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生鲜乳运输到乳企应具备营运证怎么办理吗

国产生鲜乳连续数月涨价 乳企加大对进口奶源依赖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江苏计划建立1000所足球学校,并将足球列为小学、初中体育必修课。[]
南京交通部门明确叫停召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
& & & 正文
国内乳企布局海外不应只盯“奶源”
【字号:&&】【】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8%,其中液态乳产量同比下降1.42%。图/东方IC
  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国内进口乳制品货值已经占到乳制品销售收入的15.6%,国内生产和市场消费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今年上半年,乳制品进口数量同比增长46.6%。快速增长的进口量中,有近三成来自于国内乳业的海外布局所带来的产能。近年来,在解决奶源不足、重振消费者信心、对抗进口品牌的战斗中,伊利、圣元、雅士利、蒙牛、贝因美、合生元等主要国内乳制品企业纷纷加大与国外公司或科研机构在奶源、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合作。
  今年以来,国内奶企海外布局消息不断,不少产品亦成功落地。11月21日,蒙牛旗下的高端品牌特仑苏环球精选在京东商城首发,其中的一支新品即是产自新西兰的100%纯进口牛奶。12月5日,伊利在北京发布舒化中老年牛奶系列新品,据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历经两年,在伊利欧洲研发中心成功研制出有助于改善中老年心脑血管问题和骨质疏松问题的产品――舒化心活配方和舒化优钙配方,这将实现中国中老年专业配方牛奶零的突破。
  如何将海外研发成果与国内产品有机结合
  “这是国内乳业布局海外的一个成果展示。”乳业专家宋亮介绍,如何让人更加健康,在探索生命科学领域里,国外机构做了很多研究,特别是应用在食品行业里,应用在乳制品行业里,有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法国人率先搞出来的乳酸菌,如今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里面了。现在海外也有很多新的研究方向,如何延缓衰老,如何减肥等,应用在食品行业已经有一些成果了。“这些成果如何与国内的产品结合起来,服务于国内消费,这点现在仍是空白。”现在国内乳业加快海外布局,跟国外机构加快这些领域的合作,生产出更多健康的食品来为消费者服务,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能够极大扭转甚至缩小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在乳品方面的差距。
  宋亮说,以前,针对中国老年人营养健康的乳品,怎样的配方最好?这种研究很少。现在通过与国外机构合作来进行这方面研究,有助于国内企业的产品研发。
  国内乳企与海外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
  今年初,伊利与荷兰享有“食品谷”之称的瓦赫宁根大学共同设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这也是中国乳业首个海外研发中心。11月21日,伊利还与世界顶尖研究机构新西兰林肯大学签署了乳业全产业链科研合作协议。
  无独有偶,11月18日,飞鹤乳业也联手哈佛大学医学院BIDMC医学中心在美国波士顿成立飞鹤-哈佛医学院BIDMC营养实验室,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婴幼儿及成人的营养需求研究。
  几乎在同时,蒙牛旗下雅士利国际与奥克兰大学研发机构UniService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婴幼儿、孕妇营养方面,婴幼儿成长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
  宋亮说,目前国内乳业生产工艺技术各方面,跟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还是有差距。现在,不仅要缩小这个差距,更重要的是要探索新兴的产品,探索新兴的发展渠道,探索新兴的发展前沿。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前的消费者已经不仅仅要满足于消费安全产品,更要消费高品质的产品,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工艺性产品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奶业生产工艺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就是在一些相关的研发领域要与它们处在一个起跑线,甚至要比它们还要快。
  中国乳业的国际化发展,不仅要利用国外的优质奶源,还要利用它们的产能,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它们的技术,它们的研究,特别是处在前沿领域里面研究,这是我们急需的。
  拥有优质进口奶源的本土品牌更受青睐
  国内乳业布局海外,最开始是为了奶源。
  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前,只有大概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洲、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贴牌生产。在事件发生后,这一数字迅速上升。王丁棉说,洋奶粉生产成本低但是销售价格高,这让国内品牌处于双重价格压力中,而国内企业在国外建厂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奶源的信任,重塑市场形象,获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据调查,消费者在选购奶粉时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产品的奶源地,因此,一些拥有优质进口奶源的本土奶粉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海外牧场和奶源,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蒙牛有关负责人表示,欧世蒙牛的婴幼儿奶粉的奶源100%来自北欧进口奶源。“欧世蒙牛和雅士利奶粉在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与外国品牌展开竞争,增长非常快。”
