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技术托管牧场方案

当前位置:&>&
中国好牧场 | 全亚洲最大的奶牛养殖牧场,就在这里啦!
&&& 作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这里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历史上是“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珍珠城”的美誉,这儿,就是拥有悠久文化的蚌埠市,在这里,坐落着中国奶牛存栏最大的牧场,也是亚洲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牧场——现代牧业蚌埠牧场。&&& 最大牧场,这里到底有多少头牛?&&& 蚌埠牧场成立于2011年,位于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新庄,占地3500亩,约有327个足球场那么大。走进牧场,一眼望去是一排排壮观整齐的蓝色“房子”,住在这些房子里的就是牧场的居民——奶牛啦!那么究竟牧场里总共有多少头牛呢?&&& 牧场从2012年3月开始,分别从新西兰、澳大利亚、乌拉圭分七个批次,共计进口奶牛22649头。目前蚌埠牧场存栏奶牛将近4万头,其中可以产奶的泌乳牛近2万头,每天,仅一头牛妈妈的单产就能达到30.35公斤,全年可以产出鲜奶20万吨!&&& 牛妈妈们凉爽的“独栋别墅”&&& 这么多牛妈妈们一起生活,她们的住宿条件怎么样呢?蚌埠牧场地处皖东北淮河中游下段,夏季炎热潮湿,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我们的牛妈妈们从血统上就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特点,天气太热的时候她们的心情、身体状态和产奶量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把世界先进的“横向通风牛舍”引入牧场,在牛舍里安装了强通风空调系统:一侧是清凉的水幕湿帘、一侧是负压风机,在炎热的夏季,通过负压风机抽风、水挥发吸热进行降温。夏天最热的时候,室内外温度可差10度左右,并且牛舍内各个地方都有温度监控点,各处温度在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牛妈妈们相当于居住在一个安装了空调,而且有人实时监控调节房间温度的“独栋别墅”里。&&& 2小时,为了最优质的牛奶&&& 如此庞大的牛群数目和高标准的规模化养殖,一切都是为了保证现代牧业牛奶的品质。一般的牛奶产品从原奶到成品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运输过程,而在现代牧业,有一个“2小时”的秘密,是保证牛奶的质量法宝。&&& 蚌埠牧场拥有世界最先进最大的转盘式挤奶机,液奶加工车间两侧分别是4台80位的转盘挤奶机。牛奶挤出后通过管道进入旁边的生产车间,2个小时内便能生产出成品,这些产品全部使用单纯的牛奶加工而成,没有任何添加,创造了我国第一个从奶头到嘴头没有任何环节,不超过两小时的记录。这也是确保现代牧业牛奶指标标准优于欧盟标准的秘诀之一。&&& 循环可持续,让环境更好一些&&& 一定会有人问,4万头牛,对环境会不会造成压力?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是如何循环利用,让生态“转”起来。&&& 蚌埠牧场将牛舍产生的粪污通过自动清洁系统收集,随后利用世界先进的PFR工艺处理发酵后产生沼气,12台700千瓦的发电机组每天产生沼气6.5万方左右,发电5万千瓦时,牧场的用电可以基本达到自用。而发酵后的沼渣可以用作牛舍垫料,它所具有杀菌灭虫功能,对牛体和乳房有清洁作用,既经济又实惠。除了沼气和沼渣,沼液可以作为周边配套苜蓿种植地的优质有机液肥,在肥田的同时还能起到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效果。这些先进的技术让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成为了可能。&&& 一座牧场的好坏是决定牛奶品质最重要的基因,随小编探秘了蚌埠牧场,相信大家都会被这里的规模化养殖和先进的技术所震撼,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奉上一瓶好牛奶,也是为了保证嘴边的那一口“纯真鲜活”!
如果您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联系网站下方的编辑qq
牧通人才网微信公众号奶牛场怎么规划合理?_百度知道
奶牛场怎么规划合理?
