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581房间 大华商 帐号被全境封锁卡死无法进入怎么办

-- 华商报 --
9层一房间起 火女子扒窗台逃生 不幸坠亡
昨日早9时,东郊矿山路东方罗马花园小区1栋9楼一房间突然起火,经过两个小时的急救火势才被扑灭,一名女子在逃生时坠楼身亡。  
中午12时,华商报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火势已被扑灭,消防人员已撤离,楼下仍聚集着很多围观的市民。从该楼北侧看9楼靠中间的两扇窗户周围已被熏黑,窗户已掉在了地上,碎片散落了一地。事发房间为9楼11号房间,两名保安在事发房间门口禁止任何人进入,从房间门口看,房间里已被烧成空壳,只剩下几个家具燃烧后的铁架子。  
目击者吴先生说,当时他从小区外边看到一女子手扒在窗台的沿上,很快女子从9楼坠落,吴先生估计女子是撑不住才掉下来的。  
小区一位保洁员目击了死者坠楼的过程,当时死者确实在窗口停留,该保洁人员还劝说死者不要往下跳,但最终女子还是坠楼。  
华商报记者从小区物业了解到,小区监控中显示有两位女士9时16分进入小区,而小区保洁员9时20分发现1栋9层冒出浓烟,当小区保安赶到事发房间门口时,一位女士在门外。后据了解,这两人是姐妹俩,27岁的妹妹在屋内,姐姐在门外。9时30分,小区保安试图强行打开房门时发现门被反锁着,当时姐姐并不知道妹妹已经坠楼。妹妹租住在该房间内,屋里存放着一些平时摆摊的鞋子。  
据消防部门介绍,昨日10时接到报警,一名女子因房屋起火坠楼,被120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11时30分许,火被消防人员扑灭,过火面积约40平方米,无其他人员伤亡。目前,消防和警方正在对起火原因以及女子坠楼原因做进一步调查。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张成龙 实习生 周垚 采写  >>消防建议  高层起火 应充分利用周围有效工具  
消防人员表示,高层建筑起火后逃生确实很困难,遇难的机会要比普通建筑高得多。但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一旦遇到火灾,存活下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如果发生高层起火的事件,应充分利用周围有效工具逃生。  
一、如果所处楼层已经着火,楼梯尚未封死,火势不十分猛烈,可以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楼或者进入疏散楼梯再撤到安全地带。从过道里逃生,要猫着腰,紧贴墙壁,头部尽可能贴近地面行走。逃离火场时,带孩子的人要把孩子抱着跑,不能拉着孩子跑。  
二、如果楼梯被封死或者火势难以控制,要离开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向离火源较远的阳台、厕所、浴室等地方躲避。在离开房间时,应及时关闭身后的门窗,这样可以延缓火势的追逼,赢得更多的逃生时间。  
三、可将绳子或衣服、皮带、床单、窗帘、被面等撕成条状连接起来当做救生绳,下滑到下面没有起火的楼层再视情况设法逃生;也可利用建筑物外墙上的下水管、避雷线等逐层下降至未着火楼层或地面逃生。以上方法不适合年龄小、年纪大、病人或行动不便的人。  
如果居住在二三层,实在需要跳楼自救的话,可先向地面抛棉被等物,然后采用双手攀着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尽量做到双脚先落地,减轻受伤程度。据权威调查,人从10米以上高处跳下,生还的希望极小。因此,遇上火灾切勿轻易跳楼。
《华商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华商报 --
老年公寓房间装监控争议大 生命和隐私谁更重要?
西安高陵一老年公寓每间房都装监控,24小时实时监控 有老人觉得干啥都不自然,公寓方称安装监控利大于弊
华商报讯(记者 卿荣波)如果你每天的生活起居都在监控的拍摄范围之内,你会不会有情绪?  >>老人  一天到晚被盯着  怪得很,干啥都不自然  
“我觉得怪得很,干啥都不自然!”昨日,高陵区泾河工业园区一老年公寓里的一名老人说,这种怪怪的情绪起源于一个月前,公寓在每个房间里都安装了监控,并且24小时处于开启状态,“我们起居都在房间里,可是,一天到晚都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我们,你说怪不怪?”  
