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这样的奇迹就这样发生吗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不能使用此页面的全部功能。
请换用其他浏览器或者开启对javascript的支持。
日常的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读《奇迹集》中的诗篇,我时常会想起佩索阿《惶然录》中的一段话:“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故都富有伟大的意义。——真正的聪明人,都能够从他自己的躺椅里欣赏整个世界的壮景,无须同任何人说话,无须了解任何阅读的方法,他仅仅需要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五种感官,还有一颗灵魂里纯真的悲哀。”黄灿然正是动用了自己的五种感官,把一个报馆职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生活锻造成绚烂诗篇,其秘诀恰恰是因为诗人那颗纯真灵魂里的悲哀在起作用。通过《奇迹集》里的诗篇,我们大致可以勾画出诗人的日常生活:他在傍晚时分上班,乘坐巴士,到茶餐厅就餐,凌晨时分穿过寂寥的大街回家(此时高楼大厦林立两旁,周围是无尽的灯火)。周末或者节假日他会带着小狗去附近的山上散步,或者和来港的外地友人去梅窝以及其他的香港离岛郊游,有时也会途经维多利亚公园去中央图书馆,偶尔他也会和家人返回故乡参加某位亲人的婚礼。几乎是第一次,俯身屈就的缪斯充满惊奇地看着这一切――这一切不就是诗吗?最后这句话是缪斯通过黄灿然之口说出的。
如果说这些日常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在我看来,所有这些诗中的日常生活场景是以异乎寻常地无声地方式在诗人的笔端展开的,就像默片时代的电影。发黄的胶片,持续的寂静(整个世界里恍惚只有放映机卷动胶片的轻微响动),将人们引入对日常生活里每一个寻常举动的细察,并最终将它们从物质世界中抽离,带入一个空蒙的诗的世界。《奇迹集》中,有几处提到和他人的交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小伙子》一诗中,诗人写道:“你是三个月来/第一个跟我说话的人。”而《陌生人》一诗则描写了一个在“我”身边徘徊不去的姑娘,最后一节让人惊讶:
但请不要再走近一步,否则我会惊逃,
请一定不要开口对我说话,否则
我们立即就会变成陌生人——
真正的陌生人。
两首诗都从反面点出诗人绝对孤寂的状态,诗人在香港这个繁华都市里生活、穿行,周围是鳞次栉比的楼群,街道上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诗里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描绘可以说是巨细靡遗,但是他越是细致入微地描写周围的人群、景观,诗人和周遭世界之间的鸿沟似乎就越是扩大。诗人在诗里反复强调的对于普通事物的爱,却从另一面暗示出他实际上和这个物质世界格格不入的真实状态——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在语言之内的讴歌正是基于对物质世界的弃绝。这是一个孤绝的看的世界(“在我看之前我的眼睛已经看很久,/而现在我才看,才不停地看。”),很少有接触、触摸,诗中描写的众多人物都和诗人保持着一段社交上的距离,哪怕是声波的抵达对于诗人似乎都是一种冒犯。唯一的例外大概要算《钢琴家》这首诗所描绘的,“她丰满而忧郁的身体几乎紧挨着你的”——但到底是没有挨着,因为“她一定是在爱着某人,另一个人”。立足于看(观察)使诗人获得了一个谦卑的视角,这个视角排斥通过主观训练而来的意象和诗情的排山倒海的轰炸,而是乐意维持一种既平常又峻拔的存在。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持续的关注,通过陈述性的平淡语调试图和世界建立一种可靠又谦逊的关系,至少对于诗人这是一种强烈的渴望,虽然当那个世界真的向他凑近的时候,反而会让他觉得惊愕。
悖论在《奇迹集》中无所不在,许多意见相左的诗句在《奇迹集》中构成一个又一个语言漩涡,这些漩涡不断消解着语言近乎疯狂地繁殖出的意义之流,而在这个过程中某种最初怠惰的诗意被逐渐高速运转起来变得迷人。读者甚至不再去纠缠诗句本身的粗粝,而是和诗人一样“懒得去描述我作为人的那部分活动”,因为“我的灵魂倾听那大合唱,至今没有回来”。在《奇迹集》许多首诗的内部,这种悖论关系是结构诗篇的重要基石,这是《鼓励》一诗的最后两节:
