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行吧 奈亚子阻击第十一集为什么阿超要背黑锅

热门搜索:
浙大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设计与工程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哪个好
当前位置:&&报考指南&&招生政策
字体:【】【】【】
浙江大学2011年招生简章
来源:浙江大学 作者:浙江大学 日期:日 访问次数:3693
学校概况: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之一。学校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经过1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力学专家杨卫教授。
学校设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区不同方位。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学科布局完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现有7个学部,37个学院(系)。拥有本科专业1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4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8个和博士后流动站47个,另有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
学校建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为中坚,以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8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人。目前,全校全日制本科生225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400余人、博士研究生7300余人、外国留学生2400余人。
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2门(含8门网络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校还拥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人才培养基地4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构建&宽、专、交&,&精、深、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学科领域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入学一年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前期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交叉培养。设立竺可桢学院,实行特殊培养,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学生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创造条件,设立了本科生对外交流基金,每年选派本科学生千余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广阔,深受社会青睐。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50%。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校舍总建筑面积194余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文体活动场馆和生活设施。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数字化图书资源数量与支撑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纸本文献616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46万册、各类电子数据库300余种。学校还拥有附属医院7家和出版社1家。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如今,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浙江大学将通过改革与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及专业方向
培养院、系名称
哲学、汉语言文学(含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古典文献、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含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博物馆学、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试验班(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翻译、俄语、日语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社会科学试验班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电子商务、法学、教育学(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方向、国际与比较教育方向)、教育技术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领导与管理方向)、体育产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方向、风险管理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城市与房地产管理方向)、信息资源管理(含电子政务方向)
光华法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理科试验班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运筹学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含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方向、计算机图形学方向)、统计学(含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生物统计方向)、物理学(含电子信息方向)、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心理咨询方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
地球科学系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工科试验班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方向)、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含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方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含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方向)、海洋工程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
机械工程学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能源工程学系
电气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
航空航天学院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环境与资源学院
工科试验班
信息工程(光电)、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生物医学工程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应用生物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系统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应用生物科学、园林、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
建筑学(5年,含景观学方向)、城市规划(5年)、数字媒体技术、工业设计
建筑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医学试验班类(医药专业)
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基础医学(5年)、预防医学(5年)、临床医学(5年)
医学试验班类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本硕连读)
医学试验班
临床医学(本博连读)
信息产品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艺术设计管理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问题一: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
&&& 答:作为目前国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接触到不同的学科,并有机会在学科交叉领域探索,使之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 为实现&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学校构建&宽、专、交&与&精、深、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化成长空间,其特色举措主要有:
&&& 1. 实行大类招生。按人文、社科、理、工、信息、农、医等学部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填报的专业大类有10个,另有特殊培养专业4个。大类招生使学生入学时没有固定的专业&帽子&,通过宽口径的通识和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重新理解专业和认识自己,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 2. 按大类交叉培养。学校设置了&工程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设计&4个大类平台课程模块。学生在完成通识课程、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后,进入主修专业培养阶段。引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式交叉学习,鼓励学生辅修或双修第二专业。
&&& 3. 学生入学一年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学生经过1~2年的学习,根据学习成绩、综合表现、兴趣特长,依据学校确定的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在大类内确认主修专业。少数确有特长的学生允许跨大类确认专业(其规模控制在所在大类总人数10%以内)。学生可跨大类进行双修、辅修。
&&& 4. 全面实施学分制。学校实行以弹性学制、选课制等为特征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课程。如确因交叉或创新学习需要,学制4年的学生可延至6年,学制5年的可延至7年。
&&& 5. 实行&四学期制&。学校按&秋、冬、春、夏&4个学期安排教学,循环开课,每学期长度各为9周。实施&四学期制&为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范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也为更多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讲课执教创造了条件。
问题二:浙江大学有哪些特色教育模式?
&&& 答:1. &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并逐步推出&计算机+X&、&生物+X&、&外语+X&以及&X+信息&、&X+管理&、&X+经贸&等&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供优秀学生选读。
&&& 2. 开设特色辅修班。学校支持各院、系开设若干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特色辅修班,以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开放所有专业,鼓励学生修读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
&&& 3. 设立竺可桢学院。竺可桢学院是学校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基地。依托学校强大的学科和高水平师资,采用多元化培养模式和个性化培养方案,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潜能充分发掘提供朝气蓬勃、张弛有度的发展空间。
&&& &目前,竺可桢学院设立了以下特色班:
&&&&&& 求是科学班:我校作为教育部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设立求是科学班。致力于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5个基础学科领域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科学家。该班实行个性化特殊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科学基础培育及科学素养的熏陶,本科前期阶段实施数理化生计整合强化培养,实行全程导师制,采用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方案,设置本科-硕士-博士多通道成长渠道。
混合班(理工平台):为加强工科学生的理科基础,提高理科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学院将理工科学生混编于混合班,其历史可追溯到成立于1984年的工科&混合班&。在第一、二学年,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素质训练;一年后,学生在全校理科、工科各类专业中申请确认主修专业,并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专业导师;第三、四学年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实行专业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其毕业生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学科交叉能力享誉海内外。
人文社科试验班(文科平台):加强文科学生文、史、哲等经典训练,提高文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开设数学、经济、管理等课程,提高文科学生的竞争力。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接受公共基础课的通识教育;第二学年按学科大类培养,学生可在全校人文、社科各类专业中申请确认主修专业,并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专业导师;第三、四学年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实行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
l&&&&&& 巴德年医学班(医学试验班):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非医学类专业的本科学位,第二阶段接受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入学后自主确认非医学类的本科专业,完成学业并获相应专业学士学位,并要求修完相应的医学预科课程,第5年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完成学业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问题三:2011年浙江大学的招生专业有什么新变化?
