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吧三国 不玩摩拜充值的钱能退吗吗

  小时候经常听老人家说: 少年人不宜看三国、列国、水浒之类的书,主要是因为里面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场面太多,不适合心智未成熟的人看。但我好奇心太盛,不但偷看了三国且也看了列国。虽然没有变为奸险狡诈,龌龊狼狈的小人之流,但也未能成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经天纬地,之才。最近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我又重新翻出书来看了看。在此斗胆侃侃里面的人物。写这些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有啥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看官原谅,毕竟本人不是专家,错误之处,希望一笑而过。  
先说说刘备。刘备此君算是很有特色的一个人。三国演义里他一个忠厚长者,仁义明君,有时还有点懦弱,其实真正的刘备不光是这样的,他还有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公元161年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的一户人家喜得贵子,我们尊敬的刘备刘玄德同志呱呱坠地了,据说,注意啊同志们,是据说他们家是皇亲国戚。事实上刘备宗谱史书上历来有争议,且由于中山靖王刘胜有120多个儿子,这项考证极其困难。刘备的爷爷刘雄举过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应该好赖也属于一个县团级干部了,刘备的父亲刘弘先生是他的大公子,史书上说他不仕,又很短命,不幸早早去世了。所以这时候他们家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已经每况愈下了。  
刘备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由于经济条件差,所以玄德小朋友就经常和母亲从山上、田边搞点茅草、芦苇之类的东西,编编席子,织织草鞋补贴家用。草鞋我没穿过,但是见过,我有一哥们就弄了一双挂在他们家墙上充当艺术品,应该是穿上没有皮鞋布鞋运动鞋之类的舒服。我们北方人自古都有睡火炕的习惯,小时候我去农村亲戚家,就曾经睡过火炕,那个上面就铺有芦苇编成的草席,这样的席子刚弄来不能直接用,要用一只大海碗倒扣上去不停得来回摩擦,以去掉上边的小刺。要不然会时不时地被扎破脚,划破手。估计刘备和他母亲干的工作就是编这样的席子,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因为孤儿寡母在加上生活的清苦,所以刘玄德小朋友从小就很懂事了,估计很小就有:长大要挣很多钱、娶若干个漂亮老婆、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让老母住豪华别墅、坐上宝马车等等的宏大志愿了。  
刘备有很多的神奇故事。不过也不奇怪。历代帝王,大贤都与凡人不同,都有许多不同凡响的事迹。不是火光冲天,就是百鸟齐集,种种奇异不一而足。不过咱们看的故事多了也就不奇怪了,毕竟人家都不是凡人嘛!说一个小故事:据说刘备他们家房子附近有棵桑树高五丈余,(汉代一尺等于23.1厘米,一丈等于十尺,你说这棵树有多高?搁现在也得列到珍稀植物保护名录里面了吧?)远远望去这棵树就像是一把大伞,见过这棵树的人都说这个地方肯定要出贵人。这应该是古人迷信,加上又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咨讯,估计是少见多怪了。看到这个故事,我常想要是中国古人到南美洲的热带丛林里面去,看到那些巨树不知会说出什么话来。好了,言归正题。刘玄德小朋友经常和同乡的小孩在这棵树上爬上爬下的玩耍,不但如此,而且常常扬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羽葆盖车就是古代皇帝的座驾,应该就是现在国家主席或者总统的专车之类。本来可能是小朋友的戏言,就像现在的小孩追星一样,估计他觉得皇上比较有形,比较酷。但却被大人认了真。他叔叔刘子敬听到后,就骂他:你个碎娃,不要胡说,要是传出去,我们就会被灭族的。(万恶的封建社会的确黑暗,追星也会追得全家亲朋掉脑袋。很庆幸俺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但是骂归骂,从此后叔叔对他就比以前好多了。就连同族的同学刘德然他老爹刘元起,也常常资助玄德同学了。不过这下刘元起他老婆不愿意了,就对自己的丈夫说:“你是不是冒充大款啊!各家过各家的日子,你钱多烧的,经常给别人花钱。”刘元起还是很有识人之明的,瞪起眼睛就给他夫人就说了:“你知道个啥,这小伙子不一般,比咱娃强多了,说不定咱娃以后还要跟人家混呢。”呵呵,直接把刘备当福利彩票了,准备投入十元中五百万。这样一来,玄德同学本来游戏之语,被这么多人一认真,自己也觉得自己可能就是与众不同了,准备为此理想奋斗终生了。不过这个故事或许是写三国志的陈寿先生杜撰的也不一定。  
小时候我家门前也有两棵桑树,不过没有五丈高,豪言壮语我也没有在那里说过,只不过每年都在桑椹熟透时爬上去,摘了满把的桑椹,往嘴里塞,常常弄得是满身又绿又紫,父亲下班回来还会给一顿的教训。现在明白了,这就是凡人与圣人的区别。圣人把它想象为:总统专车,而我只看到一颗颗诱人的桑果。总结了一下:通俗的说,一,就是本人太没出息了,要是当时先看过刘备先生的光荣事迹,估计我也会说个什么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之类的话,那说不定鄙人现在已经非复吴下阿蒙了!二,吹牛要往大了吹,吹个小牛要挨打,吹大牛或许还有人奖励。吹到一定的境界,不但别人相信了,连自己都不能不相信了,或许以后一努力,一奋斗,一个成功人士就此诞生了!(闲了接着侃)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继续侃!话说玄德小朋友转眼间十五岁了,长得那是相当的奇异! 身长七尺五寸,(应该是一米七三左右吧)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大家想想,长成这样是一个什么概念啊!现在的生物只有猿猴手能过膝,只有猪才能自顾其耳,这是一个什么形象啊!我看过电影阿凡达以后,才觉得这位先生有可能是潘多拉星球来的外星人。在印度哲学中,阿凡达意指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可见各国的古人对英雄人物崇敬之情本质都差不多。  
他母亲觉得自家祖上好赖也算是官宦人家,应该让孩子拜个名师,接收系统的学习。将来好弄个一官半职,光光宗,耀耀祖。所以就找了位老师,给他报名上学。老师不是一般的老师,最起码在当时也算是教授级别的。是刘备同郡的大儒:当过九江太守的卢植卢教授,这位老师在刘备以后的起兵过程中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当然这是后话。刘德然就是这时候和他同学的,同班还有一位同学也不得不提,那就是后来的辽东太守公孙瓒。这个小瓒哥以后在刘备救陶谦的时候,借给了光杆司令刘备同志两千人马和一员大将:赵云。公孙瓒年龄比刘备大点,再加上人家是高干子弟,家里有钱,所以刘备同学就认了公孙瓒同学做大哥。看来这个大哥小备子同学没有白认。  
很不幸,虽然这位刘玄德同学,有很好的老师,但是他确实不怎么喜欢读书,不是块读书的料。平常都把精力用在了声色犬马上。看来小时候追星的毛病没改多少,什么流行音乐啊,漂亮衣服啊,哪有好狗烈马啊专门就好这些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讲他专爱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主流,不务正业。虽然他很活跃,但外表却是个闷骚型的人,对人友善,不善言语加上有点讲义气的二杆子精神,所以人缘还算不错。  
一般的都认为,刘备比较懦弱,优柔寡断,其实这小伙也不是善碴,古代有本叫《典略》的书写到:当时有个叫张纯的叛乱,平原人刘子平知道刘备比较勇武,就向领导推荐了刘备。此役刘备不但与敌人玩命拼杀,并且英勇负伤。“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关键的问题是,他在不利的情况下,没有凭一勇之气与敌人死拼,而是装死以保存自己。只有留得青山在,才不怕没柴烧。由此看出,刘备不但勇敢而且临危不惧,有急智。并不是三国演义上那个只会动不动哭鼻子的形象。 (闲了继续,欢迎拍砖)  
  到了公元184年,(农历甲子年)东汉中平元年二月,“太平道”首领张角聚徒众起义。东汉末年桓灵二帝的时候政治特别黑暗,天灾不断,朝廷又有宦官乱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卖儿鬻女,易子而食。所以黄巾大旗所至老百姓无不踊跃追随。没办法,活不下去了,造反有风险,抢着了还能吃顿饱饭,不造反可能明天全家都饿死了。所以旬月之间,全国响应。  这年真是多事之秋,六月的时候,交趾(就是现在的广西、越南等一带)也发生了叛乱。全国就象是一个没了蜂王的大蜂巢,热闹非凡。政府和老百姓都把别的工作都先放到了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造反与反造反,打砸抢与反打砸抢斗争的行列里。  刘备同志这年二十四岁,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开始他的事业了。但他作为一个没落官僚地主家庭的后人,虽然家庭没落了,但是就如同孔乙己先生一样,即使吃不饱饭,还要把破袍子穿上,以示自己是个读书人,所以刘备理所当然不会加入到起义军的阵营里来。  三国志里说: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用现代话说就是:有两个很有钱的马贩子张世平、苏双见到刘备感觉到这是位奇人,所以就资助了刘备同志一些钱和物资。有了这些基础,我们的刘备同志就可以开始招兵买马大展拳脚了。  这时候,有两个对刘备来说很重要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关云长兄和张益德兄。他们两个也都不是安分人,所以民团团长刘备一发出招兵榜,招揽对抗黄巾军的队伍时,这两位都积极踊跃的报名参加了刘备同志的民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团丁。  三国演义里说刘关张三人在一座桃园结拜为异性兄弟。不过三国志里面,并没有提到这个事情。只是说: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估计桃园结拜也是作者为了小说剧情需要杜撰的。  清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这样看来关羽这年二十五岁,比他大哥刘备还大一岁。  至于张飞这哥们,出生年月没有详细地记载,只说比关羽小几岁。据说他老婆夏侯氏是他抢来的,看这个姓氏好象应该和曹操也沾点远亲。话说夏侯氏这年十四岁,已经是姿色出众,因为家境也不怎么好,所以有时也要自己劳动,在一次去山上给自己家里打柴的时候,不巧正巧被小张同志瞅见。小张同志左看看,右看看,嘿!这美女长得可真不赖啊!再一瞅四下无人,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抢回去再说。但是这活可不是谁都能干的,奉劝各位,没有老婆的同志,抢劫幼女的事情千万可别干,这是发生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物演绎的特殊事件,不宜模仿,仿冒必究。  
  据最近几年的发现,张飞并不一定是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彪形大汉,很可能是个面如美玉,神采飞扬的美男子。比如一些三国时期雕像中的张飞竟然连一根胡子都没有,而且面如满月,神态温柔,绝不是演义中那个猛张飞的形象。而且历史上的张飞也算是河北的一个名流,又有很高的文化素养,生有两女均为蜀汉后主皇后,相貌必然不差。还有证据说明,张飞先生不是大老粗:明代在四川流江县发现了摩崖石刻:《张飞立马铭》,又叫做《八蒙摩崖》。此方摩崖石刻,只可惜因年代久远,山石裂崩,刻文损毁。据说张飞还会写诗作赋,在打败张郃后,他率部巡游真多山,诗兴大发,写下了《真多山游记》。张飞先生不但善于抢美女更善草书。画美人。厉害吧,猛张飞其实是个文武双全的优质男!  创业是十分艰辛的,现在这么好的环境,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实现不了理想的人比比皆是。更何况在当时那个乱世中没有什么基础的刘备了。  刘先生刚开始时领着关小弟、张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同志东征西战,立了一些功劳。后来被中央正式授予了安喜县公安局长的职务。但是好景不长,上级部门派了一位督邮,也就是特派员之类的官员来视察工作。三国演义里说督邮因为给刘局长要贿赂,而刘局长又是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的大青天,所以督邮威胁要给上级打小报告,解除刘局长的职务,结果被张三爷捆在树上抽了一顿,还是刘局制止的张三爷,其最后的结局是刘局长挂印而去。  实际上,刘局长是一位比张三爷更狠的主。事情是这样的:中央有个红头文件,要淘汰一批以剿灭黄巾军立有军功,而成为各县县级领导的同志。这个时候上级派特派员来,刘局长当然心里打鼓了:老子好不容易拿命换来的局长,一个文件就把我撤了。实在是不能咽下这口窝囊气。所以刘局长决定先去拜访拜访上级领导(冒号)派来的同志。不知道这位领导的冒号同志是为了表明自己大公无私,要一丝不苟的完成上级交给的考察基层干部的任务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就是不见刘局长。渐渐的刘局长听到自己要被下岗的确切消息后,再次前往领导下塌的宾馆拜访,领导实在没办法,不堪其扰。大家都像你刘局长一样来求情,我这个工作还做不做。我咋对得起上级领导的信任嘛!于是就顺嘴撒了个慌,说自己前两天晚上睡觉没盖脚,结果胳膊感冒了。不能见客。太不给面子了,好赖我老人家也是个局级干部,你比我大一点就牛烘烘的,什么玩意嘛!我们敬爱的刘局长终于按耐不住满腔的怒火:这个官老子不当了!想到这里,就马上回到局里叫上几个弟兄,直接冲进宾馆就把特派员从床上拽下来了,并且五花大绑带走。快走出安喜县界时,又把这位特派员绑在树上打了一百多下出气,直到这位先生讨饶,才把公安局长的大印挂倒他的脖子上,扬长而去。这就是真实的刘备,整个事件中没有张飞同志出现,所以说刘备也不是就是我们想得那么善良,好脾气,有时候甚至是比猛张飞还生猛的。  裴松之注引《典略》中写道:“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楼主是连载吗?
