎子&。国民党军队编的剿共战史专门说到这一点:
因赤区粮食,经红军搜藏殆尽,进入赤区后,自未能就地采购给养,故各部进抵一地,即须预储多日粮食。进入愈深,输粮愈难,且随处都有农民军扰乱,更须派兵防护,致运动日缓,兵力递减,红军乃得从容布置,应付进剿……(国军参战部队)俱系新近入赣,地形未熟而兵皆北方籍,山地作战,非平素所习惯,一入赤区,处处感到困难,加之必须携带充分粮秣,行动更难敏捷,山高路险,联络不易,行进多阻,更为绝大之不利。
罗炳辉用区区七八千人牵着国民党十几万人足足绕苏区&游行&了半个多月,等到蒋介石发觉上当时,他的部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而红军主力则利用这段时间休整补充完毕,兵锋正盛。9月初,蒋介石下令总退却,已经晚了。红军主力全线反击,在半个月内击溃敌军七个师,歼敌三万余人,获得空前大捷。这场战役,基本成为红十二军的独角戏,罗炳辉的声誉一时间超过其他红军将领,他和红十二军获得了&神行太保&、&双脚骑兵&、&战略奇兵&等桂冠。
毛泽东曾说,通过三次反&围剿&,&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如果把这三次战役比作红军战争史上的三出大戏,毛泽东是总导演,罗炳辉则是活跃于前台的主角之一。他与毛泽东,一个在前台,一个在后台,配合得天衣无缝。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示,独特的造诣,关键的作用和辉煌的战绩,使他跻身红军主要将领之列。蒋介石把缉拿他的赏格提高到八万元,仅次于朱德、毛泽东。
长征途中,中央三次命令罗炳辉,如果赶不上主力就单独行动,每次他都率部赶上了主力。红九军团是长征中走的路最多、打的仗最苦、处境最孤立而&发了财&的部队。面对张国焘&武力吞并&,罗炳辉为保存部队说了许多违心的话,为此遭到同志们的误解。毛泽东、周恩来站出来说:&这事不能怪炳辉。&
毛泽东非常看重罗炳辉的军事才干。还是在三次反&围剿&祝捷大会上,他与朱德商量:&我们根据地有第一、三军团,还要再成立几个军团,壮大工农武装,来一个五指成拳。&
&五指成拳,成立五个军团,这将是红军发展史上了不起的飞跃。&朱德攥紧拳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毛泽东指着人群中的罗炳辉,征询老总的意见:&由老罗担任一个军团的军团长,怎么样?&
&我完全同意。&朱德点点头,说:&老罗带个军团没有问题。他对十六字诀学得不错,运动仗也打得漂亮!&
一年后,红九军团正式成立,罗炳辉担任军团长,而举荐他出任军团长的毛泽东则被王明&左&倾领导人排挤出了决策圈。
与红军中绝大多数将领一样,罗炳辉的命运与毛泽东联在一起。
毛泽东掌舵,帐下战将龙腾虎跃,鹰翔隼击,能够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显神通,能够开辟大局面、新境界;而一旦毛泽东受排挤,这些昔日威风八面的骁将大为逊色,明显地由辉煌步入坎坷。毛泽东在红军的灵魂作用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屡试不爽。
自从毛泽东离开红军最高领导岗位后,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的命运急转直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没有几个月,罗炳辉的第九军团经常奉命去攻打敌人重兵设防的强固堡垒,人越打越少。广昌一战,红十四师几乎全师覆没,只有百把人在战斗中幸存下来。接着,又经几场恶仗,原本编制齐全的军团最后只剩下一个师。后来经过几次整编,才重新补充到一万多人。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实行长征。国民党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省设置了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聚歼于湘江以东地区。
大军突围,兵贵神速。蒋介石清楚时间和速度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亲笔抄录古代军事家尉缭子的四句格言送给前方将领:&众已聚不虚散,兵已出不徒归;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
而&左&倾军事领导人却违背基本的军事常识,摆出了甬道式的行军阵势,以红一、八军团为左翼,红三、九军团为右翼,红五军团为后卫,掩护庞大的中央纵队转移。由于必须护送大量的辎重,行军速度每日只能行进几十里。以红九军团为例,携带的米盐、布匹、银元、印刷器材共达九百多担,光运输员即达一千余人,而且还雇用了三千余名民工。整个军团不仅臃肿庞大,动作迟缓,而且主要任务由打击敌人变成武装搬家。
罗炳辉与彭德怀、刘伯承同在右翼,每日郁闷不已。三人都是川滇一带人士,性格耿直,说话俏皮。
罗炳辉批评突围速度呆滞,称之为&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
刘伯承讥刺为&五人抬轿,又吹又闹&。
彭德怀最不客气,说&这是抬着棺材送死&。
抬着辎重行军,九军团很快出现&三无&现象:没有时间做饭,没有时间睡觉,没有物资补充,指战员体质和战斗力迅速下降。对于通过封锁线的艰难情景,当时担任政治部主任的黄火青描绘道:
要求毛泽东重新出山
