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2fashion牌子的衣服是什么牌子

  正式场合2:    Sofia Coppola wearing Valentino ballet flats  还是日常出门:    Emma Stone wearing Repetto ballet flats    Liv Tyler wearing Lanvin ballet flats  都能让你脚步轻盈、姿态优雅。衣裙华丽的时候再搭很厉害的高跟鞋,一不小心就显得婊气十足……中性随意的休闲装扮配运动鞋,又少了一丝女人味。Ballet flats让你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可以再穿一百年。
  更多灵感:    Top, Sonia R Jeans, AC x AG; Shoes, R Bag, Cé Sunglasses,Supreme.    Bag, Mark C Shoes, Chanel.    Bag, Hermès; Shoes,Repetto.    
  Ballet flats是我的真爱不是说说而已。高中毕业为庆祝重获自由,我一下子买了好几双高跟鞋。不巧大学在一座山上,翻山越岭地上了几天课后,我又悻悻然换回了平底鞋。后来在美国买了人生中第一双Tory Burch Reva,我对这种鞋的依赖便一发不可收拾了。那些穿坏掉的ballet flats不管有没有品牌,全都被我好好收藏着。每当看到它们,我就会忆起那些逝去的时间和走过的地方。    Shirt, Thom B Shoes, Chanel.
  与喜欢的人约会,重要的升学面试,拜见长辈……我总想打扮得有那么一些不一样,穿上裙子和高跟鞋在家里转转悠悠好几圈,却又麻溜地换回老一套:衬衫、牛仔裤和平底鞋。这才是本来的我。自己舒服才不会让别人别扭啊。  那些常见的名牌我就不多说了,推荐两个意大利手工品牌:Porselli 和 Anniel。  Porselli    Porselli有百年历史了,是斯卡拉歌剧院演员的首选品牌。他们没什么营销手段,连网站都还是十年前的flash风格,丑得惨不忍睹……Porselli在米兰有家袖珍店铺,每个礼拜三新货到柜,不过基本上隔天就能全部售罄。在店里订购的话要等一周左右。  它的鞋型比Repetto秀气修长,尤其三厘米方跟的款式优雅极了。    近几年,法国品牌A.P.C.与之合作,加上像La Gar?onne之类的电商找它订货,知名度逐渐打开。我注意到中国已经有人独家代理了,某宝就可以轻松买到。美食博主Mimi Thorisson是这个品牌的忠实粉丝,穿着它拍了好多美照:    
  Anniel    Repetto和Porselli的共同特点是鞋底很薄,穿着长时间在都市行走脚底会痛。76年成立的意大利品牌Anniel同样是专业舞鞋起家,在鞋底上做了改进,稍微厚那么一点点。品牌常青款是满身亮片的那种,    我个人更喜欢普通皮质的朴素感。      Anniel Smoking Slipper  日本人对匠气十足的东西感兴趣,Porselli和Anniel在日本大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在巴黎的老佛爷、香港的Harvey Nichols都见过Anniel的鞋子,香港买手店Kapok也有过。这两个牌子并不贵得离谱,平底鞋一双不超过¥1500。
  Ballet flats简直可以用浪漫这个词来形容。希望你也拥有,你也喜欢。  
  Fashion的东西讲了太多换换口味吧!!给大家分享一下楼主月初去首尔的游记,呆了一整个礼拜,仍然称不上深度游。整个城市时尚、现代、朝气蓬勃!    我拍的,江南楼上的风景,2016.7  听起来跟法国的主题没什么关系,但行前准备主要是参考法国媒体的推荐,以及在Google Map上给兴趣目的地标注小星星,星星集中的区域一整天都逛不完!  
  我用英文地址为主,但年长的的士司机多半不认英文!  下面进入整体啦~  汉江把城市一分为二:南山塔、景福宫这些传统景点在江北,人称“首尔曼哈顿”的江南区则是八十年代以后兴起的名流聚集地。红遍宇宙的Gangnam Style,讽刺的便是江南一带富裕奢靡的生活方式。    Grand Hyatt 后山,2016.7  多年前跟过一个走马观花团,虽然印象模糊但好歹去了些地标……所以这次,我把重点放在美术馆、买手店和看心情停留的小角落。带着满满的期待,我开始了七天六夜的旅行!
