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棚种菜利润怎么样发展趋势怎么样2015年

  
||||||||||||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大学生放弃大城市回乡种菜年赚30万
柴会龙种韭菜种出了名堂,成了年轻的农场主。都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回村务农,可是,在章丘市刁镇柴家村却有这么一个大学生,他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种韭菜,不光为自家地里产的韭菜注册了品牌,还成功
柴会龙种韭菜种出了名堂,成了年轻的农场主。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回村务农,可是,在章丘市刁镇柴家村却有这么一个大学生,他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种韭菜,不光为自家地里产的韭菜注册了品牌,还成功将韭菜打入了济南的大超市。他叫柴会龙,出生于1989年,今年刚刚25岁。不久前,柴会龙又正式将自家的30余亩韭菜地注册成家庭农场,成为一名年轻的农场主。
  上大学时,他就下决心回村创业
  &不像一个&是柴会龙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挺白净。柴会龙表示,尽管外表还&不达标&,但他已下定决心,做一名职业农民。
  &我不喜欢北漂生活,也不喜欢都市里没有归属感的生活。&柴会龙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毕业后回农村创业,主要源于大学期间给家里写的一封信。柴会龙上的是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他说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一堂职业规划课,要求每个学生给家里写一封信,将大学四年以后的打算写下来。&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农村创业。&
  可是,一晃四年过去了,真到了毕业的时候,柴会龙的选择遭到了家里人反对,&我妈妈哭了整整一个星期,怕村里人笑话,说这个孩子没出息。&与父母冷战了几天后,柴会龙找出当年写给家里的信,最终说服父母,他们同意自己&先干干试试。&
  韭菜打入城里大超市,每亩收入万元
  柴会龙的老家在章丘市刁镇柴家村,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种韭菜,可由于种种原因,柴家村的韭菜知名度并不高。2012年7月,柴会龙毕业回老家后,开动脑筋想办法,干出很多原先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像这样的冬暖式大棚,在柴家村还是头一份。&柴会龙指着地里一大片崭新的大棚告诉记者,原来村民种韭菜用的是小拱棚,它的优点是造价低,但不利于韭菜生长。柴会龙决定不用小拱棚,改用更先进的冬暖式大棚。他利用自己在大学期间创业积攒的十几万元以及争取来的20万元贷款,建起了11座大棚,当年就见到了效益。&韭菜长高了,品质好了,卖的价格也就上来了。&柴会龙笑着说。
  韭菜丰收后,柴会龙又为韭菜寻找销售出路。柴会龙上大学时卖过苹果,还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推销商品对他来说不是难事。经过努力,柴会龙已成功将柴家韭菜打入济南华联和章丘东方冷库两家大型连锁超市。
  据柴会龙介绍,韭菜的亩产量大约是6000斤到7000斤,平均销售价格是每斤3元,每亩纯收入约1万元。&从去年年底至今,30余亩韭菜已赚了30多万元,基本收回了成本。&
  将自家韭菜地注册为家庭农场
  不久前,柴会龙成功将自家的韭菜地注册为家庭农场,成为一名年轻的农场主。柴会龙知道,既然选择了回农村创业这条路,就必须踏踏实实走下去。
  据柴会龙介绍,11座冬暖式大棚是他亲自带工人建起来的,从去年10月到11月,整整一个月时间,大棚才好不容易建起来。此时,柴会龙的体重也从180多斤降到了140多斤。韭菜丰收后,在为超市配送货物的时候,柴会龙也会亲力亲为。年前济南雾霾天气比较多,有一天柴会龙开车到济南市区张庄路送韭菜,由于天气不好,原本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的路程,柴会龙走了三四个小时,回到家里又接着装货、送菜,一天下来只吃了一个凉烧饼&&
  身体上的辛苦都可以忍受,可突如其来的打击却让人措手不及。今年正月十五,正在地里干活的柴会龙左等右等不见父母到来,给家里打电话也没人接。感觉不妙的他赶紧回家,发现父母煤气中毒陷入昏迷。&我很少哭,那一次真急哭了。&柴会龙说,幸亏有众多好心人帮助,他才把父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他说要大干一场,争取把柴家韭菜卖到国际市场
  柴会龙说,很多年轻人不愿回农村务农,一些上了年纪的父母也不能接受子女务农,其实有知识的年轻人务农也会干出一番事业,&要想创造新的农业模式,将来还得靠大学生。&
  柴会龙举了个例子,他说,春节前济南大雾天气比较多,影响蔬菜生长,他四处考察,发现有一种植物增光灯,散发的紫光有助于韭菜生长。在反复研究确认后,柴会龙引进了这种植物增光灯,果然,韭菜长得更快、更好了。&2013年我还要大干一场!&注册家庭农场让柴会龙对未来的发展目标更明确,他决定未来继续打造&小而美&的家庭农场,种植高品质的韭菜,并将柴家村的韭菜卖到国际市场。& 在农村弄个种菜的大棚成本要多少钱?
