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枝贵阳到天龙屯堡堡怎么走

安顺云峰屯堡怎么走_百度知道
安顺云峰屯堡怎么走
云峰屯堡在哪坐车啊?还有要门票吗?和天龙屯堡比怎么样呢
提问者采纳
宫站.cn/b/8096391://v,和天龙的比的话还真不好说,也就是安顺西站有峰云峰屯堡的车://v。当然门票也少不了啦.com!看了就会知道它们的不同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峰屯堡不要去啦,然后告诉司机你要去天龙屯堡,好像要转来转去的麻烦!,比云峰漂亮多了~~而且到云峰没有直达的车!到农工车站或者华西车站坐开往平坝走老路的车~一定要记住要坐走老路的车!,很容易找的!,没啥意思·~~还是去天龙屯堡了,司机就会让你在屯堡大门口的路口那里下车了
天龙屯堡要好一些,那里可是被称为“小江南”啊 天龙屯堡就在平坝到……什么市也不知道了,反正那里很漂亮!
屯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健忘游记】黔游记(九)天龙屯堡
啊哈哈,贵州欢迎你!  计划的行程之中,27日是在贵州呆的最后一天,28日就离开贵州返程了。所以当11点离开安顺龙宫时,我们一行就一路向东,踏上了返回贵阳的路。由于在外面游玩了好多天了,上车之后,就昏昏睡去了。但是没多久,陪同就招呼我们下车,原来是到达了午餐的地点。
  吃饭的酒店是一个二层回廊式的建筑。酒店的里面有一个漂亮的天井,四周的回廊上都悬挂着鲜红的灯笼。
  席间最奇特的环节就是有穿着长衣大袖的“少数民族”服装的少女,手举酒杯在各餐桌前唱歌敬酒,所敬者都是在座的男士。如果不喝,她们就一直在你身边演唱,直到你喝下杯中的酒为止。高潮就是一个在座的年轻俊男,被这些女孩连劝了三杯,好象每一杯还都有一个彩头,在座的旅友们都起哄说是不是当地的少女看上这个外来客,想招他入赘。
  吃过午餐之后,出了餐厅才注意到,原来我们已经到达了下午所要游览的目的地——天龙屯堡。这里还没有出安顺地界,归属平坝县管辖。
  在广场上稍等了片刻,我们在当地的导游——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来为我们服务。导游介绍说,当地人都称呼未婚的小姑娘为“小孃孃”,未婚的男性叫做“小爷爷”(读作“小耶耶”)。而在屯堡这里,虽然穿着上很象“少数民族”,但是却是纯正的大汉民族,所穿,当然也是纯正的“汉装”了。尤其是当地女性的穿着,更是有特点,依旧是宝蓝色配精致花边的长衣大袖。归纳起来可以用四句顺口溜来概括: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两个扫扫,脚上两个翘翘。这种衣着被称为“凤阳汉装”。其中的罩罩,指的就是女性包头用的头帕;吊吊就是指耳朵上边的耳环;扫扫,指系在腰上的青丝腰带尾端的丝绦;翘翘,则指当地一种鞋的特殊样式。
  先来看看这个“吊吊”,既然把它单独提出来做为一项特色,那么必然有它的独特之处。据说贵州人认为佩戴银饰能够驱避瘴气,所以每一个屯堡女人都会佩戴银耳环。现在看着这样精致的、由一根根银丝盘成的耳环,更多的是让人惊叹于工匠的技艺,并给人以美的感受。
  屯堡,原来是一种军事建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新疆建设兵团的性质。天龙屯堡是目前贵州最大的一个屯堡。天龙屯堡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饭笼驿。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称。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颖川侯傅友德为帅,率三十万大军征讨盘踞在云南的元朝余部——梁王。明军获胜后,朱元璋决定把大军留下,沿云贵高原咽喉要道次第布防,垦田屯兵,并把军士家属迁徒至此。僻远的贵州就这样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移民,难以计数的无名山坡、村落从此被冠以卫、所、屯、堡、关、哨一类极富军事色彩的地名(象我们在黄果树游览的“滑石哨”也是其中之一),天龙屯堡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了起来。