  是的,谢谢关注!
  按下刘备弃官不说。先聊聊这时候的中央政府在忙什么!这时中央主要的大事就是太子之争。刚开始,灵帝何皇后生了宝贝儿子刘辨,后来王美人又生了刘协。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可以尽情发挥本人的生育能力,一般老百姓都是生的越多越好,而且最好都是儿子,因为你家人多,种地省钱,不用请人帮忙,也不用再多养牲畜,别人也不敢欺负。  但是皇上儿子多了,就有麻烦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老爸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这把椅子可非同一般,二般的椅子,坐上了这把椅子,那可就牛大了,哥们想干嘛干嘛,想扁谁便扁谁。至少在桓灵以前还是可以这么说的。当然这哥俩的妈咪要能未卜先知以后发生的事情,那可能大家都不争了。谁爱坐谁坐去,我们还要出去打酱油!  皇后的大哥何进字遂高。本来是个杀猪的,三国演义里说张飞是屠猪贩酒之徒,其实这位何兄才是真正的屠夫。因为妹妹被立为皇后而发迹,曾任镇压黄巾起义的总指挥,官至大将军。他肯定得支持自己的外甥刘辨,虽然这个外甥很不争气。连他老爹灵帝也说他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外甥嘛!可是那群宦官们却支持刘协,灵帝本不想让老大刘辨接班,但是因为他老婆何皇后跟他感情不错,再加上他大舅哥,手握重兵,于是就稀里糊涂的拖拉了下来。  最可气的就是这位当皇上的爹,临死前居然没明确交待要那个儿子接班,却把老二托付给宦官蹇硕。别看这位大侠没了小鸡鸡,照样不影响他成为一个超级猛人。三国演义里他是乱政的十常侍之一,其实不是。这位先生在《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汉纪五十一中记载: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黄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皆统于蹇硕。帝自黄巾之起,留心戎事;硕壮健有武略,帝亲任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看见没有,“硕壮健有武略”就是长得又健壮又懂军事,以上这些猛人都要受他领导,没两把刷子肯定是搞不定的。  这样一来,灵帝先生升天以后就形成何进、朝廷官员支持刘辨;蹇硕、宦官支持刘协。两派人坐在一起讲感情,论道理,肯定是把这件事情解决不了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是牛人,所以都跃跃欲试的准备PK一下。第一回合蹇硕先生先发飙,准备趁何先生进宫来给妹夫办丧事的时候收拾他。谁知道他一个手下跟何先生是朋友,千钧一发之际给何先生使了个眼色,何先生赶快逃走,在家假装生病才幸免于难。蹇先生没搞成功,那按大小个排队,刘辨同学就坐上了老爸的金交椅。史称少帝。刘协同学被封为渤海王,后来又改封为陈留王。何皇后升级为何太后,垂帘听政。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第一回合宦官阵营失败。  
  按下刘备弃官不说。先聊聊这时候的中央政府在忙什么!这时中央主要的大事就是太子之争。刚开始,灵帝何皇后生了宝贝儿子刘辨,后来王美人又生了刘协。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可以尽情发挥本人的生育能力,一般老百姓都是生的越多越好,而且最好都是儿子,因为你家人多,种地省钱,不用请人帮忙,也不用再多养牲畜,别人也不敢欺负。  但是皇上儿子多了,就有麻烦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老爸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这把椅子可非同一般,二般的椅子,坐上了这把椅子,那可就牛大了,哥们想干嘛干嘛,想扁谁便扁谁。至少在桓灵以前还是可以这么说的。当然这哥俩的妈咪要能未卜先知以后发生的事情,那可能大家都不争了。谁爱坐谁坐去,我们还要出去打酱油!  皇后的大哥何进字遂高。本来是个杀猪的,三国演义里说张飞是屠猪贩酒之徒,其实这位何兄才是真正的屠夫。因为妹妹被立为皇后而发迹,曾任镇压黄巾起义的总指挥,官至大将军。他肯定得支持自己的外甥刘辨,虽然这个外甥很不争气。连他老爹灵帝也说他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外甥嘛!可是那群宦官们却支持刘协,灵帝本不想让老大刘辨接班,但是因为他老婆何皇后跟他感情不错,再加上他大舅哥,手握重兵,于是就稀里糊涂的拖拉了下来。  最可气的就是这位当皇上的爹,临死前居然没明确交待要那个儿子接班,却把老二托付给宦官蹇硕。别看这位大侠没了小鸡鸡,照样不影响他成为一个超级猛人。三国演义里他是乱政的十常侍之一,其实不是。这位先生在《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汉纪五十一中记载: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黄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皆统于蹇硕。帝自黄巾之起,留心戎事;硕壮健有武略,帝亲任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看见没有,“硕壮健有武略”就是长得又健壮又懂军事,以上这些猛人都要受他领导,没两把刷子肯定是搞不定的。  这样一来,灵帝先生升天以后就形成何进、朝廷官员支持刘辨;蹇硕、宦官支持刘协。两派人坐在一起讲感情,论道理,肯定是把这件事情解决不了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是牛人,所以都跃跃欲试的准备PK一下。第一回合蹇硕先生先发飙,准备趁何先生进宫来给妹夫办丧事的时候收拾他。谁知道他一个手下跟何先生是朋友,千钧一发之际给何先生使了个眼色,何先生赶快逃走,在家假装生病才幸免于难。蹇先生没搞成功,那按大小个排队,刘辨同学就坐上了老爸的金交椅。史称少帝。刘协同学被封为渤海王,后来又改封为陈留王。何皇后升级为何太后,垂帘听政。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第一回合宦官阵营失败。  
  LZ正野史相结合,很多我第一次看到,像关羽老父等,学到东西了,关注中!!
  虽然何进先生赢了,但是心中实在不美气,差点让那个没小弟弟的家伙把我老人家干掉,太不爽了,接下来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于是何先生与好朋友袁绍、袁术、王允、刘表、荀攸等人密谋后,通过内应把蹇硕抓捕起来给收拾了。蹇硕除掉后,何先生觉得还不是很过瘾,由于先生爱屋及乌思想作祟,因此又联想到了所有与蹇硕同志具有共同生理特征的朋友们。他觉得国家都是因为这帮没有小弟弟的家伙给搞乱的,所以准备把他们这帮人全部收拾掉。  第二回合,何先生先出招。何先生要办成这件事情,首先得得到最高领导的支持,毕竟这些都是领导的人啊!不过他的皇上外甥拿不了主意,这事还得他妹妹何太后说了算。于是他便去对她妹妹何太后说:妹子,你看国家乱的,都是这群太监搞得。尤其是十常侍,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专做坏事,讨厌透了,哥想把他们全都收拾了!  不好吧?哥你咋这么犀利呢? 人家当太监已经很不容易了哈,为了生活,为了混口饭吃都把小弟弟弄丢了,你咋这么没有爱心呢?再说了,这些人没事就给咱妈,咱弟送点金银财宝,比你强多了,你对咱妈都没那么孝顺。你不要听那些朝廷大臣的话,咱跟他们又不熟。何况人家太监自古以来就是在皇宫里伺候的。你妹夫刚死你就要把他们杀完,以后谁伺候妹妹我啊!  何犀利哥不能不听妹妹何太后的话,只能很沮丧的回家打酱油去了。  这个回合,何犀利哥本来运足了内气,准备使用一招大力金刚掌,对敌一招致命。谁知刚一亮出门户,就被宦官派用借力打力化解于无形了。正当他在家要思虑一个万全之策时,他的好朋友袁绍等人来了。袁绍属于不折不扣地高干子弟,此君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看到何大哥闷闷不乐,这位袁兄弟心说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让您愁眉苦脸的,讲出来大家开心一下。不过这句话他没敢讲出来,这是我替他讲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此君明知何进愁什么事情,于是他就出了一个足以让何屠户何大将军后悔一万年,并最终让国家局势混乱到无法可控,也让他和家人以及他的太后妹妹都送掉小命的馊主意。每次看到这里,就觉得袁绍因为出这个主意后让很多人笑话,说他志大才疏,甚至从此轻视他。我看未必,说不定这个主意是袁绍故意为之的。外兵不入京,政府怎么能混乱到那种状态,政府不混乱,袁盟主怎么浑水摸鱼,用什么名义来号召一十八路诸侯起兵勤王?要知道袁绍从董卓祸乱洛阳后,就变成了三国前期实力最强的诸侯。这个事变最大的受益人应该就是袁绍。  不管袁绍同志心里面真实想法是什么,反正何大将军估计以前杀猪杀多了,经常和猪接触,受到猪脑细胞的蔓延,渗透了。居然接受了袁同志的以诸侯外兵来治宦官的馊主意。以后发生的事实无可辩驳的证明了,何先生为不安心本职屠宰工作,不本着多为人民生产放心肉的思想,却义无反顾的胡乱跳槽做大将军付出了多么沉痛的代价,因此,我在这里劝慰一些同志,千万不可有好高骛远的想法啊!那是会害死人的!  
