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高清出了吗会出第二部吗

有谁分析下《星际穿越》中宗教的暗示?
Dr.曼恩和先遣队12队员刚好和十二使徒与叛徒犹大相对应,男女主新星球又和亚当夏娃新世界有联系,巨浪星球又似乎和大洪水有关,还使用拉撒路来命名整个计划,看了星际穿越的许多影评都没有从宗教暗示的角度来解读这个电影,所以想从宗教角度问问大家《星际穿越》里面的宗教暗示
按投票排序
老爷讲过这本电影与印度教之间的深刻联系,我得邀请他来好好作答。而我要说的是这本电影与蔡依林《舞娘》之间的深刻联系。实际上在另一个问题里,睿智的我已经发现,诺兰是蔡依林的脑残粉,[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在讲:旋转 跳跃 我不停歇]。盗梦空间有没有旋转,有没有跳跃,有没有永不停歇的迷梦?《星际穿越》,有没有旋转的空间对接,有没有黑洞之旅的空间跳跃,有没有人类生生不息永不停歇看似徒劳的挣扎?片子的主人公从电影的一开始就承载了所有的一切:寄托满满却无法响应的儿子女儿爸爸甚至儿女的老师,这种[无法倾诉无法表达]的苦闷是他的宿命,当他作为农民的时候他只能背负;而当他飞行起来之后,貌似是自由了,却只能帮助别人实现放弃的快乐,摧毁别人的难过:送安妮海瑟薇去冰冻星球,把欺骗安妮海瑟薇的男人送进坟墓。观众可以从他独自的表情中看出他的内心,但剧中的其他人可没有面对荧幕的时刻。来看舞娘的歌词吧月光 放肆在染色的窗边   (歌词开篇,可以理解为单纯的抽象描述,也可理解为穿越黑洞的那一眼)转眼 魔幻所有视觉     (这不是在说视界线内外的不同观感我都不承认你有想象力)再一杯 那古老神秘恒河水  (暗合了印度教和本电影的关系,@cOMMANDO 卡神快出手!)我镶在额头的猫眼 揭开了庆典(黑洞与土星观感是图形上的"宇宙之眼"表达,揭开的是啥不言而喻)为爱囚禁数千年的关键
  (你愿意理解为父女之爱或安妮海瑟薇与男主/反角之爱都ok)正诉说遗忘的爱恋     (请注意,遗忘与爱密切联系。想想反角临死之前一天说的话吧~)听所有喜悲系在我的腰间   (诺兰没有强行追求这句歌词与剧情的关联,真是个羞涩的琳琳粉啊)让那些画面再出现 再回到从前 (无需解释的完美入扣)旋转 跳跃 我闭著眼      (高潮一,飞船在黑洞星球的完美盘旋水面着陆)尘嚣看不见 你沉醉了没    (安妮,哼,让我迷死你吧我这飞行技术)白雪 夏夜 我不停歇      (另外两个星球的形象表达)模糊了年岁 时光的沙漏被我踩碎 (男主被反角坑!男主被老头坑!女主女二都被老头和反角坑啦![时间不够了!])故事 刻画在旋转的指尖     (故事的第一个扣人反转高潮:反角的撕逼之战)是谁在痴痴的跟随       (谁在跟随?机器人和安妮咯。这可看作向英雄联盟辅助位致敬)这一夜 那破旧皇宫的台阶     (老头死了,反角死了,旧的信仰支离破碎,人类岌岌可危)我忘情掉落的汗水 点亮了庆典   (男主挣扎着引爆了反角,对接星舰成功)一层一层把我紧紧包围      (视界线跌落)我要让世界忘了睡        (世界怎么可能忘了睡,因为时间线男主已可浏览)
你的心事倒映在我的眉间     (看着自己女儿的片段)放弃的快乐都实现 难过都摧毁   (倒是帮别人小两口团聚,反角也弄死,但男主却无力沟通)旋转 跳跃 我闭著眼        (在这里用村上的作品舞舞舞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完美映射电影与本曲之间微妙的联系。要是你都读过村上,懂我在说啥,当然,诺兰也读过)尘嚣看不见 你沉醉了没      (这里是反语,也是与第一次反复。尘嚣当然看得见,还能写NASA呢。这是诺兰害羞的第二个证明,但也是一次具象的致敬)白雪 夏夜 我不停歇        (不解释)模糊了年岁 舞娘的喜悲没人看见  (观众看见了!好片子!谢谢蔡依林!)(你,加入拜琳琳教了没?)