  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天龙屯堡古镇更名为“饭笼铺”,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依然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本世纪初,天龙的几位有名乡儒感觉饭笼铺的“饭笼”二字不雅,经提议,取天台山的“天”,龙眼山的“龙”二字为村寨之名,这就是天龙屯堡“天龙”二字的由来。
  天台山,位于平坝县城西南13公里滇黔公路右侧2公里处。它就是我们下午所要游览的第一处景观。天台山不高,不险,在山下仰望,好象也看不出特殊之处,甚至于天台山的山门,都稍显寒酸了些。
  天台山的登山路都是石制的台阶,而且山上的植被相当茂密,不会让登山人有大汗淋漓之苦。半山处可以看见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据说之前本来是有一公一母的,很可惜母的在五十年代大炼钢铁时被砍伐掉了,现在只剩孤零零的公树了。据说这棵银杏是当年一位叫做“白云僧人”的方丈开山时所栽,到如今有500多年了。古树虽经岁月,却依然青枝绿叶、果实累累。树干粗壮的,需要三个人才能合抱。
  银杏古树后面的山体缝隙上,可以看到一处奇怪的景观:一片片薄薄的石片,整齐如砌的砖墙一般,从山腰一直排布到山上。不知道这是人为还是大自然的神功。
  古树右侧的石壁悬崖上刻有“大观在上”四字,据说是明代所留,它提醒我们:“更美的景观还在上面。”
  上山需过四道山门,两个月台。原来我们从山下上来时遇到那个简陋处并不是山门所在。过银杏树后再往前走,才是第一道山门,门楣上写着“黔南第一山”五个大字。这座山门由石头堆砌而成,通体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显得古朴而幽静。
  再往前走不远,就是第二道山门了。照比第一道山门,这一座要精致许多,是由白色条石砌成的牌楼式山门。门楣上有“天中之天”四字,两侧有对联:“九天星宿山前现;一轴烟霞门外搜”。
  二道山门之内,有一庙小小的财神庙。庙虽小,香火看上去倒还很旺。看来不少到此的游人,都愿意拜一拜,讨个好的兆头吧。
  过了财神庙,向上可以看到第一处较大的月台。月台由山石沿山壁砌成,墙体垂直,看上去象是一处险要的军事建筑。
  登上月台,还需要走一段台阶路。不知道是因为山里面富含水份,还是因为刚刚下过雨,台阶上面都是湿漉漉的。
  月台,总是眺望的好地方。天台山脚下,树木掩映中,一派田园风光。只是现在正值秋季,田地里没有作物了,稍显有些光秃秃的。
  这层月台上,就是天台山的第三道山门。此门为券拱门,门和山石连成一体。石门旁边有一副点景的对联,上联写的是:“云从天出天然石峰天生就”;下联写的是:“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天台”二字三次巧妙地嵌入联中,令读者对天台胜景浮想联翩。
  这第三道山门比第二道还要精致。门楣上有一幅“八仙图”浮雕。这一浮雕中的“八仙”各具神态,活灵活现。但是下边却刻有“印中禅院”四字。想来八仙应是道教中人物,而“禅院”二字应该是佛教寺庙的名称,两者统一到一起,还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穿过券拱门,仿佛走入了时光的隧道。逆光拍一张,很有味道。
  过了券拱门之后,就是第二个月台了。这个月台相对比较局促,视野不算开阔。在平台上,建有一个石头建筑。
  再走就是第四道山门了。其实说是山门,不如说是这个石头建筑的房门比较合适。这道山门的门楣上刻有“清静禅院”四字,下面是“伍龙寺”的寺名。伍龙寺是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白云僧人在山顶修建的,修建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从外形上看,整个寺庙就像是耸立在山顶的一座古城堡,四周的墙都是用石头砌的,墙体高大而且厚实,它与山体浑然一体,仿佛是山崖向上的延伸。由墙体上的孔隙可以看出来,伍龙寺是军事功能和宗教功能合一的建筑,充份体显了屯堡作为军事重地的尚武品性。
  由第四道山门进入,是一条黑暗的过道,一侧的墙体上可以看到墙壁上的孔隙。这种孔洞的功用,应该类似于城墙的垛口一样吧,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
