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有张战地为什么叫男朋友3的正版碟,他已经装过一次,我还能用吗?要不要在购买或注册什么的?教教我。

现在购买歌手正版专辑CD有什么意义?
来源:zhihu.com
【随着科技的发展,硬件对 CD 的支持力度似乎也越来越小,再者受到网络的冲击,不论从网上购买正版还是下载盗版,都能适应 iPod 等设备的支持。购买歌手正版 CD 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支持,亦或是一种体现逼格的行为?】
买CD是我表达我对我喜爱的歌手,乐队的一种尊重的方式。
引用一条微博吧……“你所喜欢的摇滚乐手!买房子也贵,吃饭也要钱,也得生儿育女。他们出唱片你下载,巡演你上班,演唱会你嫌贵!他们饿死了!你在微博微信发俩蜡烛!配一段煽情的短文!永远的rock roll!rock你大爷!”
觸摸不到的事物,無法承載我們的青春。這個時代的我們,很多事情比以前簡單得多,當我們想聽音樂,一個下載即可完成,不管正版付費還是免費盜版;當我們想拍照,拿起手機就可以將眼前的事物變成一組像素,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分享給每一個人;當我們遇見某一個迷人的異性、相識、相愛,還可能直到結婚生子,有太多的途徑去讓彼此交流,隨時溝通的移動電話、聊天軟件、短信、等等等等。我們從未如此方便地生活,也從未如此方便地丟失情感。以前總是會為一張CD存很久的錢,當你買到了,會細細去聽,看著歌詞本,內頁??即使多年後你搬了許多個地方,但那張CD都會陪在你身旁,偶爾拿起撫摸封面上和自己一樣變老的痕跡,我們會回想起一起走過的時光,這張CD是和你一起成長的;以前出去旅遊會租個相機,買幾卷膠卷,因為拍錯了就浪費一張,所以我們都會很仔細,即使技術真的不咋地。也不會把食品標簽這麼無聊的東西收進快門裡,而等待沖曬的過程,更會有種莫名的興奮。多年後那泛黃的相紙,比起任何電子產品都更好地記錄我們的身影;想想那段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的日子里,和隔壁班的女同學來往的書信,我們一字一句地認真的書寫著對她的愛意,她又一字一句誠意的表達你的迴應。在夜晚的檯燈下,對她的思念是那麼深刻那麼濃,而後我們又將這深深的思念,傾瀉在空白的信紙上。倘若是異地分離,那等待的焦急,收到來信的喜悅,信封上的郵戳印證著彼此的思念跨越了山河萬里,信紙上她留下的字跡,是不是比發光屏幕上蒼白的字體更讓人著迷?也許多年後兩人沒有在一起,但抽屜里滿滿的紙張,都是當初滿滿的愛意。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CD,不止是聽音樂而已。
我还买CD听,跟什么意义无关,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而已。对于经历过卡带、密纹唱片、CD和数字音乐介质变化过程的人来说,应该都知道听音乐该听什么。它包括:一张唱片的制作水准,表演者的艺术表现水准,整体形象设计,以及录音上的优质效果。对于我们这样的老年人来说,庆幸的是,能从音乐里听出这么多东西。至于今天的数字时代,人们获取到的量可以无限增多,但是失去的是对音乐的立体感受。其实也无所谓啦,什么样的条件听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需求听什么样的音乐。过去我们谈论音乐,会谈论很多东西,现在,孩子们谈论的就是一个——唱功。也是,你就能听到歌手一首歌,能听出个屁呀?
