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飞模式最高分怎样短距离跑高分

当前位置:
→ 天天酷跑炫飞模式怎么跑高分 天天酷跑炫飞模式跑高分技巧
本类常用软件
下载量:409897
下载量:384857
下载量:207178
下载量:197907
下载量:192553
天天酷跑炫飞模式怎么跑高分 天天酷跑炫飞模式跑高分技巧
14:15:49&&出处:&&&人气:0次&&&&字号:&&&&
东坡下载 & 分享互联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号-1常州市重点课题《体育高考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常州市重点课题《体育高考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溧阳市高中学校课题组
执笔:李& 源
组员:吴& 健、杜&
强、徐兰香、何& 成、周&
葛、季& 慧
陈宏伟、赵& 清、左梅喜
一、研究背景
体育高考训练作为课外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体育选拔后备人才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它的作用与地位在高中学校体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的地位。本研究是在原溧阳市级课题《高考体育训练良性运行模式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性研究,更加注重训练的方法及其有效性。
(一)发展需要
1.师生发展:为了向高校输送更多地、更高运动水平的体育人才,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高中学校必须选好运动人才,并尽可能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使更多地、更优质地人才进入高等体育院校,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对学生本人而言都是有利的;况且在体育教师的队伍里有一批年轻的体育教师,他们有朝气、有干劲,这一课题的研究将高中有经验的、优秀的体育教师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通过活动与交流,有利于互相促进,并能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这一课题也有利于将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研训相长。
2.学校发展:高考体育训练一直受到学校的重视,也把高考体育人数看作是高考人数的增长点。在2005年8月举行的高中毕业班工作研讨会上各校都对体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如原省溧中王海平校长在总结中发言:“要特别注意做好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抓好体育、艺术考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补习”;光华中学为“全力提高升学率,探索新的高考增长点”,他们重视“加强对体艺考生的选拔与培养。尽量少排体艺专职教师的课务,将主要精力放在体艺生的培养上;班主任对体艺生的学习时间、训练时间作明确的规定;科任教师不放松体艺生的文化水平的提高”;第三中学要求“每个班主任会同任课老师依据本班学生的特质,落实指标,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力争文化、体育、美术、音乐竞相争妍”,将体育放在了与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南渡高中也希望“体育高考也成为新的增长点”,也要求体育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班主任之间工作的协调与和谐”;戴埠高中也同样在体育中“寻找高考升学的增长点”,他们对体育寄予厚望,组队后“从训练指导、过程管理方面都老师们密切关注,先后多次召开体育考生会议,统一要求,鼓舞士气”,作了许多实际的工作,他们希望体育考生双上线番一翻,平时努力做好补残工作,让体育成为学校的特色,鼓动班主任跟教练一起选苗,充分挖掘班中的人才,努力达到“双上线翻一番的目标”;埭头中学注重对体育考生的管理,“从选苗上就提出了要求,”从考核上制定奖励制度激励体育教师主动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竹箦中学“一方面加强文化科目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体育考生的强化训练,做到让块块云彩都下雨”。从以上可以看出各校对体育高考的重视程度,这就为我们展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导向下我们体育教师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有利形势为我市的高考出一份力,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二)形势需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体育高考制度与考试内容的变革,尤其是高中实施选项教学以后体育运动也向专业化、高水平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向高校输送的人才无论是运动素质还是文化修养都要更全面,水平也更好,如果我们的思想、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还停留在原来水平上没有改变,那么我们将很难适应现在的高考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水平也不高,即使毕业也未必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为了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我们的意识与行为都要改变。
(三)现实需要
溧阳市的高考体育训练经过两年的研究,体育高考训练已形成良性发展的运行模式,高考人数不断增加,管理趋于规范,体育高考内容也在变化之中,教师的训练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需要跟进,而且在“减负增效”的新形势下,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与在校时间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新的课题,体育教师需要结合现在的形势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进一步探索训练方法,增加训练的新内容,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因此,也就确定了我们新的研究课题《体育高考专业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并为常州市教育局确定为常州市重点课题,可见本研究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作为前期研究的后续研究,提高体育高考运动训练的实效性。
课题组成员作为溧阳市的骨干力量,大多为原来溧阳市级课题《高考体育良性运行模式研究》的研究成员,课题组成员之间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钻研精神,更加有利于开展工作。溧阳市级课题《高考体育良性运行模式研究》已经顺利结题,并获得了溧阳市一等奖,我们的研究得到了专家领导的一致认可,这就为我们下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相关概念分析
(一)体育高考训练
