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仲正顿号怎么打打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Fiber Communications
通知公告Announcement
用户登录User Login
访问统计Access Statistics
本日点击数:72
在线人数:3
本日访问人次:42
总访问人次:93187
当前位置:
编辑:limy发表日期: 13:09点击次数:470
&&大作业分组情况如下,除最后4组每组7人外均为每组6人,共22组,11个大作业题目,2个小组研究同一个题目,每组题目安排如下所示。
每一组需有1人担任组长、1人担任答辩评委、1人担任答辩时向研究同一题目的另一组提问的人、1人担任答辩时回答另一组提问的人,请各小组将分工情况于前发至助教邮箱cheen_lee@处。
最后ppt答辩的同学不能是评委,ppt内容中要包括介绍每个组员的工作内容。
最终ppt和optisystem仿真结果一起打包成rar再上传到作业管理,只需组长一人上传即可,全组同学得分一样,上传截止日期为。
大作业安排
大作业分组
Wide bandpass amplifier:EDFA +Raman
SOA波长转换
Access:WDM PON
掺Tm, Yb, Pr光纤
叶力扎提&金俄斯
相干光通信
大作业答辩评分细则:
打分项目共10项,每项0-3分(很差0,一般1,较好2,很好3分)可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ppt的介绍内容和设计方法是无明显错误,具有实际意义;
2&软件模拟的结果是否合理;
3 ppt制作是否认真;
4&做报告的同学能否清晰表述大作业提出了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结果解释是否清楚;
5-6回答问题的同学是否准确地回答同课题组提问者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共两个问题);
7&大作业与平时课堂练习的相似程度,差异最大完全不同3分,完全相同0分;
8评委同学的问题是否具有技术含量,能否正确、清晰点评回答自己问题的同学;
9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是否明确,是否全体组员都参与了大作业完成工作,作业完成态度;
10综合评价整体印象分。
&&每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大作业总分30分,最后老师和学生评委取平均分。通灵佛教网&||||||
--(703)[] newsbody
藏传佛教(密教)及其宗派
藏传佛教(密教)及其宗派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数)。10世纪后半期形成。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佛教何时传入西藏,说法不一,但正式传入西藏,应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执政时期。此时,西藏正式被统一,并且创立了统一的藏文字,为了加强和稳固统一的政权,松赞干布对佛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及支持,先后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二位公主皆来自佛教盛行的国家,她们在进藏的同时,带来了大批的佛经和佛像。期间从内地及西域陆续来了一批佛教僧人传播佛法。松赞干布之孙,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继位时,迎请印度高僧寂护大师入藏,之后,莲花生大师也入藏传法。莲花生大师深通密法,具大神通,入藏后收伏众多神魔,使他们成为佛教保护神,并建立桑耶寺,选了7名优秀藏族子弟出家为僧,这是西藏首批僧人,号称“七觉士”。之后,相继建了一批寺庙,大批藏族出家为僧,大量佛经被译成藏文,佛教盛行于雪域高原,被称为西藏佛教前弘期。