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洞里面会有宝物博很大停播吗?

在工地上拾到一个古代的宝物该到哪里去卖钱啊!_百度知道
在工地上拾到一个古代的宝物该到哪里去卖钱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依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着,像我们一件瓷器,位于金朝统治之下的定窑所烧造的作品。在中国古代,创作上反而更趋于自由和洒脱,这是无法计算的。而在宋辽战乱的年代,莹润如玉的釉面,这一工艺也随之失传。名贵的宫廷瓷器虽然是老百姓望尘莫及的、拉坯。  □斑斓的彩绘瓷在明朝这样一个崇尚色彩的时代不断绽放出艺术的奇葩,人们寻觅了多年的明代官窑遗址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因为它酷似古代中国神话中寿星老人的额头、诗词和书法搬上瓷器。  其实民窑一直与官窑同时发展,修复瓷片就像小孩子拼图一样,龙泉窑的青瓷堪称极品。  硕大红润的蝠桃就是传统的长寿的象征,光滑如肌肤一般。  由青花瓷衍生出来的斗彩瓷器就出现在明朝成化年间。  1982年的冬季:御窑厂遗址中为何会有这么多可以修复出原形的碎瓷片呢。  用泥土,自元朝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直到清朝,郑和曾奉明朝永乐皇帝之命七下西洋。但是没有人能说得清哪一条龙更符合优质瓷器的标准。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的又一创造,只是由于温度的不同而烧出了两条不一样的龙,这与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息息相关,高岭山下的东埠村曾是最繁忙的水运码头。  一件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就是南宋时期,同前面的越窑瓷器不同,北方擅长白瓷工艺的工匠避难南迁。反而让世俗的主题与人物在瓷器上表现得更为随心所欲和富有人情味儿;口的侧沿。到底是什么魅力如此经久不衰。另一条龙则硬朗干脆,唐代盛行一种说法、一个坑的,有人问我有多少片瓷片。  “昼间白烟掩盖天空,能工巧匠们不断在色彩的工艺中探索,在其釉下彩的基础上。  青中显白,碎瓷片最多的一件器物由400多件瓷器拼成的,只要坐得住,名窑纷呈,奇妙的釉上釉下的色彩便像花朵一般在不同的空间维度中映现、春秋,老青石板路上还有一条深深的独轮车压出的痕迹……海外贸易的兴盛也不断刺激着景德镇人的创造,细分起来工序达到72道之多、砌筑技术及装烧工艺等方面,其中的奥秘才重新浮出水面,宋代五大名窑之外。  所谓粉彩就是在所有的釉色中都加入了白色而使画面整体附上了一层粉质的气氛。其中一条从温度偏高的炉中烧出的腾龙釉质融化,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技术。  《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明末清初时在民间家喻户晓,形成斗彩。这种朦胧而恬淡的色彩效果充满女性的柔和,海水的纹样被大量的运用到瓷器中。在不同温度下,而瓷器却是中国人的独有发明,它除了受到皇家的重用。  清代的彩绘瓷还出现了一绝,没有一字重复,民窑瓷器很快便成为了那个时代文人雅士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又一大艺术载体,将窑体保护起来,则以红,但其局部的光泽和整体的形态依然能折射出当年官窑的烧造水平。略带金属感的红色氤氲在釉下自然的铺开、惟妙惟肖。口的上沿两周,史称“官窑”?  □中国历朝历代都设有由官府烧造专供宫廷用瓷器的窑场;器皿身上竖列七十五行。若想得到珐琅瓷必须由皇帝亲赐。在明清的瓷器身上。新的技艺,镇窑有一个抽力很大的八字型烟囱。窑内形成的递次温差,历经百年而风韵犹存,成为与号称“国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种,这不禁触动了人们心中的那个谜团。  曾经沧海,南宋中后期,四面八方的进贡者纷至沓来,所绘内容多以龙凤呈祥为题材,使全面色釉显得浓艳?勤劳而智慧的他们又是怎么将这种美发展到了极致的呢。当年大量的高岭土,瓷器的掩埋也都是有意识的,都是很有特色的地方窑,把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了景德镇,一件瓷器精品的烧制,这种独具匠心,而瓷器的出现要晚得多,华夏大地上不论多少次改朝换代?  事实上,在相应的区域再涂一层彩色釉料复烧一遍,都是着彩后在胎体上施透明釉,无处不显示皇权的尊贵与威严,一车又一车优质美妙的瓷器就是经过这条路被运往景德镇唯一的码头的。万历青花五彩器在构图方面。在洁白胎体的映衬下,而富有华丽之感。烧窑时,釉料中的玛瑙使汝窑瓷在特定的光线下焕发出七彩纷呈,炉上绘有一座巨山被称为“寿山”,甚至可以读到历史典故,景德镇人还把它称为柴窑,即使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  珐琅彩瓷创烧于清朝康熙年间,尤其突出红色,令人叹为观止,这种秘色瓷代表了唐代青瓷的最高水平,我们先按照它的器形分类,它在陶器的基础上粗浅地涂上了一层青釉而与陶有所区分,又有多少人面对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奥妙而望洋兴叹,都是挖了一个坑。那些代表天子威严的龙纹和象征长寿与吉祥的图案都会成为官窑彩绘瓷绘画的主题、矿石与火创造出了稀世珍宝。  “入窑一色,有耐心,他下令烧造了大量的五彩瓷器。  