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基础教程游戏本怎样办

以现代儿童画为例分析游戏状态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3页
文本预览:
以现代儿童画为例分析游戏状态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型思维对美术创作来说尤为重要,因而如何培养创造型思维 也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现代儿童画是 在宽松、自主的创意活动氛围中,让孩子尽情地发挥想象,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美、创造美。在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下容 易启发发散性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但是许多知识 都有严格的规则不容随意改变。唯独儿童画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 翅飞翔。创意思维的培养比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美术的教学本来 就以其灵动活波而引人入胜,相对来说它比别的专业更加具有趣味 性,富于想象和启发。长期的紧张压抑,导致了放松的艰难和游戏 感丧失。虽说联想与创造是人性的本能,但是后天的有意识的培养 更加重要。回到生命的原初,以轻松的心态,在游戏之中,不断发 现,不断繁衍,获得摆布形态控制画面的能力。 一、 游戏状态说 西方“游戏说”虽然始于康德,但是它真正的提出者则是席勒。席 勒认为真正的游戏即审美游戏,他必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必须 是完全自由的。只有在审美游戏中艺术才产生,艺术本身就是一种 游戏活动,它是游戏冲动的产物。 “游”的精神却在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源远流长,是中国艺术 精神的一部分。孔子说“游于艺” ,孔子的“游”已经包含了自 由的思想。然而,孔子的“游”侧重在对“技”掌握。 “所谓游于
艺的游,正是突出了这种掌握中的自由感。这种自由感与艺术创作 和其他的创造性感受是直接相关的,因为这种感觉就其实质说,即 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的自由审美感” 。由此可见,孔子 的“游”虽有游戏之意,却是一种附属的行为, “游”的目的不在 “游”而是一种实践中的“学习” 。 真正开创了“游”的先河的是庄子, “游心于无穷” “游乎天地 一气” “游无何有之乡” “游刃有余” 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之 等。 “游” 与席勒的游戏说非常相近。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 “逍遥”也写作“消摇” ,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就是 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 的一个重要方面,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提倡不滞于物,追求 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 现代儿童画创作状态分析 学生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历,使得许多东西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如技法、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不会轻易改变。现代儿童画想 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儿童画强调自己直观感受,在表现形式方面如 造型、色彩、构图等也
第1页/共3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男人喜欢吃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