在创业初期,感觉自己的牧场和四方力欧的比好混乱,没有条理,请教大家怎么规划比较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实你就可以咨询下四方力欧啊,他们可是跟塔徒唛在中国单独的合作伙伴,还是很厉害的。比如他的&生态牧场”,都是值得学习的。他们还具有奶牛营养、保健、繁殖等技术支持、管理咨询、牧场托管等,应该可以帮你提高奶牛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航丰路1号时代财富天地大厦210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奶牛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逆势崛起浴火重生
奶业,是一个牵动上下、联动城乡并涉及到每一个家庭的产业。
奶业,其上游涉及到150多万奶牛养殖农户,是奶牛养殖户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畜牧业的一个核心产业;中游是638家规模乳品企业,肩负为国人提供优质乳制品和振兴民族乳业的重任;而下游,则几乎涉及到每一个家庭单元,特别是其中的婴幼儿奶粉,更是寄托着每一对父母的爱、希冀和国家的未来。
奶业发展事关着民众健康、国计民生和民族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开始有了迅速的发展。2001年、2004年、2006年,我国牛奶产量连续跨越3个1000万吨的台阶。从2008年以后,我国奶业从政策顶层设计、奶源质量保障、产业转型升级、品牌打磨塑造等层面逐步发力,开始走上一条振兴之路。
2015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87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乳制品产量2782.5万吨,比2008年增长53.7%。人均奶类消费量36.1公斤,比2008年增加5.9公斤。
2015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了28.8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社超过1.5万个,是2008年的7倍多。伊利、蒙牛、现代牧业、光明、三元、君乐宝、飞鹤等中国奶业前20强企业乳制品产量、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51%和5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其中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澳大利亚限量值。乳制品合格率位于食品类质量检测合格率最前列。
与此同时,民族奶业品牌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其中伊利、蒙牛进入世界奶业20强;君乐宝婴幼儿奶粉通过国际公认的全球食品安全标准(BRC)A+顶级认证,其婴幼儿配方奶粉经香港的严格检测和审查,已经进入香港市场;现代牧业、飞鹤乳业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经过8年的努力,我国奶业痛定思痛、绝地反击、浴火重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质量安全水平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一幅振兴中的民族奶业画卷徐徐展开……
顶层设计政策为先
2008年,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当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奶业的第一部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顶层带动之下,行业整顿随之而来,《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制定了三年的奶业振兴规划,《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对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及监督检测进行规范。
2009年,《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年)》印发,为奶业宏观发展谋篇布局;2010年4月,《生乳》等66项新标准公布,基本解决了乳品标准重复、交叉、矛盾和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完善了我国乳品质量标准体系;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对乳品的生产经营许可、检验检测、质量追溯、婴幼儿奶粉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行为、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我国奶业的规范性文件,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视野。
2011年,农业部办公厅连续下发了《生鲜乳生产收购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制度》《全国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监督抽检方案》三项制度。印发《生鲜乳收购站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试行)》。明确提出,对于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
国家提振奶业之决心,坚如磐石。
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安全始终是奶业管理的重中之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质检总局农业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随后,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建设和奶站监管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4年,《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出台。
据此,国家两次对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生产许可进行重审,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严格了乳品企业进厂原料、生产过程、成品批量检验等制度。
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相继出台,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了长效机制。同时,一系列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也陆续进入了奶业领域。
从2008年开始,截至到2015年,我国奶业扶持资金主要集中在奶牛良种补贴、奶牛规模化养殖、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创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方面,共投入扶持资金86.6亿元。
其中的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创建,即从2012年开始的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以期从源头提高奶业品质。该项目中央财政每年支持建设50万亩优质高产苜蓿基地。项目实施后,生鲜乳质量明显提高,乳蛋白含量达到3.0%以上,乳脂肪达到3.5%以上。
此外,还有生鲜乳收购站机械设备补贴、奶牛政策性保险等,补贴资金涵盖了生产全产业链。
