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 红塔区教育网 红塔集团在哪个街道

股票/基金&
玉溪市红塔区高仓街道以“四个抓手”做好2014年下半年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一是抓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抓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  三是抓宣传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性;  四是抓强化管理,重点做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HN666)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红塔区统计信息网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 -
- 详细内容
玉溪市红塔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玉溪 市 红 塔 区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11年,是红塔区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生态立区、科教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稳区、文化和区&的发展战略,团结依靠全区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创新克难,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及时破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区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十二五&规划的开门红。
2011年,全区经济总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500亿元大关,经济规模呈现不断增大的态势。初步测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现价,下同)5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8%,比全国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不含红塔集团,实现生产总值18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8%,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贡献率为62.62%,拉动GDP增长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8.4%,贡献率为34.8%,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全区三次产业继续保持协调发展态势,所占比重为5.1:46.5:48.4。
2011年,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的目标,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下同)为19643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业产值完成71810万元,比上年增20.9%;林业产值完成605万元,比上年减76.6%;牧业产值121501万元,比上年增0.4%;渔业产值1705万元,比上年减19.2%;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813万元,比上年减10.8%。农业商品产值170813万元,农业商品率86.9%,在上年基础上提高2.7个百分点。
2011年末,常用耕地面积为 140049 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323171 亩,比上年增加5208亩,增1.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20009亩,比上年减8687 亩。其中:大春粮食播种面积为84107 亩,减10221 亩;小春粮食播种面积35902亩,增1534亩。全年粮食单产476公斤,比上年增21公斤;粮食总产量5711.33 万公斤,比上年减138.81万公斤,减2.4%。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03162亩,比上年增加13895&&&& 亩,增长7.3%;烤烟播种植面积44834亩,比上年增加44&& 亩,增长0.1%;烤烟总产量 667.15万公斤,比上年减少52.84&&& 万公斤,减7.3%;油料种植面积72041亩,比上年减10.3%,产量1285.99万公斤,比上年增74.7%。全年蔬菜种植面积 56378亩,比上年增加15886亩,增长39.2%;蔬菜总产为8076.71万公斤,比上年增加3900.27万公斤,增93.4%;花卉种植面积11133亩,比上年增加398亩,增长3.7%。全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40.5∶59.5,调整为37.1:62.9,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
全区烤烟累计收购量666.05万公斤,完成计划的111.01%,收购金额为12400万元,比上年增加1706万元,增长16.0%,平均价格为18.57,比去年增2.91元/公斤,上等烟比例67.36%。
主要农产品产量(万公斤):
比上年增减%
其中:水 稻
&&&&& 林业及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完成义务植树70.1万株,实施工程造林4035亩,实施中低产林改造幼林抚育2000亩,完成村庄道路绿化100米。林政管理和公益林管理考核分别获全市第一名和第二名。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年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2.9万亩,防治面积2.77万亩,防治率达95.5%,无公害防治面积为2.37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81.6%。
主要林产品产量(万公斤):
比上年增减%
森林防火工作成绩突出。全区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加强野外用火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签订区、乡、村、组四级防火责任书,实行24小时值班,设专职常年巡山护林人员334人、民兵应急分队11支1050人。投入防火经费545.8万元,修建森林防火检查站56个、防火通道2条8.82公里、防火隔离带2条15公里,维护防护通道1条6.3公里。全年仅发生森林火情2起,取得多年来火情次数最少、无森林火灾的最好成绩。
2011年,在生猪、家禽等畜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推动下,畜牧业生产呈现平稳发展态势。生猪存栏18.97万头,同比增2.3 %,其中: 存栏能繁母猪1.3万头,增4.9%;生猪出栏43.3万头,增5.0%;出栏肉牛7434头,增6.53%;出栏家禽653.7万只,增8.5%;禽蛋产量1517.2万公斤,增31.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2011年全区实施中低产田改造3.08万亩,实际落实改造面积3.3万亩,总投资3912.28万元;投资8614.88万元,实施8类水利工程35件。龙母箐水库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项目补贴申请中烟总公司已经批复,补贴资金最高金额为8929.78万元,已完成进场道路1.5公里、土石方开挖4万多立方米;红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按要求提前下闸蓄水。3件抗旱应急抢修工程抓紧实施,密罗河防渗工程顺利完工,清水河抽水站工程、引水管道工程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3月可将清水河水引入飞井水库。
2011年,全区乡村从业人员177732人,比上年增1785人。其中:男劳动力91644人;女劳动力86088人。在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有76789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43.2%,比重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从事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有59090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33.2%,比重上升 1.5个百分点,从事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有41853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3.6 %,比重上升了0.8 个百分点。