在农村弄个种菜的大棚成本要多少钱?
在农村弄个种菜的大棚成本要多少钱?啤酒大麦,目前,甘肃地区农户种植啤酒大麦共约220万亩,年产量达90万吨,目前该品种和种植模式已被推广到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
在农村弄个种菜的大棚成本要多少钱?啤酒大麦我国现在是世界啤酒生产第一大国,每年生产啤酒所需的大麦量在300万吨左右。由于国产啤酒大麦的品质不高,有20%
左右还需要进口,这就为国内啤酒大麦种植市场提供了巨大空间。目前,甘肃地区农户种植啤酒大麦共约220万亩,年产量达90万吨,目前该品种和种植模式已被推广到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在农村弄个种菜的大棚成本要多少钱?懒人稻越年再生糯稻俗称“懒人稻”,不需每年播种、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马灌镇最老的两株“懒人稻”,已生长了28年。较常规杂交稻,“懒人稻”生长周期要长近一个月,还有抗倒伏的特性。“懒人稻”米颗粒较小,椭圆形,色白,口感好似东北米。该品种目前已在全国11个省市100多个县进行试种,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亩产在600公斤上下,比常规杂交稻略高。在农村弄个种菜的大棚成本要多少钱?牧草玉米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量的70%左右。牧草玉米的诞生无疑是增加了玉米作为饲料消费的比重。牧草玉米一般是3月下种,6月就可以收获第一次,若天气条件好,还能多收获两次,有一定的再生性,其单次收获的最高亩产能达到7吨以上。
责任编辑:WM
由于特色小吃是小本经营项目,每个客户消费金额都不会太高,在开店选址的时候只有选择个人流旺的地方才能保障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下面是总结出来的开特色小吃店选址要诀。
夜生活,“吃”是主打戏,诸如烧烤、麻辣烫!不知不觉中,其实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每当夜幕降临时,在大街小巷,各类大排档在灯火阑珊中林立,冷饮、烤
好吃的东西很常见,但是能够赚钱的美食项目却不是随处可见,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冒菜就是一个很符合大众口味的创业好项目。所以很多年轻的创业者都想做相关的生意。那
妈妈乡冒菜口味独特的冒菜在宾客心目中形成很不错的语言宣传效果。语言宣传假如形成,品牌认知度便会深入人心。妈妈乡冒菜在短短时间里能发展成冒菜美食行业的第一品牌,靠
现在的创业者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除了观察去项目热门不热门以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考量,那就是这个项目有哪些经营标准,这些标准适不适合自身经营发展,这是现在很多创业者05版:农资周刊
& &&& 往期回顾 & && &&&
20亩荒滩建“超级大棚”种菜利润率高过盖房子
&&&&绘图:刘念
&&&&本报见习记者李纯&&&&一个蔬菜大棚能有多大呢?当前我国一个标准化的蔬菜大棚占地为3亩,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后红岱村设施农业园区中一个蔬菜大棚占地多达20亩。“这可是真正的‘大’棚啊!而且大棚里用的都是有机堆肥。”在大棚里务工的村民刘全喜如是说。&&&&“这是我自己研发的双模联栋日光温室,已经申请了专利。做现代农业,必须切实地运用科学技术,并不断地创新。”园区总经理刘保强对记者说。&&&&1“大”棚让盐碱地也能种菜&&&&后红岱村设施农业园区建在村子的一片荒滩上,盐碱化十分严重。“以前这里地面上是白花花的碱,用笤帚来扫上一些拿回家稍做处理就可以洗衣服。”刘全喜说。所以,当刘保强要承包这片荒滩用来种菜时,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嘲笑。&&&&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刘保强对于盐碱地改造很有信心。“盐碱地的产生是因为地表水分的蒸发量过大,土壤下层的盐分被带到了地表。改造盐碱地的第一步就是降低地表水分的蒸发量,塑料薄膜大棚是无土栽培之外比较合理的选择。”刘保强说。在塑料薄膜大棚内地表水分的蒸发量大大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的灌溉,使地表盐分下沉。利用村里的牛羊粪制作的有机堆肥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使土壤吸附的钙活化,增强对土壤吸附性钠的置换作用,实现脱盐脱碱。