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可以无限卡天龙八部元宝私服赠点,元宝,门贡的软件!

热门搜索:
什么是《堂洁迟诃德》
《堂洁诃德》读了有什么好处啊?
《堂洁诃德》读了有什么好处啊?
补充:具体有什么好处?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唐诘诃德》之所以魅力无穷,就是因为这里的人物形象唐诘.诃德是一个寓意十分深远的人物形象。他在给读者制造出许多喜剧性的笑料的同时,也给人以深思。唐诘诃德常常一个人毫不畏惧地与巨型风车作对,把最瘦的马作为精壮的战马,把最愚蠢的农民桑丘当成自己的高参,把长满胸毛的牧猪姑娘丑八怪当成自己偶像,以骑士风范誓死保卫。这里常常超出了常人的想像。那些怪异的行为,常常引人发笑。却寓意深远。 &&&&&堂吉柯德,一个乡下绅士,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把书中骑士的种种行为付诸现实,他以利相诱,居然说动了邻居桑丘去作他的奴仆,这样,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就开始了这部“伟大的信使”。 &  在历险中,和别人交谈,只要不涉及骑士道,堂吉柯德头脑清晰,见识高明,他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称骑士典范,他一心追求正义,和想象中的敌人“作战”毫不畏惧,连命都不要,他坚信自己应该扶助弱小,但事实上,他往往给别人添乱。他捍卫纯洁忠贞,痴心不悔地坚守着自以为是的爱情,而他所谓的“情人”是个粗壮的村姑,压根不认识他。他在想象的世界里生活,历尽挫折而不后悔,认为这只不过是“魔术家捣的鬼”,还不断给桑丘打气---骑士总是要历尽各种艰险,才能成就丰功伟绩的。  而桑丘呢?他是个只看见眼前利益只顾自己的农民,因为堂吉柯德许给他种种好处,他才跟着去当奴仆的,他满足于口腹的享受,对堂吉柯德的各种奇思异想不断戳穿,对他的清苦生活满腹牢骚。“天上飞的老鹰,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鸡。”他凭常识判断处理问题,总督居然当的不错,当然,后来他觉得累,不愿当了。 & &&&这些人物与事件,都是富有寓意的。也就是作为个人的选择,常常有一个人的个性与体制的约束,个人的理想与世俗的标准之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人们毫无疑问地会选择顺应体制,从俗如流,但是,在唐诘诃德这里,却作了完全相反的选择。唯有如此,唐诘诃德这个文学形象才成了人类永不磨灭的一个象征。 &  这就是,人还是需要有一点理想的,需要一点意志,要有一点超脱的。我记得易中天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岂能与体制作对?”是的,这无疑就是唐诘诃德以个人的力量与巨型风车作对,甚至后果还要严重。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中国人的一般选择,却极少有明知其不可,而为之人物。 &  体制就是一种游戏规则。游戏规则的制定未必是人们的意志,也未必就是一个好规则,但是,无论什么规则,人们习惯于会说,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因此,一种恶劣的游戏,一种死亡游戏规则就这样产生了,并且得以实施了。日本电影《大逃杀》给人一种巨大的惊骇感,就是因为这种互相残杀的游戏规则居然能够得以实施,那些昔日的同学、好友、甚至情人之间,居然也可以拿起武器,倾刻之间可以毫不留情地互相残杀,这里任何有点善心,有点同情与犹豫的人,都会被别人干掉。那个破解密码,企图让大家停止互相残杀的同学,居然也被自己最亲密的同学干掉了。 &  当我听到不分黑白地承认别人施加给自己的游戏规则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因为,“文革”这样的闹剧与悲剧就是在&遵守游戏规则,而从来不审视游戏规则的愚蠢国民中产生的。  受教育的人,不但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更要学会审视游戏规则,质疑游戏规则,提出新的更合理的游戏规则,这就是说教育既要适应旧游戏规则,又要让人学会修改规则,甚至提出新的规则。也就是说,教育仅是教育后代适应旧规则是不够的,还得学会超越规则,为一个还没有存在的社会培养人。有时一个社会既需要大量的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更需要有像唐诘诃德这样敢于反思游戏规则,挑战游戏规则的人。遵守与挑战,互相交替,才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不二法门。 &  反思与挑战游戏规则的人,在任何社会都不会太多,相反他们常常是这个社会中比较孤独的那一类。就是胡适经常说过的:一个社会中最有力量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独的人。为什么这样一个最孤独的人是这个社会中最有力量的人?因为,他之所以独孤是因为,他反思游戏规则,甚至挑战游戏规则,最后还有可能重新制定新的规则。从来的英雄都只是游戏规则下的成功者,但是真正独孤的人,却是新规则的制定者。虽然这个新规则不一定就是最合理的。反思游戏规则的人就是这个社会的思想家,挑战游戏规则的人,就是真正的革命者。中国曾有过思想家(极少,孔子都不算思想家,因为,他只是旧规则(周礼)的捍卫者,没有提出更合理的游戏规则。),但是,却从来没有过什么革命者。因为,中国从来的所谓革命者,都只是游戏规则的遵守者,更只是利益的争夺者。也就是说大家虽然在争,但是,争的是在同一游戏规则下的那把龙交椅,而从来没有质疑过龙交椅的规则是否合适。 &  一个人的生命意志,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来体现。比如遵守游戏规则并且在这种游戏规则下胜出的人,常常就是那些所谓的显贵,这些人在有生之年常常荣华富贵,但是死后也与一堆粪土没有什么不同。在无神的唯物教育观看来,此一生已经过得很值得,很成功了。最典型的恐怕就是自古以来无数的皇帝,却几乎没有一个皇帝为这个社会留下了一些值得人们咀嚼的思想。还有一种就是卢梭、尼采式的人物,在有生之年活得很灰暗,卢梭敢于说:上帝创造的是好的,到人手中就变坏了。而尼采敢于喊出“上帝死了”,但是他们死后却光芒万丈,彪炳史册,这些人就是一个旧游戏规则的挑战者,一个社会新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前者的生命意义仅以他的肉体生命的长短为限,后者的生命却是以人类的延续时间的长短为限。 &  这,也就是唐诘诃德的意义。顺从一个不合理的游戏规则的人,作为人的生命就被淹没了。而反抗的人,你会得到旧游戏规则的捍卫者的惩罚,但是,同时也会得到他们的敬畏。 &  鲁迅是一个敢于挑战旧游戏规则的勇士,但是,他不是新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因为他在挑战旧规则的同时并没有提出新规则。他曾经有一句非常形象的名言: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这个比喻是很形象,很富有哲理的。