前方剧透高能。影片中探讨了“love”这个话题,女主说,我不知道怎么科学的分析这个事,但我认为不能什么都靠科学,有的时候要靠感觉去感受它,为什么我从遥远的地球跋涉到此,去寻找一个相隔万里的爱人,即便他已经死去,也许是冥冥中的“他们”想要给我们传达什么。所以她主张去他恋人的星球,影片结尾证明,事实上她是对的,她男朋友死的那个星球,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星。而男主角在进入黑洞以后发现了超维立方体,里面记载了女儿那个房间的每个时间片段,他尝试与女儿之间互动,建立联系。他利用的是“引力”,并且在影片中,科学家们都说,唯一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就是“引力”。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3章16节) 何为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也是一种引力。这种引力超越时空的束缚,这个影片把科学的万有引力与情感的吸引力和谐统一了起来,真的是十分大胆的假设。影片整个过程,大家都以为,创造黑洞,创造立方体,和地球人利用引力对话的,是什么不知名的超维生物。但男主角在影片最后说,我明白了,不是“他们”,而是“我们”,是我们拯救了自己。等于是把男主、超维男主、女儿给三位一体化了。男主角就是天上的父,他派自己的女儿到地球拯救了世界。他的女儿就是基督,受尽折磨和苦难,最终从超维的男主那里破解了拯救世界的代码,最后拯救了男主自己。在时空的变化中,他们完成了一个互救的循环,而最关键的key就是黑洞里的那个“奇点”。圣经开头就肯定有神:“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约翰福音也是一本讲生命的书,开头也肯定有神:“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1:1,3:16)这个最初的“道”是什么东西,此片导演以黑洞里的“奇点”为解释,并推论了神的创世纪和宇宙大爆炸的和谐统一,真是太酷炫。这不是个反宗教的片子,这是个科学宗教大和谐的片子,牛逼到飞起。
记得影片最后爸爸问女儿说,你怎么有信心知道那是我?(具体没记清),女儿回答说 Cause my dad told me, he will come back. 还蛮感动的。大写里面几个字,懂的自然就懂了:Cause my Dad told me, He will come back.我不觉得影片制作者会有很宗教的隐喻,反而从他表达的高维人类来解释they来看,似乎是反宗教的。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自己来解读和感受里面的一些东西。
Lazarus Raised from the Dead 拉撒路的死而复生 在约翰福音中,拉撒路(Lazarus)生病时,两位姊姊(马大和玛利亚)就打发人去见耶稣, 说: “主阿! 祢所爱的人病了。” 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耶稣在原地停留了两天后出发。与马大和玛利亚见面后,耶稣到了墓前叫人把墓前的大石头移开,他先举目向天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约翰福音 11:40)之后便向坟墓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约翰福音 11:43) ,于是死去了的拉撒路便从坟墓中走出来,手脚还是裹着布。
源自《约翰福音》第11章
启示神的救恩。每个人都是死在罪恶和过犯当中的,若不是神来救赎人,人的灵魂只有灭亡。 若不是"他们"放置的虫洞和救起机器人让给Cooper传数据,大概人类就得灭亡。
为啥中国登月船叫玉兔号,空间站叫天宫一号?请分析下其中的宗教暗示。————————————————————电影影射到基督教的传说很自然,因为基督教对西方文化影响太大。题主应该是想问还有哪些宗教暗示,说说那些故事,和解释为什么导演要用宗教的东西。个人认为是西方电影近年来有关注人性,哲学,宗教的趋势,来提高逼格和思想深度,如无姓之人和云端的她之类的,然后不可避免就把宗教扯进来。宗教暗示的话,题主已经发现很多了,其他的得熟读圣经且这电影看得很细的人才能回答。
昨天跟同事聊起这部电影,最后开了一个玩笑:难怪牛顿晚年研究神学去了,那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啊。   下面仅仅是说说我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可能有很多漏洞。   电影是一部硬科学电影,但是同时它正是通过硬科学去解释超自然现象、宗教、上帝,整部电影处处包含对鬼、神这些宗教元素的描述,如一开始墨菲的房间中有ghost,还有"they"制造了一个虫洞,"they"把库珀带到了5维空间。   要理解电影是如何将科学和宗教统一的,我们首先要说说几个科学理论(首先电影里面本身有一些理论只是理论上存在,甚至只是从现有理论导出的未经证实猜想,比如虫洞,我们就不争论了):   1)高维空间    已经有很多人解释过这个高维空间了。这里说说我的理解,要理解高维空间,最好的办法是抽象理解这些“维”,不要试图实体化他们。由于我们是活在4维空间的3维生物,3维都是实体化的,而时间这一维虽然没有实体化,但是我们能感知它,所以很多人想象第五维的时候会尝试去想象第五维的实体,反正我是想不出来的。从数学上理解每一维度就是一个变量,我们就抽象地理解每多一维,就是多了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实际是什么我们不讨论,即四维空间有abcd,我们是生活在4维空间的三维生物,只能控制abc,d是不能被我们所影响的。如果抽象地理解高维空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中的一些情节,比如库珀在5维空间可以选择女儿在房间中的时间,其实就像我们生活4维空间,我们能选择3维空间一样,我走两步,我所处的3维空间就变了,所以就是高维空间生物可以看到、或者说“选择”任意低维空间。所以如果是6维空间,那也很好理解,就是可以看到或者“选择”库珀所在空间了。而电影说了引力是不受时空控制的,可以穿越时空,所以库珀通过引力来传递一些信息到女儿的4维空间。   2)平行宇宙   百科里面说,平行宇宙是来自量子力学的,具体我们就不讨论了。反正我是这样理解的,假设宇宙是一个很高维的空间,如果在宇宙上面加一维,即假设宇宙空间由a1a2a3.....an组成,那么如果在宇宙上加一维an+1的话,我们所处的宇宙其实就是an+1确定下的一个宇宙空间,an+1改变就有无穷多个宇宙了。   