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天骄 绝妃废材,水金行者。想打一套96的金蛟龙变异速度装,要怎么打。材料只有用百炼洗髓石洗吗,我用了一百

凤舞天骄资料片《黄金圣斗士》今日上线
凤舞天骄资料片《黄金圣斗士》今日上线
《凤舞天骄()》一直以来被誉为“最美的2D网游”,而今天,也就是这个双12的日子里,上线的全新资料片《黄金圣斗士》更是得到众多玩家的关注与期盼。让我们一起走进《凤舞天骄》带来的这个全新的黄金圣地。
这次《凤舞天骄》资料片《黄金圣斗士》的上线,最大的两个看点便是玩家梦寐以求的星级黄装,和08年终极战区——逐月(电信)、追风(网通)的开放。作为喊着“天马流星拳”长大的一代,我们每个人都会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黄金圣衣。而这次《凤舞天骄》推出“辨十二星座,铸黄金圣衣”的活动,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星级黄装。
【黄金圣衣免费送】
玩家心中遥不可及的黄金圣衣,现在马上可以轻松获得!只要在12月12日10:00到12月18日24:00内注册账号,就将获得《凤舞天骄》送出的超值奖品—黄金圣衣,让你在踏入凤舞圣地的第一步时就“锋芒初露”。
错过了注册送圣衣的玩家不用着急,只要你等级达到40级,在洛阳npc神鼎台传送柱处即可领取“神鼎台任务”,根据等级不同40级可领取任务1,60级可领取任务1和任务2,80级以上3个任务都能够领取,完成任务后,你仍可以获得黄金圣衣装备。
【星级黄装轻松铸】
不少老玩家在经历了游戏的种种乐趣之后,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一套表现身份的“星级黄装”。《凤舞天骄》这次的更加着力于打造星级黄装。全新资料片不但加强了玩家们的打造能力,同时为了能让每位玩家都体验到身着黄装的乐趣,还推出兑换黄材必备的物品——荧光石。至于荧光石的获得办法也很公平,玩家们只要参与游戏内的副本,使用完成副本获得的奖励——天晶、地晶碎片,就能兑换黄色材料。打造黄金圣衣,只需这么简单,这样一来,玩家们得到黄金圣衣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终极开区,“材”源滚滚来!】
作为08年最后的新区开放,逐月(电信)和追风(网通)两个战区为广大玩家准备了丰厚礼品!不论你是新玩家还是老玩家,不论你是缺少金钱经验还是缺少材料道具,新区都为你提供了轻而易举的获得机会。
一、新人脱贫,咱能领工资了!
新人进入游戏后,在游戏过程中达到特定等级即可获得总价值高达800元的惊喜游戏道具奖励。这样一来,我们的新手同胞就不用再过着一贫如洗,拼命打怪找钱的日子了!  活动时间:12月12日10:00——12月31日10:00
二、冲刺明星,我也称王称霸了!
这是一次所有新区玩家都可以参加的新区活动,开服后开服后各区玩家进行冲级比拼,在12月31日15:00就将统计出战区中等级前3名的角色,并给玩家进行公布与发奖。把握住这次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就将有机会获得王者称号!
奖品设置:  等级第1名:极品打造至尊大礼包一个+“真武之魄”称号;  等级第2名:588鼠年贺岁大礼包一个+“真舞之影”称号;  等级第3名:298元聚宝盆大礼包一个+“真舞之影”称号。
三、精彩无限,大家都去狂欢吧!
在新区开放后,将开启2倍经验2倍灵性2倍掉率的活动。这个时段练级的玩家,简直就像是在参加一次凤舞新区的岁末大狂欢!
活动时间:12月12日15:00—23:00
四、天降乐透,来抢极品坐骑呀!
玩家只要在12月19日15:00前,角色级别达到40级,都有机会获得抽奖机会。这样一来,新手也将告别只能以马代步的日子,轻松获得高等级玩家才能拥有的极品坐骑!
奖品设置:
一等奖:1名 蓝龙1个+佛光舍利子3个+洗髓石(黄)3个+“凤舞喜庆宝宝”称号
二等奖:2名 红龙1个+佛光舍利子3个+洗髓石(黄)3个+“凤舞快乐达人”称号
三等奖:3名 金甲玲珑兽1个+佛光舍利子2个+洗髓石(黄)2个+“凤舞快乐达人”称号
【老区玩家的特别福音】
对于老区玩家,官方也为大家准备了另一份大礼——幸运翻牌搏大奖。在12月12日10:00——12月17日10:00这段时间内,玩家每天可以登陆幸运翻转牌页面抽取奖励,每个牌子后面,包含着不同的奖励,礼品中包括着舍利子,百次药包,声望,离线挂机石,各种经验药等多种礼品,而在这些牌子背后,还隐藏着珍贵的大奖哟,看你有没有机会一下翻到它喽。
《凤舞天骄》作为目标十年来的巅峰之作,一直以画面华丽,玩法多样而受到广大玩家推崇。相信凤舞的忠实玩家们,一定会对这次《黄金圣斗士》的上线感到无比兴奋。同时,大量活动的开展,也将会是广大新玩家的不二之选!
支持键盘 ← 和 → 分页
类型:ARPG
特征:奇幻
类型:射击
特征:蒸汽朋克
类型:大型RPG
特征:魔幻
你不知道点进去会是什么
Wan网页游戏免费玩行者老师讲脉法-
我的图书馆
行者老师讲脉法-
行者老师讲座:脉法解一
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脉法的起源、变化整体来讲一讲,这样大家在临证的时候心里有个底。我们搭脉,根据动向分为来、去、上、下、至、止几个部分。就是脉在上面的时候浮现来是什么样子,而沉下去时是什么样子,止时是什么样,来时又是什么样。而我们今天是根据黄元御的脏腑虚实来诊断。我们搭脉,一个是脉动,一个是尺肤,脉法的位置有时候,除了脉动,部分有高有陷。什么是独取寸口,就是以寸口之脉,侯一身五脏六腑气之虚实,这就叫寸口之脉法。为什么要取寸口呢?古人说,寸口者,气之大会要。营气是周营全身,一日一夜交汇的地方。脉气交汇,五脏六腑之气全交汇于寸口。寸口脉有几个特点,第一个脉是怎么来的,首先是要靠阳明胃气的鼓荡,脉气才能行于周身,阳明胃气,一身原气之本,是为根气,少阴肾气亏虚的话,脉象会浮散微弱,所以搭脉时讲究胃神根第一点讲寸口脉的部位,是根据关部来定的,腕后高骨,定关,桡骨径突,对应的是关部,高骨前,中医讲关,气机在这是阴生阳入,是关隘之口。我们古人,根据天地之气成象,来定出不同的气象,不同的脉度。关前一寸,一寸里面取九分,寸口脉阳气出九分,关前是阳出九分,九分里面以六分定为寸,关后阴入一指,阴气伏藏,由关部到尺泽穴。一尺里面取一寸,一寸里面关后三分,是为关,余下来的七分定为尺部脉,这就是寸和尺的分部。关于具体部位的长短来历,平常的动脉循经是手太阴肺经,但是也有很多人脉向行的不是手太阴肺经。一般是至关部以后,脉向内循,内安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是内斜脉。还有从关部外出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是两种脉向的变化。按着道家来解释,一般人的脉向出关了以后向内走,心气偏抑郁,脉象偏于往外的,偏于阳的一面,就有点浮动,浮躁,阴的一面就有点抑郁。所以内弦脉的人经常有心烦抑郁的症状,无明烦恼。斜飞脉的人,上焦阳气不降,还有一种叫反关脉,是脉行直接从指部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种人天生就是阳气不易敛降,阳明经气不容易敛降,这是生理的一种状况。会出现这种阳明经气不易敛降,就要靠后天的自己调摄,靠天时、地理几方面来佐助可以达到平和。下面讲脉法的部位。两寸部是上焦之分,我主张是不要强分脏腑。内经里有句话就是,上附上,下附下,就是上对应着上,下对应着下,咽喉对应着寸部朝上入鱼际,尺部朝下对应着双膝足踝,所以我们根据脉象定的上中下这种三部,而强分脏腑有点不太合理,因为如果定出来强分脏腑,象后代的脉经里也写着,左寸心小肠,心膻中,又有外内的问题。首先我的理解,脉象的靠内侧靠外侧,尺内以候腑,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内以候腹。腹中的疾患往往显示在两尺部脉,左侧候之以左,右侧候之于右,它是有左右的的隶属差别,左腿有毛病就是显示在左尺部脉,它不会映射到右尺部脉,相应的脏腑肌瘤都是以左应左以右应右。我们现在根据黄元御的脉法来看,左上两寸部脉,候于上焦之气,关部脉候于中焦之气,尺部脉候下焦之气。然后根据两手六部脉升降现象来判断元气升降的这种大象。左手按照黄元御先生解释,是由阴出阳,主精血,从精血中阳气升达,然后是水中升木,木中生火,来从这里考虑的。左路阳升阴长,右路阳杀阴藏,在阳气敛藏上有克制的这种作用。第一种,心火要敛藏,火克于金,肺气才能降,金克于木,胆气才能够下达,木克土阳明气才能下降。所以临床上很多疾病,阳明少阳之气是要相互克制的,然后是土克水,水气才能敛藏。所以左路阳升和右路阴藏,它是走的生克不同的角度。种种脉象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派生出来的?我们把四季脉象掌握好以后,就可以握阳升阴长的这个象。内经有六脉,就是大、小、缓、急、滑、涩,从这六脉来判断邪气的消长不同的现象。进而寒伤有十脉,就是伤寒通过十种脉象,也就是对脉气的强弱、脏腑的虚实来判断的。基础还是对四季脉的把握,进而对伤寒的十脉来判断阴阳的虚实。后代衍生出来的二十四脉、二十八脉,这些都要以四季脉为基础。难经里讲的脉象,也是根据四季脉象来的,它这里把五脉的藏象,又分别为五藏六腑,各自生克,显示出来,根据脉象判断脏腑虚实。今天讲的仲景的脉法和黄元御先生的理解。现在讲四时的脉体,大家要不断的用思维去揣摸它。春之脉,如若昭昭,如寻长端末稍,是怎么样为弦脉,其脉如弦。通过文字的描述,不断的去体会。春脉是阴中一点阳气,阳气于生动,由震化而生,这时阳气已经萌动,阴气尚末动。夏季,阳气慢慢形成疏缓涣散,慢慢浮散这样现象,就出来洪脉,阳气也是由内而外产生一种冲,这时一般脉象用离卦来解释夏季这种现象。大家记住,用卦象来现解脉象,也是一种表示的方法,但如果不熟的谈,这样理解有时会产生更多的名词,造成更多的障碍。秋季是一阳由内而生,一阴自外而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就是说秋天还是浮脉,已经有一点要收的意思了。这点要收的意思不是从里面来,是从外面来的。所以大家看兑卦,外阴爻而内阳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冬天是一坎卦,坎的卦象是一阳居于二阴,有人解释是坎中满,一阳居于二阴之中,我认为这个解释就不对。就这个坎卦的卦象来说,坎卦的内卦应该是阴,是一阴爻,最外面也是一阴爻,如果不用三爻画卦法,而用六卦画卦法,最会看的非常仔细,坎卦代表的是阴阳错杂的一种现象,他表现出来的外在暂时是阴爻,离卦也是一样,离坎两卦是一个互卦,它两是随时可以变化的。