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它是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腐朽制度的尝试

鹰潭市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文综仿真模拟测试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鹰潭市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文综仿真模拟测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三历史真题和模拟试题分课汇编解析: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三历史真题和模拟试题分课汇编解析: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三历史真题和模拟试题分课汇编解析: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必修二专题三: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4小题,共0分)1.(2011年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17题)图6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同之处是()&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2.(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28题)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A.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B.决定变革生产关系C.思想上拨乱反正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3.(2011年1月芜湖市质检20题)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8题)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万里: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中说:“那时,在中国大地上甚至广为流传‘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佳话,当然这不是对几个人的颂扬,而是人民对中共中央正确决策的高声歌唱。”文章中的“正确决策”是指实行了()A.减租减息B.土地改革C.农业集体化道路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11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①世界和平力量增强,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②美苏结束“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③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尽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2011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一模9题)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7.(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0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A.对外开放B.经济建设C.体制改革D.拨乱反正8.(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24题)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表述不正确的是&()&A.召开于1978年底&B.使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C.作出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9.(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28题)下图是“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10.(2011年4月深圳调研18题)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1.(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22题)法国史学家K。波密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①辛亥革命②光荣革命③工业革命④邓小平改革开放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12.(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8题)读下表“中国20世纪60―70年代粮食产量变化”,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在70年代末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年)&70&产量(亿斤)&00&A.农业税的取消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3.(2011年4月怀化市二模30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8年,全球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我国现在也已经相当接近这一水平,其原因在于()A.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农业劳动力进入其他产业B.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比例相应不断增加C.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工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D.随着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工业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14.(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7题)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其中、年的主题先后是()A.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反帝爱国B.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改革开放C.反帝爱国――独立解放一一改革开放――科学发展D.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15.(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9题)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单调一律……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①经济全球化影响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③改革开放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6.(2011年5月宣城市三调16题)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图一和图二信息解读不确切的是& 图一图二A.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解放B.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走向理性C.农民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与市场意识D.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与传统比较变化不大17.(2011年2月温州一模20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29题)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交中国的面貌。”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之一是()&A.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政策&B.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C.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2011年1月佛山市质检10题)有15家丰流媒体征集的“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白猫黑猫论”、“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⑨和“雄起”。第⑨个流行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法宝,它是()A.南方谈话B.市场经济C.入世D.中国特色20.(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17题)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因素是()①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导②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④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16题)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18题)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23.(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24.(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24题)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在改革中实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这条道路是()A.大力发展高效农业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大力推行联产承包D.限制农民进城打工25.(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4题)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发起的征集“中国新时期的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其中①处的流行语是对其余九条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它应该是()A.独立自主B.改革开放C.基层民主D.“一国两制”26.(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15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贫农是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的广大的农民群众,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为此,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在中共对土地制度的态度上表述正确的是()A.一直主张公有制B.解放前主张公有制C.建国后采取土地公有制D.改革开放后土地的经营权归农民27.(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1题)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贪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贪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施土改&&B.建立农业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8.(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29.(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1题)右图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文革末全面整顿急需人才B.文革结束后国家百废待兴C.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D.真理标准的讨论进行之中30.(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6题)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1.(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2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A.都使农民个人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B.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C.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D.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32.(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图6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33.(2011年3月鹰潭市一模33题)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4.