体育训练没有专门的界定范围,一般的广义界定是与体育有关系的、专门的训练,既包括专业训练也包括业余训练。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为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确运动训练这一定义,必须知道它的三个要点:运动训练是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运动训练以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它是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运动训练符合三个要点:有专门组织,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从高考的目的看,高考体育训练目的是发展运动素质,由此可以断定高考体育训练就是运动训练。
(二)有效训练
《现代汉语词典》对“效”的解释是“效果,功效”,其词条包括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综合起来就就是各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和作用。
1.从训练投入与训练产出的关系看,有效训练是有效率的训练;
是指在一定的训练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的训练效果的训练;是指教师遵循训练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犹如,取得尽可能多的训练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训练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要。
2.从“训练”的内涵来看,有效训练是教师训练过程的有效性。
从“实效”来看,它表现为训练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果是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有效率是指训练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有效益是指训练目标与特定的个人需要相吻合。
有效训练策略:教师运用最新的训练理念为实现训练目标,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训练策略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它包括合理的组织训练过程,选择具体的训练方法,制定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训练行为程序等。
(三)有效训练中的“有效”理念
1.“有效”强调对训练效益和质量的追求。
训练与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师生发展和训练中实际问题解决的有机统一,有效的训练在于参与者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师生发展效益和训练问题的解决效果。它要求教练员要树立成本意识、时间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效益。
2. “有效”以改进设计为基础。
追求训练效益,不单纯是训练方法或训练技术的更新和调整,而是在“训练理念”的支持下整体改进训练计划及实施,它需要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整体改进的观念。
3. “有效”以不断反思为推动力。
追求有效需要教练员把训练理念、训练设计、训练状态和训练效果作为反思对象,时刻反思“是否有效”、“怎样更有效”。它同时要求教练员时刻处于一种“不满意”的审视状态,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更新训练观念,变革训练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和方法,提高训练效益。
4. “有效”以及时反馈和评价为保障。
它需要系统的有效措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加强训练监控,建立闭合的训练管理回路,以保障训练质量和效益。
5.“有效”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
理念首先表现为对某一个问题的统一性认识,其次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这种统一性认识作为办事的规则。作为一种理念,“有效”始终致力于训练效益的提高。作为一种“策略”,它表现为教练员为提高训练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方式。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管理的角度入手,利用行政手段带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使整个地区的训练、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从而促进本地区的人才培养。为扎实开展有效训练的策略研究,必须实现课堂训练的三个“有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以课题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训练,以训练改革深化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本着“面向训练、研究训练、服务训练”的研究宗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理论学习与训练实践相结合;个人探索与集体研讨相结合;运动训练与文化提高相结合,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找出适合学生有效训练的策略与方法,全面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一)研究目标
1.转变训练理念,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丰富体育教师的训练方法;
2.在原来形成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运动项目进行科学化的训练,最大化提高参训学生的升学率。
3.继续发扬研讨交流的优势,强化体育教师合作意识与能力,提高研讨交流活动的实效性;
4.丰富、完善已形成的模式,从研究模式向研究项目转换,并形成有效的训练方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一步服务于实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总结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训练方法,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及时了解最新的训练成果信息,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经验总结法:广泛征求、搜集第一线体育教师的训练经验,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科学研究的规范要求将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行动研究法:对各校训练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基本设想和实践计划,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提高在运动训练中进行的各种训练方法、形式、手段,寻求最佳方法。
四、研究内容与措施
(一)开展有效训练的准备策略研究
这一研究是课题组成员学习的过程,是借鉴别人理论与经验的过程,是将自己的经验运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同时也是课题研究中的准备过程,它包括确定训练目标;准备训练材料;选择管理行为;设计训练组织形式。
1.确定训练目标
(1)教师制定训练目标