政策和资金开始逐步显现出对中国奶业的推动力。2015年,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接近50%,每年平均提高约4个百分点;全株青贮饲料快速普及,优质苜蓿产量达到180万吨;70%以上的奶牛场采用全混合日粮,78万头奶牛参加了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化奶牛场、中高产奶牛群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初步形成;机械化挤奶、冷链储运全面实现,推动我国奶业质量安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坚守品质保障奶源
中国奶业的振兴,首要条件是要有可靠的奶源做保障。
近期公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我国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2015年,标志着乳品品质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平均值分别达到3.14%和3.69%,分别高于我国《生乳》国家标准0.34和0.59个百分点。菌落总数降到46.7万CFU/ml,远低于国家标准200万CFU/ml,体细胞数降至33.3万个/ml,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这几组重点指标,标志着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说。该中心是通过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农业部质检机构审查认可,由农业部授权的法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专业从事奶及奶制品质量的安全检测。
“我们从2009年起,连续8年带领全国43家质检机构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奶站和运输车监管为重点,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检两个‘全覆盖’,即抽检覆盖全国所有奶站,检测指标覆盖卫生部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监测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监测指标包括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铅、黄曲霉素M1、菌落总数、蛋白质等10项指标。”王加启说,奶业全产业链严密的监管体系,已经构建完成。
主要质量指标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的中国奶业,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
“建好舍、喂好草、养好牛、产好奶,重铸中国奶业的尊严。”是中国奶业人的共同决心。
“君乐宝身处河北,目睹一个乳业巨头的坍塌后,没有人比我们更能体会质量的可贵。”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总裁魏立华说。他告诉记者:“只能做到最好,因为别无选择。”
魏立华坚信,产品的质量安全,是生产出来的,更是管理出来的。“我们建立了一整套严谨、科学、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从原奶、原辅料、配方、生产工艺、检验体系全方位保障产品安全。尤其在婴幼儿奶粉上,我们以严密检测作保障,建立‘企业自检、行业检验、国家抽检、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的四重检验,不让任何一罐奶粉因环节疏忽而成漏网之鱼。”
今年8月,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宣布以“同款同质同价”进入香港市场销售,国际权威检测机构SGS瑞士通用标准公证行对君乐宝奶粉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营养成分、食品安全等方面,全都符合香港相关标准。
从去香港买奶粉,到去香港卖奶粉。中国奶业逆势崛起,用品质征服市场。
企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牧场,对于质量把控有天然的优势。但我国正处于奶业现代化发展的攻坚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中小型养殖场户,这些场户管理相对薄弱,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如何带动他们一起发展?
中鼎联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国强正在进行这样的探索:“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存量整合、全程托管’模式,用大企业带动中小牧场整合,与奶农合作,为中小牧场的质量把控提供了解决之道。”
他表示,中鼎牧业通过委托、承包、技术输出等方式,建立了集中管理、综合监察、分段控制的管理模式,目前共托管了140多座牧场,遍布全国15个省市,涉及10万头奶牛,辐射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
“我们为中小牧场配备专门的营养师、饲料配方师、兽医师、动保师,以满足奶牛养殖对营养、饲喂、动保、繁育等各环节的需求。正是由于专业的饲养方式,牛奶品质得到较大提升,中鼎托管牧场奶牛的体细胞数为20万个/ml以下,远远低于欧盟和新西兰的指标要求40万个/ml以下。”孙国强说。
转型升级必由之路
奶业要振兴,奶业必须要转型升级。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由于严管政策的执行有力和市场的逐渐规范,2015年,我国奶牛1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28.8个百分点,来自规模化牧场的奶源占60%以上。这种养殖格局非常有利于奶源质量的保障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曾经的阵痛,换来了奶业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表示,奶业一体化建设,要实现“种养加”一体化和“产加销”一体化。只有通过一体化,才能真正建立起多方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而达到数量和质量的更加可控。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奶业“小、散、低、差”的矛盾,也是我国奶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
“我国奶业曾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说到底是由于‘上下游的利益不一致’产生的。”现代牧业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说,对于奶农,他只需考虑如何卖奶;但对一家拥有规模化牧场的经营主体来说,则需要考虑产、加、销的整体,所以必须对质量负责。奶业一体化从制度层面可以为品质护航。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奶业一体化方面已成效初显。2015年全国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的奶源基地比重超过20%,比2008年增长近两倍。如辉山乳业、现代牧业奶牛存栏都在20万头左右,苜蓿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奶源全部自给,成为养殖的巨头和一体化的典范。
同时,目前全国有1.51万个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比2008年增加了6.2倍,奶农的专业化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去年,农业部和工信部对生鲜乳购销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了联合督导检查,大部分奶农与乳品企业签订了收奶合同,合作关系正在趋向长期稳定。
按照农业部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国奶产量将达到4080万吨,年均增加40万吨;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比现在提高22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将成为畜牧业的主导力量。