  2012年9月,圣元宣布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建设一座全新现代化婴儿奶粉工厂。这被业界视为本土乳品企业首次到国外直接建厂抢占优质奶源。2012年12月,伊利宣布,将在新西兰建配方奶粉厂。这两年,雅士利、蒙牛、贝因美、合生元等主要国内奶粉企业纷纷加大了与国外公司在奶源、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合作。
  宋亮在2009年就提出,中国乳业要实现全面转型发展,国际化是其中一个方向。国际发展的目的第一个是保证资源供应,第二是保障企业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第三是加快中国市场全面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应对“奶荒”
  上半年国内乳品产量下降1.8%
  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到2015年底,争取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到2018年底,争取形成3―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乳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不足和国内乳制品市场的需求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扶曾表示,近几年,国内婴幼儿乳粉行业的年产量增速在10%以上,而与此同时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进口量增速也都保持在30%以上。国内乳企仍存在品牌竞争力弱,产业集中度不高、高端市场明显供给不足的现象。
  这再次推动了国内乳业“走出去”的决心。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乳制品进口数量同比增长46.6%。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国内乳业的海外项目建成后,其产能约占我国乳制品总进口量的三成左右。与进口乳制品大幅增长不同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8%,其中液态乳产量同比下降1.42%,乳粉产量同比下滑10.87%。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认为,“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过的现象。”
  奶源紧张制约我国乳品业发展
  产量不振,则缘于上游传导过来的高成本压力。根据农业部定点监测,2013年原料奶收购价为3.4元/千克,12月涨到4.12元/千克,上涨了21.2%;根据对全国14个省区市300多个规模化奶牛场的监测,2013年1月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5元/千克,12月份上涨到4.7元/千克,涨幅达25.33%。国际奶业经济学会(IFCN)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原奶平均价格为0.49美元/千克(折合人民币3.08元/千克)。面对这样的数据对比,宋昆冈称我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奶源紧张,价格趋高已经成为制约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认为,应对目前的“奶荒”问题,我国政府眼下采取的措施是对乳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但乳品企业的整合只是规范乳品企业行为的一个手段,很显然,单纯的整合并不能增加生乳的产量,生乳的产量需要奶畜养殖业的整合发展。当然,如果规范了乳品加工企业的行为,也可能会产生引导其重视对奶源的效果,不过,目前看起来大企业的兴趣更多地在于海外开拓,而不是发展本土的奶源。
  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海外奶源解救“奶荒”
  顾佳升认为,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海外奶源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但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海外来解救我们的“奶荒”。纵观近30年来的全球奶类产量,年增长率始终徘徊在2%上下,参与国际贸易的乳制品折算为生乳,多年来停留在5000万吨左右只占总产量的8%。虽然欧美诸国所产牛乳数量巨大,占有全球产量一半以上的份额,但多为国内消费所用,长期以来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300公斤以上,出口量甚微且集中在他们相互之间补缺的高端奶酪等产品上。只有大洋洲由于人烟稀少,是最活跃的出口国且集中在乳粉、乳清粉等普通干燥乳制品上。乳粉的产量约占其生乳总产量的一半,其出口的活跃程度足以左右国际乳粉市场的交易价格。不过值得关注是其生乳份额仅为全球牛乳产量的4.6%,即使大洋洲的生乳,全部都加工成乳粉出口到中国,也不过使我国人均消费量能够达到50公斤左右,依然远低于目前全球的平均数100公斤。顾佳升还指出,由于牛奶是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食物资源,并且这些功能性成分是其他食物所没有的。然而这物质对热非常敏感,灭菌处理必将严重伤害其固有的营养功能。
  因此长远来看,海外并不存在一个有能耐解救我国“奶荒”的救世主。
  宋亮认为,当前国际化更多的是国内市场加海外资源,也就是说,海外投资布局的奶源更多的是运回本国销售,保证本国的需求。目前的海外布局,一方面保证本国的资源需求,让企业获得一个质优价廉的原料供应。另一方面就是用进口的产品,跟进口品牌,进口企业来进行竞争,这个意义很重大。
  -热点问答
  “国际化”不意味着放弃国内奶牛养殖
  Q有很多人认为,“国际化以后意味着要把国内的奶牛养殖完全放弃,今后完全依靠于国际资源”,你怎么看这种想法?