所以对于绝望的人我鼓励他更绝望些,
对于满怀希望的人我鼓励他满心也希望,
对于沉默的人我说还可以更沉默还有更沉默的,
对于爱说话的人我说你说得还不够。
我还可以一直这样说下去,
最后变成沉默,而沉默
滔滔不绝,浩瀚如海oooooo
对于彼此完全相反的概念,诗人都在诗中给予毫无保留地支持,在其热烈的语调之后其实蕴含着虚无,因为诗人犀利的直觉和敏锐的观察力,使他得以看到两种对立的观念其实在秘密地媾和。说就是沉默,而沉默导致滔滔不绝,——正如我们在诗集中看到的那样,这位对任何生活细节都要描述和感慨一番的诗人,实际上却是一个孤独的沉默的人,这和整本《奇迹集》透露出的热烈生机看似矛盾却是统一的。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大学者顾随曾经讲过:“必须热闹过去到冷淡,热烈过去到冷静,才能写出热闹、热烈的作品。”因为“热烈皆从寂寞心生出”。而从西方诗学的角度,这也可以视作静默的词对于热烈的物的占领,这是许多优秀诗人做的同一件事——他们的作品生机盎然,他们的生活平静如水。在这里我们不妨引出《奇迹集》里隐藏很深的一个形式化观点:诗歌有其自身的现实,无论是以何种手法何种观念写作,诗歌的成立最终都要落实在语言奇观得以建立的基础之上。
环绕纠缠的观念构成《奇迹集》中大多数诗篇的美感之基础,这也使黄灿然可以放心地祛除过于耀眼的艳词丽句,从而听凭陈述性的句子平淡的语调成为《奇迹集》最显著的修辞特征。在我看来,《奇迹集》中的观念悖论实质上是西方现代派诗歌所惯用的矛盾修辞的变体,矛盾修辞是将两个对立的词语强行并置,从而产生诗句内部的不和谐音,一般来说矛盾修辞适于表达复杂的灵魂状态。《奇迹集》中广泛使用的观念悖论则没有拘泥于词句内部,而是将矛盾修辞扩大到整首诗的范畴,这样做减少了词语的炫目效果,但是却在诗歌背后增添了一层隐藏的张力纽带。诗句本身的非诗化倾向和诗歌内部纠缠的观念也顺便形成另一层紧张感和张力。比如《消逝又重生》末尾:
我相信某一天
我在我眼前和我看不见的
消逝又重生又消逝了不知多少回的事物中
消逝了,而我现在是他的重生。
生死轮回的观念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在诗中重演。《奇迹集》中的某些诗句看起来有点绕,甚至略显拖沓,那正是观念悖论引导而来的极致效果。
从总体上看,悖论也是整部《奇迹集》得以建立的基础。悖论赋予整部诗集一种扭结的力量,那也是《奇迹集》口语化的貌似平常的语言实际具备某种魔力的秘密所在。黄灿然将《世界的光彩》作为诗集的开卷之作绝非偶然,它既是诗人对于这个世界爱的宣言,也是诗人诗学观念最直接的表达:
可他们到处碰出火花,
生机勃勃:他们就是能源
所以不需要太阳;本身
就是内容,不管形式。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本身就是内容,不管形式”的观念,黄灿然敢于在整部诗集中大胆地粗率地使用语言,其潜台词则是对于那种过于雕琢的片面寻求语言内部张力的诗歌的不屑。在写作《奇迹集》之前,黄灿然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诗歌创作经验,他早年写就的一大批情感激越质朴的抒情诗,现在看依然动人,而他对于西方现代诗学的熟悉,当然让他很清楚现代派诗歌写作的很多规条,比如意象派所信奉的“诗要具体不能抽象”,比如诗要强调隐喻等等。可是在《奇迹集》中,黄灿然将这些规条完全弃之不顾,其中许多诗篇——诸如《慈悲经》、《痛苦》、《认识》、《看》等——是不折不扣的抽象诗篇,完全是诗人某种观念的展示,在这些诗中你甚至找不到一个意象。《奇迹集》中更多的诗篇虽然有意象和对事件的描述,但是诗人关注的焦点依然是某种观念的传达,比如《两种爱》、《来生》、《自由》、《生命的意义》等诗作。黄灿然之所以毅然将形式问题丢到一边(不管形式),是因为他对于“能源”的信赖。惠特曼在《&草叶集&初版序言》中尝言:“一个英雄人物会随意跨过和走出那种不适合他的习惯、先例和权威。”相信这也是黄灿然对待文学规条的态度。现代诗学已经发展到极其复杂繁复的地步,当黄灿然将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他所面对的物质世界或者抽象观念的表达时,他的诗学观念依然会不可遏制地涌流而出,哪怕是从反面。这个时候就算黄灿然在诗中使用典型的19世纪浪漫主义语汇(诸如歌唱、灵魂等等),他依然具备了打量自身的某种具有现代感的形式化眼光,只是这形式已经突破了现代主义诗歌形式的樊笼,获得了更大的内涵。