规模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奶业机械化、信息化的脚步,成为乳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5年,全国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5%,比2008年提高1倍,规模牧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全国70%以上的牧场配备了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84%的牧场采用机械自动化清粪,有1300多个牧场的78万头奶牛参加了生产性能测定,越来越多的牧场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这些先进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带动了奶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规模牧场人均饲养奶牛达到40头,比2008年增加了15头;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吨,比2008年提高了1.2吨,大幅缩小了与奶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李胜利表示,通过科技力量促进转型升级,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解决国产奶制品成本和价格较高的现状,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饲料资源的合理配方和有效利用水平,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李胜利带领其团队开展的“奶牛饲料高效利用及精准饲养技术创建与应用”项目中,饲料转化率为1公斤干物质可多生产出0.3公斤的牛奶,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认为,新常态下的奶业发展目标不是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关键是质的提高。用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发展理念、经营方式、产业组织,改革传统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
民族品牌正在崛起
“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中国奶业的振兴大有希望。”韩长赋指出,中国奶业正迎来一个良好机遇。
“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的1/2,未来随着收入增加、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特别是全面放开二胎后,奶类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
巨大的市场潜力,意味着民族奶业大有可为。
实际上,我国的民族奶业,也正在国际品牌竞争中突围。
伊利、蒙牛进入世界奶业20强。
现代牧业的纯牛奶,连续三年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这是中国第一款白奶获得该项殊荣。“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是目前历史最悠久的品质评鉴组织之一。“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全球权威乳品赛场,这证明了中国的乳品企业、中国的牛奶品质不输给任何国家。”高丽娜自豪地说。
君乐宝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通过全球食品安全标准(BRC)A+顶级认证。这项食品安全全球标准BRC认证,具备国际公认的权威规范,意味着拿到进军欧盟市场的通行证,有资格进入国际商品销售商联合会(CIES)在全球的200多个超市集团。
飞鹤乳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连续两年蝉联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伊利、蒙牛、光明、上海鹏欣、贝因美、新希望等乳品企业以投资新建、收购和控股形式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以色列等国建立了奶源基地或加工厂,乳品企业国际能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明显提升。
一份份国际认可的成绩单,抒写着中国乳业品牌的再崛起。
2015年7月,在农业部的发起和推动下,中国奶业20强联盟在北京成立。这20家奶业龙头企业乳制品产量总计1400万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51%;乳制品销售额1800亿元,占当年全国总额的54%。
作为民族奶业的中坚力量,20家企业共同发表“北京宣言”:坚持品牌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把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好、维护好民族品牌,实现从产品向品牌转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全力打造“中国奶业、中国品牌、中国形象”,增强中国奶业综合竞争力!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20家龙头企业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让民族奶业挺起脊梁。
高丽娜认为,中国奶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提高乳品营养方面。但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仍然制约中国奶业发展。“不过,我们能明显感到消费者的信心在逐渐恢复。”魏立华说,“受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75%;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产奶粉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逐步恢复到50%以上。这也表明,我们的政府、行业和企业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卓有成效。”
奶业振兴需要一个过程。魏立华说,企业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比如让消费者了解生产环节。“君乐宝的世界领先的牧场、工厂全部敞开参观,今年上半年,就有30万消费者来到君乐宝,实地感受世界级奶粉的生产过程。他们都是带着疑问来,揣着放心走。”
韩长赋说:“实现民族奶业振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安全为核心,以提升奶业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推进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大力提升奶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强化标准规范、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执法监管和消费引导。我们有信心用5-10年时间,力争到2020年乳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整体进入世界奶业强国行列,实现奶业振兴发展目标,把‘奶瓶子’牢牢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中国人喝中国奶,振兴民族奶业,守护“安全、优质、放心”的奶业品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逆势崛起浴火重生