  1. 游  首尔给我的感觉有一点像台北,破旧不堪的小巷隐藏着惊喜,转个街角就是温馨敞亮的咖啡厅。一大批走出去又带着新点子回来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把在别处汲取的经验本土化,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美妆店、文具店、快餐店、家居用品小店……所见商品无不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整座城市闪现着创意的光芒。  2010年,首尔被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选为 World Design Capital,请来英国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打造东大门设计广场(DDP)。    原谅我真的不会拍建筑物外观TT TT,2016.8  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三维不规则建筑,DDP展现了首尔在设计领域的超前视野。14年落成后,这里已经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和潮流中心。    果不其然,16年的World Design Capital,就是让我似曾相识的台北啊!在这两个城市里,你能感受到好的设计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影响着经济进步、文化繁荣和环境改善。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高到能够讲求穿戴以外的精致享受,所谓“importance of design in all aspects of life”,就是这个意思。
  在有限的时间里,最能集中感受设计的场所,当然是美术馆!我精选了下面几间:  1.1 Leeum    Anish Kapoor's The Tall Tree and the Eye,2016.7  三星集团的Leeum美术馆绝对是此行亮点。参观者好似游走在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之间。这里有高丽瓷器、朝鲜字画,也有罗斯科和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由三幢独立建筑构成:展示韩国传统艺术的Museum 1,    Museum 1楼梯,2016.7  集合国内外现当代杰作的Museum 2,    Museum 2楼梯,2016.7,那小人是我本人:)))))  以及培养未来艺术之花的三星儿童教育文化中心。    儿童中心楼梯,喜欢楼梯!2016.7
  三个场馆分别由三位建筑巨匠操刀设计:马里奥·博塔用红砖墙表现灼烧的陶器,让·努维尔以不锈钢展示高科技美学;雷姆·库哈斯用黑色混凝土构建未来空间。    Leeum后山,可走路去Grand Hyatt,2016.7  风格迥异,却和谐相融。Leeum的场馆本身就是备受瞩目的世界级建筑精品。
  1.2 D Museum    使馆林立的汉南洞,环境真是不一般,2016.7  D Museum是去年底才开张的美术馆,开幕展 “Spatial Illumination - 9 Lights in 9 Rooms”在社交网络上红极一时。这个汇聚世界顶尖照明设计团队的展览,通过装置、雕塑、影像和音乐,试图多样化刺激感官,令观者全方位“体验”光,而不仅仅是用眼睛看。    虽然“9 Lights”已于今年5月结束,但我仍想去这个热门的综合性文创空间一探究竟。
  目前展出的 “新时代英伦创造:走进赫斯维克工作室”,曾于去年夏天巡展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从Magis的Spun摇摆椅到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从伦敦巴士到上届奥运会主火炬台,从上海BFC到南非的Zeitz博物馆,赫斯维克(Heatherwick)被人们称为“当代达?芬奇”,他的工作室可以说走在英国乃至全球建筑创新思维的最前沿。    UK Pavilion,模型而已!2016.7  该展览从三个角度介绍工作室。Thinking:如何集思广益和开拓创新,并产出极富创造力的设计方案;Making:如何将天马行空的设计方案变为现实,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各种尝试;Story Telling:讲述建筑物背后的故事。  总的来说,展览知识性强信息量大,但受题材限制,观众可参与体验的部分非常少,这批叫做“Spun”的自动转转椅算是一个亮点:    Spun - Hula! (installation),2016.7  因为买了套票,参观完这里后,我直接前往同属大林文化基金会的Daelim Museum。
  1.3 Daelim Museum    the exteriors of the museum,2016.7  这幢可爱的小房子位于景福宫附近的住宅楼区。法国建筑师文森·科尔努以传统陶艺(又来?)为灵感,设计了外墙的色块玻璃……确定不是偷师蒙德里安的画?  美术馆成立的初衷,是以摄影为媒介呈现艺术的不同样貌,如今早已打破边界,服务于更为丰富的展览形式和主题。当前展出的“Color Your Life ”,就是通过色彩与多种材料的碰撞结合,唤醒人们对日常生活中色彩美感的关注。    这是一个关注生活“小确幸”的地方= = 2016.7    变换色彩和图案的投影,2016.7  小面积的场馆、轻松有趣的内容,Daelim一跃成为首尔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美术馆之一。工作日已经人满为患,据说到了周末,得排队一两个小时入场呢!
  1.4 MMCA    韩国工作室Shinslab Architecture切掉生锈旧船的一端,把它颠倒过来造成亭子,2016.7  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是韩国唯一一座国家美术馆,总共四处展馆,我这次造访的是位于景福宫侧面的首尔分馆。  原址在古代曾是宗亲王府,日据时期在此建成敌方军机司令部。2013年,韩国政府将这处历史遗迹改造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现代美术馆,为顾及周遭市容景观,政府限制了建筑物高度,还保留了大片开放空间。    前方是免门票的韩国民俗博物馆,2016.7  由于天色已晚,也没有发现特别感兴趣的展览主题,我把时间全耗在美术馆外围绿地和一楼的工艺品商店了……处在文艺气息浓厚的三清洞,这里是艺术家的创作乐土,也是市民大众的休憩场所。    周边很多小型艺廊和设计师小店,2016.7  专业艺术馆就是这些,韩国朋友还推荐了首尔市立美术馆(SeMA),因为时间关系,只能留待下回了。
  1.5 House of Dior  老实讲,看过一堆网红摆拍的小资照,我对Dior Cafe的期待值很低,以为它无非是个有着Pierre Hermé加持的噱头。失手点了这盘名字很长的时令特供,发现不过是酸溜溜的奶油加一片很贵的西瓜后,我……也只能忍住一万个不爽默默吃下去。    法语名字捏,听起来真的很猛不骗你,2016.7  然而来一趟也不是一无所获!这幢法国牛人包赞巴克设计的流线型建筑,呼应了高级定制的柔美面料,好像一袭飘逸的裙摆,写意灵动。    随便拍了一下没拍好,2016.7
  房子一共五层,顶楼是咖啡厅,一至三层是店铺,四层!重点来了,是为庆祝首尔旗舰店落成一周年而特别举办的展览。展览名叫“Dior Colors”,以 pink and red、green and blue,white and gray,navy and black 四个主题,表现了不同色彩之于品牌的意义。    白与灰,解说小姐鼓励大家随便拍照!2016.7  每个主题的展品,均取自迪奥不同阶段的代表作,真实保存的珠宝鞋帽与微型复制的衣裙相混合,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迪奥先生在他的传记中写道:“A collection could just as convincingly be done in black and white, but why deprive fashion and women of the prestige and charm of color?”     迪奥先生视粉色为甜美,绿色为自然,2016.7
  房屋内部由迪奥的御用建筑师 —— 彼得·马力诺主持设计,他以品牌代表性的银灰色,展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漂亮到不真实,2016.7  简直惊喜连连。    隔壁的精品买手店BOONTHESHOP也是他的手笔,对于很不想穿得显眼的我来说,那里太过前卫,价格又高出欧洲很多,所以没有逗留太久。
  如果有人问我,这么些奇形怪状的现代艺术你看得懂吗?我也是蛮心虚的 —— 毕竟不是专业出身。这些东西之于我这个外行的意义在于,启发思想和调整观念。    The Hyundai Card Music Library,想去没去到  似懂非懂的同时却也意识到并不存在什么理所当然,“我以为的”、“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被打破,“我”,不再是一切判断的出发点。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抛开既定标准和主观好恶,贴近作者、汲取灵感。  面对陌生的理念、怪诞的装置,承认自己是无知而渺小的,谦虚接受这世上的许多事物并不如我们预期般运转。尔后把同样的态度用于后续人生,提醒自己做一个能想象、敢创造的人。
  其实我也去了北村韩屋村这样的传统景点,旅行团很多,不想赘述了。  
  @la_vie_elegante
23:20:16  其实我也去了北村韩屋村这样的传统景点,旅行团很多,不想赘述了。    -----------------------------  等超久才拍了这张,因为游客络绎不绝!