  宋亮:这种看法是狭隘的。实际上,当前进口乳制品跟国内奶牛养殖之间确实存在了一些矛盾,要从两个方面解决它们:第一,政府要加快相关产业的行业标准制定,引导国内奶牛养殖跟企业之间要形成一个很好的合作关系,保障奶牛养殖的整个利益。政府要设定一些标准,对于进口的产品和进口的资源要有一个标准,大方向是保证资源进口,限制成品进口。第二,引导企业一方面用国内奶源生产高端的产品,另外一方面用进口的产品走中低端路线,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分工,一方面保护好国内奶牛养殖,另外一方面充分保障对资源的需求。国际化的路子没有想象中容易,当前我们看到的是第一步,就是企业走出去了,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做,这是需要大家来探讨的。
  “进口奶源”也不可能零风险
  Q很多消费者期盼,国产乳企的海外布局可以让乳品更安全,是这样吗?
  宋亮:奶制品安不安全,取决于整个的奶源,目前国内整体的奶源供应,各方面来说是比较严格的,安全性其实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没有转变,总认为国外的更好,这一点也是制约整个国内奶牛养殖健康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现在企业加快海外资源布局,通过海外资源来保证国内市场,这对于提高消费的安全性,是有所保障的。但是,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也就是说进口奶也有风险。从安全角度来说,现在政府对乳制品批批检测,原奶也是批批检测,总体来说,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现在也加大了对海外进口的检测和检疫,安全性得到很大提升。
  D03-D04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林文龙
  原标题:国内乳企布局海外不应只盯“奶源”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国内乳企布局海外不应只盯“奶源”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
“十一”黄金周假期已经结束,但是,在这个黄金周中,黄金价格却出现较大的波动,伴随着国际黄金价格再度考验1180美元/盎司大关,黄金消费市场上,金价也降至历史最低点。在大妈们买入之后,黄金价格并未上涨,而是一路下探,有数据显示,日时,国际金价最低到了1180.71美元/盎司。
新款iPhone6将于10月17日在内地正式上市,10日始,iPhone 6在国内开始预售,预约总量已过千万部。除了苹果官网、苹果天猫旗舰店外,包括苏宁、京东、迪信通等零售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均已开启预约通道。
伴随个股股价的大面积崩塌,A股市场的估值中枢和股价中枢一泻千里,6124点时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和平均股价分别为56.83倍、20.11元,但至昨日收盘时,这两项数据已分别降至13.87倍、15.64元。
央行放开限贷后,银行的执行情况牵动各方神经。根据建行公告,“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三成,贷款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扬子晚报记者昨天致电兴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对方答复称尚没有接到总行通知,依旧按照原政策执行。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当前位置: >
国内乳企布局海外不应只盯“奶源”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林文龙&&
近年来,在解决奶源不足、重振消费者信心、对抗进口品牌的战斗中,伊利、圣元、雅士利、蒙牛、贝因美、合生元等主要国内乳制品企业纷纷加大与国外公司或科研机构在奶源、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合作。
  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国内进口乳制品货值已经占到乳制品销售收入的15.6%,国内生产和市场消费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今年上半年,乳制品进口数量同比增长46.6%。快速增长的进口量中,有近三成来自于国内乳业的海外布局所带来的产能。近年来,在解决奶源不足、重振消费者信心、对抗进口品牌的战斗中,伊利、圣元、雅士利、蒙牛、贝因美、合生元等主要国内乳制品企业纷纷加大与国外公司或科研机构在奶源、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合作。
  今年以来,国内奶企海外布局消息不断,不少产品亦成功落地。11月21日,蒙牛旗下的高端品牌特仑苏环球精选在京东商城首发,其中的一支新品即是产自新西兰的100%纯进口牛奶。12月5日,伊利在北京发布舒化中老年牛奶系列新品,据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历经两年,在伊利欧洲研发中心成功研制出有助于改善中老年心脑血管问题和骨质疏松问题的产品&&舒化心活配方和舒化优钙配方,这将实现中国中老年专业配方牛奶零的突破。
  如何将海外研发成果与国内产品有机结合