  何大将军自以为借董卓之手除掉宦官是一招高明之计。旁边的阿瞒小弟说话了:“我说大哥,宦官这类人物自古以来都有,只要皇上不过分宠信他们就好了,如果要杀他们,那派几个警察就搞定了,现在都兴精确打击,斩首行动,何必调个集团军搞的兴师动众呢?您老杀鸡用牛刀,弄这么大的声势,我估计这个计划不但要走漏风声,而且那些军阀来了也会威胁到朝廷稳定大局的,我看您这样搞肯定要坏菜  背了!~背了!现在连这个太监的后代都敢这样教训老子了,大将军颜面何存啊!想到这里,何大将军不禁大怒:咋的啦!小曹,你这个宦官的孝子贤孙,是跟张让他们一伙的,还是咒我老人家倒霉啊?  小曹同志撞了钉子,心道:虽说我爷爷是太监,可我又不是,唉!真是好心没好报!不信看吧,这个猪头肯定要把天下搞乱的。我还是走吧!  张让等宦官同志知道了何屠户必欲除他们而后快的信息,那可是真的坐不住了。大家商量商量,觉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耍回二杆子,先下手为强,虽然我们是以谄媚为生的,猴急之下也可以跨跨行。于是张让等人假传何太后旨意宣何进进宫,不过暗中却为何进同志准备了些同行:屠户。不过不是屠猪的,是准备屠人的。  
  史书《后汉书 窦何列传》记载:张让等使人潜听,具闻其语,乃率常侍段珪、毕岚等数十人,持兵窃自侧闼入,伏省中,及进出,因诈以太后诏召进。入坐省闼,让等诘进曰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大意是说:何进进宫后,张让等人冲出来责问何进:现在天下大乱关我们屁事,皇帝、皇后有事都是我们这些人出钱出力,今天你却想杀我们,太过分了,您老说我们是王八蛋,那你看大臣们有几个是好人啊!话音落处,手起剑下,何先生十分窝囊并不情愿的宣告:俺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何先生一去不归,又正当敏感时期。部下们忍不住了,就去皇宫门口喊:将军,快出来,您夫人叫您回家吃饭!不过没叫出来将军,却叫出来了将军的脑袋,顺便还有句话:何进谋反,已伏诛!部下们都给急眼了:这还了得,宦官们敢杀我们的头,以后谁给发工资,想让我们失业,好!拚了! 于是何进部将吴匡和闻讯而来的袁术等人一起杀向皇宫。张让和他那些同志们平常的强项不过是勾心斗角,玩玩小心眼。一时兴起,杀了何进,逼反了当兵的,现在可太不好玩了。得了!事以至此,求饶肯定没用,打又打不过人家,怎么办呢!哼哼,打不过男人,女人我们还可以对付。想好主意,张让等同志来到了何皇后的宫中,对何太后说道:大将军谋反,已经派兵来攻打皇宫了,并且还在放火。我们来掩护太后撤退。  
  何太后虽然是妇人之仁,但并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情,自己已经成了张让等人的人质。不过没办法,面对宦官手里血淋淋的刀子,只能被掩护了。正当张让挟持着太后、皇上、陈留王等人从皇宫北宫撤往南宫时, 有一个猛人这时候挺身而出了。不是别人,正是刘备同学的老师卢植卢教授。这位老先生手持长戈,单身追击宦官,宦官段珪同志负责看管皇后,跑又跑不快,虽然说卢教授是位老人家,不过平时他就老绷着脸,看看心里就发毛,再说了,这位老人家多才多艺,不但书读的多,学问大,打起架来人家也是好手。想到这里,看来带着太后是跑不了了,段珪一害怕,于是便扔下何太后逃命去了。  这时间宫里这通乱啊!各位同志是杀人的杀人,逃命的逃命。有仇的趁机报仇,又怨的趁机报怨。吴匡与何进的兄弟何苗不太对付,趁机杀了何苗,袁绍讨厌宦官,所以领兵扫荡宦官。可是皇上呢!算了,大家这么忙,暂时还没空顾得上他。  只有卢植卢教授救了太后以后,一直在寻找皇帝的下落。直到夜晚才在一条河边找到皇上与挟持他们的张让、段珪等人。卢先生虽猛但是双拳难敌四手,多亏王允同志派了河南中部掾闵贡随后赶来帮忙,才消灭了这帮宦官,救回皇上与陈留王。  在说董卓同志,虽然在陇西当了老大,也算是一方诸侯,但是就如同当年蒋总司令退守台湾的时候:有几条枪,手下有几个二杆子不要命的都能被任命为某某司令一样,他自己总感觉是草头王,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接到何大将军的电令,实在是太高兴了!心想:老子打黄巾,攻韩遂,战马腾立了多少功,朝廷这帮子没见过世面的小子嫉贤妒能,总压制我,不奖励就罢了,还夺我的兵权,让我住在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现在中央总算要重用俺了,哈哈!老子扬眉吐气的日子到了。这次进京城非得给他们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小子点厉害瞧瞧!但是,他还是按奈住了心中的喜悦,先给皇帝上了一道书:要求“逐君侧之恶”,“收让军,以清奸秽”。先给自己弄了一个大义凛然的形象。  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董卓同志虽说要走走形式,但还是脸也没顾上洗,牙也顾不上刷,就急如风快似火的跑到了京城。不料走到半道便听说伯乐何屠户被宦官杀死的消息,简直太伤心了!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我刚得到就失去了,真是失败啊!董卓同志并没有因为知音的暴死而太伤心,他马上就恢复了理智,打听到少帝及陈留王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巩县西南)。事不宜迟,马上追赶,直到北芒才追到了汉少帝及陈留王一行人。少帝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一直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那见过今天这样的事情啊。看见董卓的大军还以为又是来杀他的,董卓同志走到他跟前,看到威风凛凛的董卓他变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会叭叭的流小眼泪。倒是陈留王刘辨同志临危不惧,走上前去责问董卓,并说明了事变的来龙去脉。要知道当时少帝十四岁,陈留王才九岁而已,董卓同志看到了龙生九种的现实版,所以他虽然把少帝迎回了洛阳,但还是不能免俗的喜欢上了这位陈留王。这就为以后废帝打下了基础。  
  由于走的仓促,董卓的大部兵马没有跟随而来,但如果让那位官僚或者群众同志看到:您就这几个小兵,那岂不是压不住阵脚?再说也忒没面子了。董先生在土匪窝里干了好多年,也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样蠢的,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把几千人马分成若干队,进城出城,出城进城,如此循环。不但如此,他还边走边把战鼓敲得咚咚响,搁现在肯定有人投诉他扰民,但那毕竟是万恶的封建社会,没有人权可讲。拜老祖宗的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优越条件所赐,居然就被他骗过了很多人的眼睛。大家听到震耳聩眬地战鼓声,在看到整齐划一、多如牛毛、源源不断的大军,以及明晃晃的刀枪剑戟的丛林,那还有人敢说个不字啊!  骗完了大伙,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踏实了。前董土匪现任董少府便雷厉风行的开始了自己在京城的新工作。  董卓(?-192年4月23)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其人在三国演义中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残酷无情,满脑肥油,愚蠢荒淫的色鬼兼自大狂的形象。其实历史中的董卓还是有他丰富的,不为普通人所知的另外一面的。  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朝的疆域“西至临洮羌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洮即今岷县,羌中即今甘南。临洮县为今岷县境内设县之始。 秦亡汉兴,汉承秦制。  我查了一下资料,这个地方自然条件不好,而且现在也属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东汉末年,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主要民族是羌族。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里民族歧视现象是非常严重的。汉族地主阶级都看不起少数民族,管他们叫做蛮夷,不停的盘剥、欺压他们。羌族自然也不例外。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不停的被人欺负,长期以来就造就了羌人们粗旷勇猛,坚忍不拔的民族特性。
   董卓同志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地方豪强家庭。由于生活环境优越,在加上整天和羌族小朋友一起嬉耍打闹,所以便使他从小养成了放纵任性,凶狠粗野的性格。根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就是说董卓同志喜欢和羌族朋友交往,这在我看来,那基本上就是万恶的封建王朝里一个民族团结的典范。虽说他团结少数民族弟兄的初衷有很大的水分在里面,或者说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团结卫士,但他却实实在在的得到了一部分羌人的拥戴。  
  LZ 你老还是去写书吧!都是你一个人在侃  
  既然没人看,那我就不占地方了!