  2. 吃  道地的韩餐是我期待的另一个重头戏!虽然吃一整年法棍也不会腻,但还是麻麻辣辣的家乡味爽在心头……尴尬的是,我的水准只能接受小辣,所以多数时候点到为止的韩国菜真的很适合。  如果不是饿到快晕倒,我一般还是会坚持找到地图上标注的小星星。    拌菜的天堂,2016.7  像是这个离地铁市政厅站不远的“岳母家”(???),在明星中也人气颇高,点一份定食就能吃到饱,因为拌菜实在是太丰富了。
  或是被首尔市政府评为最佳韩餐厅的Samwon Garden(????),让我吃到了人生中第一名的牛里脊!外焦里嫩、入口即化,我愿意把所有形容肉的美好的辞藻都用在它身上。韩剧里一激动就送牛肉的梗不是开玩笑的啊,真有这么珍贵美味。餐厅面积庞大,外部还有假山环绕,水池里的金鱼肥到一个夸张,我都怀疑它们是不是吃牛肉长大的!    我还慕名去喝了景福宫旁边的土俗村参鸡汤,比后来街边随便找的杂牌鸡汤浓郁一百倍。周围很多结伴而来的本地人,他们相信盛夏喝热汤可以“以热攻热”身体棒棒……看那几十上百号人席地喝汤的场面,我一个劲地脑补厨房里得每天屠杀多少只童子鸡。  印象深刻的还有明洞的咸草酱蟹,第一次用生蟹肉和蟹黄拌饭,太好吃了根本懒得拍照。
  首尔很多漂亮的咖啡馆,逛累了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片刻。咖啡非我爱,喝不出什么所以然,全看装潢去了。  10 Corso Como Cafe,2016.7    Queen Mama Market,2016.7    Mr. Holmes Bake House,2016.8    Park Hyatt,2016.8      Bear Cafe,2016.8    有需要又google不到准确地址的话就留言给我吧。
  3. 买  逛了很多不同风格、面向不同年龄层的百货公司和买手店,粗略感觉韩国中档服装市场已被Vanessa Bruno、Isabel Marant之类的法国品牌占领……也可能是因为我对法国的东西比较敏感。至于备受推崇的林荫道,那是一个让人感觉“做女孩儿真好”的地方,清新可爱又好买。    一个泰国餐厅门口,2016.7  推荐给少女们!这边有很大一家Gentle Monster,我认为比弘大那家更为大气上档次。    Gentle Monster 林荫道店,2016.7
  废话不多说,下面正式进入开箱时间~~~    Bits from Seoul,2016.8  我肤质普通不敏感,市面上叫的响亮的护肤品、仪器什么的尝试过不少,从没感受过奇效。平时也就是按部就班地水、精华、面霜,偏爱韩妆细腻服帖的感觉。用雪花秀好几年了,这次带了一套后的“拱辰享” 套装回来试用,分量很足,过段时间值得报告的话再给大家介绍吧。    左边这条烟灰色薄羊毛裤,购自林荫道上的A.P.C. Outlet,虽然法国牌子在韩国偏贵,但这条刚好五折又是我的码。芥末黄背心来自ALAND里面一个专业做背心的小品牌,叫Clothing Lover,不超过两百块!几年前在香港买过一件同品牌深蓝色上衣,轻松好搭机洗不变形,利用率超高。    裤子也是之前ALAND买的,2016.7
  下面这条名叫“世界尽头”(Au Bout du Monde)的Hermès丝巾,由年轻的法国艺术家Antoine Carbonne设计。这是我近几年看过最美的配色,可以想象我妈用它搭配冬季的深色大衣会是何等的气质优雅。    Hermès 90 x 90 cm silk scarf,2016.8  我很少佩戴耳钉以外的饰品,喜欢圈圈样式,却一直没找到满意的。这款镀玫瑰金圈圈来自J.Estina的年轻线“Red”。    J.Estina Red earrings,2016.8  Red的代言人是好品味的郑秀妍(她妹更好!),整体风格简洁时尚。    最后这对立体银制手工小花,购于弘大一家叫”MOA”的首饰小店,进去了就走不出来!花花去氧化之前暗淡的样子也别有味道。  
  欢迎来微信找我玩儿啊~~~~公众号:la_vie_elegante    
  以上旅行照片只有两张来自网络,其余全是楼主实拍!关于拍照这件事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我一直觉得the best camera is the one that's with you!镜头背后的人永远比器材重要。    Peter Keetman, Self-Portrait with Camera, 1950
  19世纪上半期,摄影技术刚问世的时候,只有少数权贵能得到自己的肖像照片。而且过程痛苦,被拍摄者得保持身体僵直几分钟直到曝光的一刻。而今天,智能手机让拍照这件事变得易如反掌,我们的相簿好似一个零碎的生活记录,装满了食物、爱人、旅游景点和会议PPT。   如果说拍照是动作,那么摄影则是艺术。有些流逝的时间、波动的心绪、难得的风景,值得我们慢下脚步,用心捕捉。  十几岁的时候,我也拍了不少“到此一游”的傻照,可随着年岁增长,我开始像罗兰o巴特在《明室》里说的那样,在照片里寻找趣味,甚至是能给我带来触动和刺痛的东西。这两种照片,就好比无知的玩笑和睿智的幽默之间存在着区别。  我不是专业摄影师,也不是狂热爱好者,对器材没有要求,也不愿花很多时间去磨练技巧。于是我找到了一个成本很低的懒人自学法:观察。我从来没有像关注我喜欢的摄影师那样,长期关注过任何一位明星或时尚博主。我模仿他们的角度、构图、配色和光影变化,总结出了一点点心得,分享给和我一样高标准又怕麻烦的人们。    这张来自我喜欢的美国摄影师Alice Gao
