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挑大怪物猎人拍卖行在哪下手 揭秘亿元假画是怎样炼成的

天才骗局 亿元假画是这样炼成的(图)
来源:信息时报日 15:00
  住豪宅 办派对  嬉皮士画家造假致富  从外表上看,贝尔塔基就像一个嬉皮士,他长发披肩、衣着随随便便。但凭着伪造假画获得的巨大财富,他和妻子住在弗莱堡价值百万英镑的豪宅,与上流社会的精英为邻。他还经常举办盛大派对,用最好的香槟招待客人,甚至从西班牙买一支弗莱明哥乐队来助兴。  贝尔塔基在邻居眼里无疑是一个神秘人物,无人知道他的来龙去脉。有人说,他专门为百万富翁画画谋生;有人说他从事艺术品销售生意,藏有大批名画;还有人说,他混迹于古董市场,常常能发现被遗忘的宝贝。  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沃尔夫冈·贝尔塔基是一个天才。调查该案的一名探员说,“如果这些画真是赝品,那只能说它们是一批天才赝品。”一个朋友则形容他的天赋由上帝赐予,“他可以用画笔重现所有他见过的景象。”  名拍卖行卖数十赝品造假达“黄金标准”  上月,包括佳士得在内的多家全球知名拍卖公司和交易商近日被曝牵涉一宗重大假画案,震惊整个艺术界。近年来在全球各地成交的30多幅20世纪重要画作经鉴定后确认为赝品,总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英镑。  这宗假画案涉及包括德国超写实画家马克斯·恩斯特、法国野兽派画家拉乌尔-杜菲及法国机械派画家费尔南德·勒泽等多位名家的作品。专家称,这些 赝品水准已达“黄金标准”,仿冒手法高明,涵盖多种画风,即使经验丰富的鉴赏家也未必能看出端倪。直至一幅恩斯特画作的赝品因收藏标记引起传记作家质疑, 经科学鉴定发现其中含有这些画家作画时期还未出现的颜料,骗局才被揭穿。
相关新闻->->->天才骗局 亿元假画是这样炼成的
  如果没有利欲熏心、误入歧途,德国艺术家沃尔夫冈-贝尔塔基很可能成为独树一帜的当代画家。他错把天才用在了一宗古老的犯罪上――伪造名画出售。沃尔夫冈-贝尔塔基很快遭到德国警方逮捕,随着调查推进,他的天才造假手法浮出水面。
  电影《盗走达芬奇》讲述仿制达芬奇名作的故事,与这桩造假案有几分异曲同工。
佳士得是全球最具知名度的拍卖行,如今因假画案而信誉不保。
  佳士得于2006年拍出的德国画家坎本东克的作品《红马》,被认定是贝尔塔基伪造的赝品之一。
  贝尔塔基和妻子合谋犯下了二战后欧洲最惊人的假画案,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23亿元),苦主包括英国佳士得等大拍卖行及数十位买画的各国富豪。
  伪造“不存在的名作”
  和自古以来的造假高手不同,贝尔塔基从不“冒犯”达芬奇、毕加索、莫奈等大师,他聪明地挑选了20世纪初期的知名画家下手,例如马克斯?恩斯 特、拉乌尔?杜菲。这些人的作品价值约在100万欧元,比动辄以千万算的大师级画作便宜得多,而实际上它们又十分体面,是新兴富豪之家和大企业的上佳装饰 品,深得拍卖行喜爱。
  调查发现,贝尔塔基仿造的画作很多是“失落之作”,它们被列在艺术家的作品档案中,但多年来下落不明,也没有留下资料可以对照鉴定。有时候,沃尔夫冈也会自己“创造”一幅名家作品,其要领在于他深谙艺术家的画风和笔触,因此连赝品也具有原作风范。
  摸准买家心理添油加醋
  截至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沃尔夫冈-贝尔塔基伪造了35幅名画。这些赝品有几处共同点,如今看来,它们显示出造假者非常善于揣摩买家心理的。例 如多数赝品用相似的画框镶嵌,都来自知名画廊;画的背面绘有别的草图,统一的画风让人觉得这是画家在思考下一副作品;另外,很多画背面贴有知名画廊或者收 藏家的鉴赏签,让人相信这些画曾公开展出、或曾经被多人收藏。
  讹称“家传之宝”推销
  贝尔塔基造出赝品后,多由妻子海伦向拍卖行推销。她通常讹称画作“是祖父的遗产”,细节也编造得言之凿凿。她说,祖父维尔纳?贾格尔认识知名画 商阿尔弗雷德?弗莱西特海姆,从他那里买到一批20世纪初的名画。二战时期,祖父把这批名画藏了起来,到他死后,就将其传给了海伦姐妹。
  据调查,维尔纳-贾格尔是真有其人,也确系海伦的祖父。但关键的一点是,这位企业家对艺术几乎毫不感冒:他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和他最后一任妻子都 说,从未见过贾格尔做和绘画有关的事情。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贾格尔认识阿尔弗雷德?弗莱西特海姆。贾格尔死于1992年,也正是这一年,海伦认识了沃 尔夫冈。