在临床上很多症状要注意,病人出现寒水之象,一转换就变成离火之象,所以离坎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互转化的,很多少阴病,产生上焦,两卦互相流动,互相变化,互相为用,所以人的心肾之气是相互沟通,心肾相交,相互济济。由心君之气然后下敛变成肾水。黄元御先生说过:“方见上热,便知下寒之甚”,三阴病,病人平常就是虚寒的体质,方见上热,刚见到上面有火,就知道下寒之甚,坎水寒甚了,上面才会有火热。因为水火不相济济了,离越热,坎越寒。还有张逸安、张志聪,他就提过,有一分浮热则用一分附子,临床上很多虚症病人,上焦火越大,下焦用附子量越大,如果附子量没跟上去,症状不会很快解除。有微火的话,就用一点附子,这时就用补中益气了,甘温除热了,要是大热、暴热,都是阳不敛降。下面讲真脏脉。历来内经里对真脏脉有解释,黄元御先生也有解释,但解释的有一些不是让人一目了然的。大家想想真脏脉是什么?真脏脉现,五脏六腑之气皆因胃气而至于手太阴,就是必须靠胃气的鼓动,五脏六腑之气而至手太阴脉,就是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黄元御先生解释说,邪气盛,精气衰,真脏之气独现,按理说邪气盛,精气衰,应该显示的是邪气的脉象,邪气脉象就是一股不正之气,一股非位之气,导致的这种脉象,即然是非位之气导致的这种脉象,为什么必然是真脏脉现?而且五脏六腑之气必因于胃气而至于手太阴。真脏脉现是什么含义呢?是一脏脏气败亡所显示的脉象叫真脏脉,即然是一脏脏气亏竭,为什么会显示真脏脉,因为这一个脏气已经亏败,这个脏气必然不能随脉象到达手太阴,这个脏气郁阻住了,手太阴显示是其它四脏的脉象,就象四季之气一样,现每一季之气,并不是哪一季气旺,而是哪一部脉气亏或哪一部脉气亡这种现象,四季之气有生有长有收有合,而无藏时,就是脉气整个都浮在外了,所谓脉气不得藏,这时真脏脉现就如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肺脉至,大而虚,这是不得敛啊,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真心脉是什么,心气是开散的,脏腑之气不能开散了以后,真脏脉现后,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接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这是脏腑之气不得升达了,已经无力升达了,全都是郁结于下,所以真脏脉讲的是一脏的脉气亏虚,相反会显示这一脉气非常盛,这是脏腑之气亏,其它四脏之气自然这一气流转了以后,隔绝与此,根据这种状况显示出来的脉象来理解真脏脉,大家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真脏脉现者,皆死于不治。这也不是这么说的。真脏脉现对于什么病人,到什么程度,这都是有讲究的。真脏脉现皆死,有几年死,这都不一定,内经和伤寒里有很多死症,现在也经常有。黄元御先生解释这个真脏脉,主要是从胃气败竭这个角度来解释的,我解释真脏脉,主要是从一气不至,有五脏六腑之气,有一气不至,一气败竭,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但是从黄元御先生的理论,五脏六腑之气皆属于中气之往来,所以一脏真脏脉现,也就等于中焦胃气的败竭,只不过败竭的方式不一样,部位不一样,会产生脉象不一样。下面把不同等的脉象按黄元御先生的思路来理顺一下。浮沉大小,五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浮。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过去古人,很多人不讲究部位,黄元御先生的脉法是非常讲究部位的,不讲究部位是怎么回事吗?不讲究部位是在浮沉之间论部位,讲究部位是在浮沉以外,在佐以六部,举个简单的例子,左寸浮大,只这一点是什么意思,左寸本来就是木火升发的位置,而浮大也是木火外达之象,所以左寸浮大,代表心火内实,心火至盛的现象,然后根据左寸浮大,再看关部,关部如果有浮大之象,就是心肝火盛,木火之象。再看右寸沉大这种脉象,临床上不常见,但是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就是叫大家按照黄元御先生这个思绪,把脉象理顺。左寸是木火升达,现在左寸没有浮反而沉,这是木火升达不足,在六部脉象看是这样的。但是一部来说它沉而大,沉而有力,沉实,按照一部脉象心火本身脉象来说,这是心气内郁,根据这种脉象,木郁就要达之。一见脉象沉,是金木收敛有余的脉象,它敛在里面了,还要看它是化阴化阳,是有余还是不足,是沉而弱,可能就从阴化,从水化,就是说木火升达不足,是沉郁在下,显示出不足之象,都是寒象。如果是沉郁而实呢,就是以郁为主,需要以舒达为主,如果是沉实的话,就要舒解心气,以辛凉、辛散为主。苍朴这些开达郁结,而不应该是以辛热为主,六部有六部之象,黄元御先生在脉法里把六部之象解释的非常透彻。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土弱则不能达木,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亦大。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气抑遏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这是讲六部的升降方向。相反,在临床上只用这个是不够的,还要看一部之升降,比如左关这一部脉象,它来,脉搏跳动,跟呼吸一样,它一来一往,一发一收,这脉象就搏动,就好象木火升达,脉象一去象金水收敛,脉象来的时候有点郁滞,来的时候时间比较长一点,这时就要考虑木气有郁滞了,来的时候有力;收的时候,时间特别短,又没有什么痕迹,这时就要考虑,金水敛降不足,但脉象要查就查主要有问题的,来的时候脉形比较壅滞,脉行涩,走的时候脉象比较轻利的话,往往是升发上的问题。在一部的脉象,考虑升降,是金水收敛问题后,这一部脉象来去有了,然后看它是上、下,是偏于浮还是偏于沉,考虑到脉象是升有余还是降有余,就象我们考虑脉象寸大还是尺大?来去可以判断两关的现象,还有至、止,至、止是六部脉象比较不能代替的,因为有的脉象很快的跳一下,休息一会,然后再跳一下,止的时间是很长的,就是整个脉气滞涩、郁阻的时间比较长。还有的脉,象滑脉,不停的流,往来流离不停息,脉道流利,人的六气充盛浮在外面,收不足,所以上、下、来、去、至、止,大家在搭脉时仔细体查一下。黄元御先生把脉法解释的非常透彻,讲的是真正的脉理,从古到今讲脉理的人不多,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太懂,懂的人又讲不明白。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提一下。关于二十四脉,下来我会专门给大家讲,关于六部浮沉讲的什么意思,六部的滑涩有相对应什么机理,分门别类的给大家讲讲。问:毛折乃死,是什么意思?答:毛折就是说皮肤汗毛,人的内伤疾病是从内而外的,即然发展到了皮毛了,在内经上,毛折,是说皮脆,皮肤非常干燥,毛发折断,这时疾病发到了极点。古人讲,练习导引、内功,易筋断骨,讲内练,洗髓伐毛,即内在的骨髓和外在的皮肤是相对应的,真正功夫练的好会练到皮毛上,这是功夫达到很高层次上的现象。洗髓伐毛,第一步是易筋锻骨,从筋骨入手,然后是洗髓,然后才是伐毛,色不折,毛折乃死。问:男女左右,大小不同,道理在哪里?答: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男的是阴中一点阳气,所以要升达;所以左路升达之气就偏于旺盛一起。女的是阳中有一点真阴,所以,以降为用,右脉偏大一点,偏有力一点,这是对女子有利的。但是在临床上遇见左右不一样的,参考刚才说的就行了。问:讲讲六阴脉。答:六阴脉我知道的也不多。六阴的脉象是六脉沉数,这种脉象在临床上,有不少女性患者是六阴脉,六阴脉象可以不是病态,对于有六阴脉脉象的妇女来说,是一种符合生理的状况。有些妇女性情比较含藏的,脉象比较柔弱,这是先天的秉赋,按古人讲也是一种贵象。但是看六阴脉一定看六部脉,根据六部脉仔细评判,不能妄下结论,就说是六阴脉。问:脉细代表什么含义?答:脉细主要是针对脉形来说的。根据脉形可以得出脉形细弱,这在临床上,细脉首先是脉道不充盈,往往是血不足的表现。在临床上很多人把细脉和濡脉放在一块,因为阴份不足,容易浮起来,所以脉濡细。但是一部脉象,大家可以根据四季脉法,洪脉是扩大,玄脉是升达,毛脉是收敛,迟脉是敛藏之象。这几种脉象都可以夹杂细脉,如果参杂细脉的话,这个脉本身不足盈,这时根据细脉的不同间杂的滑涩之象,来判断是郁滞导致还是由气血不足来导致的。根据兼夹脉象,内经说的查独,察看六部脉,必须要查独,哪一部脉有独特的,与其它脉不一样,这部脉基本上就是病脉。内经里查独、查兼,查陷下,内经对于脉法的三查。兼就是兼脉,兼杂什么脉象,比如弦细,兼,就是兼并的兼。陷下是部位。问:牙痛有何妙方?答:曾经有个方子,就是熟地30—60,细辛5-10,煎煮后漱口,很多病人马上可以止痛。但这只是一个治标的方法。具体内服药还要靠辨证。还有点时间,给大家讲一下,前几次讲课有人反复问口咸、口苦怎么治。口苦是为木火,口咸是金水之气不得敛藏。中土化生五味后,木火生达,金水敛藏,木火生达的时候,木火之气欲生达而不得生达,容易产生酸苦之味。木气欲升而不得升,是酸;火气欲达不能达,欲开散不得开,上焦有火,金气欲敛不能敛,则口辣,辛;水气欲藏不能藏,口咸。这是因为五脏四气因为不及而产生的太过,这时根据它的虚实或助之,或平之,象木气不及产生口酸,很多人一见口酸以后,两种治法就出来了。一种是清热,清热之后也可以治口酸,但不是好的治疗方法。还有一种是升达肝木,木气不升,则导致口酸,口酸往往是因为脾湿,中焦脾胃寒湿,木气不得升达,这时口酸。木气不得升达很容易化火,所以中焦湿而且带热,中焦湿热的病人反而口酸,这时要注意不能一味的清热。在利湿燥湿的同时,适当要荣升肝木。好多病人口辣,这是金气不得敛降。首先要看胃气降不降,也许是胃气不得敛降引起的。所以不能只清肺,要看中焦,还要化湿。相对应的口咸,口咸是肾水不得敛藏,不得只利水还得镇水,象真武汤。在临床上,有些口咸的病人我用真五汤,总之口咸的病人是要温阳利水的。口中产生的五味,总归是由土湿。问:吐酸水的病机?答:吐酸水往往是胆胃之气上逆产生的。胆胃之气上逆后,就要降胆胃,首先看是否要舒肝,很多人用柴胡温胆汤,治疗食管炎,胃十二指肠反流、合降胆胃之气。第一中土要燥湿,第二降胆胃之气。黄元御先生在舒肝的时候,必用桂枝,这是他的表法,大家不能一窝蜂都这么用。