公元9世纪,朗达磨继任赞普。朗达磨信奉苯教,大力压制佛教,并加以摧毁,不久朗达磨被僧人贝吉多吉刺杀,但佛教并未得到复兴。公元11世纪初,阿底峡大师入藏弘扬佛法,同时期,其他佛学大师也为佛教在西藏的恢复作了大量工作,佛教再度在西藏盛行,此时为后弘期。重新弘扬起来的佛教与前弘期流传的佛教,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经过与苯教的长期斗争,互相渗透,吸收了不少苯教的东西,从而成为一种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喇嘛一词,藏语意为“上师”。密教中尊师如佛,以上师居首而倡“四皈依”,有别于前期佛教之“三皈依”。这一时期中藏传佛教的特点,一为大量传译印度波罗王朝时期盛行起来的密教无上瑜伽部的经典和法门,一为以密教传承为主形成各种教派。传译工作至13世纪初基本结束。藏传佛教的各派,是在后弘期中逐渐形成的。在前弘期中,只有佛本之争,佛教内部未有不同的派系。后弘期中因传承的不同产生若干教派,较大的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较小的有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派。本教虽为西藏原有宗教,但在后弘期中渐与佛教融合,其中一部分也成为佛教的一个派别。藏传佛教奉行说一切有部戒律,各派对大乘菩萨戒及密宗根本戒等也都通行。但在后弘期中如噶举及萨迦两大派创宗传法者大多有妻室, 宁玛派因经历禁佛而在家庭中世传。严格按照戒律建立比丘僧伽制度立寺推行的只有格鲁派。但其他各派也非全无具戒比丘。寺院组织因派别及寺院大小备不相同。格鲁派后来曾形成政教合一制度,以教统政,大寺院中的僧职亦可起官职作用。另各派皆有活佛转世制度。活佛藏语称朱古,即化身佛,有大、中、小之分,选定条件备不相同。在格鲁派中,班禅为无量光佛化身,达赖为观音化身,为最大活佛。另外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又有磋钦未古为全寺活佛,札仓朱古为每札仓内活佛。磋钦朱古中也有大小的区别,最高为甲波朱古,有在新达赖未亲政前担任摄政的资格。其他活佛也都享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上的特殊地位,有各自的喇让(馆舍)和执事人员。西藏僧人材的学制和学位在格鲁派中有严格规定。有资格的学僧称贝恰哇即读书者,一般从入寺起至考取格西学位需20—25年。如能出钱免服寺中劳役,称为群则(法行者),学程可以缩短一半以上。在显宗札仓学习的内容以五部大论为主,学习完毕即可申请参加辩论考取学位。学位总称是格西,即善知识或善友。在三大寺系统中格西又分四级,即拉然巴、磋然巴、林赛和朵然巴(或称日然巴)。 已得格西学位的僧人如再进密宗学院学习时则称为佐仁巴,由此可逐步上升为格郭、喇嘛翁则、堪布、堪苏、夏孜却杰及绛孜却杰,后二者七年一届轮流升任甘丹墀巴,为格鲁派教主,享有与达赖、班掸、萨迦法王同等尊荣,任满后得荣誉称号赤苏,死后有作为活佛转世的资格。藏传佛教既有前弘期的传承,又全盘接受了印度晚期大乘盛行的无上瑜伽部密宗,传承干差万别,仪轨极为繁复,学者各尊所传,备行其是,情况远比汉地佛教复杂。大体上,寺僧上殿诵经,高僧讲经说法,举办大型法会等显宗法事和汉地佛教基本相同。至于密宗传法灌顶以及修法仪式则按各派各族传承仪轨举行,种类极多,为汉地佛教所无。佛教开始自汉地传入西藏,以后又直接自印度传入。在前弘期中,汉、印两系佛教在西藏都有影响。汉、印两地高度发展的工艺美术也一并传人,故莲花生主持兴建的桑耶寺即采用印、汉、藏三式,这种兼收并蓄,搏系众长,取精用宏的作风在西藏民族文化中随处可见。西藏文字虽仿梵文字母制造,但书法汲取汉字的正、行、草三体并行的方式,尤以草体迅捷酣畅,别具一格。西藏医学以《四部续》集其大成,其中医药理论及医疗技术明显地综合会通了汉、印、藏的医学成果,并吸收当时西域、中亚的医术,形成独具特色的“藏医”;以后传入蒙古,又发展而成“蒙医”。后弘期之初,北宋已完成统一大业,而西藏统一的地方政权已经解体。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唃斯罗遣使入贡,宋朝以对蕃属之礼给予厚赐。