  专挑大拍卖行下手
  1995年2月,贝尔塔基和海伦初试,目标是德国著名的兰佩尔茨拍卖行。海伦称自己有一幅德国画家汉斯?普尔曼的作品,是家传之宝,希望通过拍卖行拍卖。也许第一次缺乏经验、又或者运气不佳,这幅画被普尔曼的研究者鉴定为赝品,拍卖行直接拒绝了海伦的交易。
  首战告负的“假画夫妻”没有灰心,反而挑更大的目标下手。8个月后,他们找到了佳士得,竟成功推销出一幅声称是德国著名画家坎本东克的作品。老 眼昏花的佳士得向顾客保证该画“确系坎本东克之作”,还煞有介事地称它是“维尔纳-贾格尔藏品”。结果,这幅《少女与天鹅》卖出了67500英镑。
  住豪宅 办派对
  嬉皮士画家造假致富
  从外表上看,贝尔塔基就像一个嬉皮士,他长发披肩、衣着随随便便。但凭着伪造假画获得的巨大财富,他和妻子住在弗莱堡价值百万英镑的豪宅,与上流社会的精英为邻。他还经常举办盛大派对,用最好的香槟招待客人,甚至从西班牙买一支弗莱明哥乐队来助兴。
  贝尔塔基在邻居眼里无疑是一个神秘人物,无人知道他的来龙去脉。有人说,他专门为百万富翁画画谋生;有人说他从事艺术品销售生意,藏有大批名画;还有人说,他混迹于古董市场,常常能发现被遗忘的宝贝。
  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沃尔夫冈?贝尔塔基是一个天才。调查该案的一名探员说,“如果这些画真是赝品,那只能说它们是一批天才赝品。”一个朋友则形容他的天赋由上帝赐予,“他可以用画笔重现所有他见过的景象。”
  名拍卖行卖数十赝品造假达“黄金标准”
  上月,包括佳士得在内的多家全球知名拍卖公司和交易商近日被曝牵涉一宗重大假画案,震惊整个艺术界。近年来在全球各地成交的30多幅20世纪重要画作经鉴定后确认为赝品,总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英镑。
  这宗假画案涉及包括德国超写实画家马克斯?恩斯特、法国野兽派画家拉乌尔-杜菲及法国机械派画家费尔南德?勒泽等多位名家的作品。专家称,这些 赝品水准已达“黄金标准”,仿冒手法高明,涵盖多种画风,即使经验丰富的鉴赏家也未必能看出端倪。直至一幅恩斯特画作的赝品因收藏标记引起传记作家质疑, 经科学鉴定发现其中含有这些画家作画时期还未出现的颜料,骗局才被揭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来源:】
(责任编辑:戴依伊)
03/02 10:0202/25 07:52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您现在的位置: &
& 专挑大拍卖行下手 亿元假画是怎样炼成的
专挑大拍卖行下手 亿元假画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信息时报 编辑:CAVA小K
发布时间:日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不代表火星时代同意其观点或描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电影《盗走达芬奇》讲述仿制达芬奇名作的故事,与这桩造假案有几分异曲同工。& 佳士得于2006年拍出的德国画家坎本东克的作品《红马》,被认定是贝尔塔基伪造的赝品之一。& 沃尔夫冈&贝尔塔基和妻子海伦,一个造假一个售假,共同炮制这桩高智商罪行。   
&&&&&&& 如果没有利欲熏心、误入歧途,德国艺术家沃尔夫冈&贝尔塔基很可能成为独树一帜的当代画家。他错把天才用在了一宗古老的犯罪上&&伪造名画出售。贝尔塔基和妻子合谋犯下了二战后欧洲最惊人的假画案,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23亿元),苦主包括英国佳士得等大拍卖行及数十位买画的各国富豪。
  沃尔夫冈&贝尔塔基很快遭到德国警方逮捕,随着调查推进,他的天才造假手法浮出水面。
伪造&不存在的名作&
  和自古以来的造假高手不同,贝尔塔基从不&冒犯&达芬奇、毕加索、莫奈等大师,他聪明地挑选了20世纪初期的知名画家下手,例如马克斯&恩斯特、拉乌尔&杜菲。这些人的作品价值约在100万欧元,比动辄以千万算的大师级画作便宜得多,而实际上它们又十分体面,是新兴富豪之家和大企业的上佳装饰品,深得拍卖行喜爱。