不到半年时间,刘保强就完成了对120亩荒滩盐碱地的改造,当年就种上了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这老天爷就是偏爱能人,连树都长不了的地方,居然让老刘把菜种起来了。”村民谭福志说。&&&&2“大”棚更有利于生态种植&&&&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普遍推广,一个标准化的蔬菜大棚占地为3亩,但实际上种植蔬菜的面积为1亩,土地利用率仅为33%。“我这20亩地的大棚中蔬菜种植面积为18亩,因为整体联栋的大棚可以避免保温墙、边路、支架等的重复建设,土地利用率一下子提高到了90%;再加上棚顶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性能很好,不用安装标准化蔬菜大棚的‘棉帘子’卷动设备,所以建设成本从10万元/亩降到7万元/亩。”刘保强说。&&&&这种双模联栋日光温室更重要的优势是可以大规模“生态种植”。菜农自己搭建的小拱棚空间小、通风差,常年单一品种的连作,造成了土壤连作障碍,进而影响植株长势,导致病虫害增加,为保证产量,菜农不得不超量使用农药。刘保强说:“我开发这种大棚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亩地的大棚空间很大,通风自然就好。我采用‘小块间作轮作’,每种菜只种10平方米,四周的菜各不相同,定期轮作。这营造了蔬菜生长的多样化的生态环境,能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爆发。”不仅如此,他还采取“冻地”措施,在内蒙古最冷的1月份敞开大棚,让严寒杀灭土壤中的病虫。&&&&3“大”棚菜销售采用会员制&&&&刘保强的“生态种植”极大地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有机堆肥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蔬菜的干物质含量。“他这里的菜的确不一样,西葫芦吃起来像蘑菇,茄子吃起来像肉片。”在大棚里参观的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凭借大棚的“规模大”、所产蔬菜的“真绿色、好口感”等广告语宣传,每逢周末都会有市民前往采摘、观光,刘保强就地取材在他的蔬菜大棚里做起餐饮服务。他借这些机会向市民销售自己的蔬菜,推出了会员制、认购制两种销售模式。&&&&对于会员制的客户,每周收费40元,配送5公斤5~8个品种的蔬菜并提供免费送菜上门服务,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既能吃到绿色蔬菜又完全可以消费得起。而认购制属于一种投资销售模式,投资7万元认购1亩专利技术“双模连栋温室”,并发展60个会员,即可享受每年3万元的投资回报,这对于经济能力较强的市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销售模式的创新为刘保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现在入户配送服务终端消费客户已签约2037户。我一点不羡慕我们当地的房地产商,我种菜的利润率比他们盖房子的高很多。”刘保强说。&&&&刘保强为他的菜注册了“云谷小农”的商标,成立了内蒙古民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推广“民天农业模式”。“从种植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很讲科学,根据这些年做农业产业化的经验来说,我认为这是成熟可行的。”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市场部部长成永祥说。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当前位置:&>&&>&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助农增收、传承乡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农家乐”,在一些地方逐渐“变味”,甚至“长”在了温室大棚中,成为“老板乐”。种菜大棚变味改他用  从外面看是栽培农作物的玻璃温室,里面却是餐饮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的农家餐馆,入口处还堆起假山、走廊中间建起“小桥流水”;从外面看是普通的冬暖式大棚,里面却建起了混凝土养殖场,养上了孔雀、梅花鹿、野猪等供游客观赏或食用的动物……这是记者近期在一些县乡采访时发现的变味“农家乐”。  在大棚里“长”出的餐馆,是否合乎有关规定?