元、明、清三代藏族与内地关系更加密切,政治、经济日益融合为一体。故此期藏传佛教虽以全盘接受当时印度流行之无上瑜伽部密宗为主,但文化受汉文化之影响更大。寺院等建筑,大多采取汉地宫殿形式而又有所发展,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备极精巧。如拉萨之布达拉宫以及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青海塔尔夺等为古代伟大建筑中的杰作。尤其因为密宗注重像设,因而使藏传佛教发展了雕塑、绘画的技巧。藏地各种佛教造像,无论雕、镂、塑、铸都能注重体型比例,栩栩如生,极为精美。西藏各种刻版佛经,雕印工艺也很精美,尤以各种御赐及藏地金字藏经写工之精妙,装潢之瑰丽,为民族文化之奇珍。至于彩绘画像更以布局设色见长,纤细入微,形成特殊的艺术风格。另外,藏族使用的历法,以无上瑜伽部时轮金刚经所传历法为主,参用汉地传人的历法,从1027年(丁卯)开始,每60年为一“饶琼”,用干支纪年与汉地农历同。主要宗派:宁玛派、萨迦派、噶当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宁玛派“宁玛”藏语意为“古”或“旧”,所谓“古”是指该教派是藏传佛教诸派中最早的一派,可追逆到莲花生大师传法时期,所谓“旧”是指西藏前弘期佛教相对后弘期佛教而言。该派极重密宗且弘扬旧密咒。早期宁玛派的特点是采取密秘单传,信徒分散,没有寺院及僧团,其教徒可从事生产,可娶妻生子。由于该派僧人穿红色僧衣,俗称“红教”。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时期是采取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印度、尼婆罗等地去学习经教;有些是把印、尼高僧迎请入藏传法,新翻译了大量密乘典籍。由于师承不同,所传教法不同,遂产生了派别,总称为新译密咒派或新派。如噶当、萨迦、噶举等派均属之。宁玛派的出现也在这一时期,开创人是素·释迦炯乃。当时除素氏外,尚有绒宋的传承系统、若氏家传系统以及后来隆钦宁提的传承系统。由于这些传承系统都是弘扬前弘时期的经典法要,遂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历史学家便称他们这派为前译密咒派,简称“旧派”。旧派的传承总分为两大传承系统,有直接传授经典的,称为经典传承;有发掘埋藏的经典进而传播的,则称为伏藏传承。除这两种传承外,还有其它方式的传承,如诸佛心传等等。不过上面所说两种传承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它则多不详了。宁玛派的密典总分为两大部分,他们把讲解所依据的密经称为续部,把实修教授称为修部。宁玛派的续部属于无上续部的摩诃、阿鲁、阿底三大瑜珈,总括为《经·幻·心》三部,号称十八大怛特罗,即十八大续经。宁玛派的教义概括在九乘三部内。1、九乘教义:宁玛派把整个佛法的显密教法分为九乘,它的教义全部包括在九乘里。九乘的分法是:显教三乘、密教六乘合共九乘。密教六乘中又分为外密三乘、内密三乘、内密三乘中的最后一乘还包括三部。2、大圆满三部教义:大圆满内分心部、界部、要门部三部。萨迦派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建筑在后藏仲曲河谷白色土地上的寺院称为萨迦寺。因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纹,所以萨迦派又被俗称为“花教”。萨迦派的教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传。有血统、法流两支传承。萨迦派不禁娶妻,但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萨迦派僧人戴红色、莲花状僧冠,穿着红色袈裟。在佛教哲学上,萨迦派特别推重“道果”教授,在教义中最重要的是“道果法”。此外,萨迦派教义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那就是属于“时轮金刚法”和“金刚持法”的体系传承。