  &这是国内乳业布局海外的一个成果展示。&乳业专家宋亮介绍,如何让人更加健康,在探索生命科学领域里,国外机构做了很多研究,特别是应用在食品行业里,应用在乳制品行业里,有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法国人率先搞出来的乳酸菌,如今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里面了。现在海外也有很多新的研究方向,如何延缓衰老,如何减肥等,应用在食品行业已经有一些成果了。&这些成果如何与国内的产品结合起来,服务于国内消费,这点现在仍是空白。&现在国内乳业加快海外布局,跟国外机构加快这些领域的合作,生产出更多健康的食品来为消费者服务,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能够极大扭转甚至缩小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在乳品方面的差距。
  宋亮说,以前,针对中国老年人营养健康的乳品,怎样的配方最好?这种研究很少。现在通过与国外机构合作来进行这方面研究,有助于国内企业的产品研发。
  国内乳企与海外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
  今年初,伊利与荷兰享有&食品谷&之称的瓦赫宁根大学共同设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这也是中国乳业首个海外研发中心。11月21日,伊利还与世界顶尖研究机构新西兰林肯大学签署了乳业全产业链科研合作协议。
  无独有偶,11月18日,飞鹤乳业也联手哈佛大学医学院BIDMC医学中心在美国波士顿成立飞鹤-哈佛医学院BIDMC营养实验室,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婴幼儿及成人的营养需求研究。
  几乎在同时,蒙牛旗下雅士利国际与奥克兰大学研发机构UniService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婴幼儿、孕妇营养方面,婴幼儿成长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
  宋亮说,目前国内乳业生产工艺技术各方面,跟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还是有差距。现在,不仅要缩小这个差距,更重要的是要探索新兴的产品,探索新兴的发展渠道,探索新兴的发展前沿。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前的消费者已经不仅仅要满足于消费安全产品,更要消费高品质的产品,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工艺性产品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奶业生产工艺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就是在一些相关的研发领域要与它们处在一个起跑线,甚至要比它们还要快。
  中国乳业的国际化发展,不仅要利用国外的优质奶源,还要利用它们的产能,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它们的技术,它们的研究,特别是处在前沿领域里面研究,这是我们急需的。
  拥有优质进口奶源的本土品牌更受青睐
  国内乳业布局海外,最开始是为了奶源。
  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前,只有大概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洲、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贴牌生产。在事件发生后,这一数字迅速上升。王丁棉说,洋奶粉生产成本低但是销售价格高,这让国内品牌处于双重价格压力中,而国内企业在国外建厂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奶源的信任,重塑市场形象,获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据调查,消费者在选购奶粉时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产品的奶源地,因此,一些拥有优质进口奶源的本土奶粉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海外牧场和奶源,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蒙牛有关负责人表示,欧世蒙牛的婴幼儿奶粉的奶源100%来自北欧进口奶源。&欧世蒙牛和雅士利奶粉在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与外国品牌展开竞争,增长非常快。&
  2012年9月,圣元宣布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建设一座全新现代化婴儿奶粉工厂。这被业界视为本土乳品企业首次到国外直接建厂抢占优质奶源。2012年12月,伊利宣布,将在新西兰建配方奶粉厂。这两年,雅士利、蒙牛、贝因美、合生元等主要国内奶粉企业纷纷加大了与国外公司在奶源、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合作。
  宋亮在2009年就提出,中国乳业要实现全面转型发展,国际化是其中一个方向。国际发展的目的第一个是保证资源供应,第二是保障企业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第三是加快中国市场全面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 应对&奶荒&
  上半年国内乳品产量下降1.8%
