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孢子战车图片大全大全要图片哦

球球大作战孢子写字怎么操作 孢子组合图片欣赏 - 切游网球球大作战专区
切游 - 球球大作战专区
技巧分享:||||||||
当前位置: >
球球大作战孢子写字怎么操作 孢子组合图片欣赏
来源:球球大作战作者:小仓鼠1973时间: 15:04
  在中,我们可以用一个个小孢子来组成一个字哦,那么怎么吐孢子才能吐成一个字呢?下面切游就给大家说说吐孢子写字的方法以及一些图片,一起来看看吧。
  球球大作战孢子写字怎么操作
  其实,吐孢子来写字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个就是一定要在自建房,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会吃你的孢子,孢子存在多久都可以,第二点就是手要稳,不能到处乱吐,这样字怎么都吐不出来的。最好是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吐孢子,这样会快很多,因为就算是自建房,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吧,万一还没写完,游戏就结束了,也不好玩。
  孢子字图片欣赏来源& 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以果实(牛蒡子)及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2米。主根肉质,长30-6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紫色,有微毛。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有长柄,向上柄渐短,叶片心状卵形至宽卵形,长40-50厘米,宽30-40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通常为心形,边缘带波状或具细锯齿,下面密被白色绵毛。夏季开紫红色花,头状花序簇生茎顶,略成伞房状,直径3-4厘米,有梗。总苞球形,密被钩刺状苞片,全为管状花,先端5裂,裂片窄长三角形,聚药雄蕊5,花药紫色,子房下位,花柱长,柱头线状二岐。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略成三棱状,具不明显棱线,长5-6毫米,宽约2.5毫米,表面灰褐色,上具斑点,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旁、沟边、山坡草地中。有栽培,全国各地广有分布。
采集季节& 果实秋后采集,根四季可采。
药理作用& 1.抑菌实验:牛蒡子水煎液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对动物稍有利尿作用。
性味功能& 果实:辛、苦、寒。疏风散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根:苦、辛、寒。清热解毒,疏风利咽。
主治用法& 果实: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根: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果实用量为5-10克,根用量为10-15克。
参考配方& 1.咽喉肿痛:牛蒡子10克,板蓝根15克,桔梗6克,薄荷、甘草各3克,水煎服。
2.麻疹不透:①牛蒡子、葛根各6克,蝉退、薄荷、荆芥各3克,水煎服。②牛蒡子6克,薄荷、蝉退各3克,连翘10克,水煎服。此方并治喉痛,音哑。
3.乳腺炎:有人用牛蒡子叶试治早期未化脓急性乳腺炎有良好效果。每日用鲜叶30克(干叶10克)水煎服或水煎当茶饮。
4.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牛蒡子、金银花、连翘各10克,薄荷、生甘草各3克,水煎服。
5.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牛蒡子、连翘各10克,荆芥、防风、蝉退各3克,水煎服。
6.热毒牙痛:牛蒡根1斤捣烂,入盐3克,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下,重者不过三度。
7.积年恶疮,翻花疮、漏疮不愈者:牛蒡根捣烂,和腊月猪脂,日日封之。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I.indigotica Fort.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 Bremek.,以根部入药。
形态特征& 1.菘蓝:二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主根深长,圆柱形,稍弯曲,长8-16厘米,径3-8毫米,外皮灰黄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无毛,多少带白粉状。单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夏季开黄色小花,排成宽总状花序。无苞,萼片4,花瓣4,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长约15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楔形或微有凹缺,基部渐窄。图示为菘蓝。
2.草大青:本品叶基部垂耳圆形,果实顶端钝圆,不凹缺。
3.马蓝(南板蓝根):见大青叶项下。
生境与分布& 为栽培种。菘蓝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陕西。草大青在甘肃有产。
采集加工& 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药理作用 &1.抑菌试验:菘蓝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病毒感染疗效良好。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费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均有抑制作用。1:100以上的稀释度有杀灭钩端螺旋体之效。2.靛甙(板蓝根有效成分)在分离大白鼠的胃、小肠、盲肠中培养,保持37℃,1-2小时后回收,结果胃中破坏20%,小肠中破坏40%,盲肠中破坏85% 。靛甙在体内排出很快。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用法&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咽喉肿痛。用量10-30克。
参考配方& 1.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60-120克(小儿减半),
3.流行性乙型脑炎:板蓝根60克(13岁以上60-1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一次服完或分2次服。连服2-3周。昏迷期鼻饲给药,高热抽搐者行快速针刺,可暂时止痉降温,按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如脱水剂、抗菌素及支持疗法。
4.急性眼结膜炎:5%,10水煎服,每日一剂。可配成30%的溶液外搽。
2.急性扁桃体炎:板蓝根15克,银花、连翘、山豆根、玄参各10克,薄荷4.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南板蓝根眼药水滴眼,每日滴6次。
传染性肝炎用药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寒莓
别名&&寒刺泡、山火莓、水漂沙、大叶漂、乔果、踏地杨梅、猫儿扭、虎脚扭、过江龙
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寒莓Rubus&buergeri&Miq.,以根、叶入药。
形态特征&&蔓性常绿小灌木,长1-2米。茎常伏地生根,长成新株,枝密生褐色或灰白色柔毛,有少数的钩刺。单叶互生,叶柄长厘米,托叶条裂,叶片近圆形,常浅裂,长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近无毛,下面和叶柄有绒毛,沿脉较密。夏日开白色花,总状花序有花朵密集,腋生,总花梗和花梗短,密生灰白色短绒毛和散生刚毛,萼片披针形,外面有淡黄色长毛,花瓣宽圆形,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着生突出的花托上。聚合果近球形,红色,上有多数浆果状小核果。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酸、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主治用法&&根:黄疸型肝炎,胃痛,月经不调,产后发热,小儿高烧,痔疮。叶:肺结核咯血,外用治创伤出血,黄水疮。用量均为15-30克。叶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干粉撒患处。
参考配方&&1.黄疸:寒莓根、虎刺、阔叶十大功劳、白马骨各10-15克,水煎服。
2.妇女腰痛、白带过多、月经不调:寒莓鲜根125克,水煎,取汁炖白鸡1只服。
3.产后受风、四肢酸麻、月经不调:寒莓鲜全草30-60克,鲜牯岭勾儿茶30-60克,鲜白马骨、鲜丹参各30克,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4.上呕下泻:寒莓鲜根30克,酸浆15克,积雪草10克,水煎,白糖为引服。
& 豆蓉、山豆根、扭豆、三叶豆、野黄豆
来源& 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全体灰绿色。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约2厘米,向上渐短,小叶片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渐尖,两面被丝状白毛,下面毛密并有黄色腺点。初夏开黄色蝶形花,总状花序腋生,具梗,有花数朵,长3-7厘米,萼钟形,5齿,披针形,内外生短柔毛并有腺点,旗瓣背面有紫褐色纵线纹,基部有丝状短爪,爪顶有一对弯钩状附属体,雄蕊10,二体,心皮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荚果扁条形,长4-7厘米,有线状长喙,被黄色柔毛,果皮在种子间有凹陷的斜槽稍呈扭曲状。种子3-5粒,近圆形,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
生境与分布& 栽培于坡地、屋旁。江苏、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涩、平。利湿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便血,衄血。用量10-15克,水煎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大叶蛇泡簕
别名&&狗头泡、老虎泡、八月泡
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粗叶悬钩子Rubus&alceaefolius&Poir.,以根和叶入药。
形态特征&&藤状灌木。枝、叶柄和花序柄均有小钩刺并密生黄色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5厘米;托叶大,早落;叶片心状卵形或心圆形,大小极不等,直径5-12厘米,不整齐3-7浅裂,裂片通常圆钝或急尖,边缘有细浅圆齿,上面有粗毛和囊泡状小突起或平坦,下面密生灰色或浅黄色绵毛和长柔毛,叶脉掌状3-5出,锈色。秋季开白色花,径达15毫米,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较大,叶状;花萼被毛,花瓣宽圆,雄蕊多数,心皮着生于膨大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浆果状球形,红色,上有多数肉质小核果。
生境与分布&&产于福建、广西、广东、贵州。生长于旷野村边、路旁灌木丛中。
采集季节&&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平。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主治用法&&肝炎,肝脾肿大,口腔炎,乳腺炎,痢疾,肠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外伤出血。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研粉撒敷患处。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溪黄草
别名& 熊胆草、山熊胆、风血草、黄汁草
来源& 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Ham. Ex D. Don) Hara.,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稍被短毛。叶对生,具柄,上部叶柄渐短,叶片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粗齿,叶脉明显,叶下面满布褐色腺体,揉碎后有黄色汁液。秋季开花,聚伞花序集成顶生及侧生的疏散的圆锥花序,长7-20厘米,宽3-6厘米,花小,白色或粉红色,带紫色斑点,萼被黄色腺体,花冠二唇形,下唇长,花冠管基部膨胀,雄蕊4,二强,子房4个,深裂,花柱基底着生。坚果小。
生境与分布& 生于溪谷湿地,村落附近、水田或水沟边。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用法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肠炎,痢疾,跌打肿痛。用量15-30克。