  转出巷道,眼前一亮,就进入到伍龙寺了。整个寺庙小巧极了,象是一户人家的两进四合院一般,但是香火却很盛。这里是一处佛道儒和一的场所,前殿供佛祖,后殿供玉皇,清末又学馆。这就可以理解第三道山门门楣上为何“八仙”与“禅院”共处了。
  伍龙庙虽小,但是布局却很规整,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
  前院的主体建筑为大佛殿,两边为厢房,大殿的对面有三间房屋,称为“倒座”。大殿就地势垒起一个平台,有台阶上下,两根大柱立在两个大石狮背上,显得巍峨宽敞,雄伟壮丽。两边的厢房各为三间,但仔细考察,一侧地面宽广,而另一侧则很狭窄。建筑师采取巧妙的办法,将有余部分修成前后两间,而在不足的部分修一间假壁配成三间,这样,从外观上看保持着对称的格局。
  伍龙庙是屯堡古寺庙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从它的建筑上可以看出内外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它的外部均用石块砌垒,与山岩由于风化造成的水平线十分接近,浑然一体,表现出粗犷尚武的性格特征;内部本构件则精雕细琢,特别是大殿前的木雕,一幅一个人物故事,生动逼真,各栋建筑更是灵施巧布,在有限的山岩上,创造出了丰富的建筑空间,充分体现了汉族建筑之美。
  伍龙寺的第二进四合院建在大殿后面的高台上,可以从殿内登台阶上去,也可以出了第一进院落之后,从侧面的小道登山上去。上行步道旁的山壁上,有“天台”二字,只是有些模糊了。
  登上顶处,是一处大平台——“望月台”。在台上可以看到前院的全貌。
  在望月台上极目远眺,但见四周山峦起伏,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群山逼仄之中,一道公路蜿蜒而至,而天台山,正好扼住其咽喉。足可以体会到当年这里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后院的主体建筑是三重檐的玉皇阁,右侧为关帝殿,左侧为祖师殿。主殿的三重飞檐翘脊很漂亮。
  玉皇阁上有面向后山的石窗,向后山望去,是一条大道,据说当年玉皇阁的楼上就是一处重要的军事哨所,就是用来了望公路上的敌情的。庙后的山墙墙体高大而且厚实,与山体浑然一体,仿佛是山崖向上的延伸,特别是在后山下仰望,俨然是拔地而起的峭壁。
  在玉皇阁的一处室内,陈列着屯堡当地非常有特色的地戏的戏服和脸谱。
  据传说,天台山祖师吴凤和尚是吴三桂的叔父。明末清初,吴三桂在赴滇途中,于此停留,上山看望了在寺里作住持的叔叔吴风,并留下了号称三宝的官服、佩剑和朝笏三件东西。赠给寺僧以作纪念。今宝剑、官服尚存在伍龙寺内。
  下山时原路返回。几枝黄叶遮于路上,有点秋意的味道。一路游来,天台山虽不高,但其势陡峭,直插云天,尤其伍龙寺踞山顶一石台之上而建,真似一座登天高台。想来“天台”二字,非虚名也。
  从天台山返回到我们之前用餐的酒店所在的广场,那里就是天龙屯堡古镇入口的所在地。
  古镇的入口,建的好象是一座带垛口的城墙。门两侧楹联上书写:“滇喉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黔中寓兵流长华夏千秋史”。上下联中的屯甲和寓兵,也好点出了屯堡创建的源头。
  在国内旅游,走过了许多的古镇了。这些或清幽、或喧闹、或古朴、或精致的古镇里,唯独有一样东西是少不了的,那就是商业,天龙屯堡古镇也不例外。从入口一进入到古镇之中,两旁就密布着卖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商店。
  天龙屯堡虽然开发成了旅游景区,但是里面的居民还是过着正常的生活。
  镇口不远有一处四公亭,这是为了纪念最开发天龙屯堡的四位先祖而设立的。传说当年朱元璋派大军远征西南时,随军有四位南京籍的官兵情同手足,盟誓结为异姓兄弟,并按年龄顺序统一改名为张征定、陈征定、沈征定、郑征定。平乱后,皇帝下令征南大军就地屯田驻防,四姓兄弟便一齐留居在当地了。现在陈姓在天龙屯堡是一个大姓,特别是身为“通政大夫”的陈典,在天龙设驿站,建塘房,使天龙得到很大的发展。而郑姓在人数上与陈姓差不多,其次就是张姓和沈姓。这四姓人家还是天龙屯堡的主体。
  在天龙屯堡古镇内,最多的就是出售手工银饰的店铺。屯堡人喜爱佩戴银饰,不管是头上的银钗、银簪,手上的银镯,银戒,小孩戴的长命锁,尤其是耳上的银耳环,都成为了屯堡女性的标志之一了。