答:基于外语类专业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特殊性,今年单独设立人文科学试验班(外国语言文学)大类,并新增翻译专业。
为针对不同类别医学人才培养需要,今年学校将医学试验班类分为医学试验班类(医药专业)和医学试验班类(口腔医学)2类。医学试验班类(医药专业)学制为4-5年,专业包括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基础医学(5年)、预防医学(5年)、临床医学(5年)。医学试验班类(口腔医学)学制为7年。
为适应我国新能源发展和海洋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海洋工程与技术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均在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内招生。
问题四: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益处?
&&& 答:1. 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和拓宽视野,选择更适合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专业方向,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2. 有利于学生交叉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好地发挥;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为&专才&、&奇才&或有志成才学生开辟成才通道,体现了学校&追求卓越&的教学理念。
&&& 3. 有利于促进学科专业调整和课程结构优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和实践教学意识,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 4. 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优质课程建设和特色专业发展得以保证。
问题五:在主修专业不变的情况下是否可同时修读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
&&& 答:学校鼓励学生跨学科交叉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一般情况下,修读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的学生可在第二学年通过注册后有系统地修读,也可自主选课修读,我们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辅修专业或双修专业。参加辅修或双修的学生应按辅修或双修专业相应培养方案要求修完专业课程的规定学分。
问题六:学生在选课方面有多大的自由度?
&&& 答:&四学期制&增加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学生入学后可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平行循环开课情况,选择修读学校开设的课程。
问题七:浙江大学学生国际交流有什么特点?
&&& 答:我校与国外140多所著名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设立本科生对外交流奖学金,为在校本科生提供各种国际交流机会,2010年有1300多名本科生参加了对外交流活动。我校学生赴国外、境外交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术交流,包括交换生、暑(寒)期班、攻读学位、科学研究、学科竞赛以及实习;二是文化交流,包括主题研究、访问考察、文体团队互访等形式。此外,2010年有4150多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
问题八:浙江大学如何招收农学类专业学生?
&&& 答:1. 以&应用生物科学&名称在提前批次招生录取。学生入学后1年内不分专业实施通识和基础教育,一年后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结合社会需求,确认主修专业。主修确认限于应用生物科学、农学、园艺、植保、茶学、园林、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以及生物系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等11个专业。
&&& 2. 招生省份为浙江、四川、山东、安徽、广西、江西6省。
&&& 3. 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2007〕52号)文件精神,主修确认到授予农学学位(农学、园艺、植保、茶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的浙江籍学生,将免交学费。
&&& 4. 在主修这些专业的前提下,学校鼓励交叉学习,学生可辅修或双修其它专业。
问题九:浙江大学如何招收国防生?
&&& 答:国防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在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12省招收,录取专业有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5个专业。报考国防生须政治合格,志愿从事国防事业,年龄在20周岁以下(日后出生),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的体检标准,视力可适当放宽。考生达到重点本科分数线方可按规定参加政审、面试和复检,合格者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实行网上录取。考生录取后须与浙江大学、南京军区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书》。每年由军队提供10000元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分配到军队工作。(国防生招生网:)
问题十:浙江大学的收费标准如何?
&&& 答: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学费由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学年开始时,学费按浙江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预收,一般专业学费每人每年4800元;艺术类专业学费每人每年7000元,软件工程专业学费前2年为每人每年4800元,第3年1.6万元,第4年1万元。学费每学年按所修学分结算一次,毕业前进行学费总结算。住宿费每人每学年1200元。
问题十一:浙江大学奖学金和经济资助政策如何?
