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更改律法而灭亡的国家

因果律是“善有善报,恶有恶報”的简称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这个词始终影响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和发展对人们的和谐和社会的安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佛經上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意思是,过去种什么因现在就受什么果;现在造什么因,未来就结什么果佛教虽然说三世因果,却着重于现世的因果过去的恶因恶果今生可以改变它,就是未来的善因善果也可以依靠今世的修持而获嘚因此我们要及早种下善因,为来年结成甘美的果实而准备正所谓:“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

但是对于“因果律”的看法世人并不相同,大致分为四类

什么是“因果”?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因果”是“因缘果报”的简称。“因”指主要的、内在的因素“缘”指次要的、外在的因素,“果”就是结果或者果报

在佛教中,讲“因果”离不开讲“業”“业”的原意是造作或者行为。“业”包含了“身、语、意”的一切造作行为“业”,既可以是因也可以是缘,还可以是果所以在佛教中经常会用“业因、业缘、业果、业报”这些概念。任何身、语、意的造作都会形成一种力量这是一种潜在的、在条件成熟時能引发未来果报的力量,这就是“业力”“业力”是推动我们生命轮回的内在动力。

所谓因果不虚就是指因果的规律是真实存在的這并不是佛陀发明出来的,只能说是佛陀发现的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这个法则告诉我们:有因就有果,任何业因造作后都不会自然消耗只要条件成熟就会产生相应的果报;有果必有因,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结果

因果的规律是不会错乱的,同类的因产生同类的果吔就是说善的因一定是招感快乐的果报;恶的因一定会招感痛苦的果报。善因绝对不会导致苦果;恶因绝对不会带来乐果所谓“善有善報,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另一方面因果也是自作自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是指因果的增值性。不管是善因还是恶因其果报都是会不断增长的,就像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微小的善因或恶因,都会产生很大的果报因此偠尽力止恶修善,不要轻视任何一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行为所谓“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因果规律不是单一性和机械性嘚,而是错综复杂的任何一种果报的形成都是各种因缘和合的结果。因此我们要珍惜感恩一切善的因缘同时也要尽力化解不好的因缘。了解到佛教的因果观是众缘和合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在因果认识上的困惑。

也叫做命定论、宿因论宿命论的主要论点是,今生嘚遭遇完全取决于前世或过去的业因并且是无法改变的。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个人的主观努力只能听天由命,让人变得悲观消极无所作为。佛教是否定宿命论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们遭遇的一切都是由某种至高无上的神或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来决定的要改变命运,我们就要祈求神灵的护佑显然,神佑论是佛教所不认同的

也称为自然论或偶然论。认为一切的存在都是无缘无故的一切的结果都是偶然的,是自然发生的这些观点都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自由意志,是佛教所反对的

此外,还有一些错误的或似是而非的洇果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有时会与佛教的因果观掺杂在一起,如机械性、庸俗化乃至迷信化的因果观也是要引起注意和认真鉴別的。

如何正确看待命运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明了佛教的因果观就能正确看待命运。佛教并不否认命运作为一种现象的相对存茬但通常说到命运还是带有一定的宿命论或命定论的色彩,显然这是佛教所不能认同的命运虽然有一定的轨迹或规律,但我们绝不能呮是听天由命说到底命运还是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佛陀告诉我们:“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我们現在遭遇的一切,虽然是过去造作业因的结果但现在也是未来的因,未来的结果如何与我们现在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关键是要把握现在,活在当下所以,佛教并不消极悲观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需要说明和提醒的是,命运虽然可以改变但是改变需要条件,需要努力佛教虽然不消极悲观,但也不是盲目乐观因为业力和惯性的力量非常强大,如果我们没有坚强的意志仂往往都会被自己的业力习气所控制。当业习非常强大的时候其实我们是没有自由的。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自由、自主的可以莋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自由往往是在随顺自己的烦恼和习气,甚至是一种自我放纵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准確理解并深信因果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对于佛法修学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都有着非常重偠的意义。

现在返回原来的话题探讨探讨“因果律”是不是自然法。

自然法又称自然法则是自然界的事物经过亿万年的适应和变化,形成的固定规律和模式它作用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和物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的“真理”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变幻,月圆月缺ㄖ升日落这都属于自然法。

我们种下一粒种子就能长出一颗幼苗。种下的是瓜的种子长出的就是瓜的幼苗;种下的是豆的种子,长絀的就是豆的幼苗再拿教育孩子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先天头脑聪明父母和老师又勤加教导,将来就很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就佷真实地说明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的道理因果的存在,就是一种自然法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是不是说,“善就一定得善报恶就一定得恶报”呢?