好了,我们回来来说说电影,首先电影最后,安妮海瑟薇最终是成功地登陆到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的,飞船上的受精卵是完整的,也就是说,plan B是完全work的,人类无论如何可以走下去了,那么N年之后人类的科技可以发展到天花乱坠,怎么说都可以(比如通过模拟黑洞,制造巨大的引力,将光都可以“保存”起来,控制时间伸缩,甚至制造高维空间)   我们知道,虫洞是必须外力才能制造出来的,就是。。。。“人”为地制造,这个“人”在电影里面是“they”,我一开始理解是外星人。然后库珀掉到5维空间里面,也是说“they”帮忙的,后来库珀像醍醐灌顶一样,突然明白了:they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人类。   这咋理解呢。。。当时人类都快灭亡了,一个”重力方程”都解不开,还弄个毛线5维空间。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平行宇宙里面,planA是失败了的,男主掉到黑洞里面挂了,木有they帮忙,但是planB是肯定可以work的,planB的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制造高维空间,刚才我们说高维空间可以选择低维空间,那么如果说黑洞内部是一个五维空间(我是这样理解的,时间是4维空间的第四维,而时间是由光来衡量的,光都不能逃脱黑洞,黑洞里面的时间是被控制或者说固定下来了,那么黑洞本身就是一个更高维的空间,比如如果你在黑洞里面,你往前走一点,你脚下的就是另外一束光,就是说你可以选择时间),如果planB的人类甚至可以生活在6维空间,那么他们就可以控制库珀所在的5维空间,什么把这个5维空间选择在他女儿的房间,然后库珀“醍醐灌顶”地理解了,于是选择4维空间(电影里面的表现就是爬来爬去地去找到合适的时间去通过引力告诉他女儿一些信息,大家可以注意,刚开始的时候,库珀是在他离开他女儿的那个时间的,然后说了“stay”,后来他“觉醒”了之后,爬啊爬啊,去到沙尘暴那天,把NASA的坐标告诉他女儿和过去的他,这就是在选择第四维)。   好了,就是说在一个平行宇宙里面,planA失败,男主挂了,地球的人全挂了,planB走下去了,人类最终发展起来,通过不可思议的科技制造高维空间,选择了男主掉到黑洞里面的那个5维空间,然后“帮忙”一下,让男主在5维空间中选择4维空间,男主通过选择合适的4维空间传递信息给过去的女儿,然后女儿反过来拯救了地球上的人类,planA绕了一个大圈成功了。   电影其实呈现的就是N个平行宇宙中的一个,那个planA、planB都成功的那个。   好,我们来讲讲宗教,你哪天“鬼压床”了,你怎么知道不是未来某个人类通过在5维空间,给你这个地方增加了一些引力或者其他啥的导致你想起床起不来啊。。。。。哪天你过马路,突然感觉上天在告诉你先别过,然后就避免了一场车祸,或许某个平行宇宙中你已经挂了,然后你以后的N孙,觉得。。。这么帅的人怎么可以就这样挂了呢,多可惜,所以又用同样的方式,给了点信息给你,然后你就活下来了。所以可能上帝真还存在的,而且是科学地存在,用科学的办法去影响我们。   对了,大家有没有发现,寂寞大叔的配乐,用了宗教音乐里面经常用的管风琴,而且旋律也很有宗教音乐的味道。
12个科学家先驱——耶稣的12使徒最优秀的科学家曼恩——犹大 (作者设置12个人我觉得是有意的,而且在特写这些科学家照片时故意模糊了曼恩的形象)ps:值得注意的是,犹大本身也是十二使徒中很优秀的一个。而且他也是为了自己抛弃了耶稣和使徒们。(对比的是曼恩背弃了人类和一起的科学家开拓者们)第一个星球的洪水滔天和飞行器(尤其是远镜头)——大洪水和诺亚方舟地球上的末日场景——《启示录》的毁灭,末日?Cooper——由于他也意识到自己不是真正承担使命的人,而是给墨菲以提示,是否可以联想到摩西等先知,他们引导、预示了救世主的到来。(摩西曾亲自和上帝接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他经过红海的时候,水也没有了,渡海如履平地。——引自百度百科)Murphy——上帝,救世主。这个很明显了PLAN B——人类殖民计划,成为“亚丁夏娃”建立伊甸园,重新创造世纪。感觉和楼主想的差不多,握爪~~
前天晚上上课,“基督教文明史”,老师说星际穿越就是个彻底的宗教片。拉撒路不用说了。Miller是碾压者,一上去就被碾压了。Mann是人,人是自私残酷的。Edmunds是财宝的守护者,所以那里适合生存…从头到尾都是管风琴这不是宗教片是什么…什么世界要毁灭啊,救赎啊, 还有,我们始终要相信爱啊…当然,以上就是老师的职业敏感性了,他认为美国电影很多带有基督教色彩,而美国人一看就懂,我们没有这个背景,也就没感觉。个人认为有这个想法挺好的,但是没必要深究。
三位一体的复数,they------------一、叙事结构——对圣经经典的同构与反思新约圣经里,人类因违反上帝的禁令而被逐出乐园,从此经历苦痛与灾难。人类始祖只得在大地上建立新的家园,然而其后代背弃了上帝的教导,与罪恶为伍。上帝决意毁弃人类,却发现虔诚的信徒诺亚,故告知其建立方舟以保全其族。毁灭大地的洪水消除了罪恶,而胜任诺亚及其家人追随者得救,从此开始重新建立家园。这是西方国家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遵循着 人类失乐园——上帝指引——人类得到救赎的叙事逻辑。尽管现代化席卷全球,尤为显着的是西方国家。但现代并未能革除传统,宗教的话语体系依旧被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所同构。在诺兰的新片《星际穿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叙事结构,尽管其中利用了多么炫酷的物理学理论即特效。该片中,人类即将面临末日,而“上帝”的指引使男主开始了寻找新家园之旅,一系列的挫折之后进入了黑洞赤奇点。在时间实体化的五维空间中将宇宙边界数据传输给女儿,其女利用数据解开反重力方程式。事实上,我认为gravity翻译成引力更为恰当,重力强调的是力的一个方向,而引力则是相互的,是带有关系性质的力量。而且量子物理学中也使用引力这一概念。最终人类建立了空间站,也寻找到了新的家园。尽管在影片中一直强调“not they, it’s we”,只承认是人类自身完成了这一任务,但不能否认的逻辑是未来生活在五维空间中的人类只有在末日来临时的人类得救之后才能存在,而不能是未来人类拯救现在的灾难,这种因果关系是不可能被颠倒的。如果我们承认人类自己及其后代无法做到拯救自身的话,就必须承认存在一个高于我们生活世界之上的“上帝”的存在,正是因为“上帝”将虫洞放置在人类可以到达的地方,他们才可能通过虫洞到达另外一个星系寻找到新的家园,达到黑洞中的赤奇点使数据能够到达人类的手中。所以,可以说是“上帝”的选择才使得人类得到了救赎。但不可否认的是,该片利用了圣经的叙事框架,却更多的塞入了现代化的内容。1、关于选择的拯救人类的指引人。《圣经》中上帝给人类始祖下达的唯一禁律乃是不吃禁果,即智慧之果实。