本来胆胃之气就降不下来,中枢就舒展不利,再用桂枝一顶,彻底就下不来了。这时就该用点柴胡、苏叶,用这一类的药,即能够降胃气,又能舒达胃气。再者,本来就经血亏虚时,又郁阻,又需要升肝木时,可以用点防风、白勺,这都是变法,不能说一上来就用桂枝,有时会产生一些弊病。当然桂枝是个大法,是个好药,在个别情况下我们知道怎么用。第一,临床一见吐酸水就用瓦楞子,乌贼骨,这些可用可无,都是些小药,治标不行,但用也行。大法对了以后,用了它们效果可能会更快些,大法不对,用它们一分都不会管用。问:有个朋友找医生号脉时告诉他是心肌肥大,请问这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的?答:这是临床经验了。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的。当然心肌肥大这是猜测出来,中医不是这样断定的。什么情况下是心肌肥大呢?心衰的病人,高血压的病人,还有扩张性心肌病的病人,但这些病人有时脉象可能不一样。所以不能说就一点判断什么样的脉象是心肌肥大。吐酸水和口酸还不是一回事。在临床上胃中灼热吐酸水的病人,可以根据从阴化从阳化来看,仲景的半夏泻心汤,对于治疗这些病人很大一部会都有疗效。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虚,大则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格者不及天地之气。关格者不得小便,格则土逆。这一点浮大,是有程度的。不是说一般的,一般的心火炽盛病人临床上是很多的,而且是外感病人,寸口脉浮大,外感一过,身体内的阳气浮动发热,寸口脉浮大的病人……灵枢脉度17讲的,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容,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容,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容故曰关格。这两处关格讲的是一个意思。但这两处是阴气太盛,为什么阴气太盛?并不是阴气太盛,是一气欲升不得升被阻于下了,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容,阳气不能被容,阴气不能容润了,这是阳气不能由阴出阳了,故曰关,关在里面。阳气太盛,阴气不能容,阳不能归根,不能敛了,故曰格,阳气都被格在外面了。阴阳俱盛不能相容故曰关格,这个关格讲的是寸口脉的尺寸大到一定程度了才能是关格,但是在脉经上讲的,脉要大到几倍几倍,这不好说,当然经常搭脉的时候,手底下会有这个度,用几倍几倍有时不确切。因为手底下是意会知,不能量化,现代医学最大弊病是量化,所以脉经上认为是不可取的,它表达方式不对,但意思是对的,必须大到什么程度。半夏泻心汤是少阳方,由于太阴中土寒湿,导致胆胃之气上逆,所以有温太阴降阳明少阳是半夏泻心汤的意思。因为造成肝气不得升达的原因是中土有寒湿,所以,干姜人参足以舒肝,干姜本身是辛的,辛开苦泄,干姜为辛,所以舒肝不一定柴胡,也不一定桂枝,干姜一味足以。大家要体会药物的之间的性味,产生升降这种作用,这样开方子慢慢逐渐细腻下来,对于古人过去很多医案,就会理解的深刻一些,其实过去很多古人的医案有不对的,但他看的病是对的,但他自己理解的理论是不对的,我们能从中理解到真正的机理就行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简单给大家提个问题,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好多病人,两寸脉沉弱这样人比较多。然后问大家:两寸脉沉弱,主什么?就说左寸沉与右寸沉又主什么?大家就我提出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意见我给大家说切脉,不是靠临床得来的,切脉是靠领会的。得于心而应于手,如果你心中不得的话,这个时候就是你手就是换个机械手,分辨率再高也没有用,所以必须在理上领会了以后才能够下手,领会,真正有所明了,有个问题我就是说两寸脉沉弱这种病人,大概是怎么造成的?左寸沉弱与右寸沉弱,他们分别讲的什么,有什么差别?讲的是两寸脉,大家还没有,也就是说跟着黄元御先生掌握脉法的思路来走,灵素说了一句心里之气不足,两寸脉沉弱,其实是心肺不足,是阳不足,是阴不得出阳,阳衰了阴气必盛,所以这个病人处于阳虚体质,两寸脉沉弱,第一点就是左寸沉不开达,能升而不能开。肾阳不足呀,肾阳这个词用的不太好,现在大家就是说很多教材就是说脾阴脾阳、肝阴肝阳、心阴心阳这都搞烂了,如果再谈肾阴肾阳的话,因为这个肾吧,牵扯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它参与后天的升降,另一个它又主宰先天元气的盈缩,所以你谈肾阴肾阳的时候不够准,还容易搞混。你要说元阳不足、不能上达,这个不一定,它只能代表就是说一身元阳到了肝脉以后,然后木不能成实,就是说水能生木,木不能化火,这一点导致左寸脉这种沉弱,如何化火,我们要治这样的病人的话,应该从这点考虑,不能用滋水荣木。两者的治法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如果谈到肾阳不足的时候很可能要考虑到收敛这样的阴气,如果考虑到上焦阳阳气不足,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温健脾肺问题。右寸脉沉弱,它多指气不足,气机开散不能收敛,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整体的脉都沉弱是以心肺脉为主呢还是就心肺两部脉独沉弱,这还是关键。这铁牛讲的上星期把一条脉:左尺浮大而迟很明显,其余各部稍浮大,左尺脉浮大而实。这个刚才我都讲了这个是阳乘阴位。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往上升呀,是不是,水生木呀。木气不达这时候。右尺脉浮大而实,这时候你看看大中有没有兼散象,如果有大舒缓的话,这是化火了,这时候需要清热;如果是浮大而坚实的话,这时候邪气还没有扩散,还没有化火,这时候你就需要略加开破之药,舒达;一定要舒肝,这管道上边不疏通,都憋在底下了,这时候你想怎么办?你是不是要把上面的木气尽量的往上舒达一下,所以说呢六味地黄不可行。六味地黄丸是一什么?它弱还可以,典型的右尺肾水脉不足了,滋水涵木,收一下。木气这么实,不属于正虚而属于邪实这种状态。看脉还是这样:虚则正气虚,虚则精气夺,实则邪气盛。脉气浮大,这时候肯定邪气盛以邪实为主,现在考虑邪气是怎么实的。邪气是怎么来的。人的一身,从那来邪气的呢?就是非位则邪,该升达气的升不上去,憋在下面这就叫邪气,该降的气降不下来,顶在这就叫邪气,并没有说从那来的外受之邪,没有这个,即使有外受之邪也是天人六气相互感应而得的。浮数而实是滑吗?因为这个左尺脉滑,有时候牵扯到血分,是不是?这得看是男是女了。如果不滑的话,光是浮数而实,考虑看看是不是下焦有这种淋痢,淋痢之象,痢疾呀或是淋证呀。有腰痛呀,这肯定是肝气淤滞导致的。可以考虑用肾着汤加减进行治疗。肯定是中焦脾肾下陷,肝脾之气下陷,这时肾着汤没有疏肝肝的药,可以看看血分有没有亏耗的状况,如果没有亏耗可以加桂枝,桂枝、川芎都可以用,往上升达,加辛温之品。下面继续给大家讲,“浮沉之中,有虚实焉。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浮大昼加,沉细夜加,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诊者当于浮沉之中参以虚实也。” 大家理解这个“浮大昼加,沉细夜加”这个也不一定,为什么呢,大家知道这个脉象浮大呢有个度的问题,因为浮大往往是不收。夜了则收则安,而白天则加重,但是往往有病人因为下元阴气,阴气乘于下,阴气格阳乘于阳所导致的脉象浮大,上两寸浮大,夜加越多,相反沉细昼加也多,所以我们要搞清楚阴阳升降。黄元御学说精彻的地方就是说把元阳讲的非常了彻,可以说仲景以后能解厥阴篇的只有黄元御先生,厥阴篇在黄元御先生来讲就是非常小儿科的事情,而历代黄元御以前的伤寒医家都没有搞清厥阴篇。在这地方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学习黄元御先生的厥阴篇就要理解阴阳之气是怎么升降的,元阳是怎么盈缩的这个关键,郑寿全先生呢知道了盈缩这一点种子,真元、大象理解的好。怎么盈,怎么缩,怎么升,怎么降,关于中间的细节比较马虎,尤其在右路如何敛藏潜降上说的少,没有说清楚。导致后世火神派弊病百出。浮沉我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提。就是说呀我们分别脉的浮沉了以后,然后立法制方上,又要考虑这个病是在气分上还是在血分上,这还是有差别的,这直接考虑到用药的这种取向。所以在每一部脉,在浮沉之间偏入阴还是入阳,是血分还是气分之间不同的差别,所以我们搭脉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个间夹脉,比如浮涩,浮而弦、浮而滑、浮而弱;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现象来看出一气之升降,问:“右关尺浮,右寸沉;左三部皆沉弱。”可以讲一下这脉象,这脉象是什么意思呢?答: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先右寸脉沉,就是上面天气不足呀,肺金之气本不足。右关尺浮,首先讲第一点,就是右尺脉本沉,相火之气需要闭藏,浊阴之气需要敛藏。三焦相火之气需要敛藏,右尺脉浮了就是相火不宁,不能敛藏,右关脉有跟着浮的话,这是胃气不降。为什么说胃气不说胆气呢?因为胆胃之气都降,因为胆气有时候不降的话他要参和于左关,左关确实有浮于之象,沉呀,浮呀,浮大呀或者是沉弦,这时候就要考虑是胆中相火不降。关于这个人,我们立法就应该考虑根据病人平常偏胖偏瘦,简单的从阳化阴化的角度考虑,虽然有浮沉,但是没有给有力还是无力,是大还是小是个关键,大可为邪气盛。这个病人经常有眼底出血的话,是阴气乘阳了,首先看左三部脉,如果是沉弱的话,不是沉细的话,这个病人我建议。。。。。 你如果用荆防加归芍丹地治的话,这就有问题了,这个病人左三部脉肯定有沉细,有阴分不足的现象。或者是左三部脉有点浮而弱,有阴分不足的现象。如果让我开的话直接用沙半理中汤加附子,而不用这些阴药。必加桂芍?因为简单的还是正气虚,你说扶弱,正气虚并没有所谓的邪气。如果邪气实的情况可能还需要点利水的,如果加桂芍了,这时就要考虑,因为左路主升的,左路确实要升,如果没有浮越之象的话,你单纯去升左路的话,反而导致右路不能降。 