由于主力红军离开江西,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只想摆脱敌人,没能打败敌人。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的任务是掩护九军团通过,但也没能堵住敌人。粤湘之敌从两面向我军团夹击,我军近万人要从相距约三十里中间钻过去,白天不能走,只好晚上走,用铁丝绑着松枝照明。正值天下大雨,一脚踩下去要陷进黄土泥有半尺深。就这样在泥泞中整整走了一夜。前面走不动,后面也动不了。我很奇怪,为什么休息这么长的时间?赶到前面一看,大部队已经往前走了,只有几个炊事员背靠大锅睡着了,挡住了去路。后面的部队只好摸黑向田埂上被踩有稀泥脚印的方向追赶,追了一两里地才跟上前面的部队。一夜只走了三四里。
后来中央改变部署,叫九军团掩护十五师撤退。部队临时去,从午后打到天黑。打完仗往前走,有个小土坡路很滑,人又饿,人往上爬像背了几百斤重的东西一样。到了山上的凉亭里,战士们包括团长杨梅生都睡着了。我拿块竹板在墙上敲,好容易才把大家闹醒。山下就是敌人,又没有水喝。往前走,天又下雨,遇见前面掉队的战士抱枪不动,一叫不应,一摸已经死了。中央叫五军团来接应我们。刘伯承在山下等,左等右等不见来。天亮他跑上山一看,九军团战士正爬着往山下走,真是又渴又饿。七八点钟才和五军团接上,继续走路,掉队的,都顾不了。
经过进入湖南后紧张的行军征战,二十二师人员已所剩无几,大约只有千把人。正值中央纵队抬机器的人也多半掉队,就把二十二师余下的人员调去抬机器。这样一来,九军团只剩下一个师(二十四师)了。
通过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遭受到最惨重的损失,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余人锐减到三万人。罗炳辉的九军团损失了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千余人。惨重的失败,严酷的处境,将全军指战员的愤怒推至沸点,几乎所有军团级的军政首长都强烈呼吁更换军事领导人,要求毛泽东重新出山。罗炳辉对军部同志说:&五次反'围剿'以来憋在心里的话,我要全部倒出来,杀头我也要说。&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红一、三、五军团首长都参加了会议,惟有九军团由于担任后卫任务,驻地离遵义较远,罗炳辉未能出席。在闲聊时,罗炳辉说:&我猜这次会议非总结反第五次大'围剿'的情况不可。据我的看法,红军单纯打仗不行,失去了群众好比鱼失去了水,这样怎么能取胜呢?毛主席为红军规定的既要打仗又要做群众工作的任务还得恢复,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遵义会议后,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毛泽东发出了《告红军战士书》:
为了有把握的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找有利时机与地点。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把握的战斗。我们必须走大路,也必须走小路,我们必须准备走直路,也必须准备走弯路。
熟悉的思想,熟悉的战术,熟悉的语言。罗炳辉读完《告红军战士书》,长舒一口气,对新任政委何长工说:&好久没有这种打胜仗的感觉了。我看下一步,红军将在'走'字上破题。红九军团很有可能承担战略支队的任务。&
罗炳辉的预感很准。
在整个长征途中,中央曾经三次赋予红九军团战略机动任务,说如果跟不上主力就单独行动,但每次都跟上了。其中时间跨度最长、最惊险的一次是乌江诱敌。
毛泽东称四渡赤水是他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而帮助他在这段华彩乐章上划上休止符的人就是罗炳辉。1935年1月至3月,红军主力通过四次穿越赤水河,将国民党重兵吸引到贵州北部。3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以小股兵力伪装主力带着敌人往乌江东岸方向走,主力则迅速南下,趁虚渡过乌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毛泽东将诱敌的任务又一次交给了罗炳辉。
诱敌能否成功,关系到整个军事行动的成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频繁打电报给罗炳辉,面授机宜。
27日,中央来告,指示红九军团:&以主力向长干山,一部向枫香坝佯攻,吸敌北上使其不能南下。&
28日,中央电告:继续佯攻,&须在马鬃岭西北路上摆露天红标语,路侧放烟火扮炊烟,散消息,伪装我军主力将在此地区诱敌向北出击而歼灭之的模样,以便我军主力借此秘密迅速向南转移。&
罗炳辉令人啧啧称奇的地方就是他层出不穷、愈变愈新的伪装术。他知道蒋介石是疑心病很重的人,国民党内也有高人,于是每次诱敌都采取不同的策略,凡是过去用过的一概弃之不用。这次他重点采取置饵于民的办法。
贵州北部,是国民党统治区,居民没有充分发动和组织起来,对于国共两党的行动多抱观望心理,而其中的保甲长和豪绅地主不少是保安团的坐探。针对这一特点,红九军团派出十几支部队,远伸到黔东北一带,黑汗水流地抢修工事,战壕、防空洞、交通沟密如蛛网。他们忙忙碌碌引起老乡的好奇:
&又是洞又是沟的干啥?&
战士们故作神秘:&这是秘密,不能说。&
越是不说,老乡越好奇:&说说嘛!说说嘛!&
战士们小声地说:&我们要打大仗,要吃肥肉了!&
一招不够,罗炳辉再加两道保险。一是与军委联系,让红军总部暂时中止一切联络,红九军团电台以&红星&(中央纵队)、&南昌&(红一军团)等各种代号频繁发报;二是派出大批政工人员到老乡家调查,问经湄潭、凤冈到湘西的路线怎样?哪里能驻扎大部队?沿途集镇粮食供应情况如何?各段路程距离多少?乡公所发现红军没收了黔北各县和湘西的地图。有的豪绅说,红军战士以借书为名,将方志中黔湘边区的所有地图全部剪去。
宁可牺牲也不受伤
国民党追剿司令部通过这些迹象判断,红军主力流窜赤水河,无计可施,只得重走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老路。据此,蒋介石紧急抽调中央军、川军、滇军共约六个师参与防堵。红军主力趁机于3月29日至31日南渡乌江,将敌人丢在川南、黔北。