  一直都以为银饰是少数民族的代名词,只有少数民族才有古朴淳厚、绚丽多彩的银饰文化,然而屯堡银饰也不甘示弱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尽情绽放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光彩。屯堡银饰与少数民族银饰的区别在于,少数民族银饰粗犷、豪迈,以量取胜地来表现她们的富裕和华贵,犹如一幅大写意的国画作品,而屯堡银饰画龙点睛,以它灵秀小巧的身姿细腻地表现出屯堡历史的文化内涵。正是屯堡人尚银,所以才成就了这里许多家百年老字号的银店,和一批批优秀的银匠师傅。
  不少银店里都有师傅现场制作贩售,游客到此,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制作图案图形,随做随取,很方便。
  屯堡古镇内的房屋,大多是石木结构的。而整个屯堡,就象是一个石头的世界一样: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板凳石头缸。图中石片砌就的围墙透露着古朴的气息,而后面的小楼,却装潢现代,二者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了。
  今日的贵州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汉家住街头,苗家住山头,仲家住水头”,这句话中的“汉家住街头”,反映出明代屯田多半是在交通要道两侧。而天龙屯堡选地上不仅处于交通要塞,更讲究风水堪舆,靠山不近山、临水不傍水,地势干燥,视野开阔,水源方便。
  沿主路向古镇内前行,路右侧可以看到一处建筑——中华财神庙。这里所供奉的财神可不是文财神比干、范蠡,也不是武财神关公、赵公明,而是元末明初苏州富商——沈万三。传言沈万三富可敌国,曾出资,助朱元璋修筑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但却因此获罪,被发配到云南。但当他到达天龙时,朱元璋闻言沈到云南,会把江南的财运一并带走,便不再让沈万三前行进入云南,这样沈万三就被留在了天龙屯堡。现在屯堡里的沈姓族人,还以沈万三的后人自居。而正因为沈万三巨富,被当地人奉为财神的象征。
  天龙屯堡在元代时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饭笼驿。在古时候就是车来人往的交通要道。而在现代的古镇里,在财神庙的对面,还保留着古时的驿茶亭,向来往的游人提供解渴的茶水。
  为大家倒茶水的“老孃孃”身穿宽衣大袖,大衣袍长及膝下。领口、袖口、前襟边缘皆镶有流绣花纹,腰间扎着青色的腰带,长发挽成圆髻网罩挽于脑后,头上带着白色的“罩罩”则表白这位“老孃孃”的上面,还有婆婆在世。若是带黑色的,则表示,她的辈份在家里已经是最老的了。
  街边就有当地特产的乡花鞋,当地女性穿着中的“脚上两个翘翘”指的就是它。据说这种特殊的鞋形,是源于屯堡人为军人后裔,崇尚武功的性格。最开始这种翘翘的鞋尖里面是装着尖刀,用来防身的,后来才慢慢演化成这种特殊的造型。正是由于屯堡人尚武,所以屯堡的女人在明清那种以“三寸金莲”为美的畸形年代里,也都是不裹脚的。说起“大脚”,在屯堡人中还流传着正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是大脚,所以屯堡里女人祖祖辈辈也都不裹脚的传说。
  过了茶亭一直向前走,这里古镇里的路一直沿着一条人工河前行。小河、石板路、河上弯弯的拱桥,不经意间,宛若来到了江南水乡。
  屯堡古镇里除了银饰之外,另一样特色手工制品就是木雕制品。在临街的一面街上,挂着张幅木雕的图腾脸谱,很有点神秘的气息。
  再往前,左侧小巷有一路标指示,显示这里有一建筑可以参观。只见这一户人家应该是屯堡中的大户吧,石块砌成的房屋举架能有两层楼高,房山墙上还辟有形似圆形铜钱形状的天窗。门前介绍上说明,这是一户郑氏老宅。
  进院可以看到,虽然老宅的外墙都是石头砌成的,但是内里却全是木头所造的二层小楼。
  这一户郑氏在民国时期四代同堂,人丁兴旺。家长鲍老太君(门上所悬照片中老人)早年孀居,然持家有方,督导子孙耕读为本,以致培养出数位有成就的人才:其孙郑培泽毕业于北平大学,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其孙郑培珍1940年考入黄埔军校本校十七期一总队,1942年毕业后随国民党十八军十一师转战大江南北、两湖地区,参加过鄂西会战、常挑会战、中原会战、湘西会战,多次身负重伤;其孙郑培礼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在鲍老太君九十寿诞时,曾任云贵监查使、全国教育总长的任可澄亲题“萱闱春霭”匾及长联一幅以赠。其中的“萱闱”二字代指母亲,“春霭”则形容母亲的关爱有如春天般温暖。