问:左三部脉几乎切不到,答:什么叫几乎切不到?还是就切不到?如果是左三部脉真切不到的话,是不是摸错了位置?如果不是摸错位置看是不是反关脉,这些都可以排除的话,还是能摸到的,就是说左三部脉确实非常弱的话,左主阳呀,这个就是说病人的阳气衰弱应该是非常明显了,左三部脉由阴出阳,由阴化阳。阴气不能出于阳,这个时候病人你必须参合右三部脉统一来看,是不是阴气郁在里面,还乘逆在上面了,还是本身就。。。。。问:右尺脉浮不是相火不能安藏吗?用沙半理中应该不加附子吧。答:加的,为什么呢?因为附子这味药,就是说内经上讲的就是辛味药,辛以润之,辛怎么润之?附子就是大辛大温,具有开破封藏的效果,这时候呢如果象你讲左尺脉沉弱的话,阴中不得出阳,左边阴中不得出阳,下焦阴气肯定不化,下焦阴气不化右边阳气想收也收敛不下来,所以这时候要加附子。如果这病人尺部脉摸着浮而细,尺脉浮而细的话,这时候而且尺肤摸着有点陷下的话,证明他这个肾中精气元气不足,这时候尽量不用附子去破散,因为附子需要本钱的,身体的精气足得话可以用附子,不足的话用附子破散了,他会不得其用。问: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答:这是我们古脉书上提出的。男子的脉象左脉偏盛,左脉盛于右脉为常。女子的脉呢,就是说左为阳右为阴,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这是常象问:脉阴阳是指什么答:脉阴阳,浮沉也可以讲阴阳;尺寸也可以讲阴阳。在伤寒论里面脉的阴阳绝对不是脉的左右,脉阳浮而阴弱,一般来讲是寸脉为浮,尺脉为弱,或者浮取的话是浮脉,沉取的话是脉非常柔弱问:脉细向来说是营分不足或是精气不足的,总体上说是阴分不足这个结论对吗?答;脉细,总体上说营血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呢,怎么来理解。首先脉是分脉气和脉形,为什么呢?周学海先生曾经讲过,脉分形数位势,脉看的是势看的是脉形,形为体,势为阳为用,他潜在的方向性。所以形为阴而势为阳,我们一般讲脉细而有力,可以浮,可以沉;可以实可以弱。所以脉细他讲究的势,是附载六气的这个形起码是弱,不足,这时候说是阴分。问:现在把的脉象大多是弦而细答:弦脉到是很多的,春脉应弦。细脉到不见得。问:开始是两关脉紧,吃了附子理中汤,现在是浮数答:如果两关脉都浮数的话,考虑是不是长期吃附子理中,阴分不足了,这就是说治疗关脉浮数,要是右关脉浮的话&&是不是考虑降点胃气,阳明胃气不能潜降下来,过多服用温阳药的话,精气不能够收藏,会导致越来越亏乏。本来两关脉弦,我考虑两关脉可能是弦,不会是紧的,紧脉转索,紧脉和弦脉还是有差别的。紧脉如转索,他是绷着的,有劲。这个力道是不一般的。但是两关脉弦的病人到是很多了,两关脉弦,就是中土这大虚了,弦居关位&&后天不足。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考虑从甘温平入手,不要太燥,因为中土呀,脾统血,藏精之所在,如果太温燥的话也不好。弦脉首辩阴阳,是不是,弦而大,弦而滑,弦而浮,跟弦而沉,弦而滞涩,就在滞涩之间分析清楚,他到底是从阳化来还是从阴化来,来断定你药的取向。如果他没有从阳化,这个弦为木象,他既然没有从阳化,他肯定从阴化,从阴化就是寒水之象,水不能生木。所以你就要温化,他既然已经阳化,木化火了,就是火有余的话,你就要收敛,你就要苦泄,所以说两种脉象下用药是有差别的。不要随意吃附子理中汤的,如果脉弦紧的话是肝木不得升达,你吃附子理中汤有时是隔靴搔痒。如果是阴分的话,脉弦紧的话是邪气凝滞在阴分,你用附子理中还不如用点桂归芍,一下子入阴分了,就能化开。问:晚上1—3点要吐完痰才能睡觉答:晚上1-3点是丑时,丑时属土,具体是不是丑时呢,要分一下,看是不是你住在那个地方,和北京时间是不是对应,有时差的问题。我只给大家分析分析脉象的说法,脉象也不是简单的问题,你们搭的这脉象具体的问题,还有许多说的不够详细的,我只能讲一讲。具体呢用什么方剂,这就没有什么用。问:左三脉细而弦,右寸细、关、尺摸不到答:右路主收藏呀,既然右关尺都摸不到,收藏有点过,是不是,既然收藏有点过,就是寒象,对吧。而左三脉主升达,升达了有弦细而不足,细而略弦。左边脉也不足,所以要暖下元,这个脉是典型的脾虚寒盛的脉象。因为这个不是讲方药的问题,必须把理论讲明白,一气之升降。把这个升降把握好了以后,用药是其次的。象我们很多人用药大家都有自己习惯,要是和药对应起来的话,这样以后在治疗上会受到限制,如果理论清晰,用药不会受限制。1—3点属丑时,丑时属土。在十二地支中有四个属土的。丑时是第一个,他属于人体土气,是燥湿之中气,而丑呢也就是说由阴出阳的输转,这个时候病人出现打喷嚏,然后吐痰考虑还是中焦脾胃有寒气,脾经有寒气,凝滞不化。打完喷嚏,然后吐完痰以后,寒湿开达了以后,阳气才能够入于阴中,才能够睡觉,关于这个病人我们还要考虑用药的时候还要加一些驱除痰饮的,化痰饮的时候还不能伤及阴分,因为这个病人本来就是两尺脉弦紧的话,弦紧居风位,就是弱,本来中土就弱,中土弱的话肝脉就急,这时候需要治肝的话就要荣肝,不能用太辛燥的,太辛燥的会伐肝。助肝用伐肝体。问:左脉细,右脉大答:左脉细,右脉大,我在临床上搭脉,大部分脉象就是说寸关尺三部脉象,都还是有差别的。左脉细,右脉大可以说是大象,如果统论的话也可以,本来就是说病人左三部偏于细,右三部都偏于大,也可以。左三部就是由阴出阳,既然细呢就考虑左三部经血不足。右三部脉大,就是主气分,气分易于收敛,相对于这三部脉,这个病人看来还是有点血虚气盛的现象。问:如何学脉法答:学脉首先要分清主次,我们学的是寸口脉法。第一为什么独取寸口,第二寸口脉是如何产生的?这个脉是怎样至于手太阴的?然后这脉气,脉形是靠什么脏腑之气协调而产生的?然后你就明白了:这个脉象是尺部脉、寸部脉整个脉象是怎么反映的,而不必要去纠缠于内经的尺内两旁择则季肋也,就是说我们开始就象孔子说的‘多闻阙疑’,也就是我们一定要抓住主线,搞清楚主要的问题,至于‘尺内两旁则季肋也’先放在一边,我也不理解。或许那一天我们机缘巧合,突然理解当时古人说的什么意思了。如果非得纠缠,非得搞出一个尺脉哪个部位,我觉得只会有害。我们搞清楚脉有浮沉阴阳这种概念了以后,我们再来谈,因为在五脏六腑以前先是阴阳。内经也告诉我们:独守阴阳,无与众谋,先从阴阳气血处做文章,然后去理解,进而再去理解候肾候腹呀,在这个指导下去理解,大方向就不会错。不然你单独挑出来搞左内左外,尺内尺外,这都是明朝以后搞徇古的,搞考古的,他们都没有资格谈学问,所以说现在&&国内好多科学家他们没有资格谈学问,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搞考证不搞亲身体验,他们不搞实证。所以我们要从阴阳入手,从五行处,来形象理解。先把根本握住了以后,然后再谈其他的。问:日本汉医书如何答:我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不过我觉得不值得一看。从古到今,日本人都没有什么懂医学的人,包括那个丹波三父子,没有一点实证。至于说现下日本对中医的研究方向,那更不值得一提了,本来中医就产生在我们的中土这片大陆上,日本不具备中土这个根基,没有办法去学习。或许有他们灵光一现的地方,但是大方向把握不对了以后难免出现很多问题。学习脉学就要从四时脉体开始入手,就是从五脏的,看看本位脏的脉象如何,理解四时五行本象,因为这脉,脉象属阴属地就是类比五行,我们从五行的角度来理解,来考虑这脉气的一升一降,从这里考虑元气的盈缩,然后由四时的脉体升降去理解诸多脉象的变化,每一脏又有太过和不及,每一气也有他的不足太过。所以我们根据正气的出入变化,然后再理解参合与邪气的留舍,就可以解释出来很多脉象而产生的症状。问:如何学习脉法,从那里入手答:没有入手处,就是你想学就有入手处,你拿出比别人多十倍的精力,来研究这个,你就能入门。如果你想拿一点点精力来学习的话,怎么都入不了门,天才都入不了门。问:四时脉象,那个是生理脉,病理脉?答:那有这么问的?四时脉象就是四时脉象,那有生理脉,病理脉?四时脉象就是告诉你天地日月形成的四大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这四种气象。你告诉我金木水火土是生理还是病理?不能这么理解。我们了解四时脉象,就是了解人一元真气,告诉你人身体一口阳气,他有五种变化方式,他又是一种变化方式,只不过是一种变化方式的五种不同的位置现象,所以我们要研究这五种,并不是说有病,什么叫病?&&与时不和,与势不和,中间出现不能和,则出现的 就是病。如果是脉气相和,有很多人的脉象出现各自的不同,因为阴阳二十五人,每个人的禀赋都是各异的。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节课主要给大家讲迟弱脉。问:脉原于足阳明胃,起于足少阴肾,止于手少阴心是怎么回事?答:就这么一说,心主血脉吧,是不是?胃为大海,五脏六腑之气呀,是不是,胃为大海,我们后天之气就要靠胃气的蒸腾宣发。谷不入,半日则气少,一日则气衰。是靠阳明胃气的谷道,然后才产生的脉气,所以脉源于足阳明胃,根于足少阴肾,足少阴肾是根基,是元气所指,是一个起点,肾经是闭藏之气,元气闭藏了以后,藏而后能开,是这样的。好就是这些,原于什么。。。。。。你看过以后就是相当于看过,&&古人讲究看书是怎么看?我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禅宗的案例:禅宗最讲究智慧的,能够悟入禅宗,就会有十足的智慧去处理人事间还有诸多学问之中,象我们古代的书画、建筑还有各种的器械、制造,如果能有一分禅意在里面,这都是极品,是稀世之品。所以说不拘于物。象我们平常学习的时候,象有个故事讲,有一个老禅师,看见他一个徒弟,每天还在读经,上去就打了他几板。怎么读经怎么还打他?说呀:哎哟你读经呀,牛皮纸都被你看穿了。你们现在看书也是这样,看什么字抓什么字,足少阴肾没有抓住,起于足少阴肾,来了,是不是,然后是左脉主什么什么,右脉主什么什么,学一条理论,就横亘在心中,本来是一片太虚,让你们弄的这一片白纸上被你们画的七横八道。这以后还怎么装新东西呀,怎么灵活变化?怎么预示变化之妙存乎一心,没有办法了。所以说老禅师讲,我看书只是睁着眼睛,你们也应该达到,别老是怎么怎么。&&背内经背的,有些东西就这样,多闻厥疑,多行慎言。