地上的那条“路”,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地上本没有路,但是,第一个走这条路的人,就是规则的制定者,不断地按照这条路走下去的人,就是旧游戏规则的遵守者与捍卫者,走的人多了,就是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其实那条路未必就是最好的路,但是,第一个人走,总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后来的人再走,就容易形成所谓的“路径依赖”。“尊重传统”与“革新社会”,似乎永远是一个社会反复博弈的难题。 &  一个旧游戏规则的失败者,很可能是一个新规则的提出者。生命的意义也可能就此由旧规则的不适应者,变成一个新规则的制定者。卢梭是旧规则的严重不适应者,尼采也是旧规则的彻底失败者。但是,他们的意义正在于这种失败。因此,他们失败了,但是,也因此成功了。上帝在为一个人关闭一扇窗户的时候,同时也在为他打开另外一扇窗口。因此,英国谚语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你可能打翻了一杯牛奶,但是,可能因此得到了一头母牛。 &  这样想来,我就逐渐心安起来。你不必为自己不是博士而感觉到不安与羞愧,因为中国水博士太多,假博士太多,你加入这样的队伍,其实并不能够证明你的学术水平有多高。你不是教授,你不是特级教师,你也不必为此羞愧,因为,受人尊敬的不是教授、教师的头衔,而是你的真才实学。你没有国家级的课题,也没有关系,因为那些所谓的国家级课题,常常是要你不说人话,变得没有常识的一种手段,他们把你当成一头驴子,然后在你的脖子上挂着一根胡萝卜,总在你眼前晃悠,这就是“国家级课题”。你没有权威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你也不必烦躁,因为那不但是让你不说人话,而且还要你拿出金钱与良心去作交易。 &  我非常敬佩上海师大的萧功秦先生,虽然我对他的“新权威主义”并不完全赞同,但是,我赞同他作为一个学者的生存抉择,他说他准备过一种全然不同于当下的游戏规则的学者生活。也就是,不申请国家级课题__知道申请了也不会被批准;不向权威期刊投稿__知道投了也不会被录用;不追求那些所谓的荣誉__知道追求了也不会得到。他要自己作为一个真正追求学术思想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有自知之明。因为,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每一样都是要你拿良知、自由的代价去换取的。萧功秦先生这样的人,活着就很自在。所幸的是萧功秦先生已经是教授,他不会为饭碗担心。也就是说在旧规则下,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后不再按照那个规则玩,而是只玩自己认同的规则。他果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__虽然这些见解有不少还值得进一步商榷,但是,一个拥有自由之心的生命灵性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是令人敬佩,也是令人羡慕的。 &  康德说,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没有自由,一辈子都要按照他人的意志去生活。这个一辈子不肯走出家门的人,追求的正是自己内心的思想自由。甚至要他去柏林大学任教授,他都嫌麻烦。 &  人活着,心态决定状态,眼界决定境界,其实在中国,一个多元选择,多元幸福观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拼命挣钱,目的是快乐,可是,挣了一辈子钱,也没有真正快乐过。真宝石与碎石子,在一个小孩子眼中,都是快乐的玩具,给予的是同样的快乐,但是克尔凯郭尔寓言中精明的珠宝商,却在为真假宝石的分辨中不断地烦恼着。孩子面对真假宝石,玩得都很快乐,而珠宝商却在真假宝石中自寻烦恼。相对于孩子生命的快乐,那些价值亿万珠宝又有什么意思呢。“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亏待自己的生命。 &  按照你自己感觉是快乐、是幸福的方式去活,把自己的生命幸福握在自己手里。可以做一个忧愁的苏格拉底,也可以做一头快乐的猪,可以痛苦地深思,也可以愚昧地幸福着。只要你做了你自己,这就够了。
等待您来回答
人文学科领域专家《世界文学评介丛书》荒诞的理性—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荒诞的理性—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充满力量,“我靠她生存活命;她是我的命根子”,没有了她便一事无成。 所以,他认为游侠骑士必须有个意中人,“没有意中人,好比树没有叶子和 果子,躯壳没有灵魂。”因此,堂·吉诃德的恋爱观,绝不是真正的中世纪 的骑士式恋爱,而体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派的恋爱观。  堂·吉诃德还有许多充满智慧的思想。比如,他论“为政”,提出了清 廉公正、贤明治国的政治理想。桑丘上任“总督”时,堂·吉诃德一连提出 了几十条准则,要他办事公正,兼听则明,不受贿赂,不徇私情,刑罚应当 宽严适中,要讲仁慈,要有善心,“只要不损害当事人,要尽量宽恕。仁爱 和公正尽管同是上帝的品格,我们看来,仁爱比公正更有光彩。”他在给桑 丘的信中又特别强调要爱护子民,“一是以礼待人;?? 二是照顾大家 丰衣足食,因为穷人最忧虑的是饥寒。”(第二部四十二章,五十一章)再 如,他论“武职”,论“战争与和平”。他认为:“法律不靠枪杆子就站不 住;因为民主国家的自卫、王国的存在、城市的保障、公路的安全、海上盗 寇的肃清,全靠枪杆子。一旦发生战争,暴虐和混乱就跟着来了,无论民主 国家、王国、帝国、城市、海道、陆路,不靠枪杆子都要遭灾受祸;战争不 停,横行霸道就势所必然,灾难也就没完没了。”“拿枪杆子的目标是和平; 这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所能企望的最大幸福,世界和人类听到的最早的福 音??和平就好象上帝亲手赐与的宝物,没有这件宝物,无论人间天上,都 不能有什么幸福。和平是打仗的真正目标??”。他还记述了当兵的辛苦和 危险,提出了诉诸武力的“五项原则”等等,这些思想都具有现代意义。(第 一部三十七、三十八章,第二部二十七章)此外,他的论戏剧、论翻译、论 教育、论诗与诗人、论人生以及信口而来的其他谈论等等,都闪烁着真知灼 见,同时也不能不说这些都体现了塞万提斯的思想。从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形象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特征和丰富思想内容的典型。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的时候学识渊博,糊涂的 时候乱冲乱杀;他迷恋的是中世纪的骑士道,言谈阔论却俨然是十六、七世 纪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这些极端矛盾的特征通过塞万提斯的妙笔,和谐地融 于堂·吉诃德一身,给读者以多方面的美学感受。他不仅仅是可笑的,也是 可爱的、可敬的。我们爱他的“智”与“勇”,却不得不笑他的“愚”与“呆”; 敬佩他的美德、崇敬他的伟大理想与献身精神,却又可怜他的疯傻、他的不 识时务;喜爱他打抱不平的喜剧行为,又悲叹他不顾现实、不自量力的悲剧 结局。