在训练中要实现目标管理就要把以训练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统一起来,使学生目标,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制定训练目标时间时教练员要从实际出发,目标应该应用于训练,必须按照目标的实际要求进行训练。因此,制定训练目标的时间一定要落到实处,遇到问题要及时地修改以保障训练的正常进行。
训练目标的制定包括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和阶段目标。学年目标的制定是指从选材开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运动能力进行测试,制定与他们在校的学期的教育与训练计划,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管理指导,让学生在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中达到规定的程度,同时制定学年目标,并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促使他们在提高运动水平、学习能力的同时规范他们的思想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主要是依据学生基础、生理发展规律与技能形成规律而制定的,一般将其分为五个阶段:9月份之前为基础训练与适应性训练阶段;9月为适应性训练阶段;
10月为适应提高阶段;11月份为冬训前期阶段;12月份—2为冬训阶段;3—4月为提高、适应竞赛阶段。
学期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主要是根据学年计划进行细化,这阶段的计划主要便于实施,但它的实施是为年度计划服务的。周训练计划的制定详细到每天,每天训练的内容基本上涉及全面,但每天都有一个重点,如周一注重速度训练,周二注重跳跃,周三注重速度耐力。周计划内容案例如下:
南渡高级中学高三体育考生训练11月份周计划
教练员:吴& 健 、李 源
内 容 安 排
1、步频练习:行进间加速跑等
2、步长练习:50~60米
3、速度耐力:200米、400米
1、力量练习:半蹲、提踵(男:80~85公斤、女:60~70公斤),卧推(男:30公斤,女:20公斤)、腰腹肌力量训练。
6~8个/组,收腹跳6~8个/组,20米加速跑
2、速度:50米、80米、
1、行进间跑加速跑30米, 50米快速跑
2、跳跃练习:跳跃栏架、单脚跳、跨步跳、综合跳跃练习
3、橡皮带牵拉跑或跳
4、速度耐力:400米
1、速度练习:30米、50米、跨步跳、单脚跳
2、专项训练:根据各自的专项,由专项教练组织训练。
1、行进间跑加速跑30、50米
2、力量练习:半蹲、直膝跳等(50~40公斤),3~4个/组;挺举(40~30公斤), 10~12个/组,
3、速度:50米、80米
1、行进间跑加速跑30米, 50米快速跑
2、跳跃练习:跳跃栏架、单脚跳、跨步跳、综合跳跃练习、橡皮带负重提拉
3、200、400米
1、行进间跑加速跑30米,50米快速跑
2、专项训练:根据各自的专项,由专项教练组织训练。
备注:本阶段的训练主要目的是:1、提高巩固学生的跑跳的动作质量;2、做好针对性的训练,盯人训练,提高弱项或者动作;3、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
4、适应大量大强训练,有较强的体能储备,以便有较好的体能进入冬训。
(2)学生制定训练目标
学生制定训练目标并不是教练员对学生自己制定的训练目标撒手不管,学生在制定训练目标时教练员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训练目标或阶段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检验与完善。
①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设定的目标不直接指向终极目标,长期目标被分解为若干小的子目标,当小的目标被逐一实现后,就自然加大了实现长期目标的可能性。每个子目标的实现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明显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与成绩的进步的因果关系,并产生不断克服困难以达到下一个子目标的欲望的动机。
②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生共同制定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教师为学生分析自身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学生清楚目标,并付出努力。
③引导学生制定自我比较目标:尽量不制定他人的比较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当前的成绩为基础设定目标,如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我的100米成绩从12秒5提高到12秒3,这种自我比较目标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较少受到同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更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活动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实现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④设置具体、可测量并可记录的目标:模糊、笼统的目标相当于没有目标。如学生制定目标时将立定三级跳远(男生)设定为8米,这种具体的、可测量并可记录的目标有助于导致明确而有效的行为,有助于对结果的评价,还有助于定量化地检验是否达到了目标,这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
⑤阶段性评价与反馈: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重新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活动情况,并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这种评价可是正式的,也可是个体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朝向目标努力的行为得到肯定,因而达到提高学生运动动机水平的效果。
2.准备训练材料
①从以往的材料中获得:课题组成员大都为有经验的教师,具有多年带高考队的经验,即使是新教练也可从老教练那里获得训练计划与经验,可在以往计划与经验的比较中,根据新带考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与实施方案。
②在与他人的学习中获得: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如向老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等,都可获得相关的经验。
③在研讨中获得:在教研室的带领下,课题定期举行课题研讨活动,每次的研讨针对前期的训练情况进行比较与检验,并对下一阶段的活动制定相关方案。教师可将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与大家共同探讨,大家在讨论中共同制定有效的措施。
3.选择管理行为
根据体育高考生的具体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采取有效的管理行为,其核心是对体育高考生的教育、学习、训练、生活以及思想动态的目标控制,一切与学生有关的教师、班主任、教练员等都应该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平时大多采用的手段与方法如下:
(1)加强训练目的与意义的教育
学生参加高考队的训练,必须对他们进行训练目的教育,使他们明确参加训练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一种责任感。如果疏忽这方面教育将会影响日常的训练。如果出现有的考生由于训练目的不明确,带着玩的心理或找个避风港,在训练中他们将会出现自由散漫、怕吃苦等现象,这就需要教练员了解他们的动机,树立他们的理想,激发他们训练的内在动力。有的教师与学生签定《目标责任书》来共同履行责任书的约定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训练制度应严格执行