只要人类遵循上帝的教诲便可永远生活在乐园中,并得永生。但人类违反了禁律,失了乐园,从此只能通过苦难中的坚信才能得到上帝的恩宠。上帝所需要的是全心全意臣服的子民,一切听从上帝的旨意,而非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与上帝选择了诺亚相反,本片中选择了具有旺盛求知欲即天赋过人的小女孩。这一悖反是现代科学发展及认识世界要求的体现,人类社会再也不需要以遵训为达到乐园的方式,而是在尘世上创造一个新的乐园。故尼采说“上帝死了”,影片中这一安排体现了对近代启蒙运动以来信念的支持。当然,启蒙运动不就是将人们从臣服上帝的旨意的混沌状态中启蒙心智的意思吗,本身就是对宗教禁锢人性的反抗。2、对旧世界毁灭的态度。如圣经所言,诺亚只带走了各种动物及愿意相信上帝启示并追随其他而的人们上船,这是一种以善恶、信仰来评判个人存在意义的话语模式,凡属于罪恶的、不信仰上帝的那些人都应当被毁灭。而影片中则并未说明也未批判造成末日状态的原因,或许是每一个人都是造成毁灭的因素,而一再宣扬人类的绵延及世人的拯救。这是一种鲜明的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注重每个人的救赎,而不论其善恶,对于恶人是否受到应有的惩罚则并未提及。当然了,作为一个商业电影的导演,深知加入审判恶人的戏份肯定受到票房的影响,且无法突出其重点,因此不谈及该部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如果足够细心就可以发现曼恩博士最后的死亡的描述则传递了一种罪有应得的情感,因为他一心只考虑自己的生存而不听同伴的劝告最后被因自身造就的因素所毁灭,是每个人都会为其所做行为而得到相应后果的隐喻。但这种描述只是具体化的、个人性的、语境化的评判,而非原则性的、普遍的评判。3、关于love,即尘世之爱的态度。圣经强调对天父之爱,每个人应当敬爱天父超过其他任何人,包括男女之爱、父子之爱均不能超越对于天父的爱,甚至应当被摒弃。只有每个人真切的热爱上帝,他才能得到天父的恩宠,在末日来审判来临之时获得进入天堂之可能。尘世的、人间的感情是低等的,会影响对天父全心全意的爱;在凡人之间则是平等的关系、独立的个人。但近世对于宗教的排斥使得家庭伦理发生了变化,对于天父之爱一部分转移进入了家庭。如影片所示,男主对于孩子的爱促使他再次开始宇航员生涯并坚强的活下,父女之爱使他坚信可以将数据通过手表传递给女儿;女主的男女之爱使她愿意相信她男友所在星球是正确的,她有一段关于love的描述,认为love is probably anther dimension,或许可以发挥人类所无法知晓的作用,是人类无法理解的另一维度,与时空一样构成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在这里的爱都是私人之间的爱,存在于男女之间、父子之间,这种爱是人类获得救赎的必要因素。这是宗教开始远离人类生活所造成的情感空缺的替补方案,将爱转移到个人之间,从而实现心灵归宿的更替,这也是影片尝试对爱的另一种诠释。二、思考从全片看来,可以以及值得分析的地方有很多,比如Frank教授的Plan B,以及曼恩博士的黑化,都是对于人性的剖析。Frank教授知道无法取得黑洞奇点的数据就不能解开方程式,也不能拯救全人类,但如果人类不能得救就不会关心带着他们基因的500个受精卵能否在另一个星球继续繁衍下,男主也不会选择离开家人而执行Plan B,他用了最大的努力想实现使人类延续下的愿望而承担起宣判其他人死刑的内心挣扎即痛苦。而曼恩博士则在到达一个毫无生命征兆的星球之后孤独及恐惧战胜了为人类牺牲的念头,发送虚假信息使自己逃生,或许这就是将其命名为Mann的原因,即使是最优秀的人也无法脱离人性的挟制。片中两个拟人化的机器人TARS和CASE则是一种抽离了欲望的人的象征,因为他没有欲望所以不会拒绝命令也不会痛苦。但是大家都喜欢他们,那是因为将他们纯化为无欲望的人类,但拥有人类的优点,同时也和曼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影片在挖掘人性时所做的处理,当然在一个宏大的影片中这些地方可能被其他光环所掩盖,从而也并未深入。从这样看来,该片以圣经经典为叙事框架可以说是对经典的同构,同时又改变了其内核并加入现代性的社会内容,如近代以来的科学理性、人文主义以及家庭伦理等等实则是现世生活的一种描述。人类想摆脱上帝的指导在尘世建立一个新乐园,却发现最终不能离开“上帝”的指引,这是现代生活的一大悖谬所在。“上帝”成为隐含的背景,只有穷尽所有努时才将其隐晦的提出。当然,从前述来看上帝的意图好像是有所缺陷。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三维可见而时间不可控的四维空间中的话,那么五维空间里的时间里的时间就是如同电影中男主在奇点处所见到的的景象,是实体的,可以改变四维空间的选择,让它向想要的结果行进。而六维空间就是由五维空间组成的空间,以此类推。但人类是一种三维生物,只能在追悔的过和未知的未来之间做出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影响未来的走向。由于人类对于时间的不可控以及因选择而形成的缺憾的无力感使他们崇拜可以洞悉前世今生的“上帝”,是对于人类天生的缺陷的一种欲想。但如果说上帝是全能的话,他生活在可以看到我们未来的空间中,因此他在创造人类之初就应当可以预见人类的违反禁律,那么他为何要创造这样的人类呢?当然这是在人类已经存在的条件下的提问,所以回答也只能从这个条件下开始,那就是上帝因为喜爱人类而创造他,因为预知会堕落而给予他们福音以拯救他,最终使信念坚定之人进入天堂,而罪恶之人堕入地狱。而如果从宗教的目的本身来说,这样一个叙事结构实际上是在强化信仰——救赎这样一个话语体系,使得信徒们不持怀疑的坚信上帝。作为全能的上帝只会拯救信仰他的子民,而不是所有的人类,形成一个话语权力体系,从而维持人间秩序。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就我一个觉得是想多了?顶多是映射了导演本身潜意识里的思想而不在于想给什么样的暗示。
片中并没有用宗教解释自然现象,不能算作宗教片。《超体》里女主开发到100%成了神,这个倒是挺像的。片中确实能体现基督教内容,但是这是根植于西方文明的文化传统,从文化传统中取材并不能说这是宗教片。
这个明显是想多了。似乎有人想利用这样的片子来再次证明自己宗教的正确性。但是遗憾的是,导演克里斯托弗 诺兰是个无神论或不可知论者。思考某种联系或者某些问题可以,但我只是想劝劝认为这个电影目的是为了“证明XXX是正确”的人还是歇歇吧。同样是无神论或不可知论者的电影界大腕儿还有不少,建议某些信徒也不要去找他们的麻烦:名单来源:IMDB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克里斯贝尔约翰尼 德普摩根弗里曼安吉丽娜朱莉布鲁斯威利斯大卫芬奇基努里维斯马特达蒙《星际穿越》中,枯萎病的设定是不是有欠妥当?