答:我校有完善的奖学金体系。学校在本科生中设立有竺可桢奖学金、特别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研究与创新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奖励面超过40%,每年发放金额1100多万元;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宝钢集团等著名的企事业单位、基金会及个人出资设立的奖学金40余项,每年发放金额300多万元;学校还为本科生设立了各类荣誉称号,用于表彰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学校一直以来承诺&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开设&绿色通道&,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可以通过该通道便捷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核实相关情况后,采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专项助学金、各类事项补助及勤工助学等多种措施给予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问题十二:浙江大学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 答: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在人格品质、创新精神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政府各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把我校作为他们的人才资源库。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超过50%;国内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1、人文学院
该院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术研究力量雄厚,现有教授69人。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7个,硕士点2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985&创新基地2个,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学科空间。学院与日本、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的相应学院签署了交换学生的框架协议,为本科生赴境外大学交流学习广开通道。
近五年来,毕业生深造比例超过40%,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基地班的免试保送研究生比例达到50%,其中近一半的保送生被直接推荐到北大、复旦、人大等国内名校的研究生院。其余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进入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党政机关、科研部门、地方高校和文化企业任职。
所有专业进入&人文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 含国家基地班和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是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方面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从事各行业工作需要的高级中文专业人才。
古典文献专业& 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联系的4个古典文献专业之一,国家重点学科。注重学术探讨、国际交流和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具有深厚的古典文献学功底和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编辑出版学专业& 注重基础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训练结合,培养具备全面系统的编辑出版专业技能和牢固扎实的人文科学知识,具有开拓性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历史学专业& 含国家基地班和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兼顾人文基础教育的学术性和社会性,培养具有广博的中外历史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哲学专业& 遵循&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古训,采取小班化精英式教育,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哲学悟性、思辨能力的专业研究者和独立思考、缜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约有80%继续深造,所有本科生均享有专业奖学金。
博物馆学专业& 培养具有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鉴定、展示和文博事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所有本科生均享有专业奖学金,并有较多的保送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
2、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该院培养熟谙目标语言国家的国情,了解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具有交叉专业背景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口笔译人才。不仅致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还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多学科交叉优势,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
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以及专业硕士学位点3个。有教授29人,还有外籍师资。大力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每年举办两次以上国际学术会议,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法国、丹麦、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名校建立了多种在校学生国际交流项目。
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文化机构、涉外企业、新闻媒体、高校、科研机构等就业。继续深造的学生因拥有交叉学科背景,可选择外语专业或适合自己的其他专业继续学习。
该院英语、翻译、俄语、日语专业进入&人文科学试验班(外国语言文学)&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可在本大类内先进行主修专业预确认。
英语专业& 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2种以上外语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国际政治、经济、人文发展前沿,具备良好人文素养、领悟能力、思辨能力、协作能力。
翻译专业& 培养&应用型、专业化、国际化&口笔译通才和新闻、旅游、法律、文化与文学等领域的特色翻译人才,同时为翻译硕士推荐人才和海外高翻学院提供生源,让学生把译介中国、输出中国文化软实力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俄语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本功,品德高尚,具有国际视野的俄语人才。小班化的教学,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效的教学效果,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成为&精品&。在浙大学习期间每人都有机会赴俄罗斯重点大学学习。
日语专业& 培养具有深厚中日文化底蕴和文学涵养、熟谙日本国情、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运用日语的复合型日语高级人才。
3、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该院以&厚德博识、自由宽容&为院训,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深厚文化功底、良好社会道德并掌握娴熟的传播与表达技能的优秀传媒人才,同时,培养具有较强汉、英双语能力,有扎实的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基础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
现有新闻与传播学系和国际文化学系,有博士点2个、硕士点4个。学院创办的中文学术刊物《中国传媒报告》、英文学术刊物《Chinese Media Research》和中国传媒学术智库网(),获得学界与业界的好评。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友好联系,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出国交流和深造。毕业生遍及国内主要新闻媒体、宣传部门、政法部门、大型企业、科研和教育机构。
所有专业进入&人文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新闻学专业& 培养系统掌握新闻学与传播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各类媒体技术,能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出版与宣传、网络编辑与策划、信息传播与咨询等工作的新闻传播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有影视编导和新媒体两个方向,培养系统掌握广播电视学和传播学理论及写作技巧,具备影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能力,适应新媒体传播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敏锐洞察力、活跃的创意思维与有效表现能力、整合的营销与品牌传播能力的高层次创意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 培养有较强的汉、英双语能力,较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能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及对外汉语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4、经济学院
该院有4个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其中&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A类平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硕士点15个;配备有大中型教学软件平台12个和专业实验室8个,国内外期刊300余种和藏书7万余册,构建多维的学习环境。
现有教授33人,其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留学海外多年的学者;学院还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任兼职教授。学院以雄厚的学术研究为支撑,由知名的教授、学者、企业家等带领学生进入经济学前沿,培养经济学的研究能力。该院与国外很多著名学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率高达40%。毕业生除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深造外,可进入政府经济部门、银行、证券及投资公司、会计审计事务所等部门就业。
所有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经济学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和数理功底,能胜任政府经济部门、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银行、投资公司等工作高层次专门人才。
金融学专业&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系统的金融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熟稔货币资本市场运作技术、具备金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财政学专业 &培养具有政府理财与企业理财能力,能到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财政、税务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具有宽广而扎实的经济学基础,通晓国际贸易实务与知识技能,熟悉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与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与法规的有用之才。
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熟练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并掌握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胜任国家机关及IT、贸易、金融等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5、光华法学院
该院于2006年获光华教育基金会亿元捐助,冠名为&光华法学院&,现坐落于景致优美的之江校区。该院秉承&求是厚德,明法致公&的院训,以&专业典范,社会公义&为法律教育目标,致力于塑造既有娴熟的法律技能和职业伦理,又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的治国之才。&& &&&
该院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担任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5.7%,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占80.6%;有2人入选&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具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
该院聘请了国内外名校的著名法学家组成&教授委员会&,负责学院的学术判断事务;与海外著名大学联系频繁,每年邀请诸多知名法学家来校讲座,不断推荐优秀学生赴海外深造。该院还专门设立多类院级奖、助学金。
法学专业 &,学生在两年大类教育的基础上,接受严格的法学专业训练。有相当比例的优秀学生可进入&本硕一贯制&培养。学院建立了法律职业培训机制,设置多种实践性课程,通过&模拟法庭&和&诊所教育&及各类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法律意识和独立解决法律实务的能力。毕业生去向广泛,每年有35%-45%的本科毕业生攻读本校和国内外著名高校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有25%左右的毕业生通过考试进入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公、检、法等机构,有35%&40%的毕业生进入律师事务所、银行、保险、证券及投资公司。
该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6、教育学院