训练制度是整个训练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保障训练的正常开展。规章制度一旦建立,教练员和体育高考生都必须严格执行。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保障训练的制度化与军事化,才能保障训练的系统性。
(3)应充分保障训练的时间
这就需要与学校做好统一部署,考虑到体育高考的特殊性,也能便于管理队伍,符合运动训练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措施是统一利用下午三节课时间,或者下午最后两节课与课外活动时间。
(4)领导和教师应更多地关系考生的文化学习
运动训练是在不完全影响文化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文化成绩直接影响着考试的升学,因此教练员与学校领导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平时加强与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联系,同时也要配合文化教师做好文化学习,只要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
4.设计组织训练形式
训练形式只是训练中的一个环节,但它直接影响训练的效率,根据人数多少与训练内容的不同会组织不同的训练形式,但所有的组织形式必须以省时、有效,便于管理为目的。平时的训练队人数少则4、5人,多则40多人,这就决定着教师采用不同的训练组织形式。如有的人数多的学校采取两排的训练形式,要求每个队员有序进行,既便于教练员观察学生的训练情况,又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在人数20人左右的情况下,有的教练员采用以排为单位的形式进行,也达到了省时与便于管理的效果。对于不同的学校采取的形式,在平时的研讨与观摩中专门对此进行了研讨,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省时有效、便于管理是目的。
(二)开展有效训练的实施策略研究
近几年我省的体育高考测试项目包括100米、800米、立定三级跳远、柔韧素质以及专项项目,从2010年开始又增加了双手前抛实心球项目。这些项目无非是考查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柔韧素质等,因此课题的研究与训练过程中重点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课题组成员根据对课题的研究以及自己的经验论文与总结,遵循了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等学科总结出以下常用的训练策略。
1.速度素质训练方法
遵循运动生理学、逻辑学的基本原则,速度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1)反应速度训练方法
①完整性练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完整的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尽可能快地对突然出现的信号或突然改变的信号作出应答反应,以提高反应能力。例如,反复完成蹲踞式起跑;根据特定信号改变动作方向;对已知对手的运动作出不同的反应动作;对快速运动目标作出迅速反应等。这种对信号反应的完整练习,在运动员初级水平阶段作用比较明显。
②分解性练习:由于简单动作反应是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运动动作及其组合来完成的,因此采用分解练习能充分利用动作速度向简单反应速度转移效果。分解练习是相对完整练习而言,就是分解反应的应答动作,使之处于较容易或更为简单的条件,通过提高分解动作的速度来提高简单反应速度。
③变换性练习: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让运动员在变化的情况下完成练习。改变练习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改变对刺激信号的接收形式,如由视觉接收的刺激信号改变成听觉触觉的形式。第二,改变回答反应的动作形式。利用变换练习,既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各感受器的功能和缩短直接反应的时间,又能提高练习积极性避免兴奋不必要的扩散,提高训练的效果。另外,还包括动作形式在难易程度上的变化。
(2)动作速度训练方法
①提高技术掌握和运用的熟练性:动作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动作技术。因为动作幅度大小、工作距离长短、工作时间多少以及动作的方向、角度与部位等都与动作速度大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次,在技术练习中人体协调性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那么完成动作时,人体各肌肉群之间,肌肉活动与内脏活动之间,各内脏活动之间就会表现出同时或前后配合协作一致的现象,这将有利于在发展动作速度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体内部的阻力,从而提高动作速度。
②利用助力:指在动作速度练习中,利用外界自然条件的助力和人为因素的助力来发展动作速度。外界自然条件的助力是指利用风的方向,如短跑运动员顺风跑和下坡跑等。这种方法对提高动作速率既经济又有效;人工因素的助力可分为机械助力和人为助力,机械助力是由专门机械代设备的牵引形成的,人为助力是教练员或他人直接或间接施加给运动员顺运动方向的力,帮助运动员提高动作速率或完成某一技术环节的动作速度。不论是哪一种助力形式,运用时都应循序渐进。同时,以提高动作速率为主的练习,助力应逐渐加大;以提高单个动作为主的练习,助力应逐渐减小。
③利用后效作用练习:这是利用动作加速和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来提高动作速度。利用下坡跑和牵引跑等练习方法可获得加速的后效作用,这是由于在第一次动作完成后,神经中枢剩余的兴奋在随后动作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运动指令,从而可以大大缩短动作进行的时间,提高动作速度。但是,这种后效作用的产生取决于强度负荷的安排顺序、大小变化以及重复次数和不同强度的练习交换次数与比例。
④加大难度练习:加大难度练习主要是通过缩小练习完成的空间与时间界限,用特定的要求来促使动作速度的发展。在运动中动作速度表现的平均水平和快速动作的完成,在相当程度上受专项活动持续时间和活动场地等影响。因此,在动作速度的练习中,限制练习的时间、空间条件,使运动员以最大速度完成动作,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3)位移速度训练方法
①提高力量素质水平:在田径运动短跑项目中,力量的发展水平与技术因素是影响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重要因素。增加肌肉的速度力量和提高爆发力水平能有效的提高跑动中动作环节的动作速度和动作幅度,改进肌肉收缩的形式,从而提高速度水平,同时还能提高肌肉、韧带的坚韧性,防止在速度训练中受伤。另外,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往往也要受到技术的影响,运动员的快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运动技术。与速度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合理、有效的技术可以通过缩短运动杠杆,正确摆正重心,有效地使用能量等作用而快速完成动作,并能使动作完成更省力、更协调。