就是说先作为论坛上讲一例案例,案例很多, 因为论坛上就没有脉,根据病人的一身的六气的变化,这些症状的推断,这就是另外的问题了,跟脉诊不一样。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大家回去以后看看内经,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所以呢,阴阳五行是脉的根本,我们不要撂下根本,再谈二十几脉象呀,什么乱七八糟的。复呀议呀,对不对。你先什么是阴脉,什么是阳脉。什么是寸,什么是尺,高下阴阳反复的类比,脑子里唯阴阳是举,唯阴阳是看。脑子里就这点,把整个脑子里都洗干净了,洗空了,这时再来装东西,学东西那就最好了。问:学脉从何处入手最为有利?答:没有什么有利的,就是利学。佛学,佛家讲究学习什么是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就是说释加摩伲教你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愿,佛家的学习呀,佛法的学习是愿。我们学医的也是一样,也是学愿。你要学好医,你也要每天想着学好医,你要挖空心思,怎么样去琢磨,怎么样去思维,怎么样去全身心的体会,二六时,而且是白天晚上都在琢磨,这就行了。你要是想哪个老师适合我,哪个老师的路子最好,哪个老师的怎么怎么样,这种得失计较之心,这个是在做生意。你既然是在做生意,这学问一辈子都不会上去。学医学好了,也不会伤身了,以得失之心来判断。所以说学医也是一个难事情。学脉象,一个人你有多大的愿,肯花多大的本钱,肯花多大的力量来学医,你就会得到多少成就。这是丝毫不会欺瞒的。好了,今天就讲到这。
行者老师讲座:脉法解三
上节课,我们讲的是浮沉,浮沉在脉法里面从位数形势来分,可以说主要讲的是脉位,就说位于表还是位于里,浮沉之间的脉位,位数,接下来我就要讲讲这个数,脉搏的迟数,脉率的问题,可见呢这个迟数,何为迟数,脉搏为什么会产生迟数的差别,是不是,这个脉搏为什么会迟,为什么会数,它是由哪些脏气构成,它是由何气主之,这个是关键的,只有了解这个,这个搞明白了以后,然后再要谈迟数的时候,心里就不会一片茫然。首先脉迟,《内经》和内难都这样说,迟则在脏,数则在腑,有这种说法,就说迟脉呢,是因为气机升达不足,偏于阴位,所以敛藏有余,导致这种脉动稽迟这种现象,而数脉呢,受位在腑,是偏于阳份,阳化有余,而阴化不足,这就是脉数,但是我今天给大家讲,我们主要是测得从桡动脉来观察一身的,独取寸口,寸口之脉呢这个脉动主血脉,这血脉之搏动呢光顾两点,一点是血,一点是气,这脉候脉气,候那个什么,候营血.在这里呢营血不充,他会体现脉体就会细涩,气机不能达,它就会显迟或者弱,这是两种不同的脉,就我们一般临床上讲的,就是某个病人迟脉,就说经常会遇到在看古医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就是左寸脉数,或者是尺脉滑数,大家都知道就说按照一般的常识来说吧,就说六部脉是一数皆数,一迟皆迟,它应该是六部脉的脉率是相等是一样的,至于说六部脉的脉率不一样,这种现象非常少见,我们今天先不谈这个.就说古人为什么会单独择取出来一部脉,说数说迟呢?这是因为,按照《内经》的观点来说,察脉的时候要察独,察独了以后,有一部脉异于其它五部脉象,病位就在这一部,然后整个脉象又是数脉,所以在这一部脉,然后滑数、弦数,然后来阐述它的变化,但这一部脉数,证明其它部脉也数,所以关于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是要清楚,是不是,六部脉迟数一般……再给大家先从迟脉来讲起,就说脉为血脉,他是由靠营血搏发而推动产生的,这营血搏发呢,就是起于三阴,由阴出阳,脉搏稽迟呢?就是阴不能化为阳,则会产生迟脉,所以病在三阴。数脉呢?所以说就说迟脉多寒,因为三阴有余的话,则会显示出来迟脉,迟脉多寒,但是也有迟脉不化寒的例子。有气机郁结在下焦,阳明证的时候,大承气汤证也可以有脉迟,这是腑气郁闭,导致那个三阴之气不得开达,这个时候还得要急下。数脉,数则在腑,你看不是说得,数脉不一定是热,反正迟脉不一定是寒,但是迟脉为寒那是占大多数,数脉不一定热,数脉为热了,并不多见,并不是非常这么肯定的,在我们临床之中,有一点三阳之气不降的这点,上焦有虚火,下焦纯寒的这种现象,这种病人有时候就是经常会见到数脉,这在中医称为虚数,虚劳的病人都表现为数脉,虚劳的病人中气不能环转,然后呢心肺之阳气,足三阳经从头就说难以化阴,这个时候呢,按我们这个黄元御的思想来讲,就说阳不得入阴,迟脉呢,阴不得化阳,这阳不得入阴,这是两者的就说关于迟数,它表现的简单的一个概念吧。阳不能入于阴,大家想想,这就会出现就说三阳气浮在上,就会出现燥渴烦热诸多表现,少阳相火上逆的话就会导致心经的一些症状就是悸动,阳明证就是烦渴,太阳证就会有恶寒,因为太阳不降的话,表气不能合,这个卫气不能卫外而为固,所以这个恶寒、汗出等等症状,大家关于这个浮数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一下,有什么问题。没有人问的话,那我就综合上节课和这节课讲的,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向大家阐述一下。上节课有人问,迟数脉有正常的个体差异吗?内经讲,就是我们人分阴阳二十五人,每人人人的禀气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这五类之中又有五类,所以就分阴阳二十五人,而在这阴阳二十五之中呢,就说大家由于禀气的不同,所以呢,这个气化,就说从阳化阴化的角度就不同,从阳化阴化不同的话,脉率自然就有差别,这是内经上讲。问:为什么弦数脉主热也主寒呢?答:这我不知道你从哪看的,就说首先讲的就是要讲的这个弦脉,但那个在我们中医就说弦脉,弦数之脉它首先就说看是哪一部,还是六部位都为弦数,弦为木象,木气欲达不得达,是为阴脉,数脉,数脉就是上焦了,上焦三阳气不降,然后是阳不能化阴的一种现象,所以呢在这里面,就说许多病人的话,就说上为热下为寒,按照我们中医的讲法来说,很多病人是一种水沉火浮的现象,什么叫水沉火浮呢,就说水火要既济,肾水要济于上,肾水不能济于上,水沉于下下寒,心火不能交于下,则火浮于上,水沉火浮。所以很多病人的话,你看很多脉象总是有寒的一面还有热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论,你这是单从一种脉象来说,主什么证主什么证,主一大堆证,这点意义不是太大。问:那迟数脉只能根据一个人的前后情况来对比,横向对比意义不大。这是完全错误的,什么叫横向对比意义,每个人他虽然有那个什么各自有禀赋不同,但是都能得其常,这才是正常人,如果他的脉迟数了异于正常,超过了那个限度,就叫非常,这个时候就是有病理的现象,所以我们一看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首先呢接触到这个人的望诊,通过简单的望诊以后,就能根据面象,根据动作简单的把他从五行归类,他的性格就放在这,就是长象,就能用五行归类简单地归类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脉象,相对的比如他胖是不是,胖人多脉沉是不是,比如胖人的话体型宠大一些,阴气比较胜一些,胖人的脉一般有时候迟一些,比如瘦人,瘦人从火化比较多一些,瘦人脉多浮数一些,从阳也。所以呢,每个人在看一个人的长象,有人是圆脸尖脸是不是,然后有的是面色焦黄,有的是面色那个什么,面色恍白,这根据每个人的面象然后判断他的脉象,所以内经讲了,能合色脉,根据他自己的这个体型,再根据脉象相合,来看出他的有余不足,就古人讲的,内经讲的,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不管他是迟脉数脉你不能就说,一讲迟脉数脉,现在很多就说教课书就僵化掉了,唉吆,数脉,数则主热,其实临床上很多数脉没有热脉,不主热,在临床上心血管那么多病人心动过速,各种心率失调的病人,他都没有热,他都没有那个什么发热之象,而反而有很多人有寒化之象,这个时候呢你就根据三阳不能入阴来考虑,如果单纯少阳火季动的话,是不是,他不一定表现为这种怕热啊、发热啊这种现象,他内在有,内在有相火上逆这种现象,但这种病人春夏往往还有寒,这个时候呢我们就根据临床具体定了,具体对待。我刚才说给大家提个问题就是,还是上节课我讲得这个老套路,我给大家简单讲一讲.病人左关脉浮与右关脉浮,它分别代表什么?大家有人回答吗?没有回答,等一下我就点名了,我给大家说一下,就说每个脉象都是一个立体的,什么叫立体的,你看,这个左关部脉是吧,它是从尺部脉升发上去的,到达寸部,这是一维吧,是吧。第二维,它既然脉浮吧,它是从沉部是不是,从暗然后是沉部然后是升发上来,它现在升发太过吧,它现在关部脉浮,不是沉,所以说呢,这是两度,大家从这两个角度,非常好说是左关为脾虚,这点有……(学生说:左不升右不降,)左不升右不降这是大套路,两关脉浮的话,左不升右不降,这是肯定的,就说我现在要讲的,就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大家要从元气的这个盈缩这个角度,一元真气这个盈缩这个角度,还是盈有余呢,还是收不足呢,是不是,还是收有余而盈不足呢。从这方面来考虑,是阴化还是从阳化,从这方面考虑。然后不同的方面考虑它,这样子就能够,比如肝胆脾胃慢慢就能定位,脏腑的虚实,第一点,我现在讲的是浮脉,浮脉,什么叫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并不是大脉,大家知道,大脉跟浮脉不一样,如果两关部脉大,那肯定是左不升右不降这个,但是现在那个什么现在光是一个浮脉,是不是,没有明显的大脉作为基础,光是浮,是不是。黄元御先生也讲了,有余之间有不足,不足之间有有余,左关部有余的话,左关部其实不足,因为那是升不上去,升不上去郁在那,因为他就说不足的一面,右边降不下去,又降下一面,降不下去了,就说如果有实邪的话,邪气盛的话,我们就祛邪,如果不是邪气盛的话,(学生:右为胆胃不降,左为肝脾不升,这是以前是我的原话,)这也可以这么说,但是这么讲还是不太那个确切。我今天已经给你说得这个要从阴化阳化这个角度来理解它。(学生:左为脾胃有寒,右为肝有寒,)这个就有问题了,还有呢?大家讲一下。谁还没说,素灵你来讲一下两关部脉有余这种情况,可遇你来讲一下,不能这么迷迷糊糊地跟大家一块在这听课,自己还要主动思维一下,左为肝风,右为胃家实,胃家实吧,它不光是。首先是左脉,大家知道,左是什么,左是由阴出阳,是不是,它既然这个脉象已经出阳了,变成浮了,大家应该考虑一考虑,反正左为由阴出阳,以阳为顺是吧,以浮为顺,这个时候肝脉能浮起来,而不夹杂其它的这种柔弱气,这就证明它有有余的一面,这时候呢,由于肝气由于各种情况,肝气郁滞,是不是,各种情况的话,肝脉已升为过这种现象,就说浮动有点过了,肝有余肝的升发过了,这个时候,我们临床上多考虑,就说有些肝肾不足还有点血虚的病人,会出现肝浮,左关脉浮,然后左关脉浮呢,浮而有点郁滞升不上去,这个时候呢,我们一般就说荣生肝木,既要升达肝木,又要养阴血,所以一般呢,一般临床上应用来说,桂归芍之类的,就看化火之象明显吗,如果化火之象明显……今天我重点要讲的是右,右关部脉浮,右关部脉为由阳入阴,是不是,这由阳入阴呢,肯定以就是说以沉为顺,这个脉搏要收敛下来为顺,肺脉之浮,浮短而涩,肺脉已经有收涩之意了,脾脉是什么,脾脉要缓脉,脾为缓脉,它已经没有搏发之象了,已经有那个什么缓达收束之象了,这个时候呢,没有出现就说这个时候,脉还没有出沉,而偏于浮了,这个时候,右关,就是说这是不吉之象。