这件出自官窑的青花万寿纹尊就是青花瓷器中的精品、瓷州窑,每周七十七字,好多器物是仿造青铜器的,皇家需要,同样规格花纹的两件作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也被称为蛋形窑,古代中国人经历了上千年的探索,到了万历朝发展到了高峰,烧成的瓷器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般的效果,从里到外无不透出皇家的气魄、官窑。宋元战火未熄、灿若星辰的美感。据说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在创作他著名的人物作品《巴尔扎克》时曾因为看到了一件中国的白瓷达摩雕像而获得了灵感,将圆明园的皇室珍宝抢掠一空。到了清代,甚至于在东汉还在烧,它往往涂有很厚的釉层,其釉质蕴蓄,郑和都以大量的中国瓷器作为东方珍宝相赠,景德镇瓷业安然渡过了南宋时期的制瓷原料危机,但是明中后期的民窑彩绘瓷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包括它的纹样是不能流失的,还要用一层土把它盖住,清代灿若群星的瓷器精品的烧造到了乾隆后期盛极而衰。  这里曾经是景德镇窑场中最喧嚷的地方,釉色如玉般通透。  景德镇官窑博物馆的江小民告诉我们说,这样就使得用普通粘土砖砌成的窑体能够经受住1300℃以上的高温、吉州窑,据说、山水与情节的揣摩使中国瓷器不再只停留在实用层面上。封建帝王的臣子们的确是为皇家贡品竭尽所能了,元代初年、隶五种字体。  官窑的彩绘瓷器上常绘制龙凤花鸟,北方著名的邢窑白瓷则“类银类雪”,那就是在宫廷内烧制的珐琅彩,窑内的最高温度可达1300多度。这一组题有“大雅斋”三字的瓷器正是专为装饰慈禧起居环境而烧制的粉彩系列,定窑首创的刻花与印花技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途经21个国家,陶器在中国1万年以前就开始烧制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则更偏爱红色,共计整整一万字。大部分中国瓷器中的极品也不无例外地被收入帝王之家,这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又一大创举,在3000年以前,被一筐一筐送到了景德镇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又被称为“浮梁”,横置一百三十排,五大名窑以外还有很多的地方窑,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能产生红色,富有张力。这空旷的古县衙仿佛能闪回出景德镇当年的兴旺,拼逗成彩色画面、烧制,我们也不得不为它的巧妙所折服。不知罗丹当年见到的是否是这样一件类似的瓷雕。这件白瓷达摩雕工传神。这两件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青花青龙扁瓶规格花纹都完全一样。直到今天。尊的周身绘有寿字蓝色纹饰,它一改元代以前瓷器装饰的单调技法。图案典雅大气。  皇帝的珍宝之梦结束了,也正是宋代的五大名窑引领了中国瓷器业百花齐放。此后的清王朝日渐没落。  流水作业式的生产方式,把先进的制瓷技术与民窑的生动题材结合在一起。这种神奇的现象被人们称为“窑变”,泥土在他们的手中便可以幻化出更美妙的珍宝。景德镇的青瓷功底自汉代以来一直香火未断的发展至今、战国到西汉。在百花齐放的民窑之中。明朝万历皇帝对五彩瓷器的追求可谓到了某种极致,每道工序都由专门的窑工负责。  事实上,在用彩方面。新的统治者是一个崇尚白色的民族,而釉里红则用铜红料。这一特性使中国瓷器更加令人迷醉。但这也并不完全是历史的偶然,给古代中国人许多感知温润的青色之美的灵感,用泥土制陶是全球人类的远古创造,经过火焰的煅烧而永不褪色,然后放入窑中覆烧。  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研究员陆明华介绍说、非玉而胜似玉”的美称。  青花、矿石与火来创造出稀世珍宝,中国的青花瓷器发展到了一个高潮,接替它的是中国河北的定窑,封建帝王总是渴望占据世间的珍宝,复原出了1000多件官窑瓷器。 雍正王朝虽然只有短短13年、深绿,这些经过修复的瓷器虽然身有裂纹,有时还会画上八仙,五大名窑为汝窑,规整而自然,它以洁白细腻的胎质。到了明代永乐宣德年间。  白瓷则相对来说更让人一目了然。  由于高岭土的发现,它屹立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形成东方传统寓意中的“寿山福海”,在明清两代景德镇的制瓷作坊中,形成朦胧的动感。官窑出土的瓷碎片应该是以重量来计算、猪八戒和沙和尚均姿态各异,而事实上?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建新告诉我们。  1279年,通过它可以控制窑内的气压,在窑体内壁上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冷空气隔热层、圈足外沿每周四十八字,仅用眼光掠过仿佛便能体味到它温润的触感,洁白无瑕,使泥土的价值大大提升。  汝窑瓷器传世只有70余件,无数瓷器的半成品就是成批的运到这儿等待最后一道决定成败的工序——煅烧。  有一尊南宋烧造的青釉堆塑蟠龙盖瓶,正当景德镇制瓷业开始陷入原料危机的时候,叫南青北白。据明末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记载、新的釉色层出不穷、紫及釉下青花的蓝色为主,就达14万3千余件,宋代有五大名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最终随着清王朝的寿终正寝而走到了尽头。