参考配方& 1.急性黄疸型肝炎:①溪黄草、马鞭草、丁癸草各15克,水煎加红糖,分2次服。②溪黄草、马蹄金、鸡骨草、车前草各30克,水煎服。
2.急性胆囊炎:溪黄草30克,龙胆草10克,山栀子12克,水煎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庐山小檗
来源&&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庐山小檗Berberis&virgetorum&Schneid.,以根皮、茎入药。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5-2米。幼枝紫褐色,老枝灰黄色,具条棱,无疣点;茎刺单生,偶有三分叉,长1-4厘米,腹面具槽。叶薄纸质,长圆状菱形,长3.5-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短渐尖或微钝,基部楔形,渐狭下延,上面暗黄绿色,中脉稍隆起,侧脉显著,弧曲斜上至近叶缘连接,背面灰白色,中脉和侧脉明显突起,叶缘平展,全缘,有时稍成波状;叶柄长1-2厘米。总状花序具3-15朵花,长2-5厘米,包括总梗长1-2厘米;花梗细弱,长4-8毫米,无毛;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长1-1.5毫米;花黄色;萼片2轮,外萼片长圆状卵形,长1.5-2毫米,宽1-1.2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长圆状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1-1.8毫米,先端钝;花瓣椭圆状倒卵形,长3-3.5毫米,宽1-1.8(-2.5)毫米,先端钝,全缘,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长圆形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先端不延伸,钝形;胚珠单生,无柄。浆果长圆状椭圆形,长8-12毫米,直径3-4.5毫米,熟时红色,顶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50-1800米山坡、山地灌丛、河边、林中或村旁。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贵州。
采集季节&&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寒。归肝经、大肠经。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肝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咽喉炎、结膜炎、尿道炎、疮疡肿毒。用量10-15克。民间多代黄连、黄檗使用。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云南鸡矢藤
别名& 毛叶黄药、狗屁藤、臭屁藤
来源& 为茜草科鸡矢藤属植物云南鸡矢藤Paederia yunnanensis (Levl.) Rehd.,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 藤状灌木,长3-7米,中部直径2-3毫米;枝圆柱形,鲜时灰黄色或深褐色,被绒毛或短粗毛。叶对生,近膜质,卵状心形,长6-10厘米,宽3.5-6厘米,顶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心形,上面被柔毛,下面密被绒毛,罕有两面均被微柔毛;侧脉每边6-8条,柔弱,在叶两面均凸起,小脉不明显;叶柄长2.5-5厘米,纤细,被绒毛;托叶膜质,披针状三角形,长7-10毫米,被微柔毛。圆锥花序腋生或生于顶部的侧枝上,狭窄,延伸,柔弱,长6-12厘米,被柔毛,无叶或罕有叶;苞片托叶状;花蕾长圆形,长2-3毫米,密被短柔毛,花具短梗,常密集生于花序分枝上形成头状,宽约2厘米;萼管倒卵形,被粗毛,萼檐裂片5,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被粗毛,扩展;花冠管管状,长约7毫米,外面被粗毛,裂片阔三角形,长1-2.5毫米,宽1.1-2.4毫米,边缘波浪形。果卵形,压扁,长7-9毫米,宽比长略宽,无毛,褐色,有宿存被毛的萼檐裂片;小坚果压扁,有乳头状的毛,围以约1毫米宽的翅,顶部钝,基部略作心形。花期6-10月。
生境与分布& 产于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常生于海拔2700米的山谷林缘。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微苦、凉。消炎,止痛,接骨。
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草药图片大全之--茴茴蒜
别名& 小茴茴蒜、小虎掌草、水虎掌草、野桑椹、鸭脚板、鹅巴掌、山辣椒、青果草来源& 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以全草入药。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直立,与叶柄均有伸展的淡黄色糙毛。叶为三出复叶,基生叶和下部叶具长柄,3深裂,裂片窄长,上部生少数不规则的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不等的2或3裂,茎上部叶渐变小。春季开花,花序为疏花,萼片5,淡绿色,船型,长约4毫米,外面疏被柔毛,花瓣5,黄色,宽倒卵形,长约3.2毫米,基部具蜜槽,雄蕊和心皮均多数。聚合果近矩圆形,长约1.5厘米。瘦果扁,长约3毫米,无毛。生境与分布& 生于溪边、沟边和水边湿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江苏、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药理作用& 1.所含原白头翁素为挥发性物质,用于局部有发泡引赤作用,可使局部体液循环加强,对侵入体内的有害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均有促进吸收、解毒、排泄的作用。由于此时白细胞被集中,而增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2.镇痛:用0.2%的水溶液局部应用于龋齿之蚀洞内即可镇痛。3.抑菌试验: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强大的抑菌作用。性味功能& 淡、温,有毒。消炎退肿,平喘,截疟。主治用法& 外用治肝炎(敷肝区、中脘、足三里)、哮喘(敷膻中)、疟疾(敷寸口)、角膜云翳(塞鼻或敷寸口,左眼取右,右眼取左)。以鲜品捣烂敷上述有关穴位及体表部位。&附注: 1. 鲜草洗净捣烂后敷穴位,每穴敷药面积(直径)一般不大于5厘米,药厚约1厘米,12小时后取下,局部会红肿,逐渐起泡,刺破泡流出黄水后,以无菌纱布盖定。一般每次1-2穴,共敷1-3次,间隔15-20天。可配合其他内服药治疗。2.茴茴蒜发泡疗法无严重副作用。3.茴茴蒜干品研末压片,每次服1.5-3克,连服5日左右,以后维持量减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较轻型病例及心衰控制后维持治疗,有一定疗效。对风湿性心脏病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
来源& 为鳞毛蕨科贯仲属植物贯仲Cyrtomium fortunei J.Smith.,以根茎和叶柄残基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或斜升,连同叶柄基部密被宽卵状披针形红褐色大鳞片。叶为单数羽状复叶,由根状茎密生成丛,叶柄长15-25厘米,禾杆色,被卵形和线性两种鳞片,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纸质,长25-45厘米,宽10-15厘米,沿叶轴和羽柄有少数纤维状鳞片,羽片10-20对,互生,鲜端羽片不等三裂,两侧羽片镰状披针形,基部上侧稍成耳状凸起,下侧圆楔形,边沿有缺刻状细锯齿,叶脉网状,有内藏小脉1-2条。孢子囊群散布叶背,着生于内藏小脉顶端,在主脉两侧各排成不整齐的3-4行,囊群盖大,圆盾状,全缘。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边、岩石湿地。分布于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各省区。
采集季节& 四季可采,以秋季采较好。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能驱猪蛔,有增强离体、在体家兔子宫收缩的作用。
性味功能& 苦、微寒、有小毒。清热平肝,解毒杀虫,止血。
主治用法 &预防麻疹,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头晕目眩,高血压,痢疾,尿血,便血,崩漏,白带,钩虫病。用量10-30克,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预防麻疹、流感:小贯仲根研细末,2岁以下日服1-1.5克,三岁以上日服1.5-3克,分2次开水送服。或每日用小贯仲根10-15克,开水泡服。
2.饮水消毒:每百斤水中投入小贯仲根茎或小贯仲叶60克,每20天左右换一次。
3.白带淋浊:小贯仲15克,车前草、萹蓄、海金砂、连钱草各10克,水煎服。
4.赤痢:小贯仲25克,槐花、地榆各12克,水煎服。
5.流行性感冒:小贯仲根茎2.5斤,金银花60克,甘草30克,黄芩120克,水煎代茶饮。可供100人预防用。或用小贯仲根茎、一枝黄花各15克,野菊花10克,水煎服。
6.流行性脑炎:小贯仲根茎5斤,板蓝根3斤,煎浓代茶饮。可供100人预防。
7.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贯仲根茎、凤尾草、马鞭草、乌韭、摩来卷柏各30克,水煎服。
8.转氨酶增高:小贯仲根茎120克,紫金牛、六月雪各30克,水煎服。多数情况下10-30天内可降至正常。
& 排钱草、虎尾金钱、钱串草、串钱草、叠钱草、阿婆钱、龙鳞草、午时合
来源& 为豆科山蚂蟥属植物排钱树Desmodium pulchellum (L.) Benth.,以根和叶入药。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0.5-1.5米。根细而弯曲。茎直立,分枝多而纤细,被有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短,有钻形托叶一片,中间小叶大,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5.5-11.5厘米,宽2.5-6.5厘米,先端稍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浅波状,下面脉上被短柔毛,两侧小叶较小。秋季叶腋生花,花序长达30厘米,叶状苞片约30对排为总状,两两对生,好像两串钱,苞片近圆形,直径约1厘米,每个苞片内着生由2至数朵花组成的伞形花序,蝶形花冠白色,长约6毫米,荚果仅2荚节,荚节处紧缩,长约6毫米,先端有长喙,边缘被毛。种子细长,近矩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
性味功能& 淡、涩、平,有小毒。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
主治用法& 感冒发热,疟疾,肝炎,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用量:枝、叶10-18克,根15-30克。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 血吸虫病肝脾肿大:排钱树根30克,加水3碗,煎成1碗,一次服。隔日一剂,7剂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为7-14天。
别名&&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
来源&&为豆科相思豆属植物广东相思豆Abrus&cantoniensis&Hance.,以全株入药。
形态特征&&藤状小灌木,长1-2米。根条状,有分枝,土棕色。茎细瘦,与叶柄均被浅棕黄色短粗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条状披针形,小叶8-12对,膜质,倒卵状矩圆形,长0.7-1.2厘米,先端平截,中央有一小尖刺,基部宽楔形或浑圆,全缘,小叶脉两面均凸起,小叶柄极短,有刺状小托叶。夏日叶腋抽出总状花序,总梗密被棕黄色长绒毛,花梗甚短,蝶形花冠淡红紫色,长约8毫米,旗瓣宽椭圆形。荚果矩圆形,扁平,疏被淡黄色短柔毛。种子4-6粒,矩圆形,扁平,熟后黑棕色,光滑。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野阳光充足的地方。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加工&&自春至秋均可采集,去掉荚果(种子有毒,不能入药),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淡、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主治用法&&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风湿骨痛,毒蛇咬伤,可作夏季清凉饮料。用量:30-60克。
参考配方&&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鸡骨草、地耳草、茵陈各30克,山栀子15克。胃纳差加鸡内金,发热加金银花、白花蛇舌草,浮肿加葫芦茶。水煎服,每日一剂。