2011年,面对不断增大的通胀压力,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家货币政策收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红塔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目标,坚持强力推进&工业强区&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积极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升级,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01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803.1亿元,比上年增长 19.2%。其中:不含红塔集团工业完成总产值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在总计中,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6.6%;集体工业完成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7.8亿元,比上年增长52.2%;股份制工业完成68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他工业完成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完成产值4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重工业完成产值3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全区非烟工业产值首超烟草工业。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工业强区&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指导下,红塔区在产业多元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部工业总产值803.1亿元中,非烟工业产值完成403.1亿元,占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2%,首次超过烟草工业产值所占比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精制食用植物油
机制纸及纸板
配 合 饲 料
塑 料 制 品
塑 料 薄 膜
其中:农用薄膜
铁矿石原矿量
水&&&&&& 泥
粗&&&&&& 钢
生&&&&&& 铁
成 品 钢 材
滤&& 嘴&棒
水&& 松&纸
化 肥(标量)
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2011年,不含红塔集团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7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产品销售率100.1%,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7.6亿元,增长8.0%;实现利润19.4亿元,增长9.4%。企业亏损面29.8%,亏损额1.1亿元,比上年增78.6%。不含红塔集团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3.4%,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2%,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9.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次,与上年持平。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11年,红塔区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改善环境为手段,以拉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积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投资管理工作,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由年初的负增长逐步扭转为正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8亿元,比上年增加21.8亿元,增长20.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9亿元,同比增长28.2%;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28.3亿元,同比下降28.6%;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27.6%;农村私人投资完成23.7亿元,同比增长225.9%。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显著。2011年,全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2个,占全部项目数的12.4%;亿元以上项目本年完成投资57.8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额的45.2%。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业)完成52亿元,比去年增加3.7亿元,同比增长7.7%。
房地产投资呈现逐步收缩态势。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28.3亿元,同比下降28.6%;项目施工面积33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4%。本年新开工面积6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1%;竣工面积7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7%。
2011年,全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86个。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2个,二级24个,三级23个;专业承包一级1个,二级14个,三级21个;劳务分包一级1个。全年,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3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实现利润总额1.31亿元,比上年增0.21亿元,增长19.1%,年末从业人员19865人,比上年减少995人,减4.8%。
四、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2011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76.5公里,其中:国道91.1公里,省道 10.2公里,县道171.5 公里,乡村道路1103.6公里。公路网密度137.1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电通信进一步发展,电话普及率继续提高。2011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8万门,比上年减2.2万门。年末固定电话机总数达到9.8万部,比上年减少0.7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7.7万户,比上年增加3.1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136 部。互联网宽带用户突破10万户大关,达10.02万户,比上年增长10.6%。
旅游产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区狠抓旅游规划,编制完成《玉溪市红塔区&十二五&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整合资源,实施大项目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大发展战略。加快玉山城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亿元。被列为全省新增旅游重大项目的龙潭清溪音乐旅游小镇项目、玉溪高鼓楼旅游文化小镇项目、龙马山生态主题公园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加快发展灵秀乡村旅游、研和生态乡村旅游产品,以&云南第一村&品牌为立足点,推动大营街城郊休闲度假旅游进一步发展,旅游产品日趋丰富。
全年有国际旅行社 2个,国内旅行社14个,高、中、低档宾馆、饭店、招待所等401家,总床位1.26万张。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4家。2011年,共接待旅游者438万人次,同比增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2亿元,同比增19%;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684人次,同比增11%,实现外汇收入19万美元,同比增19%。8家星级饭店平均床位出租率达5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商业和物价
2011年,全区继续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努力开拓城乡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居民消费,在促进消费政策拉动下,我区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亿元,同比增长18%。
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2亿元,比上年增长&& 17.5%。从经济成份看,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25.4亿元,占零售额的31.5%,比上年增长34.7%;非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55.1亿元,占零售额的68.5%,比上年增长11.7%。