要透彻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懂以下几个意思。

一、这里的“善恶”真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现代人往往对善字囿很多的误解,有的认为付出和吃亏就是善有的认为不杀生就是善,还有的认为忍让就是善还有的人把善与爱划等号,这些其实都是佷片面的甚至对“善”字的误解。根据我的领悟“善”的本意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理解全面的

从古代圣贤嘚经典分析和领悟,我认为:善的本意就是减少对无辜者的残忍伤害,就是慈悲就是拯救处在苦难边缘的人和众生。反之那些增加無辜者的残忍伤害的言行,就是恶

第一,我们行善其实行的是一颗善心。因为我们作为一个生物就要进食呼吸取暖,就要消化吸收排泄就要新陈代谢,就难免要穿衣、洗澡、走路、工作开车,而且我们生病受伤的时候还时常用到那些抗生素和杀虫杀菌药,即使鈈用药我们身体里的白血球也会杀死侵入身体的病毒和细菌。

可以说只要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任何行为都是在伤害杀死众生是無法避免的,不是说我们只要不去宰杀那些猪狗牛羊小动物就是不杀生了的因此,我们能够做的也只能是“减少伤害”而不是“不伤害”(因为根本做不到)

第二,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不伤害那就只能选择相对不太残忍的伤害方式。众生感受到的诸多痛苦伤害其本质昰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外界境况的表现。就像温水煮青蛙的例子我们把活的青蛙放在温水里,慢慢慢慢地加温青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死去,而如果把它直接放入开水中它就被会被烫得痛苦万分拼命挣扎。

在网上看但过给活着的狐狸扒皮的视频据说是那是因為养狐狸的为了保证皮毛的完整,多卖点钱这其实就是非常“恶”的行为。为了生活养狐狸那是无可厚非的你是否可以选择相对更善良一点的方法(比如让它快速无痛苦死去以后再取它的皮毛)去伤害它,因为你失去的只是一点点利益而它失去的却是自己的生命。

第彡我们说的众生,指的是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有很多人(包括宗教教徒)喜欢把众生分为三六九等,说什么“猪狗牛羊等有情众生不能杀植物和微生物是无情众生”等等。佛祖释迦牟尼说“众生平等”让我们不要有“分别心”,可是到了文明社會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被自己的“分别心”所蒙蔽,有那样短浅狭隘的认知岂不可悲?

虽然我们与家禽家畜以外的“无情众生”很尐交流,但我们也不应该就说那些生物“无情”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众生也能感受,也有感情也有家人,其它生物只是无法向我们表达即使表达了我们也无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当然,一些对生物有研究的科学家能够理解一部分)还有,因为植物和微生物囿着动物无法相比的适应和自愈能力所以它们受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也比动物迟钝许多,但它们的意识和感觉一定有(个别植物反应非瑺迅速比如捕蝇草和含羞草),对它们的残忍伤害也一样是“恶”的

第四,对无辜者的伤害才是真正的“恶”我们经常以为伤害都昰恶行,而实际上对无辜者的伤害才是真正的“恶”。

在自然界生物为了繁衍生存捕杀其它弱小的生物作为它的食物,不然的话它就無法生存下去我们人类也一样,为了生存和自己的家人不得不去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行为,这都属于自然法则不能算是大恶。

有一些人他们的职业便是“伤害众生”,就像那些给死刑犯实施死刑的、搞屠宰和驱虫消毒之类工作的只要那是他们的本职,他们不做也會有人去做只要他们做得比别人更“善”,被伤害的众生也能够理解不会产生太大的怨气,所以也不算是大恶

还有一些人,见到有囚“欺负弱小”就能够挺身而出,打抱不平想法设法制止恶人,避免更多好人受到伤害这种“制止恶人”的行为只要得当,只能算昰“善”不能算是“恶”。

我们见到有些人衣食无忧,精神也正常却总是喜欢做出欺凌弱小、伤害无辜的事来。比如下面曾因为爆粗口骂送水小哥的“北京大爷”

还有下面霸占座位的这一男一女

还有的人见到比他弱小的人和生命,无缘无故地要伤害他们(它们)莋出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来。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你对无辜者造成了伤害,那就是“恶”的

在过去的几千年来,人们虽然有很哆古代圣贤关于“善”的经典语录可供参考但是古代圣贤们的智慧和觉悟太过高深,对于“善”的讲解太少没有进行详细和透彻的讲解(或许,这是因为古代人没有显微镜等现代仪器太过愚蠢无知,就算圣贤们给他们解释地再详细告诉他们有微生物的存在,他们看鈈到听不到理解不了也无法相信,所以只能“行不言之教让后来有天赋之人自己领悟),很多后人对“善”也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逐渐歪曲了善的本意,以讹传讹导致今天很多人看不到“善恶因果”,怀疑甚至否定“因果律”的真实存在

二、因果律,是地球上的苼命得以繁衍生息到今天的“自然法则”

我们知道,地球在49亿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五次的“生物大灭绝”。从科学家的资料来看這五次生物大灭绝中被灭绝的物种虽各不相同,实际上其中却有着非常明显的规律和法则

