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塘栖镇镇临时菜场在哪

& & & & & & & & & & & & & & & &
菜场:hold住“老杭州”一趟一趟跑塘栖
&&老杭州人跑到塘栖,总会去菜市场淘一淘。因为塘栖菜场里出售的蔬菜又新鲜又实惠。&&塘栖河塘纵横,河虾是野生的,鲫鱼是野生的,黄鳝是野生的,甲鱼是外塘放养的;塘栖有哺坊,农家自家养的鸡鸭蛮多,还有一种小鸭头也是塘栖特产——哺坊里会将刚破壳出生的小鸭子出售,酱爆小鸭的味道鲜美异常,其他地方很难觅尝得到。&&塘栖板鸭是远近闻名的一绝,其选料之考究、肉质之香美、工艺之独特,足可与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鸭相媲美。在塘栖街上的几家板鸭店,每天供不应求,有的板鸭店早上一开门,顾客就蜂拥而至,不一会儿就销售一空,店家只好拉门打烊;有的板鸭店每天加工板鸭300多只,仍然供不应求。&&塘栖板鸭选用一种特殊的河鸭,宰杀洗净后,采用木屑烟熏,再配伍酱油、黄酒、食盐、红糖、生姜、香料等各种佐料,旺火、文火烧煮数小时而成。&&你逛塘栖菜场或水北街时,顺便到锦良、小羊、水宏等板鸭店带上半只一只的,晚上回家,下酒、过饭都是又方便又美味的一道佳肴。不少杭州人专程赶到塘栖,就是冲着塘栖板鸭而来。&&今年,塘栖水北街新开张了一家“禾油坊”,店主徐美芳是雷甸人,自家种植了20多亩油菜田,菜籽油现榨现卖。喷喷香的菜籽油具有一种独特的田园风味,是炒菜、清蒸的原生态食用油。&&据悉,今年10月1日起,余杭运河综保公司将在塘栖水北街新增农耕文化体验馆等项目;开通塘栖顺德码头始发至杭州的漕舫船水上巴士航线。
余杭区委宣传部 主管  余杭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杭州网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北大街132号利群大厦20F 邮编:311100 热线电话:2 电子邮件:
浙新办[2005]21号 | 新闻许可证 010200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设计制作:余杭新闻网 电话:2宏村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投入使用
发布时间: 10:46:07&&&&
&&&&&&为提升市场整体档次,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购物环境,按照规范市场要求,宏村菜市场于今年7月中旬进行改造,目前摊位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并已投入使用。&&&&&
&&&&&&&此次改造工程重点对市场内的摊位等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一是将原有的摊位改造后划分为固定摊位和临时摊位,彻底改变了原摊位陈列小、超扩摊现象,使商品陈列、摆放整齐、有序,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二是在用水管理方面,市场对管道进行了改建,各摊位安装了一户一表,从而有效地控制浪费用水现象。三是市场照明设施改造,增加2路日光灯带,每路灯带分2路控制,隔盏点视,使市场既增加了亮度,同时又控制了成本的增长。四是熟食房按食品卫生要求进行单独改造,并设有“三防”设施.经过改造更新,使市场内面貌焕然一新。
&&&&&&菜场改造工程是宏村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来源:塘栖镇&&&&作者:&&&&编辑:塘栖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创新举措 塘栖城市管理拉开新篇章
“从镇到城” 塘栖迈出坚实一步
  圣堂漾农贸市场
  广济路步行街
  广济桥夜景
  美丽塘栖
  整治后的西小河和圣堂漾交叉路口
&&塘栖西小河街,从东到西400多米长,宽度则不足10米。这条街的中间段,即从广济路到圣堂漾路的这段,只有200多米长,个子高的人,站在街头没准能一眼看到街尾。但是,就这么短短的200米,正是塘栖最热闹的地方,菜场、学校、医院、居民区都在街边,这也直接导致这条街成为塘栖城市管理工作中最难最重要的地方。&&圣堂漾农贸市场,塘栖镇目前为止唯一的专业农贸市场。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4200多平方米,共有经营户280多个,摊位900多个;由于无法满足塘栖以及周边德清、仁和等地居民的需求,从2009年开始,在圣塘漾农贸市场西侧临时形成了一个占地3200多平方米的农副产品自产自销点。这两个市场,承担着整个塘栖13万人口以及周边地区居民的菜类供应。&&今年八月初起,针对塘栖镇街道拥挤、车辆乱停放,马路市场死灰复燃,沿街店面占道设摊等违规现象,由塘栖镇政府牵头,联合城管、交警、卫生、公安、工商、运管、路政等多个部门、机构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加强对全镇的序化管理。近两个月的整治下来,整体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圣堂漾农贸市场是塘栖城市管理的重点区域,也是塘栖城市管理取得成效的一个典型。顺着这个小小的农贸市场,我们可以对塘栖城市管理创新的举措作一番探究。&&■通讯员 洪振华 崔琳娜