《奇迹集》没有标明写作时间,根据我和灿然私下交往的印象,《奇迹集》最初的几十首诗作(我以为这也是《奇迹集》里质量最高的一批诗作)是在2006年春夏之交的大约三个月内创作出来的,在此之前灿然诗歌写作节奏并不算快,许多年里他保持着一年十几首的数量。创作《奇迹集》对于灿然是全新体验,我记得那几年在多次见面中他都感慨于此次诗思的迅捷与宏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灿然将这批诗作命名为《奇迹集》。之前许多年,灿然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加粗糙、视野宽广和更有活力、力量的诗风,其间创作过诸如《新闻翻译》、《亲密的时刻》等佳作,但在不那么成功的诗作里,我们也能感受到诗风转变的艰难。此次一泄如注般的诗情爆发,其创作自身的喜悦也浸透在诗句的字里行间:
我的诗不像我的,而像一阵阵夏雨,来自天上,
下在高楼大厦上,下在高楼大厦外墙上、窗台上
跟下在那些出入高楼大厦的人身上是一样的。
在另一首诗中,灿然率直道出自己的诗观(准确地说是写作《奇迹集》时的诗观):“我决心要让我的诗更包容、更粗犷、更庞杂、/更多泥沙,更拗口、更散乱、更铺张,/更笨拙、更坚硬,更原生、更有力量/和更有原生的力量。”所以我们在阅读《奇迹集》时偶尔被拗口的语句和节奏打断正常的阅读节奏,那是诗人有意为我们设置的意义或者音韵的陷阱,那仍然是诗人所追求的一种陌生化效果,从反面讲,诗人对于过于光滑的诗歌节奏过于明了的诗歌意义的厌恶是溢于言表的。灿然显然羡慕并渴望拥有的是像惠特曼那样的诗人所具有的刀劈斧砍般的力度,而不是敏感纤弱的诗人手里细腻的针线活。
无论是从诗人自身的创作经验,还是从当代诗歌场景的高度来考察,《奇迹集》都给人一种独特的耳目一新的惊艳之感,但说到底,《奇迹集》仍然是当代诗歌诗潮几股合力作用下的产物。可以粗略地把《奇迹集》中的诗分为两类,一类是诸如《善》、《看》、《痛苦》等纯观念演绎的诗篇,更多的则是聚焦于事件的描述性或者说是叙述性的诗篇,这类诗作构成《奇迹集》的主体。其中的许多诗篇起首都是一个陈述性的句子,比如:“星期天傍晚我去中央图书馆”、“我来到大街上,阳光猛烈”、“我躺在露台上”;“我在地铁里看见一个小姑娘”、“晚饭后我打算去菜市场买个木瓜”、“今天下午我如此匆忙地赶去上班”、“晚饭后我和妻子沿着海旁散步”、“快两点了,我走路回家”。这些是我随意从诗集里找到的,像这样陈述性的首句还有很多。如果孤立地看这些句子,它们更像是小说或者散文里的句子,它们都不具备通常(也可以说是传统)诗句高昂的语调以及出人意表的词语搭配。我以为这些陈述性诗句的大量出现,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诗歌叙述性观念逐渐扩大自身领地的一个结果,至少在潜意识里,灿然已经接受了以平淡的语调、陈述性的事件描述为代表的反抒情化的诗歌诗潮。
读完整本《奇迹集》,我们的脑海里会留下许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性细节,其每一首诗既是整本诗集里的片段,而它们自身又拥有一种完整性,全然不像我们阅读朦胧诗时代的诗人专集时所获得的破碎印象。朦胧诗时代的诗人,以多多和顾城为代表,他们对于语言能指的尝试几乎达到极致,顾城在论及自己的组诗《水银》时就曾多次讲到:在放弃对字的管束的时候,字的天性、个性、活力呈现出来,于是它们自行组合成诗。其结果往往是出人意表的妙语和不知所云相混杂的语言奇观。而强调诗歌的叙述性则是在某种程度上放弃语言实验,当然在多大程度上恢复诗歌的叙述性和完整性,又和每个诗人写作的观念差异紧密相连。有诗人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做一种调和,而灿然的《奇迹集》则是较明显地倾向于叙述化的诗学观念,其中的许多诗都是在清晰地准确地描写某个观察到的人物或者事件,它们和小说语言的差别往往依赖于观察者(写作者)自身所携带的巨大能源——一种精神强光的照射,这让那些看起来平实的句子仍然有可能获得一种突然异化的诗性效果。不过话说回来,对于顾城、多多等朦胧诗人极端的语言实验,我依然充满好奇,词与词之间奇异的婚配造成的炫目(剔除过于做作不知所云的部分)依然让我有点神往,坦率地说,这也是我在阅读《奇迹集》时稍感遗憾的地方。语言实验并不像它字面所呆板显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拙劣的形式实验,语言实验的真正目的应该还是通过语言内部富有创造力的工作,去触及人的理性无法便利达致的永恒。在文学艺术史中,“弑父”现象是每一代新人成就自我的必经之途,但每每被革新的观念中往往也有可取之处,这大概难免要考验诗人敏锐的分寸感,当然当分寸感也被当做革新对象时,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祈愿和祝福。
