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到暗黑血统1 游民星空星空保护区观星?

新西兰有最大“黑暗天空”保护区 南京金牛湖看星星也不赖_新浪新闻
新西兰有最大“黑暗天空”保护区 南京金牛湖看星星也不赖
新西兰麦肯奇盆地夜空。新西兰旅游局
  龙虎网讯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新西兰麦肯奇盆地上周成为全球最大黑暗天空保护区!记者了解到,目前世界上能够欣赏到的纯净夜空已所剩无几,而“天文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保护区所在的基督城坎特伯雷旅游局对那些渴望欣赏最完美夜空的人们发出了来此观光的邀请函。
  “类白夜”是一种污染
  以往说到“光污染”,联想到的通常是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镜面在白天造成的眩光反射,却往往忽略了为城市之夜增添光明的“小太阳”和霓虹灯。
  “黑夜不黑”不仅困扰了天文学家,而且也给一般市民制造困境,同样也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专家说,长期生活在“黑夜不黑”的“类白夜”环境中,人体的生物钟便会被打乱,睡眠障碍者将与年俱增,而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也可能由此而减弱,包括癌症等疾患便乘虚而入。此外,“夜以继日”的光线环境还可能使得越来越多孩子罹患近视或诱发性早熟。而对许多对光线环境十分敏感的夜行动物来说,“类白夜”环境扰乱了的它们的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捕猎、进食乃至生长、发育和繁殖。世界上绝大多数小型食肉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以及20%的灵长类动物都习惯于夜间活动,对“黑夜不黑”的敏感程度远超过人类。生态学家认为,“黑夜不黑”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完全可以跟诸如栖息地缩小、化学垃圾倾倒等其他恶性环境问题相提并论。此外,“黑夜不黑”极容易造成靠星光和月亮导航的夜飞鸟类迷失方向,甚至可能诱发与灯火通明的高楼相撞的悲剧。在最近3年里,北美有450多种夜飞候鸟因此而死于非命,其中有些还是濒危物种。
  晚上11点之后限制灯光
  上周,第三届国际星光会议在新西兰召开,麦肯奇盆地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保护区占地4300平方公里,横跨奥拉基、库克山国家公园和邻近的麦肯奇盆地,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空保护区”。
  记者了解到,最初提出保护夜空的倡议是由于新西兰最重要的天文研究中心所在地--位于蒂卡普湖附近的坎特伯雷大学负责管理的约翰山天文台日益收到严重的光污染。幸运的是,蒂卡普湖地区自1981年起就得到了麦肯奇地方议会颁布的照明限制令的严格控制,同时一部分环保主义者提出了创立“天空自然保护区”的理念。
  “当地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夜空朗朗,大气稳定性和透明度极佳。此外,还可常年观察到银河系卫星星系--麦哲伦星云,这是只有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云。”新西兰星空保护委员会主席玛格丽特?奥斯丁女士表示,未来游客增多会不会破坏“黑夜”,因为麦肯奇地方议会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比如采用向下照明光束、禁用溢光照明设施。此外,还限制了泛光灯照明在黄昏至夜晚11点之间的使用。
  金牛湖也适合星空保护
  “事实上,只要安全,交通方便,任何一处黑暗、空旷的地方都适合观星。不过还是以高山上的观星条件比较好。”南京观星爱好者郑文龙告诉记者,“世界上最好的观星点,都是海拔的高山上,但这点在南京行不通。”另一位爱好者纪乐向记者介绍:“通常人们会以为紫金山观星最好,但现在科研部门也只留了观测太阳的仪器在那里。爬上去,或许你能看到零星的星星。”
  在南京哪里看到的星星最多呢南京的观星爱好者推荐了离金牛湖东边20公里的小牛山。这里主要是一个僻静的乡下,优点是星空很美,又不会像山上夜里时时有寒风吹袭,而且到了晚上,周围农户都关了灯,光害程度基本没有。只要你喜欢,还可以拿出天文图谱将星星“对号入座”。当地每个月有10多天都是最好的观看时间,若碰上晴天就能尽情欣赏由数十乃至数百颗星体组成的夜空图。而秋季是最好的时候,尤其是冷空气来临之前,空气特别清洁。
  好的观星地点对旅游业是一种促进记者获悉,麦肯奇库克山地区拥有新西兰南岛标志性的高山美景,每年接待近一百万名观光客。而随着黑暗天空保护区的设立,当地的天文旅游业更是发展迅速,已有4家公司推出了个性化的昼夜星空之旅,以及相关的教育和公共推广项目。
  □金陵晚报记者 于飞
  来源:金陵晚报编辑:孙婧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知道
又到一年的春天,油菜花、樱花、杜鹃&&纷纷盛开,无论拿着单反还是手机,大家都拍了很多花的照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拍下这样的花与星空呢?