单纯因为太喜欢所以尊重并收藏。
购买正版对所有人来说都有意义。购买CD对大部分人来说没有意义。
难得碰到个觉得自己有发言权的问题。首先要声明一个技术性问题:我不懂音质,kbps啊,hi-fi啊,这些到底是什么我是不知道的。那么,我为什么要继续买CD?第一,我是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人,音乐也好,游戏也好,书籍也好,不买正版一般我都会不舒服,我认为这是对别人的劳动的尊重,而大部分早期非CD资源,也就是网上的mp3资源,几乎都是盗版,我不太能接受。第二,随着时代发展,好像很多网上音乐资源购买了版权,比如itunes,比如google音乐。我在09年及之后几年在google下载了不少音乐,比如林宥嘉、萧敬腾、方大同、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和MJ等。下载很爽啊,不要钱啊,对于读书时候的穷逼真的是爽歪歪啊,而且有版权如此开心啊再也没有道德负担了啊。这个时候为什么还买CD?因为有的人的作品下载不到,因为我没有苹果的装备(继续穷啊),CD依旧是我所知道的最直接方便获得而又尊重了版权的介质,而且渐渐熟悉网购,购买也很方便了。第三阶段了,工作了,有钱了,随便买个苹果产品也不是问题了,正版CD刷刷地买眼睛都不眨一下,这个时候我还开始从淘宝买美版和港版,或者自己亲自去香港的时候顺路买一点。这段时期,我已经进入了追求逼格的阶段:虽然已经知道数字音乐真是方便,但是偶尔来几张CD,然后掏出CD机,尤其是掏出的还是不同版本的柏辽兹幻想,在别人眼里,就是那么屌!最后,属于脑残粉的必须,少女时代的所有专辑,当年则是王力宏、she、avril。如果你最喜欢的都不收集齐,何谈什么喜欢什么真爱?我当年可鄙视那些口口声声最喜欢谁了然后一张正版都没有买过每天听着百度搜来的盗版mp3乐呵呵的,一群渣渣。不过这样也有坏处,就是给自己留下了黑历史的证据,艾玛我现在真的不想承认自己当年事she、avril、林肯公园、coldplay……的脑残粉啊,但是一打开装CD的抽屉,那满满的,不忍直视。大体上就是这样。
從某方面來說,這個問題有點像是“既然有雀巢有麥斯威爾有星巴克,現在再自己買豆煮咖啡有甚麼意義?”衹能說我耳朵被慣壞了。2.
我聽的第一張CD是Greenday 的American Idiot,聽過的人都知道裏面有幾首歌之間是連在一起的。
還有我後來聽Mylo Xyloto,一開始我是將專輯下載下來聽,順序打亂了,結果有那麼幾首歌好像就衹有個開頭後面斷了我還以為是我下載出錯了,後來強迫癥將所有歌按順序排好才發現這幾首歌是和它們的下一首連在一起的。但即使如此我依然沒法忍受大多數播放器在兩首歌之間智能加入的gap……所以後來我還是買了CD。3.
現在人們聽的都衹是單獨的一首首的歌了,分分鐘聽的還都衹是主打歌(所以才會有“某隻專輯裡的有些歌不好聽”的感覺)。而我覺得一張好的專輯會用整張專輯來講故事,來表達,裏面的每一首歌都有其意義,裏面歌曲的順序也是一種邏輯順序,所以我才那麼執著於按順序排歌。這種東西用CD去聽會更方便。4.關於“買CD不僅僅是爲了裏面的歌”,我就不多說了。
这就跟电子屏幕无法完全替代纸本书籍一样 CD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symbol。个人觉得CD有以下几点好处:1. 购买CD是一种热爱音乐或单纯喜爱歌手的表达和抒发方式。对于喜欢的歌手可以用来在上面签名(如果生活在台湾的话,找到偶像签名不是特别难这点本人狠有体会)2. 收藏摆设(尤其现在黑胶大盘的收藏越来越热 物以稀为贵)3. 为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尽些绵力...(当你成为一名创作者时你也许会发现你是多么渴望没有生在...咳咳)4. 顺便提升生活品质和逼格