  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到2015年底,争取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到2018年底,争取形成3&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一方面,政府积极推动乳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不足和国内乳制品市场的需求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扶曾表示,近几年,国内婴幼儿乳粉行业的年产量增速在10%以上,而与此同时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进口量增速也都保持在30%以上。国内乳企仍存在品牌竞争力弱,产业集中度不高、高端市场明显供给不足的现象。
  这再次推动了国内乳业&走出去&的决心。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乳制品进口数量同比增长46.6%。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国内乳业的海外项目建成后,其产能约占我国乳制品总进口量的三成左右。与进口乳制品大幅增长不同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8%,其中液态乳产量同比下降1.42%,乳粉产量同比下滑10.87%。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认为,&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过的现象。&
  奶源紧张制约我国乳品业发展
  产量不振,则缘于上游传导过来的高成本压力。根据农业部定点监测,2013年原料奶收购价为3.4元/千克,12月涨到4.12元/千克,上涨了21.2%;根据对全国14个省区市300多个规模化奶牛场的监测,2013年1月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5元/千克,12月份上涨到4.7元/千克,涨幅达25.33%。国际奶业经济学会(IFCN)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原奶平均价格为0.49美元/千克(折合人民币3.08元/千克)。面对这样的数据对比,宋昆冈称我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奶源紧张,价格趋高已经成为制约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认为,应对目前的&奶荒&问题,我国政府眼下采取的措施是对乳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但乳品企业的整合只是规范乳品企业行为的一个手段,很显然,单纯的整合并不能增加生乳的产量,生乳的产量需要奶畜养殖业的整合发展。当然,如果规范了乳品加工企业的行为,也可能会产生引导其重视对奶源的效果,不过,目前看起来大企业的兴趣更多地在于海外开拓,而不是发展本土的奶源。
  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海外奶源解救&奶荒&
  顾佳升认为,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海外奶源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但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海外来解救我们的&奶荒&。纵观近30年来的全球奶类产量,年增长率始终徘徊在2%上下,参与国际贸易的乳制品折算为生乳,多年来停留在5000万吨左右只占总产量的8%。虽然欧美诸国所产牛乳数量巨大,占有全球产量一半以上的份额,但多为国内消费所用,长期以来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300公斤以上,出口量甚微且集中在他们相互之间补缺的高端奶酪等产品上。只有大洋洲由于人烟稀少,是最活跃的出口国且集中在乳粉、乳清粉等普通干燥乳制品上。乳粉的产量约占其生乳总产量的一半,其出口的活跃程度足以左右国际乳粉市场的交易价格。不过值得关注是其生乳份额仅为全球牛乳产量的4.6%,即使大洋洲的生乳,全部都加工成乳粉出口到中国,也不过使我国人均消费量能够达到50公斤左右,依然远低于目前全球的平均数100公斤。顾佳升还指出,由于牛奶是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食物资源,并且这些功能性成分是其他食物所没有的。然而这物质对热非常敏感,灭菌处理必将严重伤害其固有的营养功能。
  因此长远来看,海外并不存在一个有能耐解救我国&奶荒&的救世主。
  宋亮认为,当前国际化更多的是国内市场加海外资源,也就是说,海外投资布局的奶源更多的是运回本国销售,保证本国的需求。目前的海外布局,一方面保证本国的资源需求,让企业获得一个质优价廉的原料供应。另一方面就是用进口的产品,跟进口品牌,进口企业来进行竞争,这个意义很重大。
  ■ 热点问答
  &国际化&不意味着放弃国内奶牛养殖
  Q有很多人认为,&国际化以后意味着要把国内的奶牛养殖完全放弃,今后完全依靠于国际资源&,你怎么看这种想法?
  宋亮:这种看法是狭隘的。实际上,当前进口乳制品跟国内奶牛养殖之间确实存在了一些矛盾,要从两个方面解决它们:第一,政府要加快相关产业的行业标准制定,引导国内奶牛养殖跟企业之间要形成一个很好的合作关系,保障奶牛养殖的整个利益。政府要设定一些标准,对于进口的产品和进口的资源要有一个标准,大方向是保证资源进口,限制成品进口。第二,引导企业一方面用国内奶源生产高端的产品,另外一方面用进口的产品走中低端路线,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分工,一方面保护好国内奶牛养殖,另外一方面充分保障对资源的需求。国际化的路子没有想象中容易,当前我们看到的是第一步,就是企业走出去了,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做,这是需要大家来探讨的。
  &进口奶源&也不可能零风险
  Q很多消费者期盼,国产乳企的海外布局可以让乳品更安全,是这样吗?