油菜花与星空
看着这张照片,仿佛自己躺在油菜花的中间,看着天上的点点繁星。倔强的黄色小花,在风中摇曳,如宝石一样的的星星,镶嵌在天鹅绒般的夜空中,静谧而广阔&&
心,此刻平静下来,远离尘嚣。
随着时间的流逝,星星在天空中划出了特有的轨迹。 (广东南十字星会星友/图)
随着时间的流逝,星星在天空中划出了特有的轨迹,让我们慨叹岁月之不饶人:人类不过沧海一粟,星光在宇宙之中旅行了几十年甚至几千年或更长的时间来到地球,落入摄影师的镜头里,我们拍下的,不只是花朵的此刻,更是拍下了星星的过去,短暂与永恒,由此相遇&&
此刻心如宇宙天地宽。(广东南十字星会星友/图)
拍摄的时候,虽然光害有点大,但淡淡的冬季银河还是出现了。忘记关照明用的头灯,把黄色的油菜花染红了,却也别有一番味道。静静的花田中,只有摄影师一个人,此刻心如宇宙天地宽。
按照星图,给星星连上线。 (广东南十字星会星友/图)
按照星图,给星星连上线,分三行,从左到右,第一行分别是巨蟹座、双子座、御夫座与金牛座(两个连在一起);第二行分别是小犬座(两星连线)、麒麟座、猎户座;第三行是大犬座(最亮那颗是天狼星)、天兔座。大狗小狗跟随着猎人,猎人正在和生气的金牛对抗,天空可热闹了,我们这些地球人就搬个板凳看戏吧。
菲比说,&油菜花星空是在日拍摄。当时油菜花高约1.5米,为了把花和星空都拍下,我把三角架调短,蹲在菜地里仰望。星与花的相对位置和油菜花补光问题是两大难题,需要慢慢尝试。周边环境不够暗,长时间曝光还要考虑风的影响,风劲花动容易模糊。用这种姿势构图看图拍了三个钟,双腿麻痹脖子酸痛,片子只能众里挑一。&
油菜花与星空 参数:Canon 5D Mark II + EF 17-40mm(@17mm);F5,30s,ISO3200 (菲比/图)
油菜花与星空 参数:Canon 5D Mark II + EF 17-40mm(@20mm);F4,30s,ISO6400 (菲比/图)
油菜花与星空 参数:Canon 5D Mark II + EF 17-40mm(@17mm);F4,30s,ISO12800 (菲比/图)
广东省新丰县黄磜镇的樱花峪,樱花盛开得很漂亮!喜欢星野摄影的菲比,不忘拍下一辑樱花与星空。
星月樱花峪 参数:Canon 5D Mark II + EF 17-40mm(@40mm);F4,10s,ISO1600 (菲比/图)
&樱花和桃花长得比较高,花儿离相机远些可以拍得清晰一点。用手电筒给前景补光也是比较难控制,容易不均匀和曝光过度。晚上樱花峪没有灯火,待在这样的&世外桃源&真是太美好了。&菲比说。
星月樱花峪 参数:Canon 5D Mark II + EF 17-40mm(@17mm);F4,30s,ISO6400 (菲比/图)
樱花峪的星空 参数:Canon 5D Mark II + EF 17-40mm(@17mm);F4,30s,ISO6400 (菲比/图)
樱花峪的星空 参数:Canon 5D Mark II + EF 17-40mm(@24mm);F4,30s,ISO6400 (菲比/图)
跟随两位星空摄影师的镜头夜游油菜花田和樱花峪之后,大家有没有兴趣也去拍一下这样的花、这样的星空?如果心动了,只要带上三脚架、单反相机、广角镜头和电筒,就可以出发!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保暖。结伴同行,也是有必要的。
夜深人静之时,听着纯音乐Thema in A和Estrella来完成这篇文章,心情亦也会变得十分平静舒畅。虽然现在身处光害严重的大城市,但坐在电脑面前,却仿佛置身于油菜花田和樱花峪中仰望星空。很开心能和你分享这一刻。
如果有星语要燃烧,欢迎在评论框上留下星迹。也可以穿过南周星球的大气层,成为一个陨石&&
上一页1下一页新西兰特卡波:首个黑暗星空保护区_山东微生活旅游_山东微生活
新西兰特卡波:首个黑暗星空保护区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日字号:|
新西兰小镇特卡波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
  新西兰小镇特卡波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这个位于新西兰南岛的小镇坐落在南岛麦肯齐盆地中,常住人口只有320人。小镇居民从1981年起就开始自发减少灯光照明,严格按照科学计算安装灯具,保证了小镇在夜晚可以欣赏到璀璨的星空。自2005年起,小镇向联合国提交了“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的申请,并在2009年获得通过,从此以后小镇名声大振,每年都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向往星空的游客。
  只要是天气好的夜晚到特卡波镇,抬头便能欣赏到密密麻麻的星星,据说那里有着全新西兰最干净、最壮观的星空,星星的密集程度超乎想象,甚至可以让人一看就震撼得五体投地。如果懂得一些天文星象,在特卡波镇抬头能见到名气响亮的星座,比如只有在南半球才能观测到的南十字星,清晰地挂在特卡波镇的天空上,无云的日子里,甚至连银白色的银河和很多星座都清晰可见,如果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流星滑过!