另一个对《奇迹集》有潜在影响的诗潮是口语化诗潮,某种程度上,它和叙述化诗潮是一个事物的两面,都是针对已成滥调的抒情语调的反拨,以期给当代诗歌注入活力。《奇迹集》中的许多诗句很像诗人自口中的娓娓道来,比如我在上文引用的那些诗歌首句,都是人们在特定语境下会脱口而出的,它们不是高度书面化和文人化的语句——想想多多的诗句,大多数都不是人们在日常情景中能够脱口说出的。当然《奇迹集》和典型的口语派诗歌又不同(以他们诗派为代表),因为灿然更强调精神力的作用,在《奇迹集》中频繁出现的“灵魂”这个词是以确凿的褒义面目出现的,而他们诗派迫不及待的反讽倾向似乎在解构一切。《奇迹集》里的许多诗来自于最普通事物的刺激,黄灿然之所以能够把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锻造成一首首诗,是因为他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看着这一切:
我凌晨走路回家,在黑暗中,在霓虹灯下,
经过一棵棵树,经过一根根电线杆,
经过寂寞的公园,经过热闹的夜店,
经过巴士站,经过一幢幢高楼,高楼上
人们正酣睡着,我感到他们的呼吸,
夜空美丽,我感到自己被垂爱着。
这些寻常的物象和生命最神秘的节奏因此暗合在一起,这些物象也就不再是它们本身,而是被还原成生命的最初形式和诗的最隐蔽的隐喻。在一种巨大的感恩之中,这些诗被快速地写出,因为喜悦总是加速度的,催促诗人快步向前。因而不少诗中的某些诗句看起来极为普通,甚至有些拗口,全然不顾及寻常的所谓“诗意”,可是和黄灿然此前的一些不太成功的诗中的犹疑不同,这些直率的诗句仍旧被喜悦贯穿,成为诗的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奇迹集》除了最显著的对于精神力的强调,许多诗作的即兴色彩也赋予整部诗集轻逸的特征,这对于集中占大多数的奋力探究灵魂和生命意义的“重量级”诗篇也起到一个平衡作用。通常诗歌是以留白来扩大自身的张力和统摄力,而灿然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奇迹集》中他紧紧抓住时间和生活的缝隙,让语言在其中疯狂繁殖,《奇迹集》中的许多诗都像是从表盘里溢出的奶酪,沾染着时间的芳香和宇宙恢弘的影像。许多诗像即兴的快照,某个过马路的老人、某个巴士上打瞌睡的妇女、某段他上班途中经过的僻静的街道,都能激起诗人如潮的思绪,而他所有的思绪都朝着一个方向:“统统向天上望去,好像已忘了人间,/一种伟大的存在,倾听更高的召唤。”从小到大,从日常到永恒——这一许多出色诗人屡试不爽的写作路径,也正是黄灿然写作《奇迹集》的路径。
爱默生在《超越灵魂》一文中的表述,想必灿然是赞同的:“我们的生命连绵不断,又各自独立,细微而又渺小。而人的内心却是整个灵魂;明智之静默,宇宙之绝美,世界万物每一部分,每一微尘都与永恒有关。”灿然在《奇迹集》中专注于瞬间的场景,正是为了要紧紧握住倏忽闪过的永恒。读毕《奇迹集》有很多意象挥之不去:一个孩子落在母亲身后,仰起脸为了感受从天上掉下的零散雨点;巴士上,一个妇人的大耳环在摇晃;下午空寂的酒吧里,男侍应正在看报纸;穿背心的杂货店老板在搬一箱汽水。这类白描性的城市生活意象的诗作,和其他那些强调精神力以“我”的视角和语调带入的诗篇相比篇幅更短,用笔更减省,像是一幅幅画家的速写,其用意则是试图捕捉到日常生活里一瞬间的饱满诗意。在诗人看来,哪怕是普通的城市意象,也有其自足的一面,诗人需要做的只是将这些隐含有深意的意象从繁杂的场景里挑选并镂刻出来,而速写笔调的自然和随意也完全符合灿然近期的语言观念。
《奇迹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版
229页,28元
&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凌越,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元知网 珍藏:您的位置:&>&&>&
《奇迹》爱是这样的吗?
责任编辑:netgame05
10:09:00 来源:get_256,