  宋亮:奶制品安不安全,取决于整个的奶源,目前国内整体的奶源供应,各方面来说是比较严格的,安全性其实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没有转变,总认为国外的更好,这一点也是制约整个国内奶牛养殖健康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现在企业加快海外资源布局,通过海外资源来保证国内市场,这对于提高消费的安全性,是有所保障的。但是,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也就是说进口奶也有风险。从安全角度来说,现在政府对乳制品批批检测,原奶也是批批检测,总体来说,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现在也加大了对海外进口的检测和检疫,安全性得到很大提升。
责任编辑: 王彦艳
投诉电话:010--
投诉邮箱:
中国消费网新闻热线:0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 邮 编:100048
中国消费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90
中文域名(中国消费网.中国,中国消费网.cn)
Copyright & 中国消费网 版权所有规模牧场建设应因地制宜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政府以及下游乳企开始推进规模牧场建设。目前我国奶业已经进入以产业、金融资本和外资为主体支撑的奶源基地建设阶段,去年下半年至今,已有百亿元资本布局国内上游奶源。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万头牧场”突飞猛进,截止目前,我国的万头牧场数量达到38个,在建16个,存栏奶牛45万头。关于牧场规模的利与弊,以及究竟万头以上还是中等规模更合适等问题,记者就此采访多名行业人士以及业内专家。
    当前奶源基地建设的主体力量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大规模乳品企业,比如伊利、蒙牛等;第二类是为大型乳企提供原料的企业,包括现代牧业、圣牧高科等;第三类是外资企业,恒天然、雅培、雀巢等纷纷宣布在中国建设牧场。
    作为中国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已建成运营的万头规模牧场24个,存栏奶牛19万头。记者近日走访现代牧业位于安徽蚌埠的牧场,该牧场采用全封闭的空调式牛舍,周边配有10万亩土地用于配套种植奶牛粗饲料,同时配备粪污处理系统,通过粪污产生的沼气来发电。
    现代牧业集团总裁高丽娜表示,现代牧业奶牛养殖的相关设备都是比较先进的,规模化养殖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购买这些设备。现代牧业利用芯片采集牛的数据,同时安装有报警系统和监测系统,在产品检测上投入也比较高。挤奶设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奶的细菌数。
    “受限于草原资源的枯竭,我们国家不具备草原养牛以及散养的条件,只能通过牛舍。我们在建第一个牧场之前就考察了全球的牧场,觉得美国的模式——养牛工业化最适合中国。”高丽娜表示,中国乳业的发展轨迹是不合理的。早前许多乳企到处建加工厂,到各地区收奶,结果奶源短缺,牛奶质量不达标,奶农往牛奶里掺水甚至添加各种化学物质。而美国的养牛是配额制。企业会根据奶量修建加工厂,养牛和加工可以一起做,不像国内,奶企和乳企是分开的。高丽娜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奶源情况最主要的不同是,中国100头以上规模养殖的企业产奶的奶量仅占全国总奶量的40%左右,60%还是来自散户,而国外全靠规模化养殖。
    不过,仅就万头牧场来说,目前中国的数量已是世界第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胜利对记者表示,相比奶牛散养,规模牧场的技术条件、饲料条件、设施、管理和牛奶价格的议价能力都较好,新建牧场进口的奶牛遗传品质较高,同时能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满足生产安全和优质的生鲜乳的基本硬件条件。很多数据都显示,规模牧场生鲜乳的质量优于奶牛散养户。对于大型牧场多大规模合适,李胜利认为,必须能够与当地的土地、饲料资源相匹配。中国当前牧场建设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没有配套的土地,没有土地导致粗饲料解决不了,提高了养殖成本,另外就是粪污的消纳解决不了,对周围环境产生压力。
[ 编辑: MT ]
关键字: 牧场,中国,牧业,奶牛,大规模,高丽娜,养牛,散养,粗饲料,养殖
手机大洋网
大洋食品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辆营运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