按照中央军委的原定部署,红九军团在完成掩护主力南下的任务后,即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但是,毛泽东舍不得罗炳辉和他的红九军团,又在渡江完毕后发电:
九兵团务必于4月1日中午以前赶到乌江渡,随主力过江;如不能赶到,就留下来单独行动。
由于长途转战,当时的基层指战员普遍有两怕,一是宁可牺牲也不愿意受伤,怕挂彩跟不上部队;二是宁可跑死也不愿意落单,怕脱离主力,孤军陷入重围。
罗炳辉在马鬃岭接到渡江电令。马鬃岭距乌江渡口只有七八十里,按照九军团的脚力完全可以赶到。可是,他们不能白天赶路,怕暴露行迹,只能天黑行军,到了晚上,天公不作美,又下起大雨,山滑,坡滑,路滑,一路上跌跌撞撞,只走了三四十里,天明才到达沙土镇。沙土镇距乌江渡还有三十多里,均为陡坡悬崖,部队饥寒交迫,体力已至极限,眼看难以按期赶到。罗炳辉一面令部队打灶做饭,一面派侦察科长曹达兴率一连人赶往乌江渡,报告九军团行程。
午后,曹达兴带回一个消息:由于误期,追敌逼近,守桥的战士已经炸毁浮桥,九军团被困在乌江北岸。
&天哪,九军团算是完了!&军团个别领导人惊呆了,竟然不顾场合地喊了起来:&这里南面是滔滔江水,北、西、东三面都是敌人,我们陷在困境里插翅难飞,革命到头了!&
他的绝望情绪很快感染了部分指战员,发起牢骚:
&我们长征以来,回回断后,次次被丢,这算什么?&
&他们一过河就拆桥,难道就不能再等半天吗?&
在军心动摇之际,罗炳辉发出一声怒吼:&不能过河,这能怪谁?怪中央?怪朱总司令,还是怪毛主席?&
罗炳辉登高而呼,声音有些发颤。指战员安静下来。
&中央改变了原来的部署,让我们追赶主力,又预留了时间,派人保护渡口,还要他们怎么做?是我们的腿子不争气,没有按照约定时间赶到。要怪就怪我们自己。再说,难道我们都是熊包、软蛋,就不能想别的办法去与主力会合?&
罗炳辉与政委何长工召集军团干部商量,决定向北挺进,从此开始了历时五十二天、长达三千余里的单独行动。
战争是一场奇妙的&游戏&,精心策划的奇招妙术常常不一定有效,而偶尔的失误、不经意的差错、预料之外的无奈之举却能发挥神奇的作用。
红九军团的掉队,本来是一次差误,但是,这个差误却在客观上造成了红军夹江而阵的战略态势,使蒋介石左右为难,被迫分兵防堵江南、江北两股红军。渡过乌江后,红军主力仍然被滇军堵在金沙江以东,没有完全跳出铁桶阵。毛泽东匠心巧运,挥兵直逼蒋介石坐镇的贵阳,行了一招&将军抽车&。这时,蒋介石不敢从围追罗炳辉的东线、北线抽兵,只能就近从云南调兵救驾。
&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
毛泽东大喜过望,立即挥军大踏步西进,进入云南,渡过金沙江。无意之中,罗炳辉又立下大功一件。
在此后的五十二天里,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穿行于贵州、云南和四川三省交界地区,足迹遍及十七个县,打了许多恶仗,直到5月21日才在会昌西北与红三军团会合。
缺乏友邻部队的支援,单独行军数千里,红九军团一定被拖垮了!中央军委的首长们作了最坏的预期,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红九军团不仅建制完好,兵员还增加了一千七百余人,全军服装整齐,战士手上武器全换成了三八式步枪。他们还向中央上交了几十匹骡马、三万块银元和几千两烟土。彭德怀、林彪、董振堂等兵团首长眼馋地说:&老九,你们抖得很啊!&十五师师长肖华等人揪住罗炳辉、黄火青,嚷道:&老九!你们发洋财了,要请客,打牙祭!&
红九军团的指战员也十分自豪:&跟着罗胖子、何跛子,不会吃亏。&
当时在党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代表中央军委专门召集九军团团以上干部会议,对红九军团追上主力表示祝贺。他热情洋溢地说:&红九军团这次留在乌江以北,坚决执行了中央给你们作为别动队、单独行动的光荣使命,你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取得了老木孔战斗的重大胜利,并在瓢儿井、宣威、会泽、盐厂、东瓜坪等许多战斗中,消灭了敌人,壮大了自己。你们九军团在极端险恶和艰巨的环境中,全军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发挥了巨大的力量,好几次是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转变了危境,走向了胜利,在红军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你们这些胜利的行动,不仅达到了迷惑敌人,有力地配合主力行动的目的,同时也大大鼓舞了红一、红三、红五军团的指战员,他们都很敬佩你们,都表示要向你们学习。&
据有关党史部门统计,在整个红一、二、四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各部队中,红九军团走的路最长。一方面军大部分军团走了二万五千里左右,而罗炳辉的红九军团则至少在三万里以上,这包括在乌江北岸单独行军多走的三千里和被迫随四方面军三次穿越草地多走的几千里路。
被迫跟随南下
被迫跟随张国焘南下,是罗炳辉一生中最难堪的事,两头受气。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围绕北上与南下,张国焘与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展开激烈争论。1935年9月上旬,张国焘悍然率左路军和右路军中四方面军部队南下,另立中央,分裂红军。也是罗炳辉晦气,红九军团列在左路军的序列之中,在完全不知的情况下,南下川康,直到张国焘在卓儿基成立&第二中央&时,罗炳辉才醒过神来,但这时,已经迟了。他的部队(红九军团缩编为三十二军)面临三种前途:
一是三十二军并入另外一个军,罗炳辉当空头军长;
二是张国焘调一部分军队过来与三十二军混编,对罗炳辉等人加以监视;
三是张国焘把不顺从他的干部(包括罗炳辉)调开,另外派人来控制部队。
事实上,张国焘同时使用了这三种办法,将政委何长工、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供给部部长赵熔、宣传部长王透先后调走,派能够贯彻他意图的人来部队,同时采取合并、混编等方式,打乱全军原来体系。罗炳辉处境非常困难,找同样被逼南下的朱总司令诉苦。朱德告诉他一要坚信中央北上方针是对,二要顾全大局争取四方面军同志一起北上。罗炳辉吃了定心丸,相应采取措施,对于轮调干部明拖暗顶,能不换就不换,能缓调就尽量往后拖,对于已经派进来的政工干部和军事教员则多做思想工作,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为了保存这支部队,罗炳辉也说过一些违心的话,办过一些错事。
由于这些违心的话和事,红九军团一些干部,包括曾经与罗炳辉患难与共的战友对他有看法,在他牺牲几十年后还因为这段历史而感到惋惜,如黄火青在回忆中说:&罗炳辉将军英勇善战,尤其是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运用得很好,是我军优秀的指挥员,在民主革命战争中立下了不g功勋。但在对待张国焘反党问题上是犯了错误的。&
对于战友们的误解和批评,罗炳辉既负疚于心,又有苦难言。他后来曾反复作过检讨,表示吸取教训。但是,这件事仍然被时时提起。在他感到无助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站起来说话了。据何长工回忆:
在延安,毛主席曾给我谈过两个下午的话。……主席反复强调:&有关南下的事不怪你,也不怪罗炳辉同志,你们算老几?这是张国焘搞的鬼嘛!不要背包袱。&
周副主席也找我谈过话。他指出我们的不是,也充分肯定了九军团的成绩。周副主席说:&跟着张南下,这也不能怪你和罗炳辉同志。张国焘要另立中央,分裂红军,实现他篡党篡军的个人的野心,你们有什么办法?张国焘他是总政委,你们不跟他走是要被杀头的呀!&
&七大&时,主席又对我说:&你和罗炳辉同志在张国焘路线上不负责任,应由张国焘本人负责。&
这是历史了,我们要回顾历史是为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看问题不要离开当时的实际情况,与张国焘要斗争,但要顾及全军,要保存九军团的实力。朱总教导我们要团结四方面军的同志,争取回到陕北党中央身边。
在陕北,罗炳辉传奇的经历和鲜明的性格引起了一位美丽的外国女记者的注意。她用特有的女性眼光透视他的人生,问了他一大串问题:关于他的家庭、身世和经历,关于他的信仰、爱好和特点,关于他的悲欢离合和感情世界……随着尼姆q威尔斯《红色中国内幕》风行世界,&神行太保&和&巨人将军&罗炳辉也被世人熟知。
尼姆q威尔斯是海伦q福斯特的笔名。
她长得十分漂亮,斯诺描绘道:&她是一位希腊女神。走到哪里,都为人们所爱慕。她标致、健康,一双蓝眼睛总是跳来跳去,是美貌与智慧两者罕见的结晶。&
正是她的美丽与智慧,让埃德加q斯诺神魂颠倒,最后与她结为夫妇。也正是斯诺关于&红色中国&的描绘让海伦下定决心,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延安探求红色中国的内幕。在这里,她用四个多月的时间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政治领导人和一批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在众多的将军中,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性格鲜明的罗炳辉引起她的注意。
巨人的体魄,快乐的面容和智勇双全的才智是罗炳辉给她的三个深刻印象。海伦用温馨而细腻的笔调写道:
罗炳辉,一看就像个&中国将军&,怪不得十八岁的时候人们就称他为云南省的&模范军人&。他是我所见到的最魁梧的中国人,高个子,巨人般的腰围,浑身筋骨是铁打的。因此,他总是像个得胜的摔跤力士,带着刚刚把对方摔倒在垫子上呻吟时那种得意洋洋的神气。
罗炳辉总是乐呵呵地,我和他谈话时也感到其乐无穷。他开朗的满月形脸使我想起了&弥勒佛&--不如说,更像北平团城里那座支那玉佛,它和印支人一样,有迷人的眼睛,眼的上沿不是弯的而是成一直线,事实上,罗炳辉是生在和印度支那为邻的云南省,那是中国最美的省份,有森林茂密的高山。就因为这些,罗司令员在西北光秃秃的沙漠黄土高原住了一阵子之后,未免害上点怀乡病。谈起云南的花草和清澈的溪流时,他显得有点闷闷不乐,引用冯玉祥谈起东北时最爱说的一句话&还我河山&。
罗炳辉喜欢当兵,喜欢谈他打仗的事,谈他本人,兴之所至,无所不谈。三十八年来,他可活得够本儿,在中国走南闯北,到处打仗。他可真称得上中国的一条响当当的硬汉子,在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为人们所热爱。他是中国人民热爱的那种&关帝&型的民族英雄,&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他往往以智胜敌,敢于给敌人以重创。他所谈的智诱敌军的故事简直就像从&三国&里摘出来的一样--总有一天这些故事本身会成为民间英雄故事的。
为什么想当兵
海伦兴致勃勃地提出一大堆问题,罗炳辉绘声绘色地予以回答。把他们的问答略为整理,就是一份出色的人生问卷。罗炳辉在此之后写过《我的经历》的自传,非常呆板、严肃和枯燥,缺少那种令人心醉的鲜活和灵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海伦的记叙向世界展示了一位红色将军的坦率、直率和风采。
--你是行伍出身,为什么想当兵?