&&& 再一次的让你伤害了,现在的我简直能说是1堆行尸走肉,想不断的忘记你对我的重要性,从我的生活中解除以你为中心的日子,想为自己而过!~    每天,在睡前和醒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你,希望你在我身边而不是只是所谓的虚拟,也会看着手机希望你每天都会发来我醒后的第一条消息,但是我确没得到这样的待遇,每天起来看到那个永远不会来消息的手机有种想扔碎的冲动,为什么每天都要我发消息给你呢?为什么你不能发消息给我呢,我所发出去的消息大多又是那种有去无回的消息,为什么连回消息都不愿回我呢?总是说着自己忙    她.....是你所说的过去,但是在那天我提到了她,难道要把他写给你的信删掉真的那么难?那又为什么要去删它呢??难道我就真的比不上你的战盟来的重要?为了这2样东西你会和我翻脸,说我自身有问题,说我小气连那么1点也不肯放过,说我思想腐朽,说你永远都忘不了她除非你失忆.而你又知道不知道这些消息不只是字面上的消息,他1言1词的刺到了我心里,让我感觉不到你1丝的感情(哪怕是1丝),记忆.....总会忘却,但是你确用上永远2个字,永远是什么呢?1个没有时间的答案,试问哪个女的能容忍自己心爱的男的心里有着别人呢?难道这就是我思想腐朽,难道这就是我有问题??信任,很可笑的2个字,你又何时信任过我呢??当我和别人聊天时有人来杀我,说我在外面勾引别人,在我和你朋友聊天时,你所谓的朋友又把所有的聊天内容都告诉你,这是所谓的信任吗??难道运用到你身上就是另外1回事了吗??你说我对他怀恨在心,如果套你的话来说的话,你就是对他念念不忘也是马后炮,在话说出后之后的话又有多少能肯信呢?这些话是你早就想说出来的,你本来就想说忘不掉他,他永远在你的心里和脑里,我只能说对不起,我不是1个宽宏大量的女的,我有我的想法和思想不可能只跟着你走,所以我做不到,我所需要的是1心1意的爱,既然你没办法给我又为什么要招惹我呢?每天看着你所发的这些消息我的心又1次1次的让割伤,在痛,有种不知名的感觉,泪水也是随之掉下来,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呢?    好多天没怎么和你说话了,现在的我根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如你说的,这2天你渐渐发觉1个用心着紧对方的爱人,如果还觉得他反而被压的话,你觉得他已经很没理由找任何辩护的借口了.你又说很多人要这种XF(幸福),那你又为什么不去珍惜我所给你的这份XF呢,要去伤我的心,又为什么当你每次和我说1件事的时候都是你做了坚定的决定了而不是和我商量呢?当那时候我只能同意,根本没给我什么还价的余地,我多想你能多听听我的话我的意见,为什么你都没有呢?有时我好恨你,你不断的想在我这得到你想要的,但是你又知不知道我也有我想要的,即使每天我在累在怎么样我永远陪到你下线的那1刻我才会下线,但是你呢???只是想睡就睡,每天晚上也不知道发个消息来给我,早晨也不发,什么都没有,问到你什么你所不想说或者不想回答的事都只会说和你说=没说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为什么又要这样呢?我对你来说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吗?    只要和你说到有关奇迹的事你就会不开心,几乎给了我1种错觉,你的奇迹比我还要重要,如果我重要的话1个战盟又算什么呢?为什么你又不能放弃呢?我好怕你生气,因为只要你1生气就会很久很久都不理人直到你气消了为止,但是我确不一样,一直是来的快去的快,你和我相反....你总是要人哄着你,但是你又知不知道女孩子才是最想让哄的那个,我好希望你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来安慰我,在我生气的时候一直不停的和我说话而不是沉默不语,好希望你能不要那么看重奇迹,好希望你能对我好点,好多好多的好希望,为什么在我面前你就不能好1点呢?用着对别人一样狠的态度来对我,每当这时我就会想到难道我对你来说不重要?可有可无?还是根本无所谓呢?    你这样对我是爱吗?你所说的爱又是什么呢?我好矛顿,想到你忘不了她我就难过,这几天都没和你说话,我不知道说什么,只知道1想到你忘不了他纵使有再多的千言万语都说不出口,今天在早晨5点45分时收到了你的一条消息,那时候的我多想回你消息啊,但是我确没回,不断的压抑着自己,我知道如果我不这样的话我会越陷越深,我宁愿远远的看着你,也比你和我在一起来的难过的好,这几天的生活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过的,几乎是朋友叫了就出去,只是想忘了你,不在那么想你,但是也只是暂时的,当我碰到什么事时就会想到你,希望你在我身边!~~
【】 【】 【
】 【】 【】
经营许可证编号: 豫ICP证010016号 豫ISP证005834号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万宇在线 版权所有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奇迹是这样创造的
——九钢烧结脱硫工程顺利投产背后的故事