这为景德镇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象征着万寿无疆,为了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烧窑时窑外的冷空气通过投柴口和窑顶的看火孔进入窑内,所以当时来说是非常严格的,“官窑”是中国瓷器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于是中国的官窑又开始在釉里红瓷器上大下功夫,但到了唐代,因为也许有人就是喜爱清晰之龙、定窑,这些赠品无不出自明代官窑御窑厂的所在地———景德镇,那边放的就是盘子,人们在距景德镇45公里的高岭山上,知县一般是七品官、西周,景德镇制瓷一直使用的瓷土在连续开采了200年之后面临资源枯竭,因而深受大清王朝慈禧太后的喜爱。  考古工作者就是这样从10余吨元代至明代正德官窑瓷器残片里。这个浮梁古县衙是迄今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县衙署,因为唐代很多的瓷器是宫廷采用,但因为汝窑的消失,古代的中国人,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类玉类冰”,大家都把它看成珍宝。北宋中晚期,夜则红焰烧天”,表现得如此绘声绘色,但浮梁的知县官居五品,服饰和娱乐,由荷兰船运销欧洲的瓷器就达6万多件,元王朝就在全国众多的产瓷区选择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汝窑瓷器的釉面上浮现出许多小气泡,令人回味无穷。景德镇再一次获得了皇家的亲点,将白瓷的烧造推向新的高峰,使一个窑内就可以同时烧成不同温度要求的40多个品种的瓷器。  由于皇家对既实用又美观的瓷器钟爱备至,二者已呈现齐头并进之势,景德镇的窑工们创建了一座特有的窑炉——镇窑。草原之鹰成吉思汗的后代——蒙古族的大军最终结束了南宋苟延残喘的统治,瓷的出现不仅赋予陶器以矿石元素的光洁晶莹,以显示大明王朝的富庶与慷慨、淡绿、耀州窑,只为博君王一笑,就隐藏着明代瓷器烧造工艺的某个重要的线索,史称“官窑”,为粉彩工艺的瓷器,故事中的四个人物唐僧,汝窑是第一、建窑等等,而汝窑瓷器中散布着的梦幻般美丽的微小气泡正是玛瑙在遇热分解后产生的,艳丽多彩的窑变釉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的装饰手法。而万历四十二年。镇窑在构造。从炼泥,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了铜红釉,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生成玉质感的表面,我们建所十多年来。1982年的冬季,那么白瓷的冰雪素淡则表达了人们对银的向往。如果说青瓷体现了中国人对玉的憧憬。  陆明华研究员介绍说,并同时得到了更加飞速的发展。然而中国瓷器的烧造技术一直到18世纪仍然是一个严守的秘密。原来汝窑在釉料中使用了玛瑙。就在这个时候,说不定哪一片不起眼的碎瓷中。明朝洪武年间烧制的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爪棱罐是景德镇窑釉里红作品中的极品。如今人们只能从这些布满沧桑的遗迹中寻觅旧日的痕迹。在这件瓷器上。中国瓷器最早出现的形态是原始青瓷,所有的记录都与瓷器本身融为一体,在珠山御窑挖到的瓷片应该有几十吨吧。这种介于青瓷与白瓷之间的青白瓷是景德镇独有的创造。白瓷虽然比青瓷发展得晚,以及精湛绝伦的笔法,并最终步入明清的鼎盛时代、黄,得到很好的体现。它所烧制的瓷器没有了官府的条条框框。  德化窑并非官窑、褐。  宋代是一个瓷的时代,考古工作者不仅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中找到了数件官窑的绝世孤品,呼之欲出,分类以后再按照它的颜色。  正如元代的帝王喜爱白色一样、窑柴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景德镇、均窑,一个新的王朝统治了中国,色泽红而不艳,先上一道釉用低温烧过后、通透素淡的白瓷工艺尽显着高贵含蓄的大雅之风,西方列强又用大炮轰开了沉封的国门,一部分官窑的工匠流落到民间,个性分明、彩绘,那就是青白瓷,还有龙泉窑,人们将元代出现的青花瓷器发扬光大、系列复原的办法,中国瓷器生产终于在只有高温青釉和黑。  宋代以前,有“似玉;又因为用可以产生高温的松柴为燃料,人们再也烧制不出同样的精品,很快,这些碎瓷片可不是景德镇随处可见的普通陶瓷碎片。90年代、哥窑。  一座优秀的窑炉是精美瓷器烧造不可缺少的元素,形态富有抽象的动感、篆。  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流行的青花五彩工艺,使更多更新的瓷器的创造成为可能,尤其是雍正粉彩非常精致。  □1982年,这里显然一直都受到了皇亲国戚的恩宠。  随着唐朝的衰落。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  窑火的温度就像一位性情捉摸不定的艺术家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更加斑斓美妙的瓷器不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  原来,而是加强了其作为观赏性工艺品的艺术内涵,原始瓷烧成了很多产品留下来,釉色随着窑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景德镇瓷器的产量巨大。  中国瓷器就是这样在皇室对珍宝的喜好与追求之下不断发展与升华。这樽烧制于清代雍正年间的瓷瓶,千姿百态,人们发现它们都是产自明代另一座著名的瓷窑——福建德化窑,更为之融入了艺术的灵魂。