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个人叫李涛梁晓艺

点击:138724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福建省安溪八中2009届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最后一卷).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福建省安溪八中2009届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最后一卷)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安溪八中200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题(最后一卷)
命题:梁晓艺
审核:谢章棋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君子生非异也,
(《劝学》)
,血色罗裙翻酒污。
(《琵琶行》)
(2) 吾师道也,
(《师说》)
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阿房宫赋?》)
舞榭歌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何方圜之能周兮,
?(《离骚》)
苟非吾之所有,
(《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①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②,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④。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⑤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⑥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指闽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嶔崟⑦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⑧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释】①阸(ài),阻隔②絙(gēng),粗绳③衡缩蟉(liù)糅,水势曲折奔流
④破溺,船破溺水⑤处,安置⑥陿,狭⑦嶔崟(qīn yīn),山势高耸的样子⑧埃壒(ài),尘埃、尘世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累:累积、连接
B.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C.岂虚也哉
D.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属:聚集,集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第一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
C.第二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D.第三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胜景,以表现“其志壮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
(2)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22页370页339页317页365页874页444页405页414页528页在安溪八中的讲座稿
&&&&&&&&&&
&&&&&&&&&&&&&
&&& 主题:插上文学的翅膀,我们一起飞翔
  主讲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陈锦江
  时间:日
  观众:八中领导、老师、学生
  讲稿:  
  大家好,我叫陈锦江,很荣幸成为本期讲座的主题《插上文学的翅膀,我们一起飞翔》的主讲人。
  在讲座开始前,请允许我向我的文学启蒙老师,也是教我语文的郑明川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是他带我走上文学之路。古人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对我的帮助我一直都谨记在心。
  没有想到,今天会来那么多人,很出乎我的意料,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这是我第一次开文学讲座,难免会紧张和激动,其实在文字里或许我是个诗意的表达者,但现实里却不善于谈话,经常说不好,因此特别担心这次会讲不好。很多时候,我在领奖台上只会说一句:谢谢大家,然后走下台了,这并不是因为我清高孤傲,而是因为写作者真的不习惯在人群中经常露面,写作者不像明星,他们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创造出好的文字,而且他们内心里也本能的拒绝喧嚣,这次一下子面对那么多人,我的确很不适应,但我对母校及学弟学妹们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所以在开讲座前几天,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希望可以讲好。现在我又看到你们真诚的目光,更有信心了。
  我是陈锦江,大家也可以叫我圣拉或学长,这样更亲切些。我是安溪八中2003级学生,现在是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大二法学学生。今天很荣幸受到张晓鹏老师的邀请,又回到母校八中,与学弟学妹们交流我的文学创作体会。
  安溪八中是我的母校,我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同时,这里是我文学的起点。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母校和老师,更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我记得我跟我妈妈说过,无论未来我走得多远,我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同样我想说,无论我在文学上取得多大的成绩,我都不会忘记我的起点——我们的《春萌》报。我相信,如果不是高二那年遇到了郑明川、张晓鹏、李志宏、谢章棋、梁晓艺等诸多的文学导师,如果不是《春萌》文学社给我提供了那么好的创作平台,我不会走到今天,更无法实现当作家的梦想,所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起点,不会忘记给过我指点和帮助的每一个人。
  年少轻狂的岁月里,我们总有太多的梦想,想做流浪的歌手,想成为狂妄不羁的诗人,想着有朝一日要成为众人捧着的明星,抑或是想去当仗剑行天涯的侠客……但最后能够执着的去追寻并实现的有几个人呢?