时轮金刚法至今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萨迦派到公元13世纪即中原社会进入元朝时,发展成为具有强大政治势力的教派。萨迦派的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和第五祖八思巴(本名罗追坚赞),分别为元帝国的巩固作出巨大贡献。八思巴被封为帝师,并奉命创制了“八思巴文”。这种蒙古新文字,在蒙古全境流通使用,为蒙古的社会、文化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萨迦派的主寺是萨迦寺。其佛殿后的藏经库可称作是智慧的储存库,所藏一万余钟佛经、佛典,是八思巴时期集中了卫、藏、康三地区的缮写家用金汁、银汁、朱砂、宝石和墨汁精心抄写的,堪称佛教中之珍宝。萨迦寺另有—‘部“方经”,长、宽各一公尺,上下均用夹板保护着,全部用金汁写成。更被视为宝中之宝。整个萨迦寺共藏佛教经藏四万多卷,其中包括大量“贝叶经”。有人称萨迦寺为“第二敦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萨迦派于公元1550年在四川德格贡钦寺所设立的德格印经院,这是藏区最着名的印经院。专门刊刻藏传佛教经书、各教派重要着述、历法和医学等于余种典籍,对保护、弘扬藏传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噶当派“噶”藏族意为“佛语”,“当”意为“教授”或“教诫”,即用佛语来教导人们接受佛教的道理、教义。该派源于阿底峡大师,以热振寺为根本道场,弘扬佛法,该派以显宗为主,不排斥密宗,主张先显后密,15世纪,黄教在该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取代了该派。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时期从印度迎请的着名佛教大师阿底峡。公元1045年曾参加迎请阿底峡的居士仲敦巴()拜阿底峡为师,修习佛学,尽得其传。公元1055年,阿底峡去世后,仲敦巴应藏北当雄地方之请前往建立热振寺。热振寺是噶当派的主寺。噶当派由此逐渐成长并发展起来。噶当派在藏传佛教中是比较特殊的一派。它以显宗为主。显宗是相对密宗而言的,显宗为哲理,指通过明显的教理去修证,可向任何人传布。噶当派主张显、密二宗不应相互攻击,应相互补充。它对修习次弟的主张是:先显后密。噶当派在传承中,形成了三个主要支派:教典派、教授派、教诫派,并各有自己所依的经典和教义。公元13世纪晚期,一位名叫泅丹惹迟的噶当派教典派僧人,曾把噶当派的纳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译佛经编订为《甘珠尔》、《丹珠尔》。这就是在佛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文《大藏经》最早的编纂本。噶当派由于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因而对藏传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响。噶举派、萨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噶当派学习。格鲁派是直接在噶当派在基础上建立的,有新“噶当派”之称。此外,藏传佛教中一切大论的讲说,也都导源予噶当派。该派着名的大小俄师----俄. 勒父喜饶和俄.罗丹喜饶所传的因,在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新因明”。公元15世纪黄教(格鲁派)兴起后,因格鲁派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原来属于噶当派的寺院,都逐渐成了格鲁派的寺院。从而噶当派也就不再单独地存在于藏区社会了。噶举派藏语“噶举”意为“口授传承”,因为此派的密法修行,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故称“噶举派”,又因为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衣,故俗称“白教”。