昨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进入公寓后看到,这里有输液大厅,有医务室、药房以及老人居住的房间。10多名老人被安排在6间房子,每间房子住了两名或三名老人,每间房子里还有一名护工,负责照顾老人们的起居。老人的房间里均有独立的卫生间,监控在墙角安装着,除了看不到卫生间的情况,房间里其他位置均在监控的范围之内。  
一名护工说,有时候需要给老人擦洗身上,自从安装了监控后,每当需要擦洗的时候,老人有些不情愿,晚上睡觉,换衣服也不方便。也有男性老人和男性护工觉得无所谓,年龄大了,能有啥隐私嘛。  
华商报记者联系了一些老人的家属,有家属对监控提出异议,但也有家属觉得无关紧要。  >>老年公寓  防止老人突发意外  安装监控利大于弊  
在老年公寓西边的一间办公室里,可以看见公寓里所有的实时监控画面。  
对此,该公寓工作人员称,公寓现在有14名老人,安装监控,是为了防止老人摔倒,很多年前发生过老人摔倒了却没有及时发现的事情。也是为了老人好,因为公寓内的老人年龄在七八十岁,大部分都有瘫痪以及老年性疾病,“现在各方面的技术还在完善,后期老人的家属在手机上也能看见自家老人在公寓里生活的情况。此举还能对护工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护工虐待老人。”  
公寓工作人员说,办公室有值班人员,但并不是全天都守在监控画面前看监控。的确有老人反映过监控的问题,但他们认为,安装监控利大于弊。  >>律师说法  虽然初衷是好的  但侵犯了老人的隐私权  
那么,老年公寓在老人住宿的房间里安装监控,有没有可能侵犯隐私权呢?  
陕西高瑾律师事务所的高瑾律师说,虽然公寓安装监控的初衷是好的,但让老人的生活起居24小时暴露在监控下,这一做法明显侵犯了老人的隐私权。“侵犯了隐私权就谈不上是一种保护,公寓应该考虑如何在不侵犯老人隐私权的情况下使老人的人身得到保护,例如可以进行定期巡查,利用提高护工的素质等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还有观点认为,老年公寓此举是充分考虑和尊重老人的生命权,如果老人在房间有个什么异常,通过监控发现了。老人们住在房间里,个人财物放在里面,晚上会锁上门,公寓工作人员也不方便随时推门进去查看。对此,华商报的读者和网友们,你们怎么看呢?
《华商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华商报 --
房间采光不足怎么办? 快用色彩来补位
采光通风不好,往往是户型上存在硬伤,如楼间距小、房间朝向阴面、户型狭长等,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进行户型改造,拆除墙面,重新规划空间布局。但若受户型限制过大,无法进行改造,还可以通过色彩来弥补视觉上房间不够明亮的问题。  利用材质让颜色过渡更自然  
在采光不足的情况下,想让室内看起来更明亮,设计师王英俊建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大量使用白色。但大量的单一白色,无法营造家居生活的温馨感。因此在使用白色时,可以通过材质的变化营造不同的亮度。  
例如,天花板的白色是相对粗糙反光度低的材质;墙面是白色乳胶漆,反光度相对高一些;地面瓷砖通透明亮,反光度更高,可以在地面上铺设地毯来中和地面的亮度。同样都是白色,但通过材质的不同让这种过渡更加舒服,给人带来稳定感。  利用点缀色改变空间沉闷感  
如果业主觉得浅色调过于单一乏味,可以在颜色相对简单的环境里,加入一个高饱和度的颜色,让空间变得活跃起来。设计师严青说:“设计中常会用到点缀色,它的出现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使用的比例都比较小,只起到点缀的作用。例如沙发上的抱枕或者墙面的装饰画等。”  
此外,如果空间布局非常局促,也容易导致空间看起来不够明亮;但若家具摆放的数量少,又会显得空旷。要平衡这种状态,同样可以使用点缀色。例如客厅非常空旷,可以尝试将最主要的沙发换成高饱和度的红色,这样在视觉上就会显得非常突出,同时具有很强的空间填充感。若使用一个低调的弱色,它对空间的填充感就会立即降低。  通过颜色对比增强明亮感  
在家居环境中,我们面对的不是单一的房间,而是要在客厅、卧室等房间穿梭。所以当人进入一个新房间,对这个房间颜色和亮度的感受,会受到刚刚离开的房间颜色和亮度的影响。就如同你从一个完全黑暗的室内走到室外,总会觉得室外的阳光异常刺眼一样。  
