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叙利亚难民的国家是怎么前往周边国家的?

近万叙利亚难民为何偏爱德国? - 快讯-文汇网
近万叙利亚难民为何偏爱德国?
class=sub_fg12 color=#15-09-07]
9月5日,热心民众在德国法兰克福火车站排队迎接难民的到来供图/新华
【文汇网讯】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迫于国际国内舆论压力和人道主义呼声,德国和奥地利5日决定向滞留在匈牙利的数千名难民开放边境。匈牙利政府组织上百辆大巴将难民送到匈奥边界,他们中的大部分选择经由奥地利前往德国。来自奥地利内政部的消息说,5日当天进入奥地利的难民大约有9000多人。德国方面表示,做好准备接纳1万名难民当天涌入德国,但此次放行只是临时救急。
新华社称,先前滞留匈牙利的数千名来自叙利亚等国的难民过去两天陆续经奥地利抵达德国,但德国官方强调此次放行只是临时救急。
匈牙利政府4日晚间开始派公共汽车将大批难民运至奥匈边境。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奥地利总理法伊曼协商决定临时允许这些难民入境。5日全天,数千难民乘坐火车经奥地利抵达德国慕尼黑等城市。
5日中午,载有200多名难民的首列难民专列抵达德国南部的慕尼黑中央火车站。难民们在警察引导下直接转乘另一列车前往附近的难民临时安置点。
此后,大约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有一列载有数百名难民的普通旅客列车抵达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地方政府估计当天抵达这里的难民总数可能会有8000余人。慕尼黑火车站现场指挥估计6日还会有数千名难民陆续抵达。除慕尼黑外,难民还会被分配至德国全国各州安置。5日晚,就有一列载有少数难民的火车驶达西部城市法兰克福。当晚,还有一列从奥地利来的载有近600人的难民专列抵达德国东部的萨尔费尔德市。
来自奥地利内政部的消息说,5日当天进入奥地利的难民大约有90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又乘火车经维也纳和萨尔茨堡去了德国。到当天下午为止,愿意留在奥地利申请避难的难民只有20余人。
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5日强调,这次德国同意大批难民入境只是临时救急,未来几天不能照办。德国巴伐利亚州内政部长赫尔曼则对默克尔总理作出允许难民入境的临时决定事先没有跟各州商量表示不满,称这「在欧洲释放了一个完全错误的信号」。而德国各执政党领导人准备就难民安置问题进行紧急会商。
德国官方预计,今年涌入德国的难民总数可能会达80万。《法兰克福汇报》5日预计,德国今年接待安置这些难民的总开支可能会高达100亿欧元。
难民为何偏爱德国?
对于行头简单,风餐露宿的逃难者来说,即便德国不是唯一的理想国,也必然是其中之一。据联合国难民署披露,德国已经成为接收难民申请人数最多的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难民法,免费的住宿,一些零花钱,甚至一份体面的工作……这一切似乎意味着,踏上德国的土地,就能觅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重获一份有尊严的生活。
拥有专门难民事务法案和机构
欧盟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接纳难民人数最多,其次是瑞典、法国和意大利。
在难民方面,接纳能力较强的德国政府确实在努力塑造有所作为的形象。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难民法专家刘国福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在难民法方面已经很发达,除了有《德国:难民申请程序法案》和《寻求庇护福利法案》等一系列专门法案以外,德国移民法的相关条款也对难民问题予以规范。
刘国福介绍称,德国有专门主管难民问题的法律和主管机关──联邦移民与难民署。在世界上大多国家没有这样的机构。
在取得难民身份前,这些申请者叫做寻求庇护者。一般而言,到德国寻求庇护的人会首先被安置在收容所里。每个难民收容所都有联邦移民与难民署的工作人员。他们会询问避难者的逃亡原因,在处理避难申请时,申请人所在国家及其个人遭遇会受到充分考虑。
「这些工作人员相当专业。」他们会为每个国家做一个手册,在处理申请时,还要看这些国家的背景,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塞尔维亚等地的寻求庇护者的通过率会相对高一些。
免费住宿 可获352欧元生活费
