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虎牢关可以守住三川郡守吗?

&第124章&铁血洗礼一古:
&&&&唐成安排好军务,又来到了敌楼上。&&&&“将军,您还是歇着去吧。”唐成向蛊逢揖了一揖,说道“叛军没有携带攻城器械,要想攻城的话,就必须伐木造梯,所以,在天亮之前他们是不可能发起进攻了,现在离天亮还有半个时辰,将军您还是回行辕吧ttp://www.xm5.org/book/34/!?&&&蛊逢摆了摆手,说道:“就不回去了。”&&&&说此一顿,蛊逢又道:“唐成,你怎么看?”&&&&唐成沉吟片刻后答道:“将军,关外的叛军衣衫褴褛,兵甲不整,绝对不可能是项庄的楚军残部,而且,项庄的楚军也没有这么多人。”&&&&蛊逢点头道:“你不觉得奇怪吗?这样一支叛军,是怎么杀入三川郡的呢?”&&&&唐成摇头道:“末将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三川郡有虎牢关为门户,就凭这样一支叛军,要想攻破虎牢关,杀入三川郡又怎么可能?”说此一顿,唐成又道“难道这支叛军是从水路绕过虎牢关进入三川郡的?”&&&&蛊逢点头道:“也有可能。”&&&&唐成苦笑道:“可惜关东方向的消息已经被叛军斥候严密封锁了,要不然,只要问问过路的商旅以及贩夫走卒就能知道事实的真相了,不过,不管这支叛军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咱们只要守好函谷关就行了。”&&&&蛊逢默默不语,只是点了点头。&&&&函谷关外。&&&&急促的脚步声中,萧开、田横大步来到了项庄马前。&&&&“上将军。”两人冲项庄作揖见礼,然后萧开问道“辎重队为什么停下来了?”&&&&现在的楚军也已经有了辎重拖累了,不但有笨重的云梯、井阑、攻城车,还有数以千计的牛车、骡车以及马车,车上装满了从洛阳以及周边各县掳来的粮食、肉食,还有帐篷、铁釜、铁砧等各式各样的器具。&&&&萧开问的是云梯、井阑还有攻城车。&&&&项庄道:“明天攻城,不能用云梯、井阑以及攻城车。”&&&&“啊?那怎么攻城?”萧开闻言愕然,田横也是脸&微变。&&&&项庄又向萧开、田横道:“你们这便派兵上山伐木,连夜打造简易长梯,明天夺城,就使用这些简易长梯。”&&&&萧开、田横失声道:“上将军,这……”&&&&项庄摆了摆手,制止两人道:“执行军令吧。”&&&&“诺!”萧开、田横虽然心中不解,却还是领命去了。&&&&函谷关,敌楼。&&&&唐成忽然手指关外对蛊逢说道:“将军你看,叛军上山伐木了。”&&&&唐成不说蛊逢也已经看见了,一队队的火把长龙已经开上了驰道两侧的高山,显然,叛军是准备上山伐木了,蛊逢的浓眉顿时就蹙紧了,难道叛军还真打算凭借临时打造的简易长梯前来攻打函谷关吗?&&&&唐成冷然道:“这群叛军还真是不知死活。”&&&&蛊逢的眉头越发蹙紧了,他总觉得情形有些不对。&&&&关外的叛军主将难道是个白痴吗?他还真以为凭借两三万衣衫褴褛、兵甲不整的乌合之众就能攻破函谷关?尤其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叛军甚至连云梯也是没有,就凭临时伐木打造的简易长梯,又怎么可能攀上六丈高的关墙?&&&&不过天亮之后,蛊逢就知道叛军绝不是虚张声势,他们是真的打算攻打函谷关!&&&&当东方天际微微l&出一丝鱼肚白时,叛军居然已经造好了几十架六丈多长的长梯,遂即关外便响起了进攻的号角,绵绵不息的号角声,数以百计的叛军抬着几十架简易长梯,向着函谷关巍峨高耸的关墙蜂拥而来。&&&&当叛军进入百步之内时,密集如蝗的箭矢陡然从关上倾泄而下。&&&&嗷嗷叫嚣着往前冲锋的叛军便一拨拨地倒了下来,在伤亡了百余人后,剩下的叛军终于丧失了勇气,扔下长梯溃逃了回去。&&&&不过,不等关上汉军喘口气,又一队叛军蜂拥而上。&&&&当叛军再次冲进百步之内时,密集的箭雨再次从关上倾泄而下,第二队叛军相比第一队叛军,表现稍好,他们又往前突进了几十步距离,不过仍然没能接近城墙,更不要说把长梯竖起来准备抢关夺城了。&&&&接下来的整整一天,叛军足足向函谷关发起了二十多次攻击。&&&&不过非常不幸的是,除了有两次叛军曾经接近城墙之外,其余二十多次攻击叛军都是在半道上就被关上汉军用箭雨给击溃了,当天&渐渐暗下来时,关外旷野上已经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叛军的尸体,少说也有两千多人。&&&&敌楼上,蛊逢手扶围栏陷入了沉思。&&&&关外的叛军主将难道真的是个白痴?明知道这么个打法根本就是送死,可叛军居然还是一次次地往上冲?&&&&唐成道:“将军,叛军该不会是走投无路了吧?”&&&&蛊逢道:“你是说,叛军的屁股后面有人在追?”&&&&关外十里,项庄大帐。&&&&萧开疾步走进大帐,冲项庄、尉缭分别作揖,然后神情惨然地道:“上将军,这样下去不行啊,末将的后军都快拼光了!”&&&&今日一战,萧开的后军足足阵亡了小两千人。&&&&除此之外,为了整肃军纪,萧开又在阵前斩杀了好几百逃兵,等到天黑、项庄下令收兵时,整个后军已经只剩不到两千五百人了!尤其让人沮丧的是,死了这么多人,居然连函谷关的垛堞都没有ō到,这仗还怎么打?&&&&项庄淡然道:“后军损失了多少?”&&&&萧开惨然道:“足足阵亡了小两千人!”&&&&“补你两千人!”项庄不假思索地道“你自己去中军大营挑人吧。”&&&&“这……”萧开愕然,见项庄不像说笑的样子,这才赶紧转身走了。&&&&目送萧开的身影离去,项庄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眼神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清冷。&&&&命令萧开的后军以及田横的右军不惜代价猛攻函谷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固然是为了麻痹关上的守军,为项庄亲军的强攻创造机会,另外一重考虑就是,项庄试图通过函谷关的攻防大战,给麾下的两万壮丁一次铁血洗礼!&&&&壮丁就是壮丁,怎么训练也还是壮丁。&&&&要想让一群壮丁变成一群士兵,就必须让他们经受铁血洗礼。&&&&驱赶一群壮丁抬着长梯去攻打巍峨高耸的函谷关,这很残酷,也很残忍,套用后世的文明话来说,项庄这么做是反人类的!&&&&但是,这是项庄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速成练兵法。&&&&面对残酷、惨烈的攻城大战,壮丁将会迅速出现两极分化,不适合战争的弱者,或者是意志不坚定者,很快就会被淘汰,很快就会战死,可那些体魄强壮、意志坚定,天生就适合当兵打仗的人,却会迅速地茁壮成长!&&&&楚军没有根基,没有后方,更没有后勤补给。&&&&如果让项庄在三万壮丁与三千精兵之间选择,他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所以,项庄极其冷血地将函谷关大战变成了一场针对楚军壮丁的血腥考核,如果通过了考核,这些壮丁就将成为骠悍的楚军老兵,如果通不过,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变成横亘在函谷关前的无数尸体中的一具!&&&&第二天,关外叛军的攻击仍在继续。&&&&一队队的叛军抬着一架架的长梯向着函谷关蜂拥而来,一次次地发起绝望而又悲壮的攻击,然后在关上汉军的箭雨侵袭下溃败,在滚木擂石的肆虐下筋断骨碎,也有几队叛军悍不畏死地攀上了长梯,结果却被猛火油烧成了飞灰。&&&&到第二天天黑,函谷关外又多了两千多具尸体。&&&&第三天,关外叛军的攻击仍在继续。&&&&相比前两天,叛军在第三天的攻击力度就强悍了许多,可能是因为先前战死的都是些老病体弱者,而剩下的却都是年轻力壮的悍卒,也可能是因为剩下的这些悍卒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适应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也就显得更加的从容了。&&&&还有,叛军手里也多了些临时打造的简易木盾,关上汉军的箭雨侵袭已经不足以阻挡叛军的前进,滚木擂石也已经不足以阻止叛军的登城,有好几次,叛军的死士甚至都已经抢上了函谷关,守军倒了大量猛火油才把叛军的攻势给瓦解了。&&&&太阳终于下山了,关外的叛军也终于潮水般退了回去。&&&&函谷关雄伟巍峨的关墙下,再次增添了好几千具尸体。&&&&不过,关上的汉军终于也出现了伤亡,尤其不妙的是,箭矢、滚木、擂石还有猛火油消耗得厉害,如果像今天这样强度的攻城战再持续三天,关内囤积的猛火油就要告急了,如果持续五天,则滚木、擂石还有箭矢也要用光了。&&&&蛊逢已经明显感觉到,叛军的攻城力度正在增强。&&&&直到这一刻,蛊逢才突然明白,关外叛军的主将绝对不是白痴,恰恰相反,叛军的主将绝对是个狠角&,这家伙分明是想拿函谷关之战来练兵,试图通过这一场恶仗,把他的这几万乌合之众打造成一支人数虽少战斗力却成倍增长的精锐之师哪!&&&&蛊逢长长地舒了口气,吩咐副将唐成道:“除了守夜的哨卒和巡逻队,其余各营将士抓紧时间吃饭,然后睡觉,养足体力,准备迎接明天的恶仗!”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等到明天天亮,叛军的攻城力度将会更大。!。&&&&(小说联盟网)
www.xm5.org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11――115、
&&&&111、高