记者采访了解到,国土资源部、农业部2014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经营者必须按照协议约定使用土地,确保农地农用;设施农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或变相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非农建设。  一些省市做出了进一步的强调。如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与浙江省农业厅2015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通知》,明确将“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等排除在设施农用地之外。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国土部门已查处了多起类似案例。2015年1月,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对改变设施农用地用途建“大棚房”、住宅的,作出了申请撤销用地批文、限期拆除或没收建筑物决定,并对一处“大棚房”进行了拆除;2014年12月,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对房山区良乡镇个体经营者葛某非法占用黑古台村集体土地建设“大棚房”等4起重大典型土地、矿产违法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  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资料也显示,从近年来土地变更调查、卫片执法检查和土地专项督察情况看,有的地方出现了打着设施农业的幌子,变相建“大棚房”和“休闲”“娱乐”“度假”设施等,搞耕地的“非农化”。  除了违法违规侵占农民土地外,记者在多地采访时,还发现了一些“农家乐”变身“老板乐”的现象:有的工商企业廉价流转农民土地,建起采摘园、观光园、休闲园,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工商企业廉价或无偿占有了本属于公共资源的“青山绿水”,想来观赏就要“留下买路钱”;还有工商企业以发展“农家乐”为名,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贴或者项目资金……农家乐不该成为“老板乐”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农家乐就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顺便采摘些瓜果蔬菜带回家。近年来,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3;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200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3300多万农民受益。  但是,“农家乐”本不该“长”在温室大棚里,更不应该成为“老板乐”。  “餐馆或养殖场用地属于建设用地,相关手续非常难批;而蔬菜大棚用地属于设施农用地,办理相关手续则容易许多。大棚里建设其他建筑,不要说外人看不出‘门道’,连国土部门的卫星检查都能躲过去。”一家“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如果有建设用地手续,谁也不会在好好的建筑外面“罩上”大棚,既浪费钱,又影响采光通风。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利益是导致大棚里面“长”餐馆的重要因素。  山东金鲁班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告诉记者,普通农民种大棚,一年也就收入三四万元,来年还得继续投入、继续种。但要是在大棚内搞“农家乐”等经营项目,甚至能实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利润可能比种棚高十倍不止。  德州馨秋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冬青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少“农家乐”正在走上从“如何吸引游客”到“如何留住游客”的升级之路。一些“农家乐”为了增强自身吸引力,从而将“大棚房”挪作他用。整治和引导双管齐下  防止“农家乐”变味,首先要坚决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国土资源部曾明确表示,土地执法部门和土地督察机构要“守土有责”,对借发展农业设施之名违法违规用地的,要严肃查处、重典问责。