市场建设扎实推进。按照&抓大市场,强大龙头,活大流通,促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各类市场建设。以&玉溪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为指导,认真组织编写《红塔区专业市场规划》。策划、推进玉溪彩虹商业广场、中国&东盟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玉溪林产品加工贸易物流中心等专业市场建设开发项目。按照中心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实施方案和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引导各类农贸市场提质改造。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有关要求,对中心城区的10&个农贸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
2011年,受国内经济政策及价格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食品价格呈现持续上涨势头,全区物价保持在高位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0%。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现&五升三降&的格局。食品类价格上涨12.4%;居住类上涨6.2%;交通及通讯类上涨0.3%,其中:燃料及配件上涨12.6%;烟酒及用品类比去年同期上涨0.8%;衣着类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其中:教育费下降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3.7%。
六、外向型经济
2011年,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生命线的观念,坚持走&开放、引进、盘活、争取&的路子,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玉山城旅游休闲康体娱乐、打叶复烤及烟叶存储仓库、烟草薄片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车立方汽车商贸物流港(含玉溪汽车商贸物流走廊片区) 、玉溪红星美凯龙商业文化广场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实施市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47项,合同总投资额98.7亿元,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18.07亿元,同比增21%。其中,到位省外资金15.1亿元人民币。实施外资项目5项,合同投资额542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286万美元。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4302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2359万美元,进口1943万美元,同比增193.5%。
七、财税、金融
2011年,红塔区以&调结构、保增长、建生态、惠民生、促和谐&为财政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各项增收节支措施,努力缓解资金供需矛盾,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保证了预算平衡,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5.36亿元,比上年增收4.84亿元,增长23.6%。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6.23亿元,比上年增收0.4亿元,增长6.8%。全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54亿元,比上年增收2.02亿元,增长19.2%。全区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8.88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增长13.9%。
2011年,我区认真贯彻中央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保持平稳健康运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金融部门统计,1-12月底,全区人民币存款增量实现55.18亿元;贷款增量实现37.61亿元。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28.18亿元,比年初增加55.18 亿元,增长11.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90.12亿元,比年初增加16 亿元,增长9.2%。12 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7.94亿元,比年初增加37.61亿元,增长13.9%。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58.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八、城建与环保
生态城市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红塔区全面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积极开展&四创一建&活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展开,&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得到考评组充分肯定,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品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建设幸福美好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步伐明显加快。
2011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27公里;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9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达到98%,全年共处理污水2137万吨。城市绿化率水平不断提高,全区绿地率达到 35.8%,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6平方米。日清扫保洁主要街道38条,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52万平方米,全年累计清运生活垃圾6.59万吨,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4%。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竣工,易峨高二级公路红塔区段建成通车。全力配合市级推进玉溪大河二期、棋阳路二期、高仓立交、康井路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完成了中卫路、太极路、红塔大道改造工程;珊瑚路延长线、九龙立交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投资1547万元,完成了夏井路、洛矣路、莲水路、平坝路等乡村公路的建设任务。
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全区完成了撤镇设置街道和社区划分工作。《云南省玉溪市城市管理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于日正式施行。中心城区拆临拆违和户外广告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全面完成了聂耳路、南北大街、珊瑚路的综合整治工作,其他区域的户外公告牌和招牌综合整治工作,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共发放告知书8145份,自行整改5977快,自行拆除9114块,拆除大型立柱广告设施58棵。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逐步建立完善&户保洁、组收集、村集中、镇清运、区处理&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45万元,新建公厕2座、垃圾转运站1座,拆除重建公厕3座,改造垃圾转运站2座、公厕18座。投资600万元维护中心城区市政设施、清疏下水道。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推进,规划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会。