别名&&蚊子树、冬青、山指甲、蚊子花、水黄杨、千张树、山雪子、青皮树、水狗骨、转椒子、满地红、土茶叶、小刀伤
来源&&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蜡树Ligustrum&sinense&Lour.,以叶入药。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米。枝条开展,小枝密生黄色短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3-6毫米,叶片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阔楔形,全缘,叶下面中脉上有短柔毛。夏末开白花,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有短毛,花序长6-10厘米,花有细梗,萼钟形,4齿裂,有毛,花冠漏斗状,裂片4,管较裂片短,雄蕊2,花药伸出花外,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核果近球形,直径约4毫米。
生境与分布&&生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中或栽培。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各省区。
采集加工&&全年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理作用&&1.有保护烫伤创面的作用。能很快形成痂膜,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屏障作用,控制体液丢失,防止细菌入侵。2.抑菌试验:①有较广谱的抑菌、杀菌作用,特别对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抑制和杀菌作用。叶的作用最佳,特别是老叶,四时采集效果不变,鲜品干品效果无异。②煎液pH5左右,调整到pH6-8,不影响效果;高压灭菌后不加防腐剂,一年半内不变色,无细菌生长,抑菌效果不变。③本品与抗菌素的协同作用不明显,但无拮抗作用,可同时使用。④本品煎液浓度以50%为宜,低了效果下降,高了效果也未增强。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抑菌杀菌,消肿止痛,去腐生肌。
主治用法&&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痢疾,肺热咳嗽,外用治跌打损伤,创伤感染,烧烫伤,疮疡肿毒。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熬膏涂敷患处,煎水湿敷患处或鲜草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蜡树叶30克,甘草6克,水2升,煎2小时,得500毫升,每日1剂。
2.痢疾、肝炎:小蜡树鲜叶30-60克(干品10-15克),水煎服,每日1-2次。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用鲜叶15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
3.皮肤感染:鲜小蜡树叶1斤,青黛5克,冰片3克,凡士林30克。先将叶浓缩成稀浸膏,加凡士林、青黛后熬成膏,再加冰片,搅匀,外敷患处,每日1次。
4.抗感染:小蜡树叶1公斤,水3升,煮30-60分钟,过滤,再加水3升过滤,并液后浓缩成2升。用于手术消毒。
5.产妇会阴水肿:50%小蜡树叶液,湿敷。
别名&&夜关门、苍蝇翼、铁马鞭、三叶公母草、鱼串草、绢毛胡枝子
来源&&为豆科胡枝子属植物截叶铁扫帚Lespedeza&cuneata&(Dum-Cours.)&G.Don.,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小灌木,高约1米。根细长,条状,有多数分枝,茎直立,枝条紧密。三出复叶互生,密集,叶柄短而细瘦,小叶片条状楔形,长1-2.5厘米,宽2-4毫米,先端平截,中央有小刺,基部窄楔形,全缘,下面生有短伏贴毛或白色长柔毛,小叶柄不明显。夏日叶腋抽出短总状花序,有花数朵,排列紧密,花梗甚短,无关节,被灰色柔毛,花萼5裂,钟状,蝶形花冠淡黄白色,心部带红紫色晕。荚果卵形,稍斜,长约3毫米,棕色,先端有喙。本品先端常生有灰色球状虫瘿。
生境与分布&&喜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林下及丘陵等处。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全草。
药理作用&&1.铁扫帚水煎剂给小白鼠口服,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作用。2.本品乙醇提取物对各种已孕动物的离体子宫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对未孕子宫无明显作用。3.抑菌试验:本品对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甘、微苦、平。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祛痰止咳,固脱摄精。
主治用法&&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胃痛,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白带,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夜盲症、神经衰弱、外用治带状疱疹,毒蛇咬伤。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小儿疳积:铁扫帚根、胡颓子根各30克(共蜜炙),麦芽、枯萝卜(结子后的萝卜)各6克,砂锅水煎代茶饮。
2.急性黄疸型肝炎:铁扫帚根120克,用猪瘦肉30克炖服,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服14天。
3.急性肾炎:铁扫帚、乌药、积雪草各30克,白马骨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4.小儿口腔炎:铁扫帚30克,水煎加糖服。
5.慢性气管炎:铁扫帚30克,加水600毫升,煎成200毫升,每服100毫升,每日2次,10天一疗程。
6.带状疱疹:铁扫帚叶、蛇莓全草各等量,加人乳少许,捣烂搽患处,每4小时一次。
7.遗精,阳痿:铁扫帚30克,炖猪肉,早晚各吃一次。
8.痞块:铁扫帚15克,炖2个猪腰子吃。
别名&&胆草、苦胆草、龙胆草
来源&&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龙胆Gentiana&scabra&Bunge.条叶龙胆G.&manshurica&Kitag.,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通常暗绿色稍带紫色,高达30-60厘米。根状茎短,周围簇生多数细长圆柱状根,根稍肉质,土黄色或黄白色。茎直立,单一或2-3条,不分枝,近四棱形,有糙毛,常带紫色。叶全部茎生,近茎基的叶小,鳞片状,其余单叶对生,无柄,两叶基部合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5-6厘米,宽2-2.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宽阔形、圆形或楔形,全缘,边缘粗糙,上面暗绿色,有时带紫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光滑,主脉3条或5条。秋季开蓝色花,聚伞花序密集枝顶和叶腋,无花梗,被数片顶叶所包围,苞片披针形,花萼5深裂,裂片近条形,边缘粗糙,花冠筒状钟形,长4-5厘米,裂片5,三角卵形,顶端尖,裂片间有褶,先端短三角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稍下处,雌蕊1,子房上位,窄长圆形,柱头短,2裂。蒴果细长梭形,有柄,含多数种子,成熟时两瓣裂。种子条形,周边具翅。
生境与分布&&龙胆生于向阳山坡、林边、草丛中。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等省。条叶龙胆分布于黑龙江、江苏、浙江及中南地区。
采集季节&&春、秋季采挖根部。
药理作用&&1.用龙胆苦甙给予造成胃瘘管的狗口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并可使游离盐酸增加,食欲改进。2.抑菌试验:龙胆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苦、寒。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
主治用法&&高血压头晕耳鸣,目赤肿痛,胸协痛,胆囊炎,湿热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膀胱炎,阴部湿痒,疮疖痈肿。用量:3-6克。
参考配方&&1.高血压(肝阳上亢):龙胆草6克,黄芩、钩藤各15克,夏枯草20克,菊花10克,水煎服。
2.目赤肿痛:龙胆草6克,生地15克,黄芩、菊花、山栀子各10克,水煎服。
3.胸胁痛,黄疸:龙胆草6克,柴胡、川楝子、枳壳、栀子各10克,香附12克,茵陈30克,水煎服。
4.急性传染性肝炎:龙胆草、夏枯草、板篮根、大叶金钱草各15克,金银花30克,加水2斤,煎至300毫升,每服100-150毫升,儿童50-70毫升,每日2次。
别名&&黄胆草、小金钱草、螺丕草、小马蹄草、荷包草、九连环、小碗碗草、小迎风草、月亮草
来源&&为旋花科马蹄金属植物马蹄金Dichondra&repens&Forst.[D.evolvulacea(L.f.)Britton].,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小草本,长约30厘米。茎多数,芊细,丛生,匍匐地面,节着地可生出不定根,通常被丁字形毛。单叶互生,具柄,长2-5厘米,被疏柔毛,叶片圆形或肾形,直径0.6-1.6厘米,很少达2.5厘米,先端圆形,有时微凹,基部深心形,形似马蹄,全缘,上面绿色,光滑,下面浅绿色,无毛或有疏柔毛,基出脉7-9条。夏初开花,花小,单生于叶腋,花梗短于叶柄,花萼5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毫米,绿色,呈复瓦状排列,宿存,花冠短钟状,黄色,子房上位,2室,为2个分离的心皮组成,花柱2叉。蒴果膜质,近球形,径约2毫米。种子2粒。&
生境与分布&&生于阴湿山地、路边、田边及草坪上。分布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
采集季节&&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辛、平。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理气血。
主治用法&&肝炎,胆囊炎,痢疾,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扁桃体炎,跌打损伤。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马蹄金、天胡荽鲜全草各30克,猪瘦肉120克,加水炖服,吃肉喝汤。
2.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马蹄金、鸡骨草各30克,山栀子、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
3.月经不调:马蹄金30克,泡酒服。
4.蛇头疔:马蹄金一把,捣烂敷患处。
5.不孕:结子后的马蹄金10克,切细,用鸡蛋2个蒸服,月经后服2次,每日1次。
6.黄疸:马蹄金30克,桔叶、萱草各15克,水煎服。
7.急慢性胆囊炎:①急性:马蹄金15克,水煎服。②慢性:鲜马蹄金25克,积雪草6克,水煎服,连服3-10日。
8.水臌初起:大活鲫鱼一条,以瓷片去鳞剖腹,勿见水,以马蹄金塞满鱼腹,加白酒蒸熟,去草食鱼。
9.痈毒、疔疮、毒蛇咬伤:马蹄金适量,捣烂敷患处。
10.伤风、发烧无寒、头痛腹胀:鲜马蹄金30-60克,冰糖10克,捣烂用开水冲服。
11.肾炎,全身水肿:鲜马蹄金捣烂敷于肚脐上,一日一换,7日为一疗程。
12.乳腺炎初期:鲜马蹄金捣烂外敷,并用鲜马蹄金30克,炖猪瘦肉内服。
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
来源&&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40-150厘米,全株具有较强的挥发油气味。茎直立,具纵条纹,多分枝,光滑无毛。基生叶平铺地面,开花时凋谢,茎生叶互生,幼时绿色,老时变黄褐色,无毛,有短柄,向上渐无柄,叶片通常为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短细,有极小粉末状短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窄翅,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小成条形。晚秋开小黄花,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径约2毫米,具细软短梗,多数组成圆锥状,总苞小,球状,花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雌花,中央为两性花。瘦果椭圆形。
生境与分布&&常生于旷野、山坡、路旁、河岸等处。分布几遍全国。
采集加工&&9-10月采收,冬春幼苗也可采用。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凉血,退虚热,解暑,截疟,杀虫。