  1. The Rule of Thirds    Kate Holstein,
source:   杂乱无章的画面会让眼睛反感,纯粹的条理分明又显得枯燥无味。几百年来,三分构图法,也称井字构图法,帮助艺术家们在乱与序之间找到平衡。  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把想要突出的重点放在四个交点的某一个上。上图的铁塔置于右上角的交点处,观者的视线由此延伸到画面下方的铁灰色屋顶,和密密麻麻的小烟囱。一个有层次的巴黎场景就这样诞生了。你可以根据主题和需要,调整重点的位置,直到满意为止。  井字构图法是引导观者视线的工具,并不是必须遵守的法则。很多时候,你强调的重点可能是一个人,或是一个运动的物体,并非静止状态。
  2. The Human Element    Reed Klass, source:   没有什么比人更能使画面丰富而生动。那些偶然进入镜头的路人是动态的,身着不同的衣裳,神情各异。他们是那个文化环境中最灵动的分子,激发着观者的好奇心。  他们往往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拍到的,不会从情绪紧张到肢体,变成另外的样子。《明室》里解释 “摄影” 是明摆着的事实,突出而夸张,就好像要漫画化的不是照出来的那个人像,而是“那个人的生活本身”。
  选了几张我自己拍的照片,当然不是因为找不到厉害的专业作品,而是因为我明白自己是在怎样的环境和心境下,按下了快门。    巴黎圣心教堂的台阶上,2015.10  ▲  在游客多小偷也多的圣心教堂门前,一波旅行团刚刚过去,另一波还没接上来的瞬间,这位黄书包的小哥出现在那么刚好的位置上。
  巴黎玛黑区的露天咖啡座,2015.9    ▲  我觉得巴黎人很少穿夸张的花色或款式,好像那样会显得轻浮和没修养……这种简单的搭配却特别容易在有色彩的、杂乱的背景中突显出来。
  纳河边的小公园,2015.9    ▲  战况的激烈和公园的宁静相映成趣,我看它们打了好一会儿才抢到这漂亮的姿势……
  Trocadéro广场,2015.10    ▲  早晨8:30,再晚就全是游客啦。这小人是我:)
  巴黎Buly .11    ▲  Buly 1803是家精致到无以复加的美容药房,历史悠久。白衣服的老爷爷正在为店面漆上圣诞彩带,慢工细活地。
  3. The Leading Lines    Alice Gao,
source:   当你灵感枯竭的时候,引导线构图应该是最能救急的傻瓜构图法了。通过自然的线条和透视关系来引导观者,使其注意力从前景过度到背景,反之亦然。常见的线条可以是建筑物边缘、道路、桥、水流等等。无论多么不动脑筋,出来的效果多少都有些空间感。
  巴黎奥赛博物馆,2015.9    ▲  博物馆前身是建筑师维克多·拉鲁为 1900 年万国博览会设计修建的火车站。
  巴黎Hotel Plaza Athénée,2016.1      ▲  下午茶不算出色,可建筑物内部外部都美感爆炸,一个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感觉。
  巴黎餐厅Le Grand Colbert,2015.12     ▲  下午茶粗糙透顶,胜在位置优越,临近Palais Royal。美国电影Something's Gotta Give(爱是妥协)曾在此取景。 这张照片就是简单的线条堆积,感觉蛮平面的。餐厅里是深色家具和诡异的红色灯光,黑白处理后更能突出细节的质感。
  我的全部照片均由 Sony Nex-5T拍摄。修图App只用VSCO,滤镜只接受黑白效果,其他只调亮度、对比度和白平衡。那种抓马得跟鬼一样的P图风格,不想看第二眼。总结一下我的个人偏好就是:soft colors,beautiful light。
  引导线构图加上人物点缀,就有了下面这样的照片:    巴黎卢浮宫,2015.9  ▲  卢浮宫及其附近是博主们凹造型、新人们拍婚纱的好地方。
  巴黎奥赛博物馆,2015.9    ▲  博物馆顶楼,可以看见远方的圣心教堂。
  巴黎Pont de Bir-Hakeim,2015.12    ▲  离铁塔不远,这座桥也是各路明星、时尚杂志的必争之地。我喜欢阳光从右面过来形成阴影,还有大叔潇洒飘起的大衣下摆。
  巴黎Jardin du Palais Royal,2015.12    ▲  傍晚时分,商店打烊了,一个橱窗血拼的概念。
  黎Place du Palais Royal,2015.12      ▲  下午五点半的Palais Royal成了孩童们的游乐场。
  巴黎索邦大学,2016.1    ▲  巴黎四大,坐在教室外聊天的年轻学生。
  4. The Bokeh Effect    Alice Gao, source:   Bokeh这个词源自日语,意思是朦胧模糊的形状,在焦距之外的区域面积。  专业摄影师有一套挺枯燥的理论解释,大光圈什么的。我理解的Bokeh就是迷幻的小光点,是摄影里的l'impressionisme(印象派)。  最早在instagram上看到摄影师Alice Gao用Bokeh效果拍摄的影片,jazz音乐和party的欢声笑语做背景,街道上的车灯模糊成彩色的圈圈,游来游去。我才发现,原来手机就可以制造出这么浪漫的小东西啊。