  院内的长绳上挂着一条屯堡女性用的腰带,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腰上两个扫扫”。这里的扫扫,就是指的腰带后面的两条丝绦。年轻女性一般用黑色,中年以上的一般用青色居多。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条带子,对于屯堡女人来说可是意义重大。传说这未婚女孩子扫扫男人是不能够触摸的,如果不小心碰到了,依照屯堡里面的规矩,男的就必须要入赘到女孩家里当女婿。
  郑宅附近的建筑,也都与郑宅大致相同,都是就地取材,厚石为砖,薄石为瓦。这可能就是屯堡建筑的标准样式吧。
  回到主街后,还继续向前行。时值午后,街上多出了许多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这里的孩子们的穿着倒是跟屯堡外面的没有什么区别,不知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是不是也会选择老式的服装呢?还是选择时尚的仔裤配T恤?
  街边又出现了卖酒的店铺。屯堡古酒是一种土酒,据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酿制到入壶,全部采用传统的手工艺。以本地糯米为主原料,辅以高粱,小麦,酒香香气幽雅,酒味醇和。最特别的还是酒瓶的设计,以当地地戏面具为造型,别具特色。走到这里,捎几瓶当地的古酒回去,也是不错的旅游纪念吧,
  屯堡的午后也是安静而详和的,若不是有三三两两不算多的游人参杂在其间,屯堡人的生活应该也是清闲的吧。
  闲来抱着小孙孙出来闲逛逛,晒晒太阳,应该是多么悠哉游哉的生活啊。
  小河对岸的房子好象照比我们行走这岸的石头房子要老旧一些,偶而也出现一些红砖房和茅草房。
  前边一处小小的广场上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叶茂思根”四字。据说这是2002年南京电视台到天龙屯堡寻亲,从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捧了一包泥土埋在这里,并立碑纪念。这四个字正道出了屯堡人不忘祖宗、思乡心切的思想。600多年的繁衍,屯堡人始终不忘寻根问祖的心愿。
  屯堡的蜡染布,也算是一种特色纪念品。不过我们在古镇里转了一圈,没发现特别好的蜡染布品。
  再往前走,是一处比较大的广场了,这里也好象是到了镇子的尽头一样,商业店铺都没有了,只留下一片幽静。广场的一角有一处“自在亭”,背后就是悠悠的青山。
  广场的另一侧,是一牌坊式的石门建筑,石匾上刻着清末进士陈延荣题写的匾额:“敬业乐群”。门头上蹲有四只石狮,有两只被爬墙虎遮盖;从大门向里向外看,犹如两个世界两重天。这里原来是天龙学堂所在地,现在成了天龙屯堡石博馆。
  进入学堂,可以看出这所天龙学堂绝对称得上是屯堡建筑中的杰作。它采用屯堡人惯用的石木结构,但也不排斥瓦等建筑材料。整个学堂共分为主楼、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及伙房等建筑:主楼为恢宏的礼堂建筑,高大雄伟,石墙体,屋面盖瓦;从主楼的背面可见到屯堡建筑的典型形式,即窗户小而少,主要采光皆在正面。教学楼分为两幢,石墙体,石板房,木架结构,为扩大采光,窗户都为大圆拱形;图书楼为多棱形,石墙体,瓦盖屋面,犹似一古堡状。天龙学堂建好后,得到多方赞赏,被称为贵州乡村小学校的精典建筑,各地纷纷前来采样仿造。
  天龙学堂建于1907年,清末武举陈日瞻所创办。陈日瞻虽系武人,但并不因武荒文,他既是南一区区长,又是“南一区化行两级小学”的校长,他在主持学校期间为家乡培养大量的有识之士。
  学堂里最使人流连忘返的就是院内那株参天大树。一株树,几乎占据了院内一半的面积。
  主楼旁边有小道通到后院。后院一角建有一西洋式建筑,那是天台山伍龙寺
住持本安和尚捐资修建的图书馆。本安字静轩,所以在图书馆的一侧墙上可以看到有国民政府秘书长吴稻盦题写的“静轩图书室”五字。但文革时,“静轩”两字被人毁掉了。
  转出学堂,从我的方向感上判断,应该是往来时的方向返回了。学堂外的一面墙上画着“明代安顺屯堡分布图”,上面密密排布着许多屯堡村寨,可见在明代时,以屯堡这种形式从中原地区,移民过来许多的汉族人啊。