着力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2011年,红塔区对创模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编制完成了《红塔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等创模指导性文件;组织召开了全区创模工作动员大会。全面推进创模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心城区扬尘污染防治、燃煤锅炉、炉灶整治、大矣资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玉溪大河14条入河河道实行河道(段)长负责制,治理长度14213米,清淤31883.1立方米,总投资127.53万元,河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开展了玉溪大河周边29家养殖户的综合整治及养殖小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向玉溪大河周边工业企业发出限期治理通知,落实具体监管企业名单,依法依规实施监管。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针对新上投产项目较多、能耗增长、节能降耗形势严峻的情况,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节能降耗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广节能改造,抓好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关停北城钢铁公司、福玉钢铁公司、刘总旗活发钢铁厂等3户企业的4座炼铁高炉,淘汰产能54万吨。2011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487.65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下同),同比增长8.08%,增幅比上年回落1.77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单位GDP能耗为0.9527吨标准煤/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03%,超额完成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考核目标;全社会用电量31.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11%。按现价计算,单位GDP电耗621.74千瓦时/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1.49%,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继续完善和落实区委、区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大力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激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工作。2011年,全区共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27项,争取上级科技补助资金981万元。开发省级新产品2个,有5户企业按新办法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科技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对红塔区的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考核工作。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全区专利申请达400件,授权专利达270件。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2011年,境内有学校139所,其中:高等院校2 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26所(完全中学4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16所,九年一贯制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75所。在校学生96076人,比上年增4.3%。其中:小学在校学生4020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157人(初中18523人,高中963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06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42人。全区有专任教师5946人,比上年增13.9%。
红塔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对区属普通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即:免学费、免住宿费、对家庭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并将区属普通高中公用经费由100元/年&生提高到300元/年&生。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成立了玉溪八中。完成了大矣资小学和任井小学合并办学,实现了大密罗小学和甸苴小学、法冲小学和洛河中心小学从一年级开始的合并办学。大力实施校安工程,拆除危房19088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5.78%。玉溪二职中改扩建、玉溪第七中学改扩建、研和中小异地搬迁、金家边小学异地搬迁等项目有序推进。制定了《红塔区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年)》,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新建玉兴街道中心幼儿园。
文化事业继续蓬勃发展。2011年,红塔区成立区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优化整合文化、旅游、广电、体育资源,形成了大文化工作格局。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三人舞《崴灯》参加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荣获表演三等奖,大型歌舞诗画《哇家玉溪》参加云南省滇中南民族艺术节比赛演出荣获综合剧目金奖及21个单项奖。推进农家书屋向大的自然村延伸,完成玉兴街道居民小组农家书屋建设20个点,新增图书21000多册。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了全区52个村级服务点的安装准备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广场活动35次、参加群众达12275人次,放映农村公益性电影1054场次,放映故事片107部、科教片37部,累计观众31万人次。深入开展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完成了研和可官魁阁的修缮工程,实现聂耳故居对社会免费开放,完成玉溪红塔、北城李家大院、可官魁阁、玉溪郑氏旧居、排山营凤凰观5个文物保护单位的第七批省保申报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依法严厉制止和查处文化市场违法经营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2011年末,全区有文艺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1个,文物管理所2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54.1万册,其中:市图书馆藏书36.4万册;区图书馆藏书 17.7万册。全区乡、街道文化站 11个,文化站藏书12.15万册;全年博物馆、纪念馆活动参观人数49.2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2011年全区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红塔区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主干线总长83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52808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9.99%,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7526户。
全年,红塔区电视台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 &生态立区、科教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稳区、文化和区&发展战略和&两个率先&目标宣传力度。共播出电视新闻1450条(超任务数250条),被市电视台(含新闻直通车)采用350条,播出&创卫曝光台&舆论监督节目135条;专栏部播出《红塔区辉煌&十一五&》、《文明三乡》、《健康伴我行》自办专栏节目54期(超任务数14期);为配合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拍摄播出了《红色记忆》电视专题片9集;播出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党史国史》10部59集,90部经典电影,90首红色歌曲,以及《学习杨善洲,造福老百姓》电视节目;播出电视剧68部1800集,电影365部。宣传标语、各类通告1087条(次),公益广告950条(次),政府领导安全月电视讲话1期8次,完成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比赛、&三乡讲坛&文明礼仪等实况录像5场。