该院是我国教育和体育科研重镇。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APEID)联系中心、&全球大学创新联盟亚太地区中心&(GUNI-AP)等国际机构,与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关系。现有教授30人,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定期来院授课。该院许多科研成果紧紧围绕教学改革,并根据不同专业特性,为学生铺设个性化成才阶梯。
该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综合能力的教育、体育界高层次拔尖人才与领军人物为目标,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台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
该院除体育学类外的其它专业均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教育学专业(课程理论与教学设计方向、国际与比较教育方向)& 根据教育发展需求,培养从事教育管理与比较教育研究的优秀管理人才。
教育技术学专业& 培养能将教育技术前沿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领导与管理方向)& 培养熟悉课程与教学理论,从事课程开发与教学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体育产业管理专业& 培养能够胜任职业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等领域的组织、运作、策划和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体育产业管理复合型专门人才。
7、管理学院
该院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管理学院之一。现设5个系,9个研究中心及12个研究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硕士点7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2个。现有教授38人,其中院士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求是特聘教授2人。
该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的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学院于2006年国内首家通过了AMBA国际认证,在办学水平上走上国际新台阶。学院积极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学术合作交流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商学院联合成立了三校&全球创业管理项目&。每年选送近200名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为学生创造出广阔就业空间和多元职业发展轨道。优秀学生可到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有相当多的毕业生进入GE、微软、宝洁、联想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顶级咨询公司就业。
所有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卓越领导素质,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次研究、咨询人才和未来职业经理人。
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具有网络化、全球化的战略性营销能力,胜任市场研究、策划和营销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掌握信息化、智能化物流管理理论和技能,胜任供应链战略运筹、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优化运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有系统管理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具备信息时代商业模式创新、信息系统(含ERP、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设计与运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会计学专业& 培养适应各类政府机关、金融监管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所需要的、既通晓中国会计审计实践、又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价值创造型高级会计专业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具备战略、责任与开拓意识,能有效从事企业融资与投资管理活动的高级理财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金融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各类大中型工商企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培养从事&三农&问题研究与管理的高级人才,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涉农国际组织及金融部门,烟草、酒业、食品等大中型企业及与涉农国际贸易相关的海关、商检、动植物检疫等部门就业。
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饭店管理、旅游规划、休闲管理方向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突出实践认知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国际化的实习岗位。该专业被誉为&幸福指数最高的专业&。
8、公共管理学院
该院以成为&国际知名的精英人才培养基地、公共管理研究基地、公共政策咨询机构&为发展目标,以&理解与把握中华文化,具有全球视野、高度道德心、卓越创造力&为教育目的,实施人格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建立能力开发与就业保障并重的培养体系,力争建设成为我国培育高级公共管理人才的摇篮。
现设7个系,10个研究所,有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2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政治学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4个共建学科博士点。现有教授34人,副教授42人,外籍教师3人,并聘请国内外名校、国际组织以及政府部门的专家为兼职教师。学院积极与国内外名校联合办学,建立了学院对外交流基金,本科生对外交流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可在与专业相关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就业。
所有专业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大类招生。
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熟练的行政实务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公共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国际组织、社会团体、传媒及非政府组织等单位从事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培养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和测量、规划、投资分析等技能,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能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土地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城市与房地产管理方向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部门、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科研机构及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的管理、研究和事务工作的优秀人才。侧重于城市经济管理学、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空间经济学的研究。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社会保障方向培养胜任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通过理论、政策、制度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仁爱价值观,训练学生理论素养、管理能力与合作精神。
&风险管理方向培养胜任国内外风险管理和保险经营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系统训练学生的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保险经营管理技术能力等。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具备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训练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采集、组织、加工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核心技能,强化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三大核心能力培养。
(含电子政务方向:培养具备电子政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训练学生掌握国家信息化政策,各类政务信息系统、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结构框架、技术运用以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等知识与技能。)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系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行政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既能从事研究工作,也能胜任公共与社会事务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注重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政务精英&。
国际政治专业
&国际政治方向 培养具有扎实的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高外语水平,较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国际组织、教育、研究、传媒等机构从事涉外性工作和国际问题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国际事务管理方向 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基本理论,掌握国际事务管理的理论与技能,胜任国际组织、非盈利组织及企业外事工作需要,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国际事务高级管理人才。
社会学专业& 培养掌握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专业知识,接受社会调研及社会工作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有较强的分析处理社会问题,从事社会工作与管理实践能力的社会学专业人才。
该系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培养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学者,为国内外科技、教育、管理等领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端人才。
该系现有教授46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千人计划&学者2人, 长江教授、光彪教授、求是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省特级专家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高校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近年来,聘请了一批国外著名数学家加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搭建了一流的国际交流平台。
设有以培养拔尖数学人才与数学领军人物为目标的数学求是科学班,以及与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共建的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为优秀生打通了本科&硕士&博士连续培养通道,设立个性化特殊培养的课程模块,利于学生在国内外继续深造。
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大类招生。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运筹学、信息与计算、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计算机图形学、统计学、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生物统计等本科方向,以满足社会各界对不同数学人才的需求。培养的学生功底扎实、可塑性高、后劲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0、物理系
该系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是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4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学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求是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还有16位兼职的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强大的师资队伍和通畅的国际交流渠道为培养精英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该系教学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新设的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的物理求是科学班,为优秀生打通了本科&硕士&博士连续培养通道。
该系历史悠久,培养的物理学人才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一直受到社会的赞誉和重视。近两年国内外深造率超过75%。
所有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大类招生。
物理学专业(含基地班)& 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实验技能,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物理学专业(电子信息方向)& 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特别是能在电子材料物理(包括超导电子、半导体电子和光电子等)、电子信息技术、纳米科技等高科技领域和交叉领域从事科研、原创性开发、应用、管理及自主创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11、化学系