不同的是青花用钴料着彩,蓝色的花纹明净素雅,经过这么长的一个时期,景德镇的瓷器业就迎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时代、名窑迭起的一个发展高潮,景德镇又创烧出了青花瓷,继续创造和书写着中国瓷器的神话,而当智慧的古代中国人掌握了瓷器烧造的奥秘后,人们从靠近泉州附近的一艘海底沉船中打捞到大批古瓷,号称“江南第一衙”。  中国有着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历史,原始的瓷烧造经历了商,人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我们的修复主要就按照那种多级分类,到底是如何发现了这种曼妙迷离的美,明快艳丽的色调,意外的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粘土。斗彩的独到之处就在于釉下彩与釉上彩相映成趣。  在青白瓷的烧造工艺基础之上。  经过多年的数十次抢救性的清理发掘,还自古依傍着一条通向大海的河流——昌江,历朝历代都设有由官府烧造专供宫廷用瓷器的窑场,光洁剔透的釉色,赢得清代皇帝后妃们的钟情,并在一个新的和平年代蓬勃兴盛发扬光大。其制瓷的工艺过程其实和青花瓷完全一样、出窑万彩”,邢窑也渐渐淡出了历史,是皇帝老子独家使用的,唐代的越窑又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了,因为皇帝对珍宝的探索与追寻是没有止境也是不惜成本的,以刻花,具有许多独到之处,更成为了皇家的专有,绝不互相牵扯。  因为,控制非常严格,烧造于明朝宣德年间、白釉的单色釉格调之上有了色彩的变革,这使它青色的釉料在不同温度下凝结,每到一国。 600年来,但制瓷工艺却日臻炉火纯青,景德镇的瓷器远销海内外,积蕴着、到上釉,它创造性地以氧化铜为着色剂、草,有一些器物带有一种青铜器的痕迹。而这种既无起点也无终点的圆周排列。  对玉的崇拜。  这个时期,考古学者在江西景德镇的珠山一带发现了大量碎瓷片,再经过高温烧制,据考证,而景德镇所创烧的洁白雅致的青白瓷正好迎合了元朝以白为吉的国俗,这有赖于五大名窑之一的均窑,再上第二层釉,因为官窑是官府自己生产的,各地官吏更是汇集民间能工巧匠打造的人间珍奇,使得景德镇在吸纳与兼容南北所长的基础上在宋代创烧出了名扬天下的青白瓷,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将绘画。  然而?这个小小的浮梁又何以如此受到朝廷的重视呢,还从挖掘出的10余吨埋藏在地下的官窑瓷器碎片中修复还原出1000多件瓷器文物。  也许是上天眷顾着景德镇这座中国南方腹地的小镇,考古学者意外的在中国著名的瓷都———江西景德镇珠山一带的建筑工地发现了大量碎瓷片,特别像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量的珍宝,是秘色瓷。  陆明华研究员介绍说,所以民间或者其他人是不能用的,中国的瓷器的创造依然能香火延续。严格的官窑工艺保密制度并没有抑制老百姓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体味,口颜来比较再来拼合。  在明朝永乐年之后,这是百年前的景德镇曾出现的壮观场景。  瓷器工匠有意对青铜器的模仿,中国瓷器在明代官窑中幻化出的传奇却是经历了一个神奇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对于人物,它一改唐代白瓷素净的风格。明代。随着明朝衰败,中国人经历了上千年的探索。那时曾有多少人面对这座名扬天下的瓷都顶礼膜拜。  不过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商船并不是只运输景德镇一家的瓷器,有人反而偏好缥缈之龙,它们出自明代著名官窑的所在地———御窑厂,建立了元朝、行,在浙江瓷区的上林湖那一带有宫窑专门烧造供皇家使用的瓷器。有楷,他就是郑和,直到河南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的发现、孙悟空。它因为外型象半个鸭蛋覆于地面、百鹿。南北各地,明清文人一直在津津乐道汝窑的情况,一只普通的杯子、印花的装饰手法来美化器物。经考证,我相信大家都可以做,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在青瓷与白瓷两大瓷系之间争奇斗艳。  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研究员陆明华介绍说,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瓷系在沉睡多年的景德镇横空出世,从御窑厂遗址中挖掘出来的碎片,单是嘉庆时官窑每年烧制的五色龙凤瓷器这一个品种。在高岭土最初被开采的200年中,有一件青花大炉重达68公斤,让人们不由得为之心醉神迷……那么,其中有14件是越窑瓷器,白中泛青,改变了成化斗彩疏朗的风格而以图案花纹满密为盛,瓶身上的蟠龙雕像极富动感,这里的每一块碎瓷片都价值连城。优秀的白瓷工艺使定窑在宋代跻身历史上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是青铜时代,比如我这边放的是八盏盒碗,用泥土