十、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红塔区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按定额补助公用经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11万元;一般乡、街道卫生院按照9万元、7万元、6万元三个档次补助公用经费。山区乡村医生补助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300元、半山区由120元提高到250元、坝区由80元提高到150元。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通过提高筹资标准、提高门诊补偿封顶线、提高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提高住院医药费报销封顶线、实施大病医疗二次补偿、实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定额补偿等一系列政策,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高补偿、老年慢性病有保障、大病救助全覆盖的目标。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为181702人,比上年的198304人减少16602人,减9.14%,主要原因是原社区的新农合参合人员转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当年参合率为96.45% 。从运行情况看,新农合门诊补偿受益面大幅提高,住院补偿保障水平较大提高,特殊、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大病医疗救助二次补偿效果明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基本药物中标价格平均降幅达13.5%,药品价格比2010年同期有较大下降,群众看病药品费用降低了751.3万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完成1个县级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所建设任务。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全区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体育事业取得了新发展。2011年,全区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大营街荀苜村、新兴社区等6家行政村(社区)补助体育健身器6万元;&七彩云南&健身基础设施确定的梁王坝村、金官营村等7家单位各安置3万元共计21万元的健身器材;实施了黄草坝村委会体育文化休闲广场项目,及古城、大密罗等5个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试点工程,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体育设施均衡发展。
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2011年我区顺利主办、承办和协办了 &2011年玉溪市、区元旦、春节环城赛&、 &2011年&城建杯&市区塑质地掷球邀请赛&、&庆&三八&&建行财富杯&职工趣味及健身运动会&、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华诞的&万众一心跟党走,建功立业奔小康&的职工工间操比赛, &红塔区山区、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红塔区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大会暨老干局第二十三届离退休干部运动会,2011年&安利杯&职工徒步登山活动,红塔区全民健身体育大会,&2011年&玉溪手机报&杯足球赛&,红塔区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大会残疾人田径比赛等各类体育赛事及活动。
竞技体育稳步推进。在玉溪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区代表团取得了田径、游泳、男子篮球和体育知识竞赛的全胜成绩,团体总成绩遥遥领先,名列八县一区榜首,其中男子篮球队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有5人次打破省、市青少年纪录。在云南省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预选赛中,红塔区参加的田径、游泳、摔跤、武术四个项目,共有34名运动员取得了明年的参赛资格。
体育事业发展捷报频传。2011年度,我区有7人通过审核,获得足球二级裁判员称号。玉溪四小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命名为100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红塔区少体校和玉溪一小获玉溪市实施体育&三星&工程第二周期突出贡献奖;红塔区老体协被云南省体育局授予2010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获云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45823 元,比上年增加11558元,增33.7%。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红塔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58元,比去年增加1923元,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其中:工资性收入14729元,比上年增加1811 元,增长14.0%;人均消费性支出13027元,比上年增加749元,增长6.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去年增加906元,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其中:工资性收入3520元,比上年增加454元,增长14.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17元,比上年增加975元,增长14.7%。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3: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上年该比值为2.47:1)。
2011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6平方米。汽车、家庭电脑、钢琴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平均拥有家用汽车44辆、家用电脑76台、钢琴3架、健身器材3套、移动电话241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拥有生活住房面积74.7平方米,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38台、电冰箱79台、摄像机3台、家用电脑30台、家用汽车21辆、摩托车61辆。
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全区坚持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对城乡低保对象1人,发放&两低保&金2033.44万元。切实为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确保其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对受灾和因病、因残致贫的各类困难群众2152人,实施粮食、衣被、现金等救济,支付救济金55.46万元。进一步完善救助措施,取消病种限制,改进救助方式,全年对各类救助对象46179人(次)实施医疗救助,支付救助金113.49万元。
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65人,继续实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专项援助,保持动态清零。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6240万元;发放&贷免扶补&贷款308万元,扶持55人创业。按照&政府引导、中介搭桥、市场运作、企业承转&的思路,积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举办各种培训33期,培训2039人,实现转移5057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十二、人口和计划生育
2011年末,全区总户数158215 户,总人口426095人,比上年末增加4332人,增1.0%。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81632人,比上年增0.91%;非农业人口144463人,增长1.3%。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63561人,占总人口的14.9%。年内出生人口4108人,出生率9.69&;死亡人口1691人,死亡率3.99&;净增人口241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比上年上升6.87个千分点。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2011年末已婚育龄妇女人数85540人,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27407人。本期施行计划生育手术5650例,综合节育率90.1%,计划生育率98.54%。全区已有6372户农业人口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证领证率为32.04%。
注:《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快报数据,正式统计数据以《2011年红塔区统计年鉴》为准。
| 管理入口 |
主办:红塔统计局 技术支持:
红塔区统计违法投诉举报点:<span style="color:#FF-2010611 Email:yxlyh@Copright& YUXI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访问本网站,您是第位访问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塔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