  沿着道路前行,路旁有一座三教寺。三教寺始建于明代,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同时供奉儒家、道教、佛教祖师或神祗的地方。三教寺很小,先看到的是佛教寺院一进门常见的弥勒菩萨和韦陀菩萨,再走几步是大雄宝殿。大殿里除居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外,两边还分别供奉着玉皇大帝和孔子。
  屯堡的人们还真是多神崇拜,刚刚可以看到三教寺里面供奉着佛道儒三教的神祉,而在一户居民的家中,还可以看到门檐下悬挂的泰山石敢当的面具图腾。
  这时当地导游告诉我们,在屯堡的演军场一会儿会有富有当地特色的地戏表演,我们一行旅友就加快了脚步,直奔表演场赶去。
  地戏的表演场地是一处单独的院落,有点象一个小型的剧场。屯堡景区每天会为游客安排多场表演,来屯堡的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观看。表演场的舞台上高悬着一幅红匾,上书“演兵习武”四字,说明这里的地戏来原于古代的军队之中。明代时,大批军队屯守在贵州。早在明军里盛行的融祭祀、操练、娱乐为一体的军傩,和在中原民间传承的民间傩,也随南征军和移民进入贵州,并与当地民情、民俗结合,形成了以安顺为中心的贵州地戏。
  地戏传承于军傩,军傩的作用除了出征时祭祀外,还要振奋军威,恐吓敌人,因而地戏表演里面没有文戏只有武戏。剧目也多为三国、隋唐、封神、杨家将之类。在饰演中又加进了许多青面獠牙的人物,以加强驱邪逐崇的气氛。今天舞台上高持袁董族帜,表演的应该是三国的故事吧。
  地戏最显著的特点是演出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演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的说唱,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一人领唱众人伴和,有弋阳老腔余韵,其舞主要表现征战格斗的打杀,雄浑粗犷,古朴刚健。
  原以为表演的剧目应该是三国里袁绍讨董卓里面的三英战吕布,但是等到表演真正开始,主持人介绍过之后才知道是三国里面马超马岱二兄弟大战曹孟德的故事。记得评书里有这一段吧,好象叫作“曹孟德弃袍割须”吧。但是地戏的唱腔实在是听不懂,也很难理解剧情了。
  听不懂唱腔,就来看表演者的表演吧。其实地戏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一幅幅雕刻精美的“脸子”(地戏用的脸谱在当地被称为“脸子”)。地戏的脸子用丁香木或白杨木精雕细刻而成,由面孔、帽盔、耳子三部分组成。面相分文、武、老、少、女五类,俗称"五色相"。就技法而言,地戏脸子多为浅浮雕与镂空相结合,精细却不繁琐;色彩上用贴金、刷银的亮色,以及红、绿、蓝、白、黄、黑,几乎没有一种颜色不可拿来用上。有的面具还要镶嵌上玻璃片,华丽堂皇,十分了得。
  有点类似于京剧的脸谱,地戏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比较固定的“脸子”造型,象这一位年轻英俊的武将,就是马岱。
  而这位白脸而且面带奸诈的,就是三国里著名的反派人物——曹操。
  据说地戏的脸子同时具有神格和人格。安顺等地有专门从事脸子雕刻的艺人。村寨演出班子新购置的面具,未经法事前,可以随便放置,视为木雕;一经点将封号,即为神物。“开光”仪式是先将脸子郑重陈列在神龛上,然后杀一只大公鸡,以鸡血点在脸子上,同时念动开光词,赋脸子以生命。
  地戏里面的战争场面有点类似于北方的跳大神,双方武将围着舞台不停的旋转,并悬起一条脚来小跳,嘴里不时的吆喝。
  剧情的发展,最后以马超马岱兄弟二人大胜结束。
  表演结束,全体演员一齐上台亮相。不过我始终想不起来曹营的两位黑脸武将姓字名谁了。而马氏二兄弟在这一群人物里,完全是“高富帅”的完美代表啊。
  地戏表演结束,我们又重新回到屯堡的小巷之中,回到那到处都是石头的世界之中。
  不到屯堡真不知道,在中原内地早已经消失的大汉民族的悠久的民俗风情,竟在在大西南贵州这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土上被完完全全的保留了下来。游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不一定哪一个不经意的回眸,你就会宛若跨越了六百年的历史,又回到大明王朝一样。