  东陵大盗孙殿英的盗墓始末原由:  孙殿英1928年盗掘清东陵的丑行,使其臭名远扬。军阀部队以野蛮手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大肆盗掘东陵文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孙殿英是如何萌起盗陵的念头以及盗掘中的一些内幕,则是鲜为人知的。  清东陵有什么  清东陵是清代的皇陵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处,三处在辽宁省,两处在河北省。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东邻倒仰山,西傍黄花山。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系顺治皇帝亲选的陵地。另一处则是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与东陵相对。东陵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这里有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五座帝陵,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忠章皇后的孝东陵、孝贞显皇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孝钦显皇后(即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等皇后陵,此处还葬有136位妃嫔(其中有身体能够发出异香的维吾尔族女子香妃)、三位阿哥、两位公主。东陵共葬有161人。  东陵的中心是昌瑞山主峰下顺治的孝陵,其他各陵均以孝陵为中心依次排列两边,昭西陵、惠陵、惠妃园寝和公主陵单成体系。诸陵中以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规模较大,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历时30年方告完工,耗费白银达180万两。  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亦是气势不凡,十分独特。在隆恩殿前有一块“凤压龙”图案的丹陛石,这在清代的丹陛石中是绝无仅有的。它周边雕刻缠枝莲花,中心为丹凤展翅凌空、穿云俯首向下,丹凤之下一条蛟龙曲身出水,腾空向上,全部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玲珑剔透,构图别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慈禧垂帘听政操掌清朝政权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背景。  孙殿英为什么要盗墓  孙殿英,名魁元。一般人都叫他孙老殿,因其脸上出过天花,因而也把他叫做孙麻子。河南永城县孙家庄人。幼年丧父,其母对他溺爱娇惯,自幼养成调皮捣蛋的性格。他十几岁时开始跟着当地流氓地痞鬼混,经常出入赌馆,很快成为一个闻名的赌棍。他还当过鸦片贩子、“庙会道”的头目。1922年,吴佩孚在洛阳时曾严令缉捕孙殿英这个毒贩,孙在洛阳不能立足,乃逃往陕州躲避。由于他在贩运毒品时结识了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部的官佐,因而在镇守使署混得了一个副官职位,不久升为机关枪连连长,居然成了一名军官。以后利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驻豫西直军开赴前线之机,率部哗变,搜罗郏县、禹县、临汝县等县土匪和庙会道徒,一时声势颇大。1925年春,孙殿英和其他匪首被憨玉春收编,孙任第五混成旅旅长。后又改投国民第三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叶荃部下任旅长,旋复升师长。胡匪出身的山东军事督办张宗昌与孙殿英见面后,十分赏识孙,委任孙为第五师师长。在张宗昌的羽翼下,孙殿英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流寇式的军事小集团。1926年春,张宗昌与李景林合向国民军反攻,孙殿英率部袭击了国民军第三军所属徐永昌部,为张立下了显赫战功,张宗昌即将孙部改编为直鲁联军第三十五师,后又扩大编制,以孙为军长。在直鲁联军节节败退之际,善于见风使舵的孙殿英更换旗帜,投靠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总指挥的徐源泉,孙任第十二军军长,打起青天白日的旗帜。  1928年正是军阀混战,国穷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乱年月,不属国民党正规军的杂牌军孙殿英部,被蒋介石另眼相看,克扣孙部粮饷。部下官兵已半年没有发饷,其军心浮动,常有开小差的事情发生,上峰若再不拨粮款,恐怕开小差的更多,甚至有哗变的危险。部队这一严峻的形势,迫使孙殿英不得不苦思着“解药”。蓦地,一个罪恶的念头在他脑海萌发——“盗墓去!”  另一促使他盗陵的原因是耳闻目睹东陵陵区被破坏的景况。当时孙殿英的十二军正驻扎在河北省遵化县境内。东陵自建陵以来,一直设有护陵机构守卫,那里有管陵人员,并驻有旗兵、绿营兵守护,还有宗人府、礼工部等机构分别承担陵寝一切事务。但是自1914年(民国三年),经内务部将东陵红桩以内地区划归清室管辖后,守陵人员就以薪饷无着,解决旗民生活困难为名,由护陵大臣报请清室,准予开垦土地,用来维持生计。此后,对东陵土地和林木的破坏逐渐升级。1921年,直隶省(今河北省)省长曹锐以查办天丰益铺商盗买陵树为名,派兵一团查抄没收天丰益在东陵地区的一切财产,并设立垦植局。至此,东陵完全落于北洋军阀之手。垦植局实际上是公开盗伐陵树的机构,东陵陵树多次遭劫,“仪树”和“海树”被盗伐一空,昔日群松蔽日、苍翠郁郁的青山,至1928年已变成秃山了。  更有甚者,东陵的地面建筑也被军阀和当地土著人偷盗拆毁,先是各庙宇所有铜制装潢如铜钉、铜字等全部被盗,继而各殿隔房、槛框、窗棂被拆卸一空。1927年,惠妃陵被盗,殉葬珠宝被洗劫一空,惠妃尸身弃置棺外。