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银子遇到什么会变黑异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扬麦158×淮麦18组合早代PPO活性变异及其遗传分析_甜梦文库
扬麦158×淮麦18组合早代PPO活性变异及其遗传分析
Y 950668分类号 密级 单位代码于 可 0364 S03090102004名微雇业大学学位论文扬麦158×淮麦18组合早代PPO活性变异及其遗传分析The Genetic Analysjs&the Distribution of PPO Activity in the Combination Yangmai 158×Huaimai 18’s Early Generations研究 导 教生:蓥俊指师:呈佳矗煎握农学硕士申请学位门类级别:专 研 业名 方 学称: 向: 院:佐物遣焦直弛 佳塑星厦堕良究 在所盘堂瞳答辩委员会主席:2006年6月 摘要以多m(L.DOPA/MOPS)为底物,用3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来源不同的20个 小麦样品的PPO活性,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测定方法,而选出一种快速、高效、稳 定检测PPO活性的方法。并用选定的方法测定了小麦组合(扬麦158×淮麦18)早代(F2 群体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最后用单个分离世代群体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该 组合的F2群体、F2:3家系群体PPO活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全麦粉过滤法(方法3)和全麦粉离心法(方法2)N定的PPO活性比全籽粒浸提法 (方法1)高。3种方法测定的20个来源不同的小麦样品PPO活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 平,但全麦粉过滤法(方法3)--个重复问的变异系数最小,只有2.74%。全麦粉过滤 法和全麦粉离心法测定的PPO活性相关系数最高,达0.953。此外,全麦粉过滤法所 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所需的样品量和试剂量均较少。综合来看,全麦粉过滤法是一种 高效、经济、快速、稳定测定PPO活性的好方法。 2.用全麦粉过滤法分析小麦组合(扬麦158×淮麦18)早代(F2单株和F2:3家系群体) 的PPO活性,结果表明,F2单株群体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分布均呈明显的偏 态分布,且F2单株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O.727,显示 了较高的遗传效应。因此,在品质遗传改良中,对PPO活性实施旱代选择能够取得 明显的效果。 3.用单个分离世代群体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杂交组合扬麦158×淮麦18的F2群 体、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的PPO活性主要受 两对主基因控制,且主基因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F2群体控制PPO活性的主基因遗 传率为73.92%,F2 3家系群体中两对主基因遗传率为88.44%。关键词:小麦;检测方法;PPO活性;遗传分析 AbstractTaking DOPA from differentassubstrate,polyphenoloxidase(PPO)activitiesof 20 wheat samplesareaswere measured b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A rapid,efficient,stablemethodwas screened to 1 58 Xmeasure polyphenol oxidase(ppo)activities of the combinationYangmaiHuaimai 1 8(F2 groups and F2:3 family groups).Subsequently,the analysisonof genetic models of single segregated generationPPO activities in the combinationYangmai 158×Huaimai 18(F2 groups and F2:3familygroups)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showedasfullows:1,The PPO activities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whole-meal filtering and the methodofwhole-meal centrifuging are universally higher than theseeds soaking.Theones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varianceof the PPO activities of the 20 wheat samples from differentareas measured by the three methods were all significant,but the CV of the PPO activitiesamong the three repeats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whole―meal filtering was the least,only 2.74.The correlating coefficient of PPO activities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whole-meal filtering and the method of whole―meal centrifuging wasAdditionally,the reacting time relatively short,the quantumashighasO.953.requiredofby the methodof whole―meal filtering was both relatively little.Insampleofand reagentwereconclusion,the method of whole.meal filtering of the early generation materialsCanbe used to measure the PPO activitieswheat breeding rapidly,efficiently stablyandeconomically. 2.PPO activities of the combinationYangmai1 58 X Huaimai 1 8(F2 and F23familygroups 1 weremeasuredwith the method ofwhole―meal filteri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PPO activities of F2 groupsandF2:3 family groups both showed skewed curve distribution.The correlating coefficient between F2 groupsandF2.3familygroups Was 0.727at1%significance,showingarelativelyhighgeneticeffect.Consequently,forgeneticaimprovement of quality,the selection of PPO activities in early generations hassignificant effect.3.The ×Huaimai 1analysisof genetic modelsonPPO activity in the combination Yangmai 1 588(F2 groupsand F2,3 family groups)wascarried out,Theresults showed thatPPO activities of the combination wascontrolled by two major genes,and the major geneshad additive and dominant effects.Themajorgene inheritability was 73.92%in the F2groups and 88.44%in F2:3Keyfamily groups.activity;Genetic analysiswords:Wheat;Assay methods;PPO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安徽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签字日期:莎解,月朋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熏垒盛: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徽农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 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受丕5量签字日期:cI.,彳年6月p日指导教师签名:,呈鲤 签字日期:%年g月脚盯电话: 邮编: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信地址: 弓口小麦是世界I二最早栽培植物之一,它对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 用;目前,小麦已成为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营养价值 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含有丰富的各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养活了约占全世界 1/3的人口,我国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在小麦生产上都经历了由重视产量到产量、 品质并重,进而发展到重视品质的过程[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小麦育 种偏重于提高产量、抗病和早熟等,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51。但是,在解决温饱问 题之后,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需要,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生 产和育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可以减少部分优质小麦或专用粉的进口,具有重要的经 济意义,而对于小麦品质的改良,是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得到重视的郾】。 