  我五岁时,一次差点迷失回家的路后,便开始做着长大后要成为村里所有人的骄傲的梦想,而在我十三岁那年,最疼爱我的爷爷临终前的遗愿是,希望我能成为我们陈家人的骄傲,从五岁到十三岁,从十三岁到二十一岁,十几年的时间里,我终于找到了文字成就了我的梦想,但我还在路上,一直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相信不管前方有多艰难,我都会继续前行着。
  讲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件让我很难受的事,前几天福州的一个读者给我发短信,她说要给我讲个笑话,然后突然冒出一句:我舍友跟我讲,十个安溪九个骗!不知道你的这些成绩是否也是骗来的呢?说真的,看到这条短信时当时很愤怒,为什么呢?因为自从我进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因为我想以成绩证明安溪人也是好样的!所以,大一的时候,当别人沉浸在享受大学的时候,我却在思考着四年后的出路。
  后来,我通过自己的文字渐渐做到了,大一时我在很多刊物上发表作品,也在文学上获得了好几个奖项,渐渐的周围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的存在,知道我这个从农村来的人是不可以小看的!因为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有幸与我们学院的院长进行交流,并在全院职工大会上得到他的公开表扬!但我并不知足,我一直在努力着,就在今年九月,我成为了目前福建省内年龄最小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开始受到一些媒体的关注,但我每次都恳请媒体写我是安溪人,也很多媒体使用这样的一个标题报道我:安溪学生加入中国散文学会。看到这,我终于很欣慰的笑了,而每次听到别人对这的惊叹时,我也在感叹!因为我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渐渐的改变别人对我们安溪人的看法!
  明年或者几年后,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也要走进大学了,我真的很希望你们在很短暂的四年里,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别人证明,我们安溪人也是很优秀的!我相信,你们可以的,而且你们会比我更出色!
  接下来我想跟你们谈谈我的文学历程。
  这几年,发表了一些作品,出了一两本书,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成为福建省内加入该会目前最年轻的会员,开始受到众多媒体关注。前几天《海峡都市报》刚刊发了期对我的文学专访,最近也有很多朋友或读者就开始猜测我的家世,有的人说我爸爸是作协主席,有的人说我祖辈们都是城里的文化人,也有的人说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从小就饱读诗书。说来惭愧,我父母都是农民,文学是个什么东西他们不懂,也就不可能教我读书识字了;小时候,家里很穷,当然没钱买书,那时也不知道什么是四大名著,因此我的童年是在玩泥鳅中长大,而并非别人猜测的在饱读诗书中成长。
  我至今记忆深刻的是,人生里读的第一本可以叫文学的书是《三国演义》,那是在读初二时的某个雨下得很大的午后,因没带伞回不去,于是买了个面包后就往学校的图书室走。要是在平时我是不去的,因为在那借书需办借书证还要押金,不小心把书弄丢了又得加倍赔偿,我可不会去冒这个险。不过来了就得进去看看。这一看,没想到发现了一本只翻几页就觉得很有趣的小说《三国演义》,因此这个午后就捧着它坐在图书室里静静地读着。
  读初中的时候,有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每个人发了张校报《南馨》,然后开始了一番夸夸其谈:“同学们,你们要好好看报纸里的文章呀!你们应该向这些小作者学习,借鉴借鉴他们的写作套路,不是我爱夸,他们的确都写得不错,我敢说里面的作者说不定有的会成为未来的大作家呢!”当时我听了心里有些不舒服,觉得这种八股文式的“豆腐文”能称得上好文章吗?看来不行,于是我连夜炮制了篇现在已经忘了题名的文章,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走到校报主编的宿舍门口,还没敲门,却突然想起这篇文章字迹潦草不说,连个结尾也没写,拿到老师那不被骂个半死才怪呢!于是羞愧万分,匆忙退鼓回去。
  后来离开生活多年的小村庄,到了外面一个比较热闹的小镇读高中,接触了更多的人,见识了更多的事,关键是看了更多的书,于是心中那股创作热情似乎要复燃了。但高一时,因为忙于谈一段很美好的爱情,所以经常在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小作文的本子里,不是随便在杂志上抄一篇应付了事,就是只写几个让老师气愤得经常叹道“孺子不可教也”的字:本周无事,下周待续。现在想起来,觉得蛮有趣的,我希望教我高一语文的李少华老师,现在已经谅解了我这个曾惹他生气的学生了。
  高二那年,因为一段恋情,我开始了写作,经常写一些忧伤的文字。记得2005年的春天有个夜里,躺在床上的我,突然感觉灵感来临,于是半夜起床很快地写下了篇叫《第三条岸》的文章,写好后就很自信的投给校报《春萌》主编,但很快把这事忘了,或许是张晓鹏老师觉得接受学生电子投稿是件很新鲜的事,所以特别留意了我的稿件吧,很幸运新一期的报纸就刊发了我的那篇作品。