&&&&始祖:黄帝臣高元,首建屋。&&&&历史名人:南北朝北齐帝高洋;五代南平王高季兴;隋相高颖;唐宦高力士;宋将高怀德;元戏剧家高则诚等。&&&&高姓图腾――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弥。&&&&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吕氏chūn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高元作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元发明屋子。高元第一个让人类走出穴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他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发明家”一词所能涵括了。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chūn秋初年有高渠弥。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高奔戎是周穆王的卫士。穆王去郑圃打猎,沼泽芦苇中有虎。高奔戎自告奋勇把老虎擒了回来。穆王大喜,命人打造一个牢笼囚虎,放在东虢地方饲养,於是“东虢”就有了“虎牢”名称。虎牢后来改称成皋,战国时属韩国。公元前249年秦伐韩,韩献成皋给秦。秦在此设关,名“虎牢关”。关在大山上,北临黄河,悬崖绝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战争时,刘邦、项羽在此鏖战两年半。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荥阳汜水镇。&&&&高渠弥是chūn秋初郑庄公大臣。庄公想任他为卿,但主管国事的首席大臣,太子反对。庄公力排众议,任高渠弥为卿。庄公逝世,太子继位,就是郑昭公。高渠弥担心昭公加害自己,就在陪昭公出猎时杀了昭公,另立国君。第二年,高渠弥陪新国君到卫国去见齐侯。齐侯和新国君有旧仇,就借机杀了他,高渠弥也一同殒命。&&&&高奔戎、高渠弥得“高”为氏的缘由,与高元一样,都已无可稽考。但可以推断的是,他们的子孙有很多就包括在今rì人口众多的高姓族群之中。&&&&起源庞杂的高氏主源高后裔,是后世多源合流而成的庞大高姓群体的主源。这支高氏,源出於姜姓,是炎帝的子孙。据《通志•氏族略》记载,chūn秋时,齐国公子高的孙子,开始以“高”为氏,称高。公子高是姜姓后代,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高氏出自姜姓”。&&&&姜姓始祖是炎帝。炎帝出生在姜水流域(今天陕西省扶风县一带),所以取“姜”字为姓。炎帝有个后裔叫伯夷,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而建立吕国,子孙就以吕为氏。吕氏有个后裔叫吕尚,就是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型。他出生在商朝末年,足智多谋,但机遇不佳,到70岁时,还只能天天在渭河边钓鱼为生。有一天周文王来渭河边打猎。出猎前,周文王曾卜一卦。卦辞说:“今天出猎有大收获。不是龙,不是螭(古代传说中无角龙),不是虎,不是罴(一种野兽,现代称为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而是要遇到能帮你成就霸业的辅佐奇才。”周文王在渭河边碰到了吕尚,交谈之后,文王大喜,对吕尚说:“我祖父太公早有预言,将有圣人来帮我们周族振兴,今天果然遇到了您。您现在是我们太公盼望的圣人。”於是命众人尊称吕尚为“太公望”,把他接回去以师礼奉之。在吕尚的帮助下,文王疆域逐步扩大,文王死后,吕尚又帮文王之子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把吕尚封在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建立齐国。吕尚被后人尊称为齐太公。齐太公第六代孙子是齐文公。齐文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高。公子高有个孙子叫。按当时的宗法制度,诸侯家族只包括近亲三代,即诸侯、公子(诸侯之子)、公孙(诸侯之孙)。公孙之子就不再算是公室,而须另外立氏。当时的制度,公孙之子立氏可采多种办法,其中一种是用祖公之名为氏。是公子高之孙,於是以公子高之名为氏,称“高”。后世庞大高姓的主源宣告诞生。&&&&高姓来源有四――&&&&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萑∽婷希荨8菰谄牍锨涫保⒐有“孜褪瞧牖腹8莩晌牟澈8呤系氖甲妗8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2、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也为高氏,也为山东高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赐姓,少数民族姓氏改人高姓。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这一时期,鲜卑族的是娄(楼)氏改姓高氏。据《魏书》所载,鲜卑族中有楼氏改高氏者,另有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是为河北高氏。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北齐重臣高隆之,本姓徐氏,他的父亲被姑婿高氏收养,因从其姓,叫高干,是北魏时的白水郡守。高隆之也从跟随其父姓改姓高。他在北齐时为朝中重要大臣。在他因故被杀死后,北齐皇帝高殷下令由他的兄子高子远承袭了阳夏王的爵位,高子远的后代就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发展起来,成为当地的望族。另外,唐朝宦官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本姓冯,后被高延福收养,所以改高氏。当高氏建立北齐政权后,高姓就贵为北齐的国姓,于是北齐皇帝便赐他姓为高姓以示恩宠之举。元景安因在邙山之役中力战有功,被高欢赐爵西华县都乡男,高洋建立北齐政权后,550年(天保元年)赐他姓高。此外,元文遥在北齐时也先后得到高洋、高演皇帝的重用,因迎立高湛皇帝即位有功,566年(天统二年),后主高纬下诏特赐他姓高。他们的后代就以高为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朝鲜半岛封建国家高丽有羽真氏后改高氏的,高句丽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汉朝时属玄菟郡管辖。公元前37年,其部落首领高**在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定都称王,建立高句丽国。高氏在高句丽国的统治维持了600多年的时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427年又从国内城迁到平壤。由于高句丽的国王为高氏,所以在古代高句丽国的存在期间,高氏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其中有一部分高氏迁到了中国内地。如高云,其祖父高和是高句丽之支庶,自云高阳氏之苗裔,所以以高为氏。北周时期,曾被封王为巨野县侯的大将军高琳,其祖先就是高句丽人,五世祖高宗归附北魏,被拜为第一领民酋长。高琳因战功显赫,他的一个儿子被别封为许昌县公。高琳的后代就在山东巨野和河南许昌一带发展起来。唐朝大将高仙芝也是高句丽人,在他父亲舍鸡时在唐朝任军职,他也随父亲到安西,后成为唐朝的著名军事将领。其后代也就定居于běi jīng市密云县一带。&&&&4、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东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二、历史上高姓的分布和迁移:chūn秋战国时期,高氏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其中一支在战国后期,楚国灭越后,经吴越之地,进入楚国,最终到达海南。秦汉时期高姓的足迹已经遍布于华北、陕甘宁以及中原地区。东汉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时期,在山东地区形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西晋时,高姓主要向北和东北迁移。南北朝时,高姓因北齐的灭亡而被迫移民陕南和西蜀。隋唐时期,高姓主要的活动地仍在长江以北,但继续向四川和江浙地区迁移。五代宋元时期,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尤其是江浙地区。明末清初高姓进入了台湾。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高姓大约有8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5%,排在第十五位。安徽为高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15.6%,占安徽总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北、陕西、河南、四川五省,这五省高姓占高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西、湖北、浙江,这三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0%。全国以皖豫陕冀为中心,向东北、西北、东南呈放shè形的高姓分布带。明朝时期(公元年),高姓大约有9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高姓人口基本没有增长,远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600年中高姓人口纯增加率为4%,净增加了4万。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高姓人口的18.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12.5%)、浙江(12.2%),这三省高姓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甘肃、河北,这四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9%。宋、元、明期间,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特别是向江浙赣地区移民。全国重新形成了山东、江浙赣、陕晋三个高姓人口聚集地区。