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高训练负荷的适应性:运动位移速度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它对人体的整体能力有着极强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对运动负荷在强度和量上的安排加以重视。这是提高运动员快速位移能力的主导因素。在练习量的安排上,位移速度练习要保证一定时间,但不宜太长。高强度练习一般持续时间在20秒以内,次数和组数的确定应根据运动员高速度出现与保持的时间,以及克服疲劳和机体恢复能力来决定。相对来说,极限负荷时间短,非极限负荷时间长,重复次数与组数减少。在间歇时间的安排上,应以运动员机体相对得到恢复为标准。运动员在下一次练习开始前,中枢神经系统又再度兴奋,机体内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中和,能保证下次练习的能量供应。此外,在运动负荷的整体安排上,存在着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一个时期里当在每一堂训练课中施加一定的运动负荷,假定这个负荷与人体承受负荷的能力相等,那么为了保持潜力,身体就会(被动)
提高自身能力来适应新的情况。这时,运动负荷(训练和比赛)
可以根据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这样就会促进更大能力的形成。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累进制原则须很好地与超负荷原则相区别,其判断依据是看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的恢复时间(在第二天能否充分恢复)
③发挥速度的能力及抗干扰能力:速度训练的心理活动过程应是一种心理定向能力,体现在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上。注意力集中程度的作用表现在人体对快速随意运动的感觉与控制,这对发展人体快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运动员是否有勇敢顽强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心与意志以及果断的性格,能否保持适度的兴奋和稳定的情绪等心理素质,都是影响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上述影响速度素质的内在因素外,速度能力的发挥和提高,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温度、环境等。这一切在发展速度能力的过程中都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④强化整体技术,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跑的效率:步频和步幅是影响位移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步频受肌纤维类型和神经活动灵活性的制约,步幅受腿的长度、柔韧性、后蹬技术力量的制约。这五个因素中,只有柔韧性和后蹬技术通过训练能得到改善,其他三个因素受遗传的影响,后天改善的程度有限。因此,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提高步幅来提高移动速度。此外,在位移速度的训练中,肌肉在极限强度负荷下完成最快的收缩功能容易疲劳,恢复较慢。所以在练习中要重视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也就是肌肉主动恢复疲劳的能力。大量的材料表明,放松能力对速度运动项目的影响越来越大。田径运动中,跑的效率取决于跑的协调性。动作的协调性表现在最少地浪费生理能力上。换言之,没有把身体动作所消耗的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的跑称之为动作不协调跑。在训练中往往强调的是“增加”即增加消耗量,而忽视了“降低”或“节约”能量。我们在训练中,提高协调性的主要方法应是指导运动员不要有意识地去用力,尽量使动作放松。速度的训练是一个适应过程,适应发生在三个方面:第一,提高技术或效率,增加力量,提高有氧和无氧两种工作能力;第二,更高的效率,使能量的需要减少;第三,更大的力量和更好的耐力则能产生更多的能量。
2.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1)短跑与跨栏项目的力量训练:短跑与跨栏项目很大程度上依靠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它需要快速摆脱静止状态,通过加速而达到最大速度,依靠速度耐力较长时间保持这种最大速度,所以必须发挥肌肉最大的收缩速度力量来发展短跑和跨栏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同时通过训练加大肌糖原的储备,从而发展速度耐力。
短跑与跨栏项目力量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与手段:各种发展加速度、最高速度跑的练习;负重或不负重上坡跑;多次数的直膝跳;多级蛙跳;20~30米计时单足跳;跳栏架练习、负重或不负重跳深练习,并且以柔韧性练习作为辅助性练习。负荷一般采用自己最大负重的40%~70%强度,练习次数6~10次,完成5~7组,组间间隔2~3分钟。
(2)中长跑项目的力量素质训练:决定中长跑项目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速度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速度力量是保证。因此,在训练中应强调在有氧训练后进行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最后进行ATP
—CP和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速度力量训练。
中长跑速度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沙地、草地、松软土地跑。中长跑运动员可以在训练和比赛后赤脚在沙地、草地或松软的地面进行一些力量练习。加强柔韧性练习,提高肌肉利用速度力量的能力。循环力量训练法可使运动员接受新的不同的训练刺激,从而促进身体力量的全面发展,同时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素质。具体方法:俯卧撑—蹲跳—收腹两头起—背仰两头—原地高抬腿—撑臂收腿—跳跃,每次循环的持续负荷时间至少应在8分钟以上,甚至更长,每组练习必须以最快速度完成。
(3)跳跃项目的力量素质训练:田径运动跳跃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强大的肌肉力量素质作为基础。在起跳的瞬间利用下肢肌肉的爆发式收缩将身体弹向最大的高度或远度。跳跃运动员必须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相对力量,但速度力量和相对力量都是以最大力量为基础,因此提高运动员的跳跃能力,必须将力量和速度进行最优化组合。
跳跃项目力量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与手段:立定跳,立3 级、5
级、10级跳,50米跨步跳,单腿跳,连续跳栏,带助跑的单腿向上跳跃,助跑单脚5级跳,跳深,负重半蹲跳,原地纵跳,收腹抱腿或跳起手摸高物等。
(4)投掷项目的力量素质练习:投掷项目的用力特点是在最短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力量,它要求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爆发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相对力量。训练时应加强上、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最后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
发展全身爆发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抓举(包括高抓、直腿抓、箭步抓) 、高翻(包括箭步翻、半蹲翻)
、快速上拉(包括宽拉、上宽拉)、挺举等。强度:70 %~85 %最大负重量,组数6~10,次数3~5 ,间歇约1~2分钟。
发展上肢肩、臂爆发力的主要训练方法:仰卧臂屈伸,力量推(包括后推、坐推),卧推,加重引体向上。强度:50%左右最大负荷重量;组数:2~3组;次数:8~12;速度快、全力作;间歇:1~2分钟。