只说我自己的经历。我有个十几年的哥们儿自己组乐队出CD,做民谣金属风格。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听金属,了解了在国内做这个小众音乐类型的乐手们之不易。出CD卖不了太多张,毕竟他们不是流行乐,而办演出收到的出场费也有限——虽然现在国内听这个的人我觉着在增加,而且更多人愿意去迷笛草莓之类的音乐节噪一把。他出的每张专辑,我都是花钱卖而不是管他要,然后转成apple lossless放到ipod classic里,虽然在虾米上能以便宜得多的价格下载320kbps的版本。他的乐队每次有演出,我能去则去,有时是自己买票进,有时他也会免我的票(live house允许每个乐队免票带几个人进去)。如今也攒了他不少专辑、EP、小海报之类,还有两件主题t恤,我可以向任何人吹牛逼说这是我兄弟做的音乐,我也能无愧地说我真正支持过我牛逼的兄弟——就算别人说他是你哥们儿所以你很主观地支持他,那又怎么样?如今他在美国读书学音乐呢,好久没看他演出了。而他的新专辑我前几天刚拿到,却因为最近老是加班到快半夜而无暇享受。有时候CD承载了很多,不仅是1411kbps的比特率。他的乐队叫铁骑,Tengger Cavalry。\m/
1. 无论是iTunes Store还是Amazon MP3,这些在线音乐商店很少有提供无损格式的音乐;2. 很多无缝专辑,在线购买的数字专辑每轨却是分割开的。对于本人喜好的电影原声,无缝播放在听感的提升上更加明显。以上两个原因就是我到现在仍然坚持买碟的原因
zhenghao gao:
这是器物对于人的意义,虚拟的物品是永远替代不了的,在虚拟物品可以替代的情况下购买传统的器物,是一种抵抗科技怪物异化人本身的一种态度。器物的空间感也是人的一种欲求。CD仅仅是一张光盘吗?封套、印刷、文案等等各类创意,都是爱好者的至爱。我是传统CD的死忠,当前数字化时代的注定逐渐悲催的呆子。
leeeeeeyc:
你真的喜欢一张专辑应该会买下来吧,至少它给了你很多的触动。即使爱上这张专辑的时候你是在网上下载的aac拷到手机听的,但是买下实物会让你感觉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专辑内页是有很多看头的。特别是欧美的专辑内页都会设计得很赞,也可以说是专辑整体性的一部分,还有原版的歌词(不是网上可能会有错的歌词)。台湾版的欧美专辑会有官方中译,比网上很多中译要可靠很多。
用CD听的歌特别好听,也特别耐听。信不信由你。
跟电子书无法取代纸质书一样,数字音源也无法取代唱片。 首先,唱片从封套碟片样式的设计到曲目顺序的安排都足见一种心思。买碟这事是种整体感受。 再有,常见的数字音源mp3或aac格式,码率只有320kbps,跟CD的音质无法相比。你说能下载到无损是吧?它们还不是来自买CD的人的分享嘛! 虽然条件所限,大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上听听或下载,但遇到了喜欢的专辑还是会把它买下来,为了拥有完整的用户体验(笑),同时对作品和作者表示一下支持。
为什么现在有人不愿读电子书,还是喜欢看纸质书,我想这种感觉是一样的,我就是喜欢实体,就是老土
为你喜爱和支持的乐手,音乐人,歌手点赞最现实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到贴吧去打嘴炮。
没玩过音乐,我不会知道音乐这玩意有多烧钱,并且有多难挣钱。其实挣钱也容易,难得的是挣良心钱。不是说写点口水歌卖了不良心,而是指你写出你觉得有意义的作品时能得到echo。
我买正版唱片也听唱片。94年学生党。 1 喜欢的歌手的唱片都有很独立完整的概念,一整张听下来太舒服了,而放在播放列表里的歌都很零散,整体感觉断了又断,拉拉扯扯会很烦躁。唱片为什么是唱片,不是歌手凑写了一盘子歌就出售啊,是有自己的概念和整体性的。2 被好音响惯坏了的耳朵不能接受128的音质。 3 最烦别人说价钱贵,没钱买,或者说什么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要免费共享。音乐人大都是辛辛苦苦练了大半辈子,有思路的时候熬夜写歌,没日没夜的训练,几十万几十万地往下砸器材,一辈子的经验都浓缩成一张唱片,就是为了让你免费分享?因为音乐的什么分享性?逗呢吧。听歌是享受,是需求,不是为了显示所谓的逼格啊。最后衷心希望网络付费系统尽早完善。