堂·吉诃德形象的美学意义,也正在于这种喜剧与悲剧因素的交错统 一。别林斯基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在一切著名的欧洲文学作品中, 象这样严肃与滑稽,悲剧与喜剧,生活中的庸俗糟粕与伟大美丽的东西交融 在一起的例子,甚至还是不完善的例子,只能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里 找到。”(《别林斯基论文学》第 116 页)  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也是当时西班牙现实矛盾和塞万提斯人文主义 思想的软弱性、局限性的反映。欧洲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与西班牙封建势力 依旧强大顽固,构成了当时西班牙尖锐的社会矛盾;昔日帝国的辉煌荣耀与 现实的衰落黑暗,造成了哀伤、犹豫、苦闷的社会心理;所有这一切是堂·吉 诃德形象诞生的社会基础。塞万提斯本人追求正义与功名的坎坷人生和他难 以实现的人文主义理想、他对现实的愤懑和他天生的乐观主义胸怀,则直接 造就了堂·吉诃德的灵魂。正如西班牙小说家、戏剧家佩雷斯·加尔多斯(1843——1920 年)所评论的那样:“只有盛产天才、英雄、圣人和怪物的西班牙,才能为我们提供这类把理智与荒唐、神秘的信念与武士的骄傲集于一身的混 血儿。”  桑丘·潘沙与堂·吉诃德形象形成鲜明对照的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他又矮又胖,坐在自己心爱的“命根子”灰毛驴上,紧随堂·吉诃德身后, 与主人形影不离,一唱一和。堂·吉诃德是个幻想狂,两眼不看现实,而桑 丘只能看到具体的一事一物,不懂得抽象的理性思考;堂·吉诃德是为抽象 的正义和理想而献身,桑丘只是为具体的利益和实惠而活着;堂·吉诃德的 准则是“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不干超人之事,不成出众之人”,而桑 丘的原则是“一个人有多少钱,值多少价”,“眼前的东西,比记忆里的形 象更动人,更叫人撒不开”,“如果给你一头小母牛,快拿了拴牛的绳子赶 去”;堂·吉诃德是“超越现实”的英雄,桑丘则是“迷恋尘世”的凡人。 主仆二人一疯一傻,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  桑丘是十六、七世纪西班牙劳动农民的典型形象。他在小说中的性格不 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同时也是复杂矛盾的。塞万提斯以 其对下层人民生活的切身体验和敏锐观察,深刻地理解当时西班牙农民的苦 难遭遇与愿望,因而十分成功地塑造出桑丘这一矛盾而复杂的农民形象,并 通过他的陪衬使堂·吉诃德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内涵也更为深刻。桑丘形象 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头脑简单而不失聪明机智,胆小贪财而不失纯朴磊落, 自私利己而不失善良忠厚,投机取巧而不失忠诚仗义,饱尝屈辱而不失自尊 豁达,历尽艰险而不失乐观幽默。  桑丘是个普通的农民,因此他的人生理想是纯朴而实际的,同时还带着 小生产者狭隘自私的特点。他家里很穷,有一个驼背老婆和几个孩子,女儿 出嫁无嫁妆,儿子上学没钱,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给堂·吉诃 德骑士当侍从,不是为了建立丰功伟绩,名扬后世,而是希望通过适当的冒 险活动寻求一条摆脱贫困的生活出路,尤其是在堂·吉诃德答应给他一笔数 目不小的工钱,还答应夺得海岛之后留他做总督,使他永远不再受穷之后, 他才跟堂·吉诃德出门游侠的。他追求的是衣食温饱,升官“当总督”是堂·吉 诃德启发他的,是他整个游侠过程中的动机和梦想,但这一愿望的背后仍是 非常实际的“当官发财”,发财是为老婆儿女着想,是为他自己和全家的生 活着想。他在游侠过程中,逐渐看透了主人是个疯子,主人的“事业”和给 他许的愿恐怕难以实现,因此屡屡想“溜之大吉”。比如,第一部第十八章 叙述主仆二人大战羊群之后,桑丘发现褡裢袋丢了,他差点发疯,反复咒骂 自己,心里暗打主意,想撇下他主人回老家去;尽管辛苦一场,工资白丢, 主人家许他的海岛总督也只好落空,他都顾不得了。第二部第二十八章中, 他们劝解“驴叫纠纷”挨了打后,桑丘直截了当地对吉诃德说:“我一天比 一天明白了,跟您在一起是没什么指望的??这回是打在我背上,下回会打 在眼睛上。我实在是个糊涂蛋,??我要是回老家,到老婆孩子身边去?? 可不是好多着吗?”这一点,桑丘的确与《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很相似。 八戒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也是常常打退堂,并没有为事业献身的恒 心。八戒刚拜过师父,还没出门就先留条后路,“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 来还俗”,因此常常经不住考验,只要遇到困难,他就耍分行李“先卖了马, 典了行囊,买棺木送终散火”。但八戒散伙回家主要还是怕苦怕累,而桑丘  则主要是感到受苦受累之后,没有实际利益。八戒虽也贪财,但不象桑丘那 样贪财确实为了全家的生存,这大概是一个毕竟是神而另一个的确是人的区 别吧。桑丘跟堂·吉诃德游侠,眼界不断扩大,性格也在发展变化。尽管他 几次想甩手不干,但感念主人的慷慨忠厚,他还是没有抛弃堂·吉诃德,他 “爱他爱得象爱自己心儿肝儿一样,随他多么疯傻也舍不得和他分手”。桑 丘虽然不懂得舍己为人的抽象理想,但他懂得为主人服务应当吃苦耐劳,应 当尽忠尽诚,因而他不愧为讲求实际的最忠诚纯朴的侍从。  桑丘的自私利己在第一部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比如,第二十三章中,堂·吉 诃德将路上捡到的钱赏给他,他便喜笑颜开,“吻了堂吉诃德的双手谢赏”。 他把钱箱的每一个角落都搜遍,把鞍垫的“每一条缝都拆开,每一撮羊毛都 理过,生怕忙中有错”,他找到一百多个金艾斯古多,感到“跟了这位好主 人受到种种饥寒劳累,都不冤枉了”。当他看到主人煞费苦心地找失主,就 很不乐意,嘟哝着“还是别白费力气,让我保留了那笔钱吧。原主将来自会 出现,不用钻头觅缝地找。到那时候,大概钱也花光了”,真是既狡黠又纯 朴。为了当上总督,桑丘怂恿堂·吉诃德抛弃心上人杜尔西内娅,改同“米 戈米公娜公主”结婚。他听主人说不愿结婚时,非常生气,觉得太不象话了, 他大声喊:“您结婚吧!赶快结婚!但愿魔鬼也作成您这件事。现成落在您 手里的王国,您就拿下吧??以后怎样,管他妈!”在他看来,堂·吉诃德 做了国王,他自然而然可以做个伯爵或总督,这是极端利己主义的表现。当 他被堂·吉诃德狠揍一顿之后,依然痴心不改,还冒着危险“入情入理”地 做堂·吉诃德的“思想工作”,“您不管怎样且跟她结婚,以后还可以回去 找咱们的杜尔西内娅小姐;有几个妃子的国王,这世界上多的是啊。至于美 貌,我并不在乎。”真是令人又好气又好笑,难怪堂·吉诃德怒斥他是“胡 说八道的小人”(第一部三十章)。桑丘不仅自私,而且贪吃贪睡。自从得 到准许随时可以吃喝之日起,桑丘经常骑在驴背上,“把褡裢袋里的东西取 出来,慢慢儿跟在主人后面一边走一边吃,还频频抱起酒袋来喝酒,喝得津 津有味,玛拉咖最享口福的酒馆主人见了都会羡慕。”(第一部第八章)一 看到财主卡麻丘婚宴上的山珍海味,桑丘口水直流,接过厨子送给他的鸡鸭, 马上“狼吞虎咽”,好象从未吃过东西似的。