小麦品质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综合而相当复杂的概念,由于人们对小麦面粉使用 的目的不同,对品质的要求也就不同,通常所说的小麦品质,主要包括营养品质和加 工品质,加工品质又包括磨粉品质(第一次加工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第二次加工品 质)”】。小麦营养品质是指小麦籽粒中含有的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它不仅包 括其营养成分含量多少,而且包括各营养成分是否全面和平衡,对于消费者来说,不 仅要求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要求色、香、味俱全【1,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磨粉品质和食品工业以及消费者心理都对小麦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磨粉工业 要求面粉色泽洁白、灰分少、出粉率高、耗能少等;食品工业则根据不同食品种类而 要求不同的面粉品质【5】。 小麦面粉及面粉基食品的色泽,是小麦磨粉品质及其面粉基食品品质的主要评价 指标,特别是馒头、饺子、面条等食品对面粉白度的要求相当高悔趴。我国小麦面粉等级标准对白度有了明确要求:1级大于76%,2级大于75%,三级大于72%㈣】。面条、馒头、饺子等面食品是我国人民的主食。根据Hou等对相关的研究所作的综述 表明,面条,馒头类食品对色泽的要求相当严格,色泽评分占总评分的9%一45%Lm]。 白色光亮的面食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面粉厂为了迎合消费者“求白的喜好”,大量 使用增白剂(主要是苯甲酰,BPO),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人民日报2001年2月13日 报道,我国60%的面粉增白剂严重超标;2003年3月份的全国质量检测结果指出, 我国50%的面粉增白剂严重超标,超标幅度达3-4倍[1…。长期食用这些含有此增白剂 的食品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陧性中毒,同时还会破坏维生素A、E等,从而降低其营养价值【6’““”。由于人们对BPO的危害性的认识已经逐步加深,因此,很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向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我国也作出了相关规定[8】。因此,从遗传途径来 改良面粉自度显得十分必要。 小麦籽粒PPO活性与面粉的白度及其面粉基制品的外观品质密切相关,PPO活 性高的品种其面粉及制品在加工、储藏过程中易褐变,在面条和饺子蒸煮前的几个甚 至几十个小时的贮存期间或挂面干燥过程中,颜色褐变现象十分普遍【2¨。主要是由于 PPO催化酚类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醌类物质所致,颜色在面粉及面条加工与储 藏过程中的形成通常有四条途径:(1)存在于小麦籽粒中的天然色素,(2)面粉中无色 前体物质通过酶促褐变形成有色物质,(3)通过非酶促褐变(包括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以及碱降解反应)形成有色物质,(4)由加工设备或工艺过程引起的颜色。这种褐变严重影响小麦面粉及其制品的品质,倍受面粉和育种家的关注12UJ。面粉白度受许多 复杂的遗传和非遗传的因素所控制,遗传因素方面研究最多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 素就是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114,15]。虽然影响面条(团)颜色及稳定性的 因素很多,但PPO活性及其相应的底物是引起其褐变的主要原因,它可解释面条(团) 颜色变异的50.70%t22∞1。单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与面团颜色褐变程度的相关系数高 达0.7.O.8[1723.24]。选择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籽粒不仅可以降低面条(团)颜色变暗的 程度而且可以明显提高面粉中黄色素含量的稳定性【2…。因此,了解小麦多酚氧化酶 (PPO)的研究现状以为进一步研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遗传及其与面条(团)色泽 的关系从而对改良面条(团)的色泽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综述l多酚氧化酶的种类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简称PPO)是儿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统称。最早发 现于1895年,多酚氧化酶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一种酶,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动植 物,微生物体内均有ppot25,26]。1937年,Kubowitz在Warburg实验室中第1次分离 出多酚氧化酶。此后,对多酚氧化酶的研究不断地深入,植物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ECl.14.18.1)是一类多基因家族表达产物。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Cu2+的 膜结合蛋白,具有底物专一性,主要与植物色素的生成及其产品的色变有关,它催化天 然底物酚类化合物,使其发生氧化而形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和水,醌又再经非酶促反 应聚合,形成深色物质(羟醌和黑色素等)[2”。褐变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风味、营养 和加工性能,而且还大大降低耐贮性。 多酚氧化酶大体上可分为2类:漆酶和儿茶酚氧化酶,习惯上常把儿茶酚氧化酶 称为儿茶酚酶、酪氨酸酶、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或甲酚酶,它与漆酶有明显区别。 儿茶酚酶不是严格存在于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它普遍存在于植物器官和组织;漆酶的 催化底物范围很广,可以催化单酚、三酚、邻和对位二酚以及氨基酸[28,29]。酚酶作用 的底物有儿茶酚,花色素,绿原酸,咖啡酸,黄酮醇等,对PPO进行活性分析,可 采用多种底物:邻苯二酚,邻苯三酚,酪氨酸,绿原酸、多巴及多巴氨[30-32]。酶学界 根据PPO催化的底物不同和底物中酚羟基的位置和数目将多酚氧化酶分为三大类: 单酚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EC 1.14+18.1)]、双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catechol oxidase,ECl.10.3.2)或邻苯二酚氧化酶(o.diphenol oxadise),对苯二酚氧化酶 @.diphenoloxadiseOflaccase,Ec1.10.3.1)1、、漆酶(1accase,ECl.10.3.1)∽25,33q 51。动物中以酪氨酸酶为主;植物中主要含有邻苯二酚酶和酪氨酸酶;而对苯二酚酶主要存在于真 菌和部分植物中[16t18,”】。2多酚氧化酶的分布和定位PPO是核基因编码的铜金属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曾从不同的植物中分离出PPO,如梨、苹果、马铃薯、桃、葡萄、茶叶、荔枝、烟草、百合、小麦、玫瑰、甘蔗等口“50】。其中茶叶、葡萄、荔枝以及番茄等 蔬菜PPO含量较为丰富,而小麦等谷物作物中PPO不是太丰富。PPO相当稳定,甚至 在土壤中已腐烂的植物残渣上都可检测到PPO的活性。PPO是一类质体酶,主要存在 于叶绿体,黄色体,白色体等内膜上,与分布于细胞质中的酚类底物在正常情况下是 隔离的,只有当膜破裂,酶释放出来,酶才会催化酚氧化,导致褐变【5卜5 31。在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的底物存在于液泡中,通常处于潜伏状态,只有当组织损伤引起亚 细胞区域化改变时才被激活,引起褐变。在没有质体的组织,如植物筛管等,不含PPO[25,26]o研究表明,有活性的PPO定位于正常细胞的质体中。叶绿体的PPO存在于类囊体上,其它类型质体的PPO存在于各种囊泡上。定位于类囊体的PPO究竟是结合于类 囊体膜上,还是溶解在膜腔中,目前尚无定论。虽然几乎所有的质体中都包含PPO, 但在某些组织中很难检测到PPO活性:例如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保卫细胞的质体 [54]o因此,多酚氧化酶存在于含有质体的植物组织,而含有质体的植物组织不一定都 存在多酚氧化酶。 就其组织定位来讲,多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器官和组织,如花器官、分 生组织、叶片、块茎、根中,PPO在植物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具有时空特异性,幼嫩 部位的PPO活性显著高于成熟或衰老部位155】;另外,环境胁迫以及化学物也能诱导 PPO的表达,植株组织受到机械损伤或病虫害的侵染,该部位的PPO活性也将上升 114,56,57]。对小麦来说,从植株幼苗到成熟籽粒都含有PPO,但是其活性和种类有所差 异。小麦籽粒在发芽初期,PPO活性可上升50--100倍,籽粒的PPO活性随着成熟而逐渐下降【1t58】。PPO在小麦植株中的分布不均一,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从上至下,PPO同工酶数目和活性逐渐减少或降低。PPO同工酶种类以未成熟的籽粒最为丰富,共有 9条谱带【3甜。小麦受精后不久就可以检测到PPO活性,随后逐渐升高,直至受精后41 天PPO活性达到最大,以后随着成熟PPO活性不断降低[1”。籽粒中的PPO主要存在于 麸皮中,面粉中[拘PPO活性随着出粉率的增加而上升[5 91。 多酚氧化酶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通过一定方式转运至质体内而成 为具酶活性的形式,其在植物体内与类囊体膜结合在一起唧-621。对多酚氧化酶的细 胞定位研究(包括分级分离研究、细胞化学研究和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等)表明多酚氧化酶是严格的质体酶,有活性的多酚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完整细胞的质体【61,6¨”。如马铃薯块茎淀粉体、顶端分生组织细胞质体、胚轴细胞质体、根细胞质体、表皮细胞质 体、胡萝h培养组织质体、有色体、白色体以及许多种植物的叶绿体。马铃薯叶片中 PPOmRNA含量不同,只在幼嫩叶片中能检测到,免疫检测发现,从顶芽到第11个叶芽中的PPO分布是恒定的蛳J。葡萄幼嫩的正在生长的浆果、叶片、根中有高水平的PPO基因表达,而在成熟组织中却较少[67】。细胞碎片梯度离心的分级分离结果表明,富含 叶绿素或其它质体色素的部位也富含多酚氧化酶【6&”j,Hem'y等A168]在将部分分离与 植物多酚氧化酶细胞化学结合起来的研究中还发现,在细胞化学上可以检测到多酚氧 化酶活性的唯一结构是质体碎片。Lieberei等人还进~步破碎质体并分离了富含叶绿 素a的类囊体颗粒,这些颗粒上包含了多酚氧化酶,它们与光合系统无关[62】。