当代高姓的人口已达1452万,为全国第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高姓人口由93万激增到1450余万,达15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000年高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安徽、江苏三省,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北、河南、四川、广东,这五省又集中了31%。山东居住了高姓总人口的14.6%,为高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2.3%。全国形成了渤海湾、东部沿海地区高比率的高姓区域。在近600年间,高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动流。&&&&当代高姓的分布频率: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每平方公里的高姓人口达到2.7人以上,尤其在山东中部的地区高达6.4人。高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3A)表明: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1,高姓人口大约641万;0.9-2.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2.2,高姓人口大约719万;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9.7%,高姓人口大约92万。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3B)表明:高姓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2%以上,尤其在甘肃河西走廊、山东中部、陕晋北部、黑龙江东北,在1.8%以上,有的达到3.6%以上,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9.2%;在四川、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东部、青海东部、xīn jiāng西北,高姓频率在0.6%-1.2%,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0.5%;其他广大地区,高姓频率不足0.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0。&&&&3、血型分布特征:高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456万,占31.4%;A型414万,占28.5%;B型442万,占30.4%;AB型140万,占9.7%。高姓总人口1452万。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是高姓人口集中之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8.1%,高姓641万,约占总高姓人口的44.2%。O型196万,A型179万,B型202万,AB型64万。四川、贵州北部、陕甘宁、青海东部、豫鄂晋大部、湘赣浙闽粤、内蒙古等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2.2,高姓719万,约占总高姓人口的49.5%。O型229万,A型208万,B型214万,AB型68万。其他地区为高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9.7%,高姓92万,约占高姓总人口的6.3%。O型31万,A型27万,B型26万,AB型8万。&&&&三、郡望堂号。1、郡望:渤海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此支高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海太守高洪。&&&&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治所在今běi jīng市密云县西南。以渔水之阳得名。高隐、高瞻之后。广陵郡:汉时置,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此支高氏,为吴丹阳太守高瑞之后。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高氏,为鲜卑族高氏之后开基。辽东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所建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高瞻之后。&&&&2、堂号: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辞海》:愚,纯朴也。由是,高姓后代以“厚余”作为高姓的堂号。渤海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此外,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渔阳堂”、“辽东堂”、“广陵堂”、“河南堂”、“有继堂”、“供侯堂”、“双玉堂”、“后余堂”、“报本堂”、“守愚堂”等。&&&&高姓与藁、篙、郜、杲、槔姓是五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112、莫&&&&始祖:黄帝臣高元。&&&&历史名人:战国铸剑师莫邪;后魏将莫云;南朝梁名妇莫愁;唐文学家莫休符等。&&&&姓氏源流:莫(m-)姓源出有六:&&&&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据《广韵》所载,chūn秋时,楚国有莫敖(官名)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称莫姓。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3、据《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4、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电影《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5、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6、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7、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此莫氏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莫友芝等自称为江南汉人,然现代专家考证,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本人较支持莫友芝为汉人,因清代为少数民族政权,随汉姓并无多大优势,且西南少数民族不得参加科举只是清初雍正年间之事,而莫却是清末同治年间人,并无虚报必要。另,莫友芝为“西南巨儒”,jīng研经学,旁及金石文字书画,虚报有损其道德cāo守,今暂从专家之说)。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如此则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8、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①南北朝时期,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氏改姓莫。②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姓也有改单姓莫为姓的。&&&&得姓始祖: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迁徙分布:莫姓主源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省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名入载史册,他们是chūn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rì益庞大起来,原本在河间郡、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际愈加昌盛。隋唐时期,莫姓分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五代十国至两宋,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壮大起来,而北方的莫姓却由于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际始有莫姓入迁福建,而莫俦因罪被流放今广东cháo州。宋末元初,蒙古铁骑南下,兴盛于今浙江、江苏等地的莫姓为避兵火,大批涌入今广东、广西。明初,山西莫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清初,清zhèng fǔ移两湖之百姓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两湖之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chóng qìng。清中叶之后,沿海之莫姓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如今,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莫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四。