2015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了28.8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社超过1.5万个,是2008年的7倍多。2011年,农业部办公厅连续下发了《生鲜乳生产收购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制度》《全国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监督抽检方案》三项制度。
奶业,是一个牵动上下、联动城乡并涉及到每一个家庭的产业。
奶业,其上游涉及到150多万奶牛养殖农户,是奶牛养殖户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畜牧业的一个核心产业;中游是638家规模乳品企业,肩负为国人提供优质乳制品和振兴民族乳业的重任;而下游,则几乎涉及到每一个家庭单元,特别是其中的婴幼儿奶粉,更是寄托着每一对父母的爱、希冀和国家的未来。
奶业发展事关着民众健康、国计民生和民族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开始有了迅速的发展。2001年、2004年、2006年,我国牛奶产量连续跨越3个1000万吨的台阶。从2008年以后,我国奶业从政策顶层设计、奶源质量保障、产业转型升级、品牌打磨塑造等层面逐步发力,开始走上一条振兴之路。
2015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87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乳制品产量2782.5万吨,比2008年增长53.7%。人均奶类消费量36.1公斤,比2008年增加5.9公斤。
2015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了28.8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社超过1.5万个,是2008年的7倍多。伊利、蒙牛、现代牧业、光明、三元、君乐宝、飞鹤等中国奶业前20强企业乳制品产量、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51%和5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其中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澳大利亚限量值。乳制品合格率位于食品类质量检测合格率最前列。
与此同时,民族奶业品牌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其中伊利、蒙牛进入世界奶业20强;君乐宝婴幼儿奶粉通过国际公认的全球食品安全标准(BRC)A+顶级认证,其婴幼儿配方奶粉经香港的严格检测和审查,已经进入香港市场;现代牧业、飞鹤乳业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经过8年的努力,我国奶业痛定思痛、绝地反击、浴火重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质量安全水平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一幅振兴中的民族奶业画卷徐徐展开……
顶层设计政策为先
2008年,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当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奶业的第一部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顶层带动之下,行业整顿随之而来,《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制定了三年的奶业振兴规划,《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对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及监督检测进行规范。
2009年,《全国奶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年)》印发,为奶业宏观发展谋篇布局;2010年4月,《生乳》等66项新标准公布,基本解决了乳品标准重复、交叉、矛盾和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完善了我国乳品质量标准体系;201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对乳品的生产经营许可、检验检测、质量追溯、婴幼儿奶粉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行为、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我国奶业的规范性文件,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视野。
2011年,农业部办公厅连续下发了《生鲜乳生产收购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生鲜乳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制度》《全国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监督抽检方案》三项制度。印发《生鲜乳收购站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试行)》。明确提出,对于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
国家提振奶业之决心,坚如磐石。
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安全始终是奶业管理的重中之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质检总局农业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随后,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建设和奶站监管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4年,《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出台。
据此,国家两次对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生产许可进行重审,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严格了乳品企业进厂原料、生产过程、成品批量检验等制度。
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相继出台,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了长效机制。同时,一系列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也陆续进入了奶业领域。
从2008年开始,截至到2015年,我国奶业扶持资金主要集中在奶牛良种补贴、奶牛规模化养殖、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创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方面,共投入扶持资金86.6亿元。
其中的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创建,即从2012年开始的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以期从源头提高奶业品质。该项目中央财政每年支持建设50万亩优质高产苜蓿基地。项目实施后,生鲜乳质量明显提高,乳蛋白含量达到3.0%以上,乳脂肪达到3.5%以上。
此外,还有生鲜乳收购站机械设备补贴、奶牛政策性保险等,补贴资金涵盖了生产全产业链。