「很多国家吸引难民的一个原因是,等结果期间,享有的福利相对较好。」刘国福说,在欧洲,德国是最为发达的经济体之一,社会稳定,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比较好,给难民的待遇也相对较好。
刘国福说,这些寻求庇护者可以免费住在集体宿舍区,这些区域通常位于郊区。政府除了承担住宿(含取暖)、医疗费用之外,还向难民发放基本生活费和零花钱。一名未婚的寻求庇护者可以获得每月352欧元的补贴。这个数字稍低于德国规定的社会救济金。
如果超过一年审批程序还没有完成,这些寻求庇护者可以搬到州政府安排的个人居所中去,在所规定的州内可以自由迁徙。每个州安排的住宿和补贴情况不同,由联邦政府资助。
这些寻求庇护者可以享有免费医疗、体检等福利,适龄子女可以享有免费的教育。社会稳定、宗教自由,对于流离失所的人们来说,「这些都是诱惑。」刘国福说。
拥有难民身份后,人们可以在联邦移民与难民署的帮助下,在允许的范围内寻找工作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学者孙进还曾撰文称,有6%的人来到德国,是为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借道前往法国或瑞典。但结果却往往是,他们「意外地」被德国警察抓住,不得不按照规定在首次抵达地点申请避难。
此外,寻求庇护者来德国还为了投亲靠友。德国联邦移民和难民署2013年公布的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难民是因为亲友关系而选择来德国避难的。
德国并非「理想国」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实现由寻求庇护者到难民再到公民的转变并非易事,有时候,甚至要等上数年。如果避难申请被拒绝,等待的将是被遣返。
而且,在安置问题解决之后,难民的社会融入问题会随之而来。德国内政部公布的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德国今年已发生202起攻击难民营事件,其中173起具有右翼极端主义动机。
这一切都表明,德国并非真的是避难的「理想国」。然而,对于难民来说,追寻理想与完美有些奢侈,活着与生存才是要紧的。
北青报记者从德国移民与难民署官方网站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全世界共有将近6000万被迫流离失所者,他们包括将近2000万的难民,180万寻求庇护者,其余均为国内的流离失所者。
在这些人当中,德国共接收了21.7万难民,比前一年增长了15%。2014年,向德国寻求庇护的申请数量是17.3万,较前增长了57%。该网站用「显著」、「惊人」来描述这一变化。
小艾兰父亲曾经最爱「晒娃」
近日,三岁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在土耳其海滩遇难的照片震惊世界。昨天早晨,小艾兰的父亲阿卜杜拉在其脸书账号上晒出了儿子的照片,并写道:「愿真主保佑你,亲爱的!」图片里,身穿黄色绒衫、蓝色牛仔裤、黑色小皮鞋的艾兰骑坐在塑料玩具车上,深邃的大眼睛清澈可爱。这也是事发后,这位父亲时隔一个月后首次更新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状态。
自从日开通脸书后,一年多里,阿卜杜拉曾7次分享两个儿子的照片。日,这位父亲更新了自己的头像──身穿黑色T恤、蓝色牛仔裤的阿卜杜拉一手拉着小儿子艾兰、一手拉着大儿子加利普,在种满花草的院子里合影。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张温馨的父子照片日后却成了全球媒体上一则关于「中东难民悲剧」的头条新闻。
2日凌晨,阿卜杜拉带着妻儿和其他11名偷渡客挤上一艘只能限乘4人的小船,从土耳其博德鲁姆半岛驶往希腊科斯岛,难民船因严重超载而倾覆,包括5名儿童在内的10多名偷渡客溺亡。阿卜杜拉在这场惨剧中失去了妻子丽哈娜和两个儿子。
四口之家与两场战争
艾兰2012年出生于叙利亚,妈妈丽哈娜那年33岁,爸爸阿卜杜拉37岁,他还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加利普。
就在其出生前一年,作为「阿拉伯之春」的一部分,叙利亚动乱逐渐扩大化,终于从游行示威和镇压发展演变成了武装冲突,并出现了宗教冲突,而这场「叙利亚内战」也持续至今。
起初,艾兰和父亲、母亲、哥哥生活在大马士革,父亲阿卜杜拉是一家男性理发店的理发师,因为首都大马士革战乱持续升级,一家四口从大马士革迁往老家科巴尼。但谁也没有料到,2014年9月份科巴尼被「伊斯兰国」围攻,也就是著名的「科巴尼之战」。阿卜杜拉的姐姐蒂玛曾告诉加拿大媒体,弟弟今年初曾被伊斯兰国绑架过,拔光了所有牙齿。
这之后,「伊斯兰国」攻占科巴尼周边的350个库尔德人村庄和城镇,约30万库尔德人逃离家园,当中大部分人逃到土耳其境内,「科巴尼难民」一时间成为了关键词。艾兰一家四口也是逃亡土耳其的难民潮中的一员。