&&&&历史名人――&&&&莫邪:chūn秋时期吴国人。吴王命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于是妻子莫邪问:“铁汁不下,怎么办?”干将回答说:“古时候的铸剑大师欧冶铸剑,铁汁不下,于是让女人担任炉神,很快就成功了。”莫邪听到这,立即窜入火中,铁汁流出,于是铸成两把利剑。雄的叫干将,雌的叫莫邪。后人经常用干将、莫邪来比喻锋利jīng美的剑。&&&&莫含:东汉左将军,穆帝很赏识他的才能,经常让他参与讨论军事机密、国家大事。后来被封为关中侯。&&&&莫云:莫含孙,北魏大臣。兄莫云好学善shè,道武帝时,赐爵关内侯。太武帝时以功进爵安定公,迁镇西大将军。&&&&莫题:莫含孙,莫云弟,道武帝时以功赐爵东宛侯。因侍宴不敬获罪,黜为济阳太守。后令其监造平城。因久而懈怠,赐死。&&&&莫琮:宋代的官吏,字叔方。仁和人。历经明、福两州官。他的品行相当高尚,并且教子有方。他有五个儿子元忠、若晦、似之、若拙、若冲俱登科。当时人们把他们比作是“燕山五宝”。&&&&莫蒙:湖州人,宋代官吏、学者。在太学读书时,以文鸣京师。就特科出仕,由县丞累官至通化军知府。工诗,词尤婉丽。有《卧驼集》。&&&&莫胜: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书画家。曾任虎贲左卫经历。工书画,善绘鱼。&&&&莫藏:浙江海盐人,字用行,号素轩,明代学者、书画家。其博涉经史,能诗,工书画。有《素轩稿》、《五音字书辨讹》等。&&&&莫骏:广西省平乐人,明代官吏。举人出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做官二十余年,人称廉洁。&&&&莫矜:广西省融水永乐人。1938年加入中国**,后来任**融县支部书记,融县特支副书记,抗rì挺进队政治指导员,**桂黔边区工委书记,桂黔边区人民保卫团政委兼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北总队政委兼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柳州专署副专员、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冶金局副局长等职务。&&&&莫修符:唐朝文人。光化二年任融州刺使。他所写的《桂林风土记》,很有文化价值,文才也很好。世传的佳作。&&&&莫宣卿:字仲节,号片玉。广东省封开人。广东的第一个状元。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莫七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年),17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副职)。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莫宣卿的生平业迹不显,存世的诗作也仅三首半,但由于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的传奇式事迹及影响仍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为后人所尊崇。&&&&莫君陈:湖州归安(今浙江省湖州)人,北宋官吏。仁宗时进士。神宗熙宁年间新置**科,中首选,为王安石所倚重。有《月河所闻集》。&&&&莫伯F:湖州归安(今浙江省湖州)人,少有超乎世俗之志,年五十即归休,请名师教诲其子。子三人皆登科,时号“三莫”。长子莫济后又中博学鸿词科,居官给事中时,因反对外戚张说被罢职,后仕至司农少卿。次子莫汲曾为国子监正,因得罪秦桧被贬化州知府。三子莫冲亦曾中博学鸿词科,官任明州长史,以循良称。&&&&莫如忠:松江府华亭人,明代官吏、学者。嘉靖年间进士,累官浙江布政使。善草书、诗文有体要。有《崇兰馆集》。&&&&莫如足:广州府新会人,明代大臣。嘉靖年间进士。由庶吉士擢御史,曾经弹劾仇鸾,有直声。官至大理左丞,数伸冤狱。&&&&莫友之:清朝时期道光举人,独山人。少年时期就很喜欢读书jīng通苍雅故训六艺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录家言。工于诗,他的书法也很好,在当时与遵义的郑珍齐名,当时号称“郑莫”。著作有:《声韵考略》、《遵义府制》、《过庭碎》、《唐本说文木部芊异》。&&&&莫是龙:明代画家,字云卿,华亭人。后来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十岁就能写诗作对。擅长于书画,著有《石秀斋集》、《画说》等。&&&&莫我愚:湖南省善化(今长沙)人,清代书画家。工诗,不喜为时文。于真、行、草书、指头书、筋头书,皆不学而能。工法山水,尤善写照,所绘莫不神态毕肖。&&&&莫与俦:贵州省独山人,清代官吏、学者。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盐源知县,后改遵义府学教授。有《贞定先生遗集》。&&&&莫仕睽:清朝广西平南人。参加太平军,清咸丰六年为刑部尚书。咸丰十一年升迁为开朝王宗殿前忠诚伍天将,任藩镇统官。曾处理外交事务,后来封为补王。同治三年发觉李秀成的妻舅宋永祺在天京yīn谋叛乱,与浙江的巡抚曾国荃暗中勾结,于是他当面指责李秀成,并带领军队将宋永祺从忠王府中抓获逮捕。天京陷落以后,他回家乡平南。逝世的时候有70岁。&&&&莫荣新:字rì初,广西省桂平人,莫宣卿之孙莫平米后裔,行伍出身。早年跟从陆荣廷坐镇梧州,担任广西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民国四年(1915年)担任桂平镇守使。民国五年参加护国战争,升为第三军军长。后来转任广东省广惠镇守使。民国六年任广东督军。后参加护法战争,曾经担任护法军zhèng fǔ代理总裁兼陆军部长。民国九年被陈炯亮所逐,败回广西。&&&&郡望堂号1、郡望:钜鹿郡:秦始皇置郡于钜鹿。在今天的河北省平乡、任县以北至晋县一带的地区。江陵郡:汉代的时候设置了县,南齐的时候改置了江陵郡。在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河间郡:汉高帝的时候置郡,因为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2、堂号:钜鹿堂:最早的莫姓堂号。敦本堂:钜鹿堂的分支。德荫堂:敦本堂的分支。威远堂:宋朝莫蒙,两次法科考试都是第一。&&&&此外,莫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思济堂”、“河间堂”、“安定堂”等。&&&&莫姓与墨、摩、貉、蓦、摩、貊、貘、姓是八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113、吉&&&&始祖:黄帝赐姓子吉,后人去女旁姓吉。&&&&历史名人:唐相吉顼;唐诗人吉中孚;宋将吉青;宋画家吉祥;明经学家、教育家吉惟善等。吉姓源出:&&&&1、出自姓所改,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是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芊庥谀涎喙ㄔ诮窈幽鲜⊙咏蛳囟币淮托。后来他的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世代相传姓吉。&&&&2、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是上古周宣王有个贤臣叫尹吉甫,他的支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姓吉。&&&&吉姓后增的一些来源:&&&&2、出自少数民族姬姓,1、汉族羊舌复姓中有改吉姓者。300多年前女真族的后裔满人入主中原后,有一些满族旗人改姓“吉”。如清天聪年间战功彪炳的大将吉思哈,他本姓乌苏氏,是满洲镶白旗人;清嘉庆年间的两广总督吉庆,他本姓觉罗氏,是满洲正白旗人,等等3、清代青海西宁土司吉保是西番人,其后代也以吉为姓。4、原海南琼中、保亭、乐亭三县交界处有72峒黎民本无姓氏,后由大总管统一定为吉姓。5、土家族吉桑氏,其汉姓也是吉。6、当今蒙古族、彝族、回族、藏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中,也有人以吉为姓。&&&&得姓始祖:伯>莨偶南准窃厣弦部梢钥闯鲅喙匚坏奈⒛Q喙氖老底哉俟]至燕惠侯,中间九世无名无溢,自燕惠侯以下有溢无名。燕国史事见于记载已迟至chūn秋之后一百余年,而且第一件大事记载的就是齐伐山戎路经燕国,第二件大事是国君款逃奔齐国,都是借助齐国史官的记载记下的。当时在今河南汲县还有一个姓的燕国,史称南燕,始封国君为伯⒋托。据《左传》称南燕国为燕,称燕国为北燕,倒是南燕国的史事较北燕早得多地频频见于记载。后伯┑淖铀锸∪ヅ裕萍希来啻占9始虾笕俗鸩┪眯帐甲妗&&&&迁徙分布: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吉姓起源于兮姓。上古时黄帝分封他的一个孙子于南燕国(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同时黄帝还赐给他一个“”姓,后来他的子孙省去女旁,简化成“吉”,并保留至今。这一支吉姓多聚居于洛阳一带。吉姓还有一支起源,时间上比较晚,是在西周时期。当时周宣王时有大臣叫兮甲,字吉甫。吉甫能文能武,为周朝的中兴立下了显赫战功。他的家族很昌盛,子孙后代中有以他的字命氏的,称为吉氏。在古代,吉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冯诩。吉()姓源流的归纳与演绎。中华吉()姓源流悠悠,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上古之时,“吉姓”和“姓”族群的时空分布当是“多元并行”的,在中原地区的“华夏部族集团”中就有多支“吉姓”和“姓”部族,其中既有游牧族、也有农耕族,如“驯马造车船”的“吉光”部族和“作臼作舂”的“姓雍氏”当为典型的游牧族和农耕族。