  在校报发表作品我还不知足,有次在书店看到一本叫《青少年日记》的杂志,这是一本省级CN刊物,里面有个叫“校园新星”的栏目,这个栏目不仅把作者的照片放在封面宣传,同时还刊登他的简介和几篇作品,看得我心里痒痒的,于是记下编辑部的电话号码。几天后我就给编辑打电话,记得那时我是先假装问这本杂志怎样征订的问题和编辑套近乎,然后吹嘘我可是在报刊上发表过好多篇作品的了(其实只有一篇),没想到竟然和编辑聊得很投机,最后编辑跟我说,好吧,你把你的作品发给我看看。没想到,第一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作品我的照片就上了杂志了。
  再后来,按学校老师一致评说的:“陈锦江这个半路写作的学生,却在高二时办起文学网站,高三在电台开设专栏,高四又出版了本书,发表的作品是蛮多的,不时能给咱学校带来点小轰动呢!可惜理科成绩不行,能不能考上大学还是问题了。”不过幸好,2007年的那个黑色七月,我这个严重偏科文学的理科生,在满分120分的物理却考不到20分的尴尬成绩下,却侥幸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进入了美好的象牙塔,继续在文学路上痛并快乐地行走着。
  现在在大学里想起我与文学这些事,不免觉得有些意思了。
  突然想起,今年三月初收到的一封八中学妹写来的信,信中她说:“我很羡慕你的才华,满腹文采,在你的文字里,能寻找到一种思想上的共识,感受到隐于字里行间的惆怅,我自以为你的内心世界很善感也很细腻。”那时读了这封信,我感动不已,当即回信。我真的很高兴,离开母校快一年了,居然还有那么多的学弟学妹记着我,默默的关注我的作品。
  真的很谢谢大家。谢谢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今年九月,母校二级达标学校评估时,在春萌文学社阅览室展出了我的作品,后来又在校报《春萌》刊登了对我的专访及其对新书的介绍,真的很感激母校为我所做的一切。
  前些日子听春萌文学社的一个社员说,你们很多人把我当成了偶像,把我作为前进的动力,你们当中许多人已经有了当作家的梦想,听到这话学长很高兴和自豪,但你们又告诉我,你们现在最大的痛苦是没有时间看文学类的书,写的东西又经常不受认可,经常不被老师喜欢,更可恨的是,平时作文时常拿不到高分,因此有人开始困惑了,该不该坚持文学的梦想呢?你们希望我能给你们答案。说真的,你们的问题也让我陷入沉思了,因为我曾经和你们一样,在文学和应试教育之间苦苦挣扎,那时我太过叛逆,宁愿选择牺牲作文的分数也不失去自己的写作风格,仍痴迷地写着不被老师喜欢的文字,这样的结果是,我经历了两度高考,在那段最黑暗的岁月里,麻木不仁的活着,但幸运的是,最后我还是艰难地走过来了,到了大学,开始有了飞翔的翅膀,在文学这片蓝色的天空里尽情的飞翔着。所以我希望你们在文学与现实产生冲突时,应该学会暂时放弃文学,等到进入大学后,再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是说有时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吗?我相信你们可以处理好的。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有次一个记者问我,相对中文系的学生,读法学的我没机会接受专业的文学理论学习,却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能说说为什么吗?我这样回答:我始终相信,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他肯定经历过独特而苦痛的生活,而且有着一颗开阔、敏感、悲悯的心,再加上写作的天分,因此文字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我都具备了,但相较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很重要,我深知如此,为了不让自己落人之后,我一直在努力充实自己,一有时间就会读些这方面的书或去旁听文学教授的课。
  针对我的回答,接下来我想谈谈一个好的写作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有独特难忘的的经历。  
  在谈到独特而苦痛的经历,我特别想提到女诗人杜涯,她说过,童年即一生,因为童年的经历不仅使得她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而且也深刻的影响了她的生活,同样在我的童年里,五岁时一次差点迷失回家的路后,让我开始有了长大后要成为村里所有人的骄傲的梦想,七岁那年,当我知道我原来有个姐姐,却在我未出生前就去了天国,十岁那年,疼爱我的大伯的离去,还有十三岁那年,我最亲爱的爷爷在临终前的最后遗愿是,希望我能成为我们陈家人的骄傲,后来我通过文学渐渐的实现了童年的梦想,我相信,正是这些苦痛的经历,才成就了我的写作,因此我相信,童年会影响我的大半生,而不是一生,因为我不敢保证几十年后当我已为别人的祖父时还是否能记得童年的苦痛,但至少现在会的。
  我记得余华在《我为何写作》中说:因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像我这一代人是在没有文学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当我成年以后,我开始喜爱文学的时候,正是中国对文学解禁的时代。我至今记得当初在书店前长长的购书人流,这样的情景以后我再没有见到,这是无数人汇聚起来的饥渴,是一个时代对书籍的饥渴。
  读完这段话,我一直在想,出生于80年代或90年代的人,几个人能深刻的体会余华的话呢?我们这两代人许多是在温室下成长的,因为没有经历过文革,没有经历过苦难,而是生活在富足的生活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还不知足,还经常跟父母撒娇,直到最后父母的妥协才肯罢休,但我特别羡慕从文革中走过来的人,他们没有80后的娇生惯养,而是历尽沧桑;没有80后的无病呻吟,而是厚重稳实;没有80后的敏感忧伤,而是自信豪放,而他们写出来的作品,哪里是像我们这代人那样的尽是创作千篇一律的小说,无病呻吟的文字呢?