  继续 MARK一下
  在一段时间内他准备收敛起粗鄙的武夫形象,来到乡下耕田种野,准备把自己塑造成中华民族耕读传家,温文尔雅的代表。但是这群少数民族的兄弟实在是舍不得他,百里、千里迢迢的赶来与他相会。董隐士毕竟不是真正的隐士,本来隐居的生活对他老人家来说就是勉力而为,看到气味相投的朋友来访岂有不喜之理。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董卓同志喜迎朋友的这个场面,使我不禁想起了电影《甲方乙方》里,那位花钱买罪受的大哥眼泪掉在浮土窝里溅起的飞尘。  董隐士杀羊宰牛热情款待远道而来的兄弟们,要知道在当时那个环境下,物质相当匮乏,兄弟们看到董大哥这么大方,豪爽的对待自己。实在是太感激了。少数民族兄弟人都比较实诚,虽然只吃喝了董大哥点酒肉,但是将心比心觉得人家作为高干子弟,对咱们什么架子都没有,又能这么热情的款待,真的是太讲义气了。所以以后就经常聚集在董哥的左右,非但如此,还千方百计的凑了一千多头的牲畜送给他。  董卓同志这个饭局实在是太牛啦,应该是现在若干饭局门的祖师爷了,一顿饭,几头牛的投入,就换来了如此大的收获,这不能不说董先生还是具有相当人格魅力的。要知道羌人虽粗却也并不是傻子。不过话说回来,羌人服气董卓不光是因为他讲义气,主要是这位老兄不但诡计多端,而且好勇斗狠的厉害,经常在草原上骑着高头大马,身背两壶箭,携带两只弓,左右开弓而且箭无虚发。搞得以射猎为生的羌人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箭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位老兄实在是太狠了,没事就领一帮子人东攻西伐,看谁不顺眼就一定要灭了他。  
  东汉末年,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陇西有两件最棘手的问题:其一、由于羌族哥们经常受到官府的压迫,所以没事就发起如火如荼的反抗官府的革命运动,杀杀贪官污吏,抢抢库房什么的,这些个运动搞得太频繁了 ,政府就受不了了,你来剿他就跑,你撤退他又开始骚扰。就类似于现代巴基斯坦,阿富汗这些国家的部族地区。时间长了羌人的造反就成了政府十分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问题之一。其二、豪强大族势力是另外一个比较不好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个时期,由于中央政权衰弱,农民起义不断,地方豪强便趁机兼并土地,扩充势力。朝廷对豪强势力的膨胀虽然深感忧虑,但又无能为力。  年轻的董卓同志虽然比较粗豪,这时还没有自我膨胀到一定高度。他不但和少数民族兄弟一家亲,而且十分注意拉拢陇西的豪强大族。他游荡于陇西大地,抑强扶弱,又讲义气,在当地享有“健侠”的美名。由于少数民族兄弟搞运动的热情长期不减,一时间风起云涌,热闹非凡,这就让中央政府顾此失彼,只能先利用地方豪强镇压少数民族起义。董卓同志由于名声在外,年轻有为,家族势力巨大,十分符合被利用的条件,于是他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当兵光荣的号召,参军入伍。开始了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其职务按现代来说,大约是团参谋长一类的。  具体的说,这个职务叫州兵马掾,主要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  《后汉书》中有三条关于郡的兵马掾的史料。其一见《东夷传》:其二见《乌桓鲜卑传》:其三见《刘茂传》:这三条史料所叙述的,一条在辽东郡,另两条所记是同一事,在渔阳郡,都属于当时的边郡,说明“兵马掾”一职应该专设在与少数民族邻接的地区,任务是作战时参与策画,并身临前线,交锋对阵,这是边郡的重要武职。州一级的“兵马掾”,其职责应该与郡相同。  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董卓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军。东汉末期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128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 羽林郎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选自六郡、三辅地区的良民。(二)选自从军死事之子孙。(三)选自征战有功者。可见董先生应该是以第三个条件升职的,因为其他两条他都不具备。  不久后,他升为军司马,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征战中,董卓极力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他勇猛强悍的优势,纵横冲杀,左右开弓,由于战绩突出,又迁升为郎中,后来又因功升迁为广武(今山西省代县)令、郡守北部都尉(统治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大部分地区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务的官名),一直征拜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至此,董卓可谓平步青云。  
  我在天涯杂谈上看帖子,看中篇小说很不方便,因为中间有很多人乱回帖,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灌水,这样有意思吗?这样只会影响我以及很多和我有相同爱好的人顺利的阅读连载的小说。然后无意中我看到了天涯的只看楼主功能,用了这个功能以后就可以把无聊的回帖屏蔽,看连载的中篇小说就很方便了。但是想使用这个功能需要开通天涯的百宝箱。天涯百宝箱的开通有要收费的,我不愿意花钱去开通,于是我决定开通免费的百宝箱,而天涯百宝箱功能的免费开通要300 积分,而我的积分很少很少,不够300分,所以我要努力刷够300分,然后才能去免费开通天涯的百宝箱,然后就能很方便的看连载的小说了。于是我就开始去研究怎样才能更快的得到这300分。听说顶一个帖子有3分可以赚,我很高兴,于是我选择了去顶贴,虽然顶一个贴3分,但是很简单,不需要审核什么,还可以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我粗略的算了算,如果假如我顶够了100个帖子的话,我就有…好像就有300分了,那时候就可以去免费开通百宝箱了,那时候就可以用只看楼主的功能了…于是我把这段话复制下来,不停的粘贴,不停的顶贴,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而且最后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灌水…  
  通过一段时期的军旅生活,陇西的羌人和地方豪强对董卓同志是又敬又怕,董卓同志则通过征战和拉拢控制更多的羌人,为他今后势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时之间,董卓成为闻名陇西的风云人物,不管是在官府,还是在民间,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时期董卓的欲望开始膨胀。认为自己需要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于是,他开始进一步蓄积力量,伺机发展。  凭心而论,董卓进入洛阳以前,打过许多胜仗,鲜有败绩。只有和黄巾军作战时吃过点亏,所以他还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和过人之才的。他后来的悲惨结果只能证明人如果头脑发昏,没有自知之明,进而野心膨胀,干出荒唐事情的后果有多么可怕。从这个方面来说董卓和他的知己何屠户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安心本职工作。何屠户是不愿意杀猪,跳槽做大将军,董将军是不愿做将军,跳槽做皇帝,结果都不但丢了工作,而且不约而同的搭上了小命。这两个哥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脚踏实际,切勿好高骛远。  
闲言少叙,我们继续董少府的洛阳之旅。  
董卓进入洛阳以后,亲眼看到朝廷的虚弱和百官的昏聩。本来激动地小心肝,这下更狂跳不止了。办完搬家的事情后,董同志马上就想到了那个让人讨厌的眼泪鼻涕虫皇帝,他按奈不住激动得心情,马上动手废少帝为弘农王。立小学三年级同学,九岁的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理由是:有威仪,聪敏好学。  
公元189年,董卓废杀少帝刘辨,鸩死何太后。  
当时各位朝廷的官员是敢怒不敢言,只有一个猛人在董卓废帝时提出了异议,这个猛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独身一人手持长戈追逐宦官的卢植卢教授,刘备公孙瓒同学能有这样意志坚定 ,刚正不阿的老师,我实在是羡慕得很。董卓同志和我的世界观可不一样,看见有人反对,心里实在不爽,于是大喝一声:来人,把这个大喊大叫的家伙推出去砍了。多亏了侍中蔡邕据理力争,卢植教授才免于一死。  
蔡邕 (133-192),字伯喈(jie),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史曰: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  
由此可见,董卓同志应该是蔡先生的铁杆粉丝,要不然蔡先生也保不下来卢植教授,不过日后他死于王允之手,理由就是被认为是董卓一党。顺便说一下,他女儿比他还有名,是大名鼎鼎的美女兼才女蔡文姬。曾在历史上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在说献帝刘协小同学,还没从当皇帝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就感觉到了董卓将军的巨大阴影。本来刘协小同学十分高兴,甚至很感激董将军。自以为做了皇帝后,就没有老师、家长管束了。就可以为所欲为,老子天下第一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他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没有董大将军的首肯,将是寸步难行。非但如此,董大将军那凶狠凌厉的眼神还给他那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还不知道,他的人生将从此开始两个十分不搭调,却又奇怪的互相统一在一起的职业:皇帝与肉票!  其实被何屠户召进洛阳的军阀也不止董卓一位。比如并州刺史丁原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来京城的。废汉少帝的时候丁原也是不同意的。只不过他由于太生气,不屑于和这个无知自大,荒蔽之地来的土匪讨论事情,所以走掉了,并没有和董卓直接发生冲突,不过这已经使董先生怒火中烧了。心想,好你个小丁,你也敢小看我董大将军,不给我面子,那咱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按董同志的脾气当时就能把小丁拉出去砍了。