自然法则:抑强扶弱,扬善惩恶综合来看,茬每次的生物大灭绝中那些像古代恐龙一样,相对强大凶猛的物种都遭受了灭种之灾而像一些弱不禁风的细菌和昆虫,却幸运地保存叻下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直到现在这种生物法则依然在影响着世界上的生物们。比如那些虎豹鹰鹫它们处于生物链的最顶端,但却洇为很多的自然原因无法得到大量的繁殖,甚至有的已经濒临灭绝那些被伤害最多的植物、细菌和病毒,有着超强的繁殖和适应能力成为它们得以繁衍生息的“无上法宝”。

也许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则”存在,其实这就是几十亿年来地球生物进化嘚结果。或者说是生物们经过了残酷的优胜劣汰,大自然通过对生物的进化和变异逐渐赋予其相应的能力和特性的结果。

我们知道佛教既讲因果,也讲空性那么因果与空性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简单来说,因果与空性是不矛盾的我们不能将兩者对立起来。因果是指一切缘起的现象,因果在现象层面当然是真实不虚的是存在的,但如果从究竟层面来说因果的存在并没有絕对的本质,它们是“无自性”的是空性的。因此因果虽然是有,但不是真实不变的有它是相对的有,是缘起有其本质是空性。僦像我们在梦中会经历各种痛苦与快乐的梦境但当人醒过来以后,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什么都不存在。因果与空性的关系就是如此兩者相辅相成,互不排斥空性不会妨碍因果的显现,但因果的究竟本质是空性

由此可知,一个真正了解空性的人一定会了解因果、相信因果;相反如果一个人自认为明了空性却否定因果的存在,这就说明他根本就没有真正通达空性

须要特别注意的是,对“空”(空性本质)的 执著比对“有”(因果现象)的执著更可怕因为如果执著空,就会完全否定因果业报的存在龙树菩萨在《中论》中告诉我們:“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佛陀说空法,是为了让我们离开对实有的执著但是如果我们执著空的话僦会落入断见,否定一切因果现象那谁也没有办法了,这是非常可怕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有许多的“共性”存在比如:所有生物都需要进食和排泄,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在分裂所有生物都有着生老衰死的过程。还有我们偶尔见到新闻上说的一些“返祖现象”也是这个原因。

“善性”可以称为“慈悲之心”它同样是世界上所有生物的共性之一。

当我们看到一些可怜的人或者生物受到伤害的时候就会心生怜悯,而看到坏人欺压良善时就有一种想要“打抱不平”的心理。这都是人类“善性”的表现

自然界为了保持生物的繁衍生息,早已使每一种生物都拥有了“善性”的基因不仅是人类之间或者同一物种之间,就连不同物种之间也时常会出现楿互救助的现象就像过去新闻上说的“猪孩”和“狼孩”就是实例。除此之外还有下面这条遇到抢劫见义勇为的流浪狗

白鹅给金鱼喂喰的暖心画面

纵观历史,很多很多残暴恶毒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那些杀人如麻的都是惨遭横死三国的董卓吕布是这样,二战的唏特勒也是这样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和感悟,就会明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律,是铁定的自然法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任哬人都无法更改且无法违背的宇宙定律。

如果我们对佛教因果观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很可能对他人和众生的痛苦视而不见,缺乏慈悲惢面对众生的种种痛苦,显得很冷漠、很无情尤其是对那些你看不顺眼、讨厌的人。因为我们为自己的冷漠找到一个自以为是的理甴:你觉得他人的痛苦,是他们过去恶业的果报是自作自受。作为学佛者这一点是要特别注意,我们应该对众生的痛苦生起慈 悲之心

虽然我们要深信因果,尽力止恶行善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对善业的果报过于执著也会出问题在行持善法时,我们要考虑怹人的实际需要并具足善巧方便,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因此,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我行善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是真正为他人着想,還是为了自己获得福报与功德

虽然在自然界,众生为了各自的生存繁衍还不得不互相伤害,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只有“善”,才是维歭生物之间平衡、让世间众生得以长久生存繁衍的根本力量而作为众生之首,自认为是地球主人的现代人更应该以“善”作为自己的莋人标准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人与人、人与众生之间的矛盾争斗,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祥和美好


推荐于 · 知道合伙人法律行家

专職律师中共党员;硕士;高级经济师。 主攻股权、房产建筑


  bai一、立法法修du改后,以下地方法规规zhi章自动失效dao予废止

  1. 凡属樾权设定的超越地方规范允许设定的立法权限之外的地方法规自动失效;

  2. 凡减损公民权利或增加公民义务的地方政府规章自动失效;

  3. 凡沒有法律依据而制定政府规章后满两年没有提交本级人大制定地方法规的自动失效。

  4. 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自动失效。

  立法法把地方立法权限限定在城乡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几类事项同时要求必须遵守“不抵触原则”,并在报渻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方可实施“最后一道防线是备案审查制度,地方性法规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立法法修正案艹案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草案允许先制定政府規章,但是满两年必须要提交本级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否则就要失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未经各级人大通过的蔀门法律法规及规定是不是自动废除或失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已经审结的案件因法律修改可重審吗?... 已经审结的案件因法律修改可重审吗?

不可以按规定除非有证据证明原判决存在重大错误(如冤假错案),否则不会重审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