该系设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和首批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有教授(研究员)57人,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求是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5人。
近三年,70%左右毕业生到国内外继续深造,20%左右的毕业生在国内科研、教学、大型企业等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
所有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大类招生。
化学专业(含基地班)& 培养掌握现代化学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实验技能,具备挑战化学学科前沿,解决相关领域中化学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重视原创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生物学方向)& 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和生物学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化学生物学实验技能、能从事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基础理论复合型人才。
12、地球科学系
该系前身是1936年由时任校长竺可桢先生创办的史地系。目前地球科学系设有本科专业4个,硕士点11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6个研究所、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配备实验教学中心。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教学环境优越。
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教授25人。承担了众多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大型企业的科研项目,每年有逾4000万元科研经费,为学子接近学科前沿,接受学科规范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练习精良技能奠定了基础。
地学人才社会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率100%。主要从事地球信息、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大气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所有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大类招生。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以当代最热门的地球信息理论、地球信息提取与处理分析技术为培养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地学、数理化、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掌握数字地球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 面向众多政府部门和各种涉及资源、环境和区域管理的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之急需,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GIS高级IT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具备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房地产市场分析的能力。
大气科学专业& 培养能在气象、海洋、环境保护、航空航天、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部队从事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环境及相关学科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3、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该系以应用心理学,特别是以工业心理学为特色,是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在国内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拥有应用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点,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心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9人。近年来,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约50%的学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其余学生在国内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学校从事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
所有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大类招生。
心理学专业(含基地班)& 以当代前沿的认知科学为核心,培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灵活系统科学思维、专业严谨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应用心理学专业& 着重培养工程心理学(工效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消费心理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方向)& 培养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研究能力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人才。
14、机械工程学系
&&& &&该系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有国内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科教学基地和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国家级&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有教授42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求是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
&&& &&该系为每位本科生提供一流的教育、科研和实验条件,研究生招生数超过本科生招生数,为优秀学生创造特殊的个性化培养通道。历年一次就业率接近100%。
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培养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机械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跨学科多元知识结构,适应二十一世纪蓬勃发展的机械电子技术、具有较强工程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具备较为全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综合素质、并在专业领域内拥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级复合与创新型人才。
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能运用工业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结合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理论、管理科学和信息化技术等,提高制造与服务系统整体效率和效益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和信息化人才。
1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该系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材料系,以培养高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目前该系以功能材料研究为主体,以信息功能材料与能源材料研究为标志,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为特色,构成了材料研究种类涵盖半导体、无机非金属、金属、复合材料的竞争力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体系。
现有教授36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拥有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985工程功能材料技术创新平台&1个。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国际交流机会。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达70%以上,其余学生多进入新材料领域等高新技术企业就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基础知识和高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该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
16、能源工程学系
该系是我国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发源地之一。现有教授39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设博士点8个、硕士点8个。2010年科研经费达1.2亿元。拥有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等一批国家级本科教学资源与平台。
该系围绕国家能源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需求,组织著名专家、教授为本科生精心授课,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和竞赛活动。2006年来,数十个本科生科研项目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或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大奖。该系不断拓展交叉学科研究,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超过本科生人数,并已同数十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成立50多年来,校友遍布国内外名校、科研机构和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合资企业,历届毕业生均供不应求,已连续12年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方向& 培养能源高效清洁利用、能源环境控制工程等领域的高级人才。
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方向& 培养制冷与低温、建筑环境与设备、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高级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工程方向) &培养汽车工业领域的高级技术和研究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技术和研究人才。
17、电气工程学院
该学院致力于培养在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建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国家重点学科。已有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现有教授43人,其中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曾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是神舟宇宙飞船生命保障系统及舱外服动力单元的研制单位,也是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项目的承担单位。
设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爱迪生班&、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国家级自动化特色专业、国家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建有&浙江大学智能技术科教实践基地&。
所有专业列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控制、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信息处理及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机电运动控制等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自动化专业& 培养能在数字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传动与变换、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轨道交通系统、信息处理与管理决策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集成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在电力电子、集成电路与系统、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信息电子技术与系统、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和管理等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18、建筑工程学院
该院在学科上基本涵盖了国家基本建设的主要产业领域,由土木工程学、建筑学、区域与城市规划和水利工程学等4个专业组成。现有教授6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
土木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建筑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被列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学院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硕士点17个。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均按严格的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制度标准培养学生。
学院与英国、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年来引进了大批国内外优秀的学者和专家。学院设立&浙江大学土木建筑规划教育基金&奖学金和爱心助学金。每年组织省、校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同学们展示创新设计能力和获得免试读研机会创造了条件。