不过仔细一想,还是不行,这个家伙毕竟不像这帮文官好糊弄,也算是一方诸侯,江湖老油条了,不但手下精兵猛将如云,还有个很猛的干儿子:吕布。  吕布和董卓一样都是出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只不过他的老家在今内蒙古五原县,据说,他父母结婚后很久都没有儿子,一次吕布母亲去庙里求子回来,晚上在睡梦中梦到,一只吊睛白额的斑斓猛虎向她扑过来,她吓得赶紧大叫:孩他爹快来!有大虫!!!不过凶猛的老虎却没有扑咬她,只是很温顺的卧在了她的身旁。从此她就有了身孕!神奇吧,同志们!  不过这个还不算神奇,更神奇的是吕布她妈硬生生的把他怀了十二个月才生出来。吕神奇哥出生之时,但见老天西北方向彩虹横贯天际,光彩夺目,接着五原县就发生地震了,地动啊动山摇啊摇,这一动一摇就摇出了大奖:吕神奇哥吕布!  神奇还在继续,只见刚刚出生的神奇哥就象从花果山石缝中迸出的孙大圣一样,迎风自长,脐带自断,不但双目炯炯有神,而且紧握两拳,爬起来站到了自己母亲跟前。搁我老婆要给我生这么一个儿子,估计我们俩都得给吓晕过去。唉!谁让咱是凡人呢。  吕大妈就没我这么胆小,没见识。她马上就满怀着喜悦把这个现象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吕布他爹叫吕良,也是个胆大的主,最起码比托塔天王李靖厉害,李靖看见肉丸子哪吒还要直呼妖孽,挥剑斩劈。吕老先生居然心中大喜,说道:“吾儿神也。”因为神奇哥出生时,她妈把他生在一块布上,所以就起名吕布。当然这都是传说,不足为信。  丁原很喜欢长的英俊潇洒,一表人才的神奇哥。给了他一个主簿的差事,还收他做干儿子。丁刺史自以为对吕布不错,但神奇哥心里可不这么想。“虽然我嘴里管叫你干爹,但那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凭我的武艺、才能、还有英俊的相貌和神奇的身世,在您手下干个主簿这种小官实在是太委屈了!我得寻找机会,依靠更大的树,也好让自己不断的发展壮大,建功立业!  不幸的是丁原没看出干儿子的心思,却被董卓猜到了。“要是丁原少了吕布这员虎将,那他会怎么样?如果我得到了吕布,又会有什么样的好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把敌人阵营的人直接拉到自己这边来,付出的最少,却比直接打击敌人要有效的多。所以经过观察和思考后他派出了吕布的同乡中郎将李肃去做说客,诱降吕布。  丁原气呼呼地走后,倒也没闲着。他立即就招呼了一帮弟兄拿着刀枪棍棒跑到城外,当然不是去郊游打野兔、吃烤肉。而是齐声大叫着董将军若干辈祖宗的名字来PK。董卓听到丁原骂他祖宗,肯定是坐不住了,搁谁谁都坐不住!两军一交战,吕布同志一马当先,率军冲杀,以前勇猛的董超人和他的西凉骑兵状态不复,被打得落花流水。董超人仗虽打输了,却更喜欢吕布这个帅哥了。所以他的招降计划得马上实施。  
  董卓诱降吕布的主要做法就是送了一匹马。名曰:赤兔。赤兔马是董卓从陇西带来的宝马良驹,神骏异常,董卓视为宝贝。这次能忍痛割爱,看来是对吕布下了大本钱了。  古人对马、牛等大型牲畜是非常看重的。因为有牛就能耕地,饿不着了; 马就相当于现在的豪华轿车和坦克装甲车,有马就能组织骑兵,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相对于步兵而言,那是相当厉害的。汉代以前马主要作为运输工具,即使是骑兵风驰电掣的追上敌人,也是要下马作战。出现马蹬以后,骑兵的作战威力才真正的发挥了出来。根据相关资料:中国出土马蹬最早的是东晋, 制式已相当完备.。考虑到西晋仅延续了28年,虽然没有有力的出土文物证明,但是三国时期已经使用马蹬似乎是可以商榷的。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真正的骑兵战术运用已经开始。  所以吕布收到了这匹超级豪华轿车兼坦克心情就可想而知,他感激并心花怒着,对比一下丁原和董卓,很轻易的就得出了结论:董卓人虽然讨厌,但是比丁原识货多了。刚刚认识就送这么大手笔的见面礼,那以后我跟随了他岂不是好处多多,蒸蒸日上了!他马上便作出了一个决定:反水!不过既然董卓同志给我送了这么豪华的礼物,我反水过去总不能两手空空吧。吕帅哥于是决定也送董卓一份礼物,那就是丁原同志的脑袋!  收到了丁原的脑袋,又得到猛将吕布,还捎带着吞并了丁原同志那些部队。这下董卓自然是开心的不得了。高兴之余,不仅给吕布封官加赏,还认了他做干儿子。接着又雷厉风行的向阻碍他控制朝廷的最后一道力量动手。那就是洛阳的卫戍部队,皇帝的御林军!因为想要控制中央政权,掌握洛阳卫戊军队的兵权极为重要,董卓派吕布杀掉御林军的头领,接收了全部京城防卫部队。从此,董卓不仅控制大量常规部队,而且还掌握着洛阳的直属部队,完全具备了左右朝政的军事基础。这为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增加了相当分量的筹码。  当时,后军校尉鲍信就对董卓军事势力的膨胀有较清醒的觉察和认识,他曾秘密的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而且为人奸诈狡猾,野心不小,如果现在不想办法除掉他,今后必将受其牵制。如今董卓军队鱼龙混杂,军心不稳,正可趁早除掉。”但是袁绍同志富N代的幸福生活享受惯了,所以不愿经历风雨,怕把自己牵连进去。所以没有采纳鲍信的建议。  至此时,董卓已经觉得自己老子天下第一,没人敢惹了。所以他自己把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心情舒畅啊!想我董卓起于陇西,十数年之间,便建立起了这么大的殊勋,实在是让人激动!我得意地笑,得意地笑。您还是别得意地太早了。  由于董先生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时候,从来不顾他人感受。遇到当道的石头就搬掉,遇到当道的房子就烧掉,遇见人更没的说,直接把脑袋就拿走了,比在菜园子拔萝卜还简单。在加上他那群成分复杂的弟兄们,那是无恶不作,有善不为。这使得洛阳的老百姓叫苦不迭,所以数月之间,都纷纷给十殿阎君,地藏王菩萨等神仙烧香请愿,希望派来个小鬼同志把董卓赶紧带走。  
  回楼上,我写着玩,有人关注更好,无人关注只能说明本人水平太差,负面信息也可以让我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所以就不劳您了!谢谢!
  董太尉看到大家要群起而攻之,打乱仗,吃乱饭。心想:惹不起咱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他胁迫皇帝、后妃、大臣等迁都长安。他走时也没消停,竟然派吕布去抢劫有钱人家,包括有钱的死人也不放过,统统掘开坟墓暴尸荒野;还顺便放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烧掉了旧都洛阳的所有的宫殿和大部分民房。  曹操曾写过一首诗《薤(xie)路行》,对这件事形象地进行了描述: 贼臣持国柄,杀主死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迁都以后,董卓更为穷凶极恶,倒行逆施。废律法,坏钱制,大肆给自己聚敛财物。还在陕西的眉县修建了坚固奢华的“万岁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和淫乱场所。  有一件事情成了他失败的催化剂。话说吕布自降了董干爹后,父子俩一度是情投意合,两人一家亲。董干爹对他是百倍信任,不管出席大小会议,各种宴席,通常都是吕帅哥随侍左右。由于关系密切,所以双方就会频繁的到对方家中去串串门子,一来二去,吕帅哥和董太尉家一位貌若天仙的小妾就发生了感情,也许这就是三国演义里说的貂蝉美女吧!吕布不懂什么是政治,他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地盘,抢钱,抢美女。看到如此美人,吕布那颗多情的心怦怦的跳的更欢实了。当然,干爹的面子也不能一点不照顾,咱不能明着来,那就只好暗渡陈仓了!  正所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有了这件事,吕布在董卓面前就很心虚了,哪天要让干爹发现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自己和美女的脑袋那都得搬家,吕帅哥最是怜香惜玉,怎么能忍心让自己心爱的人送命呢?还是早做打算吧!恰好这时,吕布手下在秘密战线工作的同志向他报告了一条重要信息:司徒王允准备对董卓发难。  《后汉书 卷六十六》: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定交。
王允可以说是神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典型,很小的时候他就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十八岁就出来当官,真正是少年得志。所以周围的人都另眼相看于他,觉着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他不但学习好,体育课也不错,习武练剑样样精通,思想教育也没有放松,时刻以卫青霍去病等前代忠勇之士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不折不扣是个三好学生。  董卓进京后,由于敌我力量对比太过悬殊,因此王允对董卓一直是曲意逢迎,并逐渐得到了董太尉的信任。看到董卓绑架朝廷后,越做越过分,王允实在是坐不住了。他马上找了几个铁杆哥们: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商量怎样才能除去董卓。大家一致认为对外要想办法安插自己人,掌握一定的部队,对内则可利用董太尉的干儿子吕布作为内应。因为吕布与董太尉小妾的事情,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董太尉岂有不恼之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王司徒和吕布的关系一直不错,再说了董卓一匹马就能拉拢吕布,可见那就是个重利轻义的主。  吕布有一次在伺候董卓的时候,由于一点小过失,惹恼了董卓,董干爹可不会给他做耐心的思想工作,那火一上来,教训儿子的方法就难免有点过激:他顺手抄起旁边的戟向吕布打来,老子打儿子,做儿子的当然不能还手,所以吕布就只好跑。没想到他这个爹经常吃高碳食品,火气不是一般的大,看到儿子跑了,还不甘心,就把手里的家伙扔出去砸他。吕帅哥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所以这件事情就又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甘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拭杀义父的罪名,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董大胖子!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给了我什么?你我名为父子,实际上你只把我当作一个呼来呵去的下人,和一只帮你吓唬人的狗。你拥有那么多美女,我只有一个却还要偷偷摸摸,这些美女那是你这种粗莽野夫所能理解欣赏的,你只把她们当作泄欲的玩物!而我吕布才是真正懂得她们,呵护她们的人。和武艺高强英俊潇洒怜花惜玉的我比,你就是一头肠肥脑蠢彻彻底底的猪。想我吕布如此英武,岂能甘居一头猪之下?还是反了吧!  