遗憾的是,在到达土耳其后,因土耳其对于难民的政策以及其他原因,阿卜杜拉无法通过劳动供养起一家人的生活,连其一家在土耳其住所的租金还要靠远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姐姐支持。
《纽约时报》报道,阿卜杜拉曾几度试图从土耳其逃往欧洲其他国家。他告诉媒体,在一次跨越土耳其埃迪尔内境内河流时,自己差点被淹死;还有一次都已经到了保加利亚边界,但是被抓住又被送了回来。
在很多方法都尝试无果后,阿卜杜拉和家人决定花费近5000美元,乘坐摩托艇从土耳其前往希腊科斯岛,然后进入欧盟国家,最终投奔其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姐姐蒂玛一家。然而,在其一家乘船后,原本定好的摩托艇被走私者换成了橡皮艇,结果阿卜杜拉一家的欧洲梦彻底破碎了。
姑姑的遗憾
3岁的艾兰在加拿大温哥华有位亲姑姑蒂玛。20多年前,蒂玛从叙利亚移民加拿大,和弟弟的职业一样,在温哥华郊区一直从事理发师工作。艾兰遇难前,蒂玛曾试图帮助两个兄弟默罕默德和阿卜杜拉办理加拿大移民,她还曾发动自己的邻居和朋友帮着资助两个兄弟移民。
今年6月份,43岁的蒂玛起初先是帮助哥哥默罕默德一家办理加拿大移民,但因为其难民资格无法确认,因此被加拿大移民部门拒绝。与此同时,她还支付了弟弟阿卜杜拉一家从土耳其偷渡到希腊的费用。事后,蒂玛称,自己原本希望帮助兄弟移民加拿大,然后让他们和自己一样从事理发工作,等他们宽裕之后,再找其他工作,过自己的日子。然而没有想到,自己资助弟弟一家前往希腊,却出事了,她真的非常后悔。
在两个儿子和妻子没有出事前,阿卜杜拉还分享了关于「难民潮」的帖子,大意是奥地利在此背景下延迟了庇护申请的批复时间。为此,阿卜杜拉呼吁大家关注此事,并为难民多做点事。
在为两个儿子和妻子举行葬礼后,阿卜杜拉对媒体表示,自己哪也不去了,就在家乡科巴尼一直呆下去。「我不需要这个世界再给予我任何东西,因为我拥有的已经被带走,我希望我死去的家人能够唤醒整个世界。」
家乡科巴尼
科巴尼是叙利亚边境小城,人口约几十万,距离土耳其边境线非常近,土叙边境口岸和科巴尼仅隔一条街,在科巴尼镇可以看到土耳其的国旗。
「科巴尼人口、规模、地理位置都不是最重要的库尔德城市,去年9月份到今年1月份,被伊斯兰国围攻,让这所城市一举成名。」曾多次到叙利亚采访的媒体人李明波说。
有分析称,2014年9月份到今年1月份的「科巴尼战事」折射出四国边界地区库尔德人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当前,有报道称土耳其收留了200万难民,叙利亚库尔德人在土耳其难民营生活是非常糟糕的。要么是没有钱的叙利亚人宁愿回到战乱纷飞的国内,也不愿继续生活在土耳其难民营;要么像小男孩家有点钱的就会选择偷渡到欧洲其他国家。去年叙利亚边境城市科巴尼被伊斯兰国围困,老百姓跑到一街之隔的土耳其关口,要求入境躲避。这座平日里无需任何证件都可以通过的土耳其口岸,在当时土耳其临时封锁,叙利亚人只能躲在土耳其的铁丝网外。」李明波说。
芬兰总理「腾房」给难民
难民危机越闹越凶,欧洲国家一筹莫展。芬兰总理尤哈·西皮莱5日说,他愿将自家闲置的一栋住宅提供给来自中东和北非的难民。
美联社报道,西皮莱的这处住宅位于芬兰西北部小镇肯佩莱,距首都赫尔辛基500多公里。这座拥有大约1.7万居民的小镇是西皮莱的家乡,在今夏就职总理之前,他曾在这里居住。
由于西皮莱在赫尔辛基附近还有另一处住宅和政府官邸,在他看来,肯佩莱的这处房屋对他而言已没有太大用处。因此,在和地方当局进行沟通和协商后,他和妻子决定把闲置的住宅让给难民居住。
据悉,西皮莱闲置的住宅可容纳大约20人,将于2016年初提供给难民家庭,但如何申请以及具体将接收的难民数量还未确定。
美国:难民真惨但请别来
欧洲国家为难民问题一筹莫展,美国方面也就此作出回应。白宫一名发言人表示,西亚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确实是「悲剧」,但美国尚无计划「认领」更多叙利亚难民。
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网站5日报道,美国白宫发言人乔希·欧内斯特4日在记者会上谈及难民问题,称这是「悲剧」。当被问及美国是否计划安置更多来自叙利亚等国的难民时,他给予否定回答。「在这一问题上,我没有可宣布的消息。」
欧内斯特辩解说,虽然美国没有「认领」更多难民的打算,但也为此提供「重要帮助」。其中一项是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提供经费,另一项则是由美国海岸警卫队专家向欧洲国家传授应对偷渡难民的方法。
他说:「我们的欧洲伙伴正面临难题,美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技术经验。美国海岸警卫队在这一领域颇有经验,可以和欧盟地区的盟友和伙伴们分享。」
&&&&&&责任编辑:夏仅中东乱局 | 叙利亚难民为何涌入欧洲?海湾国家真的没有接收难民么? -
海湾资讯周刊网-
中东乱局 | 叙利亚难民为何涌入欧洲?海湾国家真的没有接收难民么?