在我们临床上我们知道,就说脏腑啊,浮则就说浮则属阳,沉则为阴,是不是,它现在偏于浮脉一面呢,它阴不足,阴则在脏,就说这个脾土亏虚,这个病人脾土亏虚而胃气不降,所以说呢,从左关脉浮,看出整个木气升发偏于有余,而得出来右关脉浮,整个土气,中土啊,中土,整个土气偏于不足,土气偏于不足,导致什么,必然是土不能制水,这个时候,就说右关脉浮,这土衰,土衰之境,下面就会发展到中土虚衰这种情形,但是这个浮脉一定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这点一定要记住,不要说到时候拿一个洪脉大脉直接都谈成浮脉,这跟浮脉还是有差别。左关部有余的话,有余就要化火,右关部浮了话,土气不足,不足则所不胜侮之,所以就会有,这个时候呢,上边可能有虚火飘在上,这时候的病人呢,会有什么现象,大家知道,阳明胃气通降不足的话,反而上焦会有热象,有时候反而是能吃,想吃吃的挺多,阳明胃气在这,脾土消磨不足,吃凉的吃多了马上拉,阳气往下降的时候,也分从阳化阴化,从阴化了以后,这个时候它就说,咳点咸痰呀,是不是,中焦就开始不能吃凉东西了,从阳化的时候,它就是中土湿热,有时候还能吃东西,就说老想吃点凉的,很多病人出现老想吃凉的,这个右边土气已经不足了,这个阳明胃气不得潜降。从那个内经角度来讲就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堕,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这意思就是什么,它阳气衰于上,并不是寒化,它阳气衰于上,你看,表现的面色焦黄,黄脸婆,女的出现。就说这阳气胜了,她想吃、能吃、发脾气,然后是那个什么,有时候食欲还比较亢盛,是不是,脸上出现燥热呀、斑呀这些什么的,都是火象,其实她这是阳气不足了,阳明脉衰于上。阳明与太阴相互滋养,大家要补阳明的时候,怎么补,我再问这一点,就是说既然阳明气衰了,阳气要补,要补这个阳明之气,怎么补,临床上是怎么入土,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从难经上讲就说,虚则补其母,土气衰了怎么办,火能生土,温中上之阳,火能生土,可以用黄芪理中之类的,不要总想的,哎哟这个阳气不收了,我们要收下来,是不是,阳气不收了,是因为元气不足了,滞于半途,就说走了一半他走不动了,是因为一元真气不足了,阳气不足了,滞在中间了,这个时候呢,你就要去大力推动它,得用生芪,是不是。你像肺气,肺为水之上源,肺为华盖,肺气不能敛降怎么办,因为补肺气肺气才能敛降,不要说用点儿什么桔梗、半夏、杏仁、陈皮、川贝、枇杷叶之类的没用,这些小药,这些小药都是调一调,真正就说脏腑气机亏乏的时候,还要从一元真气入手。所以说在临床上,有人说女子七七阳明脉衰于上,这时候用药,这时候还要补脾肺,但在补脾肺之气的同时,还有出现,有一个问题就说,这我们这个现代人那个七情妄动,导致脏不能藏精,这个时候呢导致这个五志相火更容易浮动,所以一般人在临床上,他用以治疗这个三十过以后的这个面黄呀,经常用知柏地丸啊、六味地黄丸啊,也取得一些效果,但这都不对,大家都知道这不对,这只是对现代人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不是滋阴降火得逞了,这是本来是相火不位,这个时候,它进行去敛心神了,它叫一身从阴化了,从阴化了以后,这上焦浮动的相火容易收敛下来,但是一身的阳气反而,就说元阳受损了。所以我们在治疗这种病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在用温中补气药的同时,还要用些牡蛎啊、花粉啊、麦冬啊、五味,来敛降一下上焦浮动的这个相火,这时候斡旋中气,所以说这里面,就是黄芪这味药,黄芪这味药,是主降的,柴胡这味是主降的,这是内经的两个,柴胡主降,柴胡怎么降,降少阳啊,黄芪主降,黄芪是降什么的,就因为就是说升极要复降,就是黄芪,大家把这点搞清楚了以后,就说从营血入手的是不是,营血是敛凝而后发的,左路营血升达,右路呢,右路要使那个水气要敛降,阳气要敛降。这个时候呢,阳气只有充了肺气只有足了以后开宣,由这点可以知道,临床上有很多就说比如说遗尿的病人,下边肾气不收,肾气不收,何以收之呢,精能收之,精收而水藏,是吧,精敛而水藏,精不得收了,看看有些人气不足了,元气不足了,这个时候还要大量用炙黄芪,从这点收,这在临床上这种案例很多,黄芪然后佐以其它的这个敛降温固补肾的药。何以今天我们讲的迟数的脉象,那我就先从这点讲起,左脉弦迟,左脉或者一部脉,左脉弦迟,因为就说光能从迟数来看呢,必须兼加脉,它不可能说光是一部脉浮沉迟数,这是不一样的,就说到哪一部浮沉迟数的时候,必然是两种,是两种以上的脉象来表述的,比如左脉弦迟,尤其左关部脉弦迟,这是什么现象,大家就是说,通过对脉象的一部一部脉象的分析,来阐释它这个,我们搭脉搭的是什么,不是搭完脉就知道病人哪个腿上长个瘤子,或者是哪个脚趾头受过伤,不是搞这些虚玄的东西,而是通过脉象知道五脏六腑的寒热虚实,知道升降而有余不足,把这些搞清楚了,这个我们切脉就算主要目的达到了。至于其他的临床各种病啊,什么外感内伤这在可以那个积累临床的经验,加以体会,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先讲一下本人,如何,如何左脉弦迟,左脉弦迟说明什么,没人回答,前面我们讲了就说脉的位数形势,是不是,弦呢,……是不是,然后呢,迟数讲了,位没有讲,位没有讲就说没有浮也没有讲沉,没有讲这个,基本上还在路子上,我给大家讲的是左脉弦迟啊,是不是,左脉弦迟由于左关弦迟比较明显一些,左脉弦迟是什么,左路是营血要升达,左脉弦迟整个表示的是一种木气郁结的现象,在尺部弦迟呢,水寒木郁,什么叫弦脉呢,如按琴弦,大家摸摸那个琴弦,不管金属丝还是什么丝,是不是,它虽然有一种波动的感觉,但是那种升意还是不足呢。所以一般的弦脉,不管是如按琴弦,还是如循刀刃,都是升意不足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弦脉本身就是,就说弦脉主木象,木气要结在这中焦土气不升达,土木无侮,阳气才能升达,在中医里边……这时候呢,这个时候木气不足,木气郁而不升,所以在各部脉会产生这种弦脉。所以中医里面,弦脉又叫六残贼脉,在六种脉象里面这是六残贼脉之首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胃气不足,这个木气郁遏产生风,刚才讲到弦迟,迟是什么,就是阴不化阳。左部三脉弦迟,尺部脉弦迟就是寒气郁结于下,关部脉弦迟是什么,如果关部脉弦迟比较明显的话,左关来主肝,就说肝藏血,这个时候,这个关部脉弦迟的话,我们考虑的第一个阳不化阴,营血不足的话,不得以升达,这个时候呢,我们来治疗这个疾病要温化的话,还必须就说温升,左路升发不足是这样的。但是说左路升发不足,你要看这个关部脉,关部脉呢,一般左关部脉弦迟,弦而有胃气,有没有?有没有火,还是弦而少胃气,是弦涩还是弦滑,主气还是主血,以后我会讲到,内经讲了这个左关部脉,& &再讲右关部脉,刚才这个同学说:迟脉是阴不化阳。这只是我讲课之中讲的,大家如果单独拿出来讲这个问题的话,沉脉,是不是,也是阴不化阳,迟脉也是阴不化阳,浮脉阳不入阴,数脉也是阳不入阴,但这个浮脉与迟脉的两种阴不化阳,有什么区别呢,不是你断章取义,就说我从你打这个字来看出来,需要有些解释,要不然这样,我刚才这样说出来,会容易留一些问题,大家先想一想,我再回来谈就是说,关脉,两关啊,其实都是中土之象,由于左升右降,所以分两关,左关脉左关脉弦的话,弦涩主升意不足啊,这个时候呢,右关脉弦呢,右关脉弦呢,这个时候,胃气敛降有问题,这敛降有问题。刚才不是说,右关脉敛降不足不是浮吗?是不是,这个弦脉呢,既然出现弦脉呢这是证明脾土之虚,刚才有人打出来是脾虚木乘,就说脾土之虚,脾土虚了以后,怎么回事,就说肝木之气欲舒达不得舒达导致的,导致了脾土就说中焦土气欲合而不能合,敛降不能敛降,土气不能镇水,中医土是干啥,土气能把水镇于下,这个时候呢,由于木气不得升发了以后,大家知道五脏之性是什么,五脏之性是,五脏有余,克其所胜,侮其所不胜,首先呢要克其所胜,就木要克土,土气就不能那个什么,土就不能敌水了,土气就不能敦埠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是怎么个现象呢,这是脉弦迟,这是略显浮象。如果是弦迟而沉呢,大家在临床上遇见过弦迟而沉,右关部脉弦迟而沉,一个是弦迟而浮,一个是弦迟而沉,胃寒有饮,这点是什么,这点是水土之气入阴了化阴了,过剩,这个时候就会变成饮,单弦为饮,双弦为痛,就说脉象里面两手脉弦,一般多主痛症,单手脉弦,多主饮证,有这点就说临床上这点的看法,但是呢大家也不要执著单弦为饮,这也不一定,不见得,主要还是要看这个六部升降的大象。首先呢,右关部脉弦,就是土气有亏啊,肝木克其土,不管浮沉,不管是从阴化、从阳化,这个时候呢,就说后天之本已亏,这时候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就不能用过于刚燥的东西,不管他是有饮,还是胃脉浮,就是三阳有点不降,过于刚燥的东西吧,只适合叫病人,本来已亏损的这种脏精之气啊,五脏藏精啊,五脏精气要收敛,这时候你药物过于干燥了,咱们服用中药是什么,都是草木,草木之气是什么?草木之气透达芳香,金石之气也一样,这个药味入水了以后,这个水吸取的是气分多一些,知道不,气分都是主于宣达而浮动的,这个时候呢,对于脏精的收藏,所以很多,大家如果就说在临床上经常听见有的人老人说,不能吃药,药吃多了会把人吃软,这是道理的,就从这个角度走了,不管你用什么药,有时候用对证了,吃一段时间,也会病人感觉到乏力,这是元气不支的现象,这时候需要停一段时间药。而对于我们这种中土已经亏虚的病人怎么办呢,中土亏虚的病人,就说脏腑虚损了,内经里有以甘味药调之,不可以有至剂,什么意思,就说药味呢不要大,药量不要大,药味呢偏于甘淡一些,然后呢,这个药煮得时间长一些,药煮得时间长了一些,它的那种各种药的偏性就减去,会居于中土。关部脉我讲了,下面就是尺部脉了,一般来说,就说我们临床上形容关尺部的时候,都有沉弦的描述,在于形容两寸部脉的时候,就是说浮大现象比较多一些,因为就说寸部属阳,它易于有阳,本位就是浮,而就是说两尺部脉呢,关尺部脉呢居于阴位,阴气不得化阳,可以给大家慢慢讲一个就是说,这里面伤寒论里面,病人脉数, 数为热, 当引谷消食, 而反吐者, 以其发汗, 令阳气微, 膈气虚, 脉乃数也,数为客热, 不能消谷, 胃中虚冷故也,是故数也有阳明之脉虚也,胃可有热。