  调查发现,贝尔塔基仿造的画作很多是&失落之作&,它们被列在艺术家的作品档案中,但多年来下落不明,也没有留下资料可以对照鉴定。有时候,沃尔夫冈也会自己&创造&一幅名家作品,其要领在于他深谙艺术家的画风和笔触,因此连赝品也具有原作风范。
摸准买家心理添油加醋
  截至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沃尔夫冈&贝尔塔基伪造了35幅名画。这些赝品有几处共同点,如今看来,它们显示出造假者非常善于揣摩买家心理的。例如多数赝品用相似的画框镶嵌,都来自知名画廊;画的背面绘有别的草图,统一的画风让人觉得这是画家在思考下一副作品;另外,很多画背面贴有知名画廊或者收藏家的鉴赏签,让人相信这些画曾公开展出、或曾经被多人收藏。
讹称&家传之宝&推销
  贝尔塔基造出赝品后,多由妻子海伦向拍卖行推销。她通常讹称画作&是祖父的遗产&,细节也编造得言之凿凿。她说,祖父维尔纳&贾格尔认识知名画商阿尔弗雷德&弗莱西特海姆,从他那里买到一批20世纪初的名画。二战时期,祖父把这批名画藏了起来,到他死后,就将其传给了海伦姐妹。
  据调查,维尔纳&贾格尔是真有其人,也确系海伦的祖父。但关键的一点是,这位企业家对艺术几乎毫不感冒:他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和他最后一任妻子都说,从未见过贾格尔做和绘画有关的事情。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贾格尔认识阿尔弗雷德&弗莱西特海姆。贾格尔死于1992年,也正是这一年,海伦认识了沃尔夫冈。
专挑大拍卖行下手
  1995年2月,贝尔塔基和海伦初试牛刀,目标是德国著名的兰佩尔茨拍卖行。海伦称自己有一幅德国画家汉斯&普尔曼的作品,是家传之宝,希望通过拍卖行拍卖。也许第一次缺乏经验、又或者运气不佳,这幅画被普尔曼的研究者鉴定为赝品,拍卖行直接拒绝了海伦的交易。
  首战告负的&假画夫妻&没有灰心,反而挑更大的目标下手。8个月后,他们找到了佳士得,竟成功推销出一幅声称是德国著名画家坎本东克的作品。老眼昏花的佳士得向顾客保证该画&确系坎本东克之作&,还煞有介事地称它是&维尔纳&贾格尔藏品&。结果,这幅《少女与天鹅》卖出了67500英镑。
住豪宅 办派对 嬉皮士画家造假致富
  从外表上看,贝尔塔基就像一个嬉皮士,他长发披肩、衣着随随便便。但凭着伪造假画获得的巨大财富,他和妻子住在弗莱堡价值百万英镑的豪宅,与上流社会的精英为邻。他还经常举办盛大派对,用最好的香槟招待客人,甚至从西班牙买一支弗莱明哥乐队来助兴。
  贝尔塔基在邻居眼里无疑是一个神秘人物,无人知道他的来龙去脉。有人说,他专门为百万富翁画画谋生;有人说他从事艺术品销售生意,藏有大批名画;还有人说,他混迹于古董市场,常常能发现被遗忘的宝贝。
  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沃尔夫冈&贝尔塔基是一个天才。调查该案的一名探员说,&如果这些画真是赝品,那只能说它们是一批天才赝品。&一个朋友则形容他的天赋由上帝赐予,&他可以用画笔重现所有他见过的景象。&
名拍卖行卖数十赝品造假达&黄金标准&
  上月,包括佳士得在内的多家全球知名拍卖公司和交易商近日被曝牵涉一宗重大假画案,震惊整个艺术界。近年来在全球各地成交的30多幅20世纪重要画作经鉴定后确认为赝品,总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英镑。
  这宗假画案涉及包括德国超写实画家马克斯&恩斯特、法国野兽派画家拉乌尔&杜菲及法国机械派画家费尔南德&勒泽等多位名家的作品。专家称,这些赝品水准已达&黄金标准&,仿冒手法高明,涵盖多种画风,即使经验丰富的鉴赏家也未必能看出端倪。直至一幅恩斯特画作的赝品因收藏标记引起传记作家质疑,经科学鉴定发现其中含有这些画家作画时期还未出现的颜料,骗局才被揭穿。假画拍卖有潜规则:竞拍者切勿上当
假画拍卖有潜规则:竞拍者切勿上当
来源:你我贷