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遭遇的土地限制问题,德州市旅游局副书记赵月生认为,一方面,旅游部门与国土部门应加强沟通,平衡好旅游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地在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时,可以根据现有土地政策引入免硬化土地、可拆除的“移动房屋”来满足需求。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扶持“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并未明确鼓励和扶持什么样的“农家乐”。未来应改变这种局面,明确规定国家优惠政策要重点扶持那些能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农家乐”。  
 (据新华社电)
本文相关新闻&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点在哪 成本大不大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点在哪 成本大不大
核心提示:大棚蔬菜种植利润点在哪成本大不大?2016年年初着实让蔬菜种植户火了一把,各种蔬菜价格飙升,市民直呼吃不起。回到我们的话题,现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点在哪 成本大不大?2016年年初着实让蔬菜种植户火了一把,各种蔬菜价格飙升,市民直呼吃不起。回到我们的话题,现在大棚蔬菜种植利润大不大,怎么才能尽可能的赚更多的钱?大棚蔬菜种植成本与利润主要由大棚建造、维护,以及蔬菜种植管理需要的农资决定。各地情况会有差异,下面来看看大棚蔬菜利润分析。
大棚蔬菜利润与成本一般的每亩地的蔬菜大棚骨架需要5500元左右,为了节省造价及延长大棚的使用时间,比较经济的建造大棚的方法是,用菱镁大棚骨架以及塑料纸;如此一来既降低了建设成本,也便于日常的使用维护。
这样的大棚可以使用5年,每年只需要更换塑料纸就可以了。每亩每年蔬菜种苗、农药、肥料等成本大约为700元,土地租用费每年800元左右。
结合以上的计算,大棚蔬菜种植成本为,每亩地初期的投入为7000元左右,蔬菜大棚以5年的使用期算,每亩地每年的均摊成本为2500元左右。
大棚蔬菜种植利润可以达到150%-250%,每年可以出2-3季的蔬菜,如果是种植一般的蔬菜,1-2季的蔬菜基本就可以回收初期的建造及大棚蔬菜管理成本,这样第一年就可以实现盈利,平均利润为100%-150%;以后的年份每年的成本就是换些塑料纸。
怎样种植大棚蔬菜?这是个很平常的问题,但解答并不简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项系统技术,生产中的很多技术环节需要菜农掌握。如果你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逐一积累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中的各项具体的管理知识。
我们对繁多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力求做到通俗易懂,资料也将一步步添加完善,希望能给你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蔬菜大棚建造成本无疑是广大菜农很关心的问题,先了解蔬菜大棚的类型,及其建设过程中所需的铺盖材料,对蔬菜大棚的搭建工作将有很大帮助,从而为您节省开支,并提高生产效率。
蔬菜大棚的类型及建造成本
1、6米宽装配式钢架大棚。此棚型已推广应用多年,是主要以直径22毫米、厚1.2毫米的镀锌薄壁钢管为大棚骨架材料的钢棚棚型,棚宽6米,顶高2.2-2.5米,肩高1.2米,土地利用率80%,使用寿命10年以上,每平方米造价10-30元,每亩建造成本元。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缺点是棚宽较小,操作管理效率较低,冬季保温性较弱。
2、简易竹架大棚。是广泛应用的一种类型,棚型一般宽5-6米,顶高2-3.2米,侧高1-1.2米,拱杆间距1-1.1米。优点是造价低、取材方便、建造容易,每亩成本约3000元(连薄膜),缺点是,大棚内柱子多,遮光率高,作业不方便,使用寿命短,抗风、雪性能差。
其中有一种俗称&地滚龙&式的棚型,跨度宽4-6米,顶高及肩高低,采用一膜到底的覆盖方式,比普通毛竹蔬菜大棚更节约成本,适宜爬地作物栽培,大棚西瓜栽培普遍采用。
3、钢竹混合大棚。棚型结构与简易竹架大棚相同,间隔用钢管和竹竿做拱杆,具有节约钢材,降低造价,操作便利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面积;性能与成本介于钢架大棚和竹架大棚之间。