Parsh等人[70】将研究酪氨酸酶在动物组织中定位的细胞化学技术应用于植物组织多酚氧化酶的定位研究,固定的组织切片在一个含DL一二羟苯丙氨酸(DOPA)反应混合物的磷酸 缓冲液或二甲胂酸缓冲液中进行孵育,多酚氧化酶作用于DOPA而产生的被氧化的 DOPA(DOPA醌)是一种极度嗜锇分子,因此,组织在含DOPA反应缓冲液中孵育后用锇酸固定,很易探测DO队醌的位置,植物多酚氧化酶的这些细胞化学研究为多酚氧化酶属于质体酶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马铃薯、玉米和杂交杨伊opulus×Populus trichocarpadeltoides)等植物在细胞质中合成PPO前体,由N一端第一段导肽导入叶绿体质体基质,然后基质中的金属型内肽酶SSP切除导肽;如果有光,则由N.端第二段导 肽导入类囊体成为成熟的具有潜在酶活性的酶蛋白。其中间体与成熟蛋白在质体内的 比率受植物种类、叶龄、生长条件、光照条件以及质体的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 [71,72]。PPO位于类囊体的膜上还是腔中,目前尚无定论。有些PPO至少阶段性地与类 囊体膜外缘非紧密性结合,因此通过超声波、温和型去垢剂和酶解等方法能纯化PPO。 番茄PPO基因家族中,PPOA、PPOA’和PPOC编码产物的C.端有2个疏水n.螺旋(60aa), 可能是膜结合区,但PPOE基因产物却能溶于并积累在类囊体基质中,其氨基酸序列 中也无膜结合区[73】。Escribano等(74】发现甜菜(Beta vulgarisl.)根中的PPO主要是与类囊 体膜相结合,类囊体腔中也存在非活性状态的PPO,但这也可能是分级分离造成的假 象。过去曾有人报道认为,多酚氧化酶也存在于质体以外的细胞器,这很可能是一种假 像,首先,实验中没有采取排除酚类的过氧化物氧化作用的措施,而且是用衰老组织 进行的研究,这就有可能是多酚氧化酶已经脱离了其原处的位置;其次,用叶绿素作 为唯一的质体标记,而白色体和表皮细胞的质体中虽然含有多酚氧化酶,但它们却并 不含叶绿素,可能被误认为是其它细胞器,从而导致多酚氧化酶的错误定位。多酚氧 化酶的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反应产物要么出现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要 么出现在其它质体类型的膜结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表明多酚氧化酶反应产物 出现在质体以外的细胞器上。对细胞质体进行一定的修饰,即使不影响其它细胞器, 也能导致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彻底丧失口^”】。Tentoxin是一种专一影响质体从而导致黄 化病的环状四肽毒素,生长在含Tentoxin溶液中的敏感植株,所有质体均缺乏多酚氧 化酶[7s,76]。可以想像,如果有活性的多酚氧化酶出现在质体以外的细胞的任何部位, 那些只有质体受影响的组织细胞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彻底丧失的情况就不会发生,这种 化学因素影响质体而导致多酚氧化酶活性彻底丧失的现象进一步说明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是一种严格的质体酣60]。 3多酚氧化酶生理生化功能的研究植物多酚氧化酶是由核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这一点已从众多研究中得到证实 怕L“’”,”】有关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的研究却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以说,植 物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仍然还不清楚。由于位于质体的类囊体膜上,作为氧化还 原酶,被认为与呼吸链末端的电子传递有关,能消除氧自由基的伤害。PPO参与植物 色素的生成;此外,PPO还与植物抗逆、生长发育有关,可能促进己烯的代谢[6l'77,78]。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逐步发现了多酚氧化酶的其它生理功能。如在光合作用中, 多酚氧化酶可能在叶绿体内起着能量转换作用,传递光还原产生的分子氧【77】;与植物 的抗病虫等方面相关【7 9,”J,但缺乏直接的证据;可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f如根的 形成)中起某些作用,以及与乙烯的产生有关系【8l】等等。目前,人们对多酚氧化酶在 植物体内的功能仍了解不多,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多酚氧化酶在有氧的条件下催化酚形成醌,从而引起褐变。但是,植物体内大多 数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是潜在的。这是因为正常组织内细胞中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 酶呈区域性分布。鞠志国[82,831等用酶法分离分别测定了莱阳梨原生质体和液泡中的酚 类物质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发现液泡是贮存酚类物质的场所且其中不含多酚 氧化酶,这为Mayer和Harell【2即关于酚类和多酚氧化酶区域性分布的论点提供了证据。 因此,它在酚类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含有质体和液泡混合液的环境中,具体 来说就是衰老和受伤的情况。多酚氧化酶在解释由于受伤而出现醌类物质的快速产 生,从而进一步引起褐变死亡具有很明显的生理意义。据报道,具高水平的酚类物质 的组织细胞常含多酚氧化酶,而具低水平的酚类物质的组织细胞却不含多酚氧化酶, 而且多酚氧化酶能在体外将单酚转化成双酚,因而有人曾设想多酚氧化酶参与植物体 内酚类物质的合成尽管有些研究者发现了细胞或组织酚类化台物含量与能从其中分 离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但是体内大多数多酚氧化酶活性是潜在的,要确定 其在体内的实际活性几乎不可能。使用细胞化学和体外酶学方法,Vaughn等人发现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彻底丧失对大豆幼苗的酚类物质代谢没有影响。用Tentoxin处理组 织导致多酚氧化酶的完全失去并不影响酚类物质在这些组织中的积累。过氧化物酶或 其它酶的作用就足以满足产生那些组织中的酚类物质水平【61,62,75,84,85]。多酚氧化酶作 为一种酚氧化酶在叶绿体中是不活泼的,它仅仅是一种潜在或者缺乏底物的酚氧化 酶。这种酶的潜在形式可被各种各样的处理所激活,包括去污剂、脂肪酸和胰蛋白酶 m】。光也能激活潜在的多酚氧化酶,因为在缺乏其它激活因子的情况下,多酚可被叶 绿体膜上的光化学作用所氧化,这种依赖于光的氧化作用是由于酚类化合物替代水作为NADP.光还原的电子供体【861。但也有研究表明,单酚依赖于光的氧化作用是由于光合成的氧化,而不是多酚氧化酶的作用【62,”j。在衰老方面,常用多酚氧化酶来解释 暗褐色、黑色等褐变。因为揭变是由已存在的底物与酶的接触引起,所以在能分离的 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衰老之间有时不相关联。在衰老过程中能分离的多酚氧化酶括性的 增加是由于原已合成的酶的激活所致。可见,多酚氧化酶在此过程中的生理意义不大。 然而,由于受伤而出现醌类物质的快速产生却具有明显的生理意义,无论是机械损伤 还是病虫害引起的细胞破裂,通过多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醌类物质 性质很活泼,质体的破坏导致多酚氧化酶的激活与从液泡中释放出来的酚类物质起反 应(酶和底物的区域分布界限被打破),产生醌类物质,参与保护植物免受进一步伤害。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相对较稳定的酶,尽管其反应产物对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酚氧 化酶的活性仍可维持较长时间,导致醌类物质的不断产生。在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Vaughn等m蟪出多酚氧化酶中的铜离子可在不同价态间氧化还原传递电子,对于光合和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有…定的协同作用。多酚氧 化酶可能通过植物光合系统参与介导了分子氧的光还原过程,其理由有5条:①在植 物健康组织内,还没有证据说明这种蛋白质作为多酚氧化酶在羟基化的酚或醌的产生 中起作用;②多酚氧化酶只存在于那些产生高水平氧的叶绿体,它很可能需要默勒反 应的调节;③醌类物质能介入默勒反应;④KcN(一种多酚氧化酶的强抑制剂)可大大 提高光合作用中氧的释放,而且,在分离的菠菜叶绿体中发现其氧的释放与潜在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诱导有极大关系;⑤已发现多酚氧化酶与具有高比率叶绿素a/b的叶绿体片段相关,虽然这些片段并没有高的光合系统I活性。但要确认其参与了分子 氧光还原过程中的默勒反应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所以PPO可能作为一种金属氧化还 原酶,调节胞质中的氧化还原水平,与氧结合并传递分子氧,以调节叶绿体中有害的 光氧化反应速度,参与其中电子传递,起能量转换作用。 路兴波等【881在小麦抗感纹枯病品种酶活性比较研究中指出,多酚氧化酶参与了木 质素前体的聚合作用,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病原菌侵染能诱导植物体内多酚氧化 酶活性升高,促进酚类化合物的大量积累并形成醌,醌的次生反应所产生黑色素的痂 可阻止感染的扩散;而酚类化合物是细胞形成木质素的前提,可促进细胞壁和组织的 木质化,以抵抗病原菌侵染;还有实验证明0.醌类物质具有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2 81。 目前有许多实验表明PPO活性与植物抗病有关。(1)真菌感染后的植株PPO活性明显增 加,且从感染部位到未感染区域的边缘,PPO活性有一个明显的梯度【8堋;(2)抗性品系 的总酚量和PPO活性都相对敏感品系要高,感染后抗性品系的PPO活性增高的速率要 比敏感性品系快;(3)食草昆虫肠胃内的消化酶能激活PPO【90】;(4)转入反义PPO基因或 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的PPO基因时,转基因植物中的PPO的含量下降40%,且不能被 诱导,从而使植株产生HR(hpersensitive response)[911;转入强启动子上调PPO表达的植 株,有更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 此外,PPO还具有其他生理功能。多酚氧化酶能进行去甲基化反应,这对于木质 素降解是相当重要的。在层孔属的真菌中,PPO不仅能够降解木质,而且能够聚合木 质的氧化产物[541,在马齿苋属植物和红色甜菜植物中,酪氨酸酶参与B.花青素的生 物合成;PPOJ丕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根的形成)以及乙烯的形成有一定联系[60】; PPO还可促进伤口的愈合一“。 4多酚氧化酶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4.1PPO分子特征及分子量 PPO通常先以无活性的前体形式存在。