此派传承复杂,流派众多,但均源于玛尔巴和米拉日巴,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系统便始于该派的噶玛噶举,此派在西藏历史上影响巨大,现在仍在藏传佛教中占一席之地。噶举派是公元十一二世纪佛教后弘时期发展起来的,属于新译密咒派。开始创立者先后有两人:一是穹布朗觉巴(990- 1140),一是玛巴罗咱瓦(玛巴译师)()。他们两人曾多次到过尼婆罗和印度等地,依止了很多名师,学习了不少的密法,主要是得到《四大语旨教授》。《语旨》是佛语的意旨,由祖师口语相承,血脉不断遂称为语传,藏名叫噶举。后来香巴在后藏发展形成为一个传承系统,称为香巴噶举,玛巴在前藏发展也形成一个传承系统,称为达布噶举。虽然门户不同,但由于他们两人的大法均出自一个来源,又都亲领语旨传授,所以都称噶举巴。噶举派的经典和教法都是来源于印度,合称为四大语旨。玛巴派语旨的教授有《大手印》和《那若六法》。香巴噶举亦系语旨传承,故其续经与玛巴噶举均相同。其教授类则有《幻身大灌顶》、《空行五教》、《大手印盒》等等灌顶教敕。关于因的理论。噶举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承认众生有佛性,但现在不是佛,还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证成佛,须要从粗身心逐步转变到最微细的身心始能成佛。根据身心的粗细,修证方法亦有大小等级之不同。关于道。总分为前行与正行。正行中又分解脱道与方便道。解脱道本派有名的教授是《大手印》,讲明心见性的法门和宁玛派一样,是顿悟一心的无功用法门,要上根利器才能接受,一般化机还是从有功用的法门修生、圆二次第的方便道入手。关于果。证果就是得到六法成就,则可出现深道已达究竟之十果相、八功德、八成就、四事业等之共道悉地,七支分、八自在、四身五智等之殊胜道悉地,尤其能现证空乐空双运不变,离障如幻之虹体身,得现空自现各各了别之妙智和法身大界之妙智,成就具五决定之报身,并能无碍履行大空等等,皆为己得六法究竟之果也。色心二法是缘起相对而有,虽有如幻。缘起是承认两点,成佛两点则统于一点,二合为一,消除差别,达到平等圆融境地。这就是《大手印》的双运之义,也是噶举派的中心教义。格鲁派格鲁派是藏传佛教诸派中形成最晚的教派,是15世纪初,宗喀巴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吸收其它诸派的精典教义而创立的。该派势力之大,影响之深是其它教派不能相提并论的,达赖转世和班禅转世系统都出于该派。藏区五大寺庙,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青海省的塔尔寺、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均属该派。该派的形成使藏传佛教哲学思想臻于系统化,在政治上,促使西藏“政教合一”,此派占据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由于该派僧人带黄帽,俗称“黄教”。格鲁派的创建人宗喀巴()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噶当寺院,系统地学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格鲁派之创建开始于宗喀巴,然而发展使其成为完整之派风,实有赖于大师众弟子之共同努力而完成的。大师为推行其改革计划故建甘丹寺,意义非常重大。宗喀巴逝世后,弟子们本着大师遗愿,发扬其宗风,又分头建寺。由甘丹主寺最早发展出来的为哲蚌寺,该寺创建人为扎西班丹。扎西班丹,通称降仰却吉(),宗喀巴的大弟子,他博通显密,讲听传授,一遵宗师规制。奉师指示,1416年在拉萨西之根培伍子山建哲蚌寺,寺内成立七大扎仓,实施宗喀巴教学的改革计划。以后达赖第二、第三、第四辈均在此坐床。五辈达赖在此建立甘丹颇章宫,掌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宗师弟子释迦耶协,通称降钦却吉(),曾代表宗师晋京,朝拜明永乐皇帝,受封为大慈法王,回藏后将皇帝赐和帕竹政权官员的资助,于1419年兴建色拉寺,寺在拉萨北郊,寺内分显宗二扎仓、密宗一扎仓,传播宗师学说。