导读:自叙利亚3岁小难民死亡事件后,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叙利亚涌向欧洲的难民潮。有网友就不服,觉得你大欧洲咋就那么没人性,堵着大门任那么多难民自生自灭,酿成多少杯具。可国家的治理,政治的决策,哪能靠感性去判断,应对难民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光靠&点蜡烛&q
截至现在,战争共使400多万的叙利亚难民在世界各国寻求庇护,这几乎是整个迪拜人口的两倍。从地缘上说,叙利亚难民最先寻求避难的肯定是几个周边国家,于是土耳其收了190万,黎巴嫩收了110万,约旦收了60万,连窘困的伊拉克都收了25万。但没有一个周边国家能妥善安置那么庞大数量的难民,难民营早已人满为患,吃喝拉撒耗费着巨大的财力让这些国家无力承担,难民经费变得大打折扣。所以在这些国家的难民生活可想而知,非常困苦,有的甚至到了任其自身自灭的程度。作为曾经还算比较富裕的叙利亚人,自然不能承受。就琢磨着花掉积蓄,或正面或偷渡,反正想尽办法前往遥远的欧洲寻求更好的庇护。对于许多叙利亚难民来说,崇尚人道主义的欧洲几乎是难民圈的天堂。你是难民你有困难,我们大欧洲出于人道主义帮你呀,给你吃,给你住,甚至给你教育给你工作。难民一分钱都不用掏,还有别人家政府养着你,多好的事儿,因此这波叙利亚难民潮所期盼的终点,就是进入大欧洲。而大欧洲里难民待遇福利最好的,要数德国,吃得好住的好,有人伺候还有零花钱,朋友圈有一篇热门文章《难民在德国:衣食住行全免费,不用纳税还有零花钱》,大家可以上网搜搜,讲的就是德国对难民的福利之好,简直让我们这帮天朝老板姓都羡慕不已呀。目前,德国已经接收了将近30万叙利亚难民,而德国预计今年要接纳80万难民,难民圈沸腾了,越来越多的难民潮开始涌入欧洲,想法设法地进入德国这个终极目的地,当一个舒服的难民。叙利亚难民进入欧洲的逃往路线图前往希腊的叙利亚难民可如此大量涌入的难民潮让本来人道的欧洲也变得无法&人道&起来,何况现在的欧洲也深陷经济泥沼,大量的难民更使其不堪重负。另外欧洲许多普通老百姓也不乐意啊,凭什么让纳税人的钱去养一批其他国家蹭吃蹭喝的人呢,而且来者何人谁知道,说不定其中还有恐怖份子呢。为保证自己的国家利益,欧洲诸国也不得不竖立起反难民的&堡垒&,拒难民于边境之外。纵使德国对难民大开绿灯,但去到德国的路上势必要经过很多对难民不友好的国家嘛,从中就引发了许多纠纷。整个欧洲各国因为这个难民的问题,相互还撕起了逼,整个欧洲一派割裂之势。总之啊,难民的寻求&欧洲天堂&之旅长路漫漫,不知何时才是个头呀。欧洲因难民潮焦头烂额之时,大家却猛然发现,同为穆斯林兄弟的海湾国家如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他们接纳叙利亚难民的数据居然是0。这让舆论开始纷纷谴责--太TM不仗义了!可这不科学啊。网上有一篇彭博社对联合国难民署海湾国家代表Nabil&Othman的采访不妨看看。为什么海湾国家接纳的叙利亚难民数为0?因为海湾国际并未加入《难民地位公约》,不承认难民身份,也不向联合国难民署通报数据,所以在维基、难民署等数据源上,它们接纳的难民数均为0。但实际上不是,也不可能是0。从中东最权威的半岛新闻社数据看,沙特接纳了30万叙利亚难民,阿联酋接纳了15万,科威特接纳了13万。这可比欧洲多呀。与此同时,海湾国家还捐了很多钱,虽然没有欧美捐得多,但好歹也出力了。海湾国家的策略是把难民留在约旦,然后打钱给约旦,所以约旦-叙利亚德拉省边界上有规模极大的难民营,若不是海湾国家援助,约旦可承受不起数目这么庞大的难民呀。大概可以得知,海湾国家对于叙利亚难民其实并非毫无建树,接纳人数也并非为0,但是所做的确实没有欧洲和美国那么卖力倒是真的。为什么作为最应该亲近的穆斯林兄弟,相对富裕的海湾国家怎么只贡献了那么点数据呢?首先,从海湾国家的发展模式上看,拥有极高比例外国人的海湾国家,其发展是以人口流动所驱动的,只有人口保持着高频率的流动,海湾国家才能保持稳定持续地发展。同时也保证了本地阿拉伯人的主导地位。