发展下肢爆发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深蹲、半蹲、负重蹲跳、持铃蹲跳、箭步行进、负重提踵、负重两腿交换蹬台阶、负重多级跳。强度:50%~70%最大负重量,组数:6~10组,次数:1~3次。运动员还应加强躯干力量的发展,特别是腹肌、髋腰肌肉以及身体后群肌肉的力量,如:腰背肌和体侧肌群的练习。
3.耐力素质(800米)训练方法
(1)专项素质训练
体育高考的800米跑的专项素质训练主要指一般耐力、专项耐力和专项抗乳酸水平等综合能力。研究证明800米跑有氧能力与成绩之间相关程度大约为15—20%,无氧代谢能力和糖酵解能力大约占80—85%。因此,训练时必须在大强度高乳酸、高氧债的条件下培养运动员的速度感、坚强的意志和拼搏意识以及肌肉代谢能力,使运动员在相当于比赛强度的情况中训练,以达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目的。在训练中具体的方法有:
①高乳酸训练:发展最高乳酸生成的训练目的是提高肌糖元无氧代谢供能的能力。具体方法为:300—500秒的超极限强度的间歇跑,强度为该段最好成绩的93—98%,4—5次为一组,进行1—2组的练习,每次间歇4—5分钟,每组间歇10—20分钟。
②乳酸耐受力训练:从800米的专项要求来看,应尽可能提高运动员对运动时所积累的乳酸的耐受能力。具体方法为:1分钟左右的用力跑,再进行下一次的训练,4—5
次为一组,每次进行2—4组的练习,每组之间间歇20—30分钟。
(2)提高专项速度
实践证明800米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速度水平,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基础及速度储备。因此发展800米运动员的最大速度能力,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储备是极其重要的。发展速度的主要方法有跑的专门练习,包括30—100米的加速跑、行进间跑、60—200米的重复跑、快速跑、变速跑、阶梯跑练习、借助外力短距离跑(如顺风跑、牵引跑、下坡跑等)。
(3)耐力训练
发展耐力训练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手段:①持续跑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是距离长,一次匀速跑训练课的跑量要达到12—20千米,对优秀运动员跑的强度要高一些。如要求每千米的时间控制在3’20—4’20。通过此方法提高耐力水平以及有氧耐力训练水平;②重复跑的方法:800米运动员选择的段落应以400—800米为主。例如:4&300米跑,每次用时在42秒以内,每次之间休息5分钟,或2&600米,每次要求在1’35~1’45之间完成练习,每次之间休息5分钟;③间歇跑的方法:间歇跑与重复跑的区别在于训练的休息时间。间歇训练的休息时间短,体力不能充分恢复,而且间歇时间相同,也不允许完全恢复。例如:6&200米跑,要求每次在28秒之内完成练习,每个练习之间用慢跑来过渡,距离为200米,当脉搏恢复到120~130次/min
就开始下一次练习。
(4)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800米跑运动员要想达到较高的水平,必须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如专项力量、专项柔韧性、协调性、速度等等。专项身体素质扎实了,专项基础才能稳定,较高水平的专项训练才能保证。在进行练习时,采用较长时间的跳跃,如100~200米单足跳、跨步跳、立定跳、多级跳、蛙跳等各种跳跃游戏进行练习,或者采用俯卧撑、立卧撑、持轻器械(如实心球,哑铃,沙衣,沙袋等)进行练习,也可以利用地形条件(山坡,沙滩,草地松软土地和雪地)进行跑跳的练习,同时还可以利用器械体操(如单杠,双杠,跳马等)和负重杠铃进行练习。在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要考虑到上、下肢、腰腹肌的协调发展。
4.爆发力素质训练方法
爆发力对许多体育项目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速度力量性项目,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都非常重视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爆发力的发展。无论运动员身材高大还是矮小,爆发力的优劣已成为其能否取得全面发展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1)负荷的要求
在爆发力的训练中,做一般和专门力量的练习以发展局部肌群爆发力时,负重量可达到最大重量的70%—90%;在完成接近专项技术的练习时,负重量可达最大重量的30%—50%。在专项比赛动作练习中,负重量应接近比赛条件。每种练习重复次数的选择要能促进力量的增长,同时又不能多到和练习的动作结构发生变化,应保证完成动作时不降低工作能力和频率为准。一般重复次数在1~4和5~10次之间,3~6组。重复次数、合理的时间主要取决于负重的大小,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动作的结构特点。在一次训练课中,安排的练习量不宜大,爆发力的练习通常在20分钟以内。
(2)大负荷训练法
快速完成小负荷的75%以下和中等负荷75%—85%
的力量训练,是用于发展爆发力的常用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动作的爆发力。在发展爆发力方面,大负荷训练有利于全面发展于中、小负荷训练。大负荷训练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的冲动强度大、频率高,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运动单位,尽可能达到有目的的和同步的活动。虽然负荷训练使动作速度相应变慢,但能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使肌肉产生的力量更大,因而训练效果明显优于中、小负荷。我们多采用逐渐递增的方法,到冬训阶段达到学生最大负荷量。
(3)超等长训练法
跳深是一种典型的超等长联系方法,即肌肉先进行快速的离心收缩,仅接着爆发性地完成向心收缩,对提高运动员的支撑能力、快速力量、尤其是爆发力,有着其他练习方法无法替代的训练效果。在进行跳深练习时,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安排训练,要求跳下后立即跳起,尽量高跳或远跳。选择跳得最高或最远的下落高度进行练习,可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如采用较低高度,有利于发展弹跳速度;采用较高高度,有利于发展最大力量。跑、跳运动员可多安排直线型跳深练习,而投掷运动员则要多安排一些跳深加转体或侧跳等练习。练习对关节、肌肉、韧带的刺激,所以,在跳深应有较好的一般力量训练基础,确定适合运动员的合理跳深高度。发展上肢爆发力的练习方法,应采用与专项技术相类似的动作形式,如用摆动器械的方法(或结合滑轮、绳、球等练习手段)进行超等长性肌肉收缩的训练。
(4)反应训练法
该方法要是通过动力性练习的速度冲击性负荷,刺激肌肉的本体感受器肌梭,强化牵张反射的效应,提高肌肉的反射性收缩力量。反应收缩形式是一种高强度活动的肌肉拉长收缩周期形式,就其本质而言,反应训练法属于超等长练习,它能有效地增强肌肉爆发力。该形式可通过各处中的练习动作表现出来,一是以大强度跳跃为主的弹跳反应力,二是以击打、鞭打、踢踹为主的击打反应力。如立定三级跳和多级跳,连贯的单脚跳和跨步跳、蛙跳、跳远、跳高、台阶跳、障碍跳等,这些练习的负荷强度和密度的变化,可通过重复次数、练习速度、标志物等因素来控制。如负重练习则一般负重量为最大重量的5%—15%。可利用橡皮筋、小哑铃、短棒等模仿击打、鞭打、踢踹等动作练习,每组次数一般为5~8次。还可采用大、小负荷对比交替练习,开始时采用克服大阻力的练习,随即突然减小阻力高速完成相同技术动作的练习等。值得注意的是,练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要确保动作的爆发性和正确性,应注意组间间歇,疲劳时应停止练习。
5.柔韧素质训练方法
(1)静力拉伸练习法
静力拉伸练习法是指通过缓慢的动作将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长到一定程度时,保持静止不动状态的练习方法。静力性拉伸法有主动拉伸法和被动拉伸法两种形式。主动拉伸法是指练习者主动用力完成全部练习的方法。常用单一或多次重复练习,摆动或固定练习,负重或不负重练习,在最大幅度的情况下保持不动姿势的静力练习。被动拉伸法是指在外力的帮助下完成柔韧性的练习。静力性拉伸大多在动力性拉伸结束后进行,如弓步有节奏的下压后静止,体前屈静止等。