记者 叶凤&&由镇到城&&城市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众所周知,塘栖是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完备的城市管理制度是小城市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只有更加科学地实施城市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从镇到城的跨越。作为一个千年古镇,塘栖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度浮沉,也摆脱不了当今城市固有的“城市综合症”:流动摊贩随处可见,交通拥挤混乱,广告牌破旧凌乱,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等,而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在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越来越高的追求过程中,在超山综保、运河综保两大旅游综保工程大力推进并取得重大影响,塘栖逐渐成为一个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可以这么说,城市管理工作将不仅促进塘栖的城市有机更新,是塘栖完成小城市培育任务的保证,是塘栖发展大旅游业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1+10 &&系统解决各个问题&&&&早在今年8月初,塘栖就开始实施集中整治活动。现在,塘栖出台了 《塘栖镇城市综合管理实施方案》与《塘栖镇城市管理工作手册》,落实部署城市管理提升方案,通过明确一个制度——城市管理体制,具体到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加大智能交通建设等10项指标,更新硬件,提升软件,创新数字城管和综合执法的有机对接(即数字城管发现问题,综合执法解决问题)。近期以街面管理为重点,提升城市面貌,中长期目标则是通过3-5年的时间,努力让塘栖城镇面貌有大的提升,逐步实现塘栖镇城市管理“序化、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具体的“1+10”措施为:&&1——&&调整管理体制:建立塘栖镇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负责对塘栖镇建设项目、城市管理重大问题进行组织协调,作出决定,并实行有效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城市管理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和城镇管理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下设城市综合执法中心、数字城管中心、城市管理监督小组等机构。原先镇内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统一划入城市管理办公室,并集中到城市综合执法中心内办公。&&10——&&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与交通局、公交公司、交通集团等部门沟通协调,按照长短分离、内外循环原则,对公共交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具体包括整合现有车站、优化公交运行;打击非法营运等举措,优化公交资源。&&加大智能交通建设力度:通过建设交通监视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信号灯远程控制系统、单行区域逆行抓拍系统、实现智能交通与道路建设的同步建设以及优化标志标线等加大智能交通的建设。&&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堵疏结合,逐步取缔现有圣堂漾农贸市场西侧临时菜场、广济路夜市摊位、马路蔬菜批发市场、主要道路及农贸市场周边水果流动摊位,建设一个综合性市场,实现四个临时市场的全部迁移。同时,规划建设农贸市场和超市综合体,建设建材和装饰材料综合体,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据了解,塘栖新农贸市场的规划正在积极筹备中,有望在今年年底开始着手实施。&&有效缓解停车困难:通过多项举措,有效缓解景区停车难题,合理布局外围停车场所,切实加强停车场所管理,有效解决旅游高峰停车难题。增加小区内停车泊位,提高公共停车位利用率,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车点。&&加大主要街面管控力度:根据城市管理要求逐步配足交警、城管力量,创新工作手段,优化力量配置;同时,由城市综合执法中心牵头,整合卫生、城管交警、综治及其他部门力量,采取定点、定人、定岗、分路段包干形式,进行责任区域管理;并加大对违法停车、货运车辆闯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运河综保景区管理力度:通过落实相关制度,加强景区内的保洁养护工作。建设景区综合管理中心,设立综合执法执勤点等举措,保障景区治安秩序。&&加强市政养护监管:强化市场化养护监督考核;强化道路管线开挖管理。&&提升城市街面形象:通过定期开展广告更新等举措加大城市宣传力度,提升街面形象。&&加强建筑工地监管:以管理前置为原则,对建筑工地施工形象进行管理,并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强化建筑渣土管理:对相关事项进行严格审批,并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城市管理中的多功能者&&踏实地过每一关&&&&他们是城市管理的坚守者,也是服务者,虽说是管理者,但最大程度发挥的还是服务功能;他们也是抢险队员,在有险情的时候,他们总是冲在一线; 他们还是志愿者,是咨询师,充当着塘栖这座小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他们,戏称自己是“城市管理中的多功能者”。&&形成合力过磨合关 但是,哪怕是“多功能者”也得一关关地解决问题。城市管理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是各个有关部门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推诿。“有些车主,故意把车一半停人行道一半停路面,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话交警管不了,城管也管不了!”的确,以前,交警只管路面上的,而城管只管人行道部分,工商路政等也只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行驶职权。