  我琢磨了一下,发现这个技巧可以赋予平淡照片一点新鲜趣味。    巴黎荣军院,2015.12  ▲  夜晚的荣军院,好像没什么意思。    巴黎荣军院,2015.12  ▲  多近视了几百度的效果,不是可爱多了吗?
  塞纳河上的桥,2015.9    ▲  中秋游船赏月的时候,我被桥和小光点给迷住了。  塞纳河上的桥,2015.9    ▲  Bokeh的乐趣在于,每次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  我的做法很简单。选黄昏到晚上有点点灯光的时候,雨天也好,把手机或者相机的对焦中心集中在眼前特别近的地方:衣角、水珠等等,然后对准远处的目标画面,按下快门就好了。
  如果看到这里,你觉得我的小伎俩有那么一点用处,我会深感荣幸。而如果你觉得全部都是废话,我也完全理解。因为那些感动人心的最佳时刻,可能丝毫不合常规,甚至根本谈不上美感。  抛弃经验和美学习惯的束缚,纯粹的写实主义照片是残酷的,疯狂的,却也最富生命力。摄影对普通人来说不是复杂的技术、高深的学问,而是一段伤心的往事。  因为摄影的本质,是“曾经存在过”。  意思是无论你记不记得,照片记录的都是不可能再触摸的事实。虽然那些瞬间已成过去,摄影却让“曾经存在”无可回避。  去读读《明室》吧,深刻得让人心碎,倾心推荐。
  旁友们给我点鼓励好吗??看我真诚的双眼!!!!
  好喜欢这样的贴子,楼主继续
  如果你和我一样,关注上面反复提到的摄影师Alice Gao呢,会得到很多关于美的灵感!无论是摄影、穿衣还是室内装潢。潮人们可能会觉得她的衣柜很boring,除了基本款也没什么抢眼的单品,但以我的亲身经验告诉你,这样至少可以少花非常多非常多的冤枉钱!不会在某次换季清理衣橱的时候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自责……what the hell is this? what the hell is that?? 这种“我不是我”的挫败感会大大减小。  
  没有高挑热辣的身材,不靠另类出位的风格,来自纽约的lifestyle摄影师Alice Gao,凭借手艺和眼光在网红横行的社交媒体上闯出了一片天。  
  喜欢本帖,楼主请继续
  她能拍出一筐核桃的质感,一捆芦笋的诗意,所有细小的感受被记录和珍视。记者称她为Queen of Instagram(@alice_gao)、Champion of mobile,百万粉丝热切关注她今天又去了什么地方,用了什么午餐。The New York Times、Cereal magazine、Tiffany & Co.、Hyatt Hotels……都在她的客户名单之列。        " Milan Color Play "  source: http://www.
  然而她完全是自学成才。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时,她曾在Flickr分享一些高段位的自拍(用三脚架,不是四十五度角假笑那种)并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追随者。经济系毕业后,她先后在纽约的广告、咨询业小试身手,却发现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探索城市和经营博客(Lingered upon)上。2011年6月,她彻底告别朝九晚五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    "Lingered Upon" 取自T.S. Eliot的诗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意思是Alice lingered upon(留恋)某个瞬间并按下快门  source: http://www.
  失去固定收入和医疗保障的风险不言而喻。由于害怕失败,Alice没有在网络上宣布这一决定。那时,她每周末去好几家咖啡馆,因为根本没有钱去其他美好精致的消费场所寻找摄影素材。虽然不时有些人物写真、婚礼摄像的生意,但她的照片主要还是记录生活点滴。  
  可能因为原本就是灵气十足的年轻人,Alice在实践中飞速进步,作品变得专业且个人风格突出。2011年12月,Kinfolk联系Alice为杂志第二期拍摄一组名为"Tea for Two"的照片 。借此机会,她首次与专家级的团队合作,成果获得广泛关注。      "Tea for Two" for Kinfolk Magazine  source:
  此后,无论是奢侈品牌还是新锐设计,纷纷注意到Alice的摄影创意和已经在社交网络上建立的强大影响。商业合作的大门正式敞开,海外邀约越来越多。成功来得太快让Alice常常需要“掐自己一下”才能相信一切都是真的。14年春天Cartier推出Amulette系列的时候,Alice收到合作邀请,她说自己都懵掉了。    Campaign for Amulette de Cartier  source: http://www.