(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0题)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这首歌谣创作于()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35.(2011年1月广东四校高三联考19题)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C.城乡差别的消失&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36.(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23题)下表反映了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村生产力B.我国模仿苏联模式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苏联撕毁中苏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影响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D.国家调整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关注民生37.(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20题)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流动农民工总数年&2118万年&12900万2008年&14041万A.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B.改革开放深入发展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D.农村人多地少引起38.(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11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流行词语,下列各组中,都是从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是()A.阶级斗争一国两制无私奉献B.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特区C.市场经济勤俭节约休闲娱乐D.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39.(2011年5月聊城市二模12题)右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照片摄于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若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40.(2011年4月海口调研19题)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万里找邓小平说:“安徽一些农村已经搞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这让万里吃了定心丸。当时万里担心的是包产到户()A.逆潮流B.悖路线C.不科学D.违民意41.(2011年3月肇庆市一模17题)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位(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年相对应的是()&42.(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19题)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流动农民工总数年&2118万年&12900万2008年&14041万A.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B.改革开放深入发展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D.农村人多地少引起43.(2011年5月鞍山市二模35题)陈东升在《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中说: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下列属于他说的“天时”的是①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③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③44.(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8题)“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5.(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20题)“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6.(2011年4月北京石景山一模18题)多年来东莞曾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奇迹,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取得这一成就的深层历史原因是()&A.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B.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C.东莞市政府重视自主创新能力&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保驾护航47.(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15题)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交售粮食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多元&30000斤&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48.(2011年河南示范高中五校联谊30题)下表反映了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农业&工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总产值&劳动投入&劳动生产率&100.0&100.0&100.0&100.0&100.0&100.8&107.7&108.5&104.9&103.4&103.4&109.1&117.9&109.9&107.3&106.2&113.2&122.8&115.2&106.6&109.7&121.6&132.2&118.8&111.3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提高&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加快了工业化进程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反映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提高49.(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5题)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责任种田,五谷丰登,银行存款增十倍;包干分配,百业兴旺,仓里储粮翻两番②抓白天抢晚间争分夺秒日以继夜加油干;学先进当模范多快好省一天等于二十年③去岁卫星探月,访得嫦娥传喜讯;今秋奥运环华,迎来健将夺金牌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50.(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5题)图3到图4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③由农村到城市④由试点到推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51.(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9题)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管理&C.&发展乡镇企业&D.农民进城务工52.(2011年3月北京海淀区18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53.(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三)29题)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②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③我国在东南沿海划出了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④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③54.(2011年3月南京市二模11题)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0分)55.(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33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纺织业发展对羊毛大量的需求,导致了英国圈地运动形成一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英国在16世纪也受到价格革命猛烈冲击,……农业雇工的工资上升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人口迅速增长给土地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副产品与日俱增的要求。――王乃耀《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1)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列举出圈地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材料二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1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自国民党“一大”提出“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起,《保障佃农改良租佃暂行办法》(1929年)《土地法》(1930年)《土地法施行法》(1936年)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同期近20年,政权更迭、朝令夕改的现象从未休止。占据国家统治阶层的军阀、将领、政客、商人、地主和高利贷者,与土地利益纠结在一起,致使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富农经济萎缩,新式农垦企业没落不可逆转。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农村经济处于徘徊、萧条之中。――《民国农业近代化的制度需求与供给研究》(2)材料二反映出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概括造成20世纪前半期农业未能得到顺利发展的原因。(6分)(3)简述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分)56.(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29题)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是积极融入时代潮流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道路选择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要“走自己的路”。但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没有任何现代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是不得已的选择;在从对“走俄国人的路”的反思中开创出“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中的经验总结。――王增智《“走俄国人的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请回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4分)材料二过去30年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巨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2)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7分)57.(2011年5月郑州三模40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晁错复说土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三1900年,美国全国大约有580万农户,其中资本主义农场还不到100万户,但他们所生产的农产品占全国总产量的52%。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在年间,美国两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蜀黍的总产量分别增产了两倍半和两倍,棉花增加了一倍半以上。1880年农产品在全国出口品中所占的份额达83%。美国成了世界市场上粮食和肉类的主要供应者之一。――刘祚昌等主编《世界史》(1)材料一中描述的农业经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分析造成此特征的原因。(12分)(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其正确性。(12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9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实施农业政策时应注意的问题。(4分)58.(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38题)(26分)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是全民之共识,是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李鸿章是中国工业革命当之无愧的先驱。