所以,堂·吉诃德称他是“天 下第一馋坯”。一旦酒足饭饱,桑丘倒头便睡,无论寒冬盛夏,也不管室内 野外,他睡得安安稳稳,又甜又香。但是桑丘跟着他的好主人不断受其影响, 现实的磨炼使他乐善好施、纯朴善良的特性逐渐发展,后来也不那么贪财了。 尽管在游侠过程中,他经常挨饿,可还是拿出面包、干酪送给无依无靠的牧 童;当他看到一位老囚徒哭得很可怜时,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当四的银瑞尔 来周济他。”他的同乡摩尔人李果德要他一起回村,把埋藏的财宝挖出,并 答应给他二百个金艾斯古多,桑丘说:“我可以帮你干这件事,可惜我不贪 财了??即使当场给我四百,我也不去。”并引用俗语说,“保住应得之利, 谈何容易;贪求非分之财,自己招灾。”(第二部五十四章)  桑丘虽然也胆小怕事,但并不缺少勇夫气质,这种两重矛盾的性格都统 一于他注重实际的特性之中。他的胆小逃避,往往是由于主人所从事的是不 顾客观实际、满脑子幻想的疯狂冒险。堂·吉诃德居然疯狂地要同雄狮决斗, 桑丘劝阻无效,只好“不停手地打着他的灰驴往远跑”;堂·吉诃德与众多 的囚犯大战,他就“躲在驴子后面”,逃避袭击;堂·吉诃德放走了苦役犯, 他立刻劝主人赶快逃走,免得被“神圣友爱团”抓去吃苦头。因为他懂得现  实中“神圣友爱团”的恐怖,为了照顾主人荒唐的勇敢和自尊心,他很讲究 劝说的艺术,说“回避不是逃跑。凶险很大、出路很少的场合,死挺着算不 得聪明。聪明人留着自己的身子等待来日,不在一天里拚掉性命。”(第一 部二十三章)当公爵在深更半夜弄出些妖魔鬼怪来戏弄他们主仆时,桑丘也 很害怕。看到树林中点点鬼火和阴森惨厉的魔鬼号角,桑丘“索索发抖”, 再加上可怕的炮声、枪声、呐喊声、车轮声,“桑丘吓破了胆,晕倒在公爵 夫人的长裙边上了。”这一方便表现了桑丘的胆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爵 城堡那种超出现实人想象的恐怖气氛。桑丘以他朴素的现实感力图把他主人 从虚幻的想象中拉回尘世,使他主人免吃许多苦头。当堂·吉诃德与风车大 战时,桑丘及时提醒他,“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当吉诃德 翻滚在地,不能动弹时,桑丘赶忙相救,并痛心地说:“天啊!我不是跟您 说了吗,仔细着点儿,那不过是风车。除非自己的脑袋里有风车打转儿,谁 还不知道这是风车呢?”(第一部第八章)当吉诃德把两队羊群当作军队, 听见萧萧马嘶、悠悠角声、咚咚鼓响时,桑丘很清醒地说,“我只听得公羊 母羊的叫声,没听见别的。”堂·吉诃德不顾劝告,朝他心目中的敌军勇猛 冲击时,急得桑丘大声喊叫:“堂吉诃德先生,您回来!我对天发誓,您冲 杀到羊群里去了!您回来!我的亲爸爸都倒足了霉呀??您这是干什么呀!”(第一部第十八章)当他发现假扮的“米戈米公娜公主”的真象时,感到他主人的“国王”、他的“伯爵”都烟消云散了,十分懊丧,赶忙告诉他主人 “你会看到公主变了一个名叫多若泰的民间女人”。他不相信主人所说的“这 里的事全都是魔法支使的”,因为他亲眼看到客店里的所有人都和他一样有 筋骨有肉,亲耳听到他们的对话都是那么真真切切。(第一部三十七章)但 是他的“现实观察”总被吉诃德先生强有力的“理性想象”击得粉碎。每当 堂·吉诃德的确处于现实的危难关口,或者实际战斗有可能取胜时,或者收 拾残局、缴获战利品时,桑丘总是勇猛地冲上前去,丝毫也不怯懦胆小。当 一群牧羊人与堂·吉诃德打架(不是打仗),并死死卡住堂·吉诃德脖子时, 桑丘勇敢地冲上前去,“抓住牧羊人两肩,把他推倒在席面上”,把对方踢 得“浑身青紫,满面流血”。要不是桑丘拚命相助,堂·吉诃德早就被人掐 死了(第一部五十二章)。释放“囚犯”那回,也幸亏桑丘的英勇善战,他 及时砸碎了犯人枷锁,否则难以对付众多官兵。在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桑 丘也是绝不相让。第一部四十四章中写到,理发师来抢夺马鞍,桑丘“一手 抓住驮鞍,另一手在理发师脸上打了一拳,打得他满口流血”,并振振有词 地声称,“这些东西是我主人堂吉诃德由合法战争赢来的战利品。”第二部 第六十章中,堂·吉诃德为了杜尔西内娅消灾脱难,硬要解桑丘的腰带鞭打 他,桑丘“忙跳起来,扑上去一把扭住,挥拳就打;又伸脚一勾,叫他摔了 个脸朝天,然而把右膝跪在他胸口,捉住他双手,叫他动弹不得,连呼吸都 困难。”并且引经据典地说:“‘我没有废君立君,不过是保卫主人’—— 我就是自己的主人”。应当说,这铿锵之声反映了他日益觉醒的民主意识。 总之,桑丘的胆小与勇敢是以现实的真实、现实的利益为依据的,与其说他 是个现实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个机会主义者。桑丘的确是物质世界中一个活 生生的形象。  桑丘在任“总督”期间,他善良、公正、智慧等正面的性格特征得到了 进一步发展,表现了西班牙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他大公无私、光明 磊落、机智果断,性格显得十分完美。塞万提斯通过桑丘这个形象反映了西  班牙人民要求变革的呼声,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愚昧。桑丘十分自 信自己治理“海岛”的能力,他对公爵夫人说:“好好儿治理的话不用嘱咐, 我生来心肠好,同情穷人??好人我会保护,坏人决不宽容。我认为做官全 看一个开头;说不定我做了半个月总督就大有兴味,而且熟练得比我从小熟 练的农活儿还在行。”他对公爵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尖锐斥责了公爵们荒诞 无聊、不务正业的生活方式。他不赞成公爵们打猎杀生,真可称为十六世纪 的“环境保护主人者”。他说:“我就不赞成王公贵人冒着这种危险取乐; 况且这类畜牲又没犯罪,杀了它取乐也不应该。”公爵却恬不知耻地说,等 你做了总督也该把打猎当正经,这件事大有好处。桑丘毅然反驳:“不见得,‘好总督是断了腿的,他不出家门’。人家有事辛辛苦苦跑来找他,他却在 树林里消遣呢,那还象话吗!照那样,他的官还做得好吗?我老实说吧,公 爵大人,打猎消遣不是总督的事,是闲来无事的人干的。”他认为任何人都 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而且不会比那些天生的王公贵族们差,表达了对封 建秩序的愤慨和唾弃。他说:“因为我有一个灵魂跟别人一般大,也有一个 身体不见得小似什么人。要是我有一个国度,我也做得国王,跟任何人做得 他国度里的国王一样。”他丝毫不羡慕贵族的荣誉与称号,他当总督时就不 许别人称他为“堂·桑丘”。他说,“我不称‘堂’;我家世世代代都没有 这个称号”,并且说“看来这座岛上的‘堂’比石子还多呢。可是不要紧?? 我如果能做上四天总督,说不定把这些‘堂’扫除得一干二净;这成群的‘堂’ 准象蠛蠓一样讨厌”。(第二部四十五章)桑丘在当总督期间,过去那种当官发财的欲望已经让位于革新政治的要求,俨然是一个贤明的政治家。他断案如神,执法如山,“明鉴万里”,改 革弊政,废除酷刑,锄强扶弱,堂·吉诃德为之奋斗一生而没有实现的理想, 桑丘却实现了。他一上任就碰上了公爵故意设置的几个疑难案件,他凭自己 的丰富的人生经验,断得巧妙符合逻辑,断得公平近乎人情,真令人拍案叫 绝!他还“制定了几条很好的法令”。如:不准贩卖粮食;准许进口酒,但 必须标明产地与牌名,如搀水或假冒牌名,判处死刑;降低鞋袜靴子价格; 规定了佣人工资;严禁淫荡的歌曲,不问白天黑夜,唱了一律重罚??等等, 真是既“打假”又“扫黄”!难怪“那地方至今遵守,称为‘大总督桑丘·潘 沙的宪法’”。