哲蚌寺、色拉寺与母寺之甘丹寺,合称为卫部的三大寺,后来又修建起藏部的札什伦布寺,合称为卫藏四大寺,各寺内均成立学院,分科修学显教,此后又相继成立了上下密乘院公元16世纪时,哲蚌寺又认定根敦嘉措为宗喀巴大弟子根敦朱巴之转世,作为第二辈达赖,追认根敦朱巴为第一辈,创兴达赖的活佛转世制度,用教主制来保证格鲁派的发展。第五辈达赖阿旺洛桑嘉措,得蒙古固始汗之助,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于是政教大权,集于一身,格鲁派之发展得到了更可靠之保证。札什伦布寺僧又认定洛桑却季坚赞为宗喀巴第二大弟子克珠吉的转世,从此卫藏的政教合一制得到更加巩固。格鲁派在政治上的得势,促成本派更加向外扩展,使黄教寺庙几乎遍及于阿里、康区、青海及边远之蒙古地区。格鲁派是在噶当派的教义思想和行持作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称为新噶当派。宗喀巴大师阐发密乘精要意义,提出许多实修方便。在密教方面,噶当虽有密法,但未广传。大师阐发密乘精要意义,提出许多实修方便。应成派许空性亦唯有假名安立,但若无空性名,则不能了解空性义,更无法从之求证。要而言之,一切诸法皆由分别心所安。胜义、世俗皆属名言安立而有,若就胜义则为空性,胜义、世俗皆安立有,自性本空,即佛之功德境界虽非凡夫名言可以安立。然与分别安立之理无违,以其为佛一切种智所安立故,圣凡之境虽有不同,而分别安立之理则无有异,世俗如何安立,一切种智亦如是安立。这就是格鲁派中观应成派的空性之见,也是格鲁派的中心教义。觉囊派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古沃色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多罗那他()是衮噶卓却的转世,是本派中最有学识的人,着作丰富,广泛宣讲他空见。当时他的支持者为后藏地方政权的噶玛丹炯旺布,第巴仁邦巴对他也极为崇敬,依靠他们的势力,他在日喀则彭措林县修建达丹当却林寺,据说寺庙营建极为庄严,造像修塔亦精美绝伦,成为全藏之冠,他宣讲他空见,也吸引了不少群众,颇为盛极一时。当时格鲁派与噶玛政权争夺权力斗争非常激烈,不久,噶玛派失利,政权坍台,多罗那他去蒙古传法,格鲁派政权首领五世达赖遂将达丹当却林寺改为格鲁派寺庙,更名为格丹彭措林寺。没收寺庙财产属民,经籍印版大多封禁。其余却隆江孜等处之觉囊寺庙亦均令改宗,从此卫藏地区觉囊一派几乎绝迹。现在只有边远地区如四川阿坝自治州壤塘寺、色更寺与嘉绒地区的马尔康县赛贡巴寺、卓格寺,青海果洛自治州之贾贡巴寺、格果寺等寺庙继续传持觉囊派教法,或杂以其它派法。各寺寺主亦仅维持其传承系统,未闻发展有其它流派。(发表在有间觉囊派在藏传佛教中可算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觉囊派持他空见:承认有真如本体,与藏中宁玛派的大园满,噶举派的大手印,萨迦派的轮涅无别均承认有明空本性,颇为相似,不过各派又各有说法不同,但均属于“胜义有”类。觉囊派与藏中持应成派中观见的格鲁派主张一切皆空的“毕竟空”类,则全完对立。因此被视为异端而受到排挤。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觉囊的见地仍来源于印度的中观派见。本来印度的中观派,在派内就有各种争论,后裂为若干小派。但各自都承认自己是佛语旨意的正确解释者,觉囊派也说他们的见地是遵循佛教释迦牟尼在印三转***中的末转***的意旨,是究竟了义中观之教。(发表在有间鬼觉囊派承认“胜义”有,即承认有真常本性,这一点与宁玛、噶举、萨迦相同,但宁玛、噶举承认是真本性,无相寂灭非空非有,则既不可说空,也不可说有,非断非常,不断亦不常之意,更无有自空他空的词语,但觉派则认为胜义有,说得太实,可能就有问题。他们与格鲁应成派主张胜义、世俗皆是缘起性空,毕竟空成为针锋相对之教敌。这是空有之争在藏传佛教中的继续。您所在的位置:&&&&
臧懋循和他的臧氏家族
来源: 日 21:08:37 【】
页面功能 【字体:
  臧懋循(),字晋叔,号顾渚山人,浙江长兴人,以编著《元曲选》而闻名,是集元曲之大成者。