7月10日,买主苏敏罗状告翰海公司拍卖吴冠中伪作一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2005年11月,上海藏家苏敏罗在翰海秋拍中以253万元高价拍得吴冠中画作《池塘》,但之后被吴冠中认定为伪作。因此苏敏罗将翰海告上法庭,但在一审中败诉,苏不服提起上诉,遂有了10日的二审。其实,假画事件并不是个例,而在拍卖界已成为一个现象。前不久,香港佳士得所拍一署名为吴冠中的《松树》作品也被吴冠中本人证实为伪作。此外,画家林风眠伪作也在拍卖市场上出现。面对频繁而至的伪作,画家吴冠中直言自己早就很无奈。因为目前拍卖行即使拍了伪作,但现在的《拍卖法》中规定“不保真”的免责条款,买家就算买了伪作也没有办法。现象作品来源经不起推敲林风眠伪作收藏者查无此人今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林风眠的《渔获》以1634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440万元)拍出,打破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的消息,立马成为媒体头条。然而不久,此次拍卖会上林风眠的作品便被指是伪作。在4月6日香港苏富比春拍“20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林风眠作品《渔获》以1634万港元位居首位。同时上拍的另外4件林风眠《京剧人物》系列作品,也拍出高价。然而一些知名艺术品经纪人根据作品风格以及创作年代,发现这些作品与林风眠真迹不符。其中一名艺术品经纪人告诉笔者,由于此次上拍作品年代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那个年代比较特殊,林风眠很难创作出甜美风格的作品。对此,香港苏富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从接到信息到最终决定上拍一系列的行政流程都专业且透明。自香港苏富比接到林风眠作品的有关尺寸、图片等相关信息后,进行了多次鉴定。而由于这批东西属于藏家与画家亲自接触,也就是原始发源地,考证时就会很单纯,“我们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然而此后经过调查,所谓的来源并不“单纯”。香港苏富比给出的林风眠画作来源表明,《渔获》为1960年丹麦驻华大使彼得森(LorenzPetersen)所收藏,大使与林风眠于北京结识,1960年回国时将此画带回丹麦相伴半个世纪。不过从丹麦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查证信息中却发现,1959年至1962年丹麦驻华大使应该名为HansBerpelsen。丹麦大使馆工作人员在查找了历任驻华大使名录后,均没有LorenzPetersen这个名字出现。吴冠中伪作办画展纯属编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林风眠伪作事件爆出没有多久。吴冠中又再次身陷伪作困局。就在5月25日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随着拍卖师的落槌,署名吴冠中的作品《松树》以158万港元顺利成交。而这幅《松树》作品经过吴冠中本人确认为伪作。吴冠中告诉笔者,这幅《松树》从构图等来看,仿的正是自己1988年的《双松》作品,然而画得很乱,仿得也很粗糙。此外,佳士得图录上记载着作品来源标明“1991年吴冠中到香港举行画展,现藏家于当时直接从画家处购得此画作。”然而,吴冠中明确告诉笔者,这一作品来源是编造的谎言,自己根本没有于1991年在香港办画展卖画,“这完全是胡扯,是编的。现在拍卖行所拍的假画都编了很多故事,那都是不能听的,但假画就是假画。”案例“不保真”钻了法律空子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苏敏罗购买《池塘》引发的官司。日,苏敏罗在翰海拍卖会上以253万元的,拍得一幅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结果被吴冠中本人鉴定出是假画。官司在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时,苏敏罗败诉。原因就是苏敏罗签字认可拍卖行的假画“免责条款”。对于这样的结果,苏敏罗自然不认。此案于今年7月10日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笔者当庭了解到,在《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下,苏敏罗更多地是将矛头指向在此案中翰海拍卖公司能否享有这一权利,因为拍卖公司在拍《池塘》时进行了虚假宣传。苏敏罗的律师王建轶指证,翰海公司提供的《拍卖图录》中对《池塘》的描述是虚假的。