主治用法&&结核病潮热、疟疾、伤暑低热无汗,灭蚊。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肺结核潮热:①青蒿6克,鳖甲15克,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10克,水煎服。②青蒿15克,鳖甲30克,淮山、红枣各60克,冰糖30克,水煎,吃淮山、红枣和汤。
2.疟疾:①鲜青蒿30克,水煎服,每日1剂。②青蒿叶晒干研末,每次用3克,发疟前4小时服用,连服5日,每日1次。③鲜青蒿捣汁,日服1次,每次3克。④青蒿、算盘子根各30克,水煎,疟发前2小时服,连服数日。
3.中暑:青蒿15-30克,开水泡服。或捣烂取汁,冷开水冲服。
4.夏令感冒:青蒿10克,薄荷3克,水煎服。
5.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鲜青蒿10斤,洗,切,加水20斤,煎至6-7斤,每斤药液加冰片5克(先用乙醇溶化),用棉球蘸药液涂患处,每日3-4次。
6.灭蚊:青蒿晒干,适量,点燃薰烟。
7.小儿发热、口渴、腹泻、小便短赤:青蒿、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
8.急性肝炎、黄疸:青蒿、积雪草、蒲公英各30克,茵陈蒿15克,水煎,酌加白糖内服。
9.皮肤疮癣、丹毒、烫伤、蚊虫咬伤、漆疮:青蒿嫩叶,捣烂外敷或绞汁外涂患处。
别名&&玉金、白丝郁金
来源&&为姜科姜属植物郁金Curcuma&aromatica&Salisb.&姜黄C.domestica&Valeton.莪术&C.zedoaria&(Berg.)&Rosc.,以块根入药。
形态特征&&1.郁金: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地下有肥大的根状茎,圆柱状或长卵形,内面黄色,下端常有柱状分支,周围生多数粗壮的根,根末端膨大成纺锤状块根。叶基生,2列,叶柄长约5厘米,基部的叶柄较短,有时近无柄,柄上端有叶耳,叶片长圆形,长15-37厘米,宽7-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窄呈圆形或楔形,上面光滑,下面有毛。4-6月间先叶开花或与叶同时开出,总花梗长7-15厘米,有鞘状叶,顶端苞片狭窄,先端淡紫红色,腋内无花,基部苞片宽卵圆形,每苞腋内有花数朵,花萼白色,筒状,不规则3齿裂,花冠管成漏斗状,喉部密生柔毛,花冠裂片3,粉白色,唇瓣圆形,黄色,先端3浅圆裂外折,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药隔矩形,基部有矩,花丝扁阔,子房被伏毛,基部有2棒状附属物,柱头略呈二唇形,有缘毛。
2.姜黄(黄丝郁金、黄姜、毛姜黄):根状茎粗短,分支块状,断面鲜黄,芳香,叶柄约与叶等长,下部鞘状,长25-40厘米,宽10-20厘米,秋季抽出花葶,绿色苞片有淡红色渲染,长约3-4厘米,花淡黄,与苞片近等长,不外露。
3.莪术(绿丝郁金、蓬莪术、山姜黄、臭屎姜):根横断面绿色,叶柄长约为叶长的1/3,基部成鞘,有耳状突起,叶长18-24厘米,宽7-11厘米,中部叶脉两侧待紫色。春季抽出花葶,上部苞片粉红,中下部苞片绿白色,先端常有赤纹。
姜黄、莪术也作郁金用。作用略有差异。
生境与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常栽培与肥厚疏松土质中。
采集加工&&冬季或早春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挖。
药理作用&&郁金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性味功能&&辛、苦、寒。行气解郁,凉血破瘀。
主治用法&&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治金疮,胸闷胁痛,胃腹胀痛,黄疸,吐血,尿血,月经不调,癫痫。用量:5-10克。
参考配方&&1.胸胁胀痛:郁金、香附、柴胡各10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吐血,衄血:①郁金、生地黄、牡丹皮、栀子各10克,水煎服。②郁金为末,井水服6克,甚者再服。
3.失心癫狂:郁金210克,明矾90克,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50丸,白汤下。
4.自汗不止:郁金末,卧时调涂于乳上。
5.中砒霜毒:郁金末6克,入蜜少许,冷水调服。
6.痔疮肿痛:郁金末,水调涂之。
7.耳内作痛:郁金末3克,水调,倾入耳内,急倾出之。
8.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郁金烧存性,为末6克,米醋适量,调灌即苏。
性味功能:辛、苦、温。行气破瘀,通经止痛。
药理作用:煎剂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其乙醚提取物给高胆固醇家兔服,三周内从266毫克降为36毫克。可抑制肝炎病毒,抑制皮肤真菌。
主治用法:胸腹胀痛,肩臂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用量3-6克。功力烈于郁金。
参考配方:1.月经不调,痛经:姜黄、白芍、延胡索、丹皮、当归各10克,红花、川芎各6克,水煎服。
2.&小儿啼哭吐乳,大便泻,状若惊搐,出冷汗:姜黄3克,没药、木香、乳香各6克,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1丸,钩藤煎汤下。
3.产后血痛,有块: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匙,血下尽即愈。
性味功能:辛、苦、温。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主治用法:积滞胀痛,血瘀腹痛,肝脾肿大,血滞经闭。用量6-15克。
参考配方:1.腹胀、积块:莪术、三棱各6克,青皮10克,麦芽15克,水煎服。
2.初生吐乳不止:莪术少许,盐一绿豆大,乳香一合,煎3-5沸,乳牛黄两粟大,服之甚效。
别名&&肥猪苗、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
来源&&菊科豨签草属植物毛豨签Siegesbeckia&Pubescens&Makino.,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茎直立,常带紫色,被灰白色长柔毛或腺毛。叶对生,上部叶片较小,椭圆形、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0.4-2厘米,下部叶片较大,宽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9-14厘米,宽4.5-9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翼柄,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两面均有长柔毛,主脉3出,脉上毛很显著。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成圆锥花序,花序梗细,被密毛或腺毛,总苞片二列,外列5片,长篦形或匙形,长于小花,长1-2厘米,宽约3毫米,内列苞片较短,10-12片,倒卵形,内外列苞片均有腺毛,有粘手感,花杂性,黄色,边花舌状,1列,长达3.5毫米,雌性,舌片先端3齿裂,中央管状花,两性,先端5齿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具四棱,倒卵形,上部截形较宽,下部渐窄,微弯,长约4毫米,黑色,平滑无毛。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较常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各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花苞未开时采集。
药理作用&&本品水浸剂、乙醇-水浸剂、30%乙醇浸剂均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
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祛风湿,通络,降血压。
主治用法&&风湿关节痛,腰膝无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神经衰弱,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疟疾,外用治疮疖肿毒。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风湿性关节炎:豨签草、防风、老鹳草、白术、薏仁、骨碎补各15克,秦艽、苍术、五加皮各12克,羌活、独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空腹服。高烧者勿用。
2.&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①普通型:豨签草30克,山栀子10克,车前草、广金钱草各15克,加水1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②重型(接近肝坏死):豨签草、地耳草各60-120克,黑栀子10克,车前
草、广金钱草各15克,一点红30克,加水3升,煎至300-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
3.疟疾:豨签草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天。
4.高血压、神经衰弱:豨签草制成镇静冲服剂,一次量含生药10克。每日2-3次。
别名&&土藿香、排香草、野藿香
来源&&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a&(Fisch.&et&Mey.)&Kuntze.,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有香气。茎直立,四棱形,略带红色,疏被柔毛及腺体。叶对生,叶柄长1-4厘米,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先端渐窄、渐尖或急尖,边缘有钝齿,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散生透明腺点,下面有短柔毛及腺点。夏季开花,轮伞花序集成顶生穗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被短柔毛,萼管状,有15条脉,具微柔毛及腺点,5裂,花冠唇形,紫色、淡紫红色或白色,上唇稍弯,顶端较凹,下唇3裂,中间裂片扇形,微反卷,边缘有微波状细齿,雄蕊4,伸出花冠之外,后面一对雄蕊较长。小坚果倒卵状三角形,黄色,顶端有短毛。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现多栽培。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6-7月间采集。
药理作用&&1.藿香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2.藿香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辛、微温。解暑化湿,行气和胃。
主治用法&&中暑发热,头痛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泄泻,外用治手足癣。用量6-12克。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1.头痛发热,胸腹胀痛,呕吐泄泻:藿香、白术、茯苓、大腹皮各10克,陈皮、桔梗、紫苏、甘草、半夏、厚朴、白芷各6克,水煎服。或藿香正气丸,每次服1-2丸。
2.单纯性胃炎:藿香、佩兰、半夏、黄芩各10克,陈皮6克,制川朴5克,水煎服。食积加麦芽15克,呕吐剧烈加姜竹茹10克,黄连3克,腹痛加木香6克。
3.无黄疸型肝炎(湿困型):藿香、苍术、制香附、郁金各10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5克,厚朴、陈皮各6克,水煎服。
4.手、足癣: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上药浸于2斤米醋内7-8天,去渣备用。将患部浸入药水浸泡,每次30分钟,每日3次。浸后忌用肥皂水或碱水洗涤。
5.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腹痛:藿香、制半夏各10克,苍术、陈皮各6克,水煎服。
6.慢性鼻炎、鼻窦炎:藿香120克,研末,猪胆汁适量为丸,每服3克,开水送服,每日2次,连服2-4周。
别名&&赤术、枪头菜
来源&&为菊科苍术属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以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1.茅苍术(南苍术):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粗肥,结节状,节上有细须根,外表棕褐色,有香气,断面有红棕色油点。茎直立,圆柱形,有纵棱,上部不分枝或少有分枝。叶互生,基部叶有柄或无柄,常在花期前凋落,中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约4厘米,宽1-1.5厘米,完整或3-7羽状浅裂,边缘有刺状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稍带白粉状,上部叶渐小,不裂,无柄。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多单独顶生,基部有二层与花序等长的羽裂刺缘的苞状叶,总苞片6-8层,有纤毛,两性花与单性花多异株,花全为管状,白色,两性花冠毛羽状分枝,较花冠稍短,雌花有5枚线状退化雄蕊。瘦果圆筒形,被黄白色毛。如图。
&&&&2.北苍术(枪头菜):与上种大致相同,叶通常无柄,叶片较宽,卵形或窄卵形,一般羽状5深裂,茎上部叶3-5羽状浅裂或不裂,头状花序稍宽,夏秋间开花。