  其实,特卡波镇也是一个当地人喜爱的度假地,小镇边有一个特卡波湖,是大洋洲最大的淡水湖,出产优质的鲑鱼。夏天来这座小镇能够沿湖垂钓,而冬季能在高山上滑雪。白天钓鱼滑雪,夜晚观星,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
  资讯:特卡波镇位于新西兰南岛的著名旅游城市基督城与皇后镇之间,在南阿尔卑斯山麓,从基督城开车到特卡波镇约3小时。特卡波镇有一个牧羊人教堂,其哥特式木结构和石结构建筑在新西兰独一无二。
新浪山东微生活频道。旨为山东网民提供全面及时权威的新闻资讯、生活……麦肯齐盆地的 黑暗星空之旅---深圳特区报
第C14版:行走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评论
第A03 : 要闻
第A04 : 专题
第A05 : 专题
第A06 : 要闻
第A07 : 要闻
第A08 : 要闻
第A09 : 中国新闻
第A10 : 中国新闻
第A11 : 中国新闻
第A12 : 国际新闻
第A13 : 大都会新闻/综合
第A14 : 法治鹏城
第A15 : 大都会新闻/深圳·文教
第A16 : 大都会新闻/深圳·社会
第A17 : 大都会新闻/深圳·区街
第A18 : 网事
第A19 : 体育新闻
第A20 : 广告
第A21 : 今日财经/视点
第A22 : 今日财经/产经
第A23 : 今日财经/股市
第A24 : 温馨家居
第B01 : 人文天地
第B02 : 人文天地/前海
第B03 : 连载
第B04 : 人文天地/综艺场
第C01 : 品尚乐活
第C02 : 品味
第C03 : 品味
第C04 : 霓裳
第C05 : 霓裳
第C06 : 璀璨
第C07 : 专题
第C08 : 表情
第C09 : 表情
第C10 : 名车
第C11 : 名车
第C12 : 花容
第C13 : 居家
第C14 : 行走
第C15 : 潮汛
第C16 : 人物
第D01 : 超级楼市/聚焦
第D02 : 超级楼市
第D03 : 超级楼市
第D04 : 超级楼市
第E01 : 超级楼市
第E02 : 超级楼市
第E03 : 超级楼市
第E04 : 超级楼市
麦肯齐盆地的 黑暗星空之旅
高锐涵 文/图
绝美的黑暗星空。
蒂卡波湖边的“好羊倌”小教堂。
◎ 高锐涵 文/图 自从人类在燃烧的物质中发现了火焰带来的光和热后,追逐光明,远离黑暗,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认知中的必然。就像诗人顾城吟诵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然而,今年7月的新西兰南岛之行,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却是那里的“黑暗”。 一、湖畔“好羊倌教堂” 麦肯齐山区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中部。我们从西海岸的福克斯冰川与弗朗茨·约瑟夫冰川折向东南,深入到库克山脉的心脏腹地。7月的南岛正逢冬季,金黄色的草丛覆盖着峡谷,积雪覆盖的南阿尔卑斯山脉连绵起伏,蓝绿色的冰川水溢满了宝石般的蒂卡波湖。 蒂卡波小镇是麦肯齐盆地的中心。其实严格说,这里完全不能算是一个景区,甚至连称得上“镇中心”的标志都没有。据说这里的常驻居民只有315人,8号公路穿镇而过,举目可见的只有散布在公路两旁的几家餐馆、工艺品店铺、青年旅舍和巴士站。大概此时不是旅游旺季,游客和行人稀少。 孤零零地伫立在湖边上的,是一块巨石基座上站着昂首远眺的“边界犬”雕像,还有一座被称为“好羊倌”的小教堂。小教堂建于1935年,据说当年的开拓者们修建小教堂时,为了让它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放弃了哥特式的外形而选择了现今这种更为古朴的风格。粗石砌就的外墙和低矮的烟囱,即使走进里面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祭坛和木椅将整个小教堂里面挤得满满的。这里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那个面对着一汪湖水的窗户了,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窗外远山映衬下的蒂卡波湖,景致和角度都非常独特。 和皇后镇一样,来到这里的游人更多的是参与当地的体验式户外活动,如乘坐小型滑翔机游览南阿尔卑斯山岳风景;在蒂卡波湖上拖网捕捉鲑鱼;沿着科旺斯山道骑马漫游;或是在潘斯步行道环湖徒步。我们则选择了麦肯齐盆地宛如画卷的另一面:追逐黑暗。 二、守护那暗夜星空 下午4、5点钟,我们沿着湖边的登山小径,穿过巴士站和溜冰场,来到了蒂卡波湖的西侧,海拔1031米的约翰山,一路上山风清劲,大家都备好了冲锋衣和防寒装备。专业的星空观测向导带着镭射笔,引领着我们抵达山顶。这里是周边地区里的最高处,蒂卡波小镇尽收眼底,蒂卡波湖像一面翠绿柔润的碧玉,安详地静卧在山脚下。 “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International Dark Sky Reserve)也被译为“国际星空自然保护区”,是由成立于1988年的“国际黑暗天空协会”(IDA)发起、选举并推动的。目前全世界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只有5个:新西兰南岛的麦肯齐盆地、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莫干迪克国家公园、英国埃克斯穆尔国家公园和威尔士的布雷肯比肯斯国家公园、纳米比亚纳米布沙漠。其中,麦肯齐盆地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最高级“黄金评级”的“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 当我们很多人还沉浸在繁华都市里的五彩缤纷,陶醉于华灯的流光溢彩时,儿时记忆里那些漫天星斗和晴朗夜空,也似乎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褪去。即使有“回归自然”的想法,选择在夏夜里的晴朗夜空,睁大眼睛寻找银河、星座、星云甚至流星,在光和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下,都是一件困难得有些奢侈的事情了。 而蒂卡波小镇的人们却选择了维持黑暗,致力于夜空资源的保护。“黑暗并不是没有光明,而是一种与光明敌对的独立的气力”。麦肯齐盆地不仅空气清新,光污染为零,而且大气稳定,晴天率非常高,蒂卡波湖周围数百公里没有大城市,黑得“纯净而透明”,因而非常适合观测星空。另外,虽然小镇上的常住居民很少,地方议会还颁布了“照明限制令”,这里的每一位居民都会自觉地减少灯光照明的使用,只在最低限度内使用自用的灯具,因而保证了小镇和湖区在夜晚可以欣赏到璀璨动人的银河。 三、震撼的观星之旅 约翰山顶有坎特伯雷大学在2004年建成的天文观测站,最新安置了5台直径1.8米的镜子和MOA天文望远镜,既可以开展太空学术研究,也可以提供天文知识与科普教育,让人们意识到拥有清澈星空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夜幕降临,我们在外观浪漫的Astro咖啡馆,简单用了餐点和咖啡,就跟随经验丰富的“天文向导”走出户外的观测点,大家顿时惊叹起来。 在完全漆黑的夜空中,银河就像一条镶满了珍珠钻石的宽阔纱巾,从北向南横亘在澄澈的夜空中。那些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星云、星座和星团,仅用肉眼就可以看到,耀眼得似乎就近在咫尺,伸手可及。由于冬季是观察星座的最好季节,空气澄清,星系的能见度和密集度极高,于是这繁星点缀的南天夜空,就成了世界天文爱好者向往的圣地。 如果说在国内辨别方位,首选的就是北斗星,而在南半球,4颗亮星组成的“南十字星”,就是代表南部方位的标志。在南半球的一些国家,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等国家的国旗上都有“南十字星”的标志。南太平洋的人们把它看作是“抛向大海的锚”,通过观察“南十字星”的位置来判断时间和引导航向,而我们所在的北半球是看不到它的。 古代天文学家把南十字星视为“半人马座”的一部分。南十字星连线后“竖直”部分的4.5倍长度左右的位置,就是“天之南极”了。 我们借助“天文向导”的镭射笔和星座定位图,找到了“南十字星”,此时它正位于我们头顶的上方,亮度极高。据说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瞬间划破夜空的彩色流星。 另外,我们还找到了隐匿在璀璨星空中的“狮子座”、“天蝎座”、“射手座”,它们和北半球看到的左右相反,呈倒立状,还有白色的碎片状的瑰丽云团,那是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大小“麦哲伦星团”。有趣的是,在南十字星的东北方向,还有一个“狡猾”的“假十字星”,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混淆。 冬夜的约翰山上,冷风习习,我们似乎忘掉了周围逼人的寒气,完全沉浸在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星空漫步了。 攻略 一、交通方式 从南岛的基督城前往皇后镇,通常都会途经麦肯齐黑暗天空保护区。 二、观星季节 南岛的冬季夜晚是观星最理想的季节,运气极佳时或许能遇到几颗流星划过。 三、观星准备 拍摄相机宜选用单反照相机。三脚架和8mm至35mm的广角镜头,可以保证长时间的曝光和拍摄时的稳定性。可以选用ISO800以上的高敏感度胶卷;距离可设为无限大,用收缩2.8的镜头和快门速度在20秒-30秒进行拍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黑血统游民星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