在图录介绍中,翰海公司承认是从《吴冠中》一书中摘录部分章节,但《吴冠中》一书中没有证据证明本案涉及的《池塘》是吴冠中所作,而翰海却对该画作的真实性进行了肯定性的描述。对此,翰海表示,《拍卖法》没有规定拍卖人需要保证拍卖品真实,拍卖前他们刊印了业务规则,作出免责声明,苏敏罗也签字认可。此案二审没有当庭宣判,但苏敏罗也表示愿意接受法院调解,调解的条件是对方赔偿她的购画款。画家无奈对于《池塘》一案,吴冠中指出,即使画家本人指证这一作品是伪作,购画人依然得不到赔偿,赢不了官司,就在于现在的《拍卖法》中“不保真”这一免责条款让拍卖公司钻了空子。国外经验吴冠中香港代理人方毓仁则给笔者介绍国外拍卖行经验,在国外拍卖行,只要买家拿得出非常有力的证据:例如画家本人的证明,他们都会予以“退画”处理。“不保真”解读免责需有三大前提北京泰泽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建华认为,虽然从拍卖法规定来看,拍卖公司有不保真的依据。但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第一,拍卖之前拍卖公司没有条件、也没有可能对拍品进行鉴定;第二,没有对拍品进行肯定、结论性的宣传;第三,对瑕疵的提醒应该是持续地、持久地。在苏敏罗案子中,拍卖公司所做的宣传给了苏敏罗以肯定、结论性的印象,且也没有在苏敏罗签确认书时给出提醒:拍卖公司没有经过吴冠中或专家的鉴定。没有这些前提,“不保真”条款就真成了拍卖方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保护伞,这有悖于我国民事法律关系各合同主体间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事实上,在制造假画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造假者先圈定一个画家,大多是已故名家,然后仿造作品,进而再找学术专家为赝品写文章。此后,就是出版、办展览为假画洗白,将赝品的链条延伸下去实现真正交易。陷阱拍卖前洗白假画出书、办展为伪作“正名”1999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林风眠回顾展时,台湾收藏家陈秀丛原本是这次林风眠百年大展最重要的赞助人,并承诺赞助100万元人民币。但是主办方负责人之一邀请来为参展的作品做真伪鉴别的林风眠义女冯叶,却对陈秀丛这批预备参展的林风眠作品的真实性向主办方提出了强烈的质疑。面对这种质疑,主办方想出了解决争议的办法,就是把几幅确证来源可靠的真品混入陈秀丛的上百幅作品中,让冯叶挑选,仅仅凭借照片,冯叶便将真品一一挑出。至此,冯叶才获得了主办方的信任。&nbsp&nbsp&nbsp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上一页12下一页&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自担。在艺术品经纪人伍劲看来,这一赞助展览的举动,其实就是陈秀丛希望将自己所藏的林风眠伪作洗白。尽管陈的意图并没有完全实现,但依然有陈秀丛少量藏品编入中国美院画册,而这在圈内被公认为是最权威的林风眠的作品集。陈秀丛洗白林风眠伪作的意图并没有因为1999年画展的受挫而停止。此后,他还在加拿大出版了画集《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林风眠》。陈秀丛作为此书的发行人专门为全书作序,而该书刊载的林风眠作品其实全部为陈秀丛个人收藏。伍劲告诉笔者,从图书封面刊登的数据上可以看到,该书收录林风眠作品145幅,“145幅的总量也许在数量上可以让陈秀丛成为林风眠作品最大的收藏家,但有多位业内者提醒我此书收录的林风眠作品靠不住,因此一些拍卖公司也拒收此书刊载的林风眠作品。”而笔者采访了多位藏家,尽管不是书画领域的,但对林风眠伪作横行的情况也是有所耳闻。这样的洗白故事并不只是发生在林风眠身上,事实上许多名家都已身陷漂白困局。某权威美术出版社曾经出版过石鲁画集,然而其中却有十多幅作品被指为伪作。石鲁儿子石果还专门为此在香港发表文章予以指证。电视节目混入假画与此同时,随着传媒的发展,除了出版社电视媒体也可能会成为漂洗假画的一种途径。上周五,吴冠中首度向笔者披露,中央10台制作播出了一期吴冠中的专辑,后来有人送给他看时才发现节目有问题,“这个节目并没有采访我,是将此前采访过我的节目拼凑起来的,我一看节目里有四五张作品是假画。”