  从古镇的另外一条小巷穿出来,又回到我们午餐酒店所在的广场上。“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田陇,枝发云贵三千里守望家乡”,屯堡大门口的这一幅对联,正道出了屯堡的历史,和屯堡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午后二点半,匆匆结束了在天龙屯堡的游览,我们又踏上了返回贵阳的路程。贵州的最后一天,注定了有不舍的心情,也注定了要一口气游览更多的美景,这才够本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从贵阳去安顺的屯堡怎么乘车?(最好能分别说说天龙屯堡和云峰屯堡)_百度知道
从贵阳去安顺的屯堡怎么乘车?(最好能分别说说天龙屯堡和云峰屯堡)
提问者采纳
先在贵阳金阳客车站乘车到安顺,到安顺后在客车西站可乘车直达云峰和天龙
其他类似问题
天龙屯堡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天龙屯堡旅游线路_报价_攻略_成都去天龙屯堡旅游要多少钱 – 四川中青旅金牛分社
扫一扫,优惠送不停!
预订:400 702 0001
总机号码:028-
应急电话:
国内旅游热推:
国内旅游用户点评
天龙屯堡资讯
天龙屯堡游记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距贵阳市72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天龙屯堡,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在14℃-16℃,来这里旅游可穿常服。走进天龙屯堡,仿佛走进梦的巷子,600年前的战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景区解说导游全是天龙的农村姑娘,她们成为当地农民参与办旅游的一个亮点。屯堡人,六百年凝聚的一个迷,六百年织就的一个魂。
共找到2条记录线路筛选
行程天数:6天
行程天数:5天
天龙屯堡旅游宣言
您了解吗?成都出发去天龙屯堡旅游要多少钱?天龙屯堡旅游线路有哪些?,专业提供天龙屯堡旅游线路及报价、成都出发天龙屯堡旅游攻略,还有更多天龙屯堡旅游图片等您欣赏。同时分享天龙屯堡旅游资讯与游记,还有驴友的最新问答,帮助您快速了解天龙屯堡旅游,让您的旅行更简单!
网站简介:
本网站是官方网站,四川省青旅是四川最大的旅行社,具有国内旅游、出境旅游资质。提供、、、、等全世界各地旅游服务。优惠中……
友情链接:
详情&&'+title+'&&'+price+'起出发日期:');
$('#switch a').click(function(){ //列表、大图切换
var v = $(this).attr('v');
$('.itemLists .outer').hide();
$('#switch a').removeClass('cur');
$(this).addClass('cur');
$('#' + v).show();
SetCookie('linelistcss', v, null, webconfig('domain'), '/');
$('#' + v +' img[data-original]').lazyload({threshold:100 });
}).filter('[v="'+(GetCookie('linelistcss')=='thumb'?'thumb':'text')+'"]').click();
//猜您喜欢
$.getJSON('/sys/ajax/LineRecommend.ashx?cid=482&tid=10&top=5&pic=3&format=json&callback=?', function(json){
for(var i=0;i<json.i++){
if(json[i].price == 1)
$('#LineRecommend').append('');
$('#LineRecommend').append('');
$('#recommend').scrollShow('right'); //滚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盘水到六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