政策和资金开始逐步显现出对中国奶业的推动力。2015年,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接近50%,每年平均提高约4个百分点;全株青贮饲料快速普及,优质苜蓿产量达到180万吨;70%以上的奶牛场采用全混合日粮,78万头奶牛参加了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化奶牛场、中高产奶牛群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初步形成;机械化挤奶、冷链储运全面实现,推动我国奶业质量安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坚守品质保障奶源
中国奶业的振兴,首要条件是要有可靠的奶源做保障。
近期公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我国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2015年,标志着乳品品质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平均值分别达到3.14%和3.69%,分别高于我国《生乳》国家标准0.34和0.59个百分点。菌落总数降到46.7万CFU/ml,远低于国家标准200万CFU/ml,体细胞数降至33.3万个/ml,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这几组重点指标,标志着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说。该中心是通过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农业部质检机构审查认可,由农业部授权的法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专业从事奶及奶制品质量的安全检测。
“我们从2009年起,连续8年带领全国43家质检机构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奶站和运输车监管为重点,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检两个‘全覆盖’,即抽检覆盖全国所有奶站,检测指标覆盖卫生部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监测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监测指标包括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铅、黄曲霉素M1、菌落总数、蛋白质等10项指标。”王加启说,奶业全产业链严密的监管体系,已经构建完成。
主要质量指标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媲美的中国奶业,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
“建好舍、喂好草、养好牛、产好奶,重铸中国奶业的尊严。”是中国奶业人的共同决心。
“君乐宝身处河北,目睹一个乳业巨头的坍塌后,没有人比我们更能体会质量的可贵。”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总裁魏立华说。他告诉记者:“只能做到最好,因为别无选择。”
魏立华坚信,产品的质量安全,是生产出来的,更是管理出来的。“我们建立了一整套严谨、科学、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从原奶、原辅料、配方、生产工艺、检验体系全方位保障产品安全。尤其在婴幼儿奶粉上,我们以严密检测作保障,建立‘企业自检、行业检验、国家抽检、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的四重检验,不让任何一罐奶粉因环节疏忽而成漏网之鱼。”
今年8月,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宣布以“同款同质同价”进入香港市场销售,国际权威检测机构SGS瑞士通用标准公证行对君乐宝奶粉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营养成分、食品安全等方面,全都符合香港相关标准。
从去香港买奶粉,到去香港卖奶粉。中国奶业逆势崛起,用品质征服市场。
企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牧场,对于质量把控有天然的优势。但我国正处于奶业现代化发展的攻坚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中小型养殖场户,这些场户管理相对薄弱,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如何带动他们一起发展?
中鼎联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国强正在进行这样的探索:“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存量整合、全程托管’模式,用大企业带动中小牧场整合,与奶农合作,为中小牧场的质量把控提供了解决之道。”
他表示,中鼎牧业通过委托、承包、技术输出等方式,建立了集中管理、综合监察、分段控制的管理模式,目前共托管了140多座牧场,遍布全国15个省市,涉及10万头奶牛,辐射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
“我们为中小牧场配备专门的营养师、饲料配方师、兽医师、动保师,以满足奶牛养殖对营养、饲喂、动保、繁育等各环节的需求。正是由于专业的饲养方式,牛奶品质得到较大提升,中鼎托管牧场奶牛的体细胞数为20万个/ml以下,远远低于欧盟和新西兰的指标要求40万个/ml以下。”孙国强说。
转型升级必由之路
奶业要振兴,奶业必须要转型升级。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由于严管政策的执行有力和市场的逐渐规范,2015年,我国奶牛1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28.8个百分点,来自规模化牧场的奶源占60%以上。这种养殖格局非常有利于奶源质量的保障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曾经的阵痛,换来了奶业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表示,奶业一体化建设,要实现“种养加”一体化和“产加销”一体化。只有通过一体化,才能真正建立起多方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而达到数量和质量的更加可控。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奶业“小、散、低、差”的矛盾,也是我国奶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
“我国奶业曾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说到底是由于‘上下游的利益不一致’产生的。”现代牧业董事长兼总裁高丽娜说,对于奶农,他只需考虑如何卖奶;但对一家拥有规模化牧场的经营主体来说,则需要考虑产、加、销的整体,所以必须对质量负责。奶业一体化从制度层面可以为品质护航。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奶业一体化方面已成效初显。2015年全国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的奶源基地比重超过20%,比2008年增长近两倍。如辉山乳业、现代牧业奶牛存栏都在20万头左右,苜蓿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奶源全部自给,成为养殖的巨头和一体化的典范。
同时,目前全国有1.51万个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比2008年增加了6.2倍,奶农的专业化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去年,农业部和工信部对生鲜乳购销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了联合督导检查,大部分奶农与乳品企业签订了收奶合同,合作关系正在趋向长期稳定。
按照农业部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国奶产量将达到4080万吨,年均增加40万吨;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比现在提高22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将成为畜牧业的主导力量。