(第二部五十一章)桑丘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为当地人民 真真实实地做了几件好事,但由于公爵和镇上的黑暗势力从中“作梗”,他 未能完全贯彻落实。他与堂·吉诃德不同,吃过苦头,绝不再重蹈复辙。经 过严峻的生活考验,他主动放弃了幻想。他的“辞职演说”十分精彩:“各 位先生,请让开一条路,让我回去照旧过我消遥自在的日子吧。我在这里是 死路一条,得让我回去才活得了命??请告诉公爵大人,‘我光着身子出世, 如今还是个光身;我没吃亏,也没沾便宜’;换句话说,我上任没带来一文 钱,卸任也没带走一文钱,这就和别处岛上的卸任总督远不相同了。”他又 说,“我凭上帝发誓:不论这里或那里,即使把总督的官儿扣在两只盘子里 端给我,要我接受呀,就是要我没有翅膀飞上天。我们世世代代的潘沙都是 倔脾气,说了一次‘不’,即使错了,也一口咬定‘不’,不理别人怎么议 论。”这些话里显示了桑丘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最终胜利,表明了真正的国 家主人——普通人民管理国家要比那些封建贵族高明和高尚得多。  塞万提斯在桑丘这个人物形象之中寄托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治国要廉 洁、贤明的政治理想。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卢那察尔斯基也十分赞赏桑丘这个  形象,他说:“他可真是个英明的总督。当他放弃总督的权力、说他不需要 这个权力的时候,他用平凡的话深深谴责了权力这个观念,谴责了整个官僚 制度??这里,塞万提斯好象作了一个预言,好象是为将来说的。在这些人——这些被人们轻视的农民身上,有着多少真正宝贵的善良品质,多少真正 深刻的健全的见识啊!”(转引《译文》1955 年 9 月号)桑丘是个可爱又可 笑的人物,他真诚纯朴,机智幽默,自私利己又有相当强烈的民主意识和一 定的政治眼光。作者把他描写的有血有肉,丰富多彩,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典 型形象。  堂·吉诃德与桑丘这两个形象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既特殊而又普遍, 从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难得的一对儿典型。他们二人的奇妙遭遇和他们的奇 谈趣论一样,都从堂·吉诃德所思所想和桑丘的所见所闻出发,揭示出了理 想与现实的冲突。堂·吉诃德是个失败者,而桑丘是个成功者;桑丘的成功 也许侥幸,但堂·吉诃德的失败却具有必然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整部《堂吉诃德》就是主仆二人“幻想与实际”的二重变奏曲,塞万提斯的 绝妙展现与人物塑造,为我们描绘并揭示了人类精神的困惑和悖论:超越抑 或回归?大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们大多 做了桑丘。因此,请别再嘲笑他!  塞万提斯的其他重要作品  塞万提斯在其坎坷贫困的一生中,目睹了十六、七世纪西班牙社会的腐 朽与黑暗,亲身体验了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对人民的渴望与要求有深 切的理解,因而他能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卓越超群的艺术才华,创作出闪 耀着人文主义思想光辉的作品。除著名的《堂吉诃德》之外,他还创作了大 量的诗歌、戏剧和其他小说。尽管这些作品与《堂吉诃德》的成就相比,逊 色不少。但作品的基本主题和主要倾向是反封建的,并对贫苦人民寄予深切 的同情,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文学成就。  《巴尔纳索神山游记》作者于 1614 年出版的一首长诗,是他诗歌中最好 的一部。巴尔纳索神山是古希腊中部的山名,相传阿波罗神和九位掌管文艺 的缪斯女神居住在此山,后来就以巴尔纳索神山代表“诗文之府”。塞万提 斯这首长诗共分九章,叙述巴尔纳索神山被一些庸劣的诗人所侵袭,因此阿 波罗神召集真正的诗人来保卫这座神山,于是他派水星神投书给塞万提斯, 让他召集西班牙诗人前来参战。诗人们乘船抵达巴尔纳索神山,用诗歌作子 弹,展开了战斗。战斗结束后,塞万提斯等人回到了西班牙。这首诗的重要意义在于,作者在这首诗中介绍了当时西班牙的重要诗人,并对他们作了评价。作者在诗中赞扬了他所推崇的诗人,其中许多在当 时文坛上属于二、三流的诗人,嘲讽了他所厌恶的诗人,那怕是当时公认一 流的文人。塞万提斯还在诗中叙述了自己的身世,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以及他 对这些作品的评价。他在诗中尽情表露了他贫困的苦衷。比如,他告诉阿波 罗诗神,他连一件大衣也没有。对那些迎逢附势的诗人,作者表明了自己的 愤慨和不满。这些内容使该诗成为研究塞万提斯及当时西班牙文坛状况的极 好资料。作者还在诗中总结了他的文艺创作思想。他认为文学艺术应当真实地反映现实,表现生活,他强调虚构也应该尽量切近真实,作品的内容愈逼真愈 能使读者喜欢。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虚构近似真实, 就能令人满意; 如果写得又优美, 一定能使贤愚都欢喜。  这种现实主义的描绘与浪漫主义的夸张、想象和谐交织的文艺主张,象 一根红线贯穿于他一生的创作实践之中。  《奴曼西亚》塞万提斯 1584 年写成的一部杰出的爱国主义悲剧。它以古 代西班牙奴曼西亚军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历史为题材,其写法类似于中古时 期的道德剧,剧中出现许多寓意性很强的人物。奴曼西亚人在罗马军队的围 困下坚持了长达十四年的英勇抗战,他们的遭遇惨绝人寰,但始终英勇不屈, 最后城中只剩一位少年,其余人都饿死了。这时罗马军队破城而入,这位少 年拒绝向敌军交出象征着投降的城门钥匙,毅然坠塔殉国。这出悲壮动人的 历史悲剧歌颂了西班牙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性格,深受人民喜爱。当时演 出后就极为成功,它也永远成为西班牙人民热烈的爱国主义的象征。1808 年  西班牙独立战争时,萨拉哥萨被拿破仑的军队围困,城内就演出了这出戏, 以砥砺士气和振奋人心。1936——1939 年,马德里被法西斯匪军包围时也曾 上演这出戏。  《伽拉苔娅》