如果是一种传染病,那么人类移民到新的空间站后,是怎么避免把病毒带上空间站的?电影中并没有解释病因,也没有获得治病的办法。以下为本人为诺兰洗地的推测:1、如果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导致地球环境恶劣,引起的症状,创造新的环境就可以自然去除,还可以勉强说得过去。2、如果本身是因为病毒引起,导致植物大批量死亡,致使地球陷入环境危机的话,就很难理解了。请各位大神帮忙洗地!-------------------------------------------11月19日补充--------------------------------------------------------------首先感谢大家的回答,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诺兰,我并不是质疑枯萎病的科学性,科幻电影要用科学去钻牛角尖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洗地才有意思。对于一部电影,提出的问题,要么解决,要么给出一定的线索,抛给观众去思考。《星际穿越》中,人类要逃离地球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环境恶化(沙尘暴)、食物短缺(枯萎病)。电影中的解决方案有两个:创建新的环境、寻找新的环境。但是创建新环境只能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如何解决食物短缺(枯萎病)问题,电影中好像并没有交代(我也只是一刷,细节可能有所忽略),只强调了枯萎病的可怕,渲染逃离地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我比较郁闷的地方。
按投票排序
枯萎病导致地球行将灭绝是《星际穿越》中被吐槽或质疑较多的设定。我介绍一下Kip Thorne在《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这本书()中写过的详细解释,至于观众是否接受,就看你们自己的了。2007年,编剧乔纳森·诺兰、制片人Lynda Obst以及Kip Thorne一起在为故事的环境设定伤脑筋。怎么样让人类文明处于明显的衰退中,但看上去在许多方面还能维持正常的运作?枯萎病害死所有可供食用的庄稼,这科学吗?Thorne首先承认了自己并非生物和环境方面的专家,所以他求助于自己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2008年的一天,上述三人邀请了四位生物和农业专业的教授,其中包括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吃了顿饭,集思广益。剧本最后的设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那次餐会的讨论。那么他们聊了些什么呢?下面是大致内容。******乔纳森·诺兰先介绍了自己构思中的地球:北美人口缩减十倍以上,其他大陆情况差不多。人类退回到农业社会,为温饱而奋斗。但那又不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生活还是能够忍受的,某些方面也能让人感到幸福。很少的娱乐设施还在继续运转,比如棒球比赛。但人类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希望,只求活下去。枯萎病从一种庄稼蔓延到另一种庄稼,到库珀的孙子辈也许人类就将灭亡。那到底什么样的灾难会达到这种效果呢?专家们提供了一些头脑风暴,这些事件在理论上有可能发生,但真正出现的概率并不高。专家一:今天大多数人都不用亲自种粮食了,而是依赖一个全球性的粮食种植和分配系统。可以设想这个系统因为某些生物或地球物理上的灾难崩溃了。在很小的尺度上,内华达山脉如果几年不降雪,洛杉矶就会失去饮用水,上千万人面临迁居,加州农业就会崩盘。可以把类似的灾难扩大很多倍,就是库珀所处的世界了。专家二:另一种可能。人类历史就是和各种病原体抗争的历史,我们有非常复杂的免疫系统去和病原体斗争。但是病原体也在演化,人类总是落后半步。所以某种情况下如果病原体演化得过于迅猛,人类来不及响应,就会出现灾难。专家三:比方说,如果艾滋进化成更容易传染而不限于性接触的方式,那就将是灾难。专家二:全球变暖造成冰盖融化,很有可能释放出从上一次冰河时期就潜伏的致命病原体。专家一:另一种情况:人们对二氧化碳排放升高造成的全球变暖感到恐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在海洋里大量种植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于是海洋里被排入大量的铁元素。但这可能造成副作用,某些释放毒气的海藻因此大量繁殖,毒死了鱼和植物。人类非常依赖海洋,如果海洋环境恶化,人类也会遭殃。这完全不可能吗?并非如此,科学家做过类似局部实验,的确培养出了一些前所未见的海藻,幸运的是它们无毒,但万一有毒呢?专家四:太阳紫外线可能让你说的海藻出现变异,然后产生新的病原体,灭掉所有海洋植物,再延伸到陆地上,杀死所有庄稼。专家三:面临灾难的时候,我们唯一的希望是科技的进步。但如果政治原因导致科学研究得不到资金投入,否认进化论之类的反科学思想流行的话,科研陷入瘫痪,也可能使得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去处理危机。关于枯萎病:专家三:如果你们想找什么东西来灭掉人类的话,攻击农作物的枯萎病最合适了。我们是可以吃动物,但动物吃植物啊。专家四:枯萎病只需要干掉禾本科植物就行了,这是农业的根基:大米、玉米、大麦、高粱、小麦。事实上这个世界上50%的庄稼已经被病原体干掉了,在非洲这个比例更高。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美国东海岸以前都是栗树,现在全没了,都被枯萎病搞死了。大部分人十八世纪吃的那种香蕉今天也没有了,枯萎病是元凶。今天作为替代的一种香蕉品种,其实也正面临枯萎病的威胁。Kip Thorne:我原以为枯萎病只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植物,不会扩散。专家一:也有普遍的枯萎病。但专门型和普遍型有个区别,专门型危害非常大,可以把一种作物99%都杀死,而普遍型攻击面虽广,但危害程度就低一点。Lynda Obst:是否有一种普遍型的枯萎病,又变得非常厉害呢?专家四:这也是发生过的。地球早期历史上,当蓝藻刚开始制造氧气时,它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大气成分,于是杀死了当时地球上大多数生物。专家一:不过蓝藻生成的氧气作为致命的副产物,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病原体呀?专家三:我们可能没见过,但我可以想象有某种很致命的专门型枯萎病,演变成致命的普遍型。只要有昆虫的帮助,它可以在物种之间传播。比如说,有种日本甲虫,靠吃几百种植物维生,它们可以把病原体四处传染,病原体也会演化适应,攻击更多的物种。专家四:我可以设想某种致命的普遍型枯萎病:一种攻击叶绿体的病原体。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没有叶绿体植物就会死。假设某些海洋里的病原体可以攻击叶绿体,那么就可以灭掉所有海藻和海洋植物,然后登陆,再灭掉所有陆地植物。这是有可能的。我觉得没法防止这种灾难。但这可能性不大,不太可能真实发生,只是可以把它作为库珀世界的一个设定。******这个怎么花样杀死人类的餐会开到这里就结束了,Kip Thorne最后总结说,《星际穿越》的主要灾难是一种普遍型的枯萎病袭击了整个地球。但此外还有另一件可怕的事:地球上的氧气越来越少。Brand教授在电影中有这么一番话:「地球上的空气80%是氮气,我们不呼吸氮气,但枯萎病会。随着枯萎病的蔓延,氧气会越来越少。最后饿着的人将会是最先被憋死的人。」这在科学上是否有足够根据呢?Kip Thorne继续拜访了几位加州理工学院的专家,得到如下的结论。假设某种破坏叶绿素的病原体真的出现,光合作用就随着植物的死亡慢慢停止。不再有氧气生成,但人们对它的消耗却不会停止,最终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这个毁灭的过程会在三十年内结束,氧气会被用掉1%。所以库珀的后代似乎还是有足够的氧气供呼吸,当然前提是他们还有东西吃的话。但是,那1%的氧气将会转化成二氧化碳,这意味着大气中有0.2%的二氧化碳,这足够让敏感的人呼吸不畅了,更可怕的是,因为温室效应,这足以令地球平均温度升高10摄氏度,几乎没人受得了这个!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呼吸不畅并昏昏欲睡,需要有更多十倍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如果要让每个人都死于二氧化碳中毒,还得在这基础上再乘五倍。换句话说,一半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才会让所有人中毒而死。Thorne说他还没有为此找到一个合适的设定方案。所以Brand教授错了吗?有可能。Brand教授正确的前提,是地球物理学家对海底的认识有严重错误。地球物理学家估计海底有机物数量是陆地上的二十分之一,如果这个数字错了,如果海底有机物是比陆地上多五十倍呢?而且如果它们刚好被从海底翻到海面,那二氧化碳的生成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原理是这样的:每隔几千年,海洋就会被翻转一遍,表面的水沉下去,海底的水浮上来,所以有可能刚好在库珀的那个时代,海底的水浮上来,携带了那些有机物。突然暴露在空气中,那些有机物会迅速腐烂,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当然这种情况是基于两种不太靠谱的假说:1、海底有机物有那么多;2、刚好剧烈的海水运动将它们带到洋面。最后是Kip Thorne的结论:不管怎么说,《星际穿越》中的地球就是要死了就是要死了就是要死了,人类必须找个新家!