生境与分布&&南苍术常生于山坡较干燥处或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及附近地区。北苍术生于低山阴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河南、西藏等地。
采集加工&&春、秋可采挖,以8-9月采最佳。
药理作用&&1.生苍术煎剂给家兔灌胃,有降低血糖作用,给药10日内血糖不断下降,停药后未见回升。2.小剂量能使血压轻微升高,大剂量则下降,不论剂量大小能使呼吸发生暂时促迫现象。3.对蟾蜍心脏搏动有减弱现象,心律减慢,大剂量则麻痹不搏动。4.使家兔十二指肠收缩减缓。5.煎剂给大鼠灌胃,不能利尿,但有显著的排钠、钾作用。
性味功能&&心、苦、温。健脾燥湿,祛风避秽。
主治用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寒湿吐泻,胃腹胀满,水肿,湿痰留饮,夜盲症,佝偻病,湿疹。用量:3-10克。烧烟避秽气。
参考配方&&1.胃炎,胃溃疡,胃酸过多,食欲不振:苍术60克,陈皮、厚朴、甘草各30克,研粉,每服6克,日3次。
2.黄疸型肝炎(湿重型):苍术、半夏、茯苓、藿香各10克,茵陈30克,猪苓、板兰根各15克,厚朴、陈皮各6克,水煎服。
3.湿疹:苍术、黄柏各10克,水煎服。另用苍术、黄柏、煅石膏各等量,研细粉敷患处。
别名&&茵陈蒿、白蒿、绒蒿、绵茵陈、猴子毛
来源&&为菊科艾属植物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以去根幼苗入药。
形态特征&&半灌木,高40-100厘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老则脱落。基生叶披散地上,有柄,较宽,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两面密被绢毛,下部叶花时凋落,茎生叶无柄,裂片细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叶脉宽,被淡褐色毛,枝端叶渐短小,常无毛。秋冬间开花,头状花序球形,径达2毫米,多数集成圆锥状,总苞片外列较小,内列中央绿色较厚,围以膜质较宽边缘,花淡绿色,外层雌花6-10朵,能育,柱头二裂,叉状,中部两性花2-7朵,不育,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河岸、砂砾地较多。自东北至广东都有分布。
采集加工&&春季幼苗高6-7厘米时,挖出全草,去根去杂质,晒干。
药理作用&&1.茵陈水煎剂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同时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对大白鼠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也有增加胆汁分泌的作用。2.茵陈浸剂给家兔口服有较明显的解热作用。但煎剂解热作用较弱。3.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肝脏实质病损害有改善作用。4.茵陈所含香豆精有降血压作用,并能增进动物离体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5.香豆精并有平喘作用。
性味功能&&苦、辛、微寒。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主治用法&&黄胆型肝炎,胆囊炎。用量:10-30克。
参考配方&&1.预防肝炎:茵陈1斤,加水煎煮3次,并液,过滤,浓缩至500毫升,每服16毫升,每日2次,连服3日。
2.黄胆型肝炎(热重型):茵陈30克,山栀、生大黄、滑石各10克,海金砂、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
3.肝细胞性黄胆:茵陈6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15克,山栀子10克,黄连3克,水煎服。若大便秘结可加生大黄10克。
4.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茵陈、蒲公英各30克,黄芩、山栀、生大黄、枳壳、海金沙、泽泻各10克,郁金12克,玄明粉6克,水煎服。
别名&&土大黄、牛舌头、羊舌头、野菠菜、羊蹄叶
来源&&为蓼科酸膜属植物羊蹄Rumex&japonicus&Houtt.,以全草或根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0.6-1米。根粗大,黄棕色,味苦。茎直立,有浅纵沟,通常不分支。叶具柄,叶片纸质,披针形至长圆形,基生叶较大,长16-22厘米,宽1.5-4厘米,基部心形,茎生叶向上渐小,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波状皱折,两面无毛,托叶鞘筒状。春季叶腋生黄色或淡绿色小花,多朵成簇,有多朵稠密的花簇组成总状花序,复排为圆锥花序,花序中杂生有叶,花两性,花被6裂,排为2轮,内轮被片卵状心形,先端急尖,边缘有不整齐的齿。瘦果椭圆形,有3棱,棕色,光滑。
生境与分布&&常生于山野、路旁等湿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采集加工&&春、秋挖根。全草秋季采割。
药理作用&&1.根浸膏用70%乙醇配成酊剂对狗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2.对急性单核细胞型及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苦、酸、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止血,通便,杀虫。
主治用法&&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型紫癜,慢性肝炎,肛门周围炎,大便秘结,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黄水疮,疖肿,皮癣。用量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1.肛门周围炎:鲜羊蹄根30-45克,水煎冲糖,早晚空腹服。
2.外痔:羊蹄30克,煎水坐熏,待药液温后,以绵球沾药液擦洗患部。
3.血小板减少症:羊蹄根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部分病例服后有轻泻,一般服药7-10天后,此反应消失。
4.手足癣、体癣:羊蹄根180克,研碎,浸入75%乙醇360克,浸7天,过滤,涂患处。
5.头癣、体癣、疥疮:鲜羊蹄根加醋磨,或加醋捣烂,布包,和猪油蒸,搽患处。如不愈,可用鲜羊蹄根捣汁,加轻粉少量,调成糊状,涂敷患处。
5.痈疽肿毒:羊蹄根磨冷开水或磨醋外涂。
6.大便秘结:羊蹄根15克,水煎服。
别名&&崩大碗、马蹄草、雷公根、蚶壳草、铜钱草、落得打
来源&&为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L.)Urb.&,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匍匐草本。茎芊细伏地,节上生根。叶数片自节部丛生,有长柄,叶片圆形或肾形,直径1.5-4厘米,基部深心形,如缺口的饭碗,边缘有粗钝齿,无毛或有疏毛。夏季自叶腋生出1-4个伞形花序,总花梗长约1厘米,上有3-6朵紫红色无柄小花,总苞片2,窄卵形,长与花略相等,花萼截头形,花瓣5,卵形,雄蕊5,短小,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2,较短,花柱基不甚明显。双悬果小,扁圆形,有极明显的主棱和次棱,棱间有横脉相连。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田埂、沟边及较低湿的草地上。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甘、辛、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主治用法&&感冒,中暑,扁桃体炎,咽喉炎,胸膜炎,泌尿系感染、结石,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断肠草、砒霜、蕈中毒,跌打损伤,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肿毒,带状疱疹,外伤出血。用量15-6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外感暑热、鼻衄:鲜积雪草、鲜旱莲草、鲜青蒿各适量,共捣烂取汁,冷开水冲服。
2.外感风热烦渴:鲜积雪草60克,白颈蚯蚓4条,共捣烂,水煎0.5-1小时后取汁服用。
3.扁桃体炎:①鲜积雪草适量,捣烂绞汁,调醋少许,慢慢咽下。②积雪草、地耳草、白花蛇舌草各15克,水煎服。
4.传染性肝炎:积雪草、天胡荽、茅根各30克,鸡屎藤15克,香附子6克,水煎2次,分3次服。
5.新旧外伤疼痛:积雪草适量,晒干研末,每日3-5克,3次分服。
6.泌尿系结石:鲜积雪草、鲜天胡荽、鲜海金砂、鲜车前草各30克,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
7.痢疾:积雪草适量,晒干研末,每服6克,每日4次,7天一疗程。
8.肠炎、痢疾:积雪草、车前草、马兰、鱼腥草各等量,晒干,研末,每服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9.中暑腹泻:鲜积雪草60克,煎汤代茶。
10.跌打损伤:鲜积雪草60克,捣汁或浸酒服,药渣敷患处。
11.皮肤湿疹瘙痒:积雪草12克,野菊花30克,地肤子15克,水煎服。
12.食物中毒、木薯中毒:鲜积雪草、蕹菜根各半斤,共捣烂取汁,开水冲服。
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苦茄、蜀羊泉
来源&&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lyratum&Thunb.,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蔓性草本,长可达4米。茎基部有时木质化,灰褐色至灰黄色,有纵的棱线和圆形皮孔,幼枝密被柔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10厘米,常在基部3-5裂,略呈琴状,生于枝稍的叶不分裂,两面都密生白色长柔毛。夏季开花,疏松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梗与花梗均细长,有柔毛,小花白中略带紫色,萼5浅裂,花冠幅状5深裂,裂片披针形,向外反折,雄蕊5个,花药向上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细长。浆果球形,熟时红色,基部有宿萼。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边、山野草丛或灌丛中。山坡草地或阴湿处。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
采集季节&&夏、秋采集全草。
药理作用&&本品对人体肺癌有抗癌作用。
性味功能&&苦、平,有小毒。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抗癌。
主治用法&&全草: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癌症,子宫颈糜烂,白带,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根:风湿性关节炎。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黄疸型肝炎:白英、天胡荽各30克,虎刺根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声带癌:白英、龙葵各30克,蛇莓、石见穿、野荞麦根各15克,麦冬、石韦各12克,水煎,分2次服。
3.肺癌:白英、狗牙半支(垂盆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4.子宫颈癌、子宫颈炎、白带多:白英60-120克,红枣30克同煮,食汤及枣。或加贯仲30克,土茯苓10克,水煎服。
5.湿热黄疸水肿:白英30克,煎水服。
6.无名肿毒:白英藤叶捣敷。
7.风湿劳伤:白英根90克,泡酒一斤服。
8.中耳炎:白英藤叶捣绒泡水,滴入耳内。
9.关节风湿痛:白英浸酒服。
10.瘰疬、乳痈:白英30-60克,夏枯草30克,橘叶6克,煎水服。
11.湿疹日久不愈:白英30克,包于布内,加猪大肠半斤,酒水各半炖服。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栀子
来源&&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Gardenia&jaasminoides&&Ellis.,以果实和根入药。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根淡黄色。茎多分枝。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长7-14厘米,革质,光亮,托叶膜质,在叶柄内侧通常两片联合成筒状,包围小枝。夏初开花,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较大,花萼绿色,圆筒形,基部渐窄,先端有数个裂片,筒部与裂片近于等长,花冠开放后呈高脚碟状。通常6瓣,有时5-7瓣,栽培者常见重瓣,白色,肉质,有香气,雄蕊通常6,有时稍多,无花丝,药条形,子房1室,下位,胚珠多数。蒴果到卵形或椭圆形,秋季果熟时金黄色或橘红色,长2.5-4.5厘米,有翅状纵棱5-8条,顶端有5-8条窄披针形宿存花萼,长与果几相等。