  我始终相信,没有童年或少年的难忘经历,没有阅历,没有深入生活,如果我们一直局限于封闭式的校园生活,那是没有办法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的。当然,缺少这些也并不是我们的错,因为在十几年的应试教育里,家长老师始终给我们灌输着高考至上,一切向高考看齐的思想,但我希望有一天当热爱文学的你们站在象牙塔的门口时,你们要开始真正的勇于走出校园,多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关注弱势群体,从这些挖掘出独特的写作素材。
  二、&对写作虔诚的热爱。  
  这次回来,我跟我二伯聊天时,不懂文学的他跟我说这样一句话:文学嘛,文就是作文,学就是学海无涯,所以你不要骄傲,要在作文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现在很了不起。听了我二伯的话,我真的很感动,虽然他只读过几年书,就出来在社会打拼,但他对文学的理解却如此到位。
  有次我接受协和学院院报采访的时候,我说过:“我还在继续的向前走着,我想我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不到尽头。”是的,我相信,即使是鲁迅、冰心、路遥这样的大家,他们也一定不会感到自己已经到达了文学的彼岸,但是他们一如继往的对写作虔诚的热爱着,因为文字可以带给我们幸福感,可以让我们枯燥无味的生活变得活泼有趣,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而美好,所以即使写作者长期生活在暗淡无光的角落里,只要偶尔有着明亮的光照进来,也是会把写作坚持坚持下去。
  我记得我们院长陈庆元教授跟我说过,写作的人切忌浮躁。如果一个喜欢写作的人整天出入KTV,整天生活在喧嚣的世界里的话,他能写出好的文字吗?没办法的,因为创作是一项很需要安静的工程,而且也是很孤独的,我们要有足够的毅力面对孤独带来的绝望,一直保持着对写作的虔诚,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学路子。而且在我看来,写作也不能太过急躁,文学这条路应该一步一步地走,虽然我们会有很多次稿件被拒绝的经历,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在不被认可的时期,我们仍能不断体尝进步带来的幸福感。
  三、&要有开阔、悲悯的情怀。  
  讲到这里,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下,当有一天你提着一些食物,走在路上却遇到一只长得很丑陋的流浪狗跟在后面时,你是选择拿一点东西给狗吃还是拿一块石头砸它呢?
  我相信,拿一块石头砸它的不适合写作的,因为他肯定写写不好一篇倡议关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文章,即使写出来了也是非常做作。而为文先文人,现实里我们如果没有像冰心奶奶那样具有开阔、悲悯、博爱的情怀,而是冷漠、残酷、自私、仇恨,那即使能够创造文字,也肯定是充满暴力色情的,这就变成了文字垃圾,这就不可能拥有读者,更不可能以文字感染读者,使那些深陷生活苦痛中的人通过文字寻找到光明与希望。
  自我开始写作起,老师们就给我这方面的忠告,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很真诚的创作,用心的写好每一个真性情的文字。我记得今年3月的时候,第一次去福州儿童福利院看望一些特殊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智障儿童,有着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缺陷,所以很少被人关心,而且有的女生看望他们后回去会做噩梦,但我还是坚持和一个朋友留了下来,虽然第一次我不敢和他们玩在一起,但去的次数多了,我就和这些孩子们玩到了一块,还和一个叫小马哥的小男孩成了好朋友,经常会挂念着他,后来我写的一篇叫《聆听心灵的落泪声》的文章感动了很多了,有的同学跟我说,她们看了我的文字后也希望去看望孩子们,这时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我相信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你们说对吗?
