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窑一小野塘,有谁知道发个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 瓶窑镇地图
乡镇介绍瓶窑镇位于杭州市西郊,距市中心仅18公里,新老104国道、04省道、宣杭铁路和美丽的东苕溪穿境而过,素有“浙北明珠”之美誉。瓶窑镇也是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的核心发源地,莫角山、反山、汇观山等良渚文化遗址群及著名的南山元代摩崖石刻造像,窑山的宋代民窑遗址,南山的宋朝宰相盛度墓等古迹,充分印证了瓶窑灿烂的历史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边界的区位优势和勤劳开放的瓶窑人民,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境内有山原名横山,唐代建窑烧瓶,始称窑山,瓶窑之名由此而得。明代建立瓶窑镇,清代属钱塘县管辖,民国时期属杭县。1958年属余杭县。全镇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5.3万,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5亿元,财政收入1.4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050元。先后获得“杭州市先进乡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重点文化乡镇”、“浙江省小城镇绿化达标单位”多个荣誉称号。2000年,瓶窑镇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心镇”。2004年,成功创建杭州地区首个“国家卫生镇”,并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杭州八城区唯一入选的乡镇。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千强镇380位,浙江百强镇第60位,是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瓶窑是镶嵌在杭城北大门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闻名遐迩的良渚文化腹地。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62亿元,增长23.17%;农村经济总收入106.07亿元,增长17.74%;农民人均收入9050元,增长8.79%;财政收入2.31亿元,增长19%。工业产值成功突破百亿大关,跻身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行列。瓶窑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工业结构日趋合理,企业竞争日渐增强,初步形成以纺织服装、文教印刷、机械五金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导行为的工业体系。全镇拥有年产值上亿元企业5家,规模企业115家,规模企业经济总量(按新口径统计)达42亿元。瓶窑镇被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强镇,成功举办五届人民运动会,乒乓球世界赛大满贯得主孔令辉张怡宁对抗赛等各类文化活动40次,文化下乡活动20次。改建文体中心,新建灯光篮球场、门球场;成立了乒乓球、太极拳、棋类协会等5个体育组织;出版《窑山》杂志。举行瓶窑一小百年校庆,瓶窑中学五十周年校庆。成功创建全区唯一一家健康促进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健康教育示范镇。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3%,全镇生育文化村创建率达到了88.33%,计划生育率达到99.44%,推行生育文化示范工程。瓶窑镇紧紧围绕“经济强镇、文化名镇、优美城镇”的目标,全面实施“跨越新国道、建设新瓶窑”的发展战略,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城镇靓化为窗口,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归宿,努力实现瓶窑经济社会的既好又快发展。历史沿革瓶窑历代称镇,民国年间确定为建制镇,但一分为二,以关口桥为界,桥南属余杭县,桥北属钱塘县,后为杭县。直至1958年4月,杭县建制撤消划归余杭县。同年10月,余杭县撤消划归临安县。1961年3月原余杭县从临安县析出划归钱塘联社,瓶窑属钱塘联社;4月钱塘联社改建为余杭县,瓶窑仍属余杭县。1962年4月,省北湖种畜场撤消,张堰、圣堂、西安寺、毛元岭四村与瓶窑镇属之西中、河中、上窑、外窑、六头五村合并,新建北湖公社。1983年6月外窑村划回瓶窑镇。1988年,北湖乡并入瓶窑镇;1992年5月,长命乡并入瓶窑镇;2001年8月,彭公乡并入瓶窑镇。镇南的沿苕溪建筑的西险大塘是重要的防洪屏障,保障杭州和杭嘉湖平原的安全。改革开放1986年,瓶窑长命反山发现良渚文化墓葬群,共出土玉器1226件。1990年,瓶窑镇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工业卫星镇。1991年,瓶窑镇汇观山再次发掘良渚文化祭祀址,被列为全国1991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2年,瓶窑镇首家中外合资企业——杭州高柏服装有限公司创汇1706万元。1993年,瓶窑镇长命圩农业综合开发区建成通过验收。1994年,杭州天元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被国家科委列为’95火炬计划并投入批量生产。