生境与分布&&喜生于地山坡温暖阴湿处。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采集加工&&9-11月摘取果实,果实不易干燥,应常翻动,使通风良好,以免发霉变质。夏、秋挖根。
药理作用&&1.动物实验证明栀子水浸膏、醇浸膏均有利胆作用,水浸膏作用较强,用栀子浸出物实验结扎胆管的家兔,能抑制血中胆红素的形成。2.栀子煎剂、醇提取物对动物有较持久的降压作用。3.在降压剂量时,不论口服或注射,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4.栀子流浸膏与戊巴比妥钠可产生协同作用。给小白鼠皮下注射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虽不能对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但能减少死亡率。5.栀子有止血作用,生栀子止血作用较焦栀强。栀子提取物制成的油膏能加速软组织挫伤的愈合。6.栀子水煎剂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杀灭血吸虫的成虫。
性味功能&&苦、寒。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主治用法&&果实: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用量:果用3-10克,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根:30-60克。
参考配方&&1.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鲜栀子根60克,淡竹叶根、白茅根、桑白皮各30克,水煎服。
2.跌打损伤:①栀子250克,当归、桃仁、红花各150克,面粉、凡士林各250克,醋500毫升,前四味共研细末,将面粉入锅内,加水,加火熬成糊状,倒入药粉搅匀,再入凡士林、米醋,调匀即成。外敷患处,每日1次。②栀子300克,红花30克,大黄、姜黄各150克,土鳖虫30克,共研细粉,白酒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3.四肢扭挫伤:栀子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平摊于纱布上,药厚约0.2厘米,包扎伤处,3-5天更换1次,血肿明显者2天更换1次。脱臼应先整复,骨折不宜敷用。
别名&&黑柴胡、竹叶草根、剪子股草、黑柴、黑胡
来源&&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狭叶柴胡&B.&scorzoneraefolium&Willd.,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1.柴胡(北柴胡):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主根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质坚硬。茎直立,丛生,少有单生的,上部多分枝,略呈“之”字形弯曲。单叶互生,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成短芒状,全缘,有平行脉7-9条,下面有粉霜。秋季开鲜黄色花,复伞花序腋生兼顶生,总伞梗细长,近水平伸出,无总苞片或有2-3片,披针形,伞幅3-8,不等长,小总苞片5,较小伞梗短或略等长,披针形,先端锐尖,小伞梗长5-10。双悬果宽椭圆形,左右扁平,分果有5条明显的主棱。
&&&&2.狭叶柴胡(南柴胡、红柴胡):高30-65厘米,根上粗下细,外皮红褐色,京单一或数枝丛生,基部有棕色纤维状叶柄残基,基生叶及下部叶有长柄,叶片窄条形,长7-15厘米,宽2-6毫米,先端长渐尖,终成芒状,
茎生腋条状披针形,下有5-7凸出的平行脉。果长椭圆形,带褐色,分果5条棱粗而钝。
生境与分布&&北柴胡生于较干燥山坡、田野、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南柴胡生于干燥草原上,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
采集加工&&春、秋采挖。
药理作用&&1.煎剂对实验性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2.可能有阻止疟原虫发育使之消灭的作用。3.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白鼠肝损伤,有抗损伤作用。4.抑菌、抑病毒:对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5.其粗制皂甙口服有以下作用:对小白鼠显著镇静作用,有镇痛作用,对正常大鼠有降温作用,对豚鼠有镇咳作用,能抑制离体蛙心,降低家兔血压等。
性味功能&&苦、微寒。解表和里,生阳,疏肝解郁。
主治用法&&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疟疾,寒热往来,胁痛,肝炎,胆道感染,月经不调,脱肛。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呕吐:柴胡12克,黄芩、党参、甘草各10克,半夏、生姜各6克,大枣5枚,水煎服。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柴胡10-15克,黄芩15克,姜半夏、木香、生大黄各10克,郁金10-15克。热重加板兰根30克,金银花15-30克,连翘10克。
3.无黄疸肝炎:柴胡、当归、白芍、郁金、山栀各10克,板兰根、夏枯草各15克,枳壳6克,水煎服。
别名&&金钱草、满天星、破铜钱、明镜草、铺地草、盆上芫茜、星秀草
来源&&为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Lam.,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匍匐状小草本,茎细长纤弱,蔓延地面,节上生白色须根。单叶互生,叶柄长1-8厘米,有薄膜质褐色小托叶,叶片圆形或肾形,直径0.5-2厘米,有5-7掌状浅裂或不裂,基部心形,边缘有钝齿,两面无毛或被疏毛。春季开绿白色或淡红紫色小花,10-15朵聚成圆头状伞形花序,单一腋生,总梗细长,小花无梗,萼齿不显著,花瓣卵形,双悬果扁平,略呈心脏形,光滑或具红色小斑点,有三棱,次棱不明显。
生境与分布&&生于田边、水沟边、村落附近、林下及湿润草地。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地区&。&
采集季节&&全年可采,秋季采集较好。
药理作用&&抑菌实验:本品水煎剂浓度1:1,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临床偶见白细胞减少现象,停药后自行恢复。
性味功能&&甘、淡、微辛、凉。清热利湿,祛痰止咳。
主治用法&&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伤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炎,扁桃体炎,目翳,外用治湿疹,带状疱疹,衄血。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敷患处。
参考配方&&1.黄疸型传染性肝炎:①天胡荽30克,水煎服,每日1剂。②天胡荽、酢浆草各15克,煎水服或炖肉吃。另用鲜叶捣烂塞鼻,左右鼻孔轮流塞,干时即换。
2.胆石症:天胡荽、连钱草、海金沙藤、车前草(均鲜品)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尿路结石:天胡荽、石韦、半边莲、海金沙各30克,水煎服。
4.目翳:天胡荽30克,青壳蛋2只,不用油,同炒服,连服数日。
5.带状疱疹:鲜天胡荽捣烂,用乙醇浸5-6小时,药汁涂患处,皮破者忌用。
6.衄血:鲜天胡荽捣烂,塞鼻。
7.吐血,喉痛:鲜天胡荽30-60克,捣烂取汁,白糖水冲服。1日2次。
8.五官炎症(赤眼、鼻炎、口疮、翳子、中耳炎):鲜天胡荽30克,煎水服。
9.红痢,热淋:天胡荽30克,白糖15克,煎水服。
10.小儿疳积,翳子:鲜天胡荽15克,猪肝或鸡肝适量,蒸熟吃。
11.脚癣湿痒:鲜天胡荽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连敷几天。
别名&&田基王、田基黄、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地耳草
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japonicum&Thunb.,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须状。茎直立或斜举,纤细,具四棱。单叶对生,无柄,多少抱茎,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5毫米,宽3-8毫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钝园,全缘。两面均带紫红色,有透明腺点。春、夏开花,顶生聚伞花序,苞片2,窄细,花梗短,花萼5深裂,裂片端尖,花瓣5,长约5毫米,与萼近等长,黄色,雄蕊多数,基部连合,雌蕊椭圆形,花柱3。蒴果宽卵状球形,长约5毫米,棕黄色,有宿萼,熟后3裂。种子细小,多数。
生境与分布&&常生于山坡、草丛及原野、路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春、夏采全草。
药理作用&&1.抑菌试验:地耳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牛型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猪霍乱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对离体兔肠,低浓度时可见节律性收缩增强,高浓度时出现痉挛性收缩。对蟾蜍心脏,低浓度时先兴奋后抑制,高浓度时出现心脏纤维颤动而至心脏停止跳动。对狗可使血压稍有下降。
性味功能&&甘、味苦、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外用治痈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用量:鲜品30-60克,干品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患处。
参考配方&&1.急性黄疸型肝炎:舒肝片,每服4片,每天3次。(田基黄10斤,旱连草6.15斤,鸡骨草13.2斤,香附子3.95斤,葫芦茶13.2斤,甘草3.5斤,煮2次,过滤浓缩成膏,烘干研粉,压5000片)
2.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地耳草、半边莲各15克,泽兰、青木香各10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
3.急性结膜炎:地耳草30-60克,煎水熏洗患眼。每日3次。
4.痈疖、伤口感染:地耳草3斤,浓缩成3升,加防腐剂、消毒后备用。用药液浸纱布湿敷患处,每日患药一次。
5.预防感冒:地耳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6天。
6.毒蛇咬伤:鲜地耳草60克,捣汁加醋10克,温开水调服。或水煎加酒少许温服。其渣敷伤口周围。
合萌(附:梗通草)
别名& 田皂角、水皂角、连根拔、梗通草、禾镰草来源& 为豆科合萌属植物田皂角Aeschynomene indica L.,以全草入药。形态特征& 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30-90厘米,通体无毛。根圆柱形,黄白色,多须根。茎直立,多分枝,质软,中空。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闭合,托叶2片,膜质,披针形,长约1厘米,基部稍呈耳状,小叶20-30对,小叶片条状矩圆形,无柄,排列紧密,长5-8毫米,宽1-3毫米,两端均钝,全缘。夏季开花,叶腋抽出总状花序,有花1-4朵,花序梗及花梗常有粘性物,花萼二唇形,蝶形花冠黄色,有紫纹,长约1厘米,早落,旗瓣近圆形。荚果条形,有柄,长3-4.5厘米,有6-8荚节,每节有种子一粒,种子肾形,黑棕色,有光泽。生境与分布& 野生于水边湿地。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和嫩、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鲜用随时可采。性味功能& 苦、涩、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利尿。主治用法& 尿路感染,小便不利,黄疸型肝炎,腹水,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夜盲症,结膜炎,荨麻疹,外用治外伤出血,疖肿。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参考配方& 1.小儿疳积:①合萌15-60克,水煎服。②合萌根15克,炒焦,水煎,去渣取汁,炖猪肝00克,吃肝喝汤,咸甜都可以。2.吐血、腹泻、目赤、水肿:合萌10-15克,水煎服。3.疮毒不收口:合萌叶捣烂敷患处。4.夜盲症:合萌种子或全草30克,水煎服,加猪肝或羊肝100克同煮食,效果更好。5.驱蟯虫、蛔虫:合萌12克,苦楝皮10克,水煎服。
梗通草&为合萌剥去外皮的茎部。7-9月拔起植物,去枝叶和根、茎顶端部分,剥去茎的外皮,得似髓样的木质部,晒干。性味苦、凉,有清热、利尿、通乳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用量6-15克。
别名&&川朴、紫油厚朴
来源&&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和凹叶厚朴(温朴)M.&biloba&(Rehd.et&Wils.)Cheng.,以干皮、根皮、花、果入药。