  这个系列的水平不错,关注中。
  但是他现在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行,毕竟董卓手握重兵,而且日常周围也是甲士环列。所以还得找几个同盟者。恰好,得到了王允准备发难的情报,正所谓瞌睡送来了枕头。事不宜迟!他马上就去找了王司徒,慷慨激昂的把董太尉祸国殃民的恶劣行为大加痛斥,并表明了要坚决站在国家和正义的立场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赶走董害虫而努力造反的坚定信念。  王司徒在排除了吕帅哥是董卓派来试探自己的情况后,兴奋异常。并告诉吕布,只有杀掉董卓国家才能恢复安定。吕布有点犹豫了,好赖他以前对我还不错,再说我还管他叫爹呢,把他赶走还可以,儿子杀老子恐怕有点不合适吧!“嗬嗬,你姓吕,他姓董,这是什么父子啊?再说了你都差点被他整死,你还可怜他,赶紧先下手为强吧!” 吕布这个人似乎是干爹克星,他跟那个干爹,那个干爹就得倒霉掉脑袋。   《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语在卓传。允以布为(奋威)〔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  吕布每干掉一个干爹,就上升一步甚至几步,刺杀董卓后王允独秉朝政,封吕布为:奋威将军,温候并持假节,仪比三司。这些可以说在当时都是相当高的荣誉了。官够大了,美女也抢到手了,看来吕布同志现在应该志得意满了。  吕布同志的确是舒心了,不但抢了美女,还顶着为国除奸的好名声,举国上下都在称颂吕布吕帅哥是大汉的英雄,皇上的恩人。不但拥有了粉丝团,就连罗贯中先生写《三国演义》时也夸他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而汉献帝听说董卓被杀,还被当作大油灯给点了,那心里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终于脱离肉票生涯了!朕自登基以来被董卓挟持,凌辱,说句话都要看那个老贼的眼色,那还有一点的天子威严,今天王司徒与吕将军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为国锄奸!朕真是感激他们,从此以后朕要励精图治,重振我大汉雄伟!  皆大欢喜,真的是皆大欢喜,普天同庆。眼看重振朝纲,中兴大汉的机会从天而降了。不料,王司徒这个人太正值,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他不懂得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也不明白董太尉手下这帮子兄弟都是只会杀人放火的文盲,逼急了他们便会穷凶极恶,铤而走险。他老人家对董卓一伙一直深恶痛绝,现在大有除恶务尽的气势。所以当董卓的部将李榷、郭汜等人希望朝廷赦免他们的罪过,请求在给他们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时。王司徒大人却觉得这些垃圾都应该去垃圾填埋场,不能在存于世上污染地球,因此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李傕、郭汜没了带头大哥,本来就有些心慌,现在朝廷又不给他们活路,怎么办?退路已经没有了,与其成为鱼肉,不如我为刀俎,杀回去!反正王允你不让我们好过,那好,我们就给你搞个天翻地覆,即使死了也要拉上你做垫背的。  
  原本王司徒在吕布的劝说下,是想赦免董卓的凉州旧部的,但是他内心总觉得吕帅哥也不是个什么好鸟,充其量也就是个恃匹夫之勇的反复小人二杆子罢了,给他加官进爵不过是因为目前斗争形势的需要而已。吕帅哥是个红色性格的人,比较外向,没事就特爱给别人讲自己如何如何英勇果断的处置了逆贼董卓的故事。这就更让王司徒看不起,吕帅哥当然不是傻子,他也感觉到了王允对于自己的不屑。于是两人还没度过蜜月期就暗中发生了裂痕。联想到董卓的种种恶迹,王司徒更感觉到这些丘八的可恶和正义的重要。  
赦免了他们,那我还能称的上是一个真正的圣贤弟子吗?那不是向邪恶低头吗?所以宁愿我的生命、金钱、官位都不要,也不能失去了我做人的原则!因此他接下来,不但没有接受吕布建议用董卓遗留的财产,犒赏平乱功臣的建议,甚至把和董卓有关系的人统统都抓了起来,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打屁股的打屁股。就连大名人蔡邕同志听说粉丝董卓死了,不由自主地惊叹了一声,也被王司徒听见臭骂一顿后,不分青红皂白的也给杀了,因为受到牵连被杀掉得人太多,以至于连陇西当地的老百姓都在传说王司徒可能要杀尽西凉人。  
在董卓被除掉后,王司徒终于有机会学习他的前辈,为国尽忠,重建大汉王朝新秩序了,但他并没有意识到由于他的书生意气和迂腐,而不经意间又制造了一次新的恐怖和动乱。在他用他那教条的正义之鞭挥向董贼余孽之时,一支凉州的骑兵正向着长安疾驰而来!  
东汉初平三年五月间,董卓旧部李榷、郭汜、樊稠、张济等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之下,放弃了解散部队回家给老婆看孩子的念头,率兵直趋长安。吕布出城迎敌,六月一日兵败城陷。  
  吕帅哥还算讲义气,逃走时赶紧招呼王允一块跑路。这时王允说道:“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怒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关东诸公即袁绍等起兵反董的诸位军阀)然后从容就义,” 他的儿子侍中王盖、次子王景、三子王定及宗族十余人都被李榷等杀害。  
当时“天子感恸,百姓丧气,莫敢收允尸者,唯故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丧。” 王允虽然迂腐、固执,却不失为一个好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人人都畏惧董卓为虎狼,唯恐避之不及,然而他为了朝廷、百姓和自己坚守的理想,毅然忍辱负重,寻机除贼。千辛万苦,殚精竭虑,终于巧施反间计除去元凶巨恶,使朝廷里的正直之士和百姓们,看到了一丝国富民强,拨乱反正的希望。但还是由于他自己过于刚直和书生意气,又亲手断送了大好机缘,并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李榷等叛将刚起兵去长安时,不过几千人的部队,沿途,逃兵、土匪、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等等,听说要去攻打长安,于是大家都眼含热泪,积极踊跃报名参军,那倒不是因为有热爱伟大祖国,准备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情怀,感动的大家都要去当兵。主要是同志们都活不下去了,整天吃的都是观音土,树皮,野草之类的。要说肉也吃过,不过是人肉。没办法,长期的战争和杀戮已经使人民无法生存了,当可吃的吃完,就只好吃刚死的人或者交换着吃别人家的孩子了。所以大家看到能一起到伟大首都去抢,那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只不过刘协同学刚刚见到的一点阳光,霎时又变昏暗了。看来他也是不适合频繁的跳槽,还是继续把肉票的工作做好吧!李傕同志和他的老大董卓一样,毫不客气,既然已经把皇帝控制了,那咱们岂不是想干嘛干嘛!想当多大官就当多大官!嗬!贾参谋让咱冒的得这个险真是值得。既然兄弟们都下苦了,那就得让大家有点好处啊!要不咱们千里迢迢地跑长安城干嘛来了?带头大哥都升官,他封自己为车骑将军,郭汜后将军,樊稠右将军,张济镇东将军。小弟们当然不可能人人升官,那就让大家发点财吧。于是纵兵劫掠,当时长安老小杀之悉尽,真是惨不忍睹,经过董卓系统的多次摧残后,基本上长安、洛阳都废了。  这时陇西另外两位实力派军阀马腾、韩遂看到陇西老乡在朝廷站住了脚,所以就来向朝廷示好。老李同志虽说以前和马腾、韩遂都在董大哥手下混,不过马腾他们都是外围的,再说了,出力的时候你不来,干完活,有好处你就来打秋风了。所以李榷给马腾一个镇西将军的荣誉称号,告诉他您哪来的还回哪去,把他又打发回陇西了。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谏议大夫种劭利用这个机会联络马腾,准备一起干掉李榷等人,不过由于做事不机密,被人告发。只好仓促出逃到槐里(在今陕西兴平)。李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定要杀掉这几个反对我的家伙,要不然以后大家看样子,都这么做,那我早晚得去大哥那边。事不宜迟,他马上调兵攻击马腾,马腾败走,他又马不停蹄的攻击槐里,终于杀死马宇等人。  
  七尺五寸为173cm,敢问LZ这怎么得来的?还用个估计的语气,你怎么那么搞笑~
  楼主“议郎曹操为黄军校尉”是大日本帝国的皇军吗?没想到曹操还有日本血统。
  应该是典军校尉
  谢谢LZ的精彩,我支持中!!!
  有点意思,我认为刘备伪君子。张飞粗人一个。关羽太自信。
  回38楼繁华落魄 :东汉一尺等于现在23.1厘米,经过换算刘备身高应该在173.25厘米。谢谢!
  回40楼
tiancaiverygood
网友 谢谢您的慧眼,是我疏忽乐。曹操应该是典军校尉。在此感谢!
  谢谢其他各位看官支持!
  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汉桓帝时他老爹马肃(字子硕),在天水做兰干尉,由于过失失去了官职,因为种种原因就留在了陇西,并在当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定居了下来。因为这位老兄不懂人情世故,做官不会贪,所以下岗以后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婚姻也成了老大难问题。当时的汉族士大夫是不屑于与少数民族通婚的,但马肃因为太穷了,所以没得选择。好在羌族兄弟还是相当纯朴的,没有要求房子、车子、票子就把女儿嫁给马肃了。婚后就生了马腾。  
由于没有一个有钱有势的老爸,所以马腾同志所能继承的只有贫困,他年轻时候为了生计,曾经去做伐木工人,从家乡附近的彰山上砍点树拿到城里去卖,好在那时没人管环境问题,也不用办理砍伐证,所以他的日子还能混下去。因为他爹妈不是一个民族,按照优生学的角度来说,那绝对是优生优育。所以马腾发育的特别好,身高一米八五,高大魁梧,相貌英俊,还长得有点像外国人。但这个大个子,虽然说长相非常生猛,性格却相当的温和谦虚。所以当地人都很敬重他。  
汉灵帝末年,氐、羌等少数民族又开始新一轮的造反。于是政府准备在民间招募猛人,组成精锐部队,去讨伐他们。马腾同志不想一辈子做伐木工人,于是报名参军。负责招兵的首长看到马腾,觉得这个小伙子很不错,有培养前途,就直接任命他为军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汉刺史的佐吏。),并且让他带领一支小部队。马腾果然不是凡人,没有辜负领导的希望和栽培,不长时间,就因为讨贼有功,升级为军司马(军司马,为大将军属官。大将军营(即大将军直属部队)分五部,每部校尉一人,秩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秩比千石。),以后因为军功升迁为偏将军(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再后来又升为征西将军,屯住在现在甘肃与陕西交界一带。  
后来曹操和袁绍打仗时,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急调马腾助战,马腾于是派长子马超协助钟繇击败郭援、高干等人。因功被封为槐里侯,从此长居槐里十数年。马腾在槐里十余年间“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贤进士,衿救民命”,在当地声望那是相当的好(三辅皆安爱之),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在回头说李榷,他派了樊稠去追马腾、韩遂。樊稠一直追杀到陈仓。眼看逃不掉了,韩遂同志只好硬着头皮,利用老乡加前同事的身份,前去劝说樊稠:我说樊哥,你咋追得这么紧啊?大家都是老乡,以前关系也不错,再说了你别看老李现在混得挺好,但是你忘了咱董老大了吗?今天你追着我打,我要不死以后也可能追着你打,要是到那个时候,你说我要怎么对你呢?樊稠想想也确实有道理,就现在这个世道,整天你打我我打你的,谁知道谁以后会怎么样啊,还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吧!于是马先生、樊先生、韩先生三人把战场变为会场,大家握手言欢,一起回顾了往昔峥嵘岁月,共同展望了未来美好蓝图,最后宾主兴尽而散。  
大家没注意的是,有一双怨毒的眼睛正在旁边注视着他们的交谈。那双眼睛的主人正是李榷的侄子李利。因为工作失误他被樊稠训斥过,所以一直怀恨在心,总想找个机会整整这位姓樊的。抓住了这次机会,他就可以进行报复了。退兵后他把这件事情添油加醋的报告给了自己的叔叔,于是李榷同志又生气了,后果还是一样的很严重。他马上安排了一个军事会议,请樊将军参加,在这个会议上,他伏下暗兵杀掉了樊稠。正如我们所说的:坚固的堡垒一般最容易从里面攻破。李榷杀掉了樊稠,却吓到了他最重要的盟友郭汜。  
  李榷同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使用了金钱美色和升官发财等不同的手段来笼络人心。郭汜同志因为作战时每次都冲在前面,往来驰骋十分勇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进攻长安时单挑吕布,虽然被吕布打败了,不过郭同志的二杆子精神却受到了各位同仁的一致肯定。因此他格外受李榷的器重,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泡妞,杀人抢劫。因为这些原因,老郭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外面,经常不能按时回家。郭夫人可不愿意了,大好青春却要独守空房,日子长了就难免生出一丝惆怅和哀怨。惆怨积攒的多了,就把对丈夫的怨,转化为了对那个勾引他丈夫到处乱逛的李大将军的恨了。不是李榷这个狗东西,我丈夫能整天没事杀人玩吗?能整天吃喝嫖赌不回家吗?都怪他,我一定要想办法让我丈夫疏远他,回到我的身边来!  