  臧懋循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生于长兴,臧继芳季子,其嫡母为吕山石泉吴氏,生母丁氏乃侧室。臧懋循天资聪颖,三岁能诵,七岁通晓《五经》,时人奇之。孝丰名人吴维岳喜其才,将弟吴维京之女嫁之。
  1568年,曾两任知府的父亲离世,臧懋循继续攻读功名,万历元年(1573)参加乡试中举,万历八年(1580年)以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次年授湖北荆州府学教授;万历十年任应天乡试同考官,不久任夷陵(今湖北宜昌)知县;万历十一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由于为人不拘小节,于万历十三年(1585)受到弹劾被罢官,返归乡里,其时仅36岁。万历二十四年移居南京,万历三十年再次举家返乡。
  臧懋循博闻强记,涉猎宽泛,才高隽永,且擅结友人。南京为官时,与汤显祖、王世贞、梅鼎祚、袁中道、友善,时常游览六朝遗迹,风流倜傥;寓居乡里时,与吴稼登、吴梦旸、茅维诗词唱和,并称&吴兴四子&;万历二十九年,与曹学佺、陈邦瞻等名士结集金陵诗社,合辑有《金陵社集》8卷。臧懋循的诗作,关心时事,清新可取,先后收录于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陈田《明诗纪事》中;万历二十七年,作《乙亥书事》讽朝廷税监。在其亡故后,子臧尔炳以其藏书馆&负苞堂&为名,将其诗词编为《负苞堂诗文集》26卷(包括《文选补注》《负苞堂集》《负苞堂稿》《负苞堂诗选》)。
  臧懋循的主要成就还是在出版事业上。他在1602年返乡后,在雉城创办了印刷工场,命名为&雕虫馆&,自选、自编、自刻并亲自主持书籍的发行,成为中国最早一代具有代表性的私人出版商。先后编纂出版的著作有《六博碎金》8卷、《古逸词》24卷、《古诗选》56卷、《唐诗选》47卷、《校刻兵垣四编》,以及《玉茗堂四梦》(汤显祖著)、《校正古本荆钗记》《改定昙花记》和弹词《仙游录》《侠游录》《梦游录》等,总字数达300余万字,堪称卷帙浩繁,在雕版印刷的时代殊为不易。
  让臧懋循青史留名的伟大著作是他主编的《元曲选》100卷。他受家乡戏曲盛行的深刻影响,对戏曲具独到的鉴赏能力;究其一生,尤其着迷于元代杂剧,曾自述&吾家藏杂剧多秘本&。在其家藏的基础上,又利用与松江徐阶、申时行、王锡爵等人的姻亲、师友关系,不惜代价广收散逸的元曲;晚年利用送幼孙到河南确山娶亲之机,在河南、湖北等地遍寻各种元曲版本,在湖北麻城刘承禧处,一次借得二百来种杂剧抄本。历时三十年的搜罗、筛选、改编,终于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刊行《元曲选》100卷、图一卷,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臧懋循热爱家乡,万历二十四年与里人重建鼎甲桥;罢官后赋诗言志,留下了歌咏家乡风光的诗句;他还传承了臧氏科举世家的文风,其后臧家又有五人进士及第,举人数位。万历四十八年(1780)亡故,卒年七十一岁,与夫人吴氏同葬于孝丰鄣吴村(今隶安吉县)岳家墓地。
  一门九进士
  臧氏始祖为鲁国臧伯僖;晋代时先祖由山东诸城迁居无锡;南宋宝祐年间()臧谟迁长兴。明初,臧仲和始迁鼎甲桥,成为鼎新臧氏一世祖;二世祖臧思聪的子孙开始成为科举世家。
  字文瑞,号澹庵。天顺三年(1459)己卯举人,成化五年(1469)已丑进士,授南京工科给事中,官到刑部郎中、河南参政。臧琼生性耿直,成化六年曾上书明宪宗,劝阻宪宗停建西川佛阁,为宪宗皇帝采纳。后来,臧琼因得罪朝廷高官,辞职返乡。臧琼是臧懋循高祖臧瓛(臧思聪二子)的三弟,即臧懋循的高叔祖。臧琼妻王氏为进士王瑄(注:雉城大西街王氏二世祖)之女。
  臧应奎()