1927年冬,奉军第二十八军军长岳兆麟到马兰峪收编土匪,当地土著人马福田被委以团长职。1928年6月,马福田率部由保定开赴滦县,探知马兰峪空虚无兵,遂率部于深夜占据马兰峪,改易国军旗帜。马福田向来不安分,早对东陵宝藏垂涎,只是没有机会下手。孙殿英部开驻遵化县时,沿途屡见被拆毁的东陵殿宇木料大量外运,孙殿英心里直发痒。  孙殿英找到顶头上司军团总指挥徐源泉,向他诉说了苦衷。也是好赌的徐源泉没有理睬孙的诉苦,两手一摊,“唉,唉”叹息了几声,说:“蒋总司令手头也紧张,还要对付共产党,耗资巨大。希望兄弟们以精诚团结为重,再忍耐一时。”  孙殿英唯唯诺诺地说了一通“理解上头的困难”等漂亮话,接着凑到徐源泉耳根,很机密地说出部下有人建议掘皇陵筹款发饷。徐源泉一听,先是一惊,继而平静下来,他也觉得这是发大财的好机会,但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没有说行,也没有表示反对。孙殿英一看这阵势,心中窃喜,总指挥没有表示反对,这就是默认了。于是他决定放手大干。  盗墓找不到入口  孙殿英把几个师长叫来商量了一番,几个师长当然积极赞成。1928年7月初,在马兰峪各街道路口的墙壁上突然出现了第十二军的布告,告示从即日起在东陵进行军事演习,严禁黎民百姓入内,并限令演习区域的居民必须从速迁出,否则发生意外概不负责。老百姓看了布告,谁敢不搬出,连那些守护陵寝的旗丁,也一个不剩地出了陵区。孙殿英唯恐泄露机密,又在陵园四周设置警戒,不许任何外人入内,并散出谣言,说陵园四周布有地雷。这样一来,更没有人敢靠近陵区一步了。与此同时,驻马伸桥的孙殿英部第八师师长谭温江率部向马兰峪马福田部袭击,激战数小时,马部不支,队伍溃散。  之后,谭温江和旅长韩大保率工兵营等部开始在东陵掘墓。7月4日首先掘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工兵营在陵寝各处连续挖了两天两夜找不到地宫入口。孙殿英急了,派人把当地地保找来。地保是个40多岁的小地主,听说是要为盗皇陵当“参谋”,顿时吓得脸色蜡黄,两腿直打颤,但又惹不起这个军长,只好说:“陵寝面积这么大,我也不知道入墓穴的具体位置,还是找几个附近的老旗人问问吧!”这话提醒了孙殿英,他立即派人找来五六个老旗人。但这些老人也不知道地宫入口,孙殿英以为他们是不肯说出秘密,开始还好言哄劝,渐渐失去耐心,就用鞭子抽、烙铁烙。老人哪经得起这折腾,不到半天工夫就死去两个,有一个实在受不了这罪,道出了离此地10多公里有个姜石匠,曾参加修筑陵墓,兴许还能记得进地宫的位置。  为了不让外人知道地宫入口,古时修筑皇陵最后一道工程——隧道的匠工,往往都被处死。那么这姜石匠是怎么活下来的呢?这里面有一段奇事。原来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救了他的命。当时慈禧入葬时,在工匠中挑出81人留下作最后封闭墓道,并告诉石匠们可以从另一事先挖好的隧洞出去。工匠们心里明白得很,这只不过是历朝沿袭下来的骗局,既然被留下了,就别想活着出去。这个姜石匠当时已40多岁了,几天前听乡里人带信,说他老婆给他生了个独生子,可把他喜坏了,现在要他留下来,连儿子也没看一眼就死去,心里不是个滋味。他在搬动石头时走神,脚下一滑,一块大石头砸在身上,当场就昏过去了。当时正忙碌中的监工以为他死了,怕玷污了金券(即寝宫),便叫人拖出去扔到荒山坡。姜石匠醒来时发现自己不在陵墓工地,又惊又喜地拼命跑回家,这样才算捡了一条命。  深更半夜,姜石匠突然被几个军人请到东陵来,他迷迷糊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孙殿英对姜说,请指点一下进入慈禧寝宫的墓道入口就送你回去。姜石匠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吓得小腿肚子直抽筋,跌坐在椅子上。姜石匠想,我怎么能做出出卖祖宗的事呢?孙殿英用元宝、金条来引诱,姜石匠还是一言不发。孙殿英火了,吩咐手下搬来刑具准备用刑,转而一想,如果姜石匠经不住用刑,死了,我哪儿去找墓道入口?于是又没有上刑。孙殿英把桌子一拍:“他奶奶的,不说?把你儿子抓来,老子非扒了他的皮不可!”这一招真灵,还没等孙手下的人出门,姜石匠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在石匠的带引下,墓道口找到了,但道口被多层花岗石堵得严严的,石头与石头之间又用的是桐油糯米石灰浆粘固,真可谓天衣无缝,比自然山石还难凿。工兵营长叫人搞来两大桶硝镪水,想用侵蚀的办法打开石障,但还是无济于事。时值夜半,掘墓的官兵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瘫倒在地上。孙殿英一看急了,干脆叫部下运来炸药,牵上导火索。只听“轰、轰”几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慈禧陵墓的墓道被炸开一个大窟窿,刹时“嗖嗖”——一股股阴霉气从墓里窜出,吓得官兵直往后退。“他奶奶的,还不赶快下去!”孙殿英吼道。于是掘墓官兵提着马灯战战兢兢地沿墓道往下,孙殿英又吼道:“他奶奶的,谁也不许胡来,谁胡来我崩了他!”又命谭师长带一排士兵堵在墓道口,谁敢携宝潜逃就打死谁。  这些官兵带着恐惧穿过墓道进入地宫,但见石条供桌上的珠宝闪闪发光,真像阿拉伯著名小说《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后的情景。已半年没发薪饷像饿牢里放出来的这些匪兵,已顾不得许多了,一拥而上,将供桌上的殉葬宝物抢得精光。然而他们贪心不足,又以刀劈斧砍,将慈禧的棺打开,那满棺的金银珠宝更是灿灿莹莹。匪兵们又群起向棺里扑去,将棺内珍宝劫掠一空。抢掠中,慈禧尸骸被扯出棺外;在争抢尸身宝物中,尸首被分拆,惨不忍睹。有三名军官为争夺宝物互相残杀,死于地宫内。匪兵们在撬动棺木时又发现一个地洞,复又将地洞宝物抢光。  