前体一般由N一端导肽(transit peptide)、中间高度保守的Cu结合区和C一端疏水区3部分组成。导肽的作用是将成熟的蛋白质输送 到类囊体腔,也称为转运肽,包括80一90个氨基酸,其N一端有大量的亲水氨基酸残基, C端氨基酸残基中大约50%为疏水残基。PPO的Cu结合区是该酶的主要功能区,电是 PPO的活性中心。其他部分则对酶的构象、高级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起作用。从发表的 十几种植物多酚氧化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来看,多酚氧化酶在氨基酸水平上,至少具 有2个富含组氨酸的铜结合区(CuA和CuB),Hunt等【66】认为还存在第三个富含组氨酸的 铜结合区CuC。除此之外,许多植物,如桃、草莓、菠菜、马铃薯、苹果等PPO分子 中含有糖成分,不过不同植物的PPO的含糖量有所不同。简单来说,PPO的分予结构 可用图1来表示,多酚氧化酶活性形式常被报道是大约45kD的分子[77】,但其它大小形 式如59kD和65~68kD也有报道【73】。不同种植物、同一植物体的不同部位及同一部位 的PPO多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的分子量不同。PPO前体约60~7lkD,成熟PPO约40~ 68kD。PPO通常是一种由4个亚基组成的寡聚蛋白质,如薯蓣皂小球茎ppo年N莴苣的 PPO;但大白菜、香草中PPO.贝IJ是由3个亚基聚合形成;蘑菇的儿茶酚氧化酶则是一 种多聚酶,分重链(43kD)和轻链(13.4kDl;甜菜根和香蕉果肉中的PPO却是单体酶, 多酚氧化酶所处位置的明显可变性以及大小的不均一性可能起因于它的转运方式及 各种基因产物的可能修饰的不同。虽然某些多酚氧化酶的多重性具有同一个遗传基 础,但它们也受额外因子的影响。多酚氧化酶反应产物的次级反应可产生变性的、修 饰的和交联的酶蛋白,这可能有利于蛋白分解作用,因此,报道的多酚氧化酶明显的 大小和位置的不同很可能是由于酚类底物氧化产物的反应或酶蛋白本身的分解所致。4.2PPO是多基因家族 PPO由多个基因编码,表现出多基因家族性,少则2或3个,多则6或7个基因。但有的植物,如葡萄只有1个PPO基因。现在发现PPO活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中的PPO基因 数目也不相同,但其活性与基因数目之间的关系还有待研究[931。从马铃薯的块茎和叶 中至少可分离出6个PPO等位基因:POT32、POT33、POT41、POT72、P1、P2和NOR333, 其中NOR333与P2是相同的。其中,POT32、POT33和POT72只在非光合组织块茎中 表达,POT32是块茎中PPO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块茎的各个部分及块茎发育的各个阶 段均可发现。POT33主要在块茎靠近表皮的组织中表达,POT72在根中有发现,在块 茎中的表达水平比较j[氐154]。马铃薯的P1和P2两个PPO基因已被定位在8号染色体分子 4墓蚍辫瞢蠡蜘耐岱t蚪拍i棚 N.term;蚶J皖Z冱====j―■======]―■E=:==j譬叠蚤蕊忑忑SS:登c.”一ml 卜瑞 胤6我肚∞,5KD C-端 l采2K扛‘ CUA cll8慧淼酬。茗鬻等“。删岖of PrOEi#哪e1 M01ecul锄?strun"e团I PPO的分早结构标记CD60与TG2162_问【6“。番茄PPO多基因家族的特征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的,番茄PPO基因家族群集在1个165kb的染色体上,但是几个PPO基因的5恻链分歧相当大。这可能是因为它们表达的调节因素不同,或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生理作用。番茄有7 个编码PPO的核基]N(PPO A、A’、B、C、D、E、F),串连分布于8号染色体2.2cM(约 1650kb)的区域内,每个PPO转录本约2kb,其中PPOE、F,PPOB、D、集中分布在12.4kb的区域[731。对一组小麦四倍体杂交系的研究发现,四倍体小麦中与PPO高活性 相关的基因也已定位在2A染色体的长臂上,并且这个基因与RFLP图中的分子标 Xutvl427.2A高度相连【”1。香蕉中已获得了PPO基因有:BP01、BP011、BP034和BP035,其中BP01几乎在所有的部位表达(包括花、茎、叶轴、根、果皮以及果肉),BP011可在花和根中表达,BP034和BP035在花中有表达,其余的部位仅有极少量的 表达,其中在花和叶轴中PPO表达最强烈【951蚕豆和苹果至少有4个PPO基因,杏的PPO 基因(PA―PPO)也属于多基因家族;但葡萄的PPO只由1个核基因编码[6”。PPO基因基 本没有内含子,Shara等[691首先将番茄的P2基因进行RFLP定位并与基因组的核苷酸序 列比较,结果表明P2基因与玉米贮存蛋白基因一样,不含有内含子。之后这一结论在 马铃薯、美洲商陆、葡萄、苹果、杏等植物的PPO基因上也得到证实。唯一例外的是 Gooding[”]从香蕉中提取的PPOcDNA克隆,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85bp的内含子,内含子3哪5’含有切割的共有序列,这是到目前为止在植物材料中第一个报导有内含子的cDNA。 4.3PPO基因的克隆 上世纪90年代来,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兴起和完善,对植物多酚氧化酶的研究已有了可喜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已对马铃薯‘661、豆型961、番茄【691、苹果【971等多种植物来源的多酚氧化酶基因进行了分离克隆及全序列结构分析。首次被克隆的PPO基因是YuH等[981提取番茄叶片腺状毛状体和表皮中的mRNA构建cDNA文库,用已知PPO的多克隆抗体对文库进行筛选而得到的,首次分离出腺型毛状体PPO cDNA(p59PPO) 和质体PPO cDNA(p45PPO)全长。以后Shallar等、cafy等、Hunt等[6 6,”,96]也用同样的 方法,分别克隆出2个编码番茄花分生组织66.3KD PPO的P2基因(cP2/A7、gP2/B)、2 个编码蚕豆叶片68KD PPO前体的cDNA全长(pPPO.A1和pPPO―B5)和一个部分的 cDNA克隆(CloneQl)、2个编码马铃薯叶片67KD PPO前体的cDNA全长(PPO―P1、 PPO。P2)。此后用这种方法,在蚕豆、马铃薯等植物中克隆了部分cDNA片段和cDNA 全长。随着PCR技术特别是RT。PCR的应用,加速了对植物PPO基因的克隆。研究者 们利用RT.PCR的方法相继克隆了一些植物如菠萝、甘薯、茶等的PPOcDNA片段。也 有学者根据报道的PPO铜结合区的保守序列设计2个寡核苷酸引物,以基因组DNA为 模板进行PCR扩增,得至UPPO基因。壶NHaruta等[991根据已报道的苹果PPO基因保守区 设计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直接从苹果、日本梨、中国梨、日本 枇杷、桃、中国木瓜等的果实和叶片中分离出2个PPO基因全长。有了已克隆的PPO 基因后,若要克隆还未克隆过的植物PPO基因,通常情况下是根据已发表的PPO基因 铜结合区的保守序列或从组织纯化的PPO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设计2个寡核苷酸引 物,进行PCR扩增,就可以得到PP0 cDNA片段或全长,若得到是PPO eDNA片段, 还必需再进行3’一RACE,n5’.RACE,获得PPO eDNA全长。若把PCR扩增与基因文库筛 选结合起来,可以高效准确地分离基因PPO cDNA或基因全长。4.4PPO基因的诱导和表达 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都可诱导PPO的表达或增力11mRNA的稳定性,如机械损伤、生理胁迫、细菌真菌感染和信号分子(如茉莉酸甲酯、水杨酸、乙烯和cAMP)处 理等。但是这种诱导也是依据植物种类、部位、细胞类型、发育生长阶段的不同有种 类、时空、诱导程度的差异性。Thipyapongfl00】发现PPOF对广泛的诱导信号都有反应, 而且对不同的信号有不同的反应,茉莉酸甲酯和机械伤害使PPOF在1~3节幼叶中有 明显表达,乙烯促进PPOF在成熟(第七节)叶中的表达,水杨酸则使茎及叶的整个生长 发育时期PPOF的表达都增加。用分离到的多酚氧化酶基因标记后做探针,与植物组 织的mRNA进行原位杂交,即可获得多酚氧化酶在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信息。结果表 明:①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PPO基因 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如从马铃薯叶片分离的PPO.P1、PPO.P2基因只在叶、叶 柄、根、花中表达,而在块茎中不表达;从番茄花分生组织中分离的P2基[](cP2/A7、gP2/B)R在花原基中高度表达,在其它发育阶段不表达;美洲商陆悬浮细胞培养物PAPl,和PAP2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根、叶、花柄、绿色果实中不表达,但在变红的果实 中却高度表达;葡萄的GP01和杏PA―PPO的表达与美洲商陆相反,在幼果中表达,而 在成熟果实中不表达。苹果pAP05的表达具有很高的阶段特异性,只在盛花期后1周 的幼果中表达,在果实的其它阶段不表达。②植物组织受伤后多酚氧化酶mRNA的表 达量增加,受伤后6~18h的苹果多酚氧化酶mRNA的表达量稳定地增加,受伤的叶中 也可检测到多酚氧化酶mRNA表达量的增加。③冷害可导致植物组织多酚氧化酶 mRNA表达量的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在多酚氧化酶系统中存在着mRNA水平上的转 录或转录后调控。 4.5小麦PPO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PPO是基因表达的产物,不同来源的PPO分子结构差异很大,彼此间同源性不高。 但他们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即PPo蛋白都含有两个非常保守的Cu结合域,在该区域, 氨基酸序列和对应的碱基序列同源性很高,该区域是PPO催化功能所在。Demeke等【I“] 采用3个杂交组合,将小麦中与PPO活性有关的基因定位到2D上,因为硬粒小麦缺少 D组染色体,PPO活性较低,同时在2A、2B、3B、3D、6D染色体上也可能有QTL, Anderson等【1。21研究也有相似的结果。Demeke和Morris等【101,103,11 51人利用功能区域的 同源性设计引物扩增H4444bp的小麦PPO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含有保守区 氨基酸的编码序列,表明其是小麦PPO基因的一部分,用该片段作探针,筛选基因组和 cDNA文库,未能获得PPO基因,基于该片断长度的mRNARace―PCR技术路线,并由 此片段向两端延伸(gACE)获得大小为1509bp的小麦PPO基因序列。Southern杂交分析 表明,小麦PPO基因不多,只有2.3个。根据小麦PPO基因1509bp的核苷酸序列推断的 503个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PPO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不高,相似性在49~ 58%,但在保守的cu结合区,相似性非常高‘103】。Jukanti等‘1041利用电子克隆等技术研 究了小麦PPO基因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中至少有6种不同的基因,根据其序列的 相似性可分为两类,但不能排除针对不同底物而存在多个基因位点的可能性。 