除了中原地区外,东部地区的“东夷部族集团”中也有“吉姓”部族,如上古的“吉夷氏”、夏初时教后羿学shè的“吉甫”等,当是东部地区的“吉姓族人”在先秦和秦以后,“上古十二姓”之一的“”姓,逐渐被“吉”或其他姓氏所取代,原先的各“姓氏族”要么改以“吉”为姓氏,要么就改以“燕、须、雍、鄂、阚、光、杨、孔、尹、蔡、鲁”等为姓氏到了汉唐时期,中原吉氏族人的聚居地主要分布于陕、豫、晋、鄂等地,并从中涌现出冯翊、洛阳等吉氏郡望。其间,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后,随着中原吉氏族人的迁徙,冀、苏、鲁、皖、甘等地已有吉氏族人定居落籍,浙、赣、川、湘等地也已成为吉氏族人的活动领域五代宋元时期,中原吉氏族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常因战乱或其它原因从原聚居地南渡,多次迁徙到江南各地定居,粤、桂、闽等地又成为吉氏族人的新迁居地。元末明初,山西吉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陕、冀、鲁、豫、皖、苏等地;而苏、皖吉氏族人中则有随军而迁云、贵者。到了明代中叶,吉氏族人开始迁入台、琼等地。到了清代,一些满族旗人改而姓吉,中华吉氏族群中又增添了新成员。清康雍乾以后,冀、鲁、豫等地的吉氏汉族人中有因闯关东而定居于东北者。清咸同年间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吉氏族人中则有因避战乱而迁居江北者如今,中华吉氏族群在时空上“多元并行”分布的特征更为显著,除了汉族和满族的吉氏外,在黎族、土家族、蒙古族、彝族、回族、藏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中,都有以“吉”为姓的。吉氏薪传,瓜瓞绵长。鸟瞰神州大地,吉氏族群早已星罗棋布;专注台琼宝岛,吉氏族人正在辛勤奋斗;扫描东南亚乃至全球,在世界各地也都能见到中华吉氏族人的身影了。&&&&家族名人――&&&&吉?:唐代人。官至御尉卿,享年八十八岁,为九老会成员之一。&&&&吉中孚:唐代鄱阳人。官至户部侍郎,大历十才子之一。&&&&吉长禄:男,1932年生,吉林珲chūn人。**党员。毕业于天津广播函授大学、běi jīng国务院机要学校。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司令部通信连文书、文化教员,中南军政委员会、中南公安部译电员,中国有sè金属管理总局机要科员、组长。现任天津市靖江路中学校长、书记、高级教师。兼系区委思想政治报告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编委;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世界人物出版社等多家特约顾问编委。献身教育30余年,在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言传身教jīng心治学,结合师生思想实际,写出报告文学《rǔ燕飞》投稿中国少年报;撰写“谈思想美”、“谈实事求是”、“谈语言美”、“谈美育”等在校会上讲座。辅导学生科技作品,获市二等奖、区一等奖,被评为区级优秀辅导员、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荣获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颁发的园丁荣誉纪念章,获天津市教育局颁发的从事党务工作20年以上荣誉证书,在街道被授于五好家庭奖状;在天津市百万职工学《决定》知识竞赛中,获区级优秀证书。参加由人民rì报社培训中心、běi jīng铸魂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召开的全国国民素质与文化建设研讨会,参赛作品获二等奖,发荣誉证书。文学作品入选人民rì报金台书刊社《人生智慧宝典》(格言卷)、“百花杯”全国jīng短文学艺术作品大奖赛《获奖作品集》、《中国教师诗歌集》、《野果文学十年优秀作品集》等。应邀参加人民rì报社新闻培训中心、běi jīng铸魂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民族存亡与科教兴国研讨会、诗人作家蓬莱之旅文学创作交流研讨会。应约投稿第二届“渤海杯”全国jīng短文学作品大奖赛、时光的底片(1999诗人怀历)、《98中国诗文选萃》、《’98中国诗群》。传略业绩入编《中国大文化英才传略会典》、《全国从事经贸科技工作离退休干部通讯录》、《东方之子》书画卷及海外版、《世界人才大辞典》、《托起太阳的人们》、《文坛jīng英录》、《中国文坛名人大典》、美国《世界名人录》、《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纪珍藏版)。&&&&吉东发:男,1960年7月出生,山西曲沃人。**党员。198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现任山西省临汾地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主要业绩:从事农技推广工作10多年,先后参加国家、省、地农业开发及技术推广项目10余项,其中“小麦高产技术推广”获国家农业部一等奖,“地膜覆盖综合栽培技术推广”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玉米模式化研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编《临汾国土资源》一书,获山西省软科学二等奖;1992年主持临汾地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工作,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大专毕业生100余人,初级农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开展了“大专专业证书教育”和“绿sè证书工程”。曾被zhōng yāng农广校授予“科教兴农先进工作者”、“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地委、行署命名为“优秀科技工作者”,年被山西省农业厅、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临汾地区劳动模范”。&&&&吉泰祖:男,1938年4月生,江苏海安人。**党员。大专文化。毕业于江苏煤矿专科学校。现任河北省张家口市老虎头煤矿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系中国煤炭学会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兼职律师,受聘为四川省侨光东方文化科技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在任副总工程师期间,在《河北煤炭》、《中国地方煤矿》、《煤矿安全》等刊物上,发表了“七一井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与预防措施”、“利用矿压显现规律搞好顶板管理”、“执行‘三人连锁放炮制’好”、“主要通风机鉴定的简便调节工况法”、“瓦斯检定器读数偏小故障的处理”、“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等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晋、冀。苏、豫及焦作市通风安全学术会议,获两篇优秀论文证书;并有多篇论文被选入《管理英才文集》、《中国当代科教文选》。《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选》和《中国煤炭工业管理jīng览》等大型科研专集、论文集中。传略业绩载入《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中国专家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当代中华英才大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书中。&&&&吉矗耗校鹤澹**党员,1963年元月出生河财省原阳县,1983年结业于新乡医学院,曾从事政工、人事、监察等工作,经坚持自学和参加高等函授函授获得了工程、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与学历,1992年被评定为工程师,1994年考取律师资格,并以事兼职律师工作,现任新乡市黄河务办公室主任.&&&&吉:字彦霄,冯翊郡莲勺县人,世代居住在襄阳。从小孝顺父母。十一岁时,母亲去世,他悲伤地连一口水也不喝,几乎饿坏了。亲朋邻里对此都很惊异。天监(梁武帝年号)年初,父任吴兴郡原乡县令,遭到jiān吏诬陷,被逮捕押到京城大狱。时年15岁,听到消息后,他到大路上号哭,哀请过往的高官帮忙救他的父亲,直感动得行人纷纷落泪。吉父亲虽是无辜,但耻于遭狱吏审讯,于是便违心地招了供,按交待的罪应处死刑。闻讯后就去击鼓惊动朝廷,请求以死换回父亲的活命。梁武帝感到非常惊奇,给司法官蔡法度下令说:“吉请求以死偿父命,孝义实在可嘉;只是他还是个孩子,所以他未必能想出这个主意,你可以严加威胁和诱哄,审得实情。”蔡法度接受任务回到衙署,在公堂上摆满绳索刑且具,厉声问说:“你替父去死,皇上已经允许,接下去就应该处死;但刀锯无情,你真的想死吗?再说你还是个孩子,因此你决不会想出这个主意,一定是被人指使的。那人姓什么叫什么,你要一一如实回答。假如你有反悔,我也答应你。”吉回答说:“我虽蒙昧智弱,但怎么会不知道死的可怕呢?只是弟弟们都还年幼,唯有我年龄稍大,不忍心看着父亲被处死,而自己延缓着苟活下去,这就是我dú lì拿主意,求请皇帝的理由。如今我要为救回父亲而不惜一死,让尸骨葬在九泉之下,这不是小事,怎么会受人指使呢?皇帝恩准我替父去死,这对我好比登天成仙一样,怎么会反悔呢?蔡法度知已经铁心,威胁无用,就转而诱哄,对他说:“皇上知令尊无罪,马上就要释放并谅解他,我看你神采仪表都很出众,称得上是个好孩子,现在假如回心转意,那么你们父子可双双活命。为何以此美妙年华,却苦苦要求去死呢?”