&我所以想当兵,主要是想取得自由,好向地主报仇。我起这个念头是因为我看见两个回到我们县的士兵把地主打了一顿,没有引起一点麻烦。&
--你跟随唐继尧将军时经管数千万元,可以过上豪侈的生活,你却选择了离开?
&我跟随唐将军时生活是很奢侈的,可是我不喜欢。从心理上说,我讨厌舒适的生活,喜欢艰苦的军人生活。&
--你一直是最有名的十个红军司令员之一,你认为哪几个司令员最能干?
&彭德怀和1932年在江西东固牺牲的黄公略。&
--为什么你的作战次数要比其他红军司令员要多?
&这是因为我的任务就是要主动向敌人挑衅,借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以免他们攻击我们的主力部队。三年战斗中,敌人的兵力往往超过我军十至二十倍,我的部队总是一支小小的流动部队。&
--你身材如此高大,是前线地面上最大的靶子,受过多少次伤?
&让我想想。&他皱起眉头,停顿了一会,回答说:&以前我从来没有算过受伤的次数。我想我受过六次轻伤一次重伤。好几次衣服被子弹打穿了,因为我距敌军阵地往往不过二十米远。有一次,我刚刚离开壕沟,一枚炸弹就落在我刚离开的地点。另一次,我躲在一个岩洞里,一枚空投的炸弹正落在岩洞里,可是没有爆炸。有好多次炸弹溅得我满身泥土,但从来没有被炸伤。&
--敌人对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敌人不管对红军使用什么手段都没有给我们造成很多麻烦。空中轰炸固然可以造成军队的恐惧心理,但是我们很快跟敌军接触,他们就不敢轰炸自己的军队了。例如就在去年,在甘肃南部的漳县,飞机轰炸以掩护敌军退却。红军追了过去,结果飞机反而轰了他们自己的军队。&
罗炳辉喜欢谈军事细节,他经常说着说着就顺手拿起一张纸画地图。有一次,他干脆给海伦上起运动战的大课来,被海伦打断。他说话时,往往用手指追踪敌军,然后一下子跳到桌子的另一边,把敌军追回来。谈到得意时,常常用巨掌猛拍桌子,抹一抹眉毛,声音兴奋而嘶哑。
--让我们来谈点政治问题吧?
&我的脑子有点笨。&罗炳辉总是憨厚地一笑,或者干脆说&我不知道&。
海伦感觉他对政治理论问题兴趣不大,或者有顾虑。
--红军为什么比国民党军队优越?你在两种军队中都有很多经验,你应该知道。
&首先,我想是因为红军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其次,红军士兵有阶级觉悟;第三,红军的政治工作好,教育好;第四,军中有完全的民主--军官与士兵过同样的生活;第五,我们的战术比对方高明,因为它是从我们复杂处境、迫切需要中产生出来的。&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像你这样快活的人。你从来没有疲倦过吗?
&红军中所有人都快乐,精力饱满。&罗炳辉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们有坚定的目标,而且每个人都知道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我们衣衫褴褛,有时吃的是猪和马都不肯吃的食物,有时也许只有草鞋穿,但是一年一年过去了,我们从不丧气。&
海伦发现罗炳辉十分爱护红小鬼,照了许多与小战士的合影,一边看照片,一边提问。
--现在这些红小鬼在哪里?
&我带了五个到延安。&罗炳辉指着相片上的小鬼说:&这是我的警卫员唐子沛,他是一个很聪明的江西小孩,只有十八岁,跟了我五年。长征时期,我有两三百个小鬼,参加了每次行军。许多人甚至跟我参加了乌江战斗。他们大多数都能跟上队伍,也有一些落在后面,失踪了。他们从来不当逃兵,有许多还参加作战,都非常勇敢坚决。我有一个营长,也是小鬼出身,十八岁就阵亡了,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孩子。&
罗炳辉表情逐渐凝重。
--你有几个孩子,把他们也带在身边吗?