如果家中的客厅采光不足,可以利用这种色彩对比关系,尝试让卧室等私密环境的背景颜色稍微深一点,客厅整体颜色浅一些,这样进入客厅后就会有明亮的感觉,或者卧室里的色彩相对丰富饱和度高一些,客厅的整体色调相对浅一些,这样进入客厅后从视觉上会有一种放松、明快的感觉。
华商报记者 沈思媛
《华商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卧室隔壁是电梯间噪音太大 住户带娃睡客厅(图)
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我们07号户型的卧室和电梯间共用一堵墙,每隔三分钟左右,电梯上下一次,那声音就像过了一次飞机。尤其是晚上更让人难以忍受,难以入睡。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家住城南朱雀大街青松路口融尚第十区1号楼的业主们问。
测试:噪声最高达44分贝
9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华商报记者接到住户们反映的情况,首先来到了26层的巨先生家里进行了实地感受。这是个一室一厅户型,卧室隔墙就是电梯间。在他家卧室,确实每隔几分钟就会听到电梯在导轨上运行的声音,那声音虽不刺耳,也不是很高,但听得真切,每上下一次,很像过了一架飞机。华商报记者关上所有窗户,用手机测噪APP测试发现,最高时达40.6分贝。巨先生说,尽管数值看起来不是很大,但这个声音在晚上感觉特别明显,让人难以入睡。据他们了解,按照有关环境标准,晚上的噪声强度是不允许超过40分贝的。
住在23层的朱女士说,电梯噪音给他们一家带来很大困扰。每天早上她醒来后总感觉头是木的,得二三十分钟才能缓过来。她老公平时就入睡困难,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在客厅呆到实在困得不行才进卧室休息,而孩子每天晚上入睡至少得花一个小时左右。在朱女士家,测得的电梯运行噪声数据为最大44分贝。
薛女士住9层,有个1岁8个月大的男孩。她说,他们是去年10月才搬进来的,那时感觉电梯声音还小一点,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声音越来越大,孩子每到晚上入睡前就哭闹,搞得大人也休息不成。实在没法了,今年1月份他们在客厅隔出一块地方,放了一张床,她带着孩子睡在客厅,卧室让老人将就住着。在薛女士家测试的噪音值,最大的也超过了40分贝。
巨先生介绍,房子是去年4月底才交的,从去年10月开始随着入住的人越来越多,电梯噪声对他们从1楼到32楼所有07户型业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也多次向物业和开发商反映过,但一直未见解决。最近他们感到实在受不了,准备向律师咨询进行集体维权行动。
物业:已采取临时措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该小区物业经理童先生说,他到这个小区时间不长,知道这件事也就一两个月。由于这栋楼是公寓楼,户型面积小,户数多,每层有30多家住户,共5部电梯,建筑设计方面难以避免住户卧室和电梯间共用一堵墙的情况。就业主提出的问题,物业和开发商已沟通过多次。
目前,开发商也正在积极解决这件事,已经就产生噪声的原因咨询了建筑设计单位,并到有类似情况的其他小区实地考察,以研究解决办法。但据他们了解,仅仅加一个隔音层效果并不理想。“要解决就要彻底一次性解决好,否则考虑不周施工之后再反复会很麻烦。所以还得等能拿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才能实施。”童先生说,目前物业已经采取了临时措施,就是每到晚上8点以后就会把靠近07号户型的电梯关停,到了白天再开,这样至少能减少一点影响。
对于物业采取的临时措施,07号户型的住户们表示,由于相邻的电梯井道并排有四部客梯,仅仅关停靠近07号户型的那一部,降噪效果并不是很好,但全部关掉又不可能。希望开发商能早日拿出合理解决办法,以彻底解决住户们的烦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境封锁如何进入生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