回答说:“所有大鱼小鱼蝼蛄蚂蚁,尚且受惜自己的生命,何况人呢?怎么愿被碾成粉末,只是我父亲深遭告发,定会按刑律处死。所以想用个人的死,希望延缓父亲的xìng命。如今我合上眼睛,伸长脖,来听凭处死。现情恩已尽,别无他想,再无一言可答,吉刚被关押时,狱吏依法将很重的脚镣手铐都给他戴上,蔡法度可怜他年幼,命人将他的脚镣手铐摘去。另让人给他换一副小的,吉说:“我请求替父先死,身为一句死囚,只应该增加刑具,怎么能减少呢?”始终不肯减去身上的刑具。蔡法度把这一情况全部上奏,梁武帝于是下令赦免,释放了吉的父亲。&&&&吉G:鄱阳人,唐代文人,官至御尉卿,享年八十八岁,为九老会(即“香山九老”,指的是唐代文人胡杲、吉G、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禅僧如满九位老者。他们因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此图绘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三月二十四rì,九老在白居易之居处欢聚,既醉且欢之际赋诗画画的情景。)成员之一。&&&&吉士瞻:字梁容。梁朝莲勺人,事武帝,为官清正廉洁,所至有名绩,家无余积。&&&&吉中孚:唐代鄱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始为道士,后官校书郎,登宏辞。兴元中,官至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诗一卷,今存一首。&&&&吉惟善:明朝开州人。xìng安静,jīng通理学,不事举业。专心于学问,不图功名利禄。署州学事,仪矩整肃,为后学宗师。卒于家。&&&&吉文元:广西省桂平人。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十三年(1863年)追封祝王。&&&&吉思哈:清朝人,当了二年两广总督的大官,但很清廉,深受人敬重。&&&&吉梦熊:字毅扬,号渭,幼年跟随长兄梦资读书,于清乾隆壬申(十七年)考中进士,并选点为翰林。在朝历任御史、太仆寺卿等京官,弹劾不避权贵,声誉满天下。后升为顺天府尹,治绩卓著,并两次出任福建省主考官。由于他为人耿直,学识渊博,被调入直上书房,曾教读诸皇子达三十余年。在编纂《四库全书》时,选任为全书总校阅;乾隆四十九年,被邀参与朝廷举办的千叟宴。后以通政使告老还乡。著有《研经堂文集》三卷、《诗集》十三卷、《丹阳闻见录》六十卷。后一种未能刊行。吉梦熊的书法劲遒,又是当时朝廷命官,故当时为家乡人题写匾额甚多,特别在丹阳西乡一带。吉梦熊原为该地区人,任官后始移居县城。最近在建山乡萧家祠堂里,发现吉梦熊为该宗祠题写的对联一副,仍保持完好,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吉光片羽了。&&&&吉梦兰:字会亭,是梦熊胞弟,幼年也曾随长兄梦赍读书。乾隆丁丑(二十二年)考中进士,随即点为翰林,并奉命学习满文。他聪颖过人,未及三月;便大有成就,不幸英年早逝,功业无成。著有《香畹集》,士瑛则有《诵芬堂集》。&&&&吉士瑛:字伯英,是吉梦兰的儿子,与父合称“父子翰林”。嘉庆壬戌(七年)中进士,并选拔为翰林。九年;调任词林典故协修官,后外调,先后任山东新城、冠县知事。jīng工书法,擅长颜体。&&&&吉鸿昌:字世五(),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人。著名抗rì将领。早年入伍,在西北军冯玉祥部历任旅长、师长、军长和宁夏省zhèng fǔ主席等职。民国19年(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民国20年(1931年)9月因反对蒋介石**内战和卖国投降政策,被蒋强令出国。1932年2月回国,同年加入中国**。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察绥民众抗rì同盟军,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失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从事抗rì活动。rì,在天津市法租界国民饭店被捕。24rì在北平(今běi jīng市)英勇就义。年39岁。&&&&吉峰:1958年4月出生,字步云,江苏泰州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大视野网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编委、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编辑、《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世界美术集》(华人卷)、《世界名人录》(中国卷)特约编委;作品及传略入选《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跨世纪中华文艺人才大典》、《中华英模大典》、《中华英杰大典》、《世界名人艺术大典》、《世界美术书法家作品大画册》。《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百年经典―一中国书法全集》、《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名家作品集》、《世界华人风云人物传记》及《世界学术文库》。曾获“世纪末艺术成就奖”、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国际荣誉金奖”,被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跨世纪艺术人才”、“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人录中国美术家国际互联网。&&&&吉凤鸣:男,1935年生,内蒙包头市人。**党员。1959年辽宁省交通学院毕业分配到内蒙民航局从事机场建设工作。历任机场建设部主任(正处级。现享受副厅局级待遇),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天津民航学院客座教授。40年来,先后主持设计和全面技术管理的工程有内蒙的7个机场和太原武宿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和首都国际机场,并任桂林和首都běi jīng两个机场建设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他所经手的主要工程,经地方或国家验收,均达到质量优良、工期缩短和不超概算。在几次国家计委和民航总局主持的机场竣工验收会议上,专家们给了高度的评价,并在“法制rì报”和其它报刊上多次赞扬。由于他刻苦学习、深入钻研,又是全国民航系统机场建设行业的先进典型代表。所以从195年至1998年,国家直接投资的国家重点工程桂林和首都běi jīng两个国际机场,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民航总局领导点名让吉凤鸣同志前往组织指挥,在地质条件十分困难、技术因素非常复杂和工期要求很紧的情总值下。吉凤鸣不负得望,仍以质量全优、仅用定额工期之半和不超概算的jǐng人之举完成了组织和领导交给的任务。40年来,他以“认认真真的做事,堂堂正正的做人”为总则,要求自己和带出了一批技术骨干,在民航系统很有名气。在权钱交易盛行和人际关系非常复杂的建筑市场,以建设单位的身份亲自主持和管理的建设项目数十个,与大小不同的施工单位交往40多年,经他完成的投资数十亿,节约资金近千万元。由于成绩显著,贡献很大,民航总局曾两次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总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航标兵”和记“二等功”等荣誉称号。他在百忙中,写成并出版了《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与管理技术》一书和各种讲义和论文近百万字。&&&&吉志芳:男,1945年生,海南东方市人。字凡歌。师范毕业。历任小学高级教师,校长、教研员、市组织史编辑,海南诗联艺术家协会会员,海南楹联学会会员,著有《琼州吟情集》、《凡歌词曲集》。&&&&郡望堂号1、郡望: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冯诩行政区。三国魏在此改置冯诩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韩城以南、白水以东、渭河以北一带地区)。洛阳郡:天平初年置。治所相当于今河南省洛阳东汉水北岸。&&&&2、堂号:吉姓的主要堂号有:“冯翊堂”等。&&&&吉姓与纪、冀、己、计、绩、记、季、寄、姬、暨、籍、箕、蓟、稷、嵇、稽、汲姓是十七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114、荀&&&&始祖:黄帝臣荀,发明帽子。&&&&历史名人:战国思想家荀况;汉经学家荀爽;三国魏谋士荀攸;晋律学家荀勖等。&&&&荀姓姓氏源流:荀(X-n)姓源出有四:&&&&1、起源于远古时期,是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的后代。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分姓十二姓,荀就是十二姓之一。&&&&2、黄帝时,有个大臣叫荀始,是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他专门负责制作大小官员的官帽。其后代子孙以祖父名字命氏,称荀氏。&&&&3、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苑》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个儿子被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一谋说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建立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又称郇叔。