13:54:00&&&&
作者:何云菲
  10月20日,九江钢铁公司238㎡烧结脱硫工程现场热闹非凡:彩旗飘飘,人头涌动,点燃的礼花和鞭炮,妆扮得整个现场十分喜庆。那腾空而响的鞭炮声响彻了云霄;新建成的脱硫吸收塔,更是如巨人般矗立在众人面前,这就是238㎡烧结脱硫工程顺利投产的画面,而这一刻也将永久载入九江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册。
  当炼铁厂工程师、脱硫项目组组长张晓萍谈起九江钢铁公司180㎡和230㎡烧结脱硫工程建设时,感慨地说:“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项目,因为在市场形势十分严峻的时情况下,公司领导仍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兴建节能减排项目,充分体现了公司对社会、对员工的高度责任感。另外,为了按时按质完成脱硫工程建设,脱硫工程项目组成员克服了投产前和运行后的各种困难;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各单位、部门不计得失,纷纷为脱硫工程‘亮绿灯’……”
  用情用心用力,就能创造奇迹。180㎡烧结脱硫工程从日开始动工,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历时四个月建成;238㎡烧结脱硫工程从今年6月9日破土动工到开机试运行,建设周期仅132天,这就是九钢人创造的奇迹!如今,这两项工程顺利投产了,这也是公司上下用情用心用力的结果。烧结脱硫工程顺利投产背后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去探究,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汗水和感人的故事值得大家铭记。
  从普通员工到公司领导对项目都“用情”&至深
  “工程能够快速推进,离不开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张晓萍告诉记者,自项目落户九钢以来,公司领导就没少操心,他们多次参加项目评审会,对项目建设进行督促和指导。此外,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以炼铁为主的脱硫项目组,负责推进工程的各项工作。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脱硫项目组的成员便成了“用情”最深的人。
  筹建脱硫项目,对九江钢铁公司来说是空白的,而且要在规定的四个月之内建好,那更是难上加难!面对工期紧、毫无建设经验的脱硫项目,项目组的成员们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不耽误进程,他们化压力为动力,主动出击,开始“组团”去北方各钢厂学习、考察,并通过对比、结合公司的实际,最终寻求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湿式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为了顺利推进脱硫项目建设工作,员工们也没少“用情”。张晓萍回忆说,自动化部维护二站的技术员周庆峰是最让他感动的。当时,180㎡烧结脱硫工程筹建到中期已经是冬天了,可每天都能看到周庆峰骑着一辆摩托车迎着寒风在现场来回走动。原来,他为了学到更多的脱硫自动化知识,居然每天跑去接施工方的调式人员,诚恳地请求他们教授自动化知识。或许调式人员被他的毅力所感动,都愿意冒着寒风在现场教导他。由于他不等、不靠,凭着一股好学的闯劲,给项目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当238㎡烧结脱硫工程开始筹建时,他又被项目组邀请参与其中,并提出了不少自动化方面的好建议。
  李丹,是炼铁脱硫项目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脱硫项目中电气和一些日常工作。筹建180㎡烧结机脱硫工程时,正好碰上他老婆生孩子,为了盯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最终没有回去陪老婆,而是等到项目投产后,才回到家中看望妻儿。其实,像他们这样对项目“用情至深”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无私付出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和敬重。