&我的孩子从不带在身边。&罗炳辉流露出深深的思念:&我有三个孩子,都留在江西,现在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我还有一个孩子在云南……&
罗炳辉没上过学,没进过军校,却以&游击专家&名噪全军。抗战时期,他别出心裁首创的&梅花战术&与徐向前等人发明的&人山&战术并称我军的军事瑰宝,日军称之为&罗氏战法&。他战前托孤,抱病上阵,在共和国诞生的隆隆炮声中去世。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奉命前往津浦铁路以西地区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和第二师副师长。
到淮南不久,罗炳辉就成为全区瞩目的&奇人&,当地军民津津乐道他的三件轶事。
一是他的枪法。罗炳辉的枪法出神入化。司令部对面山坡上满是灌木,树丛中一只山獾子入夜吱吱地叫唤,搅得人无法安眠。警卫排下药饵、埋夹子、挖陷阱、用钢锣敲直至用火铳轰,能用的办法都试过了,但这只獾子昼伏夜动,仍然每晚准时吱吱地尖叫。罗炳辉听说这件事后,笑了笑:&赶个獾子还费这大劲?&到了晚上,罗炳辉端起单打一的&汉阳造&步枪,来到灌木前,听声辨位。月色朦胧,树木茂密,獾子不停地窜动,叫声游移不定。罗炳辉听着听着,抬手就是一枪,然后对看热闹的参谋说:&睡觉去吧。&那晚寂静无声。第二天,战士们在山坡竹林中捡到一只山獾,子弹正中脑门。
三枪打不死你就拜你为师
最为传奇的是罗炳辉打鬼子。一天,他带着警卫班到部队检查工作,经过一座木桥时迎面碰上一队日本鬼子。由于事出突然,警卫班的战士和日本鬼子都来不及做出反应,罗炳辉动作奇快,掏出手枪,信手一点。&&地一声,鬼子倒下了三个,其余的鬼子吓得调头狂奔。警卫班也奇怪:罗司令打了一枪,怎么会倒下三个?一检查,才发现子弹从第一个鬼子心窝穿过,贯穿第二个鬼子喉咙,然后钻入第三个鬼子脑门。第三个鬼子没有死,受了重伤。罗司令一枪打死两个半鬼子的故事很快在二师里传开,全师将士自发地苦练射击技术,涌现了几百名神枪手。战士们还创作了《罗炳辉射击手》的歌曲。歌中唱到:
&高高树上一只鸟,
'缤'一声把它打倒。
谁是这样高妙的神枪手,
罗炳辉是射击的好榜样!&
二是他的侠气。津浦路以西的淮宝地区是&苏北粮仓&,为兵家必争之地。开辟初期时,二师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反动刀会的侵扰。这些刀会的会众主要是受欺骗的群众,他们被会首控制,疯狂地念咒语,吃朱砂,练武术,与新四军为敌,开始还只是偷袭落单的战士,到后来竟然纠集数千人公然进攻新四军正规部队。对于这些受蒙蔽的会众,不开枪不能阻止他们的进攻,但是交起火来,又会造成较大伤亡。二师首长为此伤透了脑筋。罗炳辉琢磨了几天,发现刀会会众崇拜武功高强的头目,这些头目也以&刀枪不入&炫耀。于是,罗炳辉派人俘获了全区武功最高、名气最大、会众最多的刀会头子,然后放风说,三天后要与刀会头子公开&打赌定输赢&。风声传出后,小刀会、大刀会和红枪会等组织相互转告,到约定的时间,操场上聚集了一万多人。会场上搭起高台。罗炳辉上台,喝令&松绑&。战士解下刀会头子身上的绳子。
罗炳辉问:&你真有刀枪不入的本事?&
刀会头目拍着胸脯,口沫四溅:&只要我念咒运气,刀砍一条印,枪打不留痕!&
&不要唬人!&罗炳辉拿话吊他。
刀会头子志得气满地说:&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刀枪不入是我苦练的。&
&好!现在就当着乡亲们的面试试。如果三枪打不死你,我罗炳辉拜你为师!&
台下的群众情绪上来了,附和道:&试一试!&
刀会头子在台上做准备工作,念咒语,喝神砂,鼓气练功,然后点点头,朝台下喊:&老少爷们,替我数数,开一枪就数一声!&
罗炳辉吩咐战士:&开枪吧!&
&&的一枪,台下刚数&第一枪&,那个刀会头子就像稀泥一样地倒在台上,胸口一个酒杯大的枪眼,正汩汩地往外冒黑血。
群众明白真相后,说:&什么刀枪不入,原来都是骗人的。&经过这场&赌局&,辅之以政治宣传和军事进攻,刀会组织土崩瓦解。刀会头目自我解嘲:&罗司令有神符,有法宝,能破刀会。没办法,只好解散。&
三是他的身躯。老百姓惊讶罗炳辉的高大魁梧,称他为&金刚罗汉&。国民党顽固派则利用这一点,造谣生事,到处说:&罗炳辉这样胖,是因为他每天要吃两个小孩。你们都要看紧自己的孩子!&一时间,人心惶惶。罗炳辉付之一笑,不言不辩,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鬼子上。三个月过去了,罗炳辉指挥部队连战连捷,消灭日伪军数千人,根据地的版图和部队的数量成倍增长,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到这时,他召开群众大会,风趣地问大家:&有人说我一天要吃两个小孩,特别喜欢吃白白胖胖的童男童女。按照这个说法来算,我到这里已经三个月了,该吃掉一百八十个孩子了。但是,请问你们哪位乡亲家丢了孩子?&群众都哄然大笑。罗炳辉不仅不吃孩子,还特别喜爱小孩,每到一地,他的马上、肩上和怀里都扒满了孩子,他开怀的笑声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为当时根据地的一景。
三件轶事,令罗炳辉名声大噪。他成为抗日反顽的一面旗帜,成为胜利的象征。战士们打仗时一听说&罗司令来了&,格外有精神,仗打得特别漂亮。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是罗炳辉的老对头,经常趁二师攻打日军之机搞摩擦。一次,他集结一万多人,进攻津浦路以西,叫嚣&活捉罗炳辉&。二师发出《为击退反共军保卫路西告民众书》。告民众书写道:
同胞们,中心区民众是抗战的民众,为什么要受烧杀的待遇?新四军是抗战最坚决的队伍,为什么要消灭他?罗副师长是全国最有名的抗战将领,是全路西人民的救星,当南京失陷、大军退却之后,皖东是匪伪蠢起的世界,要不是罗副师长率领新四军健儿,在这里打击日伪、剿灭土匪,恐皖东人民已逃难他乡,皖东土地已非中国所有,以这样功在国家的人,反共分子有什么理由要活捉他?在忍让不能使人民与抗战力量避免损失的情形下,我们只有坚决地进行自卫斗争,由反共分子一手所造成的自相残杀局面,那时应由反共分子负完全责任。
皖东人民听说韩德勤要活捉罗炳辉,肺都气炸了。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给二师送粮草,运弹药,抬伤员,侦察情报,而对于韩德勤的部队则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很快,韩德勤大败而回,自己险些当了俘虏,他最后悔的事情就是不该提&活捉罗炳辉&这句口号。
罗炳辉从未上过军校,文化程度不高,字写得歪歪扭扭,但实战经验丰富,善于琢磨,经常能够创造一些新的战略战术。这一点,令那些从名校毕业的军官自叹不如。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主要在山区活动,形成了一整套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到了抗战时期,抗日武装远伸至华北、华中、华东,这里均为一望无垠的平原和密如蛛网的港汊,原来的游击战术受到限制。中共军事家各出高招,又创造出了许多套新战法。其中尤其以徐向前的&人山&战术和罗炳辉的&梅花战术&最为有名。
梅花战术,阵形散而不乱,部队少而不薄,寓兵于民,静以制动,不动时云淡风轻,阵动时疾掠如火,舒卷随心,变化莫测。日本军官对这种战术伤透了脑筋,翻遍中外战术大师的经典著作找不到只言片语,最后只好命名为&罗氏战术&。
梅花战术集游击战、运动阵与阵地战于一体,主要以伏击、纠缠、阻击、迟滞和侵扰敌军为主要内容,其特点是:
1.部队宿营按三角形的部署,或正三角,或反三角,或斜三角,种类复杂的三角形组成一个内部严谨、外形松散的迷魂阵。遇敌袭击,因其松散,可以免遭集中攻击,使其优势兵力和精良装备不能发挥作用,而且部队可以随时出击,能够对敌迅速实施反包围。
2.部队利用平原地带人口、村落稠密为掩护,以疏散隐蔽为主,同时利用平原青纱和湖汊为掩护,经常实现移动,使部队始终处于有机的流动状态。
3.对于来犯之敌,采取放进来的战略,待其深入到阵形之中,各个三角支撑点和侧边集中实施打击,或数点同时开火,或三、三面甚至四面逼迫,可以点射,也可以排射,还可以同时数面出动近身肉搏。
梅花战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不规划性,阵地的布置和撤离,兵力的分散与集中,火力的设置与配备,战斗时间的长短与战斗目标的确定,全由新四军说了算,日军和伪军呆在城堡里万事大吉,如果伸出头去就只有挨打的份。
战争原本是交战双方的角逐,梅花战术使之成为单方的游戏。
抗日根据地原本是受击目标,梅花战术使之成为攻击的主体。
只此一招,罗炳辉就改变了战争的规划,游击战争出现质的飞跃,经常有成百上千的日军、伪军被袭、被歼,日伪军伤亡数字呈几何数增加,敌军不敢出城、不敢下乡、不敢分散行动,根据地则迅速扩大。
梅花战术得到新四军军部的高度评价。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面对新四军八个师的将领,刘少奇说:&在目前敌强我弱、孤悬敌后的条件下,梅花是一种新的战术。罗炳辉同志在这方面的发明努力是一个模范。华中这些年来,也还只有罗炳辉同志搞了这个梅花战术!&
面寒如水,话重如鞭,抽得各路将领脸上火辣辣的。
&我完全同意少奇同志的意见。&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还嫌刺激得不够,火上浇油:&这个战术是罗炳辉同志以及二师负责同志具体研究出来的,并且经过部队的实战演习,再拿到部队做教育,这种精神是完全对的,要继续发挥。我们要反对对新事物拒绝的态度,要有实干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战术才更有进步。&
扩大会后,许多师请罗炳辉去讲课,讲带兵打仗的经验,讲训练常胜部队的秘诀。他说:&治军先治将,各级干部如果能够身先士卒做到以下五条,就能无敌于天下。&
罗炳辉提出的五条标准是:勇敢、沉着、胆量、从容、技术。
继首创梅花战术之后,罗炳辉撰写了《指挥员熟用手册》、《碉堡作战》、《民兵战术》、《关于三角式据点构筑和守备之要领》、《几打几不打》等著作,又提出了一系列对日作战的新战术原则。
1943年2月,淮南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由罗炳辉任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
长期的戎马岁月和艰苦的环境,终于拖垮了罗炳辉的身体。他患有胃病、高血压、便血等多种疾病,一直带病指挥战斗。他有一个理论:&战斗是医治百病的良药,我的病一到战场就会好转。&