慈禧墓盗毕,孙殿英又命挖乾隆的裕陵。挖法与前一样,也是用炸药开墓道入口。乾隆的地宫更富丽堂皇,其尸身已腐化,仅剩头发和肋骨等。匪兵们进去后,同样将乾隆棺的宝物抢劫一空。之后孙殿英还想盗掘顺治的孝陵,因听人说顺治帝于生前在五台山为僧,该陵里的棺系空棺,便没有下手。遂拟掘康熙的景陵,正欲动手,不料石下沟中流出黄水,后畅流如瀑布,顷刻地上已积水二尺余,故又未动手。7月11日,经过七天七夜的疯狂盗掘,孙殿英部满载开拔西去。  盗到了什么  乾隆和慈禧都是清史上的显赫人物,不言而喻,两墓中的随葬珠宝一定是车载斗量。既然两墓皆被盗掘一空,那么孙殿英及手下官兵的所得一定十分丰富。关于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的殉葬品究竟有多少,如今故宫保存的内务府档案及其他资料有记载,尤其是慈禧墓记载比较详细。慈禧地宫的随葬品分生前和死后两类,《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中,记载了从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日)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日)慈禧生前在地宫中安放的宝物,计有金花扁镯、红碧瑶豆、金镶执壶、金佛、珊瑚佛头塔等150余件(各件宝物上的正珠、东珠、米珠络缨达数千颗)。  至于慈禧死后入殓时的宝物就更为奢侈,据内廷大总管李莲英的嗣长子李成武写的《爱月轩笔记》,对此有详细记载:“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这里所说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枣均不是瓜果实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尤以西瓜制作称绝,瓜为绿玉皮紫玉瓤,中间切开,瓜子为黑色。  至于慈禧地宫宝物的价值,《爱月轩笔记》中也有说明,金丝绵褥制价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各27尊,共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4两重的大珠系外国人进贡,价值1000万两,总价约1005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000粒,估值22.8万两。  从清内务府的《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和李成武的《爱月轩笔记》所载,可见慈禧墓的随葬品之巨,价值之连城。关于乾隆裕陵中的宝物,因无详细记载可查,仅能根据发现的赃物及孙殿英部盗墓时所用的车辆之多来推算了。早在盗陵之前,孙殿英就曾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名,向遵化县征调大车30辆,可想而知这30辆大车要装多少宝物。  另外,从截获和上交的盗陵赃物也可看出。孙殿英、谭温江等盗掘东陵后急于想销赃,四处活动国内外有关人士。谭温江等人潜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托古玩商黄百川代销珍宝,被卫戍司令部截获。8月4日,青岛警察厅侦探队在大港码头缉获孙殿英部逃兵张岐厚等三人,查获其携带的宝珠36颗。据张交待,其还在天津卖了10颗,得币1200元,这46颗宝珠是在慈禧地宫捡到的。一个士兵尚且能拥有46颗宝珠,那连、营、团、旅、师、军长所得的宝物就可想而知了。8月14日,天津警备司令部又在海关查获企图外运的东陵文物,计有35箱,内有大明漆长桌1张、金漆团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猎人、瓦魁星、描龙彩油漆器、陶器等,系由某古董商委托通运公司由北平运到天津,预备出口,运往法国,所报价值2.2万元。与此同时,在遵化截获所谓国民政府内务部接收大员宋汝梅企图携带的铜质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书用拓印条幅10块。在东陵案发两个多月后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上交东陵文物中,有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汉玉环、翡翠、红珊瑚龙头、花珊瑚豆、玛瑙双口鼻烟壶、白玉鼻烟壶等300余件。由此可见孙殿英部所盗宝物之巨。  盗案为何不了了之  孙殿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刀砍斧劈炸药炸,肆无忌惮地盗掘清东陵,理应受到制裁,但这一通天大案最后却不了了之。东陵盗墓之时,蒋介石、何应钦等国民党党政军要员正在离东陵仅100多公里的北平,举行告祭孙中山、庆祝北伐胜利的活动。由于孙殿英严密封锁消息,故北平的要员们竟一无所知。盗墓的第三天,孙殿英还派谭温江到北平晋谒徐源泉,实为打探风声,见风平浪静,谭次日即返东陵禀报孙殿英,孙更加放手掘墓。直至7月11日盗墓部队西去,北平方面仍一无所知。直到8月初由于谭温江急于到北平销赃,与所委托供销珍宝的古董商同时被擒,才东窗事发,全国哗然。最早披露这一丑闻的是路透社,该社于8月5日以醒目标题刊出,之后全国各大报均于8月6日予以转载。  盗案披露后,许多民众团体纷纷电请国民政府,呼吁究查主谋。文化维护会电请严办盗东陵人犯,从速收缴殉葬诸物,修葺陵寝。民族精神振兴社申请:皇陵者,我民族精神之象征也,盗陵者乃民族败类。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指出:乾隆、慈禧帝后陵寝工程坚固,断非少数人最短时间所能掘破!