有 一次,李榷同志整了点好吃的,突然想起了好朋友,于是他便命人去给郭汜送一份。郭将军很高兴,还是我兄弟对我好,啥事都想着我,吃饭都要给我留一份,够意思,太够意思了!正当他张大嘴巴刚要吃时,一声大喝从天而降:“且慢住口!”  
“原来是夫人啊,难道你也馋了,好吧,一起过来吃吧!”  “我可不会吃李榷送的东西,夫君你为何这样老实啊,难道不怕别人暗算你吗?”  
“不会吧!我和李将军情同手足,他怎么会害我呢?”  
“嘿嘿!难道樊稠将军和李榷不是情同手足吗?可是他是怎样对待樊将军的?他杀了樊将军,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队,他的势力现在是越来越大,只恐怕你也是他吞并的下一个目标啊!”听到这里,老郭的后背不禁冒出了一层冷汗。  
看到郭汜迟疑的目光,郭夫人从菜肴中找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说道:“你看这个是什么东西,难道不可疑吗?我看还是别吃了吧?”从此以后郭汜就开始暗暗的防备李榷,以防遭到不测。  
李榷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很长时间,不见郭汜来同他喝酒,有点小失落了。于是派人去请,郭汜当然不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而来。李榷见到郭汜十分高兴,席间频频举杯,“这个郭兄啊!咱们弟兄有阵子,没在一起好好喝酒了,今天大家一定要尽兴,不醉不归!”  
不知是因为郭汜的心理原因还是别的什么,平时酒量很大的他居然不胜酒力,早早就酩酊大醉了。回到家里稍微酒醒,他越想越不对劲:老子平常二斤的量,怎么今天才喝几杯就醉了,肯定是李榷这小子使坏给我下毒。他越想越怕,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连忙让人去五谷轮回之所,弄来一盆米田共,狼吞虎咽的吞了下去,把吃喝进去的酒菜全都给吐出来了。  
经此大辱,郭汜终于和李榷撕碎了脸皮。兴平二年,二月,李榷、郭汜相互攻击对方,大战数月,死者无数。同年三月,安西将军杨定害怕李傕谋害自己,就与郭汜合谋劫持汉献帝,但计划泄漏,李傕便抢先下手,派侄子李暹劫持汉献帝到自己营中,并焚毁了皇宫。郭汜也不甘示弱,随后劫持了前来劝和的朝廷官员,二人继续交战。  
  李榷同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使用了金钱美色和升官发财等不同的手段来笼络人心。郭汜同志因为作战时每次都冲在前面,往来驰骋十分勇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进攻长安时单挑吕布,虽然被吕布打败了,不过郭同志的二杆子精神却受到了各位同仁的一致肯定。因此他格外受李榷的器重,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泡妞,杀人抢劫。因为这些原因,老郭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外面,经常不能按时回家。郭夫人可不愿意了,大好青春却要独守空房,日子长了就难免生出一丝惆怅和哀怨。惆怨积攒的多了,就把对丈夫的怨,转化为了对那个勾引他丈夫到处乱逛的李大将军的恨了。不是李榷这个狗东西,我丈夫能整天没事杀人玩吗?能整天吃喝嫖赌不回家吗?都怪他,我一定要想办法让我丈夫疏远他,回到我的身边来!  
有 一次,李榷同志整了点好吃的,突然想起了好朋友,于是他便命人去给郭汜送一份。郭将军很高兴,还是我兄弟对我好,啥事都想着我,吃饭都要给我留一份,够意思,太够意思了!正当他张大嘴巴刚要吃时,一声大喝从天而降:“且慢住口!”  
“原来是夫人啊,难道你也馋了,好吧,一起过来吃吧!”  “我可不会吃李榷送的东西,夫君你为何这样老实啊,难道不怕别人暗算你吗?”  
“不会吧!我和李将军情同手足,他怎么会害我呢?”  
“嘿嘿!难道樊稠将军和李榷不是情同手足吗?可是他是怎样对待樊将军的?他杀了樊将军,并且吞并了他的部队,他的势力现在是越来越大,只恐怕你也是他吞并的下一个目标啊!”听到这里,老郭的后背不禁冒出了一层冷汗。  
看到郭汜迟疑的目光,郭夫人从菜肴中找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说道:“你看这个是什么东西,难道不可疑吗?我看还是别吃了吧?”从此以后郭汜就开始暗暗的防备李榷,以防遭到不测。  
李榷当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很长时间,不见郭汜来同他喝酒,有点小失落了。于是派人去请,郭汜当然不好拒绝,只能硬着头皮而来。李榷见到郭汜十分高兴,席间频频举杯,“这个郭兄啊!咱们弟兄有阵子,没在一起好好喝酒了,今天大家一定要尽兴,不醉不归!”  
不知是因为郭汜的心理原因还是别的什么,平时酒量很大的他居然不胜酒力,早早就酩酊大醉了。回到家里稍微酒醒,他越想越不对劲:老子平常二斤的量,怎么今天才喝几杯就醉了,肯定是李榷这小子使坏给我下毒。他越想越怕,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连忙让人去五谷轮回之所,弄来一盆米田共,狼吞虎咽的吞了下去,把吃喝进去的酒菜全都给吐出来了。  
经此大辱,郭汜终于和李榷撕碎了脸皮。兴平二年,二月,李榷、郭汜相互攻击对方,大战数月,死者无数。同年三月,安西将军杨定害怕李傕谋害自己,就与郭汜合谋劫持汉献帝,但计划泄漏,李傕便抢先下手,派侄子李暹劫持汉献帝到自己营中,并焚毁了皇宫。郭汜也不甘示弱,随后劫持了前来劝和的朝廷官员,二人继续交战。  
  额 楼主文采不错
  在这其间张济前来说和李郭二人。大家都是兄弟嘛,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给我小张一个面子,大家握握手,以前的事情就算了,不要在提了。于是郭李二人在张济的调解下暂时罢兵。  
李榷对汉献帝还不如他的老大董卓,献帝是敢怒而不敢言,反而封李榷为大司马,地位在三公之上。有什么办法,人在矮檐下,焉能不低头。  有一个人,实在看不下去李榷虐待人质的态度了,心想:肉票也是人啊!你小子票也绑了,好处也捞了,却一点道上的规矩都不讲。像你这样的能做大哥吗?于是他决心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让他懂懂出来混的规矩。很讽刺的是这个决心救朝廷于倒悬,解皇帝于危困的人却不是朝廷正牌官员,而是出身黄巾余部的“贼将”,这个人就是李榷部将:杨奉。  
灵帝中平五年(188年)二月,黄巾军余部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县永固镇)重新起义,号为白波军。中平六年十月,白波军挺进到河东,队伍达到十来万人。《后汉书•董卓传》说:\&傕将杨奉本白波贼帅。”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也说:“杨奉,白波帅耳,犹知将军(李傕)所为非是,将军虽拜宠之,犹不肯尽力也。”可以看出,杨奉本来是“ 白波贼帅”或“白波帅”,后来成为李傕的将领。《三国志》:“傕将杨奉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事泄,遂将兵叛傕。傕众叛,稍衰弱。张济自陕和解之,天子乃得出,至新丰、霸陵间。”李傕、郭汜交兵,奉乃将兵救献帝,于是汜众乃退。  
杨奉手下有个很厉害的兄弟徐晃,以后我们会讲到。  
在张济先生一再的说和之下,李傕出屯池阳,郭汜、张济等人随汉献帝东归前往弘农。兴平二年八月,献帝到达新丰(今陕西临潼)。到了十月份,郭汜同志耐着性子过了两个月循规蹈矩的日子,实在是过的憋屈,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夜,他派小弟伍习去汉献帝所暂住的小学校放火,用此来威胁献帝跟他走。(这个小弟从此跟郭大哥学会了造老大的反,后来郭汜便死于伍习之手。)杨定、杨奉二人率军奋力击退郭汜军。  
新丰这地方和汉献帝他们老刘家人可能八字不合,想当初,老祖宗刘邦不过在这吃了一顿饭,就差点把脑袋吃丢了。所以此地不宜久留,还是应该趁早离开。大队人马徐行至华阴,晚上同志们都凑合休息在路边,真是苦不堪言。  
这一段时间是汉献帝刘协同志,一生中最颠沛流离的日子,在忐忑不安和惊慌的等待中,迎来了一个新的黎明,却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和事老张济居然也觉得生活空虚,联合李傕、郭汜率兵杀来。十一月,李傕、郭汜等追击献帝等人,在东涧展开激战,光禄勋邓泉、卫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俊等朝臣都死于乱军之中。  
杨奉与董贵人之兄国舅董承商量,觉得现在兵力太少,对付不了敌人,于是派人向过去一块出来混的兄弟,白波帅胡才、李乐、韩暹还有匈奴的左贤王去卑求援。   
到了十二月,在瑟瑟的寒风中,献帝还在继续他的逃亡之旅。李傕等人不时派兵追杀,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又不幸遇难。因为这一年,蝗灾大起,再加上逃亡中失去了辎重,刘协同学和他的跟班一度被饿得翻白眼,还好河内太守张杨、河东太守王邑献钱粮布匹,才勉强支撑下来。这其间的痛苦与磨难实在是一言难尽,怎一个惨字了得。  
逃到安邑,刘协同志有点绝望了,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啊!于是在环顾四周,没有发现能真正拯救他的人后,他做了一个决定:还是求助于上天吧!他在安邑祭祀祖宗与老天爷,希望能出现奇迹,并大赦天下,改元建安。  
建安元年七月,在转了一大圈之后,我们的皇帝逃命旅行团,终于辗转又回到了洛阳,暂住在南宫杨安殿。经过无数的烧杀抢掠,洛阳已经残破不堪了。人烟稀少,房倒屋塌,垃圾、死人骸骨等等随处可见。宫殿之中荆棘密布,百官只好站在荆棘丛中,手扶墙壁听领导训话。这时的大汉帝国,地方豪强手握重兵,大家都在观望,却没有人愿意去真正帮助这个可怜的皇帝。以至于: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为摆脱李、郭等的威胁和目前的困境,在车骑将军、国舅董承的建议下,汉献帝只好饮鸩止渴,采取了驱虎吞狼的权宜之计,下诏命曹操来勤王。公元196年八月(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赴洛阳迎献帝北上,迁都许(许昌)。从此,汉献帝刘协开始了生活相对比较安定的,另类傀儡生活体验,而曹操也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的优势。  
  东汉时期,到处遍布着地方豪强的壁垒,堡寨,地方豪强利用权势兼并土地,极力扩大实力,并通过各种手段迫使普通农民,成为自己的附庸与奴隶。朝廷当中,外戚、宦官、士人集团的斗争此起彼伏。地方豪强或许是他们其中的一分子,或许是他们利用的工具。东汉末年,朝廷的党争无时无刻的不再进行中,朝廷和国家在这些争斗中迅速衰弱下去,而各地的豪强势力逐渐壮大,这时候大家趁着中央虚弱,便公开大大出手了。经过董卓之乱后,东汉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我们现在说说给何进出馊主意的袁绍和他的兄弟袁术。前边我们交待过,袁绍袁术兄弟出身于汝南望族(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其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是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但是袁绍却是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  《魏书》记载,“绍即逢之庶子,术异母兄也,出后成为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袁绍是袁逢的小老婆生的,因为袁逢的二哥袁成死的早,所以袁逢就把袁成过继了过去继承二哥的香火(这在汉魏时期非常的普遍)。   而《英雄记》中记载:“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袁绍一生下来不久,他的爹袁成就死了,这里的二公指的是袁逢和袁隗。从《英雄记》的记载来看,袁绍似乎应该是袁成的亲生儿子。  