日夜,日军投降的消息传来,军营渡过了不眠之夜,指战员沉浸在欢乐之中。由于病情恶化,罗炳辉昏迷不醒,直到第二天才知道喜讯,大病顿时豁然而愈,立即翻身下床,指挥二师各部,分别向津浦路和淮南路沿线日军据点进击,准备接收蚌埠、合肥等大城市。短短的十多天内,二师部队收复了大片国土,使解放区人口达到三百三十万人,面积二万多平方公里,主力发展到三万多人,建立了十八个县级民主政权。其后,根据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他又率部离开淮南,进入山东解放区。
1946年春,医生联名打报告给新四军军部,要求通过组织措施,&强迫&罗炳辉停止工作,治病休养。陈毅向中央致电,通报罗炳辉的病情。中央决定罗炳辉到苏联治疗。毛泽东还专门写信,嘱咐道:&你身体有病,望多休养,留得青山,是很重要的。&
正在这时,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向苏、皖、鲁解放区大举发动进攻,山东解放区形势吃紧。罗炳辉毅然放弃出国治疗的机会,主动要求留下来协助陈毅工作。1946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组建山东军区,由新四军军长陈毅兼任军区司令员,罗炳辉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6月初,枣庄前线告急,罗炳辉主动请缨赴鲁南指挥。临走之前,他带着女儿镇涛找到陈毅。
&我这次出征很有可能回不来,但我有信心打赢这一仗。如果我牺牲了,为人民而死是值得的,也是光荣的。我一生从没有为个人问题向党提出过任何要求,现在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女儿。&罗炳辉将九岁的镇涛推到陈毅面前,怜惜地说:&这孩子从出生起,就很少得到父母的抚爱,没有一个固定的环境让她学习,我总在前线忙碌,顾不上照顾她。倘若我不能活着回来,请你收养她,特别是要供她读书。我从小吃苦,饱尝没有文化的苦处。&
陈毅听了非常意外,握着罗炳辉的手,责怪道:&炳辉同志,你怎么能这样想?你打完胜仗,一定要回来。你是个有名的常胜将军,我准备欢迎你凯旋归来。&
罗炳辉信赖地望着陈毅。他与陈毅结交于1930年,十几年来一直是好战友、好搭档,好朋友。
陈毅停了一会,又说:&炳辉同志,你放心去吧。退一万步说,如果你发生了意外,请相信我陈毅,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
回到家里,罗炳辉把妻子张明秀和孩子们叫到身边,嘱咐道:&如果我活不到全国解放那一天,你们一定要回云南老家去,替我为你们的祖父母扫墓。你们要告诉乡亲们,我罗炳辉心里最爱父母,最爱家乡。&
说完,罗炳辉站起身来,如释重负:&好了,现在了无牵挂,可以专心打好这一仗!&
在妻儿的担忧中,罗炳辉走上了最后的行程。
枣庄之战成为他最后的绝唱。在他的指挥下,仅用十一天就解放枣庄,扭转了鲁南一度十分被动的局势。16日,在攻克枣庄后,他又在峄县指挥所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作出新的战斗部署。会开到深夜。散会后,罗炳辉突然发烧,昏迷不醒。
21日,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韦国清、参谋长宋时轮护送罗炳辉离开峄县,向后方转移。途经兰陵镇时,罗炳辉出现虚脱的症状。韦国清等人商量后,将罗炳辉就近安置到兰陵酒厂后院进行抢救。下午五时许,罗炳辉的心脏停止跳动,逝世时年仅四十九岁。
罗炳辉倒在了黎明前的晨曦之中,他和千千万万烈士一样,没有能听到共和国成立的隆隆礼炮,没有畅饮庆功的美酒,没有走上授衔的红地毯。但是,他们并不遗憾。他们虽然征战不归,马革裹尸,但走得充实,走得从容,走得安详。
罗炳辉生前经常讲:&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是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将星陨落,全党同悲。
6月23日,中共中央给华东局、山东军区和罗炳辉家属发来唁电:
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罗炳辉同志的病故,是我党我军与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炳辉同志早岁加入滇军,参加护国北伐等革命战争。在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战争中,又于一九二九年冬领导江西吉安起义,为人民解放战争奋斗不懈。在抗日战争中,领导新四军第二师奋战皖东,创造皖东解放区,立功尤著。中共中央谨以悲痛的心情哀悼他的逝世,并向你们致以亲切慰唁。
23日下午,新四军军部暨山东党、政、军和各人民团体十万人,在临沂举行隆重的葬殓仪式,陈毅亲手将一面绣着&中共&两个金色大字的红旗盖在罗炳辉的灵柩上。在灵前,他含着热泪,历算罗炳辉为革命忠勇奋斗的一生,号召全体军民用胜利来祭奠一代名将的英灵。
文章录入:&&&&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3142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幻西游粉红小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