(2)动力拉伸练习法
动力拉伸练习法是指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的方法。动力拉伸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主动拉伸时,肌肉强力变化的峰值约大于静力拉伸的两倍。动力拉伸法是在短跑运动中采用较多的练习方法。例如:带有弹性的曲伸练习,摆动练习等。动力拉伸练习时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对练习部位的肌肉群既可以提高其伸展性又能提高其收缩性。动力性拉伸练习时可以加强练习时的血液循环,使肌肉、韧带等局部组织的营养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动作效果。我们主要采用动力性练习为主:
①手扶肋木做前、后摆腿练习,要求高重心,提大腿,小腿放松。②手扶肋木做左、右摆腿练习,要求重心高,直腿勾脚尖。③手扶肋木做高抬腿练习,要求支撑腿充分蹬伸。④手扶肋木做左右腿过低栏练习。⑤双手持棍,做转肩或绕环动作。⑥原地或行进间做交叉步转胯练习,练习时上体要保持正直。
柔韧素质的训练应贯穿训练的始终,在训练中,针对项目,全面了解柔韧素质训练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情况,机动灵活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柔韧素质训练目标。柔韧性练习不仅要根据专项特点,而且还要结合练习者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发展各部位柔韧性上,要重点练习本专项所需的几个部位的柔韧性,另外,练习者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在进行柔韧性练习中必须区别对待,突出针对性、应用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措施
具体的研究措施保持了溧阳市级课题的优势做法,仍然注重课题研讨交流活动,在研讨的内容上更加注重广泛与有深度的交流,其结果有更加注重实效。
1.课题研讨
研讨交流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每个课题组成员活动之后感受最深的研究方式,组织形式继续保持原来的活动形式,由教研室徐校长组织发文,确定活动地点与活动时间,并根据当前的训练情况与下一步的计划确定活动的主题,确定活动人员。提倡“精选题、多争鸣”的做法。“精选题”即每次研讨活动的主题都密切结合运动训练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方法手段与的疑难问题, 对每次研讨的问题大家都精心选择并提出加以讨论;“多争鸣”即在研讨交流中鼓励听众提问、争鸣、质疑,
彼此交流互动;9月份的动员、选材,同时对上一届高考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引起新一届的注意;11月份的冬训会议,了解各校的训练情况,重点布置冬训内容;1月份了解冬训情况,布置第一模考时间;3月份的模考第二次模考;6月份新一届体育高考生选材会议。每次活动大家都有解决了不同的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取得了不同的收获。两年来,课题组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
并形成了规律, 推进了研究的进步, 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实战训练的有效性。
2.校际交流
校际交流其实就是平时课题研讨活动的延伸,一些学校根据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兄弟学校优势方面进行比较,为了能取长补短各校之间单独进行,双方约好,自定时间,自行安排。如戴埠中学训练水平较高,许多学校就邀请戴埠中学体育老师陈宏伟作现场指导,弥补了学校单方面训练的不足。
3.专家指导
我们聘请徐阿林校长为我们课题研究顾问与指导,徐校长作为教研室教研员具有20多年的专业运动训练经验,在训练思想与训练方法上具有超前性。本课题的研究以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与徐校长的付出与关心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工作之余许多学校聘请徐校长去作现场指导,徐校长很乐意为课题实验学校服务。在徐校长的专家指导下,我们的训练水平、训练方法得到了改进,训练内容得到了丰富,学生的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
4.模拟考试
模拟考试自课题研究以来开始进行,一般时间在体育加试前一个月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与兄弟学校相比了解学生的水平与状况,进而作出调整。原来为一次,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比赛经验,了解自身情况,很有必要开展第二模拟考试,所以通过研讨大家最终敲定每年举行两次,第一次在每年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的第一天,第二次为体育加试前一个月。模拟考试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对教练员训练水平的一次检阅,通过模考发现了平时训练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看出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学生的积累了学生的比赛经验。通过几年的研究与比较我们发现,一模成绩大约在55分以上,二模成绩大约在70分以上,学生的专业成绩才有获得被大学录取的机会,这也成为我们训练手段有效性的依据之一。
四、研究成效
通过两年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练员的训练水平与方法、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师方面
1.训练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1)训练理念更新
从2010年开始江苏省实施新的高考方案,我们课题组成员深深感到如果自己的思想还站在原来的角度肯定不能适应逐渐变化的高考形势,思想与观念必须随着形势变。更多的课题组成员学习新的高考方案,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理念与经验。这种理念的变化直接带动了行为的变化,并且认识到一支训练队伍不是光靠训练到位就能达到目标,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通过经验交流更多的老师重视管理了、运用管理了,也真正认识到了管理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也的确有了效果。
(2)训练方法与内容多样
通过课题组的研讨交流与相互学习,一些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得到了互用。原来的训练方法大多凭着经验,方法较少,内容单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在大家相互学习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训练方法与内容,新颖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训练兴趣,而且多样的训练方法与内容让学生的薄弱方面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2.科研能力的提高