4、8米宽提高型钢架大棚。增加了棚体的高度、宽度,提高了棚侧通风窗的高度、宽度,增大了棚内空间,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冬季保温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此棚采用直径28-32毫米、厚1.5毫米的镀锌管搭建;顶高3.2-3.5米,肩高1.8米,棚体空间大,适宜种植高蔓蔬菜等。但此蔬菜大棚建造成本大幅提高,每平方米造价20-45元左右,每亩成本1.5-3万元,主要适合于农业示范园区及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菜农应用。
5、普通连栋大棚及简易竹架连栋大棚。普通连栋大棚结构相似于钢架连栋大棚,具有空间大、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成本降低很多,每平方米50-100元。
蔬菜大棚覆盖材料菜农应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蔬菜大棚覆盖材料。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大棚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作而成。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1倍,夜间棚温比其它材料高1-2℃;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除保温外还可作遮阳网用。
⑥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作冬天保温覆盖。
蔬菜大棚方向的确定应建在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无污染的地块上;一般要求座向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于东西两侧。这样做的优点是:
1、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
2、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
3、避免了大棚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多样化要求将进一步增加,蔬菜大棚能弥补一些蔬菜的季节性不足,无疑在未来的蔬菜生产中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推荐阅读:多地菜价一直涨 连卖菜的都说20年没见过这么高的价
节后应该稳中有降的菜价,如今却一直上涨,薹菜价格甚至四天翻了一番。冬季本该是供菜主力的南方,却因接连的寒潮导致蔬菜大幅减产,北方蔬菜上市时间也延期一月。而高价菜又催生各环节的加价,等气温回升北方菜大量上市后,菜价才会有所下降。
薹菜四天价格翻番饭店都炒不起了
&往年过了正月十五菜价就会逐渐下降,怎么今年到了现在还这么贵?&经营一家饭店的赵先生,15日一早在七里堡市场上买了三样菜,红辣椒、青辣椒、芹菜各三四斤,而这就花了他70元。他忍不住抱怨,现在的菜价涨得不像样子。
&现在饭店光花在买菜上的钱,就比往年增加了50%。贵的菜已经开始减量供应,有客人点菜时就说已经卖光了。&赵先生无奈地说,像四块钱一斤的薹菜,饭店都做不起了。
其实,不光消费者觉得贵,七里堡市场上的批发商也觉得今年菜价高得有点离谱。
&自从有了批发市场以来就没见过这么高的菜价。&杨庆军已经在市场上卖菜20多年了,他的菜摊上有青辣椒、红辣椒、芹菜、薹菜、有机菜花等,但是四块钱一斤的薹菜却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短短20分钟里,有四五拨人来问价,但是却没有人下手购买,问完之后都撇撇嘴离开,表示太贵了。
&薹菜的价格仅4天就翻了一番。从2块多钱涨到了4块钱,平均一天涨价5毛。&杨庆军说,菜贵了卖得也少了,以前每天能卖出四五千斤,而现在只能卖一两千斤。
菜价高卖不出去中间商更要加价弥补利润
这几天从菜源地寿光传来信息,青辣椒的收菜价又上涨了,已经涨到了6 . 5元一斤。&从寿光到济南的市场,每斤又得加价两到三毛。&杨庆军说,&明天的批发价肯定要涨到6 . 8元,而从我这儿卖出去,又得涨钱,至少要卖7块钱。&
整个市场上,蔬菜是一片涨势。持续高价的大葱不说,西红柿、薹菜、芸豆、有机菜花等都一直在高价位运行。
七里堡市场上的批发商张国栋,在13日进了最后一批一万多斤大白菜之后,决定先停车歇业几天。&市场上库存的白菜,好点的能卖到一块八九,但从肥城收货拉过来就得1 . 75元甚至1 . 8元。别看白菜卖得贵,还是没多大利润。&
张国栋说,济南市供应的大白菜,主要来源于肥城冷库的存货,目前也有少量早春大白菜上市,但价格依然较贵。&现在正青黄不接,各地存货卖得差不多了,新菜上市还太少。&
&菜越是少,价格加得越多。&杨庆军说。一棵菜从地里到市场上,需要经过代办、净菜、加工、运输、批发市场、菜贩子等多个环节,而收购的菜数量越少,每个环节的成本越高。