  上下一心“用心”解决所有难题
  好事多磨,烧结脱硫工程的筹建工作也是这样。由于九钢生产区地处长江沿岸,属于流沙土质,打起桩来不是冒水,就是塌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项目组立刻召集人员商讨解决方案,集思广益下想到了先用H型钢打桩作围堰,以减少塌方现象。这个难题解决了,可下一个问题又冒出来了。当开始设备安装时,发现一些大型设备无法运送进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项目组采取了“最笨”的方法——将大型设备先解体,再拼装,又解决了一个难题。
  除此以外,确保生产秩序和人员安全,也成为了项目组要用心解决的问题。据他们介绍,由于地域狭窄,施工时很容易碰坏煤气管,打乱正常生产秩序,为此,筹建期间一定要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为了杜绝生产和安全事故,项目组要求每位成员每周必须查出一项安全不符合项,并以图片的形式发送给施工方责令整改,直到隐患消除为止。
  正因为他们有了这份心,才确保筹建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因施工原因造成生产中断的事故。在施工方看来,这堪称是奇迹!项目组人员还把这份“心”用在了创新上。为了赶进度,改变施工方“拖拉”的习惯,项目组自创了“日工程量挂牌制”,即把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写出来挂上墙,若是当天的工作量没有完成,下班后立刻召开分析会,分析原因和制定下一步追赶进度的计划。就是这样,项目组每天与时间赛跑,通过齐心协力,用心解决难题,他们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
  齐心协力“用力”促项目建成
  公司各单位、部门不计得失,纷纷为脱硫工程“亮绿灯”是促成项目顺利完成的“功臣”。据项目组成员回忆,筹建180㎡烧结机脱硫工程时,由于没有经验,造成了后期安装人员短缺的窘况。可时间就是一切,再向施工方要人是不可能的了,项目组只能“求救”于维修厂。当时,维修厂厂长林磊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带着电焊工们火速赶到了现场支援。在寒冷的夜晚,维修厂员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感动了项目组的每位成员,在他们的帮助下,仅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完成了施工方一个星期的活!
  同样“给力”的还有炼铁厂运行车间的员工们。在安装180㎡烧结机脱硫吸收塔和除雾器时,施工方提出要用20天的时间完成安装。眼着竣工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对于惜时如金的项目组来说,20天完成两个项目简直是“扯淡”!关键时刻只能靠自己,项目组开始向炼铁厂运行车间“借兵”。运行车间接到任务后,立刻派人赶到现场进行支援。他们不辞劳累、日夜赶工,仅用6天就完成了工程的安装!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对于九钢的赶超速度,施工方是既惊讶,又佩服。
  “但凡与脱硫项目有关的单位、部门都会无条件伸出援手,脱硫项目是在九江钢铁公司集体‘抱成团’的精神下,才创造出的奇迹。”张晓萍感概地告诉记者。的确,众志可成城,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我们有理由相信,用情用心用力的九钢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定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编辑:宋玉琤&&&&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0) 传真:(010) 电子邮箱: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 Email:guisheng.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迹现在还有人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