利用多种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控带IJPPO活性的主效基因位于染色体的第二同源群 上(2A、2B、2D),但是不同的研究材料其主效基因也有差异:其他染色体(立H3B,3D, 6B)n司f能存在一些微效基因【lol】。JimeneZ【105】和Anderson等【102]通过对代换系PPO活性 的测定,推测出控制小麦PPO活性的主基因为1.2对,同时还认为针对PPO底物的转化 性存在多个等位基因。葛秀秀等【l06]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 冬小麦PPO活性的遗传分析研究发现,PPO活性受两对主基因控制。5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因素PPO作为一种酚类氧化酶,他具有酶类物质的许多共同特征,如严格的底物专一 性和催化反应的高效性。虽然PPO的多重性具同一遗传基础,但也受额外因子的影响; 不同来源的多酚氧化酶由于其理化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不同植物体内表现不同 的活性特征,且其表现最适活性的环境因子要求不一致,对同一种物理或化学处理的 敏感性反应也不相同。同样PPO也属于一种蛋白质,其活性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女llpH值、反应温度、不饱和脂肪酸、各种蛋白去污剂(如sDs)和激活剂等理化条件都 可影响其活性【25’107】。pH是影响PPO活性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或同属不同种植物体 PP0活性的最适pH均不相同,其变化幅度范围很大。不同物种的PPO的最适pH范围 比较宽,在3_8之间,王清[40]在马铃薯PPO活性影响因子的研究中认为,pH对马铃薯 PPO活性具明湿影响,块茎芽以及愈伤组织PPO活性均在5.0―5.5之间最高,而试管苗 在培养基pH为8时PPO活性最高。韩富根等[47]在烟草叶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及其特征 研究中指出,pH为6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在偏碱条件下,酶的活性下降快。乌贼中为pH7.2,龙虾中为pH6.3,莲藕则出现pH5.0和pH8.0两个活性峰盼”1”…,Franceso等对小麦PPO进行了部分纯化,发现TpH为6.9和5.3两个活性峰;而Mojtaba等[109]则 认为小麦PPO的最适pH6.4。此外,不同物种的PPO活性的最适反应温度是不同的, 小麦PPO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5℃、葡萄为25℃、龙虾为37。C、苹果梨为40。C、苹果在 16。24。C之间、而莲藕为30℃。在一些蔬菜、水果、水产品的加工和储藏时,其所含 PPO也是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褐变、延长货架期和储存期,人们常加入Vc 来保鲜水果和蔬菜等,其原理就是为了抑制体内的PPO活性。对于小麦制品来说,加 入vc也可抑青lJppo活性,Baik等f14】认为在面团中加入一定量的vc可延缓其褐变,其 原因也就是抑制了其中的PPO活性。多酚氧化酶属于植物体内的末端氧化酶系统,光 照明显促进了此酶的活性。一定的光照强度变化幅度内,PPO活性随光强增加而上升。 此外,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影响。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是作用 于产物的还原或抑制酶的活性。PPO的辅基为铜离子,从理论上说,应该有2种类型 的抑制剂:(1)与铜离子作用从而抑制酶活性的物质;(2)影响底物与酶作用部位结合 的物质。 许多品质参数如小麦的籽粒性状(千粒重、籽粒颜色等)、面粉的蛋白和灰分含量 以及出粉率都与籽粒和面粉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相关【14,2啪明。同一品种,大籽粒比 小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同一品种不同籽粒大小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小于籽粒大 小相当不同品种间差异,而且,多酚氧化酶活性隧籽粒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间差 异似乎和成熟过程中酶的合成及小麦发芽有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也受小麦类型的影 响,硬粒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普通白粒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低于硬红冬、硬红 春及软红冬小麦,但是硬红冬和软红冬、硬红冬和硬红春间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较小 1301,杨朝柱研究表明红皮小麦品种平均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大于白皮小麦品种,而且 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角质率有关,角质品种大于粉质品种【3“。面粉多酚氧化酶含量随出粉率的提高而提高【110】,随磨粉时麸皮污染程度的增强丽增强【lll ̄114】。6小麦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根据对试验材料的处理不同,小麦籽粒的PPO提取可分为全籽粒浸取、全麦粉提 取、面粉提取和从麸皮中提取。在浸提条件一致时,从麸皮中提取的PPO活性最高, 全麦粉次之,面粉中PPO活性最低,平均来说面粉的多酚氧化酶仅占总多酚氧化酶的3%左右【14】。全籽粒浸提法的优点是不破坏籽粒,浸提后的种子可再用于播种,对于育种的早代材料的筛选有利,对遗传育种研究很有价值。但是浸提的时间较长,不能 排除品种间籽粒大小差异的影响,也不能排除浸提时间过长使浸提液中含有其他褐变 物质的可能性。杨朝柱等【32】研究表明全籽粒浸提25.30h较好。一般面粉和全麦粉提取 时间较短,人致为30min-2h。 准确测定PPO活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合适的底物;②适当的测定方法。 测定PPO活性的方法较多,有:减压法,耗氧电极法,分光光度法,精密记时测定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等。目前测定小麦中的PPO活性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光光度法 和耗氧电极法。耗氧电极法主要原理是PPO在催化反应中要02的参与,可通过测定单 位时间内的耗氧量来表示,PPO的活性,使用的电极大多为Clark氧电极;分光光度法主 要是测定单位时间内PPO催化酚类反应产物吸光度的变化来反映PPO的活性。耗氧电 极法是测定PPO活性的标准方法,耗氧电极法早期被广泛应用,现在主要采用分光光 度法,由于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快速、方便、准确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20,30】。酚酶 作用的底物有绿原素、花色素、咖啡酸、儿茶酚、黄酮醇等,测定PPO活性的底物有: 邻苯二酚、邻苯三酚、酪氨酸、绿原酸、多巴和多巴氨,其中以邻苯二酚测定较为灵敏、费用低、操作简便、适合于大规模检测‘30j”。Morris[11”、Lee[116】和Anderson【1 02]等将整粒种子测定方法做了进一步改进:3―5个整籽粒或0.49被钳碎的种子放入离心管 中,加入用50mM MOPS缓冲液配制的L.DOPA,室温振荡反应30min或37。C振摇5min 后过滤,然后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475nm吸收值.这种方法与研磨种子氧电极法比较, 相关系数为0.86。然而,利用已报道的分光光度法测定PPO活性时,其精确度还有待 于进一步提高。7研究多酚氧化酶的目的和意义多酚氧化酶活性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不同品种间PPO活性差异较大,因此通过 遗传途径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可行的,美、加、澳等国已将其列为育种目标,有可 能培育多酚氧化酶接近零的品种。许多育种单位(例如华盛顿州立大学、悉尼大学等) 在亲本选配及F2代便开始对多酚氧化酶进行选择。本研究的目的是:首先,对小麦PPO 活性检测方法进一步加以了改进,确定合适的活性测定方法,使该方法更加适合品种 资源的筛选:其次,对杂交组合(扬麦158X淮麦18)的F2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此外,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群体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扬麦158×淮麦18组合的F2群体、F2:3家系群体PPO活性进行遗传分析。从而了解PPO活性的遗传背景, 旨在鉴定出控制该组合PPO活性基因的遗传情况,为低PPOd、麦选育提供依据。以期 为小麦PPO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三种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 2003―2004年度:不同来源的20个小麦样品,包括PH6911(紫芦湖良种场)、丰收60(紫芦湖良种场)、阜阳936(挪H)、西农957(涡阳)、豫麦18(涡阳)、豫麦34(涡阳)、秦农142(紫芦湖良种场)、宿042(紫芦湖良种场)、皖9949(紫芦湖良种场)、周麦 17(紫芦湖良种场)、豫麦18(新马桥)、豫麦18(紫芦湖良种场)、豫麦49(紫芦湖良种场)、 豫麦49(新马桥)、豫麦49(涡阳)、早抗1号(涡阳)、早抗1号(紫芦湖良种场)、早抗1 号(新马桥)、周麦17(涡阳)、周麦17(新马桥)。 1.2试验方法 1.2.1仪器设备和药品 1.2.1.1仪器设备 UV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厂生产)、恒温水浴振荡器、瑞典进 口旋风磨(O.5mm筛)、10mL移液管、15mL移液管、烧杯(若干)、中速定量滤纸、高 速冷冻离心机(SigmaLaborzentrifugen Laboratory Centrifuges.SigmaCo.German)、15mL离心管、制冰机、冰箱、漏斗(若干)。 1.2.1.2试剂药品 试剂(现用现flP)50mM pH=6.5的MOPS(3一[N-morpholino]propanesulfonic acid)缓 冲液(1.04659+100mL双蒸水)、10mM L-DOPA(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rO.19729+100mLMOPS)。1.2.2PPO活性测定方法1.2.2.1全籽粒浸提法 籽粒中PPO活性的测定根据Aderson等‘1021人方法作了部分修改。种子预处理, 选取20粒完整的小麦种子(称重),大小基本一致,去掉病虫瘪粒,用双蒸水清洗2 次(清洗十分必要,可除去种子表面的灰尘等杂质,以避免分光光度计读数的不稳定), 置于滤纸上风干。将风干的20粒种子放入50mL的烧杯中,加入15mL反应试剂f50mM pH=6.5的MOPS缓冲液和10mM L-DOPA),恒温水浴振荡器振荡30min后,振荡器速度设为lOOr/min,温度设为37。