所以海湾国家基本没有移民政策,全是短期工作签证政策,必须有工作或直系亲属有工作,你才有资格获得临时居住权,每隔个两三年就要续签一次,甭管是谁,所有外国人都一样。且这种流动还必须是有价值的,不欢迎老弱病残,比如阿联酋,60岁以上的就办不了工作签了;体检没过的则会被拖入黑名单;哪怕是来为城市建设的工人,签证到期也必须得回去。就算叙利亚没发生战争,他们申请个海湾国家的居住签证都不容易,何况是带着强烈滞留属性的难民呢,海湾国家压根就没有难民政策也不欢迎难民。大量难民的涌入只会破坏海湾国家微妙的人口平衡。而其中涉及的更深入的政治、宗教、经济和安全问题,也让海湾国家对叙利亚难民迟迟无法敞开怀抱。所以海湾国家接纳难民的方式,都是以工作或居住签证的方式发放,并非在本国建个难民营,靠政府补贴养着你,没工作的难民照样生存不下去,使得叙利亚难民另可长途跋涉去欧洲碰运气,也不愿意在海湾国家落脚。就连沙特接纳的数十万难民,据说也是以工人雇佣的形式入境。目前,海湾国家都收紧了对叙利亚人的签证申请,叙利亚人进入海湾国家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获得工作签证或续签也变得越来越艰难。据悉,在迪拜的叙利亚人必须要有全职工作和住房合同的才能带两名直系难民亲属入境。作为海湾地区最开放的迪拜,对叙利亚难民的政策是相对宽松的,虽然同样面临严格的审核,但并非完全将叙利亚人拒之门外。笔者的一位朋友的丈夫即为叙利亚人,多跑了几次移民局,也顺利为其多位亲人办下了迪拜长签,可见并未像外界所描述的如此不通情面。然而,对于这场令人难堪心痛的难民潮,不要怪难民,不要怪欧洲政府,不要怪海湾诸国,只怪那战争无情……而身处于和平之下的我们,请对生活且行且珍惜吧。&&&&&文章转自《迪拜人》
[责任编辑:gulfinfo]
- 专注中东海湾市场,为您提供最新的中东信息资讯平台!新华网青海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青海分社和新华网青海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青海频道联系。欧洲难民危机美国难辞其咎
日08:09&&&来源:
原标题:欧洲难民危机美国难辞其咎
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开始,大批叙利亚难民被迫背井离乡,前往周边的黎巴嫩、约旦、土耳其等国避难,使得周边邻国不堪重负,也引发了前往欧洲的难民潮。对于欧洲难民危机,美国的态度颇为复杂,欧洲则深受其害,其对欧洲关系、美欧关系、中东地区的影响更是深刻复杂。
美国难辞其咎。对于此次难民危机,美国难辞其咎。没有新世纪以来美国对中东发动的多次战争,中东就不会出现如此数额庞大的难民。相对于小布什的穷兵黩武,奥巴马的中东政策则是不作为,结果导致叙利亚因内乱陷入“无政府状态”,“伊斯兰国”更是大行其道。叙利亚内乱不止,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已背井离乡,沦为难民。可是对于此次欧洲难民危机,美国的态度却令人不满,白宫发言人只言此为悲剧,值得同情,但并无具体实质性救济措施。对此国际社会的指责声音一片,普京、马杜罗等人厉声指责美国是罪魁祸首,欧洲盟友则抱怨不断,甚至美国国内也议论纷纷。前副总统切尼批评奥巴马的中东政策乏力是当前难民危机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美国确实应该对当前的欧洲难民问题负很大责任,美国对叙利亚的政策可谓适得其反,导致中东陷入权力真空,恐怖主义趁机兴起。4年来,叙利亚已产生难民4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欧洲深受其害。由于地理原因,难民问题最先都是邻近国家和地区受到影响。欧洲则往往是中东难民最愿意前往的地区之一。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今年跨越地中海进入欧洲大陆的难民总数已逾26万,其中希腊约16万,意大利10.4万。在进入希腊的难民中,叙利亚人最多,占82%。可以说,欧洲接收了中东绝大部分难民,而反观美国,过去五年只接收了1500余名的叙利亚难民。以往欧洲经济形势较好时,欧洲各国吸收难民的能力比较强,对难民的包容性更大,而如今欧洲一些国家并未从欧债危机中恢复,对难民更加敏感,排斥性更强。与此同时,难民中夹杂的恐怖分子更是引起了部分欧洲国家和民众的不安。