1995年,投资200余万元的瓶窑小商品市场扩建工程完工。1996年,投资458万元的瓶窑水厂扩建工程完工。1997年,瓶窑镇被确定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经济发展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6.22亿元,同比增长27.4%;农村经济总收入125.38亿元,同比增长18.2%;工农业总产值78.95亿元,同比增长29.51%,其中工业总产值75.69亿元,同比增长30.78%,农业总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财政总收入17600万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收入9778元,同比增长8%。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瓶窑处于天目山系的末端,葱葱郁郁的山丘连绵起伏;瓶窑的苕溪、北湖以及湿地密布。尤其是苕溪每年秋季芦花飞扬,美不胜收;北湖近2万亩的草荡成了候鸟越冬的栖息地。在这里越冬的候鸟有近10种、上万只。无数观鸟爱好者和鸟类研究专家早就把这里做为鸟类研究的天堂。周边是双溪漂流、东明山森林公园、径山风景区近在咫尺。农林资源:瓶窑,群山翠绿,土地肥沃,河道纵横,物产丰富。蚕茧、水稻、竹笋、茶叶、花果、水产等农副产品远近驰名,可谓“人间天堂”。位于瓶窑的大观山果园就是杭州最大的水果产地。大观山的水蜜桃在杭州颇有名气,瓶窑也是竹笋之乡,每年举办的“竹笋节”迎来了四方来客。区域位置古代:瓶窑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镇北境的马头关是浙西北三关之一,为浙西北进杭通道。俗称铁菱关,因关前铺满铁蒺菱,以拒敌兵,故名。越独松关,分南北二路进杭州,北路必经瓶窑。宋时金兵南侵,赵构逃难;元时徐寿辉攻德清、武康;明未总兵唐彪抗清;清太平军和清兵数次在瓶窑激战。都因为瓶窑地理位置的险要,堪作杭州的屏障,浙北的军事重镇。现代:瓶窑是镶嵌在杭城北大门的一颗璀璨明珠,新老104国道、04省道、015省道纵横境内,宣杭铁路和东苕溪穿镇而过。城镇建设瓶窑镇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杭州八城区惟一入围的乡镇,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查验收,通过杭州市级生态镇验收,进一步巩固提高创建成果。镇党委、政府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宗旨,改造老区、拓建新区,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该镇持之以恒地抓好环境的软硬件建设,使瓶窑走上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先后获得“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重点文化乡镇”、“浙江省小城镇绿化达标单位”、“国家卫生城镇”、“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等多个荣誉称号。2005年,新城区主干道、区重点工程瓶仓大道(瓶窑段)已通过验收。垃圾中转站、国富路、羊城大道、凤城南路等多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完工。投入资金95万元对两条背街小巷实施了改造,顺利完成了对大桥北路的路面改造和立面整治,统一设置了店面广告和沿街雨棚。全面启动祥彭线(瓶窑段)整治工程,有效治理了城区车辆乱停放、乱占道问题。开通了首条城镇公交线路,结束了瓶窑建成区不通公交的历史。与此同时,该镇在2004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城镇管理中的新办法、新机制,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承载能力。长命村启动了农村企业垃圾收集反哺农村创卫的试点工作;对彭公工业园区实行垃圾统一管理的试点工作。集约、高效经营城镇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探索,城镇面貌得到进一步美化、亮化、洁化和序化。该镇教文卫体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该镇增加了群众健身休闲场所建设投入;成立“新博士”综艺乐团,组织苕溪艺术团等群众性文体组织下乡巡演30余场,为农民群众播放电影100多场。2006年7月,该镇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的新农村建设宣传周和全民健身周等活动,深受当地百姓欢迎。瓶窑镇以卫生创建为城镇建设发展的载体,卫生状况逐年改善。自1997年成为余杭市(区)卫生镇以来,不断进取,分别获得杭州市卫生镇、浙江省卫生镇荣誉称号,2004年成功创建杭州地区非县城镇中第一个国家卫生镇。新的城镇总体规划正在实施之中,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0平方公里;城镇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经济强镇、文化明镇、优美城镇”的城镇建设理念深入人心,该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流的创业平台和整洁和谐的人居环境交相辉映,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瓶窑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