对此,吴冠中的香港代理人、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香港代表方毓仁告诉笔者,这个权威节目的存在有可能在将来成为漂洗这四五张伪作的方式,因为大家会说权威电视台的播放还会有假吗?陷阱除了拍卖前,将假画放入画册中,或办展览对作品进行洗白外,拍卖中也有相应的潜规则使得假画顺理成章地拍卖成功。比如将假画和真画混搭在一起交给拍卖公司拍卖;或者是为假画编造一个动人的故事,让不知情的人相信作品的真实性。拍卖中编造谎言藏家真假作品搭配送拍4月6日,香港苏富比春拍“20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林风眠作品《渔获》以1634万港元位居首位,并打破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而同时上拍的另外4件林风眠《京剧人物》系列作品,也拍出高价。然而这批作品早在拍卖前就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以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它甚至算不上一件合格的仿品。”艺术品经纪人伍劲指出,“我们都能看出来。”而曾经在佳士得工作过的某艺术品经纪人则告诉笔者,由于此次上拍作品年代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那个年代比较特殊,林风眠很难创作出甜美风格的作品。几位艺术品经纪人看过后,觉得画作还是很有问题,有别人模仿的痕迹,但神却不够。据此,几位质疑者将送拍者锁定在台湾某知名藏家。而该藏家之所以能将这些很容易看出真伪的画作成功送入拍卖,石姓艺术品经纪人指出,这源自拍卖业内“雨夹雪”这一潜规则。“雨夹雪规则”简单说,就是同一位藏家在给拍卖公司送拍时,有真画,同时也夹带着假画。由于藏家在收藏江湖中的地位,拍卖公司想要征集到好的东西,且不想流失客户,必须受限于该名藏家。而笔者采访多位藏家得知,这一潜规则存在多年,而且在业内较为普遍。拍卖公司任伪作上拍与此同时,拍卖公司为了征集到好作品,于是就和藏家达成协议。藏家将自己所藏的书画,好坏搭配送往拍卖公司,“有些时候,送拍的真东西不是真拍,是为了撑场面,这位藏家还是要拿回来的,真拍的就只是假画。”一名资深藏家解释说,藏家会事先跟拍卖公司达成协议,自己会拍回真画,但拍卖公司也要许诺不收佣金,最后真画还是被藏家“拍”回,而另一方面“真画拍卖的价格很高,也能为拍卖公司制造高成交率。”由此,拍卖公司和藏家便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谁也不会拆谁的台。该名资深藏家还指出,前两年北京、上海等地涌现了大量的拍卖公司,然而真品毕竟是有限的,由此大量的伪作涌入拍卖公司。而拍卖公司负责书画的专家只要看作品“还有一眼”,就会征集,“还有一眼指的是对真正的藏家来说能看得出真伪,但对一般的藏家来说看上去像真品的。”这样的“雨夹雪”规则使得藏家和拍卖方站在了一条船上,除非是很懂行的人很难辨别作品真伪。为假画编一个好故事笔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吴冠中的画作不断上拍,然而吴冠中和他的代理人也频繁发现拍卖公司所拍的是伪作,且这些伪作都会被安上一个动听的故事。2007年,上海天衡2007年秋拍0342号拍品是号称为吴冠中作品的《春之柳》,拍卖公司的说明中称,这是吴冠中送给谢稚柳的赠品。不过,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及吴冠中本人很快就发现这是伪作。吴冠中告诉笔者,这一“赠送说”完全是编造出来的,“我跟谢稚柳认识但并不熟,根本就没有赠画的事。”此外,北京某拍卖公司曾在2007年12月秋拍中拍卖一件名为《苏州,东山民居》的吴冠中油画。在图录注释中,提供者顾钰根也编造了一个故事,他自称是吴冠中好友,并且带吴冠中去苏州游玩“散心”,吴冠中将这件《苏州,东山民居》连同另外两幅国画小品赠送给他。然而吴冠中却表示,自己根本不认识顾钰根。除了“赠送说”外,吴冠中遭遇的假画故事中,还有编造出直接购自吴本人的说法,今年佳士得拍卖的署名为《松树》的作品就是打着这样的旗号。陷阱制造假拍,拍后洗白虽然伪作《池塘》的买家将拍卖公司告上法庭,但更多的时候,伪作即使被揭穿,依然有藏家要购买假画。实际上,这种拍卖有可能是“假拍”,是为了“洗画”,以方便下次拍卖。