课题的开展将高中的优秀教师集中起来,体育教师平时教学、训练、课间操、课外活动以及家庭事务等压得体育老师喘不过起来,很少有老师能静下心来真正搞研究,以前也可能做过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的拼拼凑凑,流于形式,停留在研究的表面。而本课题的研究是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与自己的训练与专业息息相关,从学校到老师都很重视,通过交流活动大家有了与以前不一样的感受,所以大家也很主动并乐于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这种主动的参与带动了研究的深入,许多老师的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从各个方面的总结里可以看的出来。
课题研究成员获奖与发表论文汇总表
发表杂志与获奖等次
《浅谈体育考生三级跳远训练》
《浅谈高考体育考生短跑技术训练》
溧阳市一等奖
《提高高考体育考生800米成绩的有效途径》
溧阳市三等奖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高考考生管理策略之研究》
溧阳市一等奖
《高三体育生的运动疲劳与恢复》
溧阳市一等奖
《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方法》
溧阳市三等奖
《体育高考训练应建立良性发展的运行模式》
溧阳市一等奖
《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溧阳市一等奖
《对高中体育考生健美操专项训练方法的研究》
溧阳市二等奖
《极限爆发训练法对提高普通体育考生弹跳力的研究》
溧阳市二等奖
《2010年体育专业考生健美操专项训练方法的探讨》
溧阳市一等奖
《高考体育训练之我见》
溧阳市二等奖
《高三体育考生选材诸因素的分析》
溧阳市一等奖
《浅谈短跑协调放松技术及训练方法》
《对我市体育高考训练线装与问题分析》
溧阳市一等奖
《高中体育专业考生的考前训练要点及方法》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
《组合型短跑专门性练习在体育考生训练中的应用》
《田径》杂志
《将高考体育训练纳入良性化发展轨道》
《常州工学院学报》
《小海绵垫子在体育高考训练中的应用》
《田径》杂志
3.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组成员由老、中、青三个层次组成,以中年教师为主,通过两年的研究,中青年教师成为了学校训练中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逐渐成长,逐步承担了学校的训练任务,比如戴埠中学陈宏伟、埭头中学周葛两位老师已经能够独立承担训练任务,且在训练水平上相当有水平。竹箦中学左梅喜老师在业余训练中,因成绩突出,被溧阳市体育局、教育局评为业余训练优秀教练员;
(二)学生方面
1.训练氛围不再沉闷,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
教练员的思想观念以及训练方法与手段直接决定了训练的效果,原来大多数教练员只是为了训练而训练,训练方法单调、枯燥,学生成为了训练内容的直接展现,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科学的训练就是不断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这种潜能的激发需要精神的鼓励。现在我们教练员在训练不只是平时日常生活的关爱,在训练中的鼓励与引导成为了学生不断克服意志的精神寄托,训练的氛围活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了,尽管训练很苦但通过教练员的交流沟通,他们觉得训练不再单调,而且充满了鼓励,学生的训练气氛活跃,而且同伴之间的鼓励也多了,整个训练气氛充满生机与活力。
2.上线人数呈递增趋势,高水平学生越来越多
上线人数是课题研究的最主要成果之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向高校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体育人才,也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大学梦想,下面是我们近几年内的上线人数:
录取人数/ 总人数
110、100/220
注:2008年开始文化分为三门语数外总分;2010年体育总分为150分,其中专业分50分,增加了实心球前抛项目。
尽管我们参加体育高考人数的在增加,但我们的升学率还是成逐渐上升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高考的形势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每种形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及时地参与研究与讨论,制定适合形势的训练方法。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高考上线人数与比率也在不断提高,而且体育与文化高分越来越多,如有文化达二本线的,有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效显著。
五、问题与思考
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与研究,今天的结题并不表示研究的结束。我们在四年的研究过程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边思考,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更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下去。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训练作风的培养
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都应该提高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训练本身就需要克服自身的生理惰性,同时还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力。因此,学生在训练中表现出许多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产生一些影响训练方面的事情,都上情理之中的。教练员在组织学生训练时,如何抓好每天的2个小时也至关重要,就需要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狠抓学生的训练作风。训练作风其实涉及许多方面,它是有关纪律的,有关教师管理的,也是有关如何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因此这些问题也是下一步需要进行研究的。
2.学生训练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个永恒的话题,做任何事如果感兴趣,那就会更加投入与专注,并能够持久的坚持,其潜能也是惊人的,也更容易获得成果。在许多人的眼里训练是枯燥的、单调的,甚至是一般常人难以忍受的,其实在训练的过程中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可怕。训练过程中也有很多乐趣,如身体能力的提高,获得进步的成功感,以及在训练过程中与同学、与教练员同甘共苦的过程都是另人回味的。但训练需要更多的乐趣,需要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仅只体验到苦,更应该感受到兴趣,同样需要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在组织形式上不断创新,在训练内容上不断更新,让学生感受到平时难有的快乐。
3.如何既关注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观摩中,我们大多采用整体训练战术,在设计训练方案时首先考虑全体学生,在实施与组织中也以全体学生为主,对于部分弱势不是没有考虑到,但大多因为要照顾全体而很少考虑个体,在考虑个体的同时也可能会失去整体的提高。如何做到既提高了整体,又让个别弱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教练员不能忽视的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比赛记录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