塞万提斯于 1585 年出版的一部田园牧歌体小说。小说出 版后影响不大,但它文体优美,情节曲折动人,作者本人还是很得意的,他 屡次声明要续写第二部,但最终仍没写出来。  《伽拉苔娅》描写了一对好朋友在爱情上的纠葛,情节十分感人。西列 里奥与齐姆布里奥从小要好,被人们称为“两朋友”,他们也总是互相帮助, 互相支持,竭力不辜负这一称呼。一天,齐姆布里奥与本城有名的绅士普兰 希列斯发生激烈争吵,齐姆布里奥悲愤出走,并准备与绅士决斗。西列里奥 听说后,不顾自己的病痛,追踪而去,到处找他。结果在某城发现他被当作 强盗头子,押上了行刑的十字架,正准备处以绞刑。西列里奥心急如焚,不 顾眼前的危险,拔剑向人群猛冲,斩断绞索,解救了齐姆布里奥,但他却被 行刑队捉住,准备第二天处以极刑。逃走的齐姆布里奥听说这一消息后,很 受震动,他宁可自己死,也要救出西列里奥,于是他亲自到国王那里申辩情 况,要求赦免西列里奥。正巧,当天晚上,土耳其人入侵了这座小城镇,烧、 杀、抢、掠,城内被洗劫一空。西列里奥和齐姆布里奥便乘混乱之际,分别 逃出城外,乘船去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齐姆布里奥爱上了城中最富有而且美丽迷人的小姐尼西达,但顾虑地位与财产,不敢求婚,终于积忧成疾,卧床不起。西列里奥为 朋友的忧伤而忧伤,他决定拿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并扮成丑角去接近尼西达 为他的朋友求婚。西列里奥的歌声赢得了尼西达全家的喜爱,但不幸的是他 也爱上了尼西达的美貌。齐姆布里奥得知朋友的心思,十分悲痛,但他还是 流着眼泪说:“我真诚的朋友西列里奥,努力去达成自己的目的吧!我要牺 牲自己的幸福远离你们,去流浪。”西列里奥千方百计地劝阻齐姆布里奥出 走,并违心地说他实际上爱的不是尼西达,而是尼西达的妹妹布兰卡。但西 列里奥的做法使尼西达十分伤心。齐姆布里奥准备与绅士决斗了,行前他给尼西达写了一封信。尼西达为他的勇气和真情所打动,她爱上了齐姆布里奥,而且崇拜他。她不敢去决斗 场观看决斗,便与西列里奥约定,让西列里奥告诉她决斗结果,如果齐姆布 里奥取胜,就在袖子上系白手帕;如果失败就什么标记也不戴。决斗结果齐 姆布里奥获胜,但他并没有杀死普兰西列斯绅士,他的高尚行为受到人们赞 赏。西列里奥激动地向尼西达报告消息,却忘了戴白手帕。尼西达远远地看 见他跑来,却没有戴取胜的标记,以为齐姆布里奥已死,精神受到很大刺激, 竟昏死过去。齐姆布里奥听到尼西达死的消息,悲痛万分地去流浪。尼西达 姐妹也逃离了家。西列里奥痛苦不堪,便扮作隐士躲进远离人世的窑洞。  经过一番艰难曲折的寻觅,尼西达姐妹终于找到了齐姆布里奥,但在回 家的海上航行时,不幸遭到土耳其海盗的袭击,并被俘虏。后来海盗船遇到 了风暴,他们三人又幸好遇到了武装的西班牙人,才终于得救。他们一起寻 找西列里奥,最终“两朋友”欣喜若狂地相见。齐姆布里奥告诉西列里奥说, 布兰卡早就爱上了他。于是,西列里奥换上了未婚夫穿的服装,两对爱人各 得其所,唱起幸福的赞歌。  这部小说歌颂了真诚的友谊和忠贞的爱情,赞美了那种为友谊而不惜牺 牲自己幸福以至生命的无私慷慨的奉献精神。小说的故事是理想化的,人物  也是“理想的”。  《训诫小说集》塞万提斯于 1613 年出版的一部风格独特的短篇小说集。 初版时共十二篇,1814 年再版时又增加了一篇新发现之作,共十三篇。中文 选译本名为《惩恶扬善故事集》,选译了其中五篇。原作十三篇大致可以分 为三类:第一类属于模仿意大利当时的流行小说,以情节取胜,内容主要是 描写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如《吉卜赛小姑娘》、《慷慨的情人》、《英国 的西班牙姑娘》、《血的力量》、《科尔内妮亚夫人》、《两个少女》。第 二类是带有流浪汉小说特点的现实主义作品,内容偏重于揭露和讽刺现实。 如《里柯内特和柯塔蒂略》、《忌妒的义斯德勒马都拉人》、《大名鼎鼎的 洗盆子姑娘》、《骗婚记》。第三类是两篇哲理性的对话作品,即《玻璃博 士》和《狗的对话》。  这部小说集是塞万提斯的重要作品之一,从艺术上的成就来说,并不亚 于《堂吉诃德》,也可以看作是《堂吉诃德》的补遗。作者自己也认为这部 小说集在艺术上有其独创性,它是第一部“用西班牙文写的小说”,而且这 些小说是他“自己写的,不是模仿别人,抄袭别人;是我的天赋孕育了它们, 我的笔给它们接生。”这些短篇放在一起,就象一幅幅画卷,从各个方面展 现了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生活现实。它不但描写了名流贵族等上层社会的豪华 奢侈生活,而且也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他们的贫困和愿望, 展示那个时代的风貌。可以说,它和《堂吉诃德》一样,是当时整个时代的 史诗。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部小说集是“社会的变形”,“可以从每一篇 里吸取到一个有益的教训”,“不论是整个的还是一篇篇分开来,都可以尝 到鲜美有益的果子”(《训诫小说集》作者序)。我国西班牙文学专家孟复 先生指出:“即使塞万提斯没有写过《堂吉诃德》,单是这部作品,已足以 使他名垂不朽。”今天来看这部作品,仍有其深刻的认识意义和教育作用。《吉卜赛小姑娘》讲述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个性自由、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新女性形象。 有个贵族青年堂·璜尼哥爱上了美丽活泼的吉卜赛姑娘普莱秀萨。他前去向她求爱,说自己出身名门贵族,是一个骑士,并得过西班牙最高勋章,而且还是独生子,能继承一大笔财产。普莱秀萨对他说,她出身低微且贫困, 只有一件珍宝,把它看得比生命还宝贵,那就是贞洁。她说:“我不愿接受 人家的谎言和礼物把它出卖??而且如果它可以买得到,那么它的价值一定 很低。”如果他想得到这个“珍宝”,除非和她结婚,同时必须答应两个条 件:“首先,她先要了解一下堂·璜尼哥是否诚实,象他自己所说的一样; 其次,他必须同吉卜赛人住两年,彼此加深了解后才决定是否婚嫁。”堂·璜 尼哥答应了她的所有条件,姑娘又说,自己是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 人,“决不能让忌妒来束缚或妨碍我的自由。”但他尽可以放心,她有多么 自由,“就有多么诚实”,并说“你对我要绝对信任;因为一开头就忌妒的 爱人,不是傻瓜就是缺乏信任。”普莱秀萨还给他起了一个吉卜赛名字—— 安德鲁·卡巴勒罗。  普莱秀萨亲自调查了堂·璜尼哥的一切,情况和他本人所说的一样。于 是,她把堂·璜尼哥作为安德鲁带回了吉卜赛营地。从此,安德鲁“放弃他 的骑士身份,和出身名门那种虚幻的荣誉”,做了个吉卜赛人。安德鲁接受 吉卜赛人的规则,尊重普莱秀萨的自由意志,但他不接受偷东西的风气。他  宁愿自己拿钱来抵偿一个假期可能偷到的东西。他心地善良,看见穷苦的人 被师父偷后痛苦时,就掏出钱来赔他们。普莱秀萨在与安德鲁相处的过程中,渐渐爱上了他的优秀品格,她唱到:只要两人的灵魂平等, 论起美德和正直, 世上最低微的小厮, 也可以和最高贵的人竞争。 我内心的这些思想, 替我把卑劣的一切变得美好, 请你们,千万要记牢, 威严和受情不建筑在共同基础上。  一天,他们在一个客店住宿时,女店主的女儿爱上了安德鲁,但遭到拒 绝。她便把一些值钱的项圈、银章、首饰藏在安德鲁的行李中,诬告他行窃。 安德鲁在被捕时,不甘受辱,将镇长的侄子用剑刺死。镇长将他们逮捕入狱, 并要对安德鲁处以绞刑。市长和市长夫人闻知普莱秀萨的美貌,要见见她。 普莱秀萨为营救爱人,痛不欲生地向市长夫妇求情。这时吉卜赛老太婆拿出 证据,表明普莱秀萨就是市长夫妇丢失的女儿。市长夫妇认了自己的女儿, 并答应把她嫁给安德鲁。镇长得了一笔赔偿费,撤回了诉讼。普莱秀萨与安 德鲁这对情侣终于结合。女店主的女儿承认自己为了爱而犯了诬告罪,但她 并没有受到惩罚,因为这个欢乐的时节消除了人们的复仇之心,而重新唤起 了仁慈宽大的胸怀。作者在《吉卜赛小姑娘》中表明对社会下层受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认为吉卜赛人流浪、偷窃的生活方式是现实逼迫得他们不得不如此,并热情歌 颂了吉卜赛女郎为争取自由、婚姻自主、男女平等而斗争的精神,赞扬了安 德鲁抛弃门第和贵族偏见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作者认为,这两个青年人的爱 情基础是“共同”的,灵魂是“平等”的,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使人的心灵 变得“崇高无比”。