但经过一场甲午战争,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了文明的代表,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反倒被中国人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1)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挪动的第一步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概括“李鸿章推动的以民生富国为本的工业革命”所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谈谈你对它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的理解。(2分)材料二 清朝有很多改革的机会,可是一延再延,错过时机。清义和团乱后,慈禧想改革了,提出9年立宪,但是迟迟没有动作,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前5个月才搞出个“皇族内阁”来,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个社会此时已经失去改革的耐心”的原因,(6分)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2分)材料三 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各国学者热衷于当代“中国经济模式”的探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指出,中国将走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发展道路。                  DD以上材料来自“凤凰网”(3)各方学者所热衷的“中国经济模式”指什么?(2分)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4)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历次改革与革命成败给我们的启示。(2分)59.(2011年4月德州二模27题)生活幸福是古今中外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应是各国政府的施政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荀子材料二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1)以上材料中两种幸福观有何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特点?(8分)材料三以下为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表。到斯大林逝世时,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时间&粮食人均产量(公斤)&肉类人均产量(公斤)&470&35&460&20―25&440―450&15―20&420―430&25(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材料四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到今年1月26日止,第二批扩大新农保试点地区全部启动参保和养老金发放工作,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新农保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25亿人,其中3428万经确认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按月领取养老金。――《京华时报》2011年1月(3)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为实现民生幸福做出了哪些努力?(8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3分)60.(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39题)(27分)阅读材料:材料一棉纺织厂是一些巨大的建筑物,不过建造方式是尽量多容纳人。……大多数房间被机器所占。……在我所熟悉的一家工厂里,有几百人工作,工厂常常日夜开工。――1784年当时英国人记载曼彻斯特的工厂材料二(庄稼)收获完结的时候,各农家的一切工作人,小的老的都去梳理棉花,纺纱,织布。这种家庭制造的、笨重的结实物……中国人民就用来缝制自己的衣服,而把剩余的土布拿到近城去出卖。――英国驻广州代办莱特切尔1852年的报告材料三年中国城市化比率(%)。&1800年&1949年&1957年&1978年&2008年中国&3.8&7.3&10.9&17.9&45.68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当时中英两国的生产模式及其特征?(6分)(2)19世纪70年代,材料一中的生产模式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政治民主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试列举其中两件大事。(4分)(3)为改变材料一、二的生产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引进了哪种新的经济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得失?(10分)(4)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生产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请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7分)61.(2011年3月太原市测试28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年代&主要内容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材料二毛泽东以实践证明,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商务周刊》,日,《改革开放30年:得到的、失去的、梦想的》材料三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过,“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6分)(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3分)(3)结合中国1978年以来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论证合理。)(6分)62.(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27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1分)结果如何?(2分)(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2分)(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4分)63.(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34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2分)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4分)64.(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27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大跃进大倒退“六五”():走向改革开放“七五”():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邓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宏观调控经济着陆“十五”():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回答:(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分)(2)各举一例说明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八五”计划期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分)(4)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认识?(3分)65.(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23题)(7分)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从1953年起,“五年计划”(规划)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请回答:(1)“一五计划”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举。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2)“二五计划”在实践中出现重大失误,延期三年才结束。从经济角度分析我们应从中吸取的教训。(2分)(3)“八五计划”建设初期,我国面对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由此我国在经济建设理论上取得怎样的重大突破。(3分)66.(2011年3月河南五市联考40题)(37分)安徽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徽商、徽学及小岗村名闻天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位置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山多地少的环境无疑是一种劣势。历史上,徽商一次次地从这里别离家乡:“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体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于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摘编自纪录片《徽商》材料二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祖籍均在徽州歙县篁墩,故徽州被称为“程朱阙里”。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他们开创的经典理论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与这一理论密不可分。但是,这一理论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削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等,致使大批的“贞女烈妇”、“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在程朱桑梓之邦又结出了许多恶果。同为徽州人骄傲的胡适及其战友为此进行了猛烈批判。――摘编自《徽学研究》材料三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图7)的部分结果。&(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条件,并分析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的优越之处以及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18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程颢、程颐及朱熹等人开创的“经典理论”及其对徽州社会文化产生的双重影响”。(8分)(3)材料三反映了安徽省农民对农村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l1分)67.(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27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2分)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分)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1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材料三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2分)材料四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可选择任意一种观点,2分)68.(2011年5月青岛市二模29题)(35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兵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4分)材料二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变革。……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材料二中“生产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这种变革主要针对的是什么?(2分)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分)69.(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40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发表了公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描绘的“新路线图”。近日,全国多个省市区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大地再次掀起农村改革新高潮。材料二三中全会就是好,土地流转是个宝。一是现代农民重新分工和角色定位的需要。过去,原始的农民只是以种地为生。现代的农民不但能种地,还能在乡镇企业做工、进城打工和做生意等。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部分土地荒芜,形成了能种地的土地不足,而外出进城打工做生意的却抛荒的问题。这就给广大农民出了一道重新合理分工和历史性角色定位的新题目,种地能手专门种地,做一个现代化的农民……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材料四随着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秦朝起至宋朝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农业问题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何种政策?说明了什么问题?(9分)70.(2011年1月南京模拟23题)阅读下列材料: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材料一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年的总和。