规模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奶业机械化、信息化的脚步,成为乳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5年,全国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5%,比2008年提高1倍,规模牧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全国70%以上的牧场配备了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84%的牧场采用机械自动化清粪,有1300多个牧场的78万头奶牛参加了生产性能测定,越来越多的牧场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这些先进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带动了奶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规模牧场人均饲养奶牛达到40头,比2008年增加了15头;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吨,比2008年提高了1.2吨,大幅缩小了与奶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李胜利表示,通过科技力量促进转型升级,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解决国产奶制品成本和价格较高的现状,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饲料资源的合理配方和有效利用水平,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李胜利带领其团队开展的“奶牛饲料高效利用及精准饲养技术创建与应用”项目中,饲料转化率为1公斤干物质可多生产出0.3公斤的牛奶,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认为,新常态下的奶业发展目标不是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关键是质的提高。用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发展理念、经营方式、产业组织,改革传统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
民族品牌正在崛起
“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中国奶业的振兴大有希望。”韩长赋指出,中国奶业正迎来一个良好机遇。
“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的1/2,未来随着收入增加、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特别是全面放开二胎后,奶类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
巨大的市场潜力,意味着民族奶业大有可为。
实际上,我国的民族奶业,也正在国际品牌竞争中突围。
伊利、蒙牛进入世界奶业20强。
现代牧业的纯牛奶,连续三年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这是中国第一款白奶获得该项殊荣。“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是目前历史最悠久的品质评鉴组织之一。“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全球权威乳品赛场,这证明了中国的乳品企业、中国的牛奶品质不输给任何国家。”高丽娜自豪地说。
君乐宝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通过全球食品安全标准(BRC)A+顶级认证。这项食品安全全球标准BRC认证,具备国际公认的权威规范,意味着拿到进军欧盟市场的通行证,有资格进入国际商品销售商联合会(CIES)在全球的200多个超市集团。
飞鹤乳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连续两年蝉联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伊利、蒙牛、光明、上海鹏欣、贝因美、新希望等乳品企业以投资新建、收购和控股形式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以色列等国建立了奶源基地或加工厂,乳品企业国际能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明显提升。
一份份国际认可的成绩单,抒写着中国乳业品牌的再崛起。
2015年7月,在农业部的发起和推动下,中国奶业20强联盟在北京成立。这20家奶业龙头企业乳制品产量总计1400万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51%;乳制品销售额1800亿元,占当年全国总额的54%。
作为民族奶业的中坚力量,20家企业共同发表“北京宣言”:坚持品牌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把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好、维护好民族品牌,实现从产品向品牌转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全力打造“中国奶业、中国品牌、中国形象”,增强中国奶业综合竞争力!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20家龙头企业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让民族奶业挺起脊梁。
高丽娜认为,中国奶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提高乳品营养方面。但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仍然制约中国奶业发展。“不过,我们能明显感到消费者的信心在逐渐恢复。”魏立华说,“受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75%;而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产奶粉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逐步恢复到50%以上。这也表明,我们的政府、行业和企业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卓有成效。”
奶业振兴需要一个过程。魏立华说,企业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比如让消费者了解生产环节。“君乐宝的世界领先的牧场、工厂全部敞开参观,今年上半年,就有30万消费者来到君乐宝,实地感受世界级奶粉的生产过程。他们都是带着疑问来,揣着放心走。”
韩长赋说:“实现民族奶业振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安全为核心,以提升奶业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推进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大力提升奶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强化标准规范、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执法监管和消费引导。我们有信心用5-10年时间,力争到2020年乳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整体进入世界奶业强国行列,实现奶业振兴发展目标,把‘奶瓶子’牢牢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中国人喝中国奶,振兴民族奶业,守护“安全、优质、放心”的奶业品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奶牛养殖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