&&土木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进入&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大类招生。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能够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及市政工程等方面从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参加国家一级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
建筑学专业& 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娴熟的基本设计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高级建筑人才。强调良好艺术审美和表现,较强的创意和空间思维能力。高年级分流为建筑学方向与景观建筑学方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良好。
城市规划专业& 立足科技与创意设计平台,形成&理工融合、多学科渗透&的专业特色。通过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力以及城乡规划综合研究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级城乡建设、规划研究、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人才。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专业& 培养在流域水资源开发、河口海岸带与近海资源开发、水利水电、水环境保护等工程领域能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及其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参加国家一级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
19、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 该系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化工系。80余年来已培养了2万余名化工高级专家,毕业生中当选两院院士的有15人。目前已成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型化工学科领域人才的摇篮。
现有教授56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建有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化学工程&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所有本科专业(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6个)均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学生可进入本、硕、博一贯制培养。近年来,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近60%,一次就业率均在99%以上。
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模型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过程工业原理,能从事绿色工程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开发的高级科技人才。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制药工程专业& 培养学生兼有药学、生物学和化学工程学三大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造就新药研究开发、药品生产管理、过程设计的综合型高级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 是学科交叉型专业,培养既有系统的生物科学知识又熟练掌握相关工程技术、能从事现代生物工程过程设计与管理及进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多学科交叉专业,全国该专业唯一的重点学科。培养具有机械、计算机、控制、力学、材料、化工等多学科交叉知识,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较强的计算机、控制和信息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人才。
20、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
该系是学校为发展海洋事业而专门组建的直属院系,有着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拥有一流的教学和实验设施,共享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00m2海洋工程试验大厅内建有50m&36m&1.4m的海洋工程试验水池、多功能水槽等,配备有先进的造浪设备,能模拟海洋环境中的潮流、波浪及泥沙输移。建有70 MPa高压试验舱、海底观测网络原型系统试验平台、高温高压模拟试验平台、海底极端环境模拟试验平台、可再生能源机械半物理仿真试验台以及便携式水质分析实验室,此外还有环形水槽和往返式水槽等先进的大型实验设备及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高密度电法仪、激光测速仪、全站仪、精密步进跟踪水位仪等先进仪器,并购买了Deft3D,MIKE系列等水文模型软件。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海洋技术海上公共试验场&,准备将摘箬山岛建设成国内首创的外海实试基地和科技示范岛。
拥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国际化的学术队伍。现有相关在职教师4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教授(含研究员)2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0%。教师大多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60%具有海外留学与进修背景。
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
水资源与海洋工程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方向)& 主要培养港口与航道工程、河口海岸带与近海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领域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及其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2010年新增专业。主要围绕远洋海轮兼顾内河运输船只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进行培养。优秀毕业生可保送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直攻博士研究生,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的硕士研究生。广泛的国际交流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海外深造与就业机会。
21、航空航天学院
该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航空航天、力学领域的人才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我国航空航天和力学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设航空航天系和工程力学系,拥有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流体力学与工程力学浙江省重点学科、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和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或与兄弟学院共有二级学科博(硕)士点9个,为优秀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现有教授25人,其中院士3人,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及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中青年教师,为学生在专业和研究方面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通过全方位培养,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意识,并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潜能,近年来毕业生在国内外的深造率超过50%。毕业生有机会在我国航空航天、机械、能源、土木等领域施展才华。
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
工程力学专业& 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计算分析、实验技术及相关工程知识,掌握力学分析方法、手段及其工程应用,既能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又能适应社会各相关领域需要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其它相关专业基础,掌握飞行器关键分系统设计及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飞行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基本能力,既能继续深造从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相关学术研究,又能适应社会多个领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该系是目前国内高校的高分子系中,理工结合特色最为鲜明的人才培育基地,设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高分子材料&方向硕士点和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教授2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求是特聘教授2名。2010年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达84.1%,其余主要到政府机关及大型国有和合资企业及公司就职。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培养兼具化学、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分子科学与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高级人才。高年级学生还将在光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分离膜和精细高分子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得到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该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
23、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该系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光学工程学科和光学仪器专业的诞生地。建有&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在全国高校研究生院一级学科评比中排名全国第一;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长期与国际名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本、硕、博学生,是国内外知名的光学工程学科国家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有教授32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目前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为1:1,本科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近60%,就业毕业生深受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信息产业的青睐。
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信息)&大类招生。
信息工程(光电)专业&&培养在光电信息技术、光学系统工程、光通信和光显示等研究领域和信息产业具有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设有&光电系统及工程&和&光通信及集成光电子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特征。该专业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4、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该系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现有教授3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人,还有多名外籍、外裔全职教师。
所有本科教学资源均为国家级平台:2个本科专业都是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本科实验教学基地均属于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学科与产业背景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近60%。
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信息)&大类招生。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信息获取、传输、交换、处理与显示的理论和技术,能从事电子技术、数字音视频(多媒体)、通信、网络、广播、智能计算、智能控制、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创新型人才。设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方向,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模块。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掌握无线通信、光通信、射频微波、遥感、微电子、光电子、纳米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工程技术,能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制造、技术应用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设有电磁学及其应用、微电子器件与电路、集成电路工程、电子工程设计、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等课程群,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供学生自主修读。
25、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
该系培养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现有教授28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现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自动化领域全国唯一的&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每年承担大量的国家级科研任务。具有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浙江大学机器人科教实践基地,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机器人大赛中屡获殊荣。目前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比约为1:1,本科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为60%-70%。毕业生广泛在国内外大中型企业、IT、金融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从事科研或管理工作。