具体来说,批发商在自己手里存货少、卖得出的情况下,就考虑在价格上弥补量少带来的损失。&蔬菜的价格太高,卖不动,量少了,小商贩自然要通过增加利润的办法赚钱。&杨庆军介绍。
菜农挑起菜贩子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
菜源地产量减少,直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刘先生从滕州批发卷心菜和萝卜,现在是听到哪儿能收到菜就竖起耳朵来。&菜少了,可是菜贩子还是这么多,以前是菜贩子挑菜农,现在是菜农挑菜贩子,哪个给的价高就把菜卖给谁,就这么把菜价给抬起来了。&批发商刘先生说,&打个比方,10个菜贩子抢5000斤菜和10个菜贩子收10000斤菜,价格能一样吗?&
&收货太难了,不好找货源。&15日,奔波了三天,跑了好几个货源地才凑起一车菜的张国栋说,因为缺货,他要比以往多花费一倍的时间来找货。&正常情况下,三天能卖一辆车的货。&而这些都是无形之中增加的成本。
因为难收货,代办的中介费也随之增加。&往常给代办的钱一般是一斤一分钱,现在货不好收,得给他两三分钱。&张国栋说,一般毛利在两毛左右就可以批发,而货难收的时候,一环环的成本涨上来,不少批发商也会因为赚不到钱暂时歇业。
根据寿光蔬菜指数网的周价格综合指数,今年节后涨了2个点,打破了以往的规律。节后综合指数也是一路攀高,最高值达到221 . 27,到3月13日,综合指数已经到了218 . 42。不过从本周蔬菜价格定基指数走势图来看,指数小幅下跌。
&再过一段时间天气暖和了,青州大白菜上市的就多了,价格也能降下来点。&张国栋说。业内人士预计,四月中旬或五一后,价格会略有回落。
菜农说法:西红柿每亩多赚10000块
在山东寿光市古城街道,十几个村集中种植西红柿。野虎村的张志华家里种了三个大棚,共计三亩多。在2月中旬,他去年8月底种上的西红柿,就以平均三块多的价格卖完了。因为行情好,农户的收入也多了。
&去年平均两块多,今年至少三块。&张志华说,西红柿的价格就比往年同期要高一块多,年后价格堪比春节,&年前早种上西红柿的,现在都卖到了四块钱一斤。&
张志华说,西红柿一般分春秋两茬,种植成本大约一元一斤,往年一个大棚的西红柿,卖到三万元左右就不错,今年受行情影响,他多赚了一万元。
&卖得好的还有卖到五万元的。&据了解,西红柿亩产量大约20000斤。正常情况下,张志华能收获60000斤西红柿,而2015年,他只收获了40000斤。&去年八月底种上的那一批,坐果的时候遇到连阴天,生长慢,尤其是11月,几乎没见到太阳。&
受天气影响,西红柿不仅上市时间晚了大约一个月,产量也较往年下降了至少四分之一,价格自然上涨。&不太好的也能卖上高价了。&张志华说,本村的西红柿主要销往深圳、北京、东北等地,因为缺货,批发商对西红柿质量的要求也松了下来。&好的不好的一起收。& 本报记者王小蒙张玉岩实习生张亚冉
这个月的买菜钱多花了五六百
市民餐桌上的菜单,是菜价的晴雨表。菜价一高,原本依喜好来买的菜,现在也只能看价下菜碟。&不高于四块钱的菜才会考虑要。&市民出门买菜,钱也比以前多带了一倍。
&大葱太贵了,以前常吃的牛肉大葱水饺,今年过年都没吃上。&济南市民孙女士无奈地说,尽管她收入不低,可面对七八块钱一斤的大葱,狠了狠心还是没下去手。
以前大葱论捆卖,还时不时在市民买别的菜时搭上一根,现在却成了菜贩手里的宝贝。摆出这么几根,市民也是看得多买得少。
过年时泉城市民刘女士家收到亲戚自种的两捆大葱,调侃说这是多年来收到的最真诚、最贵重的过年礼物了。在滨州市民孙女士家里,用洋葱代替葱花已经大半年了。只有过年做葱油鲤鱼的时候,才花八块钱买了两根葱。而现在,随着洋葱价格的接连上涨,她炒菜再也没放过这些佐料。
&连最喜欢吃的青椒,都已经俩月没吃到了。&眼看超市里七八块钱一斤的价格,算算一盘菜就算不放肉也得要五六块钱,孙女士只好买了土豆和白菜,而这也成了她餐桌上的常客,&白菜虽然也贵,好歹吃得住啊,能做的花样也多。&
家住济南华信路附近的白领王女士,上周末去超市随便买了几种菜,就花了45元。&现在就是看着便宜的菜买,低于四块钱的才会考虑,特价的像黄瓜、山药,买了不少。&月入七八千元的她,也不得不看价下起了菜碟。
&以前买三四样菜也不过十块钱,现在都得二十了,出门买菜也得多带钱才行。&曹女士说,因为家里有小孩,菜价虽高,但为了营养全面还是没有减少种类,&不过光孙子喜欢吃的香菇油菜,做起来至少也比以前贵了一两块钱。&
家住山东师范大学附近的潘女士说,她买菜一般每种买个二三斤,过去一百块钱还能买一大堆菜,而现在一百块钱破开还没怎么花就没了。&这一个月买菜钱,比往年这个时候多花五六百啊!连萝卜都一块五一斤了。&
就在前两天,市民徐女士让老公去买眼馋已久的西蓝花,没承想老公买了却落在市场忘拿回来,于是她逼着老公去菜市场把菜找了回来。&当时他买了一点菠菜和一个西蓝花,就花了将近十块钱。一棵西蓝花就七块钱,平常便宜的时候也就算了,这么贵的菜怎么能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小院自建种菜大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