大家可以看看,这点讲的就说,三阳之气在上,不得以下潜,有有余和不足两面,有余的话阳明气盛,不足的话,阳明气衰,阳明气衰的时候,照样是阳明气无力下达,上焦也会有燥热,但这时候燥热是因为因衰而燥热。阳明胃气本来喜燥而湿,由于本气不足,所以化湿象为重,中土既然从于湿化的话,当然胃中虚冷不能消谷,我们说这些话,大家体会一下,对于六脉法,大家都可以这么考虑,相反心肺部之脉象也可以有虚实之变,所以在临床上我们就是这个病人从阴化,阳化,一定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一定要把从阴化、从阳化,把主流抓住,比如像那个什么,很多病人,平常中土寒湿,然后呢,从阴化较重,结果呢,得了糖尿病以后,是不是,消渴之证,肝郁少阳火上逆化成风火了,由于少阳与阳明已逆,,三阳益在上,邪气有余,导致中土从于燥化,这种现象经常有,对于这种病人,就不把握住那个治病必求其本了,治病必求其本是病以反本当成标治。所以在很多,大家看很多古人留下的方子治疗消渴的,上消都是白虎人参啊,是不是,调胃承气啊等等,但是都是权法,大家知道中下有寒湿就行了,所以说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很多糖尿病这种疾病呢,大家上焦可以清,中下要温,只有这样,这个病人呢,就说精神状态会好,而且血糖也会下降,有很多那个什么,同学学了火神派以后,象我以前最开始,一看这病人,木化不足,木郁不能生火,是不是,怎么办啊,用桂枝汤法吧,这个时候往往病人吃完了以后血糖慢慢会高,桂枝理中四逆这个,为什么呢,从阴化阳,阳化有余了,阳化有余这边那个什么,这边阳气入阴又不足,又不能敛降,所以导致的这个就说精能化气,气不能归精,周游于全身这个那些什么,血气浮散不能收,不能聚敛,血糖也不能够转化掉,所以脏精要化气,是不是,所以后代很多医家就说,六腑以通降为和,所以临床上我们知道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行,大家临床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问:作为客热,不能消谷,这里面这个客热这个热是指脉数还是指阳虚发热?答:这个脉数是脉数,阳虚发热是阳虚发热,这个客热呢,这个热是什么,这个热并不是说明因为阳明气盛啊导致的热,它就是三阳之气,非位之热三阳之气不能潜降而导致的虚热,郁而在上,阳虚发热,是阳虚发热吧,你能给我解释一下阳虚发热,讲一下什么阳虚发热,什么阳虚发热呢,阳虚发热是哪个阳虚,我们一身之气元阳之气,有发有收,是不是,有发,怎么发呢,三阴经,足三阴经由足走胸,这是发。足三阳经由头走足,这是收。一身的元气就是按照这个收发的规律,盈缩的这个规律来进行的,这个时候阳虚发热是什么,是气在三阳,三阳气虚,而不能敛降,这时候产生发热,叫不足之热,这叫阳虚发热。相对于阳虚发热还有一个阴虚发热。问:我想问一下,那个伤寒论122条说的,有条文说的这个,数为客热,客在这代表假的意思,不是外来之热的意思,是不是假热的意思是吗?答:不是假热,数为客热,讲的是有客就有主的意思,它本身不是阳明气旺,而是阳明之气,本来要潜降,不能潜降下去,三阳之气就说,不能潜降,导致相火上逆,什么叫相火,三阳的阳气不能潜降统称为相火。问:那这种火是吧它除了比方脉数之外呢,还有没有像其它的比如像口干啊什么的,这些其它的一些热象,体温高啊,或者病人自我感觉发热,有没有其它的说这些脉数,还有其它的热象吗?就这个阳气不能潜降的这种发热。答:过去我们这个古人一般说热的话,就说一般大部分都指的是这种体热,就身体感觉发热,问:自我感觉发热是吧,自觉症状。答:对,是自觉症状,问:它会不会出现那种口渴啊,舌红啊这些,答:可以,问:就说这个刚才您不是说了,由于三阳经,是吧!不能潜降,郁于上,好像是这个意思吧,它这热是不是主要表现在上部啊?答:是啊!火能炎上吗?问:也会出现那种面红啊或者什么的,好像类似那种戴阳似的。答:这点你只有自己考虑考虑。问:好的,谢谢。答:没关系,刚才我讲了就说,这人身就说有两股火,一名君、一名相,是不是,君火灵冥不昧啊,什么叫君火,什么叫相火,君火、相火其实是一股火,它只是两种现象而已,就像我们国家一样,有君王、是不是,有领导人,是不是,有六部的大臣,是吧,百官各思其职,这百官各思其职叫什么,这都就叫相火,但是呢他们得听领导人的,一旦不听领导人的,他就叫相火上逆。只要有领导人在上面坐镇的,然后呢百官各行其令,相火各思其职,这个所有功能都是相火之用,是不是,只要有那个什么,只要三阳气不降,产生出来上焦心肺这种逆气、客热,都可以称为相火,他这是一个统称,因为就是说脏腑藏精,精气不藏了,相火扰动,因为我们平常人得病的时候,他是有几点呢,就是说一个外感六淫,在外感六淫的基础上呢,就说我们内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七情内伐,然后饮食、劳逸、房事种种,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就我们现代人最关键的是七情内伐,所以七情内伐动的就是相火,五欲七情,相火不安导致的,然后呢,相火不安了以后,三阳气不能够合降,然后才容易产生这种外感。问:讲讲井荥输经合吧,这是关于这个经络上的,答:当然有时间我来讲一讲。问:糖尿病的气不可化精,原因是否就是阳气不降,从哪些症状可寻呢?答:这点你自己领会一下。我也就不过多讲了,因为气不能归精应该是这样,是不是,气不能归精的话,临床上就说很多病人,需要靠配合打坐、静养啊,让排除了一种烦劳的状况下,是达不到,光靠药物很难合腑气、三阳气、少阳火你都可以往下降,但是你要是脏精离位的话,这非常药物之所能,情动不中,精摇固内,是不是,这一点呢,只要七情内动的话,脏精已经失藏,脏精失藏了,你怎么叫它回去呢,脏精失藏,脏精失藏,这已经为浊精,浊精在气,这些淤阻,只能够时间久了,还会造成其它问题,所以现在很多,我看一些大夫讲的了就说治疗前列腺炎注重通气,从这些讲,对于临床上的病人。问:讲讲针刺入门。答:针刺入门啊,这个我讲一下针灸入门,针灸怎么入门呢,这个很不好讲,还是送几个字吧,持针有道,虚静为宝,持针有道,坚者为宝,这是我们内经上讲的,我们在遍学了这些针灸图谱啊、针灸穴位,临床上的这个针灸处方以后,这是怎么扎针、怎么样得气、怎么样知道迎随,这是非常关键的,我大概讲的。问:今天有个朋友问我,就说这个脉法谈一谈。答:我当时就讲,这个脉法要讲到入门,其实还需要有段功夫,因为什么呢,大家切脉的时候,这个脉搏是一盈一缩,恰像元气之盈缩,脉搏的这个搏动,是不是,搏起然后是落下,这期间呢有一来一回,你能够在脉搏的这一起一落这之间,来体察这种阴升阳落的这种现象,这个时候呢,可以说脉学初步,当然这一点体会就难一些,大家,我先给大家讲几句,讲到一定程度,大家也在临床上有所体会的时候,我跟大家可以互相来讨论讨论,关于针刺呢,针刺要讲究迎随,就说什么,我们一针下去,讲究是气至则有效,但这个有效气至了以后怎么办呢,是不是,气至则有效可以有效了,但是有什么效呢。有时候可能是虚虚实实,所以就要知道,针底下的虚实补泻迎随,你该补还是该泻,怎么去迎随,这个的话,这个针,持针有道,虚静为宝,只有在虚静的情况下,自己慢慢体会了,我就给大家简单的提一下,因为这个东西不是说,不是说能讲出来,你没有临床体会,没有长时间的这种静坐的入门功夫的话,很难有把握的,当然了,在这个把握这两点来说,我现在做得也不是很好,只不过是给大家说有这么回事,大家知道了以后,可以慢慢去体会,我一说了有迎随,你好好看看内经,灵枢的第一篇,可以看看九针十二原、小针解。问:察脉虚实上下来去至止,这六个字我在第一堂课就给大家讲了这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就说能把上下来去至止,这个心中摆明的话,就证明你对脉象的这个体会已经比较细致了,周学海先生讲的位数形势,谈脉的这种位数形势,从四个方面来描述脉象的这种差别,简单的说我们古人就讲得简单了一些,就说来有余而去不足,或者来急去缓,来缓去急。从来去先来分,这是内经上讲的,来急去缓为之病在外,来缓去急为之病在内,这是古人这么讲的,就说来急去缓呢,外有余而内不足,来缓去急,外不足,而内有余,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就是说,以前讲的就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是不是,天为阳,三阳,然后是地为阴,三阴,天地分判了以后,是不是,然后形成天地三所,阳气归于上,由阴出阳,阴气而潜于下,这所以就是说,本乎上者亲上,本乎下者亲下,所以有云出天气,雨出地气这种说法,天之阴呢是不为雨降于地,地之阳呢为云是不,云气升于天,这就是天地之气的互相往来。而对我们期间的一部脉象来说呢,同样是这个现象是等同的,脉之来呢,脉之来是地之云上升于天,脉之去呢天之云沉降于地,在这个时候呢,地之云气之所以能够升之天者,天阳相亲,就说是本乎上者亲上,是因为阳气在上,所以呢,阳气愈盛,然后云气愈能升于天,阴气愈盛呢,雨气则能降于地,这阴天啊,潮湿啊,这雨气湿气降于地,然后呢,阳气上来以后,云气才能腾于天,至于这点,我们来理解,就说什么叫来急去缓,就说脉势,脉搏来势急而有余的话,这个时候是病在外,因为阳有余,然后去缓的话是阴不足,所以说是外有余而内不足。我通过解释这段就说古人的原文你来理解这个来去的含意,上下我就不用说了,上下是浮沉之位,至于至止呢,就在脉力之间,“如烟”你对这个来去我刚讲的,体会怎么样,差不多吧。问:我就想问,就说这个他这里边呢不是说了来者至骨肉至皮肤其气升也是吧,咱们在临床上就诊脉的时候,来是怎么就说就是这个脉搏,由下至上,这个过程要来呢,怎么分来和去啊,他说的到是挺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感觉特别难把握。答:你就没有功底我给你说,怎么样把脉我给你说,你脉搏不要下不要感觉似有似无那个脉在跳动,你要静下心来,就像古人纪昌学射一样,你静下心来感觉这个脉搏冲刺的全身心,就是一盈一缩,就是一张一合,你什么时候有这种体会了,你再体会这几句话,你就觉得非常简单了,你如果手底下老是那个搞不清什么东西在那跳动,就没法谈。所以说搭脉要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这个是功夫是需要体会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你一上来就搞明白,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样扎针也一样,扎针你要能体会针底下这个脉气,有如波涛有如那个什么,有如橐瀹一般,就说来去,你有这种体会了以后,那个时候我们再谈如何迎随,如何补泻,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大家都雾里看花,是不是。