  仅15年下半年,Alice就因工作去了巴黎六次。见识的增长使她不断蜕变,过一阵子翻她的博客总会发现一些新鲜变化,照片传递的信息越来越丰富。    两年前她在Instagram说正在装修新住所,这让时尚编辑们兴奋坏了。从消息公布之初到今年上半年彻底完工,已经有不下十家网站到新家做过报道,比如Gwyneth Paltrow的Goop,以及WhoWhatWear的姐妹网站MyDomaine。  没错,你大概已经了解的我的兴趣,要开始介绍她的新居啦!
  Alice实地拍摄过很多优秀的室内空间,在自己装修的过程中自然借鉴了经验:          The Apartment (interior showroom), Copenhagen  source: http://www.
  她租住的这套一室一厅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葛莱美西公园(Gramercy Park)附近。因为是自由职业者,交涉过程中受到了房东好一番刁难。房间内所有的家具都是新置办的,每件都需要近四个月的到货周期,装修进程异常缓慢。    绿色是Alice最喜欢的颜色,尽管世界各地到处飞,她仍不顾死活地在房间内摆放了多盆绿色植物。
  客厅     ▲  Paint: Behr Cracked Pepper. Sofa: Room & Board. Daybed: West Elm. Chairs: Jens Risom. Coffee table: Blu Dot. Table lamp: West Elm.   source:     ▲  Rug: West Elm. Candlesticks: vintage. Floor lamp: Rejuvenation. Green pillows: Stuck on Hue. Wire plant stands: vintage.  source:
  虽然不知道是否科学……暖气片上的区域被Alice用来展示新购入的小玩意:关节可动的木手、一条线画成的人脸、漂亮的日本瓷碗、玻璃漏斗等等。木手作为道具为首饰拍摄服务过多次,我自己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也买过一个,不到20欧,很常见。        ▲  Face drawing: Christiane Spangsberg.  source:
& http://www.
  她没有雇专人设计,从整体色调到家具组合几乎全按个人喜好来。作为摄影师,首要考虑的永远是美感,其次才是实用价值。客厅正中间的墙面被漆成灰中带蓝的颜色,其实是为了制造更多情绪浓烈的摄影作品。比如为女士品牌Cuyana拍的照片:      ▲  Bag: Cuyana Saddle Bag. Skirt: COS.  source: http://www.
  旅行、工作只是灵感来源的一部分,阅读对于Alice来说同样必不可少。若在国外书店看到有启发性的好书,砖头一样重也照样背回纽约。大部头的半年刊杂志Holiday和The Gentlewoman是不时会拿出来翻阅的珍贵收藏。        ▲  Shelf: Canvas Home. Mirror: vintage. Tiger photo: Randal Ford.  source:
  @la_vie_elegante
16:03:00  可能因为原本就是灵气十足的年轻人,Alice在实践中飞速进步,作品变得专业且个人风格突出。2011年12月,Kinfolk联系Alice为杂志第二期拍摄一组名为"Tea for Two"的照片 。借此机会,她首次与专家级的团队合作,成果获得广泛关注。    "Tea for Two" for Kinfolk Magazine  source:   -----------------------------  完整版在这里  
  卧室    ▲  Bed, Bedside tables & Cream shag rug: West Elm. Bedside lamps: Schoolhouse Electric. Ombre rug: Calvin Klein.  source:     ▲  Naomi Gliding Camisole: Stella McCartney   source: http://www.  卧室以柔和的灰色调为主,选用亚麻质地、自然皱皱的被单,让人感到温馨而舒适。前面说了,Alice的穿衣风格也差不多是这种感觉,不刺眼、不张扬,中性色的基础单品利用率高。      ▲  Sheets and duvet: Matteo. Fragrance: Tom Ford's Fleur de Portofino  source:
  大多数衣服都收在衣柜里面,当季常穿的几件则挂在设计品牌Menu的衣架上。不难发现,比起时髦,Alice更重视东西的品质。她和包括韩裔博主Shini Park在内的许多网络红人,最近都在一个叫Depop(@alice_gao,老外的“闲鱼”吧)的App上转卖闲置,生意可好了。    ▲  Chair: West Elm. Clothing rack: Menu. Backpack: Mansur Gavriel. Shoes(L-R): Chloé, Jimmy Choo, Trademark. Camera bag: SLP. Grey coat: Max Mara. Shawl: Hermès.  source:   
  Menu的很多小东西看着简单,但用材讲究价格不菲,比长得有点类似的品牌Hay贵上不少。这款Pepe Marble Mirror是品牌的热门产品,有黑、白、墨绿三种大理石颜色可选。我第一次还是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看到,售价495欧。搬了一下发现重得离谱,放弃了……    ▲  Earrings: Lulu Frost. Mirror: Menu. Hairbrush: Mason Pearson. Fragrance: Tom Ford's Jasmin Rouge.   The Retoucher: Charlotte Tilbury.  source:
  浴室    ▲  Shower curtain: Restoration Hardware. Bath mat: Joinery. Plant stand: vintage.  source:   浴室并没有十分特别的地方,还是保持着灰灰的色调和亚麻的质感。毕竟是租住的房子,在装修上不可能完全随心所欲。
  门口        Bag: Céline. Console table: Blu Dot. String artwork: Nicole Patel. Photography by Alice.  source:   Alice说她起初不知道拿门口这块区域怎么办,直到买了一张白色小架子才明朗起来。墙上贴的这张绿绿的大照片,是几年前在牙买加旅行时拍的,这个叫Blue Lagoon (蓝湖)的地方深得她的喜爱。
  这张尼斯海滩拍的也不错,曾是第二选择:  
  厨房    ▲  Table: Saarinen. Chairs: vintage Thonets and Eames.  source:   Alice属于那种没咖啡就醒不过来的人,对于咖啡这件事她格外讲究:适量的咖啡豆、恰当的水温和比例就不用说了,她甚至还买来了外面咖啡厅常见的Thonet和Eames靠背椅。    ▲  Paint: Benjamin Moore Nimbus Gray.  source:   刚搬来的时候,这只是厨房里一个空荡的角落。Alice某次旅行时,设计师朋友Kira Corbin(Ins: @kiracorbin)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买来书架把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全都布置好了!整面墙被漆成浅灰色,阴影让它看起来有渐变效果。    ▲  Vase: Natalie Weinberger. Bowl: ABC Home. Salt dish: Mud Australia.  source:     ▲  以上所有屋内照片均由Alice Gao本人为网站Cup of Jo.拍摄。  source:
  Alice用三个词总结了自己的审美偏向:Modern, Considered, Soulful。她认为无论是多么出众的设计,如果与房间内的其他物品不协调,也应该被大胆舍弃。在这样的精心布置下,这套公寓多了一个摄影工作室的功能,完全不用担心在拍照时有什么碍眼的东西误入镜头。看看她的示范:    ▲  Cashmere turtleneck: Uniqlo. Yak skirt: Hermès. Watch:Hermès. Bracelet: Cartier Love. Leather Bootie: ACNE Studios. Velvet Rope Lipstick: Lipstick Queen.  source: http://www.      ▲  Sweater: Acne Studios. Jeans: Baldwin Denim. Book:   Lunch at the Shop. Nail polish: Fire by Dolce & Gabbana.  source: http://www.    ▲  Large Paperclip: Carl Aubock  source: http://www.
  搬进新居前,Alice和前男友租住在同一街区的一套loft公寓里,也曾花费不少心思设计布置。相比几年前,如今她更加大胆,在色彩搭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两人分开时女生搬了出来。在创业最困难的阶段,Ex给予了全部理解和支持,这让Alice感激至今。          ▲  source: http://www.
  关于审美,没什么捷径可走,也不存在速成的神奇指南,就像普通女孩总是会在交了一笔又一笔学费以后,才终于认清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可以过得美好精致。我特别不愿意做那种励志姐,振臂高呼:大家都努力赚钱啊!赚更多钱买更多漂亮衣服漂亮包包啊!!  认真投入到时尚以外的生活中,了解自己、与人相处,回过头来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品味在无形中提升了。
  这么好的帖子居然没人气?真是没天理了!  楼主,加油加油!
21:12:44  这么好的帖子居然没人气?真是没天理了!  楼主,加油加油!  -----------------------------  哈哈哈哈太感谢了么么么!!!
  想问楼主是什么职业呀?品味真好
  我自己很少关注国外某些大红的时尚博主,大家也都明白,他们的行头基本都有品牌赞助。造型凹一凹、照片P一P,感觉很新潮很养眼啊!!但如果你冷静下来想,就会发现那些风格copy一整身到现实生活中,真的很zuo很over!!!而且根本不符合普通人的身份气质不是吗……
  如果一定要选一位我欣赏的时尚博主呢,那只能是法国的Garance Doré了,她的网站内容诙谐丰富,不是那种自恋狂式装X,造型上也没有极尽所能地博人眼球。  她的同名博客已经迈入第十个年头啦,去年底出版了第一本书《Love x Style x Life》。  
21:38:29  想问楼主是什么职业呀?品味真好  -----------------------------  谢谢你~~我是女博士哈哈哈哈,有没有很意外??
  去年12月她在巴黎人都爱逛的Le Bon Marché办了一场签售,让我见到了她本人!!!觉得幸运!这是我喜欢的第一个时尚博主耶,也是唯一一个……那天我比公布的时间提早半小时到,却还是低估了巴黎人的巨大热情……在等了整整两小时后我才拿到签名离开。    我真的很不想露脸哈哈,但还是传一张为证好了  如果只是流水线式的握手、签名,其实不至于等待这么久的。当排到比较近的距离才发现,你能拥有只属于自己和她对话的时间空间,你会自觉不聊太久,但也没有人催你离开。Garance本人凝听时的专注、带着笑意的眼神,让我产生一个偌大书店里只有我们俩的错觉XD 贴心的工作人员还会帮忙留影,连拍模式,直到你满意为止哦~~人超好!