质疑成本太低,洗地才有意思。枯萎病是个很“电影”的设定,确实不够“科幻”,可何必如此较真?枯萎病设定的好处罗列下:第一,视觉表现,既省钱又不失宏大,比如追飞机那场戏,皮卡,飞机,玉米地,轻松构建起了一场大戏。第二,这是一部情感内核的电影,在一个农家院里建立亲情的代入感比环境复杂的城市容易得多。第三,没有什么比农业更能体现人类与地球最原始、最根深蒂固的情感维系,以土地为依托、载体、标签符号的农耕,在地球文明史上的重要性,是最根本、最根源、最无可替代的。在粮食上出问题,比什么战争、外星人、地质灾害,都更让人绝望——必须剥离母体,必须割裂情感最根本的维系,必须绝望继而义无反顾。不是不可以有别的末日,但粮食危机最省钱且最能达到情绪的代入感。天大的妙笔,可笑自大的宵小忒多了。
欠妥当,不过可以编个前传来圆嘛。搬运下之前写的另外一个答案:假设前传的时代背景一开始和现在的世界差不多,要最终演化成电影里给出的大环境(总结为以下三点:1.政府仍在运作,没有发展到很有可能的大灾变后的无政府状态。2.军队已解散,工业衰退,资源重心转向农业,社会对工程学的认同降到最低。3.人口大规模减少。)需要一个导火索和一系列大事件。导火索可以是三战,人工病毒作为战略武器被用来破坏敌方农业基础;也可以说转基因实验失败,在重要经济体内造成措手不及的饥荒……总之,必须是突然,而且规模巨大无法短时间控制。一系列大事件可以包括因为饥荒来的突然,科学届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就被卷入了政治和战争里,错失了控制饥荒的黄金期。然后因为粮食资源的骤减,战争爆发/升级成了全面争夺资源的黑暗森林状态。死于战火,饥荒,瘟疫等各种原因的人口数十亿。终于在两败俱伤之后,一场无人胜利的战争结束,各国政府规模缩小,不得不废除剩余的军队。而战争的直接影响是对环境破坏的加剧,幸存的社会对工业认同跌入冰点,根据人类矫枉过正的尿性,民众很容易认为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武器化才是造成这场浩劫的真凶。而生物技术和军事研究肯定首当其冲。于是政府开始编写新的教科书来掩盖阿波罗登月计划等人类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呼吁民众安心于农耕,求个苟延残喘。潜移默化中过渡到了电影开始的阶段,即政府按照希望通过星际移民来延续人类文明,而Cooper这样有着科学信仰的人,不再是社会的主流,只好转行当个农民,等着未来的自己发来信号,踏上拯救世界的征途。编了那么个三流故事,就是想借大刘一句话来提升逼格,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如果不是一系列的决策失误,这个末日故事是不会发生的。
一只穿云箭,千万诺粉来相见。我从另一个维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然后以维度攻击的方式为诺兰洗地。其实这个答案原本是为另外一个问题写的。有个哥们是诺兰的脑残粉,遇到一个脑残黑指出了《星际穿越》里大量逻辑不合理的地方,他辩论不过,就来知乎搬救兵了。等我写完答案却找不到那个问题了。这种情况就好像要小便找不到厕所一样难受。不过在知乎,关于这部电影的细节真实性和逻辑完美性的讨论已经满大街了。而我想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关于这两个问题存在的合理性。关于这个问题,我要点上一根烟,深沉地说:“这个问题啊,完美要从古典主义作品往现代派作品发展的历程讲起……”不好意思装了逼……咳咳。首先,在讨论这个的时候,大家把“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弄混淆了。余华说他看过一则新闻报道,一个人跳楼自杀,因为冲击力很大,结实的牛仔裤都爆开了。他说,一个人跳楼自杀死了,这是真实,自杀的时候因为冲击力很大,牛仔裤都爆开了,这是文学的真实。一直以来诺兰都是一个非常不注重“现实真实性”而非常在意“艺术真实性”的作者。不严谨、故事根基存在问题、荒诞情节其实在诺兰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见。我们来回忆一下,《盗梦》里那个没有任何原理介绍,外形是手提箱的连梦机器,很bug吧?;《蝙蝠侠:黑暗骑士》这部电影简直能得“奥斯卡最佳荒诞剧本奖”,小丑被描述的神乎其神,我只举一个例子:小丑神不知鬼不觉的在两艘游轮上安装了大量炸药,还做了远程可以使得船停电,机器停机的工具;还安装了远程控制广播的装置,这居然没被人发现!这TM也太荒诞了。大家有这样的质疑,基本上是因为并不明白诺兰是什么类型的创作者。诺兰不是没有发现这些问题,而是他根本不在乎。因为这属于“现实的真实”。在文学界,有个叫卡夫卡的肺痨鬼,写了一篇《变形记》,成了现代派的鼻祖。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有个人早上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这个故事毫不在意“现实的真实性”,而极其注重“文学的真实性”,那些生活的细节,生活和工作以及婚姻带来的苦恼和家人的反应,刻画的不能再真实了。这种表现方式后来被马尔克斯发扬光大成为“魔幻现实主义”,再后来影响了余华、莫言等一大批中国作家。诺兰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派作者。他的标志性的非线性叙事方式和电影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立刻让我明白他是卡夫卡和马尔克斯的传人。魔幻现实主义就是这个样子,不现实的事情和极度的现实一起被表现出来,所以他镜头下的蝙蝠侠成了史上最接地气的超级英雄;所以他在《星际穿越》中极其注重真空下声音的传播效果;黑洞的样子等科学原理。因为这是“艺术的真实”,它会使得故事非常有代入感和震撼力。创造出艺术的魅力。因为诺兰对这些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得人们以评价古典主义作品的态度去评价他的作品。古典主义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真实性,他们会讨论“壁炉的环境不适合壁虎的生存,因此在小说里写一只壁虎生活在壁炉旁,这样的描述是错误的”,这样的细节现代派作家根本不在乎。用这种态度去平价诺兰的作品,其实是不懂诺兰的。就好像一群古典主义作家这样评论卡夫卡的变形记:“一个人居然变成了甲虫!这一点也不科学,这样的描述是错误的!”这就是属于把平价的事物放错了评价的维度。你想啊,如果没有人变甲虫这种荒诞的基础,变形记的主题的传达还能这样震撼吗?它顶多是个苦逼屌丝被社会伤害的故事。如果小丑不是那么万能的话,蝙蝠侠这部电影还会这么震撼吗?如果没有植物枯萎病这种世界观的设定,整个故事还如何发展?你一思考这些“细节的真实”,现代派的作者就发笑。这些极度的荒诞不靠谱和极度的追求真实质感原因也很简单,为了使得主题突出,为了使得主题让人更加有震撼力。所以能,我要默默地点上一根烟,深沉地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古典主义作品往现代派作品发展的历程讲起……”