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积极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大名鼎鼎的洗盆子姑娘》是一个情节与思想主题都同《吉卜赛小姑娘》比较相似的作品。它描写贵族青年阿凡戴诺爱上了客店里年轻美貌的洗盆子 女仆考丝丹莎。这位姑娘长得很美,“她一边脸蛋象太阳,一边脸蛋象月亮; 一边是玫瑰花做的,另一边是康乃馨做的,当中呢,是百合花和李馨合起来 的。”连市长都认为她漂亮得应是“女公爵”,市长的儿子也看中了她。但 是她心肠硬得象“打火石”,“象荆棘一样的碰不得”,她品德高尚得象“圣 人”。阿凡戴诺为了博得她的爱,到客店里当了马夫,他记帐记得清,分燕 麦分得快,深得店老报赏识。他对好友说:“爱情已经使你所谓的这个低微 的洗盆子姑娘在我眼睛里显得多么高贵,多么显赫,所以我明明看到了她低 微的身份,都等于没有看见,明明知道,却等于不知道。”他说,他对考丝 丹莎的爱是一种纯真的热情,除了“想使她爱我,使她用我的正当的爱情应 得的爱来报答我以外,我什么也不想。”经过一番喜剧性的风波,一个外地 贵族发现考丝丹莎原来是他和另一位贵妇人的私生女。他高兴地当众认了女 儿,并把她嫁给了假扮马夫的贵族青年阿凡戴诺。考丝丹莎和忠实的“马夫” 一起过着幸福的日子。  《英国的西班牙姑娘》讲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传奇故事。1596 年,英国 海军舰队袭击了西班牙的一个沿海城市,掳走了一个西班牙小姑娘,把她带 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抚养长大。她和一个英国贵族的儿子相爱,得到 女王的准许。然而好事多磨,由于小人的挑拨,她和情人不幸分离,并找到 了生身父母,返回祖国。这时,她的情人也被俘到阿尔及尔。正当她悲痛欲 绝准备进修道院时,见到了获得自由的情人,两人幸福地团聚了。这个故事 表明塞万提斯对于曾经是西班牙敌国的英国,并不象西班牙统治者那样抱有 强烈的宗教偏见和狭隘的民族思想,他对持有不同信仰的异国人民的态度是 友善、民主的。  《忌妒的义斯德勒马都拉人》写了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儿娶了一个十三、 四岁的小姑娘的故事。在义斯德勒马都拉的一个镇子里,居住着一个在美洲 发了大财的绅士费列波·德·卡里萨斯,他看中了一位十三、四岁的家境贫 寒的小姑娘莉奥诺拉,女家贪财,于是婚姻告成。婚后,这位忌妒的老人对 年轻妻子防范极严,他准备送给她很多衣服,但不准裁缝量她的身,便从街 上找了一位高矮、身段同莉奥诺拉差不多的乡下女人替她。老头儿把临街的 窗子都用隔板遮起来,房子的平顶四周砌了高墙,使里边的人除了天什么都 看不见。老头儿到处上锁,一把总钥匙由他亲自掌管,二门上设有一个转箱, 以便往里面送东西,任何人不许进二门,管大门的黑人阉仆不行,甚至连公 猫公狗都不许养。这位可怜的少女实际上过着囚禁的生活。老头白天担着心 思,夜里不睡觉,他是这座房子的哨兵,没有一个男子跨进过院子。老头和 他的朋友都是站在街上谈买卖。当地一位闲荡的青年洛依萨出于好奇,在他一帮朋友的怂恿和策划下,决心攻破这座堡垒。他化装成一个瘸腿乞丐,首先以歌声打动黑人,进入了 大门。之后又通过转箱上的一个小洞,利用琴声、歌喉和漂亮的仪表征服了 女管家和女奴们,然后由她们说动莉奥诺拉,用安眠药膏使老人鼾睡不醒, 偷出总钥匙,把洛依萨放了进去。女管家半劝半推,把莉奥诺拉送入这个青 年怀中。老头醒来后,发觉妻子正睡在一个年轻人的怀里。他满腔怒火,起初想杀死他俩,然后把房中所有人都杀死,他气昏过去。最后,他决定不采取普 通的报复手段,因为“我的报复将落在我的头上。”他对妻子说“在所有人 当中,我是最该受责备的一个,我早应该想到,一个十五岁的姑娘,跟一个 七十岁的老头在一起过活,是多么的不相配。我就象条蚕,是作茧自缚。给 引上邪路的姑娘啊,我并不怪你。”临终前老头立下遗嘱,要把留给莉奥诺 拉的遗产倍上加倍。还建议她,等他死后嫁给那个年轻的小伙子。他说,“我 活着的时候,总想使她高兴??我死了以后,也还是想使她幸福,想要她跟 她一定很爱的那个人结合。”莉奥诺拉被说得痛哭流涕,这种报复手段很残 酷。老头死后,莉奥诺拉进了修道院,洛依萨很失望,远走去了西印度群岛。 塞万提斯通过这个故事,严厉谴责了不以真正爱情为基础的违反本人意 志的婚姻,表明真正的爱情是锁不住的,不合理的婚姻没有好结果。他大胆地同情这些所谓犯奸的女人,从而对荒谬的封建道德予以批判。  《慷慨的情人》是一篇杰出的讽刺文学作品。它描写三个土耳其达官贵 人为争夺一名漂亮女奴,耍阴谋,搞诡计,以致相互残杀,落了个可耻的悲 惨下场。塞浦路斯即将卸住的总督阿里与继位总督哈森,在欢迎仪式上同时迷上了姿色无比的女奴莉奥妮莎,在场的大法官也垂涎三尺。阿里愿出四千杜勃 隆把她从犹太贩子手中买下来,心怀鬼胎的哈森却说,“这个美丽无比的奴 隶,咱们都不配受用,只有皇上一个人才配,所以我说我要为他买下来”。 眼看到嘴的肉吃不到口里,阿里气急败坏地说,他也是为了“献给皇上”“博 取皇上的欢心”。二人都打着“为皇上”的名义想据为己有,闹到简直要动 刀子的地步。诡计多端的大法官“也是一心想把她占为己有,欲望的强烈, 也不下于那两位巴夏”,于是他出了个主意。他说:“既然你们是为皇上买 的,她是属于皇上的,那么她就得由皇上来支配。”他要两人各出二千,奴 隶由他来看管,由他以两位总督的名义把女奴送到君士坦丁堡,献给皇上。 两位总督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个办法,但私下暗中贿赂法官,法官只是表面 应酬,他自己也为如何占有女奴而心神不安。法官的妻子哈里玛对男仆理卡 多想思重重,而理卡多则对女奴莉奥妮莎怀着真挚的爱情。经过几方勾心斗 角地较量和各怀打算地密谋,法官决定将女奴送往君士坦丁堡,并在航途中 将妻子哈里玛推下海去,对皇上说莉奥妮莎死了,然后暴力占有她。当法官 正准备结束哈里玛性命之时,哈森的兵船追来,哈森命令士兵只留下莉奥妮 莎,其余人都杀掉。正在这时,又有一只船队冲杀过来,原来这是阿里的船, 他为了同一目的,早就埋伏在这里。法官发现自己腹背受敌,绝望地呼喊起 来,“是那一个魔鬼叫你们造这样大的反?你们怎么敢为了满足你们主子的 淫欲,不惜听凭他的调遣,干起反抗皇帝的勾当来?”但没有什么人理他, 一场混战开始了,阿里被杀死,哈森的士兵也全都被杀。理卡多与莉奥妮莎 回到家乡,结成美满姻缘;法官的妻子哈里玛只好跟了仆人马茂。法官赔了 夫人又折兵,气得要发疯。在这篇小说中,塞万提斯把封建统治者的腐化堕落、荒淫无耻,揭露得淋漓尽致,刻画得入本三分,给封建统治阶级以极为无情地鞭挞。小说虽描 写的是土耳其人的故事,但当时西班牙的豪门贵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狗的对话》与《玻璃博士》是两篇荒诞的哲理性小说。它们通过动物和疯子之口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的社会思想,充满了强烈的幽默 感。《狗的对话》写医院里的一位病人听见窗外两条狗用人的语言进行交谈的故事。这两只狗一只叫西比翁,一只叫贝尔冈萨。贝尔冈萨向西比翁讲述 了它一生的遭遇,它跟随过不同的主人,有贵族、骑士、教士、大学生,也 有屠夫和牧羊人。它发现人们之间总是尔虞我诈,它也经常受到欺骗和愚弄。 比如,它跟随牧羊人时,主人总是喊“狼来了!”它拚命去追,总也找不到 狼,回来时总有一只羊躺在血泊之中。