买正版,保证你没有买到或听到一件艺术赝品。买实体,保证你买到的不是一件艺术残次品。
我对实体唱片有很深的情结。正版数字音乐也会买,但都是在不方便的情况下,买了都感觉没买,还得补一张CD。对我来说,一个歌手或一个乐队,将在一段时间内创作、录音、制作的若干首歌曲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张Record,可以是Album,可以是Single,可以是EP等等等等,配以与这些歌搭调的文案及美术设计,就成了一张CD,LP或一个数码音乐文件夹。这是一个整体,是一件作品,一个特定时期内的project,是一次向听众的汇报。音乐方面,所有的歌放在一起有它的道理,当然你喜欢分开听,单独听,是你的权力,其他方面音质有别,各取所需;艺术上来说,里面所有的元素,缺一便不再完整了。数码音乐于我来说就是电脑里一个文件夹,像是桌子上的数码相册,表面为实,其实是不能更加虚幻的东西了。去年,英国大型实体唱片店hmv由于不敌网络下载宣告破产,有歌手怒斥:“何不把超市里所有的东西都撸进网络里!?” 想必看到这句你就明白了,实体唱片它不光光是只有音乐而已。现在所有的歌手都还在出实体唱片,LP近来复兴,卖的很好,但CD仍然是大多人的选择。上次去香港的hmv分店疯狂的买了很多回来,店里人不少,真的很难想象以后没有这种逛CD店的日子了。
①CD算是音质的保证吧。②喜欢一个作家买他的正版书籍,喜欢一名歌手买他的正版CD。③CD销量对艺人很重要。④逼格……是不是每一种看似不必要的花费都是逼格的体现?⑤CD也是收藏品,对于珍视它的人来说。
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失的年代》里曾经说过,过去古老的照片中人的脸上会有一种梦幻般的表情,这其实是因为当年的老式照相机曝光慢(我不是专业如果具体技术原因记得有误,望见谅)造成的,因此那种照相机和后来胶片照相机拍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同,怎么模仿也模仿不出来。不同的载体,内容相同,感官也是不同的。黑胶唱片,磁带,CD,数字播放器,音质是不同的,个人最喜欢黑胶的音质(虽然我不是这个的玩家),感觉黑胶唱片的音质会更润一些,不伤耳朵,特舒服,数字播放我个人不能听时间太长,会觉得受不了……当然我也是一般耳机,没买过发烧级的耳麦,另外比如我会比较喜欢看书,用屏幕看不下去一千字以上的内容。也是由于屏幕闪屏造成的生理上的不适,你知道人长时间盯着电脑是不怎么眨眼的吗?和看纸书的时候完全不同,所以现在干眼症很多。所以这些都不是逼格不逼格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每个人的五官灵敏度不一样。就像我睡觉必须把电视的电源都关了,因为我能听到夜里有种滋滋儿的声音特别刺耳,我就睡不着觉,但是很多人听不到。所以对我来说,一首歌录在CD上,黑胶上还是数字音乐,还是有差别的。黑胶上能听到的和听不到的,和数字音乐是不一样的。
購買正版的意義和購買CD的意義這是兩個問題。前一個根本不需要回答了。是一個,買阿迪王還是買Adidas的問題,其實不是問題。第二個來說,的確從普通使用上,可以不買CD,但對於資料保存來說,CD還是最好。不過一般聽聽而已的話,那是不用買的。