感觉如果借用刘慈欣《流浪地球》里面太阳“氦闪”的设定会更好一些,人类星际移民急迫性也更强。电影里面人类还有山有水有蓝天,生活也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确实感觉没有什么说服力。农作物出了问题就要整个人类星际殖民,感觉太小题大做,就跟家里发现一只蟑螂就要移民去南极一样不科学……
这个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最不能接受的一个设定啊。不是说枯萎病的设定有问题。根据第一名答案里所说的:“面临灾难的时候,我们唯一的希望是科技的进步。但如果政治原因导致科学研究得不到资金投入,否认进化论之类的反科学思想流行的话,科研陷入瘫痪,也可能使得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去处理危机。”简单看了下大家的评论,对回答稍作修改。一、个人主观方面不能接受是:1、地球得了枯萎病,PLAN A竟然不是先去治愈,而是先挪窝。挪窝有多大代价,多大风险?住的地方不是买衣服,坏了就换一个。在家里,水龙头坏了也是先修。2、政治不再支持科学研究这件事情,我估计我这辈子都无法理解。——注一下,“科学研究”是泛指,不是单指某一项领域研究开发,从电影整个倒退到原始来看,不止是某一领域,而是整体全部放弃。以我目前的认知,我无法理解,政治家们是出于什么目的阻止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我可以理解放弃军事等等科研,但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反科学思想流行,不说普通民众,这些政治家也要吃饭吧?按照当时天气糟糕的那个状况,粮食的那种产量,既然都在种地了,都让大家去当农民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要用科技手段发展农业,植树造林?一个脑残也就罢了,全球这么多国家,得有多少脑残政治家,才会做出“让我们倒退到农耕社会”的决定啊。而且还是剧情设定在美国,说好的民主呢?两党竟然如此和谐。政治家脑残也就罢了,全球这么多民众,没有人起义,没有人反抗,没有人想要去研究……我感觉导致地球灭亡的不是枯萎病,而是整个地球人脑子都不太好使了。二、好吧,抛开我主观不能接受的吧,就单说电影里的矛盾吧。1、说好不作科研了可是NASA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它还在默默地发展???说好的不支持科技进步呢????行业歧视啊!!!而且根据目前和电影中描述,在很久之前,地球的科技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文明程度了。而NASA会沿着原先的基础发展下去,但是农业却没有,没有发展就算了,甚至连原有的文明基础都没有保留。科学家们,你们偏科实在太严重了!3、好了,那这我也不说什么了。那谁能告诉我,最后安妮海瑟薇找到的那个星球是什么情况?光秃秃的,啥都没有,植物没有,生命没有。。好吧有氧气,吃什么?怎么种植?万一不适宜生长怎么办?重新开始建立家园得花费多少金钱人力物力,万一那也住不下去呢。这时候要咋办,生物、农业学这么差的地球人……综上:枯萎病的设定,首先在于它没有给出一个强有力的理由,在所有人拼命去修去挽救之后,地球真的不行了。作为一个正常人,按照普通人的思考方式,实在很难找到一个理由说服自己啊。-------------------当然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可能性,知乎上已经给了好多种回答了。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可这些剧情都没有交代。没有原因没有解释。看着人心里难受啊,总觉得有个疙瘩在那解不开。
我是觉得这个设定超级赞的,恰恰因为它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无关。在地球上人类竞争不过另一个物种(枯萎病的病原体),被自然选择淘汰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揭示出人类的脆弱呢?至于plan B如何解决枯萎病,很简单啊,病原体无法感染种子,不带成体植株,到了新世界再重新开始种粮食就好了。
不太好,但是不完全不可解。枯萎病会干掉几乎所有的禾本科植物,不过人类还有第五大主粮,土豆,并且土豆在南美州还有所有主粮作物中最大的基因库,所以培植出抗枯萎病的土豆是可能的,就是产量会很难看 养活不了几十亿人口。另外,planA的成功可以给公众以信心愿意忍受眼下的痛苦生活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技术进步,在空间站上转基因可以制造出抗枯萎病的禾本植物重建人类生存的基础。毕竟片子里没说这空间站运行了多少年,但是从最后开走的飞行器来看,空间站的技术比男主跑路的时候进步了好几代了。没有理由认为生物技术的进步会比空间飞行技术小。
我觉得最不合理的是由这个枯萎病引起的社会学问题:试想真有一场枯萎病导致的全球性粮荒爆发,人类很快就会爆发战争争夺粮食了吧?在面对生存危机时,抢掠和残杀完全就是人类本能。怎么可能大家连军队都解散了,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了?