chūn秋时被晋国武公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姓。&&&&4、出自姬姓,chūn秋时晋国公族,为隰叔之后,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荀本为姬姓诸侯国,被晋国所灭后,成为荀邑(在今山西省晋平县西)。隰叔被封于荀,为荀侯,其后裔以封地为姓,称荀氏。到汉宣帝时,因宣帝名询,荀询同音,荀姓只得姓孙,连他们的先人荀卿也被冠以孙卿。&&&&得姓始祖:郇侯。西周初期,周文王将自己的十七子郇侯分封于古郇国,并将荀姓赐于郇侯。古郇国定都于新绛西。山西南部沁河以西,涑水以东,原来属于古郇国的疆土。历史上的古郇国最终被晋武公所灭。到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的国都在安邑,后迁徙大梁(今河南省洛阳),韩国的都城原来在曲沃,后来也曾定都襄垣(今长治市),而赵国的国都在邯郸。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七个儿子郇侯的后代,子孙以国为氏,后来去掉邑旁加草为荀姓,晋国有荀林之生儿子庚,裔孙叫况,后代又分为荀氏、中行氏、智氏等姓氏。”望族居于河内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武陟县西南。故荀氏后人尊郇侯为荀姓的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荀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时候,周文王有一个儿子被封到郇邑(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为爵,称为郇伯。郇伯在郇邑建立了郇国。后来他的子孙就以郇为姓氏,并且将郇去耳字旁加草字头,成为荀姓。还有一支荀姓的起源是源自远古黄帝时期。传说黄帝之子有二十五,有姓名者十四个人,得姓十二个,而荀姓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荀姓的变化,还有一个说法:chūn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名叫逝敖,被分封在荀邑(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他的儿子以地名为姓氏,叫荀林父。荀林父的后代就都姓荀。在古代,荀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内。荀氏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和智氏三支。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他提出了人定胜天思想,同时还认定人xìng生来是“恶”的,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在经济上他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等主张。他的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有《荀子》。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余略)。&&&&三、历史名人――&&&&荀况:战国时思想家,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著有《荀子》32篇,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xìng恶”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迷信,是儒家学说的继续队和发展者。&&&&荀爽:字慈明,东汉经学家,颍yīn(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氏为颍yīn望族。爽父荀淑(83――149年)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chūn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党锢解除,司空袁逢荐荀爽为官,不就。献帝即位,爽避而不及,遂为平原相。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追为光禄勋。任职三天,又迁司空。荀爽见董卓残暴,参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之义举,举事前病卒。&&&&荀悦:字仲豫(148-209),东汉史学家、文学家。颍川颍yīn(今河南许昌)人。幼时聪慧好学,因家贫无书,每到人家,遇书即读,过目成诵。12岁时,能说《chūn秋》,尤好著述。灵帝时,因见阉官用权,托疾隐于家中。献帝时,应曹cāo征召,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荀悦见当时曹cāo专权,汉献帝仅存虚名,因作《申鉴》5篇。其中对现实政治的评论,对谶讳符瑞的讥刺,都切中时弊,是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明代何孟chūn称“其论政体,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申鉴注序》),从中可以窥见荀悦文章风格的特点。《后汉书•荀悦传》称其另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多佚。明代辑有《荀侍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申鉴》有明黄省曾所作注,《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引据博洽,多得悦旨”。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荀攸:字公达,豫州颍川颍yīn县(今河南许昌)人,荀的从子。荀攸祖父昙,官至广陵太守。外戚何进总政时,征拜攸黄门侍郎。董卓乱起,荀攸与议郎郑泰、何J等谋除董卓,事泄而被收系狱。董卓被诛后,获释归乡。后被曹cāo征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以功封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转为中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令。建安十九年病逝,年五十八岁。魏正始年间,追谥敬侯。&&&&荀勖:字公曾(?-289年),西晋政治家、音律学家,颖川颖yīn(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爽曾孙。早慧好学。初仕魏,为大营爽掾。曹爽被诛,勖迁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后为大将军司马昭记室,数进策谋,深见信任。与裴秀、羊祜共掌机密。司马炎代魏后,封济北郡公,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累迁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守尚书令。荀勖博学多才,入晋后曾和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事,曾和张华一起,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荀勖又有治理之才。任尚书令时,曾下令罢除官吏中不称职的。&&&&荀淑:字季和(83-149年),川郡人。桓帝朗陵侯相,事明理,有“神君”之称。有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敷),并有才名,时谓八龙。&&&&荀雍:南朝宋国人,与谢惠连、何长瑜、羊璇之等四人跟谢灵运以文章赏会,作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荀蕤:字令远,其弟荀羡,字令则,兄弟二人为晋代颍川郡颍yīn人。荀蕤有仪cāo风望,雅为简文帝为重。官至建威将军、吴国内史。&&&&荀羡:少有大志,后尚公主,拜驸马都督,至徐州刺史,累立战功,抚纳降附,甚得众心。时称二玉。&&&&荀菘:字景猷,晋代颍yīn人。志cāo清纯,雅好文学。官襄城太守,被社会所围。其女荀灌,率勇士数十人突围,乞师求援,平南将军石览至,遂解围。太宁年间(323-325年)荀菘任右光禄大夫。&&&&荀粲:字奉倩,三国时魏国颍yīn人。独好道。曹洪女有美sè,粲聘之,专房欢宴历年。后妇得热病,粲取冷熨其身,不愈而亡。粲痛悼不能已,岁余亦卒,时年二十九岁。&&&&荀:三国时曹cāo谋士。官至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荀士逊:北齐时广平人,好学有思想,文章清致典雅。武定末年选为司州秀才,至天保十年(560年)下调,皇建中,马敬德推荐为主书。世祖时转中书舍人。士逊状貌很丑,以文笔见长被重用。曾有事须奏请皇上,时世祖在后宫,因左右传禀人不知士逊姓名,只说是丑舍人,世祖说必定是荀士逊无疑。及看题奏,果然不错,宫内莫不欣笑。后主即位,累迁中书侍郎,号为称职。与李若等著《典言》一书传世,齐末去世。&&&&荀廷诏:明代有崇祯进士,著有《蜀国chūn称》。&&&&荀慧生:艺名白牡丹,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民国16年《顺天时报》举行首届旦角名伶评选,他以《丹青引》一剧获选为前四名,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并称中国四大名旦。