自动化专业& 是首批国家级自动化特色专业。培养具有自动化技术、仪器仪表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在多学科领域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该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信息)&大类招生。
2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该院所在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所设专业均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现有教授46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有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本科国家精品课程9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项,国家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8项。连续五年科研经费超亿元。
学院与加拿大、法国、美国等12个国家及地区的高校签有20多个本科生交流项目,每年有100多名本科生出国交流。有多门本科生课程邀请外籍专家授课,并有多国留学生来院学习。
毕业生约50%继续深造,其余有超过70%进入Microsoft、IBM、HP、Intel、Google等全球五百强或国内重点企业,每年还有约5%的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一般选择信息领域的国际性大公司、国家机关、高校、金融外贸系统、邮电、电力、交通等部门就业。
& &浙大与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合办计算机专业双学位项目&&中加&2+2&双学位班,两校的学生前两年在浙大学习、后两年在Simon Fraser大学学习,同时授予两校的学士学位。该班学生从相关大类的新生中选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信息)&大类招生;工业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进入&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大类招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学生具备系统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及应用等领域的研发能力。专业课程体系以国际一流大学为标杆,分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可视计算四个方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训练环节,90%以上专业主干课程使用优秀英文教材,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 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系统设计与分析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并重的高层次软件人才。下设软件开发技术、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技术三个方向,均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突出计算机与各行业需求结合,体现&Computer+X&复合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由学校、政府、企业多方合作、学校主导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90%的专业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赴国外名校或世界500强及重点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能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在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人才。专业依托我校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国内著名动画与游戏公司建立广泛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出色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毕业生一般选择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校和其它相关的设计制作企业。
工业设计专业(含信息产品设计方向)& 培养能够进行独特的产品创新设计和具有跨领域整合能力的创新与创业型设计人才。学生国际交流率达到30%,特设&西摩国际交流奖学金&等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出国学习;学生设计作品屡获国际顶级设计竞赛大奖;每个学生在毕业前有能力至少完成4项专利授权。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众多国内外500强企业的设计骨干。
27、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该院精心塑造能够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解决人类健康领域中关键问题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和系统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及工程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依托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强势一级学科,设有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均建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均名列前茅。
现有教授17人,并聘请了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名校的国际著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和客座教授。与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境外著名高校建有人才交流和培养计划。在校期间,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国际学习交流和实习计划。每年约有50%的毕业生继续深造,其中15%以上的学生出国留学,进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外著名高校学习。毕业生深受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生物、医疗仪器等高新技术行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的欢迎。
所有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信息)&大类招生。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在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立足于生命科学、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汇聚。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 所在学科是高新技术密集型的综合学科,立足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面向高新技术仪器系统的研究与集成。
28、生命科学学院
该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生物学功底、娴熟的实验技能、良好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宽阔的国际视野的&生物学精英&。
现有教授33人,其中包括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千人计划3人、长江学者和求是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端专家。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生物信息学博士点和所有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硕士点14个。现有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国家级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
致力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建有设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1.2万平方米。拥有生物化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药物、生物信息等技能训练实验室。建有1.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的基础科研大楼,拥有50余种专业研究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前沿生物科学研究训练环境。此外还与许多著名制药及生物企业、研究院所和自然保护区合作建立了学习实习基地。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已有在校本科生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课程教学与国际接轨,每年聘请美、英、澳等国的科学家来院合作研究及给本科生授课。承担国家&拔尖人才&培养任务&&浙江大学&求是科学班(生物)&,成立了&浙江大学&&西澳大学植物功能基因及营养组学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与美国、加拿大等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校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率超过30%。每年选拔优秀毕业生直接进入国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鼓励学生科研创新创优,特设多项院级奖学金。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达80%以上,其中有20%以上的学生获得国际名校的奖学金。
所有专业进入&理科试验班类&大类招生。
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生物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具有坚实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及研究技能,能够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带头人的一流创新型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学生成为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拔尖人才,并培养能够在生物技术各个领域从事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产业经营的国家级高层次专门人才。
生物信息学专业& 培养学生成为生物信息研究领域的杰出人才,并培养掌握生物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并具有较强的生物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29、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该院秉承&笃实、励新、兼容、康健&的院训,培养农科与工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现有教授2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2个一级学科均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及硕士点12个。
该院素有&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的优良传统。师生比高达1:5,实施&优秀本科生一对一教授辅导计划&,本科生有机会享受研究生式的教授一对一精英培养。近年来,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比例高达100%,并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重视本科生培养的国际化,与20余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聘请欧、美、日名校教授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或前沿讲座,并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系统与农业工程系、美国UIUC大学联合培养优秀本科生,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建立了交流机制。
所有专业进入&应用生物科学&大类在提前批次招生。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 被评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培养生物产业与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生物加工工程及生态系统、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装备、水资源和环境工程等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食品及相关发酵工程、生物化工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工作。
30、环境与资源学院
该学院是我国环境资源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农业资源利用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3个本科专业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教授39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求是特聘教授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特级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政府部门的专家为兼职教授,是目前国内环境资源领域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院之一;建有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研究机构;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教学与国际接轨,每年聘请美、英、德、日等国的科学家来院合作研究或讲学,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合作办学。目前在校生国际交流率为25%,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达55%左右。