在电影中,变异的细胞,产生可怕疾病的细菌,某些药品中的特殊成分等都是相当难处理的。甚至可以说,暂时还没有什么观众完全没见过的处理方式。因为这些细微的东西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肉眼看到,所以要让观众感同身受相当不易。这使得可供选择的方式不多,通常在画面上的处理方式是:用这些细微物作为起因,再重点着笔人们惯见或者能感同身受的社会现象和刺激剧情来映衬细微物能力的特殊,进而产生紧迫感十足的剧情张力。比如《永无止境》中的特殊药品,是用主角服用后能力的变化来体现该药的特殊性的,这种方式,在《超体》中融入斯嘉丽身体的那些CPH4也是一致的;在《生化危机》这类型电影中,直接是通过将大批量人类变成腐化的丧尸的情节画面来渲染病毒的恐怖,进而出现人类与丧尸的争斗,人类与人类的争斗来开展剧情。不去深究科学原理,仅从剧情和画面上探讨《星际穿越》中的枯萎病,可以发现,如果用粮食短缺导致人类争斗的末世剧情处理方式来展现枯萎病,是非常方便的,但也是偷懒的。影片中人类为了粮食起争端,互相残杀之类的相关信息是隐约提到的,但诺兰却不能放入相关画面和设置相关情节,这会使得本片成为末世片,格调大降(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另外,一旦开篇就搞人与人的对决情节,张力太强,会削弱曼恩博士叛变时的一系列剧情爆点。还不如重点渲染父女之爱。更何况电影的主题和重点很显然应放在太空,而不是末世。这导致电影中只能通过烧作物,人物相关对话,一些实验等不痛不痒的画面(和大部分观众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来展现枯萎病,这些方式在画面上其实很难营造足够的剧情所需的恐怖氛围。仅仅靠这些画面,观众是不足以深切代入“粮食快完了,得去外太空了”的感觉的。--况且还有喝啤酒(酒可不是必需品)的画面嘛不是?还有五百亩看起来可以很得意地用来开车碾压的玉米地嘛不是?(吐个槽:我都在多少部电影里看到开车碾玉米地了,什么时候成为标配了?开车碾玉米地再好看场面再宏大和枯萎病有任何关系吗?不是粮食不够吗?还碾!)因此,诺兰又加了另一个设定做为影片前期的大boss:沙尘暴。当漫天的沙尘暴缓缓逼近打棒球的人群之时,在视觉上十分震撼,同时,屋子里和车子上的厚厚的灰尘,车里还要戴口罩(都是日常生活可见)等等画面使得细节表现上也够,观众的情绪才真正地沉浸下去。虽然电影中意图将沙尘暴处理成枯萎病的一个后果,但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却不仅限于枯萎病,比如地球目前沙漠中的沙尘暴,显然不只是因为植物的枯萎。自然界用沙尘暴虐人类,开篇的画面张力有了,却不足以令勇士们出发往外太空--想想沙漠的游牧民族,想想沙尘暴下的帝都。所以最终还得用粮食作物逐渐枯萎作为必须出发的理由。强而有力的画面表现物却不是推进剧情的关键点,这是很遗憾的地方。双BOSS模式(枯萎病,沙尘暴),是各取其合理的五成,想要硬凑完美的十成,但里面有重叠又分离的部分,顶多到了七成效果。也就是说,剧情需求和画面表现是有一定错位的。
实际上这个的确很难解释。首先不会是风沙等地面的环境带来的问题,因为影片中有一幕是玉米在地下基地里还是患了枯萎病。其次,可能是大气成分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么?悬。我不知道在温室中培育粮食的投入与产出是否有不错的比例。但从太阳能,以及汽车看来,人类能源还是充足的。靠温室培育粮食,应该不成问题。最后,也是题主的疑惑。为什么空间站中就能培育粮食了,这不就是温室么。疑惑归疑惑,这部电影依旧是堪称经典的科幻大作。
洗地:估计出现了带有力强放射性的同位素的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后,被辐射到枯萎了。--如:带放射性的CO2我一直感觉碳原子是神奇的东西。
我以为电影里强调墨菲定律就是指“只要有可能就会发生”。所以枯萎病攻陷全部庄稼这种事情虽然现在想来不可思议,但的确有发生的可能啊……想想香蕉中流行的枯萎病。0-0
今天突然想起来人类吃香蕉的故事,你们知道现在人类吃的香蕉是第几代了吗,知道前面已经有香蕉品种在和黄叶病的斗争中牺牲了吗?所以说现在种的商业作物都是单一品种,很容易被疾病打击到的原文载于果壳网:
事物的危险性和它最终导致结果的严重性并不总是成比例,很多事要考虑到人形搅屎棍在其中发挥的神奇功效。环境的破坏程度,在超过阈值之前,人类总觉得还遥远,等超过阈值之后一般都是跪。因为无意识的大多数不会为了尚无征兆的天谴主动克服本能(台词:让人类通过牺牲自己去换取整个文明的延续是几乎不可能的),然后是熟悉的恶性循环。就说现在,都成那鬼样子了,大家不都还觉得雾霾萌萌哒吗。在主打科技的地球文明里,有买盐治百病的,有啥教都敢信的,有没到末日都打砸抢的,有把仇恨记到孙子辈的……在这个环境下,灭绝到最后一种可食用作物之前,我们最多也就是像我这样在网上兜售一下低廉的价值观而已。
美国农业不发达,一定要有金坷垃
去看看LUCY,然后会觉得枯萎病真TM是良心设定
应该是不错的电影,能发人深省吧,有空会去看看,也会注意楼主说的情节的
枯萎病,可以的啊,有个理由去星际就好;但男主大口大口喝啤酒就有点.............
你们直觉不妥当的理由,人家导演肯定反反复复推演了很多遍。甚至很多资料,就是没人去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穿越第二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