材料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年代&86&2007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材料三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材料四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项目&金额&比重(%)贸易方式&一般贸易&.2&加工贸易&.7&其他贸易&617.8&5.1――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国内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6分)(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4分)71.(2011年1月中山市高三统考28题)(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793年6月通过法令将流亡者产业分成小块出售,……把土地分成小块诚然能使相当数量的农民从此拥有土地,……法令允许按人口平分市镇公地,使每个居民都能分得一份土地。――G•勒菲弗尔《法国革命史》材料二19世纪末法国共有农户560多万,农业人口占60%以上。耕种5公顷以下的400万户(占70%以上),只有650万公顷土地。……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的分散性阻碍了农业机器和农艺科学的广泛应用,并间接影响了工业的发展。――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材料三人们对某个历史事件和历史时期的印象,常常会受到某种有影响作品的重大影响,那些对于历史事件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字会使后人在历史评价时发生偏差。人们对16世纪圈地运动的印象一度也处于这种境地。……自亨利七世(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材料四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78年邓小平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唱的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法国处理土地问题的方式并分析其对法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2)材料三中马克思为什么称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2分)(3)材料四所述1950年中国土地改革和1978年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当时的共同积极作用是什么?用发展的观点审视其在经营方式上又有何局限性?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时提出了什么新主张?(5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土地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必修二专题三: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从图片中的“一九五七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承包合同书”、“全国优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三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A说法错误;B项应是从“土地承包合书”开始,没有全面概括;而C项也与题意不符,D项正确。
2.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1956年的中共八大制订了综合平衡稳步发展的经济方针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在根本目的上体现了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3.A解析:四个选项都体现了农业政策。AB两项都在一定程度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D解析:本题考察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据题干信息“万里:改革开放”“吃粮”“吃米”说明此种制度深远影响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农业生产,因此应是改革开放中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D解析:美苏结束“冷战”状态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不符合材料时间,故排除含②选项。
6.D解析:本题相对容易判断但考查的知识很广,第①项从“食堂”“公社”等可判断处于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第②项从“山河归人民”“庆新生”等可判断是新中国成立时;第③项从“科学发展观”“三十载”等信息可判断出应是2008年前后;第④项根据“自主权”“责任制”等信息,对联应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据此本题应选②①④③,D项。
7.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8.C解析: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据此C项不正确,十一届三中并未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出相应决定。
9.C解析:从图表曲线看,中国在此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0.D解析:“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反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本题选D项。
11.D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工业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影响。材料中“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由此可排除①②,辛亥革命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光荣革命时间短暂。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和美洲;而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③④不仅历时时间长,而且采取的都不是暴力手段,本题选D项。
12.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业税的取消是在2006年;1992年党的十四大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是在1958年,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3.A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B项明显错误;“人们来到城市”这说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C、D两项不符合题意。
14.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19年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1949年建国是开创了独立解放道路;1979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局年和2009年坚持科学发展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5.C解析:从材料了解,中国人的穿着服装自1978年到1989年的10几个年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有改革开放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思想解放等。第②项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不属于1978---1989年时间段,其他各项说法正确,本题选C项。
16.D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ABC三项说法正确,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解放;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走向理性,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农民有的自主意识与市场意识有所提高。D项“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与传统比较变化不大”说法明显不成立,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幸福观和价值取向有很大的提高、进步。
17.D解析:回答本题需对教材相关内容有较好了解,本则材料出自教材“资料卡片”,是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评价针对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现代改革开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业改革的前提仍然是土地国有制而非土地私有化故应排除A;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2年十四大以后故应排除B;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在1992年故应排除C。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9.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改革开放决策转变就在于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实事求是的根据中国国情,并结合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0.D解析:建国初头八年指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改革开放20多年指1978年以后。这两个时间段,在正确的路线方针的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等政策措施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本题选D项。
21.B解析:从题干含义可知“现代化复杂属性”即指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社会主义的因素,选择B项。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简单单一。
22.D解析:中国广告业于1956年消失,是由于这一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1978年末重新出现,当年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即这一阶段国家实行计划经济。随着计划经济的建立,企业等不需要寻找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故D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不符、B项不合史实;C项不正确,三大改造完成后,政府并没有取缔广告。
23.C解析:抓住关键词“19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得十四大。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C符合题意,故选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是在1984年展开,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B解析:从“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来看农民们已经不是从事农业,而是进厂从事工业。但又并未进城务工,说明农民们是就地解决,进了乡镇企业。故选B。
25.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才会有我们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6.D解析: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制度。(1)土地革命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2)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3)建国前后土改中,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4)三大改造时期,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仍实行集体所有制,经营权归农民。据此ABC三项说法没有反映党在土地政策上的灵活性,说法绝对。本题选D项。
27.D解析:分析材料“邓小平指出”“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等信息,重大举措应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项土改在新中国成立前后;B项是1953年三大改造中的重要做法;C项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ABC三项都没有材料中所述的意义和作用。
28.A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根据所学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有四次:(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1953年至1956年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分析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直接排除BD两项,本题应选A项指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变动。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