碰到上述情况时,大家也只能都不管。为了避免“都不管”的情况发生,原先镇内涉及城市管理部门统一划入城市管理办公室,集中办公,实现综合管理。短短一个多月的磨合下来,大家的合作更加紧密了,办事效率也更加高了,一有状况,能马上得到解决。&&错时管理过体力关 对一般上班族而言,避开高峰求之不得,但是,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这可不行。塘栖城市管理办公室首创新的上班制度,分早中晚三班。分别是早上6点到下午2点为一班;下午2点至晚上10点半为一班;还有一班,就是晚上12点到早上6点。三班的时间,几乎涵盖了全天的每个时间段,也让违规现象无所遁形。不过,三班制对队员们的体力也是一个考验,尤其是盛夏酷暑的时候,还有夜班的时候,但是,这支经过精挑细选组成的队伍,扛住了烈日的暴晒,抵住了风雨的侵袭,也耐住了漫漫的夜班,过了体力这关。&&抓关键点过“较量”关 有人说城管和小摊贩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似乎将二者放到了对立的两端。但在塘栖的城市管理者们的眼中,城市管理协调的是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商户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着一种博弈甚至说“较量”,却并非完全对立。只不过,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不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能解决马上解决,解决不了的也要解释清楚”,这是他们的工作守则。通过观察,城管执法队员盛立印发现,街上流动水果摊其实也是有“组织”的,基本上都是以各自的家乡为一组。通过更进一步的了解接触,盛立印和他的同事专门找小组织中的头头说话, 先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然后,再与其他商户沟通,使他们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对城市管理工作多了支持,多了理解,当然,也多了配合。&&疏堵结合过方式关 原先西小河马路市场有为数不少的杂物摊,衣服、皮带、鞋子等一堆东西摆出来占道经营,对此,城市管理办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将改马路市场全部搬入临时市场,入场交易。同时,对广济路夜市摊位也进行加强管理,规范摆放次序。这样一来,小商户们既能做生意,又不会影响市容市貌。&&“一天,一位居民和朋友站在西小河路口聊天,一根烟抽完后,烟头在手上捏了好久都没好意思往地上扔。上了一段时间夜班,一些菜农已经和我们成为朋友,晚上一看到我们便亲切地喊‘朋友’!并自觉地不使用小喇叭,自觉地将三轮车停到里面的市场,而不是占道。可见,现在沿街商铺、固定摊点、流动商贩还有居民的观念和意识都在转变,环境也不断地在转变,看到这些变化,我们比得到任何表扬都要高兴!”专职夜班的俞水明说到这些时,脸上全是满足。&&&&城市管理有实效&&居民业主都满意&&&&庞六法大伯家住西小河223号,就在菜场边上。说起住在菜场边上的感受,大伯可算是积了一肚子苦水。“以前的菜场周边,只能用 ‘脏乱吵’三个字形容。这么大一个市场,不仅要满足塘栖这么多人的日常、红白喜事和逢年过节的用菜,有时候德清、雷甸、仁和等地的居民也会到这来买菜。可以想象,每天这条街是多么的水泄不通,很多时候,卖菜的都直接把摊摆到我们一楼邻居家门口去了。”拥挤还不说,半夜里菜贩子们叫卖的喇叭声让人无法入睡,夏天因为剩菜烂水果乱倒导致的恶臭和苍蝇更是让大家苦不堪言。&&如今,八月开始,庞大伯和他的邻居们欣喜地感觉“有安稳觉睡了”。晚上不再听到小喇叭声的叫卖了,白天走在路上不再感觉脚没地方放,也不再看到随意乱倒的垃圾,当然,也不再受蚊虫侵扰了。&&作为圣堂漾农贸市场的负责人,仰立松也对这一个多月来的整治深表满意。他说,8月份前,圣堂漾农贸市场外的西小河路交通压力很大,两边车辆乱停乱放,流动小贩、附近自产自销户路边设摊严重,经常导致交通堵塞,给附近居民和来市场买菜的消费者带来极大不便,同时,因为经常发生因为缺斤短两而打架斗殴的事件,给市场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大大地冲击了市场正规经营户。&&整治以来,情况大为改观。首先在外围上通过新规划,将原来街面上的流动小贩和自产自销户安置到靠近市场西面的临时市场,使原本单一功能的早市承担起了农产品批发、早市、夜市等多方面的功能,通过形成全天市面的方式引导市场周围流动小贩在规定地方买卖。其次,从市场内部上说,西面停车场承担起了停车场的作用,市场内的车辆都能按规定时间停放在停车场内,场内保持了整洁、通畅,同时原来流动摊贩的远离减少了对市场正常经营户的冲击,包括经济上的冲击和形象上的冲击。总体来说,市场内外的变化利于市场更好地做好市场有序、食品安全等工作,树立好塘栖农贸的窗口形象。&&“塘栖塘栖,越荡越西(死)”,这是早些年,人们对塘栖无奈的评价;而如今,不论是新老塘栖人,都是这么传的——“塘栖塘栖,越荡越鲜”。相信在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建设下,在众多城市管理者的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古镇塘栖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江南佳丽地,塘栖品质城”。
余杭区委宣传部 主管  余杭新闻传媒中心 主办  杭州网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北大街132号利群大厦20F 邮编:311100 热线电话:2 电子邮件:
浙新办[2005]21号 | 新闻许可证 010200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设计制作:余杭新闻网 电话: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舟山电子菜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