《三国志•袁术传》中,说:“袁术字公路,司徒逢子,绍之从弟也”。  总之,关于二袁关系,史料记载有很多矛盾的地方。至于到底是亲兄还是从弟,看来只有他们两个的老爹真的明白了。袁绍虽然不是嫡出的,但他妈基因好,小伙子长得那叫一个精神。所以得到了袁逢、袁隗的喜爱。靠着家族关系,他出仕很早,不到二十岁已经做了濮阳县县长。  袁绍年少时就暴露出了很大的虚荣心和野心,他好游侠,折节下士。周围逐渐聚集了一帮子文人名士和二杆子愣头青。在当时可以说小伙已经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了。  袁绍父亲死得比较早,他做县长不久,母亲又去世了,所以他辞官隐居去给父母守孝,你说你守墓就守墓吧,一门心思给先人尽孝也不错,但是在这期间他还要搞炒作,其水平丝毫不亚于当今一些专靠炒作出名的人。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为了显得他的高尚和与众不同,守孝期间谁来找他他都不理,客人不见就不见吧,但朝廷叫他,他也不搭理,要说谁都不理吧也不对,只要是明星大腕他就屁颠屁颠照见不误,这不是炒作是什么啊?  当时曹操、张邈、何颙、许攸等人都与袁绍过从甚密,而这些人都是反对宦官的。这就不能不引起宦官们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曾经和宦官们说过:&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就是说你个刚出道有点小名气的毛头小伙,就摆架子,耍明星范。朝廷叫你做官还不做,自己却在家里养一帮子二杆子愣头青,你什么意思啊?难道想造反?  袁绍的叔父袁隗听到这个评语,十分害怕,要知道当时正是十常侍当权之时。所以把袁绍找来骂道:&,咱混倒现在这份上容易吗?你招惹那些人,是不是要把咱们家搞倒闭啊?(汝且破我家)&。袁绍挨了骂,只好听从叔父的话,回朝廷去继续做官。  
  这时的袁绍同志,以其高明的炒作手法和家族声望,逐渐为业界所关注。大将军何进因为要对付宦官集团,所以四处网罗人才,从各消息渠道了解了袁绍的情况后,他对这个青年才俊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188年,袁绍以虎贲中郎将的身份被举荐为司隶校尉。由于袁绍同志成功的炒作,结果平步青云,从县团级一跃而成为地师级的高干,真不愧是炒作的老祖宗。所以在此我强烈建议,我国炒作界应把袁绍前辈作为祖师爷供奉起来,以激励我们后人炒出中国,炒向世界。  闲言少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司隶校尉。这个官职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汉武帝刘彻时为了加强京城的治安而设置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及弘农七郡的官员。并有权劾奏公卿贵戚。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省去丞相司直,使司隶校尉获得更大的权势,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当时有“三独坐”之称。东汉时司隶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连三公都可以打击,那其余的官员焉有不怕之理。就连我们的超级愣头青董卓同志都称之为 “雄职”。  这时朝廷大权都掌握在上军校尉蹇硕的手里,别说袁绍了,就是他的领导何进同志也不得不对蹇硕低头。袁绍出身显赫,那把这些宦官放在眼里,所以就怂恿何进灭掉宦官集团,他对何进建议说:宦官专权,国无宁日,前朝的事情都是教训啊!现在何国舅您老手握重兵,手下人又都服您,只要您一声令下,绝对能把那群没小弟弟的家伙全都给灭掉。何进原本是个杀猪的,搞政治搞阴谋不是他的专长,所以进宫去和他妹子何太后商量,结果事情泄漏,看到领导犹豫不决,他又建议何进,招诸侯进京诛杀宦官,由此引起了十常侍之乱。  
大乱之时,袁氏兄弟纵兵冲入宫中,乱杀一气,只要没有胡子的一概砍头,以至于有些想保命的人连裤子也敢不穿,让露出的小弟弟来证明自己不是宦官。袁绍杀得正痛快的时候,董卓已经领兵到达洛阳西郊。  袁绍好友鲍信刚从山东募兵回来,见到了董卓的部队。他对袁绍说:“董卓兵强马壮,居心叵测,不是个什么好鸟,现在咱们趁他长途行军,人马疲惫,突然袭击一下,把他干掉算啦。  
但袁公子欺负比他弱小的太监还行,见到兵强马壮的西凉军队和凶神恶煞般的董卓,马上就露出了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真面目,他心里非常害怕,所以劝鲍信不要轻举妄动。鲍信觉得非常失望,就带兵离开了。  
董卓进入朝廷后,一时间洛阳乌烟瘴气,袁绍自然是敢怒不敢言。在废汉少帝时,董卓曾傲慢地对袁绍说:“做皇帝,应该选择贤明的人。我觉得陈留王还有点帝王的样子,我想立他为帝。如果还不行,刘氏的后裔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袁绍同志一听非常生气,但后果并不严重。他慑于董卓威势,只是硬着头皮手握着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说了声:“此大事,当出于太傅议”他借此一个小小动作为自己虚弱的内心壮胆,同样也向董卓传达出了:我袁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背后是袁氏家族,你要动了兄弟我,我们老袁家肯定是不会答应的,这样一个信息,然后把朝廷所颁符节挂在上东门上,直奔冀州而去。袁术同志看到大哥都跑了,自然不甘人后,出奔南阳。弟兄俩个玩起了接力赛,一个接一个的逃出京城。  
正如曹操后来所言:“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对他兄弟袁术的评价那更言简意赅,只有四个字“冢中枯骨”。  虽然袁绍已经逃跑了,虽然他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在董老大面前做了个小动作,但老大毕竟是老大,大家都向你小袁这么和大哥讲话,那我这个大哥还怎么做?董老大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小伙子,你大爷我打仗时你还在玩泥巴呢,敢在我面前指手画脚,绝对是活的不痛快了。  
  董老大立刻命人追捕袁绍。这时有人说话了:“我说老大,袁绍这家伙不识大体,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这小子一般见识。他现在还不敢反对咱们,不过是因为害怕逃跑了。再说了人家家是四世三公,党羽众多,如果咱们现在追捕他,很容易逼他造反。到时候,在有人跟着一起闹事,您就不好收拾了局面了,不如送个顺水人情,给他个郡守做做,这样他不但感激您,而且也不会煽动人闹事了。咱们先稳住他,以后再找机会收拾这小子。”  董老大一听,嘿,有道理!还是你小子脑子好使啊。就按你说的办。于是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因为袁绍老家是汝阳的所以就赐爵位为邟(kang)乡侯。  袁术运气也不错,他跑到老家附近的南阳,正赶上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张咨。袁术为了站稳脚跟拉拢孙坚,向朝廷上表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以后又兼领豫州刺史。恰在此时,荆州刘表为了消除周围的威胁,全力扫清自己内部矛盾,又来拉拢袁术,他向朝廷举荐袁术为南阳太守。于是乎,刘表外围威胁暂时消除了,孙坚也觉得靠上了袁氏家族这棵大树,而袁绍呢,不废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南阳这么一个大郡和猛将孙坚的帮助。果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袁术一时间真可谓是春风得意。  袁氏兄弟命太好了,他们两个很轻松的就各自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不象我们的刘备同志,大半辈子东奔西跑,到处寄人篱下,遭人白眼,也没个立足之地。从这里来看,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广告不是白打的。可口可乐的老板曾经说过,即使可口可乐全部的工厂毁于一旦,只凭借可口可乐的品牌他就可以东山再起。此言不虚啊!老袁家在距现代近两千年的时候,就把品牌意识理解的这么透彻,真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好榜样!各位看官以后要是出去应聘找工作,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招聘单位,自己要应聘的岗位不但是祖传的,而且世代在这个行业里都涌现出过精英人物。我想这样,找到合适工作的几率肯定会很大!  要说之前,一切都是运气的话,那么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来了。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由于袁绍年轻有为,名声又大,所以被大家推举为关东联军的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供给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这些诸侯各有几万人的军队。  
  好帖!顶!!
  关羽都自信到自负的地步了
  关于这个豫州刺史孔伷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孔太守属于跑龙套的,刚出场不久就谢幕了,在他死后孙坚才成为继任者。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董老大看见袁盟主领着这么多人来收拾他,不免的也害怕起来,于是挟持着汉献帝,放火烧了洛阳。驱赶官员百姓迁都长安,由于怀着对袁盟主深深的仇恨,董卓先生临走之前,顺便也带走了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以及太仆袁基等袁氏家族五十多人的脑袋。  搁我这样没出息的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悲痛欲绝,然后咬牙切齿,再次着急忙慌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fo充值的钱能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