29.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文革结束于1976年故排除A;真理标准的讨论是在1978年故排除;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0.C解析:城乡差距最小年出现在1985年,说明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这就是改革开放后。
31.B32.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体制创新;B项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D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C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33.D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时代背景,正确选项为D。C项是一迷惑项与陷阱,注意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34.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是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转变,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35.B解析:把握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60年,前30年即是1949――1979年,后30年则1979――2009年,实质题干的时间信息是改革开放前后,显然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自由的流动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现。AC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合。
36.D解析:根据材料中“年”时间信息,可以排除ABC三项,A项1953年―1956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B项建初我国模仿苏联模式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等;C项发生在1960年,据此本题选D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重新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调整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关注民生。
37.B解析:本题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根据题干中的年份分析,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1978年后我国过开始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38.B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排除法。A项“阶级斗争”开始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故排除;B项“市场经济”开始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故排除;D项“和谐文明”开始流行于21C初,故排除;答案选B。阶级斗争一词并非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在当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排除A。市场经济一词的流行应该开始20世纪90年代,排除C。和谐文明注重环保小康社会均是20世纪90年代或之后才开始流行的,排除D。而B中的体制改革与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有关,中国特色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关。经济特区与80年代开始开放有关,所以选B。
39.C解析:根据材料1980年时间信息,可排除AB两项,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A项可排除;90年代网络逐渐发展起来,B项也可排除。D项说法错误,材料所述的经济现象不涉及损害体制。本题选C项,本题所述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坚冰初融。
40.B解析:包产到户,是地方自行实行的,与当时中央精神是相悖的,但与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是相符的,所以ACD是错误的,答案为B。
41.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由于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的实施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前期总路线犯有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后期1960年由于农村经济工作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经济方针因此国民经济开始好转;文革后期由于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发展。故此题应该选择D。
42.B解析:从图表反映的信息来看,1992年流动农民工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此时我国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A.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A。确实是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造成,但其也是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关,故排除C。农村人多地少确实也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B。
43.C解析:根据题意,“天时”指国际形势,联系各选项,应指: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本题选C项。
4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民取得经营和生产自主权的改革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是在1961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之后出现的农村基本核算单位。八字方针以“调整”为主,将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相当于原来初级社规模的生产队。由此排除A、B。打破大锅饭,鼓励多劳多得,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排除C,D符合题意。
45.D4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的“深层历史原因”,指的是东莞自身为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故产业结构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皆是,排除A、B、C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是东莞经济发展的外在政策因素,故答案选D。
47.C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分析,197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中开展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取得巨大经济成果。
48.B解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后,故C可以排除;年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是因为农村实行改革,农业生产率提高,故A说法错误;工业体制改革后劳动者积极性才2调动,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后,故D不正确。
49.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反映的是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反映的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③2007年登月和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50.C解析:安徽省和四川省率先在农村放宽政策,鼓励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首创包产到户的小岗生产队所在的安徽凤阳县,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982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据此①②项说法正确,第③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涉及城市,说法错误;第④项不存在“试点”情况,说法错误。本题选C项。
51.C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分别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2.D解析:本题考察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在管理体制上、所有制结构上和分配上三个方面。所以,管理体制改革即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53.B解析:歌词是指建立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
54.D解析:这是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描述,这些成就的取得与A、B、C项的描述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55.(1)原因:毛纺织业发展;农业雇工工资的低廉;对农副产品需求加大;(3分)影响: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市场和劳动力;新贵族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3分)(2)现象: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衰落的过程。(2分)国内政局动荡(2分);传统经济结构的阻碍(2分);缺乏政府的有效保障(2分)。(3)变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村合作化;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农业经营模式;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分)56.(1)“走俄国人的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举行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走自己的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工农武装割据)。(4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7分)57.(1)特点:农业经营艰难(或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农民生活困苦。(答出1点2分,共4分)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封建剥削严重;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个体经营抗自然灾害打击能力弱;家庭负担沉重。(1点2分,共8分)(2)从原因分析:人民公社制度超越了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通过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表现。从措施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改变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对经营方式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生产关系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过程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了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式,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的反映。从结果分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加”。(1点3分,共12分)(3)农业的迅猛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集中经营的方式,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大量农产品的出口开拓了美国国外市场,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1点3分,共9分)(4)要关注民生,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依据国情,对农业政策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农业政策,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处理好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系。(答出1点2分,任两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58.(1)洋务运动。