C。然后,迅速放到冰块上终止反应。将反应 后的溶液倒入比色皿中,以反应试剂(空白L.DOPA/MOPS)为对照,在475nm波长’卜., 用I-cm光程比色mtN定30min内吸光度的变化值△A(△A为30min内吸光值的变14 化1,PPO的活性可表示为UA475=AA*103AU/(g*min)。共60粒种子,3次重复。 1.2.2.2全麦粉离心检测法 用瑞典进口旋风磨(O.5nma筛)将小麦制成全麦粉,称取O.50009全麦粉样品放入 烧杯中,加入7.5mL反应试N(50 mM pH=6.5的MOPS缓冲液和10mM L.DOPA), 放在混旋器上混匀,使样品粉末充分湿润。把烧杯迅速放在恒温水浴振荡器上振荡 5min(使样品充分暴露在空气中)。振荡器速度设为lOOr/min,温度设为37"C。再放在 混旋器上迅速混匀,使样品颜色一致,并马上将样品放在冰块上终止反应,随后将上 部液体倒入15mL离心管内,在4000r/min的离心机上4"C离心10min至液体清亮为 止。以反应试剂(空白L.DOPAJMOPS)为对照,在475nm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离心后上清夜的吸光度△A(△A为5min内吸光值的变化)。计算结果:PPO的活性可 表示为UA475=A A+103AU/(min*g)=A A*103AU/(5min+0.5曲,试验进行3次重复。 1.2.2.3全麦粉过滤检测法 检测方法按照Anderson和Morris[102,115]方法,并作了部分修改。用瑞典产旋风磨 制备全麦粉(过0.5mm筛)。称取O.30009全麦粉放入约50mL的小烧杯中,加入7.5mL 反应试N(50 mM pH=6.5的MOPS缓冲液和1 0mM L-DOPA),在恒温水浴振荡器上振 荡5rain(使样品充分暴露在空气中)。振荡器速度设为100r/min,温度设为37。C。迅 速将反应后的样品放在冰块上终止反应(约hnin)。迅速混匀样品,用中速定量滤纸进 行过滤。以反应试剂(空白L-DOPA/MOPS)为对照,在475nm下测定滤液的吸光度△ A(△A为5rain内吸光值的变化)。PPO活性可表示为:UA475=AA4103AU/(min*g), 试验进行3次重复。2结果分析2.1不同方法测定的PPO活性比较分析 本研究运月3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定了来源不同的20个小麦样品的PPO活性, 结果表明全麦粉过滤法(方法3)和全麦粉离心法(方法2)测定的PPO活性比全籽粒浸 提法(方法1)高。全麦粉过滤法(方法3)N定的PPO活性是全籽粒浸提法(方法1)的 8.89.18.7l倍,全麦粉离心法(方法2)N定的PPO活性是全籽粒浸提法(方法1)的 5.20.11.54倍。从表2可以看出相同重量的全麦粉PPO活性要显著高于完整的小麦籽 粒。 从表1可看出,全籽粒浸提法(方法1)三个重复问的变异系数最大,高达15,19%, 全麦粉离心法(方法2)次之,全麦粉过滤法(方法3)Z个重复间的变异系数最小,只有 2.74%。这3种方法测定的20个来源不同的小麦样品PPO活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 平。由图2可知,不同方法测定的PPO活性变化曲线差异较大。对于全麦粉过滤法(方350300 嚣 =兽 250。a等。 山 山200蛆150 忧2 山100500I23456Fig-2?Comparision ofPPO activities measured with tlIrec釜、}竺手麦黧离心法(方法2)来说,测定的20个样品间PPo活性差异较大,而全籽“粒浸提法(方法1)测定的20个样品问PPO活性差异较小。表I:i―――=Tablel.C…ompari,sion方法I21 07罢_―堕―塑塑塑翌――塑15.19 9.69ofPOactiv esm~asuredwith rediftba-entm hods9 lO 12 13781114151617181920di茄猢t methods三种方法测定的PPO活性比较分析9.50-32 70型坠―型生――上堡~.堕!:塑!方法2186 9515,1。t。――!三二90肿.2982721.0“3。!型:12.2三种不同方法测定的PPO活性相关分析。,耸粤3,4,5可以看出,全麦粉过滤法和全麦粉离心法测定的PPo活性相关系数最高,达0.953,全麦粉过滤法和全籽粒浸提法测定的PPO活性相关系数次之,为O.858, 而全籽粒浸提法和全麦粉离心法测定的PPO活性相关系数最小,仅为O.798。3讨论。..::o活性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比色法、耗氧电极法。耗氧电极法基于氧气的消耗量来估算酶活,试验条件难以控制,因此~般采用比色法,该方法操作快捷。PPO活性 表2三种方法测定的PPO活性比较分析!!§!i;:量2熙粤!!婴2i££2兰蚴垡置巴删趔旦!塑鳖!虫!塑!巴望!!生品种编号 品种名称 品种来源 活性 方法一M3/MI M2/M1方法二 活性M3/M2方法三 活性注:活性指PPO活性。单位是AU/g*min。M3/MI指方洼3和方法1的比值-M3/M2指方法3和方法2的比值,M2/MI指方法2和方法1的比 值。Note:ActivityisPPO activity;UnitisAt7/g’min M3/M1andmethod 2,M2/MIreprentsthe roprentsthe ratioofmethod3andmethodl,M3/M2reprentslheratioofmethod 3ratioofmethod2 andmethodl17 35。3。。25。乜D暑200{啪u l。。 50鼍ug_。Io口;%q口目∞ oq¥{、1,窿杂悄州0 0 50 100150200250300350全麦粉过滤法the methodofwhole-meal filtering图3全麦粉过滤法和全麦粉离心法测定的PPO活性相关分析Fig.3.The correlalion analysis ofPPO activities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whole-meal filtering and the method of whole―meal centrif_119ing3530巧者口篇o∞芍8 一趸J0 加“m;po鲁。目∞ql军}掣璐彝婪剞O 0 50 150 200 250 300 350全麦粉过滤法the method ofwhole?meal filtering圈4全麦粉过滤法和全籽粒浸提法测定的PPO活性相关分析Fig.4.The corcelmionanalysis ofPPO activities measured by the method whole-meal filteringoffullseeds soaking and the method of的测定可以采用邻苯二酚、多巴、酪氨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等作为底物。在底物选 择上,多巴被认为是PPO作用的直接底物,但价格昂贵。邻苯二酚是被广泛使用的底18 物,价格低廉,但是测定结果不稳定,且邻苯二酚本身具有毒性,在试验操作中存在 一定危险性。最近,国外很多关于小麦PPO活性研究都是以多巴(L-DOPA/MOPS)为底 物测定PP0活性的,大家都认为以多巴为底物测定结果要比邻苯二酚稳定。 分别用3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了来源不同的20个小麦样品的PP0活性,结果表明 全麦粉过滤法(方法3)和全麦粉离心法(方法2)测定的PP0活性比全籽粒浸提法(方法 1)高。这可能证实了以前的报道,PP0主要分布在小麦的糊粉层,全麦粉破碎了种挪姗瑚司。目也。1 }Jo瑚啪眦目壮已H扫Hgo㈣蚰q善目。d军}0忸弈州。全籽粒浸提法themethodoffullseedssoaking图5全籽粒浸提法和全爱粉离心法删定的PPO活性相关分析Fig 5.The co.elationanalysisofPPO aetivitiesmeⅢed by tlle method of如ll s。edssoaking and He melhod ofwhole_meal㈣研fugjng 子结构,使种子糊粉层中的PPO充分与底物接触,而使测定的全麦粉PPO活性普遍 要比全籽粒浸提法测定的PPO活性高。全籽粒浸提法,提取时间较长,提取半个小 时的活性仍旧很低,这与杨朝柱[32】等研究结果相似。其原因可能是种皮致密的结构妨 碍了PPO的浸提,浸提时间过短。如果适当延长浸提时间,全籽粒浸提法(方法1)测 定的PPO活性可能会高些,但是浸提时间过长,也可能会浸提出其他能导致褐变的 物质,从而使最终PPO活性测定不够精确。 由于全麦粉过滤法(方法3)测定的PPO活性3个重复间变异系数最小,应用此方 法进行PPO活性测定的重复性会更好。全麦粉过滤法所需样品量最少,可用于早代 选择;所需反应试剂量也很少,比较经济实惠(多巴(L―DOPA)价格比较昂贵);整个反 应及试验操作时间较短,测定效率高,还可以适当减小PPO测定过程中的误差。全 麦粉离心法(方法2)和全籽粒浸提法(方法1)测定PPO活性,反应和试验操作时间较 长,测定效率不高,另外,所需样品量较多。全籽粒浸提法测定PPO活性还受籽粒 大小不均匀的影响。但是,全籽粒浸提法也存在其优点,Anderson等[1021用3.(N.吗啉 代)丙磺酸(MOPS)作为提取缓冲液,以3,4.羟基苯丙氨酸(L-DOPA)为反应底物测定 完整籽粒PPO活性时,这样可以不破坏籽粒和发芽能力。 由于用全麦粉测定PPO活性时,所需样品量少,且反应时间短,可用于早代筛 选PPO活性,这与常成i5J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合上述各个因素,全麦粉过滤法是 一种高效、经济、快速、稳定测定早代PPO活性的好方法。但是,用全麦粉过滤法(以 L―DOPAfMOPS为底物)测定小麦PPO活性,受测定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测 定环境的温度和反应的时间,所以测定过程中要尽量使环境温度恒定,严格控制反应 时问,本试验都是用此方法来测定PPO活性的。由于多巴价格比较昂贵,限制了其 在大规模材料筛选中的应用,因此,使用的试剂量微量化显得十分必要,测定PPO 活性的微量方法还有待于深入探索。PPO作为一种酶蛋白在活性测定时易受很多因素 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周围大气的成分等的变化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些因素都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因此,我们在对材料的浸泡时间,测定温度、反应时问、 缓冲液成分、pH等因素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优化活性测定条件,建立高效、 稳定测定PPO活性的良好方法,提高PPO活性测定准确性。现在还有人采用酶标仪单籽粒测定的方法来测定PPO活性,此方法可降低测定误差,提高测定效率,经济实惠,被认为更适合小麦育种材料的快速筛选。此外,部分PPO是以潜伏状态存在 于某些植物组织的质体膜上的,酸、碱、去污剂及尿素等均可使之激活【12”。Jukanti[104] 等认为成熟的小麦籽粒中存在部分潜伏状态的PPO,SDS(-[-‘二烷基硫酸钠)可有效提 高和激活此状态的PPO活性。PPO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被变性剂SDS激活的蛋白酶 分子,可能是增加了PPO的溶解性或部分变性改变了分子的构象【l”'l”J。在面团形成过程中,这些酶会慢慢转化成活性状态并长期影响面团及其制品的色泽【l“,l”】。PPO是一种金属酶蛋白,可以被抗坏血酸、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氰化物、高浓度的 卤化物以及一些含有羧基的物质,如柠檬酸所抑制。