形态特征&&1.厚朴:落叶乔木,高7-15米。树皮紫褐色,油润而带辛辣味,小枝粗壮,幼时绿棕色,被绢毛,老枝灰棕色,无毛,皮孔大而显著。单叶互生,具粗壮叶柄,无毛,叶片革质,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20-45厘米,宽10-20厘米,先端钝圆而有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在幼时有灰白色短柔毛,老时呈白粉状。夏季开白色花,有香气,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于幼枝顶端,花梗粗壮而短,密被丝状白毛。花径约15厘米,花被片9-12或更多。聚合果长椭圆状卵形,长约12厘米,蓇葖木质。
2.凹叶厚朴:与前种相似,叶片先端凹陷,形成二圆裂,裂深2-3.5厘米。
生境与分布&&均生于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的山坡地。厚朴分布于长江流域,尤以四川、湖北为多,陕西、甘肃也有分布。凹叶厚朴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及广西等地。
采集加工&&从立夏到夏至剥取15年以上的树皮,成堆置土坑内,以青草覆盖,使其“发汗”,取出晒干。用前润透刮去粗皮,切片晒干。花在将开放时采收,蒸10分钟,取出,晒干或微火烘干。秋季采果,晒干。
药理作用&&1.抑菌实验:厚朴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且性质稳定,
不受热、酸、碱的破坏,抗菌谱较广。2.厚朴对动物病毒性肝炎有改善肝脏实质病损的作用。3.厚朴箭毒碱能使运动神经末梢麻痹,引起全身松弛性运动麻痹,但对感觉神经无显著影响。4.厚朴箭毒碱给家兔或猫少量静注,血压明显下降,心律加快,肌张力下降。5.厚朴煎剂在实验剂量下对家兔肠管及支气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小鼠及豚鼠离体肠管,小剂量时出现兴奋,大剂量出现抑制。6.厚朴煎剂有杀死猪蛔虫的作用。
性味功能&&苦、辛、温。温中下气,化湿行滞。花、果:微苦、温。宽中利气。
主治用法&&胸腹胀痛,消化不良,肠梗阻,痢疾,痰饮喘满。花果:感冒咳嗽,胸闷不适。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腹满痛,大便秘:厚朴、枳实各10克,大黄6克,水煎服。
2.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厚朴适量研末,每服3克,每日2-3次。或加适量面粉糊丸服。
3.肠梗阻(一般性肠梗阻气胀较重者):川厚朴、赤芍各15克,炒莱菔子30克,芒硝、枳实、生大黄各10-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
别名&&鬼针草、盲肠草、一包针、粘身草、婆婆针、金盏银盘、跟人走、钢叉草
来源&&为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Bidens&bipinnata&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多分枝,下部稍带淡紫色,茎枝幼时被短棉毛或无毛。下部及中部的叶对生,两面略具短毛,有长柄,二回羽状分裂,裂片边缘具细尖齿或钝齿,上部叶互生,较小,一回羽状分裂。秋季开花,头状花序生于茎顶或叶腋,有长梗,边缘有少数黄白色舌状花,中央有多数黄色管状花。瘦果长条形,黄褐色,有3-4棱,顶端有针状冠毛3-4条,具倒刺。
&&&&同属植物三叶刺针草,叶片通常三出,少有5裂,两侧叶片具短柄,边缘锯齿状,瘦果条形,黑色。
生境与分布&&常生于路旁、坡地、草地。分布几遍全国。
采集加工&&夏季开花时采收。
药理作用&&刺针草乙醇浸液在体外对固紫染色阳性菌有显著抗菌作用。
性味功能&&苦、平。清热解毒,祛风活血。
主治用法&&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胃肠炎,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用量:15-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刺针草75克,连钱草60克,水煎服。
2.急性胃肠炎:刺针草15-30克,车前草10克,水煎服。呕吐加生姜5片,腹痛加酒曲2个。
3.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①刺针草3-15克,水煎2次,分2-4次服,呕吐加生姜2片,腹泻加车前草6克。②刺针草鲜草3-5株,水煎浓汁,连渣放在桶内,趁热熏患儿双脚,一般薰洗3-4次,每次约5分钟。1-5岁的薰洗脚心,6-15岁的薰洗到脚面,腹泻严重的可薰洗到腿。
4.急性阑尾炎:①刺针草60-120克,水煎,每日2剂,4次分服。②刺针草60克,水煎,调蜂蜜或牛乳60克内服。
5.疖肿:刺针草全草剪碎,加75%的乙醇泡3-4天,外搽局部。
6.毒蛇咬伤:刺针草90克,水煎服。外用刺针草、犁头草各60克,捣烂敷伤口周围。
7.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刺针草、臭梧桐各120克,做水丸,每服10克,每日2次。
别名&&白马骨、满天星、路边姜、天星木、路边荆、鸡骨柴
来源&&为茜草科六月雪属植物六月雪Serissa&serissoides&(DC.)&Druce.,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常绿小灌木,高可达1&米,多分枝。根细长质坚,外皮黄色。枝粗壮,灰白色或青灰色,幼枝有微毛,揉之有臭味。叶对生或簇生于短枝上,近革质,倒卵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4厘米,宽0.7-1.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渐窄而成一短柄,全缘,叶片下面被灰白色柔毛,托叶基部膜质而宽,顶端有锥尖状裂片数枚。8月开白色小花,无柄,数朵簇生枝顶或叶腋,苞片斜方状椭圆形,膜质,萼5裂,裂片坚挺,披针状锥尖,边缘具细齿,中脉隆起,宿存,花冠漏斗状,长约5毫米,与萼片近等长,亦5裂,雄蕊5,花丝白色,极短,着生于管口,花药长圆形,2室,纵裂,雌蕊1,花柱白色,子房下位,2室。核果小,球形。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边、灌木丛及沟边、路旁、溪边、草坡。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和中部各省区。&
采集季节&&全年采收。
性味功能&&微辛、淡、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镇惊补虚。
主治用法&&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目翳。用量:15-30克。
参考配方&&1.感冒:六月雪、凤尾草、筋骨草各30克,水煎服。
2.流行性感冒:六月雪、千里光、土牛膝、白茅根各15克,留兰香3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
3.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六月雪60克,山栀根30克,紫金牛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4.肠炎:六月雪37斤,算盘子22斤,铁扫帚7.5斤,水煎3次,过滤,浓缩成15升,加安息香酸75克,加酒精3升,糖精10克,搅匀备用。每服15-20毫升,日3次。
5.牙科炎症:六月雪、蒲公英、犁头草各15克,威灵仙10克,水煎2次,早晚各服一次。
6.急性角膜炎、角膜云翳:六月雪二层根皮,加奶适量,捣烂取汁,过滤,滴眼。每日3-5次,每次1-2滴。
7.刀伤:六月雪嫩叶捣烂,敷伤处。
8.瘫痪:六月雪60克,紫苏、荆芥各15克,煎烧酒服。
9.小儿惊风:六月雪30克,水煎服。
10.虚弱:六月雪根30克,炖肉吃。
11.经闭带多,骨蒸劳热:六月雪30-60克,煎水服。
别名&&百两金、八爪龙、八爪根、铁雨伞、高八爪、开喉箭、三两金、八里麻、铁凉伞
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百两金Ardisia&crispa&(Thunb.)&DC.以根及叶入药。
形态特征&&常绿半灌木,高达1米。根木质,细长柱状,有分枝,淡紫棕色,断面淡红色,有褐色小点。茎少分枝,外皮灰褐色。单叶互生,膜质,叶柄长8-15毫米,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9-2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近全缘或微波状,常稍反卷,两面及叶缘有细小透明油点。夏季在茎梢和叶腋开紫红色小花,排成伞形花序,总花梗长约6厘米,小花梗芊细,长1-2厘米,密被短腺毛,花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钟状,5深裂,裂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极短,花药箭形,子房上位,花柱细长,柱头小。核果球形,直径5-7毫米,熟时猩红色,有赤褐色斑点,基部具宿萼,顶端往往有花柱残留,种子一粒。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山林下,沟谷阴湿处。分布于甘肃、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区。
采集季节&&夏、秋季采收,分别晒干。
性味功能&&苦、平。清利咽喉,散瘀消肿。
主治用法&&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根叶用量均为10-15克。
参考配方&&1.急性扁桃体炎:①八爪金龙根、射干各12克,水煎含服。②八爪金龙根晒干研末,每用1克,吹入喉内。
2.风火喉痛:八爪金龙根6克,水煎服,或频频含咽。
3.跌打损伤、痈疽肿毒、毒蛇咬伤:八爪金龙根15克,水煎服。外用根皮捣烂,敷患处。
4.跌打损伤:八爪金龙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服6克,早晚各一次,冬酒送服。
5.腰痛、筋骨痛:八爪金龙根6-10克,荔枝草根10-15克,水煎,冬酒兑服,每日一剂。
6.骨髓炎、骨结核(贴骨流痰):八爪金龙根、算盘子根、乌桕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7.劳伤咳血:八爪金龙根15克,六月雪30克,水煎服。
8.肾性水肿:八爪金龙根30克,子鸡一只(去头、足、翼、内脏),水炖,服汤食鸡。
9.急、慢性肝炎:八爪金龙根15克,车前、过路黄、天胡荽各30克,半边莲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伸筋草
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
来源&&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松Lycopodium&clavatum&L.铺地蜈蚣L.&Cernuum&Linn.,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1.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茎长而横走,有直立或斜上的分枝,直立茎高15-30厘米,侧枝常为两岐分枝。叶多列密生,细小,螺旋排列,线状钻形,先端渐尖,有易落的长芒,全缘。孢子囊穗圆柱状,长2-5厘米,单生或2-6个着生于长5-20厘米的总梗上,孢子叶黄绿色,卵状三角形,先端有长芒,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期6-8月,孢子囊肾形。
&&&&2.铺地蜈蚣:直立部分30-50厘米或更长,孢子囊穗较小,直接着生于分枝顶端,狭卵球形,长约1厘米,浅绿色,稍下垂,无总梗与小梗。
生境与分布&&常生于林下阴坡的酸性土壤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南、云南、西藏和长江流域以南有分布。铺地蜈蚣生于丘陵草坡、灌丛或林下阴湿石上。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去泥晒干。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高度敏感,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
性味功能&&甘、微苦、平。祛风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用法&&风湿筋骨疼痛,扭伤肿痛,目赤肿痛,急性肝炎。用量15-30克。
参考配方&&1.风湿疼痛:①伸筋草、牛膝、防己、威灵仙各12克,桑枝30克,水煎服。②伸筋草、老鹳草各15克,牛膝10克,水煎服。
2.关节炎:铺地蜈蚣、山豆根、锦鸡儿根各30克,茜草根15克,水煎服,米酒为引,每日1剂。
3.手足麻痹:铺地蜈蚣30克,丝瓜络15克,爬山虎藤15克,大血藤根10克,酒水各半煎服,每日1剂。
4.小儿麻痹症瘫痪:铺地蜈蚣、松节、南蛇藤根、寻骨风各15克,威灵仙10克,茜草根6克,杜衡3克,水煎服,米酒为引,每日1剂。
5.小儿高热:铺地蜈蚣15克,双蝴蝶10克,水煎服,冰糖为引。
6.毒蛇咬伤:鲜铺地蜈蚣、鲜百部根各适量,米醋少许,捣烂外敷。
7.关节酸痛:伸筋草10克,虎杖根15克,大血藤10克,水煎服。
8.带状疱疹:伸筋草焙干,研粉,以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一日数次。
别名&&铁鲁萁、黑脚蕨、黑骨芒萁、大猪毛七、旱猪毛七、过坛龙、铁线蕨、铁线草