欧洲内部三重分化。面对日益严重的难民危机,欧洲内部出现了穷欧洲与富欧洲、边境国与内陆国、新欧洲与老欧洲的三重分化。一是由于欧洲国家应对难民的能力不一,穷国和富国对待难民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德国、瑞典、法国等富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愿意竭尽全力解决难民问题,但匈牙利、波兰等穷国则并不支持扩大难民接纳数额,更不愿意承担欧盟框架下的难民负担。二是由于中东难民主要经欧洲边境的沿海国家或巴尔干国家进入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欧洲边境国家因承担过多的难民而颇有微词,甚至怨声载道。如意大利、希腊、匈牙利等国家领导人就明确表示了让几个边境国家承担过多的难民问题有失公平。三是新欧洲和老欧洲的国家在难民问题上的态度存在巨大分歧。老欧洲国家大国面临着老龄化所引发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因而过去在难民问题上相对开放,有时也将难民作为经济振兴的工具,而新欧洲则基本不存在劳动力匮乏的问题。相反,大量难民的涌入与他们的工作机会形成了竞争,这也成为他们抵制难民进入的重要理由。
美欧关系分化。当今欧洲难民危机与美欧的中东政策有很大关系。尽管美国被视为罪魁祸首,但欧洲一些国家则是帮凶无疑。部分欧洲国家追随美国的中东政策,导致中东局势混乱,难民问题凸显。事实上,当前的欧洲难民问题是欧洲在替美国承担责任,这也迫使一些欧洲国家要求美国接纳更多的叙利亚、中东难民,但美国的态度却令人失望。如此将会造成的问题是,未来欧洲在中东问题上还会继续支持美国吗?大西洋的裂缝会否就此加深呢?
中东混乱。相对于欧洲而言,中东地区才是难民问题的最大受害者。自叙利亚内战以来,其几个邻国接收了大量叙利亚难民。如今在黎巴嫩,每5个人里就有1个叙利亚难民,这使得黎巴嫩几近崩溃。而实力更为强大的土耳其也逐渐不堪重负。如果听任难民问题掏空中东,将会导致持久而深远的危害。中东将成为世界的动荡之源和灾难之源,世界各国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美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其大中东计划更是遥遥无期。
美国需要尽力补救。显而易见地是,美国在叙利亚难民问题上做得远远不够,其接收的叙利亚难民只占叙难民的千分之一都不到,未来亦难见有大的改观。尽管国际社会要求美国接收更多的叙利亚难民,但美国不为所动,仅仅承诺今年年底前再接收1500名难民,与此同时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和技术援助难民。对于美国这种吝啬态度,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事不关己,不必太在意。难民问题目前主要影响欧洲和中东,美国本土所受影响不大。二是奥巴马政府的战略收缩导致不作为。三是担心难民中的恐怖分子混入美国本土。但袖手旁观并不能解决问题,美国应该积极作为。
精彩推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宋暄、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受叙利亚难民的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