因此研究潜伏状态的PPO特性 和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应显得比较重要,这些研究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7.0 扬麦158×淮麦18组合早代PPO活性变异及其遗传分析Demeke等(2001)认为PPO是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 的影响,小麦中与PPO活性有关的基因可能在2D、2A、2B、3B、3D、6D染色体上[101]。Baik等㈣也发现种植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同一品种籽粒PPO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品种进行比较,发现基因型是影响PPO活性的主要因素。 葛秀秀等(2004)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小麦PPO活性的 遗传分析表明,中优9507×CA9632的PPO活性受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l”]。由于 不同组合的PPO活性的遗传情况可能不同,控制不同组合的PPO活性的主基因数目 可能不同,因此,对不同组合的PPO活性的遗传情况进行鉴定显得十分必要。 本研究用全麦粉过滤法测定了杂交组合(扬麦158×淮麦18)分离世代(F2群体和 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并用单个分离世代群体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2群体、F2:3 家系群体PPO活性进行遗传分析,旨在鉴定出控制该组合PPO活性基因的遗传情况, 为低PPO小麦选育提供依据。l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杨朝柱㈣用籽粒浸提法测定了扬麦158和淮麦18的PPO活性,分别为120.28、35.79AU/(min*曲,差异较大。2002年4月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2003年lO月,将扬麦158×淮麦18的F1种子种植于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单粒点播,插入扬麦 158和淮麦18亲本作为对照,2004年6月成熟时随机收获376个单株,分株脱粒。2004年lo月,将收获的F2单株种子种植于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每株行长2m,每行100粒种子。2005年6月分行收获和脱粒,构建F2:3家系。 1.2试验仪器及药品 UV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厂生产),恒温水浴振荡器、瑞典进 口旋风磨(O.5ram筛)、10mL移液管、烧杯(若干)、中速定量滤纸、制冰机、冰箱、漏 斗(若干)。试剂(现用现配)50mM pH=6.5的MOPS(3一[N-morpholino]propanesulfonic acid)缓冲液(1.04659+100mL双蒸水)、10mM L-DOPA(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o.19729+lOOmLMOPS)。1.3PPO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按照Anderson和Morris[115,1021方法,并作了部分修改。用瑞典产旋风磨制备全麦粉(过O.5mm筛)。称取O.30009全麦粉放入约50mL小烧杯中,)Jnx7.5mL反应试剂(50 mM pH=6.5的MOPS缓冲液和10mM L.DOPA),在恒温水浴振荡器上振 荡5rain(使样品充分暴露在空气中)。振荡器速度设为100r/min,温度设为37 0C。迅 速将反应后的样品放在冰块上终止反应(1mhO。迅速混匀样品,用中速定量滤纸进行过滤。以反应试剂(空白L―DOPA/MOPS)为对照,在475nm下测定滤液的吸光度△州△A为5min内吸光值的变化)。PPO活性可表示为uA475=AA*103AU/(min*g)。2结果分析2.1F2单株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变异及相关分析 PPO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品种扬麦158和淮麦1 8的PPO活性平均值分别为233.55 AU/(min+曲和126.67 AU/(min+曲。F2单株PPO活性变幅范围在65.33~ 367.78AU/(min+曲之间,376个单株的平均活性为148.12AU/(min*g),介于双亲之间,120 3。10025蚕so萤60葵40加0 ” N ― ” 卜 nIn20蓍,s童 -o萎5陋O ”t---。。InN 心N” 卜-nInN卜” N” 卜” N” 卜” N.n卜” N=譬2篓蜀霜焉罱罱罱罱AU/(nin*勘图6 F2单株的PPO活性分布F2 generationFig.6.The distribution ofPPO activlty in但明显偏向于低值亲本,共有329个单株(占总株数的87.5%)集中在87.5~212.5 AU/(min*g)之间,而高于212.5 AU/(min*g)和低于87.5AU/(min+曲的仅有47株,占总 株数的12.5%(图6,表3)。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变幅范围在77.33~448.00 AU/(min+曲之间,平均值为238.87 AU/(min*g)(图7,表3),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共有314个株行(占总数的83.5呦集中在125~325AU/(min*g)之间。而高于325AU/(min49)和低于125AU/(min+曲的仅有62个株行,占总数的16.5%(图7,表3)。 F2群体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变异系数分别为28.66%和28.33%。相关分析结果 (图8)表明,F2群体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的相关性较好,运用SAS统计软件 进行相关分析可得,F2群体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极显著相关,r=0.727。 1203010025醢喜8020罟8重60蒸4020 O 25 75 125 175 225 275 325 375 425 47515童羞10女妞50AlY(min+曲图7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分布Fig.7.The distributionofPPOactivityin F2:3family groups表3F2单株与F2 3家系群体PPO活性的变异!垫12j:2壅里§竺堑鳃照竺!生娅!i!!呈£Q!坐垫&£苎要型i!!登g£;。j!j型!Z罂!!E兰PPO均值 数量 世代Total Generations numbers PPO Average最小PPO活性Minimum acfivity ofactivity ofPP0最大PP0活性Maximumactivity ofPPO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ncient ofvariation2.2PPO活性的遗传分析 利用盖钧镒等【1171提出的植物数量性状单个分离世代群体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该组合的F2群体、F2 3家系群体PPO活性进行遗传分析。通过极大似然法和 IECM(Itertatedexpectation and conditionalmaximization)算法对混合分布中的有关成分分布参数做出估计,通过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值的判别和适合性检 验,选择一个最佳最适模型,通过该模型估计出主基因效应值、方差和主基因遗传率 等遗传参数。 6。。一500U7、400君‰电茸占u日。山杖蜒od孰 i=200《1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惹嚼£0F2归PO活性PPO activity图8ofF2(ALY(min憎)F2单株和F2:3家系群体PPO活性的相关分析analysis ofPPO activityFig.8.The cormlatlan表4bc慨F2 andF2:3 family groupsF2世代、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不同遗传模型的极大对数似然函数值和AIC值andMax-log-likelihood valueofF29roups and F2:3familyunderTable4.TheAkaike’sinformationcriterionvalues:鲤!罂g竺璺!!竺鲤!!!模型Model 极大对数似然函数值Maximum likelihood valueF2 F2:3AIC值AIC valueF2F23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F2群体来说,A―l和A一4模型的AIC值最低,为可能最 佳模型,与之相近的还有A一0、B一1、B?2等(见表4)。以A-1、A一4、A一0、B一1、B一2 模型对F2群体进行适合性测验表明(见表5),A-0、A.1和A.4模型的5个参数中均 有一项差异显著。B.1和B.2模型各项参数均差异不显著。但是,B.1模型的各项测 验概率均很小,而B.2模型的各项测验概率均较大,且无显著偏离。因此,B.2模型 不仅为最佳模型,而且为最适模型。对于F2 3群体来说,B.2模型的AIC值最小,从 适合性检验结果来看,B.2模型的各项测验参数差异均不显著,无显著偏离,且各项 测验的概率相对较大。所以B一2模型是最佳最适模型。因此,该组合PPO活性遗传 符合两对主基因的加性一显性模型。 通过AIC准则、模型适合性检验和群体的表现等方面,确定了控制该组台PPO 活性的最佳最适遗传模型后,然后在最佳最适遗传模型下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遗传表5 F2群体、F2 3家系群体遗传模型的适合性测验结果!ib!!j:!罂量些量12血置:!!墅畦基竺!!!!翌!璺!!!!翌12罂!竺Ei翌i 12ij!翌i!Z翌!登!模型ModelU12U22U32nW2Drt参数包括一阶遗传参数和二阶遗传参数,一阶遗传参数可通过一阶分布参数f成分分 布平均数)与一阶遗传参数的关系由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二阶遗传参数是通过分离 群体的表型方差由主基因方差组分、多基因方差组分和误差方差组分三种构成以进行 相应的估计。 最佳、最适模型B.2模型相应的全部分布参数估计值(见表6)。由分布参数通过 最小二乘法进一步估计得到遗传参数(见表7)。F2群体中,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显性效应(1la)、显性度(Vd。)分别为23.23 AU/(min+曲、一23.23 AU/(min49)、-1。第二对主基因分别为22.72 AU/(min*曲、一22.72 AU/(min*曲、一l。可以看出,F2群体 控制PPO活性的两对主基因均表现负向显性效应,且显性度均为.1,杂种优势均为 负优势。F2群体控制PPO活性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3.92%,两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均 为负向效应。