来源&&为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扇叶铁线蕨Adiantum&flabellulatum&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被狭披针形鳞片。叶柄丛生,直立有光泽,紫褐色,长达25厘米,叶片扇形,长10-25厘米,宽8-22厘米,鸟足状二叉分支,各枝再一回或两回分枝,中央羽片最大,条状披针形,先端钝头,小羽片斜方状椭圆形至扇形,交错互生于叶轴两侧,具被毛的短柄,叶脉不明显,扇状分叉。孢子囊群椭圆形,生于小叶背上缘或叶脉顶端,密接,囊群盖与孢子囊群同形,由叶缘锯齿反折而成。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荫岩石湿地、沟谷林中或阳光充足的红土壤上。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采集季节&&四季可采。
性味功能&&微苦、凉。清热利湿,解毒,祛瘀消肿。
主治用法&&感冒发热,肝炎,痢疾,肠炎,泌尿系结石,跌打肿痛,骨折;外用治疔疮,烧烫伤,蛇咬伤。用量:30-6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或研粉敷患处。
参考配方&&1.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乌脚枪30-60克,红糖60克,水煎服。
2.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乌脚枪15克,小檗、紫金牛各30克,水煎服。
3.流感发热、传染性肝炎、尿道结石、痢疾:乌脚枪30-60克,水煎服。
4.火伤、疔疮、蛇伤:乌脚枪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或研末用水或油调涂患处。
5.急性肾功能衰竭:乌脚枪60克,凤尾草30克,水煎服。
6.痢疾:鲜乌脚枪30克,洗净捣烂,加冷开水半小碗同擂,去渣取汁,白糖调服。
7.瘰疬:乌脚枪根60克,墨鱼60克,水炖,服汤食鱼。
8.小儿高烧:乌脚枪30克,水煎服。
别名&&乌龙摆尾、倒生根、过江龙、寒莓、乌泡、大乌泡、蛇乌泡
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灰白毛莓Rubus&tephrodes&Hance.,以根、叶、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落叶攀援状灌木,高1-3米。茎粗壮,小枝常弯曲或斜举,密被灰白色绒毛,杂生腺毛和稀疏的皮刺。单叶互生,具有较长的柄,叶柄长可达2.5厘米,密生绒毛、腺毛和少数皮刺,基部有2条形托叶,叶片近圆形,有3-9浅裂,直径3.5-8厘米,先端有小凸尖,基部心形,裂凹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主脉5-7条,其上疏背短硬毛,上面紫绿色,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而呈灰绿色。夏秋茎顶抽出圆锥花序,直径约10厘米,总梗及花梗均密生灰白色绒毛,花梗长约4厘米,基部有线状小苞片2枚,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直径约1.5厘米,花瓣5,倒卵圆形,长约6毫米,雄蕊多数,分离。聚合果近球形,直径1-2厘米,肉质,紫红色或乌红色,酸甜可食,内有骨质小核。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
采集季节&&夏季菜叶,秋季采集根及种子。
性味功能&&酸、甘、平。根:祛风除湿,活血调经。叶:止血,解毒。子:补气益精,止血生肌。
主治用法&&根:风湿疼痛,慢性肝炎,腹泻,痢疾,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叶:痈疖疮疡。子:病后体虚,神经衰弱。根用量15-60克,子用量15-30克,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外伤出血:乌泡刺叶30克,百草霜10克,共研细末,用适量掺伤口上包扎。
2.倒经:乌泡刺根30克,龙船泡根30克,茅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兑红糖服。
3.筋骨疼痛,麻木不仁:乌泡刺根30-60克,水煎服。
4.小儿痢疾,脱肛:乌泡刺根15克,煎水兑酒服,一日3次。若服药后肛仍脱出,用茯苓叶在火上烤软,用手顶住肛头慢慢送入。
5.咳嗽带血,四肢无力:鲜乌泡刺全草60克,鲜五加根(或三加根)30克,葵花杆心15克,水煎成浓汁,每日服4次,每次一茶杯。
6.痢疾:鲜乌泡刺根皮90克,鲜龙芽草根60克,鲜六月雪根30克,水煎服,每日3-4次,每次2小酒杯。
细菌性痢疾用药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大田基黄
别名&&星宿菜、赤脚草、红根草、红根子、红脚菜、红梗草、黄脚鸡、黄鳝草、矮桃草、散血草
来源&&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红根排草Lysimachia&fortunei&Maxim.,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细长,棕红色,有匍匐枝。茎直立,柔弱长分枝,淡褐色,基部带红色,有黑色小点。叶互生,具短柄,叶长椭圆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厘米,两端渐尖,全缘,上面绿色,有黑色腺状斑点,下面淡绿色,中脉稍突出。5-7月开花,总状花序顶生,细长柔弱,长达10厘米,稍有腺毛,花梗长1-3毫米,苞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萼片长为花冠之半,钝头,边缘有缘毛,膜质,中部有黑色点,花冠深5裂,白色,裂片卵形,雄蕊5,短于花冠,花柱稍短于雄蕊。蒴果小球形,果梗长于蒴果。
&&&&同属植物珍珠菜,外形极相似。高50-100厘米,叶长6-14厘米,宽2-5厘米,春季开花,花密集,常偏于一方,蒴果卵状球形,顶端有棒状宿存花柱。功效相同。
生境与分布&&野生于山坡、溪边、低草丛潮湿处。分布于华东、中南等地。
采集季节&&夏、秋采收。
性味功能&&微苦、涩、平。清热利湿,活血调经。
主治用法&&感冒,咳嗽咯血,肠炎,痢疾,肝炎,疳积,疟疾,风湿关节炎,痛经,闭经,白带,乳腺炎,结膜炎,蛇咬伤,跌打损伤。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1.细菌性痢疾:大田基黄30克,鱼腥草、凤尾草各20克,水煎服,每日两剂。
2.跌打损伤疼痛:①大田基黄鲜全草90-150克,捣烂外敷伤处。②大田基黄根30克,水酒各半煎服,另用大田基黄、葱白、酒糟各适量,捣烂,炒热,敷患处。
3.月经不调:大田基黄根、益母草各10克,月月红、马鞭草各6克,水煎服。
4.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大田基黄根30克,水煎,对甜酒服。
5.闭经:珍珠草鲜根30克,茜草15克,水煎,冲黄酒、红糖服。
6.腰部扭伤疼痛:珍珠菜鲜根30克,鸡蛋2个,将根切碎,加入鸡蛋煮熟,加盐少许,连药渣食之。
7.疟疾:大田基黄90克,水煎,头煎于疟发前2小时服下,第二次煎水当茶饮。
8.乳痈:大田基黄30克,白酒15毫升,炒至酒干,再加水煎服。药渣捣烂,趁热外敷患处。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小飞扬草
别名&&细叶飞扬草、小乳汁草、苍蝇翅
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千根草Euphorbia&thymifolia&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长达15厘米,折断有白色乳汁。茎纤细,匍匐,多分枝,通常红色,稍被毛。单叶对生,有短柄;叶片椭圆形至矩圆形,长4-8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偏斜,边缘有极细锯齿。夏日开淡紫色花,花单性,同株。杯状聚伞花序单生或少数稀疏簇生于叶腋内;总苞陀螺状,顶端5裂,裂片内面被贴伏的短柔毛;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极小的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2,离生且顶端2裂。蒴果卵状三角形,有短柔毛。花期6-11月。
生境与分布&&产于福建、湖南、江苏、浙江、江西、台湾、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省区。生长于园地、路边或山坡草地湿润处,多见于沙质土。
采集季节&&夏、秋采集全草,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微酸、涩、微凉。清热利湿,收敛止痒。
主治用法&&细菌性菌痢,肠炎腹泻,痔疮出血;外用治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煎水熏洗患处。
参考配方&&1.细菌性痢疾:小飞扬草15-30克,水煎2次分服。
2.小儿腹泻:小飞扬草1斤,番石榴叶、山大颜各半斤,加水3升,煎成2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脱水者当输液。
附注&&本品与地锦草极相似,最大区别是本品茎上被毛,地锦草茎上无毛。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盾果草
别名& 盾形草来源& 为紫草科盾果草属植物盾果草Thyrocarpus sampsonii Hance.,以全草入药。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全体密被长糙毛。茎多数,直立,单一者从基部分枝,基生叶丛生,莲座状,具柄,匙形,长3.5-19厘米,宽1-5厘米,两面有细糙毛,茎中部叶较小,无柄,窄矩圆形或倒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4-5月开花,花单生叶腋或着生叶外,或成腋生有多数小苞的蝎尾状花序,长7-20厘米,苞片窄卵形至披针形,花萼长1.5-2.5毫米,5深裂,裂片椭圆形,先端尖锐,长2-3毫米,具粗毛,花冠紫色、蓝色或白色,檐部直径3-6毫米,裂片5,长1-2.5毫米,筒较裂片稍长,在喉部有5个附属物,雄蕊5,内藏。小坚果4,圆卵形,具瘤状突起,顶部外层边缘有一轮长齿,直立,内层不裂呈瓶口状,内外二层紧贴。生境与分布& 生于丘陵草地或石山灌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采集加工& 4-6月采集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性味功能& 苦、凉。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用法& 痈疖疔疮,菌痢,肠炎,全草鲜品30克或干品10-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参考配方& 1.菌痢,肠炎:盾果草15克,每日2次煎服。2.疔疮疖肿:鲜盾果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药渣外敷患处,或用鲜全草捣烂外敷患处。
来源& 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基部平卧地上或斜升,节上多根,上部直立,有棱角,多分枝,被柔毛,秋后变紫红色。单叶互生,柄短,叶片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秋季开黄色花,花1-2朵,腋生,无梗,花萼、花瓣均4-5裂,萼宿存,花瓣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窄成短爪状,早落,雄蕊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细长如花梗状。蒴果条状四棱形,直立或微弯,成熟时变为绿紫色。4室,每室有种子一粒。
生境与分布& 生于田边、沼旁及水沟边等水湿地带。分布于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四川、贵州等地。
采集季节& 夏秋采全草。
性味功能& 苦、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用法& 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膀胱炎,白带,痔疮,外用治痈疖疔疮,蛇虫咬伤。用15-30克。治痢疾,鲜品可用90-120克。外用适量,以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痢疾:①鲜丁香蓼120克,水煎加糖适量服。②丁香蓼、拳参根各15克,煨水冲红糖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黄连木
来源& 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以树皮及叶入药。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5米。冬芽及初放嫩叶均呈鲜红色,树皮灰褐色,木材鲜黄色,小枝被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长为叶的1/3-1/2,小叶10-16,具短柄,小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斜楔形,全缘,幼时被毛,渐光滑,仅两面主脉有微柔毛。4月开白绿色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为总状花序,长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车的简笔画图片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