每次去福华买完凉茶以后,总会到旁边的唱片店里呆一会儿。唱片店这个名词其实已经距离现在很远很远了。我从小学五六年级到上初中的时候,以CD作为音乐介质听音乐专辑是非常主流的选择。说起来那个时间其实离现在还不遥远,我清楚得记得那是在2000年以后。那时候周杰伦横空出世,S.H.E作为流行女子组合也成为一线明星。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买的第一张专辑是S.H.E的《Encore》。那是一张盗版盘。当时楼下有一家CD店,我现在还记得它叫“主流168音乐联盟”。那个店的老板总是笑眯眯的。当时我问老板那张专辑的正版碟卖多少钱?老板说21块钱。21块钱,在我上初一的时候,也就是2004年,那是一笔巨款。因为当时的我根本没有零花钱。我偷了家里的三块钱,买了一张盗版盘。回家后,我拿DVD机完整地听了那张专辑。不夸张地说,那是第一次我对音乐专辑这个概念有了完整的印象。04年流行什么啊?我印象中的有周杰伦的《八度空间》《叶惠美》,有陶喆的《黑色柳丁》,有F.I.R的同名神专《F.I.R》,还有林俊杰的《江南》《编号89757》。那个年代的华语乐坛的流行音乐,是非常让我怀念的。因此,我没少从家里偷钱去买CD,笑眯眯的老板都认识我了,因为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走进CD店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是的,没钱买正版看一看也是好的。我省吃俭用,外加偷家里的钱,买了周杰伦的所有正版专辑。甚至当时周杰伦的首张专辑《Jay》卖到天价的120块。哦对了,就在06年,我第一次买了一张陈奕迅的正版专辑《认了吧》。那里有一首后来广为流传的歌,叫做《爱情转移》。不知道为什么,CD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差,笑眯眯的老板不再只卖CD,开始也卖一些周边。直到我上大学的第一年的寒假,也就是2011年的春节,我最后一次走进那家CD店。老板还是笑眯眯的和我打招呼。那是我最后一次和他聊天,等我暑假再回来,那家陪伴了我7年的店消失了。为什么?因为从07年开始,百度上基本可以免费下载所有的音乐。随身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mp3和mp4不断兴起。反正对大部分人而言,mp3更小巧方便,并且他们也对专辑的完整性也没概念,只要用mp3来听那些主打歌就可以了。我也没有了当初买CD的热情。我最后一次在那家CD店买的专辑是纵贯线的《北上列车》。这之后的很多年里,我基本没有买过专辑。一方面我实在没有CD店可以去。另一方面我又很少会在上网时想到买CD。毕竟当时百度音乐上都有嘛。除非是我非常想要收藏的CD,比如2014年,我买的童安格和周治平的《童周共聚》。现在,2016年,我又走进了一家CD店。我该怎样形容又一次走进一家CD店的感受呢?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当我看到很多很多老专辑的时候,尤其是看到很多小时候那些我曾经摸一摸看一看就好的正版专辑时,我沉默了。我又一次看到了林志炫的《原生之旅》。我又一次看到了周华健的《雨人》。我发觉我的眼眶湿了。我看到了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歌手的专辑。我曾经以为他们的专辑我只能在网易云音乐上听了。并且还要忍受网易云音乐对专辑中的歌进行删减。没想到我真的看到原版专辑了。这两张专辑,就是田馥甄的《渺小》和谢安琪的《kontinue》。我突然发觉此时此刻,我变了。因为我心中有个声音在说买专辑在现在是没有任何功用的。这句话是对的。数字化的今天,连电脑都很少配备DVD光驱。而网络的发达使听音乐变得触手可得。因为网易云音乐就在那儿,想听连上网就能听。如若是为了音乐质量而选择CD的音乐发烧友,那么投资一台不错的CD机的价钱是难以想象的。这就是为什么CD市场变成当下的困境。我又一次的进进出出这家CD店,只是现在,我不再因为自己金钱的窘迫而无法买CD。直到昨天,我突然间想明白了,我立刻买下了这两张专辑。我突然发觉支持正版音乐的意义,远大于CD这种音乐介质带来的意义。我愿意支持我喜欢的歌手,那么真金白银的投入便是最大的支持和尊重。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这种方式的支持,也总好过莫名其妙的捐款。希望田馥甄,张悬,谢安琪,陈绮贞,蔡健雅,何韵诗,古巨基,麦浚龙,张敬轩,方大同的专辑越来越好。