  长期以来,我也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写作所得的稿费用于帮助西部的孩子、智障的儿童或者四川的灾区人民,正因为如此,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在这里,我我真诚的希望有着文学梦想的人,也能记住我今天的话,一定要带着一颗爱的心去写作!
  四、&扎实文学的基本功。  
  不知道在座的学弟学妹们是否有这样的迷惑,在课本或杂志上阅读到一篇名家的作品,却感觉那平淡的语言,自然的表达也是我们所能达到的,但自己真正想写却写不来了,而且老师对名家作品的分析时又引出许多创作的技巧,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通过我刚才讲的,想必大家能感觉到扎实文学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正因为我不是中文专业学生,所以在文学理论方面的只是一直是我欠缺的,造成没法运笔自如,这是我现在转型期所处的写作困境,对此我深感自己的欠缺,所以一有时间就会去旁听师大文学院教授的课,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希望在这方面我们一起努力。
  五、&诚心拜师求艺。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央视正热播的《李小龙传奇》,可能很多人因为忙于学业无暇顾及,但我从头到尾一集不漏地看完了,并且从中感悟到了不少东西。
  你们知道为什么李小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位让中国功夫称霸世界的华人吗?当年李小龙独身一人在美国艰难生活的时候,却从不放弃自己所衷爱的武术,在当时日本的空手道馆遍及美国的各个城市时,李小龙却敢于向空手道挑战,一直到后来打遍美国各路高手,他从没有狂妄自大过,而是诚恳的拜各路高手为师,诚心拿出自己的绝技与别人学习和切磋,最后吸取百家之所长创立了截拳道。
  而文学也一样,我们应该诚心向他人学习,创造一切机会认识比自己优秀的写作者,努力寻找到周围中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这样不仅在文学之路上走得不那么孤独,而且当你们的两个思想碰撞在一起,收获的一定是大于2的思想。
  自从我认识我的第一个老师郑明川老师,到认识山西著名散文家乔忠延先生,再到有幸受到我们学院院长陈庆元教授的指导,一路走来,我诚心向各位老师求教,也在他们的帮助下不断改正不足,吸收新东西,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这是我所要讲的写作该具备的条件,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从我讲的东西中感悟点什么。我也很愿意和大家交流,虽然有时候你们给我写信我没办法回复或及时回复,但我一直很用心的读着。同时,我也想告诉你们,其实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在现实里,我也有自己的好多缺点,比如:我有时候会很悲观,有时候很敏感,有时候也很不自信,大多时候不善于和别人交往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我的缺点好多,讲出来了可能会破坏你们心中的美好形象,但我更乐意让你们看到一个更真实的我,就像我最喜欢朴树一样,我很喜欢他的歌,也很喜欢他为人的本真,所以我希望你们喜欢我的文字的时候也能喜欢真实的我。
  说到这里,我想对《春萌》里的所有作者说:选择写作,就应该深知,文学首先出发自一种情怀,一种由大爱而生的对世界,对人生,对那些和自我有关或无关的人们的关切之情。我记得作家许素彬老师告诉我,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不一样,有时候需要慢下来,而且心灵的涵养是一辈子的事。是的,我们应该以开阔、悲悯的心态面对世界,并且用心创作出纯净的文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以文字坚守着心灵的纯净,这样,我们才会从文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所以我真切的希望,每个热爱文学的学弟学妹们能够用文字涵养心灵,并且把它当作人生的一笔财富。我相信,《春萌》因为有我们洒下的汗水,有我们真心的呵护,它一定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成为一份有着独特魅力的校园报。
  我的散文集《风从鱼的身上经过》将在年底出版,这是一本我四年来用心血写就的作品,希望面世后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最后,我想说,插上文学的翅膀,我们一起飞翔。
  谢谢母校的领导、老师、学弟学妹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1涓?崗姊佹檽鑹簙缁欎寒锛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个人叫王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