  我大概是队伍里衣着最没亮点和唯一素颜的女生,一副误入时尚盛会的模样。Garance倒没她的追随者那么隆重,还是保持随意自然的风格,大红色sweatshirt,黑色牛仔裤,黑色麂皮尖头高跟鞋。近距离观察她,却无法忽视那些精致的细节:简洁俏皮的金色耳环,同样颜色X型的戒指,光洁的皮肤,完美的烟熏眼妆,还有刚剪不久的厚刘海。  她问过我的名字后在便签上打了草稿,才把对我的祝福和小爱心画到书的扉页,字体像封面上设计的那样漂亮。我想这些年来无论她的身份如何改变,事业起飞前那份画好画儿的简单初衷是从未遗忘的。    Oxfords, Repetto Richelieu Zizi  
  你也许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对不对~~没关系,让我慢慢介绍。    Coat, A Jumpsuit, J Heels, G
Personal jewelries  她并非生来就是时尚圈的宠儿。出生在科西嘉岛一个移民家庭的Garance,度过了一段物质贫乏的青春时光,她说那里跟农业社会没什么两样,连买双Converse鞋都是困难事。20岁时她从小岛来到南法马赛,遵从父母的意思,放弃了学艺术这个“极不靠谱”的理想,在大学专修文学与传播。    Coat, C Jeans, AMO D Heels, Chanel
  回顾这段经历她写下这样一句话:“Se perdre ne prend qu'une seconde, mais se retrouver parfois des années.”(迷失自我只是一瞬间的事,有时却会花掉好些年才能重新找到方向。)和许多当红的年轻博主不同,Garance大器晚成。26岁的她鼓足勇气做了一个让母亲既伤心又失望的决定,她终止了学业,打了几份零工,在不确定和焦虑中开始认真正视自己对艺术的热忱。    Coat, MM6; Pants, Stella McC Tunic Nili L Dress, Rosetta Getty
  在与时装商业评论(BoF)的采访中,Garance说那时决定给自己一年时间,边自学边想办法推销作品,要尽一切努力成为一名职业插画师。问题是当时她住在马赛,为了敲开杂志社的大门只得马赛巴黎两头跑,一幅费时两周的插画仅值两百美金,这样根本入不敷出。  “我告诉自己得提高工作效率,打算开一个博客来激励自己,并暗自许诺,‘每天早上要画好一张图然后放上去’。这就是我博客的开端。” Garance Doré这个笔名取自19世纪法国有名的插画家——Gustave Doré,她至今也鲜少向公众透露自己的本名,连亲密好友都用新名字称呼她了。    图片来自http://www.garancedore.fr  Jacket, Stella McC Sweater, Nili Lotan
  然而要做好博客,画得又快又好只是第一步。Garance开始自学HTML,试验不同的视觉效果。为引起共鸣,她为插画配上文字,与读者像朋友一样聊起了时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2007年她正式搬到巴黎,雇用了第一名助理。借着早期博客发展的浪潮,Garance在创意和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成功。    图片来自http://www.garancedore.fr  Dress, Rosetta G Pants, COS; Sunglasses, I Earring, D Bag, D Shoes, Repetto
  08年的巴黎时装周,她遇见了美国街拍网站The Sartorialist的创始人和摄影师——Scott Schuman。他的美式幽默、大胆创意、冒险精神都与Garance“顺其自然”的法式哲学截然不同。他们给予彼此快乐和灵感,故事从朋友开始。    图片来自  Blogger/Photographer, Scott Schuman
  “On ne choisit pas de qui on tombe amoureux.”(我们无法选择爱上谁。)一位闺蜜劝说Garance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Scott进入一段认真的浪漫关系。  为了两人共同的生活,Garance从巴黎搬到纽约,一待就是七年。然而,她和Scott于去年年中结束了这段被整个时尚圈瞩目的恋情,他们曾共同在2012年获得时尚奥斯卡——CFDA奖的Media Award,这是评委会第一次把奖项颁给时尚博主。    图片来自  Quote from 《Love x Style x Life》
  Garance在书中关于Love的一章分享了100条感情经验,有些看起来是那么显而易见,但穿插在她真实的情感故事之间,每一条都给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心上一击。除了伴随着痛苦与矛盾的心灵成长,她没有披露太多的分手细节。她说自己对母亲承认,结束这段关系是这辈子做过最勇敢的决定,比离开法国来得更勇敢,比义无反顾进入艺术领域冒险来得更勇敢。    图片来自/  摄于纽约的Garance Doré Studio
  尽管已经有了新生活,她仍不吝啬承认Scott曾是她事业上的良伴和导师。他为她提供人脉和资源,打开了纽约时尚圈的大门,但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新的视角,告诉她“dream big and go for it”。Scott送给Garance属于她自己的第一台专业相机。    Garance Doré and Scott Schuman at a show
  “I’ve never seen anyone learn as quickly and act on the things that she’s learning,” 他骄傲地对媒体说,“ I barely showed her anything. She just took that thing and worked and worked until she became a great photographer.”  新书出来的时候,Scott在Instagram上po了这样一条内容:    虽然这只是在社交媒体呈现给公众的东西,但也不失为一种气度和尊重。
  如今Garance仍然生活在纽约,经营着一个七人的工作团队,她为包括Vogue Paris、Elle、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New York Times在内的权威媒体供稿,为Dior、Chopard等奢侈品牌提供线上服务,也为Zara这样的大众品牌拍摄广告。两年前她与Rifle Papaer Co.合作,设计了插画风格的文具系列,现在网上仍有售哦~    
  Garance就像块在不同环境中吸收新鲜养分的海绵,她不在巴黎长大,写的书也没有落入“法国女人生活经”这样的俗套。整本书分为:Style,Career,Beauty, Elegance和Love五个章节,不是居高临下地砸给你一堆“时尚手则”,而是“掏心掏肺”地(不夸张)分享自己的成长体悟,热切希望能帮助女性读者从外在到内在,了解自己,找到自己。    图片来自  Quote from 《Love x Style x Life》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ashion牌子的衣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