cd就是喜欢的音乐在三次元里看得见,摸得着,失眠抱着睡觉。我想说的是,我的圈子里,多的是人买cd,听不听无所谓,卖音乐实物不能只卖个光盘,而是要赋予它更多的价值,很多时候,cd只是购买中的附赠品,让它的存在使购买者享受到更多精神上的冲击。这就要看人怎么做它了。
我买的大部分专辑 iTunes数字版都要比实体便宜 实体要漂洋过海运过来还要加上国内运费 还可能盒裂死在路上前段时间一个很喜欢的女歌手发首专 我很纠结究竟买实体还是数字然后问了问朋友“肯定买实体啊!有什么好犹豫的?”最后买了实体入碟坑不久 才几个月 收的碟也就几十张 不过碟子已经占了一些空间了突然很庆幸自己选择的是实体而不是数字因为我觉得 多年后守着一大堆CD 翻翻歌词本 用老旧的CD机花几十分钟听完一张专辑 比开着电脑在“已购项目”里下载歌曲好多了────_(:з」∠)_居然得到了赞 好开熏~来点更实际的理由~1.音质。有答案提到了,目前网上购买的数字音乐音质基本无法与CD相比。2.收藏。专辑的设计,包括封面、内页与盘面等,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不过现在iTunes某些专辑也提供digital booklet下载。)3.升值。有些碟由于绝版,或者属于稀有的宣传或限量盘而价格大涨。说到这里,收CD想要出坑可以转手,但如果买的是数字音乐的,拷贝来卖钱就属于盗版行为了;当然既不买实体也不买数字而是听盗版来支持自己喜欢的歌手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4.支持歌手。(其实这点就不局限于是否是CD了)这一点对那些比较独立和小众的音乐人更加有意义。巨星如婕纶公举和舌舌,曾经直接表示粉丝是不是花钱买自己的音乐都没有关系,因为唱片销售只占他们收入的很小部分,他们赚钱可以通过广告、巡演、商演……然而对那些并不那么出名的音乐人来说,购买唱片是对他们的很大支持。当前流媒体产业正在侵蚀唱片销售行业,在碟吧有一个帖子讨论了音乐人通过流媒体到底能获得多少收益(以QQ音乐为例),结果让人很心寒。霉霉从流媒下架,希望大家购买专辑,很多人说她圈钱无下限。有些人可能只是开玩笑,但有很多人却是无脑跟风黑她圈钱。请你们思考一下,像她这样的歌手,唱片销售的收入她难道真的会在意吗?其实,婕纶和舌舌说不在乎粉丝是否购买专辑的时候,我虽然佩服他们,但心里是有一些失望的。
一是出于对歌手的喜爱、尊重,二是有些小众歌手的歌网上搜不到,想听就只能买CD,三是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四是拥有实质的比在网上听更踏实,就像电子书与纸质书籍的区别一样更喜欢纸质的书籍
因为我不愿意花同样的钱买MP3。
会慢慢转变它的功能的,转变的跟胶盘唱片一样了
若目田修远:
买CD是因为要放在车里听不喜欢广播买正版是因为支持喜欢的歌手怕她们有一天因为收入太少而不做音乐了
Travis Lee:
已经买CD送MP3了。我觉得以后就是:CD用于收藏,买CD送MP3或者AAC格式的音乐来听。逼格高的买好设备播放CD。
我第一次回答问题好紧张ˊ_>ˋ对我自己来说,主要是对歌手一种支持。我认为这张专辑是一张好专辑,我想通过购买它来肯定它的价值。同时也是一种收藏。我买的专辑几乎都是买后听一次,然后放起来收藏的。同时,不觉得CD听起来效果更佳吗?
1.现在的在线音乐商店如iTunes Store,Amazon等提供的基本都不是无损音源,对耳朵有那么敏感的人来说(你听不出区别只能说你的耳朵不够敏感),这是不能接受的。当然你可以从某些地方下到某些人从CD转录的无损音源,但这似乎并非正版吧,不作讨论。2.实体收藏永远是不可替代的,也许是出于心理上的满足感,当你看到书架(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上摆满了一张张碟盒时,心情总比看到硬盘里的一堆数据要心情愉悦一些吧。3.黑胶CD的价值很高的,算是个收藏品市场。4.逼格不逼格的纯粹是外行人看的,真正听的人在乎吗?