&&&&四、郡望堂号1、郡望:河南郡:汉高帝时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2、堂号:作冠堂:黄帝有臣子叫荀始,创作冠(帽子)。兰令堂:战国时荀卿是起襄王的老师,后来有人在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他就跑到楚国做乐兰陵令。他厌恶当时政治污浊,遂研究孔子、墨子等学问,创xìng恶之说。著有《荀子》一书传世。&&&&荀姓与勋、巽、浔、郇、峋姓是五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115、荣&&&&始祖:黄帝臣,大荣发明编钟,封荣侯。&&&&历史名人:孔子弟子荣旗;汉经学家荣广;宋诗人荣湮;清画家荣林;清教育家荣楫等。姓氏源流:荣(R-ng)姓源出有三:&&&&1、据《姓氏考略》和《吕氏chūn秋》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受黄帝命,与伶伦共铸造了12个铜钟,以和五音。荣援就是荣姓的始祖。此支荣姓的望族出于上谷。古代时的上谷,指的是今天的河北省的中部及西部等地方,《姓氏考略》上记载“荣氏望出上谷”。因此,上谷正是荣氏的发源之地。&&&&2、以食邑地名为氏。据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上古(距今大约3000多年之时)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在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称为荣伯,他的子孙便以邑为姓,相传姓荣。周代大夫荣夷公,其先人食邑于荣,以荣为氏,望族出于乐安。又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这一支荣氏出自周成王的卿士荣伯,最初聚居于乐安一带,古代的乐安郡就在现在的山东境内,后来逐步繁衍迁徙到全国各地。&&&&3、出自清朝满洲旗人的改姓。清兵入关后,有满洲旗人改姓为荣,使荣氏的家族阵容更加庞大。在改姓为荣的满洲人中,最为有名的是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还有诗人荣涟、书画家荣林等。&&&&得姓始祖:荣援(荣将)。荣姓的始祖,乃是黄帝座前的大臣荣将,或称为荣授,因此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至少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根据《姓氏考略》上说,在《吕氏chūn秋》有记载,据说荣授曾经奉黄帝之命,与伶伦共铸十二钟,以和五音,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始祖,也是荣后人尊为荣姓的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荣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荣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尤以吉林省多此姓,约占全国荣姓人口的33%。(余略)&&&&三、历史名人:荣氏的杰出子弟在历史上不断涌现。隋朝时,河北无终(今蓟县)有荣建绪、荣毗兄弟;金朝时有棣州人荣楫;明朝时琼州有荣王、荣王兄弟。清朝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还有诗人荣涟、书画家荣林。近代有荣宝岩、荣元恺、荣瑞馨荣月泉……等――&&&&荣广:字王孙,汉代鲁国人。从瑕丘江公受《谷梁chūn秋》及《诗》,尽能传其所学。&&&&荣毗:字子谌,北平无终人也。父权,魏兵部尚书。毗少刚鲠有局量,涉猎群言,仕周,释褐汉王记室,转内史下士。开皇中,累迁殿内监。时以华yīn多盗贼,妙选长吏,杨素荐毗为华州长史,世号为能。素之田宅,多在华yīn,左右放纵,毗以法绳之,无所宽贷。毗因朝集,素谓之曰:“素之举卿,适以自罚也?”毗答曰:“奉法一心者,但恐累公所举。”素笑曰:“前言戏耳。卿之奉法,素之望也。”时晋王在扬州,每令人密觇京师消息,遣张衡于路次往往置马坊,以畜牧为辞,实给私人也。州县莫敢违,毗独遏绝其事。上闻而嘉之,赉绢百匹,转蒲州司马。&&&&荣u:明朝琼州人。荣L之弟,早孤,与兄荣L事母以孝闻。&&&&荣禄:清末大臣。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4年,同治帝死,荣禄参与确定载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将军。1894年,允准入京拜贺慈禧太后60寿辰,适逢中rì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战后,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督练北洋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rì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旋即内调中枢,授军机大臣,晋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节制北洋海陆各军,统近畿武卫五军。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为大阿哥(皇储),谋废黜光绪帝。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主张保护各国驻京使馆,镇压义和团。1902年1月,随慈禧太后返京后,转文华殿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1903年病死。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荣庆:清末大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字华卿(),号实夫。生于四川。历任侍读学士,山东学政,擢刑部、礼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清崇实录馆总裁等职。著作有《师友渊源录》、《茜园同人集》、《荣庆rì记》等传世。&&&&荣启期:chūn秋时期的学者。孔子游泰山,见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便上前问他:“为何而乐?”,他回答说:“我乐最多。天生万物,人为贵,我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我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rì月不免襁褓者,我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孔子听后表示佩服。&&&&荣成伯:即荣驾鹅,又名栾。chūn秋鲁国大夫,左传》载:鲁襄工自楚国返,闻季武子袭击卞(鲁庄子食邑),yù不入,荣成伯赋《式微》,襄公乃归。又,季孙氏嫉恨昭公。昭公死,理应葬在鲁群公墓所在地阚(今山省东汶上县西南),季孙yù隔绝昭公墓,不使与先君同。成伯曰:“生不能事,死又离之,以自旌也。纵子忍之,必或耻之。”季孙又yù为恶谥。成伯曰:“生弗能事,死又恶之,以自信也。将焉用之?”季孙乃止。&&&&荣宗敬:又名宗锦,字宗敬(),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德生之兄,荣毅仁之叔,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1937年抗rì战争爆发,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病逝。&&&&荣德生:又名宗铨(),号乐农居士。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宗敬之胞弟,荣毅仁之父,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北洋zhèng fǔ时期,历任江苏省议员和北洋zhèng fǔ国会议员;国民zhèng fǔ时期,历任工商部参议,zhōng yāng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是少数几个在1949年中国**取得政权后继续留在大陆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字继曾,江苏省无锡人,其父为荣德生,叔为荣宗敬,开创了中国棉纱和面粉的民族工业。历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改革开放后,受邓小平之命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当选为国家副主席。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0年度中国首富。&&&&四、郡望堂号1、郡望:据《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望出乐安、上谷。上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保定、易州一带。乐安郡:汉千乘郡,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2、堂号“却”&&&&荣姓与蓉、嵘、狨、姓是四种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义的姓氏,本文不再赘述&&
网友推荐排行榜
最新上架的小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虎牢关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