在F2:3家系群体中,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59.98 AU/(min*g),显 性效应为正向3.17AU/(min*曲,显性度仅为O.053。但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只有3.48AU/(min*曲,仅为第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的5.80%左右,显性效应为负向2.08AU/(min*g),显性度为.0.598。F2 3家系群体中两对主基因显性效应为一正一负,但 是正向效应不明显,总体表现为负向效应,杂种优势为负优势。F2 3家系群体中两对 主基因遗传率为88.44%。表6 B.2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值Table 6.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 ofB.2 modelm№ № №№in踮3们 2% 2蚪斛 ∞ 艘№ 即 № № %2豫∞ 记”;笛 蚰饥 卯 巧 粥竹 8凹坶I 盼 "6 M174.94 2041.42171 37 125.93245.04 239.48125.93 1025.17表7扬麦158×淮麦18组合PPO活性的遗传参数估计Table7 The estimates ofgeneticparameters of PPO activityinthecombinationYangmail58×Huaimail81阶参数I Storderparameter估计值Estimate F2F2:32阶参数 2'%rderparameter估计值EstimateF2 F23注:dmhmlI―d.分别为第一肘三E基凼田加性簸压、显性教应、显性厦t“hthh蝻分别为第二肘主基凼的棚性效厩、显性效厦、显性度。effect andthe degree ofdominantNote:dd。lla。h枷d representstheadditive eflhet,the dominantofthefirstmajorgene respectively,dh hb。h『b/dbrepresentsthe additive effect,the dominant effect andthcde.we ofdominamofthe secondm硒orgene respectively.3讨论用全麦粉过滤法(以L.DOPA/MOPS为底物)测定小麦PPO活性,受测定环境条 件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测定环境的温度和反应的时间,所以测定过程中要尽量使环境 温度恒定,严格控制反应时间。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均值明显高于F2单株的均 值,这可能是由于测定环境温度的差异造成,如果环境温度相同的话,两代PPO活 性均值差异可能会减小。F2单株和F2:3家系群体的PPO活性相关系数可能会更大。 PPO活性是一一个数量性状,同时受环境和基因型的影响。本研究用(扬麦158×淮麦 18)分离早代(F2单株群体和F2:3家系群体)材料的分析表明,F2单株和F2 3家系群体的 PPO活性不仅在分布上十分相似,而且呈高度的相关,显示了较高的遗传效应,这 与葛秀秀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品质遗传改良中,对PPO活性实施早 代选择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可证实用全麦粉过滤法(以L.DOPA/MOPS为底 物)可作为一种稳定测定小麦早代PPO活性的可靠方法,以此法筛选利用低PPO活性 的品种资源,将有利于改善小麦及面粉基食品的品质性状。 应用单个分离世代群体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扬麦158×淮麦18组合的F2群体、 F2:3家系群体PPO活性遗传分析,结果初步表明该组合PPO活性主要受两对主基因控制,并表现为加性一显性效应。由于F2群体和F2:3家系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可为重组育种提供遗传基础。在育种的早期阶段可进行严格的选择,淘汰PPO活性 高的单株或家系,对于选育出PPO活性低的小麦品种是非常有利的。由于试验材料 不同,分析使用的模型方法不同,以及环境误差的存在,与葛秀秀[i06]等研究所得的 遗传效应有一定差异,但研究结果基本相似。F2:3家系群体中,两对主基因间的基因效应差异较大。Jimenezfl”]等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也表明,两个标记位点分别决定PPO活性总变异的60.7%和16.8%,两个基因位点控制表达的PPO活性是不相等的。 由于单个分离世代群体遗传模型分析无误差估计,不能明确是否存在多基因效应 “1。”,况且一个基因位点是否表现为主基因还与受环境的影响[1191。因此,如能同时 考虑亲本和Fl世代,或采用多个世代的联合分析方法,不仅可对主基因之外的变异 作进一步的分解,进而对多基因的存在进行鉴定。此外,多基因的存在对一些作物的 抗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个世代的联合分析还可以使估计的各种遗传参数更 为准确。一个基因位点是主效基因还是微效多基因是相对于它的表现型大小而言的, 主基因可产生大的表型效应,但是一个基因位点是否表现为主基因效应还与环境的互 作有关。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将众多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在遗传连锁图 上。从而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找到主效基因及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是我们 研究的主要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同PPO活性有关的主效基因的分子标记,对于 降低PPO活性将是很有帮助的。目前主要利用生化方法测定籽粒PPO活性,对育种 材料和后代进行选择,仅是对表型的选择,可靠性较差。利用与小麦籽粒PPO活性 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选择,可以提高选择的可靠性和选择效率。国内外目前已开展针对小麦多酚氧化酶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多酚氧化酶基因已经在包括甘蔗在内的许多种植物中被克隆和测序[123]。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小麦的多酚氧 化酶基因序列,但是根据已报道的同工酶数可以肯定地推测:大多数六倍体小麦中控 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基因在两个以上。Udall[124J报道了一个多酚氧化酶的QTL标记 Xcd0373位于第二组染色体上,它可以解释多酚氧化酶变异的大部分。Jimenz[m5】等 也认为多酚氧化酶基因主要位于第二组染色体上,Anderson[1021等进一步证实了小麦种子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位于2D染色体上。Jimenz[加5埽口灿derson[1021等通过对代换系PPO活性的测定,推测控N4,麦PPO的主效基因为l~2个,同时指出针对PPO 的底物专化性存在多个等位基因。Udalt[1251和Demeke[101]等利用RFLP标记分别研究 了4个重组近交系群体,Mares【126】等利用AFLP标记分析了一个DH群体,发现控制 PPO活性的主效基因位于第二同源群染色体上,但其他染色体如3B、3D、6B上亦 存在一些微效基因。葛秀秀[106】等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中优 9507×CA9632组合的DH群体PPO活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PPO活性主要是由2 对独立主基因控制遗传的。2对主基因间的基因效应差异较大,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 效应值只相当于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的44.60%。现已开发出多种基于PCR的 PPO分子标记,但是综合利用这些标记开展低PPO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的还 比较少。因此,了解现有的分子标记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明确使用分子标记开 展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能性,研究数量性状的多标记综合辅助效 果,这些研究都将有待于进一步开展。最终筛选稳定可靠的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小麦 品种资源,对我国小麦的品质改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结论本文通过对三种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扬麦158×淮麦18 组合早代PPO活性变异及其遗传分析,主要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全麦粉过滤法是一种高效、经济、快速、稳定测定PPO活性的好方法。2.PPO活性是一个数量性状,同时受环境和基因型的影响。本研究对f扬麦158×淮 麦1 8)分离早代(F2群体和F2:3家系群体)材料的PPO活性分析表明,F2单株和F2:3家 系群体的PPO活性不仅在分布上十分相似,而且呈高度的相关,显示了较高的遗传 效应,因此,在品质遗传改良中,对PPO活性实施早代选择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3.应用单个分离世代群体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杂交组合扬麦158×淮麦18的F2群 体、F2:3家系群体PPO活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初步表明该组合PPO活性主要受两 对主基因控制,并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4.扬麦158×淮麦18组合PPO活性的遗传参数估计表明,F2群体控制PPO活性的 主基因遗传率为73.92%,两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均为负向效应。F2 3家系群体中两对 主基因显性效应为一正一负,但是正向效应不明显,F2:3家系群体中两对主基因遗传 率为88.44%。 参考文献[1]徐兆飞,张惠叶,张定一.小麦品质及其改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金善宝.中国小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Bushk w Wheatbreeding for end-productuse【A】.Wheat:Prospectsof GlobalImprovement[M].KluwerAcademicPublisher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武变异宝宝有什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