前不久香港佳士得拍卖吴冠中《松树》伪作事件颇让近90岁的吴冠中感到不解,他不明白为何自己已出来打假,但伪作依然有人买。而且在经过本报在内的众多媒体曝光后,那个所谓的买家也一直没有反应。后来吴冠中就明白了,“别人告诉我,这幅在香港佳士得所拍的《松树》可能没有真正的买家,而是拍卖公司自己搞的。从逻辑上讲,花那么多钱买回伪作,不会没有一点举动。”这种情况就是“假拍”。假拍可能是拍卖公司自己的举动,为了制造当场的拍卖业绩。也可能是拍卖公司和藏家串通在一起,为的就是制造拍卖记录。“以后这幅作品可以拿出来再拍,而且还有此前的拍卖记录作为保证。”方毓仁告诉笔者,这种假拍也就是“洗画”,类似洗黑钱一样。一旦伪作在首次拍卖中留下拍卖记录后,就会在隔个一年两年后再拿出来卖或者上拍,而送拍者此时会有个更名正言顺的理由:我这件东西就是拍回来的,这么久了吴冠中本人也没出来指证是伪作啊,这就证明这是真的,“以此他们就达到了洗画的目的。”方毓仁指出,黑钱可以通过某些行业“洗钱”,艺术品正在通过拍卖运作“洗画”。而一胡姓藏家也告诉笔者,之所以在媒体曝光是伪作后,买家仍没有动静,一大原因也在于现有的拍卖法不保真,这些买家知道告了也白告,所以就打算静静地放个几年,等没有声响的时候再拿出来拍。“这便可以将危机转嫁给下家,而对自己来说,说不定还能拍出好价钱。”于是,一摊浑水继续“浑”着,永远期待着下家来接手伪作。拍卖行拍卖公司如果卖得假的多,就会被行业淘汰,从这点来说卖假作品是有风险的。我们举办一场拍卖,来参加的有几百人,这些与会者都是很专业的人士,是特别懂行的人。假如一场拍卖都是假货,那这些懂的人以后就会不来了。如果一场拍卖光靠外行的人来,那你这拍卖肯定失败。实际上,我们在交易时会把成交单打出来,也会将竞买人的名单打出来,一般这份名单上出现的人大都是我们熟悉的人。这些人都在这个收藏市场上有十年以上的经验了,他们自己就具备了相当的鉴别能力。你想,如果一场拍卖中假的东西多,这部分人就会大量减少,于是相应的成交额就会降低。然后造假的公司就无法在行业内生存。这就是所谓的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制约着各个拍卖公司。口述:董国强(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遇假就是拍卖的风险专家《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不对真假、有瑕疵的作品负责任,这也是对的。因为拍卖公司不可能一锤定音。而且这些规则在拍卖之前都已经写明了。在得知这些规则的前提下,这就需要检验藏家的具体眼力。藏家档次高低自然会影响其对艺术品的判断。同时这也是让大家进入拍卖市场要有风险意识,不要轻易受市场冷热左右,买拍品还是要从自己了解的门类入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拍卖这个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藏品。当然,这些是针对大拍卖公司而言的。小拍卖公司也会利用《拍卖法》中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进行坑蒙拐骗。由此一定要选大拍卖公司,名气口碑都比较好的。&nbsp&nbsp&nbsp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上一页12下一页&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最新文章
拍卖标的4第三章拍卖当事人4.1第一节拍卖人4....
拍卖[1]2一次性拍卖和再拍卖的区别[2]3相关条目4参考文献...
拍卖2不动产拍卖的基本原则[3]3不动产拍卖前的准备[4]4不动产拍卖的操作、实...
目录1什么是产权交易市场[1]2产权交易市场的类型[1]3产权交易市场的主要职责...
目录1什么是价高者得规则2确立价高者得规则的原理3价高者得的效力范围4相关条目...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 09 : 00 - 21 : 00 )
Copyright (C) 2015 你我贷() 版权所有;杜绝借款犯罪,倡导合法借贷,信守借款合约
关注你我贷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怪物猎人ol有拍卖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