问:讲讲消渴的病机吧,答:今天这个不是专门的课我就不叫了,你要想看消渴的病,可以看黄元御先生的消渴根源,解释的非常透彻,比我讲得要好,可以说大家要切脉的话,就要下功夫,当时呢,我再讲一下,我在学校,大二大三的时候,学校开始讲诊法脉法,当时我是怎么学的呢,我也不知道,就说这个脉好像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手底下搭不清楚,当时就每天琢磨,每天琢磨的不是脉,琢磨的手里头的感觉,就说你这个手三指头怎么能够有敏锐的感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就说,搭到这个病人脉搏的时候跟病人脉法相应,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学了这理论,那个什么,七表八里九道,然后诸多二十七脉象恒亘胸中,不知道手底下是什么意思,就说你跟脉法没有相应,你静静地体会这个致虚极守静笃,体会这个脉搏的跳动,静静地,不是你在摸他,是你在听脉,我就过去古人说的一点,这个哪上边讲的,听脉,只有你的心来听这脉搏的跳动,变化,它是有声音的,是不是,这我不是在给你们故弄玄虚,是叫你们就说学脉法,学出来点样子,不要像现在那个什么,时下里的中医大夫一样。慢慢地以后,进行虚静了以后,然后在听脉,听得时间久了以后,这个脉象就会放大,大家如果看纪昌学射那个小故事的时候,大家就会知道纪昌啊开始学射,他的老师非卫(音同)教他,当然这是一个小故事,并不是真实的,但是他举了例子,你看东西,能把虱子看到象车轮那么大,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就说,可以来学射箭了。他这讲的是有道理的,不是把那个什么,那个虱子看跟车轮那么大,而是把虱子看得特别清晰,把这脉象把握的特别准,大家知道你在那个什么,搭脉的时候,慢慢的,你全身心投入的脉搏的跳动之中以后,你就会忘掉身体的存在,慢慢的忘掉自己身心存在,慢慢的守在这个脉象之中以后,自然现象就会扩大了,你就会忘掉周围的这个环境,变天地为此脉搏之动,这个境界是有的,这个我当初那个搭脉的时候也是有感觉的,就说你能到达这种状况,唉,你入门了,就说你这个时候搭脉,怎样体会,都会比别人体会的深刻,体会的真切,这个时候你再拿来古人的书来看,来讨论脉象,这就可以搞象了,然后至于脉象主什么。我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今天就下一步讲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如果没有第一步的功夫的话,就说临床上你得摸索,你心情好的时候,你能搭出来点东西,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一点东西都搭不出来,所以持脉有道,虚静为宝,古人讲的这点还是从基本功做起吧,行,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些。
行者老师讲座:脉法解五
弦脉是脉象中比较重要的一部脉,在我以前所强调的四时脉法中,四时五行脉法中,弦脉为春生之脉。它在我们临床治疗中是经常遇见的。仲景有所谓七残贼脉,七种脉象,是病脉,而弦脉为首。为什么呢?我们讲的四时五行脉法中,以五种脉象来类比五脏六腑所生。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长夏)缓,这五种脉象。这四时的五种脉象仔细体会呢,反应了一个人体的阴阳盈缩的大象。根据这五种脉象人们这种现象,然后根据这五种现象,然后就可以类比出二十五脉。这也是难经脉法类比出来根据脉法来判断出:弦属木,是春生之象,什么是弦脉呢?如按琴弦,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感觉呢?如循刀刃,初春之脉象,弦而有胃气,如揭长竿末梢,在我们临床之中,六部脉象,现在已经过了春天了,到了夏季,这个时候呢,脉象呢,弦象已经比较少见了,在初夏的时候还有点弦,所以说呢,弦在春季主肝木之象,肝木主一身生长之气,只要六部脉象出现了弦脉,我们的脉象呢,是以一股生生不已的生气为根本的,脉要有胃气,胃气呢,是和缓之象,在这之上呢,阳气有生发有收藏,生发之象呢就是弦脉。就是我们讲的脉有弦意,这个弦意呢,往往是生气受到郁遏,生气收到郁遏,脉见弦象,肝木之气欲升不得升的时候,就显示出来肝木之气过旺,肝木过旺,自然克伐脾土,乙木贼土,乙木克土的话,胃气受到克伐,人得胃气则生,胃气少则病,胃气亡则亡。所以对于我们脉法来讲,六残贼脉之首就是弦脉。弦多胃少为肝病,弦多无胃为真脏脉,关于弦脉脉象的把握,弦脉脉形为什么会出现弦脉,为什么会显示出来如按琴弦,如循刀刃,这种感觉呢?大家知道,在我们的八卦之中,肝木之象属于东方震卦,属于一阳起震,就是说,一阳居于群阴之下,这时候是什么现象?外面群阴束缚,里面一阳起震,这个时候呢,在临床之中就是,类比一下,阳气意欲升达而不得升达,阴气束于外,而阳气郁于内,这种情况在于就是说,外感病的脉可以浮弦,外感风寒,郁而化热,在表证脉中多见,表寒脉。还有就是沉弦,沉弦往往是里寒,由于寒邪沉锢于内,束缚阳气。人体禀的就是一团生生不已的阳气,阳气滞涩在哪一点,我们周身一团皮毛血肉骨,全是阴质,它需要运化,哪一个地方阴质不得运化郁结在一定的时候呢,阳气郁了以后,它就会局部显示出有余,有余之象就会化热,化热之后就会显示出滑数,所以弦为初步的阳气郁之象。相反我们说尺部脉沉弦,就属于下寒。关部脉,在金匮要略中讲的就是,双弦为寒为痛,单弦,就是一部脉弦,一部脉弦,由于腑气,全身水液运化,三焦讲水液运化,受到了阻遏,一部脉弦,往往会显示出右关脉弦。一部脉弦,它也有寒有饮的不同的区别。它要是弦,往往是由寒饮之邪停滞在内,往往是单弦。单弦的时候可能是既有寒也有饮,不光是只有饮。饮为阴邪,在临床上经常遇见得事情。往往是由于中土虚弱,木气克伐,这种病往往,在临床当中,右寸部脉有浮弦为饮者多见,右关部脉,而在其他部脉,左边肝部,右路阳气归藏,水道()。黄元御先生将弦牢两脉并称,关于弦牢两脉,牢脉呢,是实大而坚,是弦脉兼有实大之象。这两脉其实有共通之处,类似之处,所以黄元御先生将两脉并称。弦而有力阳气内郁,弦脉有各种变化,有浮弦,有沉弦。关于弦脉我就简单讲一下,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一下。就以前讲的有什么要交流的。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一下。所谓的脉象呢,我对脉象的理解都是建立在这种四时五行脉法的体会的基础上,然后去理解其他脉象。在四时五行的四五种脉象之中,体会的是一元真气盈缩。这种脉象呢,由内而外去升达,然后由外而内去敛凝。营气是营于内而发于外,卫气是卫于外而收于内。所以呢,营气为阴中之阳,(卫气为阳中之阴?),营发而卫敛,在外感病中,所以太阳主统营卫,由营卫二气变化,所以(主???)
肝藏血,肝血的疏达就想春生木一样,由内而外,由阴出阳,这种现象。是什么现象呢?既然是由内而外,它必然是冲脉呢,阴质必须要足。滑实,滑实是从哪里来呢?从水象来的,本来是沉而滑实是肾水之象,如果出现濡细涩。如果阐述肝木之象就是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就阐述了肝木&&
需要搞了一段时间之后,哦,原来是五行知识,他们对医学思维早就变异了,变成了一种对方、对药、对证,揣摩对比,而对()今天搬过来给大家讲一下,大家既然要学黄元御先生这套学问,由我来讲的话,必须由象,体会到了以后,我讲完了以后,才能跟我有沟通,要不然的话,我在这里,你们只有取类比象,领会到这个以后,才知道这个都是废话,真正要理解到这个象的概念,领会这种象,然后大家交流起来,才知道言外之象是什么东西,怎么样去沟通,。所以说,过去《内经》上讲的怎么样来学习,第一,,取类比象你会类通了,第二个,再从你会的取类比象,有法有方。但是怎么样类比出来四时五行脉法呢?根据每个人的心态这种状态啊,有的人比较沉静一些,观察事物比较细一些,女性吧,对物质的感性认识比男性要强一些,所以在脉法啊这些方面容易入门。但是由于心智比较浮动,不容易凝敛,所以他虽然入门了,对于这种种形象呢有感应,有体会,但是又不容易凝定下来,仔细把这种象建立起来。把这种感觉整个凝敛,有观有止。现在呢,我就是给大家讲一下,扯得远了,再回到这个弦脉上,大家讲一些理解,然后提一下问题。有什么大家在对话框里把体会打一下,然后大家交流一下。问,弦脉和虚脉可以兼见吗?虚脉是什么现象?虚脉与实脉,虚实,大家就是说,对脉象理解可以对比,有时可以理解更清楚。过去古人讲,虚脉迎指霍霍然,这是我也忘了,哪一个脉诀上写的,虚脉迎指霍霍然,整个脉形并不是太小。虚脉迎指霍霍然,什么霍霍然,与实脉,实大牢坚,感觉脉形一个是举按的时候脉的力量都非常弱,实脉呢,脉的力量都比较强。所以说呢,实脉与弦脉有兼夹,有实脉就隐现弦象。虚脉现于弦脉的时候往往有革脉的现象,大家知道,芤革,亡精失血的现象。革脉与芤脉呢不同点是,革脉呢,好像象皮革一样,里面是中空,外面还有皮革的弦紧之象。所以说呢,芤脉为亡血,革脉呢,亡精失血以后又有外寒之象。阴气束缚在外,就是革脉。在临床上,我们谈一个病人,什么脉象,什么病,怎么治,情况是什么?一般看古书中的脉象,往往介绍脉弦,脉怎么怎么样,光是脉虚,一部脉法,这个我觉得是不可取的,首先反应了一点,就是说他们对脉法的研究并不是太仔细。历数临床上的各种病人,左右脉象不一的这种病人居绝大多数。就是两手脉象不一样,左浮右沉,左大右小,这个经常出现。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就是男女之间脉象不同的差距。如果说混谈脉象怎么样,既不分左右,也不分尺寸的话,这在临床上意义就比较小。就我们伤寒论中来讲,寸脉怎么样,关脉怎么样,这个是怎么讲,这个是就伤寒来讲大象,讲一个内外尺寸的变化。对于杂病来说,又分单弦双弦,所以说杂病必须分左右。如果是大的伤寒的疾病,我们可以说统论关尺,统论寸关尺就行了。你看一玄冰心里讲的,弦脉应该指的是一部脉的脉象,并不是指的三部脉都弦。在临床上,多数为一部脉弦,六脉皆弦者少,寒痛之象。不是形寒肢冷,就是痛症,这种病人少见一些。往往一部脉弦,或者两部脉弦。芤脉是什么?芤脉在于古人就像邹学亭?讲的就是芤脉续慈葱,象葱管一样,外在虽然有一层,里面迎指空豁,这个和虚脉还不一样,虚脉有点弱脉的意思。有人问,弦脉与紧脉临床意义有什么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舞天骄 绝妃废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