(2分)主要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改革教育体制(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等。(每点1分,共4分。如果是只正确列举具体的企业而没有体现“概括”,酎情扣分。)洋务运动只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停留在学器物层面)。(2分,言之有理,亦可给分)(2)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政治体制改革的欺骗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日益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等等。(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得6分)影响:中国被迫放弃改革,转而选择革命的道路。(或答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3)“中国经济模式”指中国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战略及成果。(或改革开放之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和平崛起之路等等)(2分)史实:①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4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2点即得4分)②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2分,答对任意一点即得2分)(4)改革者和政府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变革落后的制度;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思想不能僵化)等等。(2分,言之有理,亦可给分)59.(1)不同:荀子强调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或“国家安危”)统一;彼特拉克强调个人的幸福与现世的幸福。(4分)社会特点:荀子处于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彼特拉克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早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要求个性的解放。(4分)(2)现象:苏联的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发展长期停滞,甚至下降。(2分)原因: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4分)(3)政治:改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3分)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分)科技文化:大力发展科技;实行双百方针,促进文学艺术繁荣;实行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2分)(4)途径:协调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健全民主法治,稳定政局;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政策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3分。任答三点即可)60.(1)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分)工厂制度;大机器生产。(2分)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1分)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有益补充。(每点1分,答出后三点中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2)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每点2分,共4分)(3)①模式: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2分)②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实行一五计划,加快工业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4分)③得:基本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或初步建立起国家工业化基础、奠定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基础);(2分)失:但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1分)三大改造急于求成,过渡太快。(1分)(4)正确。(1分)理由:①1949年以前我国仍然以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为主,城市化进程缓慢;(2分)②1957年后采用计划经济模式,加快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③1978年改革开放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2分)61.(1)逐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任意三点即给6分)(2)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欲望;(1分)政策支持;(1分)先行者的成功。(1分)(3)提示一:答案1:认为现代化孕育着稳定,不会滋生动乱,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3分;答案2:认为现代化过程只是滋生着动乱,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3分;答案3:肯定“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的观点,能分别论述,并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6分。提示二:只有论点给1分;只有史实不给分;做到了史论结合,但不符合其他要求,如属于答案1、2扣1分,属于答案3扣2分。62.(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共3分)(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1分)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1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1分)(4)中国工业化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4分)63.(1)变化: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主导。(或者:私有制成份比例逐渐减少,资本主义成份消失,公有制比例逐渐增多并占主导地位)(2分)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革”破坏了社会经济。(2分)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分)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2分)64.(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分)(2)新进展:对内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具体措施亦可)(三者只需举一例即可)(1分)对外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两者只需举一例)(1分)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3)三个节奏: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1分)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从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3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5.(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并举。(2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尊重客观经济规律。(3)形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分)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1分)66.(1)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经济发达的苏杭地区;山多地少,受生计所迫。(6分)[学生如答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州人们的吃苦耐劳,勤俭、谦让、诚信的优良品质(即徽骆驼精神)等相关内容也可酌情给分。优越之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6分)认识: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意思相近即可,6分)(2)经典理论:宋明理学(或程朱理学、新安理学)。(2分)双重影响:宋明理学对形成徽州文化中坚贞不屈的内涵,孕育众多的民族志士及国家有用之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理学推崇的纲常名教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6分)(3)总体是好的: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5分)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家庭分散经营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城镇化发展中强行征占农民耕地;频繁凋整土地,经营预期不稳定.不利于投入增加。(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多答不加分。其它答案若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6分)67.(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分)失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分。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分)(4)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径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2分)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2分)68.(1)原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徭役、兵役的主要来源;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安危。(4分)(2)主要特征:包产到户。(2分)针对:当时“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2分)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分)69.(1)秦朝时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汉承秦制;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唐朝时实行租庸调制;唐朝天宝年间,实行两税法;北宋时实行方田均税法。(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70.(1)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经济重心转移;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2分)原因: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或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2分)(2)趋势: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其他产品下降(或初级产品下降,或非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下降)。(3分)因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3分)(3)问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仍然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2分)应对:坚持改革开放;(1分)调整产业结构(或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任1点给1分)71.(1)法国把土地分成小块,形成了小农小土地所有制。(1分)法国小土地所有制阻碍了新技术的使用,造成农业经营落后和国内市场狭窄,滞缓了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的发展。(2分)(2)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建立起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2分)(3)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2分)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1分)提出允许农户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经营。(2分)(4)土地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土地规模经营要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土地政策要与工业化发展相适应。(2分)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护和平的尝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