1.当自己购物欲发作的时候,买张自己喜欢的CD是一个比较廉价的解决方案。2.填满自己的书架。看着满架的CD远比看着满屏幕的CD封面要过瘾。3.在书房里里放上一张CD,听上一个下午,仪式感爆棚,数字音乐什么的太弱了。4.CD容易出靓声。
Terry Young:
我个人非常喜欢CD,更多的是对歌手的认可和尊重吧,我会一个一个店来搜索找到我要的那张CD,会在假期拉着妹纸逛逛打口CD店,听着自己抓轨的CD会有一种归属感是简单下载的MP3给不了的,一张CD有他独有的性格,每首歌都是有隐隐联系的.另外一点在于,hifi设备的约束使我更愿意去追求更好的音质,对绝大多数人MP3的小损失压缩很好,对于少量的发烧友,CD转出的wav才是最终的要求.
最近入了一张动漫音乐专辑,不便宜,一张专辑,两首歌,算上运费¥100+。楼上很多人认为这是对版权的一种尊重,我认为这是一方面,但又不是全部。如果我要尊重版权,我完全可以到买了版权的音乐APP下载,方便快捷还免费,音质差距我看来没那么大。但是我还是花了这一百多块买了CD,我自认为我买这张CD的原因:一来是情怀,二来是收藏,三来是对作者,对歌手的支持。有的人认为,为了情怀而买单是一种愚蠢,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某种东西能够触动你的内心,为之付出点钱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收藏更不必说,也许过不了多久,当心中的热情消退之后,这张专辑就会被扔进角落,然后落灰,但是当整理杂物,翻开这张专辑,看到熟悉的封面,那些已经被沉淀的思绪就将再一次敲打你的内心,这也是一种令人沉醉的体验;对作者对歌手的支持,换句话说,就是对那些带给我触动的音乐的作者,歌手说一句:谢谢。在如今音乐APP层出不穷,音乐唾手可得的年代,CD的最大功能:媒介,已经大打折扣了,但是她依旧存在,且不会消亡,其原因我认为就是我说的那三条了。
购买正版CD唱片是对歌手及艺术家的支持,也是对他们的认可与尊重,用作收藏用途。即便不下载D版音乐,也有许多线上试听,也有线上付费下载方式。
一种支持,一种情怀吧!
我喜欢听伤感的情歌。那一次,我心情很不好。随手拆开远方朋友寄送的CD
-杨宗纬的《初爱》将cd插进光驱,看着歌词本缓缓的倾听着杨宗纬沙哑的嗓音。当一张CD放完,泪流满面。就是这个意义。
Kevin Wei:
为了确保我喜欢的他及他们还能唱我喜欢的歌!我能做得不多,只能靠这一点点来支持他们,也谢谢他们尽管这么多年下来曝光率高了,还是没有偏离太远!
养活自己喜爱的音乐人。(类似去自己喜欢的书店买书)
花是我的你:
未来听CD会是一种时尚
还有那种古老的收音机
在高科技电子产品饱和市场的时候出门都是清一色的iPod什么的
突然出现收音机何尝不是一种时尚呢
王小俊同学:
对歌手的支持吧……还有,很喜欢里面送的各种卡贴,海报……
音质好有收藏感
承载一个时代记忆的优质载体,记录的不仅是音乐,更是对青春的纪念。
体现什么逼格啊,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被别人看见,与时代脱节不?一种情怀倒是真的有,为喜欢的音乐人刷刷微不足道的贡献,满足一下自己的心理平衡。私下偶尔发神经会拿出来cd去听,不是因为习惯,是想找找以前的感觉啊,那个没有手机没有MP3,只有卡带的校园时代。cd都是很高端啊,特别是偷偷的在晚自习听CD,看着制作精美的歌词片,上面有作词作曲编曲吉他制作人啊等等信息,能感受到一首歌是怎样诞生的感觉~但是很遗憾cd明显不方便不便携,神呼呼的音质对于我这样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也分辨不出什么~于是,它们大多数时间都躺在那里。周杰伦出专辑我还会买正版,也许买回来一年听不了几次,只当收藏。
为了给杰伦凑点份子钱。。。
听CD和买CD是习惯的延续,只是觉得这样听着最熟悉,最有青春的味道。
就是喜欢拿到实体专的那种感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热门吉他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地1为什么叫男朋友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