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敲木鱼图片敲坠天边月觉觉觉觉先觉觉后觉总是觉觉,怎么读

[转载]江右丹山寺&江左江东寺
车子停在辰溪县城沅水对岸,岸边堆满了沙堆。沿河岸蜿蜒的小路向上,穿越几所民居的屋场,灰色的石岩和肥绿的芭蕉树摇曳前景中,丹山寺小小的朱红山门便清晰可见了。“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寒”,漂亮的一副对联让盛夏带风,寒冬生暖,横批上的“曲径通幽”传为民国总理、湘西人熊希龄填批。
身边不断有人手提祭祀物品超越向前,不远处烟雾升腾爆竹声响,一老妇携子肃立旁边,一鸡婆试图挣扎站立。今天是8月6日,农历六月十九,观音大师的生日,善男信女的节日,难怪人气旺盛。拾级而入,仅容一人而过的门内就是逼仄的殿堂了,继续向上,石级两侧因势设奉供台,香客如果身材福相,一举一动就要特别小心了,丹山寺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名寺了吧?
“在那个悬岩半空的庙里,可以眺望上行船的白帆,听下行船摇橹人唱歌。小船挹流而渡,艰难处与美丽处实在可以平分。”沈从文老先生的诗意文字放到现在仍是不虚,不过在我看来,丹山寺的形胜似乎更适合文人凭吊怀古,吟诗作画。凭栏远望,右前方是辰水入沅处著名的“辰水回蓝”,对岸就是建在峭壁之上有“石头城”美名的辰溪县城了,传统的吊脚楼被钢筋水泥的瓷砖楼房所替代。联想起沅陵县城酉水入沅的沅陵八景之一“酉水拖蓝”,每逢洪水暴涨之时,沅水的几条支流入汇都会出现一条蓝色的水带,成为当地一景。
&&&&在沅江绝仞之间石窟洞里凌空搭建的丹山寺,坐船沅江仰望,它是一只栖息的大雁,安静地匍匐在丹山之上,“崖寺晚钟”由此得名,这符合我预先对江东寺的期待。始建于清康熙的丹山寺重修于上世纪80年代,和国土上大多数文物、老建筑命运一样,不曾毁于岁月,但是被一场文化莫名革掉了命。
香火旺盛的悬空名寺——丹山寺。龚建辉 摄
&&&&沈从文文字的动人魅惑,让我20余年来心中怀揣一座江东寺,像心中的一个傩愿,不还难以放下。
辰溪县用心让我们重走水路,体验沈从文的那条沅水。辰溪下行到浦市,水面开阔如下游,曾经桅樯云集的运输船只被沿水停泊的挖金船、挖沙船所取代。66岁的辰溪县海事处康寿保是船上的导航员,沅水行船40多年,闭着眼睛也知道船到了哪儿该绕开暗礁。这日的天光因为航船中的河风吹拂,竟没感觉到往日的暴烈,我们一起坐在船头,计里程,聊旧事。老康说,张家榴古村落出人才,王万一是当地大财主,曾拥有沿江9个码头,斤丝潭是沅水最深的地方,那是红火一时的白云冰箱厂,30里水路后,沅江中流当面一座沙洲迎面而来,人称当江洲,洲上萝卜远近有名,过了当江洲,水域扩张更快,左岸长长的堤坡之上,屋顶摩接,历史上湘西著名的四大名镇泸溪县浦市镇露出了芳容。泊船江东右岸,长长的河滩之上步行十几分钟,江东寺便到了。
我在努力调整自己对江东寺的期待值。是的,这就是江东寺,没有了那株绛雪的老梅树和五人合抱的老松树,不是华丽宅院,围墙之内,砖瓦、木材、石头随意摊放,几名农民拌着水泥石灰,来自永顺和保靖的三名师父用棍棒趁着好阳光晾晒棉被,感觉倒是寻常人家正在修补院落。这是沈老先生心中“比北京的景云寺还要好看”的江东寺?地方志载,“先有江东,后有浦市”,建于宋代浦峰古寺原在浦市,明代毁于沅江洪水,后搬来沅江之东,改名江东寺。集市依寺而建,延绵数里,在如今寺庙周边,仍密集可见当年街道的红砂石筑田坎、围院,这让当地文物考古部门也纳闷,当地也不产红砂石,这石头从何而来?
&&&必须屏蔽所有嘈杂,褪去所有累赘,才能将江东寺的大雄宝殿从一片凌乱中抠现出来。典型的明代建筑,化繁为简,朴素无华,气韵内敛,周遭围廊红砂石板自然剥落,凹凸不平。我抬头抄录如来佛祖塑像旁木柱上的一副对联“木鱼敲坠天边月觉觉觉觉先觉觉后觉总是觉觉”,但下联不见,找到寺庙师父,方在化缘本上抄下下联“金钟撞破岭头云空空空空色空空相空无非空空”。就凭如此绝妙的一副对联,江东寺也应该流芳千古。据说当年沈从文曾在此寺写下游记《泸溪·浦市·箱子岩》。
文字里的江东寺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当是“地动藏响,声传十里余外”号称全国“三个半藏”的“半个藏”转经轮,是为汉族地区仅有、佛教界极富盛名的经轮。沈从文写到,须几个人同时发力,方可转动,“声音如龙鸣,凄厉而绵长,十分动人。”但此时面对大雄宝殿西头直径6.4米的转轮池里荒草疯长,满目磉凳,年轻同行竟误为澡池,阿弥陀佛。在旁边的平房里,我们看到了复制的微缩版转经轮,无语。
文物部门介绍,1967年,10吨生铁铸成的转经轮被毁,上面有1600多个人物雕像,被拆毁的地藏殿木材盖了公社的一所学校后,竟然还有剩余。但是如同中国传统故事中好人升天坏人报应朴素的是非观一样,那几个拆除地藏殿的人在这之后都“不得好死”。
沅水如练,左系丹山寺,右担江东寺,江山无限,风月无边。
中国最美的风景都奉献给了我们的宗教,也许信仰更能坚持更有力量。
&&&&&&&&&&&&&
修缮中的江东寺仍香客不断。龚建辉 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从“先知先觉”到“后知后觉”――浅谈阅读教学的课前预习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从“先知先觉”到“后知后觉”――浅谈阅读教学的课前预习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敲木鱼的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