后来,它才发现牧羊人就是狼。西比 翁则象一个深通世故的哲学家。它不时地对它朋友的谈话发一些简单而又通 情达理的议论。作者利用与人关系十分密切的动物——狗——的对话,通过 形形色色人物的丑恶行为的描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故事情节新奇 曲折,但又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十分引人入胜。  《玻璃博士》描写了一个穷苦孩子刻苦求学终于学成,尔后又受迫害发 疯,最后勇敢战死的悲剧故事。故事情节是荒诞的,疯子的言论都是理智的。 塞万提斯通过疯博士之口表达了他对社会上各种人和事的看法。小说讽刺的 锋芒指向封建统治的黑暗和弊端。  汤麦士·路达亚,是一个穷孩子,整日以流浪做工为生。后来两位绅士 念他聪明、有志,便带他到萨拉曼加,让他帮他们干活,并和他们一起读书。  路达亚主攻法律,文学也很出众,品行优良,主人结束学业后,把他带回老 家,但他无法克制求学的欲望,主人同意他继续学习,他又跟随一位步兵队 长回到萨拉曼加。步兵队长本想让他当兵,但他在兵站所目睹的一切令他厌 恶。他看到“队长们常有的执拗性格;军需官的贪婪,和他们的不合理的要 求;会计们管帐的那种方法;老百姓的抱怨;歇宿执照的买卖;无纪律的军 队的横行霸道;在客店里他们与别的住客之间的争吵??”等等“不法的事 情”,他拒绝了步兵队长的好意,决心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  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获得法学博士的学位,当了一名律师。这时, 一个女人向他求爱,被他拒绝了。这个女人便怀恨在心,让他吃了一个有毒 药的榅桲,使他中风昏迷,变得象个白痴,几乎失去了一切才能,成了疯子。 他认为自己是个玻璃人,任何人走近他准会把他打得粉碎,所以只要人们一 靠近,他就发出最可怕的叫喊。从此,他赤脚怪装,夏天露宿街头,冬天钻 进稻草堆里,吃得很少,吃法很怪。每当他出现在法拉多利大街上,就吸引 了一大批尾随者。他议论社会,评点事物,象社会问题咨询“医生”一样, 回答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仍保持着过去的机智、灵敏,并且见解独特, 他回答问题的正确,令大学里“最有学问的医药和哲学方面的教授都感到惊 奇。”朝廷里一位贵族托人请他去朝廷做事。他说:“请阁下替我向那位贵族谢绝,说我不配住在朝廷里,也不配住在宫殿里,因为我总算还留着一点羞 耻心,不懂得奉承人。”他看了贵族们打猎用的数不清的鹰及其它类似的鸟 之后说,“靠这些鸟儿打猎,对大贵族来说,是一种完全合适的消遣,因为 花费和收获的比例是二千对一。”一个赶骡子的人说自己是被雇用的仆人, 问玻璃博士有什么看法,他回答:“主人的荣誉抬高仆人的荣誉。你们把雇 用你们赶骡子的人称作你们的主人,你们看看,你们是在为什么人干活,能 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荣誉;你们的雇主都是这地球上所能容忍的最肮脏的垃 圾。”玻璃博士看到一个刑事法官,他说:“我可以打赌,这个法官心里藏 着毒蛇,墨水盒里藏着手枪,手里藏着闪电,把落到他职权范围内的人都一 个个毁掉。”作者在书中感叹到,“路达亚说了那么多贤达的话”,如果不是他那种疯病的话,“人人都只会以为他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一个人。” 两年后,路达亚被一个修士治好了病,他又回到法庭去上班,但人们照旧跟着他、蜂拥着他。他扯着嗓子说,“如果你们不离开我,我很可能就沉下去,天顶。我恳求你们,千万别再跟我了,因为你们跟我,就是折磨我、 伤害我。”但是,还是有人跟着他,他只好离开这座城市,因为他已经没法 再运用他的智力了。他离开时悲愤地喊到:“啊,城市和法庭啊!你们使胆 大妄为的人能称心如意,却叫谦逊的劳动者失望;你们大量的支持着无耻的 小丑,却听任崇高的贤士饿死;我现在就和你们告别啦。”最后,他去了法 兰德斯,在军队里度过了一辈子,留下了一个最勇敢的战士和最正直的人的 名声。  作者借疯子之口,对那些不顾廉耻的达官显贵,那些过着奢侈豪华生活 的贵族们以及“心里藏着毒蛇”的法官们进行了无情的疯刺、谴责和鞭挞, 说他们是支撑黑暗社会的“最肮脏的垃圾”。而象路达亚这样没有靠山、只 有学问的博士,只有疾病才使他扬名,一旦病体康复,反而无人问津;他想 拿出真才实学替人们服务,却遭到世人的摒弃。这是一个小人得志、贤士饿  死的社会。玻璃博士的悲哀,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那个社会的悲剧。  《训诫小说集》作为西班牙最早出现的短篇小说,不仅在反映社会生活 的广阔程度,在表达作者光辉的人文主义思想方面,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 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独具特色。这部作品题材广泛,主题新颖深刻,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十分善于从复杂的矛盾中刻划出人物性格的多样 性,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立体感。比如,《吉卜赛小姑娘》中的 普莱秀萨是一个独具个性的人物。她一开始就喜欢上了安德鲁,但因门第悬 殊,她怕上当受骗;她个性自由,性情开朗,又拘于封建的伦理道德和部落 宗法;她希望安德鲁融入她所熟悉的吉卜赛社会,又怕因此而失去他。在这 种复杂矛盾的思想与行为中,作者出色地展示了她理智、善良、具有叛逆精 神的个性。小说的心理描写也很成功。作者善于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作细致入 微的刻划,从而揭示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在《忌妒的义斯德勒马都拉人》 中,作者用大段篇幅从不用侧面把老年人焦虑不安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比如,他对财富的困惑。他看着他的金块睡不着觉,“藏起来嘛,一点好处 也得不到,搁在自己屋里嘛,又会引贼上门”;做买卖吧,年纪大了;救济 穷人吧,又怕纠缠不休。他对婚姻也困惑不安。婚前他担心自己的精力,一 想起结婚“脑子里就立刻生了种种可怕的疑惧,”决定不结婚又很不甘心; 娶了一位小妻更是终日提心吊胆,怕戴绿帽子。这种复杂多面而又精细的心 理活动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为后世短篇小说的心理描写创造了 范例。《训诫小说集》对西班牙乃至世界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发展,都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 塞万提斯的一生是贫困坎坷的,但他确以自己的贫困丰富了全世界——丰富了全世界的文学,丰富了全人类的精神!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62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天龙八部元宝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