学院充分利用环境与资源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积极推进&基础宽厚、专业自主、复合交叉、鼓励探究&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化成长空间。
环境工程专业纳入&工科试验班(工学)&大类招生,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纳入&理科试验班类&大类招生,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纳入&应用生物科学& 大类在提前批次招生。学生按各大类规定确认主修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理工交叉,环境污染过程原理与控制技术并重,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规划管理与决策等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综合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既具备较扎实的资源与环境学科理论基础、又具有资源环境分析与检测、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资源环境管理与综合利用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培养既具备较扎实的化学、地学、生物学和环境学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农业资源分析技术、资源规划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
31、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该院创立于1910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致力于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生命科学发展,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现有教授7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13个,硕士点14个,主要学科全国排名1~3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现有国际原子能机构&浙江大学植物种质资源研发中心、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4个省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有&农业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
实行精英化、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交流活跃。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际名校联合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特设4个院级奖励基金,鼓励学生创新创优,受益面达85%。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达45%,其中有20%以上的学生获得国际名校的奖学金。
所有专业进入&应用生物科学&大类在提前批次招生,主修确认到授予农学学位(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专业的浙江籍学生享受政府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农学专业& 致力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育种、高效栽培与产业化,培养掌握农作物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农业生物遗传与发育规律、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育种方法、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宽阔的国际视野的农学拔尖人才。毕业生可在现代农业领域从事产业规划、技术研发、经营和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园艺专业& 培养以坚实的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为理论基础,以园艺植物的栽培、育种、采后处理、病虫害防治及园艺产品营养与功能等为学科背景,能把握现代园艺发展方向和熟悉现代园艺产业经营管理的园艺拔尖人才。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上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和高新农业企业为支撑,职业前景广阔。
植物保护专业& 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和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掌握植物保护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科技开发与推广、行政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茶学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茶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在行政管理、教学和研究、技术与推广、产业经营等部门从事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以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等为核心,通过&宽、专、交&课程学习和科研技能的训练,具备从事现代农业及相关行业的科学研究、技术与产品开发、行政管理等能力。本专业旨在培养有志于继续深造的优秀学生,实现532的就业目标,即50%毕业生可以通过免试及其它方式进入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攻读研究生学位,30%的学生出国深造,20%的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
园林专业& 以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教学要旨,培养从事风景名胜区和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景观建设管理,或从事园林植物产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第一学年夏季学期确认主修该专业时需加试徒手画。
32、动物科学学院
该院秉承&厚德博学、慎思敦行&的院训,培养在动物科学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现有教授32人,其中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近年,该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注重学生本科阶段的国际化培养,与10多所国际名校、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科学基金会(IFS)等建立良好关系,每年推荐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该院积极推进&本科生海外科研计划&,已连续5年组织三年级学生赴美国普渡大学开展暑期科研训练。此外还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际名校建有&3+1&人才培养机制,每年约有30%以上的学生到国际名校交流学习。
所有专业列入&应用生物科学&大类在提前批次招生,浙江籍学生享受政府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动物科学专业& 培养掌握动物科学与应用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能,具备从事动物基因工程、分子育种、胚胎移植、营养调控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设有动物科技、蚕蜂科学、水产科学3个方向。毕业生可在动物(包括蚕蜂、水产)种苗工程、投入品制造、动物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动物医学专业& 培养掌握动物医学与生物应用技术的理论和技能,具备人畜共患疾病防治、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动(宠)物疾病诊疗、动物生物制品研制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到动物检疫、动物疾病防控、宠物疾病治疗等众多领域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33、医学院
该院前身建于1912年,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医学院校。学院采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医疗实践、生物医学研究及公共卫生管理等领域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大发展潜力的精英人才。
学院有实力雄厚的基础和临床学科及教师队伍,设有7个系和6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和浙江省重点学科13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家、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家和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3家。现有教授及正高级职称人员585人,其中院士4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
学院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培养质量和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近年来医学生在执业医师考试中成绩优秀,在全国名列前茅。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40多名本科生前往美国布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彻斯特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开展学生交流活动。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以&医学试验班&招生,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以&医学试验班类(口腔医学)&招生,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三个专业进入&医药学试验班类(医药专业)&大类招生。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 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前四年在竺可桢学院完成非医学类的本科专业及医预科课程,获学士学位并达到医学院相关要求后进入后四年的医学专业学习阶段,完成学业者获医学博士学位。
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 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医学、扎实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思维能力、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人才。本专业实行&七年一贯制,5+2&的培养模式,完成前5年的专业培养方案可以获得口腔医学学士学位,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者获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扎实的医学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等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 旨在培养具有宽厚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科学专门人才。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 培养具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事业管理、全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营养等方面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在公共卫生有关的学校、机构从事卫生防疫、保健、卫生监督工作和预防医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卫生人才。
34、药学院
该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高等药学院校之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学院秉承&明德弘药&的院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型、研究型药学人才。
该院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在全国重点药物研究院所建有一批高水平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训练场所。
该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25名教授、博导,90%有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另聘有30余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任客座教授。
该院与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医药院校和研究所保持长期合作交流,建有多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学院还设有学生国际交流奖学金,为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学院历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居全校前列,海内外深造率高。2010年,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66%,50%的学生被推荐为免试研究生,一次就业率100%。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药品检验监督部门、医院及国内外知名制药公司等。
&&&&& 所有专业进入&医学试验班类(医药专业)&大类招生。
药学专业& 所在学科是一个跨医学、生物学和化学的综合性应用基础学科,培养能从事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药物研发及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医药投资营销、医药企业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药物制剂专业&培养能从事药物新剂型与新制剂的设计、制备及生产管理、工艺改造与技术设计、药物制剂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中药学专业& 培养能胜任现代中药新药研发和质量评价、中药新制剂、中药工程技术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字体:【】【】【】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15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潜行吧 奈亚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