  字贤征,号损斋,臧维(父臧瓛)长子,曾受业于湛若水(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举人,十二年(1517)丁丑进士,授任南车驾司主事。为母守孝三年后出任礼部主事,隆庆年间(1567)追赠光禄少卿、奉议大夫。臧应奎的人生是一出悲剧,他出任礼部主事后不久,即卷入嘉靖皇帝与众大臣之间的&大礼仪事件&,被锦衣卫逮捕后没几天就廷杖而死。臧应奎是臧懋循的伯祖,即臧懋循祖父臧应璧的长兄。臧应奎有二子一女,女嫁孝丰望族吴维京(),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到右佥都御史,被时人称赞为识才之能,还是臧懋循岳父的兄长;臧应奎之子臧继荩娶乌程邵南之女,邵南系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副使。
  臧继芳()
  字原实,号尧山。嘉靖十九年(1540)庚子举人,三十二年(1553)癸丑进士,历任工部都水司郎中、松江知府、郧阳知府、河南按察司副使等职。臧继芳政绩斐然,如他于年间出任松江知府,&时值大水,饥殍相籍,继芳特奏乞免粮税;又于夏秋煮粥,全活者众。&臧继芳为官清廉,在河南钧州身亡,史载:&无一廛一亩之积,梓回之日,行李萧然&;臧继芳的墓志铭由曾任内阁首辅的徐阶(孙徐元暘与继芳孙女订亲)题写。臧继芳系臧应璧(臧瓛家族次房)长子,臧应奎之侄;他娶吕山石泉吴氏(本县明代另一支望族)为妻,第三子即臧懋循。
  臧懋循()
  亲属关系:臧继芳第三子,娶孝丰吴维京之女。大哥臧懋德,长女适监生姚光宙(进士姚一元孙,姚绍科子),三女适贡生丁瑨(进士丁元荐子);二哥臧懋衡,礼部儒士。子女:臧懋循共有七子:臧尔焕,娶姚氏,同邑进士姚一元孙女,姚绍宪之女;臧尔焜;臧尔炳,出版《负苞堂集》;臧尔炲;臧尔灿;臧尔火晋;臧尔爌。女二:长女适华亭同知徐元暘(徐阶之孙);仲女适乌程监生张汝谦。
  臧懋中 字用甫,号静涵。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进士,先后任江西金溪、江苏盐城县令,官至广西按察佥事。臧懋中家是臧氏一门科举最盛者,其父臧继华,隆庆元年(1567)丁卯举人;二子臧炅如、臧照如,妹夫丁元荐(万历十四年进士,著名的东林党人,长兴人,官至尚宝司少卿)都是进士。伯父臧继芳、堂弟臧懋循也是进士出身。
  臧炅如
  字日昇,号孟渚,又号存涵,臧懋中长子。万历四十年(1612)壬子举人,四十四年(1616)丙辰进士,授行人司行人。
  臧照如()
  字明远,号正庵,别号醒涵。与兄臧炅如同榜进士。官至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晚年在画溪之滨筑别墅梅花庄(今隶雉城五峰村)定居。(附其墓志铭:刘宗周《奉政大夫南京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醒涵臧公暨配诰封安人吴氏合葬墓志铭》云:&臧为长兴望族。其先徙自无锡,自公而上逮始迁者凡十七世,而近世七叶相仍皆显于科第。公之考静涵公历官广西佥事,公又与其伯並举南宫,一时以为盛事。& )
  臧眉锡
  字介子,号喟亭,臧岸仲子。康熙五年(1666)丙午举人,六年(1667)丁未进士,历任河南鲁山知县、山东曹县知县、内阁中书,福建道及江南道监察御史。臧眉锡曾刊行《晦庵先生文集》(即朱子全集)。原配丁瑜()是一位才女,工诗词,著有《皆绿轩诗集》,其诗也收录于叶恭绰所编的《全清词》中。臧眉锡是臧懋中弟弟臧懋和的曾孙,即臧懋循的曾侄孙。臧眉锡四女婿戴兆佳,郎溪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任天台知县。
  臧荣青
  字藜阁,号理谷。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举人,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至湖南岳常澧道兵备道,署湖南按察使司按察使。臧荣青属臧氏首位进士臧琼的直系后人,与臧懋循为同宗族人,乃晋叔的远房六世孙。(注:本文参考了《长兴县志》《臧氏宗谱》和龚肇智先生的博文。)
 作者:李士杰    编辑:吴珊珊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4]44号 网站备案号:
设计维护 最佳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印机共享怎么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