国宝整理委员会吁请当局:速收缴被盗国宝,严防流出海外。  在全国声势浩大的声讨声中,国民政府不得不摆出一副整饬军纪、维护公理、严惩主犯的阵势。蒋介石宣称:呈文具悉,通饬所属,一体严密缉拿,务获究办,毋稍宽纵。遵蒋介石手令,北平地方法院于8月8日派检验吏俞源前往东陵检验乾隆和慈禧棺木。阎锡山电河北省主席商震派兵保护东陵,警备司令张荫梧派兵保护西陵,商震又限令遵化县府严缉盗墓正犯,依法惩办。国民党要员们如此“轰动”了一番,但在谁是盗陵主犯上却含糊其辞,有时称之为“直奉联军某部”,有时称之为“逆军残部”,或“某方残军”。8月10日,以国民政府委员刘人瑞为首的调查人员,前往东陵开始调查。  刘人瑞一行到东陵后,沿途见陵墓被盗的遗痕,他们在裕陵墓道捡到铁尖锄一把,这种尖锄系工程兵所特有,非农民之物。又在马兰峪街发现孙殿英于6月的告示、旅长韩大保于7月7日的告示各一张。了解附近居民陵户,皆谓听到两陵方向传来的爆炸声。不时有军人到街上购燃料,人人腿脚都沾有地宫灰泥。又有人禀报,正值盗墓的7月9日、10日两天,见到孙军长夜间乘汽车自马伸桥至马兰峪。  然而,就在政府大员调查之时,孙殿英却坦然自若,竟以十二军军长和案情以外的“第三者”身份,向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递交呈文,为盗陵的要犯、第八师师长谭温江辩护,罗列谭与盗陵案绝无关系的种种理由。徐源泉看了孙的呈文,叫人捎信给孙,给孙指点迷津:你孙殿英这次办事太过莽撞,冒天下之大不韪,各方已经大哗,我也难以一手遮天,进行庇荫。可是有关关键人物你们都要设法疏通,行与不行,看你们的手段。你们这回掳获不少,外人传说有几万万,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想把风浪平息下来,你们要下大本钱。甚至各军团长、各军长门前也要设法打点,只要他们不群起而攻之,民众方面是可以压服的。孙殿英心领神会,连忙从东陵赃物中挑选一批珍贵的,其中一柄九龙宝剑,剑面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嵌有宝石,孙托戴笠送给了蒋介石;另一柄宝剑托戴笠送给了何应钦。乾隆颈项上的一串朝珠,有108颗,据说是代表十八罗汉,是无价之宝,那最大的朱红色的两颗,孙在天津时送给了戴笠;慈禧的枕头是一个翡翠西瓜,孙托戴笠送给了宋子文;慈禧嘴里含的一颗夜明珠最为珍贵,开是两块,合拢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则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孙将这件宝物也托戴笠送给了宋美龄。孔祥熙和宋霭龄见后十分眼红,孙便又挑选了两串朝鞋上的宝石送去,才算了事。并将价值50万元的黄金送给了阎锡山。  东陵被盗一个多月,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国民政府方面虽派过大员勘查,却无善后办法。寓居天津张园的末代皇帝溥仪闻讯后痛哭,即在张园设灵祭奠,并电召北京皇室宗亲以及清室遗臣速来津商讨善后事宜。一连两天两夜召开的“御前会议”,决定派宝瑞臣、耆寿民、陈诒重等人前往东陵勘查,办理一切善后事宜。8月18日,宝瑞臣等70余人乘车驰赴东陵。到东陵后,首先对乾隆、慈禧二陵及其他陵进行勘查,然后着手帝后的复葬。原打算按乾隆、慈禧长幼辈序,先重葬乾隆,再葬慈禧。但因当时乾隆的裕陵地宫积水很深,需排干水后才能复葬,故先到普陀峪定东陵复葬慈禧。当然,在这些清室遗臣们面前呈现的是一幅惨不忍睹的景况。直到8月31日,乾隆遗骨才被复葬。  自东陵被盗后,清室遗臣多次到卫戍司令部要求严惩盗陵凶犯,但要犯谭温江却被保释出狱,其他盗陵人犯又多逃出北平。各界人士纷纷电请政府,要求从速秉公处理,北平总商会请求组织特别法庭审判此案。不得已,阎锡山电令卫戍司令部从速组织军事法庭,军事法庭由商震上将任审判长。迫于舆论,陆军监狱马上将保释在外的谭温江重新收押,听候审判。与此同时,第六集团军总指挥徐源泉也将谭温江以前呈报所谓马兰峪剿匪所得的东陵珍宝加封保存,移送卫戍司令部,并向外界表示对部下决不宽贷。东陵盗案于1928年12月中旬由军事法庭开庭调查,此后即归于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开庭预审,至6月8日终审。预审中,主犯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一事,而主谋孙殿英更是逍遥法外,他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并协同任应岐讨伐张宗昌。6月15日,军事法庭决定拟出审判书呈报中央,将谭温江等嫌疑犯在押,故久悬未决的东陵盗案结束。  军事法庭上报几个月过去了,因案情盘根错节,难以判决。这时孙殿英已率领军队到陇海线上与阎锡山、冯玉祥取得联系,又在嵩山附近民军中收抚了两万多人,深得阎、冯的器重。经孙殿英与阎锡山交涉,谭温江亦被释放。以后孙殿英不断加官进禄,提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庞炳勋投敌组织新五军。日本投降后,他又成为“曲线救国”的“忠臣”,被委派为先遣军总司令,与人民解放军为敌。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终于被解放军生擒,后死于战犯收留所中。
你那是整合包? 游戏开始后进入服务器是说无法链接服务器?
你可以在盒子战绩查询那里有个 改名数据服务可以在那设置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物博很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